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

2024-07-18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通用6篇)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 篇1

2.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相同点有(C)①会议都在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纠正了党的错误 ②毛泽东都参加了会议并提出正确主张 ③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 ④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旗手是(C)A.周恩来 B.李大钊 C.陈独秀 D.毛泽东 4.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A)

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B.平均地权 C.耕者有其田 D.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5.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辛亥革命()

A.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B.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C.由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 D.改变了中国的国体

6.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年间,中华民族工业有过短暂的繁荣。A.1928-1929 B.1927-1928 C.1930-1931 D.1932-1933 7.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的是()

A.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 B.“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 C.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其流毒“不减于洪水猛兽” D.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应该否定 8.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互助组属于()

A.社会主义性质 B.半社会主义性质 C.新民主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9.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0.“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主要是吸取了()

A.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C.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 D.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11.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第二次护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2.()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13.《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A.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B.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C.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D.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4.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战争,下列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B)A.八一三事变和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和八一事变 D.一二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15.1906年请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明定国是 D.商律 16.1949年政协会议上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周恩来 B.朱德 C.刘少奇 D.毛泽东

17.1955年毛泽东错误指责以下哪一位主持中央农村工作部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A.邓小平B.邓子恢 C.陈云 D.薄一波

18.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通过(B),这意味着北洋政府时期还在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A.《军政纲领》 B.《训政纲领》 C.《中华民国宪法》 D.《宪政纲领》 19.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D)

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主权不完整 C.领土被割占 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904年,孙中山发表的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C)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警世钟》 C.《中国问题的真解决》D.《革命书》 21.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在辛亥革命以前指的是()A.恢复中华 B.平均地权 C.创立民国 D.驱除鞑辱

22.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中共的帮助下创办了盟报()A.光明报 B.解放日报 C.文汇报D.大公报

23.毛泽东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确立下来是通过()A.“八七”全议 B.井冈山会师 C.文家市会议 D.三湾改编 24.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5.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C.陈独秀成为北大文科学长 D.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 26.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 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①是屈原 的原因” 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 原子弹); 是苏(苏联));② 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原子弹);②是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B)A.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B.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 和所起的作用 C.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它准确反映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D.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27.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热情讴歌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是(C)A.章炳麟 B.陈天华 C.邹容 D.汪精卫 28.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分清敌友问题 B.革命动力问题 C.政权问题 D.领导权问题 29.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渡江战役开始 B.孟良崮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三大战役开始 30.北洋军阀曾向日本人借款,其中西原借款即达八项,此人是()A.黎元洪 B.冯国璋 C.段祺瑞 D.袁世凯

3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团结开明地主抗日而采取的政策有(A)①“三三制”原则 ②减 租减息 ③精兵简政 ④大生产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C)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3.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成立(C)A.中国国民党 B.国民党 C.中华革命党 D.同盟会

34.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是(C)A.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B.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35.国共重庆谈判的焦点是(A)

A.军队和政权问题 B.建国目标问题 C.建国方针问题 D.国大代表问题 36.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时间是(A)A.1945-8-25 B.1943-8-25 C.1944-8-25 D.1946-8-25 37.最先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C)A.毛泽东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

38.解放战争时期,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的文献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五四指示

39.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的是(C)

A.中国民主同盟全国代表大会 B.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C民盟一届三中全会 D.民盟总部发表公告 40.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A)

A.中体西用 B.洋为中用 C.全盘西化 D.中西结合

41.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D)

A.同中国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 B.发动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坚持共产党领导权和巩固工农联盟的总方针 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2.在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时,中间分子指的是(B)A.地主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C.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43.在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中,中共对富农的政策是(C)A.联合富农 B.保护富农 C.限制富农 D.消灭富农

44.中共1927年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而1937年又与国民党合作,这说明(C)A.民族矛盾从属阶级矛盾 B.国内斗争服从国际斗争 C.中共从广大人民利益出发 D.国共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4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B)

A.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 B.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C.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 D.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建设

46.1927年7月15日,(D)在武汉召开分工会议,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 篇2

一、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突出思想政治问题

1.政治信仰多元化, 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为了继续主导世界, 遏制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实现其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西方敌对势力依靠其经济和科技优势, 加紧对我国进行政治文化渗透, 从意识领域分化和扰乱政治信仰, 动摇和挑战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西方一些学者大肆鼓吹“文化趋同化”和“文化同质化”, 向我国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极力地兜售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念, 妄图用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来影响和主导我国的政治文化发展。他们以信仰自由为幌子, 大肆宣扬拜金文化和拜神文化, 鼓吹功利思想和无政府主义, 恶意放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瑕疵, 攻击和诬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大学生处在政治信仰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间, 思想活跃, 好奇心强, 接受新鲜事物快, 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低, 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和恶习的影响和毒害。

2.价值观念歪曲, 价值取向和目标呈现功利化和短期化倾向。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渗透其低级腐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来败坏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受西方腐朽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的价值主体个体化, 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 自私自利,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毫无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功利化, 表现为拜金主义和纵欲主义, 只讲攫取, 不讲奉献, 重利用, 讲实惠, 贪图安逸享受, 过分追求物质和感官上的刺激和满足;价值目标短期化, 表现为极端的现实主义, 只顾眼前和表象, 急功近利而不计后果, 不求进取发展, 没有远大的奋斗目标。他们放弃了以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迷失了高尚与卑鄙、美好与丑陋, 正义与邪恶在价值上的判别标准, 极易引发大学生价值观失衡、政治态度消极、缺乏诚信等严重不良后果, 阻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进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3.意志脆弱, 思想困惑多, 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难以正确定位, 心理问题突出。新时期的大学生以“90 后”独生子女居多, 生长环境优越, 自我中心意识明显, 由于成长经历普遍比较平坦、顺利, 没有经历过失败的磨炼, 因此缺少解决和应对问题的经验, 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 很容易情绪化, 抗挫折能力很差。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 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史实进行叙述和分析, 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幸福生活和建设成就来之不易,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长见识, 充实头脑, 还可以用史实揭示世界发展规律, 对于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揭示了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有助于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才能获得民族独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支撑, 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国际关系等内容, 以史实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批判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狭隘性和腐朽性。加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2.学习革命先烈英勇事迹, 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杨靖宇等无数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前赴后继, 把一切都献给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事业的英雄事迹。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学习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的英雄模范事迹, 能够激发起他们对中国社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 能够激发起对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能有价值、有意义等人生课题的思考 。

3.激发爱国热情, 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维护祖国统一、建设国家富强的爱国运动史。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青年大学生能从中认识我们伟大祖国的过去和光明的未来, 能够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 激发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心, 以便更加自觉地肩负起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历史使命。

4.借鉴经验, 启迪智慧, 指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中讲述了我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 到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现代信息社会的巨大变迁, 是包含着无数相互联系的事件、人物、思想和人类活动的历程 (参考《人民日报》2005年8月12日 第15版)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了解英才俊杰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他们成长的过程和规律, 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指导他们健康成才;可以增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信心。

三、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1.以专题式的教学方法为依托, 创设历史情境, 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体验, 提高学生的鉴别力。中国近现代史内容非常丰富, 线索错综复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课时有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讲得清清楚楚。 结合教材内容, 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利用多媒体和相关的视频资料, 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 将教学活动置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感氛围之中, 引导学生进行身份置换, 让学生展开想象和思考。

2.以事喻理, 以理育人, 培养学生科学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发展历程, 每一个历史事件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 相互关联起来, 揭示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教学中选用典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例, 通过解释历史现象, 科学地分析事件起因、理清进展变化、评价结果影响、点评历史人物的作用, 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3.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以史育德, 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 通过组织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信仰、理想和价值观进行讨论、评判, 可以使学生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陶冶情操, 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同时, 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植入大学生的心里, 使他们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和政治方向。

总之,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政治现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是一门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思想政治课程, 其功能不仅是要传授历史知识, 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德育作用。教师在教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参考文献

[1]崔艳红.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28.

[2]中国青年报.90后新生经济独立意识差心理抗挫能力弱[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8-11-12/1053174281.shtml.

[3]任贵祥.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关系六十年述评[EB/OL].http://www.hprc.org.cn/gsyj/zhutiyj/xzglsxsyy/200908/t20090828_28864.html, 国史网.

[4]沙建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 (增刊) :18-19.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 篇3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记忆;历史认同;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261-03

一、大学生历史认同建构的重要性

“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认同的逻辑起点源于人的自我认知,它萌发自人的内心深处,是汇聚了情感、观念、信仰与理想等因素的一个复合体。而且,“认同”是动态的、鲜活的,是主体和客体必然要发生作用和互动的一个过程。历史认同是人们对整个民族共同体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历史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的认同。历史认同是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解释,是群体对过往的集体记忆,是自我认同向过去的延伸。大学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建构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历史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

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就是在有他国存在的情况下,国民对自己国家独特性的想象、认识和期待。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国家的归属感,还表现为对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对国家制度、法律、政策的支持和服从,以及愿意为了国家利益而奉献的爱国热忱[1]。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个角落的今天,培育国民国家认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国对国家认同建设十分重视,并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强调增强国民的国家认同对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作用。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时表示:“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两岸同胞要以心相交、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在现代政治中,国家认同协调的是人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然而,从个人层面上看,每个人的国家认同建构都不是随意的,而且,国家认同的形成是一个微妙的、交叉递进的过程。仔细窥察这个过程,我们会发现,历史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

(二)建构历史认同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建构历史认同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只有认同民族发展的历史和客观规律,才会对民族精神产生亲近、认可和皈依。在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中华民族虽然历尽沧桑,但绵延不绝,而且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近代,中华民族遭遇“三千年未遇之变局”,历尽劫难、屡遭侵略,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不畏牺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一幕幕生动的历史情景剧,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首首壮丽的历史诗歌,都是中华民族过往的集体记忆。所以,尊重历史、认同历史,认可中华民族悠久而激荡的历史脉络,才会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发自内心的亲近和皈依。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特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05方案”开设的4门理论课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具有交叉学科的属性,它的学科性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主要内容又是历史学科的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历史。简单地说,这门课是借历史教育之手段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

(一)《纲要》课程的内容有利于建构大学生历史认同

《纲要》课程讲述的是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这段历史对中华民族来说非常特殊。因为,一方面,这段历史距离今天仅仅170余年,仿佛就在昨天,甚至很多历史变迁仍在进行中,犹如二战残留的炮弹至今仍被埋在世界许多角落不为人知。所以,这段历史的借鉴作用十分显著;另一方面,中国自1840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遭遇了太多的变局,经历了太多的耻辱,被动和主动地进行了太多抉择,今天的中国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必须从近代的中国说起,所以最需要探索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最需要大学生去了解和把握。“学习‘纲要课,可以警醒世人,使青年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内涵,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3]

(二)《纲要》课程的属性有利于建构大学生历史认同

《纲要》课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属性,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内容,既可以避免历史教学的大幅重复,又可以从思想教育角度发挥育人作用。一方面,众所周知,历史的功用显著而深远,犹如恩格斯所言:“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历史既有借鉴功能,还有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功用。所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历史教育。在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历史教育仅仅普及常识,大学阶段则只有历史学专业才继续接受历史教育。另一方面,《纲要》课程定位为大学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解决核心问题,廓清历史疑惑,指引前进方向。这门课程轻历史内容讲述、重历史问题答疑,轻历史细节描绘、重爱国主义教育,轻历史过程演示、重历史规律探索。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革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喷涌滥觞,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往往出现偏差、谬误。尤其是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下,许多青年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混沌无知,甚至背离真相。

三、利用《纲要》课程建构大学生历史认同

大学生历史认同的建构可以借助《纲要》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保存集体记忆、培养历史意识、树立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心等途径来实现。

(一)利用《纲要》课程保存集体记忆

“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是一个具有自己特定文化内聚性和同一性的群体对自己过去的记忆。特定的集体记忆反映着一定群体的价值取向、心态结构、技术水平、认识程度、叙述手段等文化特征[4]。集体的历史记忆是历史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历史失忆必会产生‘数典忘祖、‘认贼作父的结果而不自知,‘历史认同发生错乱,必然会产生对民族或国家的疏离感。”[5]

也许是因为复杂,也许是因为距离太近,人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竟出现种种诡异走向,例如“历史虚无主义”“抗日神剧”“抹黑英雄”,历史才仅仅过去一百多年,这种走向说明了什么呢?其中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集体记忆的丧失或偏差。一般来说,集体记忆的保存有赖于先辈的口耳相传、各种历史遗址和遗迹、人们有意识的系统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纲要》课程就是集体历史记忆的系统教育。《纲要》课程虽只是讲述1840年以来170余年的中国历史,但内涵却十分丰富。这门课程承接中国古代史、回顾了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梳理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概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讲述了中国革命的发生历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的民族解放运动,分析了中国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实施改革开放国策的必然性。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纷繁复杂,西方世界的冲击和中国社会的回应,全球工业化趋势下中国的现代化转变,从昌盛的世界文明古国到衰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从封建帝制到民主共和制、再到新民主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从儒家思想到三民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从国民党到共产党,无论哪个主题都足以引发无尽的争论和臆想。难怪费正清曾唏嘘感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走了一条巉岩坎坷的路,里里外外都充满莫测的变化”[6]。为了保存和唤起集体历史记忆,《纲要》课程教学要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展开,注重历史脉络的勾勒、历史主线的描画、历史问题的解疑,从而达到教学之目的。

(二)利用《纲要》课程培养历史意识

在保存历史记忆之后,建构历史认同还必须培养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就是能够跨越特定时空探察人生、社会和世界,审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种思维观念与方法。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人们对于这种客观存在的历史的认识却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认识者的主体意识的烙印。因此,科学地看待历史、养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才能对历史产生依从和认同。

《纲要》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意识。一方面,历史意识的产生立足于历史反思,《纲要》课程强调重大历史问题的廓清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思。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史、国情”“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很明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要向大学生廓清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要让大学生思考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比如说,针对“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必须弄清楚以下问题:20世纪初,围绕“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社会上各种思潮汹涌泛滥,为什么人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到底有没有相通之处?远道而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开始其中国化进程的?澄清一个问题,就必须弄清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针对社会上的错误观点解答问题,并置身于问题之上,从微观到宏观,进而思考和省察历史缘何如此走向。这一个过程,其实就是看待历史和反思历史的过程,也是历史意识养成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历史意识的产生与历史使命感密切相关。很显然,有了历史使命感,有了一种担待和肩负自己民族的历史、并沿着历史的足迹继续前行的理念和气度,才能萌发出一种理性、科学的历史意识。尤其在当前中国大众文化市场化、娱乐化、功利化、世俗化的趋势下,宣扬主流价值观念,养成理性、严肃的历史认知,增强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感,是十分必要的。《纲要》课程虽然描述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但时时刻刻关注当前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是怎样从昨天的中国走过来的,未来的中国又应该如何走下去。无疑,这门课程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教材开篇就描绘了中国灿烂的古文明、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强烈反差之下,读者脑海里自然就浮现了两个问题:近代中国为什么会落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复兴?带着这样的问题,《纲要》课程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一一展示,引导受众去体验中国曾经的苦难命运,去感受先辈的艰难求索,去接纳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并最终落到现实的归宿上。

——————————

参考文献:

〔1〕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2).

〔2〕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3,(8).

〔3〕郝温娜.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0,(1).

〔4〕蒋大椿,陈启能.史学理论大辞典[Ml.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127-1128.

〔5〕王仲孚.历史认同与民族认同[J].历史教学问题,2001,(1).

〔6〕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5-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附答案) 篇4

A.1840—1919

B.1840—1949 C.1840—1976

D.1840—1978 2.“中国不败而败”是指下列哪场战 争

A.中日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A.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起义

B.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反教会斗争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鄂州军政府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浙江军政府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蔡元培 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是

A.中国

B.苏联

C.朝鲜

D.南斯拉夫 7.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 A.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0.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 A.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1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从1840年至194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都是

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腐败 C.文化教育的落后

B.经济技术的落后 D.武器装备的落后

1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D.洪秀全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15.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

A.中法战争,福建水师的覆没

B.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C.“经远”、“定员”、“致远”号被摧毁 D.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 16.下列关于戊戌维新运动论述不正确的是 A.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D.戊戌维新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1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严复翻译《天演论》

B.孙中山创立《民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8.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C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0.中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标志是 A.中美建交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邓小平南方谈话

21.在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这一内容的是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22.下列哪个条约中第一次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23.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B.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C.帝国主义的破坏

D.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4.1895 年,割占台湾的强盗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2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论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洋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D.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26.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 A.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爆发 B.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27.“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革命根据地建设

D.党的领导 28.1949 年 6 月 30 日,毛泽东发表的重要文章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2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 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

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30.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

大事件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79 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31.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具有 A.反革命性

B.妥协性

C.剥削性

D.进步性 3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形成,最根本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C.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

D.新型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33.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著作是

A.《夷情备采》

B.《盛世危言》

C.《筹海篇》

D.《海国图志》

34.邹容宣传革命思想的作品是

A.《革命军》

B.《警世钟》C .《猛回头》

D.《中国问题之真解决》 3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新三民主义

B.三民主义

D.中共三大决议

36.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兵民是胜利之本

B.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7.对“七七事变”正确的理解是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D.中国人民开始抗战 38.1951 年至 1952 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A.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B.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39.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0.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大事件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粉碎“四人帮”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41.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42.1895 年,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 A.“救亡”的口号

B.实行君主共和

C.振兴中华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A.太平天国起义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小刀会起义 44.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B.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C.帝国主义的破坏

D.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5.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A.地主阶级政权

B.民族资产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政权 46.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7.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D.正确的战略战术

48.1949 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有

A.100 美元

B.200 美元

C.270 美元

D.27 美元 49.1961 年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

A.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0.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 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 D.《南方谈话》

1.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包括

A.受剥削最深

B.革命性最强

C.组织纪律性强

D.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 E.人数较多

2.资本 —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表现为

A.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B.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实行商品倾销

D.实行资本输出 E.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3.下列社团中,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有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筹安会 E.中国同盟会

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的新解释有

A.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 B.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D.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E.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主张将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5.解放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指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E.旧民主主义

6.1939年7月,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口号内 容有

A.坚持抗战到底

C.巩固国内团结

E.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要表现是

B.反对中途妥协 D.反对内部分裂

7.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其主

A.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B.实行“三光”政策 C.控制铁路交通

D.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土地及农产品 E.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有 A.委托加工

B.委托经销代销 C.统购包销

D.计划定货 E.公私合营

9.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是

实现

A.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E.现代信息化

B.农业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0.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

问题的决议》,对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规划,强调要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E.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炼钢

E.印刷术 12.中国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包括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E.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3.洋务派所办事业包括

A.兴办军事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创建新式陆、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 E.派遣留学生

14.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建立联合政府 E.平均地权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有 A.晚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国民党统治集团

D.资产阶级 E.帝国主义

16.1928 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的具体体现是

A.建立庞大的军队

B.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C.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D.铲除地方实力派 E.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 17.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本本主义 C.反对宗派主义

D.反对党八股 E.反对机会主义

18.1945 年 8 月,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刘少奇

E.王若飞 19.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我国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E.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基本消灭

20.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必须的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

B.政治控制 A.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E.思想宣传

2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利用以下条约共割去中国 10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A.《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订伊犁条约》 E.《马关条约》

23.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内容包括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D.要不要推翻满清朝廷 E.要不要革命

24.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挽救革命的一些列努力包括 A.组建中华革命党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E.平均地权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进步势力是指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民主党派

2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E.坚持改革开放

毛泽东先后作了报告及撰写的理论文章有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C.《实践论》 D.《反对本本主义》E.《矛盾论》

2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原因是 A.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

B.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 C.中国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D.日本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

E.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的存在 28.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决战重大战役有 A.辽沈战役

B.豫东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E.孟良崮战役

29.1956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D.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E.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

矛盾

3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E.安定有序

3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推翻三座大山

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E.发展资本主义

32.近代中国反侵略失败的内部主要原因有

A.社会制度的腐朽

B.外国势力的强大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人民抵抗不力 E.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3.19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边疆危机”包括 A.英国入侵西藏、云南

B.法国侵犯广西 C.日本侵犯中国台湾

D.俄国入侵新疆 E.德国占领胶州半岛

3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民主

B.自由

C.平等

D.科学

E.发展 35.作为国民党政府的金融垄断体系中心的“四行两局”是指 A.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B.中央银行

C.中国农民银行

D.邮政储金汇业局 E.中央信托局

36.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中国革命道路的文章有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E.《战争和战略问题》

3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打击敌对势力 E.分化摇摆势力

38.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E.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39.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可能分为 A.落后的社会主义

B.先进的社会主义

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E.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0.中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有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海南

E.厦门 4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E.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42.资本 — 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侵略表现为

A.控制中国的内政

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扶植、收买代理人

D.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E.控制中国的外交

43.下列关于太平天国正确的叙述是

A.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帝国主义的任务 B.探索中国的出路——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尝试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E.太平天国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革命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C.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

D.具有以往的历次革命运动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和不妥协性 E.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45.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建国方案的文章有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E.《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6.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

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他们是

A.李立三的冒险主义 B.王明的教条主义 C.张国焘的分裂主义 D.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E.1927 年 11 月至 1928 年 4 月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47.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统一战线

B.土地革命 C.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 E.党的建设

48.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有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9.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的“六又”政治局面是 A.又有专政又有民主 B.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C.又有法制又有民主 D.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E.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50.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完整概念,其主要 内容是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C.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代表中国最先进阶级的根本要求

1.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起点。2.近代中国应该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4.大革命失败后建立起来的国民党政权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5.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6.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质是对 50 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7.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资本 — 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4.中国近代史上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6.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是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 9.分析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必然性。

10.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结合史实,论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中国共产党的?

2.论述 1921—1949 年间中国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4.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怎样的地位?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是 什么?

5.结合史实,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6.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9.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

些成就?

1-5BCCDA 6-10ACBAC 11-15ABABB 16-20DCBBC 21-25BCDCC 26-30DBAAB 31-35BAAAC 36-40ACBDB 41-45AACDD 46-50CADDA

二、多选题

1-5ABCD、ABCDE、ABCE、ABCD、ABC 6-10ABCDE、ABCDE、ABCDE、ABCD、ABCDE 11-15ABCE、ABCD、ABCDE、ABCE、BC 16-20ABCE、ACD、ABE、ACDE、ABCD 21-25ABCD、ABCD、ABC、ABCD、ABC 26-30ABCE、ABCDE、ACD、DE、ABCDE 31-35BD、AC、ABCD、AD、ABDE

36-40ABCD、ABC、ABCDE、CD、ABCE 41-45AB、ABCE、ABCD、BCDE、BCD 46-50ABE、ACE、ABCDE、BDE、ACD

1、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起点

错。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腐朽,缓慢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第四,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

2、近代中国应该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错。近代中国应首先应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业救国根本不能成为正确的道路

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地位。1南京临时政府指定的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2《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4、大革命失败后建立起来的国民党政权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错。国民党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其政权是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政权。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机构,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剥夺言论和出版自由。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错。此时仍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的社会。中国的经济存在着五种成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6、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质是对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错。不是否定,是在此基础上的完善与继承。改革不是改革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度,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和根本性质都是相同的,历史地位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统一于建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7、中国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保障,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可删除)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中国近代史上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①太平天国: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3.对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4.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②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③戊戌维新运动: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脱离、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④辛亥革命: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

主观上: 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行不通的。

5、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

第一,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清政府害怕人民群众,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二,重要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加之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6、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的彻底性。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船舶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四、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无产阶级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7、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内容:纠正了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的一系列严重的左倾错误并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主张。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是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

一、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1揭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特征以及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 2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的基本纲领;

3提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三、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起来。

9、分析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必然性

一、基本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历史必然性:第一,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第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集中体现在公私比例的变化上。

10、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6)结束缓慢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三、论述题

1、结合史实,论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中国共产党的

2、论述1921-1949年间中国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方案: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方案: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历史证明: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广大人民的唾弃。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脱离中国实际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的用户,最终成为工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4、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怎样的地位?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的主战场。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了日本,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后方,为盟国提供了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总之,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盟国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伟大贡献;同时中国的抗战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国家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二、历史意义

第一,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湾回归祖国。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历史的高度。第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

三、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害怕侵略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共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创造美好未来。

5、结合史实,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直接整合原来的一二两点)?

一、原因:

第一,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爱国知识分子和华侨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三,中国革命之所以胜利同共产国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二、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武装斗争,离开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革命任务。

第三,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总之,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6、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地开拓前进。

说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修改了理论成果)是否删

实践成果

(一)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2)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建立了一批门类齐全的基本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独立的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是中国在赢得中国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为中国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1)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过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灾害能力。(2)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提高,发展体育事业。(3)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三)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阐明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

针。(2)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总结了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提出了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始自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3)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4)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阶段比前阶段需要时间更长。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第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

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第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 篇5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

D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E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AB 2.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 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

B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E 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答案:AB 3.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

A. 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主义压迫 C. 科学技术不发达

D.闭关锁国 E. 人才外流 答案:AB

4、维新派同顽固派论战的核心问题是()

A.要不要提倡西学 B.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变法 D.要不要改革教育 答案:ABC

5、从政治上看,戊戌变法的中心目标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反对帝国主义 D、推翻封建主义

E、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AB 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A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政制度 B 缔造了中华民国

C 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诸方面的近代化进程 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E 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无法稳定下去 答案:AB

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进行的革命运动有()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萍浏醴起义 D、护国运动

E.、保路运动 答案: ABD

8、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直接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的三支军阀势力,他们是()

A、皖系段祺瑞 B、直系吴佩孚 C、奉系张作霖 D、晋系阎锡山

E、从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军阀孙传芳 答案: BCE 9.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马列主义的引进与传播 C 维新思想的发展

D 无政府主义的引进 答案: AB 10.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B 工人运动的发展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答案: AB

1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包括:()

A 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B 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C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 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案: ABCD

12.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看,毛泽东思想包括:()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C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 文化大革命理论 答案: ABC

13.毛泽东思想体系结构具有如下特点:()A 多角度、多层次性

B 实践性、开放性 C 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

D 两面性、多重性 答案: ABC

14.标志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两篇文章是:()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井冈山的斗争》 答案: AB

15.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主要代表作有:()

A 《井冈山的斗争》

B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反对本本主义》 答案: ABCD

16.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代表作有:()

A 《<共产党人>发刊词》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联合政府》 答案: ABCD

17.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A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B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论十大关系》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ABCD

18.毛泽东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包括:()A 大资产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知识分子和乡绅 答案: A B

19.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这些条件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化重组

C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D 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E 辛亥革命的爆发 答案: ACD

2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获胜的主要原因是:()A 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B 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C 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D 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 E 没有外来援助 答案: BD

21.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 资产阶级

B 帝国主义 C 小资产阶级

D 封建主义 E 小手工业者 答案: BD

22.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是:()A 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C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消灭资产阶级

E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答案: ABC

23.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的优点在于:()

A 不占有生产资料

B 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C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坚决彻底 D 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E 人数虽少,但很集中,便于组织 答案: CDE

24.近代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 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C 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彻底的革命纲领

D 没有发动广大农民群众

E 资产阶级内部的勾心斗角

答案: ABCD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 工人阶级

B 农民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E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答案: ABCD 2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 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 独立自主

D 党的建设 答案: ABD

2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A 发展进步势力

B 争取中间势力 C 打击汉奸势力

D 孤立顽固势力 答案: ABD

28.对顽固派斗争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 有理

B 有利 C 有节

D 有情 答案: ABC

29.在1946年政协会议期间,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密切合作,在几个焦点问题上同国民党展开斗争: A 军队

B 经济 C 政权

D 思想 答案: AC

30.中国革命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是:

A 游击战

B 闪电战 C 运动战

D 阵地战 答案: ACD

31.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

A 官兵一致

B 军民一致 C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D 瓦解敌军 答案: ACD

32.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哪三大优良作风:()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B 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C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 自我批评 答案: ABD

33.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爆发了群众运动,形成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第二条战线。这个群众运动的内容是:

A 反饥饿

B 反内战 C 反迫害

D 反投降 答案: ABC

34.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A 反对主观主义

B 反对宗派主义 C 反对官僚主义

D 反对党八股 答案: ABD

35.1942年,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包括各革命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这些阶级是: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小资产阶级 答案: ABCD

36.1928-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的著作有:()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井冈山的斗争》

D 《反对本本主义》 E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答案: ABCD 3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A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C 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D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 E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答案: ABCDE

38.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运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曾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问题:()

A 教条主义

B 投降主义 C 冒险主义

D 经验主义 E 机会主义 答案: ABCE

39.毛泽东思想形式和发展的过程,大体上可分成的阶段是:()A 开始萌芽

B 初步形成 C 走向成熟

D 继续发展 E 曲折发展 答案: ABCDE

40.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在于:()

A 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 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C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D 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E 人数虽少,但比较集中 答案: ABCDE

4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主持制定、颁布的土地法规有:()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井冈山土地法》

C 《兴国土地法》

D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E 《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 答案: ABC

42.毛泽东提出的在军队中要实行的三大民主是:()A 文化民主

B 政治民主 C 军事民主

D 决策民主 E 经济民主 答案: BCE

43.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它们是:()A 辛亥革命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抗日战争胜利

D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E 改革开放 答案: ADE

4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 实行人民战争的道路

B 主要的斗争形式是先到农村,后占领城市 C 进攻的主要方向是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

D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E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的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AB

45.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再升华,形成了严整而完善的理论形态的毛泽东著作主要有:()

A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B 《论新阶段》

C 《战争和战略问题》

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E 《<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 ACD

46.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建立的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实行的组织原则是:()A 人民主权原则

B 民主集中制原则 C 高度集中原则

D 议行合一的原则 答案: ABD

47.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机关的人员分配上:

()

A 共产党员占1/3

B 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 C 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占1/3

D 国民党员占1/3 答案: ABC

48.“三三制”政权在组织形式上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有:()A 工农城市

B 小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开明绅士 答案: ABCD

49.《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所指的“人民”是:()A 工农城市

B 小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答案: ABCD

50.中共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

A 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B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 C 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专政 D 独立于国民党政府之外的政权 答案: ABC 51.建国头三年,我国建立了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主要有:()A 国营经济

B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 个体经济

D 合作社经济 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 ABCDE

5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 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 实现对资本家和地主的改造 答案: ABCD

5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A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

B 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稳步增长 E 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答案: ADE

54.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A 《论人民民主专政》

B 《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C 《论十大关系》

D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E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 CD

55.毛泽东晚年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最主要错误是:()A 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B 阶级斗争扩大化

C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D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种缺陷 E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答案: AB

56.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要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消灭 C 现存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D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E “三反”“五反”运动的顺利完成 答案: ACD

57.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是:()A 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

B 任务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C 恢复了国民经济

D 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E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ABC

58.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 自愿互利

B 典型示范 C 国家帮助

D 公私兼顾 E 积极领导 答案: ABC

59.1956年,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的矛盾

B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E 人民对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答案: AB

60.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的关系有:()

A 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关系

B 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C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D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E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答案: ABCDE

61.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的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

物:()

A 孙中山

B 毛泽东 C 陈独秀

D 邓小平答案: ABD

6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

B 批评与自我批评 C 群众路线

D 独立自主 答案: ACD

63.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 一切为了群众

B 一切依靠群众 C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 一切听从群众的 答案: ABC

64.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案: ABCD

65.下列哪些著作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写的:A 《论十大关系》

B 《论联合政府》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 AC

6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毛泽东思想

B 列宁主义 C 邓小平理论

D 斯大林主义 答案: AC

67.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做到:()A 坚持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出发,完整准确地理解它 B 坚持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严格科学的规定性 C 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 D 不能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割裂开来 答案: ABCD

68.“独立自主”的具体内涵是指:()A 独立自主

B 自力更生 C 不要外援

D 闭关锁国 答案: AB

69.下列哪些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A 马列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答案: ABC

70.贯彻独立自主的原则,就要做到:()

A 发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B 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 C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D 拒绝外援 答案: ABC

71.毛泽东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E.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答案: ACD 72.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阐述了()A.实事求是的思想

B.群众路线的思想 C.统一战线的思想

D.反对经验主义的思想 E.独立自主的思想 答案: ABE 7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D.大地主阶级 答案: ABCD 74.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F.中外合作经济答案: ABCDE 7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A.党的建设为中心B.农村政权为根本C.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D.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E.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答案: CDE 76.1924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是()A.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B.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C.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E.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答案: CDE 77.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积极领导

B.自愿互利

C.典型示范 D.国家帮助

E.公私兼顾 答案: BCD 7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包括()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

E.解放思想

答案: ABC 79.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革命的B.进步的 C.民族的D.科学的E.大众的 答案: CDE 8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处于中间地位的阶级和阶层有()

A.无产阶级

B. 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E.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 BCE 81.建国初期,在全国解决土地问题以后,国内主要矛盾是()

A.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E.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生活的要求与社会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生活的要求 答案: AB 82.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政权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有()

A.无产阶级

B.农民

C.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

E.开明绅士 答案: ABCDE 8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有

()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委托加工

E.公私合营 答案: ABCDE 84.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C.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

D.十月革命的影响

E.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答案: BCDE 8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应当处理好的政治关系有()

A.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

B.党和非党关系

C.革命和反革命关系

D.中国和外国关系

E.是非关系 答案: ABCDE 8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是()

A.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比较严重

B.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C.封建主义的影响比较严重

D.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E.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答案: ABC 87.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这主要表现为()

A.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B.领导国民会议运动

C.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

D.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E.制定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 CDE 88.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的基本任务是()

A.打仗消灭敌人

B.发展壮大革命队伍

C.建立健全民主制度

D.做群众工作

E.开展生产建设 答案: ADE 89.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总路线是()

A.依靠贫农

B.限制富农

C.团结中农

D.发展农业生产

E.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答案: ACDE 90.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党和政府领导农民创造的过渡形式有()

A.临时农业生产互助组

B.农业生产互助组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E.人民公社

答案: BCD 9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

A.民主与集中的相互对立

B.衔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两个时期

C.扩大对敌人专政的范围

D.扩大人民民主的范围E.概念的表述准确又贴切 答案: BDE 92.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

A.管制

B.征用

C.代管

D.转让

E.拍卖 答案: ABCD 93.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基本矛盾

B.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人与自然的矛盾

E.生产和需要的矛盾 答案: BC 94.毛泽东把利用敌人内部矛盾的策略思想归纳为()

A.利用矛盾

B.争取多数

C.反对少数

D.各个击破

E.以斗争求团结 答案: ABCD 95.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表现在()

A.民主与专政性质不同

B.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割裂的 C.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与方法

D.民主与专政是可以互相代替的E.民主与专政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答案: CE 9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的社会力量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亲英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答案: ABCDE 9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是()

A.巩固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B.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

E.采取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形式 答案: ABDE 9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A.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组织上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D.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E.团结合作的友党关系 答案: ACE 99.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A.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CD 100.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

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对资本家和帝国主义的改造 答案: ABCD 101.毛泽东提出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最重要的标准是

()

A.是否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B.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C.是否有利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D .是否有利于民主集中制的实行

E.是否有利于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 ABCDE 10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加强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措施有()

A.不给党的领导人祝寿

B.不送礼

C.少敬酒、少拍掌

D.不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

E.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 答案: ABCDE 10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入创造红军新时期的著名起义有()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平江起义

D.左右江起义 E.广州起义

F.白色起义 答案: ABCDEF 104.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依据是()A.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B.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C.农民具有迫切的革命要求

D.农民是中国各命的主力军 答案: ABCD 105.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出现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C.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D.中国资本主义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E.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答案: AE 10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

A.个体农业

B.官僚资本主义

C.个体手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E.小资产阶级

答案: ACD 107.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体系,它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A.科学性

B.独创性

C.完整性

D.两面性

E.多重性

答案: ABC 108.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前后,毛泽东多次提醒全党()

A.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娇、不躁的作风

B.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C.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进攻

D.要防止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 答案: ABCDE 109.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保护民族工商业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答案: ABC 110.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基本思想是()

A.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B.积极防御

C.集中优势兵力

D.战略进攻和决战的思想

E.政治上瓦解敌人 答案: ABCD 128.人民战争武装力量的体制指()

A.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B.正规军和非正规军相结合 C.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D.人民和军队相结合 答案: ABC 11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CDE 112.官僚资本主义具有()

A.封建性

B.买办性

C.垄断性

D.崇外性

E./妥协性 答案: ABC 11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E.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答案: ABCD 114.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

A.发展生产

B.繁荣经济

C.公私兼顾

D.劳资两利

E.四马分肥 答案: ABCD 115.国民革命时期,组成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政治联盟的阶级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大资产阶级 答案: ABCD 116.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是()

A.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B.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D.工人与农民的联盟 答案: AB 117.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提出和继续巩固和扩大的时期是()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E.国民革命时期 答案: CD 118.毛泽东提出的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A.去粗取精

B.全面继承

C.兼容并包

D.古为今用

E.洋为中用 答案: ABCDE 119.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表现为()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 C.与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E.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作风 答案: BCD 120.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 C.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D.把中国经验神圣化 E.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

党内反17

答案: AB 12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特点是()

A.党外合作

B.缺乏共同的政治纲领

C.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D.党内合作

答案: CD 122.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除了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理论之外,还包扩()

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B.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D.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E.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答案: ABC 123.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B.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D.消灭资产阶级

E.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答案: CE 12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是()A.组织领导工农运动的方针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C.土地革命的方针

D.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方针 E.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答案: AE 12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A.反对封建压迫

B.反对中间势力 C.反对北洋军阀

D.反对顽固势力 E.反对国民党新军阀 答案: ABCD 12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E.逐步实现对文教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ABCD 127.1950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集中打击了()A.土匪(匪首、惯匪)

B.恶霸

C.特务

D.反动会道门头子

E.反动党团骨干分子 答案: ABCDE 128.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我国的现代化宏图,即实现社会主义的()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E.交通现代化 答案: ABCD 129.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

A.个人服从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局部服从全局

D.下级服从上级 E.全党服从中央 答案: ABDE 1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它所包含的阶级和阶层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一切爱国民主人士 答案: ABCDE 131.人民政协的主要特点是()A.广泛的代表性

B.严肃性

C.灵活性

D.存在时间的长期性 答案: AD 13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对象是()A.美帝国主义

B.蒋介石反动派C.官僚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E.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 ABCD 133.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有()A.没收了官僚资本

B.完成了土地改革 C.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D.实现了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E.消灭了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残余势力 答案: ABCDE 134."四马分肥"是指()

A.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基金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E.奖金 答案: ABCD 13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A.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

B.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稳步增长 答案: ABCD 136.建国初期"三反运动"的内容是()A.反行贿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腐败

E.反官僚主义 答案: BCE 137.建国初期,我国开展的重大政治运动有()

A.抗美援朝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三反五反运动 D.反右派运动

E.镇压反革命运动 答案: ABCE 138.毛泽东指出,在一定意义上讲农业就是工业,因为农业为工业提供()A.粮食

B.原料

C.市场

D.资金E.劳动力 答案: ABCDE 139.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领域内,实行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

B.百家争鸣

C.洋为中用

D.古为今用 答案: ABCD 140.毛泽东多次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基本国情是()A.人口多

B.底子薄

C.经济文化落后

D.科学技术水平低

E.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答案: ABCD 141."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是()

A.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和集体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 B.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在国家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C.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D.在生产价格上,国家价格是主体,一定范围内自由价格是补充; 答案: ABC 142.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中,共作出过俩个历史决议()。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

D.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议 答案: AB 143.抗日战争时期,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错误主张表现为()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B.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C.一切服从蒋介石

D.一切服从国民党

答案: AB 144.新中国成立后党所面临的两大问题是()A.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以发展中国

B.中国向何处去 C.人口多

D.底子薄 答案: AB 145.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和适合中国国情的()

A.政权组织形式

B.无产阶级专政

C.人民民主主专政

D.根本的政治制度

E.政党制度 答案: AD 14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统一

C.农业轻工业协调发展

D.社会经济缺乏活力

答案: AB 147.毛泽东在战略和战术的关系上提出了()

A.树立必胜信心

B.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C. 敢于夺取胜利

D.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答案: BD 148.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良好的思想基础

B.良好的阶级基础

C.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D.党的队伍的壮大

答案: ABC 149.

封建主义在党内生活中的表现有()

A.一言堂

B. 家长制

C.个人专断

D.人身依附关系 答案: ABCD 150.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有()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B.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学说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社会生产力 答案: AB 151.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能分两个阶段()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答案: AB 152.“两个务必”指的是()

A.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C.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

D.保持共产主义信念 答案: AB 153.毛泽东认为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路线的关系是()A.先民主

B.后集中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领导同群众相结合答案: ABCD.

154邓小平指出对党的监督来自()

A.党的监督

B.群众的监督

C.社会的监督

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答案: ABD 155.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党内曾流行过的错误倾向有(A.两次革命论

B.一次革命论 C.三个时期理论

D.毕其功于一役 答案: AB 156.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在的主观条件件有()

A.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B.共产党领导的正确

C.良好的群众基础

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答案: BD 157.新民主主义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原则是()

A.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坚定的团结中农

C.照顾富农的利益

D.满足小资产阶级的要求 答案: AB

22)158.解放战争的三大决战是()

A.济南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近代史纲要试题库 篇6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政治上由战前的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战后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经济上由战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变成战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③革命任务发生变化。战前主要是反对本国封建统治;战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和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双重使命。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思想领域发生变化。由战前的闭目塞听,妄自尊大逐步形成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个独立的国家,尽管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在缓慢发展,但以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②战后,西方资本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逐渐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从此主要由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三部分组成,这是典型的半殖民半封建经济。

三,论述题

1,试论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立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独立自立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在遭受外国商品冲击严重的五口通商地区,自然经济开始接解体,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主要是五个通商口岸)于战后迅速畸形繁荣起来,并在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即买办阶层。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五口通商地区投资办企业,中国的无产阶级诞生了。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鸦片战争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转折点。

2,19世纪末,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国家借款与当今引进外资有什么实质区别

结合当今社会现状认识19世纪末,美国“门户开放”和当今中国对外开放之间的不同点,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是被迫的,是以牺牲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权利为代价的;当今我国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没有损害中国的主权,是平等互利的。

二者有实质性的区别:①二者的历史背景不同。“门户开放”是在19世纪末由美国提出并得到帝国主义认可的对华侵略政策;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②二者内容不同。“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承认列强在中国“势力范围”和已取得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以使帝国主义国家都享有投资的权利和利益;对外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利用外国资金扩大对外贸易,进行多种形式的国际技术合作。

③二者后果不同。“门户开放”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使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对外开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服务,发展了我国的经济,使我国更加强盛。总之,二者的性质截然不同:“门户开放”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侵华政策;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后,为搞活经济所采取的政策。

认识: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动摇。③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也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简答题:

1,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哪些新特点 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新特点:①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质。②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近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表明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太平天国的领袖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②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萌发。2,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意义:它的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国内封建统治者,同时也打击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达到了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3,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为目标的社会改革运动,表现了改良派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改良派抨击旧政,倡议民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改良派大力宣传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和随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在于:改良派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却又不根本否定封建制度;他们要求中国独立富强,却又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他们没有真正的实力,却又完全脱离群众。总之,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近代中国只能走革命的道路

在理论上,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实践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的过程。(1)林则徐领导的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斗争。他们虽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主要是帮助清王朝,这必然注定要失败;(2)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为代表的近代农民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最早预示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刺激下的正在到来的近代社会革命运动。但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与自然经济相连的个体农民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封建传统,用一种新的制度代替封建旧制度,它必定要失败。义和团运动与旧生产方式相连,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革命思想的武装,只能从他们熟悉的传统社会里找到落后的思想武器和物资武器,其注定要失败。(3)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的失败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把实现资本主义的希望寄托在封建开明君主身上,不敢发动工农大众,说明了在中国封建制度下不可能通过改良而变革社会制度。中国要挽救民族危机,唯一的出路在于推翻封建统治,走革命的道路。

到20世纪初,社会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激化,上层统治阶级已经不能照旧维持他们原有的统治,而下层广大的民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革命形势逐步成熟。由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创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理论和实践证明了,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揭露了清政府的专制腐败,而且明确提出要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代替清王朝。2,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应潮流而动的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其积极作用不能一笔抹杀,应予以恰如其分的评价。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世纪70年代以后,又展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这是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洋务派的开展”洋务“,客观上顺应了这股进步的世界潮流。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创办了新的工业;引进并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发展了工人队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办新式学堂,对沟通中西文化,学习西方技术,起了重要的作用;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不少人回国后成为国家的栋梁,留学教育对封建的教育是一个突破;建立了一支近代海军。

评价:从目的上看:有抵御外来侵略的一面,但最终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从思想倾向上看: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与顽固派不同,但在维护封建制度上是一致的,因此后来和顽固派勾结攻击维新派。从客观效果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加速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新的阶级力量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民族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的经济势力的入侵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总之,洋务运动是封建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开始。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促使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重大事件是(C)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三民主义“的核心是(C)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D)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11,辛亥革命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D)A,清政府已无药可救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的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12,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C)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13,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连连失败的结果说明(B)A,中国缺乏民主革命的条件 B,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 D,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断退化

二,简答题

1,评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推翻清王朝,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号召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为”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或平均地权,是防止资本主义贫富分化的一种社会政策,它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群众的恳切同情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孙中山后来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同盟会的纲领确实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又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号召;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同盟会纲领中的这些弱点,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①基础工业薄弱,投资少,规模小;②设备简陋,技术落后;③布局不合理,发展缓慢,力量微弱,始终没能在中国社会 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①是帝国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家利用在中国享有的特权,以雄厚的资本,垄断市场,使得民族资本无法与其竞争;②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官僚资本的特殊地位和经济势力,封建势力的苛捐杂税,使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临时约法》具有反封建制度的进步意义,而辛亥革命却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1)《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一些基本权利,特别是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同时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们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2)①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继而确立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中华民国只是一个装潢门面的躯壳。

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统治的奴役之下。

2,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19世纪末而是在20世纪初成为中国革命的主流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19世纪末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①甲午战争后,中国又面临瓜分狂潮,因而民族矛盾尖锐;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不成熟,尚不能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②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上层发展突出,他们对封建势力更有依赖性。故对清政府抱有幻想。③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发展不充分,故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势力。

20世纪初成为主流的原因:①20世纪初,清政府日益成为”洋人的朝廷“,国内矛盾更加突出。②清政府破坏,镇压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其反动本质更被人民看清。③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使资产阶级中下层力量加强。④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大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革命思想。

进步性:①斗争方式上,主张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②斗争目标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2,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D)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B,宁汉合流 C,蒋桂战争结束 D,东北易帜 5,五四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C)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剧 7,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最主要条件是(B)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 C,共产国际的大力援助。

D,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努力

8,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其”内部条件“是指(B)A,一战后,中华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1)从时代特点看,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所以,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已不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对运动的发展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此,它彻底摆脱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担起了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担,从而使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从指导思想看,在五四运动中,一批赞成十月革命的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对运动起了指导作用。他们依据的理论武器,已不再是旧的民主思想,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2,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从此焕然一新了

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改变了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状况。

中共有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改变了过去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的状况,使全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共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改变了过去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群众的做法。联系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建立统一战线等。

中共成立后,改变了过去斗争老是失败的状况,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共成立后,把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时期。

三,论述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一战及十月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一战期间,中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为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尤其中国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得到壮大,为民主革命的转机提供了主要条件。(3)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人民的思想,起了启蒙作用。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斗争性加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5,大革命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是(A)A,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坚持武装斗争 C,不能相信资产阶级 D,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C)A,八七会议后 B,中共六大后 C,遵义会议后 D,洛川会议后

7,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A,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机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10,我国农村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原因是(A)A,北伐战争的影响 B,北方是军阀统治中心

C,南方地形复杂,便于开展游击战 D,根据地的主要领导大多是南方人 11,奠定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并由此开始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是在(C)A,八七会议 B,秋收起义 C,三湾改编 D,古田会议

13,在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1929年在《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随后规定”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毛泽东屡次修改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D)A,探索适应当时形势的土地政策 B,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C,纠正土地革命中的”左一右“倾错误 D,调动农民对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14,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D)A,井冈山 B,遵义 C,南昌 D,瑞金

16,中共解决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D)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二,简答题

1,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主要内容: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主要任务;选出以翟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意义:它扭转了党内因革命失败而造成的思想混乱和悲观情绪;它为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它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但是,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却助长了党内冒险主义倾向的发展。2,如何认识”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并于1932年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国际联盟应国民政府的请求派李顿调查团处理,其结果是要求把中国东北三省变为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启示: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大灾难;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肆意侵略与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密切相关;③牢记”九一八“事变血的教训,警惕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论述题

1,试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答:毛泽东在1928年10月至1930年5月,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深刻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理论。其内容有:

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1)中国是一个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封建军阀之间长期分裂的战争,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在那些受过国民革命影响的省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既无议会可以利用,也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中国革命只能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农村,在那里积蓄革命力量,使之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3)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到农村去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和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迅速发展革命力量,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怎样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上,毛泽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即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这三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没有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根据地的建设将因失去群众基础而失败;没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根据地将不能开辟和巩固;没有农村根据的建设,土地革命的成果无法巩固和发展,武装斗争将失去依托而失败。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流血牺牲,千辛万苦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证明,沿着这条道路,革命就顺利发展;背离这条道路,革命就遭挫折或失败。

(2)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得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独创性贡献。2,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l)这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完成革命任务的一种方式,其领导权问题必然是同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相一致的。所以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

(2)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近现代化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政党,党能够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预见运动发展的趋势,能够提出符合实际的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全体劳动者和一切爱国者团结在自己周围,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为实现革命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宜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前嫌,抵御外侮,是因为(B)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B,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1938年,中国存在着的并存政权不包括(D)A,陕甘宁边区政府 B,东北”伪满洲国“ C,重庆国民政府 D,南京汪伪政权 4,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是(D)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B,收复失地,扩大解放区 C,开展游击战争,壮大革命力量 D,开辟新的战场,进行抗战 11,正式确定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是在(C)A,遵义会议上 B,”八一“宣言中 C,瓦窑堡会议上 D,洛川会议上

二,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大会确立的全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大会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背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意义:①这次大会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②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③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2,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这一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爆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抗日战争结束。

取胜原因:①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②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两大战场互相配合。③中共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发动群众,并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这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④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的支持。

胜利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三,论述题

1,评述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救亡运动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在社会领域的反应,是日本侵华后中共与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爱国将领掀起的旨在抗击日本侵略者,反对蒋介石卖国政策的爱国运动。它兴起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发展于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后的一二·九运动,达到顶峰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爆发。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2)国民政府奉行妥协退让政策,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卖国;(3)爱国志士以维护中华民族不被侵犯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爱国心;(4)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宣传动员。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主要代表有: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及斗争,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日斗争,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及斗争等。它们的共同点有:(1)坚决抗击日本侵华,反对国民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反动政策;(2)以有限的组织为主,主体组织松散;(3)在日本帝国主义与国民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大多以失败告终。

抗日救亡运动达到高潮的主要代表有: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其共同点有:(1)反对日本侵华,反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2)中共发挥了组织领导或动员作用;(3)运动取得了巨大成果。

抗日救亡运动能够发展到顶峰的主要原因是:(1)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2)中共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受到全国人民的的拥护;(3)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遭到爱国志士的反对。

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深远:(1)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2)揭露了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3)宣传了中共的政策和主张,使中共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支持和拥护;(4)改变了中国的国内政局,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5)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斗争的焦点是(C)A,和平建国问题 B,训政和宪政问题 C,政权和军队问题 D,军党分立问题

2,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A,中国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3,1946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D)A,”将革命进行到底“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理论问题中最重要的—项是(A)A,明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提出促进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 C,规定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 D,规范党的工作作风

7,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提出了”两个务必“,主要是因为(D)A,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B,党的工作重心已经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 D,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二,简答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③走经过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④有一支由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⑤组织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2,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1)从国民党方面说,主要是:1,从国民党政治上孤立,丧失民心;2,经济崩溃,物价暴涨;3,军队厌战,士气低落;4,贪官横行,统治腐败;5,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从共产党方面说,主要是: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2,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3,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4,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三,论述题

1,试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条件,并结合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背景和条件:国际方面:(1)二战后帝国主义力量严重削弱。(2)欧亚各国人民民主力量迅速壮大,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苏联更加强大。(3)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亚非拉出现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国内方面:(1)1949年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基础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之后,又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被推翻,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2)1949年3月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中国的名称: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共同纲领"还规定了各方面的基本政策,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还组成了中华人民政府,选举了毛泽东为主席,刘少奇等人为副主席,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上一篇:洗车厂管理制度下一篇:保密要害部位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