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调查报告

2024-06-30

洛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调查报告(精选8篇)

洛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调查报告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市统计局21日发布《洛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调查报告》,在137个被调查行政村中,虽然有七成村民有过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但是利用网络进行产品销售的很少,农村电子商务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农产品缺乏统一标准、村民缺乏网络交易知识等制约因素。

市统计局按照5.0%的比例在全市随机抽取137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电子商务问卷调查

1 农村电商被广泛看好

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行政村有96个

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70.1%

,这些村电子商务销售额共计4270万元,比上年增长35.6%

认为电子商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行政村有99个

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72.3%

认为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品下乡的行政村有51个

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7.2%

认为电子商务实现了农产品进城的行政村有45个

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2.8%

2 仍处于起步阶段

村民个人开设的网店有26个,其中,年销售额在10万元至50万元的有5个,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有3个

11个本村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其中,电子商务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有5个,年销售额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有3个,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3个

认为本地产品缺乏产品规格、质量标准,不适合网上销售的行政村有64个

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46.7%

认为本地产品知名度低、影响力小,导致网上销售难度大的行政村有38个

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7.7%

认为本地农产品保鲜期短、易在运输途中受损变质,制约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行政村有29个

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1.2%

认为运输成本过高制约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行政村有4个

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9%

认为本地农产品种植自给自足、规模小等原因制约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行政村有2个

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1.5%

3 发展农村电商,要授之以渔

绝大多数村民使用互联网的有38个行政村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7.7%

超过一半村民使用互联网的有48个行政村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5.1%

很少有村民使用互联网的有51个行政村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7.2%

被调查对象中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行政村

村民通过自学学会网络交易的有47个行政村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49%

村民通过朋友介绍学会网络交易的有39个行政村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40.6%

村民是通过政府组织开展的电商培训学会网络交易的有6个行政村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6.3%

村民通过其他途径学会网络交易的行政村

在调查中,一些村干部反映,地处山区的行政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民多是老人和孩子,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落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较为困难

洛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新农村,军埔,电子商务,调查

一、军埔淘宝村概况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信息消费的大背景下, 互联网经济也在加速向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的渗透, 促使一个新的蓝海市场加速形成———新农村电子商务市场, 而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村就是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典型代表。

军埔村位于揭东区锡场镇西北部, 总面积0.53平方公里, 现有家庭490户, 总人口2695人。全村目前已有350多户、1500多人投入网上销售活动, 开设淘宝网店铺3000多家 (带动周边乡村约有1万家) 、实体网批店200多家, 网上销售的主要产品是服装、自行车、皮具、电器、五金、玩具等, 月交易量约80万笔, 月成交金额近1.36亿元。在2013年12月27日由阿里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 军埔村被授予“中国淘宝村”称号。

经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加上军埔村民的努力, 军埔的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军埔模式的特点和其存在的问题, 2014年暑假,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揭阳市军埔村调研。作为调研成果之一, 本论文对军埔村开展电子商务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普通村民、村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政府部门。问卷以非署名的方式进行填写, 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通过实地调研, 从数据统计上分析军埔模式潜在的问题, 并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二、军埔村电子商务发展调查

(一) 问卷设计与发放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按照以下三点原则进行设计:

1. 明确所需信息。问卷设计前通过互联网收集有关军埔的一些资料, 同时参考其他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调研问卷, 确定调查问卷所需的信息。

2. 根据本次调研目的, 提炼出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相关的内容作为主要的问卷设计指标。

3. 分类问题和基础问题相结合。分类信息主要涉及被调查者性别、年龄、学历等个人信息。基本信息是最重要的, 涉及研究的主题, 如被调查者的目的或态度。

本次调研一共设计两套问卷, 分别是普通村民、企业员工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情况, 发放问卷300份, 获得有效问卷182份。

(二) 调查结果分析

1. 对普通村民、企业员工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

(1) 关于从业时间, 农村电商户的从业年限一般都是1年左右, 半年以下的占据半数, 说明军埔村的电子商务是在最近一两年才迅猛发展起来的。军埔村的电子商务企业大部分属于个体性质的中小型淘宝店, 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经营业态。

(2) 针对学历方面的调查, 显示出军埔电商发展起来的其中一条线索:10%左右的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开淘宝店, 然后带动起村里的电商热潮, 大部分的初高中学历的村民也加入到这一行业来。这反映出了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的特征, 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希望和转机。

(3) 在对工资范围的调查中, 结果显示军埔电商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较高, 将近70%的从业人员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 近20%的人员工资在5000元及以上。

(4) 关于从业者是否本地人, 结果显示, 高达82%的受访者是揭阳当地人, 这说明大部分当地人都加入电子商务大军中, 充分说明电子商务对揭阳市的影响之大, 也从侧面说明电子商务带动就业的作用明显。

(5) 问到受访者上一份职业是否与电商相关, 71%的受访者选择“完全没关系”或“关系不大”, 这充分展示了电商的迅猛发展以及被广大人民看好的发展前景。

(6) 关于入行的原因, 25%的从业者是亲戚朋友介绍进入到电子商务行业, 这符合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中国农村是一个区别于成熟市场经济的特殊形态社会。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指出, 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是“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不仅有公认一致的规矩, 而且信息全对称。这种“熟人社会”对于电子商务的成长和扩散, 具有天然的优势。一个农村电商户率先发展起来, 便形成涟漪效应, 向周边的亲友、邻居扩散, 带动大家一起从事电子商务。

(7) 关于客户对象和盈利模式, 超过50%的都选择的是一般淘宝店的“日常销售”和“个别消费者”, 得知目前军埔村的大部分电商从业者还是以淘宝店的形式为主。

(8) 关于电子商务对军埔村造成的影响和改变, 问卷显示, 几乎所有的村民都非常认可电子商务给军埔村带来的积极影响, 近三成的村民认为电子商务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我们在实地调研时也发现, 军埔村有些村民不会一句英文, 却在网上发展了跨境电子商务业务, 将军埔电子商务拓宽到了俄罗斯和欧美等地。

2. 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

(1) 从网站类型的结果来看, 目前军埔村的电商行业主要还是利用第三方平台。根据访谈内容, 天猫店数量极少, 村里只有三家。即是村里的网店基本都是淘宝店, 大部分都是性质类似的服装店, 而且商品的来源和产地也基本相同。显然这是代销的一种方式, 但是电商行业的持续性发展不是现在的情况可以铸就的。除了几千家小小的网店, 电商一条街上大大小小的网批店也是一大特色, 它们的存在造就了军埔村现在的电商模式, 同时也对其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力。

(2) 关于商品来源、商品产地和收支情况问题, 显示现在军埔村的大部分电商从业者还是以淘宝店的形式为主, 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单从商品来源看, 可以看到31%的受访者是自产的, 13%的受访者有进行自加工, 说明尽管军埔村店铺之间仍在存在同质竞争, 也有一部分企业更加重视品牌意识, 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3) 对于物流满意情况的调查, 三分之二的电商户选择了“一般满意”。军埔村现在日发单量达3万件, 有韵达等15家快递公司入驻。但物流情况并没有让电商从业者感到很满意, 可见各快递公司的服务还有待加强。

(4) 关于政府的支持情况, 总体来看, 揭阳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是非常重视与支持军埔电商的发展的。从电商从业者的角度而言, 主要还是希望政府在以下三个方面提供支持:支持人才培训、提供政策信息、基础设施或软件平台支持。

(5) 关于人才需求方面, 随着军埔电商的逐渐发展壮大, 对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网络营销人才和信息化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也急需解决, 统计分析人才尤其是电商从业者普遍反应急需的专业人才, 这与我们在军埔的实地调查结果相一致。军埔村的淘宝店正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 个体经营的网店有向公司制转变的趋势, 并且已经有了优秀的成功范例。在公司制转变过程中急需专业的网络营销人才来为公司构架完善的营销战略和策略。

(6) 通过对发展瓶颈的分析, 电商从业者也认为同质化竞争和人才缺乏是制约军埔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调查结果显示, 政府对电子商务的重视还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政府的扶持政策帮助军埔村电商从业者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存在制约因素, 政府部门还需积极引进和培训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另外, 各级政府和军埔村电子商务协会需要协调解决军埔村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鼓励大家自创品牌, 杜绝互相抄袭。

(三) 存在的问题

作为揭阳市打造电子商务第一村的试点单位, 军埔村的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 军埔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军埔村进一步发展。

军埔村的发展急需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 各级政府和电商从业者应相互配合, 培训、引进、挖掘专业人才。

2. 同质化竞争依然比较严重, 这不利于军埔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

从调查结果分析出, 军埔村大部分的从业者电商专业知识相对薄弱, 却对于前景一致看好, 让大家盲目地进入这个市场, 追求快速获利, 导致“君子协议”对大部分中小店家而言形同虚设。

3. 缺乏自主创新。

据调查发现, 现阶段军埔网店卖的大多是低档货, 而且以模仿性设计为主, 创新性设计非常少。

三、相关建议

较之全国同类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言, 军埔村作为典型代表目前处在相对领先的水平。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很迅猛, 但毕竟发展时间还不长, 从对揭阳市军埔淘宝村的调研来看, 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农村电子商务后续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我们认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 实施品牌化战略

目前农村的网店还是以模仿性设计为主, 未来网商们需通过自主创新, 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网商们要提高品牌意识, 不仅要精心打造自己的个体知名品牌, 而且要积极打造集体品牌, 实施品牌化战略。

(二) 优化网商间的关系

一方面, 网商个体要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 特别是实力较强的网商, 更有条件主动率先求变和上档次。“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靠的是品种和质量, “人优我专, 人优我精”靠的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和专注, 而“人优我新, 人优我转”靠的是主动差异化和做活。这都有利于让网商们跨出同质竞争的泥沼, 改善市场生态系统的低差异化状态;另一方面, 鉴于农村网商以微小企业为主体、集群式分布的状况, 需要协会在更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建议多借鉴义乌、遂昌等地协会的经验, 改进当地协会的运作;建议协会适时进行必要的改组, 增强自己的代表性和号召力, 更好地发挥协会应有的作用。

(三) 进一步发挥当地已有的优势, 加大吸引外部资源

更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当地已经形成的各种优势, 加大力度吸引外部资源, 拓宽合作渠道, 应成为当地各方主体努力的重要方向。当地要高度警惕和努力克服传统农村容易产生的歧视排外的意识和作法, 要开放怀抱, 鼓励外部网商、服务商和其他非赢利性等各类主体的进入和竞争, 特别要欢迎那些长期合作和落户于当地的市场伙伴, 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将他们融入到当地已有的市场生态体系中来。

(四) 把培训和引进人才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 更多地借助外力满足本地的人才需求

军埔模式已经显现出人才驱动发展的重要性, 政府要将网商的人才需求纳入已有的人才政策体系中来, 进一步完善政策, 同时, 加快小城镇建设, 改善外来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另外, 在农村所属城市和周边城市, 通过联合高校、电子商务企业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 鼓励在校大学生网络创业等方式, 打通网商与所需人才之间交流与合作不足的障碍;鼓励有条件的网商或协会直接与高校建立更为灵活的“订单式”培训课程, 以应网商对人才的急切需求。

(五) 加强“军埔模式”研究,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验

要研究其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和内在驱动因素, 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可推广的经验, 总结其对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对社会综合发展的影响意义和典型示范作用。要通过总结“军埔模式”典型案例, 在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农村地区, 推广“军埔模式”的成功经验, 树立电子商务应用标杆, 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揭阳军埔电子商务村发展情况介绍[Z].2014, 7.

[2]阿里研究中心.淘宝村研究微报告2.0[EB/OL].http://www.aliresearch.com/?m-cms-q-view-id-75840.html

洛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调查报告 篇3

摘 要:对邵阳市农村地区普通话推广及应用情况的调查主要由农村居民对推广普通话方针政策的了解情况、对推广普通话意义的认识情况以及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三个方面组成,建立在实地调查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细致分析了邵阳市农村地区普通话推广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湖南省邵阳市 农村地区 推广普通话

一、邵阳市地理与方言简介

邵阳,古称“宝庆”,宋以后改为“邵阳”,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总面积20829平方公里,全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一个自治县,代管一个县级市。[1]邵阳市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市,自然资源充足、历史文化悠久,坐享多种优势条件,但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在2015年最新湖南省各市GDP排名和人均GDP排名中,邵阳GDP排名第九,人均GDP排名第13,在湖南省14个州市中排名垫底。[2]其影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社会历史、交通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其中语言作为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融合信息载体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邵阳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方言兼具了湘方言和赣方言的特点,加之邵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以至于一个邵阳八县三区各自的方言都相差甚远,甚至相邻的两个村的方言都大相径庭。本次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7个县区的农村地区,通过抽样调查,反映邵阳市农村地区普通话的推广和应用情况。

二、调查数据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两种方法。问卷法主要是笔者根据调查需要制定了一份由25道题目组成的调查问卷,访谈法主要是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沟通提取有效信息。本次共制定问卷200份,因丢失、错填等原因,实际整理有效问卷171份,废卷率14.5%。调查结果分析主要由问卷得来,因此访问人数未作详细记录,访问收集的信息仅作为数据结果的补充和论证。以下为调查详细数据:

三、数据分析

(一)邵阳市农村地区居民对相关普通话方针政策的了解情况

如表1第1、2、3题反映了邵阳市农村地区居民对相关普通话方针政策的了解情况。其中第1题正确答案应该为1956年或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2题只要能回答出任何一种法律、法规,都视为正确答案。第三题,在调查问卷中,有45人回答了“有人宣传”,其中99%的人写的“老师”。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老师在农村地区普通话的推广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总的来说,邵阳市农村地区的居民对国家推行普通话的方针政策了解甚少,这也意味着今后农村地区推广普通话在方针政策方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二)邵阳市农村居民对推广普通话意义的认识

第4、5、6、7题,反映了邵阳市农村居民对推广普通话意义的认识情况。从数据结果不难看出,邵阳市农村地区大部分居民在推广普通话的社会意义上认识较为充分,仅有少部分居民还未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相对落后、环境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的居民,在思想上已经逐步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对自身、对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邵阳市农村地区应用普通话的情况

邵阳市农村地区居民普通话的应用情况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力在通过调查反映邵阳市农村地区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并由此折射出相较于城市来说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填补农村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乏人问津的空白。本次调查主要从普通话的使用场合、使用目的、使用能力以及农村地区居民对方言和普通话的认识四大方面展开。

1.使用普通话的场合

如表第8、9、10题反映了农村居民在家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关于第8题,仅有27%的人表示在家里会说普通话,这部分人有90%以上是因为家里有中小学生,父母大都仅仅对自己的孩子说普通话,而与其他人交流时不说普通话。关于第9题有87%的人表示家里有人说普通话,这似乎与63%的人在家里不说普通话的数据相矛盾。其实不然,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农村地区家里说普通话的人大都是中小学生或者在沿海等地务工的人员,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家里有人说普通话。关于第10题,觉得在家里说普通话方便或者不方便的比例大致相当。总之,农村地区的居民在家里说普通话的情况不容乐观。

如表第11、12、13题反映农村居民在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关于第11题,仅有25%人表示在公共场合会说普通话,可见农村地区大部分居民在公共场合仍然选择用方言进行沟通交流。关于12题,有78%的人表示自己周围的公共场合有人说普通话。通过访谈得知周围说普通话的人主要集中在导购人员、银行工作人员、中小学教师这三种职业。关于13题,有88%的人表示假如需要与外地人交流时会说普通话。这表明农村地区的绝大部分居民当生活环境要求必须说普通话时,他们本身是非常有意愿的。总的来说,邵阳市农村地区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情况正在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丰富,这一趋势以后也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如表第14、15、16题反映邵阳市农村地区中小学使用普通话的情况,本次调查对隆回二中、洞口一中、长阳铺中心完小进行了抽样调查与访谈。关于14题,73%的人回答学校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通过整理问卷和访谈得知,这部分人有99%是中小学生及中小学教师。可见,在年轻一代人心中,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关于15题,73%的人表示在校园里说普通话不会别扭。关于16题,这道题主要针对中小学学生,除了问卷调查还对大量的中小学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大约有35%的学生表示除了语文老师外,其他的任课老师不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总的来说,中小学普通话的应用情况相对其他场所来说情况较好,但促进中小学普通话推广的工作不可松懈,这是提高农村地区普通话使用水平的重要方面。

2.使用普通话的目的

如表第17、18、19题反映了农村居民使用普通话的目的。关于第17题,有70%的人表示讲普通话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其中约有60%的人为服务行业的人员,包括销售人员、中小学教师、以及在乡镇府、医院、银行等工作的人员。这部分人中几乎99%的人表示讲普通话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关于第18题,在讲普通话是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这个问题上,调查数据比例各占一半。在随机访谈中,大部分有外出务工经历的人表示说好普通话很有必要,普通话可以帮助自己与不同地域的人交流、在不同的城市便利地生活。关于19题,认为说普通话是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需要的比例约占53%,稍微高于不是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比例。总的来说,笔者可以感觉到邵阳市农村地区的居民的思想认识、社会素质整体比较开放,一些农村地区固有的封建落后的观念在邵阳市农村地区在渐渐扭转。

3.使用普通话的能力

准确来说,普通话能力应当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也包括听说读写,包括修辞文化,包括不同情况下的语言转换能力。[3]本次调查主要设置了关于听说层面的问题。从表中第20、21、22、23题的数据可以看出,83%的人表示普通话不难说,表明绝大部分居民觉得普通话还是容易说的,这对于普通话的推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第21题中,63%的人认为说好普通话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有影响。相对于说好普通话来说,听懂普通话应该更加容易,但仅有73%的人表示完全能听懂普通话,意味着邵阳市农村地区有27%的人不能听懂普通话。关于第23题,有50%的人表示不能流利地说普通话。这一比例比不能听懂普通话的27%高出了13%,可见邵阳市农村地区还有小部分居民在听说普通话上能力较差。对于能否说好普通话这个问题来说,两者回答比例各占一半,表示能说好普通话的大有人在,而不能说好普通话的人也不在少数。总的来说,邵阳市农村地区居民使用普通话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的“推普”工作应该加大力度,突出重点。

4.农村居民对方言和普通话的认识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认识的调查是本次调查的特色之处。方言本身作为这一种区域性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人们对于方言和普通话的观念,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普通话在农村地区推广进程较缓的原因。如表第24、25题反映了农村居民对方言的普通话的认识情况,从数据可以看出,觉得方言亲切或者普通话亲切的人各占一半。第25题,约有67%的人表示有必要使用普通话,这说明邵阳市农村地区的居民对于使用普通话的态度是积极的,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半个世纪的推普工作不但对于城市地区有影响,对农村地区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语

通过本次对邵阳市农村地区普通话推广情况的调查,笔者摸清了邵阳市农村地区普通话的推广情况、应用情况。从整体来看,邵阳市农村地区居民对国家推广普通话方针政策了解情况特别差;但是对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认识比较充分。此外,邵阳市农村地区的居民使用普通话的场合还比较有限,环境还不够开放,并且居民听说普通话的能力还不够高。因此今后农村地区的“推普”工作应该更有方向、有重点,既要全面普及,又要逐个突破,这样“推普”工作在农村地区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邵阳市农村语言文字使用状况调查研究”[20150547001],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邵阳市农村语言文字使用状况调查研究”[湘教通<2015>269号]的成果之一。)

注释:

[1]邵阳行政区划分http://www.shaoyang.gov.cn/Item/5672.aspx。

[2]2015年湖南省各地市GDP总值排行榜http://www.askci.com/news/data/2016/01/28/154025shv0.shtml。

[3]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洛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调查报告 篇4

信息化建设是摆在我县当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为了学习先进市、县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做法,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县广电局组织政府网站相关人员赴济源市、洛阳新安县两地进行了专题调研,与二地信息中心负责人、参与平台建设的核心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济源市政府门户网站于2002年9月开通,电子政务内网于2005年开通,其中外网共投资500余万元,电子政务内网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具体负责全县信息化建设的机构—电子政务办公室(正科级)。按照统筹规划、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电子政务(内网、外网、OA、视频会议)、电子监察和应急指挥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目前,信息化系统已覆盖县四大班子、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新安县电子政务工程从2007年开始实施,共投资1100万元,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广电冗余光纤网络,实现了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互联互通,高标准建设了新安党政门户网站集群、政民互动

平台--新安论坛、政府内网办公平台、县110联动指挥调度系统、新安县并联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等业务系统,新安县成立了县信息中心和110联动指挥中心两个机构(正科级)。

二、济源市、新安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成功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体制,成立机构,确保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序实施。

济源市、新安县在信息化建设中,领导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成立正科级规格的县政府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办公室)。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参与电子政务应用培训,为电子政务的推广使用做出了表率。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将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引导全县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两地于2007年以来财政累计投入都达到1000万元以上。同时将电子政务建设列入政府目标考核,一年两次对各单位进行绩效考核。

(二)充分考察论证,合理制订发展规划。一是在筹备信息化建设之初,专门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巩义、浙江、山东、广东等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

二是进行充分论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多次邀请北京、郑州和洛阳等地有关专家对信息化建设方案进行深入论证,历时三个月,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是制订出合理的建设规划。制订信息化建设三期规划,一期规划建设底层主干光纤网络及中心机房、集群办公自动化、网站群,目前已建设完毕。二期规划建设电子监察、视频会议和应急指挥,其中电子监察和视频会议系统已建设完毕。三期规划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拓展及数据共享等方面建设。

(三)整合资源,实行一体化建设,节约财政开支。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采用统一基础网络,统一数据中心,统一互联网出口,业务分布式应用的方式,对电子政务、电子监察、应急管理三个系统一体化建设,统一三个系统间数据传输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据了解,新安县共接入网络的有100多个单位4000余台电脑,每年共产生上网费共计200万元左右。该平台建成后,统一互联网出口,实行政府统一采购,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政府节约网络使用费150万余元。

(四)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机制。

济源市加强对各镇办、市委各部委和政府各部门网站管理力度,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济源市政府系统网站管理办法》和《济源市政府系统网站考核细则》;二是加大对

各单位领导干部、网站管理人员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管网、办网的意识、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加大对各部门网站工作的监督检查通报力度,年中和年终两次对各部门网站进行检查评估,并形成检查评估报告通报全市。

新安县建立了一系列的电子政务管理流程和规范,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做好新安县电子政务工程协调准备工作的通知》、《新安县电子政务应用推广工作百分考核办法》、《新安县政府门户网站集群管理维护制度》、《新安县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新安县网上并联审批工作制度》、《新安县110联动工作暂行规则》等规定和制度,并狠抓落实,强化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顺利实施和推广应用。

(五)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

济源市一是建立健全市“网络问政”工作运行和管理长效机制,确保网络问政工作有序、健康、规范运行。二是在市政务门户网站上搭建统一的网络问政平台,整合领导信箱、在线访谈、民意调查、建议咨询、依申请公开、市长热线等互动栏目,做好人民网地方留言板、网上信访等“网上问政”栏目链接,完善政务微薄广场建设。

新安县整合110、119、122、12345等十多个便民电话

为110一个号码,建立110联动电话投诉平台。在政府门户网新安论坛上为全县各单位建立网络留言版,搭建了政民互动、反映问题、建言献策的网上平台。依托新安县电子政务网络分布广的优势,还开通连线政府短信通、县长电子信箱等,实现了110联动事项的网络派单和督办,提高了联动事项的转办效率,较好的解决了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反映的民生问题。

三、对我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健全或完善机构。借签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成立全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政府办主任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抽调政府办、财政、广电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协调和前期筹备工作。对于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尽快成立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全供事业编制不少于15人(程序开发人员3名,数据库人员2名,系统安全人员2名,美工2名,负责办公自动化2人,负责外网2人,外出采编信息1人,负责日常事务1人)。

(二)统筹安排,充分考察论证,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大、任务重、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合理的方案对于后期工作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县的信息化建设前期要抽调政府办、财政、广电等单位相关人员和邀请信息化建设专家组成考察团深入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区进行充分考察学习,汲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并邀请北京、郑州和安阳市等地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家对我县的信息化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出符合我县实际、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和建设规划。

(三)注重节约资金,实行一体建设。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适度超前、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内网、外网、电子监察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三系统共用软硬件资源,同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潜在需求,高标准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的减少财政支出,参照先进市、县建设模式,我县信息化建设初步投资需800万元,建成后每年为政府节约网络使用费80万元左右,办公费和通讯费90万元左右。

(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一期需搞好几个急需的重点应用系统建设。

一是在现有网上基础上,完善互动栏目。

1、开通“短信服务”栏目。利用“政务短信”平台,发布各种会议通知、政策宣传、应急预警等各种政务短信,加强与群众联系,提高工作效率。

2、开通“在线访谈”栏目。进一步增强网民对县政府风锌的信任,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

二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考虑到全县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比较复杂,涉及面广,从考察论证到具体实施时间较长,所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优先进行,在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优先为政府网站购置必须的软、硬件设施,保证政府网站率先发展。

三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好的基础上尽快建设内网(OA),实现全县党政机关无纸化办公,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

四是建设电子签章系统。电子签章系统则是在文件网上传送过程中实现安全可靠的“盖章”功能,解决网上传送公文的公章法律效力问题(我国《电子签名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05年4月1日起实施,其明确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具备法律效力”)。

(六)借鉴经验,采用专业化建设模式。信息化平台建设,特别是底层通信网的建设,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我县应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采用专家设计、合理分段分系统招标、公司施工、监理监督的专业化建设模式来建设。

基于目前各厂家的网络交换和网络安全设备是相互联

洛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调查报告 篇5

近几年,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市一些地区相继涌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从而重新调整了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 土地流转面积在我市农村尤其是近郊地区逐年扩大,并且逐步向远郊发展。为及时了解农民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意向,探索和创新土地经营权合理流动的新机制,以期更加有效地利用好土地资源。最近,我们在苏家屯、东陵、新城子、于洪、辽中和法库六个区、县的30个乡(镇)、300户农民家庭,就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我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总体情况

土地使用权流转在我市农村起步的较早,发展速度也较快,流转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这种创举带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我市农村到2001年,全市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面积已达到了7.5万公顷,约占全市农村耕地总面积的11%,比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高出6个百分点,比流转速度较快的浙江省(13.5%)低2.5个百分点,可见,我市农村在土地流转速度上居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土地股份合作式经营,村集体把责任田从农民手中集中起来,然后再由村集体以招标形式进行承包。二是村民之间自发的转租转让,这种自行的互换、转包、转让,或是有偿的或是无偿的。三是土地租赁式经营,主要是由乡村组织协调,向农业开发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外向型农业企业、私营农业企业等多方位发展。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户样本的分布。

为使这次调查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在有土地流转行为的苏家屯、东陵、新城子、于洪区,辽中、法库县,各调查了50个农户。调查户的抽选在全市农村各地区的分布是均匀的,这就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上能真实地反映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二)被调查者家庭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300户中,按年龄分组,45岁以上有148人,占全部被调查人员的49.3%;45岁及其以下有152人,占全部被调查人员的50.7%。按文化程度分组,小学文化的64人,占被调查人员的21.3%;初中文化程度的184人,占被调查人员的61.3%;高中文化程度的48人,占被调查人员的16%;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4人,占被调查人员的1.4%。按家庭承包地面积分组,承包5亩地以下的有78户,占被调查总户数的26%;6-15亩地的有140户,占被调查总户数的46.7%;16-25亩地的有56户,占被调查总户数的18.7%;26亩地以上的有26户,占被调查总户数的8.6%。按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分组,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有127户,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42.3%;以非农业产业为主要来源的有173户,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57.7%。

三、被调查农户意愿、意向分析

(一)63.3%的农户愿意继续承包、经营土地。

在调查中,问到“您是否愿意继续承包耕地”时,有190户农民家庭(占调查总户数的63.3%),表示愿意继续承包耕地。其原因有六点(多选项、下同):一是认为土地是未来生活的基本保障,占愿意继续承包耕地户数的46.8%。二是认为没有其他办法和门路,只有靠种地维持生活,占32.6%。三是认为耕种土地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26%。四是一部分农民认为种地不但有一定的收入,并且剩余还较可观,占16.8%。五是农民感觉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才继续承包土地,占6.3%。六是一部分农民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而继续承包耕地,占1.6%。

有110户农民表示“不愿意继续承包耕地”,占被调查总户数的36.7%。“不愿意”的原因有四点:一是农产品的价格低下,种地不挣钱,占59.1%。二是自己可以找到其他的工作,而不愿意种地,占37.3%。三是所生产的农副产品难卖,占24.5%。四是其他原因,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各种社会服务跟不上等,占17.3%。

(二)绝大多数农民赞同土地进行规模经营。

据此次调查,有251户农民(占被调查户数的83.7%),表示赞同规模经营,把耕地适当的集中到种田能手中去,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有49户农民家庭(占被调查户数的16.3%),不赞同规模经营,认为在不能保证所转移的农民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情况下,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每一劳动力经营耕地的合适规模。

以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观察我市农村劳动力的生产能力,每一劳动力的合适的经营规模是多少?有129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43%),认为合适的经营规模是6-15亩。有66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22%),认为合适的经营规模是6亩以下。有61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20.3%),认为合适的经营规模是16-25亩。有44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14.7%),认为合适的经营规模是25亩以上。这表明目前我市农村的耕作水平及生产能力仅限于此,不能盲目的扩大经营规模。

(一)土地转包的形式。

1、有偿转让有合同的145户,占被调查户数48.3%,这部分农民是有偿转让土地,并且双方签有合同书。

2、有偿转让无合同的83户,占被调查户数的27.7%,这部分农民是有偿转让土地,但双方没有签订合同书。

3、无偿转让的有56户,占被调查户数的18.7%,既然是无偿转让双方就没有签订合同书。

4、无偿转让有合同的16户,占被调查户数的5.3%。通过以上调查实例看出,农民在土地转让转包过程中,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很淡薄。

通过对土地转租转让中有无合同和是否有偿的调查,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近郊地区的土地转让多为有偿和签订合同书的,而远郊地区的土地转租转让则多为无偿并且没有任何合同书。这表明地区之间土地产出的差异,近郊地区土地剩余利润高,而远郊地区土地剩余利润少。

(二)农民希望的土地转租转让方式。

当调查“您希望以哪种形式转让所承包的土地?”,188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52.2%)希望一次性得到现金补偿;67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18.6%)希望将土地入股而得到分红资金;48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16%)希望把土地转让出去以后换取养老金和医疗保障金;37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10.3%)愿意将土地转让后能够得到一份好的工作。五种方式中农民最希望能够得到的是一次性的现金补偿。

(三)实行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农民的要求。

当调查“实行土地使用权转租转让后,您有什么要求?”时,191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63.9%),要求“农民自身的长远利益能够得到保护”。133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44.5%),要求“土地的转租转让,在交易过程中更加合法化、规范化”,使土地流转走上正常轨道。45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15.1%),要求“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为农民增收再创佳迹。

(四)农民在土地转让承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00户调查资料显示,有156户(占总户数的52%)农民,在土地转让转包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类型的问题。:一是在土地转包转让双方“对违约方处罚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反映遇有这类问题的50户,占32.1%;二是“土地流转合同书上的使用期限和责任不清楚”,遇到这类问题的41户,占26.3%;三是“由于合同书规定的不明确,造成土地转让双方闹纠纷”,反映遇有这类问题的40户,占25.6%;四是“没有土地承包证明,村里没有下发‘一书一证’,” 反映遇有这类问题的33户,占21.2%;五是有的村“发包人情地”、哄抬地价、土地流转合同不完善等,反映遇有这类问题的3户,占1.9%。

(五)当前农民承包土地最担心的问题。

据调查,农民第一担心的是“经营土地的经济效益下降”,这一点是他们首要担心的;农民第二担心的是“对市场的需求把握不准确”;农民第三担心的是“一包30年的土地承包政策不能稳定”;农民第四担心的是“自身的生产技术不先进、不科学”;农民第五担心的是“缺少社会性的营销服务”;农民第六担心的是“其他”,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民负担过重、村集体组织没有任何作用等。

(六)土地转让承包过程中,农民希望政府做的事情。

据调查,有52.8%的农民“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有利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措施”;有40.8%的农民“希望各级领导部门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监督管理”;有30.3%的农民“希望政府能够明确土地

使用权益”;有23.3%的农民“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出台适应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办法和组建权威性的中介机构”。

四、土地流转的积极效应和作用

农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来,土地流转的基本动因、土地流向、流转形式、利益分配等等,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因此,土地流转机制也必须及时进行完善和创新,以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努力实现土地流转从“单一发展粮食生产”向“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历史性跨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难以与现代化农业规模相适应,形势要求必须建立新的生产力制度,在这种社会状态下,我市各地相继涌现出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的积极效应和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分离出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事其他行业生产。

土地的正常化流转,给有志要从事其他产业的劳动力提供了可能和创造了机会,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解决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据调查,在是否愿意放弃个人所承包的土地经营权的问题上,有37.3%的农民,回答是愿意的,原因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已转移到其它行业中去。土地流转为各类能人创造了机会,善于种地的扩大种地规模、善于经商的可以下海经商、愿意务工的可以外出打工。

(二)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曾有了一次大的提高,但之后一直在较低的增长速度上徘徊。土地流转是一次新的土地改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7.3%的农民,认为农民收入增加了;还有24.7%的农民,认为农民收入与以前没有变化;另有8%的农民,认为农民收入减少了。以上数据表明,农民在土地转让承包后的收入比转让承包前是增加的趋势,说明了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得到了实惠。

(三)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的种植结构都有待调整和提高,健康而有序的土地流转,是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方面。土地的自由还将有利于农民根据自身的条件、愿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新品种,发展名、优、新、特的农产品,改善农业的种植结构,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把农事活动结成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由千家万户的粗放式经营,转化为企业管理的集约式经营。2001年全市粮经作物结构比达到6:4的格局,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2%,农村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13.1:46.7:40.2。

(四)可以实现土地资源与资本、技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土地使用权的正常流转,将有利于农村土地、劳动力、生产资金以及各种信息资源、新的科学技术等,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可以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由小资本、低效益的分散经营向追求较大规模、集约化经营改变。

(五)有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土地使用权的正常流转,可以实现土地归成方连片式经营,为农业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鼓励兴办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区等,引进新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增加科技含量。才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根本措施。

五、土地流转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市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际上正处于从“单一发展粮食生产”向“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转折阶段,土地流转制度和政策导向,既要考虑如何引导和支持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又要考虑如何稳定现有的种田适度经营规模。但调查中发现,我市的土地转让尚存在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如有的乡村擅自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有的把土地流转作为增加乡村收入的来源,有的用行政手段将农户承包地转租给企业经营,也有的村是借流转之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严重的侵犯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等等,都应引起重视。

(一)保证耕地30年不变政策坚决落实到位。

有些地区承包土地一包30年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工作迟缓,有的村年年重新分地,造成地块不稳定。有的村向农民签发“土地使用证”和“承包合同书”尚未发放到农民手中。有的村预留地面积严重超标(按规定预留地面积不得超过全村耕地总面积的10%)。对于上述各种问题,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遵照国家有关的文件精神,认真查处办理,坚决制止违法行为。

(二)正确认识土地使用权流转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进程,不能盲目推进。

土地流转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农民自愿为基本前提,按法律程序处理土地使用权的问题。这就要求各地区在农村土地承包期内,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权单方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强迫农民放弃承包权或改变承包合同,不能强制收回农户的承包地搞招标形式的承包,不得将农户的承包地收回抵顶农户欠款,不能借土地流转名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和农业用途。

(三)稳定土地政策,因地制宜搞流转。

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应在稳定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搞好土地转租转让,土地流转不能一刀切。我市农村近郊地区农用地流转的比例就大于远郊地区,且四个郊区都有土地流转行为,而四个县(市)中只有辽中和法库两县有土地流转行为,流转的方式也是单一的股份合作经营(存在问题的)。为此可以看出,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土地流转才成为可能。因此,稳定现行的土地政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任务,(四)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必须遵循“条件、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如何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紧要课题。农村土地转租转让没有法律依据可以遵照。据调查,有52.8%的农户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有利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条文,依法管理土地的转租转让。依法培育和发展以农村土地使用权为基础的耕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土地制度、土地产权以及引起农村人地关系变动的各种因素(包括农村城市化、产业结构化等),土地流转要进行法律规范。对具备条件的地区,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要及时鼓励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流转,各级政府要提供信息、中介、协调、组织和服务,还可以探索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基金制度。

(五)是否要进行土地流转应尊重农民意愿。

土地流转是发展方向,但还要看到,一些地区出现的弃耕抛荒现象,一些农户愿意转让耕地,有很大成分是因为土地挣钱较少所导致,并不是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和依赖性已经淡化,农民是有苦衷的。所以不能不经农民同意,随意集中土地,随意调配土地,有些做法实际上是用乡村组织的行为否定了农户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使土地的家庭经营变集体经营或政府经营,这种行为实际是加大了农业生产的生产成本,加重了农民负担。据统计,2001年我市因土地问题上访的有2828人次,反映违背农民意愿、强制实行租赁经营或推行股份合作招标式经营的就有1234人次。所以必须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坚决杜绝以搞土地规模经营或流转之名而使农民失去土地的做法。

(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篇6

农村市场是电子商务新蓝海

从淘宝数据来看,农村网购占比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在快速增长。第二个要点是,这个市场到2015年达到2500亿以上,调查认为到2020年会突破8000亿。抽样调查显示出来,农村居民对网购接受程度达到了84.41%,人均的网购消费金额预计在500—2000元之间,主要是买一些日用品、服装和家电品类商品,这是我们在整个的调研和分析当中发现的一些情况。

具体来看,农村的市场是一个新的蓝海市场,我们发现在整个的网购的这样一个现象的背后,其实在三线四线五线六线城市的分布是超过一半的,所以未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在这块上。

我们分析一下农村电商消费情况,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模式新的实践,最后看看新的机会点在什么地方:

第一,农村的网民数量在不断的攀升,在2015年根据调查已经达到了1.97亿,占比网络人数达到32.6%。

第二,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提升,到2015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0.5%,这个跟城市相比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它比上一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差距是呈现缩短而不是扩大的状态。

第三,在淘宝的消费里面,农村网购占比较低,但呈现了增长。2014年占比10.6%,按季度波动的话到2015年的第一季度这个数字达到了13.11%。

第四,农村的农产由于没有专业的淘宝团队给与推销,致使农村的一些农产品不能及时的出售,每年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对市场的有效需求带来一定的影响。

农村的电商消费市场潜力非常巨大的,一方面就是城镇的网购的消费跟农村的网购消费有一个很大的落差,就是刚才讲的24%点几的落差,随着落差的缩短,反过来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第二个从支付的角度来看落差更大,在农村的网购市场上,网络支付比城镇的支付差22.2个百分点,所以这个差距我们还是会认为带来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增长的空间。预计在未来的2020年这个数字会达到8000亿。

剖析中国农村电商消费市场情况

一、农村电商消费人群特点

1.网购人群偏年轻

首先在这个市场里面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年轻,他要比城里头的城镇的网购的人群显得年龄更加年轻,其中主力的消费人群是20—29岁,占了32%。农村30岁以上网民的占比是低于城镇的,所以其实在农村市场里,恐怕是一些更年轻的人会来接受这个市场,所以随着新的一代人在农村的消费的呈现,可能随着他未来五年或者十年他长大,这个主力的消费人群在农村市场比城镇里头来得更加有力量。

2.农村手机上网占比高达84.6%

农村手机上网占比高达84.6%,高出城镇的5个百分点。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PC互联网时代是城镇的网购市场的高成长时代,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手机的方便性和低成本,使得农村网购市场反而是高增长的市场。

3.农村居民网购目的不是买便宜

分析一下网购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我们发现,他们买的东西主要是日常开支、生产资料和日用品、家电、服装等,对服务的需求主要是社保、资金的转存或者水电煤的缴费。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村民现在只购买日常买不到的商品,所以可能淘宝这样的一个生态体系,提供给这些村民的最大价值是买那些买不到的,而不是买便宜的。村民每年网购消费的金额是预计500—2000元不等的情况。农村的居民对网购商品模式的接受度也达到了84.4%。

二、为什么农民会喜欢网购

1.价格优势、物流便利

首先我们发现网购有他先天的优势,就是价格的优势。价格的优势是在于说,整个通过网络的方式,使得中间的环节挤出以后,包括这个信息的配对以后,匹配更好以后带来了更低的成本和价值。另外商品的丰富性,就是数以亿计淘宝的商品使得他跟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的消费环境趋同,一个村民跟一个市民是同等的,他同样都可以买到这样的产品,只是说他的物流时间会比别人多一两天甚至三四天。第三个网购具有直接快递送货上门,省得你开车到超市买产品的路径。这些会带来的便利性会使农民更依赖网购。

2.更多的品类选择

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农村市场的销售渠道我们会发现,我们有小卖部,我们有农村的供销社,我们有办集会或者庙会这样的市场,我们还有县里的商城,到临近的大中城市进行购买,但是不管哪一种销售渠道来看,我们都会发现他的优势和劣势,那么这些优势和劣势的背后,比如:小卖部供销社购买很方便,但是选择的货品很小,每一个小卖店货品就那么多,无法跟上亿计的商品比较。农村的集会或者庙会基本上每周有一次,庙会是一年半年有一次,不可能天天有。乡镇和县城的商场就要比村或者供销社这种级别的货品会多一些,但是有一个交通的问题,要进城去。如果到大城市更要付出交通的费用,这些时间和交通的成本来比较网购的话,可能网购会带来一个超越这些线下的你要搬运物体和物理的身体进行购物的空间上的优势。

所以网购普遍会带来对农村传统购物的典型特征的冲击,传统的购物价格偏高,选择的品类范围小,网购恰恰相反,他能够去寻找更好的价格的优势,可以做更多的品类的选择,同时产品的质量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品服务质量。这是我们比较消费渠道和购物渠道得出的结论。

三、探索农村消费增长的原因

1.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可能是带来农村电商消费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我们看到,在今天由PC转手机的时候,手机端的购买门槛和成本大大的降低,这使得更多的消费者,包括农村的消费者有机会来投资客户终端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也理解成,这个由消费者自己购买的手机,其实也可以看作整个基础设施体系的一部分。与基础运营商投资的共同构成了整个基础设施体系。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率会提升。我们看到从2008年到2016年,互联网普及率从11.6%提升到了37.5%。所以在未来的三年或者五年,在社会各界以及在政府营运商更多的投入下,我们觉得互联网普及率会进一步得到提高,所以基础设施的改善是有利于整个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其次,优化农村物流状况。农村的物流状况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随着市场不断的成长和发展的话,这样的物流体系也会慢慢的得到一个优化,随着购物规模的扩张,他达到一个临界点以后,会引动这些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进一步提升他的能力。

2.农村网商带动电商消费

农村网商数量庞大,带动农村电商消费。农村的网商是卖东西的,他们是最早接触互联网,或者说互联网购物的。我们统计发现农村的卖家数量已经接近55万家,这些卖家首先也是一个买家,他们也在买东西,他们也在做买东西的示范和榜样。

同时我们发现淘宝村的存在,淘宝村不断的兴起和发展,是带动消费的一个具体点和很大的增长点,所以我们基于淘宝村的微研究报告中发现,淘宝村的购物比例远远高过那些非淘宝村。

从淘宝的消费能力我们发现,比方以我们波罗镇为例,淘宝每天的订单达到100-200单,但是我们农村的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这对卖家个买家带来很大的困扰,我们看到了农村的网商群体带动消费的潜力在越来越放大。

此外,我们发现那些进城农民,他们在大城市里头得到更多的见识,同时也在大城市里面得到了网购的经验。那这些人再回到农村的时候,他们也在带动农村的网购的消费。清华大学的一个统计发现,新生代的农民工10%以上的收入是来购买服饰的,并且是以购买网购的东西为主的。山西的王小帮去美国敲钟的一个网商,他就是一个农民工然后回家做网商做的非常好,更好的体现出了买家也同时是卖家。

3.平台拉动农村消费市场

电子商务的平台整体上在拉动农村的这样一个网络的消费市场。到处刷墙的这些电商网络平台,淘宝也好,当当也好,都在推这个市场,所以这些都会构成下一步促进整个农村网购消费市场一个巨大的驱动力。

农村电商新模式:打造赶集模式

未来在我们这个县城要将要建成了340多家村级购物站,把这些村都接到了电子商务整个生态体系上,同时带动了那些农村的创业者,他们基于买卖双边的生态体系进行自己的创业。从发展农村电商消费的经济价值来看,这件事情很值得做。它整体上是带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农村经济的一部分。

首先,它会拉动农村的内需,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产业转型。在整个国家消费的转型方向上,我刚才讲到边缘的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增长需求是非常快的,所以这个地方的市场挖掘会带来很大的增量,会刺激整个国家内需的增长。

其次,它会推动农民的消费升级,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它会带动农产品进城。最早的时候,淘宝去推各种各样的地方的淘宝馆,就是把东西从农村产品卖到城里头去。那我们现在在推的赶集模式的时候,是把东西从淘宝往上再卖到农村去,同时也更好的把农村的产品卖到城里。

当能够去让农民自己大规模的来买东西的时候,其实也是他尝试着用这些技术和思想去把东西从农村卖到全国的一个方向上来。这样的一种带动农村消费的模式,同时会促进农村的创业和就业,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只要你在农村都能买到城里同样的东西,你说你待在城里头吸雾霾干什么的。

把握新机遇

很多在农村电商市场发展的一些面临到的挑战或者一些问题,那么我们看到的问题可能有三大制约因素:宽带、支付、物流。

可能在这三个障碍里头最需要解决的是物流的问题,快递止步于乡镇,大部分农村地区空白,需要我们政府和阿里巴巴一起去把这个临界点打破掉,推动早期的培育和成长。

一、政府层面:扶持和推动

首先,政府营造电商消费环境。政府做什么?在做统筹和规划、合理的引导,我听了很多电商的讲座,也谈到了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些考虑,包括一些举措。我想政府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首先政府是营造这个环境,是把这样一种农村的电商消费的环境给他创造出来,给他推动出来。虽然表面看着农村电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运作起来毕竟有很多困难,短期内盈利只是一种希望,必须要长期的坚持,因此必须要有政府和阿里的大力支持。

其次,政府要去扶持县级的营运中心。我们希望行政村慢慢被电商化,最好在县这一级上去引导推动。依托电商生态化的体系,规模体系和范围经济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农村的电商消费的成长。另外,就是要做好农产品的上行服务,包括质量的检测、一些产品的控制、信用的问题等,这些配套的东西要把整个的规则或者是规矩建立起来。

最后,一个就是发展农村的物流,突破数量的临界点,这些是政府需要去主导或者去统筹的一些事情。

二、平台层面:投资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机制

洛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调查报告 篇7

洛阳市吉利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黄河北岸, 地处东经112°29 22~112°38 50、北纬34°51~34°57, 土地总面积77 km2, 下辖1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根据洛阳市吉利区的实际情况, 适合采用GNSS CORS技术进行农村土地权属调查。通过GNSS CORS技术, 可以建立分级、指界、定标、勘测、确权等一系列新工作模式, 提高土地权属调查进度, 确保洛阳市吉利区第二次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GNSS CORS系统简介

GNSS CORS系统, 即全球导航卫星 (GNSS) 连续运行站 (CORS) 系统, 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建立GNSS的若干个CORS, 站间通过网络互联而构成的一个GNSS的综合服务系统。CORS系统是集成了卫星大地测量、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静态和动态定位的综合服务系统。CORS系统是建立和维持相应地区高精度静态和动态地心三维坐标参考框架的基础设施, 同时还可以提供厘米级、分米级精度的实时定位, 提供毫米级的后处理精密定位, 为各行各业涉及需要静态和动态的空间位置服务。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国家大地基准、国土资源、地球动力学、地学灾害监测以及位置服务等领域。

河南连续运行站 (HNCORS) 网络是以控制中心为中心节点的遍布河南省的星形网络。该系统采用了网络时差分定位 (RTK) 的主辅站 (i-MAX) 技术, 由参考站、系统控制中心、用户数据中心、用户应用、数据通信5个子系统组成, 各子系统通过网络互联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 形成专用网络。截至2010年12月, HNCORS系统共建设56个参考站点, 覆盖全省。

二、基于GNSS CORS技术的全国农村土地权属调查

1.权属调查的内容。第二次全国农村土地权属调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 以及国营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公路、铁路、河流和其他土地的国有、集体权属性质等用地权属状况调查。

2.权属调查的技术路线。洛阳市吉利区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土地权属调查采用网络RTK技术手段与传统调查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权属调查成果和确权登记发证资料, 以1:1万正射影图像为调查工作底图, 以宗地为单元查清土地权属性质、权属单位, 调查确认每一宗地的权属界线, 并由相邻权属单位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或《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以及《界址点调查量测记录表》。其中, 权属界址点的坐标定位测量主要是利用HNCORS提供的差分信息进行RTK定位测量, 并进行权属界线的绘制和内业CASS成图;界址点测量利用南方S82RTK仪器进行。其权属调查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权属调查的工作原则。

(1) 真实性原则。土地调查数据是否真实、分类是否科学、界址是否准确可直接决定政府宏观决策的正确与否, 因此, 必须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 引入遥感技术制作的卫星图片为工作底图, 科学地判读, 真实地反映土地现状, 为政府决策和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和图片资料。

(2) 连续性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土地调查成果, 通过内外业相结合的方法, 加快工作进度, 提高工作效益, 保证成果的连续性。

(3) 统筹规划原则。在工作安排、程序、成果、质量等方面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保质保量完成调查任务。

(4) 开拓创新原则。此次调查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3S技术 (即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等先进技术, 提高成果质量和科技含量, 并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 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 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土地管理的行政效率。

4.权属调查的方法。此次洛阳市吉利区调查的权属界址点采用实测法调查。具体方法是按照村庄界址线调查—飞地界址调查—国有土地界址调查的程序进行;并按权属界线将国有土地 (如公路、铁路或独立的国有宗地) 单独划分宗地, 一个村庄被以上权属界址线隔开的, 要分宗处理。具体要求如下。

(1) 县级以上 (含县级) 境界根据民政部门行政区域勘界成果确定。

(2) 土地权属界线 (村界) 拐点坐标采用实测坐标。

(3) 权属调查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 划出村内所有的权属单位。

(4) 境界、权属界以线状地物为界时, 必须说明线状地物的归属。

(5) 两条以上境界及权属界重合时, 只标出最高级的境界。

(6) 县 (市、区)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编号。

5.权属调查的实施。以1:1万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 采取外业实地指界定标、网络RTK手段进行测量、有关权属单位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权属数据入库的方法开展工作。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权属界线的转绘。根据本地已有的确权资料把各权属单位的权属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权属界线与行政界线重合的以境界线代替权属界线, 转绘的土地权属界线要保证闭合。一是现有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矢量数据与DOM套合。洛阳市吉利区现有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采用MAPGIS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将系统中矢量数据的行政区层、权属单位层转换输出至南方CASS土地利用数据采集软件格式。在南方CASS土地利用数据采集软件中将权属界线矢量数据与DOM影像图进行迭合, 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二是界线调整。结合DOM影像特征, 对土地利用矢量数据进行室内预判调整处理, 使图像与土地利用矢量数据能够严格吻合。三是工作底图输出。将转绘到1:1万正射影像图上的权属调查界线, 用宽幅绘图机输出调查权属工作底图。

(2) RTK用户与CORS网络连接。在RTK手簿上利用CORS系统提供的服务网络信息进行相关设置, 才可以接入到CORS网络, CORS中心将以RTCM标准格式播发RTK/DGPS数据到移动站, 用户就可以利用CORS资源了。

(3) 实地指界与定标。一是按调查工作计划, 确定调查区域, 通知相关土地权利人到实地指界。二是调查人员与相邻双方的指界人共同到实地指界、标绘。三是定标。本次土地权属调查分为省界、市界、县 (区) 界、村界和飞地及国有土地界, 按不同的级别标定测量标志。洛阳市吉利区农村土地权属调查界线主要为境界、村界、飞地界等,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测量标志分为埋石 (二村或三村交界处) 、钢锭 (水泥路) 、白石灰 (农田) 等。

(4) 网络RTK测量, CAD成图。一是定位测量前要先实时查看手簿上精度变化、卫星状况等, 保证选择卫星数>6, PDOP<6, 每点独立测定2次, 其较差应小于10 cm, 否则应重测。二是采用CORS系统提供的差分信息, 在已布设测量标志的地方, 用RTK进行定位测量。三是现场绘制网络RTK定位测量点草图, 并详细记录流水号与权属外业点号的对应关系, 使测量点的标号与权属点的编号一致。四是当天调查的内容在当天进行消化, 将白天测量的坐标利用南方CASS二调专用版软件进行展绘, 通过已测的界址点坐标与DOM影像套合来判读白天的走向及界址点定位正确与否,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参考洛阳市吉利区原有的数据库来检测调查的内容是不是全面, 有无漏调查的界线、飞地等, 并确定第二天的作业方向。在内业处理中利用南方CASS二调野外采集数据专用软件来绘制界址线, 如图2所示。

(5) 制作土地权属界线图, 签订“二书一表”。利用南方CASS软件编辑土地权属界线图。土地权属界线图由各地根据本地的需要, 采取标准分幅的形式, 在土地利用现状图或正射影像图上进行制作, 也可以村 (权属单位) 为单位制作宗地图。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制作的土地权属界线图, 都要反映出境界、土地权属界、土地权属争议界、界址点及编号、土地权属单位名称、土地权属单位公章、宗地编码等土地权属要素。根据相邻权属单位确认的权属界线和作业单位提供的界址点坐标, 填写《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界址调查记录表》。协议书要对界址点位置、权属界线走向及权属界线认定过程中的有关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对有争议的地块填写《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说明争议的单位、争议理由和土地面积、现状地类情况。同时, 在每份《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及土地权属界线图上由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6.应用GNSS CORS技术的优点。

(1) 实现了农村界址点由定性到定量的认定, 提高了界址点描述的准确性。

(2) 实现了农村界址点观测精度的均匀和高精度。

(3) 在线状界址点 (国有铁路、道路等) 测量、田间界址点 (乡界、村界等) 测量等方面具有实时、连续运行等优势。

(4) 一旦所确立的界址点被人为破坏或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则可用采集的界址点坐标恢复其原来位置, 便于权属认定。

洛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调查报告 篇8

【摘 要】“电子白板”作为新一代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逐步开始普及。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实物工具就可以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图形。为了解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电子白板的效果及学生是否喜欢在数学课堂中使用电子白板的情况,笔者对农村一所初中的师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更愿意接受用电子白板上数学课,而且接受能力比高年级学生强。数学教师觉得利用电子白板上课虽方便,但不能突破重难点,很难为师生互动创造可能,教学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电子白板;初中数学;应用效果

“电子白板”现已在日常教学中开始应用,课堂教学正在经历从黑板到白板的历史演进。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自带一个强大的学科素材库和资源制作工具库,是一个兼容操作各种软件的智能操作平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实物工具就可以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图形。 “黑板”变“白板”,教学是否更有效?学生是否喜欢用电子白板上数学课?数学教师对电子白板的操作情况如何?为解答这些问题笔者对农村一所初中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

本次调查是在期末,各班已经使用了一学期的电子白板,调查是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中进行,七年级共105人,八年级共125人。本次调查共随机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7份(七年级回收85份,八年级102份)调查结果如下:

1.你喜欢利用电子白板上数学课吗?A.非常七年级47人,占55.3%,八年级40人,占39.2%;B.有点七年级35人,占41.2%,八年级38人,占37.3%;C.不明显七年级3人,占3.5%,八年级24人,占23.5%。

2.你觉得电子白板的使用能使你对数学课堂更有兴趣吗?B.能七年级53人,占62.4%,八年级31人,占30.4%; C.偶尔能七年级27人,占31.8%,八年级54人,占52.9%。

3.你觉得电子白板的使用对你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帮助吗?B.有一点帮助七年级34人,占40%,八年级61人,占59.8%;C.很有帮助七年级49人,占57.6%,八年级30人,占29.4%。

4.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授课的数学课堂能使你更活跃吗?能七年级37人,占43.5%,八年级18人,占17.6%;C.偶尔能七年级43人,占50.6%,八年级66人,占64.7%。

5.在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抽象知识的理解方面你觉得更加轻松吗?B.轻松点七年级34人,占40%,八年级45人,占44.1%;C.一般七年级29人,占34.1%,八年级40人,占39.2%。

6.你觉得电子白板的使用复杂吗?B.不复杂七年级47人,占55.3%,八年级27人,占26.5%;C.一般七年级29人,占34.1%,八年级66人,占64.7%。

从问卷结果发现:七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利用电子白板上课,认为白板的使用不复杂还能使其对数学课堂更感兴趣,有利于自己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八年级学生觉得电子白板的使用对其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有一点帮助,使其对数学课堂偶尔能感兴趣,偶尔能使自己活跃。相比较而言低年级学生更愿意接受用电子白板上数学课,而且接受能力比高年级学生强。

对七年级和九年级4位数学老师进行了访谈,这4位老师年龄都在30岁内,2位是新任教师,1位教龄4年,1位教龄6年。通过访谈发现年轻教师对电子白板的接受很快。这四位老师都在随堂课上使用电子白板教学,觉得白板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运用方便,资源丰富,可使用媒体课件教学,直观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作图标准,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常使用的功能有:绘图工具,演示功能。认为在数学课中图形的绘制,课题的引入,问题情境的创设,习题展示时应用电子白板能上出更优秀的课。

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反映出了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使用电子白板的一些情况:1.师生都比较喜欢使用电子白板上数学课,但操作不熟练,导致课堂冷场或教学中断,从而让教学效率事倍功半。2.部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把白板当黑板,用普通课件教学,使得课堂少了动态,更少了师生间的互动。3.滥用电子白板的一些特殊功能,不管例题是否需要一步步展示,照搬别人的课件进行演示,未起到应有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及操作方法。2.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握和选择适合电子白板的教学内容。善于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选择精练且有针对性的题目,让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3.学校的电子白板为数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常态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应用手段,特别是图形的变换方面,提供了其它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效果,希望所有数学教师都能利用好电子白板,组织好学生,使其以积极的表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互动交流,教学相长,让教学可以以更加直观、便捷、动态、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雷利军,丁兴富,李敬东.交互白板的教学功能分析及建议——交互白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项目总结报告(概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5)

[2]王春华.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作者简介】

李香(1986.06-),女,籍贯:陕西省乾县。学校:陕西师范大学。年级:2012级在职联考教育硕士。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学科数学。

上一篇:做人要有所担当下一篇:充满正能量的经典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