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教师的观后

2024-08-25

地球上的星星教师的观后(共13篇)

地球上的星星教师的观后 篇1

经同事推荐,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我连着看了2遍。第一遍时我完全将自己溶入到伊桑这个角色中,跟他一起感受孤独、无助、痛苦、绝望、喜悦,我是哭得一塌糊涂。看第二遍时我冷静了下来,从孩子、学校、家长这3个角度去看待教育:

1、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上帝赐于我们的礼物。他们都不是完人,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精彩的人生。他们更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最需要的是爱,需要我们的帮助与引导,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关爱与呵护,让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2、看完此片我真希望自己就是那位尼克老师,或者孩子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更希望的是所有的老师都象尼克一样,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望。我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克服困扰他的缺点。不论结果如何,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爱着孩子,并让他也感受到父母的爱,他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爱最亮的小星星。

3、目前中国的教育都是应试教学模式、批发教育,以分数定孩子的好坏,以分数将孩子分级。现实是残酷的,无形中给老师带来压力,也给家长带来了压力和困惑。

张舜性格活泼、特别好动,每天我都是苦口婆心的早说晚说。每天都是一大堆的道理讲给他听,但孩子自控能力太差,管不住自己。今天下午几个孩子上课时间跑到操场上去玩,把老师气得不行了,结果是罚站。吃完晚饭再跟他讲道理,要有集体观念、要有纪律性、要管住自己,甚至让他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看待此事。但从接下来做作业不认真的情况来分析他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说起来我已经几年没有打孩子了,我总是怕伤害孩子,总是耐心地跟他讲道理。

看来温柔战术不起作用,我只能先礼后兵。于是借罚站一事狠狠将他揍了一顿,屁股肉多就照它打了,小家伙哭得伤心啊。没办法,实在是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教育不排除暴力,要就不打,打就要打到心里去,否则孩子不长记性,白打了。打了还得观察后果,看有无不良反应。写作业好认真,收拾书包、收拾桌子、刷牙洗澡睡觉也自觉得很。明早还得继续教育,还得跟踪在学校的表现是否有进步。

地球上的星星教师的观后 篇2

一、不同视角的不同定位

(1) 大众视角下伊夏的定位

大众视角下, 伊夏以一个后进生的形象存在, 顽劣、不思进取。上课总是在发呆, 成绩永远的吊车尾, 不守规矩做出夸张、搞怪的动作挑衅老师的权威。经讨论, 老师们建议他在特殊学校就读。

(2) 尼克视角下的伊夏的定位

学习障碍是个体在涉及理解或运用语言 (口头或书面语言) 方面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的失常。这种失常可能表现在听、想、说、读、写、拼音或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不足。 (1) 尼克通过对作业本比对, 认为伊夏患有学习障碍, 顽劣是他无能地掩饰, 他更加需要帮助。

二、什么造成了伊夏的“失败”?

1、错误归因

教师将伊夏成绩差定为智力问题, 武断地下结论并没有进行正确的分析解答。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归因, 造成了伊夏学业上的挫败感。尽管他已经很努力了, 仍不见任何起色, 促使他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 也导致了自我厌倦、自我放弃。

2、错误的引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将 (7—11岁) 定为勤奋感对自卑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一个与同伴交流的需要以及被同伴 (主要是同性同伴) 接受的需要与日俱增的阶段发展的关键是勤奋地学习, 获得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家长、教师以及其他重要他人对儿童的努力的肯定、赞扬是很重要的。 (2)

针对伊夏的问题, 教师采取了批评、责罚的方法。随后事实也证明教师的否定、批评是没有效力的, 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使得伊夏产生自我怀疑, 催发了伊夏的自卑情绪。

3、缺乏正确的评判体系

学校教育之下, 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原则。在影片中, 伊夏成绩差, 被归为后进生的行列。事实上, 伊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伊夏具有画画的天赋, 这种天赋在以成绩为标准的学校制度之下完全被掩盖。假使学校教育具有多元化的评判体系, 伊夏的自身价值就会得以体现, 也就不会造成伊夏传统意义上的“失败”。

三、学校教育该何去何从?

学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意义重大。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是正确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该何去何从?

伊夏起初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失败品, 但是伊夏的失败是一个人的失败吗?伊夏既是一个特例也是一个范例, 当下的学校教育制度中下存在众多的后进生, 他们是否真的如教师眼中那般无可救药。众多实例显示, 学习并不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很多学习上的后进生在社会中有所成就。这也说明, 学校的评价制度是不全面, 有弊端的。那么, 当下的学校教育如何转变?

(1) 学校的转变

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判体系。成绩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构建适应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下, 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 获得自我认同感。同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 找出正确的方法,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教师的转变

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 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 正确的归因。对于学生的状况, 能做到细致地了解。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 全面的理解, 做出分析研究。研究学生产生这种不足之处的原因所在, 是环境的原因、家庭的原因或者是自身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 采取不同的措施, 实现学生的转变。

其次, 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会形成自身的自我认知, 但往往也会产生自我的怀疑, 难以对自身形成正确、客观的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只有批评、处罚两种。批评、处罚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反之这种教育方法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起到反作用。

心理学上人和人互动就会形成社会性, 社会性强化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形式来表达对学生的认可和肯定。 (3) 赞扬就是一种社会肯定形式的社会化强化, 对于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的学习与管理中, 教师可以首先使用赞扬的方式积极引导, 肯定学生, 实现学生心理上的共鸣。通过影片, 可以发现游戏法、兴趣法也是有效的引导方法。

再次, 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 是值得认同的, 对于学生的个性不能一味地压制, 要学会尊重,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果斯基认为, 学生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 现有的水平与潜在的水平。学生处于着眼于最近发展区, 肯定学生, 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之所以走入误区, 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自我认同感。尊重学生的个性, 以宽容的心态关注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玉坤从.《地球上的星星》看儿童学习障碍问题[J].大众心理学, 2013年第03期

[2]张向葵, 桑标.发展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年第35页

《地球上的星星》 篇3

影片是一部感人的剧情片,讲述了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八岁男孩伊桑从被家人和社会摒弃到才华显露被认可的曲折经历。也许影片要诠释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然而无数次和学生一起欣赏完影片,又觉得,似乎所表达的不止这么多。

一、五彩斑斓的童真世界

八岁的小男孩伊桑瘦弱、露着两颗可爱的大门牙,有着大大的眼睛,眼睛中闪烁着孩子特有的光芒和神彩。在他的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沉浸在捕鱼、和狗狗追逐嬉戏的乐趣中,把成绩单扔给狗狗当玩具;他津津有味地注视着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他喜欢画画,把颜料浸在水中,用手指绘出五彩斑斓,惊喜于色彩的变化……正如优美动感的背景音乐所唱的那样,“不做时间的奴隶,他们无忧无虑,同蝴蝶相会,同绿树谈天,他们花时间把风聚拢,在细雨中读着优美的故事,在天空的画布上描绘着未来新世界”。

影片一开始便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精彩的童真世界,在那里,儿童仿若“自然之子”,与生俱来地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界中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享受着自然带来的欢乐和趣味。

在受到大孩子欺侮之后,身体上的伤和内心的委屈使得他一口气跑上天台,呜呜地抽泣,然而当看到天台上落下一只风筝时,便破涕为笑,捡起风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回到家里,等待他的是爸爸的怒喝与巴掌,还有威胁着要送他去寄宿制学校。面对爸爸的斥责,倔强的伊桑坚定地认为打架并非自己的错误,“死不悔改”,然而面对爸爸的出差,他误以为是因为自己的淘气爸爸才离开家的,伤心地向爸爸检讨自己的错误,并祈求爸爸不要走。一颗多么善良敏感的童心啊!

即使因为种种原因被恼羞成怒的老师赶出教室,走出校门,小伊桑也能很快进入快乐的世界,外面世界的一切都如此新鲜有趣:阳光照耀着他,墙上的画页充满着乐趣。大街上的棉花糖、泥工、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白灰等等深深吸引着他的眼球,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

二、“问题学生”的遭遇和转变

伊桑成绩不好,和优秀的哥哥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哥哥是每门科目都拿第一的尖子生,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和哥哥相比,伊桑显得十分笨拙,完全不像一对兄弟。

从起床上学的那刻起,伊桑似乎什么也做不对。暖暖的阳光照进来,早晨的风轻轻地吹着,忙碌的一天早早就开始了,伊桑依然沉浸在美妙的睡梦中,就要迟到了,妈妈急忙地替他穿衣服,而他依然沉浸在摆弄魔方的世界中,在妈妈的推搡和拖拉下最后一个上了校车,引来校车司机的一阵数落和不满!

到了学校,“一句老话,整洁最重要……保持学校的干净整洁是我们的职责”,伊桑因为鞋子上的灰尘而被阻拦在教室外面,尽管他不停匆忙地擦着鞋子,然而还是被惩罚了。

课堂上,字母和数字是他讨厌的敌人,伊桑连最基础的拼写都不会,当老师叫他站起来找出形容词的时候,他一个也读不出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伊桑无可奈何地大声地发出一串奇怪的声音,并说“书上的字母在跳舞”,惹来同学们的嘲笑,恼羞成怒的老师气愤地叫他“不要脸”的孩子,把伊桑赶出了教室。伊桑孤单地站在走廊上,路过的高年级同学们嘲讽地说:“怎么又是你呀?”站在走廊上的伊桑最终还是经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奔向了自由的天地,同时也犯下了更大的错误!最终学校容忍不了伊桑,被送往了寄宿制学校,尽管伊桑苦苦哀求父母,但一切都于事无补了。

在新的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伊桑依然是老师们痛恨的“懒惰又愚蠢”的学生,再加上额外的远离亲人的创伤,伊桑很伤心,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不再和任何人说话,彻底地把自己封闭起来。

当我们都在担心伊桑的命运的时候,剧情发生了转变,新的年轻的美术老师尼库巴出现了。尼库巴一出场就体现了与众不同:未见其人,先闻笛声。他引起了孩子们和观众莫大的好奇,在欢快的笛声中,小丑装扮的老师笑哈哈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大多数孩子活泼开朗、追求自由的天性得以释放!然而伊桑依然不为所动,沉浸在自己孤独的世界中。

聪明的老师很快就发现了伊桑的与众不同,找来了他的作业本,仔细阅读,找出其中错误之处,很快尼库巴老师就判断出伊桑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因此,他不顾路途的遥远,亲自去伊桑家里家访,并发现伊桑有着天才的绘画禀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想必大家都已经猜到了,尼库巴采取了很多措施,帮助伊桑重拾自信。结局是伊桑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当评委亲吻他并给他颁奖的一刹那,全场的人都站起来了,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伊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到了老师的怀里!

三、独一无二的伊桑: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

单就影片立意来看,《地球上的星星》几乎没有什么新意,之前的教育三部曲(《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已经诠释了经典的教师形象,但影片依然能带给观众诸多的感动和思考。

(一)什么是科学的儿童观?

所谓的儿童观,是指社会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和看法的总和。古往今来,关于“儿童是什么”的答案多种多样并与时俱进着。然而,在面对伊桑这样脑子充满着幻想的孩子时,又有多少老师依然会秉持着这些儿童观呢?影片中的大多数老师表现出的是愤怒和不解,认为他种种表现的根源是愚蠢和懒惰。

儿童观是一种观念,但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拿到教育实践中去检验,需要我们在和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深刻地去反思和体味。例如,我们承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在和其相处的过程中,还会有“我是大人,你只是孩子”的感觉吗?

(二)面对问题孩子,怎么办?

伊桑是一个有着阅读障碍的特殊学生,遭到老师的嫌弃和讨厌,影片中的大部分老师对其都是批评和愤怒的态度,向校长告状和抱怨,没有一个老师静下心来去听伊桑的解释,没有人去认真分析伊桑作业本上那些错误的共同之处,更没有人关注到其在美术方面所表现出的天赋。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根据此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受罚。

倘若有老师在面对伊桑时,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相信他会关注到伊桑的美术特长;倘若老师多给伊桑一些关注的话,他可能便会察觉伊桑的问题,也不会任由伊桑自暴自弃,以调皮捣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

当然教育没有倘若和假如,因此,老师在面对特殊儿童的时候,一定要多一点关注,多问一些为什么,唯有如此,伊桑们才能渐渐走出问题的阴影,才能真正像星星般发散出应有的光芒。

(三)什么是真正的“师爱”?

教师,自古以来,被戴上了无数闪亮的光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记得实习期间一个园长曾经对我们说过:“问问自己,你爱孩子吗?如果爱,才算具备当老师的一个前提条件!”工作以后,也无数次地问自己,怎样才算是具备了教师应有的爱心!无法一一道尽,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教师的爱心是建立在对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的,没有理解,没有接纳,谈何师爱?

影片中的大多数老师让观众痛恨,他们不了解伊桑的问题所在,却对其横加指责!电影来源于现实,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没有这样的老师呢?还有多少像伊桑一样的孩子不被理解,不被接纳呢?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反思!

教师看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 篇4

原来现在的伊桑正和年幼的自己一样,有读写障碍。他不是不想学习,不肯努力,而是他根本做不到。美术老师不远千里来到伊桑的家,当伊桑的爸爸妈妈知道真相后,错愕、震惊,爸爸恼羞成怒,妈妈伤心欲绝。他们自以为忙忙碌碌都是为了孩子,可是作为孩子最亲密的父母,竟然没有发现孩子的异常,而是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想起孩子的种种行为。是的,他分不清“d”和“b”,他打球是总是控制不了球的距离和方向,他无法自己系鞋带。伊桑曾经试图跟爸爸妈妈解释自己的困境,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倾听。

学校委婉地提出伊桑不能继续留校,美术老师独自揽下教育伊桑的责任。师生两人惺惺想惜,当所有人都放弃伊桑的时候,只有他愿意相信他、帮助他。分不清字母,算不出数学题,我们可以有很多办法,伊桑喜欢画画,那就用他喜欢的方式,在沙地上画字母,用橡皮泥捏数字,跳台阶做加减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大人。伊桑的爸爸再次来到寄宿学校,他特意告诉美术老师,他们在网上了专门查了“读写障碍”的资料,他们是爱伊桑的。“你们以为跟孩子说你爱他,这就是爱孩子了吗……?”面对老师的责问,伊桑的爸爸惭愧极了,走出学校,看到儿子伊桑在“美术比赛”的宣传画前吃力的读着,他禁不住流泪满面,羞愧自责无法面对伊桑转身离去。

帅气的美术老师给学校吹来了一股温暖的新风,学校将要开展一次“画画比赛”。老师和孩子们都来了,连校长先生也来了。大家席地而坐,随心所欲,每个人都在专注地表达自己的内心,连平时最严肃的老师都在这一刻与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看到这个神奇的画面,内心莫名感动,艺术是没有界限的,它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让每个人都敞开了心扉。最后的评选结果出来了,老师和伊桑的画不相上下,但伊桑的画赢得了冠军并特别做为学校期刊的封面,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孤独的伊桑终于找回了最初的自信。

教师看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 篇5

最终,伊夏被学校开除了,他爸爸只好把他送到离家很远的一所寄宿学校去,没离过家的伊夏到了新学校,心里受到很大的伤害,连他最喜欢的画画课他都不上,整个人像傻子一样,把自己给封闭起来。

这天,学校新来了一位代课美术老师————尼克。尼克老师初次见面就给孩子们带来不少的惊讶。正当同学们用好奇的心情等待新老师的出现时,教室外面传来了优美的笛声,一位小丑装扮出现在孩子面前,他带着孩子们又唱又跳,一节美术课就在这欢歌笑语中结束。接下来的时间里,尼克老师就发现伊夏的与众不同,尼克老师决定家访,发现伊夏的画画天分,尼克下定决心帮助伊夏。尼克在课余时间,让伊夏在沙盘里写字母,慢慢的再让他从画画中一点一点的克服困难,最终帮助伊夏走出了阴影。

在一次画画比赛中,伊夏还获得了一等奖,他的画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夏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兴奋地扑向尼克老师的怀抱!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6

上课程论的过程中,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非常具有意义的电影,叫做《地球上的星星》,之所以说它很有意义,我有以下体会。

电影的小主人公是九岁的伊桑,他上三年级,长长的牙齿,大大的眼睛,还有那单纯的让人怜惜的面孔。看起来那么的可爱那么的让人喜欢。他有一个还算富有的家庭,爱他的父母,成绩很好的哥哥,这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美好,但是故事好像都有戏剧性的转折,会让这些没害全部黯然失色或者全部变质。

其实伊桑的父母和大多父母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龙”。所以他们不停地为伊桑的生活和学习而忙碌。伊桑的母亲每天夙兴夜寐:一日三餐、伊桑的洗漱、以及其它凌乱的家务活。为了这个家,她甚至放弃了工作。所以,伊桑父亲的养家任务也十分沉重,每天闻鸡起舞。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忽略了伊桑的实际情况。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伊桑是一个患有先天性阅读困难的男孩。或许是因为伊桑的哥哥学习太优秀,更或许是伊桑的父母认为自己的IQ足够正常,不会生下一个像伊桑这样的孩子,所以他们想尽办法让伊桑“放光”:母亲每天亲自辅导,不停地更换学校,结果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从未经历“寻光”的过程,怎么可以让伊桑“放光”?

剧情的转变就在霍卡尔先生调走,新的年轻教师尼库巴的出现。也就是这颗小星星开始找到夜间的太阳,并依靠着他闪闪发光。

尼库巴老师的初次见面就给小孩子们不小的惊讶,未见其人先闻笛声。在欢快的笛声中,小丑装扮的老师哈哈的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自由浪漫的天性释放了出来。第一节美术课上歌舞升平。这种前所未有的教学方式似乎唤起了所有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和老师快乐的歌唱,舞蹈,当然,这一次还是没有能激发起小伊桑的欢乐。

人们都说在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是一直遗憾,在正确的时候遇到正确的人是一种幸福。聪明的老师知道了这个可爱的小男孩有一些与众不同。他很快也发现了伊桑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通过检查伊桑以前所有的作业,以及一些列的调查,他发现尹夏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可以说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可是通过他的观察尼库巴决定家访,发现伊桑有着天才的绘画禀赋。虽然尼库巴老师和伊桑的父亲讨论过伊桑的教育,谈论过他的才能,但是伊桑的父亲反复的说会画画有什么用啊?但是年轻的教师决定帮助伊桑。为了帮助伊桑自信的面对现实,尼库巴搜集可很多资料包括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奖的艾伯特.爱因斯坦,著名的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这些的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等名人都有着共同的经历,就是他们同样小时候存在着读写困难,甚至无法识字,交流困难,也都曾被周边的人当成弱智来看待,可是他们却用画画和音乐,发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尼库巴老师补充了一句。

“伊桑,其实刚刚,还有一个人我没有说,那个人,就是你。” 他带大家去池塘边游戏,让伊桑的才华自然显现;他说服校长让他不要放弃这颗小星星;他用伊桑的方式教会了他读写…..为了向所有人展现伊桑的绘画天赋,他特地举办了一场校级比赛,最终,胜出的伊桑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的绘画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人手一册。

我想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童年,我们都幻想过自己是天上那个最闪的星星,可是却殊不知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美丽的小星星,都在绽放这自己独特的光芒。然而伊桑最爱的却是各色颜料在水中缓缓融化的飘逸,他体会着浓墨重彩的美以各色姿态盛开在笔下的惊心动魄,他以自己幼拙却惊人的笔触与世界对话。

九岁的他不明白,也无法按照所有人似乎都默认的方式去生活,于是,当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他思念的,是旧时光的安逸,好像那时候还能去水沟里抓小鱼,还能和哥哥一起聊天,还有妈妈帮他洗澡。

影片用细腻的笔法描述了伊桑的情感转变,让观众沉浸在伊桑的世界里,与他同喜同悲。

有人认为,整部影片所讲的是教育带来的人性升华,然而我却感觉到它的深意不止如此。也许其中更让人感慨的是拯救和被拯救的幸福,伊桑与巴库尼老师,原本是两个陌生的灵魂,却在无意之中相遇,为彼此带来生命的温暖和慰藉,这样的感受,是纯粹的人性美,至诚至深。

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没有多一秒没有少一秒,不是在这地也不是在那地,恰巧就在那所学校,一个宽宏善良的老师遇见了那颗被人遗忘在角落的小星星,他就在那里,静静地闪耀着莹润的光芒。他羞于直视众人的眼睛,但是他的眼神却具有让人安心的力量,他微笑着,用他有力的大手牵引着小星星,让他停住脚步,享受人世间真正的阳光与欢乐。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与脆弱,许多时候我们不信任冰冷现实的外界,于是像是空谷之中一只独自盛放的白莲,静静等待有一个人来撷取,就像夜晚的星星等待已经到达地球另一面的太阳分享一些光亮,温暖自己的内心,那样自己也就会发光,发亮。

下面我用电影里面的一段话来结束。

瞧瞧他们 像早晨的初露 依偎在叶子的手掌上

从天堂掉下来的礼物 展开 悄悄的滑动 好似娇贵的珍珠 不忘微笑的闪烁着

我们不要遗忘这些 在地球上的小星星们 像冬天里的阳光 使庭院充满着金黄色

他们将黑暗驱逐出 将温暖放入于我们心灵的最深处 我们不要遗忘这些 在地球上的小星星们

为了遗忘在地球上的星星 篇7

看完影片,我想起了国学大师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忆师友》中所写的一件事:1919年,年仅26岁的钱穆主动担任了一所小学的校长。一天,路过一间教室,看到全班学生都到操场上玩去了,只有一生坐在教室里。他找来班长一问,才知道这孩子叫杨锡麟。因常犯校规,前任校长命令他,下课时间,只有在大小便时才准离开座位。钱校长特批让他去玩。不一会儿,一群学生围拥着杨锡麟来到校长室告状,说杨锡麟在操场旁的水沟里抓到一只青蛙,将它撕成两半。一个孩子还带来了“罪证”——一只血淋淋的青蛙 。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呢?如果是我,要是心情不好,可能会说:“你就这德性,让你出去玩,没想到你又犯事了。我看,你还是适合呆在教室里。再说,青蛙也是有生命的,你竟然也下得了手?”如果心情好些,我也许会这样处理:先让其他学生回去,然后让他坐下,再心平气和地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重心长地告诉他:“青蛙也是一条生命,它为庄稼捉害虫。你这种行为,等于帮助了几百只害虫,你知道错了吗?”当学生知错并表示会改时,再让他回去,事情也许就到此结束了。

钱穆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他对押送的那些学生说:“杨锡麟,因久坐教室,你们所知道的,他可能不知道。今天你与他一起玩,看到这种情况要好言相劝,不要大惊小怪。他犯点小错误,就一起来告发。以后如果再这样,一定要罚你们,今天不罚杨锡麟。”那些兴高采烈的押解员们,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如果钱穆只做到这一步,那也不能称大师。他后来在让学生听句子默写的教学中,发现杨锡麟听觉挺好。一天放学后,他让杨锡麟留下来,他弹琴,杨锡麟随琴声唱和,后来琴声停了,他还能唱。钱穆发现他不但节奏准确,而且温雅有致。钱穆大加赞赏,让他次日在音乐课上露一手。第二天的音乐课上,钱穆问:“谁敢独唱?”别人都不敢举手,只有杨锡麟举手起立,独唱不息,令全班学生大为惊叹,掌声经久不绝。

捕杀青蛙事件后,学生不再告发他,但都不与他一起玩。音乐课上的表现,让轻视他的同学刮目相看。杨锡麟逐渐有了信心,判若两人。

学校要举行文娱活动,钱穆要求音乐老师单独辅导杨锡麟。结果表演时,他扮演一老渔翁登台演唱,琴声、歌声,满场悠扬悦耳,引得掌声雷动。

后来钱老说:“余近年在台北,常晤后宅镇人老友邹景衡。一日,忽语杨锡麟毕业后事。相隔垂六十年,当时后宅小学诸生,独杨锡麟一人尚在其同镇人口中得称道,真出余意料外也。”

以上影片与故事中的学生都是典型的“后进生”。如果不是碰到一位尽职而充满爱心的老师,也许他们的命运会截然不同。面对这样的学生,有的老师会责怪,会埋怨;而有的老师会体谅,会关怀。老师态度、观念的不一样,教育的效果天差地别。影片中尼克曾对伊桑的爸爸说过这样一件事:索罗门群岛的居民想占用森林的一部分来耕地,但他们不把树砍掉,只是聚集在树的附近,对着树大声辱骂,不用几天时间,树就干枯了。这让我想起在网上看过的一则报道: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等人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并发表了实验结果《来自水的讯息》一书,证明带有“善良、感谢、神圣”等美好讯息,会让水结晶出美丽的图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讯息,会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而且,无论是文字、声音、意念等,都带有讯息的能量。

尼克的话和这则报道,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树和水尚且能感受到讯息的能量,何况我们面对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在当老师时曾说:“我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我成为教室里的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式方法,决定着教室里的氛围。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既能让一个孩子痛苦,也能让他欢乐。我可以是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是激励孩子的手段。我可以羞辱他们,也能迁就他们;我可以伤害他们,也能治愈他们。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我的回应决定了一个危机是升级恶化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更具人性还是泯灭人性。”

而我,作为一位班主任,一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一位六岁孩子的爸爸,对照影片与故事,觉得自己像是伊桑的爸爸,看到孩子发脾气、惹祸,就会不分青红皂白高高举起手掌。我还像伊桑以前的老师,我的眼里只有成绩。面对后进生试卷上那刺眼的分数,常气得咬牙切齿。而唯独没有想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感受——他们有什么困难吗?他们感到快乐吗?尼克老师和钱穆高超的育人技术,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急功近利,照出了我的浅薄,照出我该努力的方向。

两位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学校存在,后进生就不可避免。面对这些发展有困难的孩子,不该体罚,不该歧视,不该放弃;而要充满热情地,满怀期待地关爱他们。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对生命的信心。

影片中有首插曲这样唱道:瞧瞧他们,像早晨的初露,依偎在叶子的手掌上,从天堂掉下来的礼物。拧动,展开,悄悄地滑动,好似娇贵的珍珠,不忘微笑地闪烁着。我们不要遗忘这些在地球上的小星星们。

让我们用一颗诚挚、宽容、关爱的心,拥抱这些被遗忘在地球上的小星星们吧,让他们也能找到星星的快乐。

(作者单位:杭州市明德小学 浙江杭州 310015)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8

城东实验学校毛丽娜

周二我们城东的教师集体观看了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感触良多,忽然一下子明白了一句话的真正含义:“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许我们的态度会决定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小男孩依夏是个满脑子奇思异想的男孩,万物在他眼里都是灵动的。可是在老师眼里,他是个淘气包、麻烦精,三年级考试成绩全是鸭蛋,正如我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后进生”。这对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怎能接受学校里关于自己孩子是智障儿的结论呢?无奈之下,父母只好将他转到寄宿学校,而在新学校里,事态却更严重。依夏依然是以前的表现,单词不会拼写,数学不会计算,美术老师的循规蹈矩和墨守陈规又使得他连最爱的画画都放弃了。所有的老师都嘲笑他,他苦恼、沮丧、哭泣、挣扎„„最后他不说话了,只能用一双充满害怕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幸好欢快乐观的美术老师来了,依夏让他看到了年幼时的自己,一颗善良的心颤动了,于是决定帮助他。探寻之后,发现他原来有阅读障碍,开始细心教导,把游戏和学习巧妙的结合到一起,原先充斥他大脑里乱七八糟跳动的字母音符都摆正了舞姿,依夏真的进步了。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也许有的星星生来不像其他伙伴那样明亮璀璨,但你不能否认他们也有自己的光芒,在某个瞬间,他们所发射出的光芒反而更加耀眼。依夏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发现他光芒的老师,这位老师和依夏有着同样的经历,他愿意走进依夏的心,并发现他的美。虽然我们越来越强调换位思考,鼓励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把孩子视做一个独立的人,以平等的姿态去靠近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正是片中小主人公伊夏父母所无法领悟的,父亲一味的苛责,母亲盲目的焦虑,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懂如何发现他的心,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灌输传统理念,却事与愿违地使伊夏在沉沦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9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伊桑,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的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猜出的水纹和倒影。伊桑的哥哥尤汗陷入和他是两个极端,尤汗成绩优异,在成人的世界里,优异的分数,整洁的作业,认真的学习态度无疑成了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美术老师尼库巴,这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老师,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桑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快乐!

伊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处于最差的状态,因此受到老师、父母的责骂、歧视,以至于为了逃避非难而让哥哥写假条向老师请假,以便于他逃学,最后不得已而转学。转到新学校后,伊桑依然是学不好语文、数学等科目,无论他怎么努力,他都不能写好那些字母,他被老师打、罚站、罚跪等,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代课老师尼库巴教孩子们画画,发现伊桑不正常的状态后,他和伊桑的同学交流,和其他老师交流,通过分析伊桑的作业,他发现,并不是伊桑学习不努力、偷懒,而是因为他天生有诵读障碍,缺乏流畅的思考能力,对距离、大小等缺乏判断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却做不到。

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态后,尼库巴老师上门和伊桑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我们不能因为他目前的一点点障碍而嫌弃他。他甚至愤慨:“如果你喜欢比赛那干脆养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负担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 为了唤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库巴老师在课堂中和孩子们讲述爱迪生等名人小时候也有读、写障碍,老师自己也曾是,然后,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一点一点,伊桑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

尼库巴老师认为,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伊桑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他的创造性极强,在学校绘画比较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库巴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桑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他流着热泪扑进了老师的怀抱。

伊桑各方面成绩都明显提高,令父母惊诧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峰体验,他的脸上绽放出快乐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亲来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舍地与老师告别,临上车前他回头奔向老师的怀抱,尼库巴老师将他高高地举起,伊桑伸展着双臂,全身舒展向上,极其激动人心,我的热泪再一次流出。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0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孩子的发展有着共性与不平衡性,在用相同的模板来塑造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尊重了孩子的个性。

在追求功与利的社会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家长对孩子的希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对孩子的判断也越来越统一而狭窄,导致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被熄灭,沉重的希望也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在我们这些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些家长不可理喻、固执、不配合,但是只要我们真心的为孩子付出,在孩子获得好的改变面前,相信这些家长会理解、会支持、会配合、会感动的。

作为教师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应当以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只用卷面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可能会扼杀了天才。孩子的发展有着共性与不平衡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在用相同的模板来塑造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尊重了孩子的个性?这是我们应当经常反问自己的。

教育应当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一味的强调成绩的面前,我们是不是忘了他们仅仅是这个年纪,而进行超乎常人的灌输,无情的剥夺了本应该属于这个年纪的主要特点。

学生是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在学生的行为或成绩上出问题时,我们是不是也过于重视结果,而忘了去寻找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批评与惩罚让我们精疲力尽,但自始至终也没有出现我们想要的结果。是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我们不够了解学生,没有找到对的方法,其他老师的失败与尼康的成功,强有力的说明了这点。当然改变一个学生,其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我们是不是总在寻找速成的方法,在一个可能可以成功的方法面前,是不是因为其所需付出的代价面前,选择了放弃。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1

片中的伊桑是一个非常具有想像力但是有着阅读障碍的男孩子,他的各门功课差的要命,他总是分不清正确的字母,他掷球的时候总是把球扔错方向,他的思绪经常会随着他的想像飞向很远很远。他在做3ⅹ9=?时,他不同于常人的小脑袋把3想像成地球,9想像成冥王星,最终地球经历重重困难终于击败了冥王星,所以他带着自豪地笑容在答案里写上了3 。没有一个老师喜欢他,他在别人眼中简直是一个白痴、笨蛋。直到尼库巴老师的出现,才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他,在老师的一次次努力下,在老师专门给他创造的一次次机会中,小伊桑终于找到了自信。看完这个影片,想想自己的工作,我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身为一个教师的职责与重要性。

影片拍得非常好,让我觉得自己语言的匮乏,一时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它。片中没有一个镜头的设计是多余的,前面的差都是为后面的变好做铺垫。片中多次用到唱歌来抒发感情,不管是歌词还是歌声都给我们了一种震撼。我们要爱我们的孩子,不管他好或不好。尼库姆布斯是个好老师,他爱每个孩子,不因为他们的成绩而对他们有所偏见,这是在这个以成绩选拔人才的社会中鲜见的老师。他具有一双慧眼,能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他拥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责任心,他的目的就是帮助这个孩子,改变他,让他快乐起来,他为此不懈的努力,最终他做到了,而且非常成功。

影片给了我两点启示: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更不能用显微镜去看他们的缺点,那不是刺激孩子上进,而是确确实会打击到他们的。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会得到鼓励,老师也会找到职业的幸福感。二、老师和家长们请变得单纯一些,我们也有过成绩不好的经历,为何要为难孩子们呢?我们何尝不知那怎么也学不会的感受呢?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找到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孩子是会改变的,我们应该相信这一点。还孩子一片蓝天,带走我们给他们的乌云,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2

发现

伊夏的“学习差”、“多动”、“贪玩”、“叛逆”、“捣蛋”、“好幻想”使我对这个大门牙、大眼睛的男孩心生厌弃。近的教育直觉告诉我,这个孩子的“臭毛病”因生活在富裕家庭,父亲疏于管教,母亲过于放纵和溺爱所致。在学校,像伊夏这样的孩子通常会被贴上“学困生”或“行困生”的标签,大多会遭受像伊夏一样的嘲笑和冷落,而老师能做的似乎很有限。可是,当我看完影片后,我知道是“自以为是”欺骗了我,常规思维蒙蔽了我的双眼,致使我看不到伊夏的光,他其实是一颗坠落到地球被蒙了灰尘的星星,他需要的是被发现!伊夏拥有绘画天赋,且极富想象力:他绘制的翻页小书,生动地讲述着他和家人分离的故事;他的绘画作品用色大胆明丽,富有创造性;他能用小木棒和橡皮筋做出小船在小河里前行……可是,很长时间里,伊夏都被误解,被打击,他的星光在密不透风的压制和嘲笑中渐渐暗淡。伊夏开始自我封闭,他老是垂头丧气,显得很害怕,不说一句话,也不再画画了。所幸,小时候也曾患读写障碍的尼康老师注意到了伊夏,他能体会伊夏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能看到伊夏眼神里的呼救。当尼康老师找到校长说明伊夏的情况,并决心帮助他时,我钦佩这位老师的勇气。伊夏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尼康。于是,我自问:我是谁的尼康?那些被蒙了灰尘的星星们,他们能幸运地遇到“尼康”吗?

唤醒

为了唤醒伊夏,尼康老师煞费苦心。他到伊夏家做家访,告诉伊夏的父母,他们的小儿子有读写障碍,需要被理解和帮助;他在上课的时候讲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迪士尼的故事,并告诉伊夏自己和他一样,帮助伊夏重拾自信;他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用绘画和手工的方式辅导伊夏认字写字,并毫不掩饰地把微笑和赞美给了伊夏;他组织全校绘画大赛,只为唤醒伊夏,让这颗被遗忘的星星绽放光彩。当伊夏走上领奖台看到尼康老师画的正是昂起头咧开嘴笑得灿烂的自己时,顿时热泪盈眶,扑进尼康的怀里,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瞬间,我的心被一种力量感动着,看到这里,我更加钦佩尼康。他用爱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理解呵护点点星光,用无限的耐心和智慧让一个智障孩子变成可以照亮自己和别人的金星!他是一个与光同行的人!我想,作为老师,需要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然而,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尼康告诉我要有“五个一”:一颗仁厚热忱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双能够托举起生命的大手、一种敢于突破、勤思善学的精神。五个一缺一不可!相较于尼康的五个一,自己刚刚是幼儿级别,顿觉紧迫感骤增!

与光同行

影片里的一个情节令我如烙在心:伊夏的爸爸来到寄宿学校找到尼康老师,表明他和妻子很关心伊夏。尼康严肃地给他讲述了所罗门群岛关于伐树的故事。原住民要砍伐一棵树,并不用斧头砍伐,而是把这棵树团团围住,大声咒骂它,连续一个周,这颗树就会慢慢枯萎,然后倒地死去。听完这个故事,伊夏的爸爸露出惊愕、羞愧、恐惧的眼神。我也是第一次听这个故事,不由得汗毛根根竖立。一棵大树在咒骂中枯萎死去,一个人呢?一个孩子是笨蛋?还是天才?往往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态度。当我们骂孩子是笨蛋,他就真的越来越笨了;当我们夸奖孩子是天才,他就真的令世界惊艳了。天才是夸出来的,这应该成为教育艺术的法则!所以,告诫自己:管住嘴巴,不信口雌黄,不图一时口快。语言的力量超出想象,它可以催生出一朵花,也可以摧毁一颗心。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3

今天关注每一个细节,努力的思考有没有我曾经不被理解和不理解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一任老师都是我们的父母,文中的父亲让人有种唯命是从的感觉,就像我爷爷奶奶那一辈人一样。第一次出现小主人公和别人打架时,他没有惧怕,而是英勇奋战,父亲因此很生气,说自己走了再也不回家了,小主人公非常伤心,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他的内心,父亲是家中不可缺少的,此时家能给他带来更多的温暖。

逃课的小主人在买冰糕时,一直看着一对父子,孩子幸福的坐在父亲的肩上,自己的雪糕化了都掉在地上了,他的脸上仍旧露出了笑容,他是羡慕,因为自己的父亲没有这样做过。

上一篇:三严三实发言稿资料资料下一篇:企业文化之理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