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自己可以的

2024-08-04

诗歌鉴赏:自己可以的(共13篇)

诗歌鉴赏:自己可以的 篇1

很久以前、是谁说过、

生活是自己过、别人永远都不懂、

现在的我、

终于懂得了这句话里的心酸和无奈、

生活向来、残酷、

如杯中的`水一般、冷暖自知、

有些、我们总会看到、

有些、我们也总会明白、

我们总会触碰到那份心痛、

明白我们活着的意思、

这么久了、

我在、为谁喜、为谁忧、

笑过、哭过、

一直都不知道、自己为谁而活

再美好也经不住时间、

再悲伤也经不住遗忘

但、人生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

我总是在乎着那些

在乎和不在乎我的人

或许、自己认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别人早已忘记

时间走过、

只剩我、在原地执著、

天、黑了

蜡烛、哭了

都走远了

夏季最后一株玫瑰、

用最美的姿势

心碎

生活、呢

一直以来、

都不过是个美梦

醒来头痛

忘了

那是谁、

成全了我的美梦

只记得

去年的冬天

我们笑得狠甜

我、

把自己留在了那个美丽的季节

留在了在你的世界里

困住了自己

没有角色

也毫不犹豫

接下来的我、该用一种怎样的心情迎接这个世界

罢了、罢了、

诗歌鉴赏:自己可以的 篇2

一.怀古诗

怀古诗将史事与现实扭结到一起, 或感慨个人的遭遇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或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与评价 (如杜牧《赤壁》) 。

(1) 形式标志:标题中常有古迹, 古人名, 或在其前加“咏”, 或在其后加“怀古”、“咏怀”等。

(2) 特征意象:古迹、古代建功立业的人物

(3) 基本主题:a.寄托诗人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志向;b.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多为借古讽 (伤) 今;c.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d.悲叹年华易逝, 壮志未酬。

二.送别诗

1、形式标志:标题中一般有“别”、“赠”、“送”等字眼。

2、特征意象:柳、酒、歌、船 (舟) 、长亭、短亭、灞陵桥、南浦。

3、基本主题: (1) 依依不舍的留恋; (2) 离情别恨的愁绪; (3) 对友人的思念; (4) 从对方落笔, 写友人念己, 实则反映自己孤寂情怀。

三.羁旅行役诗、闺怨诗

古人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飘泊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他们或写羁旅之思, 或写征人思乡, 或写闺中怀人。内容上或触景生情 (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 , 或托物传情 (如月、雁、笛、柳) 。

1、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

2、羁旅诗的基本主题:行旅之人的旅途艰辛、飘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清冷孤寂、思乡思亲。

3、闺怨诗的主题: (1) 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或对战争的厌恶; (2) 表现宫中女子自由被禁锢, 遭人冷落的怨恨以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战争, 边塞为主题的诗歌发展到唐代, 由于战争频仍, 士子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 要比科举进身容易的多, 且统治者尚武轻文, 再加上盛唐那种积极用世, 昂扬奋斗的时代气氛, 雄奇壮丽的边塞诗得到了空前发展, 形成了边塞诗派。

1、形式标志:标题中含塞、征等字, 有的用乐府旧题 (如凉州词、从军行等) 。

2、特征意象:玉门关、阳关、胡人、胡马、羌笛、明月、大漠、胡天等。

3、基本主题: (1) 表现雄奇壮丽的边塞景观; (2) 建功立业, 奋勇杀敌、视死卫国的决心; (3) 山河破碎的痛苦; (4) 久居边关的思乡之愁; (5) 塞外生活的艰辛苦痛; (6) 报国无门的怨愤; (7) 归家无望的哀痛。

五.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 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 发展到唐代, 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张籍、王建。

山水田园诗,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 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清新洗练。这类诗歌的特点常常是情景交融。

1、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盛景。

2、基本主题: (1) 寄情田园山水, 渴望安静、恬淡以及农家的悠闲与欢乐; (2) 描绘山川美景, 抒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3) 厌弃官场黑暗, 抒发闲适情调, 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和隐逸情怀; (4)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六.咏物言志诗

1、形式标志:往往以“咏梅”“秋菊”“孤桐”等为题, 常用比喻、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 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 寄托某种志趣、精神、品格。

2、特征意象:岁寒三友 (松、竹、梅) , 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 等。

3、主题内容: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心志或追求, 或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或对人世的评价。

4、分析角度:抓住物与人的相同点, 物我合一的结合点加以赏析。

诗歌鉴赏:自己可以的 篇3

了解并应用通过题目和注释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自学指导】

1.通过独立思考和同位讨论的方式,在回顾诗歌鉴赏步骤的同时,了解诗歌的题目、注释在鉴赏方面的作用。2.自主探究结束后将进行实战演练 【自主探究】

一、导入:

泱泱中华,星河璀璨,诗歌是古代文人最常用的一种抒情达意的方式,或悲或喜的情感,腾挪跌宕,总能在诗歌中淋漓尽致地挥洒。中国诗歌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含蓄,加之时光流逝,时代变迁,当我们解读诗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抑或那样的困难。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诗歌考试类型和答题技巧做了一些讲解,今天我们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看解读诗歌的方法。(板书:题目和注释对诗歌鉴赏的作用)

(过渡句:那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知识)

二、复习过渡:

设问: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明确:看题目、看作者、看诗歌内容抓意象、看注释

(过渡句:为了让大家对解读题目和注释有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解读题目和注释对诗歌鉴赏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三、新知学习:

(一)分析题目:“目”乃诗之眼(过渡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常可以借助眼睛来窥探古人写诗时内心所思所感,所以分析题目自然尤为重要。)

在诗词鉴赏中,我们可以从诗题、词题中可知一些重要信息,有些诗题,词题往往点明时间、地点,有的点明全词内容和写作目的,为我们的分析提供线索。

我们以高考题为例:

1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由题目我们可以抓住什么信息?(老师给学生以时间考虑,然后点出)

明确:我们可知作者在送友人,而且在傍晚天上还下着雨的时候 那么可以想见分别时候的气氛如何?诗中应该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呢?(老师给学生以时间考虑,然后点出)

明确:氛围:凄清、悲凉;情感:离别带来的离愁别绪

2、再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抓住题目中的____________(设问,让学生考虑,然后点出“左迁”为“贬谪”之意。)可以知道作者此时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设问,让学生考虑,然后点出心境凄凉,壮志难酬之慨)。

3、像这样的诗歌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过故人庄》,“故人”是“友人”之意,自然有和故人就别重逢分欣喜.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乃重阳,古代人习俗是家人或朋友三五成群,登高远眺,祈福抒怀,一“忆”字又说明此时作者应该和这些兄弟门分别,诗中自然会饱含思念之情。

再如:上海卷:白居易的《早兴》,从题目“兴”字就可看出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如浙江卷:王旭的《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不难知道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可见,分析诗词不可忽视从题目入手。

(二)懂注释

诗歌下面的注释我们也不能小看。一般来说,命题者所提供的注释,对理解该诗是很有帮助的,它不是无缘无故地放在那儿的。它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帮助理解诗词中一些疑难生僻字眼及专用名词(人名、地名称谓)。理解诗歌中用典,降低解题难度。另一方面也向考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交待诗人此时处境及相关情况。)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①—②小题(4分)【高考题】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 张 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设问:从两诗的内容上看,(1)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答案分析:

(1)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2)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2、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设问: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明确:画面: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 的气氛。

3、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设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明确:表现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失意的寂寞愁绪。诗的三四句写了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四、练习反馈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4分)【高考题】

[越调]小桃红 寄鉴湖诸友

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①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②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③。

注:①平山:即平山堂。②锦云:本指彩云,此处借指缤纷的荷花。③沧浪:本指水清色,此处暗用《楚辞·渔父》“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设问:“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展现了什么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该如何应对?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寻找切入点。也就是说,鉴赏一首诗词,打开理解、鉴赏的大门很重要,我们千万不能忽略诗词的题目和注释这两把有助于我们理解诗词的金钥匙。

六、布置作业

提高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篇4

1.反复诵读, 激发想象。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大量诵读, 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 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品味出。读之同时, 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 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 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1) 首先要读懂字面内容, 通过反复吟诵, 体会其音乐美, 进而体会其思想感情。诗的韵脚往往与诗的情感相映照, 有些韵脚发音响亮, 便于表达昂扬奋发、轻松明快的情绪;有些韵脚发音低微, 常用与抒发忧郁、低沉、愁苦的感情。如杜甫的《闻官兵收河南河北》用“江阳”韵, 读来明快流畅, 表现的是极度欢喜之情。而他的另外一首诗《登高》用的是“灰堆”韵, 读来低沉抑郁, 表现的是悲苦感伤的心境。从诗歌的韵脚的特点, 有时可以推知该诗的感情基调。

(2) 要在读中抓关键词语。有些词语本身就带有喜怒哀乐等感情色彩, 如“新、碧、轻、晴、香”等常常与快乐的心情相关, 而“孤、独、冷、寒、霜”等常常表现愁苦之情。这些词能帮助读者体会诗情, 如杜甫的《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之句。按说句中有“碧草”“春色”“黄鹂”等, 该是写美好景色的。但一个“自”字, 写出了碧草无人观赏, 一个“空”字, 点明了黄鹂的白白歌唱, 两个字表现出浓重的凄凉孤寂之情, 因而春色也就不再是美好的了, 所以就不能认为这两句写的是春天美景。有些语句含意深刻, 往往是主旨所在, 抓住了它, 就是找到了理解诗词之门的钥匙。

(3) 要在读中弄懂典故。古人写诗词, 有时遇到不便直说之处, 或为了追求含蓄, 往往用典。不了解这些典故, 就很难理解诗词含义。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顾庭怀古》, 就用了五个典故, 姜夔的《扬州慢》也多处用典。

(4) 要在读中由表及里, 领悟诗词的意境。意境, 是作者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当诗人用热情的眼光去看世界时, 这世界便被涂上了一层诗人的感情色彩, 它所描写的对象, 就成了带有诗人感情色彩的对象。因此, 读者可以从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逆知诗人内心的情绪。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 (作者描写的人物, 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 (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 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 (动作形象, 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 (事物形象, 如《蝉》中的蝉) 景象 (景物形象, 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 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 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 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 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 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 来表现诗人的感情, 传达诗人的思想, 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 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 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 我们不难发现, 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拓展课外阅读, 为提高鉴赏能力增加一定量的积累, 提高鉴赏能力, 脱离课本不行, 但仅有课本显然也是不够的, 它需要在相当数量的感性积累以后才能引起质的飞跃。

可以激励自己的名言 篇5

2)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

3)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4)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5) 为了成材,松树从不向四季如春的温室外献殷勤。

6)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

7) 只要热情犹在,哪怕青春消逝。

8)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9) 当有人说你是傻瓜时,证明你离成功不远了。

10) 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11)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12)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13)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14)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5) 许多赛跑的人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几步。——苏格拉底

16)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17) 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赏,不要托延要积极,不要心动要行动。

18) 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19) 自古成功在尝试。

你可以设计自己的未来 篇6

找到目标,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彻底地执行——这叫做“目标决定一切”,你信吗?我对此深信不移。职场10年的观察,所有成功者都有同样一个特质:有很强的目标性,自我定位非常明确,而且为达目标“不择手段”。别做三类营销人

成长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避免陷入人们最容易出现的三种状态:(1)一蹶不振,混一天是一天;(2)“勇于”牺牲,“真是不公平,表现再好,跟领导的关系不好,又有什么用?老子不陪他们玩了”;(3)安于现状,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方面不满现状、牢骚满腹,但总是想“等等看”,最终年复一年,什么都没有改变。对于希望不断进步的营销人,这三种态度都是极不明智的。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三种不良心态,然后对症下药:

一蹶不振型

原因:目标不明确或者根本不可行。

目标大致可以分为5种:(1)积累经验,不断进步,以便逐步接近终极目标。根本不会关注一时一事的功过得失,只是把现在的工作当作一个过程来看待;(2)多挣些钱,提高生活水平;只要实惠多,其他都无所谓;(3)就是养家糊口,不在意有无发展;(4)为了有一个事情做或者有一份喜欢的工作,其他并不重要;(5)出人头地,混出个人样来,在同事、领导、朋友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人各有志,以上5种职业目标没有优劣之分,但是目标的不同却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职场表现:

第一种人有着最成熟的工作心态。在这种心态指导下,每一次失败都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己职业信条的最佳证明。在他们看来,自己永远都不会有失败,只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已,拥有这种心态的人永远都不会有所谓的“挫折感”。

最“危险”的是第5种人。不管是想“出人头地”,还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实际上是以朋友、同事或领导的标准和反应来判断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以这种心态去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落感”,他们或为“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而倍受打击、悲观失望,或是经常性地去找领导“辩论”。

“勇于”牺牲型

这类人大都是“感情冲动”的人,其目标性一般都没问题,关键是在对组织决定做出反应和打离职报告时,并没有想明白前因后果,率性而为。

你在决定辞职之前对环境理性分析了吗?所谓的“不公正”待遇是否也有自己的责任,自己有无过错?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安排是否真的就一无是处,有没有可以利用或把握的机会?事情是否有改变的余地,情况是否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会发生改变?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目标的前提下,是否能够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工作上做出重大决定时一定要稳定情绪仔细考虑,反问自己以上这些问题,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弯路,或者赢得更多的主动。

安于现状型

他们也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但是过于“理智”,与“勇于”牺牲的人正好相反,缺少改变现状的“冲动”和紧迫感。这可能源于两方面:从心理层面来讲,改变就意味着存在未知的“风险”,这是谁都不愿意承受的;从现实层面上讲,现在拥有的一切是最容易“获得”的,选择改变就意味着即将失去。

这类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改变是风险,没看到不改变同样是风险。因为别人和环境都在变,也许“改变是找死,不变是等死”,但是主动求变至少还有成功的可能。不做改变虽然确保了既得利益,但是却失去了由于改变现状可能获得的更大的收益,这叫做机会成本。总之,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的时候,不要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应该主动面对,勇于改变。

规划成长“路线图”

拥有正确心态仅是前提,找到正确的方法才是走向成功的充分条件。当遇到职业困惑,比如一直在维持现状还是“打破僵局”的选择上犹豫不决时,首先给自己放一天假,暂时脱离令你心烦意乱的工作环境,静下心来好好想

想。最好的方法是找一张白纸,拿一支笔,按照以下的思路大胆地设计一下未来:

1.你叫什么名字?年龄?婚姻状况?

2.现在的财富状况?未来有什么样的愿景?达到什么样的状况才会满足?

3.学历状况、工作资历、现在所从事的工作、薪资水平、与同事和上级的关系怎样?自己对现有的工作感到“郁闷”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4.与周围的同事、朋友相比,你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势?

5.相对于目标,自己究竟有哪些心理上、人际关系上、工作背景上甚至可能是生理上的弱点和劣势?

6.这些弱点和劣势究竟有没有改变和克服的可能?经过努力能够改变多少?至此,你就可以确定一个符合自己情况的目标,同时又可保证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个阶段要注意三点:

1.准备的白纸要“够大”,能全部记录随时想到的;要“够白”,以免想法受干扰。一定要记着,你现在只是“一张白纸”,不要有顾虑和包袱,任何事情你都可以重头再来。

2.只关注自己,从自己的需求和现实条件出发。绝对不要写“向某某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样的傻话。

3.目标务必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有了目标,接着制订《个人行动计划》,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特别强调的是,个人行动计划同我们经常做的营销计划没有本质差别,以下要点必不可少:

1.“备案”制。行动计划一定要考虑可行性和可能性的问题,必须考虑到当A计划因为外界环境的因素无法执行时,如何快速做出反应,积极地应对。

2.计划要注意各种方案对家庭、个人生活等其他方面的影响,综合评估。有些方案虽然可行、见效快,但若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太大,与自己的人生目标(如家庭幸福)差异太大,也是不可取的。

3.坚持SMART原则(具体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现实性和限时性)。列出的工作事项应该尽量细化,比如“2011年第一季度实地走访、熟悉区域内所有县级以上共28个区域市场”,就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描述。

4.这个行动计划应该是基于现有工作环境,在一个可以预见时间内的应对方案。所以计划的时间不应太长,超过3年基本就没有意义了。

个人行动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执行中外界环境有巨大的变化,比如你“意外”地提前完成了阶段目标,被破格提升,那就要与时俱进地调整目标和行动计划。

浅谈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 篇7

一、引用神话传说以抒怀

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人借“蓬山”比喻意中人远隔万重的仙境, 与会无期, 怎不令人愁丝萦怀?只好请“青鸟”去殷勤问候, 表达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惦念之情和内心的无限惆怅。

像类似引用神话传说入典的有很多, 如“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 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 杜鹃彻夜不停啼鸣, 啼声清脆而短促, 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花盛开之际, 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 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 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 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 不幸国亡身死, 死后魂化为鸟, 暮春啼苦,

语文教学评价中的激励机制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激发鼓励学生的方法, 它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乐于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成功的机遇很少, 有的差生甚至从来没有尝过成功的滋味, 相反批评更激起他们较高的焦虑水平。长此以往, 他们对语文产生了厌倦、恐惧心理, 对学好语文缺乏信心。

语文教学评价的现状是:重视教师的评价, 忽视学生的讲评;重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忽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 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心理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我们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 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用满意的效果去维持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

学研究表明:缺乏肯定和鼓励的批评, 使人一、言语激励情绪低落, 情绪则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

人的情绪低落, 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越少, 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 这样就产生“无能感”, 情绪继而跌入更低谷。成功动机则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 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他如果获得这种快乐, 情绪状态就会提升, 人体会激发分泌激素, 使整个大脑的神经活动水平提高, 从而激起再次行动的强烈动机。然而, 很大一部分学生 (尤其是中下等学生) 在学习中获得

至于口中流血, 其声哀怨凄悲, 动人肺腑, 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如高中课本中李白的《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 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都能表现这种情感。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 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 犹道不如归。”

借用神话传说入典的, 常见的还有:“七夕”“鹊桥”“星桥”“牛郎织女”等, 表示男女爱情的忠贞;“巫山神女”“云雨”多用来咏怀或男女恋情;“化鹤”“归鹤”表人生变幻;“桂魄”“蟾桂”代指月亮;“折桂”指登科第, 等等。

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怀

这种引用多见于咏史、怀古诗词中。如高中课本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周瑜、小乔等历史人物和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 曲折地表明了诗人自己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功业无成的感慨。又如高中课本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到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人及他们的故事, 曲折地表明自己对时事的看法, 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及壮志难酬的慨叹。

再如李益的《塞下曲》:“伏波唯愿裹尸还, 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 仍留一箭定天山。”本诗以伏波将军马援、定远侯班超作比, 抒发将士誓死戍边的豪情壮志, 并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传达出诗人建功立业、巩固边防的理想。

经常入典的历史故事还有许多。如“鸿雁”。《汉书·苏武传》载, 匈奴单于欺骗汉使, 称苏武已死, 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 脚上拴着帛书, 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学习效果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见一斑。因而教师运用富含激励性的语言势在必行。现在我仅以评价学习成绩和提问为例, 分析教师应如何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

1. 评价优、中等生的语言

语文教学中, 教师请学生质疑, 对待优等生或中等生的回答, 教师用“你的回答很有道理”“你说得较有条理, 希望你下次能说得更好”等提出更高要求的语言来激励他。评价优等生的成绩, 教师用“你这次考得较理想。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如果你骄傲, 就会使成绩像逆流中的船飞速地往下退”等语言激励他学习。

平时我们不难发现, 部分老师评价方法过于单一, 评价语言直白。如:仅报一下学生的成绩, 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置可否或简单以一“好”字敷衍了事。长此以往,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一如既往?盖杰和伯令纳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告诉我们:“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 但是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时, 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做不同诱因情况下的

2. 评价差生的语言

差生的学习成绩差, 教师用“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跌倒爬起来再前进。这次你错过了月亮, 下次一定不会错过太阳”等语言激励他学习。如果差生的成绩进步了, 教师则

还有像“高山流水”“伯牙琴”指知己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以及在才学、技艺方面的相互了解和合作等等。

三、引用、点化前人诗句以抒情

如辛弃疾《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就是借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 说的是千古兴亡悠远难追的历史事件, 就像眼前奔流不息的的长江水, 借以抒发词人心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 早在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就用“心若怀冰”来比拟心灵的纯洁;后来鲍照在《白头吟》中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清白高洁的品格。诗人王昌龄以晶莹剔透的冰心玉壶来比喻自己的清廉高洁, 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自己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引用前人语句入典的, 较常见的还有:“王孙”指高人隐士,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归去来”表示归隐,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如孟郊《感怀》 (之五) :“举才天道信, 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 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亦表现这一主旨。再如“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 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就是借生于南国的红豆, 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 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 日日思念汪进士。红豆在唐时甚红,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类似的如“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很显然, 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等等。

赞美秋天的诗歌_季节诗歌鉴赏 篇8

《秋黄昏》

连日来,天空总是阴郁

很像象你离去的背影

越走天越冷

我不知道该用哪种词令

镌留你曾有的深情

此刻只想将目光织成温暖的霞

亲手披在你落寞的肩上

不敢回味昨日的秋伤

因为满眼已是荒凉

树叶黄了又红

我不知道该用哪种墨彩

勾勒有你的画面

最终,倦了

只剩一片轻盈的落红

跌入岁月的手掌

萧索的风景 无边的静

冷风悄悄拂上衣领

一丝寒意侵透心房

我不知道该用哪个手指

描摹与你清澈的遇见

翻开一签秋的信纸

花瓣瘦了 雁已成行

独自依在秋的黄昏

倾听落叶飘零的声音

它们说:那不是凋零的萧索

而是沉淀的神韵

它们向往尘埃的寂寞

因为寂寞只是匆匆的来去

日子才是永远的延续

《秋天的秘密》

那个秋天

因为你的出现

轻轻地,剥落我凝茄的伤

脱落了往昔,不堪回首的爱恋

终于,可以埋葬了往事

用心,固守着你的炙热

感受秋天火红的邀请,还有甘甜的秘密

我庆幸,在秋天的季节

有你的出现,我才能再次精彩

我庆幸,你的温柔、美丽

让我走出生活的低迷,看到

阳光,还有秋天的靓丽

你的出现,如同雨后彩虹

有你的日子,我抛弃了孤独

有你的日子,再苦也是情天

好想,你陪我就这样走下去

好想,牵你的手相偎相依

好想,和你连理同枝,举案齐眉

好想,与你化蝶,比翼双飞

你说:我心上的伤疤总不能愈合

愁闷、彷徨,还有留恋昨日的黄花

其实,我知道那一道疤痕以刻在心底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

我握着你的手在心上

路旁,看傻了羞红脸的高粱

悄悄的蜜语,你是我今生的唯一

就这样,牵你的手走向四季

秋天,遇见你,是缘还是秘密

既然牵手便不会轻易放弃

没有理由分离,只有秋天成熟的默许

我知道,失去你

我的生活就是冬天,残酷、寒意

你笑了,让我看树上的一对喜鹊双飞双息

明白了,不离不弃在你我心中的含义

《以秋的名义》

再也写不出什么

尽管,以秋的名义

向红枫索要一抹酡红

时光里,匆忙走过的影子,一直寻找

一些关于草长莺飞的故事

浅秋

画着一絮芦苇的风白

我却受伤了,在芊芊的一束风里

青鸟南飞,不顾草丛中那一簇色彩

入了画板,只是萧萧落木的零落和衰败

时光走过

掏尽掌心流沙,你款款走来

秋,无声解读

许多向时光讨要的花草

开始裹起饱满的念想,等一镰斩断

一些不成熟的思想

和九月

在暖阳的余温中,安静对视

我的瞳眸,穿过一地泪珠的澄净

湿漉漉的堆在这里

即便,成了琥珀,也是磨砺后的一块

生硬的暗伤,

夜,可以作证

我在秋天走失

势必是这个秋,忘记了带

一抹斜阳,一束浅风

窗外的秋月,不必啼哭,窗内的雪笺,不必怀念

一场风花雪月的繁华,终归皈依风尘

或许,去赴了蒲公英的约定

或许,在一道秋霞里

迷失了方向

这个缄默

秋叶不必懂

飘落后才发现,一地湿痕的印

那么

和枝干对视的灵眸中,你可否读懂

分离的一点疼痛

我可以-自己的作文500字 篇9

我可以弹古筝。每天晚上检查完作业后就是古筝时间。妈妈表扬我弹得很好,每个音都很清晰。有一次我还让弟弟当我的“小观众”,我是“演员”,在那摇头晃脑地弹着。当我宣布音乐会结束后,竟然没有一点声响。我回头看去,见弟弟已经趴在床上呼呼大睡了,嘴角还流出了口水。看来我的曲子可以当睡眠曲了。

我还可以搭乐高。晚上有时间我就会拿出妈妈送我的新年礼物——100多步的.乐高。别看它的步骤很多,我没两下就完成了一个步骤。虽然每天搭乐高的时间很少,但我每天至少都能搭20来步,最多能搭上40多步。我四五天就搭完了,搭出一座美丽的城堡。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篇10

一.反复朗读吟唱诗歌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 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 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柏拉图说过:“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进入心灵的最深处。”教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 通过听、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这是诗歌鉴赏的开始。

教学方法以吟唱为主。针对教学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我尝试过借鉴过很多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故事导读法等, 效果都不错。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 人才济济。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 喜欢模仿, 喜欢尝试。所以, 我采用吟唱的方法来教《望岳》。首先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 直至成诵, 再引导学生吟唱, 就要求学生自主地深入地领会诗歌的内容, 选择感情相吻合的音乐曲目配诗。演唱时, 学生可以寻求合作, 可以独唱, 可以合唱。

当然还有现成的,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等。

二.紧抓诗眼解读全诗

所谓“诗眼”, 其实就是指一句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 或者一首诗中最能概括全诗要义的一个字。抓住了这个字, 就等于掌握了解读全诗的金钥匙。

被世人称为“红杏尚书”的宋代词人宋祁, 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 诗眼“闹”字, 化静为动, 借景传情,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在我们面前铺展了广袤无垠、生机盎然的江南春色, 成为千古传诵的“诗眼”。

让我们再读读陶渊明的著名诗篇《饮酒》: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诗人超脱凡俗时, 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 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诗人才有“此中有真意”, 也就是此时才领悟到“心远”的真意。即远离尘嚣就会得到闲适, 恬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当然“心远”就是本诗的诗眼了。

三.展开想象创设意境

在诗歌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的意境。教师不一定向学生讲“意境”和与之有关的“物象”“意象”等术语和知识, 但不可不注意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要求学生在理解字词句, 以及适当地了解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境遇、心情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体察诗中的物象, 通过联想和想象, 感受物象的意蕴即把握意象, 进而从整体上体悟诗的思想感情, 进入诗的意境, 品出“诗味”。

掌握体会意境的方法: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去理解感受诗歌的意境。在教学时, 我们可以尽量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 都护在燕然。在学生欣赏意境, 感受美景时, 我设法让学生感受“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画面: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大漠”“孤烟”“孤烟笔者”“长长的河流”“落日的太阳”以及“落日的太阳圆”等景物;接着让学生画一画这些景物;最后是让学生来说一说意境。边疆沙漠, 浩瀚无边, 所以用了“大漠”两字。边塞荒凉, 没有什么奇观异景, 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 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紧接一个“直”字, 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 那横贯其间的黄河, 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 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 这里用一“圆”字, 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 一个“直”字,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诗的好处, 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 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 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语不惊奇, 朴实无华, 却能将难言之景于目前,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达到了浑成的境界。

鉴赏诗歌的意象 篇11

例① 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

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例② 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回答问题: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例③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鉴赏诗歌的意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例① 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例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例③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回答问题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爱的诗歌鉴赏 篇12

一个简简单单的字眼

却显露出

人的感情

一个懵懵懂懂的故事

却表现出

人的真情

一个平平凡凡的女孩

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上的.人

一个聪明迷人的男孩

却总是散发着光芒万丈

阴沉沉的

好像在哭泣

总是不停地流下

那是在心痛

二、

如果我可以爱你,

我会把新开的玫瑰送给你,

那日子呵护的芬芳是密语。

层层叠叠的信件不必用心当邮戳,

不再写不出地址,

因为可以爱你。

如果我可以爱你,

你的每一个清晨都不用着急,

煎蛋有它该有的滋味。

你的外套没有雨天的尘埃,

我们依偎在一起,

看路边怀抱雏菊的小孩。

如果我可以爱你,

星子落入昨日的梦境,

带走孤独人沉淀的病痛。

一个小妻子,一个小丈夫。

暖暖屋子,老老大树。

因为我爱你,

浪漫融成无名戒指,

如果我可以爱你,

我想要你生命久长,平安归来。

你存在于这个世界,

你执着于平凡缓慢,

浅谈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 篇13

一、分析学情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 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歌, 但大多只是能背, 或是意译诗歌, 对高考如何考查诗歌却是一无所知的。

二、明确考点

研读考纲, 告诉学生诗歌鉴赏中的高考考点, 即考查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

具体来说, 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类别方面。如古体诗和近体诗、咏史诗、咏物诗、绝句和律诗等。 (2) 风格方面。如豪放、雄奇、沉郁、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3) 语言特点。如清新、含蓄、平淡、绚丽、简洁等。 (4) 表达技巧。如对比比较、以古说今、以动写静、静景动写、情景交融等。 (5) 常见的意象。如树木类、花草类、动物类、风霜雨雪水云类等。 (6) 情感方面。如喜悦、失望、寂寞、恬淡、旷达等。 (7) 其他方面。如首颔颈尾、联想想象、意象意境、平仄对仗、音韵声律等。

四、用好教材

高中语文第三册 (第1、2单元) 主要是诗歌鉴赏, 教师应根据侧重点的不同, 以教材中的诗歌为例,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举一反三, 让学生懂得如何鉴赏、如何表述。

(一) 引导学生感受形象, 把握意境

诗歌的形象往往指叙事诗中叙述的人物, 写景诗中的景物, 抒情诗中的抒情对象, 以及诗歌中提到的可让读者联想到的具体形象。这些形象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旨, 寄托着复杂的情感, 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例如, 鉴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一) 中第二段“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巅”时可这样逐层设问:1.该段描绘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展训练一 (感受景物形象) :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的后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这两句诗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拓展训练二 (感受人物形象) :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注:灵澈, 唐代著名诗僧。

(1) 本诗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诗中主人公有何特点?

小结:通过这样的训练, 让学生准确找到意象, 组合意象分析意境, 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二) 品味语言, 体会意境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开掘, 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 进入作品美的意境。诗歌的语言鉴赏分为两种类型:

1. 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例如, 鉴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一) 一诗的语言特色:朴素、自然。“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 却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虽不堂皇宏丽, 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 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 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的“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拓展练习: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问题: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题步骤指导: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古诗特别讲究炼字、炼句, 讲究以少总多, 一字传神。任何一首诗都要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感, 而这些情感的宣泄往往会聚集在某一句甚至某一个字上, 这“一句”“一字”即为整首诗的“诗眼”或某一联的“诗眼”。要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把握全诗的关键, 即:诗眼:词类活用———修辞效果———绘声绘色、绘形绘态;佳句:句式省略———句式倒装———节奏音律、对仗平仄等。

例如, 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 碧草映阶, 黄鹂隔叶, 本是赏心悦目的景象, 然而用了“自”“空”, 所含之情大有转折, 写出了一种凄清冷落的境界, 表现了一种寂寞的心情。

又如, 王安石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中, “送”将无情的山写得很有人情味, 赋予山以灵性, 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中的愉悦, 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再如, 苏轼的“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一句中, 诗人将“多情”置于前面, 更能突出诗人想要学习英雄、建功立业的愿望。

拓展训练 (2006年江西卷第14题) :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 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 流过。

问题: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 指诗人在塑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时, 运用的创作规划和方法, 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选材炼意、抒情议理等方面的手法和艺术特色。因此, 在诗歌鉴赏时应从多方面赏析。教师在教学中应先以一篇范文教学, 然后在训练中落实。例如, 在教学《扬州慢》一词时, 我让学生自选角度进行鉴赏, 学生积极参与。 (1) 虚写:“杜郎俊赏……难赋深情”这两句设想杜牧今日重游扬州, 也会感到来吃惊, 说明扬州已破败不堪, 抒发了一种婉惜与伤痛。 (2) 对比:“过春风十里……犹厌言兵”这两句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名句赏析:如“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一句,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学生在回答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对鉴赏的专业术语还没有能够完全掌握。 (2) 有观点, 无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落实导学, 学生就会慢慢懂得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方法。

拓展训练: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问题: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解题指导: (1) 诗歌的整体构思是什么样的。 (2) 诗歌的整体艺术技巧怎么样。 (3) 采用这些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明确了鉴赏方法, 也掌握了这类题型的解题步骤。

4.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学鉴赏的内容比较宽泛, 较为自由, 侧重感情评价, 带有浓厚的主观性。文学评价是对文学鉴赏的总结与提高, 是沟通作品与读者的桥梁, 能帮助读者正确鉴赏作品, 提高鉴赏能力, 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 比文学鉴赏更客观更全面。

具体来说, 文学鉴赏的步骤是: (1) 学生首先要明确古典诗歌的主题, 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等。 (2) 开始评价。如何评价呢? (1) 思考并解决:诗歌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要表达什么样的感受, 作品的感情基调与主旨是什么。 (2) 从整体上认真辨别诗歌中的字词,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 从而领悟情感。 (3) 推敲和揣摩诗歌的语言, 注意抓住诗歌的言外之意。 (4) 评价时, 概括要准确、恰当、完整、全面。 (5) 要因诗论诗, 因人论诗, 因事论诗, 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诗的评价内容。例如, 在《山居秋瞑》一诗中, 诗人描写了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 前两联写景, 第三联写村民的活动, 第四联表达主旨。“松林”“明月”“清泉”构成了清新、宁静的意境, 通过这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可以看出诗人想要隐居的愿望。

上一篇:美术招教考试试题下一篇: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