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相遇与追击

2024-05-25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相遇与追击(共5篇)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相遇与追击 篇1

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例1: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由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相遇时,甲车应行了全程的一半多32千米,乙车行了全程的一半少32千米,因此,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共多行了3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又相遇了,两车所行的时间是一样的,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 =8(时),所以两车各行了8小时,求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832(千米)

例2: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例4 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要求骑自行车的同学一共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他的速度和时间。骑自行车同学的速度是每小时14千米,而他所行的时间就是甲、乙两队学生从出发到相遇这段时间。因此用18=2(时)

142=28(千米)

例5:甲、乙两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从10时到下午1时共经过3小时,3小时里,甲、乙两车从相距112.5千米到又相距112.5千米,共行2=225(千米)。两车的速度和是每小时行2253=75(千米)。从早上8时到10时共经过2小时,2小时共行752=150(千米)因此,A、B两地间的距离是150+112.5=262.5(千米)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行360千米,开始按计划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途中因汽车出故障修车2小时。因为要按时到达乙地,修好后必须每小时多行30千米。问汽车是在离甲地多远处修车的?

思路导航:途中修车用了2小时,汽车就少行了452=90(千米),修车后,为了按时到达乙地,每小时多行30千米。90千米里面包含有3个30千米,也就是说,再行3小时就能把修车少行的90千米行完。因此修车后再行(45+30)3=225(千米)就能到达乙地。汽车是在离甲地360-225=135(千米)处修车的。

7、甲骑车,乙慢跑,二人同时从一点出 发沿着长4千米的环形公路同方向进行晨练。假设两人速度一直不变,出发后10分钟,甲便从乙身后追上了乙,已知两人的速度和是每分钟行700米,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出发10分钟后,甲从乙身后追上了乙,也就是10分钟内甲比乙多行了一圈。因此,甲每分钟比乙多行400010=400(米)。知道了两人的速度差是每分钟400米,速度和是每分钟700米,就能算出骑车的速度是(700+400)2 =550(米/分),乙跑步的速度是700-550=150(米/分)

练习:

1.甲、乙两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5千米相遇。求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70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城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30千米,求A、B两城之间的距离?

3、下午放学时,小红从学校回家,每分钟走100米,同时,妈发也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去接小红,每分钟走120米,两人在距中点100米的地方相遇,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4、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 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5、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乙地?

6、学校运来一批树苗,五(1)班的40个同学都去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植3棵,全班同学能植这批树苗的一半还多20棵。如果这批树苗全部给五(1)班的同学去植,平均每人植多少棵树?

7、两支队伍从相距5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通讯员骑马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在两支队伍之间不断往返联络。已知一支队伍每小时行5千米,另一支队伍每小时行6千米,两队相遇时,通迅员共行多少千米?

8、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小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时。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9、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又行3小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快、慢两车早上6时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中午12时两车还相距50千米继续行驶到14时,两车又相距17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16找规律 篇2

本教程共30讲

找规律

同学们从三年级开始,就陆续接触过许多“找规律”的题目,例如发现图形、数字或数表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列的变化规律,发现周期变化规律等等。这一讲的内容是通过发现某一问题的规律,推导出该问题的计算公式。

例1 求99边形的内角和。

分析与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是99边形的内角和怎样求呢?我们把问题简化一下,先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如上图所示,将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 360°;同理,将五边形ABCDE分成三个三角形,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540°;将六边形ABCDEF分成四个三角形,得到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720°。

通过上面的图形及分析可以发现,多边形被分成的三角形数,等于边数减2。由此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n边形的内角和=180°×(n-2)(n≥3)。

有了这个公式,再求99边形的内角和就太容易了。

99边形的内角和=180°×(99-2)=17460°。

例2 四边形内有10个点,以四边形的4个顶点和这10个点为三角形的顶点,最多能剪出多少个小三角形?

分析与解:在10个点中任取一点A,连结A与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构成4个三角形。再在剩下的9个点中任取一点B。如果B在某个三角形中,那么连结B与B所在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此时三角形总数增加2个(见左下图)。如果B在某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上,那么连结B与B所在边相对的顶点,此时三角形总数也是增加2个(见右下图)。

类似地,每增加一个点增加2个三角形。

所以,共可剪出三角形 4+ 2× 9= 22(个)。

如果将例2的“10个点”改为n个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最多能剪出三角形

4+2×(n-1)=2n+2=2×(n+1)(个)。

同学们都知道圆柱体,如果将圆柱体的底面换成三角形,那么便得到了三棱柱(左下图);同理可以得到四棱柱(下中图),五棱柱(右下图)。

如果底面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那么相应的柱体就是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五棱柱„„

例3 n棱柱有多少条棱?如果将不相交的两条棱称为一对,那么n棱柱共有多少对不相交的棱?

分析与解:n棱柱的底面和顶面都是n边形,每个n边形有n个顶点,所以n棱柱共有2n个顶点。观察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的图形,可以看出,每个顶点都与三条棱相连,而每条棱连接 2个顶点,所以n棱柱共有棱 2n×3÷2=3n(条)。

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n棱柱中每条棱都与4条棱相交,与其余的3n-4-1 =(3n-5)条棱不相交。共有3n条棱,所以不相交的棱有 3n×(3n-5)(条),因为不相交的棱是成对出现的,各计算一遍就重复了一遍,所以不相交的棱共有

3n×(3n-5)÷2(对)。

例4 用四条直线最多能将一个圆分成几块?用100条直线呢?

分析与解:4条直线时,我们可以试着画,100条直线就不可能再画了,所以必须寻找到规律。如下图所示,一个圆是1块;1条直线将圆分为2块,即增加了1块;2条直线时,当2条直线不相交时,增加了1块,当2条直线相交时,增加了2块。由此看出,要想分成的块尽量多,应当使后画的直线尽量与前面已画的直线相交。

再画第3条直线时,应当与前面2条直线都相交,这样又增加了3块(见左下图);画第4条直线时,应当与前面3条直线都相交,这样又增加了4块(见右下图)。所以4条直线最多将一个圆分成1+1+2+3+4=11(块)。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画第n条直线时应当与前面已画的(n—1)条直线都相交,此时将增加n块。因为一开始的圆算1块,所以n条直线最多将圆分成

1+(1+2+3+„+n)

=1+n(n+1)÷2(块)。

当n=100时,可分成

1+100×(100+1)÷2=5051(块)。

例5 用3个三角形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几部分?10个三角形呢?

分析与解:平面本身是1部分。一个三角形将平面分成三角形内、外2部分,即增加了1部分。两个三角形不相交时将平面分成3部分,相交时,交点越多分成的部分越多(见下图)。

由上图看出,新增加的部分数与增加的交点数相同。所以,再画第3个三角形时,应使每条边的交点尽量多。对于每个三角形,因为1条直线最多与三角形的两条边相交,所以第3个三角形的每条边最多与前面2个三角形的各两条边相交,共可产生3×(2×2)= 12(个)交点,即增加12部分。因此,3个三角形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 1+1+6+12= 20(部分)。

由上面的分析,当画第n(n≥2)个三角形时,每条边最多与前面已画的(n—1)个三角形的各两条边相交,共可产生交点

3×[(n—l)×2]=6(n—1)(个),能新增加6(n-1)部分。因为1个三角形时有2部分,所以n个三角形最多将平面分成的部分数是

2+6×[1+2+„+(n—1)]

当n=10时,可分成2+3×10×(10—1)=272(部分)。

练习16

1.求12边形的内角和。

2.五边形内有8个点。以五边形的5个顶点和这8个点为三角形的顶点,最多能剪出多少个小三角形?

3.已知n棱柱有14个顶点,那么,它有多少条棱?

4.n条直线最多有多少个交点?

5.6条直线与2个圆最多形成多少个交点?

6.两个四边形最多把平面分成几部分?

答案与提示练习16

1.1800°。

2.19个。

提示:与例2类似可得5+2×(8-1)=19(个)。

3.21条棱。提示:n棱柱有2n个顶点,3n条棱。

4.n(n-1)÷2。

解:1+2+3+„+(n-1)=n(n-1)÷2。

5.41个。

解:6条直线有交点6×(6-1)÷2=15(个),每条直线与两个圆各有2个交点,两个圆之间有2个交点,共有交点15+6×4+2=41(个)。

6.10部分。

提示:见右图。与例5类似,当画第n(n≥2)个四边形时,每条边应与已画的(n-1)个四边形的各2条边相交,共可产生交点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相遇与追击 篇3

本教程共30讲

巧求分数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变化的题目,例如分子或分母加、减某数,或分子与分母同时加、减某数,或分子、分母分别加、减不同的数,得到一个新分数,求加、减的数,或求原来的分数。这类题目变化很多,因此解法也不尽相同。

数。

分析:若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原题中的分母加、减1就变成分子加、减1,这样就可以用例1求平均数的方法求出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的分数,再求倒数即可。

个分数。

分析与解:因为加上和减去的数不同,所以不能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求解。,这个分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问题就变为:

这个分数是多少?

于是与例3类似,可以求出

在例1~例4中,两次改变的都是分子,或都是分母,如果分子、分母同时变化,那么会怎样呢?

数a。

分析与解:分子减去a,分母加上a,(约分前)分子与分母之和不变,等于29+43=72。约分后的分子与分母之和变为3+5=8,所以分子、分母约掉

45-43=2。

求这个自然数。

同一个自然数,得到的新分数如果不约分,那么差还是45,新分数约分后变

例7 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23,分母增加19后得到一个新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5=6,是由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42÷6=7得到

分析与解:分子加10,等于分子增加了10÷5=2(倍),为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应增加相同的倍数,所以分母应加 8×2=16。

在例8中,分母应加的数是

在例9中,分子应加的数是

由此,我们得到解答例

8、例9这类分数问题的公式:

分子应加(减)的数=分母所加(减)的数×原分数;

分母应加(减)的数=分子所加(减)的数÷原分数。

分析与解:这道题的分子、分母分别加、减不同的数,可以说是这类题中最难的,我们用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2x+2)×3=(x+5)×4,6x+6=4x+20,2x=14,x=7。

练习2

是多少?

答案与提示练习2

5.5。解:(53+79)÷(4+7)=12,a=53-4×12=5。

6.13。解:(67-22)÷(16-7)=5,7×5-22=13。

六年级奥数教案 篇4

判断与推理 2 授课人:雍尧

教学要求:(1)理解逻辑推理的四条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分析、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分析、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分析、推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练习法。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的习题例2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3

甲乙丙三人被蒙上眼睛,告诉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帽子,帽子的颜色不是红的就是绿的。然后,就去掉蒙眼睛的布,要求每个人如果看见别人(一个或两个)戴的是红帽子就举手,并且谁能断定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谁就马上离开房间。三人碰巧戴的都是红帽子,因此三个人都举了手,几分钟后,丙首先走开了,他是怎么推导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的?

(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2)同座位讨论。

(3)分析:此题关键:注意到甲乙两人没有立即离开房间这个事实。丙推理,我的帽子如果是绿的,甲根据乙举手立即知道自己的帽子是红的,那他应走出房间,乙会做同样的推理离开房间。甲乙不能很快判断自己帽子的颜色,说明我的帽子不是绿的,而是红的。(4)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3、比较前面例2例3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教学例4 学田小学举行科技知识竞赛,同学们对一贯刻苦学习爱好读书的四名学生的成绩作了如下估计:(1)丙得第一,乙得第二;

(2)丙得第二,丁得第三;(3)甲得第二,丁得第四。

比赛结果一公布,果然是这四名学生获得前四名。但以上三种估计,每一种都对了一半错一半。他们各得第几名?(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2)同座位讨论。(3)分析: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去推理判断。

第一种假定“丙第一错,乙第二对”出现矛盾。照此推理“丙第一对,乙第二错”没有出

现矛盾。所以丙第一,甲第二,丁第三,乙第四。(4)每人口述推理过程。

四、小结。

小学六年级奥数试题 篇5

2.(相遇问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追及问题)大客车和小轿车同地、同方向开出,大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大客车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才出发,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大客车?

4.(过桥问题)列车通过一座长2700米的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3分钟。已知列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000米,列车车身长多少米?

5.(错车问题)一列客车车长280米,一列货车车长20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而行,从两个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经过20秒。如果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客车在后,从客车头遇到货车尾再到客车尾离开货车头经过120秒。客车的速度和货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6.(行船问题)客轮和货轮从甲、乙两港同时相向开出,6小时后客轮与货轮相遇,但离两港中点还有6千米。已知客轮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货轮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4千米。求水流速度是多少?

7.(和倍问题)小李有邮票30枚,小刘有邮票15枚,小刘把邮票给小李多少枚后,小李的邮票枚数是小刘的8倍?

8.(差倍问题)同学们为希望工程捐款,六年级捐款数是二年级的3倍,如果从六年级捐款钱数中取出160元放入二年级,那么六年级的捐款钱数比二年级多40元,两个年级分别捐款多少元?

9.(和差问题)一只两层书架共放书72本,若从上层中拿出9本给下层,上层还比下层多4本,上下层各放书多少本?

上一篇:单项式乘多项式计算题下一篇:假如我是小偷三年级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