乡镇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2024-08-31

乡镇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共9篇)

乡镇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1

根据《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全省、全州经济工作会议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大事项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按季度归口上报统计的通知》(州委办字〔2015〕117号)和《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全州经济工作会议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大事项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州委办字〔2015〕51号)精神。半年来,我办围绕“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关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是抓民生,抓民生就是抓执政基础”的总体要求,以干部召回管理为抓手,以减少贫困人口15.06万人,实现1个县(XX县)和22个以上乡镇“减贫摘帽”为总体目标,突出扶产业、强基础、提素质、创机制,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对上联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目前共争取到位资金40824.6万元,占全年目标(与州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4.8亿的85.05%,其中XX县列为全省三个减贫包干试点县之一。具体是:分项目看:

1、因素法分配切块到县,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4584万元;

2、草地生态畜牧业,争取省级财政资金5680万元,继续保持我州在全省领头的优势;

3、核桃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553万元;

4、中药材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720万元;

5、茶叶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

6、油茶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60万元;

7、精品水果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

8、脱毒马铃薯产业,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80万元;

9、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300万元;

10、兴仁减贫包干试点县,争取中央财政包干资金4095万元(加上因素分配到县资金、集团帮扶资金和干部培训资金等,共计6949万元);

11、集团帮扶,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275万元;

12、省直工作队戴帽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50万元;

13、小康寨(乡村旅游),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

14、小康水机井,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500万元;

15、彩票基金(革命老区)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

16、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400万元;

17、扶贫生态移民,争取中央财政资金929.8万元;

18、烟草扶贫新村,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

19、一人一户培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737万元;20、春季雨露计划培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

21、干部培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20万元;

22、项目管理费、建档立卡经费等,争取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分县市看:XX市争取资金4751.8万元(含义龙试验区),同比增长了189.39%;XX县争取资金3619.3万元,同比增长了113.62%;XX县争取资金4836.9万元,同比增长了62.67%;XX县争取资金6949万元,同比增长了62.4%;XX县争取资金7005.3万元,同比增长了52.81%;XX县争取资金4713.4万元,同比增长了25.31%;XX县争取资金4836.9万元(含义龙试验区),同比增长了7.47%。XX县争取资金5281.5万元,同比增长了4.98%。州本级争取资金719万元,同比增长了1207.27%。

(二)精准信息录入,更新完善贫困户信息。自2015年1月20日开始,我办制定了工作方案,要求各县(市、试验区)对**年建档立卡工作认别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以及2012年省扶贫办确认的贫困乡镇等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更新,并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目前,全州共完成8个县、88个乡镇、629个贫困村**年相关数据的更新和录入;完成30.59万户贫困户信息修改更新;完成3.27万户贫困户帮扶措施的修改更新和录入;完成6.72万户贫困户帮扶计划的修改更新和录入;完成2015年计划脱贫贫困户标注3.87万户;对因死亡、出嫁等原因贫困人口1378人进行消户处理,对新出生或嫁入而新增加的1036人进行补充登记,做到有进有退,动态管理。并于5月13日召开了全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培训会”,共核实比对五保户4928户6895人;低保户10.60万户21.78万人;低保贫困户14.45万户56.90万人。

(三)强化责任分解,大力推进减贫摘帽。一是分解目标、落实减贫任务。年初,我州将全州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一一分解,明确到8个县(市)和义龙试验区,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时以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15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计划任务的通知》(州扶领〔2015〕1号)将15.06万人减贫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试验区)、按照精准扶贫要求,明确各县(市、试验区)逐级将减贫目标任务认真分解落实到乡镇、村、贫困户,按照“脱贫必须有项目扶持、必须列入年度脱贫计划、收入必须超过扶贫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负责人,实行“精准”管理,有效推动减贫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其中:XX市计划减少0.75万人;XX县计划减少2.05万人;XX县计划减少1.6万人;XX县计划减少2.2万人;XX县计划减少1.9万人;XX县计划减少2.31万人;XX县计划减少2万人;XX县计划减少1.55万人;义龙试验区计划减少0.7万人。二是精细测算、做好“减贫摘帽”县、乡镇申报。根据“十二五”期全州重点县和贫困乡镇“减贫摘帽”计划,对还未实现“减贫摘帽”的重点县和贫困乡镇**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进行摸底、测算,将XX县和**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5400元的贫困乡镇,拟申报为2015年计划“减贫摘帽”。并于2015年2月22日以《**扶贫开发公室关于申报2015年度“减贫摘帽”重点县暨贫困乡镇的请示》(州扶呈〔2015〕4号)向省扶贫办初步申报。

(四)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抓好各项试点工作。一是积极探索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为了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我办加强与州金融办、信用联社驻州办等部门的联系,印发《**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努力推动全州各县市积极开展小额信贷金融扶贫试点,从因素法分配到县资金中安排2407.30万元作为小额到户贴息资金,撬动金融资金投入。预计可撬动金融资金4.8亿投入扶贫开发,放大扶贫资金投入效应。目前,各县正在跟金融部门积极对接,做好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二是大力推进“减贫包干试点”。下达上级财政扶贫资金6949万元,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即:产业化扶贫工程、生态化扶贫工程、城镇化扶贫工程、科技化扶贫工程、品牌化扶贫工程、合作化扶贫工程、就业化扶贫工程、个案化扶贫工程、信息化扶贫工程、兜底化扶贫工程),强化“六大措施”(召开攻坚誓师大会、建立贫困户退出机制、严格落实包保责任、严格过程管理、强化协调联动、严格追责问效),细化责任,确保XX县“减贫包干试点”有力推进。三是全面推进麻山乡精准扶贫整乡推进试点。成立麻山乡四项行动领导小组,及时下达麻山乡“四项行动计划”资金5370万元,推进59户贫困户移民安置到XX县生态移民安置点;完成牛场小康寨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完成广场、农贸市场场平,现正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完成小水池建设60口;建成标准化牛(羊)圈10个近1620平方米,种植皇竹草1200余亩;完成3000平米标准化生产大棚。四是积极开展“雨露计划·1户1人”试点。适应新常态下精准扶贫对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按照省的统一安排部署,并结合我州培训工作实际,科学制订全年培训计划,确定重点专业、培训数量、培训班次和补贴标准,并将任务指标具体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同时,对全州培训工作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实行月统计、季报表、截止目前共完成各类培训5809人。五是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文件要求,州扶贫办与州委组织部联合行文,要求各试点结合实际积极制定方案,拟通过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开展“1户1人·雨露计划”培训、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推动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实现扶持一村、脱贫一村、致富一村,形成党建、扶贫共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格局。

(五)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开展同步小康及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实施“212”扶贫开发战略(即抓好州内、州外两个市场,用好党建扶贫和同步小康这一个载体,实现帮扶对象和脱贫目标任务“两个精准”)。打造“三招两式一提升”精准扶持黔西南模式(即招支部结对子、招市场促销售、招能人搞带动这“三招”,以“菜单式兜底,育婴式管理”这两个帮扶模式,提升群众文化、技能、文明等方面素质),通过农餐对接,实现学校、机关、企业等单位食堂与贫困农户建立面对面、点对点直接的购销关系;同时,积极开拓州外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帮助贫困农户将农产品变为商品直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助农增收,脱贫致富。二是推行“6大特派员”制度。选派1537名组织、扶贫、科技、流通、金融和企业等六大特派员驻村开展工作,帮助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社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贫困村,有科技需求的乡镇、村委会和省级农业园区开展帮扶,为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高效发展,农村稳定繁荣服务。三是强化同步小康驻村。从州直单位选派名4560干部,赴全州8县(市)、义龙试验区854个村,统筹开展同步小康驻村、“联乡、驻村”、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暨州直单位党支部结队帮扶特困户工作,每个村至少安排5名驻村工作队员,确保全州629个贫困村派驻精准扶贫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达到全覆盖。同时,州四大家班子成员挂村帮扶,从精准识别出的扶贫对象中选择2户以上特困户重点帮扶。通过政策引领、领导示范,确保每村都有一个以上帮扶责任单位,每户贫困户都有一名帮扶责任人,每户贫困户都有一套帮扶计划。

(六)强化督查检查,推动扶贫项目稳步实施。下拨上级财政扶贫资金40824.6万元到县,下拨率100%。督促各县(市、试验区)严格执行扶贫项目审批“七流程、十步骤”;开展全州扶贫系统整治铸廉三年行动和民生政策、民生工程及民生资金信息公开,促进项目公开公示接受监督。4月,我办对全州2013-2015年扶贫项目实施、资金拨付和报账情况以及利益联结机制和精准扶贫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就存在的部分乡镇群众积极性不高、技术服务不到位以及资金报账不及时等问题提出明确要求,限时整改落实,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七)深化沟通协作,进一步争取对口帮扶力度。3月17日,XX市对口支援办领导到我州调研对口帮扶工作,共同洽谈初步确定了2015年XX市级对口帮扶项目及资金,共5类14个项目,帮扶资金1500万元。截至5月底,我州初步确定宁波对口帮扶项目54个,帮扶资金总额已达4275万元,其中,市级帮扶资金1500万元,各县(市、试验区)帮扶资金2775万元。6月17日,XX市对口支援办到我州就7月初党政代表团考察访问事宜做准备工作,并初步商定党政代表团到访我州时,追加市级帮扶资金1000万元。

(八)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扶贫专项改革思路。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办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专项改革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方案》、《**“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全州党支部结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创新职教培训扶贫“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实施方案》、《**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为我州扶贫专项改革的指明了思路。

(九)瞄准市场靶子,突出抓好绿壳蛋鸡产业发展。截至2015年5月底,全州投入发展绿壳蛋鸡产业资金4203.4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703.49万元,部门投入资金90.00万元,贷款资金75.00万元,企业、农户自筹资金335.00万元;覆盖67个乡(镇、街道办)、514个村、2.40万户、9.49万人,其中,贫困乡镇39个,带动贫困农户2.30万户,9.01万人发展绿壳蛋鸡产业;养殖绿壳蛋鸡存栏139.00万羽,其中,兴义30万羽、兴仁18.60万羽、安龙14.5万羽。

(十)做好扶贫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今年来,按照“大题大作、搞好策划、把握导向、注重实效”和州领导的要求,围绕扶贫开发中心任务,服务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形成内外结合、上下互动、正面引导、重点突破的宣传工作新局面,努力营造扶贫开发的良好舆论氛围。我办切实把扶贫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州扶贫办党组加大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制定了《**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从“一网一刊两报一信息”(即:扶贫信息网、金州扶贫专刊、扶贫简报、扶贫信息专报、短信发送平台)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拓宽了扶贫宣传的渠道;5月19日至23日,举办了全州扶贫宣传工作培训,对全州扶贫系统通讯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全州扶贫系统的信息宣传能力;5月底,第一期《金州扶贫》专刊正式出版,并在全州范围内进行分发,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报送省扶贫办信息80条,全省排名第四,采用40条,全省排名第三。

(十一)完善体制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切实履行好“两个责任”,办党组高度重视,按照“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党员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扎实推进干部召回管理工作。办党组高度重视干部召回工作,将开展干部召回管理与讲政治、讲规矩相结合,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解决自身矛盾相结合,认真总结、借鉴全州干部召回管理的好经验,研究制定了《**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化拓展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时按要求报送工作台账和工作信息,确实保证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召回管理对从严治吏、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作用,切实使干部召回工作取得实效,真正落实到位。二是狠抓三大纪律不松懈。办党组根据有关要求,全面统筹,精心组织,研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通过党组中心组学、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学等多层次学习,切实使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三大纪律、认识三大纪律、遵守三大纪律,让三大纪律入脑入心,形成工作、生活的行为规范。三是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按照州委活动办有关要求,研究制定《州扶贫办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暨调研的实施方案》、《2015年州扶贫办机关党支部学习计划》、《2015年州扶贫办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2015年**扶贫办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和《**扶贫办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按时报送有关材料,确保“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不走样、不变味。四是切实贯彻落实州委“十严措施”。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坚决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3月,全体干部职工签订了《2015年勤政廉政承诺书》,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把思想教育与落实规章制度相结合,既使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使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制度治党的过程。

二、主要工作措施

第一,层层签订任务,明确目标责任。根据《全省、全州经济工作会议及2015年重大事项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和2015年州扶贫办工作要点安排部署,我办将各项指标细化分解到各相关科室,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确保任务有序开展,目标顺利推进。

第二,切实加强调度,推动形成常态。一是会议调度。每个月由分管主任和有关科室负责召集各科室召开干部职工会,分别汇报各项工作的措施、进展,以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共同商量有效推进。二是分类调度。重点针对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向、使用,以及扶贫项目的实施、扶贫产业的推进、扶贫园区的建设等四个类别进行调度。第三,扎实搞好督查,确保有序推进。一是项目实施督查。在财政扶贫项目实施管理上,按照“乡镇实施、部门指导、县级监督、确保质量”的运作模式,重点做好:(1)申报审批管理。(2)强化组织实施。在项目的组织实施上:强化组织领导,做到“两个明确”。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进度质量。(3)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突出加强重要环节的督查工作,全面了解掌握扶贫项目的落实情况。(4)严格验收工作。二是扶贫资金使用督查。采取“县设专户、乡建专账,封闭运行,专账报账、财政决算、专项审计”的模式,在资金运行上严格遵守“三专"的要求,即“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同时接受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在资金使用环节,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资金实行专账报账制;实行项目责任追究制,项目采取法人负责制;专项资金审计制。三是档案管理督查。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形成“专人负责,全程收集,县乡一致、一事一档、分类存放,长期备案”的管理模式,一个项目一个档案专卷,分类排列入柜存放。项目实施每个阶段的图片、影像资料刻盘保存,随纸质统一归档,长期保存。

第四,以干部召回为抓手,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制定《**扶贫开发办公室干部召回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州扶贫办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和《**扶贫办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规定抓好“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教育,强化干部职工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作风转变扎实推进全州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半年来,各项工作虽然扎实推进,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员编制问题。全州扶贫队伍现状与担负的任务极不相称,州、县、乡各级扶贫办人员少,业务骨干缺乏,工作任务繁重。二是县、乡扶贫工作有待加强。由于实施扶贫项目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贫困乡(镇)因财政困难而不愿实施扶贫项目、或对扶贫项目的争取积极性不高。导致大量的扶贫资金项目实施管理不到位,效益不明显。三是工作质量问题。各县市因为人手少,扶贫项目编制不精,项目储备不够,项目实施推进不理想,项目信息录入滞后。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力抓好“减贫摘帽”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33668”扶贫攻坚计划和《**“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精准管理、精准帮扶,扎实抓好“六个到村到户”及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努力减少贫困人口15.06万人,实现XX县及拟“摘帽”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二)扎实抓好遍访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制定《**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实施方案》,扎实抓好全州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与中央、省对口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和长期联系机制,与上级部门保持经常性接触和紧密联系,多方位了解和掌握项目信息,为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格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严格执行扶贫项目审批十流程七步骤,推动项目加快实施,提高效益,确保扶贫资金高效安全运行。

(五)认真谋划,编制好“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部门的沟通对接,抢抓政策机遇,开拓创新,拓宽视野,谋划编制好“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切实壮大产业规模,拓展市场,提升扶贫产业效益。

(六)着力抓好扶贫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抓好望谟麻山试点、兴仁包干试点、信贷扶贫试点、1户1人试点等工作。

(七)努力实现对口帮扶和社会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推进与宁波共建产业园、招商引资等工作;配合做好同步小康工作队和扶贫特派员下派、集团帮扶和定点帮扶工作;认真组织好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注扶贫、参与扶贫。

(八)深入推进大扶贫格局构建。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构建。

(九)加快西南草都建设步伐。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加快晴隆羊和西南草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实施意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引进科技、人才,加强以晴隆羊为重点的西南草都建设,构建以羊、兔、牛、鸡为主导,以种草种树为纲领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全乡镇财政体系,深化银企对接、合作,强化对草都建设的金融支撑。

乡镇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2

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去年以来, 扶贫一直是全国舆论集中热点话题, 2012年11月16日,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 11月29日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2月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 这一系列推动举措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发展现状, 制定了行动纲领, 吹响了进军号角。乡镇扶贫开发面临资源有限、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员分布不均衡、贫困程度不一致、帮扶策略不能一钥启百锁等一系列问题, 要切实解决好这些具体实践存在的难题, 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策略, 即: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科学规划配套模式, 成熟有效的扶贫模式是取得良好工作效果的前提。

2 规划先行与帮扶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扶贫开发工作中, 应打破以往政府投入、上级投钱的思想, 树立“帮扶资源”观念, 明确帮扶投入的人、财、物都是资源, 提高保证帮扶效果必先优化帮扶资源配置的意识。规划先行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合理调配有限资源, 有效避免重复投入, 提高帮扶资源回报率, 保证资源配置于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 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在扶贫开发中实践规划先行策略的具体做法

3.1 建立信息研判机制, 保证信息搜集的对称性

扶贫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扶贫对象, 确定扶贫对象的方法主要是信息搜集法, 即在对比所获取的有效信息与贫困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扶贫对象。这就要求获取的信息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 扶贫须掌握的信息和贫困实际应具有对称性, 否则就会出现估计错误、规划失灵、决策偏差、措施不力等一系列问题, 如:扶贫的难易程度与脱贫的难易程度, 虽然主体不同但是相关性非常明显, 要求数据必须具有对称性。哈密市沁城乡在捕捉有效信息方面总结出三步信息研判机制:一是摸底调查法。整合混编上级下派、机关选配、村队抽调的所有人员组成摸底调查组, 按村队细分为小组, 按户数将任务配额到人, 挨家挨户进行摸底调查、实地观察、侧面了解, 收集贫困信息。二是数据比对法。将入户摸底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与已有的“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信息进行比对, 将相对变化较大的信息拣选出来进行复查;三是公示法。对拟确定的贫困户进行公示, 标明匿名投诉电话, 通过接诉、核诉的方式进行数据反查。充分运用三步信息研判机制后得出的数据相对真实可靠, 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对称性, 为科学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建立数据统计机制, 保证分类处理的客观性

通过调查所得的信息多数为杂散的初步数据, 不能直接作为规划依据。如果将信息研判机制的作用归结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则数据统计机制的作用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数据分析统计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第一个是最大化地开发数据资料的功能, 深入剖析致贫原因;第二个是充分发挥数据整理的作用, 分类研究扶贫难题。扶贫工作唯有坚持整体预设、重点突破的方法, 方能保证将有限的资源优先配置到迫切需要、最出实效的方面, 故而数据的统计整理工作就显得甚为重要。哈密市沁城乡在数据分析统计中主要采用分类整理、结构分析、数据重组的方法。第一步, 以致贫原因为主线进行数据分类整理。农村贫困户致贫的一般原因主要集中在病、残、学、灾、缺技术、缺劳动力、缺资金七大类, 分别计算出这七类原因下的户数, 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出各致贫原因下户数占贫困户总户数的比例, 从而得出致贫的主要原因, 分析出迫切需要规划解决的问题;第二步, 以年龄为副线进行数据结构分析。计算出每户贫困户的平均年龄, 按照男性60岁、女性55岁的标准核定贫困户是否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不足, 能否通过以工代赈、劳动力培训转移等劳务输出方法完成“一户一工人”脱贫任务, 由此来推算贫困户的脱贫能力;第三步, 以扶贫难易程度为标准进行数据重组。结合致贫原因和脱贫能力的数据分析结果, 确定重点帮扶户和易脱贫户。数据的统计分析为规划工作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 是扶贫开发工作中不可缺省的必要环节。

3.3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保证扶贫对象的参与性

扶贫开发工作的对象是贫困户, 贫困户是群众中自我发展能力相对不足, 需要政府给予一定帮扶的群体, 要保证帮扶到位、帮扶有效就要保证公众在扶贫工作中全程参与。国际扶贫开发实践中, 采用美国康奈尔大学Norman Uphoff教授的参与发展理论, 形成了国际通行的参与式农村扶贫开发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扶贫对象不仅要执行扶贫开发, 而且要作为受益者参与监测和评价。在这一理论影响下, 哈密市沁城乡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坚持政府起主导作用, 贫困户起主体作用, 以必要的公众参与增强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和动力, 提高其脱贫意愿。哈密市沁城乡主要在三个环节上落实群众全程参与扶贫开发的工作机制, 一是所确定贫困户必须通过公示。让公众参与贫困户的确定是保证客观公正确定扶贫对象的必要措施, 摸底调查组的工作具有时间点性质, 而非贫困户和贫困户在一片区域中共同生活、朝夕相处, 对贫困户的情况十分了解, 只要将贫困户评定标准和拟定名单公示于众, 群众就会对之进行判断, 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保证扶贫对象是应该帮扶和需要帮扶的贫困户, 而非为骗取优惠政策虚假冒充的人员。二是在分析致贫原因和确定扶贫“一户一策”时必须听取贫困户的意见。扶贫帮困应在开发式扶贫的基础上进行, 防止贫困反弹现象发生。贫困户对自己因何贫困最为清楚, 下村入户去听他们分析自己的致贫原因, 询问其发展意愿可以使规划更加有的放矢、贴近实际, 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提高贫困户的脱贫成功率。三是坚持扶贫效果由贫困户评价。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受益者, 扶贫户对扶贫措施的有效性有着切身体会, 因而最具发言权。在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和圆满完成扶贫任务后, 都应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地收集贫困户的反馈意见, 及时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坚持公众参与机制, 能够有效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保证规划到位的事项落实到位。

3.4 建立项目带动机制, 保证扶贫效果的有效性

通过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公众参与等机制的引入, 扶贫开发规划的前期工作基本准备就绪, 此时如何保证制定出的规划能执行落实成为突出问题。哈密市沁城乡在制定出贫困户脱贫致富“一户一策”后, 及时对这些脱贫策略进行了分析综合, 按照“相似结合”的原则进行了策略重组, 最终整合出了14条策略, 并由此制定了54个重点项目来推进这些策略的贯彻落实。沁城乡在规划中推行的这种方法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必要的驱动力, 即保证了资源能够高效配置, 也保证了扶贫工作重点先行, 收到了良好的客观效果。从理论的角度分析, 沁城乡在规划中推行的项目驱动机制是从个体上升到整体、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过程, 体现了研究方法上由局部到整体的规划策略。沁城乡先是通过手机个别信息, 整合出整体数据进行原因分析, 然后又回到个别询问脱贫意愿, 最终上升到整体综合脱贫策略, 制定重点项目, 确定重点工作。这一模式, 很好地保证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有一定的资考价值。

4 在规划先行策略实施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两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一是分户致贫问题。一些贫困户中父母与子女在同一户口中, 子女通过劳务输出方法实现就业, 贫困户脱贫得以实现。但劳动力转移之后, 子女与父母分户, 父母因丧失劳动能力称为新的贫困户, 导致扶贫主体变更, 形成了“空巢老人”户, 造成了更大的扶贫难题, 原有规划动态性显然更不上主体变更速度。二是绝大多数整村推进村借助扶贫开发的政策完成了新农村硬件建设任务, 然而投入建成的基础设施存在后续管理和维护费用的问题, 其解决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应尽快研究建成村的管理和维护问题, 建立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后的管养机制, 明确管理责任, 制定管理办法, 细化管理措施, 防止出现重建轻管现象, 使农村基础设施建得成、管得好、用的久, 确保设施建得成、管得好。

5 结语

扶贫开发工作是关乎民心向背的大事, 尤其在基层乡镇, 扶贫开发关系到固本强基工程的推进, 切实做好有效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哈密市沁城乡在扶贫开发中的突出亮点是规划先行, 在科学合理制定规划中作出一系列有益探索, 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 笔者对之进行了粗略整理, 并提出该模式难以解决的两个难题, 供广大研究者作为研究参考。

摘要:乡镇扶贫开发面临资源有限、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员分布不均衡、贫困程度不一致、帮扶策略不能一钥启百锁等一系列问题, 要切实解决这些难题, 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策略。哈密市沁城乡在扶贫开发中的突出亮点是规划先行, 在科学合理制定规划中作出一系列有益探索, 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模式。

关键词:乡镇,扶贫开发,模式,规划先行

参考文献

[1]赵纂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扶贫开发{J].重庆行政, 2006, (05) .

[2]黄承伟,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时间与思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3]李小云, 参与式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4]郝敏, 西北地区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07, (09) .

[5]黎娟,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的反思与完善[J].农村金融研究, 2009, (09) .

[6]曾庆学, 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模式[J].农业经济, 2012, (01) .

[7]曹洪民, 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研究的进展与框架[J].人口与经济, 2012, (02) .

[8]张岩松, 发展与中国农村反贫困[J].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篇3

5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京召开中国扶贫开发工作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在会上指出,20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要认真总结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清醒认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回良玉指出,自1986年在全国范围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道路。这在中国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的数量仍然很多,脱贫致富的难度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繁重。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回良玉指出,“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扶贫开发的攻坚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扶贫责任,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扶贫措施,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人手,从最困难的村寨人手,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要继续坚持瞄准贫困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在提高减贫效果上下功夫。要继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要继续加大东部地区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力度,不断推进机关定点扶贫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要继续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自国务院扶贫开发网)

乡镇司法局年度扶贫工作总结 篇4

2015年以来,我局坚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建设“法治、平安、和谐”为目标,认真实施党建“阳光雨露”计划,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扶贫方针,充分调动干部群众主观能动性,加快包扶村扶贫综合开发进程,促进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我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同司法行政工作同部署、同安排。为了确保工作成效,研究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属单位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单位科室负责人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列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分解任务到科室,夯实责任到人,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检查。并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与宣讲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支部共建、法律服务等工作相结合,做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同步进行,提高了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宣传教育

以宣讲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一是深入村组宣传法律。结合“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宣传月活动,组织法律工作者深入仙台坝镇的学校、村组开展宣传活动6场次,宣讲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法律援助条例》等农村常用法律法规,发放宣传资料1150份,接受法律咨询86人次,使群众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二是举办专题法制培训。9月21日,围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我局与仙台坝镇联合举办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法制培训会,重点培训了《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与土地确权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培训镇村组干部64人,为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三是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利用秋季开学时机,举办法制讲座,采取采取“以案说法”、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讲解了《未成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及乘车道路交通安全、自我保护等常识,使全校80余名师生受到了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及自我保护意识。

三、开展走访慰问,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慰问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方式,我局拓展和创新工作形式,放大慰问成效,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一是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春节前,局领导走访慰问包扶村县人大代表和困难党员群众18户,送去慰问品折合现金4500元;慰问城区3名困难职工,给他们送去慰问品折合现金2100元;看望慰问局系统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12人,给每人送去慰问信和价值300元的慰问品。今年以来,我局发放慰问品折合现金共计11200元,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家中,密切了干群关系。二是大力援助天津灾区。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全县司法行政系统101名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倡议,捐款14200元救援罹难同胞及受伤群众。三是关怀系统干部。充分发挥局工会作用,看望慰问遭遇重大疾病、生活变故的职工12人,累计发放慰问金3600元。

四、发挥职能作用,实施“以法惠民生”

坚持干部驻村开展工作,确保了包扶成效。一是认真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先后抽调3名干部干部入驻娘娘坝村,驻村干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走访慰问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宣讲法律,解答群众疑惑,协助村委会调解矛盾纠纷,引导公民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机关17名党员与包扶村贫困户结成对子,定点帮扶,为帮扶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或帮办实事户均2件以上。坚持做到每周有干部驻村,每月有领导到村。局督导组不定期抽查干部驻村情况,了解工作进度,确保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协助村上处理事务。三是抓好防汛工作。我局高度重视包扶村的防汛防滑工作,驻村领导和干部深入村组干部指导防汛工作,宣讲防汛避险知识,逐组逐户检查防汛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防汛责任,加强地质灾害点监测,指导村组群众做好防、抢、撤预案,有效地确保了群众安全度汛。四是支持经济建设。将猪苓、大鲵养殖、食用菌列为该村富民增收重点的项目,力争娘娘坝村在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性成效。为娘娘坝村捐助资金9万元,用于该村人行吊桥改造和老年幸福院建设;为娘娘坝村争取人畜饮水工程项目1处,总投资近60万元,现已竣工投入使用。

一年来,我局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包扶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下一步,我们将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鼓足干劲,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地推进包村扶贫工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2015年,我局“双拥”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立足本职,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双拥”活动,巩固和加强军民团结,营造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浓厚氛围,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我局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将双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单位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夯实任务,定期督导,严格考核,为圆满完成双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

一是组织学习国防知识。利用全体干警大会,组织系统干警职工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2015年征兵政策”。组织干警利用报刊、杂志和网络,学习了钓鱼岛、反恐、南海等问题的历史渊源、争议背景和现状,并以此开展国情教育,使广大干警对国防安全有了明晰的认识。在平时,引导干警利用业余时间关注钓鱼岛、南海局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服从组织安排,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说与身份不符的话,不做与身份不符的事,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办事,坚决杜绝参与违法违纪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和正面引导,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和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二是开展涉军法律宣传。将《国防法》、《兵役法》、《人民防空法》等法律列入法制宣传和法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3月份法制宣传月活动中,我局牵头组织部门和单位深入城关街道办、西淮坝等镇(街道办)的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广泛开展了《国防法》、《兵役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建设、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8月份,我们深入各镇(街道办),利用宣传车,广泛开展了国防教育专题宣传活动,宣传和动员符合条件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报效祖国,取得了很好效果。三是开展国防教育。全县法制副校长将国情教育列为法治课内容,部分司法所还邀请武装干事到学校做军事报告,与学校、班主任、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国情教育思想状况。学校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时,有针对性地讲解军事新闻背景、涉军热点新闻以及相关历史知识,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他们爱党、爱国、爱军意识,教育学生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抓紧时间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

三、慰问困难军属,关心军属干部 春节前后,局领导深入结对帮扶的仙台坝镇娘娘坝村,走访、慰问了2户困难军属家庭,把党的温暖送到军属家中,还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深入系统军属家中,看望了3名军转老干部,受到了军属的好评。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中,将包扶村军烈属家庭作为帮扶重点,局领导下乡时,经常关心、过问军烈属家庭生产生活状况,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局工会十分重视系统军转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军属工作生活,军属干部遇到困难和生病时,工会都要安排专人进行慰问和关照,使他们深切体会军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一年来,虽然我局“双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县委、政府的要求和“双拥”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在巩固工作成效的同时,再接再厉,不断拓宽工作渠道,扎实认真地做好双拥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2015年,县人社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业务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突出抓好全民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劳动监察与保障,规范工资福利和津补贴工作,切实做好人事人才管理,各项人社保障事业有序开展,同时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年初各项工作目标狠抓落实,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了新突破、新进展。2015年工作总结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创业就业深入实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目标完成情况

(1)城镇新增就业。预计2015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60人,为年度目标任务121%。“十二五”期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6879人。圆满完成4万人目标任务,并且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按照“出现一户,消除一户”的工作目标,加大了对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动态管理和就业援助力度。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率达100%,实现了动态清零工作目标。

(3)职业培训。预计2015年全年完成职业培训5723人,为年度目标任务5100人的112.2%,其中失业人员完成69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完成1364人;企业职工培训完成3204人%;创业培训完成406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完成55人。(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预计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7965人,占年度目标任务5500人的144.8%。

2、就业创业深入推进情况

(1)深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落实各种优惠政策措施,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和被征地农民等特殊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就业工作。今年成功举办了“我的事业在”首届创新创业大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奖金,另有7个项目分别获得项目创新奖、项目先锋奖和项目人气奖,分别获得2000元奖金。获奖者还可获得大赛合作金融机构授信贷款(个人贷款最高500万元、企业贷款最高2000万元),所有参赛项目直接进入县青年创业项目数据库。此次创新创业大赛大大激发了全县创业者和想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兴起了我县创业创新热潮。(2)深入宣传新形势下职业介绍政策措施和工作动态。为使广大城乡求职者和返乡农民工能够及时了解新一轮就业政策和空岗信息,具体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用工洽谈等业务全部集中在人力资源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加大招聘对接频率,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服务。一送信息到乡镇、村、组,定做了不锈钢永久性招工招聘信息标牌,将信息传递到全县各地;二送岗位到户,对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由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下发到各行政村(组),将企业岗位送到家;三送温暖,对返乡过节的农民工发出《公开信》,慰问一年来辛勤工作,鼓励他们为家乡争得了荣耀。今年来,为企业用工共举办招工招聘会11场,组织6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10000余个就业岗位,供求职者择业,发放政策宣传、招工简章等资料10万余份,深受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者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就业信息化工作和就业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拓展、改造,网络完善,实现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位一体的网络化,业务下沉到基层服务中心办理,实现城乡就业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同时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加快县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大楼项目建设,争取在2016年全部投入使用。

(二)社会保障工作持续推进,社保体系不断完善

1、目标完成情况

“五险”征缴情况:预计全年共征缴基金3.98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收缴8356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198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10%;基本医疗保险征缴717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1797万元;生育保险征缴50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7%;工伤保险征缴87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8%;失业保险征缴13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99%。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等养老保险征缴、发放情况: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7.53万人,征缴金额3093.31万元,完成市级民生100考核征缴任务的107.74%;预计发放养老金8513.66万元,其中发放城乡居保养老金7740.17万元,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金22.69万元,代发各类生活困难群体补贴750.80万元。

2、社会保障管理工作

工伤认定申请及企业退休审批: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31人,保障了受伤职工及时得到基本救治和经济补偿,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共审批企业职工退休523人,城镇居民参保206人。社会保险待遇发放情况:预计全年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共计4.97亿元。其中:企业(城镇居民)离退休费15000万元。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支出20100万元;发放城乡居保养老金7740.17万元;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金22.69万元;代发各类生活困难群体补贴750.80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72.41万元;为52家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补贴99.6万元;发放医疗保险4619万元;生育保险385万元;工伤保险820万元。

(三)劳动维权扎实推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固

1、劳动监察工作。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2万多人次,受理群众举报投诉238起,立案201起,结案193起,结案率96%。其中关于举报“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82件,办结173件。追回被拖欠的工资5800余万元,补发经济补偿金3万元,涉及农民工6600余人,补签劳动合同1000余份。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合打击制度,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坚决打击,今年共移送公安机关5件,刑事拘留2人。督促用人单位补交社会保险费200多万元,督促8户用人单位新增参保。接到群众举报信件、“县长、市长热线”信箱、市政府督办等信访件共计85件,都一一进行了回复,促进了全县的和谐稳定。

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2015年,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收到劳动争议案件58件,其中,立案处理35件,案外调解23件,不予受理案件21件,涉及劳动者80余人,涉案金额600余万元;截至目前,立案审结案件28件,其中仲裁裁决22件、仲裁调解6件,目前还有7件正在期限内的办理程序中,时限内案件结案率为100%。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人事人才服务工作

1、规范人员管理,严肃人事惩处。2015年全县事业单位共辞职23人,辞退3人,开除党籍1人,行政记过5人,降低岗位等级3人,有力执行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2、招录招聘工作。2015年,全县录用公务员51名。其中,乡镇机关30名、县直单位4名、乡镇司法所3名,公安5名、森林公安1名、检察院2名、法院6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实行全市统考,由用人单位按招聘政策要求结合实际用人情况,设置岗位报考条件。我县积极响应市局工作部署,统筹安排,及时制定招聘方案和招聘计划,全县共申报招聘计划486人,其中:教育219人,卫生209人(含人才引进10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5人、乡镇事业站所53人(含面向大学生村官10人)。截止报名时间,我县共有2146人成功报名,创造了我县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以来报名人数历史之最。应聘人员经笔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等环节层层筛选后,最终有311人成功聘用,有力推进了我县事业单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3、军转工作。认真做好军转干部、三级退伍士官安置及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及时办理了2015年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新增生活费补助。2015年,根据省、市有关军转安置要求,统筹安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我县军转安置2人任务。发放企业军转干部春节慰问金31500元,“八一”慰问金32000元,重阳节慰问金18800元;根据企业军转干部个人申请和军转办核实,发放医疗个案救助和住院医疗救助38152元;对企业军转干部进行健康检查及铺垫医疗门诊救助费74400元,并将工资、福利待遇落实到位。

4、工资福利工作。办理正常退休审批246人,办理退休证323个;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审批65人,补助金额200余万元,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嘱待遇审批51人。2015年根据省里确定的标准,会同财政部门,完成了我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基本退休费的调整工作。并协助财政局完成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预发300元工资。

5、职称工作。做好上年度职称推荐评审的后续服务工作和本年度职称申报工作。2015年全县共申报高级职称128人,中级职称294人。向上申报后,获批核准职数高级80人,中级151人。我们按要求,对申报人员提供材料的翔实性、规范性进行了认真负责的审核,由分管领导亲自把关,严格按时间及评审条件、程序要求开展2015年职称申报材料的政策性审查工作。

6、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深入落实《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在编不在岗、编外大量聘用人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郴人社函〔2014〕18号)文件精神,成立专项整治督办事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桂人社发〔2015〕32号《关于开展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在编不在岗、编外大量聘用人员专项整治工作检查的通知》等工作,当前,全县已不存在“吃空饷”现象,在编不在岗人员已经全部清理整治到位,并建立健全了编外人员管理制度。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同时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动态管理程序,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聘用制度,真正做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7、人事代理工作。积极做好人事代理服务工作。今年共受理各类人事档案托管384人,其中人事档案托管228人,学生档案托管121人,退役士兵档案35人。到目前为止人才交流中心库存档案4041册,大部分进行了整理和装订工作,并输入了电脑进行微机管理。做好人事档案的查阅与传递工作。今年提供档案查借及复印服务217余次,因人才流动的需要,共调出档案92人。为存档人申报办理职称12人;为存档人办理转正定级、核定工资32人;为存档人开具各类证明20人。积极为存档人提供优质服务。

乡镇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结 篇5

镇长刘国军同志就扶贫和其他几项工作作安排:

一、要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作再认识,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二、要创新扶贫方式,今后东观镇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基地建设三个方面的内容。抓好今年扶贫开发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二是由粗放型开发向环境友好型开发转变。三是由单纯依靠政府扶贫向动员各方面力量扶贫转变。

三、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好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干群联系的纽带作用,下大力气进村入户搞调研,真正把扶贫开发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让群众选项目,让干部来落实,同时发挥好市区下派的第一书记的领导和结对帮扶作用,充分利用他们的人脉关系,实现我镇彻底脱贫的目标。

四、刘镇长还安排了夏季高温防暑、交通、建筑安全、森林和农村防火安全、农村大春生产等几项工作。

党委书记易小艳就干部作风和纪律方面作了讲话,易书记指出,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是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快干部作风持续好转、推动各项工作快速落实的重要举措,目前我镇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理论素养不高,学习风气不浓;深入基层不够,工作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高,奉献精神不强;与时俱进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组织纪律散漫,自我要求不严等突出问题。要求党员干部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整改落实、立规执纪、建章立制。

乡镇2011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6

2011年,我乡扶贫开发工作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整村推进、到村入户”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乡实际,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乡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现就一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各级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为此,我乡及时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和主管扶贫开发副乡长为副组长的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各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为了确保扶贫工作切实能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我乡还建立了《扶贫资金管理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监督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扶贫开发工作办事人员的工作职责。

二、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的实施

扶贫项目的确定不但与贫困户脱贫致富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关系到全乡的经济发展,为此,我乡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我乡积极转变扶贫方式,由政府主导式扶贫向群众参与式扶贫转变,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动贫困人群积极主动投身于扶贫工作,参与扶贫开发,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取得扶贫效果。在年初,我乡积极为麻子沟、大庄科两村协调争取贫困互助资金贷款项目,现正在办理各项手续中;完成了全乡33户136人困难群众危窑危房改造任务;配合老区办完成了全乡“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并开展了全乡608户1259人低收入人口普查工作,彻底摸清了困难群众的底子,为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立足实际,加大宣传,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培训教育工作

在继承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思路,不断改进扶贫开发培训教育的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坚持把培训教育活动与十七届五、六中全会精神活动相结合,与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相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相结合,与发展产业、开发项目、增加

农民收入相结合,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个农民都能掌握1-2门致富技术。今年以来,全乡共举办各类宣讲活动63场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9场(次),参加教育培训农民累计达到5200人(次),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民群众“想致富,没技术”状况,为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边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探析 篇7

[关键词]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探析

加快老区发展不仅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治国安邦的重大问题。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边疆革命老区由于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民生活水平仍处于相对贫困,其扶贫开发任务更加地艰巨。

一、边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现状

1、革命老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针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州情,文山州从改善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开展扶贫工作,专项扶持资金项目完成总投资8386.9万元,主要用于文山州8个县市45个村小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2、革命老区部分优势产业初步形成。2014年,文山州部分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三七销售收入85.2亿元,收购烟叶126.8万担、烟农收入18.1亿元,种植辣椒170.9万亩、综合产值47亿元,发展甘蔗82.3万亩、综合产值22亿元,畜牧业产值97亿元、增长7.3%,油茶、八角、草果、蔬菜、铁皮石斛等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效明显。

3、革命老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4年上半年,文山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1亿元,同比增长9.4%,财政总收入40.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8亿元,分别增长2.8%和3.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5.6亿元,增长6.8%。

4、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以来,文山州已投入各类补助资金11.46亿元,实施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4337个村组,82万群众受益,解决了2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绝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二、边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低

由于支前参战,边疆革命老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起步较晚,错过了许多宝贵的发展机遇,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问题十分突出。2014年,文山州地区生产总值619.69亿元,在全省排名第8位,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2%,比全省低6.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872元,比全国低24.1%,比全省低1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172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3%。

(二)基础设施滞后,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水利建设严重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工程性缺水严重,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沿边境干线公路不连通,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大大加大了扶贫成本投入,甚至还有许多村寨因不通公路,无法实施项目建设。二是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严重滞后,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水平低。例如,文山州西畴县有101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农村公路路面硬化率仅为44.8%,“晴通雨阻”现象突出。

(三)自然环境条件差,贫困面广量大

边疆革命老区多半是集老、少、边、山、穷、战为一体的特殊贫困地区,其的然环境条件差,贫困面大、程度深,扶贫开发工作压力很大,文山州一市七县均被列为革命老区,文山州目前现在还有45.16万的贫困人口,收入不到785元的深度贫困人口3.2万人。

(四)地方财力拮据,自我脱贫能力弱

文山州财政自给率不足20%,其中有2个县财政自给率不到10%,80%~90%支出需要依靠上级补助,群众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占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61%和88%,地方财政和群众自筹项目建设资金十分困难,仅靠有限的上级补助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难以满足扶贫攻坚发展需要。

三、加快边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的思考

边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而深远,要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多措并举,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扶贫,形成全方位协作新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边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边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部门和单位,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老区建设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专项监督检查。二是成立了边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各级扶贫局负责,成立专门工作部门,安排相应编制,具体负责抓好边疆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推动工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疆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要落实“老区优先”的原则,国家要优先安排革命老区的基层设施,尽快改善老区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老区“五小水利”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力度,在有条件的老区建成能灌能排的农业灌溉体系。二是要抓好交通、通信、电力、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和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完善邮电通讯设施,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工程。

(三)抓好产业发展,增强边疆革命老区的综合经济实力

要把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作为革命老区建设的第一要务。一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二是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力度,鼓励和发展农民自办购销组织,加快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要大力支持扶贫型龙头企业,注重引导龙头企业正确处理好与农户的利益关系,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加快老区产业化进程。

(四)强化资源整合,加大边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的投入力度

加快边疆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进程,关键在投入。一是强化资源整合,坚持“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整村推进为载体,重点开展资金、项目、科技、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整合。二是切实增加对老区的项目和资金投入,扶贫开发资金要向边疆革命老区倾斜,对革命贡献大的地方优先扶持,对贫困程度深的村寨给予特别关注。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老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探索培育各类小型金融组织、农户互助合作组织和其他非政府组织。

综上所述,在全国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之下,边疆革命老区各级领导应该要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抓好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

扶贫开发年度工作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开放、开拓”的扶贫方针,以稳定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缩小贫困地区发展差距、帮助扶贫对象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力构建行业扶贫、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在国家提高贫困标准的基础上,全市力争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1200人,新建15个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实施19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建设,在长丰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开发式的扶贫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试点,实现长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三、重点工作

1、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安徽政府关于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皖政〔20xx〕27号)精神,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国家级项目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标准,省级项目按照“8+1”的建设标准,市级项目在国定和省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扩面,统筹推进项目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学习借鉴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先行区的做法,结合万亩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合肥模式”的成功经验,适时在整村推进示范村启动连片开发工程,实行统筹规划,统筹政策措施,统筹组织实施,以点带面,扩面成片,形成区域联动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2、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始终把优化贫困乡镇和村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着力点。由市扶贫办牵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建立市级村企共建帮扶名单,组织一批上规模、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市财政在扶贫贴息、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产业化政策奖补等方面进行优先安排。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入户工程,大力支持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做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

3、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工程。整合“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等各类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切实增强扶贫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和创业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水平。继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进乡村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农业先进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整合各类扶贫助学资金,对建档贫困家庭在读高中、大学的学生实施扶贫助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行动”。继续组织实施农村退伍军人碧桂园培训项目,力争参训的农村退伍士兵100%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00%实现转移就业。

4、实施社会扶贫工程。积极协调争取中直机关对我市国家重点扶贫县长丰县的定点扶贫,继续做好省直机关对我市重点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工作。坚持市直机关联系帮扶农村贫困老人制度,各单位开展1次以上的慰问活动。坚持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在县乡开展党员干部对口贫困户的“一帮一、一联一”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协调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驻肥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

乡镇14年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篇9

乡镇2014年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反贫率高的乡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一、基本现状 基本乡情

乡地处高海拔山区,境内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平均海拔2950米。地处县东北部。东与省盐源县、县相连,南与蝉战河乡相邻,西与新营

盘乡相依,北与镇接壤。乡政府驻行政村,驻地海拔2880米,电话区号0888,邮政编码674304,距县城28公里。下辖、牦牛坪、马金子、二拉坝、水草坝、大二地、万桃7个村委会,下设79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万人,均属彝族,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3人,城镇化率5%,另有流动人口602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9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因受地理自然环境等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常年受低温、冰雹、霜冻、干旱等灾害。其中每平均四年会遇到一次大旱。最严重的一次灾害发生在1998年11月19日发生的级地震,地震使半数以上的民房坍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经济产业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马铃薯、荞麦、燕麦为主。畜牧业以养羊、养猪、养牛为主。乡无工业。末共有商业网点28家,均属个体商户。贫困现状

全乡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乡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全乡居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乡大部分村位于高寒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

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尤其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人口普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乡18—45周岁劳动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小学及以下占%,在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乡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

民收入渠道单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

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

活“根基不稳”的现象。

二、主要难点

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125户、657人。

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乡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乡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木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

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乡还有29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要修通这68公里路需投资200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12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

到位。

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

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5个重点村18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乡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

度;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着力发展产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

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

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

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

上一篇:伤心的签名有甜蜜的下一篇:交通局述责述廉述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