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案

2024-05-21

色彩构成-教案(精选8篇)

色彩构成-教案 篇1

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最基本的调色方法,扩展并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用三原色进行调色练习。

教具准备:

1、cai课件

2、各类色彩卡片及水彩色。

3、实物平台。

课业类别:绘画知识课

学生学习用品准备:

绘图纸、铅笔、毛笔、水彩色、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发展思维,启发学生的相象力。

世界是多彩的,我们无时不在感受色彩,同时也在不断用色彩装扮自己。(大屏幕展示几幅色彩鲜艳的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够从大自然中找到哪些色彩的存在?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几个图片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色彩构成正是研究色彩组合、搭配规律的学说,能够提高我们认识色彩的能力。

三、揭示课题、讲授新课: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探讨利用色彩要素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的学说。

色彩三要素:

1、色相:指颜色的面貌。我们借助色彩的名称区别色相。

(三原色调色过程展示)

色相环:以几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分别配出中间颜色,组成的首尾相接的圆环。

(学生操作演示,完成一幅十二色色相环。)

2、明度: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

黑白明度渐变图(演示明度渐变过程)

3、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

由于颜料的混合属于色彩的减法混合,所以混入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有所下降。

(过程演示:二、三、四种色分别混合)

课堂小练习:

出示四种色块,分别是红色、粉红、灰红、深红,由学生选择出明度最高及纯度最高的色块。

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例分析,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

四、学生作调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色彩构成-教案 篇2

狭义的建筑学上的城市色彩仅指城市内建筑物、构筑物的色彩。但城市景观是由多种元素组成, 因此它的内涵应拓展到更广的范围, 从而避免在城市色彩塑造中存在片面性。广义的城市色彩, 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物体外部被视觉感知的相对综合的色彩面貌。

二、城市色彩的构成要素

(一) 建筑色彩

根据色彩理论, 占据70%以上面积的色彩在画面中成为主色, 由此可知, 在城市色彩中可以人工控制的主要元素就是建筑。

纵观世界很多著名的建筑作品, 都体现了色彩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例如, 勒·柯布西耶的巴黎大学城的巴西学生公寓。建筑的主体向阳面是均布的凹阳台及其栏板, 色彩的运用打破了单调。勒·柯布西耶在凹阳台的顶面、侧墙采用了不同色相、不同明度的高彩度色, 黑色顶棚的阳台比白色、黄色的看起来更深远, 红色、绿色墙面的阳台也比白色、灰蓝色显得更宽阔。色彩给人营造了前进和后退的空间感受。

建筑外墙色彩。建筑外墙色彩最能直接体现城市色彩。现代城市建筑色彩的主旋律为各种灰色调。而那些纯度、明度过高的建筑色彩, 常常因过于刺激, 不仅使城市显得庸俗混乱, 也会让市民烦躁不安, 所以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为了避免出现过于高明度、高纯度、或者低明度的色彩, 很多城市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予以限定。2003年12月11日起生效的《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中即有相关规定:“区内的城市建筑色彩要求具备与自身功能、形式、体量相协调, 建筑色调原则上不得采用大面积高纯度的原色和深灰色, 如红、黑、绿、蓝、橙、黄等, 更不允许高纯度搭配的外观色彩

建筑屋顶色彩。现在很多城市都在进行屋顶的平改坡工程, 就其原因就是要丰富城市景观的第五空间。屋顶造型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也是鸟瞰城市色彩的主要部分。屋顶的造型颜色也富于变化, 但一般都与建筑外墙的色彩相统一, 因此, 屋顶色彩是城市色彩的重要标志。例如巴黎优雅的灰屋顶、希腊宁静的蓝屋顶、都灵沉稳的咖啡色屋顶。我国苏州的深沉典雅的黑屋顶, 及北京故宫辉煌的金黄屋顶。

建筑周边环境色彩。建筑本身是一个单体, 但是建筑色彩却必须考虑周边建筑的色彩协调问题。

据报道, 在澳大利亚一些城市就明确了建筑色彩与周边环境色彩的关系:每三幢房屋必须同一色调、同一式样, 从而使整个城市既协调统一又色彩丰富。而我国的状况又如何呢?在房地产开发商开始项目之前, 规划部门都规定了开发商这座楼盘的建筑色彩, 但有时却忽略了已建成邻近建筑的固有色彩。甚至更有胆大的开发商根本不顾规划部门规定, 依旧主观意识确定建筑色彩, 然后等待罚款。

(二) 园林色彩

在园林中, 利用色彩的心理及生理感知影响, 根据色彩整体和谐、以人为本、体现地域特色的设计原则, 将园林景观要素中的天空、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等色彩的物质载体, 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美学功能, 进行合理的色彩配置。园林中的色彩主要来自植物, 以绿色为基调, 配以色彩艳丽的花、叶、果、干皮等构成了缤纷的园林色彩。

(三) 公共设施色彩

公共设施, 主要指在公共露天场所为大众提供免费服务的各种设施。通常, 这些设施属于社会公共资本财产范畴。城市的公共设施水平, 显现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公共设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交通设施:公交车辆、出租车、街灯、路牌等;2) 商业设施:书报亭、电话亭、售货亭等;3) 休闲观赏设施:景观小品、街头雕塑、花坛等。

(四) 道路色彩

道路也是展现城市色彩的主要元素。美观大方、丰富多彩的道路景观使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心情舒畅。道路色彩可以分为两部分:车行道色彩和步行道色彩。

车行道色彩。车行道色彩较为简单统一, 这是由于其材料限制, 大多数城市的道路采用的都是黑灰色的沥青混凝土, 而道路的分化线主要以白色为主, 辅以明亮的警示黄色。而在一些区域的车行道也开始使用带有色彩的地砖。

步行道色彩。步行道路主要是指人行道、绿地或广场中的休闲道路等。步行道路与车行道路不同之处, 在于其除了组织交通和引导人流外, 更加注重景观效果。步行道色彩主要体现在地面铺装上。现今随着材料的日新月异, 大部分城市都开始采用各种色彩的道路铺装。最常采用的材料就是彩色花砖, 再根据城市色彩的需要选用红色、青灰色等色彩。

(五) 照明色彩

照明分为人工照明和自然照明。在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人工照明所产生的色彩关系, 尤其是夜间景观展现是靠人工照明所体现的。一个城市的夜景是否迷人, 能否让人流连忘返, 主要是通过照明灯光的种类、数量、功能、颜色以及排列组合方式决定的。在城市的广场街道等城市景观地域常用的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荧光高压汞灯。我们在打造城市美丽夜景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节能环保降耗。

总的说来, 城市灯光照明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部分:交通灯光、商业灯光、公共场所灯光和景观灯光。

1) 交通灯光:主要指应用于道路、高架路、立交桥、人行天桥、车站、机场和港口等方面照明使用的灯光;2) 商业灯光:指被沿街商店、餐饮和娱乐等公共场所门面为了宣传而采用的霓虹灯、灯箱、电子显示屏及广告射灯;3) 公共场所灯光:指应用于商店、广场、公园的照明灯光;4) 景观灯光:指城市的历史古迹、标志性建筑、重点公共艺术等, 如北京的天安门、天津的天塔、湖北的黄鹤楼等等。

三、结语

日本著名色彩学家吉田慎吾说过:“色彩本身并不存在美与丑, 主要问题是怎样去运用色彩。通过对地区色彩的调查和研究, 色彩设计家们提炼出该地区所应具有的色彩, 与适宜的形式和材料一起共同创造出一个创新而美丽的环境。”

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同时也是矫正城市建筑无序状态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城市色彩规划事业将会有更为广阔和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邓庆华.城市色彩探析[J].现代城市研究, 2002.

[2]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刍议色彩与色彩构成教学 篇3

【关键词】色彩;色彩构成;教学;写实;抽象

色彩和色彩构成是两门既有相关又相对独立的课程。是因为都源于同一个色彩理论,即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英国科学家牛顿把一束阳光从小缝引进暗室,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青、兰、紫七色光谱。物体由光源而产生光源色。物体对所投照的光源的吸收反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固有色。无论是色彩课还是色彩构成课对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分析研究与应用贯穿整个色彩教学。但两门课是从不同的色彩造型方式切入教学的。故有各自的教学要点及教学目的,相对独立,各具特色。

一、色彩课教学的特征

19世纪法国画家莫奈,他的家乡在阿弗尔。他的住房就面对着港口,每天清晨画家从自己的窗口看见勒弗尔港口日出的景象,这景色充满迷人的色彩。于是,画家抓住太阳光谱七色和港口景色融合在一起的瞬间印象,而创作出了著名油画《日出——印象》。画面上朦胧的港口充满雾气,太阳慢慢升起,在雾气中远处的河面上模模糊糊一片深色,三只小船隐约可见。阳光照射在河中形成一个圆形的桔黄色的点。

与莫奈同时代的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等一批法国印象画家打破了古典主义绘画的固有色观念,提出明暗变化不是同一颜色的深浅变化。阴影并非没有光。而是不同性质不同明度的光。阴影不是色彩的熄灭。而是意味着新的色彩诞生。他们把色彩从自然中抽取出来,按照色彩自身的法则来表现自然的内在规律,大胆运用色彩,大大扩展了绘画色彩的表现力。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开创了色彩写生的先河,现代美术教育的色彩写生也源于此。色彩课的教学内容分静物色彩写生、风景色彩写生和人物色彩写生,教学中要求学生面对客观对象,通过观察分析在室内光源下或室外阳光下被描绘对象的固有色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相互作用影响下产生的色彩变化及总的色彩基调和冷暖倾向,运用水粉或油画技巧,比较准确地艺术地再现对象的形体和色彩特征。色彩写生塑造的色彩形象来源于自然物象的原生形态色彩,比较客观具象。

二、色彩构成教学的特征

色彩构成是在色彩写生基础上,从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客观到主观发展演变而产生的。19世纪法国以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作品中己不再追求画面的光色效果。而是更强调具有强烈介性的色彩。以马蒂斯为首的法国野兽派画家以鲜明的红、黄、青、绿四原色为基调。运用单纯的形和线。追求色彩装饰美、画面的色彩构成和

主观处理。抽象派绘画大师,德国包豪斯学校的康定斯基等教授,用接近原色的强烈色彩和线条以抽象的形构成色彩的交响乐,华丽而谐调。把绘画色彩的作用强调到极致,从客观的写实绘画色彩逐渐发展到抽象的主观设计色彩。从19世纪到20世纪经过许多画家对色彩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实践,带来了整个艺术的变革,并由此而产生了现代美术,产生了现代设计色彩。

色彩构成的教学注重色彩理论的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成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空间、量与质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在色彩构成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色彩的色相或明度或纯度的渐变。对比、调和、空间并置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感知联想来完成新的色彩构成。其所呈现的己不是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主观理想化的带有数理逻辑抽象的色彩组合,给人以新的色彩美感。

三、教学中色彩与色彩构成的互补

1.色彩构成教学使色彩的应用设计更具魅力

只掌握了色彩写生技能而未学习色彩构成的人,对于艺术设计里的色彩设计是有缺陷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刚上过色彩写生课的学生,往往对图案的色彩配置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容易被物象的客观固有色彩所左右。比如将写生的红花。作为素材运用到图案设计上时,认为花就是红的,叶子永远是绿色,红花配绿叶天经地义。如果改成绿花红叶或改成红花绿叶縱外的其他色彩,则认为不科学。这是因为思维的禁锢而导致想象贫乏,配色范围非常狭窄的缘故。在色彩的搭配组合时,还经常出现只管对比不管调和的现象:将高纯度的互补色或对比色杂乱地并置在同一画面上尖锐对立。有的色相用了很多,却主次不分,没有统一的色调,也不冷不热。让人眼花缭乱。还有的注意了色相对比变化,却又忽视了色彩明度上的变化。比如,天蓝底色衬托橙黄色的主体,属互补色对比,画面艳丽明快,但由于两色同属于较高明度的色彩,如果拍成黑白照片,由于缺乏明度对比而显得模糊一片。随着色彩构成教学的深入,学生对色彩逐渐有了较为深刻的全面认识。对色彩的设计应用和开拓创造性思维,也逐步从狭窄的经验圈子中走出。跨入了更加宽广的色彩表现空间。设计实践中,运用色彩明度对比的高长调或低长调加上独特的创意,让路牌广告能在较大空间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起到宣传作用就是实例。

2.色彩教学为色彩构成奠定扎实的色彩造型基础

学生学习色彩首先接触的是色彩课。通过色彩写生,学生对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且在写生实践中逐步提高了对色彩的观察分析能力。逐步掌握调配色彩的技能。特别是色彩写生强调画面的色彩基调,即要求学生处理好各描绘物体的固有色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作用下的对比协调关系。在表现客观对象的色彩时,加上画者的主观处理,使色彩既丰富又统一,呈现出基本的色彩和冷暖倾向。它类似色彩构成的对比与调和。色彩写生中色彩形象的塑造。培养了学生的色彩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描绘技法,使色彩形象从具象走向抽象的设计色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综上所述,色彩课为色彩构成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色彩教学从感性——理性——设计应用,循序渐进。

3.色彩与色彩构成在教学中的交叉

一幅优秀的色彩丰富的油画或水粉画,不论是风景、肖像还是静物画,均可成为色彩构成中色彩空间混合构成的好素材。画者可将素材画面分割成许多小方块或小条块,再对画面上每一小格的色彩进行分解,提高它们的纯度,根据色彩空间混合的舰律进行重构。一幅以原作为基础,类似原作,又比原作色彩更丰富更强烈。并且具有色光闪烁的新画面产生了,与原作相映成辉。是原用色彩上的升华。反过来。通过色彩构成的学习和色彩空间混合练习,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色彩理论,对色彩的分析辨别能力提高了。配色技能更加娴熟。在绘画写生过程中对色相、明度、纯度的变化以及冷暖基调的认识更具理性化,对色彩更为敏感。克服了以往过分依靠感觉和经验的局限。同时也克服了因长时间画画使眼睛疲劳所带来的色彩迟钝、麻木的弊病。比如静物色彩写生中,在感觉迟钝的情况下,对物体暗面、反光及投影的色彩缺乏色感。只见一片灰暗。通过补色理论指导及对色相指导分析分解,便可找出较丰富的色彩了。

色彩构成教案(修订) 篇4

教师:杨丽丽(助教)咸宁学院 艺术设计系 05美术学(设计教育3班)

2006年11月20日

第一讲 色彩概论(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最基本的调色方法,扩展并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使学生了解色彩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和体系。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教学难点:用三原色进行调色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 讲课5课时 授课提纲:

第一节 色彩的物理属性

1.光与色 2.物体与色彩 第二节 色彩的心理属性

1.色彩的分类 2.色彩的三属性

第三节 色彩的表现方法与体系

1.孟塞尔色立体 2.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 3.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色彩概论(讲稿)

一、色彩概论

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是人感知首先作出反映的“第一印象”。

人对色彩感觉的完成要有四个条件:光线、对象、眼睛、大脑。其中光到达眼睛是物理学知识范畴;光进入眼睛至大脑引起感觉作用是生理学知识范畴。从感觉再到知觉以及色彩联想,色彩象征等是心理学知识范畴。

研究颜料,染料的工艺是化学知识范畴,理论上研究构成色彩美的原理与法则是美学知识范畴。由此可见,色彩学是多学科的综合科学。

二、色彩及色彩构成

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呈现出复杂的色彩现象。

任何造型艺术都离不开色彩,研究色彩问题又不能脱离形态、空间。所以,设计中色彩与造型不能分割。

色彩构成含义: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目的的组合、搭配,构成整体美的明度、纯度、色相关系叫色彩构成。

构成目的:为了色彩的广泛应用,应用色彩的关键在于色彩搭配,使色彩搭配达到最佳的状态,包括色彩之间的调和、对比、整体感等等。

三、色彩构成的工具准备及学习方法

1、工具准备

除平面构成中各类工具继续使用以外,水粉颜料必须备好。色彩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解决色彩应用问题,要求色彩明确,明度、纯度、色相要具体,不能含糊不清,因此,色彩一定要饱和,色块要涂匀。

2、学习方法

1、关于理论:用心感觉

2、关于来源:大自然与生活

3、借鉴:

A、借鉴经验:借鉴中外色彩学家的研究成果。B、仿生设计:借鉴自然界中自然色彩的启发与运用。

第一节 色彩的物理属性

1.光 与 色

有光才有色,光进入视觉有三种方式:光源光,反射光,透射光,其中反射光是人的视觉接触光的主要来源。

光源(直光)---物(反射光,透视光)---眼(视神经)---脑(视觉中枢)---产生色感应(知觉)。

按照波长长短,光线由短到长的排列为:

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光线---红外线---雷达---电波无线---交流电。

一、可见光:光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波辐射,它与宇宙射线...交流电等并存与宇宙中,由于辐射是以起伏波的形式传递的,所以光又用波长来表示。

二、光谱色:光谱色以红,橙,黄,绿,蓝,紫 排列组合可以组成白光。

色对同一物体的折射率与其有光:如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则折射率最大。

1)单色光、复色光及全色光

光是以波浪形式向前传播的微粒子,称光子。波长就是两个波峰间的距离称为波长,全色光包括所有可见光的波长。

1、单色光:只含某一波长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原色)

2、复色光:含有两种以上波长的光叫复色光。(可分解的光)

3、全色光: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波长的光叫全色光。(日光)2)光源与光源色

1、光源:宇宙中凡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色:各种光源发出的光,由于波长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光源色。3)三原色光

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朱红光+翠绿光=柠檬黄

蓝紫光+翠绿光=湖兰

蓝紫光+朱红光=品红(桃红)

白=色彩三原色相加(光的复色)2.光与物体色

有光才会有色,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光是色彩发生的原因,光的波长不同决定色相的不同,物体色又称固有色。1)颜料色

在白纸上涂上红颜料就可看到红色,涂黑颜料就可看到黑色,是什麽原因呢?和电灯的 色一样,从光源射来的光直接进入眼睛是看不到颜色的,从光源来的光若碰到纸或颜料等不 透明的物体,在那里一部分被吸收,剩下的反射入眼睛,这才可以见到色。太阳光的白色光 遇到纸,纸完全不吸收光,全部反射,于是,纸也等比例的包含各种波长的光而可以看到白色。灰色也是反射着等比例的各种波长的光,但是白色是全部反射照射光,而灰色则是把各种波长的光全部少量的吸收,剩下的再反射出去,所以看着比白色暗。再一张纸上涂上黑颜色,由于光全部吸收而不再反射,结果就看到了黑色。那么红颜料只反射所照射的白色光中的红单色光,吸收了剩余的光才可以红紫这样的光谱表示,可是黄捎带着绿和蓝的色消失了。

这就是说,红颜料是反射以红色为中心的光谱色,吸收所剩的光色。这样,类似颜料的物体色虽同样是红色,但并不同于单光色,而是产生以几个单光色混合为一个色的感觉,故而把 这样的色叫做复合光的色。

其次,色玻璃等透明物体的色,是由玻璃吸收一部分光源来的光,透过所剩的光后进入眼 后所见到的色,它也是一种复合光的色。2)物体色

这样我们看到的色,无论是动植物的色、服饰的色还是建筑和器物的色,几乎都是取决于光源光、反射光、透射光的复合色光。把这样的色特别命名为物体色,以与自己发光的光源色相区别。但是物体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光源色的改变也会使物体色发生变化。3)固有色

任何物体都有选择吸收光的能力(既它固有的某种反射光的能力),这样在人的意识中就有对某一种物体有一个对它的固有色。

第二节 色彩的心理属性

1.色彩的分类(1)有彩色

有纯度的色叫有彩色。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色相。(2)无彩色 是指没有纯度的黑、白、灰(无色彩倾向)。黑、白、灰从物理角度讲,是属于无彩色,因为可视光谱中没有黑白灰,所以他们没有纯度属性,只有明度属性。2.色彩的三属性

色彩三属性又称色彩三要素。生活中的丰富色彩,我们用眼睛和科学观测方法,能够看清和辨别的色彩多达750万种以上,尽管这些色彩深浅、鲜灰不同,颜色各异,但他们之间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因素:除无彩色只有明度的特性之外,任何一个色彩都有它特定的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因此,我们把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三属性。

(一)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等每个字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属于色相差别。在应用色彩理论中,通常用色相环来表示色彩系列。处于可见光谱的两个极端红色与紫色在色环上联结起来,使色相系列呈循环的秩序。最简单的色环由光谱上的6个色相环绕而成。如果在这6色相之间增加一个过渡色相,这样就在红与橙之间增加了红橙色;红与紫之间增加了紫红色,以次类推,还可以增加黄橙、黄绿、蓝绿、蓝紫各色,构成了12色环,12色相是很容易分清的色相。如果在12色相间再增加一个过渡色相,如在黄绿与黄之间增加一个绿味黄在黄绿与绿之间增加一个黄味绿,以此类推,就会组成一个24色的色相环。24色相环更加微妙柔和。色相涉及的是色彩“质”方面的特征。

(二)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而光的明暗程度一般成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还可以称亮度、深浅程度。)任何色彩都有自己的明暗特征(包括有彩色与无彩色)。从光谱上可以看到最明亮的颜色是黄色,处于光谱的中心位置。最暗的是紫色,处于光谱的边缘。一个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对视觉的刺激的程度越大,看上去就越亮,这一颜色的明度就越高。因此明度表示颜色的明暗特征。明不可以说是色彩的骨架,对色彩的结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明度在色彩三要素中可以不依赖于其他性质而单独存在,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来考虑,例如黑白摄影及素描都体现的是明度关系,明度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黑白之间可以形成许多明度台阶,人的最大明度层次辨别能力可达200个台阶左右,普通使用的明度标准大都为9级左右。

(三)纯度

纯度又称彩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度。也就是色相感觉的明确度及鲜灰的程度,因此,又有浓度、鲜灰度、艳丽度等叫法。颜料中任何一个色彩加白、加黑、加灰或加入其它的任何颜色都会降低它的纯度。如果加入它的补色,纯度降低最明显,随着加入等量的补色,该色将变为无彩色的灰,即纯度消失变为零。

从科学的角度看,一种颜色的鲜艳度取决于这一色相发射光的单一程度。人眼能辨别的有单色光特征的色,都具有一定的鲜艳度。不同的色相不仅明度不同,纯度也不相同。例如颜料中的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橙、黄、紫等色在颜料中纯度也较高,蓝绿色在颜料中是纯度最低的色相。在日常的视觉范围内,眼睛看到的色彩绝大多数是含灰的色,也就是不饱和的色。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世界上有如此丰富的色彩。同一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

按照美国色彩家孟谢尔色立体的规定,色相的明度,彩度关系如下:

色相 明度 彩度

红14 红橙 6 12 黄12 黄绿 7 10 绿8 蓝绿 5 6 蓝8 蓝紫 3 12 紫12 紫红 4 12

第三节 色彩的表现方法与体系

由于工业的发展,在印染、涂料、装饰材料、印刷等许多门类的工业中都需要更多种类的颜色。

面对如此发展的色彩需求,必须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色彩表示方法,以求使用中对色彩便利的选择和正确的应用。其中有适用于艺术家与设计师使用的通过用三维空间来表示明度、色相与纯度的色立体。色立体的科学性在于它所标示颜色,它是以精密的测色仪所测定的标准色样,可供印刷、印染、造纸、美术设计等各行业为配色的参照。在艺用色彩学中,色立体的用途不仅限于配色方面,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有色立体所显示出的色彩体系结构,有助于对色彩进行完整的逻辑分析。为方便艺术家、设计师、印刷技术人员使用,后又发展为色立体图册。

1.孟塞尔色立体 2.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 3.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

一、色立体

色立体是由无彩色中心轴明度序列、纯度序列以及色相环构成。

1、明度序列:把不同明度的黑、白、灰按上白、下黑、中间为不同明度的灰,等差次序列排列起来,构成明度序列。

2、色相环:把不同色相的高纯度色彩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差环列起来构成色相环。

3、纯度序列:把每个色相中不同纯度的色彩,按外面的纯色向内纯度降低,按等差纯度排列起来构成色相的纯度序列。

以无彩色黑、白、灰明度序列为中心轴,以色相环,环列于中轴,以纯色与中轴构成纯度序列,使色彩有明度、色相、纯度三种关系组织在一起,把所有的色彩组成一个立体,这就是色立体。

二、色立体的用途

1、色立体提供了全部的色彩体系。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标准性、实用性等特点。

2、色立体形象地表示了色相、明度、纯度间地相互关系,有助于色彩地科学分类、研究和应用,便于掌握色彩的色彩对比、调和规律。

3、色立体使色彩地标准有了依据,对色彩地使用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印刷设计、工业设计、颜料制造等提供了配色地标准。

4、根据色立体,艺术家、设计师可以任意改变绘画、设计作品地色调,并能保留原作品地某些关系,充分发挥色彩地联想,以适应不同地用色要求。

总之,色立体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色彩地科学理论知识,使复杂的色彩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简单地立体概念,为色彩地搭配及应用提供方便。

1.孟赛尔色立体

孟赛尔色立体:是由美国色彩学家、教育学家、美术家孟赛尔在1950年创立地色彩表示法。是基于色彩三要素,并结合人的色彩视觉心理因素而制定的色彩规律体系。

孟赛尔色立体表示法:色相简写为H,明度简写为V,纯度简写为C、色彩记号是HV/C(即色相·明度/纯度)。如5R4/14表示为红色相5号,明度4,纯度14。N5表示明度5的无彩色灰。

孟赛尔色立体的特征是色相、明度、纯度具有视觉等步的限制,垂直轴是明度,周围的圆周是色相。自垂直轴中心延伸的放射线纯度,中心轴是明度,从白到黑分为11个等级。

孟赛尔色相环以心理五原色:红(R)、黄(Y)、绿(G)、蓝(B)、紫(P)为基础,再加上他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GY)、蓝绿(BG)、紫绿(PB)、红紫(RP)形成十色相,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把每个色相细分为10等分,以各色相中央5号为各色相代表,(如:5R、5Y、5YR)10个主要色相又各分为2.5、5、7.5、10四个色相编号。在色相环的直径两端相对应的两色相为互补关系,互补色相混合可产生灰色。

2.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由德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色彩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德创造得。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垂直轴为明度系列。共分为8个阶段,从顶端的白到底部的黑分别以字母A、C、E、G、I、L、N、P表示。每个字母均表示一定的含白量和含黑量,A含白量最高,含黑量最低,P含黑量最高,含白量最低。Pa表示纯色。W表纯白,BL表纯黑,外角用黑表纯色。W—BL为无彩色轴。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以生理四原色黄、红、蓝、绿为基础将四色分别放在圆周的四个等分点上,成为两对补色,然后在中间依次加橙、紫、蓝绿、黄绿四色相,共计八色,再将每一色相分为三色相等差过渡,成为24色相环。3.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 此体系的特点是:

①平面展示24个色相9组不同的明度、纯度关系。简称9组色调系列。

②每组色调均有独特面貌的色彩意象及调性特征。

无论哪种体系都是以色相、明度、纯度三个要素把各种色彩系统而严密的组织成一个色彩体系的。

色相:以红,橙,黄,绿,蓝,紫6个主要色相为基础,调配成24色相环 明度:是把黑定为10,白定为20 其中有9个阶段的灰色系列,共11个阶段。彩度:与孟塞尔色立体相似。

作业:

1、一张24色相环。尺寸:25 ×25CM

2、一张色彩的明度推移,色彩自定义。(以一种色为标准)尺寸:25 × 25CM

3、一张色彩的纯度推移,色彩自定义。(以一种色为标准)尺寸:25 × 25CM

第二讲 色彩混合(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色彩的知觉,掌握色彩混合的方式和混合效果。教学重点:色彩的混合

教学难点:色彩的适应性、恒常性、色错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 讲课4课时 授课提纲:

第一节 知觉

1.视觉的适应性 2.色彩的恒常性 3.色彩的易见度 4.色彩的错觉 第二节 色彩的混合

1.加色混合 2.减色混合 3.中性混合

教学内容:

第二章 色彩混合

第一节 色彩的知觉

1.视觉的适应性

视觉的适应分三种适应:

a.明适应:从黑房子里走到强光下,从眼睛一片白芒芒到恢复正常。b.暗适应:从明亮的室外到暗室,从看不见到看见世面

c.色适应:一块鲜艳的颜色刚看到很夺目,但不一会就暗淡了。2.色彩的恒常性

它主要来自于人们头脑中旧经验对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印象。

* 一旦某事物的色彩被认可,即使客观的条件有所变化,而相应的知觉却恒常不变。* 色的恒常性一方面给色彩训练带来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给色彩的表现带来更为广阔的,多样的变化。3.色的易见度

色彩的属性越大,注目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明度差是决定视觉认度的主要因素。* 如图形色与底色是两个不同的色相,但明度相似,那么形象肯定是模糊的,相反,即使它们的色相一致,但明度变化强烈,那么视觉的易见度也是高的

* 各种纯色用白色做背景注目力没有黑色强 4.色的错觉

在视觉活动中,常常会出现知觉的对象与客观事物的不一致的现象,似乎眼睛看错了,我们将这类知觉称为错觉。也就是说,一个颜色几乎从未以它的物理真实面貌被我们看到过,色的错觉由色彩对比造成的,没有对比,就没有错觉,对比加强了,错觉也就加强了,因此,只要对比存在,错觉就不能消除。

色的错觉一般分为边缘错觉和包围错觉两个方面:

a.错觉最显眼的地方在对比色交界线的两侧,称为边缘错觉。

如:白,灰,黑三个不同明度的色阶并列相排,注意观察中间灰度的明暗变化,会发现白色交界处的这个边缘显得暗淡些,而与黑色交界的这个边缘看起来明亮一些。b.包围错觉也称为全面错觉,它比边缘错觉带来的错觉更强烈,也更重要。在同样光的作用下反射同样光的物体,对比的作用常常使我们改变对色光的感觉。

* 错觉的一般规律:对比可以造成对比双方向着互为相反的方向移动的错觉,不同明度的色彩在一起,明的更明,暗的更暗,不同色相的两色对比,将顺着色轮向各自两边发展,直到补色,彩度对比将扩大色彩的彩度间隔

第二节 色彩的混合

色彩混合: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某种方式合成一种新的色彩,称色彩混合。

色彩的混合的方式分:加光混合、减光混合、中性混合三种。

前两种混合方式是在色彩进入人的眼睛前进行混合;后一种混合方式是色彩进入人的视觉系统后进行的混合。1.加色混合

加法混合指的是色光的混合 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的总和,因此叫加法混合。色光混合中,三原色光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种色光不能用其他色光相混而产生。朱红+翠绿=黄、翠绿+蓝紫=蓝、蓝紫+朱红=品红。当三原色光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时,所得到光是无彩色的白色光。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相混就产生白光,那麽这两种色光就是互补关系。如:朱红+蓝、翠绿+紫红、蓝紫+黄都是互补关系。2.减色混合

指的是颜料、染料的混合,透过重叠的彩色玻璃纸或色玻璃所映现的混合色。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品红、蓝紫补色淡黄、朱红的补色天蓝色,这三原色,是不能用任何颜色混合出来的,用两种原色混合出来的颜色称为间色。如:红+蓝=紫、黄+红=橙、黄+蓝=绿。如果两种颜色能混合出黑色或灰色,那麽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用三种原色相混会产生含灰的复色如棕色、橄榄绿色等,当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可以产生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下降。

在颜料三原色中,若将两种色彩等量混合即可产生间色(又叫二次色,指两种原色相加而产生的颜色),其明度比两个原色都低。若将三个原色等量混合,可成为黑色。在三原色中,任何两种原色混合,产生的间色与另一种原色间的关系是互补色的关系;在色环上,处于相对应的180度上的两个色彩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色的关系。互补色相混合而成灰黑色。这种类型的混合,混合的色数、次数越多,形成的色彩越污浊,并且明度、纯度也相应地降低,色相也随着相应地改变。

水彩颜料、油墨、彩色玻璃纸,透明度较高的彩料,有机玻璃等,被称为透明色料,它们的叠置,如同色料的直接混合,可以得到新的色彩感。

和色料直接混合一样,叠置三原色的品红、黄与青,主要三间色是橙、绿、紫。与原色相对的间色为与原色互为互补色。

黄与青叠置出中绿,黄与品红只能叠置出大红,叠不出桔黄。青与品红叠置出紫色,这紫色比青与品红的明度要低得多。一旦品红改成大红,或青色稍稍偏深,叠置色就不再偏紫,而是偏黑了。例如普蓝与大红叠置,叠出的红就是黑色。

互补色叠置,本彩色的明度高时,可叠出灰色或含灰色;本来色的明度偏低时,可叠出深灰色或黑色。

叠置时,色彩有纸面之分。一般来说,叠置色受面色的影响较大,例如大红与翠绿叠置出黑色。大红为面色时,黑色有红味;翠绿为面色时,黑色倾向绿。面色的色层越厚,透明度越低,这种色的倾向就越明显。

印刷油墨叠印时,从生产的方便和叠印的效果看,叠色中明度偏高的最好作底色,不应作面色。

装潢设计人员如果能准确而熟练地应用油墨叠色,可以使印刷品的用色和印次减少,而产生色彩丰富,色层匀实,光泽感强,印刷方便,印刷费用可能节省的效果。问题在于叠出色的效果很难预计,需要苦心研究,一旦预计错误,效果可能更差。3.中性混合

无论是色光的混合还是色料的混合,都是色彩未进入眼睛之前以在视觉外混合好了,再由眼睛看到。这种视觉外的混色为物理的混色。另一种情况是颜色在进入视觉前没有混合,而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眼睛的作用将色彩混合起来。这种发生在视觉内的混色为生理混色。由于视觉混色效果在知觉中没有变亮也没有变暗的感觉,它所得到的亮度感觉为相混各色的平均值,因此叫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的方式:

①平均混合(颜色旋转混合),这是由于转动的色盘使眼睛的视网膜在同一位置上不断快速更换色彩刺激的缘故。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②空间混合,是指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把各不同色的色块感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混合受空间距离的影响,称为空间混合。空间混合属中性混合,即不加光也不减光。用空间混合的方法达到的混色效果比用颜料直接混合的效果要明亮。

纺织品中经纱纬纱交叉的混色现象,如一块布料的经纱是黄色,纬纱是蓝色,交织成的布料远看即使一块绿色。运用色彩油墨进行的四色印刷,也是利用了并置混色原理。

近代和现代胶版印刷就是利用了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借助大小疏密不一的极小的原色点,混合出极丰富而真实感极强的色彩。空间混合在美术表现中应用十分普遍,如:马赛克镶嵌壁画,绘画艺术上的点彩风格的方法增加色彩的明度与刺激性。

我们站在铁路上,可以看见眼前的两根铁轨伸向远方,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的一点。如果两根铁轨各有各的色彩,经过一定的距离,离轨“合一”之后,两种色彩也会合成一种新的色彩。形的合一称为形体透视缩减,色的合一称为色的空间视觉混合。

把不同色彩的以点、线、网、小块面等形状交错杂陈地画在纸上,离开一段距离就能看 到空间混合出来的新色

若空间混合的原色与减光的原色相同,那空间混合间色、复色等和色盘混合的间色复色接近。并且混出的色彩活跃,明亮,有闪动感,与减光混合的色彩很不相同。

空间里都有形的透视缩减,同样都有色的空间混合,这是由眼睛的感觉方法所决定的。印象派就遵循这个规律,创作了不少点彩油画。这些画面的色彩很响亮,阳光感和空气感均表现得很好。

装饰色彩也可以借助空间混合的原理,用少量的色混出较多的色,以此来丰富设计的色彩,增强作品的力量。古代的镶嵌画便是先例。

作业

一张色彩表达 25cm×25cm 要求:以一部电影为对象进行色彩创作.第三讲 色彩对比和调和(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对比,掌握色彩调和合的方式,掌握色彩的秩序构成。教学重点: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教学难点:色彩的调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 讲课8课时 授课提纲: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1.明度对比 2.色相对比 3.纯度对比

4.面积、形状、位置与色彩对比 5.色彩的冷暖对比 6.色彩的调和 第二节 色彩的秩序构成

1.色相的秩序构成 2.明度的秩序构成 3.纯度的秩序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三章 色彩对比和调和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每个色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必须具备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等四种方式。如果把几种颜色并置在一起时,色与色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对比的作用,而产生明暗、冷暖、鲜灰等视觉效果。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而显现出明显差异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被称为色彩对比。

色彩间差别的大小,决定着对比的强弱,因此差别是对比的关键。A、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是指两种以上色彩,在同在统一时间、同一空间下,所形成的色彩对比。如:红比绿是同色对比中的色相补色对比。同种灰色,在黒底色上显得亮,在白底色上显得暗,这是同时对比中的明度对比。B、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是指先看一种色彩,一段时间后,紧接着再看另一种色彩,会在第二种色彩上面有第一中色彩的补色味道呈现出来,这一现象叫连续对比。如:先看红色一段时间,再看另一黄色,会发现在黄色上面会有绿色的味道呈现出来,看到的色彩是带绿味的黄色。造成这一现象的发生是错视,在色彩构成学中称为色残像。

一、明度对比 1.明度对比的特征

明度对比就是将不同明度的两色并列在一起,明的更明,暗的更暗的现象。

明度对比的效果是由于同时对比的错觉导致的,明度的差别可能是一色的明暗对比也可能是多彩色的明暗对比 2.明度调子

1)以黑,白,灰系列的9个明度阶梯为基本标准可以进行明度对比强弱的划分。

靠近白的3级(7.8.9)称为高调色

靠近黑的3级(1.2.3)称为低调色

中间3级(4.5.6)称为中调色

* 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着明度对比的强弱

三个阶梯以内为短调对比

五个阶梯以外的为长调对比

三个阶梯以内,五个阶梯以外为中调对比。

* 在明度对比中,如果面积最大,作用也最强的色彩或色组为高调色,色的对比属长调,那么整组对比就属高长调。

如果主要色彩属于中调色,色的对比属于短调,那么整组对比就称为中短调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分为:

高长调:反差大,对比强,形象的清晰度高,有积极,活波,刺激,明快之感。

高短调:高调的弱对比效果,形象分辨力差,其特点优雅,柔和,高贵,柔软,设计中常用来作女性色彩。

高中调:以高调色为主中强度对比,效果明亮,愉快,辉煌。

中长调:以中调色为主,采取高调色和低调色进行对比,此调稳静而坚实,给人以强健的男性色彩效果。

中短调:中调的弱对比效果,这种画面犹如薄暮一般,朦胧,含蓄,模糊,同时又显得平板。

中中调:属于不强或者不弱中调对比,有丰富饱满的感觉。

低长调:低调的对比效果强烈,它具有强烈的,爆发性的,深沉的,压抑的,苦闷的感觉。低短调:低调的弱对比效果,它阴暗,低沉,有分量,画面常常显得迟钝,抑郁,使人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低中调:低调的中对比效果,这种对比朴素,厚重,有力度,设计重常认为是男性色调。最长调:最明色和最暗色各占一半的配色,其效果强烈,锐利,简洁,适合远距离设计 但是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空洞,生硬,眩目的感觉。

以上十个调子是明度对比中最基本的调子,在实际中也会出现一些更细的对比关系。2)强调整体节奏的明度调式

这种调式不注重面积之间的对比,而是强调多种明度之间的连续对比,所造成的节奏效果。还以黑白灰系列的 9个明度阶梯为基本标准,明度5以上的色阶组合在一起,形成高1/2明度列,有种朦胧,晨曦的色彩感觉,明度5以下的色阶组合在一起,形成低1/2明度列,沉闷而抑郁,明度3~9色阶组合形成高3/4明度列,激昂而奋进。

明度1~7的色阶组合形成低3/4明度列,雄浑,有力 明度1~9的色阶组合形成全明度列,丰富,跳动。

3)有彩色系的明暗对比

明度对比不仅指无彩色的黑,白.灰,它更多的存在于有彩色系列中.在光谱色中,黄最亮.紫最暗,橙,绿,红,蓝,处于中间。

在一个高调画面中如果想选用紫颜色,那只能将它加入大量的白,使明度提高,将黄色变为低调色要加黑或其他深色。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变这些原色的同时,它们的原有色性也改变了,深沉而恐怖的紫色变成了柔和、雅致、富有女人味的的淡紫色,透明发光的黄色,变成了深暗的绿色,因此可以看出,任何颜色只有在它原有明度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二、色相对比

1.色彩对比的特征

将色相环上的任意两色或者三色并置在一起,因它们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现象,称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给人类带来色彩知觉的重要手段,它充满了力量和欢乐,色彩的对比有着强大的表现力,既可以描绘尘世万物,又可以表达神圣复杂的精神。

2.色彩对比的强弱效果

色彩对比的强弱取决与色相在色相环上的位置,从色环上看,任何一个色彩都可以以自我为主,组成同类,类似,邻近,对比,和互补色相对比关系。

1)同色相对比:指色相距离在15度以内的对比,是色相中最弱的对比,由于对比的两色相距太近,色相模糊,一般看作是同一色里不同明度的彩度的对比。说它是色相对比,不如说它是色相调和更贴切,因为色彩间统一的因素远远超出了,对比的因素,它的对比效果,单纯,稳静,雅致,但也容易出现单调,呆板的效果,这时应通过拉开明度距离和彩度关系来调整。

2)类似色相对比:指色相距离在30度左右,是色相对比中较弱的对比,类似色相对比的几个色同属一个大的色相范畴,但能区别出冷暖来,如玫红,大红,朱红,黄绿,绿,蓝绿.此对比的特点仍然统一,和谐,与同类色相比效果要丰富得多。3)邻近色相对比::指色相距离50度~60度左右(90度以内)的对比,属色的中对比,邻近色的配色效果显得丰满,活泼,保持了统一的优点,又克服了视觉不满的缺点,服装设计和室内设计常常采用这种配色手法。

4)对比色相对比:亦称大跨度色域对比,指色相距离120左右的对比关系,属性相的中强对比,这种对比有着鲜明的色相感。效果强烈,兴奋,但是易使视觉疲劳,处理不当会有烦躁,不安定之感,这是极富运动感的最佳配色。

5)互补色对比:指色相距离180度的对比,是色相中最强的对比关系,是色相对比的归宿,它比对比色更完整,更充实更富有刺激性,其长处是饱满,活跃,生动,刺激;短处是不含蓄,不雅致,过分刺激,有种幼稚,原始的感觉。

它适合于较远距离的设计,使你在短短的距离时间内获得一种色彩的印象,如街头广告,标志,橱窗,商品包装等,补色调在色相对比中最难处理,它需要较高的配色技能。

正如黑白是明度对比两个极端那样,红,黄,蓝是色相对比的极端,三个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间色橙,绿,紫组成互补关系,构成了补色对比的的三个极端,也就是说有彩色对比的三个极端,黄,紫是明度对比的极端,红绿彩度对比的极端,橙,蓝是冷暧对比的极端。

6)有彩色与无彩色形成的对比:其对比形成的色调有黑白彩调、灰白彩调、黒灰彩调、黑白灰调等。

7)色相全调式对比:即色相对比色调含色相环上的所有色相构成,由于色相众多,对比类型比较复杂,在组调时必须注意形态构图的主次、虚实、冷暖、明暗与各色相的面积位置的处理。

三、纯度对比

1.纯度对比的特征

将不同纯度的两色并列在一起,因彩度差而形成鲜的更鲜,浊的更浊的色彩对比现象,称纯度对比。

一般来说,鲜色的色相明确,注目,视觉兴趣强,色相的心理作用明显,但容易使人疲倦,不能持久注视。含灰色等低纯度的色相则较含蓄,且不容易分清楚,视觉兴趣弱,注目程度低,能持久注视,但因平淡乏味,久看容易厌倦。

纯度对比较之明度对比,色相对比更柔和,更储蓄,它的作用是潜在的,其特点是增强用色的鲜艳感,即增强色相的明确性,彩色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的色相就越鲜明,从而也增强了配色的艳丽,活泼及感情倾向,彩度对比弱时,往往会出现配色的粉,灰,脏,闷,单调等感觉,这也是初学者常常碰到的问题。

2.纯度调子

每个颜色都有自己的纯度值,要想规定一个划分高,中,底纯度的统一标准是很困难的。纯度对比强弱取决于对比色彩纯度差的大小。

纯度对比可以分为纯度强对比,纯度中对比,纯度弱对比,而相差几个阶段为什么对比,是根据各彩度值不同的。

要降低一个纯色相的纯度,可掺入白或黑,也可以掺入同等明度的灰,或者混入相对补色,降低后的色彩个性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的改变,自然,色彩间色量的多少也会相应改变,无彩色系的黑,白,灰可使周围任何一个颜色富有纯度感。

从对比规律上看,纯度的鲜与浊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就是说,“暗淡与生动的对比效果是相对的,同一种色彩在暗淡色调的旁边可能显得生动,而在一种更加生动的色调旁则又显得暗淡了,”同时性对比带来的视觉感受无不影响着我们,因此在运用纯度色彩时,一要考虑画面的整体纯度倾向是高,还是低,二是要考虑纯度的对比度,请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对比效果。

四、面积、形状、位置与色彩对比

色彩总是通过一定的面积,形状,位置和肌理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一块颜色或一笔颜色,总是伴随着面积的大小,形的轮廓与方向,色的分布等因素被我们所认识。1.面积与色

1)优势与抗衡

色彩的面积的大小对色彩对比的影响力最大:当对比色彩的面积相当的时候,互相之间产生平衡,对比效果强,也称抗衡调和法,当面积大小悬殊时,则产生烘托,强调的效果。也称优势调和法。

另外,同一色彩面积大的往往比面积小的感觉明亮,画出的点,线看起来也比面的明度低。2)色面积与平衡

配色中怎么的色量才显得更美,更平衡呢?以纯色的色面积为例。纯色色彩的力量均衡,纯色的色彩面积均衡取决于两种因素:明度和面积。

为了保持平衡,上述面积比应与明度一定的比例:

如:黄色较紫色明度高三倍,为取得和谐色域,黄色只要有紫色面积的三分之一即可,其实若是改变了其中任何一色彩度,那平衡的面积比就会随之改变,纯色和谐的比例关系只能作为选色的基点,因为大量的配色效果并不是只是考虑纯色的应用。

3)色面积的对比效果

通常大面积色彩设计多选用明度高,彩度低,对比弱的色彩,给人带来明快,持久和谐的舒适感,如建筑,室内天花板等。中等面积的色彩多用中等程度的对比,如服装配色中,邻近色组及明度中调对比就得较多,即能引起视觉兴趣,又没有过分的刺激,小面积色彩常用鲜色和明色以及强对比,如小商品,小标志等,目的是让人充分注意。2.形状与色

1)单纯形与复杂形

形状是色彩存在的形象之一;一个颜色的出现总是伴随一定的形,同时被我们所感受,而对比着的色彩也会因形状的变化而受其影响。

形状会产生色对比的强弱,形状越完整越单一,外轮廓简单者,对比效果越强,形状分散外轮廓复杂者,对比效果就相对减弱,接近中间混合,通常个体形单纯,组合后的形亦相对单纯,加上单纯的色形成了对比的最强效果,外形简单 可用复杂的色来增强对比效果,使得画面显得丰富;复杂的形则忌用复杂的色,否则会显得过于杂乱无章,呈现零对比效果。2)色形态与色表现

将造型要素中的三种基本形(方形,三角形,圆形)同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作了比较,分析,结果为:

红与直线的正方形关联,黄与斜线的正三角形关联,蓝与曲线的圆形关联更具有相似的表现性。正方形的形是4个内角都是直角而4等边都是直角交叉,被用来象征物体感,重量感,稳定感及确定感。红色的重量,安定,硬性和不透明现象同正方形或正方体形的静止和庄重一致,所有以横向和垂直为特点的形状都可以正方形相类似,如十字形,长方形等。

三角形本质是3条相交的线形成的尖锐内角,产生了一种积极,活泼,好斗和进取的效果,它与重量的,明澈的黄色相对应,三角形代表的所有带有斜边的形,如菱形,梯形,锯齿形等类似形态。

圆是由圆心作一定距离移动的轨迹,与正方形的感觉恰好相反,使人有一种漫和,圆滑,轻快,极富流动的感觉,圆形同透明的蓝色相适应。

概括的说:正方形象征着静止的事物,三角形象征着思想,圆形则代表着处于不停运动的精神,如果要寻求同色相适应的形的话,可为橙色找到不等边的梯形,为绿色找到一个曲边的三角形,为紫色找到一个椭圆形。在一副作品中,形状和色彩的表现特性应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形状和色彩的表现力应该是相辅相成,从特定的色彩同相应形状的类似关系中得出:

当色彩和形状在表现中相一致时,它们的效果就是加法,当然这种一致性只是相对而言,如果一副作品是由色彩来决定表现力的话,就应该从色彩上着手去发展它的开形状,而一幅强调形状,结构的作品,则应该从形状中引申出来。3.位置与色

1)位置与对比效果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比较才能称为对比,由于对比着的色彩在平面和空间中都是处于某一位置的,因此,对比效果不可避免地要与色彩位置发生关联,这种位置关系可分为上下,左右,远离,邻近,接触,切入,包围等。在保持双方色彩一切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位置远时对比弱,接触时对比强,切入时更强些,一色包围一色时最强。

2)色位置的选定

从正常的平视角度来看,以视点为中心,左右大于上下的椭圆形范称为人眼的有效范围,在有效范围的中心偏右上这一点,可看作是视域最活跃的位置,即视中心,这个位置对视觉来讲最稳定,最有生气,是色彩对比最强有力的地带。

黄金分割中的“黄金涡”。同样显示出生命力量:如对服装来说,领子和胸前处于视域中心,因此服装重大的变化,和装饰,大多是在领子和胸部,人们习惯于将标志戴在左胸前大概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从构图的上下关系看,红色位于上部显得压抑沉闷,位于下部稳重,紧固,黄色在上则飘,在下则浮,蓝色在上显得轻,在下显得重,从左右关系看,一个色放在左边有紧凑感,放在右边有分离感,这里包含着人体本身的体验,因为一般左边被动,右边灵活,总是习惯从左看到右,从上看到下,这样,视觉常常要求在画面的右边或下边形成有分量。分量的停顿感,给心理带来完整,平衡的感觉,如果将画面主题有意安排在左边,则会带来一种发展,延续的效果。

五、色彩的冷暖对比

从色彩心理学来考虑,我们把桔红的纯色定为最暖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为暖极,把天蓝的纯色定为最冷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为冷极,并用冷暖两极的关系来划分色立体其余各色的冷暖程度与冷暖差别。接近暖极的称暖色;接近冷极的称冷色。与冷极距离相等的各色,冷的程度相等;与暖极距离相等的各色,暖的程度相等;凡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各色,称为冷暖的中性色。由此可知,红、橙、黄等属暖色,蓝绿、蓝、蓝紫等属冷色,黑、白、灰、绿、紫等色都属中性色。

如果根据冷暖关系把色立体划分为十几个阶段,那么,凡差别十个阶段以上的称冷暖强对比,差别三个阶段以内的称冷暖弱对比,其余的称中等程度的冷暖对比,两极色的对比称冷暖最强对比。

从色彩心理学来说,还有一组冷暖概念。那就是白冷黑暖的概念。因此,在色立体上接近白的色块有冷的印象,接近黑的色块有暖的印象。一般的色彩混入白色会倾向冷,加黑会倾向暖。

平常说的色彩冷暖,一般并非指单一的橙蓝之冷暖,也非指单一的黑白之冷暖,而是二者的综合。但是,二者的综合不是均等的,是以橙蓝之冷暖为主导。因此冷暖对比的对比越弱,冷暖的倾向越平缓,对比越强,刺激力量愈强。

六、色彩的调和

1、调和的概念

色彩调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强烈刺激的、无序的、不调和或无调性的色彩,经过处理,能使之统一和谐的组织在一起,其色调能使人愉悦,并能满足人的视觉的需求和心理平衡的色彩搭配。

不调和的色彩组合常常表现为:

多个面积相似,又无主次的色相组合;色相既不明确,色彩纯度又很低的色彩组合;或几种毫无内在联系的色相的组合。

调和色彩一般要求有变化但不过分刺激,统一但不能单调,某些方面统一了,在其他方面就要保持对比;完全一致的色彩或全部不具备任何相同要素的色彩,通常被认为是不调和的色彩。学习色彩调和的目的:

合理的组织选择色彩搭配,使其调整构成和谐而统一的完美整体。

调和色彩:指具有某种秩序的色彩组合,它不单单指同一,类似给予的舒服,美好的调和感觉,而是多方位追求具有不同特征、不同价值的色彩表现。

就配色而言,和谐只是相对的,只要符合人的追求,符合目的需要,即使以往普遍认为不调和的关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也会成为调和的关系。

色彩的组合方式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在统一中求变化,称为“统一调和”; 第二类:是在变化中求统一,称为“对比性调和”。

2、统一性调和

寻求统一,可以说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愿望,统一,相当于色彩间同一或类似的色相关系,明度关系,彩度关系。也就是说,相类似者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美的,舒服的,如果说色彩的差别是色彩对比的本质,则共性就是达到调和的根据,在三属性中尽量消除不统一因素,统一的要素越多,就越融合。

(一)、同一调和

1、同明度的调和

同明度关系下有纯不纯的彩度变化,不同色相的变化。

2、同色相调和

同色相关系中变化明度,彩度。

3、同彩度调和

在同彩度关系中变化明度。

(二)、类似调和

类似调和是类似要素的结合,与同一调和相比它具有稍多的变化,但没有脱离统一为主的配色原则。

1、类似色相的调和

这种调和实际上是以色相来决定效果,用明度,彩度关系辅助搭配为更为协调的色彩效果,如红色的低中调,黄色的中高调。

2、类似明度的调和

此种调和范围较广,在类似明度的调子中可适当选择有对比的色彩或补色色相来丰富画面的效果,但要避免过与强的色相变化与明度变化相冲突。

3、类以彩度的调和

这种调和主要是突出彩度的变化,其明度,色相关系要尽可能地减弱,此类配色效果优美,雅致,柔和。

3、对比性调和

基于变化的基础之上,属于异质要素的组合,此色彩效果强烈,富于变化,活泼,生动,但调和的难度也比较大,对比性调和的关键是要赋予变化以一定的秩序,使之统一起来,因此在对比调和中,秩序调和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一)、秩序调和

秩序调和的关键在与整体与部分之间是否有共同的因素。

1、赋予节奏的调和

无论是色相,明度,还是彩度,只要使画面上的色彩成为一种渐变系列,如等差或等比,那肯定是和谐的,另外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也可进行面积变化,形成有节奏序列的调和效果。

2、赋予同质要素

将对比的两色(或几色)同时混入或带入第三色,使双方同时都具有相同因素,成为中间色,使之调和统一起来,或将对比的两色按一种均衡的规律,把各自的成分放置在对方色中进行对比,或者双方色彩按一定量互相混入。对方的成分,都可因增添了同质要素得以调和。

3、几何形秩序的调和

主要指依色相环上的位置变化来确实的调和效果。

三色调和:指在色相环上呈现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三要素构成东西是安定的,立体的,又富有变化的,因此,三角调和应用最广泛,最有效。

四色调和:称为补色双开叉调和,这种调和色相变化丰富,但要避免杂乱。

多色调和:在色相环上呈现为五角形,六角形色彩位置关系,这种调和色相变化丰富,但要避免杂乱。

(二)、统一调调和

这种调和强调的是色调的作用,其色调的色系统主要指色相。如黄昏之所以美,是因为整个暮色给金黄色的日辉染过一层。

(三)、失去平衡的调和

这种调和往往是反规律的,无统一因素,或者是夸张的,目的是寻求心理的一种震动。

第二节 色彩的秩序构成

一、色相的秩序构成

是以24色色相环为基础做色相间的渐变构成;

二、明度的秩序构成

明度对比是以明度序列为基础做几种色相不同明度的渐变构成;

三、纯度的秩序构成

纯度对比是以纯度序列为基础做几种色相的不同纯度的渐变构成。

作业:

1)色彩对比

明度对比一张

分9小张每小张10cm×10cm 2)色彩调和

互补色调和一张

25cm×25cm

第四讲 色调构成及色彩心理(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色调的构成,掌握对自然色彩的运用,同时了解色彩的心理效应,可以熟练运用色彩的基本规律,进行色彩的组合与表现。

教学重点:色调构成,色彩的采集、归纳和重构 教学难点:色彩归纳与重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 讲课12课时 授课提纲:

第一节 色调构成

1.基本色调构成 2.复合色调构成 3.单色调与黑白 第二节 自然色彩的运用

1.色彩的归纳与管理 2.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3.色彩关系的转移 4.色彩与质感 第三节 色彩心理

1.色彩的情态表现 2.色彩间的心理差异 3.色彩与通感

教学内容:

第四章 色调构成及色彩心理

第一节 色调构成

在每个色相中,都存在共同的亮暗、浓淡、鲜浊的色状态,这种色状态称为“调子”。调子是建立在色相基础上,由造成不同明暗的明度和产生不同鲜浊的彩度综合在一起构成。

一、基本色调构成

国际上将有彩色的调子分为13个,但由于“鲜明的”和“强烈的”调子感觉上极难区分,所以把它们合并成一个“强烈的”,按12个调子统计。由基本色相和12个调子作排列组合,就完成了一个色相调子的体系。用这个二次元的色系来捕捉色,较之用色相、明度、彩度的三次元来捕捉要简单得多。再将有彩色的调子整理成“鲜艳、明亮、幽暗、朴素”四组,来研究不同色相组成基本色调的表情。

1、明亮的色调构成 包含极淡的Vp、淡雅的P、明亮的B调子。

Vp调,是在白种加入极少色味的色。除象牙和珍珠外,在婴儿用品、贴身衣物中也常常看到。虽是蛋白的,却有柔软精美的感觉。

P调,在化妆品或雪糕等的包装中经常看到,是为了显示可爱、甜美或梦幻气氛的调子。B调,又称珠宝调。是明亮而清澈并酿成辉煌、发光的调子。

2、鲜艳的色调构成

包含鲜艳的V调、强烈的S调。

V调,由于鲜艳而强有力,容易引人注意,故主要用于企业色彩。例如:体育用品、游园地的游具、玩具及室外符号。

S调,由于带浊色味,即使在体育用品中也仅用于成人体育用品。但室外的建筑物或作业机械的色彩却以这种调子为多。

3、朴素的调子

含亮微色Lgr、暗微色Gr、柔和的L、文静的DI调子。

Lgr调,较极淡的调子发暗,常见于稻草、瓷器或自然材料中,是静态的、简单朴素的调子。

Gr调,是色味少、有枯干感的调子。木材因历经岁月就变成了这种调子。L调,是温和调,常在服色、树皮色或面包色等近身处可以看到。

DI调,常在不挂釉的陶器和花插、砖等中看到,是稳重的调子,也有寂寞、老练等古风感。

4、幽暗的色调构成

包含极暗的Dgr、幽暗的Dk、深得Dp调子。

Dp调有黑味,经常在染过的布料上看到,家具中也很多,是有深味的调子,与S调相比增加了充实感,所以常用在有趣的物品上。

Dk调虽暗却又让人感到色味,是色相产生的微妙变化。因格调高,既华丽时髦又有沉着的雅趣,使绅士用品的主流调子。

Dgr调接近于黑,但与黑不同有颜色的妙趣组合。厚重且严肃,又致密感。多见于重机械,汽车或古典的道具上。

二、复合色调构成

复合色调体系的特点之一是将简单的明度尺细化为“浓淡和明暗”互相交叉的两种线性变化;特点之二是“鲜浊”变化本身就包含着明度变化。

1.强调亮暗调子的构成

与无彩色的明暗调式相比有色味,且有明亮的B、柔和的L、温静的DI、极暗的Dgr调子构成,不含淡雅的P、极淡的Vp、深得Dp、幽暗的Dk调子。色味最强的色是B调,并作为这个体系的重点色,其表情为辉煌、灿烂的效果。

2.强调浓淡调子的构成

与无彩色的明暗调式相比有色味,且由极淡的Vp、柔和的L、稳静的DI、深的Dp调子构成,不含极暗的Dgr、幽暗的Dk、淡雅的P、明亮的B调子。色味最强的色是Dp调,并作为这个体系的重点色,其表情为浓郁、坚实的效果。

3.强调鲜浊调子的构成

包含亮微色Lgr、暗微色Gr、柔和的L、稳静的DI、强烈的S、鲜艳的V调子。最大的特点是同时有明度变化。

三、单色调与黑白

第二节 自然色彩的运用

一、色彩的归纳与管理

将人工色彩或自然色彩进行分析、归纳、解题,以有限的几个色来表现丰富对象的表情,并达到色彩单纯明快、简洁强烈的效果。归纳色彩的关键:

1.捕捉主要的个性色彩,省略次要色彩; 2.强调固有色,合并同类色;

3.检讨与对照色调印象,加强色彩感觉(主观色); 4.最好用方格填色,以便计算色彩面积。

二、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将归纳的色彩,按照面积大小(决定主次关系)顺序排列,以作为色谱。再利用色谱,重新构建一个画面,组织色彩形象。该色彩形象是原配色关系的内摹仿。

三、色彩关系的转移

利用色彩归纳原理所归纳的色谱关系,在色相环上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即可得到另一套色谱。利用这套色谱再构成另一个画面,即可得到另一副构成画面。这就是色彩关系的转移。

四、色彩与质感

不同的材质使色彩表现有不同的感受。因材质不同,可表现出柔软、刚烈、眩目、冰冷、平质… …等等,故在色彩的计划中,要加以实质材质色的配置,而非单纯的色票配色,就如同布鞋柔质的绿色与油漆光亮的绿色给予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要作好色彩的质感配色计划,就要了解不同的材质搭配色彩是的差异,结合材质和色彩的的双重优点,才能搭配出合适的色彩。

第三节 色彩心理

一、色彩的情态表现

1、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照射任何色都会产生暖和感。相反,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冷色和暖色除去温度不同的感觉外,还会有其它感受,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密度强,冷色稀薄;冷色透明感强,暖色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在退远感,暖色有迫近感。

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重,明色轻。纯度与明度的变化还会给人色彩软硬的印象,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2、颜色的表情:色彩的情感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剌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在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红色:是强有力的色彩,是热烈、冲动的色彩,高度的庄严肃穆。在深红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在蓝色的底上,红色就像炽烈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的底上,红色变成一促冒失的、鲁莽的闯入者,激烈而又寻常;在橙色的底上,红色似乎被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好象焦干了似的。

橙色:是十分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

橙色稍稍混入黑或白色,会成为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黑色,就会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有一种甜腻的味道。橙色与蓝色搭配,构成了最响亮、最欢快的色彩。

黄色:是亮度最高的色,在高明度下能保持很强的纯度。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因此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金色的光芒,因此又象征财富和权力,是骄傲的色彩。黑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白色是吞没黄色的色彩,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像美丽的少女一样将黄色这骄傲的王子征服。

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稍微渗入,黄色即刻会失去光辉。

绿色:鲜艳的绿色非常美丽,优雅,很宽容、大度,无论蓝色或黄色渗入,仍旧十分美丽。黄绿色单纯,年青;蓝绿色青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也仍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是永恒的象征。蓝色是最冷的色,在纯净的情况下并不代表感情上的冷漠,只不过表现出一种平静、理智与纯净而已。真正令人情感冷酷悲哀的色,是被弄混浊的蓝色。

紫色:是非知觉的色,神秘,给人印象深刻,有时给人以压迫感,并且因对比不同,时而富有威胁性,时而又富有鼓舞性。当紫色以色域出现时便可能明显产生恐怖感,在倾向于紫红色时更是如此。

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紫色深化暗化时又是蒙昧迷信的象征。一旦紫色被淡化,当光明与理解照亮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晕色就会使我们心醉。

用紫色表现混乱、死亡和兴奋,用蓝紫色表现孤独与献身,用红紫色表现神圣和爱和精神的统辖领域——简而言之,这就是紫色色带的一些表现价值。

黑、白、灰色:无彩色在心理上与有彩色具有同样价值。黑和白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的阴极和阳极。

黑白所具有的抽象表现力以及神秘感,似乎能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康丁斯基认为,黑色意味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无尽的可能性。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色,然而有时又令人感到它们之间有难以言状的共性。白色和黑色都可以表达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虚幻与无限的精神。

在色彩体系中,灰色是最被动的色彩,它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灰色一旦靠近鲜艳的暖色,就会显出冷静的品格;若靠近冷色,则变为温和的暖灰色。

3、色彩的象征性:色彩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在于它能深刻地表达人的观念和信仰,这就是色彩的象征性意义。

4、对颜色的喜爱:有多种动机影响着人们对颜色的喜爱。A 社会背景;B 年龄差异;C 心理的需求;D 场合的差异;E 用途的差异;F 流行色。

二、色彩间的心理差异

1、色彩的进退与胀缩感觉

色彩有两大系别:一是有彩色,二是无彩色。色彩有明度差别、纯度差别、色相差别。除此之外,色彩还有冷暖之分。色彩的冷暖首先是靠比较来认识的,一般情况下,红色、黄色、橙色等是暖色;绿色、蓝色等是冷色。

在色彩的比较中,感觉比实际距离近的色彩叫前进色;感觉比实际距离远的色彩叫后退色;感觉有扩张感的色彩叫膨胀色;感觉有缩小感的色彩叫收缩色。不同色彩的感觉分析:

纯度高的色彩刺激强,对视网膜的兴奋作用大,色彩有前进感、膨胀感。而纯度低的色彩刺激弱,对视网膜的兴奋作用小,色彩有后退感、收缩感。

明度高的色彩色光量多,色刺激大,色彩有前进感,膨胀感。而纯度低的色彩光量少,色刺激小,色彩有后退感、收缩感。

色相红、橙、黄长波长的色彩有前进感、膨胀感。而色相蓝、蓝绿、蓝紫等短波长色彩有后退感、收缩感。

暖色有前进感,膨胀感。冷色有后退感、收缩感。

背景的衬托:与大面积背景成强对比的色彩有前进感、膨胀感。而与背景成弱对比或接近的色彩有后退感、收缩感。

2、色彩的冷暖感觉

色彩中的冷暖问题与物理温度无关,色彩冷暖只是指心理对色彩的感觉。色彩在人们心理产生冷色与暖色两组明确的分类,产生不同的反应。其区别是通过我们积累的视觉经验得到的,并加以联想成为感知色彩的知觉力。如红色看作火焰、血液等,蓝色看作水或冰等。这些联想包含着明确的观念,导致感情的反应。

冷色给人以“静”感,如感觉寒冷、清爽、远的、方直、潮湿的、理智的、空气感、透明的、镇静的、轻的等感觉。

暖色给人以“动”感,如感觉热情、刺激、喜庆、流动感、阳光、近的、重的、感情的、圆滑的、干燥的等感觉。

以心理五原色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为条件,可变化其明度、纯度关系,表现冷、暖色调对比效果。

根据孟赛尔色相环的十个主要色相由暖色到冷色划分六个区,图表如下: 橙为暖极,是最暖色 红、黄是暖色

红紫、黄绿是中性偏暖色 紫、绿是中性偏冷色 蓝紫、蓝绿是冷色 蓝为冷极,是最冷色

3、色彩的轻重与软硬感觉

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对物体色与视觉经验形成以下重量感:

明度方面,明度低的色彩显得重,有硬感、收缩感。明度高的色彩显得轻,有软感、膨胀感。

纯度方面,在同明度、同色相条件下,纯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感觉软,有膨胀感。纯度低的色彩感觉重、感觉硬、有收缩感。

色相方面,暖色黄、橙、红等给人感觉轻,有软感、膨胀感。冷色蓝、蓝绿、蓝紫等给人感觉重,有硬感、收缩感。

4、华丽的色彩与朴素的色彩

纯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华丽,而纯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明度高的色彩给人感觉华丽,而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色相方面,暖色给人的感觉华丽,而冷色给人的感觉朴素。

5、积极的色彩与消极的色彩

影响色彩感情最明显的是色相,其次是纯度,再次是明度。

色相方面,红、橙、黄等暖色是最令人兴奋、鼓舞的积极色彩。而蓝、蓝绿、蓝紫等给人的感觉沉静、忧郁、消极。

纯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积极,而纯度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消极。

高明度的色彩(同纯度、同色相)给人的感觉积极。而低明度的色彩(同纯度、同色相)给人的感觉沉静、稳重、较消极。但明度高低与色彩的积极、消极的关系比较复杂,常伴随着具体的纯度、色相的不同而不同。

6、色彩的庄重与活泼感

色彩的庄重感:冷色相,暗色,灰色,冷暖中性色,对比适中的色彩,有稳重感、庄重感。色彩的活泼感:暖色调的色彩,高纯度色彩,明度较高的色彩,色相对比强烈的色彩,有动感、活泼感。

三、色彩与通感

1、声音与色

很久以前,人们就研究色彩与听觉特别是与音乐的关系,并建立了音波与光波振动之间的定量关系,通常低音具有深沉感,代表底明度色彩,高音具有明亮感,代表高明度色彩,清楚的声音是单纯而鲜明的,混杂的声音具有混浊感,声音的感情可以由色相来传达。激昂的音乐表示红色,一段欢乐的乐曲表示黄色,庄重的音乐表示黑色,柔和的音乐表示浅蓝色。其实就是将声音表达出的一种情感和颜色表达出的情感联系起来。

2、触觉与色

色彩与触觉关系也是同一个道理,如红色与蓝色的物体虽然同质,但用手去摸,会给人造成红色坚硬而温暖,蓝色物体柔软而冰凉的错觉,同样,明亮的色彩比暗的色彩使人感到洁净。

3、味觉,嗅觉与色彩

1)色彩与味觉的关系也非常受人重视,因为适当的色彩可以增进人的食欲。明色调的食物一般比暗色调的食物容易下口,而暖色系的食物与冷色系列的食物则对人的胃口影响不大,如按色相来分,红色通常代表辣的感觉,橙色代表香甜,黄色代表甜酸,绿色代表酸涩味,咖啡色代表苦味,紫色代表甜,白色代表平淡无味,带灰色代表的色调是不好吃的感觉,黑色和深色色调是味浓的表示。

色彩的味觉感受,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对酸、甜、苦、辣不同味道的色彩感觉之表达。根据酸、甜、苦、辣不同形象联想,以抽象形为主,结合具象形特征以及色彩的冷暖和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等属性,表现出酸甜苦辣不同的味觉感受。

2)色彩还可以对嗅觉产生作用,最常见的是由某一种色彩联想到某一种花香,如白色使人联想到百合花或夜来香的气味,桃红使人联想到挑花的芬芳,茶褐色会使人联想到含糊的气味,深色使人联想到腐败的气味,最能发出芳香的色相是黄色绿色。

虽然每个人的感受经验、记忆、知识、职业、民族、性格、年龄、性别不同,对“味觉”的色彩感受有所不同,但是,由于色彩性质的制约,联想到的内容也必然会有共性。也正是由于这种共性,色彩的情感表现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是完全可能的。

4、表情与色彩

喜,怒,哀,乐是最常见接触到的情感词汇,其色彩有着明显的表现特征。

喜:暖的色调可考虑为喜庆,热闹,高兴等感觉,高彩度的暖色调,以红为主,适当配以绿或黄色。

怒:冷的色调可以考虑为愤怒,怒火,冲突等感觉;明度的低长调,以中高度暖紫色为主,配上黑白,以加强对比。

哀:可以考虑为悲伤,死亡等感觉,低彩度冷色调,无彩色系黑,白,灰,配上适当的蓝。乐:色调比喜柔和,可考虑为甜美,愉快等感觉,明快的高调,暖色系的粉彩色 四个不同的色调如果再结合四个不同的构图,将色和形两种语言有机的结合,效果更佳。

5、季节与色彩

春夏秋冬四季,可用一组色彩根据个人的不同心理感受,以色相特征为主,结合明度、纯度属性表现出春的生机、希望;夏的炎热、强烈;秋的收获、成熟;冬的寒冷、素雅等特征。

春:黄绿色是强调春天特征的色,因为它能让人联想到植物的发牙,黄色是最接近于阳光的色,也是迎春花,油菜花的色.白色的玉兰花,粉红,淡紫的挑花,杏花,牡丹和各种明亮的粉彩色,都含有表现春天自然色的次序与客观性,春天的空气有云霞,有水分进入人眼睛的多是经过空气层调节过的中间色。夏:阳光灿烂,强烈,一切充满了生机和力量,此时的自然界,无论是形状还是色彩都是最豪华的,色彩用高彩度的色对比,再以明度的长调对比,补色对比作为自然次序的表示,光线与阴影的强烈对比是夏天的特征。

秋:空气清澈而透明,是收获的季节,色彩多为柿子,橘子色,苹果色,梨色,山里红色,葡萄色等,秋天很少有绿色,除常绿树要外,其他树木都变成,红,橙,黄,和彩度低的棕褐色,落叶后的树木将收获色强烈地映衬在清澄(暖蓝色)秋天背景中,辉耀而又和谐,饱满而又丰富。

冬:受雪与冰所支配的冬季自然界,非常消极,色味少,到处布满灰色,但冬天的梅花,水仙花,兰花,雪松,冰花树挂,枯枝等也会使我们流连忘返,得到美的享受,透明而稀薄,略带蓝味或灰味的色彩是冬季(主要指北方)色彩的特征。

6、时间与色彩

人的心理时间与色彩有关,在长波系的色彩环境中,能感到经过时间很长,在短波系的色环境中,时间就感到很短,例:快餐店为了周转快采用红色和橙色家具为宜,而机关和病房最好用冷色调,使人忘记时间的长短。

一天中的联想:

早:黎明,清晨的色彩以淡淡的冷色调为主,如中高明度的蓝紫灰,黄灰等。中午:用明度的高长调和黄,黄橘色来表现此时间段阳光强刺激和温暖的感觉。傍晚:以晚霞的色彩情调为标志,明度选用中中调,色相用橘色、橘褐色。夜: 以低明度的蓝调来表现,点缀少量黄橘色的灯光。

作业:

构成基础色彩的感情与联想教案 篇5

课题:色彩的感情与联想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色彩的有关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2、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

教学重点:影响人们色彩联想的因素 教学难点:色彩的感情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 言:

师:课件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引入:好,简而言之,不同的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色彩是因为不同

分子结构的物体反射了不同的色光。从色彩产生的原理来看,色彩是物理性 的,它本身毫无感情可言,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色彩又的确能给人以不 同的心理感受,例如:当我们看到黄色时,我们会觉得明朗、活泼,当我们 看到蓝色时,又会感到安静、深邃、辽阔和冷淡等,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课件展示出示课题——《色彩的感情与联想》)

三、教授新课:

(一)色彩的感情是怎样产生的: 师:出示色彩范例,提出问题

生:学生讨论发言它使人产生的色彩联想。[课件展示,教师适当引导] 师:对学生总结的色彩联想现象加以分析,[课件展示,教师分析总结]

太阳: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命之光,他给人以生命的力量,冬天在同样的温度下,有太阳我们就会感到暖洋洋的,夏天,太阳那热辣辣的感觉,相信每一名同学都还记忆由新,所以我们想到了太阳就会产生温暖、热烈的感觉。

鲜血: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流淌着鲜血,血液是人的生命之源,所以

当我们想到了鲜血,我们就会想到生命和健康,但常态下我们是看 不到血液的,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血?[提问]对,只有当我们的身 体受到了伤害,破损时,我们才能看到,但这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 了威胁,所以当我们想到血液时我们又会感到危险。

红旗:在我国从南昌起义开始,是所有革命队伍的旗帜,所以,至少是我国人,一看到红旗就会想到革命、积极、奋进等。

红花:是美丽的娇艳的,当她盛开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充实、饱满,美丽。火焰:与太阳一样使我们感到温暖、热烈、比如我们常形容某人对某事有火一样的热情。但当火出现在不恰当的地方,那将是一种灾难,我们就会感到危险。

[课件展示,使抽象的理论视觉化,具象化]

3、小结:联想使色彩产生感情

4、练习:以红色的补色绿色为例,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课件图片展示,表格式总结展示]

(二)色彩联想:

师:布置任务自学,请把教材翻到264页,结合我们以上的分析,思考、讨

论这样两个问题:

[课件给出提示:联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生:自学,探讨,资料搜集。师:提问,总结

1)给色彩联想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由某种色彩想到某种事物或产生某种感受的心理过程。2)色彩联想有哪几种类型?

A、具象联想: B、抽象联想:

[课件表格式总结展示]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这种感受,每个人对色彩的感情与喜好是不同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内容,(三)影响人们色彩联想的因素:

师:设问激趣,做出范例[给出链接网址] 生: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资料,分析探讨。老师抓住有见地的观点给予鼓励。

A、职业: B、宗教信仰: C、民族: D、文化程度: E、个人经历: 等„„

[课件直观化图片展示,学生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归纳总结] 师:总结

影响人们的色彩联想与感情的因素还不止这些,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与思考,这些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因为设计美术与纯美术不同,我们要面对客户与目标人群,单就色彩而言我们的作品首先要符合客户的要求,要考虑到目标人群的爱好甚至是禁忌。所以有人形容说:“设计艺术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可能有的同学觉得很难,其实每个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限定既是束缚,更是挑战,这就更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开阔视野,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感悟美的心灵、善于创造美的双手。当有一天你设计的作品既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与想法,那种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四、小结:[课件图表示展示,使课程内容条理化,思路清晰。同时也是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作两组色彩联想表现法练习,[课件展示色彩设计图片]

1、这是四幅表达味觉的色彩图示,请同学说一下,各表达了那种味觉,为什么? 生:思考讨论回答

对食物的联想,可以产生色彩的味觉

酸 未成熟的果实,以绿色为主,加上黃、黃绿。甜 成熟的果实,以黃、橙、红及其明色调为主。

苦 咖啡,中药的色彩连想,以黑、褐灰色为主,低明度、低彩度的浊色。辣

辣椒的色彩连想,以红、绿的鮮色表现刺激性。

2、这是四幅表达四季的色彩图片,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个表达了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作业设计: 师:设定作业内容,课题:用色彩表达“喜、怒、哀、乐”四种情绪

规格:1200*1200像素

技法:Photoshop 设计绘制 [给出链接网址] 生:设计制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创作灵感,收集创作资料] 师:巡回指导

色彩构成-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任务和作用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创造的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力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通过学习与研究形态的基本形式法则、形式的审美标准,使学生在这个课程环节中能够了解法则、研究逻辑、学到规律,是艺术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方法的学习愉快结合,为从事“艺术设计”打基础。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形式:教学形式采用讲授一堂基础设计美学形势法则的理论课起步,是对二维设计基础的综述。除了介绍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展示给学生一些生动的二维的与形、色、质有关的素材:有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有学生作业案例,也有与形、色、质相关的人文、自然的图片,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品位。

方法:希望在课程中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实用,立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寻找感觉、研究逻辑、掌握方法”,并且希望学生能够在一种“放松”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就像做游戏一样在“玩”中学到所需的知识。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

教学年限:第一学年 学时:90学时 学分:5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部分平面 18学时×2周

1、点

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手段进行“点”的形态造型。要求从点的大小、形状、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

2、线

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手段进行“线”的形态造型。要求从线点的粗细、线形、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

3、面

纸的切割与重构练习。对黑、白色方形进行一次切割、两次切割、多次切割再重组的练习,寻找新的面积、空间组织关系。

4、图形与肌理

肌理是材料与质地在图形上的体现,是图形所具有的材质与痕迹特征。有时肌理在图形的体现中同时具有较明确的“造型形态特征”,也有时则仅仅是以“肌理”或“痕迹”的方式呈现出来。

5、构图

对画面的组织结构的一种决策。

6、骨骼

对设计中常用的如重复、渐变、特异、聚散等基本骨骼进行了解并进行实际的练习。

第二部分 色彩 18学时×2周

1、色面积

用准备好的色块进行分割与重组,寻找新的色彩搭配、面积、空间组织关系。

2、色彩调性

寻找色调、色谱、色彩氛围。

3、色相

色彩的相貌关系 [同类、临近、对比、互补]。

4、艳度

色彩的鲜艳程度 [高、中、低艳度,艳灰]。

5、明度

色彩的明暗关系 [高、中、低明,调性]。第三部分 综合排版 18学时

利用形、色、质等要素的特质,进一步领会点、线、面的关系,对其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游戏。

五、考试与考察

《色彩构成》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篇7

1.1教学目的和要求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和了解色彩变化的视觉规律, 领悟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法则, 使得学生能运用色彩对比的知识自己独立设计一幅色彩构成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展示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色彩对比现象, 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有趣的色彩对比规律, 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体会不同色彩带来的视觉感受。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色彩的魅力, 启发学生去理解色彩所要表达的意象, 体会色彩的情感, 了解不同颜色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2学生特征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经过一些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学生, 有着对于色彩的自我感知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但是由于他们对于色彩构成的知识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在色彩造型表达以及情感抒发方面还有所欠缺, 不能灵活运用色彩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适当启发引导学生, 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相互协作探究, 并结合色彩构成的实践练习, 便能轻松达到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设计

本次课程中笔者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抛锚式”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教师的言传身教, 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 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本课中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到真实的色彩世界中去体验、感受, 展开丰富的联想,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去自我总结色彩对比的相关知识。

本课“抛锚式”教学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教学环节:

2.1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通过自然生活中常见的色彩对比, 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其他色彩对比的联系,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多种色彩进行对比, 观察两种以上的色彩在一起发生的视觉变化。提供准备好的色卡、色相环等教具给学生, 让大家感受两种色卡或者任意色和色相环中的颜色放在一起发生的色彩对比, 体会色彩碰撞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2.2自主学习, 协作探究老师提供解决该问题的资料, 如:色相环, 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学习。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图像, 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对比规律。

2.3交流讨论, 拓展思维让同学们开展以马蹄形小组为单位的协作、交流、讨论, 观察色相环中的色彩变化, 每个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色彩的感受和体会, 使得个人的思维和智慧被整个班集体所共享。让同学们结合自然生活中已有的色彩或者大师的设计作品等, 分析不同的色彩对比产生的视觉魅力, 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4创作提高, 效果评价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绘画工具, 设计构图并完成1幅美术作品, 作品完成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最终评定A、B、C、D或优、良、中、差四个等级。通过教师的点评、同学互评和小组讨论确定结果, 实现多方面、 多角度、多渠道的效果反馈。

3教学过程探索

3.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联想导入:生活中的对比色彩:我们经常看到大自然中“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情景, 红花在绿叶丛中, 并没有因为大片的绿叶而淹没, 反而因为绿叶的陪衬显得更加美丽;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中, 突然出现一片绿洲, 该是多美的情景;农村的妇女大多穿鲜艳的衣服, 更加衬托乡村的宁静美丽……引导学生联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色彩对比, 谈一谈这些对比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温故导入:回忆和梳理色彩的三要素 (明度、纯度、色相) 。

3.2讲解示范, 引导探究1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放在一起时, 以空间或时间相比较产生的色彩差异。从本质上说, 所有的色彩总是与其他色彩一起呈现而不会单独存在, 故任何色彩都是在对比的状态下或者是相对条件下存在的。只有通过色彩对比才能深入了解色彩的特征和不同的色彩对比产生的视觉效果。2色彩的三要素对比。明度对比, 纯度对比, 色相对比。3 24色相环 (多媒体演示, 扩展思维, 调动积极性) 。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3.3分组讨论, 拓展难点1色相对比:因两种以上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色彩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彩在色相环上的位置, 色彩在色相环上相隔的角度愈大, 色相对比的效果愈强。反之, 相隔的角度愈小, 对比的效果愈弱。224色相环中不同色相的对比变化规律:同类色对比 (相隔15°以内) ———单纯、稳静、单调;类似色对比 (相隔15°至30°) ———统一、和谐;邻近色对比 (相隔60°至90°) ———对比、跳跃、活泼;对比色对比 (相隔120°左右) ———生动、兴奋;互补色对比 (相隔180°左右) ———强烈、醒目。3互补色。红+绿———纯度对比的极端 (1:1) ;黄+紫———明度对比的极端 (1:3) ;蓝+橙———冷暖对比的极端 (2:1) 。

3.4归纳小结, 深化主题同类色对比、类似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互补色对比

4教学总结反思

在《色彩构成》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笔者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去联想进行导入课程。本课主要采用建构主义中的“抛锚式”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观察、分析色彩对比的规律。课堂中注重双边互动, 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联想和实践, 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情操。

摘要:在《色彩构成》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笔者以色彩对比为题目, 以马蹄形教学小组为单位, 以色相环、手绘色卡、色彩构成作业等教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用建构主义中的“抛锚式”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教学, 引导学生到色彩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讨论和交流。改变以往教师主导课堂的理论介绍和讲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皖南徽派建筑的色彩构成 篇8

(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河南新乡 453003)

皖南徽派建筑的色彩构成

Color composition of southern Anhuiarchitecture

□祁军伟

(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河南新乡 453003)

白墙黑瓦的皖南徽派建筑传达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色彩构成美,黑、白、灰三色对比和谐,建筑色调与建筑的内外环境协调统一。这种色彩构成对现代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徽派建筑;色彩构成;色彩美学

徽州在安徽省的东南部,古称新安,统“一府六县 ”(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除婺源在近代划归江西省外,其余皆在安徽省境内。徽州地区多丘陵山地,交通不畅,在建筑、民俗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徽州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它包括徽商、徽剧、徽雕和徽派建筑等多个支脉。皖南徽派建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建筑史、建筑文化、建筑思想等方面。建筑色彩作为一种建筑语言,在建筑视觉形态要素中居于重要地位。在现今建筑色彩越来越趋一致、处处是高亮度的纯色对比的背景下,黟县宏村等地的经典古民居村落建筑如同一幅水墨画,白墙、黑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相组合,黑、白、灰三色相配的视觉美,给人一种独具魅力的美感。本文拟从色彩构成角度解读皖南徽派建筑蕴含的色彩美。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

在农业文明居于主导地位的明清时期,由于靠耕种土地收入极少,徽州人将当地的木材、茶、丝绸等行销全国各地。明成化、弘治年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经商成功的徽州商人带回大笔钱财,大部分投入建筑,他们修建宗祠,建设垂直拱门、桥梁、庭院,为徽州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徽州人重视教育,徽商多为儒商,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因此徽商们在建筑中加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建筑用色等方面的理解,使皖南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样式,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皖南徽派建筑色彩的特点可以用“粉墙黛瓦”4个字来概括。高耸的烽火山墙、深黑的鱼鳞瓦、灰白的墙体,上下错落,交相辉映,成为徽州民居最具有代表性、最直观的特点。

徽派建筑的色彩构成与它采用的建筑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徽派建筑的用材多就地取材,注重材料本身天然具有的色彩、色泽、花纹等,在使用时也尽量保持材料的原有特色,师法自然,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砖木竹石等天然材料造就了皖南徽派建筑,为建筑增色不少,材料色彩与建筑合二为一,达到了“多一分则浓,少一分则淡”的效果。

二、徽派建筑中的色彩构成

徽派建筑的色彩以灰白为主,辅以黑、深灰、深蓝,以熟褐、赭石点缀,色调宁静而幽远,简洁而不简单,色彩耐人寻味并能很好地与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十分完美。

1.徽派建筑的色调对比

色调的对比包括色相对比、异色调对比或补色调对比、彩度对比、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等。大面积统一协调、局部点缀对比是徽派建筑色彩设计和构图的基本手法。例如:在灰白色的门楣上贴上大红色的对联,在冷色调的室内装饰大量的暖色木雕作品,在白色基调的墙面上张贴鲜红的对联,绿色的山脉包裹着黑白相间的古村落等。徽派民居色调淡雅、造型别致、结实美观,远远望去清一色的粉墙黛瓦对比鲜明。皖南徽派建筑的基本色是黑、白、灰,但并非纯粹的黑、白、灰,而是受气候、纬度、群山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冷暖相交的多元色,简洁而富有变化。其窗户、外墙、屋顶、雕刻等部位的色彩与立面基调对比形成协调的韵律感。星星点点的青石门 (窗)罩如同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愈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

皖南徽派建筑注重色彩对比。这种色彩对比不仅是单一的黑白对比,因为点缀色彩 (红色的对联和暖色的木雕等)与环境色彩 (周围绿色的群山和金黄的油菜花等)的存在丰富了这种对比关系。在色彩的具体使用上注重大小、冷暖、空间、轻重、高低的搭配,体现出来的色彩构成丰富且层次感强,所有的色彩单元主次有序、对比和谐,没有过于破坏整体美感的高强度颜色,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皖南徽派建筑独特的色彩格调。

2.徽派建筑的色调调和

在建筑色彩构成上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必须正确处理色彩的调和。色彩调和即多种被组合的颜色在人心理上的综合反映,它是一种既有调和又有对比的统一关系——既有秩序性、对比性,又有关联性、协调性。当考虑对比时要注意色彩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面积对比,避免过分讲求调和统一而导致单调沉闷,以收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徽州人建造宅第时往往就地取材,一般选用徽州本地的木材、麻石、石灰等。在选材时对材料的质感、纹饰、触感尤其是色彩构成比较用心,追求一种质朴的原态美。在对原料加工使用时尽量保持材料的原生状态,或者去粗取精以保留材料中完好的部分,而将破坏整体色调的部分摈弃,然后在材料表面涂上当地盛产的清漆以增加材料表面的光洁度,最大限度地呈现材料的色彩原貌,在坚固实用、美观大方的基础上体现出温馨、自然、朴素的美感。

徽派建筑在色彩使用上十分注意与建筑的内外环境协调统一,色彩使用面积的大小、形状、比例同时兼顾,互不冲突。室外环境中大面积的灰白墙体可以很好地接受环境光,所以不管是秋天满山的红叶还是春天随处可见的大面积油菜花田,建筑在其中都不会显得突兀,反而会因为外部环境色彩的变化使建筑呈现不同的色彩韵味。

三、结语

皖南民居黑白有序相交,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皖南徽派建筑的色彩构成对现代设计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例如其特有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在对比中寻求统一,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层次,强化了色彩的表现力度,使色彩真正成为建筑表达的一种手段,起到为建筑艺术增色的作用。

[1] 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 [M].王其明,增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李俊.徽州古民居探幽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 [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 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徽州篇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TU241.5

A

1009-3729(2011)02-0049-02

上一篇:百千师生驻企业 轨道事业铸辉煌下一篇:动物趣味英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