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24-07-20

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共11篇)

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1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字: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自身原因 政府方面 社会方面 大学生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二、当代大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2

关键词:社会工作,大学毕业生,就业,对策

1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

(一) 地区之间就业不平衡

从调查中得知, 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最好的地区排名是广州—上海—北京—福州—深圳—佛山—武汉—杭州—朝阳—东莞。这些地区一般都是发达的沿海地区, 而很多需要社会工作者的西部地区却没有得到发展, 很多高校社会工作毕业生因找不到发展的机会而选择转行, 造成了专业人才的流失。

(二) 就业领域狭窄

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社会矛盾凸显, 社会问题涌现迫切需要大量社会工作人才协作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 解决问题的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从历年来高校社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 多数从事对口专业的学生主要在一些社会服务机构里工作, 而从目前的中国来看, 很多地方还尚未建立一些社会服务机构, 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一些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对策, 但是在实际的招生发面没有落实到位, 导致就业领域狭窄, 致使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三) 用人单位对专业认同度低。

参加过人才交流会的社会工作毕业生均反映几乎没有单位是招收社工毕业生的, 包括政府的公务员招考要求中, 社会工作专业的岗位相对较少。社会工作就业的问题导致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招生及培养经费的减少。

2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 从学生个人层面来看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不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多数学生来自专业调剂, 对专业的认可度比较低;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质量不高, 师资力量薄弱;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 社会认同度低, 学生缺乏荣誉感和归属感;社会工作往年毕业生就业困难, 导致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缺乏信心;

(二) 从学校层面来看

(1) 高校社会工作师资力量薄弱

据调查我国高校中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训练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尤其是二本院校中, 大多数教师从相近专业改教社工, 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等。大部分社工教师从未从事或参加过社会福利服务工作, 属于学院派, 这造成他们教学及实习督导的理念和方法与实际部门产生差距。

(2) 教育资源实践基地相对缺乏

从目前国内形势来看, 东西发展不平衡, 地区差异较大, 西部地区反战落后, 尤其是教育资源及提供学生专业实践的社工机构, 在东部地区社工机构相对较多, 但是在西部地区却相对较少。而且社会政策支持也明显不够, 体现在从文件到落实之间的差距上。

(三) 社会层面

(1) 结构性矛盾导致就业难。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供过于求, 但这种“过剩”是结构性的:一方面, 大部分沿海地区和城市人满为患;另一方面, 广大西部和基层地区大量工作岗位空缺, 急需大量人才促进发展, 导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2) 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不够

大部分人认为, 社会工作就是志愿者, 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不够, 政府和社会工作本身的宣传不够。导致很大一部分人不理解这个专业的工作内容, 尤其是服务的专业性受到质疑。

3 社会工作专业业生的就业对策

(一) 国家和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政策的出台预示着社工的“冬天”不会太久, “春天”已经来临, 但是怎样落实十分重要, 政府必须从中央到地方加大政策的落实, 促进专业的发展, 改善社工就业环境。

(二) 学校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和师资的培养

教师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同时也担负着培养社会新型人力资源的责任, 国家及学校都应该重视社工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培养品德和技能都优秀的教师, 多支持教师有正对性的实践锻炼, 提升他们的自身能力和教学能力。

(三)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要对专业充满信心

虽说社会工作目前在中国的发展不是很好, 但是学生们应该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 才能学好专业, 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 在全社会的推动下, 社会工作专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就业就离我们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叶兴华.亟需关注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J].探索与争鸣, 2004, (08) .

[2]张乐天, 张粉霞.社会工作职业现状与对策思考[J].社会科学, 2002, (02)

[3]古小波.西北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困境探析 (下)

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政策形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88—02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每年都有大批高校毕业生涌向社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一浪高过一浪,再加上近几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诸多企业倒闭,更是减少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逐渐沦为就业市场的弃儿。因此,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是当今社会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原因分析

(一)形势分析

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相继涌入高校。2003年是高校扩招以来的第一个就业高峰期,据统计,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2004年则达到280万,2005年338万,2011年758万,2012年预计将再创新高。

从专业看,一些热门专业的学生需求旺盛,而一些长线专业的毕业生则供过于求,这使得部分学生就业受限,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是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另外,大学生的择业范围越来越小,受到地域因素的困扰,部分学生选择返回家乡就业,放弃外边的择业机会;部分学生则偏爱经济发达地区,不愿意去基层和西部偏远地区,这也使得京广沪等地人满为患,严重影响择业进程和择业优适度。

(二)原因分析

就社会方面来说,高校的持续扩招使得近年涌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压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屡屡出现。另一方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就家庭方面来说,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人的宠爱和拥护下长大,很多学生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和恋家思想。想到远离家乡和父母,独自出外打拼吃苦,很多学生都接受不了。于是,很多毕业生都放弃外面良好的择业条件而返回自己的家乡,在家乡不能及时找到合适工作的便沦为无业游民。

就学校方面来说,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现阶段的高校教育越来越疏于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充分开发;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上采取应付的态度,忽视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积极地融入社会当中。

就学生自身来说,首先,学生自身思想观念未得到及时转变,诸多学生的择业观仍然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如,放不下身段去做一些卑微的工作,这使得一些学生长久徘徊在职场门外。其次,学生缺乏相关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求职过程中屡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第三,很多学生因为男女朋友去了另外一座城市自己便尾随而去,从而放弃自身的工作机会,甚至部分学生因此找不到工作。

二、大学生应对就业形势的对策探讨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国家、社会、家庭应该积极为其创造相对宽松而理性的择业思想和环境,学生个人亦应该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综合实力为己任。

国家方面,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首先,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就业含量。逐步改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中东西部经济社会平衡发展,逐步打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区局限性。其次,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创业贷款和免征税收等优惠条件;积极引导部分暂时未就业的学生下到基层和农村锻炼,帮助大学生从思想上消除职业和地区偏见,缓解就业压力。第三,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制订和完善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好就业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制订相关优待政策,为大学生择业消除部分后顾之忧。第四,要加快人才培养结构,减少一些长线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冷门专业的招生模式,加快社会紧俏型人才的培养。另外,政府要积极地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机会,尽可能避免职业歧视、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等情况的发生。

社会方面,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创造和谐、平稳的就业环境,降低大学生的就业门槛,消除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等歧视。企业应该本着“培养人才”的原则宽容对待刚毕业的大学生,积极地为其提供锻炼的机会。

学校方面,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宗旨,加大社会紧俏型人才的招生力度,对一些冷门专业和教学较落后的专业的招生数量应加以控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培养,增加应用性、技能性、实用性课程。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为社会培养综合型、实用型人才为己任。

学生自身方面,全方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校期间,既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特别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扩宽视野、汲取书本以外的知识。要增强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少对家庭的依赖,尽量消除今后求职过程中地域的局限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容易在中途受挫,这就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且拥有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之,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求国家和社会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给予积极的引导。高校和学生自身应及时认清现实状况并积极调整自身状态,尽量为就业铺一条平坦的大道。

[参考文献]

[1] 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C].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2]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 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基层”路径的探讨[J].东北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 李迎军. 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与对策[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5] 段月会,李文玲,申树清.浅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4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文摘要:在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导致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越趋困难,甚至出现很多没上岗就下岗的现象,大多企业老板愿意高薪聘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也不愿意要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究其原因除人才供求错位等社会现象以外还是和现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原因。

关键词:人才;知识;供求;使用;

一、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在一些相关资料上了解到,“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沈阳地区1990年至2004年6月淘汰了30个职业,又新生了60个职业,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解决这个矛盾,要从“三教”(教材、教学、教师)入手,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从宏观经济走势、中观经济变化、微观经济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高校要研究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着眼整合师资资源,提升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调整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用就业率、学生综合适应能力两把尺子衡量高校的运行质量。

二、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被调查的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大学以基础设施和师资为依托,以大学精神为共同愿景,在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中培养专业人才。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在对近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沉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据国内一所较为知名大学计算机

和外语两个专业学生抽样调查反映,部分教师的实际知识占有量不如应届的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摩尔定律9个月一个周期,不到社会上学习,毕业后所学知识多数都过时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知识转化率的高低,大学生在市场中与各群体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当代大学生要学会鉴别知识(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是应用知识,哪些是当今世界前沿知识),敢于抛弃知识(筛掉过时知识、垃圾知识),善于转化知识(把握知识点,形成量到质的转变),用智慧统帅知识才能在现实社会中靠自己的实力生活,用自己的能力赢得胜利。

把知识和才能物化为真正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人才。就业率在统计过程中,应多元化确定其概念,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以市场化视角来认识,并鼓励支持多元化就业。如:非单位就业、非组织就业、隐形就业,随着产权多元化、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评价大学生就业的指标体系也应不断创新和完善,改变培养与就业信息不对称的统计方法。

三、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生涯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一般在30%,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生入学前就应做生涯规划,在确定所学专业前,进行自我评估→生涯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行动计划与目标→执行→评估与反馈,做这样一个流程运作,并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完善和补充,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

四、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我们的家长在培养子女问题上应做到不管少管,支持发展,大学生的成长是家长一次次放手的过程。

在调查中还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即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服务,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应象报考大学时应对高考准备一样拿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形成研讨习惯,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及企业产品的情况,知己知彼在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

五、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在调查中,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理念也存在四大误区: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部分重点院校三分之二学生毕业首选出国,不研究

家庭、自己所学专业是否适应和承受力大小,结果“海归”变成“海待”;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新增产值7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创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都大于外企;三是“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而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勇于从误区中走出;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别无选择,在大学里流传“大四不考研,天天都过年”,学习已不成为乐趣,但还选择了再学习之路。社会实践证明,本、硕、博连读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发达国家对一些专业限制连读,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允许读研。人才市场反映,近年来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进入市场竞争,硕士生找工作成功率也开始下降。

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指数都很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

六、选人用人,缺标少准

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已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后期水平,但管理方面是发达国家20年代水平。1000—9000万资产的中小企业中严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缺少。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组织架构设置及岗位的科学设定、岗位需求计划都属空白,多数企业选人用人凭经验靠感觉、不科学。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了企业发展,也影响了选择人才的成功率,在我国现阶段有一种现象,越是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而外企,特别是500强企业,企业发展中愿意选择大学生进企业,从头培养。这种用人上的差异与企业文化、企业规模、CEO战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度关联。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5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2.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1.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6

活动背景: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我们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活动主题:

关注专业动向,明确人生目标

活动目的:

针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艰巨问题,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由此相互交织而引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关社会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善不仅与我国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紧密联系,同时也取决于大学毕业生个人就业观念的转变。我们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活动概况:

在各学院和支部宣传本次调查活动的主题,利用问卷和实践调查的方式。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和支部成员的意见,收集相关资料,并整理。然后由班干部讨论得出最终的结果,达成共识。

1.制定活动策划书

2.做好前期的的准备工作,人员分配

3.利用宣传单,在学校各学院做好宣传工作并调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4.准备好活动所需的各项物品

5.做好活动后期收尾工作,准备总结

6.支部人员进行讨论,总结写出活动的实践报告

活动细则:

主办单位: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

活动时间及地点:2012.3

2012年03月29日:北京服装展

活动对象:服设1106团支部成员

活动方式:宣传和实践调查

活动开展: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我们根据宣传和活动的实践调查,发现: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而据预测,201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758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坚定个人发展方向,支部成员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参观学习中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有所认识,从而坚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本支部成员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交流讨论,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及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明确人生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尽管,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并不乐观,但是,我们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毕竟,个体在就业中存在差异,同时,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找份好的工作是完全没问题的大学生就业一定要认清并接受这个事实,不要再挑肥减瘦,避免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因为一个正规单位的财会人员是要和单位上上下下各部门都要打交道的,所以,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决定了你能否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当代大学生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百年以来最好的机遇,中国将在他们这一代成为富强的世界大国,因此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施展抱负。但在历史机遇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大学生都将面对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社会的活力;竞争就是优胜汰。

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1、高校扩招。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

2、大学生的就业流向。

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5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

3、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

三、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1、国家方面

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予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

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例如规定最低薪酬,并且针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更要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平衡中小城市与珠三角的人才竞争政府积极为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例如: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要切实关心这些毕业生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在基层大有作为。

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保证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与社会上有经验的工作者都能够平等的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

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院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使他们是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2、教育机构方面

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3、社会方面

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付出。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不仅仅是企业给员工制造机会,同时也是企业谋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投资。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因为大学生刚进入企业,对于业务都缺乏专业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企业要培训他们。

4、大学生自身方面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毕业后大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学校里的小社会环境,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周旋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正所谓技多可防身。

要有创新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但是自主创业却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好人脉,金脉,知脉这三脉,毕业生才能具备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才能在自主创业中站稳阵脚。

培养责任意识。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篇8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几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分析 对策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错配,大学生就业地点相对集中,学生的就业压力在逐渐加大。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首先是高校中的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都不够合理,很多课程中的内容过于陈旧,大学生的就业观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例如有些课程中介绍求职的难易程度和薪酬待遇的高度和受教育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并不合理。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在不断提高的,因而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应该符合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从市场的需求来改变大学生课程体系。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不够完善和全面,并且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观念过于落后,对学生来说没有多大的作用,这就导致一些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就业观念。其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大学生就业观念错位。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而大学生的就业观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不够完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因而逐渐出现了新的就业观念的矛盾,这就导致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目标,服务社会的意识比较薄弱等等。

3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3.1 政府方面 通过完善创业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提升创业能力、健全创业服务等一系列措施,重点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一,从政策措施上说,要构筑创业型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交流活动三大平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培训、融资支持、创业服务四大体系;第二,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相对较为理论化,大学生的创业实践非常不足,不少大学生在创业初期连基本的管理和财务知识都很缺乏。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大学生创业就业体系,提高应届生就业率。第三,以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会为载体,不断加强服务功能建设,初步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第四,完善市场法制体系,确保大学生顺利择业就业的同时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3.2 高校方面 高校应该坚持深化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就是要重视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现如今很多高校并不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尤其忽视了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就业观的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时候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同时能够对自身有着明确的认识,让大学生意识到就业观的重要性,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就是广泛开展各项就业观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例如专题讲座、就业指导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里提前感受就业的氛围,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

3.3 大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创业。创业一定要使我们自己有创业的梦想,而不是政府、社会、家人、朋友等其他人想要我们去创业。创业有风险,不要因为看起来好玩就去创业。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这就需要学生意识到自身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对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自身的优势有着明确的认识,同时树立职业流动的观念,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能够从实际出发。其次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指导,也是未来发展的预计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设定职业生涯的目标和制定完善的计划,并且根据实际的就业情况进行后期的修改和整理。最后就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这对于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 结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关系到高校的未来发展。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大学生已开始改变传统的职业稳定性的观念,面对就业风险竞争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职业的流动意识在不断的增强,相信国家和社会只要在就业择业方面加以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然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2]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基层”路径的探讨[J].东北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9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年级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学号20124469

姓名贾正渝

任课教师王丽娟

内容摘要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项关键而迫切的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一个学通信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当今国内的通信工程的就业形势怎样,考虑是否有必要考研,以及想好自己应该怎样利用好大学的四年来为以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今国内就业形势分析

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在09年GDP增长速度保持8%都很难了,这和国家的财富有很大关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预计,本次经济危机的出口下降导致的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原本风光无比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几乎都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外资银行也放缓了发展步伐。同时,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与此同时,美国由于经济的恶化而大幅缩减了进口,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呈下滑态势,未来的形势也不明朗,预计明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今年也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影响专业设置错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而且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今年初曾表示,2012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1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在京举行,面对略显严峻的就业形势,与会专家呼吁,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劳动者收入,提高就业的质量。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当今,对于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有的人说这些年通信工程专业在很多方面

都达到了饱和,社会上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是供大于求的,各个通信企业间竞争十分的激烈,更有人说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通信工程已经沦为夕阳专业了。而我也或多或少感觉到此专业没有了1995年那时候的热度与辉煌,不过,就现在的形势来看,随着3G,4G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必然会对这方面的精英人才有大量的需求,由此可推断此专业正在慢慢地复苏中技术,再度辉煌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当前,全球通信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将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技术、业务、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将成为这个时期通信产业的主要特征:一是通信业凭借其技术和市场优势,逐步向终端和内容产业延伸,通过提升客户体验,在内容上不断拓展新的媒体,围绕人们的娱乐、社交和商业活动提供业务应用;二是电信网络和IT网络设备的有效融合,网络架构逐步向云计算演进,提供宽带、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便捷、低成本的信息和网络服务;三是通信业将进一步满足行业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物联网,不断拓展网络和用户的属性与边界。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通信产业面临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来自其他行业的挑战。随着当今3G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再加上即将到来的4G的又一次通信革命大潮,必然不会再次带动整个行业的前进与发展,为缓解就业压力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大一一年对此专业就业等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通信的就业是非常好并且广泛的。其中第一类是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例如:华为、中兴、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北电等等著名的跨国大公司;工程管理、工程督导、设备销售、培训部、合同管理等等。第二类通信运营商,例如: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法国电信、英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等等跨国大公司;比如中国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做技术和项目管理,还有各省电信工程局,都挺赚钱的。工程管理、设备和线路维护、财务、市场、技术支持等。第三类是通信工程设计、施工企业,例如:中国通信建设第一工程局、中国通信建设第二工程局、中国电信设计研究院、各个省的设计院、工程公司、各种民营的设计院、工程公司等等大中小型公司;第四类是网络内容及服务提供商,例如:网易、雅虎、新浪、网龙、盛大、百度、谷歌等等公司,这类企业最多; 第五类就是增值业务运营商。由此可见,此专业就业去向是非常好而广泛的,不过,专业就业好知识一方面;另一方面,只有自己在大学充分学好了专业知识,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个人规划与准备

大一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大二也已经过了一半了,当初自己选了通信这个专业也是出于自己的爱好。不过,现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自己也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规划和打算。首先,把自己的专业成绩搞好是尤其重要的,只有让自己有真正的实力,才能在以后的就业中站踏实。在平时的学习之余,自己还得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在班上担任一些相关的职务,以此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在写简历的时候多些可以写的内容。还有就是,自己打算参加一些竞赛以及科研活动之类的,并且努力拿个奖,这些证书对以后找工作是十分有用的,比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四级证书,高数英语全国竞赛,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等,这些都是很有分量的比赛,多参加对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然后就是考取相关专业的证书。像我们通信专业可以考的就是华为思科的IT 初

级工程师,IT中级工程师,以及IT高级工程师,这对以后去华为是很有帮助的。自己现在的打算就是毕业后考研加找工作双方面准备,不过,考研时不妥当的,所以自己的提高专业排名,以求保研,然后在大四的时候再去找工作,如果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就不读研直接去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保研或者在大三或者更早就准备考研。现在自己以后工作期望去的是国企,特别是想去华为,为此,自己现在正在努力向党员发展,并且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了,因为现在很多国企要求进去的人需要是党员,所以成为一个中共党员也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很有必要的。总之,最重要的是搞好专业学习成绩,提高自己的排名,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充实自己,以此为自己今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增加胜算。如果专业成绩足够的话,自己还计划努力考过托福雅思,到国外留学深造后再回国找工作。这就是自己目前的前景规划,不过,这还得靠自己去落实才能把它们一一地实现。

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地努力拼搏,吃苦耐劳,执着勇敢,不管当今的就业形势有多么严峻,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心中那份理想的工作,以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10

相信现在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有一个不愿相信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大学生就业现状非常严峻。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残酷。大学生人数多,但是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水平,所以几年来中国大学生数量激增,失业率也上升。其次,虽然企业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很多公司不招收应届大学生,因为我们的经验少,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与企业要求的不对口。这些使我们就业更加困难。

就业困难,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对本专业没有兴趣或者不擅长半专业的学生,这是一次跨专业的绝佳机遇。因为毕业之后一旦涉足某一行业并工作几年,之后的就业方向就很难在发生改变,原因有两点:第一,没有人愿意让几年的学习、精力的付出和资本的投入付之东流,都希望自己获得的经验能是以后晋升的资本和筹码,隔行如隔山,一旦再跨专业,就要从头学起;第二,年龄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希望稳定,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日安定下来,跨行就要顶着巨大的心里压力,那时的我们早就磨掉了刚毕业时的激情与冲劲,跨行艰难无比。所以说严峻的就业现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挑战更不必说,如何在新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一步一步迈向理想的职业发展道路,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要想让自己在职场上有竞争力,关键还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知识等等。首先,作为学生,至少要有自我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具备的,大学的学习生活相对开放,没有升学压力的束缚,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那么我们有必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例如:在大一上半年我们可以设定阅读两本计算机的相关书籍、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一些书籍,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以我个人为例我在读大一时才刚刚开始接触电脑,那时梦想就是能买一台自己的电脑,可是作为农村的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是不能承受的,没办法就是整天泡在图书馆看一些自己迫切需要的书籍,这样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台电脑我们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当然不要被网络游戏所吸引。其实只要是需要的,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寻找机会而得到。其次是交流能力,这种能力其实我们都知道,但如何能锻炼?要提高这种能力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做促销员、参加社团等集体活动,往往我们参加社团那些内向的、能力不足的学生就成为部分社团干部们锻炼的看客了。如果你的能力交流能力很差的话,先试着表达自己,将自己的意思能够很清楚简洁的表达给别人。在大学校园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个现象:就是中午到食堂吃饭时,总会发现有一些同学打完饭后端着盘子找桌子,他们的标准会是,有自己不认识的同学不做、有异性同学的不做、有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位置不做,找那些空的作为或者是有自己认识的人的作为,为什么?因为从内心来讲我们害怕交流,如果哪天吃饭时对面坐下一个异性的同学,也许直到吃晚饭对方离开我们也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如果这样,那我们的交流能力就确实有待提高。

最后在我看来,创业也是一种实现就业的手段,创业不仅能实现就业,还能带动经济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说到创业,我觉得我们最需要的一种素质就是能吃苦。很多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备受爱护没有受到过大的挫折,一旦创业遇到困难会容易放弃,吃不得苦头。我们不能因为以前没有受过煎熬就逃避艰苦,无论多么优秀的人都会有一个阶段来经历一些难事才能真正成熟,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事开头难,当我们从零经验开始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失败,要有一股冲劲。年轻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许正是这股劲能为我们杀出一条路来。

还有一点就是学习,在创业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提高,锻炼培养自己的创业才能,通过创业实践来增长才能,也要通过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和自我否定增长才能。创业过程中需要各种知识,大学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我们丰富自己的知识,多接触多交流多学习,让自己的才能综合性提高。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封皮的背面):

1.课程论文采用统一封面,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

2.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打印或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手写稿形式上交。

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使用隶书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宋体三号、四号及小四号并加加黑)

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11

一、2015年1—3季度广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15年1—3季度,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了2.09%,城镇登记失业率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虽然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略有下滑,但就业形势总体基本保持稳定。自治区2015年就业工作目标得到稳步推行。

1.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92058人,1—3季度完成全年计划的98.01%,超过进度要求23.0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各市均已完成进度要求(见图1)。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5\2015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5人事天地11月刊\11P插4.jpg>[60

40

20

0][39.21][2015年1-9月][2014年1-9月][98.01%][39.21][0.79][1.99%][2015年1-9月

完成][2015年10-12月任务

][41.30]

图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执行情况(单位:万人)

2.全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7118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6.4%,超过进度要求21.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各市均已完成进度要求(见图2)。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5\2015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5人事天地11月刊\11P插5.jpg>[10

5

0][7.71][8.25][2015年1-9月][2014年1-9月][2015年1-9月

完成][2015年10-12月任务][7.71

96.40%][0.29

3.60%]

图2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计划执行情况(单位:万人)

3.全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151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7.76%,已经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分地区看,各市均已完成进度要求(见图3)。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5\2015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5人事天地11月刊\11P插6.jpg>[3

3

2

2

1

1

0][2015年1-9月][2014年1-9月][2.16][2.44]

图3 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计划执行情况(单位:万人)

4.9月底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7%,低于年度控制数1.53个百分点,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年度计划目标4.5%以内。分地区看,各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年度目标内(见图4)。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5\2015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5人事天地11月刊\11P插7.jpg>[3.20%

3.15%

3.10%

3.05%

3.00%

2.95%

2.90%

2.85%][2014年9月底][2014年底][2015年3月底][2015年6月底][2015年9月底][2.97%][3.01%][3.14%][3.15%][3.15%]

图4 城镇登记失业率计划执行情况

5.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60.84万人次,完成全年计划的101.4%,已经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分地区看,各市均已完成进度要求(见图5)。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5\2015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一月刊\2015人事天地11月刊\11P插8.jpg>[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2015年1-9月][2014年1-9月][68.49][60.84]

图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

计划执行情况(单位:万人次)

(二)就业创业培训促就业作用体现明显

据统计,1—3季度全区职业培训累计217957人,培训后实现就业92979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为17.62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85357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28万人;创业培训2.89万人,同比增加8.99%,培训后实现就业7622人,成功创业4491人。

(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全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已完成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联网,并不断延伸至基层平台,目前,全区共有1150个乡镇(街道)、1263个行政村(社区)、274所培训机构实现联网,依托广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广西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全区就业创业失业登记、公共招聘求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资源、各项补贴申请等实现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就业压力有加大趋势

今年上半年,广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6769.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但是,就业压力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中有增大趋势。1—3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39.21万人,同比下降了2.09%。同时,根据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67%,需求人才数比去年同期下降8.15%,求职人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3%,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市场不景气传导到国内,波及出口产业,用工需求减少;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受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环保成本激增、产品国际价格走低、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减产、停产或向境外转移,造成岗位流失;三是广西沿海地区核电、钢铁等重大项目仍在前期建设中,预期的促进就业作用未能完全显现。

nlc202309021802

(二)人力资源市场求大于供,结构性矛盾突出

2015年1—3季度需求总人数110.45万人,同比增加4.67%;登记求职人数79.58万人,同比增加7.63%;求人倍率1.39,同比下降0.03,人力资源市场总体呈现求大于供。1—3季度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比较明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严重。全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着季节性、行业性和结构性缺工。如1—4月是蔗糖企业生产旺季,对普工需求量较大,造成季节性缺工。制衣、制鞋、电子元件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行业性、结构性缺工依然突出。

2.“招工难”和“求职难”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一方面企业用工条件要求与求职人员自身素质存在差距,不少求职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短缺,但另一方面,新成长劳动力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好,求职期望普遍过高,倾向到工作环境比较舒适、工作体面、收入较高、就业条件更好并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就业,表现出“求职难”与“招工难”现象同时存在的困境。

(三)重点人群就业压力大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民工就业、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压力相互交织的基本状况仍将长期存在。以2015年情况为例:一是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2015年全区高校毕业生接近20万人,比2014年增加1万多人。二是一段时间内受产业优化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影响,部分产业工人难以适应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可能陆续成为新的失业群体。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区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67家,涉及在岗职工1.57万人。三是老一代农民工是企业裁员的主要对象,这部分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单一,返乡后难以重新就业,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困难,就业及养老问题存在很大隐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基金以本人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这样就造成了返乡农民工的实际利益受损;同时,务工输出省区将面临未来长期的资金支付压力,部分地方甚至存在不愿意为返乡农民工接续养老保险的现象。

三、对2015年全年就业形势的判断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判断,可以认为,2015年第4季度广西城镇就业持续趋稳,对实现2015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就业工作目标持乐观态度。但也应看到,201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广西就业工作面临经济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叠加考验,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新增就业减少、就业结构性矛盾、重点人群就业困难会同伴相随,问题的复杂性也会有所加大。对此,应有足够的估计和有效的应对。

四、应对失业风险的对策建议

根据对2015年1—3季度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对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就业走势的判断,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1.建议国家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办法,降低企业负担,解决农民工养老的后顾之忧。

2.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一是在项目数量及资金安排上给予更多的倾斜,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能力,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和“零距离”的服务,促进劳动者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使其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力的价值。二是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逐步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劳动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3.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作用。一是将失业保险稳岗补贴的政策覆盖面扩大到所有积极稳岗、增岗的困难企业。二是加快《失业保险条例》修订,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给予地方对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一定权限。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国性失业预警制度,建议将广西纳入失业预警试点地区。

(二)自治区层面

1.加大就业优先支持力度,积极稳定当前就业岗位,鼓励与支持新增就业。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给予新增就业岗位的企业相关补贴。二是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提供更多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公益性岗位、社区工作者等新增就业岗位。

2.加大高校毕业生等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放在整个就业工作首位,加大力度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继续开展就业见习,加大对困难毕业生帮扶的力度,对重点就业群体实行跟踪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3.加大扶持农民工创业工作力度。在落实好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完善有关政策,加大农民工创业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主要有:一是加大农民工创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从“水、电、路、厂房”等方面入手;二是简化创业场所登记手续,推进“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三是进一步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措施,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四是加强创业培训,将返乡农民工等纳入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4.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培训促进就业。在原有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基础上,统筹使用好各部门现有培训资金,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突出劳动者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训,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确保参加培训后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中级职业技能。

5.继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全区招聘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加强农民工境外就业服务工作,继续推进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前全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现自治区、市、县三级全覆盖,逐步向乡镇、社区(行政村)延伸。

(撰稿人:吴仕瑛)

上一篇:中小学主题教育课下一篇:爱心在行动中成长主题班会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