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大学生误入传销

2024-09-11

防范大学生误入传销(共2篇)

防范大学生误入传销 篇1

传销组织者为了引诱更多的人参与传销活动,使用了大量的骗人伎俩。我们要学会预防抵制传销,了解一些传销的相关知识:

何为传销?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其目的是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传销的惯用伎俩:

伎俩之一:诱惑力十足的“诱饵”。为将“潜在下线”引诱到传销活动地,传销组织者或“上线”往往编造“高薪招聘”、“提供就业”、“投资做生意”等极具诱惑力的理由,投其所好,吸引人们前往。

伎俩之二:假装温馨的“亲情友情”。为提高发展下线的成功率,传销人员往往将个人人际交往网络成员,即亲戚、朋友、同学、战友等作为首先考虑吸纳的对象。

伎俩之三:难以抗拒的“精神控制”。较典型的如“二八定律”,即对新来的受骗者,传销组织要求“业务员”(上线)80%谈感情,20%谈事业,绝对不能讲有关传销的事情;宣扬一些所谓的“成功案例”,逐渐消除新来人员的防御心理;不间断进行高强度“洗脑”,全面营造“传销致富”的氛围,从精神上控制新加入的传销人员。

伎俩之四:似是而非的“营销理论”。“消费联盟”、“连锁加盟”、“框架营销”、“互动式科学营销”等等层出不穷的新名词,让人眼花缭乱,难辨真假。传销组织者为这些名目设计了似是而非的“理论体系”,用以伪装传销活动的骗人实质,对普通老百姓极具欺骗性。伎俩之五:虚张声势的“互联网传销”。目前网络传销的主要形式有:一是传统传销的“网络版”,即借助互联网推销实物产品,发展下线;二是靠发展下线会员增加广告点击率来给予佣金回报,通过网络浏览付费广告获得积分;三是多层次信息网络营销模式,即传销组织设立网站,参与者通过交纳入门费加入该网站,取得资格去推荐、发展他人加入,并可以按照推荐成功加入的人数获取积分。

伎俩之六:时常变幻的“传销噱头”。为掩盖其拉人头的实质,传销组织者、策划者还利用“股票分红”、“会员制”、“电子商务”、“资本运作”、“连锁经营”、“直销”等种种噱头,给传销活动披上一层掩饰的外衣。如:某传销组织利用人们对“送海外原始股”的兴趣,谎称即将上市,成为公司成员不仅可以配送“海外原始股”,发展下线可享有推荐消费佣金、下线的分红等利益,其实质还是“金字塔形”按人头抽取佣金的传销。

伎俩之七:厚颜无耻的“政治旗号”。传销组织者打着“支持西部大开发”等幌子,曲解国家政策,为传销穿上了一层支持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幌子,增强了传销欺骗性。

伎俩之八:涉黑性质的“暴力传销”。一种是以限制人身自由为主的“暴力传销”,对新来的人员,传销组织者收掉其身上的手机、财物和身份证件,派人跟踪和监视,限制人身自由;一种是传销人员唆使被骗人员编造“生病住院”、“出车祸”等谎言,向家里要钱,更有甚者教唆被骗人员在电话里给家长演戏,以“绑架、不给钱就如何”的形式敲诈勒索,已初步显露黑社会性质。

反传销教育知识 如何避免误入传销?

一、别总想一夜暴富的神话,这是防止你误入传销最重要的一点。致富还需勤中求索,莫信传销暴富神话。不要被“有钱就是成功”的暴富心态左右你的价值观,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下钱。不要 2 以为你比谁都聪明,你有多大本事就挣多大的钱,不要异想天开,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二、保持平常心态。千万记住,传销致富路不通,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要把钱想的那么重要,不要一门心思地去把自己的人生想的那么伟大,更不要想自己能神速富裕起来,只有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才能收获到最幸福的生活。别被自己的私欲所吞噬。

三、冷静对待,综合分析。事实上,传销中能挣到钱的是极少金字塔顶尖上的人,另外传销组织要组建团队、租课堂、包装自己、住宾馆、租车、给黑社会及方方面面的打点都需要大笔开支,真正到手的钱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多,能赚到钱的还有就是出租房屋给传销人员住、为传销人员提供吃喝拉撒服务的当地人。

四、增强自身对传销的抵抗力。当你听到有人跟你说如下话时,就要引起你格外的注意,“一个人从贫光蛋到百万富翁,最慢需要一年,参加传销就可以坐在家里点钱,明天当老板,成功就在眼前……”听到这样的话,你就要远离这样的人,这是传销人员的口头禅,是他们用来骗人最常说的话。

防范大学生误入传销 篇2

据王某事后回忆, 他在去往天津的路途间, 朋友就发来短信说公司临时有事安排他到北京出差, 无法到车站接王某, 所以朋友请两位“同事”帮忙到火车站接他。王某当时也没多想, 愉快地答应了。火车到站后, 两位“同事”接到王某直接带他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的郊区, 到“家”以后王某竟傻眼了, 空间狭小的屋里住了20多个人, 年纪都在20岁左右。

之后的一周时间里, 王某和其他人一样, 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 吃完早饭后就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听课, 途中还有人监视他们。每当王某提出要回家的要求时, 他们就想方设法找理由搪塞。课堂上那些人讲的都是一些大道理, 谈未来, 论证他们从事的行业多么有“钱途, ”“短期暴富, ”并鼓动王某放弃大学学业加入这个组织。此时王某已经彻底醒悟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这个组织里的其他人就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 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并对课堂上宣讲的内容深信不疑。10月2号到10月7号之间, 每天都有两个到三个人跟在王某身边, 一旦王某的电话响起, 随时都有人在他身旁监听, 让王某不要乱说。为了保证基本的人身安全, 王某就按照他们的要求和吩咐去接听电话和回复短信。监视王某的人不时地在他身边劝他加入这个组织, 并鼓吹“从事这个行业要比上大学好。”可是王某死也不从, 某天下午趁人不备王某趁机逃跑, 但没有成功, 被人发现后就有人一直监视他。直到10月7日下午, 王某主动提出要和他们的上级见面并告诉对方自己身上没有太多的现金, 一直在这里白吃白喝也不是办法, 于是上级同意先让王某回家考虑几天, 等拿到钱以后想加入的时候再回来。

随后王某于10月8日上午在组织内部人员的监视下到达天津火车站, 坐上了从天津开往信阳的火车, 整个十一假期期间, 王某的家人因为和孩子联系不上倍感焦急, 而作为王某的辅导员老师此时能做的就是帮助家人弄清楚学生十一期间的准确去向, 准确离校时间, 假期期间是否和同学有联系。我通过和家长、王某同学的多次联系, 王某家人一致认为王某和家人通话时的语气不太正常, 短信内容也并非他本人编写, 并推测他已经被传销组织控制。于是我们考虑到王某接电话可能存在不便之处, 假期期间总是通过短信息断断续续和他进行联系。最终王某在10月9日上午安全返校。

本案例中王某最终能够逃离传销组织的原因有二:一是王某本身有一定的判断力, 了解传销的危害性及违法性, 个人在主观意愿上抵制加入传销组织;二是王某的父母对传销具有一定的了解, 具备一定的警惕性并能及时与校方取得联系。王某是幸运的, 但其中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不强

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的监管, 自立意识较强, 但同时又涉世不深, 社会接触不广, 思想单纯, 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陷阱的能力, 容易轻信他人, 上当受骗。同时, 大学生对生活的期望值过高, 渴望成功和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强烈, 缺乏充足的社会经验, 加之好奇、虚伪、从众、模仿的心理作祟, 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传销以迎合自己的心理需求。

二、传销工作的欺骗性和隐蔽性较强

非法传销组织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做工具来欺骗受骗人员。而正是亲人与朋友之间的这份信任, 让受骗人员没有任何防备, 被某些“善意的谎言” (旅游、包食堂、开饭店、开服装店……) 所蒙蔽1。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而传销组织者正是利用各种活动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让陷入传销组织中的人们有一种被重视、被关怀的感觉。他们会引导被骗者说出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需求, 特别是最基本的“生理的需要”, 即吃饭、穿衣、居住、医疗等问题。人们在最基本的需求都没有满足的情况下, 就没有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 即使被骗者暂时满足了“生理的需要”, 传销者也会不断激发被骗者无限的物质渴望。传销者在课堂上营造出比较好的沟通环境, 并使被骗者感到被尊重。特别是对于内向的人, 这类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自卑、沉默寡言, 所以在传销组织内部, 传销者会“鼓励”每个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 且每次演讲后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 使内向者的社交需求得到极大满足, 从而不愿离开传销组织。传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满足了一部分不被现实社会认可的失败者的心理需求2。

三、辅导员该做什么

首先, 加强警示教育。利用班会、班级网站等平台揭露传销真面目, 将传销组织如何打电话联络感情、假借介绍工作设陷阱、谈理想抱负迷惑人心、神化传销违法活动等一整套骗人伎俩, 形象生动地向学生说明, 让同学们对传销组织有清楚的认识, 认清其危害。

其次, 强化安全管理, 充分发挥班干部、学生党员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学生方面的优势, 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3。

最后, 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辅导员在面对误入歧途的学生时, 不能一味地批评、训斥, 因为学生本来也是受害者, 在封闭的环境中每天都要接受“课程培训”对他而言是备受折磨, 好不容易逃脱了传销的魔窟回到学校, 如果老师一味地批评会让学生缺乏归属和爱的需求, 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消极、抱怨, 甚至内心深处可能对整个社会怀有深深的怨恨之情。在和学生做好沟通工作的同时, 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鼓励他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吃一堑长一智, 加强防范意识, 避免再次上当受骗。

参考文献

[1]、郭庆义, 新形势下大学生传销问题分析与对策.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8, 18 (7) :77-80

[2]、方海峰.高职学生涉足传销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南昌高专学报, 2011, 1:130-132

上一篇:姑姑的学生作文下一篇:广东高考物理考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