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室基地建设

2024-09-12

德育室基地建设(共8篇)

德育室基地建设 篇1

金祥中学 2008年3月

德育基地建设计划

古训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言也。”此语明确道出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更显出了“德”的重要地位。而如今,有识之士更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确定了“德”在当今社会中的战备地位,学校是的大家庭,师生的德育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针对此,我校制定了德育工作的长远规划,此规划是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的:

一、实施年限为五年。

二、达到目标

1. ..在教师队伍中牢固树立起把学校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学校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起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 ..实现学校器重的,学生爱戴的,家长满意的社会赞誉的教师明显增多。

3. ..实现校风、教风、学风的明显转变,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4. ..建立起对学生德育的良好氛围,使之受环境熏陶,传统美德教育。

三、我校德育规划措施

1. ..我校建立起的功绩,校长为首的,工会、共青团等组织负责人参加的教师道德领导小组,领导学校德育工作。安排有事业心、责任感、正直公道、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日常工作。

2.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十五大会议精神,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标准及教育局德育的有关材料,通过学习、理解、座谈讨论等形式,领会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明确任务,增强信心,指导实践。

3. ..组织教师学习老一代教育家的师德风范,学习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德育工作先进事迹,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我校在这几年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时刻不忘对师生的德育教育,力争将我校的德育工作从暂新面貌带入二十一世纪。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贯彻落实工作任务。

(1)、深入开展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各班张挂《守则》、《规范》,根据班级情况,组织学生学习,逐条讲解、举例,使学生对《守则》和《规范》有正确的理解做到内化导行。结合班队活动和日常工作落实《守则》、《规范》。并且学校对每个班级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的情况以 答卷的形式进行检查。

(2)、深入开展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习惯。

(3)、通过劳动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和养成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基本素质。

四、针对我校的德育规划,我校特成立了德育规划领导小组:

德育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郭佰淳

副组长:宋永志

崔殿宇 成 员:

田景利

左跃龙 费继国 杨振国

德育室基地建设 篇2

一、实施背景

中职学校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专业技能人才的重大任务。然而,当前就总体情况而言,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缺失,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薄、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不足、社会责任缺乏、心理素质欠佳以及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传统德育工作手段单一、方法简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成效不明显,亟须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

体验式学习适应了时代对人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学习变革的有效途径之一。20世纪80年代,西方完整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2012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指出要创新德育模式,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和养成教育。淮安市在职业教育工作方面要求全面推进吃苦奉献、诚信敬业和文明守纪教育,努力培养“爱家乡、有技能、肯吃苦、会创新”的职教劳动力品牌。

我校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德育工作机制创新,探索实施了“活力校园”“魅力家园”“和谐乐园”的“三园”德育模式。继续发展和升华“三园”德育模式,在校内建设突出“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和参与主动性”的“体验式”德育基地,构建“体验式”德育体系,已成为必然之举。

二、工作目标

(一)系统建成德育基地

以五大中心为支撑的德育基地每年承担和开展5000人次的“体验式”德育活动,实现师生德育体验全覆盖。

(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努力实现“三能两双”即“能吃苦、能合作、能创新”“身心双健、德技双馨”的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目标。

(三)培养德育工作团队

有效整合学工、保卫、德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力量,形成一支管理有方、乐于奉献、勤于研究的智慧型德育团队。

三、工作过程

(一)科学规划设计

1. 厘清思路

为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我们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出学生在意志品质、团队协作、责任担当、法纪观念、心理健康等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建设素质拓展训练等五大中心,实施“体验式”德育,为重构学生人文素养,在宏观上厘清了德育思路。素质拓展训练中心侧重提升吃苦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创业教育实践中心侧重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学生文体活动中心侧重提升集体观念和参与合作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侧重提升意志品质和抗压耐挫能力;数字德育应用中心侧重提升法纪观念和媒体应用能力。

2. 科学论证

学校组织项目建设人员先后到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淮安富士康等30多家企事业单位对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数字化德育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聘请10多名权威的校外德育专家和企业专家分别对学校提出的五大中心初步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建设方案能立足实际、特色鲜明、切实可行,我们在修正完善的基础上实施建设。

(二)政行企校共建

与企业共建2600平方米的素质拓展训练中心,设有高空极限挑战区、真人CS、攀岩等6个区域;共建2000平方米的创业教育实践中心,设有SYB理论教室、创业模拟实训室、学生创业园;与市体育局、文化局共建学生文体活动中心,现有124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创立了爱心公益、社会实践、兴趣爱好、文化艺术和技能创新等五大类30余个社团;共建4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有心理咨询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治疗室、情感宣泄室等功能用房;与共建数字德育应用中心,构建了“一台”(晨曦校园广播台)、“两库”(德育资料库和德育课件库)、“三站”(校德育网站、专业系网站和班级网站)体验平台。同时,共同培养了一批适应五大中心应用需要的体验教育师、创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多媒体技师。

(三)实施体验德育

1. 周密计划

整体规划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的人文素养提升培养的体验活动。每项活动,都按活动设计、申请提交、培训实施、反馈回收、总结反思五步操作。在计划安排中,始终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全员参与原则,每个中心开展的“体验式”活动要覆盖到全部学生;二是分层实施原则,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按年级、专业每学期实施有针对性的体验项目,循序渐进提升素养;三是主体自我构建原则,各项“体验式”德育活动均提前制定方案,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实施,使受教育者实现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2. 开展活动

两年来,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开展师生拓展训练3000多人次,为校外企事业单位开展素质拓展训练610人次;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培训在校学生780人次,下岗女工和退役士兵1225人次;学生文体活动中心累计为市级以上各类活动服务800多人次,校内文体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86%;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企业员工、中小学教师、家长、学生开设讲座20余场,开展“体验式”团辅活动20余次,受益人数达3000余人次;数字德育应用中心在组织德育音视频资源、班级网站(或博客)、班歌等制作等体验活动中,学生参与率达70%以上。

3. 考评反馈

五大中心根据不同特点和要求,均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考核评价制度。每次培训结束后,受训学员填写反馈表和评估表,推动培训师改进训练方法,成绩评价作为培训师考核依据。

四、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体验式”德育基地项目建设工作组,一把手校长任组长,负责制定项目建设的方案和计划,统筹项目建设资金,部署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学校把“体验式”德育基地的五大中心纳入学生工作处统一管理,学生活动成绩纳入德育学分。

(二)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落实示范校建设相关经费制度,两年来共投入经费266.32万元,其中地方政府投入108.38万元,行业企业投入44.85万元,学校自筹投入113.09万元,保障了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及运行的顺利。同时,企业、学校还设立了创业基金、校长特别奖等,奖励在“体验式”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师生。

(三)制度保障

在项目建设和推进过程中,坚持例会制度,并出台《中心管理制度》《中心安全管理制度》等项目管理、考核、评估等制度,保证了项目的有序、高效实施。

五、工作成效

(一)创新德育载体,增强德育亲和力

校内建成的“体验式”德育基地,为“三园”德育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德育载体,德育形式增强了吸引力,德育内容增强了适应力,德育活动增强了感染力,提升了师生参与体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两年来,“五大中心”共为师生提供了上百次的服务和上万人次的活动,学校整体德育活动开展率比以往提升150%,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面达到100%。素质拓展中心被评为“全国素质拓展教育优秀培训机构”,创业园成为淮安市创业孵化基地,每年都有学生获淮安市创业项目大赛奖项,2013年有1名学生以一等奖成绩取得10万元专项创业资助。

(二)提升学生素养,增强社会贡献力

“体验式”德育以学生更加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体验中锤炼了意志,提升了素养,增强了能力。两年来,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勇于吃苦、敢于担当,年均为地方大企业服务1600人次;在创新创业创优中善于协作、敢为人先,在各类大赛中我校均取得了领先全市、全省一流的成绩(在省技能大赛中,学校获一等奖11个,二等奖23个;在创新大赛中,获全国宝钢特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获得国家专利37项;在国家、省文明风采大赛中有190多人次获奖)。学生心智得到健全发展,学校无在校生违法犯罪、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毕业生双证率达98%,就业率达99.5%,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2%,家长测评满意率达98%以上,“三能两双”的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目标基本达成。

(三)锻造德育团队,提升学校软实力

学校全体人员普遍强化了“体验式”德育的理念和意识,五大中心专兼职人员在日常管理、活动组织、思想教育等方面积累了经验,能够有效实施体验式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目前有1个德育名师工作室,2名省中心教研组成员,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3名国家体验教育师、16名创业培训师,9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获批5项省德育课题(结题3个)、6项市德育课题(结题4个),省级以上发表或获奖论文17余篇,完成2本省规德育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凝练德育品牌,扩大办学影响力

两年来,我校“体验式”德育基地项目,在省、市级会议上多次作创新项目情况介绍和工作经验交流;国家、省、市相关媒体也多次从不同角度对我校“体验式”德育基地项目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了深度的采访和宣传。“体验式”德育基地获2013年淮安市创新项目和市职教德育创新工作一等奖,“体验式”德育已凝练成为我校的德育品牌,我校也因“体验式”德育被评为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

六、体会与思考

(一)共建共享是遵循方向

政行企校共建共享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与市场接轨中更好地培养人才。随着基地的深入运行,师资培养、设备维护、激励基金等方面更需吸纳多方参与。

(二)活动设计是核心要素

活动方案的设计决定操作过程与实施成效。要更多地关注适应性,注重激励性,强化方案设计的意识和思想,不断优化活动方案,为今后学生直面职场竞争压力做好心智储备。

(三)不断创新是永恒追求

坚持创新,丰富培训方式,建设课程资源,完善评价体系,不断彰显“体验式”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以德育水平的提升推动学校办学品质的优化。

参考文献

德育室基地建设 篇3

基于对“体验式”学习理论的认识,学校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特点,结合当前德育工作新要求,确立了建设“体验式”德育基地的整体工作方案。2012年,学校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积极打造“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数字德育应用中心”五大德育中心,着力创新德育载体,丰富德育内容与形式,让师生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在“体验”中不断成长。

一、“素质拓展训练中心”——让师生在合作中体验

快速发展的社会对职校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有一技多能,更希望学生能够会做人、能做事、懂合作,能够了解并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素质拓展训练中心的功能也正在于此。2013年6月,经过多方论证,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集教育性、体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全面建成,户外占地2000平方米,室内占地600平方米,设有高空极限挑战区、地面项目、定向越野、真人CS、攀岩、室内训练区6个区域。拓展中心建成后,学校通过校内外共同培养14名培训师,先后为2800人次开展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学校在新生军训中引入了拓展训练内容,班级的凝聚力显著提升;班主任培训、学生干部培训也以拓展训练的方式进行,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怕吃苦、能力弱是很多用人单位对职校毕业生的评价。素质拓展中心对每一批实习学生进行了岗前拓展训练,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规则意识和吃苦精神。经过培训的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得到了充分肯定,优化了校企间的关系。拓展培训师们还将拓展训练引入课堂教学,将拓展游戏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氛围渐浓,拓展中心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作用逐步彰显。此外,拓展中心还为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提供了近500人次的拓展培训服务,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创业教育实践中心”——让师生在创造中体验

对职业教育而言,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实、转化到创业实践中去,不断实现自我超越。2013年5月,联合了26家企业、近30家职业学校及政府部门的淮安市高职校职教集团成立,学校抓住这一契机,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起以SYB理论教室、创业模拟实训室、学生创业园为框架的创业教育实践中心。中心与北京华普亿方等合作开设了SYB在校学生培训班,首次引进了创业模拟实训环节。培训采用小班授课、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强化学生创业意识,鼓励帮助学生创业;开展模拟创业大赛,培养创业技能,培育创业之星;利用学校门面房开设创业孵化园,为学生打造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机会。

2013年6月,“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培训基地”在学校挂牌,中心与市劳动局、区妇联等合作,组织了面向退役士兵及徐杨社区下岗女职工的创业培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办与学校挂钩,为学校培训师资,为学生创业孵化园提供项目。

三、“学生文体活动中心”——让师生在快乐中体验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最为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学生文体活动中心以校团委为核心,成立后以打造校精品社团为重点工作,在已有社团规模的基础上,整合了爱心公益类、社会实践类、兴趣爱好类、文化艺术类和创业创新类社团组织共30个,其中上规模、达标准的社团数已达26个。

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范了社团的运营与管理。如今,课外活动、晚自习学生无所事事、到处游荡的场景不见了,操场上,锣鼓队鼓声震天,武术队虎虎生风;舞蹈房里,啦啦操青春洋溢,礼仪队有板有眼;实训室中,数控组铁花飞溅,媒体组剪辑采录……各个社团均在教师或学生导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活动,学生第二课堂得到极大丰富,学生在快乐中增长了知识,也提升了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让师生在关爱中体验

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或是城镇低收入家庭,不少学生不仅行为习惯养成不够,同时还或多或少地存在自信缺失、耐挫力不足等心理健康方面的障碍,需要成人予以干预或疏导。学校利用2012年搬迁新校区的契机,重新建设了400平方米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中心,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学科建设、危机干预为支撑点,重点建设“静湖驿站”心理咨询室、情绪疏导室和流动服务站,以“体验式”团体辅导和个性化辅导活动为主要途径,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和缓解学生心理问题,增强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年来,中心在校内各专业普设心理健康课程,校内开设讲座近二十场,开展学生心理普测、团体辅导等活动,受益学生达千余人次。同时,中心还利用优势资源,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中心负责人沈晓勤老师多次为淮安市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家长开设“亲子沟通”等讲座。

五、“数字德育应用中心”——让师生在沟通中体验

自我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前人早已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的深层意蕴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网络时代让如今的德育空间无限扩大,那种试图通过“关”“管”“灌”迫使学生“就范”的德育形式已经无法奏效,学校唯有因势利导,合理利用网络,建构学生自我教育的体验场,并加以适度的调控,才能抢占教育先机。

从2012年起,学校即以“一台、两库、三站”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数字德育应用中心建设,构建学生自我教育的体验平台。“一台”就是校园广播台;“两库”就是德育资料库和德育课件库;“三站”就是学校德育网站、专业系网站和班级网站。借助“一台、两库、三站”和相关管理工作软件的应用,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实施平台,促进学生的德育内化和自育。2013年9月,全新的校园广播系统也全面建成,开办了晨光雨露、简要新闻、音乐之旅、时尚生活馆、环球扫描仪、文化下午茶、体育面面观、巴黎塔尖、和风日堂、校园点歌等节目,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喜爱。同时,基于“两库”“三站”的网络平台也初步建成,覆盖所有系部、班级及学生,既是校系沟通、师生沟通、学生沟通的平台,也成为家校沟通的有效渠道。

通过“体验式”德育基地的建设和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发现,基地的师资尚嫌不足,课程资源有待于规范和开发,课程评价体系尚需完善,一些中心目前还存在着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果表面化等不足。下一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要求,不断创新,深度挖掘德育资源,组织力量编写符合我校专业特点的校本培训教材,充分发挥“体验式”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办学质量与效益大幅提升,实现学校“苏北领先、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特色显著”的十二五发展目标,继而推动学校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德育国防教育基地建设 篇4

德育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

我校自2000年以来,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全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国防教育,前途理想的教育。把沁源县郭道镇秦家庄烈士纪念亭作为沁源二中德育、国防教育基地,并每年的清明节和国庆节二次带领学生到秦家庄烈士纪念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前途理想的教育,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奋发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时刻听从党和祖国的召唤,为党的事业,革命的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沁源二中

德育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

德育室基地建设 篇5

在经历了系列的“富士康事件”,“大学生跳楼”事件,中学生“黑丝网袜”事件,小学生离家出走,厌学等事件后,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些焦点事件的背后,映射的是复杂的环境背景,社会因素,更重要的是当事者的“异常心理”表现,异常心理的形成往往会使人判断意识出现偏差,价值观出现失衡。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育、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应引起教师注意的是,受社会多元化的影响,在诸多学校活动中,中学生心理异常现象已十分突出。因此,作为基础教育者,我们应该敏感的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基础抓起,要防患于未然,减低恶性事件的发生。现代教育要求我们首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多元化人才,然后才是高素质的人才。对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智力开发,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的同时,应特别关注集体活动中涌现出的“异常生”,他们可能会特别优秀,也可能会差得要命,可能会自信满满,也可能会自卑胆怯。实践证明,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极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非正常变化,这时教师如果能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淡化学生的异常心理,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班级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就中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矫正对策作粗浅阐述。

一、中学生异常心理主要表现

1、自主自私,排斥他人。

这类孩子家庭因素特殊,或在某一方面很优秀,与同学相处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处境与心理感受,与他人(包括家长、老师、同学、邻居、陌生人等)的关系冷漠,经常发生冲突。曾有一个学生在班集体60多个同学中与近半数人闹矛盾,轻者口角之争,重者动拳动脚,将自己立于孤立地位而苦恼之极。

2、对管理者过分依赖,自理能力较差。

某学期开学,宿舍楼形成了“壮观”景象,楼道里站满了等待的学生,宿舍内家长们在笤帚飞,抹布舞,孩子们要做的就是“净身进门”。诸如学习需要督促,吃饭、洗衣要父母帮助,甚至连交书费、整理物品都要别人帮忙完成的者大有人在。这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过分依赖师长,自理能力较差。

3、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这类学生经不起批评,耐挫能力较差,因家长、老师批评、教育而离家出走的事情时有发生,与家长、老师关系紧张的情况更不足为奇。

4、自卑焦虑,胆小怕事。

自卑的学生往往会学习情绪紧张,经事太少,拒绝锻炼机会,遇事就不知所措。

5、孩童心理过重。

一些中学生的外形在家长、老师、同学看来接近成年人标准,但心理年龄非常小,言谈举止仍像是小学甚至幼儿园里的小孩一样幼稚,属于“长不大的孩子”类型。

二、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第一、淡化学生的“优秀”心理

班集体活动中,常常会涌现出许多“特长生”,如:超常的数学演算能力,写作天赋,运动健儿,音乐天才等。在一贯的期望成才的心理态势中,教师、家长会给予更多的夸奖,同学们会给予更多的掌声,各种奖励也会随之而来。此时,学生的特长往往会变成炫耀性表演。在特长生光环的照耀下,学生会形成“我异于常人,我极其优秀”的异常心理,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会把自己摆在较高位置,忽略他人感受。这时教师应在肯定的基础上,适时给学生浇点冷水,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告诉学生:“天才”的道路每一步都会洒满汗水,任何一个成才的人,都不会把眼前的成绩看作“最好”,因为他们知道还有“更好”等待他们去完成。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别人因为我的存在感到很幸福”的观点,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距离最好、距离成功还有很大距离,这段距离是需要不断的虚心学习,不断的努力奋斗才能缩短的。这样,教师有效的淡化了学生的优势心理,使其为自己的“最好”制定奋斗目标,并为之去努力奋斗。

第二、淡化学生的“自卑”心理

在班集体活动中,与特长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无疑是那些暂差生,这些学生和其他学生相比,在班级体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反映迟钝,成绩糟糕,甚至洋相百出,他们因此招来的不仅仅会有议论批评甚至指责嘲笑,这常常会引起一种心理固化,让学生产生“我真笨,我永远也做不好”的自卑心理,这种过早的对自我表层的固化认识,也是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扭转“从小看大”的错误心理,同时要以极大的爱心、耐心告诉学生积极看待自己的弱点,不灰心,不懦弱,不气馁,不悲观。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班学生小强,高中入学时信心百倍,参与了班级、学校的多次干部竞选,遗憾的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失败次数多了,小强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为什么每次都比别人差,他觉得身边很多人都在嘲笑他,学习做事一直都提不起兴趣。老师观察到小强的心理波动后,首先告诉小强“我不希望看到你总是一帆风顺!”看到小强的诧异表情,老师耐心引导:每个人都是潜能无限的,可能在某一阶段自己逊人一筹,但只要总结经验,做好归因,刻苦努力,终有一天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看来,暂时的失败又有什么不好呢?老师还告诉小强,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我们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当经过努力始终也无法突破时,我们就要灵活处理,“山不过来,我就绕过去”,寻找下一个奋斗目标。这个案例中老师用“事物反推法”“目标转移法”的方式有效化解了小强心中的自卑心理,小强终于放下了心里的包袱,自信满满的投入到了学习生活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班会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讲述着名人物成才的故事:如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智力平常,老师提到班上成绩不好的孩子总少不了他,他因此招来许多嘲笑;拿破仑读小学时不能正确拼写,语言不通顺,字也写得很糟,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没出息;发明大王爱迪生更因为学习成绩糟糕而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这些在小学或中学阶段曾被认为是平庸之辈,不堪造就之人,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都成为了影响世界科技和历史进程的世界名人。这些实例,会深深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有效淡化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做人的自尊心,坚信“我能行,我能做,我能做得好!”

第三、淡化学生的“依附”心理

这种依附心理多体现于班级中的中间生和暂差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间生更属于特殊人群,因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化”最容易使老师忽略对他们的关注,因而,在各种集体活动中,“中间生”和“暂差生”会因为不受重视而产生消极的“跟着走”的依附心理,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因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尤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成绩,多多运用表扬的武器,告诉学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收获比成功更可贵!”教师用成功以外的“成长”“收获”等观点帮助学生寻找自我,战胜自我,对学生的成长会起到一向不到的引导作用。曾有人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增加“衡量的尺子”,也就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中间生”和“暂差生”也许距离“优秀”仅仅一步之遥,教师适时增加评价的尺子,会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理。如:助人为乐,品质优秀的学生可被评为“德育标兵”;作业认真可评为“作业标兵”;还有“礼仪标兵”“劳动能手”等。由于教师评价尺子的增加,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每个学生作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参加集体活动时,他们不会再是角落里的附属品,而是活动的中坚力量。这些“中间生”的进步会对班集体各项活动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班集体德育建设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四、淡化学生的“专一”心理

这种“专一”心理也是特长生的极大弊端。很多学生常常会因为在某项集体活动中表现突出而被定为“特长生”,这样容易使学生造成“专一”心理。如:语文成绩突出却忽略了数学;爱好文艺却忽略了文化课;文化课成绩突出却忽略了体、美均衡发展。这种发展阶段的专一心理会使学生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狭小,无疑会影响学生将来的成才。众所周知:达芬奇是着名的画家,同时他又涉及数学,天文、社会等多门科学领域;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政治领袖,他的文学作品至今还被人们广为传颂;冯骥才是着名文学家,他的许多文学作品脍炙人口,而他的绘画作品也堪称达到艺术顶峰;杨振宇教授在《美和物理学》的学术报告中,综合了几代物理学家的研究理论,深刻阐述了一个科学家的研究风格、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他的研究目标以及对世界的贡献……这些人所以称为“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某一领域中的贡献突出,还因为他们的涉猎广泛、博学多才,这些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极好的基础。由此可见,“专一”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教师在帮助学生发挥特长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汲取方方面面知识营养的机会,鼓励他们广泛接触、涉足多个学科领域,注重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提高,这样有效淡化学生的“专一”心理,为将来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厦铺小学德育基地建设计划 篇6

(2013年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勇于创新,牢固把握德育在教育中“灵魂”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工作和学生成长中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通过不断加强德育的基地建设等各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

二、工作要点:

(一)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当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迫切,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为什么爱国,更要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爱国,爱国首先要从爱父母、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做起。

2、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努力提高升旗仪式的效果,改革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和内容,养成道德好习惯。

3、北山林场是我校校外德育基地,适时地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教育活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广播站”、报刊、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把好舆论导向。橱窗、班报等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本学期将扩充德育展室内容。、规范班室布置。要体现班室特点,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使校园文化具有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吸引力和情感感召力,逐步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

(三)、重视载体建设,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

1、抓好日常管理及常规教育。坚持做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要有教育性、针对性。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少先队设立文明行为监督岗,负责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继续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强化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

2、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抓好课堂教学,注重学科德育渗透。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的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寻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有计划全方位地开展各项兴趣活动。本学期,学校将组织阅读、书画、制作等三个兴趣小组,力求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4、加强科学和环保教育。通过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5、开展安全和法制常识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养成教育

1、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要抓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要求》,开创我校的德育特色。围绕学生“知识、能力、魄力”的培养目标,实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育人工程,养成道德好习惯:

2、把养成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设想通过各种学科的教学和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受到美的熏陶,发展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养成教育融于对活动中,结合班队课,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养成教育的系列活动。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5、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如信息角、争章园、作品展示角、教师赞美角、荣誉角等,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开展“文明班”评比活动。

6、让值周生对校园卫生、文明礼仪、课间纪律等方面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抓好“三个结合”教育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做好家访工作,提倡上门家访。

2、举办新生家长学校,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

3、凤坂村是我校校外的德育基地,组织拔草、清扫大街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了解家乡变化,感受祖国的腾飞。

4、与派出所治安科建立共建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安全等专题教育。

五、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开学典礼,对新学期提出要求。

2、制定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各班制定班队工作计划。

3、健全各项检查评比制度。

三月份:

1、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环保志愿活动。

2、确立德育研究课题及研究方向。

3、创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4、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开展“我为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在中队会中交流。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升华队员的思想。

5、继续开展“社区是我家”的体验教育活动和“四个一”活动。(四个一即每天为家长做一件好事、每周为邻居做一件好事、每周为社会做一件好事、每月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四月份:

1、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遗志。培养队员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树立学好本领,日后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2、开展“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活动,3、开展板报评比活动。

五月份:

1、召开小干部经验交流会,发挥小干部培养学校作用,培养队员主人翁意识。

2、召开“为人民服务”主题教育,通过社区劳动锻炼队员的劳动技能,激发队员热爱劳动的热情和情感。

六月份:

1、组织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生活素材,同时,使队员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团结和友爱,更加热爱校园生活。

谈小学的德育建设 篇7

育人要从娃娃抓起,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 关键要看如何培养。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关键在于小学阶段。为此,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要一点一滴地从细微之处做起, 从学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是教师加以规范, 是学生按照某一步骤训练, 建立一种“格式化”行为。勉强成习, 习惯成自然。因此, 针对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六点。

一、小学德育课程校本建设的重点

1. 开放式德育教育, 融入学生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教育放在了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因此, 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 将要从其他基础学科出发, 一方面进行文化知识教育, 一方面进行德育培养。这也是小学德育课程样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德育中, 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 一带而过, 多是流于形式。开放式德育教育, 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人生观, 更懂得尊重和关心别人, 愿意与人合作, 革新道德观念。在教育方法上,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鼓励他们吸纳和接收更为先进的思想, 并且愿意将这些德育思想, 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和行为准则中去, 真实的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2. 制定实际的目标和实施计划。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不同, 在制定德育教育目标和计划时,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思品课以及语文、数学等其他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课程, 要与自己的生活相关, 与自己的思想贴近, 才能够更容易的接受和认可。切记, 不要生搬硬套的灌输和外来不合适的教材运用。

3. 实施和评价的善始善终。德育课程校本建设的过程, 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注重培养的过程。一是学科教育的日常渗透。二是问卷调查、访谈、日常观察等方式实施。坚持以学生的品德教育成果, 和学生的行为反馈为德育教学的实施效果。

二、小学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思想品德课利用学校德育室, 通过看图、听解说、查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旧中国、新中国走向富强的现代化中国等使学生从中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更谈不上新家园。平常进行国旗、党旗、团旗的教育, 并认真举行一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 开展英雄故事会, 组织学生开展家乡新面貌的调查访问活动等, 并结合思想品德课教育儿童从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 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从小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伟大理想。

2. 加强文化礼貌教育。中华民族有广泛的礼节, 简单的动作和语言都充满了礼貌, 充满了一种道德修养。但走进校园却发现学生们缺了一种礼仪规范的教育。我们应提倡学生向周围其他人学习, 向前辈们学习礼仪, 在生活中积累, 并在实践中运用。在校进行队礼和队风的教育。通过开展学雷锋、学英雄模范人物来深化队礼教育等, 使学生懂得队礼意义、学会讲礼貌、养成关心他人、帮助同学, 培养热爱集体、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良好思想品德。

3.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1) 抓好校风建设。校风是校魂,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在价值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问倾向。良好的校风、班风能增加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使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树立共同价值的观念, 产生群体动力。

(2) 抓好教风建设。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个性风格、举止言谈、道德修养等方面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中身体力行, 做好学生的楷模, 使学生仿效于教师的人格美, 从而促使学生完善人格,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理关系, 让学生从心里感到他们的老师是真正的朋友。这样, 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信任感, 并在交往中可以沟通师生情感, 师生感情就会相互作用, 并使师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思想和心理状态, 产生心灵上的互动功能。

(3) 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坦率和孩子们结成“交心的朋友”, 很早就该和他们建立起良性的情感沟通的“桥梁”, 只有他们充分地信任, 才会把他们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情感都倾吐出来, 不会郁积于心。以心灵的沟通来达到孩子们积极思考、增强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其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的意向, 使得他们在解决成长过程的问题中快速地成熟起来。

4. 加强劳动教育。劳动不仅解决了人的衣、食、住、行问题, 更多的陶冶了人的情操。在学校德育建设者方面劳动教育是很重要的环节, 平时多组织学生帮低年级搞卫生、清洁卫生区、打扫教室、建设校园文化, 利用学校的劳动基地让学生观察植物生长, 并参与生产劳动, 这样让学生懂得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 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 并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以及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总之, 小学德育建设首先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要有适当的校本教材, 给每一位小学生充分的德育营养, 帮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现代化有用人才。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德育教育又重新提升到了与教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在新课程背景下, 从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小学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校本建设,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德育室基地建设 篇8

【关键词】 德育思想;校园德育环境;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5-0030-0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的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为我国道德教育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对当今的学校德育工作仍有着深刻的阐释力和生命力,对进一步优化德育环境,提升德育效果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遵循人的认识规律,对德育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主张,他注重德育知情意行的统一,注重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对学生既尊重热爱,又严格要求,充分阐释了外在环境对于学生德育的陶冶激励、示范引导和强化规范作用。

德育总是受到德育以外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与影响,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学校”、“大熔炉”、“园地”、“摇篮”或“大染缸”、“温床”等就是形容良好的德育环境与恶劣的德育环境。所谓德育环境,包括德育所处的客观环境和进行德育活动的外部条件两个方面,是指影响德育活动和德育对象思想与行为因素的总称。一定意义上讲,德育的环境化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走向,我们可以把校园德育环境(enwroment of moraleducation)理解为是教育者为实现德育目标和任务而设置或使用的、具有教育因素的环境,它包括由优美的校园、富有教育意义的布置等具体事物构成的物质环境;由优良的传统、良好的校风等构成的精神环境;由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集体活动构成的人文环境;由规范的制度、有效的执行构成的制度环境等。

一、以整洁美观、品位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熏陶道德情感

校园自然环境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的体现,它以外显的或内隐的方式影响着师生。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控制情绪、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甚至启迪智慧,激发灵感,且教学效果持久而强烈。学生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激发一种尊师爱校的情感和追求高层次目标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优美的环境让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德育实施效果明显。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子目:“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葺勤)包咸解作:“暮春者,季春三月也。春服既成,衣单袷之时,我欲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水之上,风凉于舞雩之下,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何晏·论语集解),从这里我们便不难看出,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重视环境的作用,在这样优美高雅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确立其人生志向,获取其文化知识,熏陶其道德情感。因此我们要重视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学校的“硬”环境建设应该做到整体规划、着眼于未来。学校的规模大小、校址选定及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须多方论证、通盘考虑。教学区楼房、花坛、花圃建设,运动区绿化、器械配置,生活小区的设计等要做到区区分明。学校的建设不仅仅是建筑师的事情,师生都应积极参与,如让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栽花、锄草等;结合年级特点,进行宿舍、教室、清洁区的美化、净化。这样既美化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尊师爱校的情感。

二、以奋发向上、文明进步的校园精神环境强化道德认识

校园精神环境是校园德育环境的核心。奋发向上、文明进步的精神环境具有凝聚人心、弘扬正气、示范激励的作用。通过确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引导纯正的学风、班风;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拉升道德标杆;通过开展日常全方位的教育,明辨是非,抑恶扬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道德认识是首要的,孔子说,“知者不惑”、“知者乐”。强调的便是首先要有丰富的道德知识,才能分辨善恶,决定取舍而不迷惑,才能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为自己精神上的需要而感到快乐。校园精神环境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上,因而教育者与先进榜样的模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者要宣传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并在道德上率先垂范。“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育工作也是正人的工作,教师必须重视身教,经常谨言慎行,以身作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敬仰老师,以老师为榜样,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岁令不从。”所以教育者要宣传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确立良好的校风、教风。

树立先进典型,确立道德标杆。孔子在道德教育中经常以尧、舜等先贤为典范,“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泰伯·十八》)。孔子教育学生要做到“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号召弟子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看齐,并从别人的不良行为中吸取经验教训,对照检查自己,一旦发现有了过错要能勇于改正,他劝教学生“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要能正视,认真改正,其弟子颜渊“不贰过”,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皆被后世尊为贤人。因此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其他岗位上的优秀职工,通过这些先进模范在广大师生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来为校园的精神环境共同努力。

重視曰常全方位的教育。孔子要求他的学生要分清善恶,“行己有耻”、“好仁”与“恶不仁”,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既要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光荣业绩和发展前景,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又要认识到形成良好的精神环境,使绝大多数人有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以让学生也自觉按良好的行为规范去行动。

三、以和谐融洽、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坚定道德信念

校园文化环境的内容、状态和特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环境是指环绕于校园的文化氛围,既包括高雅、舒适、充满人文气息的建筑设施、活动场地、绿化景点等相对静止的静态环境,也包括内容健康、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各种兴趣活动、文体比赛、橱窗板报、书法绘画展览等动态的软环境,更重要的是还包括相互关心、相互理解、言于律己、谦虚好学、团结友爱的隐性校园人际关系。文化环境对于学生养成道德习惯、坚定道德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积极努力创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开展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孔子提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及《六艺》(礼、乐、

射、御、书、数)是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全面知识与技能。在注重教育全面性中,孔子曾提出“智、仁、勇”,“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无论是《六经》、《六艺》的学习内容还是智、仁、勇”的教学目标,都不是仅通过课本学习能达到的,它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校园文化活动来培育。

生生关系:孔子提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择友原则。“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很大。孔子教育学生要善择益友,应与有道德的人相处,“就有道而正焉”。要求学生不要与道德败坏的人交朋友,“无友不如己者”,以免受到恶劣的影响。

师生关系:师生要建立互相尊敬和爱戴的关系。孔子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伪政》)的虚心态度,采取“不耻下问”甚至“每事问”的态度,并且拜善人为师。不仅如此,孔子与学生情同手足,颜渊死,他悲痛不已。他不是把自己凌驾在学生之上,而是出现在学生之中或与学生结伴同行,或与学生席地而坐,或谈志向报负,或述个人情怀,都能做到胸怀坦荡,心心相印。孔子的学生用下面的话来述说对老师的尊敬,“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子罕》)。

四、以纪律严明、管理有序的校园制度环境规范道德行为

校园制度环境指学校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规范体系。包括规章制度、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制度可以推进德育环境的优化,可以保证德育环境建设与学校工作的和谐一致,可以强化制约德育行为功能,使之发挥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感染、导向和推动作用。

道德行为是检验道德认识是否明确、道德情操是否高尚、道德观念是否坚定的试金石,是品德修养进入躬行实践的最重要环节。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孔子强调最重要的还在于行为实践。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观其行。

依据制度,奖惩分明,规范道德行为。制度即规范,孔子德育思想以“礼”为基本的道德规范“不学礼,无以立”“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礼的内容即对父母要孝,对兄弟要“悌”,对朋友要信,对国家和人民要“忠”,“中庸”为孔子的道德评判准则(不偏不倚谓之中,庸者,恒也,长期坚持)。现代,《中小学生曰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是作为中小学生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大学,学校依据需要制定或采纳可行的制度,这些准则和制度一旦确立,学校就应根据这些准则和制度来指导学生的行为,通过制度来赞扬或表彰道德行为,禁止和惩处不道德行为,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指导他们做出道德行为。

制度的执行方面。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应立足于严,发现学生的缺点,要及时指出,毫不留情。孔Y-t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是严爱结合,如子路粗率,他经常给以严厉批评:“野哉由也!”由也兼人“。但是,孔子总是能从“爱人”的观点出发,对学生怀有一种积极的爱,在批评学生缺点的同时,常常更多地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注意鼓励学生改正缺点,争取进步。他经常鼓励学生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教师就应该以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纠缠在学生过去的缺点和错误上,而应该相信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和错误。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基于这样的认识,虽然严厉地批乎子路,但是也经常赞扬子路的“无宿诺”、“闻过则喜”。

建设健康的校园德育环境,不光要有良好的硬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营造一种各方通力合作、师生真诚交流、情感相互沟通的德育氛围,和谐的德育环境才能造就和谐的个体和群体。

参考文献:

[1]徐志刚,论语通译[M]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A,2006.

[3]张文武,校园文化建设与和谐的德育环境营造[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4]房秀全,试论加强新时期高校德育环境建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6).

[5]刘超良-制度:德育的环境支持[J]教育科学,2004(8),

上一篇:国旗升起演讲稿下一篇:消防专家回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