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学校申报表

2024-06-16

体育特色学校申报表(共8篇)

体育特色学校申报表 篇1

体育特色学校申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提高全员体育运动素质和体育竞技水平,我校申报参加县体育特色学校的评选。现将我校自检自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32个教学班,师生共1984人,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校。我校一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体育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特色目标。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秉承“自强不息” 的校训精神,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人本教育”为核心,以艺体教育为特色,以精细化管理为保障,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注重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严谨、勤奋、科学、求实”的教风,形成了“民主、和谐、开放”的育人环境。我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我校在申报创建以田径项目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二、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我校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相关处室主任、体育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 1

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课时开齐开足,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积极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体育课经过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校领导的高度肯定。

我校已成制度化的体育活动有每年一度的体育节、田径赛,以及日常的课外活动等。体育节以田径运动会为主,突出竞技性;课外体育活动能正常开展,我们制定了课外体育活动轮流表,安排体育教师到场指导,同时结合我校每年的“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方案”,认真组织长跑活动。学校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5%以上。

此外,我校还经常开展拔河赛、15人×200米男女混合接力赛、排球赛等,既注重竞技性,更考虑参与面,平均每班参与人数达90%。

三、场地规范器材充足

我校拥有1个标准的200米塑胶田径场,4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拥有6张室外乒乓球台,6副杠铃、10支标枪、15个铅球、20副橡皮筋、1副列木、50副哑铃、8副起跑器、6个橡胶轮胎等体育器材,这些运动场地与器材为我校田径项目的训练提供了物质保障,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经费保障训练正常

学校有专项体育经费,能保证课余体育训练和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学校将田径运动队训练列入学校整体体育工作计划之中,采取各种措施确

保训练时间、地点、人员和器材等落实到位。运动队训练时间分课余训练(每周5次,每次60—90分钟)和假期集训、比赛。

五、师资雄厚成效显著 体育教研组现有教师10人,是一个中、青搭配的团队,均为大学本科学历。田径队教练4人,其中国家二级裁判1人,体育教师每年在初中一二三年级选拔体育特长生充实田径队的后备力量。

1、组建校田径队,举办校运会和体育节

我校自建校以来,筹建校田径队,参加相关的市县级比赛。学校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既作为学校一项特色性的群众体育活动,又作为校田径队征战市县运动会前的赛前练兵,每年一届,从未间断。2006年开始,学校又增设了“阳光体育”活动,大力开展综合性群体活动,着力打造“阳光、活力”校园,有力地推动了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2、坚持科学带训,体育业余训练质量高

自校田径队组建以来,学校就组建了以体育教研组长任主教练的四人田径教练组,进行科学化、经常性的艰苦训练。正常学期内坚持每天早、晚两训,寒、暑假期间分别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训,日均训练时间不少于2小时。为提高训练质量,带训教练坚持训前计划、训后小结,严格按照目标、阶段任务,科学安排课时训练内容,做到训有内容、练有目标、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在校际间体育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我校能够长期技压群雄,独占鳌头,与科学、规范、人性化的业余训练是分不开的。

3、坚持从严治队,运动员管理规范

校田径队从队员选拔,到日常训练管理,都由教练组专人负责,并建有完整的档案资料,坚持从严治队、规范管理,避免随意性、“放羊式”现象发生,确保各项训练任务的落实、训练目标的实现。队员入队必须经过事先考察,小学体育教师推荐,最后由学校面试合格后特招录取。

4、积极参加市县田径比赛,切实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2009年,我校参加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五名,2010年,我校参加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三名,2011年,我校参加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二名,多年来学生参加县各级各类运动会一直位于全县农村初级中学前茅。

六、展望未来策马扬鞭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盛。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号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百倍努力抓好学校体育。

1、合理安排,解决好师生人数多,场地相对窄小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健康成长。

2、注重特色,选拔和培养后备人才。

3、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添体育场地和设施。

4、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多向兄弟学校学习经验。

我们虽然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肯定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工作质量。我们相信,在县教委和体卫艺科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色彩斑斓,更上一层楼!

体育特色学校申报表 篇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 说明中央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对此,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指出学校体育所要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分别为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特色创建活动, 既为学校重视开展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又为学校全面实现体育目标开创了有效途径。

近年来, 珠海市香洲区率先推进了“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出发点;以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切入点”的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目前, 随着香洲区多所学校体育特色的初步形成, 全区呈现出“一校一品”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区域学校体育特色, 在比赛、升学、对外交流、展示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这样的背景下, 香洲区通过建立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连续九年实施全区学生体能素质检测和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评比、展示、交流等一系列举措策略, 坚持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校本特色教材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 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 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锻炼, 让每位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一到两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 打造学校体育特色, 推进“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和运动技能, 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精神, 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探索

香洲区在积极推进区域“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 促进学校体育特色的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研究。

1.坚持“健康第一”, 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

首先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是实施学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的主阵地。为构建区域体育特色的课堂教学, 实现学校“一校一品”特色。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 编写了《香洲区体育学科自编教材》, 构建了《香洲区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了《体育评价理论试卷库》;同时, “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正在学校生根开花, 许多学校根据体育特色建立校本教材, 让特色进入体育课堂。2011~2013年香洲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连续三年达到99%以上, 优秀率逐年提高。

2.加强学习培训, 打造优秀体育教师团队

香洲区体育教研一直以来以“打造优秀体育教师团队,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努力打造具有专业素质、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体育教师优秀团队。围绕教学实际, 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坚持每月一个主题,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研活动。正因为具有了一批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体育教师优秀团队, 才能够为香洲区实现“一校一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施体能检测, 推动学校特色体育的形成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从2005年开始, 区教育局每年6月在全区实行体能素质质量检测, 至今已有九年。香洲区小学生体能素质质量检测的进行, 不仅为有效地研究、推进香洲区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客观评价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更对切实提高体育学科教学质量, 全面提升香洲区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水平提供保障。尤其重要的是, 对促进香洲区学生体育锻炼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也为逐步建立香洲区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掌握香洲区学生体质状况的发展动态,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九年的体能抽测, 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监测不仅是一种手段, 通过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当前的体质与体能的发展状况, 更重要的是通过监测来发现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 围绕发展学生体能为核心开展体育工作, 从而能够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使得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 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学校特色体育的形成和校本课程的研发。

4.校内外结合, 使体育特色项目活动经常化

香洲区在推进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中, 坚持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校本特色教材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例如:香洲十五小、香洲湾仔小学、香洲十七小、香洲十九小、荣泰小学等学校确定了武术、足球、体操、艺术体操、花样长绳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 并作为体育课的另一部分内容 (4+1或者3+1) , 编写校本教材, 进行特色项目校本教材的教学和等级评价, 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又兼顾到体育课标要求的所有内容, 实现了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同时, 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特色体育项目, 通过自编操、自主练习、运动队、兴趣班等平台进行展示, 通过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练习提高, 实现了校本特色教材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结合。香洲区很多学校在建设“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项目过程中, 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 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 突出学校特色, 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内外教育环境。例如:香洲十五小的舞龙舞狮是通过社区推荐的民间艺人, 承担了学校学生的训练任务;香洲十七小、十九小则是利用珠海体校资源, 走“体教结合”的道路;香洲一小、实验学校等是通过社会力量办学的资源, 帮助学校完善特色;而湾仔小学、荣泰小学、香洲十一小、香山学校等很多学校则是通过家长委员会, 学生家长义务为学校体育特色服务, 形成了“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的良性循环的活动经常化特色格局。

5.以评比和展示交流, 促进体育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

灵活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在活动中促进体育特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每年市、区都坚持开展大课间评比活动, 并推荐形成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进行现场展示观摩和交流, 提供可学习的机会。在全区田径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上都给有特色体育项目的学校提供展示的舞台, 不仅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力, 也给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力量。

三、实践

(一) 区域内学校体育特色多姿多彩

1.快乐体育, 人人参与——校本技能特色

有12所小学、1所中学形成了技能练习与体能锻炼结合的体育技能特色。如第十五小学的武术特色、第十一小学的啦啦操特色、第十九小学的艺术体操特色、湾仔小学的足球特色、第十七小学的体操特色、荣泰小学的花样跳绳特色、第三小学、翠微小学的篮球特色、第一小学的乒乓球特色、香华学校的羽毛球特色、实验学校的跆拳道特色、九州小学的气排球特色、十二小的花式跳短绳特色等均以体育技能为导向, 将体能锻炼与技能练习融为一体, 并贯穿大课间始终。这些学校在保证运动量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充分练习专项运动技能, 在兼顾趣味性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校园体育, 校本教育——校园文化特色

有6所小学、1所中学将体育与校园文化或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如南屏中学自编操《侠客之剑》、第十五小学的舞龙舞狮、第十九小学的“竹文化”、广生小学的沙田民歌、第十七小学的国学、香山学校的书法、第六小学的“爱家爱国”校园文化与快板操等都将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或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大课间训练中, 既突显了本校的校本特色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极富人文体育色彩的活动氛围, 极富文化内涵。

3.艺术体育, 艺术特色——体艺结合特色

6所学校能将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如第十一小学的啦啦操、第十九小学的艺术体操、广生小学的舞扇操、侨光小学的竖笛自编操、第二小学的体育舞蹈、香山学校的书法韵律操, 都在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成效的同时, 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充分地展示, 完美地展现了力与美的结合。

(二) 学校体育特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上升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所测得的数据综合统计分析, 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注:所有数据均来自学生体质网和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

注:**表示P<0.01。

注:**表示P<0.01。

由表1可以看出:香洲区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有所提升, 《标准》优秀率逐年提高。其中, 2012年优秀率比2011年优秀率提高了0.58个百分点, 2013年优秀率比2012年优秀率提高了0.6个百分点, 说明香洲区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三) “一校一品”学校体育特色实验, 学生健康水平全面提高

1.体育特色实验前后学生体能素质的明显变化

实验前后学生体能素质抽测数据比较分析, 香洲区学生整体体能素质提升。

由表2可以看出:待及格率逐年减少, 2011~2012年度只是抽测了25米往返跑, 由于《标准》25米往返跑评价标准比较高, 所以学生整体优秀率低。而2012~2013年度比2010~2011年度的达标率、优秀率均有所提高, 这与香洲区各校大力创建体育特色是分不开的, 说明2012~2013年度各校开展体育特色项目活动是有效果的。

为了检验实验措施是否有效, 抽取了11所学校的学生所测的部分体能数据进行统计学的检验。由表3、4实验数据显示:香洲区中、小学生的体能实验后比实验前有非常大的进步, 形成体育特色项目对香洲区中小学生体能的提高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证明香洲区经过2年实验, 对学生体能的进步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2.体育特色建设促进学生体能素质明显增强

把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与非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进行体能抽测数据统计分析, 发现体育特色学校学生体能素质更好。

从图1、2可以看出:2011~2012年度香洲区检测项目是25米往返跑, 虽然“省标”25米往返跑评价标准比较高, 学生优秀率低, 但是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是有一定优秀率的。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良好率平均是37.71%, 达标率平均是99.17%;没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良好率平均是25.19%, 达标率平均是96.67%, 所以良好率和达标率整体上平均水平比没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好, 说明开展“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对学生总体的体能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图3、4可以看出:有特色体育项目学校的“省标”优秀率平均是57.86%, 而没有特色体育项目学校的“省标”优秀率平均是45.39%, 优秀率总体上比没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好, 而达标率都是100%, 说明香洲区中小学开展创建体育特色项目是有效果的, 开展创建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也是有效果的, 能促进学生整体体能素质的提高。

3.实验前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比较分析,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提高

由表5显示:经过2年实验研究, 对有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的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进步幅度大, 说明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实施后,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除了注重学生体能、技能的评价外, 关注到了学生的运动参与、学习兴趣, 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学生更加喜欢体育了。

注:**表示P<0.01。

4.形成创建品牌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良性互动

两年来, 由于各校领导的重视及全体师生的努力, 有“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项目的学校成绩显著。如香洲十五小充分利用资源, 加强体教结合, 全校每个班一周一节武术课, 提高与普及相结合, 实现了人人会打武术的特色, 通过学校自设段位等级, 家长师生评价, 做好、做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 使得武术在香洲十五小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 学校武术队在市、省、全国的青少年武术比赛中均取得了突破性的好成绩, 并成为广东省省武术特色学校。又如香洲三小是区体育传统篮球项目学校, 自从把篮球作为学校的体育特色, 篮球运动进一步得到了普及, 学生运动水平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在市、区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 篮球现已成为香洲三小的一个品牌。

四、思考

1.实践证明香洲区推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区域性策略是可行的, 学校体育已经成为香洲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体育教育已经成为香洲区每所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

2.区域性学校体育特色的创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通过坚持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校本特色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 一批学校已经形成体育特色项目和自主研发了校本教材,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

4.学校体育特色形成创建品牌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良性互动, 打造了香洲区学校体育特色品牌, 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五、建议

1.实施区域学生体能素质检测机制, 并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结合, 使各级学校明确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带给师生的切身收益和长短期功能, 创新开拓新途径以寻求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特色发展方向,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充分利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平台, 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 主动开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 实现学校校本教材的多样与创新, 形成周周有校本特色课, 人人参与的学校体育特色项目。

3.建立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将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列入评价体系, 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反馈, 促进区域学校体育特色的持续开展。

体育特色学校申报表 篇3

关键词:创建 体育特色学校 学校体育品牌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己成为国内中小学体育改革的潮流,很多学校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为载体,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仅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味,。不仅贯彻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而且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特别重视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例如,美国通过在中学创建篮球特色俱乐部,培养了一大批“NBA”名星,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民族的繁荣昌盛起到了重要作用。巴西通过创建足球特色学校,为巴西足球的崛起,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的兴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日本的中小学校,经常进行有特色的远足和野外生存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生存能力。

一、我对体育特色学校的几点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体育特色学校不等于拥有一批体育特长学生。建立几个运动队和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就称为“体育特色学校”,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体育特色学校必然会拥有一批特长学生,但是拥有一批体育特长学生并非就是“特色”。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过程中,应该是大多数学生参与,甚至是全体学生参与,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那种只有少数学生介入的体育特色项目,层次虽然高,但只能是“拥有”体育特长学生。因为这种少数学生参与的行为,不可能对学校体育整体工作形成有力的推动。

其次,优势体育项目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和优质性,逐渐向学校体育工作各个方面持续扩散,经常不断深化和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实践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会形成独特的学校体育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至此,学校进入了体育特色学校的境界。到达这个境界,学校体育并非功成名就,还要以容纳和开放的办学理念,继续保持强势发展,以期进入名牌学校的行列。即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名牌学校”之路。

在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学校体育文化特征逐渐显著。学校体育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时间越长,体育文化积淀就越丰富、越深厚、越有底蕴。“优势体育项目——体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体育”的过程,不是关起门来独善其身的过程,学校体育文化在积淀的同时还需要传播,由此对周边学校体育发展产生冲击和拉动,发挥出名牌学校体育效应。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往往是双向互动的,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反馈,而信息反馈促进了特色学校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是一个长期进取和积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要体现学校体育教育创新的思想,要做到与时俱进。

1.规范与特色的关系。学校体育是在规范办学基础上发展体育特色,体育特色是在规范办学中,就体育教育要素的拓展与丰富,是在规范基础上的个性优化,以此推动学校体育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不能以牺牲学校整体中的部分要素为代价,去突出某些教育要素,例如把学校办成了专门的体育学校。不执行体育与健康的课程计划,一味地强化某一优势体育项目,以期办出体育特色来,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是要避免的。

2.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一个持久追求学校体育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有些成就显著的体育特色学校,往往历经几任校长持续性的打造。那些换一任校长就更换一个特色,甚至一任校长就更换几个特色项目,以显示不断创新的学校,是目光短浅的。特色需要历时,需要固化,需要稳定。当然,稳定是相对的,创新才是绝对的,有“新”才有“特”,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特色创新是要提倡的。

3.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正在推进的课程改革,为体育特色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新形势下,校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新的源泉。特色学校要不断吸收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不断创出时代新高。

二、怎样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

1、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运用教育策划打造优势体育项目,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突破口。

首先要精心策划。教育策划应当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策划理论,就如何创建特色学校作系统的研究、分析和论证,以形成一个预想性方案,动态控制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全过程。

优势体育项目的策划要遵循“三个出发”。一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本校实际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分析,认识本校学校体育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优势体育项目,构筑学校体育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选择优势体育项目不能东施效颦,也不能好高鹜远。优势体育项目的确认,不仅仅取决于校长或教师的专长和愿望,需要考虑各种客观条件,诸如本校的基础、条件、传统、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那种不从实际出发,冲动而盲目确定的优势体育项目,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结果必是昙花一现,缺乏生命力。二是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出发。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方向。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对教育投入巨资,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我们应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选择体育特色项目。三是从公众需求出发。随着各地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民办学校的兴起,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各校纷纷直面并应对眼前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体育特色就是创优的过程,创造体育特色就是给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服务,提供其所需要的新内容和新水平的服务。

其次要运用资源。打造体育特色项目,需要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形成体育优势项目。一是校本资源,每一所学校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教育资源。资源散布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当中,关键是学校决策层要善于发现、挖掘、组织和运用资源。二是社会资源,学校不是封闭的,总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学校体育特色往往是所在地域体育总体特色的体现,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对本地区体育总体特色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学校体育特色建设藉此就有稳固的基础,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关键。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的关键在体育教师。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素质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才能有持久的力量保持学校体育特色,在此过程中,学校体育文化特征会逐渐显著。从而对周边学校体育发展产生冲击和拉动,树立起地域性的品牌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动力和导向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高尚情来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感染、陶冶、引导和教育作用。并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善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把教师的政治思想提高到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体育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新的体育观念。目前,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已成为时尚。为此,应主动建立起“以人为本”新的体育教育观念,改进过去那种偏重于一个技术如何教、一个动作怎样教、一个身体部位怎么练的“物化”思想,树立起通过体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及兴趣与爱好。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强身育人”、“健身育人”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体育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两部分,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

体育教师要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活动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方法及策略都是为了将学生的认识、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参与预习、提高、观察、演示、讨论、质疑、练习、总结、评论等,使课堂教学变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享有发挥自己的才能、思想感情和判断想象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设计,从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说,从而激发起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智慧的火花。

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体育科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纵览一切相关学科和相关技术的高度综合性科学,所以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技术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对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不断总结教学训练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等能力。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掌握科学领域前沿的新知识,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从不同科学发展的交叉点去发掘新知识,使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是本学科领域内的新成果,使自己的体育课有一定特色。同时,通过有特色的体育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

随着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变革,要有超前意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娴熟的运动技术,开拓创新的新观念,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能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作出突出的贡献。

3、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际上决策着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工作中,学校和上级领导必须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学校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以及制定配套的学校规章制度保证体育特色学校向深入发展,从而树立起地域性的品牌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品牌就会保证经久不衰。

参考资料:

1、《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6年第11期《走体卫特色办学之路,打造素质教育精品》陈玉金。

2、《体育教学》杂志2006年第6期《是荣誉更是责任》本刊记者。

3、《中国教育》杂志2006年第9期《研究型教师几其发展研究》温勇、宋广文。

4、《中国教育》杂志2006年第9期《创新教育研究的饿奠基之作》朱小曼。

5、《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2006年第11期《教师文化初探》车丽娜。

特色学校申报总结报告 篇4

新郑市郭店镇武岗小学 2011年2月26日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文学的殿堂,艺术的摇篮”为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项目。

一、目标设定

(一)办学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争从特色学校建设中求突破,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长期性、独特性、稳定性、先进性的特色办学特点,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科研,总结一套特色办学的经验,建设一支有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社会声誉。做到“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生命活力!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文学和艺术素养得到提升!让学校的每一位师生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二)目标的选定

特色学校具有独特性,它是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我校在作文教学、文学校园、创办校刊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校的整体氛围等都能集中体现学校的整体风貌。因此,我们认为创建“文学的殿堂”符合特色学校的独特性特征。

另外,我校在艺术方面特别是版画制作方面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悠久的传统,版画这种艺术形式早已在我校深深扎根,根植在每一位师生的心中。曾有多幅版画作品获得省市级奖项,版画制作已经成为我校的的传统。因此,我们把“艺术的摇篮”作为我校的特色建设项目。

“文学的殿堂,艺术的摇篮”这一特色建设项目在以往的课题研究中凸现了我校的特色,得到各方领导的肯定。

(三)目标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纵观农村小学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呈现出一派灰色之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疏忽习作教学,一味地迎合“应试”教育的思想,让学生“背抄凑”,即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或让学生剪刀加浆糊,东编西凑,敷衍了事。如此以来,则教者轻松,学生乐意,而事实上,学生的习作水平未有长进。为了应试“背作文”,学生在习作时,不要动脑,只回忆就行了。为了应试编作文,学生胡思乱想,东拉西扯,不能成文。为了应试凑作文,让学生养成了惰性,学生只要找到类似的习作,东剪西糊,凑成了一篇类似补丁的习作。而真正的习作水平、能力都没有提高。究其“灰色”原因,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命题的统一,立意的高深,结构的严谨,章次的巧妙,严格脱离小学生的实际,成为束缚学生的灵感桎梏。学生在单一封闭的教室里写作,往往按老师的需求,按书本上的要求,“奉命练笔”“应试作文”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少教师的理念陈旧,缺少丰富的文化底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而且是师生的生命活动。从生命活动层面看习作教学,习作首先应当是学生生命的原生态体现,即真情实感的自由思想和自由表达。追求习作的“本真”,倡导“舒畅作文”,这就是我校提出的“绿色作文”的理念。绿色作文,就是要摈弃刻意的矫饰与编造,学会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了然于字里行间,情动于衷而形于文。还学生生活的本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为文做人,让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绿色作文的思想,体现了对小学生人生的关怀,人性的关怀,使习作重归回于展示心灵的自由、宣泄个体情感的本色,成为放飞童心、叙写童趣、彰显童真的自由之作。而不是用套话、假话、空话按照僵硬的套路组装成篇的技术性操作。为了配合绿色作文的实施,我校努力打造“文学校园”,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学的气息。并每期举行两次自编作文选评选活动,创办《毛毛虫专刊》,为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文学素质创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展示的平台。

另外,针对大多数学校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视艺术教育的缺陷,埋没了很多具有艺术天分的人才,结合我校美术方面雄厚的师资力量,把“艺术的摇篮”作为我校的特色建设项目,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四)目标的普遍性和可行性

我校的特色项目是在领导组研究确定,交全体教师论证并通过而最终确立的,并且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切实可行的特设建设规划方案,具体目标如下:

1、近期目标

(1)研究确定特色项目,建立完善领导小组,建立特色项目研究小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2)全面开展特色项目,并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估,形成阶段性经验总结。

2、中期目标

(1)打造校园文化,创建文学长廊,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2)开展各项活动,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如:经典诵读比赛、古诗词背诵比赛、自编作文选展评、版画作品展评、“绿色作文”教学研究、版画教学研究活动等。

(3)总结开展特色建设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举办汇报活动,迎接上级特色学校的验收。

3、远期目标

(1)使“绿色作文教学”成为我校的一个教学品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

(2)把校刊《毛毛虫》办成一个有影响的期刊。丰富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水平。

(3)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质的突破,阅读量达到或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4)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人人都会版画制作,具有初步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平,有更多作品获奖。

二、创建内容

(一)办学特色

以“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生命活力!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生文学和艺术素养得到提升!让学校的每一位师生体会到成功和快乐!”作为我们的办学理念。

(二)教学特色

绿色作文训练上,方法多种多样:

实地观察法。农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纯朴古老的人情风俗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学生的习作辅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遨游,;让学生参加农忙劳动,体味劳动的艰辛与欢乐。组织学生观察,让学生写自己见闻感受,文章才能真切自然。

亲身尝试法。俗话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得亲口品尝。亲自尝试,才能真正体味到酸甜苦辣。如三八妇女节到了,我们结合时政适时提出自制小制作作为献给母亲礼物的要求。并将制作过程、感受、见闻写下来。

比赛竞争法。即设计一系列比赛竞争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比赛活动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力争上游中亲身体验,留心观察,待比赛结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一篇篇佳作便可产生。

随记练习法。提倡学生写随记,就是把平时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养成一个仔细观察、勤奋写作的习惯。定期搞一个随记交流展览评比。随记本上的文章要求完全是自由的、开放的。自己命题,可写各种文体,学生自有乐趣。随记的文章可以是日记,也可以是周记。

改写续写法。古诗言简意赅,每篇古诗都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古诗改写,学生兴趣浓。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诗意,引发想象,创设情境,进入诗的境界,感受作者当时的思想,才能将一首古诗改写一篇诗意浓郁的散文。这类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作文,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有很大帮助。

活动表演法。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快乐地玩个痛快,表演一番自己的才能,然后让学生写。如进行“击鼓传花”小活动、“画像活动”、人人都来“露一手”活动等。活动结束让学生把刚才的所看、所感写下来,往往事半功倍。

实战训练法。我们不但培养学生写的本领,更要让学生感受写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如评选“写作能手”、“每周一星”等等。光荣感驱使学生创造好成绩,激励他们去争夺冠军,争取发表。

讲练结合法。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有目的地组织他们讲故事,然后再写故事,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书面写作能力。开一个小小故事会,自讲自写,自写自讲,评比名次,其乐无穷。

开展“自编作文选活动”,创建《毛毛虫》校刊,为学生写作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和绿色作文教学研究,我校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作文教学课堂文化。

另外,围绕特色学校建设,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编写特色校本教材,《儿童诗歌欣赏与创作》、《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赏析》、《版画的种类及制作方法》等,每月进行两次专题讲座,效果良好。并开设文学欣赏与创作、版画制作选修课,使每一位学生得到自主快乐的发展。

(三)文化特色

在两年多特色学校建设的摸索与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里自己的文化特色:学校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艺术氛围,每一位学生都会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自觉主动的去提升自己的文学或艺术素养,并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喜欢文学、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美术等。

三、实施过程

(一)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了特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司建山校长为组长,常晓慧副晓长主抓,成立绿色作文教学研究小组和版画制作教学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定期开展教研,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制定考评方案,为创建提供制度保证。在建设经费上,学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只要是特色建设所需经费,学校总是特批。

(二)运作过程

把特色创建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为特色创建服务的。在这一方面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首先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的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然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最后,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文学的殿堂,艺术的摇篮”。

把特色创建和具体组织和活动结合起来。我校的特色创建除了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外,还和具体的组织和活动结合起来。开学初我们开设了“文学欣赏”、“绿色作文”、“版画制作”三门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这三门选修课分别在每周一、三、五下午课外活动开课。学生参与度在80%以上。同时,为配合特色创建活动,我校还组织各种活动,如:作文竞赛、版画展评、创办《毛毛虫》校刊、自编作文选展评、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校的特色建设自2009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两年多的探索与努力使我校的特色创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教育科研

把特色创建和教育科研活动结合起来。每学年初我们就成了特色教研小组,制定了特色教研计划,并定时开展特色教研活动。活动开展至今,较好的体现出:与学校教学常规相结合;与学科组教研活动相结合;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教育科研,解决了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们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

四、创建效果

(一)发展要素

“文学的殿堂,艺术的摇篮”这一特色创建工作,促进了我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使学校有了特色品牌形象,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同时也推动了我校教师个性特长的发展,促进了全体学生的个性健康和谐发展。

(二)特色要素

我校特色项目的确立是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体现了我校自身的工作实际、历史底蕴、文化优势和个性资源,具有鲜明的校本性;我校的特色自2009年建校以来到现在,已经持续和发展了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成为成熟的教育个性和学校传统,不因校长、教师或其它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我校特色已经具有了在改革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性。

足球特色学校申报报告 篇5

申报报告

湖北省教育厅,利川市教育局: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几年,利川一中体育工作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素质教育,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走出一条求真务实的体育工作之路。

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足球知识、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工作的通知》,我校决定申请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和人格素养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奠定中国足球发展的人才基础。

一、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 学校始于1905年国立小学堂,1938年更名“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利川初中分校”,1958年开办高中,1978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之一,1986年利川撤县建市后定名为利川市第一中学。

品牌优势 学校在湖北省内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目前是中央文明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是湖北省“616工程”与省实验中学对接单位、湖北省示范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德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校园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优秀考点、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恩施州教学质量优胜学校、恩施州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恩施州绿色环保先进单位。

办学优势 学校位于利川城北,紧邻318国道。校园占地面积达8万㎡,有教学和生活用房20余栋,建筑面积8万㎡。校园内绿树成荫,道路纵横,鸟语花香,文化氛围浓郁。图书、实验仪器、体艺器材和其他教学设施设备适应教学所需。

师资优势 现有教职工336人,其中在岗256人,退离休80人;在岗教职工中,专任教师228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0人,中级教师76人;硕士研究生25人,本科生200余人。现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爱教为怀,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安于久任,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

质量优势 现有66个教学班,在籍学生3800余人。学校德育工作特色鲜明,学生综合素质高。曾有学生获“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文华科技品学奖十佳标兵”。教学质量亮点纷呈,40多名学生直接考入北大、清华;10多名学生夺取全州高考状元。近年来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上一本人数由2008年的120人上升到2014年的499人,上二本线以上突破1000人大关。特别是2014年,录取到北大清华9人,州理科状元、理科前一二三五七名、文科第三名均在我校,各项指标均居全州县(市)重点高中第一,创历史新高。发展优势 学校深得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省“616工程”、黄石市对口支援,让我校搭上发展快车道,慈善阳光班和优困生每年受益数十万元;中央文明办道德建设联系点让我校德育教育更上一层楼;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规划整体迁校,让我校向规模化、高标准化发展。自2005年实施专项直招教师以来,师资队伍实现了年轻化、专业化,现在,年轻老师占70%以上,他们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

二、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扎实推进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加强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先后修建了室内羽毛球馆、兵乓球室、塑胶运动场和足球场,并创建了篮球队、足球队,将足球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现如今足球运动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学校每年组织体育运动会,分春季和秋季两次开展。春季分年级以班为单位开展运动会,主要项目有足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和拔河赛等,既注重竞技性更考虑参与面,平均每班参与人数达90%以上;秋季则以田径运动会为主,突出竞技性;课外体育活动和早操活动正常开展学校,并保证体育老师到堂监督指导。学校还建立健全了体育教研组长、体育教师、体育课常规和体育器材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场地规范 器材充足 条件具备

我校现拥有3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以及1个标准的人造草皮足球场、4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室内羽毛球馆,1个室内乒乓球馆和4张室外专用乒乓球台,另有训练专用的足球、篮球、排球、跳绳等体育器材,这些运动场地与器材为我校球类和田径等项目的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师资雄厚 政策倾斜 成效明显

我校体育教研组有9名体育教师,其中7人为本科学历,2人为硕士学历,主修专业涉及足球、篮球、田径、排球、武术、健美操、羽毛球。2013年——2014中1人获得市体育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人获得州体育优质课竞赛二等奖,我校足球队在2011年曾获得恩施州第二届“恒安杯”中学生足球赛第二名。

(四)、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 校园足球活动的要求:

1、把足球纳入体育课的必学内容,由体育教研组长制定校园足球规划和学期计划,做到学生人人参与;

2、体育教师要加强训练足球的常识和要求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3、选拔有潜力的学生进入校园足球梯队,高段学生为甲队、中段学生为乙队、低段学生为丙队。

4、每周二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足球训练。

5、每期开展一次校内足球比赛。其他体育活动要求:

1、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体育教师加强学习和培训,丰富专业知识。

3、成立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兴趣小组,由有特长的教师加以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4、每期开展一次校园运动会,通过竞赛发现有潜力的优秀学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运动比赛。

三、存在问题

我校的特色建设工作,已经初具规模,但某些方面还不尽人意,如我校校园足球工作底子薄、经费缺等原因,加之足球教育、宣传等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更加诚恳的态度、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扎实的作风向各位行家学习,向各位同行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校的足球特色打造的更加鲜明、更加靓丽。

总之,我们将保持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争创一流教育的使命感,抓抢机遇,加快发展,以百倍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工作。

此致

敬礼!

瓮安四中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篇6

---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特色办学申报材料

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08年从瓮安职校分离出来,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教学成绩逐年攀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现已初具规模,有教学班51个,教职工143人,学生3148人。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学校工作本着“健康第一、快乐成长”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素质教育,加强音体美教研组建设,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走出一条求真务实的体、卫、艺工作之路。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落实学校体卫艺工作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音体美教研组长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理念,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艺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保障师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开足、开齐课程。

二、安排部署 强化管理 有效开展学校体卫艺工作

(一)、学校体育工作:

首先,学校将体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中,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运行。按要求配备了体育器材和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具、挂图等,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保证了活动和训练的正常进行。

其次,我校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制定好训练和活动计划,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授课,认真备课、上课,并及时进行课后反馈。全面规划体育课程,认真贯彻落实2007中央7号文件精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坚持开展广播操、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秋季田径运动会、新生广播体操比赛、篮球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团队活动等,并使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每一项活动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并相应制定了活动安全应急预案,从而保证活动安全。学校还成立有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艺术体操队等体育训练队,每小组坚持训练,积 1

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表演,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二)、卫生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的各项制度,确保把学校卫生工作做得更好。近年来,我校制订了《瓮安四中卫生工作制度》、《瓮安四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做到了制度的落实和检查工作。因而近年来我校的卫生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的事故。

1、加强整脏治乱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脸,启动校园规范教育行动计划,不乱丢乱扔,随时保持教室、校园卫生清洁干净,使学生在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2、食品卫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加强食品卫生工作的监督,教育学生不到无证摊点购买零食,严禁购买三无食品,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倡导在家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学校还加强学生饮水的管理,定期给饮水机消毒,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3、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1)各班级坚持每周一次的卫生健康教育,做到有教师、有计划、有资料,有针对性教学。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防病治病知识,基本养成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3)组织学生每学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4)每年对教师进行全面体检,保证教师的身体健康。

4、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倡导全民维护环境卫生意识,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社区、街道、车站、敬老院等场所进行卫生打扫除。带头参与县城文明创建工作,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带家长,营造人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氛围。

(三)、艺术教育工作

1、我校不断完善艺术教育队伍管理机构。加强学校艺术教育领导小组的创新,增强凝聚力,每学年制定切合实际艺术教育工作计划,提出学年工作目标、措施,并做好学期艺术教育总结工作。

2、加强对音美学科的常规管理。教务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环节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负责艺术教育的学校领导深入第一线听课,有针对性的对音美教学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同时在教务处安排下扎实开展音美教研活动,探索教材教法,学习艺术教育理论。

3、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坚持奖惩、考核,逐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措施,艺术教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具体安排、辅导教师的具体责任、学生参加艺术教育活动的情况,为我校艺术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4、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暨才艺展示活动、师生书画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国防教育比赛等活动,学校提供平台,学生自我展示,发挥特长。

三、取得的成绩

学校领导重视,音体美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体育类:

2009年8月,在全州首届“瓮福杯”运动会中,获得板鞋男子100米竞速第二名,女子60米竞速第三名。

2010年4月,在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谭加加获得女子100米第一名,郑桌平获得女子100米第二名,贾东获得男子100米第二名,谭加加获得女子200米第三名,贾东获得男子跳远第一名,许家铭获得男子跳高第二名。

2011年9月,在全州第二届“匀酒杯”运动会中肖闲获得女子200米第二名。

2008年10月在瓮安县首届农民活动月篮球赛中,体育教师徐国武荣获“优秀裁判员”

2009年5月在瓮安县中学生民族团结运动会中,体育教师徐国武荣获“优秀教练员”

在2009年全州首届“瓮福杯”运动会中表现突出体育教师徐国武,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在瓮安县2010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体育教师徐国武荣获“优秀裁判员”

在瓮安县2010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体育教师陈良荣获“优秀教练员”

艺术类:

2010年5月,参加瓮安县中小学“祖国好.家乡美.诵一章经典歌颂中华”诵读比赛,获县一等奖。

2010年7月,代表瓮安县初中组参加黔南州中小学“祖国好.家乡美.诵一章经典歌颂中华”诵读比赛,获州一等奖。

2010年12月,参加贵州省“祖国好.家乡美.诵一章经典歌颂中华”诵读比赛,获省三等奖。

2011年4月,参加全州中小学生《诵红色经典》朗读大赛获得三等奖。

2010年6月《山沟里飞进金凤凰》获多彩贵州小品大赛瓮安赛区三等奖。

2008年刘明燕获得“黔南州教职工迎奥运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入展奖。

2008年4月李玲获得“我爱贵州童眼看奥运”优秀奖

2008年李玲荣获“|黔南州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二等奖

2008年雷雨荣获“|黔南州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三等奖

2008年刘明燕论文《如何在美术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师教育科研论文集》上发表

2009年刘明燕和学生作品被全县庆祝建国88周年书画集选中 2011年瓮安县第一届中小学生书法绘画比赛中

毛笔:池顺明获得一等奖,石璠玙获得二等奖

硬笔:卢倡因获得二等奖,舒航获得三等奖

绘画:陈健获得二等奖,范兴旺获得三等奖

在此比赛中刘明燕、汤仁福、胡薇分别获得优秀指导奖

2011年我校学生在“瓮安县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分别获得三等奖、优秀奖。

2011年荣获“瓮安县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工作”汤仁福获得三等奖,胡薇获得三等奖,刘明燕获得优秀奖

2011年刘明燕指导的张雨涵获得“贵州省第二十六届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瓮安四中发展三年多来,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体卫艺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率的。2010年中考成绩取得重大突破,600分以上28人,700分以上3人,其中

4名学生位列全县第二、三、四、十名, 打破了瓮安四中历年中考无700分的零记录;有14名学生获全州前1000奖,学校荣获黔南州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二等奖。

七、八年级期末素质测试抽评中,八年级语文、政治学科居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七年级数学、英语居全县同类学校第二名;数十位教师受到县教育局和县人民政府表彰;教师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20多位教师的科研论文获得县级表彰。2010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4名;三等奖22名, 打破了瓮安四中英语竞赛无获奖名次的零记录,为瓮安县最好成绩;全国中学生希望杯数学竞赛三等奖10人;第八届叶圣陶杯创新作文大赛,二等奖7人,三等奖35人,优胜奖24人;黔南州“学府杯”读书有奖征文大赛,二等奖1人,优秀奖4人;教师自制教具、课件制作、教师优质课评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奖次。2010年4月,朱燕老师在黔南州“政治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并代表黔南州参加省级优质课比赛;2010年10月,石敏老师、数学郑才玉老师一路过关斩将,代表黔南州分别参加省级英语、数学“优质课”竞赛。

2011年教研成果显著。学校选送的教师论文、教学案、教学设计等18 篇获省、州奖,3名教师获瓮安县书画大赛和青少年创新大赛辅导奖,13名学生获全国中学生物理和希望杯数学竞赛奖,100名学生获全国叶圣陶杯作文竞赛奖,6名学生在全县书画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3名学生获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教学质量再攀新高,2011年中考再创佳绩,全县700分以上5人,我校占3人;全县600分以上420人,我校占105人;全县前十名我校占6名;我校陈发前同学以716分的好成绩摘下中考桂冠,录取县城高中431人。

四、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落实好阳光体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努力营造活泼、清新的艺术氛围。

2、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生书法绘画歌唱比赛文体活动,推动艺术特色创建工作。

3、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体艺教师队伍建设。

4、办好乒乓球训练基地,增加30张乒乓球台,聘请专职教练培训有兴趣爱好的学生。

体育特色学校申报表 篇7

1. 树立正确理念,明确体育的重要性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强筋骨,而且有长知识、调情调、强意志之效。因此,体育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句话说得好“无事而生非”,职业中学最难管理的是德育,最怕学生无事生非,而开展体育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一项体育活动,享受体育的乐趣,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补充。

2. 加强组织领导,培植学校体育特色

2008年阳光体育现场推进会,看着许多小学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阳光体育活动,比如西张的足球、南沙的举重、合兴的乒乓、泗港的跳绳,等等,学校党委、校长室马上召开会议,分析我校实际,研究部署我校活动方案,最后根据我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了以篮球为主、排球、足球为补充的球类特色活动,学校一下子购买了4万多元的球类器材,现在我校的体育课就以篮球为主上课,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目前初步形成了我校体育的篮球特色。

3. 引进与培养结合,巩固业余训练成果

学校十分重视体育特招生的引进,在政策上对体育特长生有优惠政策。在分数上给予照顾,在专业选择上给予放宽,在竞赛获奖后还给予奖励。体育特招生进校后,我们不仅仅让他进得来,还让他学到专业技能,我们会定期召开运动员会议,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进展,关心好他们的生活。在毕业时我们还会将他们优先推荐到各个企业实习和工作,真正让体育特长生“进得来,学得到,用得上,出得去”。目前我校和市六中、凤凰、大新、市三中等初中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这里我希望各初中教练员多多关心我校,积极向我校推荐德才兼备的运动员。

4. 多方齐抓共管,促进训练水平提升

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各相关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组成的学校业余训练小组,从组织上确保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每年下半年开展秋季田径运动会、冬季三项比赛,在内部比赛中发现苗子,组成校代表队,坚持长年训练。每年上半年都要举办“爱好者”杯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班级联赛,特别是我校的篮球比赛,参赛队伍近百支,时间跨度2个多月,可以说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学校学生会成立的篮球协会也经常性地开展“三对三”、班级对抗赛等活动,学生体育骨干还担任了联赛的裁判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篮球爱好者。葛晓春、余大勇老师担任市篮球协会副秘书长,经常联系相关单位开展教学比赛,以赛代练,不断提高运动水平。

5. 加大激励机制,形成业余训练合力

体育训练成绩的提高,仅凭教练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各方面的合力。为此,学校出台了促进业余训练的有关政策,有专门的业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奖励方案。近期我校将出台新的关于体育比赛奖励工资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师生参加业余体育训练的热情,加大对体育竞赛奖励力度。我校的班主任对于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应该说是很支持的,这可能是我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也是我校业余训练最大的优势。对工作责任心强、实绩突出的体育教师在评优评先中予以倾斜和破格。葛晓春、孙丽琴、陈晓老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时,狠抓业余训练不放松;苏建明、王桂忠老师担任中层职务,不忘关心、关注业余训练工作;谢敏、沙宁、马云凯老师能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抓好训练工作,可以说正是有了全体体育教师的全身心投入,才有了我校体育训练的良好成绩和篮球运动的长盛不衰。

6. 付出总有回报,业余竞赛捷报频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的体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师生的健身意识明显增强,业余训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学校多次被评为篮球运动先进单位,获得了2009年度张家港市业余训练先进集体,连续3年在张家港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第二名,近5年每年有多名田径运动员代表张家港市中学生参加苏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为张家港争得了荣誉。2009、2010年连续两年蝉联张家港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男、女冠军,女子篮球队3次荣获苏州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冠军,2010年我校男、女篮球队代表张家港参加苏州中学生篮球赛分获第二、第一名。在每年的张家港市冬季三项比赛中也名列前茅。涌现出了秦飞、顾亚、唐清华、刘来洋、王鹏旭涛、陶亮亮、顾竹平、季浩、钱熠棠等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借2011年参加世界中学生篮球赛为契机,面向全体学生,创建学校体育篮球特色,突出体育整体育人功能,从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创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郑贺, 冯明新, 潘世俊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中国学校体育特色之我见 篇8

1.学校体育概念

2.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改革的特点

3.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1.学校体育概念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健康知识为手段,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多种组织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体育课程设置内容改革的特点

我国的体育课程是作为必修课单独设置,我国的体育课程设置改革呈现出以下特点:

2.1从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的演进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教育部于 1956 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该《大纲》明确了中小学体育的地位和任务,即:“体育课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规定了体育课程是中小学教学的必修课。这一既定方针一直延续到 2000 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课程教学大纲》。《体育与健康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课教学时数的安排与以往的历次《教学大纲》相比,有了显著的增加。这表明我国对于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视。

2.2 我国的体育课程结构的发展呈现出由“单一化”的必修课向“多样化”的课程类型方向

转變。

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单一的必修课,造成部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得不到满足,个性特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从而使其对体育课程教学失去了兴趣。进入20 世纪 90 年代,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观。学校的课程结构不再只局限于必修课,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等多样化体育课程。吴刚平(2002)指出:“作为学校课程的三大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提出和开设,对于打破固有课程的单一性、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3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由“统一化”转变为日益“多样化”和“弹性化”。

一直以来,我国的体育课程内容由于受竞技运动的影响,人们对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的本质认识较为模糊,甚至有人认为竞技运动项目就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这就难免造成体育课程内容竞技化、成人化的倾向过强。

3.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3.1相互依存的关系

以往在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二者的关系上,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把二者看成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事物,不主张学校体育引进竞技体育。此种观点认为,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竞技体育则是搞训练,为竞赛、争冠军、拿奖牌,是少数竞技精英从事的运动,所以不宜把竞技运动引入到学校体育中来;第二种倾向是认为学校体育要尽量多地采用竞技运动技术,甚至认为学校体育改革要以竞技体育为导向,把学校搞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其实,以上两种看法都带有偏激。

3.2竞技体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的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

3.2.1竞技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20多年来尽管对学校体育思想有种种解释,但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指导思想是大家达成共识的。这种共识是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体育社会功能的反映,也是百年来民族体质衰弱屈辱地位形成的一种自强意识的反映。

3.2.2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上传授技术就是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我们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运动员,但是要提高他们身体活动的技能,使他们具备更高的掌握各种技术(包括生活技术、劳动技术和军事技术)的能力。一些简单的身体素质练习固然可以迅速地增加运动负荷,但是把掌握技术的过程忽略了,而学生恰恰可以从这过程中得到极其宝贵的东西技能。而且学生并不欢迎那些过于简单的练习,不少教学实验证明缺乏娱乐性、竞技性的练习,是难以持久的。

3.2.3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人类赋予体育的理想:和平、进步、团结、友谊,以及相互尊重和了解,对人的正直和尊严的充分尊重等等,这都集中表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民主愿望,充分反映出体育的民主目标。而竞技体育参与的大众性,和比赛结果评定的公开性,在程序上决定了体育比赛必定是个民主过程。

3.2.4竞技体育可以激发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竞技体育是一种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它可以净化社会情感,提高社会的审美情趣,陶冶社会心理;竞技运动是一种观念文化,它所负载的价值,在深层结构方面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竞技运动对人的教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对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3.2.5竞技体育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团队意识

竞技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是相互依存而不可或缺。学校体育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同时,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如有识之士所说:“我们需要走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之路,本着既要以宽广的胸怀学习和借鉴国外学校体育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在我国国情这个根本上,总结自己的东西”。走借鉴与融合的道路,才是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之路。愿中国学校体育的未来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我国借鉴国外学校体育的思考。谭次平,马卫平

[2]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盛晓明

[3]体育强国视阈下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探。董翠香

上一篇:社会领域心得体会下一篇:技术创新-包装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