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

2024-06-11

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通用13篇)

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 篇1

【摘 要】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从最初的甲骨文、象形文字演变至今的方块字,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并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自主识字的愿望。【关键词】趣味识字;思维创新;课堂内外

一、在生活中趣味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地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教材中很多课文就创设了一个个真实的生活背景,如《丁丁冬冬学识字》、《车的世界》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拉近了学生识字与生活的距离。我们在教学中不要仅局限于在课文中的几个字,而应鼓励学生多去认识课文中没有的字。所以从一年级开学时我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卡片上并放在课桌上,大家课间休息时相互介绍自己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气氛轻松愉快,学生们乐于与人交流,还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新字。此外,我还让每一个孩子准备了一个“生字银行”,让他们把随时认识的字记在“生字银行”里,把每个生字看成是“一笔笔的小财富”,每周评出三名“小富翁”,并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识字当成一种快乐的游戏,一种享受。

二、在课堂中趣味识字 低段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地识字,是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教学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教学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加识字活动。例如“啄木鸟”游戏 :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认读生字或组词,读得正确的词语请大家跟着读一遍;读错的词语可自己做“小小啄木鸟”主动起立纠正。如果不站起来自我纠正,其他同学再争当“小小啄木鸟”帮助纠正,若纠正对了大家就跟着读。若还是不对,其他学生再纠正依此次进行。此外还有比赛读、用字卡做拼字游戏、踩地雷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习热情高涨,在愉快的玩中又不知不觉认识了这些生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低段学生喜欢猜谜,如果能让学生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谜语来巩固所学知识。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小小的船》中“坐”这个生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个人在土堆上,这是什么字”?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和理解这个字了。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常鼓励孩子大胆发挥想象,自己创作儿歌识记生字。如学习“告”字,一位学生说:“一口咬去牛尾巴”。如学习“烛”字时,学生说:“小虫在烤火”。有一些字笔画较多,编成顺口溜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例如:“荒”字中间本是亡,多写一点变了样;亡、口、月、贝、凡,牌号顺序就是“赢”。此方法可便于学生记忆繁字的特点,避免了死记硬背。在相近的字形的字时可以采取比较法。如:桃——跳——逃;堤——提;体——休;晴——睛;级——极;线——钱。这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学习,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细微差别。这样孩子们就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生字,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交流中趣味识字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与他人分享。同样可以把这一平凡的道理应用于识字教学。你认识一个字,我认识一个字,大家相互交流,全班几十个人,将会是一个庞大的“生字王国”。怎样才能把这种资源利用起来,还记得我刚才提到的“生字银行”么?我尝试着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小小银行家”也是“小小的用户”,学生之间可以去不同的“银行”提取他们不认识的生字,但要他们将这些生字认识后才能带回自己开设的“银行”,如果不认识还可以请教“银行的小行长”。这样学生们在课外认识的字也进行了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了提高,教会了别人,也巩固了自己所学,并锻炼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在交流中为人师,识字教学就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进取,多了一份责任。另外,低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绘本,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每周读一本绘本,并将绘本中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绘本剧表演,编儿歌等等都可以。

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 篇2

儿童是人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阶段, 他们的心理世界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地自由想象, 并且他们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要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 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需要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 开展趣味教学。

二、如何开展趣味性美术教育

(一) 将美术课堂移至户外

在发达国家城市中, 在假日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街头进行现场作画表演, 他们非常强调学校的艺术教育要面向社会, 面向公众的观念。我们也可以和相关部门联系各种类似于墙画及现场画等活动, 一来让学生感到美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锻炼他们的绘画能力, 进而使学生能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创作当中去;二来也可以让他们的画美化城市, 美化人心。比如一位小学的美术教师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觉得应该带学生去感受这白色的自然世界, 他决定把课堂放在室外。于是这样的情景出现了:教师和学生一起在雪地上忙碌起来, 很快, 一条10多米长的大龙雪雕完成了。教师说, “观赏这样的大作品要有距离才行。”于是大家登上六楼从上往下感受、欣赏、体会、评论着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收获……这是通过每一个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动手创作之后所得到的愉快的收获。看上去, 教师放弃了原来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 但实际上这种“放弃”是教学有效性的延伸, 是一种开放的情境, 是对美术教育根本价值实现的最大褒奖。

(二) 将故事融入美术课堂

“人是根据形象思维行动的生物”, 因此形象思维决定了人们造型表现的意图, 这意味着教师在指导上, 必须使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浮现出这个形象, 而后再根据形象进行描绘。通过聆听或阅读小故事, 然后根据故事内容作画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各种造型元素是非常好的途径。如:在教授《美丽的蝴蝶》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三只蝴蝶》的童话故事, 激发他们的创作表现欲望。根据故事来表现的题材可以不拘泥于真实, 可以让孩子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表现造型单纯、组合容易的内容。

(三) 制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美术教科书上, 每一课都有插图, 学生很喜欢看。但是教材上的插图毕竟数量有限, 因此, 美术教师要多做准备, 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看、听、说、玩、思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教师可多做点学生身边常见的东西的手工, 或多介绍点设计和欣赏的的东西, 在课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等比较具象的东西等。

(四) 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美术课中有一课是关于“戏曲人物”的, 许多学生对京剧感到陌生, 不感兴趣。在进行授课时, 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角色觉得乏味而枯燥。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讲解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 通过多媒体展示多幅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图片给他们看, 并把讲台变成舞台, 于是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 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 积极性高涨。笔者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脸谱图制作, 做得有趣生动, 使他们积极地进入了创造领域, 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安排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 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从而促进了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了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索的兴致, 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五) 通过设疑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来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在鉴赏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预设几个问题, 让学生产生疑惑, 产生要冲破问题寻找答案的欲望, 从而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如在未知《彩泥卵石画》作品作者情况下, 教师可让学生谈谈对该件作品的感觉:“你们觉得这件作品有什么特征?”“这么普通的材料, 能创作出如此新颖的作品, 难道他有什么秘决吗?”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心, 他们通过讨论交流, 完善了自身的想象能力, 并能够把他人的创新的设想, 吸收为自己的构思。不同的创作趣味, 不同的创作对象, 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的确, 我们的生活蕴含着无限的美。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现有的教学资源, 如小溪里自然形状各异的鹅卵石, 市场上随处可购的彩泥, 把它作为一个教学内容, 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六) 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

小学美术课堂除了常规的涂涂画画, 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可以选择, 例如手工制作、版画制作、雕刻制作、布艺艺术等。本文以主题招贴画为例, 进行具体阐述。主题招贴画 (即宣传画、海报) 是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美术作品, 它通过图形与文字的巧妙组合带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优秀的招贴画作品不仅能对所宣传的主题起到较大的社会效益, 画的表现形式对小朋友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通过让学生接触招贴画, 让他们搞一些简单设计,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的兴趣, 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选择招贴画主题时我们要把时代感强、有积极的现实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学生设计创作的主题。如结合当前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可以让小学生根据会议精神及会议有关内容, 将《人民代表大会主题招贴设计》作为宣传、教育学生的好方法, 通过设计与制作不仅使学生对国家大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且学习了招贴画设计的有关知识。在平常选择美术题材时, 要注意设计内容要切合儿童的生活世界、符合时代特征以及应用与实践;内容安排不能过于集中, 但要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中各种方法、内容应灵活组合;要注重选题的时代性、创新性, 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 要走进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 把握好题材选择的度。

参考文献

[1].郭风岩.小学美术教学综合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4) .

[2].邬亚云.小学转型期学生美术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2, (08) .

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 篇3

引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进行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初期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有趣的东西。为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实物、活动、课件等直观导入的方法。

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倍感亲切、直观,易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如赵春梅老师教学《两只鸟蛋》时,新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今天她向鸟妈妈借了两只鸟蛋,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鸟蛋的形与色、大与小,并充分运用“鸟蛋”资源,轮流让学生用手触摸,感知鸟蛋的好玩,从感官、触觉两方面形象感知“蛋”,达到初识“蛋”的目的。又如张莎老师教学《识字7》时,通过课件展示画面带学生去动物园看看,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并亲热地叫叫动物的名字。這种有形有色的画面有益于刺激人的大脑、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字与画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乐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教学的“极端”重要性,并把“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效的重要突破口。要达到第一学段识字目标“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就必须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巧记字形、乐识汉字。

1.表演法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动作等表演来教授汉字,既能让学生准确地识记汉字,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其体验。如詹丽君老师在教《画家和牧童》中的“拱手”时,教师让学生做一做“拱手”的动作,并指名说说“你知道什么时候要‘拱手’吗?”让学生了解“拱手”是古代人们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同时通过动作的演示识记,让学生乐学。

2.归类法

识字教学常常用这类方法,给要学习的生字分分类,以达到更好的识记同类生字的目的。如张玲老师在教《守株待兔》一课时,出示6个生字“守、撞、窜、桩、此、锄。”让学生说说你可以给他们分成几类,如上下与左右、平翘舌音、表示动作的与不表示的等。这样避免了单调无味的灌输,既有趣味性,又有创造性。

3.字谜法

字谜法是借用猜谜的形式,加深对字形、字义记忆理解的一种形象识字技法。如“妙”字可编谜语:“一位美少女”,还如“牛儿子的尾巴跑丢了——“选”。学生根据谜面马上联想到了,既形象又生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恋”习

布鲁钠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学习过程,要创设多种途径、方式,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在练习中达到“恋”习的效果。

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依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游戏方式,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如张莎老师教完《识字7》的生字时,就让学生玩一玩“大转盘”的游戏,要求学生看清指针指向哪一个字时,就大声地把那个字念出来。又如鲍丹丹老师在教《识字6》时,整节课就是通过“开火车”的游戏去识记、巩固生字的。这些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汉字。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识字对抗赛”“课外识字展示台”“评选小诗人、小作家”等竞赛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与同学尽兴地游戏,尽情地交流,在游戏与交流中巩固生字新词,达到学生爱学、“恋”习的良好效果。

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篇4

合肥市华府骏苑小学

陈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改革对识字教学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进行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然而,一年级学生刚刚蹦蹦跳跳地从幼儿园出来,马上就让他们每天整堂课整堂课地集中学习汉字,实在是件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因而,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认为,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记忆力最强,又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有好奇心。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好我们周围的课程资源,及时捕捉教学契机,创新教学方法,学生的识字欲望是很容易被激发起来的。因此,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多创设情境,多创设活动,多创设形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化。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1、趣味识字。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创设有趣的情境,能更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如教学“灭”字时,我就做了个小实验。在一个小铁盒里点燃纸,待火势到适当程度,用一块合适的小板子盖住小铁盒,稍后拿开板子。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种种变化,讲述一些有关火的知识,尤其是一些灭火的知识。最后,总结:用一块板子“一”把“火”盖住,可以“灭火”。这样的小实验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忆效果更嘉。

2、游戏识字。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识字十多个字,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识字。最常用的有猜字谜,如“妞妞骑马”是什么字?(妈);“半个月亮”是什么字?(胖);“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告)„„许许多多的汉字都可以用来做谜语猜。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有时候我们还做“改字”的游戏。如:在黑板上写个“日”字,只准加一笔形成另一个字。两个小组比赛,看看在规定的时间里哪个小组改的字最多。另外还有“偏旁找朋友”、“配配对”、“小老师教字”、“找错字”等等。通过游戏让学生边玩边学,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

3、鼓励识字。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现已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这不仅降低了识字的难度,而且为学生提早进入阅读尽早应用于生活实践做好了铺垫。而我们现今的教材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识字需求,课外识字将起到一个举足重轻的作用。为了鼓励孩子主动识字,我在班级里成立了“识字课堂”每天由一位“小老师”教大家一个生字。每周周末进行“识字大考验”,评选“识字小博士”。及时的表扬鼓励成为了学生识字的最大动力,并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也就是说,教师不单单要教学生识字,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识字的方法。

1、在教学象形字时,如月、山、水、木等字,可以在教师地指导下,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

2、在教学会意字时,教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3、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如早、星、晨、春、阳、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太阳“日”有关联的,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4、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乌和鸟”,“木和禾”,“俊、峻、骏”,都可以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有的顺口溜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认字辨字。如:有太阳为“晴”;要开口为“请”;有水干净为“清”;不争不吵为“静”……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的。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阅读课外书是最好的办法。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很关键,因为这时的学生识字量较小并且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缺乏自主性,所以必须选择短小精悍的儿歌、童谣并附有彩图的拼音读物。对识字多的学生,可选择篇幅较短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故事的内容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一千零一夜》、《蜡笔小新》、《安徒生童话》„„因为只有学生熟悉的故事才更容易被学生读懂,从而产生成就感,学生也就会感兴趣阅读。相反如果故事内容较长,内容陌生,学生读得很吃力,甚至读不懂,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学生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过去所学的汉字而且又可以借助拼音识认新的生字。所认的汉字多了,学生也就愿意读书了,愿意读书了,识字就会增多,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趣味1 篇5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趣味

乐东县尖峰中学

林方驰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联系生活学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是数学教学及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创设情境、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数学教学 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数学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在这些方面,笔者在长年的教学实践中收获一些心得体会,现在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环节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动机,还可以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例如:春游活动的行程、家庭生活等等,学生都可以从中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引进课堂,学生会倍感亲切,学习也会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平行四边形时,可以通过以下设计情境:从生活实际背景材料中学数学。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更加直观,更加亲切,对知识加深理解。问题:出示一组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伸缩门,防护栏,竹篱笆等等。。

伸缩门

防护栏

竹篱笆 让学生找出自己熟悉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图形介绍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可以借助同学们熟悉的天安门、脸谱等图片,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发地提出数学问题: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对称轴在哪?如何画出对称轴„„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二、探索问题,讲究推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学科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归结为现实的需要。其实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地走进教室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理解和反思的数学过程。

1、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大胆的动手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过程。如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报纸探究乘方的知识:开始展示很大的报纸时许多同学都猜想能对折几百次,可是在动手操作后却发现折叠到八次的时候已经很难了,同学们都是大惑不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才发现:报纸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以等比级数增加,而其面积则相应地以同样比例减少。加上纸本身的拉力,把报纸对折第九次无疑比一次将512张报纸对折更要困难!

2、发展推理能力: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证明和计算,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以学生有实际经验的向东向西问题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思维一带而过。再如:求绝对值|-7|=? |+32|=? |+6/3|=? |-4/2|=?从上面的运算中,你发现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并作出简捷的叙述。通过这个例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再结合数轴,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除了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通过抛硬币、转动轮子、摸球等大量的实验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其合理性的理解,从而使其推理能力得以发展。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

提出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进行探究学习的主要过程。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尖峰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分、90分、85分,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这个题目联系学生学习成绩的实际情况,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把它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一个相应的“数学模型”,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最终学会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2005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杜家栋 张丽玲:《论数学的本质》(《中学数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如何提高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趣味性 篇6

内容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加上识字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所以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主要从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艺术、识字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谈提高识字教学趣味性的方式。关键词:提高 识字教学

趣味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只有认识并且会写一些字词后,才能正确的进行书面的阅读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状况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但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注意力很难集中或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呢?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1、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能够有效吸引儿童注意力,听故事也是小朋友比较喜欢的,为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用一个故事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例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用一场动物王国的比赛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达到较好教学效果。

2、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猜谜语是小朋友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新课开始前,进行猜谜比赛能够快速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把他们拉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此,在教学《看电视》一课时,我就以猜谜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片段: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来考考你们。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学生猜谜语,教师顺理成章板书:看电视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在新课开始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失物招领》时,可以首先创设一个情境:同学们,这里有很多铅笔、橡皮,请丢失物品的同学来认领。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失物”一词。

二、注重课堂教学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会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设计出高质量、富有技巧性和趣味性的提问,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锻炼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反之,如果教师提问不当,提问枯燥乏味,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让课堂陷入一片死寂。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就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1、提问要注重创新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切忌篇篇雷同,假如每一次的提问都是,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有几个自然段?你认识了那些生字?你都有哪些识字方法?长期这样的话,学生必会心生厌恶,从而对识字没有了兴趣。所以即使是类似的问题,也应该要转变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注重提问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哪个阶段的语文学习,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提问的价值,不要提无效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不要总问对不对、是不是、这个生字的读音是什么、它的偏旁是什么这样一些没哟普价值的问题。在提问之前,教师要注重提问的目的性,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应该要注重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与递进。比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可以首先以一场动物王国的比赛贯穿整个教学设计,以这场比赛的结果为课文的主问题,让学生边分析边识字,在识字过程中还设置一些问题,让问题层层推进,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感兴趣,识字的积极性也比较强。

三、采用多种方式识字

1、谜语识字

猜谜语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活动,识字的过程比较枯燥,以谜语的方式识字,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加深对生字的掌握,让学生不易忘记。如:

2、游戏识字

游戏是儿童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想要在课堂上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一些与教学活动有关的游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

“寓教于乐”是游戏识字的特点,教师应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趣味,才能激发他们识字的积极性,才能在课堂上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生字卡片、词语卡片,以开火车、邮递阿姨送信、放鞭炮等游戏来认读生字卡片,巩固识字。具体做法是以师生问答来完成游戏,如,师说:叮铃铃,邮递阿姨来送信,小小信封谁来收?生答:我来收。如果学生答对就齐说“对对对,请收信”,答错了就齐说“错错错,送不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巩固识字,能调动全班同学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或者把生字卡片分成两个部分,一张声旁卡片,一张形旁卡片,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首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拿声旁卡片,另一组拿形旁卡片,老师说出一个字,持有这个字的同学就迅速站到讲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正确拼读。如一个学生手拿“虫”字,另一个学生手拿“胡”字,组合在一起就是形声字“蝴”,这种游戏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形声字。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识字大转盘”、“填字游戏”、“偏旁接龙”等游戏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3、利用简笔画识字

简笔画教学是一种比较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适当运用简笔画可以将对于低年级学生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使课堂更为生动有趣。在教学象形字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认识日、月、火、禾等字,就可以利用简笔画教学,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日、月、火、禾苗,让学生根据图画识字,再画出其象形文字,通过注音让学生识记这几个字,通过实物图片和象形文字的对照,让学生更能理解字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汉字的识记。

4、归类识字

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学生对字音、字形相近的字容易混淆,学起来也比较枯燥,单纯的识字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学字进行有效的归类,如同音字归类,偏旁归类以及形声字的归类,在一年级下册,学生会接触形声字,教师这时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搞清形旁与声旁。在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形声字和同音字进行归类识字,比如在认识“请、清、晴、睛”等字时,让学生首先观察他们的声旁都是一样,形旁不同,可以让学生区分这几个字的形旁,并试着让学生组词,言字旁与说话有关,请可以组成词语“请客”,三点水与水有关,清可以组成“清水”,日字旁与太阳有关,晴可以组成“晴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有效掌握了形声字,而且分类识字的方法,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增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注重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和连贯性

教师在设计一堂课之前首先应该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注重教学环节的紧凑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教学设计的趣味性。特别是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应引导学生边分析朗读课文,边随文识字,如果是单纯的集体识字,就比较枯燥,学生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就利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把这一课的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感知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在教学每一堂课时,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及时总结一堂课的内容,学生学习了一节课比较疲劳,注意力易分散,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一节课所学生字,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识字的积极性,还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 篇7

一、营造“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在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可以对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并激发创新思维有着很强的积极作用.首先,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 要将自身地位放在和学生同一高度上, 只有这样, 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互相尊重, 教师也要爱护学生, 只有在相互尊重的情况下, 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教师才能更好地营造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具体的实施上, 教师在教学时, 首先要善于通过穿插小故事、幽默语言以及灵活的眼神等方式, 这样一来, 可以很好地和学生做到互动.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与无理数时, 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幽默故事开场:有一天, 无理数撞倒了一个叫有理数的数字, 在无理数撞倒有理数后, 不但不表示歉意, 还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 有理数于是生气地对无理数说, 你怎么撞倒人了也不道歉, 难怪别人叫你无理数.无理数无所谓地说:是我无理还是你无理?我撞你的同时, 你不也同时撞了我吗?就在他们吵个不可开交的时候, 零过来劝说:你们各让一步, 向对方道歉, 你们要学我, 我有着很好的包容心.通过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既贴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又让学生很好地为后面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时, 要始终保持着笑脸, 教师面带笑容, 不但可以烘托学习的气氛, 还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紧张, 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心理环境下思考和回答问题.

二、坚持“自主参与”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 应该做到:学生能够进行分析的, 教师就不要直接给出分析结果;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做到的, 教师不要帮学生做.这样一来,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地主动起来, 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方式.一个好的学习成果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所能达成的, 应该是学生因为自身的需要而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 只有学习的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效果, 教学的质量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一堂好的数学课, 应该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的参与到对知识的思考和学习中, 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中的教学.例如在讲解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不讲具体办法, 而是抛给学生问题:一块圆玻璃破了, 现在只有一块包含边沿的碎片, 通过碎片画出和原来一样的玻璃.这样一来,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 自己动手比划, 就很容易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堂思考活动当中, 通过这样所得到的知识也就会更加牢固.

三、设计“体验成功”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 为了长久的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教师在掌握学生认知规律和吃透教材重点的基础上, 设计一些教学情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 学生通过在情景中思考、分析、找出答案, 学生在成功之后, 才能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 教师可以通过带学生走出教室, 将户外中的泥巴混入少量的水, 再通过木片来切割成各种几何形状, 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赛, 看谁制作的图形又快又好, 输了的学生要当众唱一首歌.初中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 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 渴望得到认可.因此, 这个时候, 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努力回忆教师所讲授的几何图形知识, 来使自己在这样的竞赛中获得好的成绩.教师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 不但抓准了学生的心理, 还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样一来, 教学的成果也就得到了保证.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 情境的内容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情境的实效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 情境的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 只有贴近学生实际, 学生才会对其保持足够的兴趣.

四、运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手段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将数学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 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也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例如, 教师在讲授平面图形时,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问学生:小军往一个底面积是18×24厘米, 高30厘米的水箱里倒了约总容积三分之二的水, 小军想算出一个铁块的体积, 于是他将铁块放入水箱中, 水面的高度达到22厘米, 请问:铅块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遇到这些比较生活化的问题时, 总是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 学生才能真实地感受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是大有用处的, 同时, 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教师在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知识时, 首先要将教学导入生活, 其次将学生学习的过程生活化, 最后则要将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通过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起来.

总而言之, 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要想有实质性的发展, 教师首先要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主动并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 数学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摘要: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 要想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务必要增强数学课堂中趣味性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给予学生乐趣,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 这是一个我们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创造欢乐和谐的教学环境、坚持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设计体验成功的教学情境、运用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激发,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孙彦.从三个方面入手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J].安徽教育.2009.

[2]陈敏民.谈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方法[J].安徽教育.2002.

谈如何让生物课充满趣味 篇8

一、使用语言艺术,使生物知识趣味化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像磁铁般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平时我就十分注意积累一些谚语、俗语、故事等,适当用一下。如“无心插柳柳成荫”来说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用“大树底下好乘凉”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来说明在自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时留住学生

1.巧用比喻化疑难。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妙用诗词添兴趣。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

3.口诀谐音助记忆。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4.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意义更大。如果我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运到我们的体内,那么,我们一个月只需要吃几顿饭就足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让绿色衣服来尽情制造吧!非洲难民再也不必为粮食太少而发愁,人类从此再也没有粮食危机了!

5.用比较法综合复习。课本中有2个“基本”、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6.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理论知识实际化。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1)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2)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3)制酒时为什么要密封?因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制酒时若密封不严,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产量;如果酒曲不纯,混有乳酸菌,则制酒的同时产生乳酸,降低酒精质量。

8.重点知识实验化。有识之士都认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若教师认为原理很简单,没有必要做实验,则错过了教育学生的极好机会。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生物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一章,我花了四課时,采用了先实验后得出结论的探究式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课时,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显微镜,第二课时,教会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第三课时,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学生都亲手制作了洋表皮细胞,通过观察学生知道了显微镜中那一个个长方形“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细胞。有了这个感性结论后,第四课时,再去讲授细胞的结构功能。采用这种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抱有极大兴趣,“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以后探究“种子成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等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兴趣高,而且思维活跃,正所谓“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低年级识字充满乐趣(朱艳艳) 篇9

单位:嵩县车村小学

姓名:郭丽梅

让低年级识字充满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字800—1000个。识字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新课程把识字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几年来的斟酌与实践,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主动学习汉字。

一、融入生活,兴趣盎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想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何不把咱班61位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兴趣十足的。于是,我就结合教室布置,把全班61位同学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了61颗闪烁的星星里,并把它们张贴在宣传栏里。这下子,学生劲头来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

提醒。当同学名字的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有小朋友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是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使学生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引进猜谜,津津有味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认识的字挪个位置,他又不知读音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 “保护庄稼的好卫兵”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一改平时无精打采的样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还理解了“请、情、晴、清”的意思。我恍然大悟:原来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在学习“苦”字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还说出了自己猜谜的方法。学习了“雷”字,编成“大雨落到田上”; 学习了“团”字,编成“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在写“游”字时有些学生总把右边写成反文旁。说了几遍还是错,我灵机一动编了这样一则谜语:“一个孩子

在方形的水池里游泳。”学生一听有趣极了,连说记住了,此后那孩子再也没写错过。学习“飘”字时,我用边说儿歌边写字的方法出示生字,“西二小,真轻巧,风一吹,它就飘起来”。孩子们哈哈大笑,很快就记住了“飘”。再如教“坐”字时,我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坐在土堆上,这是什么字?”我让孩子们试着写一写,都猜出是“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字形编谜面,让大家猜。这些喜闻乐见的谜语,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兴趣浓,效果好。小小的一则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看来兴趣才是学生识字的不竭动力。我们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字学得津津有味,还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三、巧编顺口溜,攻破难关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如在教学“滚”字时,它的字音、字义都不难,但字形复杂难记。于是,我就给它编了一段顺口溜:“滚”字好记,左边三点水,右边把“衣”分,中间加个“公”,合起来就是“滚”。学生一听,一下子茅塞顿开,很快记住了滚的字形。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增强学生记忆。在汉字中有一些形近字,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学生一不小心就混淆了或是容易张冠李戴,这时候、我会编几句充满童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加以区分。“外、处”——“像外不是外,多了一长带(处),处字不出头,出头到处走(外)”;就这样也轻松的攻破了这道难关。现在孩子们也会自己创造一些这样的顺口溜,比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等等。这种识字方法,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单纯的读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四、换偏旁、分析字形,识记生字

有些生字可利用换偏旁变成一个新字。如:“十”加口字旁念叶,加单人旁念什。还可以通过画画教学生字,借助实物识字,动作演示识字,笔画添加等。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学习一个生字,要教会学生分析字型,从音到形,如“虾”字,左右结构,左边是虫字旁,右边是下字,它是形声字。如“乙”字,笔画名称为“横折弯勾”,独体字。长期分析字形,使学生养成习惯,看到生字便会分析,对掌握汉字有一定的好处。

五、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例如上街去买东西,一路上,商店里,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店铺的招牌,商品的名称等,加以巩固所学过字,对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起去上街的同伴,也可以请字典来帮忙。如在家看电视时,要求学生多看上方或下方的字幕,张嘴读一读这些句子,加深对所学字的记忆;看到家人看报,在一旁读一读,朗诵几篇;家贴上的对联,认一认,记一记„„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留神,让识字与生活同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与识字技巧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利用各种形式识字。另外课外阅读书籍当然是一种经典的学习方法,识字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阅读更多的书籍,增长更多的知识。我们可利用文学名著、自读课本进行课外识字。也可以开展各种识字竞赛。成就动机是低年级学生课外识字的最大内驱力。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的愿望,举办“识字大王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识字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知识宝库中将是硕果累累。

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 篇10

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道”

江苏 邳州 ●王凤芹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教授给学生语言应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的平台,为此,让课堂教学充满“语文的味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味道 ;教学模式;情感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生理与心理发展的最好时期,他们对外界一切新鲜的事物依然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因此,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感到踊跃发言的人数越来越少,并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导致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还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育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为此,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授课效率至关重要。

一、“文”“情”“理”相结合,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着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学情味,都流露出对自然的“情”和“感”,是“文”“情”“理”高度的融合。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能够品味出语言的艺术。学生在欣赏文章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也只有文章看多了才会逐渐形成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学生才会接受与理解“文”“情”“理”相结合的文章。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也就是希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摆脱固定、僵化、权威的教学方式,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我在授课的时候,特别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实践方式来了解事实及有关知识,由于生活实际与教学理论相结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创新教学,重视学生拓展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广泛地开展创新教育,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新的教育观、教学艺术与清晰的知识框架结构,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很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模式单一,不能让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也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通过有趣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到精心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中,这样为学生打破常规定式提供了动力,由此,学生可以逐渐地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而这正是拓展性思维的重要体现。当学生的`质疑存在不合理性时,教师也不要刻意地责备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共同商榷解决。

例如在学习课文《孔乙己》的时候,可以将课文进行改编,创设情境进行表演,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以往较为局限的课堂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拓展。

三、运用情感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语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注意运用情感教育,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感悟语文魅力的同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朗读是语文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文章的情感是蕴藏于作品之中的,所以教师在朗诵文章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或豪情激昂,或慷慨悲壮,或深沉凄凉,或清新明快,这样学生心灵才会受到震撼,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讲课的时候,教师还要充分地注意自己的语言,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怎样能让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教学论文 )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抓住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太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特定的镜头,在朗读与讲课中重点的突出“蹒跚”“慢慢”“攀着”“向上缩”等词语,有了感情作为基调,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掘教学环节中固有的情感因素,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既能够学到相关的知识,也能够在今后的写作或其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好学到的知识。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渐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启发、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一名引路人,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小组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每个小组6到7人,好、中、差生搭配,这样可以做到公平。然后教师设计好探究提纲,让学生合作探究。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作者一开始就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其用意何在?

(2)骗子为什么要介绍“新装”的特性?

(3)皇帝、官吏、骗子的行为影射了什么社会现象?

(4)作者为何借小孩子之口道破真相?

这样学生按照我给出的探究问题尽情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也不做硬性规定,言之有理便可以,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姜国忠。语文味品咂教学与教师修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

[2]秦建新。个性化与语文味[J]。语文教学与研究,(3)。

[3]陶成生。语文教学承载不了这样多的重任[J]。中学语文教学,

(12)。

让识字教学充满童趣 篇11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乐趣

编儿歌猜字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常常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字谜进行字形教学,这样做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也高。如“吞”字,上天下口合起来就是“吞”;“影”字笔画比较多,但可以利用字形来编儿歌,“红日高高挂,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儿,那是它的影”。这样,学生记忆就比较牢固了。又如字谜:门里站着一个像木头一样什么也不干的人。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个字的字形,还知道了它的意思。而“坐、座、做”这三个字读音一样,但是字形、意义都不一样,在编了“两人站土上,坐车擦土忙,座位请加‘广’,做事就用单人旁”。这个儿歌后,学生就能领会它们所表示的不同意思并能正确运用它们了。

编顺口溜。运用顺口溜识字,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无意注意,使记忆深刻,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错误率。例如:“游”字重点记右边“卧人底下子”,就不会写成反文;“燕”字是“草头下面有一横,口字藏在北字里,下边还有四点底,春天一到飞千里”。“兔”字可以根据兔子的特点来编,“兔子有条小尾巴,一点不能忘”。顺口溜识字,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

图画激趣。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多彩的图画,可以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教学《家》时,投影打出课文的画面,学生就能观察到图上画的蓝天和白云、泥土和种子、鱼儿和小河、树林和小鸟之间的依存关系,而教师就根据学生说话,把认读、识记与认识相应的事物结合起来,声形并存的条件下使学生兴趣盎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作演示。汉字中有一些字可以通过演示动作阐明字理。在教这类字时,教师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识记“休”字时,演示一个人靠在树上,这样就是在休息了;如“看”字,把手遮在额头上方,目视前方,这样就记住了“看”字。

实物识记。要低年级的孩子记住一些笔画繁多、字形不易掌握的汉字时,可以展示一些形象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识记。例如,我教“伞”字,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把打开的伞,学生很快就发现:上面的“人”就像张开伞的顶部,而中间的一长竖像伞柄,一点、一撇、一横,像伞的骨架,学生很快、很形象地记住了这个字的字形。这样就把具体的事物和识字融合在一起,突出难点,形象直观而且生动。

二、 习得方法,凸现学习的智趣

拼字游戏。游戏是低年级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活动,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8》一课,是由相同的形旁和不同的声旁表示的字组成的,于是我就利用这个构字规律,采用游戏的形式学习生字。游戏开始请几个学生分别拿着“鸟”“月”“隹”等部首卡片站在讲台前,再组织手持“周、少、日、退、匈、要、蒙、龙”等卡片的学生,根据老师的读音找到自己的部首朋友,然后在学生们讨论中获得形声字组字方法的基本认识,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认识了形声字的规律,“形声字好识记,形音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

当回小老师。让学生当小老师,他们情绪就会高涨,而且学生之间年龄差距小,容易沟通并产生共鸣,学到的知识也更牢固。比如《会走路的树》这一课,里面有个“陪”字,许多学生就用了很多的方法来教同伴,有的说:“把培养的‘培’去掉提土旁加上双挂耳,就是陪伴的‘陪’。”有的说:“把部分的‘部’中的双挂耳从右边换到左边就是‘陪’了。”

比赛激励。低年级的学生争强好胜,所以我利用这个特点,经常开展一些小比赛,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3》里面的生字、词语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在同学们认识这些事物后,就对他们说:“这些东西我们看图或实际的东西时都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但如果只给你它们的名字,你还能一下子就叫出事物来吗?现在我们来比一下,看看谁事物认得最多、名字记得多。”于是,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自学起来,还踊跃地把自己学到的字讲给同学们听,结果全班同学几乎都认识这些生字了。因为开展比赛,对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很有作用,也就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让习作教学充满“趣味” 篇12

关键词:信息技术,习作教学,“趣味”

1.“趣”在学生的直观感受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融合了字、图、声、像等元素,借助于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作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信息技术在作文课堂的运用,我们可以把静止乏味的资料变为动态化的生动形象,借由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多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2.“趣”在师生的多向互动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就是命题、写作和修改,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互动的时间很少。教师辛苦批改的作文、精心写就的评语一般很少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硬性规定重新修改再提交,绝大多数学生会忽视教师的评语。所以传统的作文课堂几乎没有沟通和互动,学生的思维难以打开、扩展,学生成为单纯的个体,不能做到资源的共享。

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将会大大改变原有的这种单向教学状况。学生通过网络可查阅资料,构思习作,学生之间更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互动沟通。而通过网络,教师对自身教与学的反馈也更及时,更好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样的整合教学方式让师生角色悄然发生了改变,教师成了信息的组织者和导航者,不再单单是教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网络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习作的全过程。

3.“趣”在丰富的语言积累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很少,语言积累也少,这些都增加了小学生写作的难度。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良好途径,其实除了传统书籍外,学校还应增加丰富的电子资源,因为学生习作时往往受信息渠道的限制,难以及时调阅到传统书籍中的相关内容。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小学生便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库查阅相关资料,降低难度、提高效率,学生也能欣赏其他同学以及网上的优秀作文,并学习写作的行文与造句,扩展思路。精美的语言文字能丰富学生的文采,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感受语言美。教师可以开展优秀作文展览活动,也可以开展优美词句积累大赛,鼓励学生每天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句段,然后定期进行比赛,看哪个学生积累得最多最好。

4.“趣”在突出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和作文教学整合还可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处理小学作文教学的语言文字。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便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观,把枯燥的语言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从而解决学生语言表达与理解思考的困难,降低难度,解决写作的重点、难点。

5.“趣”在丰富的实践活动

传统的作文课就是课上写作文,课下交流少,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实践在写作中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多阅读作文材料,熟悉写作的思路和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各种作文实践活动,开办论坛,做小报或者组织研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实践,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为自己的写作积累更多素材,写作文时才能有话可说。而长期的积累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一举两得。

6.“趣”在开放的思维空间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综合运用图像和动画,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时还会有直接的感受,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作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学生学习知识后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补充启发,加强交流,打开写作思路,学生依据自身兴趣选素材,构思全文。另外,为避免学生浏览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网站,学校要进行实时的监控,监督学生,教师提前布置好作业,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指定任务,教师也要实时地进行指导。这就需要师生都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识字教学的趣味识字 篇13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一种。任何稚嫩的方法,只要能成为学生记字的“良方”,教师都不应予以否定。当然还是需要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发扬,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愿意并能接受的识字方法。

一、以形体识字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表达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身体的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识字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学习“摇、推、摆、挂、找”等字时,引导学生创造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趣味识字

1、编顺口溜

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

(六)”。“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十人打架八人拉,三人报告一人抓(李)”。“一个小日本,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滴了四滴血(照)”。“远看峨眉山不在(我),西下美女谁不爱(要),口中有口难开口(回),法字三点水不在(去)。”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冰——三点水少一点,一点水变成冰。

2、猜字谜

一点,几点,大点,九点——卜,凡,犬(或是太),丸。我是一只鸟,走路摇啊摇——鹅。上小,下大——尖。一口吃下一条虫——虽。

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识字的趣味,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加深了对汉字的含义的理解。

三、课堂活动识字。

生活即教育,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识字教学。如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像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四、课后识字星

让学生在课后寻找身边的汉子,开展在生活中的识字比赛、路标、广告牌、食品包装袋、单位名称牌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来到学校交流,生生之间相互提高,学生乐此不彼。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如果老师能够适时的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员工服从管理的重要性下一篇:昆士兰大学本地转学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