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2024-08-31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共12篇)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渗透

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温室效应、酸雨、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减少,森林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等,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而,环境的保护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的就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应积极地渗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空洞的说教是苍白的。应该找准教材与环境教育结合的切入点,将有关环境知识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入情入理的讲授分析,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环境知识,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只有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

一方面,写景课文教学巧妙渗透。小学课文中有很多涉及风景名胜等写景的课文,如《泉水》、《海底世界》、《鸟的天堂》、《春》、《济南的冬天》、《美丽的西双版纳》、《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

另一方面,说明文教学直接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食物从何处来》、《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这类课文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教师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学生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

二、情景感知、阅读理解

语文学科具有形象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很多语文课都是渗透环境教育的好教材,如《只有一个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师授课时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同学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

三、浅入深出,注重意识培养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我们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环境教育是浅显的,学生力所能及的,重点是环境意识的渗透。因此,在两者结合时,要适当地掌握小学环境教育的度,要浅入深出,要选择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进行环保渗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话:老树在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启发学生想象: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老树说什么呢?朗读体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老树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枝繁叶茂的小树):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过渡讨论: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小树因为有了老树的关心和爱护,才长得这么粗壮茂盛。然后再看图(爷爷在树下乘凉),想象爷爷的心情,想像爷爷和小树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感悟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再通过朗读,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最后扩展活动,宣传环保:1、课件出示小树遇到长虫、干旱、缺乏养料、有人伤害等画面。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树?2、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的资料。使学生明白: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环境保护教育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结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程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环境意识的渗透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注重意识的渗透使环境教育潜移默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浅入深出的功效。

四、深挖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语文课堂是融入环保教育的主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都时时刻刻谈“环保”,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

1、巧用插图,唤起环保意识

插图是刺激学生多方面感觉的有利资源,教师应活用插图,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去联想。例如利用《九寨沟》的插图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斓的大小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平湖瀑布。当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丽的插图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继而使其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地球上,除了九寨沟的美景外,还有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还有沟壑纵横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镇、马达轰鸣的工厂和矿山……他们会由衷地感叹:古老、慈爱的地球,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千万种生命,她宽容、忍耐,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既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身边事做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2、通过对比,移情感悟,激发环保危机感和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环境教育外,还可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环保危机感,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打破教材的顺序,引导学生将大瀑布的昨天和今天放在一起交流。在谈瀑布“雄伟壮观”时,随着学生的介绍,大家可以一起欣赏昔日雄伟的大瀑布。在此设计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名游客,看着眼前的美景,你会怎样赞美它?”;在谈瀑布“逐渐枯竭”时,我们可以观看图片,然后又一次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这样的瀑布,会说什么呢?”这样通过文本内容的对比、图片的对比、音乐的对比,就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感觉落差,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瀑布消失的那种惋惜之情,而且这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消失的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以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学生打开网页观看“环保资料”,这些例子和画面都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再是对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并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

3、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增强环保的愿望

在语文教学中,凭借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如学习《五彩池》、《沙漠中的绿洲》、《美丽的丹顶鹤》、《白鹭》、《大自然的语言》等课文时,通过分析、朗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特别是有表情地朗读,能与文章产生共鸣,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所以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美丽大自然的优美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增强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美好愿望。

五、利用作文教学契机,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作文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写“环保日记”,让学生记下自己每天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捡自己周围地上的垃圾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 进而又渐渐培养成一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作文。每次作文前要安排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作文把它记录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心中的真情实感,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学的一个成功作法。

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环境教育渠道

虽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蕴含了相当数量的环境教育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必要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视听活动,在培养学生听和阅读能力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环保视听材料,组织学生课外看和听,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新闻报道等,激发学生对遭受破坏的事物的同情情感,感受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是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学生说写能力培养中渗透环境教育。学生根据自己从书本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深他们对文体知识的理解应用,而且有助于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

三是开展“我让环境更美好”为主题的作文竞赛活动,在学生收集信息和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中渗透环境教育。作文前组织学生参加种树种花活动,或者收集废纸、铲除城市“牛皮、清理河边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垃圾等。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从而增强环保的自觉性。

总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而语文教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同时在小学语文新课程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新世纪环境问题对教育的挑战,同时又赋予小学语文教育崭新的内容。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强化环境教育的意识,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整合目标,找准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渗透时浅入深出,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课外着重实践,活动深化环保意识,付之行动。

参考文献:

1、潘秀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上海环境教育网。

2、温彦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山西教育》。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5、北京环保教育公众网。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篇2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把教学内容讲得十分精细, 因而会出现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下的教学内容何来兴趣呢? 对学生而言, 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一种消极的压迫式的学习。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光、声、影、色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感受知识的形成, 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例如 , 教学“9加几”时 , 我运用Flash设计制作了动画“谁是天才”的故事情境。即小公鸡自夸是数学的天才, 数学题难不倒它。小白兔听了以后立即出题目考它。这时屏幕上展示有10个格子的空铅笔盒, 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有9支钢笔, 盒外有5支。当小白兔子问:“共有几支钢笔时?怎样列式?”时, 小公鸡立即回答出来了。小白兔又问, “那一共有多少支钢笔呢? ”小公鸡支吾了半天, 也没算出来。这时, 我抓紧引导:“大家看, 天才小公鸡算不出来的问题,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帮小公鸡算出来呢? ”这时引出新课内容, 学生会主动参与, 积极动脑, 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学习兴趣必然浓厚。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 培养学 生积极乐学情感

有了兴趣这一最好的教师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人机对话功能, 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从易到难来设计问题, 学生每回答对一道题, 多媒体课件可以用它那层出不穷的表扬方式让学生兴奋, 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答错误了, 可以让一个学生们都很喜欢的卡通或很崇拜的人物出来说, “相信你自己! ”、“再想一想, 你一定行!”、“别着急, 再试一次! ”等。学生在课件的表扬或激励下, 会重拾信心, 认真回答。促使学生自我激励, 以不断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

3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 发展学 生思维心理品质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一个由具体形象向抽象形象过渡的过程。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精华的多媒体课件正好集声、 色、光于一身, 图形的运动、闪烁、组合、色彩变化等动画效果, 都能生动直观地展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 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以有效地实现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在教学时、分、秒时, 我上课前用一个Flash设计一个小闹钟的动画, 让小闹钟在屏幕上滴嗒滴嗒地走着, 吸引学生的注意, 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从钟面上直观感受 到1分钟=60秒, 再通过时针与分针的配合快速转动 可以让学 生知道 , 1小时=60分。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又制作 了学生的几组生活动画, 悦耳的音乐, 使学生赏心悦目, 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 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 并根据画面说出什么时间正在做什么, 这样学生可以从直观地感受1秒、1分的长短, 加上自己的生活经历, 可以在头脑中抽象出“时”的概念。

4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 培养学 生创新思维意识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 生动形象, 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 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发潜力, 培养创新意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人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去进行思考, 去发现不同的解法。例如, 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我应用多媒体课件, 屏幕上展示一个长方形, 并通过线段的闪烁标出各条边的长度。先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和算式, 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随着画面不断的闪烁, 分别展示了三种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5+3+5+3=16 (厘米) , 5×2+3×2=16 (厘米) , (5+3) ×2=16 (厘米) 。从中得出启示, 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发, 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 把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 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能力和拓展数学思维方法等智力素 质, 同时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做到图、文、声并茂, 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与认知规律, 设置精彩动画效果, 直观演示各方面知识形成, 同时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地掌握学习知识、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 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 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那么,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篇3

一、快乐识字,让语文教学更有趣

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整个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置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但从形体的变化,还到文字意义的认知,都给学生一个详细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可以从会意字、形声字造字的意义着手。

例如教学“看”字时,我告诉学生:上面是手,下面是“目”,表示用手放在眼睛上面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另外,教师还可以科学地把书法、国画等国学文化进入班级授教,尤其是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端正、工整,教师有着重大的责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每天的语文课堂中必须安排十分钟写字,规范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

二、唐诗宋词,让语文教学更丰盈

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历经岁月洗涤,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精华,让学生记诗词中的经典语句,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我采取了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积累相结合的方式,让阅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我在教学三年级《北大荒的秋天》一课第4自然段时,教学实录如下:

生读书: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师:这句话中写出了榛树叶子颜色,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生:作者把榛树叶子比作了火,突出了榛树叶子的红。

师:你能读出榛树叶子的吗?自己练一练,同桌互相读一读。(师指名读)

师:榛树叶子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读着读着,你会想到什么诗句?

生:老师,我们在第3课《古诗两首》的《山行》中学过这样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真聪明,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生齐背《山行》),诗句中描写的是枫树叶子,课文中描写的是榛树叶子,它们有没有共同特点?

师:我们读书就要学会联系,学会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阅读材料适时有机拓展相关联的诗词佳句,这样可以帮学生理解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实现阅读教学的丰盈和高效。

三、文言文,让语文教学更经典

文言文独具特色的古朴之美——文美、韵美、意美、境美和时代塑造的含蓄、幽深的内涵,学习文言文既能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又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性人格,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经典。

如教学《螳螂捕蝉》一课,在课末总结升华情感时,我趁热打铁,创设了想象说话练习。

师:此时此刻,吴王听了少年的回答,会怎样做怎样说呢?你能学着古人的样子说说吗?

生:能说会道,真乃聪明少年也!(竖起大拇指)

生:此少年甚聪惠也!(边夸张地晃着头边做捋胡须的样子)

生:哈哈,名不虚传,妙哉!妙哉!

生:了不得,了不得,此少年甚幽默也!

十足的“古”味,实在是妙趣横生,令人诧异。课堂中,学生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脱脱地表现出来,创造了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这样的课,又怎能不为学生以后学文言文埋下很好的伏笔呢?

四、经典故事,让语文教学更轻松

语文课堂,更应注重与课文相联系的国学经典故事的适时引入和补充,为学生学习注入源头活水。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一文时,在学习到三姐妹如何刻苦学写小说那一部分时,相机引导学生说出了解的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学生能说出许多故事,如《囊萤映雪》《闻鸡起舞》《临池学书》《凿壁借光》等,我相机挑选一个经典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并布置学生回家搜集阅读其他几个故事,这样学生的收获就大了,既加深了读课文三姐妹刻苦精神的理解,又拓展阅读了不少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这些故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他们受到了教育,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班里一男生,自从学了《弟子规》后,他在周记里出现了这样的一段话:“百善孝为先,这是今天学《弟子规》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孝,做人的根本,是民族的根基。可我在很多时候却对溺爱我的爸妈视而不见,有时还故意惹爸妈生气,看到他们无可奈何的表情,我甚至还很高兴,莫名兴奋。现在我真为自己过去的做法感到羞愧,爸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好,可我竟然……我发誓,我改,一定改,爸妈,看我的表现吧!”

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长传统文化的显证,也是每个中国人在社会上的处世之本!语文教学需要弘扬祖国优秀的国学经典,让国学进入语文课堂,让经典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每个炎黄子孙都烙上“中国印”,让语文教学更彰显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篇4

杨婷

论文摘要:一位伟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而学校是小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丰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本文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很好地发挥数学德育的功能。

关键词:德育 数学教学 渗透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感染学生。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习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六年级在复习“读数、写数” 的教学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再如我在教学圆周率时,让学生阅读书中的一段说明:“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л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 祖冲之为了求得较精确的圆周率,他先算出正六边形的边长,然后将边数一倍倍地增加,最后算出了圆内接正12288边形的边长,他得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数学家得出同样的结果早1000多年,这在当时落后的研究条件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从课本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1.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进行《时、分认识》一课的教学时,我充分运用课件、各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我用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小格表示一分钟,让学生们感受一分钟的长短,然后给学生们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读书、计算、跳绳、唱歌等),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虽然很短,但可以做很多事情,最后教育学生应珍惜每一分钟。接着再让学生感受一秒钟的长度,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我校附近的村垃圾场影响环境的现象,最终总结出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四、动手动脑

让学生动手动脑,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例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教师可以先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实物,如:火柴盒、粉笔盒、砖头等,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长方体实物(书柜、木箱、厚书、铅笔盒„„),通过感 知实物,学生对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感受美、享受美。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付全常.浅谈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篇5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周 冰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如何有意向小学生渗透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并且让小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呢?现结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经验和感悟,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学内容,感悟数学思想,注重教材的整体性

钻研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师形成数学教学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只有通过钻研小学数学教材,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特点,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了解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内容,娴熟地运用和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会形成成熟的小学数学思想和方法。各年级的数学教材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精心钻研教材时,发现并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中领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及魅力。

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备课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教好课,必须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首先要了解小学数学各册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意图,知道教材的前后联系,避免教学时的前后脱节或不必要的重复。其次,要深入分析研究自己当前所教的一册教材,着重弄清全册的基础知识和注意培养的基本技能,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编排顺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每节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配合情况。最后对准备教的一节或一段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包括掌握教学目标,明确所教教材的地位、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练习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一些低效的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关,由于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钻研不够,不能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理解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导致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整体性,更加有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二、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结构性,将数学思想合理有效地渗透在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要做课堂的有心人,抓住契机,在不显山不露水的状态下有意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能对数学思想有所感,有所悟,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知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一些简单、直观、形象的图形使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如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时,教师可以给出一组表示分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比较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在学生给出得数后,教师可追问:“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 小?为什么?”运用直观图形和分数结合,就可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建构数学概念的含义。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五年级数学教师都清楚《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是向学生渗透转化与化归思想的绝佳时机,而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中,又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转化最重要。只要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为已经会算的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后面再学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就可迎刃而解了。 教师在教学时可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从前有个农夫有两个儿子和两块地,一块地为长方形,一块地为平行四边形,一天他把这两块地分给两个儿子。可是两个儿子看到地后都觉得父亲不公平,都认为对方的地比自己的大。你有什么办法帮帮农夫吗?学生听完故事后兴趣高涨,有的说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还有的说两个一样大。此时教师可发给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能算面积的图形。学生思考后很快就想到把平行四边形通过一剪一拼转变成一个长方形。这时教师再让学生拿出另一个平行四边形和剪拼后的长方形比一比,学生很快得出剪拼后两个图形的面积不变,而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剪拼后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剪拼转化和教师小结性的板书,转化思想已深深烙在脑海中。再学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时,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在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学习新知。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类比思想

笔者在教学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首先出示“1÷2=? 2÷4=?4÷8=”,然后向学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发现得数都是0.5;有的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出商不变。此时教师让学生采用折纸、涂色的操作活动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再次让学生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呢?”从而让学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在内容上、在语言描述上有很大的相似性。

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化思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与人交流,在交流中呈现自己的想法,在倾听别人的陈述中进行比较和选择,从而在多种方法中挑选出最优的方案。如教学《找次品》一课时,我先出示9瓶矿泉水,并告诉学生这其中有8瓶是一样重的,有一瓶是比较轻的,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的方式用天平找出次品。学生在合作探究后得出多种方案。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多种多样的方法中观察、对比、交流,让学生借助列表、画图等方式找出最优的方案,体会优化思想。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篇6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去充分体会志愿者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学生为感动时,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时代的今天,我们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当今的人类环境正在遭受着空前规模的破坏,现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而学校首先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结合课本知识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然后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后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但是我们的学生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作为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等这些不光采的事不乏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但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

四、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人性等缺点。在教学中,应该让他们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

五、渗透责任感教育

责任感是一个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学校的教育又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儿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不负责人的言行,作为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这种不良的言行杀在萌芽状态里。总之,语文学科聚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传受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定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分享到:0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篇7

1. 利用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初一时, 我在教授“What is it like?” (它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句型时, 我找了一个红书包进行功能练习。例如, “What is it like?It is red and ne w.” (它是什么样子的?是红的并且是新的。) “Do you like it?I like it very much. (你喜欢它吗?我非常喜欢它。) 有的同学看到他的书包很脏, 就说:“But it is very d irty, you s hould clean it.My bag is very old, but it is very clean, so I like it.” (但是它很脏, 你应该把它弄干净, 我的书包很旧, 但它很干净, 所以我喜欢它。) 这时, 这几句话逗得全班同学都笑了, 拥有脏书包的同学一阵脸红, 觉得很惭愧。我不失时机地说:“Everybody looks at your bag.Is it clean, too?If not, pleasec lean it after school.Please tell me.Would you like to do it?” (请大家都看一看自己的书包, 你的书包干净吗?如果不干净, 请你放学后把它洗干净。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Of course, I’d like to do it.” (当然愿意。) 尤其是书包脏的同学声音更洪亮。我趁势说:“下节课我们将用每位同学的书包和衣服鞋帽等, 用此功能句继续做练习, 我相信大家都会穿戴得更整洁的。”这样,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了讲卫生和艰苦朴素的教育, 这比生硬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教育效果更好。

2. 针对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有一次我们正上课时, 外面突然刮起了大风, 我就对靠窗的同学们说:“C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windows?Or they will b e b roke n.” (请你们关上窗户好吗?否则, 窗户会被刮坏的。) 这样, 在教学生们语言的同时又进行了热爱班级财产的教育。在开灯上课时遇到外面出了太阳, 我及时对同学说:“Please turn off the lights.We should save the electricity.” (请把灯关掉, 我们应该节约用电。) 并趁势问学生:“What s hould you d o whe n you a re a t home?” (你们在家应该怎样做呢?) 引导学生说出“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leave the rooms.” (人走关灯。) 这样, 既增进了师生情感,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们受到了一次节约能源的教育。

还有一次在上课过程中, 几位学生在嗑瓜子, 我说:“What ha p p e ns?I think the re is s ome thing wrong with my e a rs.I he a rd the s ound of the mic e?”这几位同学一听, 羞红着脸偷偷地收起瓜子, 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趁学生做题的时候, 我踱到那几位同学身旁, 委婉地说:“瓜子可是个好东西, 它有助于消化, 不过不能在教室里吃, 尤其不能在上课时间吃。在教室里吃, 一不雅观, 二不卫生, 三给值日生同学带来不便。上课吃不仅影响教师讲课, 而且影响同学和自己的学习, 你们说是不是?我有一个建议, 从现在开始不准在教室里吃瓜子, 课后把今天讲的东西补上去, 并把教室里的瓜子壳扫干净, 这件事也就算结束了, 好不好?”这几位同学痛快地答应了, 并且也监督起其他同学来。

3. 贴近学生的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环保问题涉及到每个人。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自身做好外, 有必要在教学中渗透一些环保内容, 潜移默化地建立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让他们也能自觉地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英语教学中, 只要肯挖掘, 也有丰富的环保教育因素。比如, 在谈到Sa ving the Ea rth这个话题时, 讨论了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危害, 我主要描述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 告诉他们:There are many kinds of pollution, such as air pollution, wa te r p ollution, nois e p ollution.Pollution ha s b e c ome a s e rious p rob le m.We s hould d o s ome thing us e ful to p rote c t the e nvironme nt.让学生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知, 树立环保意识, 乐于做环保者,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又如引导学生制作英语的环保标语:

Don’t ha rm the flowe rs a nd tre e s! (不要攀折花木!)

No s moking! (别抽烟!)

No s p itting! (不要吐痰!)

Ta ke g ood c a re of e nvironme nt! (爱护环境!)

Don’t throw p a p e r! (不要扔纸屑!)

Ke e p off the g ra s s! (勿踏草地!)

Ta ke g ood c a re of b ird s! (爱护鸟!)

Don’t throw a b out! (别乱扔垃圾!)

这些英语标语, 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学英语, 在学英语中学习环保知识, 从小事做起, 爱护环境, 保护生态。

4. 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养成

我在英语教学中, 不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付诸行动,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言行一致。因此,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尽可能多教些表示礼貌的英语口语, 如:

Excuse me?

I’m sorry.

Thanks a lot./Thank you.

May I do...?

What can I do for you?

Could you please...?

……

另外, 我经常通过信件和家长会与家长沟通, 让他们自觉地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劳动, 并结合劳动技术课, 直接给学生布置专项的劳动作业, 如:洗衣服、大扫除等, 通过这些生活点滴,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 美育;创新思维

G623.31

正文: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美育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下面我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1、教师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2、教师的教态美

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美观得体,这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

小英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课堂犹如一个大舞台,老师与快乐的小朋友在舞台上尽情饰演着来自生活的角色。英语教师们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充满阳光!

3、教师的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是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一目了然,运用和谐的色彩,图形、表格等构图清晰。

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生发美的思索。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的板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也是课堂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平时授课时我通常用黄色笔强调某一词,用同一色笔书写同一规律的知识。这种习惯有利于加强记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学生是美的体验者

1、在音乐中欣赏美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儿童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时、让学生边唱边跳,在优美的韵律中,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也因此较易为学生所掌握。比如教学英语数字时,可以借助“Ten Little Indians”来帮助他们掌握。

教师还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英文歌曲,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掌握新知识。

2、在教材中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 hamburger, salad, 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 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礼貌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英国和中国文化虽然相却甚远,但也都是礼仪之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任务。

3、在情景中感受美

利用投影、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通过学生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学会创造美。

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比如每个单元的Story time ,虽然它的趣味性、情景性比较强,但仅靠老师的语言描述仍是不够的,于是我就利用动画画面,录音带的音响效果等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让学生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设不同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将其表演出来,这样,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听说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篇9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任。在教学的具体各环节中进行美育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切实实施。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美育渗透 教材内容 教学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都把美育教育的地位提高到了很高程度。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学生可以领略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如果说缺少美育的建设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缺少美育的语文教学则是残缺的、乏味的、不完美的教学。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只能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意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渗透美育教育。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认真钻研教材,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无时不有,如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的美。这样文质兼备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数不胜数,其中包含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

1.人物形象美。

记叙文是通过主人公的关系来突出表现中心思想的,作者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些形象可以说是各种不同的美的形态,有许多是学生学习和行动的楷模,能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树立一座座丰碑。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又是多方面的,在恰当的时候渗透教育,效果更好。如《詹天佑》中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彻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讲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蔑视,为祖国的尊严勇敢受命;在讲修路的过程时,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又如《悼念母亲》中作者对两位母亲,生我的母亲和祖**亲,同样怀有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亲不变的爱意。这些人物形象既美丽可亲又可敬,对于启迪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起着“润物细无声”的美丽感染和激励教育作用。

2.自然景物美。

大自然是多么神奇美丽、绚丽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美的源泉,特别在教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美。一篇篇佳作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瑰丽的自然美景画卷。“从美丽的小兴安岭……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描写了积雪融化,条条小溪在山间流淌的美景,写出了小兴安岭的动态美、音律美。“夏天,树林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秋天,白桦树和松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它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如果把学生引入这美不胜收的自然美景中,让学生理解:林海雪原,青松翠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领悟,感受美,陶冶学生美的情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心灵美。

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都有鲜明的形象。如《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在这个简短的童话故事中寄予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入境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可以使语文课发挥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功能。

小学语文中的美育内容不胜枚举,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美、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就能达到情感交融的目的,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同时使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强化美育的渗透功能

1.借助多媒体中图、声、乐的作用,提高美的感受程度。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有着独特的美育功能。在语文教材中,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无一不蕴含着美的因素,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而“语文美育”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借助图、声、乐的作用,增强美的感受。让学生获取的信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进行美育渗透的过程中更具有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能生动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境界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成为实现“语文美育”的重要手段。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一方面让学生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课文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的图、声、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爱美之情油然而生。

2.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的功能,达到审美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化静为动,让学生入境参与观赏美的过程,学生仿佛看到了精美的画面,将得到很大的愉快和满足,获得最强烈的美感。譬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利用多媒体,将晴天时西湖的明朗之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好像身临其境,看到了西湖的美丽景象。又让学生观看雨后西湖的迷茫之美,把西湖在任何情况下都美丽动人的形象送到学生的面前,从而向学生渗透对祖国山河的无限赞美之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达到最佳审美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重视、加强和落实美育渗透,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和适度进行审美教育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美的教育。

参考文献: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篇1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有些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还停留在带读几遍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几遍,回家让学生死记硬背。时间是省了,但是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创造的激励、词汇的记忆等等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在单词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悟,轻松愉快地读写单词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共同课题。笔者就此话题谈谈个人的一点做法。

一、以旧带新

对于刚学英语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认读单词对于他们来说极其困难。读完就忘是常有的事,以旧带新、音形义结合是最适合他们的记忆方法。如,在教bear之前,先复习pear,然后擦去p改写成b,这时,学生马上会产生音形的联想,然后我在黑板上再画上一个小熊,显示其含义。这样,一个词的音形义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迅速掌握了bear一词,产生了以旧带新的良好效果。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如:cat—cap,purse—nurse,tie—pie,hot—got,sun—fun,bike—like,bad—dad,walk—talk,all—tall—fall—wall—call—small等等,训练一段时间后,他们对简单的单词能触类旁通,并能脱口而出。

二、积沙成塔 想让小学生最终记住单词,必须先让他们掌握拼读单词的基本规律。在教新单词时,教师可以将语音教学有机地渗透在单词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单词的自我识记掌握一定的语音拼读技巧,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口语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自信心。

当然教师不能把48个音素一股脑儿灌给学生,强制他们全部读出来,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实物、单词与发音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教学发音。例如,教师在教学“bed”这个单词的时候,可以画出一张床,同时手指单词,嘴里念“bed”,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调节到最佳状态。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渗透元音音素[e]的教学,让学生知道“bed”中含有元音音素[e]。并写出系列单词:let,egg,get,yes,让学生读,还可以扩展一些没学过的相同规律的单词让学生试读。如教学coat时,可以出示cat,clock,cap,cold,并渗透辅音音素[k]的教学。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能了解字母的基本发音,养成拼读单音节单词的能力。再渗透字母组合的发音,如sh,th,ee,ow,ear等。半学期的时间就能渗透完48个音素。当教学hot,can,win,mouth,flower这样的读音很规则的新授词时,学生就能自己拼读出单词,省略了教—跟读—遗忘—再教的过程。

三、巧用诗歌 韵律诗铿锵有力,节奏鲜明,而且易学易记,琅琅上口,是帮助学生掌握语音的好形式。在渗透了元音[e]后,我使用了传统优秀的韵律诗“Good,Better,Best”。内容如下:Good better best.N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is better,and better best.学生兴致勃勃地读着,极力模仿着,毫无厌倦之意。传统的能直接运用于语音教学的韵律诗不是很多,这就要求教师按实际情况编写。为了练习元音[?]的发音,我编了一首名为“Pat has a black bag”的韵律诗,内容是这样的:Pat has a school bag,That is a black bag.You can see a fat cat in the black bag.在读的过程中,我配上了节奏感强的音乐,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打拍子,热情洋溢。即使课后,他们也会一起背诵这些有趣的韵律诗,从而达到了练习语音的目的。

四、以点带面

英语的发音规律是很多很复杂的,如,不发音的“e”规律,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的规律等等,我们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将所有的规律一一讲解,但我们有必要将一些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发音规律逐步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后能实际运用并做到真正巩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单词的拼写与整体认读。例如,以元音加辅音加不发音的“e”结尾的单词,其元音字母发本身音。我们可以列举出一系列的符合这一规律的单词(make/plane,Chinese/these,bike/like,close/note,use/cute...)生自己比较、探究,教师再经过一些简单的归纳,让学生从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让他们理解这一规律、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

而在教学American这个单词时,可以出示about,ago,banana,cinema等单词,带领学生体悟非重读音节的规律。像这样的符合规律的单词群在小学英语教材中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收集总结,只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特殊单词的发音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先分再合

单词教学,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从意思或读音方面掌握单词,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例如,在教学“football”时,可以把它拆分为“foot”与“ball”,“用脚踢的球”就是“足球”。这样学生对“football”的意思就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再比如,教学“firefly”时,可以把它拆分为“fire”与“fly”(火与苍蝇),把火每天背在身上飞的苍蝇应该是什么昆虫呢?同学们一下子记住了这样的单词。这样的单词还有许多,如,basketball,watermelon,grasshopper等等。

六、步步为营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篇1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

一、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是非教育

1.结合教学大纲进行爱国教育

体育大纲明确规定:“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方说可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讲述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光荣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2.通过课堂内容进行道德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对学生的认识,适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课前强调课堂纪律和教学规范,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比方关于体育课排队的问题,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纪律观念,一般都比较懒散,教师应该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课前排队的重要性,在队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及时指出问题,并告诉学生由于他们不好的表现影响到其他同学,所有人都要重新进行队形排列,教育他们要更加认真,养成良好的队列习惯,对于仍然无法做好并且仍不好好努力的学生要进行谈话教育,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改正。

二、通过体育活动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1.通过常规体育训练进行意志教育

小学生常规体育训练包括耐力跑、跳高、跳远、仰卧起坐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现在的小学生成长在生活优越的环境中,怕苦怕累的较多,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鼓励学生挑战自己,战胜自我。例如在耐力跑这一训练活动中,对于不能完成训练跑完全程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有的是因为身体素质较差,没办法支撑着跑完全程,有的是因为训练方法不对,前半段速度太快,体力消耗过大,以至于后半段无法坚持,有的则是因为怕苦怕累,中途放弃。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具体的教育,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适当减轻训练量,并鼓励他们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坚持,以期拥有健康的体魄,对于训练方法不对的学生,教师要重新进行细致的讲解和示范,而对于意志力薄弱而无法坚持到最后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2.通过球类运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球类运动讲究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团队合作。在球类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摒弃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学生之间的运动素质有高低之分,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甚至发生肢体冲突。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面对同伴的失误,在同伴出现失误之后,不是抱怨甚至谩骂,而是宽容和鼓励,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此过程中更加乐观地看待比赛结果,更加认真地享受比赛过程。

三、通过教师自身形象进行榜样教育

1.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要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比如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品行端庄。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时,少年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是非还没有足够的判断力,他们只能通过周围人的行为来完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教师无疑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一批人。

2.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体育课上进行恰当的德育教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班上都有几个好动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文化课上调皮好动,不能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而体育课则能充分发挥其好动的本性,体育老师应及时抓住机会,在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培养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比方说安排这些学生做负责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其发挥带头作用,遵守相关纪律规定,并养成习惯,在其他课堂上也能做到遵守课堂纪律。

总之,体育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契机,体育教师应及时抓住机会,在帮助学生锻炼其体魄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以期帮助其成长为身心健康、道德品质良好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德育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2009.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篇12

一、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的弊端

(一) 重视智育的开发, 忽视德育的发展, 忽视德育教育的目标

智育不可忽视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是德育教育也是教育的核心的内容之一。“学生进学校求学理应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陶冶和扎实有效的科学文化教育, 使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健康成长。”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下, 教育理念展现出了重智轻德的弊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 教育是以成绩为本, 成绩是检验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德育是表面的形式、是口里说说的, 是流于形式的。德育永远没有成绩与分数重要, 所谓的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也只是听闻其有, 未见实践。即使有德育渗透也是将语文教材与德育强硬连接,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相距甚远, 这就使语文教材中所隐藏的德育内容浪费掉, 德育教育成为一种表面功夫。

(二) 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形式呆板, 实效性比较低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 部分教师具有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 也在不断的实践, 但是方式方法存在弊端, 导致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效性非常低。部分教师不愿意为德育渗透浪费时间与精力, 不愿意钻研教材中教学内容与德育之间的练习, 不愿意在知识与德育之间建立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只会依照教材内容生硬的讲大道理, 不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 完全不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接受, 这样的德育教育呆板, 单调, 乏味, 起不到应有的德育作用, 学生在教师长期的呆板的教育下, 对于学习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 这样的德育教育得不偿失, 效果微乎其微, 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评价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 不能够像学习成绩那样用分数来衡量, 不能够用单纯的数字来衡量。如果应用计分的方法来评价德育, 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会变得功利化, 学生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 长此以往, 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品质的都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正确的评价品德的方法有自陈发、行为观察法、情境评定法, 这些评价费时费力, 需要教师的用心制作, 在追求分数的现在教育, 很少有教师能够精心完成这样教学评级机制, 德育渗透缺乏管理与监督, 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德育失去育人功能, 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德育评价体制, 存进德育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二、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 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对教材中德育教育的挖掘

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 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 即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教材内的文章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 做出经验总结, 在上课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体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小学语文教材是材料非常丰富的学科, 其中德育内容必然是非常丰富,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需要重点突出的于内容。如在学习《八角楼上》这一篇课文的时候, 就要突出毛泽东主席艰苦奋斗的精神, 赞扬当时的革命家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断奋斗的精神品质。像这样蕴含德育教育内容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 需要教师提高对于语文的与功能的重视程度。

(二) 需要教师选择正确的德育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若想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 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德育方法。如若德育渗透的方法不正当, 知识与德育的连接就会生硬, 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德育功能是否完全发挥出来。若选择了正确的德育方法, 小学生对于德育知识更加容易接受, 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德育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 需要根据德育主题的不同来选择, 如在讲解上文提到的《八角楼上》的时候, 需要教师着重在文章中心思想中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在讲解另一篇课文《诚实的孩子》中需要注重对“诚实”二字进行讲解, 举例说明诚实这种品质的美好之处,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需要认识到德育教育要适度, 坚持适度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组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使学生心中对于德育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得小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德育内容的感染。然而, 虽然小学语文的德育功能具有比较大的作用, 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升具有比较大的优势作用, 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控制数量, 重视质量, 语文教学课堂毕竟不是思想品德的课堂, 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准确的度, 保证小学生在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的同时, 受到道德的陶冶, 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品德。

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许多德育资源与德育主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叫徐的一想重要内容就是德育渗透。这就需要全体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的探索远辉江岸, 需要教师将德育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摘要: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德育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另一方面, 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思想品质的深度认识, 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 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本文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弊端以及正确的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05.

[2]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叫徐二中渗透德育教育》.才智, 2013, 02.

[3]邱玲.《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德育》.赤子 (中旬) , 2013, 08.

上一篇:我们对活动的收获和感受下一篇:教师学年年度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