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初中日记

2024-06-06

清明节的初中日记(共15篇)

清明节的初中日记 篇1

先到村口的老坟地里,给老爷、爷爷和五爷的坟头上各压上烧纸,这是上坟的一个习惯,是告诉先人们他的后代来祭奠了。袅袅的青烟,带着后辈们思念直通天国,愿先辈们都能安息。

老坟中,老爷的坟上香火不是很旺,今日还有我这一辈知道这是老爷的坟地,往后下一辈有几人能知道这是谁的坟茔呢?按照周礼中,帝王要祭奠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人一庙,庶人只能寝祭。以此类推,如果只祭奠父辈为庶人,能祭祖辈可以为士人,祭奠到高祖可以成为大夫矣。但愿我们的`祖坟能有三世、五世、乃至于七世之后还有香火和纸钱!护佑他们的子孙后代进入士大夫行列!

上完老坟,来到塘库岸生产队的集体坟墓地里,那里有爸妈和十大的坟。父辈中,他们弟兄两个是最没有福气的人。我们家的日子才刚刚起步,爸爸却病了没有享受一天的福,仅仅是看到了好日子的希望而已。妈妈还可以,她还可以和儿子过了几天城里人的生活,也见到了自己的孙子。在她们那代人思想里,如果没有孙子那是要比别人笑话的!

看看,墓碑上爸妈的名字,不觉泪留满面。此时回想起在那个年代里,爸爸一个人挣工资,家里五个孩子还有三个老人,那些“艰难困苦繁霜鬓”的日子,他和妈妈怎样渡的。但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的家庭却没有那么多的悲观,家里就是吃包谷榛就酸菜,却也其乐融融,就像庄子说的那样,我们家穷,但不困。这就是父母留给子女最大的精神财富,今天在我的生命中,无论遇见多大的困难,回想起我们虽然贫穷但却怡然自乐的家,就会感到有无穷力量。

上完坟走出地头,遇见永田在浇地。顺便看了四妈,四妈已经老梗了一年多了,现在人廋完了,也认不得人了。永田给她买了气垫床,她一个人睡在房子里。眼睛虽然看着人,但是却没有神气。尽管我明白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谁也逃脱不了,但真真的落在自己亲人身上时却难以接受。

直堡村巷子里,原来繁华的街道,原来熟悉的老人们大多都已经走了。正是他们所拥有的这个村庄给了我快乐的童年、是我的精神生命之根。但今天这里却已物是人非,儿时的伙伴都已各奔天涯,而这个村庄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也许再等3—5年将会被大西安建设的推土机夷为平地,所有村里人让都被集中安置在马庄居民小区里,这里的乡愁将无处可寻觅!

回到直堡村老家的院落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欢笑,唯有这个核桃树依然孕育着新芽!

中午在三姐家里吃饭,席间凯凯的儿子喜宝和女儿糖糖娃,还有欣欣的女儿陆呗呗,三个小孩闹腾的样子,很像但年的直堡村呀。三姐说妙妙的那个郑闻一来了才热闹呢!这个时候的贾村宛如当年的直堡村呀!

晚上会到家里,看了董卿主持的《阅读者》栏目,正好说的是告别。正如栏目里说的那样,古今中外,千古以来人世间的千种风情,无外乎就是生离死别,告别、离别是人生的常态。对此我们应该平静的接受,勇敢的面对每次的“告别”。

清明节的初中日记 篇2

一、学习日记的作用

通过日记的形式来记录学习情况, 具体来说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教育教学目的。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经过一天的学习, 学生必须独立思考所学的内容, 学会将学科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录, 并及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及情感体验。日积月累就一定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进一步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 有益于学生消化教学内容。

记录本身就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写学习日记促使学生动用大脑对知识进行记忆和强化, 能让学生更为持久的记住所学知识。学生还能以此清晰认识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清晰地进行思考时, 也就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 清楚的面对和消化所学的内容, 带着问题去迎接第二天的学习。

3. 有助于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日记, 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行查漏补缺;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日记, 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集思广益, 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步骤、进度进行调整和改进;对自己的教学态度, 教学得失进行反思。最终使自己的“教”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

4. 为学生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

完整的陈述一个问题是学习日记交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天让一个学生花5分钟时间用中文或英文, 把自己的日记大声朗读给同学听;或者与同学交互阅读, 互相探讨。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学会聆听和关注他人, 能清晰的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并调整自身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

二、学习日记实例及点评

例一:一名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日记

今天老师教大家学习了I, You, She, He的用法。我觉得会和my, your, her, his混淆。还有他们也要搭配不同的be动词。我觉得太难了。但同桌说很容易, 他说只要记得在翻译时I, you, she, he翻译成“我, 你, 她, 他”, 而且要放在be动词前面;而my, your, her, his都要加上一个“的”, “我的, 你的, 她的, 他的”。这方法不错。我也能分辨了。所以, 我的文具盒就是my pencil-case;他的卷笔刀就是his pencil-sharpener

点评:这篇日记在学生朗读完后大家进行了讨论。我适时补充了一些内容, 如be动词的不同用法。

例二:另一名七年级学生对相同教学内容的学习日记

人称代词:I, You, She, He

物主代词:my, your, her, his

Be动词:am, is, are

人称代词放在be动词之前, 不同的代词要用不同的be动词。I am, You are, She is, He is;物主代词要放在名词前面, 表示“……的东西。”my pencil, her apple, his pen等等。

从学生的一篇清明日记谈起 篇3

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天气 晴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去替老太烧纸。中午,吃过午饭后,我和爸爸妈妈去老太的坟前烧纸。开始,爸爸先拿了两张纸,烧了起来,然后我们把假钱和纸都烧了。后来,我和爸爸在要离开的时候各磕了四个头,就快步离去。

看了这篇总字数一百字还不到的日记,略一思索,我摸着刘磊的头,轻声地对他说:“老太在世的时候,你还记得吗?”

刘磊回答得很干脆:“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和老太在一起玩呢!”

我又进一步引导他:“哦,那你还记得老太什么呢?”

这时,刘磊陷入了深情的回忆之中:

“我小时候,老太对我可好了。我小时候很调皮,总是趁老太不注意,偷偷地把她的头发弄乱,可是老太从来没有过我,好像她就不知道生气似的。后来,姐姐把事情告诉了奶奶,奶奶过来要打我,老太反而说奶奶的不是,说‘孩子还小,不懂事。”’

我继续悄悄地、轻轻地和他交流:“现在想起这些来,很感谢老太吧?”

刘磊的话题立即又上来了:“还有一回,奶奶和别人一起出去办事了,让我和老太留在家里。我小时候很调皮,对什么事情都好奇,每一样东西都要去看一看、瞧一瞧。老太就由着我的性子,跟在我后面照应我。谁知我越跑越快,老太只好跟在我的后面跑,毕竟老太年纪大了,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都摔断了。幸好奶奶办事回来很及时,把老太搀回了家,可是老太一点都没有怪我。我真是太对不起老太了。”

我被刘磊说的话打动了,就问:“站在老太坟前的时候,你想到这些了吗?”刘磊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想到了,我太想老太了!”

我想,这个时候,孩子内在的表达需求一定已经被激发了,就对他说:“好吧,把这篇日记重新写一下,把自己想对老太说的话都写进去。如果老太在地下能听到的话,一定更喜欢你这个重孙子的。”

于是,刘磊拿起了笔,一篇满怀深情的清明日记从他的内心深处倾吐而出:

2008年4月4日星期五 天气 晴

今天是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怀念祖先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老太的坟前,为老太烧纸。站在老太的坟前,我在心里轻声地说:“老太,我来了,您的重孙子来看您了!”

开始,爸爸先拿了两张纸烧了起来。然后,我们默不作声地把假钱和纸慢慢地烧着。烧着烧着,我想起了我小时候,老太对我可好了。

我小时候很调皮,总是偷偷地趁老太不注意,把她的头发弄乱,可是老太从来没有吵过我,好像她就不知道生气似的。后来,姐姐把事情告诉了奶奶,奶奶过来要打我,老太反而说奶奶的不是,说“孩子还小,不懂事。”还有一回,奶奶和别人一起出去办事了,让我和老太留在家里。小时候的我很调皮,对什么事情都好奇,每一样东西都要去看一看、瞧一瞧。老太就由着我的性子,跟在我后面照应我。谁知我越跑越快,老太只好跟在我的后面跑,毕竟老太年纪大了,一不小

心,摔了一跤,把腿都摔断了。幸好奶奶办事回来很及时,把老太搀回了家,可是老太一点都没有怪我。

我真是太对不起老太了。可是,当我现在明白这些的时候,老太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已经没有办法报答老太对我的爱了。老太,就让我这个重孙子给您磕头吧!九泉之下,您安息吧!

回顾自己引导刘磊从写一篇百字不到的纯“记账式”的短文到写出一篇情感丰富、真实感人的清明日记。我真切地感受到:要想学生写出好的文章来,应该着重从“需要”和“真情”两个角度入手。

1. “需要”。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如果能将老师“要我写”转化成“我要写”,自己有表达的强烈愿望,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兴趣,就不感到必要和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感才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写不好,而是不想写,我们就应该通过引导、评价,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需要”。

2. “真情”。我认为“真情”的第一要素是讲真话,写出自己的内心所想。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指导小学生应该关注什么。在任何一件事情面前,每个人所见、所闻、所感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写出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做到真情流露,就是写出了具有真实“个性”的作文。

只要我们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作文练习的时候想学生所想,命学生想写之题,学生就一定能有“真话”可说。

清明节的初中日记 篇4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更是成为了我国的法定假日,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清明节的。

今年的清明节对我来说有两大特别之处:一、妈妈今年特地从北京赶回来过清明节。二、今年的清明节不准烧纸点香,因为怕引起火灾。

我们是下午去扫墓的,在去老外婆和老外公坟那儿的路坑坑洼洼,有许多的泥巴,而且老外公和老外婆的坟在山上,要走小路,小路又窄又烂。当时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不过没走多久就雨过晴天了,当时外公他们讲是老外公和老外婆知道我们要来看他们,所以保佑我们,就让老天没有下雨了。

不一回儿,我们就来来到了老外婆和老外公的坟前。在坟的周围杂草丛生,荒无一人,仿佛懂得来扫墓的人的心情似的,故意弄出这番景象,而且还有许多倒在地上枯了的树,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与昔日变了许多。但也不是全部都没有生机的,在山上还有许多的`映山红,像一个个开心笑着的孩子,我想这可能是先辈们怕我们看见他们的坟墓而感到伤心所制造除了的景象吧!在山上还有许多青翠的树苗与山中的杂草、枯树相配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使我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古句。这种景色使我们沉重的心情变得轻松了。

“我们开始扫墓吧!”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叫醒了沉醉在山中景色的我。

首先,我们把坟周围的杂草、碎石和泥土清理干净。但事实上是外公和妈妈两个人做,我们都是光看不做的,而且在清理的期间,我们发现在坟前的那棵小樟树又长高了好多。这棵樟树好像象征着我们家节节高升。

然后,外公把坟后面的沟给挖了一下。真是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堆积了这么多的垃圾,这时我想到扫墓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来扫墓清理一下坟穴周围的垃圾,那过不了几年,墓穴周围就不知道有多脏了。

接着,外公叫我把黄纸压在坟头,可是因为带着弟弟的缘故,最后还是外公去压。外公黄纸折好,然后才压在坟头的,接着,还在黄纸上面压了一层泥巴。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压着黄纸,可能是因为怕黄纸被风吹掉吧!可为什么要用泥土压呢?我想这可能是一种习俗,也可能是因为山上大部分都是土,用土压比较方便吧!

最后外公把黄纸穿过香插在坟头上,再按照刚才的方法插好多。因为今年不准烧纸、点香,也只能这样了。外公、妈妈和大阿姨他们插完之后,就对这老外公和老外婆鞠了三个躬。接下来,是我和两个弟弟他们鞠躬了。我们一边鞠,外公他们还叫我们讲:“保佑你会读书,爸爸妈妈赚好躲钱……。”我和中中(我舅舅儿子的小名)都拜了,只有轩轩(我亲弟弟的小名)不肯拜。我们劝了好久都没有用。只有我的大阿姨她最伤心了,她欠欠地跪在坟前不起来,满脸流着泪水,双手轻抚着墓碑。我想去拉她起来,但我没有去拉。因为我知道那坟里躺着的是最疼她的奶奶。那老人在世时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阿姨身上,教育她做人,学知识。我凝视着大阿姨脸上的泪水,那泪水中有对老人无尽的思念和回忆。此时,我清楚的记得大阿姨上完《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亲情,一旦远离我们而去时,再也寻不着了。

我在回来的路上默默地想:先辈们呢?你们在天之灵好好安息吧!我们这些做子孙的一定把家园创造的更加美好!

清明节假期的日记 篇5

我们来到奶奶的墓前,妈妈拿着一个小扫帚在奶奶的墓碑周围开始打扫,爸爸手拿湿毛巾把奶奶的墓碑擦得干干净净,打扫完以后,我们开始摆放奶奶平时最爱吃的水果和点心,开始放鞭炮,我们来时折了几枝嫩绿的新枝把它摆放在奶奶的墓周围,又将纸钱焚烧,妈妈说:今天是奶奶的节日,今天你讲到的话奶奶都能听到,她还能看到你,想和奶奶说啥,就尽情地说吧!

虽然奶奶和我们阴阳两隔,但是我不会忘记我们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在她的墓前除了伤心、怀念,就是想在这时和她多聊会天,因为她能看到我还能听到我的讲话,我问她前几天我给她写的信她看到了吗?

我又嘱咐她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别仔细了,不要再操我们的心了,我们都很好,要她在天上好好的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一切顺利,还有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将来长大有出息。

最后所有的仪式都进行完了,该说的话也说完了,就要和奶奶告别了,我的心里又是一阵难过,给奶奶磕头、行礼,再见!奶奶,我会每隔段时间给您写信的,不要您在那边寂寞。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篇6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所透露出的那种淡淡的忧愁,今人也许很熟悉其中的意味。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中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在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里,主要起着提醒农民根据气候变化安排农业生产的作用。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晋国公子重耳由于遭人暗算,被迫流亡在外。随侍在侧的亲信大臣介子推,为使重耳充饥,曾从自己身上割肉,煮熟了给他吃。流亡十九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此即成为春秋霸主的晋文公。重耳即位后,大肆封赏所有曾效忠于他的部下,惟独介子推拒绝领赏,并带着母亲躲到位于家乡(今山西介休)的绵山隐居起来。晋文公追到绵山,见不到介子推,遂下令放火焚山,企图以此逼迫他出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始终不见介子推出山。等火熄灭后,四处搜山的人们,终于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旁,找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的尸体。悲痛欲绝的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这个传说为寒食节的起源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初民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对此,唐代诗人韩翊的《寒食》诗有生动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就需准备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备禁火期间食用,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禁火冷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寒食节是从什么时候承担起祭祀祖先的功能的呢?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显,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棺木入土后,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以此为标记,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据《礼记》记载,孔子二十四岁时,母亲去世,他将母亲的灵柩与之前去世的父亲的灵柩合葬在一起,并筑坟丘,以便日后上坟祭奠。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孟子》里面有一个故事可作旁证:齐国有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常乞讨于墓地之间,吃人家祭墓的供品。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据《通典》记载,汉代的皇帝一年四季总要遣使或是亲往墓地祭拜。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这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纪念同质使然,寒食节本身的纪念对象——介子推,代表着一种光明磊落、重义轻利的高尚人格,而人们顺从晋文公的命令,一代又一代地祭奠他,则代表着一种知恩图报、崇尚先贤的民族精神。寒食节这种纪念性质,与古人对滋养家族繁衍做出卓越贡献的列祖列宗的感恩纪念具有基本的同质性,在寒食节这天由纪念先贤发展到纪念祖先,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物候心理使然,寒食时节,正值冬去春来,万物萌生,人们不免感物思亲,挂念亡者,想到其坟墓亲临察看、祭奠。三是减少消耗使然,如果祭扫无固定时间,一年到头频繁祭扫,必然导致耗时耗财无度,极不利于勤俭持家。

唐朝的统治者顺应民意,于开元二十年(732)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从此,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视为饮水思源、返本归宗的节日,其重要性在古代节日方阵中独树一帜,唐人王冷然有诗曰:“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寒食篇》,《补全唐诗》)如此重要的节日,时间过短显然不足以表达人们的祭奠之情,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朝廷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一千二百多年,说明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诗人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寒食》,《全唐诗》卷193)又如苏轼仿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作《寒食诗》:“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查慎行《苏诗补注》卷四十八)

清明由节气升为节日的过程,是与寒食节地位的下降伴随在一起的。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据说这可以护佑先人在阴曹地府过上幸福的生活。按照改火习俗,寒食节期间禁火,要从清明节开始升火。焚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举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于是,像宋代诗人高翥所描绘的“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的墓祭场面便屡屡出现在史籍的记载中了。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从此,每到清明时节,去往郊外墓地的路上,总是有络绎不绝行色匆匆的旅人。这其中不仅有居住在祖墓附近的人们,还有旅居海外不远万里赶回祖籍的侨胞。祖先的亡灵就像强力磁场,紧紧地将平日散居各地的家人们凝聚在一起。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但这只是清明节的明面。如果循着历史的脉络,回到清明固有的生长轨迹上去,我们会发现,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羊士谔所云:“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韙鴂流芳暗,鸳鸯曲水平。归心何处醉,宝瑟有馀声。”(《寒食宴城北山池,即故郡守荣阳郑钢目为折柳亭》,《全唐诗》卷332)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洛阳清明日雨霁》,《全唐诗》卷347)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全唐诗》卷642)想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全唐诗》卷456)不免让人困惑: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这两个看似冲突的元素,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原来,清明在成为节日的过程中,不仅涵纳了寒食习俗,还吸收了另一个上古节日——上巳踏青游春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楔(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古人朴素地认为,春天万物复苏,主宰生机,水承上天雨露而成,充满神秘的活力,因此,在春天的河水里洗浴,对妇女顺利怀孕大有裨益,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对于士人而言,修禊、踏青,同样意味着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不过这是通过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而达致的文化生命。据《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与众弟子讨论人生志向,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然后唱着歌踏上归途。”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生动反映了上巳祓楔、踏青传承的历史轨迹。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楔、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以追求生机为目标的上巳习俗,为什么会被以祭奠亡人为底色的清明节吸纳进去呢?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从节日时间上看,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加之古人交通不便,清明郊外上坟时顺便踏青,正可节哀自重。二是从文化渊源上看,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意为人生于无形,死后复归于无形。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从这个意义看,清明节恰是沟通生与死、阳与阴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们除了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迎春活动,以顺阳气。因此,清明游春与祭墓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离则两伤,合则俱美。从深层文化心理看,这倒也符合支配民众伦理生活的儒家中和之道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如《东京梦华录》所述:“清明节……都城人出郊,士庶阗塞,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闭上眼睛想想,在暮春三月的明媚阳光里,人们告别蛰伏的户居生活,鼻子里吸着青青绿草的气息,脚下踩着松软的土地,行进在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乡间小路上,那时的心情该是多么轻快与愉悦!也难怪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作能够长年流传:“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缘于此,现代作家丰子恺风趣地将清明踏青称作“借墓游春”。

比起成年男子,小孩和妇女是“借墓游春”的最大受益者。传统社会,读书人家不让妇女和小孩随便外出,只有到清明扫墓时,依祭礼需全家出动,才无意中成就了他们少有的出外郊游的机会。但正是他们的加盟,使得清明墓祭活动增添了几缕动人的色彩。清人田泰斗的《竹枝词》“鸡豚麦饭祭清明,几页花幡墓上横,剩得丝绵一张纸,儿童偷去作风筝”,描述了顽皮的儿童不顾彩幡祭墓的需要,而抢去制作风筝的生动场景。清人彭秋潭的《竹枝词》“缟袂丹裙素色衣,山城士女插青归,偶然摘朵山花戴,惹得游蜂绕鬓飞”,则描述了士女扫墓、归途踏青游玩的鲜活画面。这些仪态端庄的淑女们,平日里深居闺阁,好不容易得到这样一个可以抛头露面的合法途径,自然是格外珍惜,尽情享乐。但是,当这些女子流连忘返于自然美景时,殊不知她们自身也成了节日里一道道亮丽养眼的风景线。据清人蓝鼎元《鹿洲初集》记载,康熙年间的某个清明节,福建建宁镇副将薛受益扫墓时,路遇一群结队祭扫的女子,其中有一黑衣女子深深打动了他的心灵,回去马上打听其家世,知其年方十六,尚未许人,遂托媒于她家,成就一段美满姻缘。

考察清明节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不难给我们一个启迪,要充分认清清明节悲与欢这对看似对立的两种元素的关系,就必须依照“同情的了解”的态度,切入中国文化自身的思想脉络一一阴阳协和观念中去感悟。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中,一个事物内部的两种因素,不是一个克服另一个的关系,而是阴阳互补、交相为用的。事物的发展不是裂变,而是循环,不是单线演进,而是圆周运动。从这个意义上看,西方文化传统的生死观,是向死而生,人活着奋斗的动力,来自对死亡的恐惧的克服;中国文化传统则认为,生与死之间不是断裂的,而是有着一个内在的连续性。人的肉体生命的结束,恰是其精神生命的开端。古人将立德列为三不朽的最高层,关键就在于代代相传的墓祭制度,可以通过感念先辈的功德,使其灵魂获得永生,如元人刘因诗所说:“簪花楚楚归宁女,荷锸纷纷上冢人。万古人心生意在,又随桃李一番新。”(《寒食道中》,《元诗选初集·甲集·丁亥集》,中华书局,1987,156页)古老的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年复一年的代际传递中新陈代谢,亘古弥新。

学生日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7

【关键词】学生日记;初中语文

在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日记任务的布置变得越来越频繁,教师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并且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对写日记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学生很难真正投入到写日记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日记的魅力,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使得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何在初中语文中发挥学生日记的作用是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接下来我会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问题的解决。

一、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地重要体现。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关注到写作对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很难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地调整自身的观念,重视写作教学,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发现写作对自己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日记任务的布置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写作锻炼,在本质上帮助学生进行提升。

日记本身就是一篇小的作文,对学生的构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日记的完成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写日记后会发现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进而了解写日记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性,会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写日记的训练,以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在布置写日记的任务时也可以和写作内容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也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我的父亲》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会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今天回去的日记任务,让学生写下今天和父亲待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并且可以写出一些父亲的特点,然后我会在第二天的写作课堂中让学生把日记中记录的事情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得文章变得更加有真实性,添加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提升了学生写作的效果。因此,让学生完成写日记的任务可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综合素养的提升

日记相对于其他语文写作方式有更明显的优点,不会受到写作方向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把自己想写的记录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的想象力融入到日记中,使得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色彩和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日记是对生活点滴的记录,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学生在有了写日记的习惯之后会主动地进行生活现象的观察,使得自己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并且学生也会变得更加细心,降低了犯错误的可能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天性也会得到释放,和传统的教学有明显的不同,不会对学生有过多的束缚,保证了学生想法的自由表达,这样学生也会喜欢使用写日记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我会带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生在课外发挥了自己的天性,在课堂结束后我会给学生布置写日记的任务,让学生把今天课外欣赏到的美景和自己的想法通过日记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明显得到了语文素养全方面的提升,很好的达到了我的叫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日记的方式帮助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学生最好的学习状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学生能够一直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学生会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使得自己的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古诗的教学时,我会引导学生在写日记时运用这些古诗句子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进一步巩固这些古诗,使得教学目标得到更好地完成。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古诗储备,使得自己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日记,比如在思念家乡时可以使用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在潜移默化下学生会主动地运用这些古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意识。

四、结语

在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日记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学生日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清明节的日记350字 篇8

又是一个春草绿,又是寒食清明时。我期待以久的扫墓活动马上就要到来了。随着电视剧《东方》的热播,我才知道,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用无数个***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扫墓的前一天的晚上,我自己做了一朵朵美丽的小白花,打算献给***先烈们。

一大早,我们国师街小学的全体师生穿着统一的服装,胸前佩带着小白花,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儿童公园的烈士纪念碑前。我们庄严、肃穆的举行了追悼仪式。到了穆哀的时候,我心里悄悄地告诉先烈们:“谢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我们就没有今天。你们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学习,你们没有完成的任务,我们会帮你们完成,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潦亮的队歌和呼号中,唱响了我们坚定的决心。接着少先队员又献出了一幅幅晚联,我们也献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小白花。

先烈们,你们安息吧!我们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清明节去游玩的日记 篇9

在雒容镇上的郊外,我们上山去祭拜祖宗。不一会儿就到啦祖宗的坟地,我们先铲除坟地上的杂草,然后点上香和蜡烛,摆上供品就祭拜起来。我一面拜祖宗,一面说:保佑我们全家人身体健康,我学习进步。祭拜完后我们就下山回家啦。在家里随便吃过午饭,便向另一座山去祭祖。

这次我们坐爷爷的小汽车去。因为今天是清明节,路上的车子比较多。大约过啦半个多小时,车子就停下啦,因为前面路太小,车子开不啦的。我们只好下车步行。我们走啦一段小路就看见一座座大山,我说:妈妈,我们是不是上那一座最高的山呀!是妈妈说。唔,那山那么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爬上去?当看见许多漂亮的小花和绿油油的小草,山上鸟语花香的,我马上就有啦精神,不知不觉我们爬到啦山腰找到啦祖宗的坟地,还是像上午一样祭拜祖宗。

对初中学生进行日记教学 篇10

一、培养学生的文章立意能力

学生刚开始写日记,其内容一般都较为单一,主要是一些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随着时间的延伸、年级的递增,要逐步引导学生跳出这个圈子,拓展题材的来源。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对世界、生活的认识、理解,以及对此的评价及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对过程和方式的评价及建议;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关心或渴望倾诉的问题,其中包括自己的成就、失望以及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实现自我教育和自由发表意见。

二、培养学生课后练笔及写读后感

我们学过的很多课文都有练笔的材料。比如《口技》一文课后练习五:“本文和我们学过的《绝唱》都有精彩的音响描写,揣摩两文中的有关语句,试写一段描摹音响的文字。”《社戏》课后练习四:“写一篇二、三百字的文章,介绍你家乡的地方戏或你参加过的文艺活动”……另外也可以写读课文后的感想,如学《斑羚飞渡》后,你有什么感想?《愚公移山》一文中愚公的精神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当然也可以写读其他文章后的感想。这样不但对所学内容有所掌握,而且时间长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培养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记录自己的灵感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现象或事物产生瞬间感悟,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心灵的火花及时收集起来。比如看到一堆沙子上长满了长势很旺的草,但只要轻轻一提它们便被连根拔起,这种现象会给你什么启示呢?——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打好基础,不能徒有其表,不然便会不堪一击,难以成功。这样时间长了何愁没有敏捷而富有创新的思维?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写日记能磨练人的毅力,一旦坚持住了,便产生了心理惯性。日久天长,就会磨练出不管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的毅力。有了这种毅力就不愁写文章没有内容,就会永远告别东拼西凑和空洞无物的尴尬,达到文情并茂的境界。

清明节的日记300字 篇11

得绘声绘色,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教室里没有一个打瞌睡的。然后是贺雨翔、王嘉耀等多位同学给大家朗诵了诗词串烧。终于轮到我上场表演了,我背诵了一首关于清明节的宋词《破阵子*春景》。该词通过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这次的主题班会很有意义,通过主持人的耐心讲解和表演者的精彩演出,我们都知道了清明节的来历及清明节要举行的活动。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下周就是清明了,我要跟随爸爸妈妈去扫墓、祭祖。

清明节扫墓的日记400字 篇12

到了人民公园,教师组织好我们排队。离开烈士碑前,预备开端扫墓。先默哀3分种,再由四年级各班的十男十女领读朗读《写给长眠的烈士们》。扫墓活动完毕了,我懂得了:他们这一代牺牲成就了我们这代的幸福。

教师组织同窗们到草坪上吃东西。我和我的小组铺好塑料袋后,放好书包后,就开端享用美味的食物了。吃东西的进程中,最为饥不择食的就是我。由于明天太兴奋,多吃了一点。

吃完东西后,我们小组展开了各项游戏有:三个字、红灯绿灯停、投球……其中,让我玩得最开心的是:三个字。由于在玩的进程中,陈俏安由于老是抓不到我们而郁闷的样子让人好笑。

教师预备了一个游戏:拼单词得糖果。很多同窗们在教师那里力争上游地抢着答复要糖果,把教师累得气喘吁吁。呵呵,幸亏我站在教师前面抢答,教师给了我一个水密桃味的糖果,同窗们不要妒嫉我哦!我正享用着成功的喜悦!

清明节的初中日记 篇13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日记;“激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65

一、引言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需要进行多次的教学探讨。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教学目标,初中英语课程的写作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从英语写作教学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既能丰富学生的英语单词词汇量,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写作奠定了基础。初中英语日记写作,字句简单、通俗易懂,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充实了学生的知识,但学生对写作的理解往往各有想法,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独特之处,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法,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坚持日记写作,增加单词的累计,促进学生对英语的了解,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日记激活”,希望能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日记的“激活”

1. 创新写作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观念,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很多的书本上知识沿袭已久,在现代很多的知识过于落后,需要教师及时的纠正。因此教师需要及时的了解相关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理论知识运用和了解不仅仅帮助学生及时的更新知识,也能使教师在更新观念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学校本是一个自由度极高的地方,因此教育、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风格。为了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水平,关键是学校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必须保证一切教学工作均从学生的发展层面上出发,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民主,使学生个性化发展有足够广阔的空间。写作以“日记”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开阔视野,培养其学习兴趣。英语写作教学的学习更侧重于理论,因此教师只有充分利用“日记”写作开展丰富学习方式,保持了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才能更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初中英语日记写作极具开放式,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进行了写作讲解,并且传授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模版,学生如若不按照写作模版进行写作,就相当于否定写作,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和打击。实际上,压制学生的写作模版和写作思路从根本上说就是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是要教师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自由思考、自由写作,支持学生的日记写作思路和写作方式。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说明知识增长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的水平。因为这个过程由简单、低级逐渐上升到复杂、高级,这一过程潜藏于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因素受刺激,并大量迸发,各种因素交融或碰撞,从而产生创新思维,这就实现了写作的创新性和独特性。由此可知,教师要真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就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自由表达、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日记写作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让学生喜欢日记写作,不再厌烦英语日记,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创造个性化的写作教学模式

现在的“00后”学生是时代最为突出的群体,他们大多追求个性化发展,并且在学习上也很独立,因此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推行写作教学的发展,保证教学的个性化。个性化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1)尊重学生主体性。学生是知识学习与探索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领路人而已。因此,在进行英语日记的写作时,教师应该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风格,而不是注重于学生是否按照写作模版进行写作。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障了英语日记写作的新颖性。(2)保证初中英语写作体裁的开放性。日记写作教学应该突破教材的局限,更不应几年里沿用同一写作版本和写作思路,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写作思路进行。学生可以在平时的日记写作中,丰富自己的单词储备量,规范自己的写作语法,以此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结束語

学生是一个民族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初中英语课堂学习中,“日记写作”改变了初中英语的写作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努力地创设良好的写作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需要跟上时代变化发展的步伐,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日记写作,从日记中丰富自己的英语词汇量,这样才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丽琴.妙用多种渠道,提高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4(14).

[2] 徐晓红.浅析初中英语中写作教学的“以读促写”[J].英语广场,2015(7).

[3] 魏建华.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写三年级的清明节日记 篇14

清明节,我和爷爷,爸爸回老家去祭祖,爷爷的老家在泾阳,由于很远,我们起的很早,一下子就开车出发了,天灰蒙蒙的,我们的心情也灰蒙蒙的,车里非常安静,直到半路上,我才打破了这沉静,哇呜哇呜的大吐一气,爸爸连忙扶我下车,我还在吐个不停,都差点吐到爸爸身上了!由于我吐到车垫上了,所以爸爸也把车垫清理了一下。

一到泾阳,我们开始祭祖,我先顺时针转了三圈,差点摔倒,然后烧了一些纸,我再爬到土堆上,压了一些纸,然后鞠了三躬,在心里想着:“祖爷一定要让我全家平安,学习进步!”

写清明节的日记300字 篇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往常清明节的时候都是阴雨绵绵,充满了哀愁。然而,今年的清明节气温回升,太阳照在身上暖哄哄的,嫩柳鹅黄,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天,妈妈准备了一桌子的好吃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点心。妈妈告诉我说:“今天是清明节,我们要去扫墓。”我赶忙叫醒弟弟。我们整理好吃的就一起出发了。到了那山上,我发现有两台坟墓,而且墓前面都有个墓碑,妈妈说这个是太奶奶的,那个是太爷爷的。我们放好祭品,妈妈口中念念有词:两位太前辈,我们想念你们了!我们感谢你们岁岁保我们平安!接着妈妈在碑前拜三拜,我们也学着妈妈那样拜了三拜。

我不禁有点怀念我的祖先了,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之所以没有哭,是因为我一个堂堂男子汉,哭多没有面子呀!可是,不争气的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上一篇:统计专业大学生自荐书下一篇:书画协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