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工作要点

2024-09-07

2022年教育工作要点(共8篇)

2022年教育工作要点 篇1

2022年,我们将以奋力爬坡的姿态,全力冲刺的决心,确保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提升,推动XX区教育上水平、上台阶。

1、把准方向,强调大局,促进教育改革政策落地落实。一是强化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探索中小学党建制度改革,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对全区中小学校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成熟一个调整一个,推动改革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平稳落地。在成功压减培训机构和减轻学生校内外课业负担同时,做实课后服务和“五项管理”工作,在提质增效上动脑筋、想办法,切实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着力减轻家庭负担。

2、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深入推进。加大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建设,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XX家园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谋划XX镇第二幼儿园及XX镇第二幼儿园建设,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公办幼儿园校车,解决公办园不能满园招生问题,幼儿园入园率和公办园幼儿占比率明显提升。指导XX幼儿园、XX第二幼儿园创建市级一类幼儿园,扶持有条件的民办园幼儿园积极创建市级一类幼儿园,扩大优质园比重。继续通过专题研究、带教等方式加强户外自主游戏课程推广,擦亮户外自主游戏品牌。

3、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建XX中心小学塑胶运动场,改建XX小学运动场及校园文化建设,建成XX初中综合楼,正式启动XX中心小学迁址新建项目。计划投入XX万元,提升各校功能室教学仪器设备等,改善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以满足优质均衡教育基本要求。继续推进城镇智慧学校建设,完成2022省级考核目标任务(预计建成10余所);推进全区学校班班通设备更新;实施师机比提升工程。结合农村及偏远地区教育工作实际,将部分乡镇小学(教学点)四、五、六年级学生,合并至乡镇中心学校或其它完小,撤并布局分散、规模过小、生源不足、教学质量低的小学(教学点)。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向“质”的提升转变,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4、完善制度,推动交流,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配置。深入推进“区管校聘”,完善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制度,合理调配教师,利用城镇学校的师资和硬件资源带动农村学校的发展。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开展“四有好老师”等师德师风学习活动。重点督查有偿家教等师德师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一票否决”。突出重点培训项目,不断优化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推荐参评“四优”工程,引导青年教师成长。以本区名教师为主力军,结合请进来的名师、专家,开展各学科的教学展示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5、求实创新,不断超越,教育各项工作取得突破进展。探索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分配改革,注重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乡村教师、班主任和作出突出成绩的教职工倾斜,向工作量大、责任重、业绩优秀的教师倾斜。持续发挥特色项目和传统项目的影响力,重点抓好区橄榄球基地竞技训练,并组队参加省运会。紧紧围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和“双减”督导工作目标,结合XX区教育工作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督学队伍及督学责任区建设,扎实有效开展教育常规督导、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评估等工作。深入推进“小班化教育”特色工作,争一流、创名校。

当前,与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期望相比较,我区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一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仍存在较大短板,特别是公办幼儿园幼儿占比只有20%,与普及普惠要求差距很大。二是教育教学质量与主城区学校和群众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育管理不够完善。四是存在教师总体超编和学科结构性缺编的矛盾。

2022年教育工作要点 篇2

一、加快发展步伐、提高保教质量, 办好学前教育

1.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继续实施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 对各地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目标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举办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网络巡展, 总结交流项目实施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着力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幼儿园运行保障机制, 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召开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 深入推进体制改革试点。完善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探索建立对国家项目实施、普惠性资源扩大成效及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动态监管机制。指导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法的研究起草工作。

3.全面提高保教质量。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导推动各地《指南》实验区建设。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 出台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以宣传《指南》为核心, 多种形式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二、加大力度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支持特殊教育发展

4.启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召开全国特殊教育座谈会, 部署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 督促、指导各省 (区、市) 制定省级攻坚计划, 着力解决8万名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问题。加强相应的条件保障。研究统筹推进各阶段特殊教育发展的工作机制。继续推进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工作。

5.实施特殊教育重点项目。支持薄弱特殊教育学校基本配足配齐教育康复仪器设备, 改善办学条件。支持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资源教室 (中心) 建设, 建立支持保障体系。支持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和残疾人中高等教育学校 (院) 建设, 扩大培养规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孤独症教育康复工作。

6.加强特殊教育课程教学工作。颁布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启动特殊教育学校教材编写、修订和课程资源建设。推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继续推进“医教结合”实验。改革特殊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 增强特殊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完善政策措施, 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

7.谋划普通高中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定位、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 系统设计扩大教育资源、加强内涵建设、完善保障体系的政策措施。指导和支持地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和学生发展指导。总结交流体制改革试点成果。指导地方认真执行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 完成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

8.推动实施好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会同有关部门调研总结普通高中改造计划项目实施情况, 指导项目地区和学校认真落实建设方案。配合有关部门审核下发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规划, 支持一批教育基础薄弱县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提高高中阶段普及水平。

9.促进创新人才协作培养。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与中国科协组织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 增加参与学校和高中学生数量。继续支持李嘉诚基金会开展“与大师同行”活动, 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科苑学者走进高中活动, 加强高中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素养培养。

四、深入推进课程教学和考试评价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0.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组织修订和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面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系统总结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成果, 贯彻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11.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召开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经验交流会, 交流推广各地经验, 进一步推动各地落实书法教育的有关要求。

12.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 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省域教学成果评选活动, 引导教学改革, 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逐步形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课程教学改革情况专题调研, 总结经验, 推动交流。

13.深化普通高中考试招生改革。组织深入调研, 提出推进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路、目标和政策措施。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 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制定《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指导意见》。

14.扩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颁布改革试点方案, 遴选试点地区, 开展相关培训, 指导试点地区探索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 引导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推动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五、加强教材建设, 进—步提高教材质量和特色

15.完成义务教育教材修订审查工作。按照工作计划, 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以外的教材修订工作, 组织专家完成审查、复核等系列工作, 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于2013年秋季全部使用修订后的新教材。

16.加强中小学教材管理制度建设。印发《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并抓好贯彻落实, 对各地中小学教材选用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规范选用工作。修订《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办法》, 加强对教科书的审查管理, 规范实验教材。

17.进一步加强教辅材料散滥治理工作。继续跟踪各地落实《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进展情况, 及时了解各地落实《通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推动《通知》全面落实, 取得实效。

六、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 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8.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加强交流检查, 大力促进教学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利用, 加大对改造计划实施成效的宣传力度。召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经验和成效交流工作会。

19.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技术装备工作。以应用为导向, 搭建平台, 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和教师实验能力观摩展演活动。研制《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若干意见》, 筹备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会议。启动修订《中小学图书馆 (室) 规程》。

20.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促进教学点利用信息技术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广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优秀成果。制定《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篇3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

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报告。

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

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

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制订高校分类体系和设置标准,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各地优化城市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1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文件,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

14.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合作。贯彻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15.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推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

16.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落实法定增长,推动各地建立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依法保障财政教育投入。规范学校收费调整,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加强教育财务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总会计师委派工作,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开展全员培训。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实行“阳光财务”。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17.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文件,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推动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校园安全条例》《国家教育考试条例》立法进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法》起草和《学位条例》修订。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师申诉办法》等规章。设立依法治教示范区。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培训。

18.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制订法治教育大纲,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建设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建设。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高工程。

19.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法学教育和研究阵地,研究制订《高等法学教育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学指导》。召开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等法学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力度。继续推进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积极推进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司法考试制度的有机衔接。

20.依法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深入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加快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制订《督学管理办法》。健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县(市、区)工作。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做好专项督导。

21.推进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发布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制订教育标准制定审核办法,探索建立国家教育标准核准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印发《义务教育学校安全规范》。制定关于规范中小学校服工作的意见,研制《中小学校服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加快基础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启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发布部分职业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公布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探索建立有关专业认证标准。

22.依法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培育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加强学生安全法治教育,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建立完善教育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制度。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教育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

23.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圆梦蒲公英”农村学生看县城活动。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修订、审查工作。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制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继续支持校外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指导家庭教育。

24.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印发《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探索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健康水平。推进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研究制订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办法。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及与社会场地、设施的共享机制和新型安全保险制度。推进国防教育。研究制订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25.改进美育教学。印发《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开齐开足艺术课,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工作。开展好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等活动。

2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地落实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制订进一步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体系,统筹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计划。推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善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27.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各地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前教育动态监管。推动各地建立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做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建设。办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28.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绘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进展态势图,定期通报各地均衡发展情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和帮扶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动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政策,缓解城市大班额问题。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研制《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的意见》。研制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29.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动各地普职招生大体相当,以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指导地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制订普通高中工作规程。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开展高中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创新活动平台建设。

30.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订行业企业办学指导意见,分类制订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度试点。健全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研制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修订相关教材。审定公布“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诊断改进工作。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完成第三批国家中职和高职示范校验收工作。推进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建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设立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推动各地办好相关活动。

31.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坚持中国特色、一流标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实施。继续推进医教、农教协同等协同育人,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探索推进医学教育分阶段考试改革试点,做好医学教育整体衔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设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加强本科教学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快产业行业急需人才培养。继续推进学位授权动态调整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面向自主创业学生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教师。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

32.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扎实推进“2011计划”,加快构建完善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全面落实《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深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革,启动高端智库建设。深化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完善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政策。组织开展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制订《关于全面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的意见》。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33.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推动出台国家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办好开放大学,拓展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整体转型升级,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研究制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推动各地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办好201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遴选工作。

34.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研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做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宣传实施,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相关工作。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加强语言文字监管体制机制和监测平台建设,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和“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第18届推普周活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5周年宣传活动。联合中央电视台办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加强手语主持人才培养。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做好语言国情调查。做好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培训工作。

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35.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启动实施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国家教育经费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研究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持。继续做好定点联系滇西扶贫工作。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编织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36.继续大力推进入学机会公平。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指导重点大城市进一步落实就近免试入学方案。改进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37.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继续实施特殊教育重大项目。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和无障碍设施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发布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启动起始年级教材编写。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制订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特殊保障办法。组织开展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

38.推进民族教育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制订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意见。推进双语教育,加强双语教材和资源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各类专项招生政策。加强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建设合格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夯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科学发展。

39.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和选修课。实施好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农村就业。鼓励更多学生参军入伍。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实施“离校未就业促进计划”。完善学生就业信息和学籍信息沟通衔接,提高就业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0.落实和完善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政策,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和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突出精准资助,坚决查处申请资助过程中的作假、冒领行为。落实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强化资助资金监管。推动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做好资助政策宣传。

2022年教育工作要点 篇4

2022年,做好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xx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三新一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省市发展大局,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和内涵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市要聚焦服务示范区建设,立足郊区新城打造,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产业建圈强链为突破,以重大项目攻坚为支撑,以服务培育企业为抓手,衔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其中,一产、规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x%、xx%和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进出口总额增长xx%,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xx%,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和xx%,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xx%,城镇调查失业率x%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xx%,森林覆盖率达到xx%。

一、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筑造特色化郊区新城

优化空间布局形态提升城乡功能。高质量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水平推进省级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深化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示范片区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xx西路示范片区建设,大力推进xx湿地公园片区建设,大力推进xx公园片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创新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二、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质效

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持续推动消费电子信息产业融入xx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推动智能家居产业成为xx家居产业链链主,高标准建设大数据产业特色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xxx亿元。推动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推动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做优做强。高水平构建优质粮油产业生态圈,建设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xx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三、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持续保持经济稳健运行

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压舱石”作用。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深入开展项目储备攻坚,大力开展项目招引大会战。促进消费提质增效发挥“推动器”作用。加大绿色消费供给,打造特色消费场景。强化开放功能支撑激活“助推器”作用。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打造立体开放大通道,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四、持续深化创新改革,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内生动能。持续夯实创新基础,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供强大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营商环境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保持法治和政策环境稳定,营造公平开放市场环境,构建高效便捷政务环境。

五、强化碳达峰碳中和引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加强节能降碳推动生产生活低碳化。积极融入低碳产业链,加强高耗能项目源头防控,推动绿色低碳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碳汇能力。加快探索推动生态价值创新性转化。开展全域GEP核算,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机制。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夯实生态本底。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扮靓蓝绿交织生态空间,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六、打造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加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推进智慧治理体系建设。搭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体系,大力夯实城市数字底座,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强化城市运行基础保障。夯实基础安全底线,健全应急处理管理机制,增强灾害事故响应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稳妥化解社会风险,有序化解债务风险。精准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持续强化外防输入,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构筑城市免疫屏障。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厚植幸福宜居地根基

区人大2022年工作要点 篇5

2022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是开启X振兴发展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区十九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开局之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X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扛起“X振兴、X先行”的使命担当,紧紧围绕全区“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把履职重点聚焦到推动X高质量发展上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中心大局,依法履行职责,更好地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新时代X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提供坚实保障。

一、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区委中心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找准人大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善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用法定程序,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区委工作要求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自觉维护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召开重要会议、作出重要决定、开展重要活动及时向区委请示报告后再进入法定程序。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切实担负起实现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

(二)不断强化理论武装。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履职必修课,不断以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领实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切实把做到“两个维护”融入履职工作、见诸实际行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独特功效、重大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自觉服务中心大局。

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重要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紧扣省、市、区委发展目标定位,结合人大职能,统筹谋划好“十四五”时期人大监督、决定、任免、代表和自身建设等工作,在落实区委决策部署、服务全局中推动人大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取得更大成效。紧扣区委中心大局把准履职重点,聚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装备制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推进科技创新、高品质城市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政府运行规范化等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统筹谋划人大各项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政府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打造“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X、品质养老”的民生品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补齐重大民生项目短板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监督,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履职重点,切实推动相关问题得到解决。

二、强化监督实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全区工作大局,抓住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影响法律法规实施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开展监督工作,确保人大监督符合区委决策部署、切合社会发展大局、顺应群众关切诉求,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今年,拟安排听取、审议、讨论13个专项工作报告及计划、预决算、审计报告以及8项专题视察和调研。

(一)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围绕全区经济运行,听取审议关于X区和X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财政决算情况报告、关于X区和X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关于X区和X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下半年财政工作安排情况的报告、X区和X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预算调整情况的报告,审议关于X区2022年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继续深化预算联网监督,加强对全区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及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督促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积极稳公众号请搜索:办公室码字员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贯彻落实常委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要求,审议区政府关于2022年X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进一步健全全口径、全覆盖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建立国有资产数据信息报送制度,探索建立人大监督评价、跟踪督办、整改问责机制,密切关注国企混改推进情况,监督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重大改革推进过程中,贯彻落实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有关要求,不断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实效,助力全面改革向深推进。围绕“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目标,继续督办打造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良好法治环境的代表建议,推动解决深层次问题,持续优化X区营商环境。

(二)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

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科学谋划实施“八五”普法相关事宜,听取审议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审议X区人民法院202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X区人民检察院202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视察信息化、智慧化法院建设工作情况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下综合+线上融通”的审批服务新模式。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贯彻落实备案审查工作条例,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省、市、区信访工作重要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群众来信处理、来访接待工作,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有效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围绕常委会监督工作,加强对信访反映突出问题的综合分析。依法转办、督办、交办群众和人大代表反映的信访事项,维护代表和群众合法权益。

(三)推动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

聚焦提升城市品质,听取审议X市生态环境局X分局2021年生态保护工作完成情况及2022年工作安排情况、X市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2021年生态保护工作完成情况及2022年工作安排情况、关于X区2022年城市建设及社会事业工程投资计划安排情况,听取讨论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X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X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报告。对X区大项目建设情况、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情况、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化工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及事故池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视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专项视察“互联网+健康医疗”等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区居家养老机构的市场化运营情况和新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三、规范权力行使,依法做好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工作

(一)推进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常态化。

紧紧围绕区委重大决策和X高质量发展,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及时将区委主张转化为全区人民共同意志。聚焦重大项目开工、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赋能、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疫情防控、招商引资、民生工程,适时对重大事项作出相关决议、决定,促进和保障全区重大决策、重点工作推进。

(二)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人事任免工作程序,做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工作。依法组织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激励国家公职人员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忠实履行法定职责,不断强化公职人员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仆意识。

四、深化代表工作,切实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把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要求贯彻到代表履职的全过程、各方面。

(一)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双联系”工作机制,扩大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参与,坚持邀请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研等活动。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代表小组作用,组织代表开展联系群众、回访选民等活动,积极探索增强代表团活力的方式方法。深化开展代表行动,组织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联合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人大代表在行动”专题活动,发挥代表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围绕X区域发展布局,引导代表关注全区营商环境、项目建设、招商、民生等工作,并适时组织深入基层进行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当好宣传员、监督员、战斗员,激励代表在发展主战场建功立业。

(二)加强代表服务保障。

坚持以代表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丰富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活动。坚持做好向代表印发学习资料、定期组织培训等日常工作。提高代表培训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和规范代表活动经费管理,健全代表履职补助制度,改善代表履职条件。加强代表政治理论学习,组织代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适应代表履职需要,完善代表系统培训机制,组织不同领域的代表进行相应专题的学习培训,提高代表依法履职能力。认真抓好政情通报,督促“一府两院”采取多种方式向代表通报有关工作,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

(三)强化代表履职管理。

增强代表思想政治作风建设,督促代表依法履职尽责,模范尊重各项法律,自觉尊重履职纪律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从事个人职业活动和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关系。总结交流代表履职工作的典型经验,加强代表履职宣传,展现代表履职生动实践,激发代表履职热情。继续办好X区人大履职平台,规范代表履职档案,支持选举单位依法加强代表履职监督,做好代表资格审查工作。

(四)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实效。

改进代表建议提出和分办方式,落实代表建议答复承诺解决机制。不断完善主任会议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委员重点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代表工作委员会跟踪督办的代表建议多方联动办理机制。组织开展代表约见活动,按照实事求是、明确具体的原则,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开展办理工作专项视察和满意度测评,及时向代表反馈建议交付及办理情况,切实提升问题解决率。

五、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提升整体能力素质

(一)全面加强政治建设。

准确把握“四个机关”新定位,强化政治引领,切实抓好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机关工作人员“三支队伍”建设,深化政治建设系列活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常委会党组建设,加大对机关党支部的工作指导。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制度,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干部日常监管,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推行清单化、责任化工作方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设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二)不断加强履职能力建设。

深化人大工作机制创新,加强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健全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不断提升人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加强人大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引导人大干部增强补位意识、奉献精神、协作能力,不断提升机关干部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甘于奉献、勤政廉洁”的X人大干部队伍。

(三)做好新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

结合人大依法履职实践,加强人大制度研究,推进人大工作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宣传报道的统筹谋划和组织协调,管好办好用好人大宣传阵地,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平台,改进会议和活动报道。组织好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全面反映人大监督、代表等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讲好X人大故事,推动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深入人心。

2022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篇6

提纲:

一是突出基层巡查队伍建设和监管巡查系统运用,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智能化

二是推进应急管理融合指挥,打造现代化、信息化的应急救援支撑保障体系

三是加强安全整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四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五是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构筑抵御自然灾害防线

六是全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七是强化队伍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

正文:

一是突出基层巡查队伍建设和监管巡查系统运用,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智能化。

一是强化基层巡查队伍建设和监管巡查系统运用。配足配强专职安全员队伍,并全面普及安全巡查APP系统使用;大力督促工贸企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推动企业使用安全巡查APP系统开展隐患自查自纠。二是实现安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各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以信息流通打造

“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全社会安全生产诚信监督体系。

二是推进应急管理融合指挥,打造现代化、信息化的应急救援支撑保障体系。

一是推进智慧应急项目(三期)建设。重点围绕“5+2+1”开展智慧应急项目建设,即五大基础建设,包括全域感知网、数据交换平台接入、融合通信、应急一张图和智慧应急大数据中心建设;两套保障体系建设,即运维保障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一个智慧应急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二是加快建设应急消防救援训练基地。做好赴市外类似项目调研工作,充实项目建设依据,完善项目可研报告,确保项目稳步推进;加强与市发改、财政、消防救援及*街道等部门的沟通,争取尽快解决地块原有建筑物、设备处理问题。

三是加强安全整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一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分工体系。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组织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编制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对安全监管职责交叉、容易出现推诿扯皮以及当前失管漏管的行业领域,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确定监督管理部门。二是全面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滚动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细化任务分工,靶向短板弱项,全面压减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四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一是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与公安机关强化协作配合,形成打击安全生产领域刑事犯罪的合力;围绕重大事故隐患及重点检查事项,查办涉刑犯罪的典型案例;充分利用网站、微信、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同时继续上报优先查办的典型案例,保持典型案例上报量位居全省前列。二是继续狠抓安全生产执法效能。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执法效能机制,每月汇总分析镇街执法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存在问题,督促指导镇街查办典型案例,发挥执法震慑力。三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执法。继续推进全市

“散乱差”企业和主要负责人履职专项执法行动,聚焦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铝加工(深井铸造)、液氨制冷、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领域,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不到位、违规作业等系列问题进行查处。

五是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构筑抵御自然灾害防线。

一是加强全市三防能力建设。加快镇街三防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对总体建设停滞不前、没有落实实施方案的镇街进行通报和约谈;开展城市易涝点、地质灾害隐患、防洪堤围等安全整治工作。二是提前做好防汛备汛工作。2022年2月出台汛前防汛防风检查工作方案,3月完成市级监督检查,汛前完成问题整改。三是加大三防投入力度。积极向上级和有关部门申请三防专项资金,争取将2022年三防经费上调至*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及应急装备物资保障建设,提高水旱风灾害的防御、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效率。四是强化三防工作力量。组建三防专业抢险队伍,充实气象、水利、水文水资源、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力量,提高三防工作效能。

六是全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一是强化新闻发布工作。进一步理顺与*日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沟通渠道,强化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局网站等媒体的信息发布水平,提升推文质量及推送频次。二是强化主题活动开展。通过“游戏评选+安全教育”形式,开展“安全生产月”咨询活动;通过“文艺唱响+展览宣传”形式,开展安全生产“五进”活动;通过“大型比赛+集训选拔”形式,开展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三是强化宣传产品制作。针对生产安全事故、防灾减灾救灾等时事热点打造应急宣传栏目;推出*应急独特漫画形象,以诙谐幽默的形式简述、展示应急管理政策、安全生产知识、应急小故事等;针对企业员工、普通市民等不同群体,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宣传手册和折页。

七是强化队伍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持续组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二是用铁的纪律锻炼队伍。发挥领导队伍“领头雁”作用,引领干部职工严格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生命高于一切、坚决服从指挥、纪律挺在前面、工作见叶知秋、时刻应急准备

2022年教育工作要点 篇7

继续召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 总结、交流各地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经验和做法, 表彰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 (市、区) , 进一步推进中央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大力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告制度和教育部直属高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努力实现85%的学校全面实施《标准》、85%的学生达到《标准》及格以上等级。认真组织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加强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采取积极措施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的经验和做法。认真组织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组织开展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检查。开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评估、检查。制订下发2011年在包头市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规程, 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做好现场检测和数据汇总工作。加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 召开学生营养工作座谈会, 研究制定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意见。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 组织开展“爱眼日”宣传活动, 全面推动中小学眼保健操制度的实施。召开学校卫生设施改造座谈会, 研究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与卫生设施与管理规范。加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力度, 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预警工作。继续开展中西部地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专项培训工作。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加强学校健康促进工作, 研究制定促进学生健康中长期规划及大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继续推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组织开展12月1日“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2022年教育工作要点 篇8

一、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1. 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活动,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四中全会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到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具体行动上。推动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推动制定开放大学章程,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推进职业院校党的建设,继续做好职教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工作,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育人质量。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

2.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布并实施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配合有关部门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召开2015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年度工作会议。

3. 完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督查落实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制定配套政策和落实措施。发布省级政府督查工作内容要点,指导各地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鼓励开展先行先试,切实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配合做好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检查和“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总结工作。发布和实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督促职业院校切实落实国家制定的有关管理文件,提升管理水平。

二、基本形成教育教学标准体系

4.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完善中职德育课程设置,编制课程标准,指导各地各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抓好实训实习环节德育,强化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继续办好“文明风采”竞赛,持续组织开展“劳模进职校”活动,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向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学习。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推进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完善中职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开展就业质量抽样调查。发布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5.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印发《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研究制订规范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有关意见。发布新修订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调整和补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遴选和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点。启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分批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培训工作。深化100个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与应用试点。印发《职业院校实习管理规定》,颁布并推行部分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研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等课程标准,组织修订(编写)相关课程教材。推进职业院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制订工作。继续公布一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发布首批专业教材质量抽查报告,规范教材使用管理。做好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宣传推广工作。指导发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推动各地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发布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2014年度报告。

6. 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常态化。全面实施《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试点工作。研究制订行业企业办学指导意见,推动和服务教育型企业发展。统筹开展职业教育与行业对话活动,推进分行业制订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印发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指导成立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新一届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首批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启用并推广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探索推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试点。推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创新,完善大赛制度,提高赛事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

7. 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配合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工作,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推动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配合制订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指导意见,适度提高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比例,完善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逐步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推动和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订和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健全职业院校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推动各地中等职业教育全免学费,推动各地建立健全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推动扩大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推动加大对高等职业学校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

8.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绩效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引导各地用好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一般性转移支付经费。完成第三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高职骨干校验收工作。继续推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配合做好“十三五”重大项目规划和立项工作。修订《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完成2013年立项建设的资源库验收工作,做好2015年资源库项目布局和遴选工作,推进实际使用。执行年度高职骨干教师国培项目。

9. 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研究制订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推进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管理和学习平台建设。继续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监控平台,建立资源更新、推广应用的持续监测与定期通报机制。推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动落实《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电子学籍注册办法(试行)》。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使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应用。继续举办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10.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与德国、英国、荷兰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政策对话和项目合作。积极推动与瑞士、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以及东盟、非洲等交流与合作。继续开展与联合国儿基会等合作项目。扩大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国际合作。加强与行业合作,探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走出去”的发展模式。推出一批国际合作典型案例。

四、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11.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探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多种途径,推动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推动完善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补贴政策。创新农学结合模式,开发相关教学资源,推动实施农民继续教育工程。继续推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研究制订指导县级职教中心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继续做好教育部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等帮扶工作。

12. 加强西部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完善东中西部合作机制,继续推动东部地区职业院校特别是示范性职业院校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深化东中西部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师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继续实施华夏基金会职教项目。继续做好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对口帮扶滇西工作。指导民族地区分区制定规划,加强省级统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配合相关部门办好内地民族中职班。推广“9+3”经验。

五、推动继续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13. 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继续开展《终身学习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印发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推进开放大学建设,推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整体转型升级。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印发推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工作的意见,启动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工作。印发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文件,推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和在线教育联盟建设,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向全社会开放。推动高等学校发布继续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4. 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制订《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印发《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启动职业院校职工继续教育品牌创建计划。改进职工继续教育统计工作。推动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组织撰写《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报告》,配合做好我国参加第二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的有关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遴选工作,指导各地继续做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指导发布社区教育满意度情况报告。推动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发布社区教育服务民生创新工作案例汇编。

六、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

15.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运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开展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政策文件、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系列宣传。继续举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打造终身学习品牌,宣传“百姓学习之星”等。研究设立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推动各地办好相关活动。

16.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转变职能,注重发挥好地方、院校以及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合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调查研究和联系基层制度,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注重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党团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增强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上一篇:一元一次方程数学课件下一篇:就业服务部部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