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学科软件工程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2024-07-19

软件工程学科软件工程管理领域研究综述(共8篇)

软件工程学科软件工程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篇1

1105103037 郭晴辉1105103001 戴慧明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

e-mail:542930977@qq.com964085993@qq.com

摘要: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对软件项目的成功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开发人员、组织结构、用户,控制和文档管理。能力成熟模型(CMM)已被广泛的应用到软件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成为软件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CMM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软件的开发过程,提高开发效率,改进软件的产品质量。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管理;分布式软件工程管理

中图法分类号:TP311.5文献标志码:A

Softwareengineeringsoftware

engineeringmanagementresearchreview

1105103037 Guoqinghui1105103001 Daihuiming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softwar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project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mainly including development personnel, organization,users,control document management.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cess,become the key factor of software quality guarantee.The CMM can be very effective control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Key word:soft project;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distributed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0.引言

任何工程的成败,都与管理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软件工程更不例外,一个软件项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软件工程管理已开始引起计算机软件界的重视。软件工程管理就是对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管理,是对整个软件生命期的一切活动进行管理。

软件工程管理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首先是人的传统观念,工程管理不为人们所重视;另一方面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软件工程管理的问题也是刚被提出的。同时,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是软件工程管理涉及到很多的学科。因此,对软件工程管理,人们还缺乏经验和技术。但事实证明,有管理失误造成的后果要比程序错误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很少有软件项目的实施过程能准确地符合预定目标、进度和预算的,这也就足以说明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软件工程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1.1 工程管理的内涵

软件工程管理的定义,美国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对软件工程管理作了如下解释:软件工程管理是为了完成一个项目的需求和目的,将相应的知识、技术、工具以及技巧运用到该项目的具体事务中去的工作,软件工程管理的实践是通过执行以下的这些流程: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结束。

PMI倡导的软件工程管理理论的中心内容是执行软件工程管理所需要的具体知识,这些具体的知识根据普通软件工程管理的概念就是如何实行和运用这九个领域知识,来对一个项目进行管理。

1.2 软件工程管理的特点

软件工程管理的特殊性还体现在起管理过程以及内容的特殊性。为保证软件工程获得成功,必须清楚其工作范围、要完成的任务、需要的资源、需要的工作量、进度的安排、可能遇到的风险等。软件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必须开始于软件卡发工作之前,并且要始终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之中,最后结束于整个软件工程所有工作终止之时。PMI的定义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理念,最重要的是制定了一个重要的准则,就是实施流程管理,它明确的提出了软件工程管理整个流程的五个阶段,即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由开始到结束的一系列活动,具有从始至终、渐进性的特征。一个项目的具体工作要分为几个不走的过程来完成,这些过程称为项目中的阶段,一个项目从始至终所有阶段的总和成为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1.3 当前软件工程管理面临的问题

软件工程管理是一个很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并没有一个非常成熟,放在哪里都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于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实施软件工程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实施软件工程管理也并非易事,在软件工程管理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

1.3.1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与实际业务操作之间存在差距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与实际的业务操作之间的问题是软件工程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软件工程在需求分析阶段中,对业务的数据、实体以及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查,但是这些工作事实上都是对与业务表面内容的浅显分析,所形成的文档对与详细设计来说之具备框架式程度的作用,而忽略了业务的本质--业务规则。这就直接导致了软件设计人员在下一步的设计中,对于业务规则凭空想象,致使后期产品与业务的实际严重的背离。

1.3.2 错误估计软件管理的工作量

软件工程的工作量的确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在软件开发中,人为因素会对软件开发的整体进度产生重要的影响。诸如开发人员的工作态度、投入程度、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用户是否配合、陪护的程度等等。假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考虑人为因素,那么在初步确定业务规则的前提下,应当比较容易估算出软件开发的工作量。我们从而看出,当前的软件工程管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改进和研究的地方而这种改进首先必须要以软件的基本特点为前提,因此只有指出一项可以精准、快速找到业务规则与数据的科学方法,才可以在多层次实现多规则。软件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目前软件生产自动化程度很低,在开发过程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管理。我们可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分析软件工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开发人员、组织机构、用户、文档资料等方面的管理。

2.1 开发人员

软件开发人员一般分为: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初级程序员、资料员和其他辅助人员。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有可能一人身兼数职,但职责必须明确。不同职责的人,要求的素质不同。如项目负责人需要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和对重大问题能做出决策的能力;系统分析员则有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对重大问题能做出决策的能力;系统分析员则要有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交活动能力;程序员需要有熟练的编程能力等。人员要少而精,选人要慎重。软件生命期各个阶段的活动有分工又互相联系。因此,要求选择各类人员即能胜任工作,又要能相互很好的配合。没有一个和谐的工作气氛很难完成一个复杂的软件项目。

2.2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不等于开发人员的简单集合。这里的组织结构要求:好的组织结构、合理的人员分工和有效的通讯。软件开发的组织结构设有统一的模式。简单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组织结构:主程序员组、专家组和民主组织。其中以主程序员组织机构最为常见。它有一位高级工程师(主程序员)、一位后援工程师、二到五位技术人员、一位资料员和支持工作人员组成,主程序员组的制度可以削弱软件的“个人”性质,可以促进更充分的复审,通过共同工作,相互学习,不仅能提高软件质量,同时还能增加彼此的能力。主程序员组是软件系统结构化思想在组织上的体现。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全组的协调和统一。

2.3 用户

在开发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得到用户的密切合作和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要特别注意与用户保持联系,掌握用户的心理和动态,正确应对来自用户的各种干扰和阻力,用户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

2.3.1 用户不积极,不配合这种变现主要来自用户中对采用先进技术保持怀疑态度的人,他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会在行动上表现为消极,漠不关心。要真正了解到用户的要求,就必须在需求阶段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要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使用计算机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3.2 用户求快求全

这种表现来自对使用计算机持积极态度的人。他们并不了解开发一个软件项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采用人海战术就能加快开发进度的。要开发出好的系统就必须顶住来自用户的压力,要提醒用户要根据现有的条件量力而行。不要催促开发进程,也不要要求系统大而全,否则可能会导致一个系统的失败或性能太差。

2.3.3 用户需求变化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修改以前提出的要求。从软件工程的角度,不希望有这种变化。但实际上,不允许用户提出变动的要求是不可能的。要正确的对待来自用户的这种变化,在可能的条件下部分或有条件的满足用户的合理要求。但是在软件开发后期,一般不可能满足这种变化的要求。

2.4 控制

为保证软件开发按预定的计划进行,对开发过程要实施控制。控制是以计划为基础的。控制的主要包括进度控制、人员控制、经费控制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是为了保证项目按预定的时间表进行,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和软件工程的不成熟,制定软件进度计划比较困难,因此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留有余地,进度的拖延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或失去先进性,增加用

户对开发机构的不信任感和影响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人员的频繁变更或流动将会大大增加软件出错误的机会,至少要保证软件项目每一期工程或软件生命期每一阶段中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同时注意发挥每个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质量控制与各阶段的复审在意义和作用上是一致的;经费控制要编制详细的经费预算,并在各阶段进行经费的核算。在经费上失去控制,软件项目就没有了保证。

2.5 文档资料

文档标准化是文档管理的重要方面。开发过程的各种活动都必须在文档资料上反映出来。每一个阶段的文档资料是以后各阶段工作的基础,又是对前面各阶段工作的复审。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档资料管理来实现的。因此,要把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结果等建立成一套完整的文档资料以备使用。改进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思路

首先,统一软件开发的平台。软件赖以运行的平台的不统一是制约软件和软件工程良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软件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网络成就了身在各地、互不相识的软件开发成员的共同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的关键管理制度就会失去特色,会导致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失控;其次,改善软件效率的方法。将修改数据的实现,合理的分配到计算的不同层次上,从而大大的改善软件的效率。比如对关系型数据可以将数据驱动性规则、利用触发器来实现等等。改善软件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提高软件效率

现如今,有很多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员都是把访问数据与修改机制在整个程序当中,可以说这样的程序最终实现了一切的业务规则。近几年,由于数据库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网络计算逐渐代替了数据修改必须由前台程序控制的方法。因此,将修改数据程序,都分配到计算机的其他层次当中,以此来提高软件的工作效率。

4.2 软件开发平台要进行统一规划

影响计算机软件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软件在运行过程中的平台不统一,这样一来,大多数的软件需要在各种平台上反复的开发。经年来,网络发展非常迅速,这同时也为软件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另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可以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开发小组,来共同开发一个计算机软件。软件设计思想得到了全面改革,虽然此软件的开发还不够成熟,但是却对软件的发展影响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传统的计算机软件管理并不能表现出软件行业的特点,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软件开发的失控。结语

在当今的软件工程时代,每个项目涉及从多的人力和物力,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在实际工作中,不管是否正式提出管理问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进行着管理,只不过是管理的好坏程度不同而已。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增大,开发人员也随着增多,开发时间也相应持续增长。而对于规模大、人员多、开发时间长的软件项目,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和力求在确定的时间和预算范围内有效地、合理的组织人力、物力,按计划完成预定的软件项目。

参考文献:

[1] 龚旭东.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下作探析[D].浙江:宁波大学.2006。

[2]汤克明.CMM实践中的分布式软件工程管理框架[D].扬州:扬州大学.2002。

[3]吴浩明.软件工程应用使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李灵芝.CMM在大型MIS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2007。

[5]冯玉琳,赵宝华.软件工程[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6]CMM(Capacity Maturity Model)[M].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1993。

[7]李万军,曹艳云.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J].才智.2012(3)。

[8]李建兵.计算机软件工程方法的进展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1(8)。

[9]宁力.浅谈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J].中国科技博览.2011(30)。

[10]单劲虎.关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1(23)。

软件工程学科软件工程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篇2

合谋作为经济社会的一个顽疾,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罗建兵,2006)[1,2],吸引了大批学者开展研究。早期有关合谋的研究主要在公共管理领域展开,最初用来解释企业间存在的价格合谋现象,随后学者利用博弈论讨论了合谋对市场拍卖和决策领域的影响。在当代合谋理论研究开创者Laffont和Tirole等人在不完全契约理论基础上将合谋引入产业组织内进行研究后,一整套经典的合谋研究范式得以提出并沿用至今,即探讨合谋产生的原因、影响合谋出现的关键因素及合谋的防范措施等[3]。

工程建设领域同样存在合谋现象[4]。郭南芸(2008)对工程合谋现象进行了专业化、形象化的描述,认为“合谋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建设过程中,业主方丧失了招标公正性,为获取租金而与投标方协作,帮助其获取工程施工资格;投标企业违背公平竞争原则,与其他企业私下协商报价办法;监理方则丧失了工程监理独立性的基本要求,迎合施工单位工程造假需要而做出的工程虚假鉴定。[4]”国务院自2009年8月以来开展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指出了当前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六大问题,其中有3项涉及工程合谋问题,涵盖项目审批、土地出让、工程发包及设备采购等诸多工程建设环节[5]。已有研究表明,包括业主、设计方、监理方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内的诸多项目参与方在特定环境下会为谋取不当利益共同实施合谋行为,给项目利益带来损失[6]。因此,可以将工程合谋现象视为工程利益相关者基于相互串通立场,通过正当或不正当手段侵蚀项目利益或公共利益的行为。

为探询工程合谋现象产生的诱因与现实根源,寻求遏制工程合谋现象肆意扩散的有力措施,众多国内外学者就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对目前理论界对工程合谋现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方面,对工程合谋现象的研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学者多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工程合谋产生的原因,并用博弈论作为分析工程合谋现象形成条件及制定相应遏制措施的主要工具,且国内学者多将研究范围聚焦在工程建设中的发包环节,着重分析了投标人实施的串标、围标等不规则行为;国外学者多采用半结构访谈、统计调研、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不仅涵盖了工程合谋的表现形式、合谋参与方态度与合谋遏制措施,也包括工程合谋行为的检测与判定等范畴,并始终将合谋参与方的职业道德(Ethics)作为研究主线。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把握工程建设领域合谋问题的研究动向,寻找有效降低工程合谋现象给项目利益带来损失的理论方法和依据,本文沿用Laffont和Tirole提出的经典合谋问题研究范式,对已有研究工程合谋现象的理论文献进行了整理。

1 工程合谋现象诱因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是国内学者用来分析工程合谋现象诱因的常见工具。郭南芸(2008)认为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信息不对称、委托方与代理方目标不一致,常常会引发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之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一直存在“反贪污不反浪费”特色,容易导致多个代理人相互串通,合谋侵占委托方利益[7]。同时,郭南芸(2008)也提出,由于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不可能穷尽工程合同所有条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代理方实施合谋行为创造了条件[4]。谢颖和黄文杰(2008)认为尽管建筑市场的竞争压力过大会诱发合谋,但合谋收益过大、惩罚力度不足才是合谋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而同时我国客观上存在的诚信及市场监管体制缺失等外部环境也为工程合谋现象的产生提供了负面支撑[8]。余晓钟和张焕杰(2008)在基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委托代理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为业主(代建人)、承包商和监理方实施工程合谋行为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指出信息不对称与合谋成本低是导致工程合谋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9]。除此以外,邵晓双和王贵国(2011)认为当今建筑市场愈来愈发狭窄的正当利润渠道也是导致工程合谋现象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10]。

相比之下,国外学者多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Ethics)分析工程合谋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Paul Bowen(2012)等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南非建筑业合谋现象产生的根源与本质,发现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雇员低下的职业素养是诱发工程合谋现象的最主要因素[11]。Johan J.Graafland(2004)在对荷兰知名建筑公司——Heijmans的高层和中层项目经理进行访谈的基础上[12],认为名誉机制的缺失和职业道德的弱化是导致工程合谋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M.Sohail与S.Cavill(2008)无论是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还是私营业主投资项目工程合谋诱因方面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13]。

2 工程合谋现象形成条件

由于工程合谋现象隶属行为科学范畴,多用于群体范围内具有竞争性质个体行为研究的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合谋现象形成条件的构建与分析。杨耀红和汪应洛(2006)按照我国大型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针对客观存在的业主、施工方和监理方合谋以套取国家建设资金的现象,利用博弈理论进行了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分析,提出了各方参与合谋的条件[6]。陈赘和刘肇城(2006)从博弈的角度针对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中可能出现的业主(代建人)、设计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合谋的现象,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动态模型,并基于政府、业主(代建人)、设计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各自的效用函数,对合谋现象出现的条件进行了分析[14]。任宏和祝连波(2007)运用信号博弈理论,针对投标人可能实施的串标行为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发现影响串标者行为的关键因素是招标人对串标者的处罚力度及招标人检查串标的成本,而与投标人的串标成本无关[15]。杨琳(2010)则利用博弈论针对公共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承包商所组成的一个合谋体,在信息封锁条件下可能实施合谋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16]。程书萍(2012)等基于信息论针对竣工决算审计模式与跟踪审计模式下的大型工程合谋问题构建了合谋博弈模型[17],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种审计模式下业主、施工承包商和监理单位的决策行为及合谋条件,并发现监理单位独立性的丧失是竣工决算审计模式下合谋现象频发的主要先决条件,而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机构的提前介入则能有效避免合谋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Porter,R.H.(2005)提出并分析了有利于诱发合谋现象或遏制合谋现象的因素,也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合谋现象形成的条件[18]。

3 有关工程合谋现象的描述

早期关于工程合谋现象描述的研究以Lee T.S.(1990)较为典型,他以美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对象进行了调研[19],发现合谋会导致实际有效投标人的减少、投标人报价变化的减少以及项目投标报价的偏高,同时也会造成业主被逼无奈情况下的质量妥协乃至项目整体失败,更会给建筑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导致行业就业率降低。进入新千年后学者纷纷以本国建筑业为对象开展了实证研究:Charles Vee与Martin Skitmore(2003)在澳大利亚的项目经理、建筑师和承包商中展开调研[20],受访者表示尽管没有雇主、上级主管或委托人要求他们实施或参与工程合谋行为,但他们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感受到诸如欺诈、围标、串标、泄密等工程合谋现象;Ishii(2006)以日本公路路面材料的采购为对象,调研了其中存在的工程合谋行为[21];P.A.Bowen(2007)等在南非开展了一项以建筑师、测量师、工程师和承包商为对象的访谈调研[22,23],结果显示在类似南非这样正处于城市化高潮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承包商在承揽工程时会实施一定的合谋行为,表现形式为行贿、欺诈与不公平竞争;O.E.Alutu与M.L.Udhawuve(2009)在尼日利亚建筑从业人员中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尽管工程项目各参与方都有各自严格的职业操守规范和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项目设计、工程发包和建设环节中潜在的大量不当利益仍然吸引着项目参与方实施合谋行为[24];S.Z.S.Tabish与Kumar Neeraj Jha(2011)利用德尔菲法做了一项有关印度政府公共工程项目采购的统计调研[25],结果显示各项目参与方在交易透明、职业道德、公平竞争、合同监管及程序违规等5个方面存在15项涉及合谋的不规范现象。此外,Martin Besfamilie(2004)还以阿根廷联邦政府拟兴建的一项基础设施为背景,介绍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地方政府和承包商如何串谋共同欺骗联邦政府,以达到套取项目资金目的的典型案例[26]。而国内学者多将研究视角聚焦在工程发包环节涉及招标人、投标人及招标代理的诸多不规范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更是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针对项目各利益相关方有关工程合谋方面做出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27,28]。

4 工程合谋参与方态度分析

除对工程合谋现象的表现形式进行描述外,各项目利益相关方对合谋问题的态度或看法也是学者开展研究的重要对象。Anna Zarkada-Fraser与Martin Skitmore(2000)针对在工程发包环节中最有便利条件实施合谋行为的关键人员(如决策者)进行了访谈调研[29],分析影响其是否实施合谋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是否在法律文件条款中有所涉及”为上述关键人员(决策者)在面对合谋问题时的最大考量因素。同时,Anna Zarkada-Fraser(2000)还以澳大利亚建筑业中的测量师群体为对象开展实证调研[30],首次从行为科学和职业道德范畴研究了其在串标、围标等合谋问题上决策方式的影响因素。Linda Fan(2001)等也对香港测量师协会部分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31],结果发现受访者一般都会将雇主、客户及其自身的利益置于项目利益或公众利益之上。承包商往往被视为工程合谋现象的始作俑者,而Brockmann C.(2009)则认为工程合谋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组织方面的问题而不仅是由承包商单方面引起的问题[32],他认为现行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的招投标规定、过度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过大的工程合同额,才是诱使承包商试图实施合谋行为的根本原因。Porter,R.H.与Zona,J.D.(2008)将激励因素纳入合谋参与方的合谋协议考虑范畴,分别得到了在合谋实施与否两种条件下的合谋参与方收益矩阵[33],为从经济利益角度遏制工程合谋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最近,Abdul-Rahman(2011)等也详细研究了业主的态度对项目参与方实施合谋行为的影响[34],并以业主方的专业工程师为对象,针对不同级别的合谋行为提出了2个治理模型,有效满足了业主方对工程合谋问题的治理预期。

5 工程合谋现象的检测与判定

对工程合谋现象的检测与判定是合谋治理的前提,Patrick Bajari与Lixin Ye(2003)针对工程采购过程中存在的投标人合谋操纵投标现象提出了一个鉴别和判定模型,并设定了对竞争性投标和合谋来讲都足够充分和必要的假设条件,结合专家对投标人成本结构的分析,进而判定出潜在可能实施合谋行为的投标人[35]。Chotibhongs,R.与D.Arditi(2012)提出了利用历史数据判定合谋行为是否存在的经验模型[36],并以某个业主在2001~2010年10年间实施的所有项目为数据来源,对所有投标人行为进行了剩余性检验和成本结构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有部分投标人可能实施了合谋行为,而在现实中上述投标人也确实被监察部门认定存在不轨行为。在此基础上,Chotibhongs,R.与D.Arditi(2012)又提出可以通过详细分析有合谋预谋的投标人和正常投标人之间在投标内容、成本条款和成本结构方面的差异,来判定投标人实施合谋行为的可能性[37]。国内学者中尹贻林和周金娥(2010)率先在工程合谋现象的检测与判定方向开展了研究[38]:通过对文献和国内各级建设法规的梳理,利用频次统计和德尔菲法首先构建了一个工程招投标环节中横向合谋(代理人之间的合谋)认定标准体系,继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各项认定标准赋予权重,最终为判定项目中是否存在横向合谋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该思路对国内工程合谋现象研究从定性的研究方法向定量的研究方法的转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6 工程合谋现象的遏制措施

6.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的工程合谋预防措施

董志强和严太华(2007)通过一个P-S-A(Principal-Supervisor-Agent)三层代理硬信息模型来分析工程建设领域的监察合谋行为,重点考察了有成本的合谋惩罚机制对合谋预防合约结构的影响,并认为在合谋惩罚机制设计和监察者激励报酬之间存在一个临界值,为是否要实行带激励的合谋监察提供了理论支撑[39]。谢颖和黄文杰(2008)则突破传统的单变量建模方法,将严格监管、有效激励与合谋防范纳入建设工程项目委托代理体系,从项目业主、承包商和项目管理公司等项目利益相关方立场出发,分别建立以努力变量为核心变量的激励合同和监管模型,以及项目管理公司与承包商之间的合谋防范模型[8]。郭南芸(2008)通过对构建的建筑市场委托人——监督人——代理人的代理模型分析,认为对监理报酬进行激励机制设计,并提高合谋监察力度,加重对合谋行为的惩罚,增大合谋参与方成本,可以减少建筑市场合谋行为的发生[7]。Shakantu Winston(2006)则认为无论是在委托人还是代理人方面,应用像世界经济论坛反腐败指导方针那样严厉的职业道德操守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工程合谋现象的泛滥[40]。

6.2 基于博弈论分析的工程合谋遏制措施

任玉珑等(2004)基于委托人效用最大化思想构建了业主对监理方和施工方的激励机制,从静态博弈的角度认定该机制能有效防范监理方和承包方的合谋行为[41]。赵霖平等(2005)利用博弈论对投标企业陪际、围标、串标的现象进行分析,从增加投标者数量、降低投标者重复相遇的概率、降低行业退出壁垒及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遏制工程合谋现象的一些措施[42]。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余晓钟和张焕杰(2008)针对可能存在的业主、承包商和监理方的三方合谋行为建立了博弈模型,在模型分析基础上提出加大监督力度、加大合谋惩罚力度、完善信用体系与降低信息不对称等遏制三方合谋的措施[9]。龙化良(2009)针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构建了业主监督承包商和监理单位合谋的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博弈均衡取决于委托代理机制的健全制度、监管与奖惩的力度[43]。张朝勇(2011)建立了政府(投资人)、代建人和承包商三方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在纯策略和混合策略情形下代建人和承包商合谋以及政府监管的纳什均衡条件,认为提高项目各参与方现有收益及增大预期收益能够有效遏制工程合谋发生的概率[44]。赵冬梅、王园园(2012)在多维信息招标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招标代理方与行贿投标方合谋的博弈模型,求解合谋存在条件下的最优招标机制、均衡合谋金以及均衡合谋概率,认为调查力度、惩罚力度的加强以及投标方实际能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合谋发生的概率,而投标方数量的增加可能会促进合谋的发生[45]。

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多采用静态博弈的方法研究工程合谋现象的遏制策略,其模型构建的前提假设过于完全理性,而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实施周期长的特点,并且委托方和代理方有可能在不同的项目中多次相遇,即存在多次博弈的现象。由John Maynard Smith提出的演化博弈理论,将研究对象聚焦于随时间变化的某一群体,并着力刻画单个个体的行为及其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行为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可以为宏观调控群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易余胤等,2005)[46]。范如国和李丹(2011)就应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了招投标双方的效用模型,分析双方招投标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影响策略均衡的决定因素,给出招投标过程中业主规避投标人围标行为的策略选择及预防措施[47]。

6.3 遏制工程合谋现象的其他措施

Wei Lo(1999)等在分析台湾30项地铁工程案例及对大量承包商、咨询单位和业主访谈的基础上,认为设置不适当的资格预审条件极易诱发工程合谋现象,并提出在政府承担一定风险基础上适当降低资格预审门槛,不仅在满足项目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成本、缩减工期,更能推动当地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48]。Srabana Gupta(2002)以美国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分析了确定中标人时所有投标人的数量,以及多家承包商团体数次共同投标的现象,发现项目中标价格随着投标人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而下降,且当存在8家投标人参与投标时,潜在的投标人之间的合谋会很大比例上转换为竞争[49],这为在工程发包环节有效遏制合谋现象的出现提供了理论意义上的借鉴。B.Sichombo(2009)等提出在赞比亚建筑业中实施技术性审计能够有效遏制合谋现象,尤其是在项目合同签署前阶段设置审计员更易对合谋行为进行监管,因为在该阶段合谋行为最为敏感[50]。S.Z.S.Tabish与Kumar Neeraj Jha(2012)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了工程合谋遏制策略与项目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指出领导力、严格的规则、职业素养培训及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应是四项主要的工程合谋遏制策略[51]。

7 小结与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工程合谋现象理论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理论界对工程合谋现象这一建设领域存在的顽疾已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更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谋求工程合谋问题的解决,而国外学者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合谋现象的各个维度。尽管目前理论界已对工程合谋现象就诱因、形成条件、表现形式、检测与判定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建筑业依然存在严重的合谋问题,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尤为甚。这提醒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合谋遏制与应对措施进行评价,探询治理结果不佳的原因,相信这也正是工程合谋问题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此外,通过对工程合谋现象理论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日后对工程合谋现象的研究,应跨越工程项目实施层面,从管理范畴全面、准确、清晰地界定工程合谋现象的内涵和特征,在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界定组织场域,结构化行为主体类型和行为模式,分析群体和个体之间的行为演化规律和演化路径,寻求工程合谋现象发生、发展的动力性、可控性和防范性,这对于解决工程合谋现象及腐败等关联行为,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摘要:建设工程领域存在合谋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合谋在给项目利益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目前已开展的有关工程合谋现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工程合谋现象的诱因、形成条件、表现形式及合谋参与方态度等视角进行归纳,并就现有研究成果中工程合谋现象的检测与判定,以及针对工程合谋现象的遏制措施进行了介绍。论文在此基础上做出判断——对合谋预防(遏制)机制的评价应是工程合谋问题下一研究重点方向。

软件工程学科软件工程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领域本体;本体构建;结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8—0037—04

目前流行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有:英国Edinbunrgh大学AI应用研究所的Enterprise项目组开发的“骨架法”,该方法使用middle—out开发方式提供与商业和企业有关的术语及其定义的集合;加拿大Toronto大学企业集成实验室开发了TOVE项目本体,通过该本体来建立指定知识的逻辑模型;Bernaras等人开发的欧洲Eaprit KACTUS项目中由应用来控制本体的开发,每个应用都有相应的知识本体,这些本体即能复用其他的本体,又能集成到项目以后的本体应用中;西班牙Madrid理工大学AI实验室开发的,Methontology法构建知识级本体;美国Southern California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开发的Sensus法,主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提取和合并不同电子知识源的信息而得到该领域本体的内容。

本文借鉴了上述传统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中的基本思想,并在构建框架中融合了软件工程开发方法中的结构化开发方法和原型化开发方法。

1 传统领域本体构建方法分析

1.1 共同点分析

纵观上述“骨架法”、“评估法”、“Bernaras”、“Methonotology”及“Sensus”方法构建领域本体过程中的思路,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共同点:

(1)许多本体构建方法都以一个具体任务为起点,这样易于知识的获取和本体功能的描述。

(2)本体构建大致可划分为阶段法(如骨架法)和演化法(如Methontology法)。

(3)在构建过程中可分为“非形式化描述本体”和用正规描述语言“形式化描述本体”前后两个阶段。

(4)希望通过累积的方法构建本体,即先构建一个基础本体,然后做进一步开发。

(5)对于由同一个基础本体构建出的领域本体,由于高层概念的共享,本体系统之间具有互操作能力。

1.2 缺陷分析

IEEE 1074—1995标准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过程的标准,其中包括模型阶段、项目管理阶段、软件开发阶段与集成阶段4个开发阶段,其中软件开发阶段的具体步骤如下:

(1)开发前期:主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等活动;

(2)开发阶段:主要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等活动;

(3)开发后期:主要进行软件的安装、试运行、操作和维护等活动。

与IEEE 1074—1995标准对比而言,目前领域本体构建还远远没有成为一种工程性活动,还具有如下缺陷:

(1)没有一种方法是完全成熟的,不论是Bemaras法、Sensus法、骨架法、评估法,还是Methontology法。

(2)缺乏工程化的本体通用构造方法和标准。由于每个研发团队处于不同的学科领域,虽然总结出各个领域不同的开发方法和体系结构,但是各个本体开发方法都不尽统一,缺乏通用的标准。

本文在领域本体构建过程中扬弃上述5种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中的优缺点,而且借鉴了软件工程开发的基本标准。

2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的领域本体构建

2.1 构建框架

本文在领域本体框架构建的形式上采用结构化方法中分段式模式,将整个领域本体构建过程分为领域本体规划阶段、领域本体分析阶段、领域本体设计阶段、领域本体实施阶段及领域本体运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立的目标及主要任务,前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是后一阶段任务开始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阶段任务通常是对前一阶段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进一步具体化,即该过程是按照软件工程开发的生命周期流程来逐步解决问题的。在领域本体分析阶段,根据领域本体规划阶段提出的具体要求和目标,采用原型化方法不断地对分析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其构建框架如图1所示。

2.2 构建框架分析

2.2.1 领域本体规划阶段

(1)确定领域本体的用途和范围

确定领域本体范围的方式之一是设计并填写本体的性能调查表,以下从需求的角度对本体支持的性能调查表进行简单的分类:

①需求细化。需求细化过程必须满足何种标准?会产生多余的需求吗?需求是客户的清晰表述吗?

②需求追溯能力。需求还能分解吗?需求的来源是什么?谁记录需求?需求在特定的设计团队中适用吗?

③需求满足。需求能够满足吗?两个或多个需求间相互冲突吗?更高抽象级别的需求怎样满足评估?

④文档生成。需求属于哪类文档?哪些是与需求文档中的段落相符的需求?不属于客户报告的需求有哪些(商业机密)?

⑤升级。这是需求的最新版本吗?需求的旧版本有哪些?为什么还要改变需求?变化对需求文档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有影响吗?

(2)考虑复用现有领域本体

一些本体已经初具规模,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应的本体库及相关资料,在具体开发之前,有必要在这些本体中寻找系统可以重用的本体,这样可以省去元本体和顶层本体的建立,而把本体建立的目标重点放在领域本体的建立上。

2.2.2领域本体分析阶段

(1)定义类和类层次

类描述了领域的概念而非单词。在类和类层次的定义过程中,需要依据以下8个原则:

①确保类层次的正确性

恰当使用is—a和kind-of等类间关系,is-a关系指类A是类B的子类,前提是B的每个实例也是A的实例。类的子类表示概念是kind-of父类表示的概念;层次关系间具有传递性,并应区分直接子类和间接子类的关系;避免类层次的循环,确保类层次随着领域发展而进化。

②分析类层次中的兄弟关系

在类层次中,兄弟关系是同一类的直接子类,并在同一抽象级别上。关于直接子类的个数并没有明确规定,但父类一般只有2-12个直接子类,过多或过少不都合适。

③多重继承关系

一个类可以是几个类的子类,则子类的实例是其所有父类的实例,子类将继承所有父类的属性和关系约束。

④引入新类的时机

当类的子类有其父类不具有的新属性,或有已定义的新属性值,或覆盖父类属性的约束,此时可以引入一个新类。新类可以没有任何新的属性,没有必要为了一个额外的限定条件来创建新类。

⑤新类或特性值

如果有不同属性值的概念变成其他类中不同属性的约束,则应该生成新类,以便加以区别;类的单个实例不应经常改变,当使用概念的外在(非固有)属性来区别类时,这些类的实例将需从一个类移动到另一类。

⑥类或实例

判断类结束和单个实例开始依赖于知识表示中最低的粒度级,而粒度级又由本体应用来确定;如果概念已经形成自然的层次,则应表述为类,单个实例是最特殊的概念表述,实例没有层次性。

⑦限定范围

确保不包括类具有的所有特性,仅在本体中表述类最突出的特性,不增添所有类(术语)间全部的关系。

⑧不相关子类

很多系统明确指定某些子类不相交,如果类没有任何共同的实例,则它们不相交。

(2)定义类的属性及其约束

类的属性是描述类和实例的特性,也是类间区分的特性。通常有四种对象特性能变成本体中的属性:

①固有的特性,如圆柱的半径和高度。

②外在的属性,如螺旋的设计者。

③局部,若对象是结构化的,物理和抽象的部分。

④与其他个体间的关系。

不同的约束可以用来描述属性的值类型、值范围、值基准,及值的其他特征。下面从5个方面来描述属性普通的约束:

①属性基数。基数定义属性有多少值。有些系统定义单一和多个基数,而有些系统用最小和最大基数来描述属性值的个数。有些属性设置最大基数为O,目的是为了表示特定子类的属性不能有任何值。

②属性值类型。通常属性值类型可分为字符串型(String)、“浮点或整数”数值型(Float或Integer Number)、“是或否”布尔型(Yes或No Boolean)、枚举型或符号型(Enumerated或Symbol)、实例型(Instance)。

③属性的领域和范围

属性应能描述其领域中所有的类,属性应能填充其范围内所有类的实例,同时不应指定属性的范围是本体中最通用的类。

④逆属性

属性值可能会依赖于另一属性值,称为逆关系,在两个方向保存此数据是冗余的,通常使用逆属性,可以自动填充另一逆关系的值。

⑤默认值

如果类的多数实例的特定属性值是相同的,则可把该值定义成默认值。当类的每个新实例包含这个属性值时,系统自动填充默认值,还能把此值改成约束允许的其他值。

(3)生成实例

定义类的单个实例首先需要选择类,接着生成这些类的单个实例,最后填充属性值。

为了使生成的类、类间层次关系、类属性及约束、类实例等更符合构建目标和用途,并为了保障在较短时间内适合用户的需求,在领域专家的指导下,采用原型化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对该阶段产生的成果不断修改和完善。

2.2.3 领域本体设计阶段

(1)领域本体的形式化表示

一般用语义模型表示领域本体。Perez等人用分类法组织领域本体,归纳出5个基本建模元语:

①类(Classes)或概念(Concepts)

从语义上讲,它表示的是对象的集合,其定义一般采用框架(Frame)结构,包括概念的名称、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集合、以及用自然语言对概念的描述。

②关系(Relatiom)

在领域中概念之间的交互作用,形式上定义为n维笛卡尔积的子集,即:R=C1×C2×……×Cn

③函数(Functions)

一类特殊的关系。该关系的前n-1个元素可以惟一决定第n个元素。形式化定义为F:C1×C2×……×Cn-1→Cn

④公理(Axioms)

代表永真断言,如概念乙属于概念甲的范围。

⑤实例(Instances)

代表元素,从语义上讲实例表示的就是对象。

另外,从语义上讲基本的关系有4种:整体与部分关系(Part—Whole)、分类关系(Is—A)、实例与概念关系(Instance—Concept)和属性关系(Attribute-of)。但在实际建模过程中,概念之间的关系不限于上述4类关系,可以根据领域的具体情况定义相应的关系。

(2)领域本体的形式化描述语言

领域本体可用自然语言、框架、语义网络或逻辑语言等来描述。但对计算机来说,形式化描述语言做为一种可供计算机处理的概念模型,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应该具有较强的表示能力,同时也应兼顾推理能力,以满足智能检索中进一步实现推理的需求。

②应该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系统支持。

③应该具备一致的描述概念和表示数据的能力。

④应该尽可能与W3C已有标准兼容,从而保证其持续发展需求。

⑤应该具备XML语法特性,最好是基于语义Web。

⑥所表示的领域知识是形式化的,即机器可读和可理解的。

目前已经开发了6种本体语言,有些是直接基于XML语言的语法,如简单HTML本体扩展(Simple Html OntologyExtension,SHOE)、本体标记语言(Ontology Markup Language,OML)和基于XML的本体交换语言(XML—based Ontology Exchange Language,XOL);另外有2种本体语言是建立于RDF(S)之上,以便改善RDF(S)的特征:本体交互语言(Ontology Interchange Language,OIL)和DARPA主体标记语言+本体推理层(DARAP Agent Markup Language with Ontology Inference Layer,DAML+OIL)。最近,以OIL和DAML+OIL语言为起点,已开发出语义网所用的Web本体语言(Web Ontology Language,OWL)。各个本体语言之间的层次化关系如图2所示:

(3)领域本体的文档化构建和存储

构建领域本体文档,可对后续领域本体修改和进化奠定基础。1个OWL文档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

①本体首部:包含了文档的元数据,如导入数据、版本数据及与其他OWL文档的兼容数据。

②类的定义:通过(owl:Class)标签定义类,使用(rdfs:subClassOf)来继承1个或多个类,由此建立类的层次关系。类的语义用类的描述来表达。OWL区分了6种类的描述:1个类标识,1个详细的列举,1个属性的限定,2个或多个类描述的交,2个或多个类描述的并,1个类描述的补。

③属性的定义:OWL存在2种类型的属性,即对象属性(Object Property)和数据类型属性(Datatype Property)。对象属性是用来表述2个类实例之间的关系,而数据类型属性则描述类的实例、RDF Literals,以及XML Schema数据类型之间的关系。属性之间还能够定义子属性关系以及为属性声明额外的特征(传递属性和逆属性)。如能够定义father是parent的子属性,定义anceator为传递属性,定义child为parent的逆属性。

④个体(实例)的定义:一个个体是一个特定类的实例,并与其属性相联系。

2.2.4 领域本体实施和运行阶段

(1)领域本体评价

这里采用Gruber在1995年提出的5条准则:

①清晰性。所定义的术语应尽量客观,避免受社会背景和客观环境的影响;给出的定义应尽可能完整。

②一致性。即本体中定义的公理应该是逻辑一致的,概念和概念间关系在逻辑上也应该是一致的。

③可扩展性。本体应该能够保证添加新的通用或专用术语,而不需要修改原有的定义,即能支持在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定义新术语。

④编码偏好程度最小。概念应该在知识层次上说明,而不应该依赖于特定的符号层次的编码,因为不同的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表示风格。

⑤最小本体承诺。一般地,本体承诺只要满足特定的知识共享需求即可,这可以通过定义约束最弱的公理及只定义交流所需的基本词汇来保证。

(2)领域本体试运行

可针对某一应用目标,可利用初始生成的领域本体在特定的应用范围内进行试运行,来验证初始领域本体是否能够满足领域范围应用的需求,特别是要检验其一致性、完整性和可扩展性。经过试运行,若符合要求则转向(4);若不符合要求则要重新经过本体分析阶段,然后转向(3)与(4)。

(3)领域本体文档的修改

针对试运行的结果,可在OWL文档的基础上做一些标注性的修改。

(4)领域本体应用

对于修改后的领域本体,可正式投入实际运行应用过程。

3 总结和展望

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评估报告 篇4

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是一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对计算机的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在各种情况下驾驭使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为不同人群提供他们所需要各种服务的技术。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软件业从计算机工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枝新秀,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新技术,越来越体现出在当前信息时代的重要地位。

我区计算机软件应用和引进是在1985年开始,当时主要以无硬盘的IBM XT/AT机为主,1990年开始陆续在我区银行、税务、工商、邮电、公安、规划院、设计院等主要部门开始应用,现在我区各行业及城镇大部分家庭都已购买微机并上网。我区自大规模计算机应用以来,发展速度较快。软件应用开始阶段以C、Basic、Fortran、Dbase、Autocad开发为主,后来发展到gps、gis、rs、.net、html、3dmax设计等应用,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及资料的保存率。主要表现在税务、工商、银行、医保等部门全部实现电子自动化办公,设计、规划部门全部甩掉手工制图实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育实现校校通工程,引进远程教育以及排课、课件制作的电子化。建设了多个应用系统:地区医院的挂号收费系统,通信公司的通信、1 / 11

收费系统、劳动社会保障系统、金卡、金税、金盾、金保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防火监测系统、资源监测系统、营造林系统、林产品交易系统、贮木场管理系统、政务网络系统等等,到2009年全区共建网站86个,服务器106个到网络资源总量12960兆;建成数据库179个,数据库总容量6万兆;对原资料、图纸、数据库、数字地图的合并、修改、更新就可以生成新的资料、新的图纸、新的数据库、新的地图,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地区规模企业和林业局木材、森林管护、视频会议、办公等实施信息化管理后,每年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近千万元。

一、学科(专业)梯队成员的培养和使用情况 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张殿臣1968年出生,1992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历任地区规划院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计算机室副主任、地区科技与信息产业局信息科科长,2007年就读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系统学习了农业、林业信息化的专业知识,取得农业信息化硕士学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识和业务水平,主要负责全区企业信息化工作。

学科(专业)梯队后备带头人刘铁斌1977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专业,2000年就职于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2002年任政务值班室副主任科员,2009年任政务值班室主任。负责全区政

/ 11

务信息化工作。

学科(专业)梯队成员王巍,女,1982年1月4日出生,本科学历,200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农校计算机专业,2001年考入行林办网络中心,负责大兴安岭政府网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曾在海康公司和书生公司学习。

我们不但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同时也注重学科(梯队)的培养和实践。主要做法有:一是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训为辅。就如何更好的培养人才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一直是我在梯队管理中积极研究的课题。为了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专业人才,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机制。内部培养首先是进行人员规范教育,在网络中心锻炼1-3个月,让其在了解和实践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梯队文化氛围,认同梯队价值取向,再通过测评合格后选派到合适的岗位;外部培养是与与北京书生、哈尔滨海康等网络公司建立了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每年定期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这些公司进行学习深造。二是注重综合知识学习。结合全区软件工程的分类的实际情况,软件工程学科梯队成员认真自学专业书籍,提高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电子政务、网站建设、计算机网络和软硬件知识等专业技术水平,进行不同技术岗位间的交流学习。学科梯队实行了技术骨干进行轮流讲课(每月1次)的制度,通过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和网络学习的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解决实

/ 11

际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学科梯队进行了3次大型培训,培训人员300余人,建立锻炼了梯队人才队伍。

二、学科(专业)梯队建设成果情况

学科(专业)梯队近几年在梯队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有:

1、完成全区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区森林资源监测、第四、第五次更新普查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计划上报的数据统计工作,修改完善了二类调查和资源监测的统计、打印程序,进行全区引进数字林业基础性工作,制作基础林相图注记符号及标记数据的数据库修改工作,现在全区林相图制作一直在使用。撰写《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兴安岭地区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调查报告》、《大兴安岭地区数字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兴安岭地区信息产业中长期规划》、《塔河数字化林业示范局可性行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大兴安岭地区“十一五”科技与信息发展规划纲要》、《大兴安岭林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及现状》、《大兴安岭林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等专业分析报告及规划。

2、负责完成大兴安岭地区政务网络规划及建设全国森林防火网络规划及建设;大兴安岭会展中心和大兴安岭地区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全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大兴安岭地区政府网站升级改版;负责党政办公楼网络建设及升级

/ 11

改造;制定《大兴安岭地区林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3、进行了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实施、流程配臵、人员的权限设定、客户端机器的调试、人员的培训等基础工作,制定了《政务办公系统应用推进方案》、《大兴安岭地区政务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针对相关部门在使用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遇到的难题,对使用单位进行了3次大型培训,培训人员300余人,为客户端上门维护200余次,真正的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公文无纸化传输,减少了公文流转的时间,提高了公文的运行效率。

4、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三、产学研结合情况

学科梯队特别注重产学研结合,软件就是为实际生产办公和提高工作效率服务,通过指导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造,有力推动我区数字林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1、在学科梯队的主持带领下,首先对政务网络核心路由器及办公楼核心交换机进行更换,并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核心交换机的配臵,并实现核心路由的冗余备份,确保全区政务外网的稳定运行;针对目前的设备老化问题,提出了政务网络升级改造方案;为了保证政府网站的安全、稳定运转,重新制定并完善了《大兴安岭政府网站管理规定》,服务器数据做到每两周进行一次备份。对大兴安岭政

/ 11

府网站现有的老化栏目进行了彻底清理,并提出了《大兴安岭政府网站升级改版方案》;根据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升级了OA办公系统软件,增加了督办流程、领导察看流程,进一步调试和修改书生系统,加快OA办公系统与书生公文传输系统的对接和整合的进程;对网络系统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重点监护,每日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完成了漠河、塔河和呼玛防汛网的接入;工商局县区分局和统计局VPN接入政务外网工作;针对我区视频会议系统设备购臵时间长,故障频发的实际情况,做到勤调试、勤检修,确保全区视频会议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会议的质量。截止全年为各种会议进行服务工作共计209次,其中,召开国家林业局视频会议3次,网通电视电话会议44次,全区视频会议73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指导全区9家规模企业信息化工作,先后争取省信息化资金400万元。主要有丽雪公司的DCS控制系统,马铃薯收购过程中的测重、去杂、淀粉含量的测定;恒友公司的CAD家具设计系统、数控机床;北奇神的办公及商务网络平台;筑安集团的建筑CAD及工程的概、预算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丽雪公司使用原料收购信息系统后,与未使用这一信息系统时相比,可节约成本100多万元。恒友公司利用信息化后,企业减少原材料资金占用70万元,生产成本比应用信息化前

/ 11

降低8个百分点,管理人员由原来70人减少为40人,节省人力42%。北奇神保健品公司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4天减到18天,原材料库存由241万降低为80万,使赊欠款降低了33%—50%。北奇神系列产品单位成本由原来每盒1.30元下降为每盒1.27元,同比下降2%,累计增加效益38万元。

3、建设数字林业局管理系统。建立以局办公自动化、木材生产、防火、营造林、森调主伐、视频会议、财务等系列子系统为主的综合性林业服务平台。每年提高工作效率10%以上,节约各种办公经费达100多万元,堵塞木材生产、运输、销售漏洞,增加产值近千万元,同时可将空间数据和应用领域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将在企业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林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规划及建设、灾害监测、资源变化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4、建设森林智能巡护系统。智能巡护系统通过森林防火巡护人员到指定巡护点用手持读卡机IC卡刷卡,记录下接收数据的时间、地点、巡护人员姓名。如果巡护员在巡护过程中发现火情,可以在读卡机中输入相对号码,并采取快速方式向指挥中心报告火情。如果巡护人员没有在指定时间、地点、卡号上打卡,通过计算机系统中的漏点查询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该系统是2002年末在塔河林业局推行使用,2003年起发挥作用。2001年发生火警火灾7起,过火

/ 11

林地面积46公顷,发生扑火费39.86万元;2002年发生火警火灾57起,过火林地面积237公顷,发生扑火费用271.6万元;2003年发生火警1起,过火林地面积0.3公顷,发生扑火费用2.7万元。截止去年,塔河林业局一直没有大的火灾发生,这和该系统的运行有直接关系。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学科(专业)以地区行署信息中心为依托,先后建立了县区级网络中心13个,中省直、地林直专业网络中心40余个,企业部门级网络中心18个。2001年至今,全区用于各类网络信息系统建设资金达5000余万元,先后两次对地县两级政务信息化骨干网和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扩容升级改造,完成办公楼宇综合布线80余处;网络节点达1000余个;共建成地理信息、林业信息、政务信息和企业信息数据库179余个,数据库总容量6万兆;现已建成上联省及国家林业局,下联各县区局,横向联接中省直、地林直机关各部门的

坚持高标准建设的同时,实行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备选型、统一公用网络平台、统一数据格式的“五统一‘基础上,相继开发应用了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系统、数字营林综合管理系统、森林管护信息系统、大兴安岭地区视频会议系统、政府电子邮件系统、OA公文无纸化传输系统、财务管理电算化系统、大兴安岭政务信息发布系统。

/ 11

五、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景

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的知识经济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经济发展还受到传统产业的束缚,而经济增长的模式仍以资源消耗为主。改变这种状态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迅速推进我区保护森林资源和原生态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展数字林业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区软件产业目前还相对薄弱。呈现出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缺乏长远目标等特点。这就必然需要大量的高层次软件人才作为新鲜血液充实到这些企业中去。再者,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造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机构也将需要大量的软件技术人才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我们本着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和落脚点,以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以软件公司和职业学院为培训基地,注重梯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一直理念先进、技术过硬、能打敢拼的学科梯队队伍,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软件工程研究,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1、逐步进行数据库一致性更新

根据国家林业局统一的数字林业标准,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地理数据库进行逐步更新,使其达到规范的数据标准,便于上与国家林业局下至各林业局的数据连

/ 11

接和更新,同时各部门行业之间的基础数据实现共享,为统一全区数字林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2、逐步进行统计软件和制图软件的更新

随着数字林业标准的改变,数据统计软件和制图软件也应作相应的更新,这样才能使得表、图和数据库一致。比如现在我们主要的卫星图片数据来自spot星,该星数据以80坐标为基础,而现在我区主要的地形图的都已54坐标为基础,这就使地形图和卫星照片不符,必须做相应调整,才能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而这项工作现在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必须对制图软件进行更新。

3、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在稳步推进数字林业在森林防火、资源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开展以旅游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结合我区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加景点分布图和景点的特色简介,植物、动物分布、习性及药用价值等信息,在三维系统中模拟我区森林资源的概况和对下游水量和气候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加强资源管理的深度、广度,一方面扩大我区生态作用和旅游的知名度,推进我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4、进行基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大兴安岭近年来发现很多矿产资源,但基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还有待开发。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应尽快开发基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

/ 11

态环境破坏进行虚拟,在基本不破坏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边开发边治理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5、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进行深层研究

在现有资源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开发深层次、多角度的资源环境数学模型的建立,模拟10年、20年甚至是50年以上森林群落的生态环境下,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森林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相互之间的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发挥森林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积极引进和培养软件工程和信息化梯队人才 积极引进信息化高级人才,引领全区信息化向高、精、新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本区各中、高等院校要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等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加大在职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法,吸引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参与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要充分重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造就一支过硬的信息化应用人才队伍。

软件工程学科软件工程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篇5

士)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

一、笔试科目:

以下科目1为必选,2、3、4任选其二。

1.暖通空调,占140分。

主要内容:

(1)供暖工程与集中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应用;主要的系统形式;工程设计方法及运行调节方式。

(2)通风及空调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应用;常见的通风空调系统形式及其运行与调节。

2.建筑热源,占30分。

主要内容:自然循环层燃锅炉主要型式、工作原理、特点;热源中各系统的型式、组成。

3.空调冷源,占30分。

主要内容:制冷的基本原理(包括蒸汽压缩式和吸收式)、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的形式、应用。

4.燃气输配,占30分。

主要内容:城市燃气需用量及供需平衡;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燃气管网水力计算以及水力工况分析;调压器的工作原理及燃气调压站;

参考书目:

1、《暖通空调》第一版,陆亚俊、马最良、邹平华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

2、《供热工程》第三版,贺平、孙刚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11月;

3、《空气调节》第三版,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 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

4、《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第四版),吴味隆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第二版).陆亚俊、马最良、姚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6、《燃气输配》(第三版),段常贵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二、面试主要内容:

(1)考生本科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社会活动经历及所取得的成绩;

(2)考生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

(3)考生对本专业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对专业发展的了解程度;

软件工程学科软件工程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篇6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多,虽然蕊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但是,对于线路板的设计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线路板设计,也叫PCB设计,因为线路板在英文的全称为Printed circuit board,简写为PCB,所以线路板设计也叫PCB设计;线路板设计,从开始的手工绘制到现在越大规模元件库,、强大自动布局布线等功能,越来越方便我们工程师进行线路板设计工作。

一名合格的电子工程师,从事PCB设计工作,必须掌握一种以上的线路板设计软件.我们一直致力于PCB软件的教学工作,努力为各位准备进入电子行业的人员提供各种线路板设计软件的教学资料,现在我们推出了PCB软件的视频教程,包括CAM350视频教程以及Protel 99se视频教程两大系列。

线路板设计工作的开展,是一项十分漫长的工作,因为,我们在进行线路板设计时,必需选择一种合适自己的线路板设计工作,我们PCB资源网的这一篇文章,将给大家介绍线路板设计的工具,在大家选择的时候,看哪一种适合自己,当然,在自己日常的使用当中,对不同的工作任务,选择不同不同的线路板设计软件,是很有必要的,无论哪一种线路板设计软件,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关健是大家找到一种合作自己的工具,能很快、很方便的完成自己的线路板设计工作。

线路板的设计,具体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的,即原理图设计、PCB设计、电路模拟仿真、CAM工程软件、抄板软件等。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讲的线路板设计软件,指的是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这两部分。

线路板设计软件,一般都包含了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两大模块,主流强大的线路板设计软件,甚至都包括以上的模块了,现在主流的线路板设计软件分别是Protel、OrCAD、Viewlogic、PowerPCB、Cadence PSD、MentorGraphices的Expedition PCB、Zuken CadStart、Winboard/Windraft/Ivex-SPICE、PCB Studio、TANGO、PCBWizard(与LiveWire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ultiBOARD7(与multiSIM2001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等等。

生命科学领域的质量管理软件 篇7

誗正在申请欧洲和巴西专利

(2010-09-以色列) 誗

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

公司简介:以色列Comply公司专门为生命科学领域打造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医药、生物科技、医疗设备、化妆品和食品等。公司曾为世界著名的医药公司如TEVA、强生、默克、GE等提供服务。

技术简介:Comply公司为客户提供质量管理软件, 可以保证最高质量的生产要求。Skyline系统收集、整合和分析从研发、生产、环境监测到稳定工艺流程所有阶段的数据。Origin软件是一款无纸化办公的界面友好的文件管理软件。React软件是一款从验证、调查、预防到纠正整个过程的追踪和处理 (CAPA) 软件。

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的分析 篇8

关键词:软件工程 复用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098-02

软件系统在快速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重复开发现象,浪费了大量的开发资金和技术。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种重复开发,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质量,推动软件工程的发展,可以在软件工程领域中应用复用技术。

1 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的意义

1.1 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软件系统的开发和投入应用都要经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系统测试—系统维护”等过程,而这些过程中有很多重复的工作内容。为了减少重复工作造成的时间和资金的消耗,软件工程领域的工作人员通过使用复用技术以及可复用的构件组建新软件系统,取代传统的“一切从头开始进行”的软件开发方式,达到实现软件复用的目的,就是复用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应用的含义。

1.2 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的意义

1.2.1 提高软件系统质量

(1)可复用构件在组建系统时,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试验,因此组建出的系统具有更强大的性能和更高的稳定性。

(2)在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能够提高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操作性,提高了软件系统工作效率。

(3)利用可复用构件和框架,能够进行快速的原型设计和构建,从而能够得到用户的使用情况以及对软件系统功能的反馈。

1.2.2 降低软件开发成本

(1)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能够提高软件系统的生产率,缩短组建一个新系统需要花费的时间,降低软件系统的生产成本。

(2)可复用构件在组建过程中经过科学严格的设计与检验,具有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有效减少软件系统维护的可能性,降低软件系统维护的代价,能够节省一大笔软件系统的维护费用。

1.2.3 推动实现软件工程

在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復用技术,可以提高原型设计的效率、避免重复工作、降低系统被维护的可能性、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对于解决软件发展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而这又刚好符合软件工程提出和发展的目的,能够推动软件工程的实现和发展。

2 将复用技术应用到软件工程领域时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1 软件构件技术

主要使用的构件为代码级构件,直接由工具支持,分为二进制代码和源代码两种,前者的复用方式为黑盒复用,主要用于了解构件的接口和属性等信息;后者的复用方式为黑盒复用和白盒复用。

将复用技术应用到软件工程领域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软件构件技术:

(1)获取构件:通常从已经存在的软件系统中挖掘获取,找到可复用构件;(2)构件模型:通过设计和组建模型,了解不同构件之间的关系,便于可复用构件的进一步利用;(3)构件描述:对不同类型的构件的性能和属性等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着重于构件的组建和使用问题;(4)储存构件:根据对获取的构件的描述,将构建分类,并存入构件库,便于之后对构件的查询和检索;(5)构建的组装:了解不同构件的属性和组装机之后,在构件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构件组装,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的处理。

2.2 CASE技术和软件复用库

2.2.1 CASE技术和工具

软件工程的实现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之中要需要涉及大量的软件开发,而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技术的使用能够降低软件开发和管理的难度,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促进软件工程的实现和发展。在复用技术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的过程中,CASE技术可以配合具体的开发方法,实现对可复用构件的选择、分类、储存、检索、组装、度量等一系列管理。

2.2.2 软件复用库

在过去积累的软件设计的算法和实现技术的基础上,对代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并将其保存和编辑,形成可以直接用于检索、查询和引用的软件复用库。在复用技术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于软件复用库对可复用构件、构件组建方式、软件设计算法等进行管理,降低软件开发的难度,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能力。

2.3 开放系统技术

使用开放系统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子系统,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保证系统演化和运行的稳定;还能够为软件系统开发的设计过程提供参考依据,缩短软件系统开发的周期,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同时,稳定的接口标准使得软件系统能够更容易适应复用技术,促进了复用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应用[1]。

3 复用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的主要应用方面

3.1 复用软件的分析和测试信息

软件系统从开发到投入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大量的信息,其中就包括软件的分析和测试信息,为了避免对这些信息的重复测量和分析,就可以对部分信息内容进行复用。

(1)复用软件的分析:将重复的软件分析内容和方法抽取出来后,可以将软件分析的内容应用在其他软件系统的分析上;也可以将软件分析的方法应用在其他不同的软件平台上;还可以对软件系统中的部分构件进行分析。

(2)复用软件的测试信息:将重复的测试过程信息和通用的测试用例提出后,前者可用于为其他软件系统的部分测试提供参考信息;后者可以直接用于其他软件系统的测试中。

3.2 复用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的复用,能够使复用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应用上升到软件系统的模块级别,而且可以复用的范围也更广泛。

3.3 复用代码

代码的复用主要体现在面向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中。在前者中使用复用技术指的是:将可以复用的部分抽象为函数,以向函数传递不同参数的方式,实现软件系统不同模块对函数的复用;在后者中使用复用技术指的是:将重复使用基类的代码或者成员变量等,在子类继承过程中进行重复使用[2]。

4 复用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过程

4.1 指导复用驱动软件开发过程

指导复用驱动软件开发过程,主要是为了实现更高的共享率和复用率。一般从两个角度看待复用技术的应用:(1)应用者角度:利用可复用构件组建出新的软件系统;(2)生产者角度:重新设计、建立和获得可复用构件[3]。

4.2 评估软件复用能力

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软件复用能力评估的干扰,首先,要尽可能地挖掘软件中能够被复用的部分,提高软件的复用能力:对软件系统的功能、属性以及开发需求进行充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适合复用的部分提取出来,并通过提高对这些可复用部分的使用效率,来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

4.3 选择可复用构件

(1)根据实际软件系统开发的需要,从供应商那里,网络上,或者其他并行项目中选择可复用构件,但一定要做好对这些构件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选择的构件能够满足软件系统开发的需求;

(2)利用公用的或者个人的软件复用库,结合所开发的软件系统的特点和实际开发需求,从软件复用库中检索选择合适的可复用构件。

5 结语

将复用技术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中,解决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软件系统开发的效率,推动软件工程的实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海.软件复用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2):118-120.

[2]毛海骏.软件复用在软件工程开展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3):54-55.

上一篇:中国三大血信鸽下一篇:初二作文你是我最欣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