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2024-05-14

如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精选12篇)

如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篇1

2012年2月25日

加强宣传发动 营造浓厚氛围

——水冶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启动

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开展,在中组部召开视频会议明确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后,水冶镇党委迅速行动,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镇党委组织班子成员、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对中组部领导在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反复学习,多次讨论,认真领会、弄清弄懂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目标、任务、要求。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必须认真对待,抓紧抓好抓实。

二、精心准备,制定方案。镇党委多次召开班子会研究制定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方案(草案)》,针对水冶镇在强镇扩

1权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问题,镇党委书记李林海亲自带队到支部、到企业、到党员、到群众中间就活动如何开展问计于民,问计基层,对活动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确保了活动方案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同时把征求意见的过程作为宣传发动的过程,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如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篇2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可以说,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把成才目标与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并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注意寻找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在探索发展道路、提高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广泛的提升自己的素质。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思想觉悟不高,进去动力不足,自控力、自制力、适应性等方面较弱,导致价值取向功利化,知行不一。还有少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处于一种“游离”化状态,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甚至是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都懵懵懂懂得,没有明确的看法与方向,人云亦云或我行我素。后两类学生需要学校给予积极地引导和培养。

毋庸置疑,21世纪的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表现在:从政治素养方面看,大学生的思想总体来讲比较健康,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基本问题有着一致的认同;在政治问题上大学生和党和国家能够保持一致,同学们拥护党的路线和方针,政治鉴别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方面看,这一方面体现在大学生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等。大学生在学校受到高等教育。总体的道德水平较高,基本道德观念日趋稳定。从个人道德素质方面看,个人素质方面包括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心理素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日趋成熟,面对日益增强的社会压力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应对。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的同学态度消极。正是因为这些态度消极的同学,才会造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缺失。

二、当前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

造成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社会转型的冲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状况。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当前我国刚完成了经济上的变动,思想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其次是学校教育的疏忽,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要求过高,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如今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也不新颖,古板、陈旧、保守的讲课方法更是激发不起学生的热情。其实,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道德教育及其活动本身,而在于缺少针对性和魅力,在内容上缺少生活基础,在方法上缺少互动、讨论和对话,失去了道德学习者的内在热情与动力特征。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内心的苦恼得不到有效解决,尤其是当他们在市场经济蓬勃兴起和传统社会相碰撞中产生各种困惑时,很难得到有针对性的引导。

家庭教育的缺失。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陆续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于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冷漠、自私、怕苦、怕累。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甚至放纵,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舍不得他们过些许艰苦生活,这些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们的高消费和高享乐心理,滋生和强化了摆阔气、讲排场、图虚荣的不良习惯。

三、营造高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浓厚环境氛围

(一)通过教师、课本、课堂施教形成学校教育的合力

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本是指导学生的方向标,课堂是灌输知识、塑造灵魂的媒介。这三者的关系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说来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拆开而论。教育者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造者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所以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如今的大学生在校时间远远超过在家里的时间,换句话说,教师相当于学生的第二个父母,所以作为教师首先不能忽视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去引导学生以一种阳光的心态去开拓和开放人文精神,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

思想道德教育永远离不开灌输式方法,所以最为直接的教育方式还是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道理,摆事实,让学生分清是非,明辨事理,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正面典型事迹的宣传感染教育,对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在掌握主流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之上,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及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分析,解决理想信念上的困惑和彷徨,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人生崇高理想。在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的修养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完整思想教学体系,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二)创新团员、党员青年培养模式

团员和党员是学生中的标杆,创新团员、党员青年培养模式可以激励大学生对党员和团员有明确的认识,使身为党员或团员的大学生明确自身的使命感和荣耀感,通过校内活动和干部培训等一些途径提高大学生对党员的认知。在培养和训练大学生思想的同时应该选拔后备干部,以保证学员管理体系工作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也可以邀请社会各行业有影响力的人员到学校作讲座,加强成功人士与大学生的沟通,帮助广大团员青年对社会观点有正确的认知,对于道德热点问题的讨论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活动

高校应该加强与校外的联系,和周围的社区形成构建关系,优化高校周边的育人环境,将思想道德教育延伸到社会环境中,开展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入生活,使自身思想道德与社会接轨。在社会实践中应不断深化活动形式和内容,使学生有组织地直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如对群众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开展义务劳动、文艺下乡、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等。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才干,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将有效的提高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积极性。

如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篇3

一、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安全生产摆在与人口、资源、环保等基本国策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拿出更大精力来抓,大力宣传各地在工作中创造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取得的新成效,居安思危,言危思进,常抓不懈,在全社会形成“以人为本,关注安全,人人防范事故”的安全氛围。

二、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安全常识。紧紧围绕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关注安全,平安是福”这一主题,精心筹划,组织开展好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康杯”竞赛、创建青年安全示范岗、创建安全社区等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贯穿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推出一批安全文化产品,大力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城市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大力推动优秀安全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唱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主旋律。

创建良好班风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篇4

一、总结近期班级状况。

二、主题班会

(一)导入

学习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高低„„

(二)以PPT形式打出班会主题。

(三)以古代典型的《孟母三迁》的事例循循善诱。出示动画。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创建良好班风,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主题班会】《创建良好班风,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主题班会。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四)以PPT形式出台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相关规定,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做一定的阐释。

课前一分钟 预备铃响速回座位 不说废话静下心来 上课用具准备齐全 复习预习相互结合 安安静静等待老师 胸有成竹快入状态 上课 尊重同学尊重老师 气氛活跃师生默契 思维敏捷争创高效 共同课堂人人努力 自习

自主学习效率非常 争先恐后计划有方 专心致志认真钻研 良好氛围你我共创 热爱八班题名金榜

这一周,我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抓课前一分钟、上课和自习的纪律。每节课提前一分钟预备刚一响,班长马上就要督促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上做好相关工作,等待老师的到来。

三、班会总结

如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篇5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湖北石油是一个拥有50多年发展史的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开拓、求实、安全、高效”的企业精神和“开拓经营、竞争取胜、抓住机遇、发展后劲”的经营理念,强化管理,不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壮大,曾多次荣获“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集团公司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国资委系统文明单位”、“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湖北绿化先进单位”等省、部级以上荣誉近30余项。多年来,湖北石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狠抓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建设,在“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引领下,创新思维,与时俱进,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内涵,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营造企业文化的浓厚氛围

湖北石油在全省系统开展了企业文化的宣传、研讨和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成为中国石化良好形象的一面旗帜,成为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

首先是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内刊《湖北石油》的舆论引导作用,连续在《湖北石油》杂志上刊发阐述中国石化企业文化核心内涵的的文章,在广大员工深入进行灌输和引导。同时,大力宣传体现中国石化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使中国石化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共识。

其次,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面临问题的研讨活动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近年来,该公司每年召开一次全省系统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研讨交流各单位宣传思想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和成功经验,就进一步加强全省系统宣传思想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探讨。还通过参加中南片区政研会和评选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等方式,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研究活动。此外,组织考察学习活动,借鉴运用海尔等其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升中国石化的企业文化。

塑造企业精神 统一员工价值观念

湖北石油把中国石化“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融入到本单位的企业价值观中,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出了在经营创效上,要追求销量、价格、费用各经营要素组合的最佳,把零售作为企业的`饭碗工程、生命工程;在企业管理上,遵循“强化省公司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整体合力,追求全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强化“质量是命、计量是钱、效益是本、安全是天”的意识;在资金运作上,树立“省下的就是挣来的”思想,认真管钱,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在安全生产上,坚持“安全是天大的事”原则,铁面无私地执行安全纪律;在投资管理上,树立“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意识;在员工队伍建设上,营造“领导把人当人,员工把事当视企业为家”的良好氛围,彻底改变正式工没压力、临时工没动力的现象,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工作方法上,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争取主动,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这些包含深厚底蕴的企业理念和文化,已经成湖北石油广大员工的共同理念、行动纲领。

近年来,他们深入、持久地开展“四个三活动”:一是发扬“三种精神”,即埋头苦干,争先创优的敬业精神;精诚团结、密切配合的协作精神;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二是强化“三种观念”,即责任观念,群众观念,自律观念。三是坚持“三大作风”,即求真务实的作风,雷厉风行的作风,精益求精的作风。四是树立“三个形象”,即规范、诚信、安全、高效的企业形象;团结奋斗创一流的班子形象;思想好、业务精、作风实的个人形象。

该公司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为宗旨,通过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关心下一代、植树造林、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湖北石油承担着革命老区湖北麻城的对口帮扶任务,在人、财、物等方面对麻城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投入资金数十万元,用于麻城市黄土岗等乡镇扶贫开发项目。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扶贫县的人民群众捐赠棉衣、棉被1万件,捐款21万元。对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把零售作为生命工程、饭碗工程,创造推行“加油站五化管理”模式。

一是星级加油站经营策略特色化。主要目标是树形象、创品牌、建特色。对这些站统一管理,重点监控,不断提出新目标,不断完善约束机制,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以利于他们创建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是达标站经营管理规范化。对具备达标条件的加油站按照《加油站管理规范》严格管理。坚持“跑、笑、迎、唱、送”五字服务,落实规范服务“八步法”。

三是小规模加油站契约管理个性化。在确保市场统一和销量上升的前提下,实行“劳动用工放开,工资分配搞活,费用收支自理,经营策略灵活”的经营管理办法。

四是租赁特许加油站连锁经营一体化。在国道、水道、城区相互影响较大的销售区域,对系统外加油站采取租赁、特许等方式纳入公司旗下,实行连锁经营,实现价格、促销方式和内容、标准及时机一体化。

五是水上加油站目标考核标准化。针对水上加油站航汛和水运市场的特点,逐月下达量、价、费等经营管理目标,统一考核标准综合考核,奖惩兑现,月清月结。

五种管理模式的创立,使湖北石油加油站实现了由粗放型的“一刀切”单一管理方式向精细化、差别化“切几刀”分类管理方式的转变,

全面提升了加油站管理水平。

努力创造有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

企业文化的重要目标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充分开发员工的潜能。湖北石油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努力营造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该公司加大对各级员工的培训力度,近年来分批对全省系统站长、后备站长、计量员、票证员进行了全员轮训,选拔、培养、锻炼了一批勤于钻研,善于思考,精于管理的加油站长和管理人员。大力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省系统建立了竞争上岗制、机关用人评聘制、干部任前公示制、“企务公开”制等,从不同层面给员工劳动权、知情权、参与权,为员工实现自我、岗位成才创造条件。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了企业人才队伍结构。

如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篇6

之新闻宣传资料汇编

新闻宣传报道目录:

以科学机制推动科学发展

张良华《 人民日报 》(2010年08月31日07 版)

体制机制带有根本性,对于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个地区、部门和单位实现科学发展,需要有好的思路来引领,更需要有好的机制来保证。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管用有效的机制,不仅不可能制定出好的思路,而且即使有了好的思路也难以落实。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江西省乐平市坚持通过健全和完善学习培训、项目落实、干部考核机制,完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强化发展保障,实现了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翻番。

健全和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完善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正确,事半功倍。如何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思路?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乐平市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曾被评为江西省十强县(市)。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些有利因素却助长了部分干部群众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意识,影响了乐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一实际,乐平市委、市政府从创新干部学习培训机制入手,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主动向先进地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出“解放思想学浙江”的要求,每年都选派中层干部到温州市等地集中学习培训;选派小分队到一些发达省份蹲点考察、招商引资,研究借鉴他们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这些措施,使大家看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增强了“慢进即退的忧患意识、挖潜创优的机遇意识、合作双赢的开放意识”。在此基础上,乐平市提出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城镇化为重点,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民生保障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的发展思路。

健全和完善项目落实机制,加快发展步伐。优质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抓好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抓手。抓好项目建设,既要注重项目引进,更要注重项目落实。乐平市在抓住国家扩大

内需机遇、大力引进项目的同时,不断健全和完善项目落实机制,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建立项目责任机制,推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个奖惩办法”的做法;建立项目调度机制,每月由书记召集四套班子例会,调度重点项目进度,每周由市长召集办公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具体问题;建立项目考核机制,所有项目都进行考核评分排名,考评结果在每月例会上通报、在每年的“两会”上集体亮相,并作为干部评价和使用的重要依据。3年来,乐平市共完成投资244.89亿元,居江西省前列。

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强化发展保障。正确的发展思路能不能得到落实,关键在干部。乐平市坚持通过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以“重德才、重政绩、重公论、重潜质、重结构”为导向,在全市乡(科)级领导班子中实行绩效考核,将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社会稳定、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5项重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能量化的尽量量化,力求准确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明确规定,在年度考核中5项重点工作综合排名末三位的乡镇(街道)干部原则上一个年度内不予提拔,单项工作排名末位的责任领导和责任股室负责人原则上一个年度内不予提拔。实践证明,这些做法不仅极大激发了全市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热情和干劲,而且明显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度。2009年,在江西省99个县(市、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调查中,乐平市名列第七。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乐平市委书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乐平建立农民工培训体系

江西省乐平市在实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中,坚持把返乡农民工宣传教育与就业培训结合起来,与组织劳务输出结合起来,与全民创业行动结合起来,与园区特别是引进项目用工结合起来,建立起了一个以“学校、劳务市场等为主体,用工企业共同参与”的返乡农民工培训体系,并在广东、福建、浙江建立了驻外劳动保障站19个,为众多返乡农民工搭建了就业平台。目前,该市已有14.9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占全市返乡农民工的93.6%。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市20个乡镇、269个村建立了一支长期为返乡农民工服务的队伍,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千人服务格局。稿件来源:农民日报责任编辑:蔡薇萍

乐平:懂技术的农民路更宽

http://.cn/wlb/nmrb/nb5/201004020052.htm

我到广东打了五年工,做的都是些粗活,没学到什么技术,工资不高,去年一遇到公司裁员,我就成了第一批被裁下来的富余人员。”近日,在江西省乐平市的一个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现场,来自众埠镇的马三保深有感触地说,“前一阵回来了,不用花钱还能学到技术,以后再出门就是技术工了。”像马三保这样,回乡后在劳动技术培训中心忙着学技术的打工一族有1280人。

学好技能再出门近年来,乐平市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超过19.5万人,创经济收入超过8亿元。去年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农民工返乡。为了尽快掌握返乡农民工的情况,该市充分依托市、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组织网络,系统地登记和了解务工人员的去留情况,掌握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工作第一手材料,及时明确了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措施和目标,特别是对专业设置、课时安排、就业安置和创业帮扶等都做出了统一的规划,并将其纳入了农民工免费培训的范畴,把这些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该市就业服务局确立了20多所社会力量培训机构作为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重点培训实用性强的服装缝纫、电工、美容美发、家政服务、汽车驾驶和建筑类等技能。该市还统一对学员进行免费考核和鉴定,给达到相关标准的人员免费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其实现再次就业提供技能资质,增加就业机会。

家门口也挣大钱在积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的同时,该市引导农民工向城镇企业和第三产业流动,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人力资源外出向返乡创业致富这一更高层次的推进转化。有一部分返乡农民工积累了比较成熟的创业经验和技术,该市首先对他们的创业意识进行转变和培训,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创业热情;接着通过实用创业能力的系统培训,引导他们进行创业分析、投资理财、成本核算、选择项目、构建现代企业管理运营理念,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和信心。目前,申请下岗职工小额担保贷款的达到100多户。为了给返乡农民工提供更

多的就业机会,该市按照国家扩大内需保增长十项措施及有关精神,及时组织一些驻乐平企业招工招聘,一些大型企业还推出了“免费培训、合格就业”的招聘方案,积极吸收返乡农民工前来就业,“紧急招聘”的广告随处可见,返乡农民工高兴地说:“家门口能打工还能创业,机会比外面更多。”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责任编辑:蔡薇萍

江西乐平举行纪念《侨法》颁布20周年宣传活动

2010-11-01来源: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

[提要]”10月30日,江西省乐平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侨法》)宣传活动在西街广场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归侨侨眷前来咨询,他们围住工作人员询问自己关心的问题。

中新网南昌11月1日电(程万海 何柳斌)“归侨侨眷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是否可以由国内亲友代领?”10月30日,江西省乐平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侨法》)宣传活动在西街广场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归侨侨眷前来咨询,他们围住工作人员询问自己关心的问题。

据介绍,目前乐平市有侨资企业4户,侨心小学5所,归侨11人,侨眷219户2012人,外籍华人189户1342人,华侨89户522人,港澳同胞217人,留学生102人,“这些年,随着乐平经济的不断发展,出国读书、做生意以及回乐平创业、定居的人越来越多。是《侨法》颁布20周年,《侨法》在市民中的宣传和普及也日益重要。”乐平市侨联副主席卢敏介绍说。

据了解,乐平是江西省重点侨务工作县(市),历年来,该市高度重视维护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工作,积极落实归侨侨务补助,建立节日走访制和“一对一”帮扶制,切实解决归侨侨眷的实际困难,对涉及侨务信访工作做到立接立办,办结率达100%,深受归侨侨眷的赞誉。

如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篇7

作为一所学校,食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堂这个有限空间,维系着全体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食堂文化的外观布置、内容质量的高低和很多隐形文化所构建的食堂文化氛围也就成了维系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在食堂文化建设中,首先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是根本,是管理好学校食堂、确保不出安全事故的基础。作为不同部门、不同学校的食堂,因实际情况的迥异,在制度建设方面并非雷同。但作为各类食堂,特别是学校的食堂,都有其共同点,都应该具有一些最基本的制度。

比如,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关责任制、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等等。这些应该是作为一个食堂最基本的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食堂实际和管理需要又将自然派生出很多相关的制度,最后实现规范化管理。

笔者作为学校食堂的管理者,根据学校实际拟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制度、食堂值班制度、食堂各岗位职责等。有管理就有制度,是一定范围内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的准则。所以,我们拟定的制度应该公示在工作地点的显目位置,也就是常说的“制度上墙”,用以随时提醒和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食堂制度的入心入脑是食堂工作人员搞好工作的前提,制度的落实兑现是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更是一种隐形的食堂文化。

二、饮食文化宣传是食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时下,“文化”这一词语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其内涵越来越深,外延越来越广。“民以食为天”,“食”文化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其中的糟粕逐渐遗弃,精华得以不断发展。在饮食文化的宣传上,要注意宣传服务的对象和环境,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作为食堂这一特定的环境,应该是宣传饮食文化的主阵地。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文化宣传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范围内。在我校食堂,室内餐厅、室外墙壁橱窗都进行了精心布置,有精美的图片、有内容丰富的健康知识宣传专栏、有温馨的警示语。室外的橱窗,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季节变化,及时向学生宣传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健康指南,这些内容同时做到适时更换。健康向上的饮食文化,教会了学生健康饮食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效地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质量是食堂文化的再现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校师生,服务质量的高低将会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当前最“时尚”的一条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因此,笔者在食堂管理中经常要求工作人员要增强安全意识、服务意识,面对我们的服务对象,更要做到以人为本。我校食堂的墙上有这样几句话:“亲爱的同学,你的健康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我们所做的饭菜安全卫生,请放心食用。”几句非常温馨通俗的话语,既是全体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承诺,同时时刻警醒着他们的每一项工作。

有意识才有行动,才有做好工作的内驱力,才能提高食堂的服务质量。工作人员有了浓厚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就会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比如,在物品原料的采购、发放、领取、使用、出售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采购员不采购腐败变质、感官异常的食品原料,保管员不保管和发放腐败变质、感官异常的食品原料,操作组不领取腐败变质、感官异常的食品原料,工作人员不使用和出售腐败变质、感官异常的食品原料,师生不购买腐败变质、感官异常的食品原料。这样层层抓实抓细,最后进入师生口中食品的安全系数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从食品的加工至销售到师生口中,整个过程要确保安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更是食堂文化在工作人员身上的具体体现。

四、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是食堂文化宣传的载体

食品安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适时地开展。首先,坚持定期主办食品安全的专题讲座,围绕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准则规范、操作要求、饮食注意事项等内容,为工作人员和师生“上课”;其次,抓住学生集会的有利时机,在大会上宣讲食品安全,教给学生正确饮食的方法,主动规避不安全因素;再次,食堂应规划一定的空间设置专栏,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在就餐的同时,學到课本上无法获取的一些知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师生的防范能力,保证食物进“口”安全,最终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浓厚的文化氛围为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有文化就会促成意识的形成,有意识就会支配行动的落实。浓厚的文化氛围,一方面时刻警醒着工作人员,尽力为师生提供可口安全的食品;另一方面也为师生选择安全的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要确保食品安全,需要我们关注和在意的环节很多,笔者认为文化氛围的营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已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确保不出食品安全事故的坚实防护墙。

如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篇8

厚文化氛围日前,玛普拉地村深入开展“学科技、讲卫生、比村风、树形象”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浓厚和谐的文化氛围。

以“学”促和谐,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该村启动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工程,围绕科学种植、养殖等,先后培训农民近5000人次;开展“科技大篷车”下乡活动,培养实用技术能人、致富能人。

以“引”促和谐,营造农村浓厚文化氛围。该村组织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活动,建成书报阅览室、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室、体育活动室以及在室外建立思想教育、科普文化宣传栏的村宣传文化活动室百余个。并通过开展多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树立讲文明、正村风的好风气。

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篇9

做好宣传工作,为公路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市公路管理局近两年宣传工作经验简介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路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对公路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了。我局自2003年成建制下放萍乡市人民政府管理后,以“干事创业、为民服

务”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公路工作全局,全局上下同舟共济,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开创了萍乡公路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萍乡公路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好评,其中除了积极努力做好本质工作外,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各种媒体将工作动态、先进经验、优秀典型等对外宣传,真心欢迎广大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了解,诚心接受广大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监督,群众对公路工作的关注也成了鞭策我局不断发展的动力。回顾近两年来的宣传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强化一种认识。

我局成建制下放归市人民政府管辖,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部门对我们公路部门的了解和熟悉的过程。我们的工作如何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得到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局领导班子一致认为:除了要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外,重要就是对外宣传。在信息满天飞的信息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通过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单位通过媒体,对我们行业、对我们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宣传报道作为快速、广泛的传播手段,对展现干部职工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塑造勤政为民的单位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单位的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宣传报道是扩大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渠道,及时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于统一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调动其积极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对单位的凝聚力和对公路事业的坚定信心。因此,宣传报道对我局事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局两级领导班子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宣传报道工作。

二、突出二级领导。

局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二级组织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宣传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党委和基层党支部充分认识做好公路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有效地组织领导体系,党委统一领导,市局组宣科是全局宣传思想工作的职能科室,负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布置、协调和指导,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基层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宣传工作负总责,宣传干事为具体责任人。强调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和把握干部职工的真实愿望和要求,关注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评价和意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扩大积极面,努力克服消极影响。加强对宣传思想的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较好地提高了全局宣传工作水平。两级党组织在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的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宣传工作更大的支持,各基层党支部配齐、配好了1至2名宣传思想干事,将热衷于宣传工作、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列为宣传骨干,全局已经建立了一支近20人的宣传骨干队伍,我局党委非常关心宣传骨干的成长进步,每年将组织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邀请萍乡市各种媒体的有关编辑、记者进行专题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宣传骨干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为确保宣传工作正常开展,每年有宣传工作专项经费,在物资上配齐配好宣传工具,各基层党支部全部配齐了数码照相机,90以上的宣传骨干配有电脑和专线上网,可以通过QQ、e-mail的方式传送稿件,方便快捷。

三、抓好三个结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工作的根本方针。实践证明,宣传工作一旦游离于中心工作,就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只有以丰富的宣传活动为中心工作服务,以宣传工作强有力的声势去策应中心工作,宣传工作才能够有所作为。

1、抓好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针对公路工作工作环境比较差、人员分散、生活单调的实际,我局积极发挥宣传工作团结、稳定、鼓劲的作用,结合主题教育大力开展宣传教育。2006年夏天,局长曾念辉利用下芦溪分局和武功山旅游公路施工现场慰问一线干部职工的机会,在工程项目办简易会议室内,组织现场的干部职工学习《江泽民文选》,将精神食粮及时送给干部职工,很好地充实了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稳定了人心。同时加强了对法制、廉政建设的宣传力度,强化职工的知法、守法意识,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朽的侵蚀,达到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

如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篇10

近日,市、县两级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崤函行”集中宣传报道活动。此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宣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宣传教育口号,有效的遏制了腐败的频发性。

为进一步落实好县纪委的工作要求,工信局党组先后召开了干部职工会议,对落实市、县纪委开展的“反腐倡廉崤函行”集中宣传报道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会上,党组书记、局长王六生对今后的反腐倡廉、勤政廉政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我局党员干部还深入学习了《廉政准则》等廉政教育书籍,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受到了极大鼓舞,领略了廉洁从政的意义所在和精神实质,明确了反腐倡廉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此外,我们还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确保了工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

说起反腐败工作,我在报纸上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要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必须科学的预防腐败。首先要预防腐败的发生,而腐败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公共权力、腐败动机、腐败机会三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这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形成腐败行为发生的完整链条;其次是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必须同时指向这三个条件,构筑起权力、动机、机会三道防线,全力消除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釜底抽薪,切断行为发生的思想根源,是腐败行为

1的主观动因。因此,要构建动机防线,它主要的任务是建立教育疏导与规范约束相统一的动机防范机制,通过自律与他律的共同作用,使公德人员的不廉行为面临道德批判的风险,即受到自身内心的道德谴责,也受到社会公众的舆论谴责,从而消除腐败行为产生的心理条件。要减少和消除动机就必须以改善行为主体的内在需要为目标,并通过教育树立行为主体正确的价值追求。一是提高行为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不想腐败,这主要是通过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想信念、党的宗旨等主题教育和提高个人修养,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具有崇高的道德追求,从而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发挥惩戒的威慑作用,使行为主体不敢腐败,这主要是通过党纪国法教育和重大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使公职人员充分认识到腐败给自身及家庭带来的政治前途风险、经济利益风险和人身自由风险,从而形成腐败行为的心理压力。

如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篇11

第 期

台盘乡党政办 2011年9月7日

台盘乡多举措宣传,营造后进党组织积极

整改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做好后进党组织转化提高信息宣传工作,台盘乡党委、政府制定了由乡领导牵头,包村干部落实,县派驻村干部帮扶的措施,强化了宣传工作责任,把工作落实到人。

乡党委副书记杨十大亲自下村到后进支部 落实宣传工作,他召集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共同开会讨论交流,认真查找自身不足,总结和提炼整顿转化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杨书记也要求村领导班子认真做好转化提高工作中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把工作动态上报乡党委。在乡干部例会和县派驻村干部交流会上,杨十大书记要求各包村干部和县派驻村干部把后进党组织转化提高工作作为他们的工作要点,认真落实工作中的信息报送,及时掌握后进组织转化提升的工作细节。

如何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篇12

据统计,近几年所发生的事故有85%至95%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这些“三违”现象,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重

要措施。何为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指人们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它包含了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重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生产中常常出现操作者违章作业,甚至生产管理者违章指挥。例如:施工作业人员不按规定配戴安全帽、扎安全带,电工不穿绝缘鞋进行带电作业,或者领导指派没有操纵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工人去从事特殊工种作业而造成事故等。人们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常常指出事故原因是“违章者安全意识低、缺乏遵守安全规章的自觉性、违章作业造成”。可见文化素质和自觉性直接影响行为人意识到自己行为目的和意义程度的大小的因素。由于对行为

后果的认识不同,人们即使面临同一个环境也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这种支配行为能力主要取决于人的文化素质,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坚持不懈地宣传、加强管理,做到人人都懂得爱惜生

命,人人都愿意安全生产。

安全理念和行为只有通过弘扬、宣传与学习,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才能使大众自律安全,这涉及到宣传和管理问题。安全文化管理文化的层次是多方面的:通过构建规章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通过奖罚形成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建立教育体系培养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构建培训体系提高全员自我防范能力,加强专业技术岗位培训。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设备的技术参数、运行状态、性能指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安全。

安全文化要围绕人的安全工作展开。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由于安全涉及到人的生命权,所以,企业的行为必须围绕人的安全工作展开,这是人生命的需要,也是企业生产“安全第一”的需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把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而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风气,建立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途径。

营造安全生产氛围的重要性

在企业中,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企业教育培训不够,安全观念不明,缺乏安全知识;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生产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防护设施缺少或存在缺陷等,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安全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目前企业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建设,从员工的行为入手,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立企业的安全目标,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由此营造员工心理认同和具有团体凝聚力的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员工的行为,达到自律的最高境界。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分为环境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意识文化几个方面。文化是抽象的,必须与管理实际相结合方能发挥应有的效应;而管理的实施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建设,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水平提高双赢的目的。

一 大多数企业当前的安全状况综述和倡导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新一轮经济的加速,大多数企业都处于安全事故高峰期。尤其是近两年,个别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存在着在事故发生之后又装聋作哑,解决事故时弄虚作假、草率了事、想方设法瞒天过海,瞒不住了就逃之夭夭,这些人甚至包括当地的某些领导对生命表现出的漠视已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对刑律的置之不顾已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它表明,一部《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恐怕还不能有效遏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以及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强化了安全管理,如建筑行业,有一套很完整的安全监管体系和网络,颁发了许多安全管理办法和规定,制定了许多的安全措施,他们对违章违纪和事故的处理也是十分严厉的,提出了“违章就下岗”和“三不放过”的原则,基本确保了建筑业系统的安全。尽管如此,整个国家的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即使是建筑行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多处于被动的“事故追究”型,缺乏以人为本的法制和人文环境。

不出事故则一俊遮百丑,出了事故则从本单位(或本地)的利益出发,说情、钻空子、隐瞒,千方百计的开脱罪责,争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很多事故的责任追究中,分了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分了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剩下的“领导责任”其实已成了最轻的责任,这显然是不公正的。作为领导,他们不仅负有行政责任,更负有道义上、良心上的责任。“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平安”是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2、企业追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没有把安全作为基础来抓。有些企业盲目追求高效益,对安全则是心存侥幸,得过且过,遇到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不是把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而首先是考虑效益的需要。这样,在思想上放松了警惕,进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降低了对安全的要求和标准,出于利益的需要,大搞形势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机会主义,总认为暂时不会出事,得放手时且放手,糊弄个三五载应该没问题。从而人为地制造了种种安全隐患,使安全工作陷入了混乱和困境:以点代面、以好掩差、突击应付检查、以证件齐全代替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或者是做些官样文章,订几个条条,喊几句口号,挂几块牌子,搞几次大抄特抄的安全知识考试就了事的现象大量存在。

3、安全意识淡漠,缺乏对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有些职工片面地认为安全只是上面的事,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而领导们的安全意识又如何呢?眼下各级官员抓安全生产意识的确有了很大进步。但一细究,就发现某些领导的“安全意识”多是“外来因素”逼出来的,他们怕“乌纱”不保、怕批评、怕媒体曝光;其次是上级单位盯得紧,开会、督促、检查、签订安全风险责任书。如此一来,不抓行吗?但这种抓,一方面是为自己开脱责任。出事时,别人总不能说我没抓吧?另一方面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将安全落到实处,穷于应付。出了事或有了事故隐患时,讲一通话,批评一通,发通牢骚,而不是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安全做实、做细。

诚然,法制化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但要真正的实施法制化管理,单靠几个领导的努力是做不到的;也不是依靠制订几个制度或者通过一部甚至几部法律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员的参与,必须是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到了一个自觉的层

面;它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只有全社会都营造了一个讲安全的氛围,企业的安全生产才会真正实现监管到位,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我想起了日本人在进入旅馆时,首先不是看菜谱,而是看它的安全通道是否通畅,这就是日本人的安全意识。而我们走进旅馆又有谁想到过安全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安全素质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安全素质?关键是有一个自觉的安全意识、安全思想,思想是行动的灵魂。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通过引导,让职工按照企业的安全目标,以自觉为主,自主管好自己的工作安全,这比“制管”更能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关怀。以良好的安全氛围和系统的安全文化熏陶人,对员工潜移默化,才会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的一种自觉行动。

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都比较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但安全状况往往不尽如人意,极少数职工就是在“违章就下岗”的令箭牌下,也有意或无意的以身试法,甚至和安监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使得违章成为企业安全的顽症,屡禁屡犯。“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一定违章”,在这些人的脑海中,就是存在着那么一点违章不一定出事的投机心理。要真正的扭转这种安全的被动局面,还得治本。多年来,企业的安全管理层已经习惯于就事论事地抓安全教育、订安全措施和消除设备缺陷。而在就事论事的安全管理模式上,由于事故的处理总是会影响某些人或某些局部的利益,使得这些人或小团体会动用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开脱罪责或者通过说情来减轻处罚。这样,使事故处理变得困难重重,难以做到惩罚严明。安监人员也因为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而感到力不从心,对违章下不了手,使得安全管理乏力,无法震慑那些以身试法者。而作为事后追究,其实也已是迫无聊奈而为之,企业或人身受到的伤害远不是一个处分就能弥补的,而处理的结局在少数人眼中并没有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这就是悲剧反复重演的原因所在。所以,《安全生产法》要真正的发挥作用,恐怕还得大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事实上,总有一部分人爱打擦边球,犯法够不着,小犯却是不断。对这种人,一部法有什么用呢?唯有对他的思想进行彻底的改造,提高了安全素质,使安全变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企业才能真正的实现长治久安。怎么改造人的思想?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决策到管理,从设

施到制度,从教育到素质,全面地、系统地提高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建立较完善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的前提下,实现生产价值和人的价值的统一。

二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适应竞争,赢得竞争,并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培育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保证,有人甚至说,企业的竞争拼到最后拼的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就体现在员工群体持久的凝聚性、一致性、进取性、创造性、奉献性,具体表现为三种力量:即信念的自导力、道德的自律力、心理的自激力。这三者一旦形成合力就能对职工精神动力和精神状态产生持久的影响,并以此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和效益的增长,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所以,有不少有识之士认为,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得力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更重要的还在于全体员工劳动潜能和创造势能的发挥,在于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心理状况、文化素质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不断更新。企业文化实质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当一个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认识到了“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时,企业的安全也就有了思想上的统一,企业的安全组织目标就成为了职工的自觉行动。

一个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往往取决于企业员工及整体安全素质与安全意识水平的高低。企业的安全文化反映了企业群体和个人对安全的认识和行为,它是企业借助于既定的安全目标,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将企业的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企业,又体现人的价值观念,尊重人的生命,保护人的健康和企业与社会财富的不受破坏的文化。它使安全包含于文化,文化又作用于安全。通常企业的安全文化可分为基础安全文化和专业安全文化。前者是一种全民普及型的文化;后者则是从事某项专门技术或技艺活动的人应当具备的专门的文化知识和行为素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的向前者渗透、延伸,促使其不断提高。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包

含两个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次称为表层结构,它是各种有关安全使用规范及标准等的表现层。表层结构有立约与非立约两类:立约类是指用一定的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包括有关安全的法律、条例、制度、规章、技术标准等;非立约类是指虽然没有用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却约定俗成在人们心里的内容,如安全风俗、安全习惯、安全崇尚和安全礼让等。第二层次称为理层结构,这是安全文化的理性部分,包括“安全第一”的科学思想、“安全第一”的道德思想、“安全第一”的经营与生产原则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为“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企业员工进行价值分析时认识到,经济效益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安全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企业的生产设备不受损坏的屏障。效益与安全不可或缺,而二者相比,安全是首要的。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企业文明和素质的重要标志。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是指系统影响改变他系统以及抵抗、承受他系统的影响与作用的能力,是一个系统从周围环境中取得物质、能量、信息而展自身的功用。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有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等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企业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的引导和指引方向的作用,即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确定企业的安全总体目标和各车间、班组的安全分目标,使企业领导明确企业安全管理的努力方向,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每一职工以“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企业的安全价值观,调动广大职工为实现企业安全目标各极性,引导职工的安全行为。倡导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其实质就是要使企业尽快走出“事故导向”的操作和思维、管理模式,实施“超前创新”,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约束功能是指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制度,伦理道德发生作用,约束全体职工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深刻、充分认识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自觉地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应具有的安全道德,从而能自觉地遵章守纪,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

为,做到“三不伤害”,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

凝聚功能是指把企业全体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显示共同的安全目标、意识和追求。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开拓前进的一种观念、行为和文化氛围。使个人对企业产生信赖感、可靠感、依靠感和归宿感。

激励功能是指文化本身所具有,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多种方法,激发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企业领导对职工关心进而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培养职工“厂兴我荣”和“同舟共济”的集体观念,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循环。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概括地说就是将企业决策层、管理者及全体职工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生产力和文化人。没有高度的安全文化作导向,职工行为往往易入歧途,很难实现预防事故的目的。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培育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各级领导者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要用自己对安全生产的责任,确保安全意志和安全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和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来影响每一名职工,进而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进行培育,才能有效地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企业安全文化培育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学校教育,一个是企业培育。学校教育就是通过开设专业安全课程,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出具有相应专业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培育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途径,培育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订及修订活动,充分发动企业全体员工从理论到实践作认真、细致、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认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二是企业对全体员工要进行定期培训,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技术、安全观念、安全态度、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新入厂的工人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三是运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

案例分析会、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活动、安全技术交流会、安全座谈会、安全奖励表彰会和安全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贯彻安全文化,倡导“安全第一”观念及宣传安全行为规范。四是建立企业安全事故陈列室,经常用正面经验、反面事故和血的教训教育全体职工,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安全生产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一种升华,它在改变那些以往的安全观念过程中,创造和更新了人们的安全观念,使理性的安全意识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形象如何,安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具备先进的安全管理。企业的安全达不到指标,就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根据统计显示,安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GDP的25%。安全投入必然获得对称的安全产出,这是一条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所以,《安全生产法》特别强调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投入的增加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使企业或部门乃至整个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事故减少,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商誉提高等。

四、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氛围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与生产可以说是生物学上的“共生关系”,双方互惠互利,安全是生产的首要前提,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出事故整改的“产出比”。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有生产,就难免有事故,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话来为事故开脱罪责。这种错误认识反映在生产实践中,就成了“做事越多,出事的机率越多,所以越积极肯干的人就越易受伤害。”无疑,这种认识对生产是十分有害的,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所以,要使事故处于“可控”和“在控”状态,不仅要得力于对生产设备的及时消除隐患和缺陷,始终保持设备的健康状态。应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线监测装置的广泛应用,为确保设备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关键是如何加大投入的问题。而对于纠正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树立一种正确的安全思想,培育

一种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则任重道远。根据安全心理学的研究,人类从事的生产过程都包含着利用能量做功的过程,能量的失控,就可能引发事故。因此,生产系统存在着固有的危险,但这种危险,通过人机系统的协调作用,是可以控制的。

如果有了良好的安全氛围,让“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全体职工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关心、相互配合,那么不讲安全的行为成了众矢之的,不讲安全的人成了过街老鼠。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笔者认为:

第一、要以《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契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看得高于一切。强化安全责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到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正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才会正确地履行好职能,正确的对待批评和监督,将安全做实管严。《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关键是要提高执法的水平和效能,强化执法的权威,增强执法的效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遏制事故的多发势头。

第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的机制和安全文化的培育手段和方式。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情况,根据职工的思想状况,及时的创新方法、创新机制,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开展技术练兵,以竞争来引导员工安全生产,增强对安全异常和安全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判断、分析和应对处理能力;同时关心职工的思想和工作、生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团队学安全的良好风气,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给安全注入永久活力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长大优秀现代诗歌下一篇:餐饮服务与管理第二单元 主题三 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