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文初中

2024-08-21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文初中(精选10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文初中 篇1

阿富汗,一个在曾经在我印象中只有战火纷飞的地方。而《追风筝的人》却为我呈现了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情谊的国土。阿米尔和哈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那样幸福。虽然身份与种族的差异不时扰乱两人的友谊,但是谁也无法忽视这之中令人艳羡的美好。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头,冥冥之中注定会有一个令全文发生转折的岔路口。阿米尔和哈桑在当地的斗风筝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狂喜中,哈桑要去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那一刻,我仿佛预感到了之后的事情,我听到我的心中大呼“不要去!”……可是,我只是一个看客。我只能一页页翻下去,看着阿米尔走街串巷寻找着哈桑,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看着阿米尔在这重要的岔路口选择了胆怯……当那只风筝坠落,阴影扫过白雪上斑驳的血渍,我知道,坠落的不仅是风筝,还有阿米尔与哈桑之间一整个过去,连同快乐与悲伤。

那时的我想,如果是我,我会挺身而出吗?如果阿米尔当时用自己救下哈桑,他们之后又会如何?我不知道。这世界没有如果。但我知道,阿米尔在他尚且年幼人生中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而正是这一错过,将用他的一生来补救。我们的人生究竟禁得起几次这样的错过?人生竟是这样坚强而又脆弱!

无尽的痛苦让阿米尔逼走了哈桑。而同时,阿富汗的战火也开始燃起。阿米尔随着父亲逃到了美国,背离了战火却始终无法背离对哈桑的自责和愧疚。终于,在朋友的指引和劝导下,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回到阿富汗,拼了命从塔利班手中救出哈桑饱受折磨的儿子索拉博。而此时的哈桑早已死在了塔利班的魔爪下,阿米尔能为昔日友人所做的,就只有为他可怜的孩子找回一颗心,一颗过去的心,一颗未来的心。这心,又何尝不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延续?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风筝。那风筝究竟是什么?到底谁才是追风筝的人?这两个问题一直伴随我到最后。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我知道,这问题阿米尔已经明白了,我也已经明白了。

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鲜红或湛蓝。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路途中,我们诠释一整个世界。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可是,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担起责任,鼓起勇气,翻过千山万水,跨越艰难险阻。我相信,我的风筝一定会在某座山的后面等着我。

睁开眼睛,声旁依然是碧绿的草地。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阳光在各种风筝下投下细碎的光斑。夏意正好,此时的我仰望天穹,仰望天穹上的风筝,嘴角的弧度悄然上扬。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文高中 篇2

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阿富汗安静祥和的日子里,主人公阿米尔和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形影不离的时光被一次风筝大赛后的“劫难”所打碎,难能可贵的友谊与真情在一些谎言与怯懦中渐渐逝去。命运带走了阿米尔的友情,亲情,只给他留下了一片遗憾,生命竟是如此无奈。

成年后的阿米尔意外得知的惊天秘密使他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路,去寻找他的亲生兄弟——哈桑。其中发生的种.种不禁令人费解和惋惜,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为了弥补心中的缺失,阿米尔费劲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并与当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花尽心思为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在阿米尔的赎罪之途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与悍匪的激烈较量中,他找回了当年的勇气;在开导哈桑之子的同时,他也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所有的一切都在哈桑之子放飞的风筝中得到了原谅与补偿。

小说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哈桑所说的那些话,“为你,千千万万遍”,当哈桑还是一个12岁的兔唇小孩时,就有着为自己的朋友义无反顾付出生命和经历一切苦难侮辱的巨大勇气,真诚,纯洁。他身上那不可思议的承受力让人惊叹佩服,同时也为之心疼,感动,震撼。作为一个仆人的儿子,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坦然忠诚于自己的身份。虽然他的地位低微,但是他的品质却是难能可贵的。

阿米尔和哈桑,一个风筝的的放飞者,一个是的风筝的追逐者,这不应该是最美的故事吗?但是,风筝的天职是飞翔。我不知道在天空中飞翔的风筝,是天使;而落了地的风筝,却是魔鬼;落地风筝就是那经过世俗浸染过以后的人性。随着剧情的跌宕曲折,我的心也波潮起伏。这个故事枝节复杂而且厚重,但好似一切轮回又回到了起点,最后又重合为一点。风筝也是一样,故事起于它,止于它。风筝让哈桑失去了快乐,却让他的儿子索拉博找回了快乐。

读完书后,我觉得是依然是一个感人美好的故事。虽然书中满是阿米尔的懦弱,忏悔与自我救赎。但我觉得他是天使,他的爸爸是魔鬼,而哈桑则是试金石,拉辛汗是引路蜂。阿米尔一直在爸爸走也走不出的阴影下呼喊,面对父亲和别人指责自己是懦夫时,他的血液在说:“也许爸爸说的对。”他敢于承认,而且他善良的心把所有的错全归在自己头上,这是和他的爸爸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事。

读完这本书就像品一杯茶,有一点点苦涩,但其中的甘甜让你回味良久。其实人生不正是一杯茶吗?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似乎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作者细腻的笔法勾勒出温和而又悲壮的画面。主人公阿米尔不知在多少个地方回忆起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他内疚、忏悔,他宁愿付出一切去赎罪,这让每一个读过这句话的人内心不禁波涛汹涌,那无尽的酸楚与惋惜之情油然而生,不得不让人感动。

这本书,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喜欢,但我很确定这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都认真读读的书,它可以唤起每个读者内心潜藏的自私,懦弱和自私的种子。使其在太阳的暴晒和大雨的浇灌下,发芽、开花,然后枝叶蔓延,长出宽容,大度和博爱的心灵果实,这需要一个过程,或许漫长,总之是美好的。

当在黎明与黑暗的交替中醒来,你还会看到那个模糊的人影,是你,是我,是大时代里的每一个人,在追逐那只属于自己的风筝,无论你经历了什么,一切总要继续,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无法推卸;应该克服的困难,我们无法逃避;应该面对的人生,我们无法选择。这就是生命,它要求我们在风风雨雨中勇往直前,敢于承担,在点点滴滴中细细回味过往的苦涩与甜蜜,慢慢体会生活的真情实感。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只风筝,我们在命运的安排下竭尽全力地追逐着,在幸福与痛苦的反复交替中渐渐地感悟着生命的真谛。

七年级语文作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3

在未阅读本作品之前,看过本书翻拍的电影,也因为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便让我泪湿衣襟。也使我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对阿富汗的好奇心,让我感受到那片充满死亡,暴力,血惺的土地上‘爱’依旧无处不在。书中讲述了一段不平衡的友谊和一场跨越的赎罪,以及一生的怀念。

阿米尔是阿富汗一个富家的少爷,他的父亲是一个卖地毯的商人,生意做的很好,人也颇有男子气概,哈桑是他家仆人的儿子,两个小男孩年龄相仿,身份却是那么悬殊。我认为阿米尔父亲这个角色人物,一生中充斥着隐瞒与期骗,他是真相的守护者,也是真相的延续者。也许人生中谎言,无处不在,你信任的人,你不信任的人,你爱的人,你不爱的人,甚至包括你自己,都有秘密。秘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的面子,保护自己的一切。但欺骗就跟盗窃一样可恶,它剥夺了他人知晓真相的权利,真相大白的时间点,对命运的方向影响太大了。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文初中 篇4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但不管那意味着什么,我们都要勇敢地去追。

――题记

又是一年三月三,春意盎然,满天风筝飞舞。春风拂过草尖,顺着带起了几个风筝向着蓝天吹去。远处,放风筝的人伫立,追风筝的人奔跑。一切都如此熟悉。“为你,千千万万遍。”口中不禁呢喃,将我拉回那段,风筝的往事中……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一个与塔利班、战争、难民、死亡相联系的国度。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他们取得了胜利。但当哈桑去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的时候,却遭到阿塞夫等人的施暴。我心中惶惶不安,却因只是个看客,只好一页一页读下去。阿米尔走街串巷的的寻找哈桑,遇到这一幕却选择胆怯逃避,他们的友谊也就此变了味。

此刻,阿米尔将要追逐的风筝就飞走了。有时在想如果当时阿米尔挺身而出,那么他们的关系应该也不会如此冷淡,阿米尔也不会因为忍受不了自责和嫉妒,逼走了哈桑。

哈桑走后,阿富汗战火燃起, 阿米尔随同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踏上久违的回乡路。到这里,阿米尔就开始追逐他的风筝了。可谁料他发现,哈桑早已死在了塔利班的残暴下,阿米尔为了救赎,拼了命地从塔利班手中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于此同时,他同样救赎了自己的心灵。索拉博的获救,又何尝不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关于风筝的延续呢?

书的结尾是阿米尔与索拉博放风筝的画面,风筝在他们正上方翱翔,阿米尔嘴角挂着轻松的笑。苍蓝天空下,追风筝的人们如从前那般在风筝下追逐着。这时,我想阿米尔已经追到了他的风筝,“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从书的开头到结尾,我的`心一直都被紧紧的揪着,随着阿米尔和哈桑的遭遇而跌宕起伏。曾经无比欢乐的童年一去不返,那时自己的懦弱让他无法释怀,一切的改变从踏上回乡之路寻找哈桑开始。书中游戏里追风筝的人是哈桑,可我认为真正“追风筝的人”是阿米尔。追风筝是为了对哈桑的背叛致歉,是为了让自己在余生不会后悔,更是为了兑现当年追回风筝的承诺。

世界太大,地球永远在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犯大大小小的错,但我们是否真正有阿米尔的勇气去面对和改正,是否有千千万万遍的执着和坚持?答案自有解答。

看着风中飘舞的风筝,我倏然悟出了些许什么。一生太短,诚然要活得真实,坦然面对每一个人,懂得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能辜负对自己好的人,更不能互相伤害,做违背道德的事情。我们要知道心中的风筝到底在什么地方,因为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当风筝从手中脱出时,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好好欣赏过它。同理,当你意识到自己失去了某个重要的物品或人时,那是你不屑的,还是未曾珍惜就转瞬而逝的?

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磷伤却还是会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不只做值得的事,还会去做做真正想做的事。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5

-----从《追风筝的人》看家庭教育

花了一周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烂漫的书名,凄美的故事。对于我这个不太关心时政要闻的女人来说,这是我第一次具体深刻地了解阿富汗的社会生活,阿富汗的儿童没有童年,真心感激自己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

小说语言流畅自然,情节曲折迷人,感情真挚细腻,让人爱不释手!故事的主线是以阿米尔少爷和仆人兼好友的哈桑的故事展开的,其中穿插了主角与父亲的亲情,与父亲朋友拉辛汗的友情,还有和妻子的爱情等。由于即将为人母,所以我对两代人的沟通问题,或者说对孩子的家庭问题最有感触。今天就对阿米尔和爸爸之间的父子情肤浅地聊聊感受吧!

父亲深爱的“公主”,因为自己的出世难产而死,这是阿米尔心中父亲不爱他的原因;而在父亲心目中,最让他失望的其实是他无法在儿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父亲感慨“要不是我亲眼看着大夫把他从我老婆肚子里拉出来,我肯定不相信他是我儿子。”父亲的这种不良情绪渗透到了父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子们都是敏感的,尤其是父母对他们的否定。

阿米尔受到好友哈桑的鼓舞,将自己人生中创作的第一个故事兴高采烈地拿给爸爸看,爸爸只是点点头,“那丝微笑表明他对此并无多大兴趣„„丝毫没有要看一看的意思”。阿米尔觉得“在我生命的大部分时光,我对爸爸敬若神明。可是那一刻,我恨不得能扯开自己的血管,让他那些该死的血统统统流出我的身体”。这样的挫败感,就像是新鲜光滑的苹果表皮上,长出了一个黑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变深。

爸爸喜欢哈桑胜过喜欢自己的亲生儿子----至少在阿米尔小的时候,他以为只有自己才是爸爸亲生的----在阿米尔看来,他不知道哈桑也是爸爸的儿子,而只是因为哈桑可以像爸爸一样勇敢,受人欺负时可以挺身而出。哈桑生日的时候,爸爸找来优秀的外科大夫,为哈桑的兔唇做了整形手术。爸爸说“这也许不是你想要的,但这份礼物会陪伴你终生。”如此的关怀和疼爱,让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但又不幸被父亲嫌弃的阿米尔少爷心生嫉妒,“我希望自己身上也有类似的残疾,可以乞换来爸爸的怜悯。太不公平了,哈桑什么都没干,就得到爸爸的爱护,他不就是生了那个愚蠢的兔唇吗?”就这样,父亲对他的冷暴力被慢慢转嫁到了无辜的忠诚的好友身上。

小说的核心情节---风筝大赛,是阿米尔和哈桑友情破裂的开始,也是让他与父亲之间冰冷的父子亲情更加糟糕、恶化的毒瘤。阿米尔告诉自己“我要赢得比赛„„然后把它(风筝)带回家,带给爸爸看。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那么也许我在家里孤魂野鬼般的日子就可以结束„„也许爸爸甚至还会看看我写的故事,我情愿为他写一百篇,哪怕他只挑一篇看看„„也许,只是也许,他最终会原谅我杀了他的妻子。”一个被父亲孤立的孩子,忍受着这样的精神折磨。大人的世界他不懂,也没有人关心他的感受。为了乞求些许的父爱,他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那种得到家庭温暖的迫切心情,让他没有理智和时间去思考这种途径是否奏效、是否道德。所以,接下来的悲剧就难以遏制了。苹果皮上的黑斑,继续腐烂,是不可能光洁如初的。哈桑为他追风筝时被阿塞夫等流氓欺负甚至猥亵时,阿米尔就那样眼睁睁地看着,内心挣扎又挣扎,抉择又抉择,但终究没有站出来。善良的哈桑为他承受身体和心灵的摧残,而阿米尔呢,他又何尝不是?良心的谴责,终生背负的谎言、罪恶、诅咒,难以救赎!为什么?为什么阿米尔不能像哈桑过去无数次为他挺身而出那样,为哈桑挺身而出一次呢?“说真的,我宁愿相信自己是出于软弱,因为另外的答案,我逃跑的真正原因,是觉得阿塞夫说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如果为了得到那份阿米尔本该享有的父爱,哈桑要付出的代价、阿米尔要承受的内疚能够到此为止的话,那么父亲的罪恶或许还有弥补的余地。只是,如果只是如果。取得了风筝大赛的冠军,爸爸开始“对我有求必应”、“爸爸和我终于变成朋友了”、“我终于得到了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东西”、“他甚至还让我念些自己写的故事给他听”„„可惜好景不长,阿米尔清楚地明白,“我们其实在欺骗自己,居然以为一个用棉纸、胶水和竹子做的玩具,能弥合两个人之间的鸿沟”,“若非我赢得风筝大赛,爸爸根本就不会替我举办那么一场宴会”。是啊,一只小小的风筝,让哈桑丧失尊严的风筝,让阿米尔背负一生愧疚的风筝,埋葬二人深厚和纯洁友谊的风筝,怎能唤醒一个麻木的、冰冷的父亲的心,怎能拯救一份难以愈合的父子情伤?

经过短时间的自我封闭之后,哈桑恢复了往日的自己,他尽一切努力想和我像以前一样亲密要好。而生性懦弱又犯下大错的阿米尔却无法面对过去。就在充满儿时欢乐的石榴树下,阿米尔不断地向哈桑身上扔石榴,“希望他还击,希望他满足我的愿望,好好惩罚我,这样我晚上就能睡着了。也许到时事情就会回到我们以前那个样子。”哈桑没有让阿米尔如愿以偿,良心的谴责继续折磨着阿米尔。父亲痛恨窃贼,那么阿米尔就让哈桑和他的爸爸成为窃贼。出人意料地,父亲原谅了他们,“如果爸爸肯原谅这样的事情,那么他为何不肯原谅我,仅仅是因为我么有成为他所期许的儿子?为什么„„”如果哈桑和他的父亲真的肯留下来,那么一切还来得及,还有回旋的可能。只是,如果只是如果。阿米尔再也不必面对哈桑了,然而他这一生也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因为苹果的心已经黑透了,腐烂彻底了!

就阿米尔父亲个人而言,他品格高尚、不受宗教思想的束缚、不畏强权,既是成功的商人,也是热心的慈善家,这些闪光点是众人认可、万人敬仰的。但是,在家庭中,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他的好友拉辛汗劝诫他“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是啊,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是独立完整的个体。不要企图将自己意愿强加于孩子,更不要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载体。如果阿米尔的童年是一面镜子,那么父亲就是照镜子的人。一个从小没有母爱,又缺失温暖父爱的孩子,再丰富的物质也弥补不了心灵的空虚,再有人格魅力的父亲也抚慰不了冷漠和无视带给孩子的创伤。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6

他是哈桑。阿米尔家仆人的儿子。

因为出生在富贵家庭,他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和自己家仆人的儿子从小长大,一起拥有最快乐的童年,但是当爸爸对那个和自己从小长大的哈桑露出友爱时,他内心充满嫉妒。因为是少爷,他一次次接受着哈桑对自己的保护,并觉得理所应当。直到他亲眼看着哈桑为了自己而受别人欺负,却没有上前阻止时,他意识到这是他骨子里的懦弱。因为无法承受悔恨,他一错再错,用冤枉哈桑的手段将其赶出自己的家门。所有这一切,这让他背负悔恨26年。

他是阿米尔。哈桑的少爷,同时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追风筝的人》,一部将人性透明化的书,那些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善良,以及那个年代的阿富汗的历史,所有这些都会让你陷入深深的思考。

没有谁这辈子不犯错,当把罪行化为善行的那一天就是你赎罪的时候。世间一切皆有因果。当遭遇灾难的时候是否应该反问自己一声,我是否曾将同样的伤害带给别人?

每种罪行最后都可以归结为盗窃。欺骗是盗窃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杀人盗窃别人生命的权利,那么是否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是否盗窃了什么东西?

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没有什么可以无法弥补,我开始相信每种错误都有补偿的机会,虽然在这其中,是的,你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坦诚,让沟通更加有效。将罪行埋在心里是最愚蠢的做法,没有愿意尝试说出来的那一刻感觉是多么棒!

伤害,从出尔反尔开始。即使是一个小孩子,也会将你对他所做的承诺记得一清二楚,何况你周围的人都和你一样聪明。如果不能做到,请不要轻易地承诺。

很琐碎、很平淡的东西,才会构成人世间的最美好最温暖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阳光、写作。正如我在这里将我读过这本书后的感想分享给大家一般。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

看了《追风筝的人》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个沉下心来读书的开始,一个深入思考的开始,不得不承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经常是拿起一本书——放下。看起来,我与书无缘了。但总会有一个转折点的。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一层层斑斓云彩中有一片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为一个书名,因为一个梦境,我买下了它。

故事的开始,在阿富汗。说起这个我们的邻国,并不是一个太平世界。我们总会把它与战争、难民、死亡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想起的总会是一张张惊恐的脸,没有轻松,更不会有笑容。这不是什么童话故事,也并非喜剧。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阿米尔和哈桑,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主仆,或者说伙伴。阿米尔少爷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会说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那将是他们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尔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爱,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为了自己的主人,受尽耻辱,最终奉献出生命。

是阿米尔错了吗?他胆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群人欺负,却装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里是多么复杂。最终他确定“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使我必须宰割的羔羊……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事实不是这样的,哈桑还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弟弟。然而这个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秘密揭开时,哈桑已经死在战争的枪下。

是他错了吗?当我们读完这本小说,无不为他的不幸所悲伤,为他的忠诚、纯真、善良所感动。但经历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对他的态度,哈桑还会认为这一切值得吗?他为什么还要一次次的献身?难道他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仆人吗?还是为了朋友阿米尔,他情愿付出一切,我们不得而知。这也许对他来说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吗?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是阿米尔还是哈桑,都没有错,他们原本都是纯真善良的孩子。因为种族,使他们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被逼向世界的两极。这个故事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他向我们再一次发出最深的呐喊: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平等!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

前不久,和朋友在定王台买了几本书,开始犹豫不决,不知道买什么书,纠结了大半天终于买了两本卡勒德胡赛尼的书。

初读这本书感觉不怎么读得懂,后来,才发现是没有用心去阅读。《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交织着爱,恐惧,愧疚……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

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带到美国。

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再次放起了风筝。阿米尔与哈桑从小一起长大,哈桑对阿米尔呵护极致,两人的父亲也是好兄弟,实际上他们是主仆关系,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俩的感情,相反这种感情得到了延续,哈桑和阿米尔感情特别深,但是因为哈桑是仆人,妈妈抛弃了自己,经常受到同龄人的讥笑,而阿米尔因为有出色的父亲备受大家关心。

一次阿米尔与哈桑遇到一群朋友,那些人被哈桑指指点点,阿米尔在一旁观望,从小的好兄弟被人欺负,阿米尔竟然无动于衷,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经常受人欺负。他一点也不害怕坏人,他很勇敢。随即这引起了阿米尔的嫉妒之心,父亲对哈桑的赞赏与期许更令阿米尔厌恶。他设计把哈桑赶出家门。

哈桑被阿米尔这个好兄弟抛弃,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多少年过后,阿米尔知道哈桑是自己的兄弟,他很愧疚于是四处寻找哈桑,找到哈桑又能怎么样,感情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好朋友的背叛,无疑是对哈桑的巨大打击。

友情这么脆弱,因为身份的差距,因为嫉妒心,竟然被抛弃,阿米尔的愧疚是一辈子的,他与哈桑那放风筝的日子已经远去,断了线的风筝再也不可能回到原点。哈桑依旧,只是他的脸上少了笑容,剩下的只有空洞的眼神。可见阿米尔对友情的背叛给哈桑那个留下了多大的阴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愈合。

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鲜红或湛蓝。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路途中,我们诠释一整个世界。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可是,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风筝来来回回,可放风筝的人不再是原来的摸样……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

昨天,终于顺利的把《追风筝的人》看完,这本书,我曾经看了四遍,前面三遍,总是在匆匆开头后放下了,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至最后一次,居然看到入迷,甚至在昏暗的公交车上也舍不得放手。

故事情节不算复杂,却偏偏掺杂了太多的情感,朋友之情,兄弟之情,父子之情,纷纷交杂纠缠在一起,在那兵荒马乱的社会中,抽丝拨茧般的将人性一层层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被社会认可的阿米尔,拥有继承父亲一切的权利,财富荣誉诸如此类,但与此相伴却也承担了父亲的愧疚,在父亲疼爱的同时,也被父亲所嫌恶,他渴望得到父亲的全心疼爱,却又对父亲充满敬畏,于是他嫉妒,胆怯。不被社会认可的哈桑,以仆人的身份与阿米尔一同长大,受到老爷的格外疼爱,也始终最是忠诚的陪伴着阿米尔,即使再害怕,即使被阿米尔背叛,也依旧可以为阿米尔挺身而出。他单纯,诚恳,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于是,目睹哈桑受辱不敢挺身而出,终日惶惶不愿与哈桑在一起生活,因此陷害哈桑的阿米尔少爷一直活在愧疚痛苦之中,得不到自己的原谅;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直为阿米尔付出的哈桑,纵然一生忐忑,却始终活的真诚。

直至数十年后,阿米尔才从父亲的好友口中知道真相,为什么父亲对自己时有厌恶,为什么父亲总是格外疼爱哈桑,只因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样一个弥天大谎,是父亲对自己对阿里,对哈桑无言的愧疚,却成为了阿米尔自我救赎的一个转折点,而当知道哈桑为了保护父亲在阿富汗的屋子,那座倾注了父亲的精力,承载了他们所有欢笑和痛苦的家,死在入侵者的枪下,哈桑的孩子成为孤儿流落的时候,阿米尔终于踏上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整本书以阿富汗的战争为背景,温暖舒缓的笔触却数次让人忍不住落泪。

突然想起一句古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的一生,或许会犯很多错,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和恐惧,我们唯一所能做的是让自己的心勇敢地面对,纵使伤痕累累,也要问心无愧。

心疼哈桑,也万分的敬佩这个始终诚挚的男孩。而阿米尔,却总让人觉得可怜和心酸,而及到最后他为哈桑的孩子所做的一切,当他为哈桑的孩子去追风筝,说道:为你,千千万万次的时候,却又忍不住想为他祝福。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7

我一直在琢磨,《追风筝的人》给我留下的究竟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情绪――是惋惜?是感动?亦或是欣喜?无解。我想,心境不同,感受便难相似;视角不同,情绪也会有差。为你,我仿佛有千千万万种情绪。

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在为一件事情纠结,这种茫然的情节似乎在善意提醒着我――只要青春依旧,谁都可以迷茫。迷茫貌似成了青春的代名词,我也仿佛顺理成章地拿它当作借口,以至于做了一些当时感觉起来超级神圣、而后并不被人甚至是自己认可的抉择,我惯性似的天真以为自己可以,好像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然的自信,却少了一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勇气,我甚至都不敢付出,这是一种怎样的怯懦!于是,我便找来一大堆理由让自己释怀,以让我觉得即便我得不到那种结果,也是情有可原。

然而,现实终究太过骨感。每当夜深人静,所有我说过敷衍的话便一遍一遍回荡耳边,仿佛在强调我那不可原谅的脆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负罪感被体验到“刻骨铭心”的程度,当然,我无比庆幸我还有感觉,因为,麻木,才是最大的悲哀,不是吗?拉辛汗曾在阿米尔为自己的过错无比懊恼自责时,告诉他:“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我感到来自这世界深深的暖意,原来,过错,是可以被原谅的,尽管我知道这不是终结,那真正的终结是什么呢?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好像,这是阿米尔给我的答案。是的,我正以不同的形式经历着阿米尔所经历过的那一些,好像印证了一句话:所有的过错,都是同一个本质以不同的故事演绎着。只是我比他庆幸,我有机会读到他的结局,听到他最深处自我救赎的声音,于是,我便记住了它。在“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之前,争取转化掉那些“罪恶”,我总相信有种东西叫奇迹,可以用来代替好像已成定局的“罪恶”。

人生总充斥着惊奇,我常这样说。为自己的事,我已忧愁了许久,难以释怀,却在“回忆”《追风筝的人》时,得到解脱,何等幸运!以前,我认为,读书可以让人的“经历”变得丰富,我可以像一位老者,看着书中的事物肆意发展而泰然自若,若稍加评论,便是极好;此刻,我发觉,原来读书真的可以让人的经历变得丰富,我需要像个小孩,跑入书中,走进角色,细细感受这一路的风雨阳光。如果恰逢男主得闲,我还可以一把篡夺女主的身份,陪他把世界观尽,还自己一个别样的世界观。

《追风筝的人》是本美好的书,里面有太多愧宝。例如,我不懂阿富汗人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我能看到的太表面,我的已有经历不支持我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再次细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是吗?

读《追风筝的人》后感 篇8

读《追风筝的人》后感

书给了我很多启示,书给了我力量,它让我明确了人生的方向,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因为书,我结识了《追风筝的人》。

我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所以我享受自然的风,因为风,自然多了放风筝的心情,因为风筝我结识了《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让我心灵震撼的书,它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让我永远的回味。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

书中的风筝只是心灵的寄托,我们希望随着风筝的飞舞能找回我们本该有的那份单纯与善良,现在社会的争斗让人们心灵受到了深深的创伤,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放风筝时的单纯的年代,那份天真,那份无邪,任我们挥洒汗水,都只露出最甜美的笑容。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不仅要为曾经的童年快乐,更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9

过了霜降,天色黑的早了,也更凉了,有了深秋的感觉,尽管树叶仍在枝头摇动,但那是走向末路的垂死挣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万物都开始为冬天的到来准备着,收敛着,为了冬天的安逸,更为了明春的精彩。秋天也是读书的好时节,没有春天的困倦,也没有夏天的炽热,在怡人的天气里拿一本书来读,人生美事也不过如此,读后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完陈忠实的著作后,选择了一本书面上写着“震撼、百万人推崇”等字样的书,名为〈追风筝的人〉。主人公是一阿富汗富商的儿子,与仆人的儿子哈桑尽管存在身份上的差距,但仍是一对好朋友,哈桑为了小主人不顾性命而小主人在哈桑遇到危险时却因为嫉妒与自私,逃走了。经过若干年,在美国的小主人成年后对往事仍不能忘却而深受内心的遣责。阿富汗在俄国和塔利班分子的推毁下变得满目疮痍且危机四伏,随时都有被打死的可能.成年后的小主人重新踏上了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目的是救出已落入塔利班手中的哈桑的儿子.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中,他做到了,为了报答也是赎罪.

人,不是神,如果做错了,尽力用心去补偿,也还是一个好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0

在读到阿米尔去见拉辛汗的时候,当他得知他和哈桑的关系以后,他最初的想法让我拒绝阿米尔这个人物形象在我的记忆里烙下痕迹。但是,从他决定去找索拉博,在离开里德哥哥家时偷偷地在毯子下面塞钱(就像很多年前他为了赶走哈桑和阿里而在他们的毯子下面塞钱一样,但是这次,是出于善意),到他准备把索拉博带回美国的家里,在索拉博被抢救的医院走廊虔诚地祈祷,在索拉博面前的耐心和虔诚,让我看到了一个踏上救赎的道路上的虔诚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所以,无论我们因为什么原因,在怎样的境遇下犯了错误,我们都应该勇敢的承认错误,并真心地悔过!承认错误并改正需要勇气,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才让我们的知错能改显得可以原谅,并且不被追究。

作为一个教育孩子的“父母”,我们不应该在看待孩子的时候带上“有色眼镜”,不要把不是孩子故意造成的错误的事归咎于他们,孩子是无辜的,我们应该怀有善意地去对待他们,并对他们做好最大最好的宽恕!因为,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很重要,将决定孩子的一生!

上一篇:订婚新娘的致辞下一篇:组长选举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