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昆仑的赏析

2024-08-07

念奴娇昆仑的赏析(共3篇)

念奴娇昆仑的赏析 篇1

《念奴娇·昆仑》原文

念奴娇·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念奴娇昆仑的赏析

上阕都是“横空出世”的大胆想象。“横空出世,莽昆仑”,说的是岷山,昆仑山的中支,如毛泽东原注中说“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夏日登山,能够看到山峰上的雪本来就是让人激动的一件事情。这个“昆仑”在诗词里代表什么意象呢?有人说是压迫中国的帝国主义,我想毛泽东在写作上阕的时候是没有这个动机的。当时,一个没有见过雪山的诗人毛泽东看到这莽莽昆仑,皑皑白雪,怎么能不激起无穷的想象?站在高峰,把周围雪线上的山峰想象成条条飞舞的巨龙是典型的毛泽东式的大胆而又新奇的想象。然后,毛泽东继续想象了下去。到了夏天,积雪消融后就会变成滚滚洪流冲下山来,但决不至于到“人或为鱼鳖”的程度。红军长征翻越雪山的时候,正是盛夏,积雪融化大概并没有造成水灾。而毛泽东说“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这就很奇怪了,即使“玉龙”变成了危害人民的洪水,也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是人力使然,何来的“功罪”呢?有一种解释是昆仑山有功罪,让人评说。巍峨屹立的山脉有什么主观的动机呢?似乎不通。我想,是毛泽东自己已经把主观意志不自觉地渗透到了这种想象当中去,那么他自己就成为了这莽莽天地中的一分子,觉得自己能够像“横空出世”的昆仑群山一样强大,甚至和它们有了一定的关联,人的力量可以使“周天寒彻”,也可以使“江河横溢”,这样才能说是有功或者是有罪。

下阕是更加新奇有趣的设想和议论。“我”既然可以这么强大了,自然可以跟昆仑对话:你不须要这么高,也没必要积这么多雪。何时可得倚天宝剑,将昆仑山平均切成三段,分给欧洲、美国和日本。这样的话,全球都太平了。这段想象很能代表毛泽东的后期思想,就是全世界人民的解放和团结。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毛泽东渴望拥有对整个世界的发言权,身在陕北一隅却有着对“全人类的使命感”,并且有着改造世界的理想和抱负。这种想法放在新中国建立的十年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一度比较强大,还能够解释得通。但是,当时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两万多人疲惫不堪地到达陕北,西北有马步芳的骑兵,北面有西北军,东面有张学良的东北军,革命的形势可以说是危如累卵,不说掌握中国的命运,连能否自保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他居然能够有“环球同此凉热”的雄心壮志,可见当时的毛泽东已经预见到了日后的胜利,而他脑海中经常闪现出的“不合时宜”的想法,正好说明了他精神的强大。

念奴娇昆仑赏析简短 篇2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赏析

到达延安之后,毛泽东诗性大发,一口气写了好几首诗。《念奴娇·昆仑》作于1935年的10月,跟《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几乎同一时间。根据毛泽东1958年的注,可以看出这首词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

上阕都是“横空出世”的大胆想象。“横空出世,莽昆仑”,说的是岷山,昆仑山的中支,如毛泽东原注中说“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夏日登山,能够看到山峰上的雪本来就是让人激动的一件事情。这个“昆仑”在诗词里代表什么意象呢?有人说是压迫中国的帝国主义,我想毛泽东在写作上阕的时候是没有这个动机的。当时,一个没有见过雪山的诗人毛泽东看到这莽莽昆仑,皑皑白雪,怎么能不激起无穷的想象?站在高峰,把周围雪线上的山峰想象成条条飞舞的巨龙是典型的毛泽东式的大胆而又新奇的想象。然后,毛泽东继续想象了下去。到了夏天,积雪消融后就会变成滚滚洪流冲下山来,但决不至于到“人或为鱼鳖”的程度。红军长征翻越雪山的时候,正是盛夏,积雪融化大概并没有造成水灾。而毛泽东说“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这就很奇怪了,即使“玉龙”变成了危害人民的洪水,也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是人力使然,何来的“功罪”呢?有一种解释是昆仑山有功罪,让人评说。巍峨屹立的山脉有什么主观的动机呢?似乎不通。我想,是毛泽东自己已经把主观意志不自觉地渗透到了这种想象当中去,那么他自己就成为了这莽莽天地中的一分子,觉得自己能够像“横空出世”的`昆仑群山一样强大,甚至和它们有了一定的关联,人的力量可以使“周天寒彻”,也可以使“江河横溢”,这样才能说是有功或者是有罪。

下阕是更加新奇有趣的设想和议论。“我”既然可以这么强大了,自然可以跟昆仑对话:你不须要这么高,也没必要积这么多雪。何时可得倚天宝剑,将昆仑山平均切成三段,分给欧洲、美国和日本。这样的话,全球都太平了。这段想象很能代表毛泽东的后期思想,就是全世界人民的解放和团结。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毛泽东渴望拥有对整个世界的发言权,身在陕北一隅却有着对“全人类的使命感”,并且有着改造世界的理想和抱负。这种想法放在新中国建立的十年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一度比较强大,还能够解释得通。但是,当时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两万多人疲惫不堪地到达陕北,西北有马步芳的骑兵,北面有西北军,东面有张学良的东北军,革命的形势可以说是危如累卵,不说掌握中国的命运,连能否自保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他居然能够有“环球同此凉热”的雄心壮志,可见当时的毛泽东已经预见到了日后的胜利,而他脑海中经常闪现出的“不合时宜”的想法,正好说明了他精神的强大。

念奴娇·春情赏析 篇3

念奴娇·春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①,扶头酒醒②,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③。被冷香消新梦觉④,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⑤,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解

①险韵:以生僻字协韵写诗填词。

②扶头酒:能让人精神振作的好酒,饮多则易醉。一说“扶头”为酒名。

③玉阑干:白石栏杆。

④香消:香炉中的香已烧尽。

⑤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出自《世说新语·赏誉》。初引:叶初长。

译文

萧条冷落的庭院,吹来了斜风细雨,一层层的院门紧紧关闭。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还是闲散无聊的情绪,别有一番闲愁在心头。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垂得低低。玉栏杆我也懒得凭倚。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赏析

上一篇:信访维稳领导干部责任制度下一篇:让诚信与我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