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2024-07-02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通用8篇)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篇1

一、外汉语音教学的思路、原则

(一)语音教学的思路 语流教学

音素教学

(二)外汉语音教学的原则(1)总则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语音教学原则

注重针对不同学习者的语音学习难点进行语音教学; 注重“有意义的大量的多样的实际操练”(2)细则(12字方针)

两结合,一对比,一模仿,易到难 两结合:

短期集中训练和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一对比:

对比分析突出重点难点

英语没有的:送气音

汉语的声母zh,ch,sh,j,q,x,z,c,声调(轻声)

二、语音要素的教学

(一)元音和韵母的教学

先教a、i、u 分成a系和e系教

(二)辅音和声母的教学 从发音方法教起

两方阵(赵金铭,2010)

(三)留学生常见声韵母偏误

以法语、意大利语、波斯语等为母语的学生发不好送气音 p、t、k。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常常b-p、d-t不分;日本学生容易把zh、ch、sh念成j、q、x,发不好元音e、u、送气音p、t、k、前鼻音an、en、in。韩国学生不易掌握的音有元音ü、舌尖前音z、c、舌尖中音l等。

三、外汉语音教学的重点

(一)声母教学

送气不送气(加大气流发好送气音)zh j组

(二)声调教学:二声升不上去,三声不会拐弯,四声降不下来 教学顺序:阴平、半上、去声、阳平、上声

单字调的教学策略:发好第一声。第三声时用最低的调发音。第四声时,发音不要拖,要很快地降下来。第二声可325,略降一点,很短的时间,然后很长的升,就行了。也可以,四声+二声

(三)句调教学

句子的语音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还要恰当地运用重音、停顿、语速以及语调等表情达意

1.重音 2.停顿 3.语调 四种句子的基本语调: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 语调的训练方法:朗读、跟说、配音

四、语音教学的主要方法:演示(示范)

(最基本)、模仿

(最基本)、对比、夸张、手势、带音、分辨、固定

示范与模仿的四段跟读法:示范

模仿

再示范

再模仿

老师:z

学生z

老师:z

学生 z

听后说出听到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发音对比

语音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宽严的问题;有缺陷而有效的交际;不要模仿学生的语音错误;课堂教音和课外纠音结合;注意手段多样化

第二章 外汉词汇教学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一)词和语素

(二)汉语词汇系统的构成(基本词汇是重点

熟语是难点)

(三)汉语词的构成(构词法

复合词和短语有一样的结构)

二、汉语词汇成分在切分上的困难:词语连写/离合词/缩略词

三、汉语词义的内部系统性

(一)汉语词义系统的构成要素

1、词的概念意义和附加色彩(走

滚)

2、词的基本义和转义

(二)汉外词汇对比

1、汉语国俗词语研究

2、汉外对应词语的比较研究

四、外国人汉语词汇学习的偏误

1、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之间在词义上互有交叉而造成的偏误

2、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各自的附加色彩不同而造成的偏误

3、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搭配关系不同而造成的偏误

4、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之间因各自的用法不同而造成的偏误 第二节 外汉词汇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

培养学生识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

二、汉语词汇教学的要求 初等:2500~3000; 中等: 5000; 高等:8500 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即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为2500~3000

用汉语最低限度的词来解释汉语词语的词典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 词不离句(语境)掌握构词规律

重视语素教学(通过语素义解释词义)重比较,多复现

掌握构词法规律的练习:A、根据构词法来猜测和理解词义

B找出与提示词语结构同类的词 重视语素教学:通过语素义解释词义(电→电灯、电话、电视机)重视比较:

汉语内部比较(忽然、突然)

汉外比较(参观、访问——visit)加强词汇的重现与复习,减少遗忘

学习一些缩略词;适当教些新词和字母词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1、生词展示的方法 A直接法: 实物展示 利用卡片 B类聚法

(重新排列,便于记忆)图片的利用

2、解释词语的方法:A利用汉字字形

B以旧词带新词

C根据语素义推测词义

D类比释义

E形象与动作释义

F 利用语境释义:

这事儿得领导拍板,谁说了都不算。

A:解释

B:介绍

C:处理

D:决定

(“谁说了都不算”是对“拍板” 的进一步解释)

G近义词比较

H反义词对比

I转述法

J符号法

K汉外翻译

注意: 不要把一个词语的义项都罗列出来。

打:①击

② 买

③编织

* 要注意一词多译的现象

play game 玩(做)游戏 play ball打球 play piano 弹钢琴 注意讲清语义、语法、语用的区别:

局面 // 场面(使用范围)

大方 // 小气(褒贬色彩)

爸爸 // 父亲(语体风格)

3、词汇练习的方法

练习的种类有感知性练习、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记忆性练习和运用性练习等。A.感知性练习:语音识别 ,词形识别(听录音、跟读、认读、给字注音)B.模仿性练习:语音模仿(听录音、跟读); 汉字书写模仿(描写、临页)

C.理解性练习:(说出或写出反义词,同义词替换,图示方位词,数量词„„)D.记忆性练习E、运用性练习

生词处理的教学策略:确认生词;确定生词发音;确定生词词义;确定生词用法;重复领读(不反对某个生词的提问设计,但不要每个生词都提问)词汇的掌握:A、重视首次感知

B、及时巩固,防止遗忘

C、定期复习,不断重现

D、口谈、耳听、眼看、手写多种渠道掌握

第三章 外汉语法教学

第一节

汉语语法

一、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 1.语法形态比较少

2.词序对语义表达有重要作用 3.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4.词法和句法具有高度一致性 5.主题比主语突出

二、汉语语法的基本内容

(一)语素(对语素如何进入语法教学体系尚缺乏较为具体而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词

(三)句子

1、句子功能

2、句子成分;汉语谓语的复杂成分是留学生特别要注意的:她是很漂亮

3、句子结构

(四)语篇:语篇的教学很少,学生的问题很多

语法对比偏误分析与语法习得:佟慧君 外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

1986

程美珍

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

1997 母语为英语者的偏误(鲁健骥):(1)遗漏

* 即使你不同意,我(也)要去。

*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2)错序

* 我们上课八点。

* 我把作业能做完。

(3)误代

* 她怎么(这么)漂亮,当然有很多人喜欢她。

* 你什么时候去北京吗(呢)?(4)误加

* 我们班有十五个同学(*们)。

* 昨天他来了,我很高兴(*了)。第二节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语法教学的基本目标原则

1、语法教学的基本目标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用汉语组词造句,联句成篇的能力 各阶段具体目标:

初级阶段:以掌握语法形式为主,注重整个形式的意义,主要目的是让习得者明了句法上语词间结合得妥当不妥当。中级阶段:掌握句式内部的语义构成,主要目的是使习得者明了在语义上词语间搭配得合理不合理。

高级阶段:了解在更大的语言环境(语篇)中,如何正确地使用一个句式;意合问题,以及会话中的合作原则(所谓怎样接话茬)等 形式语法(初级:辨正误)语义语法(中级:辨异同)语用功能语法(高级:辨高下)

初级阶段:讲究句法结构,掌握汉语的句型 词序,是一种语法模式教学

中级阶段(二年级上学期)侧重语义语法,注意句中成分的,因此语汇的意义(包括词汇语义关系及语义搭配意义和语法意义)及使用的教学,占据相当的位置。

高级阶段(二年级下学期)侧重语用功能语法,着重语用的选择和词语的应用,目的在于表达得体。

初级阶段:句型教学 存现句

2、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A.对比分析,突出重点、难点

B.语言形式结构要教,语言功能也要教

C.语法不能只是句子的一个层面,要语素(汉字、音节)、词、词组(短语)、句子、话语(语段、语篇)综合。D.“精讲多练”、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操练形式多样化:替换、转换、扩展„„ E.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则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体系

(一)教学语法体系的建立 1958《汉语教科书》

(邓懿

始创)

1988《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语法等级大纲》

(刘英林

完善)199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王还

进一步完善)

邓守信先生对语法难易度的区分: 非基式結构困难度高:

存现句、动后介詞句、倒裝句、主語后提前宾語(他所有的人都联络好了)层次结构复杂,则困难度高: 句补式(大风吹得我头昏眼花)句主語式(他不来也成)

包孕反复式(你知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搭配限制越严格,困难度越高:

完成态

分裂式

否定句

目标語无相对应之结构时,困难度高:把字句、語助詞句 語法结构或语义与母语差异大时困难度高:

要早点來!≠ *Want to come early!

是,他不能來。≠ *Yes, he cannot come.他早死了。≠ He died early/soon.(系統性对应的語法点存在,困难度低)

別哭!= Don’t cry!

我可以进来吗?= May I come in?

三、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语法教学的基本思路 归纳:先给例子,后总结规则 演绎:先给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

引导性的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语法规则

(二)语法教学的方法:

1、展示语法点的方法(1)实物展示(2)动作演示(3)对话引出

A(老师):我们的教室里都是留学生吗?

B(学生):不是,还有一个中国老师。

A(老师):如果用“除了„„以外,还„„”,怎么说?

B(学生):我们的教室里除了留学生以外,还有一个中国老师。

2、解释语法点的方法(形式、意义、功能)形式 : 结构本身

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式、疑问式)必要成分(如“ 被” 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虚词的位置

意义 :语法点的语义特点。

功能 :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

(1)列出公式:你不教授谁教授 NP不X 谁X(2)以旧释新:学习“把”、“被”?我关了门------我把门关了------门被我关了。

3、练习语法点的方法:

(1)机械练习(模仿、重复)

*替换:他在床上躺着

(椅子上

坐着)

你多吃一点儿

(睡

一会儿)

*扩展:菜——中国菜——吃中国菜——我吃中国菜„„ * 句式变换

陈述句 —— 把字句 —— 被动句

他关了门

他把门关了

门被他关了 句子变换

我比较高,他不太高 —— 我比他高。

我一米八,他一米八 —— 我跟他一样高

(2)造句法 常见的造句练习方式:1)用指定词语造句2)完成句子3)模仿造句4)连词成句5)根据提示造句6)用指定词语完成对话 造句形式:功能造句:一种功能的多种表达方式:建议 —— 我们走吧.催促 —— 我们快走!串联造句:提供词语,让学生成段表达(例如:严格、要求、认真)(3)交际性练习

创造交际环境,设计情景,使学生能把所学的语法点用于实际交际中

真实情景问答:到商店购物,去邮局寄信

自由发挥:感想、意愿、热门话题、交流体会

第四章 外汉汉字教学

第一 节

一、现代汉字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一)属性

(意音、语素、平面)

(二)特征

音形义合一 同一形旁的字都和某一事物相关 形旁可区别同音字 声旁有一定的标音作用

汉字的基本构形部件有600多个。

第二节

对外汉字教学

(一)汉字学习的认知特点

1、汉字学习左右脑并用 心理学:

左脑——语言材料 右脑——图形空间刺激

2、留学生对双音节中的汉字采取整体认知的方式

三、汉字学习的难点 汉字承载的信息量大;

(作为形、音、义的统一体,多数汉字不仅记录语音信息,还记录语义信息)

书写难度大;

(汉字是方块字,结构形式多样)

认知和记忆困难;

(汉字的笔画种类多达二三十种)三难:难读

难写

难认

字方面的错误表现在笔画、部件、结构、整字各个层面 笔画:笔形失准

顺序颠倒 部件:改换增损

变形变位 结构:混乱不清

松散不匀 整字:形近相混

听说和读写分别设课:初级阶段随文识字

教授汉字的基本笔划、笔顺,部首、字体结构。(综合课)中高级阶段开设写作课,教学重点转移到写作能力训练上,汉字书写仅是书面表达的媒介。

二、对外汉字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先语后文

先拼音后汉字。(开始的五六个月内,只接触拼音,不接触汉字。学习几百个生词后,再接触汉字)

(二)语文并进

设有汉字教学的语音阶段,在两周的语音学习阶段,教笔画和构词力很强的偏旁部首。张朋朋

语文一体

语文并进 教材编写上 用文字写;

教学方式上,一边教音,一边教字 拼音汉字交叉出现

(三)字本位教学

汉字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字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为汉语教学的起点 字的结构:字——扩展构词 字义——词义 徐通锵“字本位”

(赵元任也有这个提法)

语言学理论研究中与汉语事实的矛盾

印欧语语法理论的核心(词类成分跟句子结构成分的对应关系)不适用于汉语。

白乐桑 “字本位”的三层意思: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个体突出;以单个字为基础,可以层层构词

汉字:汉语的本位

语言教学中“本位”体现:一是对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确认 二是教学方法 “字本位”的“本原”表(1)汉字偏旁表

(字典部首中选择92个有意义的偏旁,用法语逐一说明这些偏旁所表示的语义类别)(2)400字字表。

(占汉语常用字的66.27%,教材用字限制在这400字之内)

三、对外汉字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基本法:先认读,后书写;先独体,后合体;易到难,简到繁

汉字教学具体法:

1、一笔一划展示新部件的笔画、笔顺及笔画与笔画、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和布局。

2、对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作些说明

3、帮助学生区分同音字的不同字义

4、区别性小、易混字作对比练习

5、学过的部件及时归纳总结

6、做用字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字义理解词义

四、汉字教学的一般技巧

(一)展示汉字的技巧:图片展示:卡片展示;一面生字,一面拼音和文字注释; 一面生字和注音,一面其他文字注释和画上相关的图画。(形和音义分开展示,培养形音义联系起来的习惯)旧字带新字的展示:初级:字形比较简单的字;

中高级:学过的形旁和声旁带出相关的字,但要注意所列旧字不要太多 多媒体展示

板书展示

(三)练习汉字的技巧:用字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字义理解词义 练习写汉字的具体方法:描写、临写、抄写、听写、根据拼音写字组词等 对比练习,系联练习,查字典练习,计算机汉字输入练习

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的板书书写:努力让学生看到教师板书的全过程;

工整;有条理;当堂讲过的汉字、重点演练过的汉字,一定要让同学在课堂上,当众到黑板上,当场书写给全体老师和同学看

(课外作业

每天至少一篇汉字

格子纸,一个字一行,每页纸400字)第五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一、外汉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性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

课堂—— 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 地位: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 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外汉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1、对教学语料的处理

教学法——对教学语料的不同的处理方法:讲解和练习语料的最小教学单元:词语

对计划外教学内容的增加,必须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初级阶段以若干独立的句子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话题为教学内容。中高级阶段以篇章独白体或多话轮对话体为教学内容。

(对语料进行整体感知教学—— 逐字逐句逐段的讲解、练习。)

2、提问的设计:提问是增加学生开口率和会话练习的主要教学行为。

提问语的设计原则:1)在不出现计划外生词的前提下,尽量再现学过的词语

2)完句提问语设计——提问语的补足还原处理

3)根据言语技能训练的目标设计提问语 注意提问语句式的变化 4)设计肯定和否定两种答句的提问语 5)区别课文提问语和交际技能训练提问语

第六章 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教学

一、外汉课堂教学的内容

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背景知识;

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但目前总体看偏重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言语交际能力

口语四项技能训练:语音能力(发音 重音 停顿 语速 语调)选词造句能力、成段表达能力(组句成段 组段成篇)、语用能力 连接词语贫乏 滥用连接词语

二、留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1.语音语调不准确2.词汇量不足3.句子不规范(不要逢错必纠)初级:句法结构错误多,词序混乱。中级:有些顽固的语法错误4.用词不当5.语句之间缺少关联6.流利程度差(尽量使用正常语速说话)7.句式单一,口语特点不突出:习惯使用完整句、正式句,较少使用简约性极强的口语句式,回避汉语口语中一些常用的特殊词语和句式。8.口语与书面语混淆9.表达不得体

三、口语课的课堂教学原则

1、I(学生原有水平)+1(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注意:I 是不断变化的

2、以情景功能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为目的,不要把口语课上成对话体的精读课、语法课。

重在让学生掌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对谁说什么。

3、个人化原则

4、地方化原则

5、精讲多练原则

话题导入——生词讲练——语言点讲练——课文讲练

《初级课程规范》讲:练=3:7

四、口语课的课堂教学 一般教学步骤:复习、新课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新课教学环节:基本句环节《师读、生跟读;主要是语音,特别是声调;及时纠错,尽可能学生自己纠(在处理会话前基本句时,生词障碍扫除,突出与交际功能密切相关的句子)》、会话环节(1)简短介绍对话人物、梗概或背景,导入(2)基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

(3)注意声韵调外,还注意语气(称赞:高嗓门;送别:语速慢;道歉:压低声音,表达(4)复述课文

会话体到叙述体的转换(5)pair work(6)归纳完成交际功能的程序,以及相应的词语

替换和扩展环节(复述遇长句有时不能一次完成——扩展)练习环节:语法练习、完成会话、听述(要求学生背诵)、自由表述

五、口语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句型的展示和练习

1、利用实物、图片、动作、设置情景展示句型2、就划线部分提问

3、通过问答的方式展示句型或进行操练4、变换练习

5、替换练习

6、游戏

(二)成段表达

1.个人讲说式(自选话题发言,热门话题讨论)2.即兴联想式(自由交谈,交流心得体会)3.假设幻想式(谈意愿和理想,谈将来)

4.情节猜测式(根据故事首尾猜测中间情节,续故事结尾)

5.看图说话式(看单幅图画说话,看连环画说话,看地图讨论旅游计划)6.连句成段式(给出句子组成语段,按时间空间顺序连句成段)7.转告转述式(电话转告,意向或重要事情转述)

复述:复述是成段表达练习常用的方法,可以复述叙述体课文,也可以将对话体课文变成叙述体。复述的方式主要有:一般复述、变换角度复述和扩充性复述。A一般复述:一般复述又可分为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前者要求尽量完整地复述原文的内容,后者是说出主要内容即可。

B变换角度复述:复述者可以按照要求改变原文的人称、时间和结构等。如把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或反之,把过去的事变成将来的事或反之,把正叙改为倒叙或反之。故事接龙

(三)综合性练习:口头报告会 演讲 辩论

第七章 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

一.听力课的原则:可懂输入;以听为主;以练为辅;听练结合 对于已经选定的文本,如果处理起来有困难,可: 1)降低任务难度, 如只要求理解大意或者特定的信息。(放弃选文某些语言内容)2)增加处理时间

(如重复聆听、降低文本的速度、听前多做准备工作)

精听和泛听课文的生词率,应分别保持在5%和2·5%左右。

中级阶段的课文,长度一般不宜超过800字,录音时间不宜超过4分钟 二.听力课的层次性:语言要素;输入材料;听的方式

三.听力课的教学环节

听前活动:听前准备(内容的准备:背景知识 扫清语言障碍:生词难句)听前练习环节学习句子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在预备性阶段学习句子,侧重于理解和反应,这些句子主要是容易影响理解的特殊表达方式 听时练习(听-讲-练)听时练习是听力技能训练的主体活动。听时练习环节一般分为三个方面: 听→讲→练。听后练习

听力训练方法:听说、听写、听做、听辨、听想(听想(联想、猜测)结合: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锻炼他们猜测词义、句义的能力)、听记、听读

第八章 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实施

综合课是一门集语言要素教学、文化知识教学、语言技能与语言交际能力训练为一体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目的语的能力。(语言知识教学情景化、功能化、交际化,与技能训练合而为一)

“综合” 含义: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训练方式的综合性 综合课语言技能训练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听说,读写的比例从初级阶段到中高级阶段逐步加大

语言要素:语言要素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是综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语言要素教学在综合课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也是综合课有别于其他专项技能课的突出特点之一。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 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语言知识向交际能力转化。转化过程: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言语)交际能力 综合课各阶段要求: 初级阶段:

掌握汉语普通话全部声、韵、调; 甲乙两级词3051个; 甲乙两级汉字1604个; 甲乙两级语法252项。

具备基本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中级阶段:

掌握汉语普通话全部声、韵、调以及轻声、儿化; 甲乙丙三级词5253个; 甲乙丙三级汉字2205个; 甲乙丙三级语法652项;

具备一般性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具备在中国高等院校入系学习的语言能力。

高级阶段:

掌握汉语普通话全部声、韵、调、轻声、儿化以及语气、重音; 至少掌握甲乙丙丁四级词8852个; 甲乙丙丁四级汉字2905个; 甲乙丙丁四级语法1168项点。

具备从事较高层次的学习、社交活动和带有一定专业性工作的能力。

言语活动符合汉语的规范性,体现汉语的多样性,显示汉语运用的得体性,适应不同语体的不同需要。对所学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应有较深的了解和活用的能力,并初步具备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综合课四大教学环节:复习、新课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新课教学四环节(最重要): 新课导入

生词讲练:初级(听写)中级(语素组合)高级(结合课文进行)语言点讲练:初级可以在课文讲练前进行;中高级阶段的语言点讲练一般与课文讲练结合起

(基本句型、重点词语、常用句式)

课文讲练:单句练习——对话练习——成段表达练习; 机械练习——模仿练习——自由表达练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①朗读课文

②课文与语言点讲练:以课文内容为中心,在语篇的框架中练习重点词语和句式,把握话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及衔接成分与衔接方式。通过一系列有机联系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句子中理解词义,在语段中理解句意,在语篇中加深对全文的整体把握。③成段表达练习:利用板书内容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段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段的中心内容与表达层次和表达方式。边总结边让学生利用板书上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片段复述,最后请一两位同学到前边进行整段复述。布置作业:复习巩固类作业;预习

第九章 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学

第一节

阅读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

阅读行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巩固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摆脱只会听说、不能识字的文盲状态,提升学习的境界。一.汉语阅读课的教学原则

1)课堂教学以阅读活动为主,不过多讲解。

2)扩大阅读量,保证足够的文字输入刺激,积累词汇。3)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加强阅读速度训练。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二. 汉语阅读课的侧重点

(1)重视扩大词汇量,也重视汉字。

(2)要从汉语特点出发、加强对汉语特殊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训练。(3)重视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三.汉语阅读课阅读技能训练的层次

(一)语言理解的层次

理解篇章是阅读的核心。

(二)阅读材料的层次

难度适宜

(生词量在2%-5%之间)

(三)阅读方式的层次

精读和泛读两种

精读既要求理解的准确和正确,也要求一定的速度。理解的内容包括材料的主要信息和细节信息两个方面。

泛读主要包括通读、略读(或称粗读、掠读)、查读(或称寻读、查阅)几种形式。

精读的文章通常会阅读两到三遍,中间穿插练习和讲解;

泛读一般只阅读一遍,完成规定的任务即可。

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理解的任务不同。四.汉语阅读课阅读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

预备环节:生词处理(有别精读)引入环节(引起阅读的兴趣)

阅读环节:阅读环节是阅读技能训练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阅读、练习和讲解步骤。

阅读的时间要求(开始阅读时就向学生说明): 阅读时间 练习数量和具体要求 学习语言知识

精读: 先抓文章的主干、再关注文章的细节;先领会篇章、句义,再分析字、词、句的形式。训练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是阅读技能训练的重要任务 整理环节

五.各阶段的阅读课

(一)初级阅读课 A初级阶段学生的特点

1学生词汇少(一般一学期结束,只掌握1000字左右); 2对汉字的反应速度慢,阅读时眼停留时间长; 3畏难情绪;

4对中国文化知道少 B初级阶段的阅读教材

词汇量少,控制在1500词以内; 一个句子长度在十五六个字以内; 篇幅在400-800字之间; 内容有意思;

不要涉及特定的比较复杂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阅读要有足够的量;(单篇短,总量要够)练习要细致一些;(字词 句子 语段 语篇)

C初级阅读教学课的任务:1 首先是加快对汉字和汉语词 词组的反应速度,缩短每一次眼停留时间。2通过阅读巩固已学过的词和语法;3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扩大汉语词汇量;4习惯中文阅读,体验阅读成功的快乐,树立阅读的信心;5通过阅读逐渐增加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了解;

D初级阶段阅读课注意的问题:生词处理:课文不要朗读!阅读速度:从80-100字/分逐渐提高至100—120字/分

(二)中级阶段的阅读课 A中级阶段的阅读课的任务:

汉语中最常用的5000-6000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反复出现,掌握这些词是首要任务。

培养阅读能力:快速阅读(100—120字/分提高至120-150字/分)

整体理解的能力

中级阶段的阅读具体任务:

1、加大阅读量,增加知识积累;

2、加快阅读速度,学会跳读,学会从一些关键词中获得读物的意义;

3、中级阶段的阅读课要尽可能向实用性靠拢,学会用各种速度阅读,使阅读逐渐成为真实的交际手段,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中的练习B中级阅读教材:衡量难度;衡量阅读量;衡量内容的可读性;衡量练习;

(三)高级阶段的阅读课

阅读材料不进行改写;

阅读速度:180-200字/分,比较接近母语使用者的阅读速度;

阅读练习侧重对语用得体和目的语文化的考查;

六、对外汉语阅读的微技能 已关注的微技能

根据汉字结构猜测字义; 利用构词法推测词义;(地震——大地震动了;新词和缩略语也可由构词法分析推测)利用标志词语理解短语和句子的意思以及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衔接(的地得 定语——中心词 状——动 动——补;关联词确定句间的逻辑关系)

需更重视的阅读微技能:1)分词断句能力;2)区分口语和书面语的能力3)认定和理解汉语特殊句式的能力;4)根据语境捕捉语义的能力;5)识别常用修辞格的能力;6)用标点符号理解语义的能力

第十章

对外汉语写作课教学 一.汉语写作技能训练的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训练的目的一方面要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汉语知识,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并进而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赵金铭)二.汉语写作训练的原则

由限制模仿到自由表达的训练原则。(规定时间、强调字数)

必须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章,让学生系统地进行练习,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注意练习的针对性。三.汉语写作训练的任务

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写作训练主要是组词造句、掌握正确的汉语语序的训练,教学内容侧重于词汇、语法以及汉字、标点符号等方面。(解决 “对不对”、“通顺不通顺”的问题)

初级写作训练内容:书写汉字(同素词带字,同义词带字,反义词带字,形近字比较,声旁字比较)词语训练、句子训练、句子关联训练

中级阶段:中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谋句成段和谋段成章,语段、语篇的写作是教学重点。训练: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加强语段练习和语篇练习。(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从语段入手训练:一般记叙文写作

片段的训练:一个景物 细节

场面 人物外貌 人物动作的片断写作训练; 成篇训练:记事训练

写人训练(一人一事,一人二三事,几个一人一事)常用应用文写作训练(一般书信,感谢信,表扬信)说明文写作; 简单论说文写作;

评论写作(书评、读后感、观后感

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文体写作,要求学生既能够撰写一般性文章(读后感、记叙文、议论文、普通应用文、实习报告、论文等),也能够写作一定专业性工作范围内的有关文章。(写得对、写得好,写得得体)写作教学环节:导《(作文讲评)导入、语言知识学习、范文讲解(范文讲解环节主要是根据训练目的的需要选择示范段落或者示范文章,范文选择的标准是那些从内容上到形式上都值得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借鉴、模仿的样板。)、总结规则、布置任务》——写(1/3课时)——改(课外进行,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进行批改)——评(第二次课,批语具体、切中要害,不求全面)《包括总评、知识提炼、难点总结、错误分析、学生习作互评等步骤。》 注:示例范文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让学生从中得到“可以这样写”或“不可以这样写”的启示,正反两方面的示例可以使学生在练习中少走弯路,也可以减轻教师批改文章 的负担。

常用的练习方法 词语组句练习连句成段练习:(适合于培养初中级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用以引导学生注意意义表达的向心性、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的连贯性。)

连句成段练习具体方法: 1.提供练习材料;

2.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材料中的句子组合成语段; 3.学生读出所写的语段,对不同意见加以分析、讨论;

4.4.教师提供完整的正确答案,讲解该语段所采用的语段句子组合的方式 谋段成章练习:类组句成段

综合模仿练习:(1)仿写复句或语段,掌握句际间的衔接与连贯;(2)仿写语篇的组织方式和结构;

(3)仿写某类文体或语体,掌握其特点;

(4)仿写一些比喻、比拟、夸张、反复、借代、排比等修辞格式,使语言表达更鲜明、生动。练习写“自我介绍”,听后写、读后写、看图写、看电影或电视后写 注:看图写的具体训练步骤:

1.向学生提供一幅或一组图画,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注意图画所描绘的内容,从而训练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

2.让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编造各种可能的情况。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之间想象的情景会互相促发,不断丰富。3.讨论图画所要表达的意义。

4.根据训练需要,提供一篇根据这幅或这组图片写成的范文,可以是各类范文。让学生阅读学习该类文体的写作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篇2

定位功能:职业称谓、职务称谓、本名称、亲属称谓、泛交往称谓。

表情功能:平称、尊称、蔑称、昵称。

定性功能:正式称呼、非正式称呼。

正如崔希亮所说,汉语称谓系统的细分,有助于本族语者和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适当得体地选择和使用称谓词语。

一、汉语称谓词语的特点

受传统文化与伦理的影响,汉语普通话的称谓区分与国外其他语言中的称谓词语相比,呈现出更加细致、周密的特点。

1. 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系统庞杂、名目繁细。

汉语的亲属称谓词语名目繁多、复杂多样,其语义功能非常细密,可以区分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男性与女性,甚至出生与死亡,已婚与未婚等不同的称谓。陈月明(1990)分析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特点时指出,汉语亲属词对长幼亲疏尊卑最为讲究,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系脉分明、宗族相别。诸多论著均认可这一分析,如苏新春(2006)在其《文化语言学》总结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特点时,也遵循了上述分析原则。

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另一大特点是在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中称谓词语更加错综复杂。同一种亲属关系,在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之间,各地方言相互之间,所用名称大相径庭。如同样是称呼“父亲”,普通话称“父亲”或“爸爸”,河南平舆称“大(读阳平)”或者“大爷”、“大(读阳平)大”,福建大田称“大兄”,广东从化等地称“阿叔”等;而在汉语普通话中,“大爷”、“兄”、“阿叔”等都另有所指。

2. 职官(职务)称谓发达。

在汉语的社会称谓领域,职官(职务)称谓发达。就职务职称名称来看,所有的职务名称都可用来称呼。如中国人要在称呼中尊重人,就常把对方当作“官”来称呼,甚至出现了亲属之间官称化的现象,如在中国古代,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老爷”等。汉语称谓中此类词语的数量丰盈与使用的普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民族文化中崇尚“权威”的传统以及职官文化的成熟。

近现代社会以来,中国的职官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职官文化仍具有广泛的影响,职官称谓的使用仍十分普遍。除了政府机关、公务活动等必须使用职官称谓外,在商贸活动,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对担任一定职务的人,人们仍然习惯称呼对方的职官称谓以示尊敬。

二、汉语称谓词语的泛化

实际上,汉语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的界限并不很分明。如在同事或同学之间,汉族人要表现得亲近一些时,往往使用“大叔”、“大爷”等亲属称谓,而不像西方人用名字来称呼。现实生活中汉语称谓词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大量的原系亲缘关系的称谓转借挪移为一般的交际称谓。用亲属称谓词语称呼非亲属成员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亲属称谓的“泛化”。

亲属称谓在汉语交际中常常扩大到亲属之外的社交场合,用于称呼熟人、朋友、邻居等会与自己产生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甚至用于与陌生人打招呼:大伯、大爷、大嫂、大姐、大哥等;还可泛化衍生出一批社会称谓词语:打工妹、空姐、的哥、军嫂等,成为创造新词语的一种方式。

目前身份类的称谓词也有泛化的趋势,用于社会通称。解放初期,“师傅”一词由工业企业称谓向社会人际称谓迅速扩展,其语义不断发生变化,表现为一个逐步泛化的过程。社交称谓中的“先生”、“小姐”、“老师”一些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这些称谓词语在泛化和被使用的过程中,都还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和适用对象的限制。如果不考虑限制条件,这些称谓词在交际中的泛化就不能顺利进行。如重庆方言中,“老师”已泛化为社会通用称谓,可以用于非正式社会交往中的各个方面,如服务员称呼顾客、与陌生人打招呼,等等,但是如果用到正式场合,则可能会被认作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另外,把方言中的“老师”称谓扩展到汉语普通话中,也失去了“老师”在方言中的原有意味。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词语

汉语称谓系统本身的庞杂和称谓词语的发展变化,使得汉语学习者感到困惑,并且很难在交际中适当得体地运用。因此,我们认为称谓词语的教学应贯穿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始终。当然,汉语称谓词本身的复杂性和汉语学习者水平的局限决定了我们在具体教授的过程中,要有所取舍,要依照交际的原则,考虑实际的需要和教学对象。

姚亚平(1995)把“称谓”、“名称”和“称呼”分别定位为称谓的语言形式和言语形式。我们不做这种细分,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中,要引导汉语学习者注意区分称谓的名称和称呼,注意称谓词语的选择和使用。每一类称谓形式都有自己的交际功能和适用范围,它们在使用上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说话者要根据彼此的关系、说话的场合、各自的人文背景选择恰当的称谓。

1. 引导学习者掌握基本的汉语称谓词语。

汉语称谓词语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基本的亲属称谓词语和社会通用称谓词语却有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教授基本词语时以系统的形式告知学生。如在初级教学阶段有“爸爸”、“妈妈”、“姐姐”等简单的亲属称谓词语,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逐步向学生扩展更多的称谓词,并要注意到汉语和学生母语中称谓的不同。

在实际交往中,由于交际对象、环境、欲求等的特殊性,人们常常面对交际对象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称谓词,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如陈建民先生(1989)列举的社交称谓的缺环的六个方面:第一,如何称呼不知姓名的同辈的“爱人”,前辈的“爱人”,老师的“爱人”?第二,“老师”和“大夫”无所不包。第三,住高层楼房的人互相之间该如何称呼?第四,如何称呼婚姻状况不明的女性?第五,能否对异性朋友使用带友情的称谓?第六,如何写信封上的称谓?王芝清(2007)也提到了上述“无呼可称”的尴尬情况,例如女师傅、女老师配偶的称谓就存在缺环现象,没有与“师母”、“师娘”相对应的“师父”或“师爹”。这些问题只是现实中称谓问题的冰山一角,随着人际交往领域的扩大,称谓中的缺环也在不断增多。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这些问题更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又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在心理上对汉语中的很多称谓难以认同,如“大爷”、“阿姨”等亲属称谓词语的泛化词语,学习者很难从心底认同并付诸实际生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引导学生克服文化依附矛盾,正确运用称谓词使用的策略。再者,我们在教授社会通用称谓时,仍然是从“同志”、“师傅”教起,但在实际的汉语运用中,学习者会发现这类词语早已不再常用,从而变成在学“过时的汉语”。

2. 引导学习者注意称谓词语使用的得体性。

称谓在对话过程中不仅表明双方的关系、身份和地位,或者表示一种招呼的功能,而且具有语用方面的功能。同一称谓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表达不同的功效或情感,如警告、威胁、规劝、激动,等等。不同的社会阶层又有使用不同的称谓形式的习惯,相同的称谓形式在不同的称谓场合又有不同的指称含义。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语境中称谓的得体性和不同称谓在同一语境中不同的语用效果。

3. 称谓在实际生活中的回避问题。

过去,人们认为在交际双方比较熟悉或者比较随便的场合,可以使用“喂”、“哎”等代替称谓词语,即“零称谓”现象。但是现在人们对陌生人使用零称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究其原因,除了省事快捷之外,人们心理年龄的年轻化也对“零称谓”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在过去我们可以容易地通过人们的容貌、气质等外在特征判断是称呼“大姐”还是“阿姨”,但是现在却很难从外貌判定一个人的年龄了。因此,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开始注意回避具体的称谓词,而用一些问候语或礼貌的致歉语代替。

早期的汉语教学中,当一些汉语学习者用“你好”、“对不起”、“请问”、“麻烦您”等代替称谓词语时,我们常理解为他们在与汉语为母语的陌生人打交道时采用了回避称谓的策略。而现在,当省却称谓语已经成为汉语交际中的一种主流时,我们也应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者对于“零称谓”的运用。潘碧丝(2007)对马来西亚汉语学习者(华人)使用称谓词的调查结果也显示,被调查者常常使用“对不起”、“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和“请问”等礼貌起始语,和目前国内年轻人中流行的“零称谓”是相一致的。当然,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礼是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文化准则,称谓的使用正是对“礼”的尊崇。因此,回避称谓,其交际活动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年长者,即便使用“您好”、“对不起”一类的礼貌性用语,若称谓出现空缺,也还是被看作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告知学习者称谓回避的场合。

参考文献

[1]王芝清.汉语拟亲属称谓词语在日常交际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2]潘碧丝.华语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3]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3]李明洁.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分类标准与功能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1997, (3) .

[4]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 (2) .

[5]姚亚平.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 1995, (3) .

[6]陈月明.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以及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 1990, (5) .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篇3

【关 键 词】对外汉语;教师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01-02

近年来,中国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实力为汉语走向世界创设了有利条件。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我国原有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目前庞大的需求量,因此许多非专业教师也加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行列。但是人们目前对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的认识仍有很多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能说上一口普通话的中国人就可以从事这个职业,尤其是许多非专业教师对该职业也缺乏应有的认识。殊不知,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教学,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保障对外汉语教学持续高效的发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素质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促教学

优化知识结构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但任何学科、专业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门学科、专业之间彼此互相渗透、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时俱进,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迁移、整合是必需的。

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有人文学科的基本素质,除掌握对外汉语专业本体知识以外,还要掌握有关平行学科的基础知识,在纵横交错的知识网中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框架,注重加深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的学习。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量的膨胀激增,加快了知识更新速度,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钻研,不断调整已有的知识结构。

对外汉语教师在具备语言本体知识这个教学基础上,还必须具备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主要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尤显重要。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对于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尤其教学对象又是非中国本土文化下成长的特殊群体,留学生来自于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背景。其个体差异也相当大,对外汉语教师如果缺乏教学经验,势必造成教学中知识信息的误解。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实践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外语不仅可以增加教师同留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它可以帮助对外汉语教师进行汉语同外语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从而实现教学中知识正迁移的有效引导,负迁移某种程度的避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师凭借掌握的外语,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学生,同时也能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因情因境地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性教学。

(二)夯实专业知识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各要素的知识和言语技能两个方面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语言各要素的教学主要是语音、词汇、语法几大方面的教学;言语技能教学则主要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很多留学生都是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所以要求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专业基础知识必须扎实、准确无误。

语音学习是汉语学习的起点,对外汉语教师准确的发音、正确的语音知识、标准的普通话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纠正学生语音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提供了有力保障。汉语是一种有质感的美丽语言,词汇丰富、义项颇多、语义复杂,语用功能差异巨大,承载的文化内涵深厚,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充分灵活地掌握汉语词汇知识,才能具备有效迅速解释词义、辨析词义的能力。留学生受母语影响,语法错误无法根除,因此课上往往不敢发言、课下畏惧说话,“聋哑汉语”现象屡屡出现。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了汉语语法知识,才能有的放矢、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语病,更正错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解决难点,把握重点。留学生在教师正确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领会汉语语言的内在逻辑,正确使用汉语,逐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另外,规范化的汉字书写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汉字这种方块表意文字,对于非汉文化圈的西方留学生来讲,既难写,又非常有意思,他们有着浓厚的书写汉字的兴趣,但笔画、笔顺、规范化的书写过程对留学生尤为重要,否则他们将无从下笔,宛若作画。教师正确的书写示范对留学生极为重要,同时教师丰富的文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汉字的内涵、了解汉字、记忆汉字。

(三)改进教学方法促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教学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对外汉语教学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秉持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都是重要且必要的。

当下汉语课堂的分班,大部分都是由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决定的。很多年龄差异很大的留学生被分配在一个班级的现象并不罕见,同时留学生来自文化背景不同的各个国家,个体差异也很大。在一个年龄差异、个体差异都悬殊的班级,使用同版教材进行教学,已经意味着一种“难”。语言学习,特别是初期的语言学习,反反复复的训练、记忆过程,辛苦而枯燥,机械而疲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学方法不当,极易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导致严重的受挫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字本身又带有一定的难写难记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不要拘泥于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要灵活多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杂为简单,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启发引导,努力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感。此外,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手段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将视听引进课堂,同时也提供了身临其境般的模拟情景,加深了学生的感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教学活动因此更生动活泼。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四)增强教学能力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驾驭知识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样重要。留学生课堂成员组成复杂,年龄迥异,国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在留学生课堂更显重要。

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调控能力,协调好留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冷场或由于某种意料之外的原因导致的课堂失控状况要有必要的应对措施,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对外汉语课堂相对政治敏感性强,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关注,对彼此国家的关注,引发课堂上可能对老师提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政治问题,教师不可忽视对这些问题的巧妙回答。信口开河或极为自我的回答可能招致学生的不满与抗议,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堂大局,以授课为主,认真对待学生的非课堂问题,智慧地避免影响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尊重学生、尊重个性、尊重异国文化,建立理解信任的情感关系,相互尊重包容。

另外,教学反思能力对促进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教学中的失误乃至错误都是难免的,教师要敢于反思,敢于质疑,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素质。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树立起中国教育工作者执着认真的工作形象。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知识与能力互为影响,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强化知识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对外汉语教师的修为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这门学科,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蓓.试论现代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6).

[2]刘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复习重点 篇4

1.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汉教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是交叉学科。

2.汉教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汉语国际教育2008年列入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

3.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从父母和周围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4.和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应用语言学把一语之外的语言统称第二语言。)5.目标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6.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人的第一语言都是习得的。7.习得的阶段。5个。

前语言阶段1到2个月;单词句阶段1 1.5;双词句阶段1.5 2;多词句阶段2 3;复杂句和语篇阶段4 5。8.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7个)主体(幼儿和成人)、动机(生存本能和目的不一)、环境(自然环境和课堂)、方式(环境与语言结合和母语连结概念和声音)、教育者及相关因素(亲属和教师)、过程(不自觉到自觉和自觉到不自觉)、文化(母语文化环境和缺乏相应文化知识)。9.教学主体观。(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10.双体观认为,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

11.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语言学还应该研究人的交际能力,这个概念包括四个方面:合语法性、可接受性、适合性和可能性。

12.传统教学法的,语法——翻译法(18世纪,奥伦多夫)、直接法(20世纪,贝利兹)、全身反应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舍尔,强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

13.编写教案(教案形式、教案内容、教案编写步骤)教案的核心部分是教学环节或教学过程。

14.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与流派: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它有以下重要概念:习惯、迁移与偏误。

15.迁移:旧习惯会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叫迁移。有两种:正、负。

16.正迁移: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但第一语言的某些语言点跟第二语言相同时就可能出现。负:也叫干扰,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17.偏误:偏离目的语、不符合目的语规则的语言现象。18.二语习得专家艾利斯提出的对比“等级”

19.偏误分析的作用:深化汉语习得研究、促进汉教、推动汉语本体研究。20.偏误类别与原因:语际偏误(又称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语内偏误(又称目标语规则泛化偏误、发展性偏误)、训练偏误、认知偏误(普遍偏误)、21.中介语及其发展过程。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它是逐步接近目标语的一种发展阶段。这一概念是由塞林格于1972年提出的。科德提到两种中介语连续体;重构型连续体、重建型连续体。

中介语有可塑性、动态性、系统性3个特征。

中介语的变异:社交情景变异、语境变异。见图3.2 22.可理解输入和:“i+1”原则:克拉申强调,二语习得依赖于学习者得到的可理解输入。

23.临界假说。10岁前,大脑的可塑性好,左右脑运作语言、10以后,大多数人的语言功能逐步转移到到左脑,语言学习的能力减退。

24.语言能力,有两类,第一类是认知/学术能力,如学习语法、词汇的能力和阅读理解、默写,自由写作能力,跟认知符号法学习相关。第二类是基本的人际交际技能,涉及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语言使用能力,跟听说法学习相关。25.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26.认知策略:指学习者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特别是完成具体的课堂任务时的行为,是在对学习材料进行直接分析综合和转换等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或操作,具有操作加工或认知加工的功能。认知策略是用来理解语言和产生语言的,包括操练、接受、和发出信息,分析和推理、为输入和输出创造构架等。

27.交际策略的的定义:被看作学习者客服交际难题的方法,是指学习者因其第二语言知识有限而采取的一种表达方式。类型:缩减策略、成就策略、28.文化适应模式

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文化适应模式的基本假设是:二语习得只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而且一个学习者对目的语社会文化的适应程度将会决定他习得第二语言的程度。

29.语言普遍性假说。目标语的特征是否具有普遍性,会影响习得难度。大多数语言具有的性质,比很少语言具有的性质容易学。普遍语法、类型普遍性

30.课程设置,分为技能类和知识类,是教材分类的基本依据。前者培训交际技能,后者教授系统知识。技能类包括通用汉语技能和专用汉语技能;知识类分为语言知识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31.教材编写应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适合性原则、趣味性原则。32.语言测试的原则:针对性、可靠性(常用的方法有重测法和对等法)、有效性、实用性。3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量完全相同时,是最理想化状态

34.汉语正东亚、东南亚的传播:秦汉时期汉语文字开始向外传播,并逐步形成一个“汉字文化圈”,主要包括现在东亚的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的越南。35.总体来说,汉字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的传播大致有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用汉字记录本民族语言;第二阶段,为满足记录本民族语言的需要,改变一些汉字的作用、创造出特殊的汉字、如越南的喃字,日本的国字;第三阶段,依照汉字特点创造本民族文字。目前的情况是,日语,韩语、越南语中存在大量的汉语借词。在日本,日语还夹夹用2131个汉字和若干人名用字,每年举办汉字检定考试,受测人数已超过200万;800多万部手机中三分之二可以输入汉字短信。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识领域,全面恢复使用汉字和汉字标记,规定将目前全用韩语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

36.创办专业刊物,成立专业出版社:1979年9月原北京语言学院的内部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改为正式出版刊物,成为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由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北京语言学院共同创办的会刊《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9月转为世界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刊。这两个刊物是20世纪90年代语言类核心刊物

37.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1987年7月成立了由多个部委办组成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和该小组的常设机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38.汉语测试的改进,HSK、商务汉语考试BCT,少儿汉语考试YCT

39.发展难度

40.两个教学阶段是指集中语音教学阶段和后语音教学阶段 41.带音法,已旧带新,以易带难。(yuzhchsh)

42.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汉字教学的方法,有“基本字带字”法、“建立汉字联想网”、充分利用“基本部件和基本字”,所有这些,都充分重视部件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以部件为基本点,以点带面,有系统的进行汉字教学。以部件为中心的汉字教学,成为对外汉字教学界的主流,教学实践也证明这是一种正确的定位。

43.所谓部件,是指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它又可分为成字部件和不成字部件两大部分。

44.文化教学的内容:一是对外汉语教学,也就是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二是文化课教学。语言课的文化教学和文化课的文化教学不同,这两门课性质不同,所承担的任务也不同。一般来说,对初级水平的学生实施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对中高级水平的实施文化课教学。45.汉字具有不同于世界绝大多数文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 表义和表音、书写系统的层次性、文字处理的特殊大脑机制。

46.口语教学原则,i+1.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加一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这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的输入根据领会教学法,我们正是通过可懂的输入习得语言的。I+1可说是一般的外语教学原则。

47.词汇教学的目标:按照以上两个大纲,即前者的甲乙丙三级词汇共5253个,或后者的初、高两级词共5249个,可以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即,这5200多个词是初级、中级阶段汉语作为二语学习者学习词汇的数量和范围。也是初中级词汇的教学任务和目标。48.编写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复习总汇 篇5

一、填空或选择题:(熟记)

1993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这是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被世人或学术界认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按照言语社团来区分的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属于应用语言学

听说法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

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交际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

认知法首创对学习者的研究

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仅只有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师用书,辅导读物,磁带,挂图,录像,电影,电视”等一体的“教学包”,这种教学法流派是交际法。

以交际法为编写理念的英语教材是《跟我学》

视听法的主要优点有:

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功能,有利于培养语感;

直接建立外语和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按照学习目的划分的教学类型是非学历教育的预备教育和特殊目的教学; 按照教学期限划分的教学类型是本科专业、长期班和短期班

目的语水平主要有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差别。

教材在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供大量的练习,这体现的是评估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原则。

以测量学习者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为目的测试是成绩测试

Hsk属于水平测试

从测试制作的要求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题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试题

如果受试者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而测试结果却很接近,说明该测试的区分度差异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开始施行。

Hsk四级属于初级教学阶段的等级

教学中出现的超纲词在中级阶段一般不多于30%

为各个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基本的规范是等级大纲

具有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速度不低于每分钟120字的说话能力的属于初级阶段

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复用式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甲、乙两级词语3051个,这属于对外汉语的中级阶段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丙丁四级汉字总数是2905个,其中甲级词共有1033个,中级阶段的词汇教学基本上是丙级为依据。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被分解为1168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属于基本纲和专项纲。

完成初级阶段的全部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大致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初级阶段的总目标是hsk五级。中级阶段的总目标是八级。

进入中国文、史、中医院科院校入系学习的合格标准是hsk6级。

进入中国高等院校的理工农西医体育艺术类专业学习的最低汉语水平式hsk3级。

旅游hsk是从使用目的语范围的角度研发的汉语水平考试。

Hsk初、中级考试不含的考试项目是汉语写作。

中级汉语应用文写作训练应着重要求学生作文的格式正确和词语、句子表达明确。

写作练习方法有听写,句型练习和关联词语练习;不属于写作练习方法的是选词填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就课文内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回答,能用所学的词语和语法解释生词、造句、提问题、回答问题、归纳段意、复述课文;能写一般的应用文和一定的业务范围内的工作文件,格式基本准确,语句清楚,准确,这样的学生属于中级的学生

速成班的教学内容是根据交际任务来确定的

测试内容集中而又有针对性,适合采用单项卷面的测试是诊断测试

要求熟悉比喻,夸张,拟人,双关,对偶等修辞手法及其修辞效果的教学阶段是高级阶段

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某人的相貌,体态和穿着打扮”属于中级阶段速成班的个人情况的交际任务

口语教学的准确性除了指语言内容的准确性,还指语言知识运用的准确性

日美学生往往发不好送气音因为他们的母语中没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这种现象的存在时由于语际迁移的原因 不属于影响听力教学过程的是讲解生词

输入假说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不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

功能法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对外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衡量学生交际范围的大小、言语技能和水平等级的高低,都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而言的中介语理论是由Slinker首先提出来的

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单位是教学环节。

测试的成绩越接近受试者的真实水平,则测试的信度就越高

可以攻读中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的合格标准是hsk9级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包括: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规律;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主体;

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认知规律;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包括:成绩测试、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

总体设计是从宏观上对教学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和把握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

母语的转用和民族语的消亡能说明民族语和母语不能完全划等号

语法翻译法是自觉对比法和认知知法的本源,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是最古老的教学法。

直接法是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的本源

以句型为中心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美国布朗大学瓦德尔教授在1958年认为听说法的五个教学过程是认识-模仿-重复-变换-选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音方面的最大难点是声调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音方面的优势有:

元音出现频率高;音素少;音节结构简单有规律;声母韵母配合有规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语法方面的优势是:

语法结构简明;句子、短语和词结构关系一致;形态变化少,易于掌握和运用;汉语句式丰富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词汇方面的难点有:

同音单音词现象普遍;同义词多,不易把握;文化色彩词不易把握;成语、惯用语丰富;词语连写不易辨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文字方面的优势有:

汉字和音节相对应;汉字的表意性强;汉字形声字占优势;汉字的文化蕴含深;常用汉字数量有限。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四不”:

不讲学生听不懂的话;不讲废话;不讲句子不完整的话;不轻易使用媒介语。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包括:

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和方法,培养学习汉语自学能力;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中国社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方面来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知识的学习目标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方面的指标。

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包括: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语言材料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等级大纲》和《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程规范》属于综合大纲

在高级阶段汉语教学中开设的选修课有:翻译训练、中国概况、中国古代史、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和修辞

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研发的专项汉语水平考试是汉语专业hsk

教学对象的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性的作用

新词语和语法点分布均匀,合理,适当分散难点,注意重点词汇和句型的重现率,这体现的是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中的科学性原则

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尽量避免使用无实际意义和无使用价值是指语言材料的真实性

选择注重吸收社会政治、科技常识、文化风俗、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内容,这体现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中的知识性原则 反映语言测试质量的要素有试题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和反馈作用

按照不同的测试目的将语言测试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潜能测试

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的测试是诊断测试

从测试内容的特点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题分为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结业和毕业考试属于成绩测试

要求全面测量测试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是水平测试

从阅卷评分的角度看,hsk初、中等考试的题型都是客观性试题

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要求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题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试题

如果受试者的水平有很大差异,而测试结果却很接近,说明该测试的区分度差。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各个教学阶段词语范围的总量一般是在8000—9000之间

教学中出现的超纲词在高级阶段一般不多于35%

评价教学质量和测定学生汉语水平的基本表示是等级大纲

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内容完整的记叙文,字数在500字以上,能用正确的格式写简单的书写、便条、请假条等日常应用文,这属于初级阶段的技能目标

能和听懂不含生词和新语法点,长度为500字左右的材料,语速为每分钟180字左右,这属于对外汉语的中级阶段的技能目标

很多欧美人学了很长时间的汉语,写信时仍不习惯把日期写在信后右下角签名的下面,这种现象的存在时由于文化的差异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

听力环境;听力材料;听力过程

“我两年前韩国来到上海学习”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属于遗漏类型的偏误

“我问他他能不能陪我一起去”属于添加类型的偏误

“我们散步在校园里”、“箭在靶子上射”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属于错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的特点是引进“功能法”的原则

达到汉语初级翻译水平的合格标准是hsk8级 衡量学生交际范围的大小,言语技能和水平等级的高低,都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而言

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两个层面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初级阶段的交际范围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和学习场合

高级水平速成班的交际任务有基本交际、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和媒体信息。

偏误理论认为,产生偏误的原因有:

语际偏误;语内偏误;文化迁移;学习策略;教学失误

“听后转述,听后写大体内容”练习方式属于概括能力的训练。

对比分析法的理论前提是:

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 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都是可以描述的;

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迁移的根源。

二、名词解释:(可充分理解,抓关键点记忆整理)

过度泛化:学习者对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的规则学习不全面,把该规则当做该语言项目的同一形式,而忽视了其他形式或用法。

综合课:第二语言教学的主干课型,它结合语言要素、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语用规则,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地、综合地语言技能训练。

第一语言:指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母语:指的是本国的或本民族的语言。

目的语: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在语言教学中正在被教授和学习的第二语言。

习得:指在自然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语言。

第二语言教学: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重在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自觉实践法:它是一种主张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视听法: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

标准化试题:根据现代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从设计、命题到评分,分析等对考试的全过程实施标准化操作,严格控制误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相对稳定性,能比较准确地测试出受试者的水平的试题。

非标准化测试: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而自行设计、命题、实施测试并且进行评分的测试。

信度:指测试的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或者说,就是同一个卷面和难易程度相同的试题用于水平基本相同的受试者,测试结果是否基本相同,是否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

分立式试题:是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目的是考察受试者的单项语言能力。

听说法: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

效度: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区分度: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

课程纲:以基本纲为依据,确定某个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实际这个教学目标而规定设立某些课程,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做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

专项技能课:是专为强化训练某项语言技能而设置的课型,可以上单项技能课,也可以是几项技能结合起来的专门训练课。

系统的偏误:即学习者对目的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意识,但对某些规则理解得不够完整而导致的偏误。

系统后偏误:学习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则系统,但由于尚未内化为一种习惯,在使用目的语过程中有时出现的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的整合性:指使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把学习的内容转化成综合的,内在的语言能力,从而能在实际的交际场合加以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连续性:指教学过程所安排的汉语教学内容是前后衔接的,前边的教学时基础,后边的教学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延伸与提高。

中介语: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

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三、简答和论述题(熟记要点,可理解后发挥,切记多答)

听说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① 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② 重视口语教学,认为口语是教学的基础 ③ 重视句型教学,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 ④ 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中心 ⑤ 排除母语和文字作为中介,直接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

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学法 1. 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法

交际性原则,强调语言学习就是学习交际。目标: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引入功能项目和交际情景,选择符合学生实际交际需要的语言材料来安排教学内容,并通过有意义、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来实施课堂教学。

2.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

在重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之外,还注重揭示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是指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要为语言教学服务,指语言教学范围内的文化,包括在跨文化交际中影响到交际的文化因素、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3.科学综合的教学法

讲功能和情景,不会忘记语法和结构,而是把结构、意义、功能、情景、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口语教学,并不轻视书面语教学,而是听说读写并重;讲技能训练,也并没有忘记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把语言知识教学与语言技能训练、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并没有忽视教师的积极主导地位。

决定卷面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卷面构成:基本要求是,测试项目要合理性、覆盖面、代表性 ②题数:难易程度相当的同类题数越多信度越高 ③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要求是客观、科学

④受试者水平:受试者水平有差异,测试的可靠性就高。

中介语的偏误产生的原因: ①语际负迁移:

②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过度概括): ③文化因素负迁移:

④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回避、套用模式、认知风格、性格、求助权威、语码转换及课堂、教材、教师和社会环境(方言区得影响)。⑤教学失误

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教学有什么特点? 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 ②活跃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气氛

③交际性操练的方法。即从“语言室交际工具”的本质出发,在交际性原则的指导下,在课堂过程中实现交际化。因此要“注重情景中操练”和“注重从机械性操练到交际性操练的转变”。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教学能力? 包括能担任多种汉语课型教学的能力:

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能贯彻和灵活运用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能应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能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正确掌握各种教学技巧等。作为教师还应有对教材,教学大纲进行设计,编制和评估的能力:

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效果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和解释的能力。

如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汉语教学中,要求教师能熟练地使用跟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

高级阶段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① 继续贯彻以言语技能为核心的原则 ② 加大交际文化知识教学的力度的原则 ③ 加大语段、语篇的训练的原则 ④ 增强教学材料和训练的真实性

偏误分析的优势是什么? ① 偏误分析更加重视分辨偏误产生的原因 ② 偏误分析更加重视区分偏误的类型 ③ 偏误分析要求对偏误根据不同的类型区别对待 ④ 偏误分析室研究学习过程的捷径,也是研究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因而也成为中介语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⑤ 偏误分析对偏误进行的细致的描写和解释,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并为教材编写提供了主要依据。

偏误分析法的局限是什么? ① 偏误分析虽然对偏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但当解释具体的偏误产生的原因时,还是经常会有困难,因为它常常不是“非此即彼”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也可能因人而异。② 偏误分析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偏误进行分类,但将具体的偏误进行归类时,也会经常遇到麻烦,因为偏误分析还未能对每种类型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无法得出一个量化的标准。③ 由于产生偏误原因的复杂性,在预测学生可能会犯得偏误这一点上仍存在一定困难。

各教学阶段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② 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 ③ 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④ 尽量避免使用学生的母语或其他媒介语

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1)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是以培养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2)第二语言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实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3)第二语言教学以集中进行强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4)第二语言教学重视基础阶段的教学。

(5)第二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对比,通过目的语与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6)第二语言教学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作用。(7)第二语言教学更加注重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中级阶段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① 重视语用规则教学 ② 注重语段篇章教学 ③ 听说读写并重,突出读写训练 ④ 适当增加语言文化教学内容 ⑤ 增加主观性练习量

简述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用原则(谈谈你将如何选择初级韩语精读课本)① 交际性: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语言材料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② 针对性:是指选用教材要明确该教材适用于何种教学类型,课程类型和教学对象 ③ 系统性:是指教学内容在基本知识介绍和技能训练方面要平衡协调。初中高三级阶段教材要衔接;综合技能课与听说读写专项技能课教材要配合。

如何认识口语教学的特点? 1.口语教学应体现互动性;

2.口语教学应重视交际功能和语境,但也不能偏废语言结构; 3.口语教学应强调准确性和流利程度的结合; 4.口语教学应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如何理解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一般性: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外国人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为目标,以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的汉语教学为教学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汉语教学与汉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集中强化教学作为教学手段。特殊性: ① 汉字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文字,汉字教学是多数外国学生尤其是西方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② 语音上,声调、轻声、儿化、语流变调是难点。③ 词汇中的同义词、同音词、多义词、连绵词、丰富的成语、惯用语等熟语是难点,汉语与其他语言可对译的同中有异的用法也是最容易出现偏误的地方。④ 语法中,实词的多功能性,特殊词性,特殊句式和语序是难点,介词方位词等特殊用法是难点。⑤ 汉语语感的养成也是汉语学习的难点。

交际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①把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非仅仅是语言能力。要求不仅正确性,还要得体性。② 以功能为纲,根据教学需要选取真实而实用的语言材料,功能法不是不要语法,而是把语法作为实现功能的手段。

③教学过程交际化。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而且多是实用的交际活动。④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⑤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⑥ 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不影响交际的一般性错误可以容忍,不必过于苛求。⑦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为学生服务 ⑧ 注重多种教学手段

第一语言写作和第二语言写作的异同点式什么?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课堂练习方法有哪些? 第一语言写作和第二语言写作的共同点:

(1)作者需花较多时间思考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对字、词、句的筛选和语法的考虑更费周章。(2)写作与口语获得不同,不能通过自然地方式来习得,必须经过自觉的学习和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3)不论是第一语言的作者还是第二语言的作者都应具有相应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第一语言写作和第二语言写作的不同点: 语言能力的差异;“迁移”的产生;学习过程的差异;文化的差异。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课堂练习方法有:

1.听写2.句型训练3.看图写作4.关联词语练习5.对文本的加工型写作(1)扩写和缩写(2)改写 6.应用文写作练习7.引导性写作 8.自由写作 9.笔译练习

试述初级、中级、高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何不同?

初级阶段综合课: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以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一般场合的交际需要。这一阶段在听说读写并重,做到“四会”前提下,应该适当突出听和说的训练,这是有在中国国内的汉语环境下进行汉语教学条件所决定的。教学内容:在语音方面,要求讲授和练习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韵调的拼合,轻声、儿化、轻重音语调等;在词汇,汉字,语法方面,要求覆盖初级阶段相应的各专项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中级阶段综合课:在一学年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技能训练,并安排学习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并能运用所学词语,结构和较复杂的句式、语段语篇连贯的手段就某一方面的内容和话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表达,培养学生成段听读能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一般工作场合较自如的运用汉语,提高交际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教学内容是学习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反映但当中国人社会的文章以及一些反映近几十年生活的现代作品。材料尽量不做改动,是学生尽可能接触汉语的原著,但所选材料的词语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等应控制在中级阶段的教学范围内,通过对选文的精读,介绍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掌握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和新的语法现象,并进行各种形式的综合训练。

高级阶段综合课:通过阅读较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典范的现代名家作品和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社会面貌和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使学生进一步扩大词汇量,积累相当数量的词语和一些固定格式,培养和提高相对表达方式的辨析和运用能力;训练学生对较长段落或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段落或篇章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汉语的语体区别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口语和写作技能,为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分项技能训练打好基础,做好更好水平等级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方面的综合训练。

试述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体系。

对于零起点的教学对象,经过教学时间为三个学期,每周20学时的初级教学阶段,使其汉语水平达到hsk五级水平,这是初级阶段教学的总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安排上,必须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分项目标。

语音知识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语音、词汇、汉字和语法等方面的指标。初级阶段必须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全部声韵调及其配合规律,发音基本正确;词汇方面,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乙词汇3051个,基本要求复用式掌握。在汉字方面,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乙两级汉字1604个。在语法方面,掌握《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甲乙两项语法的252项。言语技能表现为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在初级阶段主要标下你在听说读写等方面。

听力:总体要求是对所听的语句,会话或短文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有初步的分辨和理解能力,能听懂教师讲课内容,实际交际者能就简单熟悉的日常生活话题进行问答。

说话能力:总体要求是对普通话的声韵调轻重音语气等方面具有基本的模仿和运用能力,能用语法正确的语句进行简单的回答,用词适当。

阅读:总体要求是读懂与课文难度类似的,反映日常生活和学习内容的材料,理解内容,掌握要点,初步掌握精读略读和速读等基本技能。

写作:总体要求是掌握所学汉字的笔画,笔顺和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运用所学词语和语法写内容完整题材熟悉的记叙文。

以“假日旅行”为题目,设计一段对外汉语中级水平的口语教学材料(300字以内),并说明对其所要进行的口语教学过程和将要采用的口语教学方式(四种类型以上)

口语材料要注意词汇、语法符合中级水平的学生,有重点词汇,句式口语化,包含文化信息。口语教学的过程:

1.展示和理解教学目标的过程2.练习和运用的过程 3.反馈和评估的过程4.保持和迁移的过程 口语教学方式:

1.互动问答式2.情境对话法3.直观描述法4.复述与讲述法5.演讲报告法6.模拟法7.组群活动法

结合下面的例文,谈谈你将采用什么样的过程和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并设计三种以上的课堂练习方式。例文:生命在于运动。(中级课文)

阅读教学的过程:读前准备;任务布置;实际阅读;阅读目标监控;相关实践 阅读教学方式:1.利用汉字造字法猜测字、词的意义 2.利用合成词构词法猜测词的意思

3.利用上下文同义、近义、反义词语互释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4.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抓句子主干,理解句子的意思 5.分析篇章的结构,理解段落的内容和意义

6.分析段落,找出主题(句)和要点,找出例证,理解主要观点 7.跳着读,带着任务查找所需信息 阅读教学的课堂练习方式:

1.匹配练习2.判断正误3.选择正确的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篇6

一、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在应用语言学领域里,通常把第一语言之外的语言统称为第二语言。

3、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它涵盖性很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外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5、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与“母语”相通。

6、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除了天然物质以外,人所创造的一切。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财富”部分,即与“物质文化”相对的“精神文化”,包括经济、政治、、哲学、教育、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语言、世界观等。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7、对外汉语教育的目标: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其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8、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律的掌握,典型的例子是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9、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习得是无意识的,无需专门的老师,专门的教学。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

10、迁移:旧习惯忽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叫迁移。正迁移,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当第一语言的某些语言点跟第二语言相同时就可能出现。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11、干扰: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12、中介语: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介乎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产生的原因包括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和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13、情感过滤:也称为屏蔽效应假说。输入的语言信息有时没有被吸收,即使最容易的,已经理解了的输入也不总是被吸收。人类头脑这种语言现象的堵塞现象,是由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了过滤的作用,称为“情感过滤”。造成过滤的是一些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力、对所学语言的态度、自信心、是否紧张焦虑,是否处于防卫状态,怕出丑等。这是对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深远意义的假说。

14、语言学能:有的学生其他科目学得很好,但是学外语却十分吃力,这说明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一些特殊的素质,这种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的素质叫做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15、化石化:语言学的某一部分可能会停滞不前,产生“僵化”的现象,特别表现在语音方面。

16、i+1原则: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克拉申用“i+1”来表示。i表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也就是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i+1则是下一阶段应达到的水平,输入的语言应控制在i+1程度上,让学习者跳一步能够得着。如保姆或妈妈对孩子的讲话。

二、简答与论述:

1、简单概括一下语言学的发展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

语言学一个世纪多的发展中,出现了四大主要思潮,代表了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这些语言学派的理论,特别是其语言观一直影响着第二语言教学,而最直接受到其影响的则是各种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形成或演变。

A、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把语言当做知识来研究、比较、强调语言间的共同点,这就影响到最古老的教学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以与母语的翻译对比为基本手段的语法翻译法。

B、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把语言看做是一种工具和手段,通过刺激—反应来获得,强调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着重研究和描写不同的语言系统及其结构形式。这就影响到注意口语并以句型结构操练和模仿为特色的听说法、视听法。

C、转换生成语法时期,把语言看做是人的一种能力。依靠这种能力,人们能掌握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人们能找我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这一观点成为重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的理论基础。

D、功能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这一理论影响了以培养语言交际为目标的交际法。

2、请举例说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语法:语法手段以语序和虚词为主,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词类和句法成分对应关系复杂。现代汉语单双音节对于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形式结构简明。不需对词的变化形式做过多记忆。

汉语重“意”而不重“形”,句法规则并不十分严格。词类和句法成分并不一一对应。有很多特殊的结构类型,特殊句型,与其他语言相区别。

(2)语音:音乐性强,节奏明亮,声音悦耳,抑扬顿挫,韵律和谐。没有复辅音,音节界限清晰,与印欧语相比,音节结构十分简单;元音占优势;有声调,声调能够区别意义。

音节数量少,且声韵调之间对应比较规律,音节结构简单,一个音节就是一个语素。

汉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是多数国家留学生的学习难点,送气与不送气的辅音区别。

(3)词汇:汉语历史悠久,创造新词的方法灵活多样,词汇丰富,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语言之一。汉语词汇意义精确细腻,形象具体,可以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熟语丰富,言简意赅,有鲜明的民族韵味。

音节少,便于记忆;词汇结构以词根复合法为主,词义与语素义有关。

词汇丰富,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还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大量的固定四字成语,古语词。

(4)汉字: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汉字是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相比,汉字是形、音、义相结合的文字。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记忆音义结合以外,还要掌握汉字的部件构造。难认、难记、难写。

3、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焦急行为。这种交际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

其特点有:A、文化的差异与交流障碍。两种文化的共同之处有利于对双方语言的理解,不同之处则可能由于差异的存在而造成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偏误,并形成障碍。B、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人们在会话交际中需要遵守一定的焦急原则,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对这些原则理解不同。C、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D、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交际双方为了使信息传递顺利进行并实现焦急目的,在焦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E、交际的结果:文化之间会产生相互的影响,自身会发生改变。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异文化。

4、文化适应四个阶段

(1)观光期(蜜月期,2~3个月):一切感到新奇,心情兴奋。穿中国服装,用筷子吃中国菜。

(2)挫折期(4~5个月)新鲜感过去,开始觉得处处不适应。语言上有隔阂,生活上不习惯,功课压力大,产生深度的焦虑。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甚至生病;喜欢结交本族朋友,发牢骚,大谈“外国人”的短处。(3)调整期(4~5个月):开始调整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寻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方法。第三阶段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期,对第二文化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不再像挫折阶段那样反感。

(4)适应阶段:对生活环境逐渐习惯,对第二文化也在逐步适应,能接受或者理智地对待第二文化。在学习上进步很快,主要精力用在充实实力上,不受环境干扰。

5、请举例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汉语结构最大的特点是重意合不重形合。这可能与中国人擅于概括、综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疏于对局部的客观分析和逻辑推理的传统思维方式有关。

汉语的文化特点:A、构词灵活,词缀少,主要采用词根复合法。能产性高。B、词类的功能灵活,有大量的兼类现象。C、语序是重要的语法手段。D、常由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部分,先原因后结果、由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

(2)语义文化:首先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概念,别的语言中没有相对应的词。例如:梅雨、贫农、四合院。其次,有对应词,但词的内涵有别。如中国的龙为吉祥物,但在西方则为恶魔的象征。“叔叔”与“uncle”的对应词义范围不同。

(3)语用文化: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

A、称呼

亲属称谓:张伯伯、李大爷、解放军叔叔

官职的称呼被认为是最最礼貌也是被称呼者感受最好最好的:王右军、杜工部

B、问候和道别

问候:中国人喜欢根据当时对方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明知故问或无疑而问的问题。

道别:除了“再见”以外,还喜欢说一些关心的话语,例如“慢走”。

C、道谢和道歉

中国人相对西方人来说,道谢和道歉都用得比较少。比如妻子给丈夫倒茶,丈夫一般不会说谢谢,以免显得生疏。

D、敬语与谦辞

贵姓、贵国

请教、光临

敝人、拙荆、寒舍

自我介绍时一般不愿炫耀自己的业绩,甚至故意压低自己以示谦虚和有修养。谦虚在中国文化中是言谈得体的表现。

6、中介语假说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与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它不但把第二语言的获得看作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步完善的连续的过程,而且看作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且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意义:中介语理论有利于探索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本质,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阶段,揭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及第一语言的影响。对中介语的研究可以看做是语言习得理论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突破口。另一方面,由于中介语假说提出的时间还不长,很多理论问题尚未解决,很多观点也未得到验证。比如对中介语的起点是学习者的第一语言的说法,就有不同的看法。

7、输入假说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提出了一系列假说,1985年的《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总称为输入理论。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但同时也引起很多的争议。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

意义: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需要可理解的输入加上低屏蔽效应、低焦虑环境。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发展。

8、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意义:对比分析有一套严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使人们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和研究、对语言特征的了解更为深入,从而丰富了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和翻译学的理论。对比分析应用于语言教学,通过目的语与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对比,从两种语言的差异中发现了第一语言给第二语言教学带来的干扰,从而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学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发现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便于更有效地制订教学大纲、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与测试。

局限:第一,对比分析的主要观点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则产生负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学习的困难就越大。实际上并非如此,两种语言差别大,虽然掌握起来要慢一些,但干扰反而小,掌握的准确度要大。第二,对比分析只研究第一语言(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遇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事实上,学习者困难和错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第三,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只虽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而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也是不全面的。第四,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干脆抛开学习者,只是进行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甚至根本没有涉及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现,也未涉及到学习者的特点。因此有学者认为对比分析只是一种语言的研究,不应包括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范围之内。

9、简单论述听说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语法翻译法

(1)听说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和“结构法”。通过刺激反应进而养成语言习惯的过程。其教学过程分为认知、模仿、重复、选择四个阶段。听说法主要特点:

A、新课内容以会话形式展开。

B、用模仿、记忆、重复等方式学习,以养成语言习惯。C、语言结构按顺序排列,按顺序教学。

D、句型结构反复操练;语法教学用归纳法进行类推,很少语法解释。E、词汇量严格控制,词汇依赖上下文来学习。F、重视语音教学。

G、大量使用视听设备和语言实验室。

H、对学生成功的反应立即予以强化,尽量防止学生出现错误。I、按听、说、读、写的顺序安排教学。听说领先。J、强调目标语文化背景的重要。

K、允许教师使用极少量的学生母语。L、只顾语言形式操练而忽视内容。

优点:听说法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法体系,提出了许多合乎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重要原则。对母语的使用上的灵活性,重视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

缺点:否认人的认知能力,过分强调机械训练:过分强调听而排斥读;不准用母语,不讲语法规则;单纯的句型练习太枯燥,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少学生把句型背得滚瓜烂熟,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运用。需要有力的动机支持,不然难以成功。

(2)全身反应法:简称TPR,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教学原则:

A、先进行充分的听力训练再转入说的训练。

B、通过全身动作的反应来训练理解能力,有利于学习者掌握目的语。

C、在学习者已准备好并有了说目的语的要求时,再让他们开始学习说话,不可强迫学生说话,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优点:主张先理解后表达,通过动作指令学习。重视词汇的学习,重视操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情绪放松,提高学习效率。

缺点:对成人的特点重视不够;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一般动作表达语义还受到局限;只适用于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初阶段,或者活跃课堂气氛。

(3)交际法:又称为“交际语言教学”,较早称为“功能法”、“意念-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老师的教学以表演为基础,课堂以学生为基础,学生的学以任务为基础。特点:

A、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实现有效的交际。

B、采用交际途径教授语言。不让学生孤立地记生词和语法规则,注意力放在用目标语“做什么”和“如何做”。C、文化是交际中的一个有机成分,决定操某种预言者特定的行为模式,是交际准确、有意义的重要因素。D、学习成果的构成有5个部分:功能项目、情景项目、话题、熟练度和文化。E、在听、说、读、写、文化5个方面都有具体的教学建议。缺点:

A、功能项目的确定比较困难。

B、与语法知识教学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意念功能范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语法知识。C、要在课堂上真正达到交际有一定难度。(4)语法翻译法: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基本特点

A、教授语法学家所确定的所谓“规范”的语言,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和过时的例句为主; B、注重书面语,不注重口语;

C、词汇教学主要通过词汇表孤立地进行。

D、语法教学的内容是词语词之间的组合规则,主要讲词的形态和曲折变化,对复杂的语法现象作详尽的解释。E、课堂教学使用本族语;

F、教学方法以翻译为主,通过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掌握情况。

优点:

A、利用本族语,把翻译作为讲解与巩固外语的手段; B、主张讲授语法知识,发展学生智力;

C、注重阅读,注重学习原文,特别是文学名著;

D、该法使用方便,不需要专门训练,对口语要求不高,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教具; E、教学进程易于检查和控制。缺点:

A、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

C、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 D、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过深过难;

E、最根本的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10、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必须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教和学,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型,创造性原则。注意因材施教,师生关系融洽。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要有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以功能为目的,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系的相结合原则。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加强课外活动与社会语言实践并把它与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6)亿巨资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者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语言教学,不论是结构、功能还是文化,都应体现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有具体到抽象、先简后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便于学生学习。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充分利用教具、图画、照片、食物和动作,运用多媒体教材。

11、教材编写原则

(1)针对性。教材要适合使用对象的特点。最基本的特点是,不同母语、母语文化北京与目的与、目的与文化对比所确定的教学重点不同。此外还有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等方面的不同。(2)实用性。第二语言教材主要用于培养语言技能和能力,因而教材使用性十分重要。教材内容要从学习者需要出发,是学习者在生活中马上能运用的,也是学习者急需掌握的。教学材料应来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有充分练习,且生动有趣,形式和层次多样化。教学过程交际化。

(3)科学性: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教材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对语言现象(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的解释要注意准确性,避免造成对学习者的误导。

(4)趣味性:要选用学习者需要的教学内容,反映现实,受学习者关注,并逐步加大文化内涵,题材、体裁和语言风格多样化。

(5)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在基本知识介绍和技能训练方面,说、读、些言语技能的安排方面,教材与其他辅助练习相互呼应。初中高级不同阶段教材要衔接,综合技能课与听、说、读、写专项技能课教材要配合。还要考虑图片、幻灯、声像、电脑辅助教材的提供。形成系列的、立体的教材体系。

12、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原则(1)语音: A、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语音教学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B、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根据话语教学的要求选择语言材料,同时要充分考虑语音教学的需要,对话语内容进行精心选择。选择的标准是:尽可能使话语中出现的词含有要教的音素,不含或少含暂时不教的音素。也就是说,尽可能使话语中出现的音素符合按语音系统进行语音教学的需要。

C、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通过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或媒介语的对比分析,确定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母语中没有的、或是虽有但又与目的与有差异的语音,通常都是难点。

D、声韵调结和教学,循序渐进:声韵调是语音教学的基础,教学应从简单的音素开始。

E、听说结合,先听后说:语音听觉的训练即对语音特征的感知,是辨别词义、语义的前提,也是学习发音的前提。F、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语音是靠练学会的,要反复模仿、反复练习。G、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2)词汇:

A、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语言之间除了专有名词和单义的术语之外基本上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即使在可以对译的情况下,也可能在附加色彩的文化内涵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B、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单词只有在句中才能明确其含义,了解其用法。要提倡“词不离句”。培养学习者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教学要考虑到语言的交际功能。

C、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词汇系统是语言的子系统,词与词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触类旁通。D、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语素)教学相结合:汉语词汇以复合词为主,合成法是汉语最基本、最发达的构词法。合成词的意义与构词的几个语素义有紧密联系,可以举一反三,利于区分词义,订正错误。E、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学习者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词汇量。F、加强词汇的重现与复习,减少遗忘:新词一般需要6~8次重现,才能初步掌握。(3)语法:

A、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与难点:学习者易受其第一语言迁移作用的影响,如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难点在于“把”字句、“着、了、过”等。

B、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句型是从大量句子中总结出来的典型句式,有利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C、由句子扩大到话语:句子是基础,集中体现了基本语法原则。但是为了交际,需要连句成话。D、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语义、御用和功能的教学相结合。

E、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语法教学要解决的是能不能用的问题,因而讲解要少而精,且少用专业术语,让学习者多操练。

F、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法项目。

G、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并把并把错句的分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中介语的性质决定了片物的存在是正常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学习者的错误加以指导,使之从反面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4)汉字教学:

A、语(语音和口语)和文(汉字)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先教口语课,再教文字课。文字课首先教独体字,叫比划、笔顺并注意汉字的部件教学。

B、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汉字有极强的组词能力,应采取“以字解词”“由词析字”的办法,培养学习者望字猜义的能力,了解字组成词的规律。

C、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识记汉字: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汉字的逻辑,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D、按笔画、部件、整体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E、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识记文字。对形近字和同音字要进行结构和字义的比较。

分析题:(三选二)

1.以下是初级阶段某一课的生词,请设计出展示生词的方法,并说明理由。种(去声)

世界

小汽车

外国 响

到处

老太太

鞭炮 声

房子

写字台

外文 国外

工程师

表示 兴趣

客气

客人

酱油 醋

味道

2.下面是一些中级词语,请用常用词、简单句解释意义,并说明用法。

拜访、别扭、成本、承担、迟疑、纯洁、夺取、缓和、再说、以便、动不动、怪不得、打交道、不知不觉、供不应求、千方百计、举世闻名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篇7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语文化,汉语思维

对外汉语这门课程的设立不单纯是想让更多的外国学者认识中国的汉字,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汉字的学习, 了解到中国的文化, 让我国优秀的文化精髓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外国人认识很多的中国字, 但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字的含义, 导致在沟通交流时还是存在一定的隔阂, 因此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应注重文化的传播和重视其作用。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文化的作用

(一) 从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分析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文化的作用。

1. 汉语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

文化是语言的基石, 不同的文化对事物描述所采用的词汇也是不同的, 因此要想学汉语, 必须要深入研究文化, 如果脱离了文化, 单纯地将汉语进行讲解, 学习完后, 语言的表述也是不清不楚的, 很难把握汉语的真正含义, 也达不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另外汉语中有很多的生僻词和成语, 留学生都不是很清楚, 这也归结于对我国的文化不熟悉, 加上自身的本土文化影响, 没有将这两种文化进行区分, 从而导致了对外汉语的学习成效不高。比如中国人的称谓比较多, 但是外国的称谓单词则很少, 与中国汉字能对应上的就只有6个,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从而在理解上产生了偏差。

2. 文化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 从而影响汉语学习的效果。

人一出生就在特定的文化氛围里面成长, 并根据自己的文化来理解对方说话意图, 这就是文化的不同导致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比如国外的思维比较缜密, 注重分析, 但我国的思维继承了传统的文化思想, 依靠直觉或是规范等进行判断, 这就是差异, 只要有差异存在就能影响到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 所以需要对我国的汉语文化进行宣传和讲解。

3. 汉字与汉语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汉字和文化的关系其实可以从我国的汉字形态和结构就可以看出, 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字之前, 都是象形文字, 这些字都是根据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状所代替的, 比如想、怨、愁等需要靠心来表达意思的字, 其中都会有个心字, 这就是汉字文化的一种。另外对于我国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古诗词, 这些就不仅仅需要认识汉字和理解词句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创作时的背景,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这也需要文化的铺垫, 因此汉字和汉语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文化才能了解汉字的真正含义。

(二) 从语言运用的视角出发分析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文化的作用。

1. 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我国从20世纪中期就陆续开始了对外国人士进行汉语教学, 随着时间的延续,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的体系也越来完善, 从现阶段全世界都在建立孔子学校就可以看出, 中国文化的传播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而在课堂中除了讲授汉字的发音、语法外, 传授汉字文化, 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汉字, 使其影响力变得更大, 从而能转变成跟英语一样, 成为全球普遍使用的沟通工具。

2. 能通过教学将中国的文化传遍世界。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通过对外汉语的教学, 对我国的文化产生兴趣, 并能将其带回到自己的国家, 感染到更多的人, 从而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的文化, 通过文化和对外学习汉字人数的增加来增强我国的文化实力。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以及改善方式

(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文化教育脱离的问题。

1. 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在对留学生进行教学时主要是告诉他们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写以及如何用这些方面内容, 其含义也是按照新华字典的意思来解释, 这些都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字是如何来的, 在不同的场合下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就很少涉及, 另外对于我国的古诗词来说, 就更加难以解释清楚了。这就归结于教师只关注了发音、组词造句以及语法的教育, 对关于这个词的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文化就少有了解。

2. 教师本身对汉语文化的研究不深。

对于教对外汉语的教师而言, 既要对英语比较熟练, 也要对汉语文化进行了解以及具备如何能将汉语解释清楚的能力, 因此对教师的个人要求是高的。但是从教师的水平来看, 其自身也是刚从学校毕业, 实践经验比较少, 而且对我国的语言文化和知识功底的掌握也不是很扎实, 因此并没有构成具备语言学、心理学以及中国文学史等多门学科集中的教师人才, 导致了汉语教育与文化的脱节。

3. 教材的选取以及课程的安排不是很合理。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对汉语言课程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课本, 缺乏联系实际, 尤其是与语言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价值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而且涉及面比较窄。另外课程的设计上也偏重于单纯的汉语学习, 对语言文化的课程安排比较少。

(二) 汉语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化教育的措施。

1. 教师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

一是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要进行扩展, 根据所教课程进行相关文化的储备, 教育留学生要考虑到当地人的风俗习惯, 防止在交流时出现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二是多到其他学校与教师进行沟通, 多了解和掌握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经验, 并通过选择贴合实际的教材, 让留学生能真正学到我国的语言和语言文化。三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外汉语的教学, 因为汉语不同于其他知识, 它的更新速度比较快, 尤其是随着现在网络词汇的流行, 教师在授课期间应多关注当前比较流行的语言文化来教育留学生, 这样能让他们学到更多且更加实用的知识。

2.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汉语文化的结合教育。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信仰, 自己的文化和风俗, 因此在授课时还要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针对不同的国度, 在讲解汉语文化和汉字时, 找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

3. 汉字、词汇以及语用都必须以汉语文化来渗透。

一是汉字, 汉字是对外汉语中比较难教, 也是有点枯燥的内容, 因此教师要结合我国的汉语文化, 进行趣味性的教学, 比如采用象形性或是表意性的方式, 就算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 但根据表面特征也能大概猜出这个字的含义。二是词汇, 如果教师把这个词的来龙去脉, 以及具体的含义解释清楚, 留学生就会比较清楚, 因为词汇可以反映出我国的民族文化以及价值观等重要的精髓。三是语用, 这就需要结合习俗以及场合来进行表达, 如果表达不清楚或是用错词语, 就容易造成误会, 因此要参考说话的语气、语调, 以及场合来进行教学, 让留学生能明白在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分析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文化的作用, 具体包含汉语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汉字与汉语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并从语言运用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其作用, 包含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能通过教学将中国的文化传遍世界两个方面, 结合现阶段的问题, 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以期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金花.谚语教学中的民俗文化内涵研究及其与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文学, 2013

[2] .李松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 2013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篇8

[关键词]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20-1

一、汉字教学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这个原则在汉字教学中体现为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笔画、笔顺、部件到整字,从象形字、指事字到会意字、形声字,从最常用字、次常用字到不常用字。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汉字类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为合体字的部件分析打下基础,教合体字时,又可以复习学过的独体字。对于合体字中的会意字,只要讲解字本身的理据性,就有利于记忆。

(二)音义结合,形成系统

要充分利用意符表义的特征,来教学生认字,扩大识字量。可以在学一个字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关的常用字。有意识地将同形符的汉字系联到一起,可以充分展现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学意义的偏旁、部首。

(三)增加趣味性,讲究形象性

汉字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趣味性、形象性上多费一点心思。适当地编制一些顺口溜、口诀、歌谣等。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颐、姬、熙”三字的声旁不是“巨”,可以编造出“颐和园里演蔡文姬,观众熙熙攘攘”这样的句子来帮助记忆。

汉字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笔画、笔顺、部件、结构的教学;还可以设置一些不同的练习,比如用描写、临写、抄写,根据拼音写、用汉字组词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字的形、音、义。

二、教學策略

(一)利用比较法教字形

字形相近的字学生容易写错,如“狗”和“拘”等。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可在教学中进行相似相近字的对比,以巩固偏旁部首和形声字的运用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认清近似字的细小区别增强对汉字的辨认能力,克服书写中的错别字。

在教学中使用对比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新学的汉字,还可以温故知新,加深对已学汉字的理解。

(二)实行语音、文字、常用语三线交叉

汉字书写教学的主要内容是:1)汉字的基本笔画,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上” 、“下”、“人”、“大”、“头”、“水”等汉字的造字方式;2)名称及书写,如“月”、“休”、“ 围”等;3)基本笔画组合及笔画顺序,如“打”、“吃”、“说”、“清”、“草”等。以上内容都应该结合常见的简单汉字进行,这些汉字以意义比较实在、用法比较简单的为好,要求学生能十分熟练、快速地书写这些字。同时利用实物图片认识一些常用的汉字,如“学校”、“邮局”、“银行”、“电话”、“钱”、“宿舍”、“卫生间”、“饭店”等,常用日常对话,如“你叫什名字”“谢谢”“多少钱”等情景、声音来学习,不一定要会写汉字。

(三)以基本字带新字

在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以后,可以以一些组字构词能力较强的常用字和基本字为中心 ,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相同类型的组合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辨析,认清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将新学的以字归人这一系列中去,可以举一反三,促进学习。

(四)结合课文讲解汉字理据意义

从理论上推断,正确讲解汉字理据意义,对学习者记住汉字字形、理解汉字本义以及汉字所记录的汉语词的引申义都是有利的。由于汉字与汉语发展的不平衡性,汉字的理据意义并不完全等于汉字所记录的汉语词的概括意义,但是字义与词义确实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因此 ,抽象讲解字义与词义的关系容易流于空泛。结合课文具体讲解汉字的理据意义以及字义与词义的关系,能将复杂抽象的规律讲得简单具体。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赵明德.全方位加强汉字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孙海丽.从汉字和拼音文字比较谈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J].理论观察,2000,(3).

[4]卢红艳.对外汉字教学初探[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05).

上一篇:形容云雾缭绕的语句下一篇:水调歌头游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