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的青春初三作文

2024-08-27

毕业的青春初三作文(通用13篇)

毕业的青春初三作文 篇1

还记得吗?军训场上的一顶顶红帽,阅兵场上响亮的口号,是的,从那时起,我们独特踏进了这片令人向往的天地……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屏中,学生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最完美的心灵健康”。愿你毕业后,能经得起各种考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我们一起走过的,一切留下的印在彼此的心里。

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真诚的友情,深切的怀念,像幽香的小花,开在深谷。

我的生活融入了你,你的生活中也蕴涵着我;当我们再次相见的时刻,你我仍然是一个整体。

你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真诚的友情,我将永远珍藏在心里。

北去的车将载着你载着我的思念,扬起的尘埃会迷住我的视线,迷住我的泪眼。

生命,从小溪的流淌中获得;青春,在飞流的倾泻中闪光;存在的价值,于大河的奔流中呈现。

清晨总是对自己说,风雨寒霜总会过去,忧伤的路不会太久。长夜唤回往事如昨,心不再诉说温柔,谁为我掩饰这寂寞。

我们曾是并肩的两棵小树,我们曾是二重唱的两个声部,我们曾是张课桌上的学友。当我们挥手告别的时候,请接受我深情的祝福。

你的天赋好比一朵火花,假如你用勤勉辛劳去助燃,它一定会变成熊熊烈火,放出无比的光和热来。

毕业了,多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多么渴望着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

也许你不情愿,也许你胆怯,但只要能够跨出去,一种温馨而充满活力的生活也许就在你的面前。

赠一张照片给你,赠一片静穆的风景给你,这风景属于所有的季节,不枯不黄,永远也不会退色。

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情,弥漫着我们的幻想。

拥有一颗年轻快乐的心,给别人一个灿烂的微笑,给自己一个真诚的自我,给学业画个完美的句号,给事业点个漂亮的开场。让我们扬起风帆,共赴风雨!

你是花季的蓓蕾,你是展翅的雄鹰,明天是我们的世界,一切因我们而光辉。

一年又一年总相似不同,一页又一页看不够读不尽。长长的人生路,能有几个四年又有几多夕阳。

分别之际,很难说出我此时的心情。我们曾在一起共同讨论难题,共同畅谈美好人生;我们之间有理解,也有许多误解......而这些随着岁月的流逝都有已成为过去,是惆怅,还是大笑而去,我不得而知。

同你心胸相比,一座高山只是一方界碑,一堆雪浪只是一块碎玉,一弯新月只是一个耳坠,万树鲜花只是一朵蓓蕾。你的心胸无比宽广……

你能否送我一块手帕?让我心上飘起一片帆。

我们相逢在陌生时,我们分手在熟悉后。明天,我们要到生活的星图上去寻找自己的新位置,让我们用自己闪烁的星光相互问讯、表情达意。

生活如一条长河,愿你是一叶执著的小舟;生活如一叶小舟,愿你是一名风雨无阻的水手。

你留给我的,是美丽的记忆。你使是怀念少年时的纯真和友谊。当我捧起记忆中的佳酿想请你喝时,却先醉了自己。

小鸟在枝头吱吱喳喳,多像我们当年的窃窃私语,和那一串串格格的笑声……

日月如梭,一转瞬,4年的同窗生活已成为从前。但教室里,还回响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还留着我们奔驰矫健的身影。这里的草坪、小溪、竹亭,是我们永远迷恋的百草园。

让我们用共同的信念铸造的航船,到生活的大海去犁出雪白的浪花。

以你的自信,以你的开朗,以你的毅力,还有一个和你同行的人为你祝福,你一定能够驶向理想的彼岸。

几年之前我还在喜悦的走在这个古仆的校园里,憧憬着。毕业之后,我将忧伤的离开,因为啊,我实在舍不得。

采撷一串串的梦,学校的嬉戏,回想起是那么缤纷绚丽;而成长的追逐,竟已一跃而过。世间的尘嚣喧扰,似乎沉寂,让我重新拾取记忆的落英。

你的身影是帆船,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终于不能够。我知道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但更宝贵的却是自由。

生命原是要不断的受伤和不断的复原,踏实沉稳地走过那段执拗多情的岁月。

在一起的岁月是如许快活,在花坛的芳香中,收藏着我们的点点滴滴,其中当然也有咱们的友情与欢喜。

三年来,每当我在学习上有了疑惑时,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总是你的声音在耳畔响起,疑惑迎刃而解,挫折变成为动力,促使我不断向前。请接受我的一片敬意。别了!我的朋友!

我深深地理解,耗费了多少时间,战胜了多少困难,你才取得眼前的成绩。请你相信,在你追求、拼搏和苦干的过程中,我将永远面带微笑地站在你的身旁。

在忙碌的生活中别忘了抽个时间,让自己轻松一睛,永远保持一颗年轻快乐的心。

红叶纷飞的枫林里,我们曾占有多少回想。那飘舞着的枫叶,将我们带进一个无比美好的境界。

还记得那一天的摄影纪念吗?我的霎时意识连同闪光灯一起亮了:你的倩影留在底片上,同时也深深地烙在我的心灵里。

情依依,别依依,千言万语化作无语,你忘不了我,我忘不你,相逢会有期。

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我们相互微笑殷勤地劝酒,仿佛所有没说的爱恋与不舍,都收藏在语句的背后。因为我们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没有比手中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我们在校园的海边站着,校园的上空又是繁星满天了。可我们已经没有校园的明天了!

柳荫下别百般惆怅,同窗数载少年情长,望征程千种思绪,愿友情化为奋进的力量!

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

毕业的青春初三作文 篇2

目前, 毕业班教学管理上, 一些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通常存在以下的问题。

1. 陷于表象, 把不准问题

即:不能从“一模”数据中分析和把准学校、班级存在的问题, 缺乏发现质量增长点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停留于表面的现象, 被表象所迷惑。

2. 抱怨客观, 弱化主观

一些教师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 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强调客观困难, 弱化个人的主观努力, 工作陷于高原期, 推而不动, 议而不决, 在等待中错失发展机遇。贻误学生, 冷落了教师。

3. 复习倦怠, 手段单一

教师出现复习的疲劳和工作倦怠, 学校有效调节的手段不多, 甚至没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调节气氛的办法没有, 教师讲得辛苦, 学生听的痛苦。即教师复习盲目, 学生听课麻木的状态。领导要经常到年级组坐阵, 与教师同甘共苦, 能缓解教师的烦躁的情绪。教师希望领导的关注和及时肯定。

4. 反馈不力, 检查缺位

部分教师忙于下发练习试卷, 增大学生复习强度, 而忽视了教学反馈后的检查与落实。大量的随堂作业, 不收不改, 随堂训练报答案。复习失去针对性, 只顾追求练习数量的增加而导致课堂学习质量的下降, 进而使学生被大量作业包围, 既没有得到有效训练, 相反陷入被动复习, 疲劳复习, 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复习接受能力下降, 复习的进展不大。

5. 盲目复习, 把握不当

学生缺乏复习的实用技巧, 没有明确复习的重点, 复习陷入盲目性, 没有自主思考、自主复习时间。相当部分的学生看书或看笔记停留于形式上的翻阅和浏览, 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收获。对重要内容和重要考点把握不准, 复习精力分配不当。

6. 学科误诊, 忽视激励

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教学设计缺乏梯度, 尤其对“一模”考试中出现问题、而又有提升潜能的学生没有提供及时有效的询问、谈心和有效指导。我们应当关注一些临界学生, 比如“一模”470分中等偏下的学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善用激励方式, 充分信任学生, 鼓励学生, 给学生提供真实而非虚伪的帮助。一些尽管目前260~300分的学生, 通过帮助, 鼓励,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中考总分能上涨100多分。

7. 缺少协同, 单兵冒进

部分学科过分突出学科本位, 只为提高本学科分数而努力工作, 抢时间, 多布置作业。侵占了其他问题学科的矫正时间和矫正对象。从而使学生总分不突出, 学科不均衡。

8. 招生侵扰, 精力分散

中考招生工作启动, 对教师教学, 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精力有些牵扯, 不能安下心做学生问题诊断, 而忙于应付家长的低水平招生政策咨询。从而使教师工作精力分散。学校要对招生进行整体安排, 强调纪律。

二、毕业班中后期管理要落实“四个抓好”, 处理“五个关系”

1. 落实“四个抓好”

(1) 抓好复习时间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把反复重复的内容减少, 缩短讲授时间, 突出讲方法, 讲典型, 多练习, 多反馈。指导学生个人要合理安排时间, 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着力理顺两个“时间比例”关系。第一, 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生活、锻炼、娱乐等之间的时间比例关系。告诫学生“疲劳战”是决不能提高复习效益的。其二, 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复习间的时间比例关系。越临近中考, 越不宜千篇一律控制过死, 更宜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使其查缺补漏, 促进各科平衡, 提高总体成绩。如果课堂时间都被老师占领, 一方面学生被牵着鼻子而失去自主权, 另一方面也极易引起学生反感, 实际效果也往往欠佳。对此, 班主任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 抓好作业练习管理。作业要少而精, 试卷要批而评。校外资料的要有选择性, 不能盲目地指望用量的增加来代替质的提升。在复习的练习环节上, 有些教师做得很实、很规范, 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有讲评, 同时采取二次反馈、循环反馈的方式, 让学生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感到受益匪浅。

(3) 抓好学生心理管理。班级的学生常规要常抓不懈。教师要少于动脑, 多给学生一些激励和表扬,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克服烦躁心理。中考是考学生, 同时也是考家长, 对于许多有考生的家长来说, 他们也在经历着另一场中考心态中考。如何将考生和家长调整到最平和的状态, 是考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有些学生的压力不是来自自身, 而是来自家庭。父母的过分关爱, 不停的嘘寒问暖, 使得学生不知所措, 甚至学生们怕看父母充满期望的目光, 时刻被“考不好如何向父母交代”困扰着。于是作为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把这些情况反馈给家长, 让家长们认识到自己给孩子造成的影响, 要求家长们为自己定好位, 不要过多地介入孩子的学习, 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父母面前敢说心里话, 有机会释放心理压力, 从而轻松地投放中考。

(4) 抓好常规纪律管理。稳定是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关键, 在毕业班后期的管理中, 由于学习成绩的严重两极分化, 很多学生压力增大, 对学习前景充满忧虑, 还有的学生自认为无望而放弃复习, 客观上会引起常规管理的松懈。毕业班后期, 应加强纪律观念, 特别加强纪律约束。大量事实证明, 守纪与否能折射出一个学生的心态, 我们透过学生的纪律表现可以判断学生的思维方式、内心变化, 学习越是紧张, 纪律越要加强。毛泽东说“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 学习亦是如此。紧张有序的纪律让学生有了紧张有序的行为, 从而营造出紧张有序的学习气氛。对此, 可采取学生自管和共管的形式, 人人是主人, 大家来监督, 让学生以守纪为荣, 以守时为准则, 强烈的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保障了学生的高效率。

2. 处理好“五个关系”

(1) 考纲、教材与资料的关系。近年来, 中考命题总体上仍遵循“保持稳定, 重视基础, 体现教育功能”的命题方向和风格, 在体现学业水平考试功能和兼顾选拔功能的具体做法上, 又体现出“稳定中渗透新理念, 稳定中体现区分度”的特点。考纲是复习的依据, 教材是复习的根本, 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 拓宽知识内容, 延伸课后习题。众所周知, 教材是按知识块螺旋上升安排的, 教学又是把每一个知识块分解成知识单元或片断来讲授的, 中考复习就是要把它们由粗到细、由大到小整理成知识网络, 这不仅有利于“弄清家底”, 而且有助于理解与记忆, 还便于提取与应用。因此, 越到后期越应回归教材, 同时也可以对教材中的补充内容作些研讨。现在的复习资料很多, 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教师因为复习阶段的事务性工作多, 有时在资料选择上缺少了耐心, 资料选择上就失去针对性。建议复习资料严格筛选, 决不能滥用。要认识到, 用资料的主要目的是用功能而不是简单的答题。因此, 要选用那些能体现新课改理念, 与教材思想和思路相吻合的材料, 建议以中考指导说明为基础, 再辅以其他精选的材料, 做到择其“精”者而用之, 坚持举一反三, “以一当十”, 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 切实提高资料的使用效果。现在阶段, 学生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 容易把课本丢掉, 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 决不能舍本逐末。

(2) 教师引导复习与学生自主复习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是中考复习的主要手段, 但毕竟只是外因, 要让内因真正起作用, 复习效果才会更好。因此, 教师指导复习应坚持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主动复习。要腾出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复习, 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刷选出知识点, 进行梳理, 形成主干知识体系, 并及时查漏补缺。要引导学生提高复习效率。要优化讲评课, 做到重点突出, 不面面俱到, 针对性要强, 实效性要高, 应坚持“宁愿课堂多听课, 少在课外做废题”, 切实把学生是否“掌握了、会用了、做对了并且规范了”作为衡量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尺度。恰当处理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 要靠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 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

(3) 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均衡的关系。要培养合作意识。一要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 不仅同学科之间要合作, 各学科之间都要合作, 要形成合力。要坚决杜绝那种各科争抢课时、“跑单帮”、“个体户”、个人主义的行为。二要增强知识、思维方法及媒体的融合。复习中要跳出学科看学科, 既要注重从单学科向多学科辐射, 又要注重促进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有机渗透。还要注重合理运用各种媒体,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智商与情商的关系。在复习阶段, 智力因素的培养肯定是重中之重, 但更应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 非智力因素就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关键了。所以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学科知识的复习外,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如认真审题的习惯, 合理解题的思路, 答题的正确书写方法, 答完题后认真检查等应试素质和技巧。特别是审题和书写, 以往中考时, 有不少学生在这方面吃了亏, 要引以为诫。还要注重正确的学习态度, 必胜的信念和顽强毅力的培养, 教师要善于鼓励和激励学生, 引导学生树立勤奋严谨、不折不挠的学风, 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保持积极稳定、乐观的情绪等, 让学生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迎考。处理好毕业与升学的关系。

(5) 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关系。各校要结合“一模”考试成绩, 认真分析, 摸准学情, 分析教情, 找出差距, 强化措施。要认真研究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如何克服效率不高的原因、方法及对策, 要加大培优补差的工作力度。对优生要指方向、定目标、压担子、留空间;对差生要低难度、缓坡度、小目标、快步子, 要克服一张卷齐步走的现象, 满足学生层次需求。要进一步落实培优补差的对象、内容、时间、措施与方法。既补知识, 更要补情感、补信心、补方法。教师绝不能只重视抓少数高分的尖子生的培养, 而忽视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面向全体”绝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 面向全体和分类指导二者兼顾,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毕业和升学的“双赢”, 确保我们培养的每一名学生都是合格的毕业生, 同时为高中输送学力能持续提升的学生。

让我们的青春不毕业 篇3

当一切都被时间褪去了颜色,你是否还会记得我们疯狂闹腾过的青春。

——题记

我们渴望着,那最初的梦想,我们又珍惜着,这最后的妥协。

毕业了,也许会遗忘了一切,但总是在深夜的梦中看见同一张稚嫩的脸,它总是大声地叫喊我们的名字。

依然记得,那些彼此相互嚣张和沮丧的日子,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坎坷小路,记得我们在每个夜里的谈天说地,记得我们在走廊里高声地唱歌,记得我们在操场放声大哭,记得我们相互扶持跑的三千米,记得我们文艺演出一起上台跳舞欢腾……

我们读同样的书,说同样的话,幻想同样光辉灿烂的未来。我们都曾经和朋友这样的生活。我们和我们的朋友。

我们在一起,三年。透明地融入彼此的生命……

毕业后,什么都可能会被遗忘,但我仍然会记得某些言语:

她说:我们是好朋友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她说:我相信你,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我们一起在教室的争分夺秒;

我们一起谈论理想大学的心动;

我们一起行走过的坎坷曲折路;

我们一起感动过的那些美好和温暖,

还有我们一起付出过的艰辛,我们一起做过的许许多多……

我们一起的三年,不能说算就算。这些难忘的回忆终究会让我们永生地铭记。

无论毕业后我走向何方,我的心永远都会尘封在这里。因为梦从这里开始,也正是因为在这里,我开始了人生的拼搏。那些美好的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一去而不再复返。那些欢声,那些笑语,那些痛苦,那些眼泪,到最后也只能化成一股烟云,随着风慢慢消散。那年有着太多的喜怒哀乐,我们的青春永不毕业。刻骨铭心。

就让这些时光被永久地封存在我的记忆角落,永不褪色。

我们活力四射,我们拼搏勇敢,我们永不言弃,我们美丽高傲,我们不甘平庸,我们快乐着,我们悲伤着,我们欢笑着,我们哭泣着,拼凑出青春的音符。面对毕业即将分离,我们开始回忆,开始学会遗憾和满足。

——后记

湖南隆回二中默深文学社

指导教师:刘 剑

毕业的青春初三作文 篇4

雕琢这块“美玉”,需要有一把“忍耐”的刻刀。试想一下:河蚌没有忍耐,怎么产生能晶莹剔透的珍珠?毛毛虫没有忍耐,怎么会破茧而出化作美丽的蝴蝶?蒲公英若不隐忍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怎么会在几近绝境之地生根开花?自然尚且如此,何况人乎?

雕琢这块“美玉”,需要有一把“勤奋”的刻刀。唐代诗人孟郊曰:“青春须早为,岂能张少年?”《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有我们常听过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名言警句,无不是在启迪我们要勤学苦练,充实自己。文学家宋濂青春之时,为获圣贤之道,趋百里执经叩问。其间,他不比吃穿,专心读书;不畏严寒,以书为乐。就是这份勤奋,让他敢坦言:“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来鞭策马生。其实,也是在启示我们要拿起这把“勤奋”的刻刀。

雕琢这块“美玉”,需要有一把“微笑”的刻刀。微笑是一缕阳光,温暖我们的心田;微笑是一缕春风,给我们带来丝丝清凉;微笑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用微笑来面对成功,我们会保持谦卑的心态,做到自知之明,而不至于被胜利冲昏头脑;用微笑面对失败,我们会变得理智坚强。伏尔泰笑对路易王朝,迎来了黎明的曙光;爱迪生笑对无数次的失败,成就了“发明大王”;袁隆平笑对挫折,研发出高产杂交水稻。同样,青春的我们若经过微笑雕琢,也将大有作为。

最美的青春初三作文 篇5

——题记

总有一个最美深深镌刻在你的脑海,或似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般的生机盎然,或似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般的美不胜收,或似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般的气势磅礴,或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焕然一新。我记忆中的最美叫青春,最美的青春是奋斗,平平淡淡却又夹杂了轰轰烈烈,懵懵懂懂却又不改初心。

最美的青春是平平淡淡奋斗的青春,如一杯清茶无味却让人流连。清晨的阳光透过绿叶洒落在我的桌上,还带着些许跳跃的音符,三五成群的人儿稀疏的走进教室。片刻间,书声渐渐响亮起来,穿透了整个高三的走廊,萦绕着挥之不去……晨读之后便准备着上课,沙沙的笔声从未停过,手酸了微微一甩,眨眼之后又是奋笔疾书,好像一处笔记便关乎了一生,草草扒过饭后又开始不厌其烦的翻起了书。晚自习作业写累了抬起头发现黑板上的数字一点点缩小,由三位变成两位最终只留下孤零零的一位,脑海中回荡的仅仅只包含了奋斗。一年可以让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可以让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学会摇摇摆摆的走路,而我不能在花费了一年青春之后一无所有!或许大多数的人都是这样想的,又或许是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高三平平淡淡每天沉浸在书堆里,迷失在一张张试卷里。每一年,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是如此,或许这已悄然之间成了一种惯例。平平淡淡的奋斗,穿梭在家与学校的两点一线,如清茶一样简单无味,却让多少人流连沉醉,最美的青春叫做奋斗!

青春的旋律初三作文 篇6

青绿如诗的春日,起源于一叶六碧,青春萌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青春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神奇的力量。有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平时沉默的你对任何事多那么热衷,你是那么的争强好胜,总觉得用身的热血犹如解冻的小溪飞快地奔流,内心里充满一个又一个的欲望,一股股的冲动。

我们怀着青春无限美好的憧憬去寻梦,为了这个梦,我们努力,我们攀登,我们不被长辈理解。当我们带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和征途的疲惫到达目的地时,我们发现别人早已捷足先登,难道这青春的执著和热情就被这不尽人意的结果抹杀掉了?有一句话说的好“奋斗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为什么在现实中,人们看重的都是结果,而将过程给忽略了?正是因为有着青春的冲动和执著。这种在长辈眼里被视为“吃力不讨好”的行为,虽然可笑,但因为我们正青春,我们需要追求和奋斗,为此我们无怨无悔。

青春编织着美丽的梦,青春也充满着激情和豪迈,我们不会忘记,北大的学生发起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在那里,青春得到证实,青春得到展现。也就是从那时起,这种青春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细细想来,他们能有如此惊人之举,关键在于他们注重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关荣传统,为承担起中华的历史而努力奋斗。

青春毕业,成了岁月 篇7

小学毕业的记忆,是摘掉了胸前的红领巾;初中毕业的记忆,是暗自惜别了小小萌动的异性相吸;高中毕业的记忆,是疯狂撕碎了厚厚的高考习题;大学毕业的记忆,是在火车站一次又一次泪别了来自四面八方又回到四面八方的同学。

对很多人来说,还会有很多毕业:研究生、博士生、EMBA、培训班、进修班……有些人还经常将一些特别经历的完结当做一次毕业:艰苦的奋斗、曲折的创业、火热的从军、刺骨的恋爱……或者,深陷一次身不由己的社会运动。

无论如何,每一次毕业,都是一次人生的成长。

无论如何,每一次毕业,都是一次命运的流转。

无论如何,每一次毕业,都会留下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

又是一年的夏日,又到了毕业的季节。

正在毕业的,赶快呼唤同窗好友,写下离别的赠言。那也许是你能够听到的最纯净的真话。

已经毕业的,翻开发黄的留言簿,追忆曾经的如水韶华。那肯定是你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代。

我们都曾经年轻,我们都曾经毕业,我们都曾经在青葱岁月里,写下过青春无悔。

至今,青春或不再,无悔却依然。

“祖国需要矿,我们就上山去找。”

——上海同济大学天文大地测量系1960届毕业生松老先生毕业赠照后面的留言

松老先生这一代人,是唱着《毕业歌》告别校园的。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高亢之歌,创作于1934年,却一直影响了整整一个世纪的莘莘学子。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这样的旋律和歌词,松老先生至今耳熟能详。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王蒙的这段《青春万岁》,是松老先生这一代人的内心写照。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几乎是他们分手时异口同声的勉励和祝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就是如此高亢、激昂。那时候,整个中国就像烧着一团火,而他们的心里也烧着一把火。

而今,他已年届八旬。谈及当年,依然火热:“我们这代人,当时都是这个样子。”

“祖国需要”这四个字,主导着他们毕业的脚步,也决定了他们今后的命运。被“需要”到好地方、好单位的人,可能成为了科学家、领导干部,而今功成名就;而被“需要”到艰苦地方的那些同学,有些则最终在艰苦中光荣退休。

但是,松老先生可以肯定,所有人都会是无悔的。因为,当年的选择是真诚的,未来的岁月是身不由己的。虽然,如果把这样的毕业留言拿给今天的年轻人看,他不知道得到的会是尊敬还是嘲笑;虽然,他知道在今天的学生毕业留言中,可能不太容易再找到这样的誓言。但是,岁月已经把他们这一代人装订成了一本书,而书的开头,就应该这样,也必须这样,才是他们真实的自己。

“青春,是人生旅途的第一个启程点。自己未来的道路,究竟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路,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于刚刚要迈开的这一步。”

——摘自河北南皮中学1964届毕业生王俊慧的毕业留言本。留言者当时忘记写下自己的姓名。

一个小小的本子,一直珍藏了整整50年,不仅保存完整,而且随手就可以找到,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翻开毕业照和毕业留言本,对每一位同学都能不加思考地叫上名字,并且讲出他们在学校时的音容笑貌、出身和趣事,对这位古稀老人来说,已经接近奇迹了。

在对每一个同学的讲述中,老人都不忘要说上一句:“这个人考上大学了”、“这个人没考上”。

她就是“没考上”中的一个。但在“考上”的同学中,有一个男生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后来的日子里,“考上”的人成为了一个群体,“没考上”的成为了另一个群体,两个群体几乎不相往来。

更准确地说,这是两个阶层——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阶层。

“当时要想从农村走出去,只有两条路:上大学和当兵。实际上,所有现在有头有脸的人,除了当兵当出了一位将军之外,其他清一色全是当年考上大学的。没考上大学的,只能回家务农种地,没有别的选择。”

近些年,他们老两口几次应邀回家乡参加同学会,发现每一次聚会都是那些人。为什么不能多找一些人来呢?明知道很多人就在老家,一辈子都没离开过。“都这么大岁数了,四五十年没见了,确实非常想念。”

组织者告诉记者,不是没邀请,而是每一次都千方百计地邀请,但人家就是不愿来。原因就在于,已经分隔成了两个阶层,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究竟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路,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于刚刚要迈开的这一步。”老人念叨着这句未署名的留言,怅然若失地点着头。

就在留言的那一刻,康庄大道和羊肠小路已经泾渭分明。

或许直到50年后他们才明白,就在那一刻,他们能够得到的,已经得到了,是一切;他们注定失去的,已经失去了,是永远。

这是中国一代人的得到和失去。

“我们没有毕业留言。顾不上,也没心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1978届北京大学地质系工农兵学员毕业生对《中国周刊》记者采访要求的回应

找到他们很难,得到的回应也大都如此令人失望。

这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说他们是一代人似乎不太准确。他们的身前和身后,是两个世界。而他们自己,正站在两个世界中间的门框里,窄窄的存身处,尴尬的继往开来。

那时的大学新生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不用通过高考。报名者必须具备三年以上的工农兵资格,名额实行分配制。由于在劳动中荒废了学业,以及新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授曾抱怨,不少工农兵大学生的水平还不如“文革”前的中学生。有人评论说,“工农兵学员”是世界教育史的一大笑柄。endprint

这位接受《中国周刊》记者采访的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农兵学员,是1974年入学,曾经根正苗红,风光一时。但随着拨乱反正,1977年全面恢复了高考。在1977级那些凭借真才实学中榜的大学生面前,他们这批工农兵学员相形见绌,自惭形秽。到1978年毕业时,他们个个灰头土脸,哪还顾得上什么毕业留言。

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77年恢复高考,整整十年的高考空档中,是他们的大学年华。而他们的毕业,意味着迷失。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境遇,《中国周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几位北大中文系1982和1983级的大学生,他们当年在校期间,都曾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工农兵学员”身份的授课老师。对这样的“资历”,开始时学生们确实有些不屑,但慢慢的,这些“工农兵学员”老师们的学识、人品和敬业折服了大家。这些留校任教的“工农兵学员”,无一不是经过“回炉”和不断深造才得以胜任教书育人大任的,如今已多是拥有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等头衔的学科带头人。然而,提及“工农兵学员”这段学历,他们的态度是:不堪回首。

时代不该忘记他们。因为他们的毕业周期,比任何一届学生都要长。别人毕业的,是学历;他们毕业的,是人生。

在这个群体中,有一个人叫习近平。

“前面的路还长着哪。红帆船会来的,启明星会升起来的。”

——摘自四川医学院卫生系1982届毕业生陈希宁给同学张晓蓉的毕业留言

1977年,17岁的张晓蓉高中毕业,正打算好好放松一下。爱听收音机的父亲从广播里获悉一条重大新闻——国家要恢复高考了。于是,他马上通知女儿:抓紧时间复习备考。

那一年的高考是在12月份。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恢复高考的消息在当年的10月21日见报,离开考日期只有一个多月,因此也是史上最为仓促的一次备考。据记载,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高达570万人,录取人数为27.297万人。他们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被称作幸运的“77级”。

张晓蓉一边翻着她的毕业留言薄,一边对记者如数家珍地指点着她的同学和她的校园,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她的故事。

张晓蓉是幸运者中最幸运的人,高中刚刚毕业,所有的功课都还没落下。她是全班同学中年龄最小的。那一年,幸运地走进大学校园的多是历经磨难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年龄最大的比张晓蓉年长十五六岁,“入学时孩子都上小学了”。

他们是饱经沧桑的一代。少年时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青春时代被“十年浩劫”蹉跎了岁月,在广阔农村艰苦地熬着。而恢复高考如同他们的救命稻草。

94版《三国演义》的编剧李一波也是这一代人。1978年的夏天,他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走进干净整洁的宿舍,他禁不住纵情呐喊:“哥们受苦受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闻者无不为之动容。

1969年8月,年仅16岁的李一波,初中一毕业便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开过拖拉机,当过机枪手,伐过木,修过战备公路。后来又转战到河南插队,之后进工厂当了工人。出身不好的他,在那个“唯出身论”的年代里备受歧视。

1978年是全国艺术院校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当时北京考区有3000多人报考,只录取20来人,真正的百里挑一。“我们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出身不好的‘黑五类,挣扎在社会最底层。所以我们都酷爱读书,不能忍受精神世界的贫瘠。”

“我出身不如你们,但学问一定要比你们大。”他笑着说。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评论:“不会再有哪一届学生像77、78级那样,年龄跨度极大,而且普遍具有底层生存经历。不会再有哪一届学生像77、78级那样,亲眼看到天翻地覆的社会转变,并痛入骨髓地反思过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所谓神圣教条。不会再有哪一届学生像77、78级那样,以近乎自虐的方式来读书学习。这就注定了77、78级必将人才辈出。”

1977级的27万大学学生中,有一位叫李克强。

1982年,张晓蓉毕业时,班上最瘦弱、最老实的一位女同学,因不满把她分配到四川最偏远、最贫困的山区工作,竟然天天到系办公室静坐。一个半月之后,她终于如愿以偿地有了一个满意的分配。

他们这一代人,真的苦怕了。

“医海茫茫无边际,我与老弟共学医。如今弟要进京城,兄却不知去哪里?愿弟早日拿博士,愿弟不忘兄情义。但愿这天能到来,你我能够重相聚。”

——山东昌潍医学院1987届毕业生刘建军给冯新恒的毕业留言

留京,入沪,类似这样的关键词几乎可以代表1980年代末到整个199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主旋律。

1962至1972年这十年出生的人,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避开了计划生育,错开了上山下乡。他们上大学时是公费的,大学毕业时是包分配的,在精神境界上“尚有理想”。

当然,对他们来说,最实际的“理想”还是留在大城市。尤其对于那些来自偏僻小山村的人来说,这几乎就是上大学的根本目的。“打死也要留北京,要饭也不回县城。”那时候的很多人都咬着牙发出过类似的誓言。

留在大城市的渠道,那时候大致这么几条:学校分配指标、自己托关系找到指标单位、自己上指标单位硬磕死啃、留校。对于女生来说,还要加上一条:嫁个“好人”。

于是有了勾心斗角,有了明争暗斗,有了反目成仇,有了单位领导到校园里“选拔”儿媳妇,有了名牌大学中文系高材生到工厂里当焊工。

转眼间,毕业已逾20载,这些人大都人到中年。翻开毕业留言册,他们充满了感情,至今说起在火车站泪别的情景,眼圈依然泛红。他们的同学聚会相对较多,大家尽管在财富和地位上都已出现了差异,有的还很大,但因此而产生的隔阂已没有前辈们那么显性。聚会时大多只叙同窗谊,不理现实景。

他们聚会时经常用来开玩笑的,是如今的老花眼和白头发。

在《中国周刊》记者对各个年代毕业生的采访中,这个时期的毕业生,总体而言,同学感情最深,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最紧密。endprint

“从没想象过的路,走过去是另一番风景。祝明天的你海阔天空。”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996届毕业生张景春给同学赵凤的毕业留言

有两首名为《海阔天空》的歌曲,都很著名,一首是BEYOND的,一首是信的。这两首歌在1990年代末直到现在的大学毕业联欢会上,几乎都会被唱起,几乎都会把现场情绪烘托到一个高潮。

“走从未走过的路,尝试想象中的生活。”这是他们毕业时兴奋的心迹。

前辈们毕业时的困扰和需求在他们身上依然存在,但他们的眼光毕竟已经超越了城市,甚至超越了国门。

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中教师刘江波已经带过几届高三毕业班了,至今珍藏着学生们的毕业留言册。“学生们大学毕业后还会集体组织返校,回来看望一下老师。”他说。

他是教政治的。这门课对现在学生们来说,可能是最不好教的。当然,如今的教材变动也很大,要适应现在的形势。“学生们高中毕业就有出国深造的,大学毕业后出国的就更多了。”

郭澄澄是2013年入学的中国人民大学中文学院本科生,刚入学就已经详细了解了将来考取台湾大学研究生的规程,并且按照这些规程制定了大学四年的计划。她从小就喜爱中文,手机、电脑以及日常练习写作都是繁体字。高考时她坚决抵制了家长让她出国就学的企图。她的个人计划是:本科在北京,研究生去台湾,然后到欧美游学。

对他们这代人来说,世界就是世界。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些80后、90后的毕业生们,小学和初中还有毕业留言册,而到了高中和大学,几乎就没有了。因为,他们有人人网,有QQ,有微信朋友圈,到处可以很方便地说话聊天、贴图看图。

“现在沟通太方便了,大家随时都能联系得到,所以都不怎么时兴写留言册了。”北京印刷学院2005届毕业生吴丽娟说,“这年月,很少会彻底失联。”

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很多高校,我们都看到了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毕业纪念视频和微电影,有的水平相当高,甚至有专业大牌剪辑师的协助。

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位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距离毕业还有一个多月,你们都在忙什么呢?”

这位学生回答说:“我们很忙。忙着找工作,忙着和即将各奔东西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分手,忙着组织各种毕业旅行。还有些更务实的,忙着做生意,在校园里挣最后一笔钱。”

青春的四季初三作文 篇8

青春似一首歌曲,优美而绵延;青春似一篇诗文,简短而朴素;青春也似寻常的四季,虽然平凡,却显示出生机勃勃……

青春的四季,如同那含苞欲放的花朵,将绽放出那最美丽的光彩。

春,生命的希望,新事物的象征。在春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欢乐、美好、充满活力,这——如同青春。因为青春也是活力的象征,它蕴含着智慧、勇敢和意志。有了这些,我们便有了克服怯懦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魄力。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是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而这些,也如同春带给人们、带给绿叶、带给红花的新憧憬与新体验。

青春的春天是活力的,是新奇的。

夏,印象中是炎热的,是烦躁的。太阳烘烤大地,散发出最闷热的气息。树上的蝉儿不休停的叫着,叫着,增添了一份夏日特有的聒噪。其实,青春也是如此。处于青春的氛围中,我们会有许多情不自禁的苦恼,这便是夏日特有的烦躁。但是,虽然青春里的我们有时会独自排斥,甚至怅然若失,可是,更多的却是蓬勃年华应有的激情、梦想、幸福!因为拥有青春,我们每一天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迎接新的挑战;因为拥有青春,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梦想,并努力追寻;因为拥有青春,我不怕失败,相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青春的夏天是激情的,是幸福的。

秋,丰收的`喜悦,金色的小世界。

绿叶枯黄,似凤蝶般翩翩而落。果园瓜果飘香,农民们脸上荡漾着欢笑。青春,也似这收获的秋季。丰硕的肥果好似我们,美好的青春如同阳光,在沐浴了青春的滋润后。我们也会更加成熟,开始我们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

青春的秋天是收获的,是成长的。

冬,雪白而美丽,像极了青春的纯洁。青春就如同两颗连接的心,是友谊。青春的友谊是无私的,纯洁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它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后,依然是那么令人怀念……

青春的冬天是纯洁的,是美好的。

青春的倔强相关初三作文 篇9

似惊涛中的一叶扁舟,被凛冽的寒风吹得跌宕起伏。

这姗姗来迟的生命却兀自与寒风骤雨斗争着。薄如纸片的翅膀无力地上下摇晃,黄豆大的雨点如万箭齐发,重重的砸在那奄奄一息的生命上,将它生命的希望之火慢慢的熄灭。一次次被狂风肆无忌惮地砸在地上,却又一次次爬起,又冲进狂风中。

千千万万滴雨点犹如千千万万颗子弹,向蝶呼啸而来,那蝶在雨中东挡西避,可如此疾风骤雨,如何躲得及,一连被几十滴雨打中,翅膀拍得越来越慢,幸而风势一转,它可以顺风而飞,虽身不由自主,却不似先前那般步履维艰。

忽的,一滴雨点斜下直劈下来,不偏不倚,正中脑门,那蝶被打得一个猛子头朝地撞去,任凭如何扇动翅膀却无济于事,只是徒劳地打了几个圈便跌入了水坑,一时水花四溅,那蝶只微微扇动了一下翅膀便不动了。

美丽的翅膀被寒风蹂躏地七零八落,且沾满雨水与泥浆,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娇长的细腿在无情的风暴中毫无抵抗之力,被草石击断零星地散落在四处。那细黑的身体却透着一股桀骜不驯的傲气,让它在风雨中顽抗直至生命终结。

浅谈初三毕业班物理学习方法 篇10

物理被很多同学认为是最难学的,好多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听听懂了,看看明白了,做做不会了”。考试以后写小结的时候想学好物理的大有人在,但是不得法,以至于信心渐渐全无。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平时会做,考试的时候做错?甚至有些学生这边一交试卷那边就后悔有些题目该这样该那样的。由于初三生活的紧张性,部分同学的学习功利性,急于求成的心态,相当多的同学并不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学习。根据学生们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下面把在中考状元李晓鹏新浪博客里看到的几点关于初三物理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基本概念的学习

在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记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只要多做题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对物理概念规律定理的透彻理解,是建立整个物理知识系统的前提条件。正象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外语要牢记语法单词,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首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想做好这一点,就要抓好课堂的40分钟,不放过任何一处知识点,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尽可能的接受每一个新概念,尤其是强调的那些重点难点内容。另外还要注意与前面所学内容的联系,知识成体系的前后都有联系的,不能因为前面知识的理解偏差造成后续内容的难以接受。对于确实难以理解的一定作好笔记,及时的向老师或者周围的同学请教,在最短的时间里消化掉不能留夹生饭。例如:学习功率的知识,首先知道它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不能只记住,要会用,当我们已知某机械功率大,就是表示它做功快,接下来学习功率定义时类比电功率、速度,因为他们都是表示快慢的物理量。类比法是学习物理应该常用的方法,它既能降低你们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还能复习巩固旧知识。

二、知识点的积累与体系的建立

有了上一步对基本内容的掌握接下来就要注意知识的整合与记忆。在看书或看笔记的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那些是自己已经掌握的,那些还比较模糊。针对性的分类整理也是复习所学内容的极其好的一种办法。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这个工作是长期性的,需要有毅力有决心坚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做作业之前,要养成看笔记的习惯,不要边看边做。 下面介绍两个比较实用也容易操作的方法:“睡前过电影法”和“卡片记忆法”。“睡前过电影法”就是晚上休息之前,躺在床上集中注意回想今天一天课堂的讲授内容。次日早上看看笔记自己想不起来的,昨天没想明白的都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卡片记忆法”就是把基本规律,重难点,知识的易错易混点写在小巧的卡片上,可以随时随地的拿出来记忆。

三、练习中的巩固与综合

青春的初三作文550字 篇11

青春,是彩色的,因为青春带给了我们绚丽多彩的生活。

青春,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可以是酸的,亦可以是辣和咸的。因为,在青春的道路上,每个人难免都会有过开心与悲伤。

青春,仿佛就像一首激昂的交响乐,因为,每一个人,在青春的道路上,难免都会有低潮与高潮,难免都会跌宕起伏。

每每当我想起青春时,我也会想到黎明前的`那道曙光。

因为,我认为,青春就如同那道曙光一样,是所有一切的一个新的开始,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我们青春的足迹丰富无比。

有开心的青春足迹,有难过的青春足迹,又羞涩的青春足迹,亦又疯狂的青春足迹。

这些足迹,都代表着不同的我们,是我们青春路上的一个美好回忆。

青春,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个未知。因为,我不知道她最终会把我带向何处,我只知,它是我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青春,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它永永远远的留下来,留在这里,因为,我们也会步入成熟期,但至少,我们可以让青春的花,在我们这个恰逢青春之时,绚烂的绽放。

青春的我们,对于什么都是一知半解;青春的我们,好胜心永远强于一切;青春的我们,总是狂妄自大。

虽如此,但也值得我们珍惜,因为,青春,只有一次!

青春一去不复返!或许,现在便是把握青春,珍惜青春的大好时机!

青春的初三作文400字 篇12

少年,没有成年人的那种成熟,少年狂,也真是因为这种狂,我们才有了“闯四方”的幻想。

不懂,我们不懂的太多,不懂亲情,不懂友情,亦不懂爱情,今日,我们错把友情当成爱情,在老师父母看不到的地方玩耍,多少年后,当我们回首,才发现,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单纯和幼稚,但就是这种单纯与幼稚,我们才能有无比丰富的少年时代。

少年逆,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追求独立,耳畔缠绕着父母的唠叨,这令我们不悦,什么事该做什么事又不该做,我们都清楚,只是,身处在这个活力四射的年纪,我们怎能安分?

如果我们都是在风中舞动的风筝的话,那么我就是其中最不显眼的那枝,但不是最差的一枝,或许我飞不高,或许我的姿态不唯美,但我依旧在空中飞行,尽我所力。

以青春为题材的初三作文 篇13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

高尔基曾说过:“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代价的。”那么人一辈子只要拿出青春就能够换回回报吗?毫无疑问,这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都拿出青春就可以成功的话,那么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岂不是要泛滥成灾了?

青春耐人寻味。

而我认为。青春,也许代表着年轻,代表着可以冲刺和拼搏的时候。但是......有时它代表的却是遗憾是后悔是痛苦和伤心。可能每个人到晚年的时候都会质问自己:“为何我那么无能?为什么当初就不能好好的拼一次?”如果每个人只是质问一下自己就能挽回逝去的青春以及当初所做的事的话,凭此就可以写时光倒流论了!而我也只能说这是懦弱,像这样的人一辈子只能够生活在自己的后悔和遗憾中。但是这类人为什么就不敢再年轻一回,再一次冲刺和拼搏一回?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害怕了,他害怕失败,他害怕别人的嘲笑。

谁说年老也就是代表着无力、代表着无所事事呢?没听过苏轼的“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没感受过《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豪放情怀?

名人曼德拉,从小就追求正义和理想。他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而青春赋予了他权力、力量......

只要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在年轻时曾经做过的努力,即使拼输了,输了个彻彻底底,那也是值得的!也许到了老年,也就不会这么遗憾和后悔。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生命短暂,青春亦是如此。那么,就让我们把青春点燃,让我们在生命的光轮里不会觉得人生黑暗、迷茫,不会留下青春的悔恨与遗憾!

上一篇:可爱的大熊猫优秀作文 可爱的大熊猫小学作文下一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