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题纲

2024-05-31

第三单元复习题纲(精选7篇)

第三单元复习题纲 篇1

一、你能填对吗?

1、(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2、战争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还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持续了4年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持续了(6)年之久。

4、(1945)年(8)月(6)日,美国将原子弹投向了日本广岛。

5、为了制止战争、(实现和维护人类和平),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6、(1945)年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这一天成为联合国的诞生日。几十年来,联合国在(维护和平)、(缓解冲突)、(促进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7、安理会全称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

8、(1955)年,中国总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处理各国

事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到2004年,已先后参加了(11)项维和行动。参加的人口超过(2000)多人。

10、(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心声。

11、(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由此,鸽子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12、(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不断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成为了“(邻居)”。

13、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遇到问题,必须(共同面对)。

14、(2003)年春,SARS(非典)肆虐中国;(2003)年(12)月(24)日,美国发现疯牛病。

15、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这届奥运会的主题是:(同一个

世界),(同一个梦想)。

16、从(2002)年起,国际和平日为每年的(9月21日)。

17、中国第一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部队于(2003年4月)走进了距

离中国万里之遥的(非洲)。

18、(1990)年,中国冰川学家(秦大河)参加了国际横穿(南极大陆)的探险活动。

二、小小评判员。(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战争离我们很远。(×)

2、战争带来的苦难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消除的。(√)

3、谁破坏和平,我们就攻打谁。(×)

4、把高科技用于战争,将会给人类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5、伊拉克战争引发的油井燃烧仅仅给海湾地区造成了污染。(×)

6、战争是军队与军队之间的伤亡,对我们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7、世界人民呼唤和平,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

8、维护世界和平是军人和国家干部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10、2003年12月24日,英国出现疯牛病。(×)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了。(√)

三、交流园。

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战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更给人类的心灵留下的阴影;战争使环境受到破坏和大量文物损毁;战争还使儿童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2、为什么说在战争中,儿童是最无辜的受害者?

因为儿童还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也不明白死亡是什么,他们没有反抗和逃亡的能力,在战争中他们只有恐惧和哭泣。

3、说说联合国会徽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

徽底为蓝色,图案为白色,它的图案是一幅从北极看去的世界地图,地图上标有陆地和海洋、经线和纬线,底部和两侧为橄榄枝环,世界地图象征着整个世界,橄榄枝象征着环绕世界的和平,体现着联合国的宗旨,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

4、联合国的圆桌会议形式表明了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什么态度?表明了联合国通过平等协商的圆桌会议用对话代替暴力,实现和平解决

冲突的态度。

5、我国政府赠送给日本的“和平少女纪念像”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我国人民的什么愿望?

象征着和平,表达了我国人们渴望和平,愿与日本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愿望。

6、我们国家现在是和平时期,为什么还要加强国防?人民解放军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加强国防并不意味着战争,它是维护我国国家政权和领土完整的需要,我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7、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成为了“邻居”,这说明了什么?

1、交通更便捷。

2、沟通与交流方式的进步。

3、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享有同样的人们可以享有同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4、不同地区的人们关注同一件事情,表达着同样的感受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8、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合作解决?

1、反对恐怖主义。

2、防止艾滋病。

3、保护臭氧层。

9、你知道哪里还有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吗?你能帮助他们吗?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帮助他们呢?

第三单元复习题纲 篇2

1. 自主梳理本单元课文内容, 背诵《欢庆》全文及《北京》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在游戏中积累重点词句, 运用生活经验, 趣味练习动宾词组搭配。

3. 运用积累的词语写1~2句通顺、连贯的话, 尝试表达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聚焦北京

1. 讨论: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哪里?能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吗?

2. (在中国地图上找首都) 北京对于中国来说, 就像心脏对于人来说那么重要。不仅如此, 它还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呢!今天, 让我们在单元导语的指引下, 再次去这座美丽的城市游览、参观, 好吗?

二、回顾课文, 自主积累

1. 导语回顾。

(1) 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她还有其他名称吗?

(2)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回顾《识字三》, 关注“耸”“朝”“兴”“与”的读音)

2. 课题抢答:看课文图片回顾课题。

3. 句子竞赛:跟着图片,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比比谁的记性好。 (随机展示课前自主复习单中抄写频率高的句子)

4. 自主练习。

(1) 自主选择星级, 课堂练习。

田野献上 ( ) 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 ( ) , 蓝天飞着 ( ) 的鸽子, 大海奏起 ( ) 的乐曲。

请你用下面的四字词语完成填空。 (填序号)

1绿树成阴2鲜花盛开3风景优美4来来往往5高楼大厦6名胜古迹

北京真是个 ( ) 的城市, 这里 ( ) 、 ( ) , 立交桥上车辆 ( ) 、川流不息, 还新建了许多 ( ) 。 ( ) 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2) 练习单反馈:谁的字写得最端正、清楚?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

5.易错词复习:北京人的普通话可标准了, 他们想考考我们这些小游客, 谁愿意挑战一下?

你发现带点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搭配游戏, 初识动宾

1. 看图回顾《看雪》片段:看, 北京的孩子们在雪地里干什么?

2. 再次练习课后习题。

3. 讨论: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 玩搭配游戏 (师生) 。

(1) 师生示范: ( ) 桌子。

师:我是名词——桌子,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抬”, 抬桌子。 (搬、擦、移、整理、推、拉、拍……)

(2) 指导下的生生示范: ( ) 衣服。

生:我是名词——衣服,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做”, 做衣服。 (洗、裁、买、卖、收、晒、晾、烫、折、叠、脱、搓、拿……)

5. 练搭配 (生生) 。

(1) 选择提供的名词——“水、书、电话”, 同桌合作玩一玩。

(2) 小组合作玩一玩:为名词找伙伴。

6. 反馈:如果经常把复习变成游戏, 是不是很好玩呢?

四、语言运用, 主动评价

1. 回应《北京》主题:游完北京, 你有什么特别想介绍给别人的或有什么感想吗?

2. 选择星级, 尝试运用。

例句:北京的立交桥真漂亮啊!我多么想把它拍下来。

北京真 ______ 啊!我多么想 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真 _______ 啊!我 ____________。

请选用括号里的词, 用1~2句话夸夸北京。 (美丽、城市、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洁白、到处、宽阔、又宽又长、来来往往)

温馨提醒: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分享:谁写得好又读得好?

4. 转换角色, 尝试讲解。

(1) 明确任务:试着运用两个星级的题目, 像讲解员一样介绍自己了解的北京。

(2) 同桌扮演角色, 尝试练习。

(3) 展示并反馈:你更喜欢谁的介绍, 为什么?

5. 互评课堂表现。

(1) 你想夸夸身边的小游客吗?你想怎么夸?

提供句子范例:

________ 真 ________ !

________ 多好啊!

________ 非常 ________。

(2) 指导:如果你是被夸到的小游客, 该怎么做?

(3) 互相夸一夸。

6. 建议作业:利用作业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北京, 请他们打上星级或写写评语。

【教学反思】

按单元复习是复习中的常见形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 复习课的有趣和有效都很重要。本课例试图体现两者结合的一些做法。

1. 介入游戏“。学中玩, 玩中学”是低段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 枯燥的复习课只会导致低效而无趣。课始, 教师在创设“游玩北京”的情境之下, 适当展开“课题抢答”“句子竞赛”“普通话考试”“动词 + 名词, 一起玩搭配”“同伴互夸”等游戏活动, 使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语文学习。

2. 重整教材。复习课比之新授课, 更注重提高与运用。本课以《北京》为核心, 辐射欢度国庆、申奥成功、北京的冬天等内容;以语言积累和运用为核心, 将课后练习与“读读说说”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聚焦, 突出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难点。

3. 基于起点。课前自主复习单及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 在保证书面练习时间之外, 也为教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学有余力的学生, 能更多地参与课堂上的同伴互助, 也能在“小讲解员”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学有困难的学生, 则能在星级作业的选择中, 扎实基础、有所提升。

附:课前自主复习单

一、我爱读 (背) 《:欢庆》全文。 ( ) 《北京》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我很熟练 ( ) 比较熟练 ( ) 不够熟练 ( )

二、我会读。 (略)

我读给 ( ) 听了, 他 (她) 把我读得不够熟练的词圈了出来。我又读了 ( ) 遍。

三、我会写。

这个单元中, 我最容易写错的字是 ( ) 。

四、我会选 (抄抄我最喜欢的2~3个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专题复习 篇3

【考点解析】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轨迹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1)古代辉煌:古代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虽历经沧桑却始终不曾中断。

(2)近代衰微: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3)当代复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展,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时事热点链接】

2010年5月24日,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主办此次比赛,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重视规范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增强对汉字书写艺术的热爱之情。

分析: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国家规范汉字书写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我国学生的母语水平,促进人们的思想文化交流。

二、从内容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考点解析】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主要表现为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1从不同文化形式上看,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②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从不同地区看,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1)具有区域性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间文化的关系:各地区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从不同民族看,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1)各民族文化间的关系: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有中华文化的共性,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1)含义: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表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都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的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3)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时事热点链接】

2010年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园仪式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到了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分析: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③多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考点解析】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①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在国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②爱好和平:中华民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③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④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①地位: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②爱国主义的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理论依据: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

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现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民族精神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周围,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4)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时事热点链接】

2010年9月3日,胡锦涛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尤其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从而进一步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分析: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③教育引导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四、在文化生活中的选择

【考点解析】

1正确认识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它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它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它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它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等。

(2)消极影响: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

2对待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时事热点链接】

2010年7月23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在座谈会上指出,打击互联网和手机网站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查处了一批互联网和手机淫秽色情网站,破获了一批违法案件,打击了一批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犯罪分子,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同时要清醒看到,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

分析:①国家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素质。②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考点解析】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正确理解: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共同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时事热点链接】

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分析: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②当今世界多种文化并存,相互激荡,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健康发展。③自觉主动地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考点解析】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质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1)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时事热点链接】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阐述了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明确了体制改革的要求。《纲要》指出,今后10年我国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分析:①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七、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

【考点解析】

1理论依据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四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由思想道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决定的。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重要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3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重点:增强诚信意识。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着力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基”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树立“三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时事热点链接】

2010年9月21日,第七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发表的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宣言强调,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为前提。只有构建起坚强的道德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更好赢得人心、赢得群众。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持续推进。

第三四单元复习 篇4

10、《杨氏之子》

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B背诵、默写。

C古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D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E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

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

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13、《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A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5 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D反问句

E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15、《金色的鱼钩》

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

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A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C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杨氏之子》

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B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C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晏子使楚》

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晏子: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 《半截蜡烛》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再见了,亲人》

A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 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D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金色的鱼钩》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桥》

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A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文章多用简短的句子和段落来渲染紧张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高风亮节、舍己为人

《梦想的力量》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篇5

尖草坪区第二实验小学

姓名:

一、填空题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水的三态是指(水蒸气为气态)、(冰为固态)、(水为液态)。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二、判断题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11、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12、树叶变黄,这是形态的变化。(×)

13、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物质。(×)

1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5.把一块铁放在蒸馏水中,铁也不会生锈(×)

三、选择题

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C)。A、蜡烛融化B、铁块变铁水C、馒头发霉

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A、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白糖加热至焦黑

3、紫甘蓝水是(C)。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

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B)。A、自来水 B、橘子汁C、洗发水

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A)。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

6、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D)。

A、水分 B、空气 C、水分和空气 D、温度

7、火柴燃烧的变化是(B)。A、形态变化 B、产生新物质

8、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A)物质。A、酸性 B、碱性 C、中性

9、判断下面现象是属于哪一种变化,把正确答案填空在括号里。A、形态的变化 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1)、蜡烛燃烧。(B)(2)蜡烛受热熔化或冷却凝固。(A)(3)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4)、面粉做成馒头。(B)

(5)、铁水变成钢锭。(A)(6)、树叶颜色变化。(B)(7)、火柴燃烧。(B)(8)、盐酸滴在石灰石上。(B)(9)、水的三态变化。(A)(10)、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B)

(11)将白糖加热至焦黑。(B)(12)、压扁可乐罐。(A)

(13)、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B)

(14)、将白糖加热至溶化。(A)(15)、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B)

四、问答题

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2、请你设计蜡烛燃烧变化的实验。

答: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蒸发皿(白瓷)、石棉网等。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干燥烧杯内有一些雾气;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白色的浑浊物。

(3)、将一只白瓷的蒸发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蒸发皿,观察它的底部。现象:白瓷蒸发皿底部有黑的。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3、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答: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

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

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实验设计: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材料:三根试管,三个铁钉,少许油,水(普通水和沸水)实验设计:(1)、在第一根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加沸水浸没铁钉,加少许油,与空气隔离开。

(2)在第二根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盖上试管塞子。

(3)在第三根试管中,只放入浸没铁钉一半的普通水。

(4)观察大约一周以上时间、实验现象:(1)(2)号试管都没有生锈,(3)号试管生锈了。

结论:铁钉在有空气和水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刀尔登中心小学)

二、判断题。(15分)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11、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12、树叶变黄,这是形态的变化。()

13、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物质。()

1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15.把一块铁放在蒸馏水中,铁也不会生锈()

三、选择题。(23 分)

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蜡烛融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

3、紫甘蓝水是()。

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 D、去污剂

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A、自来水 B、橘子汁 C、洗发水

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 D、小苏打

四.问答题:(15分)

1、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属于那一类变化?为什么?

2、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3、请说一说变色花的秘密。

五、实验设计:(18分)

1.请你设计用紫甘蓝做试剂 制作材料: 制作方法: 2.设计蜡烛燃烧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六.说明道理: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篇6

瞻仰 巍峨 矗立 镏金 上溯 镶嵌 销毁 挑衅 践踏 逾越 天堑 颓然

重幔 巍巍 南麓 突兀 草莽 巉岩 嵯峨 淳朴 莽苍 轶事 螺蛳 远眺

竣工 深邃 门楣 穹窿 磅礴 摒弃 精湛 静谧 恬静 啾唧 络绎不绝

叱咤风云 断垣颓壁 栩栩如生 枝繁叶茂 丘岗坡陀 栩栩如生 怒形于色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瞻仰:怀着崇高的敬意, 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挑衅:借端生事, 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逾越:跨越, 超越。

上溯:从当前往上推算。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嵯峨:山势高峻。

断垣颓壁: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

摒弃:舍弃。

挥洒淋漓:形容运笔自然酣畅。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精神愉快。 旷, 开朗。

重檐:两层屋檐。

形胜:山川胜迹。

刺:投名帖。

蒙丛:草木茂盛的样子。

碧窈:幽深的草木丛中。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周定舫, 新华社记者。

2.《巍巍中山陵》选自《光明日报》。 作者刘叙杰, 东南大学教授、建筑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建筑史》。

3.《凡尔赛宫》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吉祖英, 当代作家。

4.《黄鹤楼 》选自《文苑英华 》, 作者阎伯理, 唐代人。 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5.《于园 》选自 《陶庵梦忆 》, 作者张岱, 字宗子、石公, 号陶庵, 山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6.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 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 (作图表) 等。

第三单元复习题纲 篇7

“不过据有关资料显示,扑克的最早起源是我们中国。相传早在秦末楚汉争斗时期,大将军韩信为了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愁,发明了一种纸牌游戏,因为牌面只有树叶大小,所以被称为‘叶子戏。到了我国宋代时,‘叶子戏在民间就流行起来。”“既然扑克牌的最早雏形在我们中国,那么为什么会在14世纪的欧洲完善和定型呢?”学生陷入沉思。“马可·波罗!”有人嚷了出来。“对啊!请依据课本讲出理由。”很快就有同学站起来说:“13世纪,马可·波罗一行到达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每到一处都要认真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扑克牌的玩法就可能被他学会了。马可·波罗回国后,就把扑克牌的玩法带到了欧洲。”“很好,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扑克牌在中国产生,通过马可·波罗传播,最终在欧洲完善和定型。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六、七、八三节课。”

“刚才扑克牌传播的方式是古代文明交往的哪种方式?”“和平交流。”“另外一种方式是?”“暴力冲突。”“举例。”“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希波战争的时间、作战双方、结果、马拉松比赛的由来……”

“这是哪张牌?”“梅花K!”学生齐声答道。“K是king的缩写,皇帝的意思。梅花K是哪位著名的皇帝?”扑克常见,可这个问题鲜有人注意过,教室里一片哑然。我提醒到:“我们第二课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就被他占据其中三个。这位皇帝要求自己的战士要把世界作为自己的故乡。”“亚历山大大帝。”学生齐声说。“请你背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时间及过程。”……

“这是哪张牌?”“方块K。”“方块K是谁?”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乱猜了。我提示说:“是我们第三课学到的,他公元前49年夺取了罗马政权。”“恺撒。”学生又异口同声地回答。“由于恺撒在罗马帝国硬币上的画像是侧面像,因此他也是四个K中唯一的侧面像,”我扬了扬手中的牌,“同时恺撒并不是罗马帝国的真正皇帝,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是?”“屋大维。”生答。“哪一年称帝?”“公元前27年。”“恺撒虽然不是罗马帝国真正的皇帝,但他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凯撒的外甥屋大维开创的罗马帝国疆域图,并与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疆域图相比较……”

“罗马帝国成立后的最初二百年是帝国的黄金时期,相当于中国的……”“东汉时期。”“当时中国称它为……”“大秦。”“凯撒非常喜欢穿中国的丝绸。丝绸是怎样传入欧洲的呢?”“丝绸之路。”“对,请你再说说阿拉伯人在这条路上,给东方和西方各带来哪些物品、意义?”……

“这是什么数字?”我手捻开从1到10的任一组牌。生答:“阿拉伯数字。”“创始人?”“印度人。”“什么时候阿拉伯数字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16世纪。”

“马可·波罗来华后记述东方经历和见闻的书名以及意义?”生答……归纳一下,和平交流的事例有丝绸之路、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

“这是什么文字?”我手指着任意的JQK。“英文字母。”生答。“对啊,请看书第47页的图表,英文字母属于拉丁语,什么文字为欧洲这种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生答:“腓尼基文字。”“很好,据考证,腓尼基字母主要又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请问古埃及图画文字名称、形成的时间、意义?”“还有一种古老的文字也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它的名称、创造者、意义?”“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

“这是哪张牌?”学生齐声说:“黑桃K。”“他是传说中所罗门的父亲David,《圣经》上记载耶稣就是David的后代,他善于用竖琴演奏,并在《圣经》上写了许多赞美诗,所以这张牌上经常有竖琴图样。说到耶稣,我们就会想到……”“基督教。”学生集体答。“对啊,下面我们共同填写表格——三大宗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地点、主要教义、经典和共同点。”……“我们同学都知道牌的四个花色是按照‘黑红草方的顺序,黑桃最大。K中最大的是谁?”“黑桃K——David。”“一个传说中耶稣的先人,就排在所有的皇帝前面,这说明了什么?”我进一步追问道。很快有学生回答道:“说明了在欧洲当时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全班满堂掌声。

我举起扑克牌说:“这是一副牌,也是一本历史书,也是一部日历。四种花色代表一年四个季节,12张花牌代表一年12个月。每个花色从1加到13等于91,四个季节就是364,加上大王等于365,就是一年,闰年再加小王366。今天我们离中考还有280天,就让我们在未来的280天内,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志在四方、开拓进取;像马可·波罗一样善于学习、不畏艰辛;像古代印度人一样勤于思考、勇于创造,我们一定会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上好复习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上好历史复习课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量大、琐碎、知识的时代性又不强。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读、背、默、做、练、讲,学生很快就会“活来死去、以史为死”,唯恐避之不及。因此,上课时既要充分利用书本的文字和图片,用活课本,还要加入表格、归纳、小结对知识进行条目化和系统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高于课本,尽可能多地使用教材以外的资源,以增强课堂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张力。

扑克牌大家司空见惯,可是很少有人关注它背后的相关知识,本课就是运用扑克牌取得许多出其不意的效果。首先,历史课堂上亮出扑克牌,学生觉得惊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也贴近了学生生活,贴近了社会,把遥远的历史与现实生活靠近,这既符合学生的天性又符合教学和学习的规律。第二,以扑克牌为线索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既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梅花K亚历山大大帝和阿拉伯数字,又从方块K恺撒引出屋大维、罗马帝国的疆域图;从KQJ英文字母引出腓尼基文字,再引出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从扑克牌由来引出马可·波罗,再到《马可·波罗行纪》的意义;从黑桃KDavid引出耶稣再引出三大宗教比较的表格。三课的知识点完全为一线所牵,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扩大了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加强了学科知识的实践性,扩展了历史教学的外延和深度,当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第三,最重要的是以身边常见的扑克牌为例,使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学会观察生活和关注生活,养成积极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为探究性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就要在历史课上设法“诱惑”他,让他要盼上、乐上历史课。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多多观察生活,多多想些点子,多多迈出挖掘乡土教材的步子,多多注重历史课堂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那么我们的课堂也会变得多么有趣、鲜活和高效。

因此,这堂课的效果我并不担心,接下来进行目标检测,我知道他们一定会做得很好。

上一篇:一般人员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那些花儿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