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教学设计 教案

2024-06-24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教学设计 教案(共13篇)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

1.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除法笔算.2.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相同,且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可以先商9。3.除数比较小,用口算来试商。

2.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长颈鹿和大象是“动物王国”中的篮球明星,他们在这次运动会上打满了所有的12场比赛。

师:你能根据成绩单,算出长颈鹿、大象平均每场比赛的得分吗? 师:要怎么样列式呢? 生:长颈鹿:108÷12

大象:96÷12 师:这是我们上一堂课在学习的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题。今天我们 就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除法题。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师:108÷12,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试商呢?

生:把12看做10来试商,想:108里有几个10,108里有10个10,10×12=120,商10太大,改商9正好。

师:说的很好,我们一般把除数看做临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里把12看做10来试商。跟进练习

(1)171÷19

(2)153÷17

(3)261÷29 学生独立完成。

师:从以上这些除法题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这些题都是商9,。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和除数比较接近。

师:对呀,当我们发现被除数与除数的最高位一样时,而且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时,可以商9.出示小结。齐读。

探究二

师:我们再来算一算大象的平均每场得分

96÷12 生独立完成。

师:有的同学做的非常快,说说你有什么窍门吗? 生:我是看96里面有几个12.生:背2的口诀,有两句:二三得六,二八十六,所以96里面有8个12.师:当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小,我们可以口算试商。出示小结:除数比较小,用口算方法试商比较方便。跟进练习

(1)84÷12

(2)91÷13

(3)96÷16 学生独立完成。

师:看来,要完成这些除法题,要求我们同学要有很熟练的乘法口算能力!

探究三

谁是“神箭手”?请你根据射箭比赛的成绩填表。

探究三

谁是“神箭手”?请你根据射箭比赛的成绩填表。

师:动物王国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他们都参加了射箭比赛,我们看这是成绩单,你能猜出谁是第一名吗?为什么? 生:我认为是小熊,因为它总环数最大192 生:我认为是小猪,因为它平均环数是100÷10=10.其他动物如果平均环数也是10的话,总环数都比现在的要大,所以它们的平均环数不到10环。生„„

师:那么,哪些动物的平均环数是我们可以口算的呢? 生:小狗44÷11=4 生:小猫38÷19=2 生:小猪100÷10=10 师:剩下的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计算一下它的平均环数。生独立完成,汇报。

师:根据我们的计算,来排一排名次吧!出示媒体

三、及时练习练习一

(1)152÷19

(2)133÷19

(3)136÷17

(4)119÷17 师:请你说说你用几来试商的?试了几次? 生:我是用9来试商的

生:我发现虽然被除数最高位和除数最高位都是1,我们用9来试商,但是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要小很多的话,我可以用8或者7来试商。

师:说的真好!我们要根据被除数前两位的数字的特点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试商。

练习二

长沙岛果园收获橘子245千克,如果每25千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千克?

师:请你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学生汇报。

练习三

《故事天地》126元/本

《音乐王国》15元/本

《寓言与童话》75元/本

《智力大挑战》18元/本

师:你能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吗?会解答吗? 生讨论,汇报。

生:《故事天地》的售价是《智力大挑战》的几倍? 生:买一本《寓言与童话》的钱可以买几本《音乐王国》?

课堂小结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教学设计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实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估多、估少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数感, 沟通估算与精算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估多估少的判断;结合具体情境, 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课前活动

师:大家都知道我是黄老师, 想不想了解黄老师更多的情况?

师:黄老师今年的岁数大约40岁了。大家猜猜, 黄老师今年多少岁? (用“多一些”、“少一些”引导学生猜出老师的年龄是36岁) , 刚才我把36岁说成大约40岁, 大家说是估大还是估小了呢?

师:大家还想了解黄老师的体重吗?黄老师的体重是124斤, 大家说说这个124如果看成近似数, 可以估成是多少?如果估成120, 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如果估成130呢?

师:好,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把一些数看成近似数来思考, 数学王国里也是这样, 这节课我们就和估算来一次亲密接触。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借班上课的老师往往很好奇。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年龄、体重进行猜测、推理, 既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活跃了课堂氛围, 又为估算教学奠定了基础, 作好了认知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 创境

课件呈示:王老板想买一块面积1900平方米以上的地皮。土地开发商张经理向他推荐了这样一块长方形地:长104米, 宽19米。

师:对于这笔土地转让, 两人想的问题却不同。 (课件出示:开发商想:我的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王老板想:这块土地有1900平方米以上吗?)

2. 比较

师:对于这两个问题, 大家想想哪个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哪个问题只要估算就可以?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交流意见, 选择算法。

3.引式

师:张经理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 该怎样列式? (104×19=?) 会算吗?而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这块地有没有1800平方米以上, 我们该怎样思考? (先估出长方形面积, 再与1800平方米比较) , 那么该怎样列式? (104×19≈) , 这个算式是几位数乘几位数?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问题。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设计意图】精心创设土地转让的现实情境, 让学生在对两个相关数学问题的思考、比较中, 明确估算与精算的特定背景, 有效地突破了长期计算教学中形成的精确计算定势对估算意识的束缚, 让学生自主生成估算意识。

二、自主探索, 参与建构

1.估算方法的教学

(1) 尝试

师:104×19怎样样估算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好, 同桌互相小声地议一议, 写在练习本上, 比一比, 哪组的方法多?

(2) 反馈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1) 小估法104×19≈1900想:100×19=1900

(2) 大估法104×19≈2080想:104×20=2080

(3) 估大大法104×19≈1900, 想110×20≈2200。

(4) 估大估小法104×19≈1900, 想:100×20≈2000。

(3) 交流

师: (对着方法 (1) ) 这题把104看成100来想, 谁能告诉大家, 这样有什么好处? (100×19可以直接口算, 比较简便) , 而104×19能直接口算吗? (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好处在于不必笔算, 迅速地求得近似值)

师:把104×19看成100×19来估, 这样估算出来的得数, 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少了几个几?少算了多少? (估小了, 少估了4个19, 少算了76)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估小法。

师:认识了估小法, 我们通过课件看一看, 进一步认识估小法。

出示课件:

师:104×19看成了100×19, 你能在图中找出少算的面积吗?少算了多少? (4×19)

借助估小法得到近似数100×19=1900, 你能推算出104×19的实际得数吗? (1900+4×19=1976)

师:研究完了第1种估算方法, 我们来看一看第2种估算方法。第2种与第1种相比, 有什么不同? (第1种方法是把104看成100来估, 第2种方法是把19看成20来估)

师:把19看成20, 得数是估大还是估小啦? (估大啦) , 比实际得数估大了几个几?是多少? (估大了1个104) 你会给这种估算方法取个名字吗? (估大法) 同意吗?好, 我们到电脑上看看这种方法是怎样估算的。

师:你能在图中找出估大部分面积吗?是多少? (104×1=104) 你能通过估大法求出的近似数2080并推算出104×19的实际得数吗? (2080-104×1=1976)

师:好, 我们刚才研究了两种估算方法, 它们都是把其中一个数看大一些或看小一些, 另一个数不变进行估算的。接下来, 我们来看一下第三种估算方法。

师:这种估算方法有什么特点? (把两个数都拿来估, 而且都估大) 。这样估算出来的得数和实际得数相比, 怎样?大一些还是大很多?谁能给这种估算方法取个名字? (把两个数都估大的方法, 叫做估大大法, 好吗?) 好!我们到电脑上去拜访一下什么叫估大大法。

师:你图上可以看出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结果相比, 怎样? (大很多) 哪一部分是多估的部分?

师:最后我们来看第四种估算方法, 它有什么特点?谁能给这种估算方法取个名字?这样方法估算出来的得数, 能确定一定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吗?为什么? (无法断定, 因为无法判断是多估的多还是少估的多)

【设计意图】在放手让学生尝试的基础上, 通过数形结合, 适时借助长方形面积的图示启发学生直观验证, 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帮助下, 深刻理解估算方法, 了解估算值域, 进而推算出实际得数, 有效地突破了估算教学难点, 有效地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 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4) 整理

师:为什么同样是估算104×19, 估算的结果却不一样? (由于估算的方法不一样, 所以估出的得数也不同。) 对呀, 有的估大了, 有的估小了。如果A点表示104×19的实际得数, 把所估得数与实际得数相比较, 你能在数轴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吗?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 哪种方法估算出来的得数和实际得数最靠近? (估大估小法)

2.灵活选择估算方法的教学

(1) 估小法的选择教学

师:探究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下面我们来思考课的开始提出的王老板的问题:这块地有1800平方米以上吗?也就是说王老板想买的这块地实际面积至少要1800平方米。大家想想, 王老板该选择哪种方法来估算, 就能断定实际得数有没有大于1800?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明白应选择估小法来判断。因为用估小法得出104×19≈1900, 已大于1800, 而实际结果比1900还大一些, 所以一定比1800大。

(2) 估大法的选择教学

四年级去春游。每套车票和门票共要49元, 一共需要买104套票。四年级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

师:这题进行估算, 怎样列式? (49×104) , 在估算时, 应估大一些, 还是估小一些?为什么? (因为春游还要买其他东西, 所以要用估大法估算, 49×104≈5500元。)

师:看来, 学了那么多的估算方法, 到了具体问题中, 到底应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来灵活确定。

【设计意图】精心选择典型情境,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 积极动脑思考,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 促进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培养了学生估算应用意识, 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1.估一估。

估算下面得数, 想一想, 估算的得数比实际得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2.判一判。

下面每一个字代表一道判断题, 请你先选择, 再判断。

(1) 我:我把108×20看成110×20来估, 估小了。…………………… ( )

(2) 会:108×20≈2000, 可以断定108×20算成1960, 一定是算错了。…… ( )

(3) 估108×20看成100×20来估, 估算得数比实际得数少8。…… ( )

(4) 算:108×20≈2000, 少估了8×20得160。所以108×20的实际得数是2160。… ( )

3. 用一用。

李村小学四年级有学生198人。下面是该校四年级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学生收费项目表:

(2) 该校四年级收取的书费大约有多少钱?

(3) 本学期四年级有住宿生70多人, 收取的住宿费超过11000元钱吗?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估算教学“会求值”、“会判断”、“会选择”、“会推算”的目标, 精心设计了形式活泼, 富有思考价值的练习, 既让学生掌握估算技能, 又体会到估算的实际价值。特别是最后一题, 选择了学生的收费项目这一现实素材, 精心设计问题, 把估算从整数乘法拓展到小数乘法, 从具体数据延伸到模糊数据, 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提升了学生估算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这一要求,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 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 引发学生探究出了“估小法”、“估大法”、“估大大法”、“估大估小法”等多样化估算方法, 实现了让学生“会求值”;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 课始精心创设购地、春游、收费的情境, 把估算教学寓于现实的情境中, 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启发下主动地思考、比较, 选择估算方法, 努力让学生达成“会选择”, 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应用意识;通过数形结合, 沟通抽象的乘法估算与直观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 化明为显, 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操作, 在直观的情境中让学生比一比、找一找, 形象地识别、判断估大与估小, 及估多了多少与估少了多少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直观具体的图形辅助下, 明确估算结果的值域范围, 让学生实现对估算结果“会判断”;抓好估算与精确结果之间的沟通, 通过乘法意义、图形直观等多种策略, 引导学生借助估算推理出算式的精确结果, 实现“会推理”,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提升了学生的数感。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设计 篇3

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创设适宜的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维的关注,才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本质,并激活数学思维。

【片断1】

师:体育老师去买足球,一个足球是148元,买3个足球是多少元呢?

生1:148x3=431元

师:那买11个足球是多少钱?

生2:148x11(不知如何计算)

师:运用估算的方法,想想看

生2:10个足球就是148x10=1480元,大概1500元左右

师:嗯非常不错!遇到这种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参与性,并从问题的层层引导学生思考,有效激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思维迁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认知的迁移。

【片断2】

师:同学们,在之前的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三位数乘一位数,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148x11”这个算式,它和我们之前所学的知识有何不同之处?

生1:它乘的是两位数

师:是的,那我们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呢?

生2:先算148x10=1480元,再算1480+148=1628

师:回答得非常好!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都来计算一下看看,结果是怎样的?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思维认知的迁移。

三、算法交流,掌握正确的算理

【片断3】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算法,计算看看“148x13”这个算式?

于是有的学生用口算,148x10=1480 148x3=444 1480+244=1924

有的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笔算: 148

× 13

444

148

1924

笔者组织学生们交流算法,让学生们陈述每种计算方法的意思和计算的步骤,并提问学生:“笔算中的444是如何得来的?表示了什么?在计算中,为什么148的个位‘8要写在十位上?”让学生们相互展开讨论,体会其中的算理。

【评析】通过让学生们交流算法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各自思考的过程,并由此掌握正确的算理。

四、多元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提升,还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与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片断4】

多媒体出示算式:

148 219

× 13 28

673 6132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对吗?

待学生们独立思考后,开始发表各自的看法,有的是通过口头估算的方式,认为与实际结果有偏差,有的则认为两个数的个位数相乘的结果应该个位上是1,所以结果是错的。

【评析】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开放的空间,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印象,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构建起新的认知。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教学设计 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

2、能正确进行两位数除多数位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除多数位的竖式计算。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132÷31=

(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前二位。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动物运动会上的足球比赛结束了,小熊队获得了“公平竞赛奖”,现在要为他们颁发奖品了,132支铅笔分给小熊队11名队员,每人能得到几支?

谁能列式?

师:132÷11怎样计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位数除多位数。

三、新课探索

探究一

横式分拆计算

师:这里有132支铅笔,从图中你还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10支铅笔为一捆,有这样的13捆还多2支。

师:又有捆又有单独的两支,如果是你,你会先怎么分?

生:一捆一捆的分,每人先分一捆,得到了10支。

师:说的很对!一捆10支,分了11捆也就是110支铅笔。(圈走11捆)

所以,每人先得到了110÷11=10(支)

(出示算式)

师:那还剩多少支铅笔?你怎么知道的?

生:132-110=22支,还剩22支铅笔。

师:再怎么分呢?

生:一支一支的分,余下的22支平均分给11位队员,每人再分两支。22÷11=2(支)。(出示算式)

师:说的真好,所以,我们132支铅笔平均分给11名队员,每人一共可以得到12支。132÷11=12(支)(出示算式)

师:谁能把我们分的步骤再说一遍?

生汇报。

师:原来我们可以先整十整十的分,再分零碎的!

师:那么,132里有13个整十,怎么只拿出11个整十来分呢?

生:因为13个十不能正好分给11个人,只能拿11个十出来分。

师:是呀,看来我们在分的时候还要注意除数是几,要正好拿出与除数相同或者倍数关系的整十来!

探究二

竖式计算

师:除了横式分拆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选择用竖式的方法计算。

用竖式自己尝试

:132÷11=

出示完整的计算过程。

师:和屏幕上做得一样的小朋友举个手。(请学生试着说说计算过程,师引导并板书)重点解决:为什么在十位商1。

计算过程:除数是两位数,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够除,十位商1。十位上的1乘11得到11个十,13个十减11个十等于2个十,个位上的2落下,22÷11,个位商2,2×11=22,22-22=0,0小于11,所以132÷11=12。

师:谁能完整的再来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这边的11表示什么?

——11×2=22,表示22个一

——11×10=110,表示11个十

生:这里的11表示的是11个十。

师:这边的22表示什么?

生:这里的22表示22个一

师:为什么十位商1?不写在个位呢?

生:前两位够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师:这个竖式和横式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32支铅笔平均分给11位队员,每个人先分到一捆,也就是10支,一共分了110支(出示箭头),还剩下这样的2捆多2支,也就是余下的22支平均分给11位队员,每位队员又得到了2支(出示箭头),这下,正好全部分完。所以132支铅笔平均分给11位队员,每人得到12支。

师小结:除数是两位数,先除被除数前二位,除到哪一位,商写在哪一位上面。(ppt出示小结语)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填空

师:说一说,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

做一做,竖式计算

(1)528÷22

(2)300÷25

(3)3808÷34

生回答。

师小结: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练习二、选择1、52÷55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C)

A、1

B、4

C、52、364÷3,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B)

A、5

B、6

C、9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可能是(A)位数

A、一或两

B、两或三

C、不能确定

练习三、应用

师:海狮先生是采访动物运动会的记者,它正在打一篇576字的新闻稿,如果它每分钟打24个字,多少分钟可以打完?如果它每分钟多打12个字呢?

师:这道题有两个小问题,请你先完成第一小问。

生完成。

师:那么如何解决第二小问呢?

生:问题说如果每分钟多打12个字,所以实际它每分钟打的字是24+12个。

师:说的很对!请你列式计算。

五、拓展练习

1、小胖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3看成了36,结果得到的商是17余18,那么正确的商应该是()。

六、小结

1、除数是两位数,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教学设计 教案 篇5

教学

目标

⒈使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

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

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用具 例题插图。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复习

⒈竖式计算

⑴91÷20326÷50280÷30

⑵96÷32326÷53200÷43

⒉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个位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引入新课

⒉教学例题

⑴出示例题图。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例式?

⑵探索“252÷36”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252÷36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6年作4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②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③交流算法。

先指名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核对

再提问:商6对吗?为什么?

教师强调: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调商,命名余数比除数小。

⑶归纳概括

⑷比较,发现异同点。

让学生比较“372÷34”和“252÷3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三、想想做做

⒈“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⒉“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⒊“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核对。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五入调商)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6

总课时7

教学

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活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得计算问题得体会,体验成功得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得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创景引新,促进迁移

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多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

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彩田村有14栋楼,平均每栋楼住154户,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这道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笔算:24x1345x6715x47)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

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54x14

616x154

21x56

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

5、总结算法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

2、找错改错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

(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正。

3、列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

(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教学设计 教案 篇7

[关键词]三位数 两位数 算法 算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6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结合已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类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迁移水平,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王叔叔从杭州自驾去西安旅游,汽车每小时行驶81千米,行驶了15个小时。杭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创设该情境后,我让学生思考应如何列式,然后在练习本上笔算,并思考第二次计算时,1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计算过程中出现的405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81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2.国庆节期间,老师从杭州坐火车去北京游玩。已知火车每小时行驶145千米,行驶了12小时。杭州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让学生在交流反馈中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每一步的算理,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理估算

对于情境2,我预设学生的可能回答有150×10=1500和145×10=1450这两种。

对此,我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

1.杭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你是怎么估计的?你觉得这两个式子哪个比较准确?

2.1500比实际结果大还是小?为什么?

三、探究算法,明晰算理

1.我让学生独立计算145×12。

预设:

(1)口算: 145×2=290 145×10=1450

1450+290=1740

2.组织学生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我让学生先说说口算的方法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陈述笔算的步骤,并提问:“这个290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意思?145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计算过程中的145的“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最后,我对使用笔算方法的人数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探究方法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新知识。

3.联系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总结算法。

在还没有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前,若有学生已经懂得如何计算,教师可以佯装感到很诧异,并问他们为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原理其实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差不多,方法也差不多。

师:计算方法是如何一样的?

生:它们都是将其中一个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并对齐好数位,最后相加即可。(板书:依次相乘、两积相加)

师:同学们,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一个新知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去学习。学习就该这样融会贯通,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整体理解和记忆。(板书:转化)

师:笔算时有哪些地方是要特别需要注意的?

生: 用个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板书:定好末位),进位数不能忘记。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提醒大家计算的时候别忘记进位的数吗?

生:把进位数写在旁边或写在横线上,并试着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设计意图】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比较中,总结提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难点是学生容易遗漏进位数,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才能不遗忘进位数,使其明确可以把进位数写在横线上,也可以把进位数写在旁边。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验算

师:这道题大家算对了吗?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如果要进行验算,有哪些方法?

生:估算验算、交换位置验算、计算器验算。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冲刺

164×42 172×47 286×35 425×36

教学过程: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四道题。

(2)结果反馈: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

(3)错例分析:将学生犯的错误一一展示出来,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避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

(4) 仔细观察:引导学生自行观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

2.灵活填空

王叔叔购买了22个计算器,每个售价是136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3.准确选择

崂山茶场2009年种植茶树19公顷,平均每公顷茶树产425千克茶叶。崂山茶场一年共产茶叶多少千克?

A.3825 B.8020 C.8075 D.46325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容易掌握,但真正形成计算技能还需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第1题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以巩固他们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水平。其中的结果反馈环节,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错误,进而进行自主思考。紧接着的错例分析环节,由教师深入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能将教师的解题思路与自己的进行对比,得出差异,最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第2题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每一步的算理,使学生对计算的原理和过程了然于心,形成深刻印象。第3题既考察了估算、笔算、范围判断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又充分巩固了新知识,使学生形成扎实的计算技能。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将知识进行恰当的迁移,给予他们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使他们的学习轻松又有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8

1、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乘法的笔算。

2、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的第5题)

二、新知熟练

1、做“想想做做”的第6题学生先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4和第7题第4题让学生先算,再交流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要提醒学生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表述题中的数量关系;第7题要注意通过计算和交流,帮助学生归纳出“速度×时间=路程”。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

要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作适当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进行解答。

2、做“想想做做“的第9题

这道题基本要求是用乘法解决问题。如果有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也是允许的。

3、做“想想做做“的第10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特别是,“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4、完成思考题

在做思考题时,对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示思路,让他们相对独立地分析推理,完成填空。对思维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比较具体地逐步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类问题的推理过程与方法。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教学设计 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把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迁移到对新问题的探索中,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

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世界杯足球赛的知识;写有第14页例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踢足球吗?你知道哪些有关世界杯足球赛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师:提到世界杯,我们一起去看看第17届世界杯的有关情况。小黑板出示: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有32支球队参加。共有736名运动员。平均每队有多少名运动员?

2.指名读题,了解题中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3.列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师: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736÷32 师:在计算之前,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商是两位数,因为736的前两位大于32,所以商是两位数。4.让学生试着用竖试算一算。

5.交流,教师示范竖式计算,边板书边讨论:把32看作几十来试商?先看被除数的哪两位?32除前两位够除,商2应该写在哪位上?为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演示。

生:写好竖式后,我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32除73够除,所以我在十位上试着商2,32乘2等于64,73减64等于9,再把个位上的6拉下来,在商的个位上商3,32乘3等于96,96减96等于0,所以最后得数是23。

如果学生说不出以上步骤,教师可板书演示竖式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讨论。

①把32看作多少来试商。

②商2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③73减64的余数为9,接着该怎么办?

三、试一试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12÷24

672÷84

79÷16 567÷27

752÷47

135÷28

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

(1)先让学生看图,然后,边提出问题边计算。

(2)提出“把这些糖混合在一起,做成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多少元”的问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尝试计算。

师:仔细观察练一练的第1题,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试着解答。

学生可能提出:

●1号奶糖的单价是多少元? ●2号奶糖的单价是多少元? ●3号奶糖的单价是多少元?

计算完后,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及计算结果予以肯定,然后再提出丫丫所说的问题:哪种奶糖便宜一些呢?通过比较让学生口头回答。

师:同学们,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把这几种糖混合在一起,做成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多少钱?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试着算一算。

师:请同学们看第2题,谁明白是什么意思? 2.练一练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进行订正。3.练一练第5题。引导学生读懂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理解“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意思是“从车头进洞到车尾出洞”,所以此时所走的路程是:324+18=342(米),然后再进行计算。

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竖式进行计算,再将结果填在表中。师:同桌互相说一说估计商是几位数,然后再进行计算。交流计算结果时,注意检查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师:谁能给大家说说“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这句话的意思? 生:从车头进洞到车尾出洞。

师:那么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走的路程是多少?自己想一想,然后试着做一做。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318÷18+18÷16=21(秒)●(318+18)÷16=21(秒)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且商的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且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3.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每年都要有大量的粮食出口到外国。现在,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出示情景图)选用哪种集装箱合适呢?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景图后,引导学生了解图中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师:这些箱子就是运输业常用到的集装箱。它可以方便快捷地运输货物,你还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集装箱的种类有两种,有能装载22吨的,还有能装载17吨货物的。

师: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装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2.列出算式,先估计一下,再用竖式计算。师:你能很快说出该怎样列算式吗? 生:680÷22 师:非常好,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两位数,因为用除数22除被除数的前两位68够除,所以商是两位数。

师:你能不能试着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呢? 3.交流估计的方法和结果。生:先把22看作20来试商,因为22除68够除,所以在十位上商3,余数为2,把个位上“0”拉下来,22除20不够除,不能上“1”,所以补“0”,得数为30余20。

4.交流计算的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商个位上应该写0的道理。5.讨论:需要多少个集装箱? 6.写出答案。

三、试一试

如果选用装17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先让学生计算,再交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的道理。

四、练一练

完成教材第19页第1至5题。

五、拓展练习

下面各题()最大能填几?

70×()<637

35×()<702

32×()<356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 篇10

四年级上册第88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的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2.结合以上知识整理,边整理知识,边完成数学书88页1-4题。(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1题。

抽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最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整百数乘整十数,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显示)

(2)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估算方法,教师用显示相应内容。最后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回答后,显示。)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指名上台板演),显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让学生说说每个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后,显示计算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4题。

先分别让活到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相应内容),再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板书。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1、2题。(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评议。第2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积的变化规律。(显示规律)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4题。(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估算他们大约走了多少米的?

学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000。

学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变,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400。

学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5700。

(展示以上三种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5题。(出示题目及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练习,促进发展

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思考题。

教师:请认真看图、审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运费的多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1:运费少和路程有关。

学生2:运费少还和运的质量有关。(显示:与运费少相关的因素)

教师:分组讨论一下,往哪些仓库运费用会少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生:如果把粮食运往3号和4号仓库,则运量大,费用肯定多。所以应把粮食往1号或2号仓库运输费用会少些。(显示)

教师:看来只要计算出运往1号仓库和2号仓库的总运量,就可以比较出谁了运费更少。怎样计算总运量呢?

学生:运输量可以用“运输吨数×路程”来计算。(如期学生不能说出,则由教师告知学生。)(显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并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1:如果运到1号仓库,总运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学生2:如果运到2号仓库,总运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运往2号仓库运费最少。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89页3题,90页6、7、8题。

六、课外阅读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交流、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学生已有计算经验额基础上,通过方法的迁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能根据两个因数估计积是几位数。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的创设:

师生谈话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话题。1.计算:44×15、144×5

请同学在自己本子上做,做完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还要注意数的对位。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则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

1.自学 出示例题及相关的场景图,学生读题。

提问:求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可以怎样列式?(板书)追问:为什么要用乘法?这首乘法式子和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2.尝试笔算。要求观察算式,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列竖式计算,再板书竖式。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得数吗?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笔算,同时指名板演。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3、用计算器验证笔算的是否正确,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三、交流汇报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4”去乘158,得到的积是多少?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2”去乘158,得到的积是多少?写在哪?最后的得数3792是哪两个数相加的和?

四、质疑答疑

三位数乘两位数如何笔算?(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五、估算积是几位数

根据以前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几位数的经验进行估计,让学生了解216百位上的2和69十位上的6相乘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五位数。然后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在用计算器检验。

六、巩固练习

练一练

1、认真计算,交流算法。

练一练2、3、4,让学生仔细读题,特别是4题,这本书大约是多少字不是求近似数,是估算。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2

车永峰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几百数乘几十数。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 多样化。3.在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中感受积的变化规律。4.使90%的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使80%的学生能够找到积的变化规律,并灵活运用。教学重点:探索积在乘法算式中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找出积的变化规律并灵活运用。教学准备:电子课件。

教学设计:1.以出示主题图和“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形式引入课题。

2.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进行例1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来探索400×30的方法。由学生总结最简单的两种方法出来。

3.通过例1的练习,教师引入为什么400×30=12000.为什么要填3个0,来揭示例2.4.通过对例2三个算式之间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依次找出变化规律,并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

5.通过练习,加强对本课内容的巩固。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出示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

找出代表平安的水果是什么?

带着学生的问题“求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来进行例1的教学。

2.教学例1.a.理解题意

b.求”果园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C.正确列式为:400×30=12000

学生互相讨论,400×30的算法。

教师总结:先4×3=12,再用12×1000=12000或先400×3=1200,再用1200×10=12000。

3.课堂活动

先口算,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150×30=4500

20×270=5400

60×700=42000

4.练习题。

5.教学例2

带着问题为什么400×30=12000,要添3个0

观察下列算式:5×3=15

50×30=1500

500×30=15000

a.先观察第一个算式和第二个算式。发现他们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规律: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

b.再观察第一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发现他们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规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积就扩大了10000倍。

C.最后观察第二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发现他们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总结规律:一个因数扩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了10倍。

6.计算下列各题。

4×15=60

25×3=75

8×6=48

40×15=600

25×30=750

80×60=4800

400×15=6000

25×300=7500

800×600=480000

7.课堂活动

对口令

游戏规则: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整百数乘整十数,另一个学生说出答案。

三。教学反思。

1.对学生的抽问次数偏少。

2.对于方法的总结,缺少。

3.教学语言不完整。

4.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5.对于学生的鼓励不够。

6.知识点的衔接不清楚。

7.该说的的地方没有让学生说清楚。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篇13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练习6、7、8、9题及聪明小屋。

1、第六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商的位数,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的方法,还可以适当补充类似的练习进行巩固。

2、第七题: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又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

3、第八题: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洗相片付钱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冲洗相片的常识,再解决有关的问题。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己解答。

上一篇:我喜爱的一本书(六年级)下一篇:母校,我们爱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