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品标准目录

2024-09-05

企业产品标准目录(精选8篇)

企业产品标准目录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1990年4月6日 国务院第53号令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1990年8月24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3号令

《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1990年5月19日发布实施

《标准档案管理办法》1991年10月28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第25号令

《国家技术监督局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1993年12月13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第35号令《关于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若干规定》1993年12月9日 国经贸[1993]532号

《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1999年6月16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10号令

GB/T 13016—1991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1995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6—1995 《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 15497—1995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 15498—1995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T 1.2—1996《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2部分: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GB/T 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GB/T 1.4—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

GB/T 1.5—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 符号、代号标准编写规定》

GB/T 1.6—1997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6部分:术语标准编写规定》GB/T 1.7—1988 《标准化工作导则 产品包装标准的编写规定》

GB/T 1.8—1989 《标准化工作导则 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

GB/T 1.22—1993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单元:标准内容的确定方法 第2部分:引用标准的规定》GB/T 7026—1986 《标准化工作导则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的编写规定》

GB/T 7027—1986 《标准化工作导则 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GB/T 10112—1988 《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GB/T 3935.1—1996《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1部分:基本术语》

GB/T 6583—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术语》

DL/T 485—1999 《电力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

正在编制

企业产品标准目录 篇2

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工作组2016全体成员大会近日在厦门召开。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科技司,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等90余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人在会上指出:标准工作组要立足支撑促进产业发展,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以《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为核心,积极跟踪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开展相关产业政策研究和预研,加快相关标准制定,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协会、企业的交流与协作,为《管理办法》实施提供重要支撑。会议针对我国《管理办法》中涉及的达标管理目录及合格评定制度的初步研究成果向成员单位进行了通报并讨论,未来标准工作组将重点从推进达标管理目录及合格评定制度研究、加强《管理办法》宣贯和国际法规、标准跟踪及交流、加快相关标准研究制定等方面开展工作。

企业产品标准目录 篇3

关键词:日用陶瓷;内控标准;制定

1 前言

日用陶瓷是用于接触食物的陶瓷器件,如碗、盘、杯、匙等。内控标准是企业作为内部控制的标准,其分类通常有:产品内控标准、原材料内控标准、产品配套件内控标准等。内控标准主要作用于质量控制,也可称为质量内控标准。

目前,与日用陶瓷相关的标准很多,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以上标准均经相关部门批准或备案,在对外方面具有法律效力。例如,产品标准可被合同所引用,可作为产品交收和质量判定的依据。而内控标准只限于企业内部使用,不需要对外审核,不能作为对外的依据。产品内控标准通常不只是针对最终产品,还可针对工序产品。

许多企业忽略了内控标准的使用,认为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已制定了企业标准之后,无必要制定或执行内控标准。在国外,先进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内控标准,而且不对外公示。内控标准的要求是最严格的,当产品质量符合内控标准时,确保能够符合其他标准的要求。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对“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考核中,要求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内控标准,标准中的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必须严于GB12651-2003和美国FDA7117.6、7117.7的要求。内控标准是企业标准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笔者主要针对产品的内控标准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

2 标准的格式

内控标准的格式要求比其他标准宽松。最规范的格式是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内控标准只供企业内部使用,标准打印的行距、字体选用等方面只要求满足阅读和识别需要,在英文注释方面,可视企业内部需要。一些重要的格式要求,一定要严格遵守。例如,标准的终结线、规范性附录、标准编号等,一定要规范化。

2.1 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标准的范围必须界定,如:“本标准规定了本企业日用瓷器的产品分类、技术需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日用细瓷类产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是所有标准制定中经常涉及的方面。标准中涉及的一些规则、规定或方法,可以对其他标准进行引用。被引用的标准应作为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应注明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如果单独引用某一标准的某一条款,则应注明引用标准的版本号,例如:“GB/T3532-2009”。凡是注日期(版本号)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在标准中如果对常用的术语理解不同或不明确时,应作出解释。如,日用陶瓷的生产批次:“生产批次是工厂批次,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由相同泥料和釉料制成的产品,其烧制时间、温度、成分、装饰花型等相同”。

2.2 产品分类

日用陶瓷产品中类别较多。产品分类中有多种形式。例如:按产品用途的分类,可分为盘碟类、碗类、杯类、壶类等;按产品器型可分为扁平制品、小空心制品和大空心制品;按产品的规格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型等;按产品的等级可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产品分类之后可采用表格方式体现。

3 要求

标准中的要求通常是指技术要求。日用陶瓷的技术要求通常包括:吸水率、抗热震性(热稳定性)、铅、镉溶出量限量、微波炉、冰箱适应性(外销产品还应有洗碗机适应性)、产品规格和质量(重量)误差、外观质量等。技术要求通常是针对产品的成品和最终产品,而内控标准则不同,还包括工序产品的质量要求。例如:产品经成形和修坯之后,需要对坯体进行检验,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进入下道工序。因此,在产品外观质量方面,必须针对不同缺陷、规定检验的项目、方法及质量要求。以下对土坯产品的检验要求作举例。

(1) 有达不到质量要求一项者判为不合格品,可以返工的退回上道工序,返工后再作检验,不可返工的作报废(回收土)处理;

(2) 订单对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生产布产单的特殊要求检验。

土坯制品具体检验项目、方法和质量要求如表1所示。

日用陶瓷的工序产品质量检验范围可包括:土坯制品、施釉制品、素烧制品、彩绘制品、釉烧制品、贴花制品、烤彩制品等。这些项目和要求在非内控标准中不会出现。内控标准适应于对企业特有的生产流程的相关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与企业内部的工艺规程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4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可参照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当企业已制定企业标准时,也可参照企业标准。生产企业的检验和试验设备通常不能完全满足标准的要求,可采取送样到外部的有资质机构进行检验。例如,绝大多数企业不具备铅、镉溶出量检测设备,可按标准要求定期或按批次对外送检。对外委托检验应在产品出厂前进行,应保存检测报告。

内控标准的检验和试验的合格判定,应该严于或等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涉及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指标一定要加严控制。例如,“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企业,通常都在内控标准中规定铅、镉溶出量的“风险预警指标”(见表2),其指标严于美国FDA7117.6和7117.7的要求。(下转第34页)

5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3302-2009《日用陶瓷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规则》,已对常规要求作出规定。而内控标准中,除了应纳入国家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根据企业具体的产品的要求,包括外销产品订单中的特殊要求,特殊的标识要求,特殊产品的包装要求等。

6 结语

企业产品标准目录 篇4

武汉市辖区内注册的施工企业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的同时,同步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特、一级施工企业向市建管安全部门递交申请,二、三级(含无级)施工企业向各工商注册地所在区建管安全部门递交申请,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审查。申请企业按资质等级和注册地向所属市、区建管安全部门递交考评申请后,经市、区建管安全部门对申请资料审查合格,并出具《武汉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审查表》后,企业方可进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所需审查资料如下:

资料一:《武汉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申请表》(武城建【2013】233号附件1-1)

资料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总结》(三年期间)资料三:近三个的《武汉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分表》(武城建【2013】233号附件1-2)

资料四:近三个的《武汉市建筑施工企业竣工项目汇总表》(武城建【2013】233号附件1-5)

资料五:近三个的《企业自评报告》

企业产品标准目录 篇5

目 录

一、管理标准

(一)点检定修管理

1、点检定修管理标准(查看全文)

2、设备点检工作评价及考核管理标准

(二)点检管理

1、点检管理标准

2、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标准

3、运行岗位点检(日常点检)管理标准

4、设备缺陷管理标准

(三)定修管理

1、大(小)修管理标准

2、设备维护性检修管理标准

3、检修质量管理标准

(四)综合管理

1、技术监督管理标准

2、设备可靠性管理标准

3、技术改造管理标准

4、设备分工管理标准

5、设备异动管理标准

6、备品配件管理标准

7、外委工程管理标准

8、物资管理标准

二、工作标准

(一)生产技术部

1、生产技术部主任工作标准

2、节能(经济运行)专业工程师工作标准

3、可靠性管理专业工程师工作标准

4、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师工作标准

5、金属(压力容器)专业工程师工作标准

6、汽机专业工程师工作标准

7、电气专业工程师工作标准

8、锅炉专业工程师工作标准

9、热控专业工程师工作标准

I

(查看全文)(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

10、燃料专业工程师工作标准(查看全文)

11、化学(环保)专业工程师工作标准(查看全文)

(二)设备维护部

1、设备维护部主任工作标准(查看全文)

2、汽机(含化学)主管工作标准(查看全文)

3、锅炉(含除灰)主管工作标准(查看全文)

4、电气一次主管工作标准(查看全文)

5、电气二次主管工作标准(查看全文)

6、热控主管工作标准

7、燃料主管工作标准

8、汽机点检员工作标准

9、锅炉点检员工作标准

10、电气一次点检员工作标准

11、电气二次试验员工作标准

12、热控维护工作标准

13、燃料点检员工作标准

14、除灰点检员工作标准

15、化学点检员工作标准

三、技术标准

(一)设备技术标准

1、设备技术标准编制规则

2、设备技术标准编写样本

(二)检修作业标准

1、检修作业文件包编制规则

2、检修作业文件包编写样本

(三)设备点检标准

1、汽机专业设备点检标准

2、电气专业设备点检标准

3、锅炉专业设备点检标准

4、燃料专业设备点检标准

5、除灰设备点检标准

6、化学设备点检标准

7、热控仪表设备点检标准(略)

8、热控外围设备点检标准(略)

(四)设备维护保养

1、设备给油脂标准

(1)汽机专业设备给油脂标准编写样本(2)电气专业设备给油脂标准编写样本

II

(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查看全文)

(3)锅炉设备给油脂标准编写样本

(查看全文)

(4)燃料设备给油脂标准编写样本

(查看全文)(5)化学设备给油脂标准编写样本

(查看全文)

2、设备定期试验和维护标准

(查看全文)

3、设备“四保持”标准

(1)汽机设备“四保持”标准(查看全文)(2)锅炉设备“四保持”标准(查看全文)(3)电气设备“四保持”标准(查看全文)

四、其它样本与示例

(一)设备分类建议清单

1、汽机专业设备分类

(查看全文)

2、锅炉(含除灰)专业设备分类(查看全文)

3、电气专业设备分类

(查看全文)

4、化学专业设备分类

(查看全文)

5、燃料专业设备分类

(查看全文)

(二)A、B角点检区域划分示例(区域管理责任分工明细表)(查看全文)

(三)点检员自我管理确认表(查看全文)

(四)各专业点检路线(略)

1、汽机设备点检路线

2、电气设备点检路线

3、锅炉设备点检路线

4、热控设备外围及化学仪表设备点检路线

(五)点检工器具清单(略)

1、汽机点检员个人工器具清单

2、电气点检员个人工器具清单

3、锅炉点检员个人工器具清单

4、热控点检员个人工器具清单

5、燃料点检员个人工器具清单

附录 依据和参考标准

1、DL/T838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2、DL/Z870 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

3、《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点检定修管理实施指导意见》

4、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燃煤机组检修管理办法(A版)

5、《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发电企业技改项目、检修特殊项目管理指导意见》

6、《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新建火电机组生产运营准备工作管理规定》

7、《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新建机组生产运营准备工作项目明细表》

8、《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技改、大修项目招标管理的若干规定》

III

9、《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10、《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技术改造管理办法(A版)》

企业产品标准论文 篇6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企业产品标准论文,请参考!

企业产品标准论文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各类企业开始将信息化发展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发展起来的各类信息系统,将信息化管理融入企业发展与决策中去成为可能,未来的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也将会由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应用进行辅助与监督。针对这样的信息化环境,钢铁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应该形成一个完善的核算体系。本文通过对目前企业中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现状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的相应体系构架,进而研究总结出使该方法得以通过相应软件及数据应用来实现该体系的具体途径。并通过相应实例的验证分析,对所构建的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进行确认,使相关企业都可以在成本核算方面构建信息化管理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钢铁产品

就目前的市场与企业竞争程度来看,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均呈现出几乎饱和的状态,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市场中寻得一个稳步发展的位置,在保证企业核心生产力的基础上,控制成本成为了各个企业最为重视的发展关键。成本核算方面的管理在整个企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信息化给企业成本核算带来的影响

根据目前已有的数据显示,一个企业主要生产环节的成本消费情况和这个企业对生产环节的控制与调制息息相关。因而结合信息化的环境可以给企业的成本核算控制方面带来巨大的益处。

1.1信息化为成本核算注入活力

企业每天要面对各类的信息与数据,而这些数据与信息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内容,信息的冗余会拖累整个生产链的数据反馈,而信息化的手段就可以实现对企业成本核算方面的深入了解,从而实施有效控制,为原本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增添能量。

1.2信息化成本核算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生产链在进行运作的过程中,资源的流动与变化会不断形成成本方面的逐级累积,一旦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与技术将成本的动态形成过程明确的实现再现与分析,就可以有效地对企业内部成本核算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掌控,从而实现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与过度消耗,进而实现提升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率与生产效率,在保证核心生产链的质量与数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消耗,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有利于科学化的长久发展。近年来,在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钢铁企业开始逐步应用一些较为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进行内部管理,这些模式复杂高效,以柔性、敏捷性制造系统为代表,更是有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在钢铁企业中也崭露头角。根据以往的数据分析,钢铁企业内部的生产与运作,涉及到物料的复杂流转与交替,相应的数据信息极为多元化、多维化,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方面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不能够真正符合目前信息化环境中成本数据的更新交替进度,使企业无法从庞大的数据库中选取或抽提有实际意义的相关信息,而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不够明确,成本相关信息的精准性没有后盾保障,进而无法对钢铁产品成本进行进一步控制。

2当前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的特点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的形成多数是在整个生产环节中不断累积出来的。根据既有的钢铁生产工艺来看,物料在整个生产链中的良好流动是整个生产过程中信息与资源得以流动的源动力。只有在保证生产链可以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成品时,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对各种资源以及生产力投入使用产生实际意义,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流动、经济活动以及信息传递过程,而这三者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相互交错,同时存在正向与逆向的流动状态。一般来讲,企业的直接原材料以及人工雇佣及生产费用都统一计入成本核算当中去,而原材料通过企业生产线逐渐演变为半成品,进而形成精致的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成本消耗也随着生产链进行转移,不断承接上游环节,将成本核算内容融入到下游加工中去。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具有以下特点。

2.1生产呈现混合流程型,成本构成复杂

由于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既包括原料的处理,又包括半成品的轧制以及成品的精加工,因而一般将其定义为混合流程型的工艺类型。钢铁企业一般会采用分段作业的方式,将生产,运输,贮藏等生产链环节进行时间与空间的分散,因而成本形成的过程并不完全统一,使得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经常出现多种形式共存的状态,使得成本构成极为复杂。

2.2原材料成本占据成本形成的重大比例

不同于市场的其他类型企业,钢铁企业是一种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因而大部分成本的形成来源均来自于生产链中原材料的选购。一般来讲,钢铁企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中,后续加工所花销的成本仅仅占到四分之一,而最初的冶炼过程所消耗的原材料基本不低于四分之三,对于加工过程中的成本消费,制品坯料的成本更是高居百分之八十,因而可以看出在整个钢铁产品生产链中、原材料,或是坯料的成本花销占据了整个成本花销份额的巨大比重,成为了生产链中成本控制核算不可忽略的部分。

2.3物流关系复杂,成本形成难以还原

从整个钢铁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讲,整个生产链中的物流、资源流以及信息流相互交错穿插,这使得成本的消耗来源过于多元化,追踪成本形成过程相对困难,而成本的具体转移又取决于资源的流动方向与具体途径,最终难以对资源消耗进行准确追溯。虽然整个钢铁行业存在其固有的生产规律,如钢材、钢坯、钢锭之间的逐级转化,但企业内部的`物料以及生产环节极为复杂,整个生产环节无法做到完全不受外界干扰,一些不确定因素经常存在,不确定事件常有发生,这些变动参数使生产工艺不得不进行相关的调试与变动,如此一来,不同批次的产品必然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下的成本消耗往往难以追查,但实际情况又与其估算相差甚远。

2.4成本核算过程过于动态

从最初的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最终制品,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种制品状态,这些不同的状态相互衔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链,满足了企业对目前市场需求的供给,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库存产品的增多会加重企业内部的成本压力,对企业的经济运作产生不良的影响,最终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所生产产品的数量与种类均是不确定的,所以整个钢铁企业的生产链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另外,即使工艺相同,不同批次,不同规格的产品也肯定存在着成本差异,这使得整个成本核算的控制极为不容易。

3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架构

本文研究并讨论构建了一种符合当前钢铁产品成本核算需求,体现当前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特征的体系,在信息化环境的背景下,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既有数据,遵循着钢铁企业成本资源消耗的成本核算原则,实现该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最大程度的符合当下钢铁企业的真实需求。

3.1资源归纳集中

如上述提到,整个钢铁产品生产链中涉及到成本消耗的过程,包括多个不同的环节,如原材料的选购,相应配件的采买,对一般固定资产考虑到的维修与护理,乃至相应设备的折旧费用。同时还包括了雇佣工人的薪水与酬劳等。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将以上内容所产生的经济活动花销,均算作成本形成的途径。一般以某一个生产周期为固定时间标准,将此周期内部的相应资源及经济业务通过一定的归类与调配,将不同用途,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整合管理,选择合适的集结点,以便于日后对成本控制的过程可以明确追溯到成本形成的根源,根据不同集结点进行相应的合理资源分配,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变动影响预测水平与真实结果的对照。

3.2原材料成本核算

将经过上述归集整合的相应资源,以原材料为项目单位整理到整体钢铁产品的成本核算当中去。由于目前存在着钢铁企业在正常生产作业中会交替使用多种原材料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主观的操作或者记录上的误差,使得原材料在理论上的使用与剩余数量,与真正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钢铁产品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出现并不明确的项目。与此同时,最初的预算无法全面考虑到每个时期的市场动态发展,在整个生产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面对钢铁原材料市场的经济变化,使不同批次的原材料间存在一定的价格差异。因而一个适合当前钢铁企业的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应当通过资源的分类归集,进行直接与差异的复合型供给,以解决在钢铁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差异问题。

3.3在制产品的成本流转追溯及核算

钢铁产品原材料在经过一定程度的加工后,会按照市场要求制作成不同规格、拥有不同性能的各类产品,随后再转移到生产链的下一个环节去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加工,这样的过程使得生产作业水平从集中处理变化到离散加工。随着整个加工过程的推进,物流以及资源流的转移,会伴随着制品成本的流转,随即出现一般所说的成本流转追溯问题。在企业不将半成品或是成品按照生产工艺转移到下游环节进行继续作业的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成本核算体系应当以生产物流以及销售管理物流为基础,对上游的各个环节进行衔接性的成本核算信息整合,实现对制品成本形成的追溯与核算贯穿于整个工艺生产链。

3.4特殊品成本核算

各个企业在完善各自主体竞争生产力的基础上,一般都会考虑到对特殊品的成本核算与处理。比如在主体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不足参数大小的尾料,不适宜继续生产实用的切头或是原材料产生的碎屑。当然这些特殊品也包括生产线上没能达到生产实质标准的残次品。这些特殊品对于每个企业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一类特殊品大量出现,势必会引起企业较大的损失,不仅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大大影响了实际工厂的生产效率。对这些特殊品的不合理处理也会影响整个钢铁生产产品过程的成本核算工作。因而对其核算的时候一定要紧抓其自身特点,不仅仅要严格按照种类进行归纳整合,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详细的损失摊销,更是要从根本的生产工艺来寻找问题的根源,降低这些特殊品的产生,并且对该类已经产生的特殊品进行合理控制与利用。对特殊品的成本核算分析应该立足于对其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应用,以物资及相关资源的消耗作为特殊品成本核算的基础,以上述所得的管理成本核算体系所供给的相应信息作为保障,将成本、质量、物流等相关参数进行融合的定性,才能真正地挖掘出特殊品产生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成本的浪费与损失。

4结语

经过课题研究所构建出来的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可以在相关的钢铁企业继续实行与应用,为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对钢铁企业细化并明确成本核算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工作量内容,同时大大降低了主观操作的核算失误,使得钢铁企业内部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度放在核心竞争生产力上,促使企业更加完善成本核算的规划与管理,从根本上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蓓蓓.作业成本法在T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

[2]孙运艳.面向订单生产钢铁企业结转成本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3]崔发婧.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4).

如何编写农机企业产品标准 篇7

一、农机企业产品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农机企业产品标准起草前,首先要弄清楚按照什么样的要求和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进行编写。对于农机产品来说,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和原则:

1.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方针、政策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技术内容应当力求反映当前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还要充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把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统一起来。

3.标准的内容应完整反映产品的质量特性和功能特性,满足使用要求。应当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特征和功能特性充分满足用户的要求。

4.试验方法科学,检验规则可操作。制定企业标准要考虑试验方法的科学性,方法尽可能明确、细化,避免由于试验方法的不科学、不确定带来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检验规则中的抽样、检验内容和判定规则应具有可操作性。

5.标准编写应符合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产品标准的条文应用词准确简明、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不能模棱两可,使人产生误解。标准的结构要合理,内容的编排要层次分明。产品标准的编写顺序、编排格式、章条划分、图表、公式、计量单位和各种注释等都要符合GB/T1.1-2009、GB/T1.2-2002的要求。

二、标准的结构

标准的结构是指一项标准应包括的内容和必要的章节。在编写标准时,首先要确定标准的结构。标准的结构完好与否决定了最终标准文本的质量。

1.农机企业产品标准的内容

通常一项农机企业产品标准中应包括的内容:封面、前言、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产品分类(包括: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括:抽样和判定原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可选内容一般包括:目次、引言、术语和定义、规范性附录、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可选内容可根据农机产品标准中涉及的具体内容进行增删。企业产品标准内容的一般构成如图1所示:

2.标准的层次

通常一项农机产品标准中应包括的层次:章、条、段、列项和附录。

章: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是标准或部分中划分出的第一层次,因而章构成了标准结构的基本框架。每一章应有标题和编号。

条:条是对章的细分。凡是章以下有编号的层次均称为“条”。条的设置是多层次的,需要时,可以分到第五层次。条可设标题,可不设标题。在同一章或条中,其下一个层次上的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对于有可能被引用的章或条中不允许出现悬置段或悬置条。

段:段是对章或条的细分。段没有编号,这是区别段与条的明显标志,也就是说段是章或条中不编号的层次。

列项:列项是“段”中的一类子层次,它可以在章或条中的任意段里出现。列项要由一段后跟冒号的文字(称为引语)引出并列的各项,分为有编号列项和无编号列项,可细分至第二级列项。不能将列项与条混淆,在条标题后引出列项。

附录:附录分为两类,一类为“规范性附录”,一类为“资料性附录”。标准的附录与标准条文具有同等效力。

三、标准通用内容的编写

农机企业产品标准通用内容包括:封面、标准名称、目次、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附录和参考文献。

1.封面的编写要求

封面是标准的资料性概述要素,同时又是必备要素。每项农机产品标准都应有封面。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标准的标志、标准的类别、标准的编号、标准的名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标准的发布单位等。

2.标准名称的编写要求

标准名称是标准的规范性一般要素,同时又是必备要素。产品标准应有名称,它置于正文首页和标准的封面。标准名称力求简练,应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

3.目次的编写

目次是标准的资料性概述要素,同时又是可选要素。目次具有显示标准的结构框架、引导阅读、方便检索等功能。是否设置目次,要根据标准的具体需要来决定。

4.前言的编写

前言是资料性概述要素,同时又是必备要素。前言应位于目次(如果有的话)之后,引言(如果有的话)之前,用“前言”作标题。前言中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型条款,也不应包含公式、图和表。产品标准的前言一般包括: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标准代替的标准的说明、有关专利的说明、标准的提出信息、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等。

5.引言的编写

引言是标准的资料性概述要素,同时又是可选要素。引言不应包含要求。

6.范围的编写

范围是规范性一般要素,同时又是必备要素。每个农机产品标准都应有“范围”一章,范围应位于每项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不应包含要求。“范围”一般用两段话表述,第一段是用陈述的方式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如,“本标准规定了XXXX(产品名称)术语、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第二段话用陈述的方式阐明标准的适用范围,如,“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XXXX(产品名称)产品”。编写“范围”时力求简洁,能够概括标准的主要内容。

7.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编写

规范性引用文件是规范性一般要素,同时又是可选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通常应采用引用文件中的章、条等特定条文的方法,而不重复抄录需引用的具体内容。凡是在标准中规范性引用了某些标准或文件,应在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清单中列出。在引用时首先判定文件的适用性并要查找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编号及名称应书写准确。该章内容的表述形式由“引导语+文件清单”组成。

8.附录

附录为可选要素,分为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当起草标准时,如果某些内容与其他相关章节相比,篇幅较大,影响到标准结构的整体平衡,为了合理地安排标准的整体结构,可考虑将这些内容编写成一个附录。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资料性补充要素, 同时又是可选要素。参考文献是为了便于查询时, 将标准中资料性引用的文件列出, 它的位置是在最后一个附录之后, 不应将参考文献纳入资料性附录。

四、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编写

农机企业产品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术语和定义

如果标准中有需要界定的术语, 则应以“术语和定义”为标题单独设章, 以便对相应的术语进行定义。“术语和定义”的表述形式由“引导语+术语条目”构成。

2.产品分类

对所规范的产品进行分类, 是编写产品标准的重要内容和步骤。通常农机企业产品标准“产品分类”的表现形式为“型号和基本参数”、“型式和基本参数”, 主要内容包含:产品组成 (结构) 形式、产品型号的编制规则、产品的基本参数 (包括结构参数、动力参数、性能参数等) 。

3.要求的编写

“要求”是为满足产品使用功能所规定的条款, 产品不仅要完全满足使用性能而且还需要证实, 它是产品标准的核心, 是决定产品好坏的重要因素。选择要求内容时应遵循目的性原则、性能原则和可证实性原则。

通常农机企业产品标准中“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要求、整机装配质量、安全要求、性能要求、环保要求、整机外观要求、可靠性要求等。

4.试验方法的编写

试验方法与要求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对已确定的要求应有相应的试验方法证实。对要求项目进行试验、测定、检查的方法统称为试验方法。在编写试验方法时, 应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已有的方法, 如没有的情况下, 由企业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制定。

通常农机产品标准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装配质量及外观检验、使用性能试验、安全环境保护试验、可靠性试验等。

5.检验规则的编写

检验规则是对产品试样和正式生产中的半成品进行各种试验的规则。它是考核和测定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农机企业产品标准中的检验规则一般包括:

检验分类 (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每类检验所包含的试验项目、产品组批、抽样或取样方法、判定规则及复验规则等。

6.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的编写

在产品标准中应对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作出统一规定, 目的在于使产品制成出厂后到交付使用过程中, 便于识别产品, 并保证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损坏、质量完好。

(1) 标志:在农机产品上使用的标志有产品标志、产品标牌和包装标志三类。标志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和型号、商标、基本参数、制造商名称和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或强制性认证标志 (属生产许可证或强制性认证管理的产品) , 执行标准编号、产品的出厂日期和编号等。

(2) 包装:产品包装出厂时, 应对包装材料、产品运输时的包装要求, 随机携带文件清单作出规定。

(3) 运输:产品对运输有要求时, 可规定运输要求。运输要求的基本内容包括: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条件、运输中的注意事项等。

(4) 贮存:贮存条件应与运输条件相协调。应规定产品的贮存要求, 贮存要求的基本内容包括:贮存场所、贮存条件、贮存方式、贮存期限等。

五、运用《标准编写模板》编写产品标准

运用国家TCS《标准编写模板》软件编写农机企业产品标准, 是一种科学、规范、便捷的方法。TCS《标准编写模板》是国家根据GB/T1.1-2009要求开发的软件, 运用TCS软件来编写标准, 就相当于从封面、前言到标准条文以及从字体大小到图表符号等的编排, 都达到符合GB/T1.1-2009规定的效果。

实践证明, 运用TCS《标准编写模板》来编写标准, 不但提高了编写标准的效率, 还提高了标准编写的质量。

六、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农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最关键的是要生产出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 让农民喜欢、满意的农机产品。而一个农机产品要想获得广大农民的认可, 就必须制定相应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农机企业产品标准。因此, 在农机企业产品标准制定过程中, 要求标准编写者一定要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 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农机专业和标准化理论知识, 了解和熟悉与产品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熟练地掌握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写方法, 除此之外, 还应具有一定的编写标准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较高质量和水平的企业产品标准。

摘要:文章阐述了企业产品标准对于企业至关重要, 它不仅反映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 还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指出标准编写得好坏与否, 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标准的质量。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编写方法, 才能制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企业产品标准。

消费者心智中的产品目录结构 篇8

作者采用了树形分析方式,以便为产品目录中较多的商品替代物建立可视化的架构,建立模型,对人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酒进行划分时,他们的根据是酒的“类型和起源”。如果能够获知酒的“价格”,他们会把它作为第三个归类依据。就是这三种因素影响了消费者对酒的认知结构。如果消费者对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进行对比,他们根据“类型”对葡萄酒信息进行归纳—如果知道了价格,便会把价格作为分类的参考因素。

通过此项研究,可以帮助零售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智如何对产品进行分类,如何形成目录产品架构,进而了解消费者对于产品相似性和替代性的看法,更好地进行货架布置,让销售的商品符合消费者的期望。此外,调研发现,具有较高行业知识水平的消费者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审视产品目录结构以及商店的整体布局。

上一篇:person的形容词下一篇: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实施方案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