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党员

2024-09-11

年前党员(精选14篇)

年前党员 篇1

前台工作,有些人或许觉得简单,不起眼,但是对于我来说,首先我尊重这份工作,其次我知道自己乐观、开朗、积极的性格适合这份工作,同时我也觉得在前台可以学到与接触的东西是很多的。学校前台作为学校涉外窗口,须经常性与家长,学生接触,具有较重大的责任,前台接待直接代表学校形象和服务质量。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本学期工作目标

一、我知道在前台工作,是一个服务性的工作,所以我要时刻热情、积极、主动。只要在工作我时间,就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让每一位来学校的家长都能感受到热情的服务,这会使他们增加对学校的好感。同时作为前台接待,另一方面也代表学校形象,所以,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就彰显于此了。

二、态度决定一切,我尊重并喜欢这份工作,那么我在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的同时,也要注意工作中的变通,注重细节,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新希望的热情周到服务。

三、任何工作都是相通的,职责明确不代表各做各的,互不相干。既然一起工作,大家就是一个整体,只要是学校的事,我们都有必要去处理好,学校的任何一分子都要以学校的总体大局为重。

四、工作中我大概需要做的事:接听电话、来访人员咨询接待、对外宣传、前台整理、星币兑换和奖品管理、仓库整理、耗材发放工作等等。

我觉得,其实工作本身或许并不难,但我要注意的是时刻保持热情,保持微笑,举止文明、大方,礼貌用语。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新希望的明天将更加辉煌!2018年前台接待工作计划范文

转眼半个月结束了,这半个月使我改变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初入社会更多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学的是人际交往的能力。

经朋友介绍,我按期来到方圆快捷酒店工作,带着对第一份工作的热情,我走上了我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前台接待,方圆快捷酒店共145间房,相对郑州来说客房间数还算不错的对于每个酒店来说都是一样的,前厅部是整个的酒店的核心,也应该是酒店的脸面,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前台接待,形象是一方面。

另外个人素质也是很重要,个人素质包括语言能力和接人待物的应变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态度,是整个酒店的信息中心,绝大部分的客人从这里获取酒店的信息,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对酒店的信息有很好的了解。总结起来可以用以下五条来阐述:

1、礼貌、礼仪。包括:怎样微笑、如何为客人提供服务、在服务中对客语言方面等。

2、前台人员也因该的楼层人员共同合作、团结起来这样才有利于酒店的利益。

3、前台业务知识的培训。主要是日常工作流程,前台的日常工作很繁琐,大致分为三方面,即位客人办理入住登记在客人住店期间为客人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行李寄存,问询,最后是为客人办理核对信息并与客人交流。

4、语言方面。在前台平时对客服务中禁止对客人使用本土方言,为什么呢?

1、是对客人不尊重。

2、是降低了个人素质和酒店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所以时刻运用普通话是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5、对于本地的相关景点及最新信息的收集及掌握。来酒店住宿的大部分客人都是来各个城市及国外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郑州旅游景点等有一定的掌握,还要我们对河南省多些景点的了解甚至各国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这些都是我们更好的为客人服务的前提。

年前党员 篇2

国民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党治政权,并采用一党独裁形式统治中国大陆22年。如果以西方议会政党轮流执政的标准衡量,一党连续执政20余年,相当难得。但如依中国传统王朝统治周期而论,执政22年只能算是个短命王朝。

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党治,为什么这么快就趋于衰朽?2003年,国民党史研究者王奇生出版《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从组织形态角度分析了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书出来后,政界、学界的反响大大出乎王奇生的预料——有人批评王奇生是“成王败寇”的代表,也有人攻击他在为国民党唱赞歌;台湾的历史学界则认为这本书是“大陆学界意识形态色彩最淡的国民党史”。几个省市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竟然把这本书列为党员教育读本。

2010年,王奇生先后去过两次台湾,在史料方面,补充了台北“国史馆”、党史馆和“中研院”近代史所的藏档以及近年刚刚开放的蒋介石日记,对国民党崩溃原因作了更深入的探讨,新版书被《亚洲周刊》评为2010年度华文十大好书之一。

国民党是一个弱势独裁政党

执政能力“甚弱”

《小康》:“弱势”与“独裁”这两个词表面看起来的含义是相悖的,《党员、党权与党争》全书的核心观点是“1924~1949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弱势独裁政党”。请您具体阐释“弱势独裁”这个概念。

王奇生: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执政理念是“党外无党”,“一党治国”。但其独裁之心有余,独裁之力不足,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其“执政能力”甚弱。名义上,国民党在大陆执政22年(1927~1949),实际上,它自始至终没有真正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其统治权力。在人们的观念中,“独裁”常与“强权”相联系。实际上,独裁政党也有强弱之分。国民党是一个老党,一个大党,却从来不是一个具有严密组织和高度内聚力的政党。国民党虽然具有强烈的一党独裁意识,但其“党力”相对于中国的国家规模而言,并不强大。所以我称之为“弱势独裁政党”。

《小康》:请问有什么史实能够证明国民党是一个“弱势独裁”政党?

王奇生:1927~1937年所谓的“黄金十年”,国民党政府能稳稳掌握的,只有江、浙两省,另外在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数省,国民党还有相当程度的控制力,其他各省要么是地方实力派盘据,要么沦为日本殖民地(1931年以后的东北)和半殖民地(1935以后的华北),还有一部分是中共的革命根据地。直至抗战前夕,国民党政府仅控制了25%的国土和66%的人口。抗战爆发后,大半个中国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内迁重庆,统治地区也局促于西南数省。抗战结束后不久,国共内战就开始了,国民党旋即撤出大陆。所以,在国民党“统治”中国的22年中,真正的版图从未遍及全国。这是就统治的“广度”而言。

再从统治的“深度”来看,抗战以前,国民党政权的垂直控制末端基本上停留在县衙门,一切政令下达到县政府以后,再无法向下推进。1934年在全国推行保甲制度,形式上十分严密,实际上并未做到。比如清查户口是保甲的一项基本职能,但直至1949年,国民党中央始终不知全国的人口确数,省县地方政府也不知本省本县的人口数字。除了人口,全国的土地面积也是一笔糊涂账。国民党政府曾考虑过丈量土地,但限于人力财力不够而未能进行。中央政府也无力征收土地税,只好将土地税让给地方政府去征收。地方政府征收田赋的依据,还是明清两代传下来的早已残缺不全的“鱼鳞图册”。

国民党自身的组织能力也有限。1937年抗战前夕,国民党的普通党员共计52万人。再看中共,1949年10月,中共党员449万,到1958年增至1245万。国民党无力深入基层,战前十年基本上是“上层有党,下层无党,城市有党,乡村无党”。在社会整合方面,国民党的组织未能深入到社会底层和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三四十年代的大量资料显示,国民党在广大农村基层社会的影响甚至不如乡村教会组织和秘密社会团体。以四川为例,该省哥老会的势力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国民党。蒋介石依赖特务实行控制,与其说是其铁腕权力的表现,不如说是他在党机器软弱无能,无法控制政治和社会局面之下的无奈之举。

国民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

转变的失误

《小康》:一个政党在成长过程中必定要过的关卡是什么?国民党是怎么度过这些关卡的?

王奇生:一个革命政党在成长历程中要经历两大难关:一是创党的魅力领袖去世后,最高权力的继替问题;二是革命成功后,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调适问题。前者可能导致党的裂变,后者可能导致党的蜕变。

对一个革命政党而言,第一代魅力领袖逝世后的权力继替,往往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关。创业的第一代领袖往往能力超凡,长期在其阴影下成长起来的第二代很难脱颖而出。第一代领袖一旦逝世,继起者在能力与威望上均遥不可及,党内一时难以产生一个足以慑服各方或维系和笼络各派的强势人物。在无人足以服众的情况下,党内接班人之争亦应运而生。

《小康》: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过程中,国民党犯了哪些错误?

王奇生:一个政党成长面临的第二大难关,是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调适问题。国民党的这一转型,首先是从“清党”开始的。长期以来,我们只知“清党”使共产党遭受了沉重打击,很少注意到“清党”对国民党自身也是一场灾难和浩劫。国共合作之际,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党团组织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清党”令下,除少数目标明确外,最大的难点,竟是难以分辨谁是真正的“共党”。一场声势凶猛的清党运动不可避免地走向扩大化。除了真正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外,一些平日思想比较激进的国民党员和平民群众势必受到牵连。据中共方面统计,1927年4月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被杀害的有31万多人,其中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如果这一数字可靠的话,那么被杀的人90%不是中共党员。

清党运动还是一场国民党党内人才逆淘汰运动。不少真正有信仰有理想有革命热情的党员受清洗,被淘汰,有的因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而被当作共产党杀害。这等于提醒那些尚留在国民党内的成员,不要再以激进的方法来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另一方面,那些藉党为私的投机腐化分子和土豪劣绅群相继涌入或原封不动地留在党内。为了与共产党彻底划清界线,国民党中央采取“共取我弃”的方针,即凡是共产党所遵循的路线方针政策,均一概弃之,或反其道而行之,将孙中山时代带有社会改革和激进色彩的方针政策一股脑儿当做共产党“毒素”废弃掉。如共产党走“群众路线”,国民党则“不要民众”,将中央农民部、工人部、商人部、青年部、妇女部一律撤销,并禁止和防范民众运动。

没有哪一个阶层认为国民党代表了自己

《小康》:国民党执政后,一再声称自己代表“全民”利益,但最后为什么大部分阶层都不愿意“被”国民党代表?

王奇生:任何政党都必须代表某一阶级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孙中山当时没有这样的问题意识,他生前并没有明确说国民党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最早讨论国民党阶级基础问题的,不是国民党,而是共产党。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自我定位为一个阶级的党,即无产阶级政党,而将国民党定位为多阶级的党,是农工商学几个被压迫阶级联合的党。1927年国共分家后,国民党内部就阶级基础问题曾展开过一场争论。党内左派认为,国民党应该代表农民、工人和小资产阶级。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党内主流派则认为国民党是代表“全民”的。如蒋介石声称:“本党所代表的民众,是一切被压迫的民众,决没有阶级之分,……一切被帝国主义者所剥削,被封建势力所蹂躏的民众,都是本党应该代表的民众。”

问题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内部确实存在着阶级和阶级矛盾。农民与地主,工人与资本家,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客观的存在。国民党既反对阶级斗争,那就意味着它只能维持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不予变更,并使自己去适应和迎合旧的社会秩序中既得利益阶级的诉求。稍带改革色彩的举措,均有可能被既得利益阶级指控为有煽动阶级斗争之嫌。

在农村,国民党不敢触动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连温和的减租也不敢执行。国民党的这种做法,固然失去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也未能赢得地主阶级的欢心。在城市,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在工资、工时、劳动条件、工作效率等方面均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国民党在处理劳资关系时,其基本原则是既要防止工人铤而走险,也要抑制资本家过度跋扈,力图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凌驾于劳资双方之上。但国民党企图兼顾劳资双方利益,其结果却常常两不讨好。从工人一方视之,国民党的劳资政策与北伐时期相比,明显是一种倒退;而在资本家一方看来,与北洋时期完全放任的劳资政策相比,国民党的劳资政策在很多方面使资本家感受到限制、约束和压力,因而也对国民党的劳资政策心怀不满。

国民党漠视当时实际存在的阶级对立和冲突,声称代表“全民”利益,而这样一种“全民”利益实际上并不存在。国民党企图把本身的基础建立在彼此利益相互冲突的各阶级联盟之上,其结果,“全民”中没有哪一个阶级认为国民党代表了自己阶级的利益,也确实没有哪一个阶级能影响国民党政府的决策。国民党最终没有一个真正属于它的社会阶级基础。

《小康》: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党治政权,一党独裁执政20多年,您认为造成国民党执政“失败的种子”都有哪些?

王奇生:常言道:失民心者失天下,从历史长程观之,这一说法基本成立。但在中外历史上,也有一些失民心的专制政权,依恃其强势控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仍能维持一个刚性稳定。一个政权的衰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往往是众多因素(包括诸多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和轨迹。1949年共胜国败,更是纷繁复杂而难以寻求简单答案,既有国共两党各自的内部因素,也有国际大背景和国内大环境的制约;有历史的结构性因素,也有各种机缘巧合。假如孙中山不是1925年过早地死去,假如没有中共的竞争,假如中共的领袖不是毛泽东……,国民党政权的命运都可能不同。就国民党自身而言,除上面所讲的之外,另如党魁的个人因素,还有派系纷争的内耗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制约。

2017年前半年总结 篇3

一、前半年主要工作 1、2017年参保9649人,总缴费金额1987400元。新增参保174人,新增申领296人,总申领3800多人。

2、前半年发社保卡201张,退回3张,原因此人死亡。

3、坚持每月30号前上报死亡人数,截至7月份上报死亡72人,死亡退保6人,误报死亡5人,接待咨询30多人。

4、配合城居保中心对刘岭村和下涧村资格待遇领取认证400多人。

5、完成全民参保入户调查1471多人,收入登记表1428份,完成新农合信息更正1593人。

6、职业培训,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积极配合就业培训中心,完成SYB创业培训8人次。

7、完成企业用工备案6家,下达整改指令3份。

二、我所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以致每年在征收基金时,总有人认识不到它的好处,不愿意交或者拖拖拉拉,使每年各别村基金到账时间不及时。不到年龄死亡的家属退保不及时。在每年资格认定时,由于历史存档错误,由各别同名同性的人身份证号码弄混,致使误报。

2、曹川镇人口居住不集中,山沟太多,企业主要以开采矿业为主,道路不畅通,下企业困难,使每季度才对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对有的企业巡视不及时,用工备案不及时。

3、由于现在年青人外出打工,好多老人单独在家,无手机,每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年检时,总会有各别老人通知不到,误了年检时间,给他们带了不便。

三、我所下一步打算

1、加大城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力度,尽量让每个到龄参保居民认识到它的好处,2、曹川道路越来越好,我所对企业巡视要做到第月一次。

3、尽量核对更正历史存档错误问题,不再出现误报问题。

4、每月的要求各村把领取企业养老保险死亡的人也报上,注名情况。

曹川劳动保障所

年前杂文随笔 篇4

我踏碎山河,来到这藏污纳垢之地。

只为寻觅你。

-2.吻。

爱意作祟撬驱胸膛气血,翻滚沸腾如焰,藏匿在眉间。

吻。

风花为诗,雪月酿酒。我是枯井中濒死的红尾,在壮阔的洪口贪婪,在圆月攀援之际虔诚献吻在你的唇。

我曾写过的苦痛太多,石砾便能把我推入漩涡。而今,我在绝望中因你愈合。

-3.记南康白起

他笑着一路奔跑,栖伏在凛冽寒风里休养生息,圆月仿佛从他半阖的眸中攀附而起。世间苦水红尘染了袖口,他向层峦回首。

我甩开风月萦绕的绣球,挥戟灼破马蹄,日夜兼程追他轮回的路。胃腹将深藏的爱意苦噎翻涌,饮尽山河滚落不尽的泪。

倏忽像是被什么哽了喉。

-4.心脏似于浩渺梦境中远渡重洋来这旷野大地,跨越坦桑尼亚与东非裂谷,在山巅圆月间折下枝丫披作甲胄。他站在原点,七千里星光燃烧炙热,疾速向他眸中坠落。

扑通,扑通。

每一次跳动,都掀起浪涌。

-(这段是废话)

最近忙碌于学业和生活的夹缝中,想过很多也想过到底现在这条路是否有出路抑或作用。

字字珠玑,句句如我。

今年与去年过得狼狈不堪,实在是不愿回看。丢掉很多朋友。近期也的确是再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东西,对所有失掉兴趣。我想,我现在需要的是生活。

以封笔为借口逃避写不出东西来的现实,使人以为是“不写”而非“不会写”。伤口每晚在我心里流血化脓,负面情绪发酵,每天昏昏沉沉,思想麻木。

“爱太少,正义和怜悯太少,爱始终太少。高傲和罪孽太多太多。这就是我”。

怎么说,我并不经常感到孤独,痛苦的根源或许是认清自己的本质后却无法做出改变的巨大的无力感。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终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着半丝希冀,便又不肯甘心与瓦砾为伍。可事实却欺瞒不了,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卑怯,和厌恶钻研刻苦的惰怠,就是我的全部了。

笔下所写的东西也皆是看起来漂亮,禁不起推敲。

大概可以这样解释。

渴望做个明月清风的人,是寒山寺外的竹,鹤霜亭旁的木。干净,清丽,明朗。不卑不亢。

是非在己,毁誉由人。

俯仰无愧,得失不惊。

新年前作文 篇5

而现在,除了那份喜悦、莫名的多了一份忧愁,不知道在意什么、只知道父母在一天天老去、自己在一点点的成长、即使我拥有再令我骄傲的倔强、我也不得不努力、努力、在新的一年、让自己快乐、让爸爸妈妈幸福。

前天下午又和妈妈去超市把过年的东西都买回来,去买零食的时候、我的天、一个个的背影匆匆地挤啊、那是一个冲动。插入一条结账的队伍……如此浩大的队伍……

本来购物是一种消遣、如今倒是像一种遭罪……

总结了购物三部曲、一,是轰轰烈烈的挤开人群去买东西、二是风风火火的推着车子向收款处飞奔。三是磕磕绊绊的排队、结账……

纠结的一天……呵呵

于是,终于明白了:无论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还是需要过年,需要一年中有这样几天特定的日子,能够让我们袒露出孩童一般的快乐,表达出积压已久的情怀。同样,也需要这样几天,让我们面对自己,感受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迷惘,甜蜜或者疼痛。过年,与其说是一种节日,还不如说随心而生,它仿佛就藏在时间的某处,在你的心情与它相遇的时候,它就出现了。所以,无论现在人们对它的评价如何,我们还是需要过年!

当过年的味道渐渐到来之际,儿时的记记――那种对过年的渴望,那种对过年的祈盼,那种过年时的种种快乐,成为了一种记忆、无声却温暖的记忆。点点滴滴的回忆伴随着外面时而响起的鞭炮声,一点一点地向我笼罩过来,年又近了一天!

其实,过年的味道,过年的感觉,在现代人眼里,是越来越普通化了。也许是很多东西太容易得到的缘故,反而没有了盼望很久以后得到的欣喜。

记得妈妈我说过、小时候他们那一代都祈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有新衣服穿,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因为过年可以的放花放炮。过年,在孩子的眼里,是压岁钱,是庙会,是风车,是新衣服,是糖葫芦,是花炮,那些美好的东西,那些美好的祈盼呀。而现在,得到这一切已经很容易了,不必等到过年的时候。看来,人生真的是拥有一些,就势必会失去一些。

如果我生在那一个年代、会不会我的童年虽然辛酸、可或许会更简单快乐温暖……

电视里正在春晚倒计时、外边时而响起的鞭炮、热热闹闹地、呵呵、我又老了一岁。

三年前的预言 篇6

三年之后,一语成谶,德门蒂耶娃终于闪人了,事先毫无征兆。这便是德美人最大的可爱之处:不折腾。但就是她这种仙风道骨的劲儿,揪的我们这些俗人和贱人心里一紧一紧的,不信你看我前几天的微博:心爱的女人走了之后,无所事事的男人们无比孤独。

容我再吼一嗓子:美女网球已经死去,一个风韵无边的网球年代已经远去,一个年老色衰的网球年代正式到来。德门蒂耶娃的美丽铿锵地在男人婆斯齐亚沃尼的抽击和拦截中走向枯萎,终于零落成泥。

我曾先后3次在杂志上撰文写德门蒂耶娃,这一次是第四次,估计也是最后一次。作为一个只把写作当作玩票性质的半媒体人来讲,我觉得我对得起这姐们儿了,我可以骄傲地说,哥我三年前就懂她,要不然写不出那么先知先觉的文字。

细想这些年我和德门蒂耶娃还真有一些近距离的接触。2007年中网的时候,央视在现场做一档球星和球迷互动的节目,我有幸参与其中,当时我和德门蒂耶娃相邻而坐,达到了我和她之间只可能实现的最短距离,我要是无耻点都能闻出她刚刚洗澡时使用的沐浴液的味道。那次德门蒂耶娃刚输了球,心情不大好,节目做得也很仓促,但德娃仍然非常配合地完成了整个采访,随后我把本文开头提及的那本杂志送给了她。之所以这么多年了把这件事再拿出来得瑟一遍,是因为这件事当时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立马进发出了要当网球记者的幺蛾子想法,等到我的记者梦实现以后,只要有德门蒂耶娃的比赛或者新闻发布会,我一场不落。

年前作文300字 篇7

老天不会怪罪年少轻狂的少年,只会让我们失去什么才知道世界的变卦轮回以及我们无法改变的过去,这样我们才会变得杰出,也就只有在这个阶段我们才会有更好的成长,这才是我们该做的决定。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完美的,只不过是上一代的不完美在下一代的身上强加的而以。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条件那么好,而我们那么悲观,这不是压力在击败我们的防线那是什么?

在这个世界啊,我们没有错。错在当初生命的诞生,也许我们原本就不该出现,可是老天爷的决定无法改变的是我们。以前总觉得人类啊,真的很多情,也很薄情。这种可笑与愚蠢,让上天的厌恶,或许我们的出现就是罪过。就是由于种种原因才会导致那么多人的自相残杀,自杀。总有人说自杀是个懦弱的决定,可笑。那你们又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这样的觉悟?如此这般地抛弃家人,朋友,这个世界?或许你还会投胎,转世,可能会有新的生活,你还记得我吗?还记得我们么……

错过了就错过了,该放下的,也放下了。你,没有我们,过得还好吗?你有没有后悔呢?

年前突击去相亲 篇8

百合网首席婚恋专家、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

大胆“撒网”谨慎“捕鱼”

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老家的父母亲就开始频频给菁菁打电话:“闺女,有男朋友了吗?今年过年你要还是一个人,就别回来了!亲戚朋友问起你的事,我们可丢不起这个脸。”挂掉电话,菁菁倒吸了一口冷气,去年过年时的经历马上浮现在眼前——一个大龄单身青年永远是亲戚之间谈论的焦点,见一个亲戚就被问一遍“有男朋友了吗”,结果逼得老妈为菁菁一连安排了10场相亲……

其实,马上就要“奔三”的菁菁平时并不着急,还在等着那份属于自己的缘分。可是今年年底,菁菁也坐不住了:“过年总得回家,一回家亲戚朋友的关心就让人受不了,还不如提前相亲,给父母一个交代。”

每到年前都是相亲小高峰,在此期间,虽然相亲的成功率比较高,但最终的“成活率”却不高。

年前相亲浪潮中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确实是年龄比较大,不仅父母着急、自己也着急的大龄单身青年;另一类则是怕孤单、怕寂寞,所以想趁着年底赶紧“脱光”。所以,这两类人在年底相亲中的成功率比较高,但也往往因为接触时间短、急于求成而看花了眼、相错了对象。

所以,面对年前的相亲浪潮,既要大胆“撒网”,又要谨慎“捕鱼”,免得最后落得“鱼死网破”!

安排相亲别抗拒

Vivan,27岁:为躲相亲,网吧过年!

为了躲避相亲,Vivan准备今年过年一个人网吧过,一边看电影,一边守岁……

vivan人长得漂亮,月收入也不低,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因为在北京工作,vivan一直想找个在北京工作的男友,但接触了几个都没有结果。

“这几天,父母发动家里的亲戚,个个都像打了鸡血,纷纷要给我在老家介绍对象,甚至除夕晚上都要去相亲。仿佛我就是‘卖不出去的处理品’,今年一定要把我甩卖出去一样。”

最后,Vivan决定一个人留在北京过年,与其硬着头皮回家过个“相亲节”,还不如一个人在北京落个耳根清净……

专家支招

“每逢佳节被相亲”,对许多剩男剩女来说,春节往往变成了相亲节。而且,相亲对象都是亲戚朋友介绍的,不得不见,还要陪吃、陪笑,以至于逼得不少剩男剩女落得有家不能回。

其实,大龄青年的婚事问题自然是亲友不能放过的话题,要想避免尴尬,最好放下包袱,提前给父母打好预防针。

第一,怕催婚先打“预防针”。要与父母及时交流,将自己的现状和想法告诉家人,争取他们理解。毕竟父母的本意也是为了儿女的幸福,他们也深知“强扭的瓜不甜”。所以,做儿女的关键是让父母了解你的想法,这样他们才能放心。

第二,父母安排的相亲别抗拒。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多结交一些朋友,毕竟谁也不知道你生命中的那个他(她)会在哪里,多认识一个人就等于多给自己一个机会。而且,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莫过于父母,因此,父母挑选的相亲对象成功率高,也有利于今后家庭的和谐。

父母逼婚别凑合

白冰,33岁:没感情,我要不要凑合?

“今年一定要带个男人一起回家,只要父母满意,过完年就领证……”起初,小白一心想找个优质男,可偏偏到现在也没遇到一个符合她心意的。后来年龄越拖越大,父母一再催促,小白便仓促选了个条件还不错的男人。

“虽然我对他没什么感觉,但是他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对我也很好,刚开始被我拒绝过好几次,可是他一直不肯放弃,我真的很感动。如今,我也想通了,感天动地的爱情都是年轻人的事,现在岁数大了只是想找个人凑合过。”

专家支招

面对父母的殷切期盼、日日念叨,不少人都容易头脑发热。尤其看着老同学的孩子都能满大街打酱油了,自己还是孤家寡人一个,便心一横决定找个条件好的安定了。因此,到了年底为了完成任务而冲动闪婚的不在少数,不过,其中不少人都以闪离而收尾。所以说,婚姻终究是讲感觉的,决不能抱着凑合的心态先结婚后恋爱。

第一,相亲以相为主,没感觉别硬来。相亲就像吃东西一样,如果你不喜欢吃,还要勉强咽下去,不仅是自己为难自己,同时也害了别人。在问题婚姻中,大约有三成都是当初因为父母逼婚而勉强走到一起的。所以,决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

第二,从朋友做起,慢慢做决定。 大龄男女相亲,不少人都是希望能赶紧结婚。但是,相亲最忌讳的就是仓促做决定,年龄越大越要谨慎。倘若相处几天就赌上一生的幸福,最终可能只会得到苦果。所以,如果相亲对象得分超过50分,不妨先了解了解,从朋友做起,不要太猴急!

感觉来了要谨慎

晓峰,35岁:那次相亲让我找到初恋的感觉。

“在前两天校友会举办的单身派对上,我遇见了她,她的相貌、身材和气质一下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特别是和她交谈中,她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可爱、温柔仿佛让我找到了初恋的感觉……”在晓峰眼中,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他千挑万选、适合跟他一起过日子的人。

不仅如此,晓峰的朋友也非常看好他们俩,认为他们是天生一对,特别般配,甚至劝晓峰抓住机会赶紧求婚,没准还能抱个“马宝宝”。

专家支招

相亲中遇到一见钟情的对象虽然难得,但也要小心被错觉蒙蔽了双眼。

每到年底,各种节日、聚会相继而来,单身男女们也会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再加上昏暗的灯光、浪漫的旋律、淡淡的芳香,不少人都会内分泌失调、智商下降,在冲动中做出愚蠢的决定。

第一,明确自己想要的目标。你得确定你要找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对以往恋爱经验的总结,你需要弄明白什么样的人是适合自己的,然后通过一定时间的相处,再去考虑两个人是否合适。

第二,别盲目相信感觉。在相亲中,有些人盲目相信自己的感觉,盲目认为某某人跟自己最合适。殊不知,如果仅靠感觉,那么婚姻就变成了一场无法预知结果的赌局,风险重重。除此之外,朋友的意见也要小心考虑,就算朋友看着很般配,但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相关链接

鼓足勇气去相亲

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不对称,导致剩男剩女们在面对相亲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1、害怕相亲带来的各种尴尬。

在相亲时,彼此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尴尬的情绪和氛围扑面而来,让人躲之不及,更甭提享受相亲的过程了。相亲其实是一门体力活,需要双方付出身心的博弈,身累,心更累。所以,相亲之前也要有所取舍,放下包袱,就当是多认识一个朋友。

2、对相亲没有信心,缺少安全感。

靠相亲得来的感情,真的能够经受岁月的考验吗?至少在剩男剩女们心里会觉得相亲怪怪的,总感觉缺点浪漫和甜蜜。因此,很多年轻人在父母亲友的撮合下,总对对方挑三拣四,不愿深交。其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对于爱情也一样,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才是真正的目的,相亲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而已。

3、觉得相亲特别掉价,特别没有面子。

很多人之所以抗拒相亲,很大一部原因在于他们觉得相亲太掉价,太没有面子,只有走投无路,才会考虑相亲。换言之,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考虑相亲,这其实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和心理。如今,在许多大龄青年眼中相亲已经变成一种很时髦的事,先别管能不能遇到爱情,最起码有个人能陪你聊聊天、吃吃饭,打发一些无聊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年前聚会精美随笔:跨年 篇9

约在“寻味江南”,一桌家常菜,一席家常话,端起酒杯,一桌人就嗨开了。都上了年纪,酒也很快上头,上脸。不容小景多说,桌上人各说各的,各喝各的,小景“寻味”的主题被抛到九霄云外。别人喝白的,小景端着啤酒杯找不着应茬的,一时场面失控,混乱,一锅乱炖。彼此也都是知根知底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借着酒兴一股脑往外扒拉。恨不得将之前的所有事都说个够,小景郁闷的只恨自己嗓门不够大,压不住这帮兄弟的声浪和噪音。

桌上一半人闹着要赶下一个场子,说那位叫“杨宪华”的传奇人物在喜来登搞了一个民间跨年大聚会。此人乃小城一位摄影奇才,名气贼大,奇思妙想甚多。每年年尾都会用不同方式举办一个盛大的“主题派对”,招揽狐朋狗友一大帮子闹到跨年。我的两次重要活动杨宪华都到场了,也没跟我多交流,在书店签名售书那个午后,70岁的老杨钉子一般扎在人群里,又是摄影,又是摄像,之后便悄悄离开。《美声父子》音乐会,老杨也来了,全场录像后,将汇集好的一本画册请人转交给我。出于感激,我也打算去他的跨年主题派对凑凑热闹。从没跟他打过交道,“亲家”一个电话打给老杨,老杨喜得不行,电话里直嚷让我们快点过去。

喜来登酒店一楼自助餐厅被老杨包了,塞满了老杨请来的各路朋友。老杨迎上前来像是八百年前咱俩就熟透了,招呼我们坐下。小城名嘴南南主持,店堂里悬挂着一长串灯谜,堆着一大堆奖品。老杨也没个公职,自由摄影家一个,居然年年举办这么大规模的一个主题派对,带着他的朋友们一到跨年,简直一绝。

坐下来一拨拨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迎上来啦呱,合影,我很快成了派对的主角。老杨非让我上台讲两句,我说我脸红成羽绒衫一个色儿,老杨说,不用化妆了啊!酒气未消,上台有一搭没一搭说了几句,号召大家把掌声给了老杨。用句镇江话说;老杨笑得蜜过去了。

“派对”上见到太多老朋友,谁看谁都见老了,恍若隔世一般,个个精神头却来的个足。照他们的话说,小城的各路精英,大咖在这儿都聚齐了,又都算得上小城当年各个领域“老炮儿”级人物。

老年人聚在一道居然也能嗨的起来,快到零点时分,老杨亲自来给每一位分发荧光棒。南南倒计时喊着,老人们齐声吆喝着,孩子般疯狂舞动着老杨发的荧光棒。70多岁的老杨,率领着一帮老头老太跨年了。

电话不停在催,小景,老马等酒还没喝过瘾,在西津渡“马副官茶楼”吵着要我们过去接着喝。搭金阳的车又去了西津渡,人们站稳,又转场去了那家“张燕夜排挡”,坐下来就点一桌菜,一桌酒,接着又喝。莫非这帮子又返老还童了?又说起曾经与小景,老马N多年前,在大西路马路边上,半夜吃宵夜喝啤酒之后,一路砸人家店家卷帘门的那档子事儿。每回见面,酒桌上说过不知多少次了,每回说,老马带着一桌人咯咯的笑得不歇火。

喝着,聊着,八百年前那些事儿又都抖了出来,越说越来劲。娜娜在一旁哈欠连天的硬撑着。桌上的小菜又被这群人扫了个精光。东倒西歪着,这群人相互搀扶着从小饭店吱吱嘎嘎的楼梯上下来,走到街上,拦了几辆的士,难舍难分地各回各家,这年,算是这么浑浑噩噩的跨过去了,也懵懵懂懂跨进了新年。

一早,翻开北京司麦澳成总送来的带着油墨芳香的挂历和台历,酒醒了。“司麦奥”是微笑的意思,台历封面上的“阎帅”在微笑,挂历背后的成总仿佛也在微笑,笑会传感,一边笑,一边开着车子,一脚去了“大国面馆”,吃了新年头上的第一碗“肚丝面”。跨过了去年,落地在今年,想做的事很多,该忘的事忘掉它,都花甲了,怎么还觉着跟小伙子一样精神着呢?

作者:张波

新年前日记500字 篇10

大家说做就做:只见母亲在房前屋后打扫卫生,父亲在大门上方挂起了两个又大又红的灯笼,灯笼上的字大意是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然后在大门两旁贴上了辞旧迎新的对联,并在门中央倒着一个较大的福字。这个福字不是贴返了吗?我是陆地上划船,现起了外行。父亲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就不晓得罗,福字贴倒了,表示福气马上就要倒了。我终于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原来还有这样深刻的含意。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努力地做着作业,读着课文和英语,看一些课外书籍。母亲负责购买水果和点心,并把厨房、卧室以及客厅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们一家人要算父亲最辛苦了。他每天都要负责我的饭菜。他把鸡鸭鱼肉从市场里买回来。通过精制加工,腌制好后再晒干,变成味道鲜美的风吹肉。他自己买香料,配卤水,加工卤菜。成品从卤水锅里捞出来,那地道的香味不知道要不市场上的好多少倍。我心想有一个这样的父亲,真是太幸福了!

400年前的校规 篇11

有一次,他参加期中考试,因熬夜看电影,精神很不好。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觉得口渴。但这是考试啊,保罗只好坚持,心想,要是这时能有一杯啤酒提提神,再有一份点心填饱肚子,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想到这里,保罗脑海中灵光一现。他对学监说:“您好,先生,您能给我一些点心和啤酒吗?”学监说:“对不起,你在说什么?”保罗说:“我要求您现在给我拿些点心和一杯啤酒,我口渴极了,先生。”

学监毫不犹豫地说:“很抱歉,不行,现在是在考试,别捣乱!”但保罗仍然坚持他的观点:“我知道是在考试,但我坚持我的要求,先生。”听到保罗的坚持,学监觉得不可思议,他问:“如果你一定要坚持你的要求,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这时,全班学生都好奇地注视着这一幕。

保罗似乎早有准备,胸有成竹地说:“我记得剑桥大学有这么一条校规:参与考试的所有考生,都有权在考试过程中得到点心和啤酒。”学监十分惊讶,说道:“这怎么可能?我在这里工作快20年了,怎么没听说有这么一条校规?”保罗回答道:“这条校规是400年前订立的,您当然不知道。我清楚记得上面是这样说的,订立校规时有规定,永远有效。”

看保罗说得有板有眼,学监愣了一会儿,然后说:“对不起,先生,请你稍等。”说完,学监急匆匆地找到教务长,向他汇报了这一情况。教务长听后,也颇为惊讶,不敢怠慢,急忙打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校长,问他如何处理才妥当。

校長立即打电话通知教学秘书迅速查阅资料。很快教学秘书就在图书馆里找到了那份校规,上面确实有这么一条规定,跟保罗说的基本一致。校长说:“既然校规是这么规定的,我想考生有权利这么做。”于是,学校通知学监,满足保罗提出的要求,给他提供一份点心和一杯啤酒。

就这样,保罗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惬意地坐在座位上,一边又吃又喝,一边在试卷上答题。之后,机智过人的保罗成为了学校里的新闻人物。

年前大扫除日记 篇12

奶奶给我分配的任务是擦地板。“遵命,长官!”我向奶奶敬了一个队礼,说完我就兴奋地拿着擦地毛巾跑向水池。我把毛巾淋湿拧干后就雄纠纠,气昂昂去寻找我的“敌人”――头发、灰尘和纸片等。我拿着“秘密武器”――毛巾,开始在各个房间巡逻,床底下,桌子下,门背后的角落里,把“敌人”一个接着一个消灭掉。

随着我越擦越猛,这时,我碰到了一个“大敌人”――餐桌下的一个大黑点。我用力地擦,可是怎么也擦不掉,我立刻向奶奶求救,奶奶告诉我用点洗洁精试试看。于是我在大黑点上按了几滴洗洁精,然后我用毛巾使劲地擦,终于在我的强烈攻击下,这位“大敌人”慢慢的消失了。不一会儿,我把三个房间的地板都擦得干干净净,像镜子一样能照出人影来。

擦完地板后,我看见奶奶还在忙碌着,我又去帮奶奶叠衣服,擦玻璃。经过我和奶奶一个下午的劳动,我的家变得更干净了。

七年前的回忆作文 篇13

我拉起自行车,就坐上去。满以为骑车挺简单的,谁知,自行车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还没等我坐稳,随即就向左边倒去。父亲还在后面,没预料到我这么性急,见我将要倒去,立马冲了上来,扶住了车身,可车带着我倒过去的力量有点大,父亲匆忙中赶过来,险些摔了一跤。父亲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扶着我,半推着我前行。我也神魂初定,机械地踩着踏板,很不协调。

我被父亲扶着,缓慢地向前进着,慢慢地,双脚踩踏板也流畅起来,车子不再歪歪扭扭了。而父亲也渐渐地将双手往后移,从车把,换到了车后座上。我感觉骑得轻松起来了,想跟父亲讨个赞,可回头一看,父亲竟没有扶着车子。我一慌,脚就乱了,踩了个空,车子倒了,我摔了一跤。

我爬起来,重新坐了上去,父亲又扶着我向前骑行。我一心一意地踩着脚踏,不敢向后面看了。骑着骑着,不知不觉中,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开心地跑到父亲面前说:“爸爸,你帮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谢谢你!”我忽然发现父亲满头是汗,背心裤子都被汗湿透了。但他笑着说:“谢什么?你也掌握得很快呀。”我心里嘀咕着,明明是父亲的辛勤付出,才让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可父亲却表扬我掌握得快,父亲真是太无私了。

我忽然感觉自己是在父母羽翼下长大的小鸟,他们一心一意地为我提供了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我却没有好好回报他们,时不时的还跟他们顶嘴,吵架,伤了他俩的`心。我应该为他们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受我对他们的好,让他们知道我是个会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80年前的“中国梦” 篇14

《东方杂志》1933年第30卷第1号封面

民族复兴之梦

在这些名家形形色色的梦想中,“有甜梦,又有苦梦;有好梦,又有恶梦;有吉梦,又有噩梦;有奇梦,又有妖梦;有夜梦,又有白日梦”,但其中流露出来的最迫切愿望就是实现民族复兴。这是与其身处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近代以来中国的积贫积弱、备受欺凌,让中国知识分子深感屈辱。1932年10月,《东方杂志》在废墟中顽强复刊,新任主编胡愈之在卷首《本刊的新生》一文中表示:“创造本刊的新生,创造民族的新生,这是本志复刊的一点小小的——也许是过分夸大的——愿望。”不久后,他就发起了这次“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胡愈之的这种渴望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其同事金仲华回复说:“我想到一个时候,中国已不在侵略它和毁坏它者的掌下。那时候的中国,显然已经通过了历史中的变乱期,而踏上新生的道路。要形容那时候中国的状况,不必用‘富’‘强’这种单代表一种表象的字眼;就最低限度说,那时候每个人可不必愁虑生活的问题。饥馑和死亡不再追袭着大部分的中国人。”郑振铎也希望:“我们将会把若干年帝国主义者所给予我们的创痕与血迹,医涤得干干净净。我们将不再见什么帝国主义者们的兵舰与军队在中国内地及海边停留着……军阀的争斗,饥饿,水灾,以及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一梦。”施蛰存更是充满激情地写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一个太平的国家,富足,强盛”,“中国人走到外国去不被轻视,外国人走到中国来,让我们敢骂一声‘洋鬼子’——你知道,先生,现在是不敢骂的”。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呢?有人曾有过这样一个梦想:“未来的中国,因人心悔祸而善而决无内争;政治入轨而贪污绝迹;实业振兴而外货滞销;交通发展而商贾载途,教育普及而无一文盲,乃至国防齐备,失地收复,不平等条约悉数取消,遂执国际之牛耳,解除世界弱小民族的痛苦。”显而易见,这样的想法过于天真。与此相反,章乃器提出“非革命无以图存”的主张就颇接近后来的事实了:“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当时还有人盼望:从1933年起,大家“真诚地蠲除私见,不分地域和派别,共同建设一个有组织的、有能力的、廉洁的政府”,“表现出抵抗精神,渐次恢复以前失去的地方”。甚至有人还梦见:在外敌大举入侵、国难当头之际,国民党终于奋起,“各地民众团体纷电中央,表示信任中央,愿以全民力量赞助中国国民党作民族复兴运动”,“中国统治组织与无产阶级合组了新政府……所有监牢里的共产党政治犯都欢天喜地地释放了出来。共产军和剿共军先后向边疆开拔,去防御帝国主义的军队。3个月的苦战,收复了东三省的失地”,并“对一切不平等条约宣告无效”。这些梦想虽不免幼稚,但却真切反映了做梦者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其中对国共合作的展望,亦不乏历史的远见。

大同世界之梦

翻阅这期“新年的梦想”专栏,还有一个现象颇让人惊奇,那就是在国民党统治下的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和大同思想大行其道、十分流行,可能是所有答案中出现得最为频繁的词汇。诗人柳亚子是第一个交卷者,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但他明确表示:“我梦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第二个应征者、女作家谢冰莹同样写道:“我梦见一个没有国界、没有民族、没有阶级区别的大同世界”,而中国“自然也就是没有国家、没有阶级、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主义的国家”。 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就说:“我梦想中的中国应当是一个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大同社会。”复旦大学商学院院长李权时说得更明白:“我理想中的未来中国是须合乎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一段事实的。”

此外,郁达夫也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上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在诸多答卷中,还有不少人对“无阶级专政的共产社会”充满了梦想,认为“未来中国,是没有阶级,没有种族,自由平等的一个大同社会”,“吃饭不是各办各的,而是持票赴农村公共食堂去吃”。甚至连资本家、裕丰纱厂老板毕云程都说:“在我梦想中的中国,没有榨取阶级,也没有被榨取阶级,大众以整个民族利益为本位,共同努力造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一个已失业三年的读者也梦想:“主办一个月刊定名《社会主义》,与全国青年作思想上的往来,毫无顾虑的讨论一切学术问题、思想问题、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有一位读者设想:未来的中国,“在经济方面,经过详细缜密的调查计算之后,实行计划经济,把中国工业化、电气化,把农业集体化、机器化,把私有资本的成分渐渐减少,到最后是经济组织完全社会主义化”。 当时在燕京大学当教授的郑振铎,则更直截了当地宣称:“我们将建设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当然,他们所谓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尚有一定差别。但无论如何,在四处弥漫白色恐怖的氛围下宣扬社会主义,都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

民主法治之梦

由于在内忧外患面前,国民党应对无方,不仅丧权辱国、民不聊生,而且日益暴露出其自身的专制与腐败,导致民怨沸腾。时年94岁的老人马相伯提出:“未来的中国,既非苏俄式的一党专政,亦非美国式的两党更替,乃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根本大法,保障人民应有的天赋人权:即身体自由权,财产所有权,居住权,营业权,思想发现权、言论出版集会权,并信仰‘无邪术害人’的宗教等权”。暨南大学教授卫聚贤则主张:“国家应如建筑塔的形式……最上一层的中央政府权最小,最下一层的人民权最大”。大夏大学教授梁园东也说:“梦想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而不要再是一个以政府为中心的社会”,“如果政府是不得已的,我就梦想一个政府,他至少是一个不怕人讲话的政府。现在我们往往因为讲话,触犯了‘我们的政府禁律’”。而《人民晚报》编辑宓汝卓更是疾声呼吁:“应许言论绝对自由,决不讳疾言医。”

nlc202309031406

至于腐败问题,实业家穆藕初指出:“政治上必须实行法治……官吏有贪污不法者,必须依法严惩”。还有人希望:“从二十二年元旦起,应有一群有办法有力量的纯洁同志,在社会上政治上做改变现状的活动。从混沌黑暗的局面,领导民众走上光明的路。从政治方面言,应是货真价实的廉洁,应是不尚空言但知实行。”有人甚至还放言:“在我的梦想中,民众武力最后必能颠覆出卖民族利益、国家人格的统治阶级,在自己武力的支撑上,建立并巩固自己的政权。到民众政权巩固之后,中国便没有什么军阀官僚买办资本家一类的特权阶级、榨取阶级、寄生阶级。每一个人做他能够做的工作,每一个人享他应该享有的幸福。”这已经是在倡言暴力革命了。浙江大学教授郑晓沧主张“以最科学的方法来‘选贤与能’,希望有一二打的人,真正以公众利益为心,而又有专门训练的,去担当国事”。 上海市政府参议武育干梦想的中华民国“是一个真正名符其实的‘民’国”,官吏清正,“军队……不作内战的工具”,“人民能够抵制苛捐杂税、清乡剿匪,能够建设代表大多数人民幸福的政府!”申报记者赵叔雍反对采取俄式、意式的政治制度,主张建立“全民主政治,而后可望治平”。

民富国强之梦

要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经济建设,发展生产。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说:“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北平中法大学教授曾觉之梦想“中国的一切都以人为基础,要以人役物,不以物役人。大家觉悟工业制度与资本主义的弊病,乃从事于农村的建设,节制资本,调和生产与消费,使无过剩不及之弊”。上海文库编辑罗叔和梦想的中国是:“在政治方面,生产者和劳动者都参加政治;在经济方面实现电气化;文化大众化和普遍化。”《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一个太平的国家,富足,强盛。中国人走到外国去不被轻视,外国人走到中国来,让我们敢骂一声‘洋鬼子’——现在是不敢骂的”。

暨南大学教授张相时梦想,“到1983年,中国民族在内忧外患重重压迫下苦战恶斗了50年而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真正平等的、和平的新国家。2032年,完成了伟大的清水工程,全国大小江河的水都清了。应征人时年138岁,住在喜马拉雅山附近的长江源头,应友人之邀,出山观光,驾小艇顺江而下,沿途所见,果然水天一色,清漪可爱”。新世纪函授学社社长章衣萍的理想中的中国,“最低的限度,要大家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有路可走”。读者张竞波希望中国人“都能很自由,很平均地各做其事。各吃其饭;没有野心家垄断着饭碗,把面包堆起来不给人吃;没有神经病患者作无意义的战争和一切无意义的人的枷锁”。法政学院教授钱啸秋梦见“在海口不见外国兵舰和水兵,外国银行改成中国银行,洋商的工厂收回自办,扬子江上的轮船是本国制造,宜昌上游是世界第一的水电站,农村用最新的洋机器耕种,如此等等”。

上一篇:党支部换届选举记录下一篇:心底的那份感动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