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2024-05-14

初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精选7篇)

初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篇1

课题: 《感动中国》评选活动

授课时间:2009年___月___日

时政背景

大爱至朴十三农民兄弟

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事迹:唐山十三位农民(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均为男,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 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事迹: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颁奖词: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事迹:武文斌(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

男,26岁,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武文斌对战友们说。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

颁奖词: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事迹:经大忠(从容指挥救灾的北川县长)男,羌族人,44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地震发生时,北川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的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地震发生后,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

颁奖词: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事迹:李隆(救灾火线上的尖兵)男 31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已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其中五人生还,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颁奖词: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事迹:韩惠民,痴情男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

颁奖词: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事迹:金晶(捍卫圣火)女,27岁,残疾人击剑队员,29届奥运会境外火炬手。法国当地时间2008年4月7日中午,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巴黎开始环球传递第5站,当天,几名藏独分子试图从中国火炬手金晶手中抢走火炬,干扰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坐在轮椅上的金晶面对暴行,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虽然她被威胁、被殴打,但她手中的火炬始终没有被抢走。金晶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了奥运精神。这个情景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颁奖词: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事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

总导演:电影导演张艺谋;

副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国家歌舞团副团长陈维亚。

颁奖词: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事迹:珠峰火炬队(把圣火送上最高的地方)

颁奖词: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事迹:“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为中国人圆“太空行走之梦”)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考点链接

1、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战胜挫折的方法;

2、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艰苦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增强立志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命题趋势预测

纵观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政治试题,不难发现,先进人物及其事迹一直是命题的热点材料,因此,“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也必将成为09年各地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的一热点,预测届时该热点将会围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科技创新等考点,以认识、看法类试题设计为主,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迁移等能力。

09年中考预测

1、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有什么重大意义?

(1)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教育人民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2)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5),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2.他们感动中国的原因:

(1)热爱祖国;

(2)敬业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3)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使命;(4)他们的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5)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胸怀大志,战胜挫折,勇往直前(6)他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敢于奉献(7)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8)他们具有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9)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要结合具体人选的事例来分析)

3.学习先进人物的意义?

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等。4.青少年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

化感动为行动: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增强社会责任感,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5.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有什么共同品质?

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不计报酬的共同品质。

6.了解了感动中国人物XXX的先进事迹后,某校立即为此开展系列“向先进人物XXX学习”的活动,现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①办板报;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

(2)请任选一种形式,设计出活动主题和活动步骤。主题班会,主题:“XXX—我们学习的榜样”;步骤:① 组织同学们观看XXX先进事迹的相关图文、影像资料 ②自由发言,补充自己所知道的洪战辉先进事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请老师说一说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向XXX学习④为XXX开展爱心捐助(3)结合材料谈一谈开展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弘扬社会正气,推进公民基本道德建设,培养“四有”新人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7.看到了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在家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勤俭节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在社会: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学习、乐于奉献、热爱劳动。

初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篇2

1. 再现知识培养学生会学能力

知识再现不只简单的重复知识, 而是注重知识的形式过程, 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形成知识的框架,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例如伏安法电阻, 伏安法测电功率这两个实验知识点复习采用如下方法:

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功率知识对比表, 学生集体回答。回答整齐, 响亮, 准确, 学生参与率100%。

这一部分主要是知识再现, 但不是机械重复, 而是运用对比法让测电阻与电功率这两个重要的电学实验的异同点进行逐一对比、归纳、利用表格形式直观, 形象, 便于记忆, 且很巧妙地构建了这两个实验的知识框架。

2. 联系知识培养学生会用能力

每部分知识, 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 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形成各知识点之间联系, 并形成知识点向知识面的拓展, 基本理论的相互联系, 理论与实际联系。这部分可通过典型例题来体现:

如图甲 (图略) 是小兰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所连接的实物图,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有 (2A、30Ω) ; (0.6A、10Ω) 灯泡的额定电压是。

(1) 通过分析滑动变阻器选用________。

(2) 把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甲。

(3) 在开关闭合前, 应将滑片P放在________ (A/B) 端。

(4) 小兰合理地连接好电路, 闭合开关, 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都不亮。小兰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1) 小灯泡灯丝断了; (2) 小灯泡短路; (3) 滑动变阻器开路 (电流表、电压表均无故障) 。请依据表一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帮小兰判断故障原因, 并将其序号填写在表一对应的空格里。

(5) 排除电路后, 小兰调节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使小灯泡两端电压分别为2V、2.5V、2.8V, 依次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并观察发光情况, 记录在表二中, 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图略) , 此时小灯泡电阻是________Ω,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W。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 请你根据实验中小灯泡两端电压分别为2V、2.5V、2.8V时灯泡的发光情况和电阻大小, 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7) 不改变上面连好电路, 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有 (写一个) ________。

本题综合性强, 是近年来中考新题型, 是注重能力的重点题, 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了再现与提高的问题, 以上练习用的知识有:电路连接的方法, 电流表, 电压表正确的使用方法, 欧姆定律应用、灯丝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电路故障分析, 电功率的计算, 仪器的选择等, 解决了知识点向知识面的拓展, 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3. 深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适当做一些综合题、创新题, 延拓知识, 灵活运用, 形成能力。

例如, 小明想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器材测量未知电阻Rx (阻值约为1kΩ) 。实验室所提供的器材有:电源 (电压约为9V) 、滑动变阻器R (100Ω2A) 、电流表 (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 、电压表 (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 各一个, 开关S1、S2两只, 导线若干。 (1)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你认为小明能否测出未知电阻Rx?为什么?

(2) 请你选用上述器材设计方案测出未知电阻Rx。

(1) 画出实验电路图。

(2) 简述实验步骤。

(3) 写出Rx的表达式 (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 。本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要求比较高, 通过本题练习, 解决了理解与升华的问题。

(1) 物理学家劳厄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教育无非是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这充分说明能力培养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本节课安排的创新设计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去设计、去研究, 尽管过程中会有些挫折, 但最终顺利解决, 有力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正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所在, 这也是复习课要求所在。

(2) 美国的学者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这节课开始的知识再现学生几乎整齐无误回答, 说明该班学生基本功扎实和课堂参与度的高, 典型例题, 创新例题的分析、演练,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学生对本课复习的知识要点更加牢固的掌握和更深刻理解。

(3) 本节课老师的导学作用突出, 特别是每个课堂过程的衔接如行云流水, 使整节课的流畅性好。

初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篇3

【关键词】 学案 初中政治 复习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0-049-02

学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执笔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学习使用的书面文字材料,它实际上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副本”。而由此形成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是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运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一、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学案的背景

1.迫切需要解决初三政治政治复习过程中的实效性

初三政治每周只有2节课,如果除去特殊情况冲掉课时,计算起来不足40个课时,时间很少,但是内容很多。为此,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成为初三政治课复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在短短40分钟里面不可能面面俱到讲解所有的知识点,而只能重点解决重难点和疑点,这就要求有一份高质量的复习资料,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掌握教材基础知识,提高政治复习的实效性。

2.缺乏符合初三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的优质教辅资料

市面上的教辅资料虽然很多,但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错漏百出,有的材料陈旧,有的知识归纳不全面不合理,总之不尽如人意。即使是质量过得去的参考资料,因为是别人编写的,思路跟自己很不相同,用起来也很难得心应手。

(二)编写学案的原则

学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学案的编写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那么教师在编写理基政治复习学案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1.学生的主体性

学案的设计完全从学生的“学”出发,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对学案的编写来说,要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主体精神;要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要信任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操作的实用性

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同样,学案编写得好不好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看有没有教学效果,对学生有没有用。如果没有效果,再全面、再好看的学案也只是水中月、梦中花,没有什么实用意义。

3.知识的基础性

《中考考试说明》就指出:考试主要测试考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础水平,突出考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学案的编写就应该对知识点做出适当的取舍,控制习题的难度,体现基础性。

二、学案的使用

在使用学案前,要让学生知道教师编写学案的意图和学案各环节的作用,给学生以知情权,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一)课前精心设计学案是前提

学案的编写汇集整个备课组的力量。每个政治学案都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书本内容框架检测。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这一部分设计主要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是逐一攻破课文的知识点。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把课文的每个知识点都设计成问题,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还特别用符号标示出来。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必真正领会。“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例如:初三政治《3.1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一课中,设计了以下问题:★1.人民如何行使國家权力?★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常设机关各是什么?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各是什么? ★4、我国国家机关的完整体系是什么?★5.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任期多长?★6.作为人大代表,享有哪些权力,又要履行哪些义务?这些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和书本的基本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来。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除了知识点融入问题以外,有时候还结合一些时政热点以案例的形式出现在学案里。例如:初三政治《3.1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一课中,我就把今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程以案例的形式编在学案里,做到时政相结合。对于学生容易犯错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学案里就以误区警示的形式出现,引起学生注意区分。对于教材没有的但对于理解教材知识点起到很大帮助作用的,我们就以知识拓展的形式出现。以开阔学生思路,扩大学生的视野。学案第三部分是针对性练习。我们针对每个问题,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1-2道的针对练习题,目的是通过这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巩固所学,提高复习质量。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

(二)指導学生课堂上充分利用学案自主学习是重点

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案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重点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利用学案教学中,我们在上课时,首先检查第一部分内容:书本内容框架检测,也就是学生预习的部分。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变成现实。检查预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时候是抽查,有时候在上课前全班检查,主要是看看学生预习新课的情况。由于课前预习部分的内容相对简单,目的明确,绝大部分学生借助于看课本就能顺利完成,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特别是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也逐步树立了自信心,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去。其次,在课堂上再给二十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学案的第二部分:“逐一攻破课文的知识点。”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放手并不意味着不管和放任自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两项基本任务:(1)要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应该在学生中间来回巡视,个别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自学。(2)适当进行学法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善于把握问题的重点,指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等等。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为学生自学课文提供帮助,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上教师精讲是关键

学案教学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精讲,一改以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必须要坚持做到:凡是学生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一律不讲;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讲。在精讲过程中,做到:首先,语言要精,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减轻负担。

(四)练习巩固是重要途径

初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篇4

为了迎接2013初中毕业班学生的统一考试,提高初三学生政治复习效率,特制定双庙中学初三政治复习计划。

一、总体思想

以本为本、以学情为本、以考点为本,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政治学科特点,效益优先。

二、复习目标:

本学期的二轮复习,我们将严格参照学生情况和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拔高题的练习,力求在中考中全校的不及格人数控制在15%以下,中考的及格率比去年有所提高,且高分段人数达20%以上。

三、学生分析

九个班整体水平不高,不少学生基本功太差、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经过三轮复习,全面提高中考成绩。力争提高优秀高分率,尽可能控制不及格人数。

四、具体措施:

1、狠抓课本,以本为本,把对书本的熟悉当作头等大事情来抓,要求对书本形成整体感知。熟悉书本中的每一课每一册的整体知识结构并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2、抓好课堂40分钟,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相互补充、单项练习与综合练习有机结合,关注热点、做好专题辅导。

3、注重答题方法的传授,加强解题技巧、一般规律的总结与辅导。

4、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收集错题,整理错题集。

5、加强知识点的整理,对于差生能掌握最基本问题,得基本分。

二轮复习诗歌语言导学案 篇5

复习目标:

1、了解诗歌语言考察的角度;

2、把握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

一、中心内容

诗歌鉴赏

(二)——鉴赏诗歌语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诗歌鉴赏要从字词句篇入手。字词的含义,在诗歌鉴赏中地位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因为诗歌形式上的一些特点,有时候字词的运用涉及到上下文之间的对应,比如对仗等。同时,因为诗歌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经常会利用一些熟悉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比如“月亮”往往代表家乡,“梅花”往往象征高洁等。诗歌的句式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律诗中的起承转合,比如词中的过片,上下片之间内容上的分工等,都有一定的规范,为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歌提供了钥匙。

任何一篇诗歌的鉴赏必须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只有在理解诗歌中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而已。

二、感知诗歌语言 【知识点精析】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词性的改变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着一“闹”字而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蜂来蝶往,鹊跃枝头的情景。2004年全国卷一就考了这首诗。

例1: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解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美丽的山中风光,使鸟的心情大为愉悦,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片空灵。

2.诗词中的省略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采药在何处?只在此山中。山前抑山后?云深不知处。”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3.语序的颠倒

古人吟诗作赋,受到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的要求,有时对正常语序作了调整,就成了倒装语序。课内学习过的诗词中,出现了好多的倒装语序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是“二十四桥仍在,冷月无声,波心荡”。诗里也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但词里面的倒装语序要多得多,鉴赏时一定字字揣摩。语序倒装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②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陈亮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在词中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意思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本来是宾语的“竹”和“山”,在诗中成了主语。

③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谓—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④定语变化。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前置。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其实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都是定语前置的例子。

B、定语后置。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的花重)花的定语锦官城在诗中后置。

⑤状语后置。“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桃花在春风中笑”的意思,“春风”做笑的状语,在诗中跑到笑的后面去了,叫做状语后置。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应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更为典型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应该为“欲目穷千里”。4.语言风格

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风格,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类: ①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②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④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绛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⑤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⑥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文人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文人的个性。陶渊明的平淡自然,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杜牧的清健俊朗,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掌握文人的语言风格是另一层面上的知人论世。【解题方法指导】

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有释、补、调、想、品五种。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

②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 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方法指导:

1.释。释,即解释,即根据诗歌的大意,对特定的词语进行注解。在解释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词语的本义,还要考虑词语的语境义。“瑟瑟”的字面意义有两个,一是指秋风的声音,如“枫叶荻花秋瑟瑟”;二是形容颤抖,如“瑟瑟发抖”。这两个意思放到这里都不合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适,因为诗歌的语境是形容江水在夕阳笼照下若明若暗的样子。诗人白居易喜用“瑟瑟”一词来形容水波的碧色,如“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评此诗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致入画。”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2.补。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在这首诗的背后,一直隐藏着一个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白居易,他平视红日西坠的江面,俯视露珠晶莹的小草,仰视弯弯似弓的新月,心情轻松愉快。

3.调。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这首诗的三、四句,其实应该交换位置,因为诗人只有见到“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美景,才会由衷地发出“可怜九月初三夜”的感叹。

4.想。调动想像,尽量还原诗歌意境,“一道残阳铺水中”,不说“照”而说“铺”,这更生动,也更准确。“残阳”不仅照射在江面上,而且余辉染红了整个天际,火红的晚霞又降落、铺展在静碧的江面上。晚霞在残阳的热情护送下,融入江水,半隐半现、若暗若明的绚丽风光多么逗人情思。

5.品。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寄托着作者的感情,诗歌中的情感流露是比较含蓄的,需要仔细品味才能准确把握。诗人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需要注意的是,“可怜”一词在课内学习过两种义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是“值得怜悯同情”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是“可爱”的意思,这首诗中的“可怜”就取“可爱”的意思。

参考答案:①水波的碧绿。

②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③“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的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三、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综观历年来的高考试题,诗歌语言的鉴赏往往以以下四种形式出现。1.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句)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句)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如:2009年天津卷,阅读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阅读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回答“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句)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2.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如2010广东卷阅读黄庭坚的《望江东》,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2010湖南卷,阅读陆游的《好事近》,赏析“映一蓑新绿”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3.赏析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提问变体:(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这种题是要赏析诗歌“诗眼”的作用,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作答。4.两字比较型。

提问方式: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提问变体:有两种版本,你觉得哪种版本更好?为什么? 如:阅读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引愁心去”与“雁别愁心去” 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觉得“失”与“阔” 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需要回答通用版本的字更好,然后根据诗歌回答它的妙处。这也是炼字型的一种变式。

【典型例题分析】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①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②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考点透析:①题问第一句诗在诗歌中的作用,实际是考查诗歌的意境。大家调集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联想,在头脑中营造一幅画面:一阵大雨,将东坡洗得清新如画;雨后的天空,更是空阔辽远,显得月色妩媚皎洁,好一幅月色东坡图,给人以宁静通明之感。外界的清澈透明,反映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②“铿然”是手杖与“荦确”碰撞时发出的声音,作者心平气和地说:“不要嫌东坡路头的大石头,因为我特别喜爱手杖与石头碰撞时发出铿然响声。”一位超然旷达的苏子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同时,手杖碰着石头发出的声音其实并不大,作者自爱这种天籁之音,反衬出月夜的宁静,这叫以声衬静。再深入一步,结合诗后的注释,读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山中的大石,难道不是作者仕途中的磕磕绊绊吗?作者一笑置之,而且说自己喜爱,真是一种命运的强音。

参考答案:①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②“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①—③题。

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授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①“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②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B、首句以历史盛装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③“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考点透析:《人月圆》小令题名《山中书事》,实为怀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

①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②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A题干涉及到诗歌语言、结构和意境,曲中用“梦”“倦”等字眼,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语言并非委婉;B题干涉及到诗歌思想内容,用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C题干涉及对意象的综合理解,作者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并不是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D题干涉及全词的思想感情,作者的生活不是舒适,而是无可奈何的倦怠。

③题鉴赏诗歌的语言。“倦”字颇有诗眼之功,倦看世事变迁之后,早已心静如水。“倦”在结构上概括前文,又为下文描写山中生活埋下伏笔。

参考答案:①曲牌。②B。

③“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做了伏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①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②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考点透析:①题是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炼字妙处的把握。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首句“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凄寒的素秋,勾起羁旅他乡的诗人无限愁思,但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只有空床而已。如果换成“对”字,虽然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对”只能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字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

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第②问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很明显是情景交融,以景显情。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由于客居他乡,少有人来往,所以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的雨中、朦胧的夜月笼罩下,色调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

参考答案:①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②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考点透析: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这样,自然而然就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心情了。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参考答案: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第二问: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注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考点透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这首词上半阕的一个重要词语是“渐觉”,正是这个“渐觉”引出了词人对春天景色的富有层次的感受,先是春水,后是柳烟,再后是杏花。上半阕另一个重要词语是“闹”,正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是这个“闹”字写出了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宋祁因此词而出名,人称“红杏尚书”,可见词中“红杏”一句在文人中的影响。尤其是句中的“闹”字,王国维誉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当然,诗词的鉴赏有一定的主观性,即使对这个“闹”字,古代也有人认为“写良辰而用此等字眼,无理甚矣”,因此考生如果从反面立论也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有理,就应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3.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辽西:即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中思·喜春来]春思

胡祗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①比较《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和《春思》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②《春怨》和《春思》在语言风格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①【对点训练】

(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考查类型:炼字 2.参考答案:“闲”是本诗的诗眼。全诗描写山村静幽和谐而又繁忙和充满生气的农家景致。即2.使是雨天,妇和姑也相约去“浴蚕”,可以想见,男人们更是早就到田间耕作去了,全家没有闲人;可是作者偏要着一“闲”字,用“中庭栀子花”之“闲”来衬托农家之忙,饶有情趣。

解析:王建大约与韩愈同时,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写田家生活的诗,能反映出社会现实生活。《雨过山村》这首诗,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气息,很值得一读。首句“雨里”、“家”、“鸡鸣”,既点了诗题,又写出了浓郁的山村意味。次句进一步描写山村的环境,竹林、溪水、小路、板桥,多么纯朴与和谐。第三句承首句,由人家写到人,一妇一姑,相约相唤,前去“浴蚕”,我们既看到了忙碌,又看到了亲切和睦,叙事之中写出了人情。女人忙,男人早就忙去了,一家人都在忙,田家少闲月啊!只有庭中的栀子花在悠闲地开着;都忙去了,还有谁来欣赏它呢?这最末一句,以树衬人,以闲衬忙,着笔别致而富有情趣,确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诗眼”是最能体现诗歌主旨情感的字眼,这首诗写出了山村人家春忙的气氛,“闲”字从反面起到了衬托作用。这道题,设题在“诗眼”,考查在全篇,没有对全诗内容和主旨的把握,难以做好题目。因此,解答诗歌鉴赏题,理解全诗是基础。当然,“诗眼”这些东西是可以作为入诗钥匙的:只有树闲花闲,人必然是忙去了;正因为人都在忙,所以才有“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幽静。

3.参考答案:①《春怨》一句写黄莺是为了表现少妇不愿意让黄莺来惊扰她的美梦,抒发了3.她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思念之情。(从“怨恨战争”方面答亦可)《春思》一句写黄莺是为了展现黄莺欢唱中的美好春景,表现了一种闲适、喜悦心情。(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角度答亦可)

②活泼生动,口语化。(应结合诗歌分析这一特点)

届高考英语第二轮写作复习学案 篇6

高三英语 山东惠民县第二中学高三英语备课组

●learning aims

1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学生应能:

① 理解英语写作的意义;

② 有效运用写作为高考服务。

learning important points英语写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learning difficult points有效运用所学方法付诸实践。

leaning method合作探究、自主归纳。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

step 1 主语

练习: 请找出下列句子的主语。

1. the boy comes from america. ( ___________________ )

2. he usually went to school alone. ( ___________________ )

3. studying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to teach him a lesson seems quite necessary.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that he won the prize excited everyon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have our dream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it is obvious that he was wrong.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主语一般由名词、_________________, 或者相当于名词的词、短语或从句充当(包括 ______、______ 还有 ________)。另外, 当句子的主语为 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时, 主语部分太长, 为使句子平衡, 避免头重脚轻, 常用it作形式主语。

step2 谓语

练习:请找出下列句子的谓语并指出谓语的构成:实义动词、连系动词+表语、情态动词

+动词的原形还是助动词+动词的适当形式?

1. his parents are teach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we have finished reading the boo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you ought to work harde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i felt col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he doesn’t like musi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tep 3 宾语

练习:请找出下列句子的宾语。

1. he has never met her in perso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she handed him a boo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he likes to play basketba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we enjoy listening to the musi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she said that she felt sic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they sent the injured to hospita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i find it impossible to believe her any longe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we consider it no good getting up lat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they believed it strange that he should have done tha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初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篇7

关键词:农村高中;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政治课的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总复习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二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不是一轮复习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低、学习自主性和动手能力都不好,理解能力有限,一道题讲了几遍还是不懂或一知半解,所以对于二轮复习掌握不好,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针对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结合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复习中的一点策略。

一、引导学生在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学会整合知识

从高考考核要求来看,高考政治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让考生综合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解决,借以考查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务必对《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进行系统整合。

首先要进行模块内的整合。基础知识不牢固是农村高中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也是考试得分低的原因。基础知识不牢固表现为知识比较零散,不完整、不系统。课本的知识安排是比较分散的,这需要我们教师重新审视教材,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经济常识》模块的复习中,对于“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要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促进社会和谐,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要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切实做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加以把握,这在第二课、第三课、第七课等都有相关知识点。把这些内容系统化,完整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提高应试能力,高考中才能提高成绩。又如哲学中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这几大块,在复习中用本子记下来,把这些知识构建起来,加深理解,效果更好。尤其是对于农村高中生,他们的综合能力差,引导他们整合这些知识,对他们复习政治,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更有效果。

其次,分析易错知识点及误区,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农村高中生知识面不广,所以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难分清,我们在复习中应备有一个错点本,把这些知识记下来,用作平时复习。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原理也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而考试又往往会重点考查这些知识点。所以,在政治二轮复习中,要学会挖掘相关知识,将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容易产生认识误区的地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准确、完整地掌握基础知识。如复习“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这一知识点时,必须把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告诉学生:(1)这些特征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共有的,英国、美国和我国都有这些特征,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自己的特征。我国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这四个特征有所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目标也不同等。(2)这些特征与市场交易原则是有所不同,但又有联系。如“平等性的特征要求交易双方地位平等”等知识点。

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热点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

农村高中学生对于信息的来源渠道少,我们教师平时更要引导他们关注时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相关报纸,把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类,用知识加以解释。思想政治课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高考也愈发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多地强调能发挥考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农村高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均比城区学生差,我们教师更加要对其进行引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复习课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在复习中要学会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动力。如在复习到“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这个重点知识时,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讨论;在课堂练习时,要学生自己选择并分析解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教师要把生活中发生的与国家、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论分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筛选适合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热点问题,包括政治方面,如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民生;经济方面,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控房价、收入分配公平等;哲学方面,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社会方面,如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让人民分享改革成果,生活得更幸福等;以及地方热点。

其次,要运用学科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农村高中生由于基础差,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差。因此,要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就只有把社会热点与高考热点有机结合起来,一步步运用课本知识加以结合联系起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对热点问题加以分析。复习的最佳途径是设计例题加以演练。如在进行“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的热点复习中,教师可设计以下探究性试题进行演练:

材料一: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收入世界排名95名,不及世界排名13位的日本人均收入的1/10,另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基尼系数约为0.48,而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警戒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正成为中国高速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1)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包含的经济信息。

(2)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如何有效防止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实现社会公平。

对这些材料,可以运用课本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发表个人看法,最后进行总结,把知识升华。如该材料说的“是什么”,是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但贫富差距大,不利于社会稳定;“怎么办”要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各抒己见,在经济制度方面的做法等。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归类、分析,发表意见,带动学生动脑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复习效果。

三、注重练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后练习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要注重的是练习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政治科讲究的是与时俱进,所以练习的资料必须是与最新的时政相结合,要体现思想政治的时效性,把握好练习的质量关。此外,我们教师还应认真对待发下去的每一张练习,注重练习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还要认真分析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二轮复习的练习要精且少,最好结合每一个知识点来出,这样有利于落实课本知识,到三轮复习时所运用到的知识才能得心应手。

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还应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用新课改的有关理论指导高三政治复习。

针对农村高中生动脑动手差的特点,二轮复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水平,不能一讲到底。属于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就不要吝啬,将课堂放手让给学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彰显学生主体作用,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教学中应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最好能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思考问题,应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给他们创新空间,不应限死范围。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是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在高考三轮的复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尤其是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正确选择合理的复习策略,努力提升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对于强化学生的高考信心,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俊才.从一道模拟压轴题看高三二轮复习的突破[J].基础教育研究,2011(1).

[2]朱全中.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的特色及其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7).

[3]陈文明.透析命题立意,探究高考走势[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8).

[4]章亮,付俐俐.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3).

上一篇:托福经验之谈:提高分数要怎样去分配好做阅读试题的时间下一篇:长征中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