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反思

2024-06-02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反思(精选9篇)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反思 篇1

一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涵义,做到“名”与“实”结合。化学用语是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化学用语不仅代表化学事物,且表达特定化学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二是要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如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所以在讲绪言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

三是加强练习,达到写、读、用三会。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而且要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在教学中,要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反思 篇2

一、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化学符号既抽象、枯燥又容易混淆,因此,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并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1.学习元素符号时, 可以介绍所学习的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如, 缺锌会影响人的智力发育,铝过量会使人变得反应迟钝,缺铁会贫血,缺碘容易得大脖子病等。2.用元素符号给相关的成语填空。如, 只要功夫深,Fe杵磨成针,雪中送C,千里送鹅毛,礼H情意重。3.将化学用语编成顺口溜。如,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为: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硫二四碳,二三四五就是氮,铁为二三铜一二,单质零价要牢记。4.对于学生的 进步要给 予及时的 鼓励和表扬。 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同的同时,会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二、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在教学时,根据化学用语种类、数量繁多的特点, 在进行第一单元到第二单元的学习时,由于学习任务比较轻,可以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 每节课识记3~5个元素符号, 并且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元素名称。等到学习“元素”这一课题时,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常见的元素符号, 为下一步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第一单元接触物质开始,就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等到学习化学式时, 学生在知识储备丰富的情况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就会变得非常轻松。当学生对化学式很熟练时, 就让其在写文字表达式时注明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为下一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奠定基础。

三、指导方法,培养定期复习和整理归纳的习惯

教师应该分析教材中化学用语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把握好化学用语的教学顺序。在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元素符号的书写是基础,另一个基础是化合价。当学生懂得元素符号和化合价后就能轻松地书写化学式、离子符号。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把它们摆出来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其异同点。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逐渐养成定期复习和整理归纳的习惯。

四、加强练习,形成技能

要轻松、准确地使用化学用语,就必须做一定的练习。通过作业练习,学生可以暴露错误, 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可采用中文名称与符号互现的方法。即练习时,教师说出元素或化合物的中文名称, 让学生写元素符号、化学式; 或教师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 让学生读出它们的中文名称,并说出它们的含义。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给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说出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有关事实; 或者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鉴别和物质的制取等。这些都是练习书写、使用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选用。

总之,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开好头”, 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要精心组织教学,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要讲解清楚,又要反复练习,让学生逐步习惯运用化学用语, 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用反思促进化学课堂教学 篇3

一、对待实验方面出现两种极端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标十分重视实验。新教材中的实验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目的是让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设学生实验。然而,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两种极端。

1.基本上不安排学生实验

有这种做法的教师一来觉得教学时间本来就紧张,如果还安排学生实验的话,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二来觉得有些学生的实验能力比较差,并且实验态度不好,他们中有些是抱着玩的态度来做实验的,因此担心他们做实验时出现实验事故;三来觉得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经常出现大声喧哗的现象,给课堂上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四来觉得实验室比教室宽阔,台面上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大好。由于以上原因,导致部分教师仍然按老办法上课,即把实验尽可能改成演示实验或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分追求实验探究式

有些教师没有认真研究新课标,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实验的难度和安全系数,把教材上的实验全部开设为学生实验,结果导致一些实验成功率不高,现象不明显,失去了做实验的意义。其次,由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有些实验耗时太长,实验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影响了实验效果,同时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实际出发,善于找出两者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非常正确的,然而有些教师却没有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教学中迷失了方向,总以为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如有些教师去江苏洋思中学学习回来,头脑发热,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照搬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每节课都按照“学生自学15分钟,然后教师讲课的时间为15分钟,最后学生检测的时间为15分钟”的模式进行教学,有些甚至刻板地把教师说话的时间都算入教师讲课的时间,他们以为这样就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他们没有想到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正如一个人长期吃一种菜,再好吃的菜也会乏味的。由此可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放弃或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就是违背了教育规律。

三、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场面”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发现部分教师为追求课堂的“热闹场面”,将“合作学习”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如把一些简单易懂,学生一看就会的内容也列入课堂讨论的范畴,使课堂讨论“泛滥成灾”。在表面上看来,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也有些教师把一些难度大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丧失信心,讨论“无功而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要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同时把握好难度,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既能互相启迪,完善认知结构,又能培养团体精神与批判性思维,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随意加大教学难度

虽然新教材的内容比旧教材要多,但总体难度下降,按照新课标的课时要求,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平时经常听到有些教师埋怨教学时间不够,学生接受能力差,原因在哪?只要走进课堂,不难找到答案,是因为那些教师未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难度和深度,在授课过程中坚持一步到位的原则,随意加大了教学难度造成的。比如在讲人教版化学1(必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时,虽然新课标明确指出,只要求掌握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但不少教师为了“保险”,还是把旧教材的要求搬到新教材中,从而造成了教学时间不够。为了赶进度,在课堂上拼命把知识硬塞给学生,由于难度加大,不少学生接受不了,于是对学习产生了畏惧情绪,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很少补充与生活、社会紧密相关的知识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学科。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热点知识可以作为课堂内容的素材,这对于帮助学生注意身边的化学现象,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更好地学以致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联系实际,很少补充与生活、社会紧密相关的知识,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作为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

六、忽略教材上的学与问、思考与交流,以及科学视野等

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可读性强。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添了学与问、思考与交流。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了科学视野。然而,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教材上的这些栏目很少关注,认为作用不大甚至浪费时间。其实只要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教材上的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对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下一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下基础。而科学视野对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深对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以及化学与科学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栏目,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阅读,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4

篇一: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3个月的“国培”学习,在教学中我有了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 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

1、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①。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的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的缓慢氧化。

②。通过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因为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例如,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探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 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

③。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实施课堂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活动方式。“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是一名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

2、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按教材内容灌输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尝试运用新的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尝试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并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确保了评价的自身不断完善。

篇二: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兴趣: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动力基础,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要敢于和学生说笑话。天南的、地北的、国内的、国外的、与化学有关的、无关的。有的学生说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我说“那坏了,H2和O2是气体喝一口你就飘忽,喝一杯水是不是就有坐飞机的感觉,如果喝的再多可能就会飞向美国了。同学们想,如果在空中点火抽一支烟,什么结果?”,同学们吆喝“爆炸”,因为H2和O2遇火可能发生爆炸,我说那只有唱“伤心太平洋”的份了,学生哈哈大笑。

学生要喜欢这课,肯定要先喜欢老师,如果哪位老师很幽默,学生肯定喜欢与他交流。喜欢老师,就会主动接近老师,肯定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受到我校演讲的林老师的启发,我就经常对学生说:“你敢不敢喊老师‘我爱你’,怕什么?你是老师的孩子。”

2、激情:热爱所教的学科,要找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找一种与学生分享快乐的感觉;“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3、契机: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最佳机会。如:作为一名新的任课教师,用最短的时间认识所教的所有学生,晚自习快下课时不看座次、不看花名册认识各位学生,“张三,你很聪明”,“李四,第二节课你就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五,„„”,实在没有话说,就“认识你很高兴”,利用这短短的5分钟,让学生知道老师很了解他们,加强了师生间的联系。

再如:老师检查目标作业时,有的学生自信地说“老师,你看”,有的则说“没问题!”,再看部分没有做完作业的同学只有不好意思得份了,老师则说“很多同学作业写得很好,老师都很鼓舞,一定尽心教好同学们,你不受鼓舞吗?下次作业你能主动给老师看看吗?”

4、悬念:课堂教学要有悬念,要利用问题或问题组给学生提供闪光的机会,让学生告诉学生。如: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如何?猜一猜,有猜大的,有猜等于的,有说不知道的,但有许多学生说“小于”,而且还能说的同学们心服口服,一个小问题就能增强好强心、好奇心,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下课前留一些新颖、难度较大的小题目,告诉学生“老师等待着你的结果”,往往是当天就有许多学生在课间围着老师,“答案是几?”“我做的对不对?”,热情特别高。

5、规矩:教师的教学要有特点,形成规矩,并且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教师的教法。①课堂新授教学时,争取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最本的办法:讲完后领学生集体读一遍、集体背一遍、个别学生再检查一遍。②课前作业必检查,哪怕写一个或几个关键字,也能显现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③习题讲评课,要求学生拿起笔,把题目种的关键字、关键话划出来,把牵扯到的计算式子列出来,答案自然就明确了,下次再见到类似的题目,眼睛肯定会一亮。

教有规矩,学有方圆。在学生适应老师后,他们就知道了老师要讲那一个题、以哪一种物质为例、甚至说哪句话,表现出学生较强的主动性。如:在讲化合价时,九年级六班一名男同学不等老师开口就一边聚首,一边对同学说“老师肯定要问谁把化合价标在题目上”,真是说道黄老师的心里去了,很高兴,因为学生知道老师要求他们做什么,知道老师喜欢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适应老师,走在教师的前面,占领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篇三: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是九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一门课程,也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学生能否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且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绞尽脑汁设计好每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化学,去体味化学知识。

化学,虽属理科,但又是理科中的文科。许多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化学用语都需要记忆,这些知识是为今后学习化学打基础的,若不熟练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继续学习化学,严重者会产生厌学情绪。其实,让学生学习化学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我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实验操作,激发学习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老师要加强实验教学力度,既要精心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又要组织学生参加分组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化学知识点也得到很好的掌握,学生这样学到的东西比你在课堂上花大力气照本宣科地讲解实验强百倍。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优秀生来说也不一定根深蒂固,何况学困生呢?现在,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来达到成绩共同提高的目的,化学分组实验操作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讲解“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内容时,我先备好导学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分组实验,要求每组成员对每个探究步骤进行认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自己动手和观察,学生明白了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层以及哪一层温度最高,也深刻记住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因受实验器材限制或药品等原因,并不是每个实验都能演示成功或学生能分组实验,遇到这种情况,我原则上是能做到哪里就做到哪里,绝不放过每一个操作,也许就这个操作,也许就在这一瞬间,他能看到的现象也许就会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对于失败的或不能演示的操作,我也要千方百计地借助课件进行演示。例如,在讲解“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时,明知演示实验不能成功,但我不放弃,起码学生看到现象能知道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这绝非同死记硬背效果一样。为什么集气瓶中的水不能上升约五分之一?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分析了我失败的原因,学生对这节课内容也得到牢固掌握。

可见,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巧设记忆,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过程中,对有些知识点难免枯燥无味,内容多,难记忆,可又是重点,我们不妨巧设记忆,使其趣味性,让学生容易记住,这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提高课堂效益,何乐而不为呢?譬如,空气里成分按体积计算可这样巧记,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零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体积分数需记清,莫与质量混一起。又如在地壳中排在前八位的元素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学生不易记住,我用一句生动诙谐的语言表示出来,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哪(钠)、家(钾)、美(镁)、金(氢),能使学生在欢笑声中记住地壳中排在前八位元素名称。

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可把枯燥的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去巧记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内容多的知识点特别适用,例如让学生识记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可谓难上加难,而且容易混淆,不如给学生编口诀,即一价钾钠氯氢银,还有硝酸、氢氧和铵根;二价氧钙钡镁锌,还有硫酸、碳酸根;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正负价,要分清,莫忘单质价为零。通过背诵口诀,再多做练习,学生肯定会把最基本的化合价记准。

类似的例子很多,在此不一一例举。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5

——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然而,鲜活的课堂必定给我们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不可避免地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呢?则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因此,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合理处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等都成为教师接受挑战的新课题。下面是我处理课堂意外事件的一个教学案例:

在“燃烧与灭火”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并出示了几张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入了课题,此时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着手进行演示实验,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实验时,铜片上的白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红磷没有燃烧),但是,白磷燃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红磷也燃烧起来了。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该怎么办呢?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我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着还在燃烧的红磷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随即又安静下来,等着老师往下进行。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评析: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教师演示实验的失败,这个事件的发生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但在处理上觉得是恰当的,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演示实验失败后我没有强调客观原因掩饰实验的失误,而是面对失败承认了错误,并组织了学生探究

了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药品用量、反应条件、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而面对学生的回答与我的预设发生矛盾时,我没有严厉的批评和断然否定,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亲自探究自己的结论,引导他自己得出回答错误的原因,并给予鼓励表扬,发扬了该同学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参与实验,参与探究结论的新理念。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6

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料、装置、步骤的研究,最后请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收集、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等到实验结束后,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展示实验成果,分析实验成败以及原因,小结、汇报自主学习的收获。结果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就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而有的同学则没能获得成功,主要原因有:所加的药品不能反应(用硫酸做原料)、能反应却收集不到气体(装置气密性没有检查或装置气密性不够好)、药品量不足、实验步骤不准确、长颈漏斗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下等等。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成败的分析,同学从中认识到自己设计实验装置优缺点,同时也掌握了实验步骤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然后通过反思交流、取长补短重新调整与改进实验装置,最终取得实验成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又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中也暴露了不足。由于平时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比较混乱,个别组无法准确得出探究的结论,一节课内完成这么多的探究实验有点仓促,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不断培养。但不论怎样在本节课学习中学生还是大有收获的。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师如何进行化学教学反思

1.理念层面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强调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构成的一种动态高效运转系统,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以上新课程的观念, 立求创新,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钻研课标, 理解教材, 了解学生, 反思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实验性等等。

2.教学目标、行为的反思

我在教学的大量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反思解题的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反思解题的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运用好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 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通过反思三维目标, 可提高思维的自我评价水平, 化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谋略及应变能力, 这种锻炼是别人无法传授, 是教师在独立的反思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无价之宝。

3.教学活动的反思

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 成功的教学过程, 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要求自己的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 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

4.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 而在新课程观念下, 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一种重要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权威文本, 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性质出现, 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同时,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完善者和再创造者。

5.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刻意追求所谓“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个个精雕细琢, 面面俱到, 教学手段中“电媒”“声媒”“光媒”掌声雷鸣, 一个不能少, 学生讨论得热热闹闹, 回答问题对答如流, 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 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 仔细梳理, 深刻反思, 无情地剖析, 并对症下药, 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6.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成功的教育制度, 成功的教育者, 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因类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 各领风骚, 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 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 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 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 不掉队。

7.教学前反思

新课程实施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相结合的教学, 以增强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 教师应成为教材的主人, 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但不是唯一资源,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就是教学内容, 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必须对课程标准新教材的每节、每章、每一句话, 甚至每一个词进行仔细阅读并深刻体会, 反复对比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精神实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基础知识、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学习爱好兴趣、习惯、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实验条件、图书资料、文化氛围、班级环境、大胆地对教材删减、取舍、替换, 增加拓展和整合,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质量。

8.教学中反思

课程改革, 反对“死气沉沉”的教学, 倡导教学求“活”, 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反思, 可以让我们课堂教学减少遗憾, 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

9.教学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 教学后反思会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 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

2.写不足之处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思维及情感交流的升华, 将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 智慧的火花记录下来。

4.写学生的创新

将学生“创新的火花”, 独特的见解, 好的方法, 好的思路, 对学生的赞赏和激励记录下来。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规律, 教法有哪些创新, 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 将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 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境界和高度。

探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1.引言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化学工作者们常常会利用化学符号语言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掌握化学符号语言是化学工作者们的基本技能。而对中学化学教学而言,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学习好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分化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而对初中化学教师来说,研究化学用语教学是教学实践的需要。因此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而言,在还没找到学习化学知识的科学方法时,就要学习很多化学用语,确实有点困难。再加上化学用语本身很抽象枯燥,就成为初中化学学习的难点内容,导致大部分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作者选择了从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入手,研究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诸多困难因素和探索行之有效的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如何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化学用语教学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化学式与化合价》具体教学过程

2.1引课

引课中选择了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出示水、过氧化氢、氧气、氯酸钾的实物请小组同学以比赛的形式分别用汉字和符号来表示。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式简单、明了、准确、通用的特点。

2.2新课

由活动一:归纳化学式的概念。活动二:提出三个问题: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化学式可以任意的书写吗?通过活动二探究化学式的注意事项;同时通过这两个活动建立了支架一:每种纯净物可以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出来。由两部分组成元素符号和数字。进行活动三:根据小组活动记录中提供的化学式填写物质的名称、组成、一个分子的构成。通过该活动学生主动建构了化学式的涵义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表示的知识。从而突出了策略二突出三个表征。建立了支架二化学式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表示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追加练习进一步明确化学式中数字的涵义夯实对化学式的理解,明确涵义。活动四: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并正确读出。小组合作完成后讨论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追加练习加以巩固。建立支架三初步学会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

3.初中化学用 语教学策略启示

3.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化学用语在初中教学中主要包括三号元素符号、化合价符号、离子符号二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二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二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这些知识相对 比较抽象容易出现分化点,因此在教学中就应杜绝这些现象的出现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兴趣赴学生乐学。如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实物与符号对应记忆、编制一些韵语、猜谜语、制作卡片等等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对于化学用语教学可采用分散教学飞方法避免抽象的知识过多学生失去兴趣。

3.2注重学生学习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提倡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就是其中一种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学习风格做好分析。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要求新知识必须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之上。虽然同为一个班级的学生 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却不尽相同教师要想使每位同学都建构同样的知识也是不可能的,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做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使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都能最大程度的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情景设计、问题提出、学生参与、学生实验等方面要全面统筹规划使他们对化学课感兴趣赴他们都成为化学课真正的主人赴他们都能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出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化学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夯实“双基”并用“双基”去解决化学问题。

2.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建构主义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这种关系教师不要颠倒了,否则又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去。教师要在情景的设计、启发学生、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转换、指导方法、调控方法、学生的评价等等方面都要创新、要及时、要巧妙、要得法、要公正。也就是教师要时刻精神饱满、要做智慧型的教师要真正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从而构建出最优的化学“双基”知识并应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

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较高,且对以后各个阶段的造价也有较大影响。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地点以及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等。这就要求业主在项目立项时对项目的使用性能、质量要求、功能要求、社会要求、经济性以及全寿命周期等各個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优选最佳的投资行动方案,防止以后在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以及工程造价的增加。

3.3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

化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分层递进的。在具体教学的实施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重视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各种能力。主要培养实验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对比、概括等学习方法。如在教学中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分层教学等。能够在各个环节 中培养学生阅读、观察、归纳、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概括、实验、交往、合作等等能力。只要教师充分重视并设计好实验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4.结束语

通过本次论文研究可以发现,化学用语的学习对于提升初中生化学知识水平,形成化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

第一,要采用自主学习的引导模式,让初中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积累。

第二,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针对化学用语的学习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保证学生成绩的提升。

第三,教师会赏识学生的优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相利萍. 高中生化学符号学习现状的探查[J]. 扬州大学, 2012

[2] 贾丽春. 初中化学用语初探[J]. 教学交流, 2013: 100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案例 篇9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一

在化学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多引导、启发,学生自主的找到化学规律,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上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下面是我几点教学体会。

1.化学教学中的很多定义、概念学生在掌握和区分时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在讲解某些定义时采用先举例,再让学生找出共同点,进而得出定义的方法,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讲解物质的分类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物质,而教师板书的时候有意识的分类书写,把金属单质写到一起,非金属单质写到一起,金属氧化物写到一起,非金属氧化物写到一起,两大类写到一起,再引导学生总结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得出定义。

2.序言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序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因此培养其兴趣是关键。在这一部分应多引入一些图片、影像材料等,多介绍一些科技发展史,再通过几个小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培养其学习兴趣。

3.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深学生的印象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在讲述如何正确闻气体气味的实验操作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讲述正确的操作方法,再让学生演示,第二天肯定有学生忘记,那怎么办呢?第一天我们闻的是空气的气味,因为空气无色无气味,他们的印象不一定深,那么第二天让他闻氨水的气味(少量氨气毒性不大,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伤害,但气味却很大),挑一个学生演示,很可能他直接去闻,那么他一定一辈子也忘不了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

4.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可以先做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结论,再让学生做一个实验,在这里可以做一些手脚,让其不成功,再引导学生找出其失败的可能原因,这样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总比我们灌给他们要好。

5.讲解稀有气体和氮气的用途时,应引导学生看书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他们的用途,并引导学生警醒对比,比较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个别题也考其共有的性质),得出其用途相似的原因是“化学性质稳定“,从而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观念。

6.在做《硫燃烧实验》与《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均需留少量水,但铁丝也可以放少量细沙,做完实验可以提出设问:“硫燃烧可不可以也用细沙来代替水?”引导学生放它们的原因:铁丝燃烧是为了防止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而硫燃烧是为了吸收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7.讲解双氧水制氧气实验时,可以顺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将书中的两个实验增加一个加热双氧水的实验,引导学生猜想,加热双氧水也能产生气泡,那么产生的气体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最终可能有三种答案,即:水蒸气、氧气、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那么该如何验证呢?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当然,学生刚学习化学,回答肯定不到位,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为了验证到底有没有氧气,该用什么进行检验呢?学生肯定知道是带火星的木条,但事实是木条并不复燃,相反可能熄灭,再进行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里要做的是提供一些信息,及时进行引导。

8.讲解元素符号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先不提元素符号,直接在黑板上写一个单词“gold”,问学生的意思,学生肯定都认识,反过来在黑板上写出汉字“汞”或其他的你认为学生不会写的让学生回答,学生肯定不会并期待你的答案,此时你出乎学生的意料,说自己也不会,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然后趁机引出元素符号的重要意义──通用,那么这节课一定会很顺利的上完,学生的印象也会很深刻。

8.分子、原子是学生学习化学中的难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微观世界,因此树立一个微观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呢?适当的借助于电教手段进行演示可以使微观的结构、变化变成宏观的影像,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9.关于符号表示的意义,可以反过来进行讲解,如设问氢元素怎么写?一个氢原子符号怎么写?从而得出元素符号既可以表示该元素,也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在通过提问铁的元素符号怎么写?一个铁原子的符号怎么写?铁物质的符号又怎么写?引导学生得出“Fe”,反过来,氢气又怎么写?由于学生学过氢气的化学式,会写其化学式,再通过几组例子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分子构成的单质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只能表示两种意义;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对应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三种意义。

10.核外电子排布:先教给学生如何画原子结构示意图,再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分别画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非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的多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表现其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多于四多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表现其非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氦为2)是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多为稀有气体元素。当然,这些结论都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书写、思考而得出得结论。

12.书写化学式应先讲解规律,即根据化合价进行书写,等学生差不多会写了,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即化合价绝对值交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为什么要等到写得差不多再找规律呢?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求算化合价打基础。书写练习时要由简到难,如先写氯化物化学式,再写氧化物化学式,再写“几氧化几某”,再写酸、碱、盐的化学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类书写时教师先演示几个,然后在找学生到黑板写,其他在下面写,让学生对黑板学生进行讲评。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着课程改革,在我理解课程改革的精髓就是改掉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将一些,这样即减轻了教师课堂上的负担,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二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 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 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三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案例篇四

化学中考分数只有50分,所以一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我感觉到压力好大。学生不要学、学习枯燥,要背要记要动脑,多累啊!但是,明知是苦,也要发挥乐观主义精神,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共享,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上一篇:难忘的教训300字作文下一篇:沙河市第三中学工会规范化建设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