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2024-06-10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7篇)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1

活动教案1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纸

一、教学目标:

教师:

1.将学生引向生活,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明确活动意义,了解纸的发明及变迁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

1.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调查、收集、讨论,让学生获得与纸有关的知识。

3.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方式:收集、调查、访谈、讲座、宣传、三、上课时数:6课时

四、教学的过程:

一)课题的提出

谈话:同学们打开书包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习用品中纸最多。纸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纸最初是做什么用途的?现在又有那些用途?

除了书上图片里的纸制品,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

当代的纸产品已不单纯是书写和印刷的文化用品,它有了更广泛的用途。让我们走进纸的世界,了解纸的诞生、探索纸的发展和未来。

(板书:纸的变迁)

(二)课题的确立

谈话:你对纸有那些了解?哪些与纸有关的问题是你感兴趣的/

引导学生把想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经过整理后,最后确立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大体确立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1.纸是谁发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查找)

2.纸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在生活中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等)

3.造纸的原料有哪些?过程是怎样的?(查阅图书或上网查找)

4.纸的浪费(1)学生用纸的浪费(2)教师用纸的浪费(3)由于垃圾分类不当而引起的纸的浪费(调查问卷、实地采访并和暗访相结合)

5.节约用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三)自主合作、确立小组

1.思考:确定研究主题和相应的方式后,如何将课题付诸实施呢?

2.分组 让全班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及家庭住址等因素,从五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并推选出一位组长和副组长。最后老师对组成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协调。在组长、副组长的召集下,小组讨论,并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需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教有关老师。

3.各小组制订活动计划

4.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活动二:资料交流

(一)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做好资料交流的准备

1.资料汇总

2.分类

3.汇报方式

(二)各小组汇报调查研究成果

活动三:小组汇报

一、各组汇报

生生互评、教师评价。

资料:纸的发展历程

(一)通过那些途径查找到资料并通过多次整理而得出纸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2

一、现状

(一) 关于课时

放眼我校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上级课程部门给设定了三节课。可一节被班队活动领走了, 还剩两节可以真实地归综合实践活动所有。

(二) 关于内容

在这每周两节的课时中, 学校又规定了需要采用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劳动与技术》《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区教体局教研室编著的《可爱的××》《孝德教育》, 再加上学校本身又有自己适时适地开发的一些校本教材。

二、剖析

课时是一个常量, 不会随着活动内容的庞大而增加, 就只是每周80 分钟。我们能下手的地方只能是活动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整合的思想, 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材中巧妙减肥瘦身, 组合成主题模块, 并联系生活实际, 适时拓展, 既不失此, 又能及彼, 达到整合、综合运用的效果。

三、策略

(一) 策略一:打破边界, 减一减

因为活动内容太过庞大, 所以整合的第一部就要为这些教材减肥瘦身, 但不是随意随性地删除减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主题的综合性要求, 打破学科边界, 做好学科间的整合。

期初, 每个学生通读《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可爱的××》《孝德教育》《劳动与技术》这5 本教材,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先前的学习基础, 再对照本学期其他的学科教材, 收集整理每个小组列出的学科间重复的内容, 在期初就对教材进行一次学科间的整合, 做到瘦身的效果。

通过学生小组初选, 我们发现学科间有许多内容重复:如《人、自然、社会》的第一章节中《名人鲁迅》在《品德·社会》一科中有所涉及;第五章节《天气和我们》《台风登陆》《梅雨时节》在《科学》一科中有所涉及;还有一些在班队活动中就常常做, 比如第六章节《控制传染病》《讲究卫生》。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嫁接入那些课程中, 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少讲甚至不讲。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上, 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入手, 在学科间进行重复项目的删减, 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选择的主动权, 让我们的活动更加有的放矢, 也更科学合理!

(二) 策略二:主题模块, 加一加

当前, 主题模块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 已是我们经实践考验了多次的较佳选择, 既可以点盖面, 又能在相应的内容中统筹课时, 同时也能让活动的效应更深刻、更深化。

细细研读《人》和《可爱》教材, 题材相似的内容还真多, 活动方式统一的主题也不少, 以整合的视角来解读它们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如何我把他整合成某些模块, 那就不再是纷繁的三十课和二十课。

1.活动内容相似的。《人、自然、社会》的教学内容为五大块, 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 而《可爱的××》一书涉及的是“名胜”“名人”“工艺”“民风民俗”。这两者从大板块上看就有许多相同处, 其中涉及的小课题, 好多是相互统一, 大小错落, 如能整合, 便是天衣无缝的延伸和补充, 是既省时又省力。

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其中的一个课题, 费时不说, 更严重的是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常常会浅尝辄止, 停于表面肤浅, 研究也是“半截子”状态。如此整合后, 一个学年就不再是50课, 而只是4、5 个主题模块, 还何愁我们的实践活动无用武之时, 还何惜我们的实践活动没有深入没有让学生燃起头脑风暴呢!

2.活动方式相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大课堂的活动, 内容安排上要求“化零为整”, 集中安排不同研究内容在统一活动基地同时进行。有些活动, 虽然分属版块不同, 但都能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开展活动, 我们何不顺势把他们归纳到同一次实践活动中呢?

如《可爱的××》中, 一处讲到“家乡的桥”, 一处讲到“家乡的台门”, 这两个就可以放到同时实践, 到石桥和台门保存完好的老街进行实地考察, 仿佛是更科学合理的。如《人、自然、社会》第24 课“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第25 课“硬骨头六连”, 我们可以借清明到革命烈士墓扫墓前夕, 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获得感知, 一并解决课题, 在较小的时间单位使探究的知识达到更大的辐射面。

在省厅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中, 明确了三、四年级学生要求达到的具体目标有:根据需要搜集研究信息, 并分类保存。这个目标的达成途径可以是用电脑搜索并搜集一个主题内容的研究资料, 也可以是观察、走访等实地取证的方式来搜集信息。以上案例中通过整合后的教学起点, 不就可以达到这个能力目标吗?

(三) 策略三:联结生活, 变一变

一个好的综合实践活动, 必定是受学生喜爱的, 必定是教师更游刃有余驾驭的。这个活动往往来自学生兴趣, 往往渗透着学生日常的生活所见所闻所想, 同时也承载着地域特色, 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如果我们常常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引申开去,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与生活对话, 与兴致对话, 与质疑对话, 或许就能从一个个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细枝末节中捕捉到活动主题, 从而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

1.教材内容的伸展。从教材出发,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吃穿住行, 从小事中提取活动主题;直接提取学生生活中的大型校内外活动, 作为主题;正视存在的弱势, 试着用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借弱势变优势。所实践的活动既能让学生有兴致尽情尽兴, 又能对教材有个拓展, 为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等搭建一个提升的平台。

“尽信书不如无书”, 教材不是圣物, 特别是作为拓展性课程, 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到书本外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把必定教材作为引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引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 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2.活动进行的插曲。学生在进入综合实践活动时, 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这意外可能只是一个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一个小疑惑, 却是我们下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主题。如学习“浙里好风景”主题模块时, 学生可借助网络游览美丽浙江时想到了自己家乡旅游业的发展, 于是, 借助“四季鲜果游”这一主题, 为自己家乡设计“一日游路线”主题活动应运而生。以一日游线路的设计整合当地的交通、旅游、文化产业, 让学生真正综合了一把, 做了一回家乡的小主人。

实践活动类课程应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 旨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探究自然、了解社会, 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我们以教材为支点,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辐射性综合实践活动, 让综合实践活动更自主、更有趣, 把学生牢牢吸引到活动中来。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对于定量的课时, 因其内容的庞大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不能顾及全面。因此, 教师应打破学科边界, 用减一减的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借用主题模块, 用加一加的方法对活动内容进行整合;联结学生生活实际, 用变一变的形式对活动范围进行拓展;借用减一减、加一加、变一变等多种方法对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

关键词:整合,主题,生活

参考文献

[1]宋慧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 2012 (6) :100-101.

[2]吴婉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8) :25-26.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4

第一单元 智慧森林的故事

聪明的小白兔

教学目的:

1、在多项思维训练活动中,提高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了解一些科学思维的方式;

2、感受并初步养成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与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品质。教学重难点:

1、在多项思维训练活动中,提高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了解一些科学思维的方式;

2、感受并初步养成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与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品质。教学准备:

有关智力活动的视图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大森林,森林里的小动物一个比一个聪明。于是,这座森林便有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智慧森林”。智慧森林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猜猜看。交流:师生互动。

二、进入故事:

1、了解小白兔的困难: 通过关卡。

2、帮助小白兔:

班里交流:如何帮助小白兔。

三、巧过关卡:

1、小白兔的第一个关卡:

(1)、7棵树种成3排,每排种3棵。找出5种以上的方法,方可通行。

(2)、理解小白兔摆出的3种方法。P3(3)、帮助小白兔想出其他两种方法,填格。P3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派代表上台说明。(4)、教师评议各组方案

2、小白兔的第二个关卡。

(1)、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摆出10个以上,才能通行。(2)、理解小白兔的摆的图形。P4(3)、分组讨论方法。

(4)、展示各组方案,教师评议。

3、课后想想还有哪些方案。

四、课时小结: 老师的鼓励。

五、安全教育: 秋季病预防知识。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

课外自己想到的其他方案。

二、继续帮助小白兔:

1、小白兔的第3个关卡:

(1)、说出水的15种用途,才能通行。(2)、分组讨论用途。P6(3)、展示各组用途,教师评议。(4)、按水的不同用途分类: 日常生活 工业 农业 动植物 科技 其他

2、小白兔的第4个关卡:(1)、如何一次性走过小路?P8(2)、学生分组讨论。(3)、展示方案,大家评议。(4)、试试其他图形的一笔画。P8(5)、画出2、3种自己设计的一笔画。读他人,想自己。

三、才艺展示: 小白兔的蔬菜雕刻展示。

蔬菜雕刻 教学难点:

1、掌握雕刻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2、把握雕刻的设计和制作要领,锻炼手指的灵巧与协调能力。

3、有创意地选择、使用合适的材料雕刻作品。教学准备:

1、雕刻范例作品,如蝴蝶、花、字等图案造型。

2、雕刻工具一套。

3、实物投影仪。活动课时: 三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

今天为你们请来特殊的朋友?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它是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做成的?

出示:一只蝴蝶雕刻和花儿雕刻作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利用身边可得的瓜果皮做成的果蔬雕刻作品,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集体探究:

果蔬雕刻就是在瓜果、蔬菜等物品上,通过特殊的刀法,加工成 形状美观且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1、除了刚才用西瓜皮、南瓜皮雕刻形象外,还有哪些果蔬适合雕刻? 可选用一些颜色较深的软硬适中的果皮进行雕刻,并且可以利用果蔬原来的颜色恰当地选择雕刻形象。

2、我这还有一只蝴蝶造型的雕刻,同样是蝴蝶造型。与前一个相比在雕刻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前者凹下去雕刻的方法叫阴刻,后者凸起的雕刻方法叫阳刻。这是雕刻作品中常见的刻法,也叫凹刻法、凸刻法。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刻法雕刻作品。

3、像这样的雕刻、还有一些你能自己辨别出它们当中哪个是用凸刻法,哪个是用凹刻法雕成的吗? 师出示:花、鱼、鸟、虎、字等。生辨别

小结:你可以任意选择凹凸刻法进行雕刻,且雕刻的范围很广。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刻出天上飞的鸟、蝶、昆虫;地上跑的兽;水里游的鱼;人物、汉字、图案等造型。只要你能想到的东西都可以用这种独特的方法留出形象。

4、请同学们仔细琢磨要完成这样一件雕刻作品,需几步完成呢? 小组讨论:

(1)首先画线,用硬笔或一字改锥在果皮上画出设计好的形象;(2)然后选择刻法(凸凹)雕刻形象的各部细节;(注意把握刻的深浅度,如图2所示)

(3)最后用切刀沿线直切出形象轮廓。(4)修正边缘线和其他不完美的地方。(5)学生看多媒体步骤操作

(三)动手实践:

1、同学们,除了刻字以外,还可以在这些果皮上刻出美丽的图案。你打算刻些什么?

2、雕刻时应注意哪些要领?

小组交流:(1)先用刀尖沿边缘线轻轻地划一遍,雕刻时会方便些。(2)注意哪些部分要刻去,哪些部分要保留。

(3)展览作品,集体评议。(评出优秀作品,表扬鼓励。)

(四)安全教育: 秋季病预防知识。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看一看:欣赏蔬果雕刻作品的录像资料或者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找一找:这些造型美丽的蔬果雕刻是由哪些瓜果做成的?(3)说一说:不同的蔬果被雕刻上怎样的图案?

(4)提问:你们想学习制作这些漂亮的瓜果造型吗?板书:课题。

(二)导入新课。

(1)想一想:蔬果雕刻有什么要求?举例:设计萝卜花 选用什么样的蔬果?苹果行不?学生回答。

(2)引导了解示范作品是如何选择蔬果形状来设计造型的。(3)你带来的萝卜做成什么形状的桥最适合?根据萝卜的形状和色彩,想象它能做成哪一种造型。(4)学生相互讨论汇报。

(三)尝试制作。材料与工具: 萝卜(胡萝卜与白萝卜均可)、平口刀。制作过程:

先将原料削成长方体,然后再将长方体的侧面削成上窄下宽的梯形,挖上个桥洞。

在桥面上刻出栏杆和桥边缘的线条。再从底部开始刻出台阶,并将桥面修平。最后将桥洞口修圆滑。这样,一座“萝卜桥”就制作完成了。

(四)展示评价。(1)同学间相互观摩各小组的雕刻,介绍小组作品的创作体验。

刻工艺的艺术美感。

阴刻为凹形状。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

2、出示学生作品图片,启发学生说出材料的名称特点以及思考回答能用来雕刻哪一造型?

(三)消化尝试

1.出示媒体,分步展示雕刻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且总结归纳步骤及方法:设计草图,切基本形,构画样稿,确定刻法(阴刻阳刻),进行雕刻,尝试敲印。

2.学生动手制作之前,明确作业要求,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提出疑问。

3、师巡回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四)总结交流

1.做雕刻时,你们遇到了困难吗?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解决的。2.你们的雕刻的造型受到了哪些东西的启发?

(五)安全教育: 秋季病预防知识。

(六)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生活小能人

巧孩儿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儿童初步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引导学生明白哪些事情该自己做。

二、教学重难点:

1、帮助儿童初步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引导学生明白哪些事情该自己做。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分组列举一些家务劳动的内容:

1、爸爸、妈妈常做哪些家务?

2、你做过哪些家务?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几种家务图,让学生选择出自己和爸爸妈妈分别应该做的。

学生分组分类;

爸爸常做的家务:灌煤气、拖地﹍﹍ 妈妈常做的家务:洗衣、做饭﹍﹍ “我”常做好家务:整理书包

2、听老师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干家务的意识。想一想,生活中自己的事情都依赖父母,我们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分组交流。

3、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例进行讨论并表演。出示课件:

(1)小朋友穿衣服(或吃饭)要爸爸妈妈帮忙。(2)妈妈帮小朋友整理书包。

4、表演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想,当观众的同学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测一测:

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做过哪些家务?还有哪些事情该自己做呢?

四、课后作业

回家后整理自己的房间,下节课交流自己是怎样整理的,有什么感受?

五、安全教育:

做家务事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儿歌《我能行》。师生共唱歌曲《我能行》 指导独唱《我能行》

师:你做过哪些家务?干的好不好?

日常生活中,我要做到“我的事情我来做”,成长为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孩子。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片,对照图片检查自己的情况。出示图片:

(1)给客人端水。(2)帮妈妈收衣服。(3)整理房间。(4)帮妈妈摘菜。

(5)帮妈妈洗衣服。(6)整理书橱。(7)放羊。(8)浇花。(9)帮妈妈收拾碗筷。(10)擦桌子。

3、对照图片检查自己的情况,按照要求画红星,数红星。小组发言,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4、出示课件:看看录像中小朋友做家务时,遇到的几种家庭阻力。帮他想一想,该怎么办呢?

(1)收拾碗筷时,爸爸说:“别动,小心弄脏衣服”。(2)洗衣服时,妈妈说:“你洗衣不干净”。(3)扫地时,妈妈说:“你现在主要是学习”。

5、交流体会,总结经验。说一说在干家务时,遇到过哪些阻力?你是怎样处理的?说说自己采用的方法。

三、课后作业

坚持每天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家务,讲讲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四、安全教育:

做家务事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五、教学后记:

我是妈妈小帮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懂得承担家务劳动既是自己的责任,又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1、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承担家务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承担家务劳动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劳动习惯。)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 新课。

1、谈话提问,引发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关于劳动的话题。我们的父母靠劳动给全家带来了富裕、幸福,同时他们也是在为国家、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为他们的孩子,你们了解父母的工作有多辛苦吗? 请同学们看我们的父母工作的情景录像(实地拍摄几个学生家长工作的情景。最好选拍有代表性的。如:出租司机;办公室工作的;记者;工厂工人;等。还可让他们现身说法)(请学生说一说)

2、激发情感,引出课题。

听了同学的发言,你们真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辛劳。工作了一天,辛苦了一天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还要干哪些家务活儿呢?(1)继续看某某同学的家长下班后都干了哪些家务活?(2)当你看到父母忙着干家务活儿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结: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正像大家所想的一样,我们的父母需要你们的关心,为他们减轻负担,做他们的小助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做妈妈的小助手。板书: 五 做妈妈的小助手

二、利用故事,讲明道理。

过渡语:方玲和我们一样大,她是怎么想的呢?

1、演示投影,播放录音。(课文第1、2段)好小助手。)

3、查一查

你在家里常干哪些家务活?请把常干的在方框里画“√” 再对同学们说一说你做完家务活的心情。

小结:我们能做的、会做的家务事要主动做。(板书:主动)不会做的家务活儿,要学着做(板书:学做)家务活儿天天有,所以要坚持做(板书: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当好父母的小助手。

二、辨析练习,巩固提高。我们来看一看谁知道怎样做小助手?

1、妈妈做完了饭,正往餐厅端菜,小明看了一眼继续玩玩具。(能做的家务不做,只等着家长做是不对的。)

2、红红高兴时就干家务,不高兴时,什么都不做。

(做家务活儿不能从兴趣出发,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是不对的。)小结:做家务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时时处处主动、多做家务。

三、总结,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做妈妈的小助手(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学过这课,都能主动关心、体贴父母,多做家务,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四、布置作业

制定一份“做妈妈好帮手”的劳动计划。

五、安全教育:

做家务事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六、教学后记:

生活小能人竞赛活动

一、教学目标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竞赛活动中,增强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以及团队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坚持劳动锻炼,热爱上劳动。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励,导入新课

生活自理是培养我们自立自强的第一步,通过“我是生活小能人”的讨论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让我们来开展一次“生活小能人竞赛活动”。

二、比赛项目

1、个人比赛项目

(1)、在规定时间内着装,看谁最先穿戴整齐。(2)、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下列日常用品的用途和名称。

2、在家比赛项目

(1)、饺子宴

自己在家做好准备,采购材料。在爸妈的帮助下包饺子,并且煮饺子,请朋友品尝,最后写出评语和等级。

(2)、厨艺大赛

先完成书上37页的基本资料的,再和爸妈一起准备一道菜,请朋友品尝,最后写出评语和等级。(3)、生日宴大赛 要求:每人做一道菜品; 介绍自己所做菜品的特色。

三、小结

四、安全教育:

注意保护自己在比赛时的安全。

五、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纸

生活中的纸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种类,纸的原材料和加工过程,纸的简单工艺及制作方法。

2、初步形成惜纸、爱纸的习惯及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纸的种类,纸的原材料和加工过程,纸的简单工艺及制作方法。

2、初步形成惜纸、爱纸的习惯及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打开书包时,看一看,再想一想,什么东西最多?今天就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纸的世界。

二、开展活动

1.谈话。师:说到纸你们想了解什么?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说明大家对纸都很感兴趣,确实,纸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人们天天都要用到纸。自从人类发明了纸,纸的用途可以说越来越广泛了。刚才有些同学想知道()()()()()()()关于这些问题,老师确定了6个研究小组,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填写调查表。2.师:出示7个研究课题 ①探究纸的制造过程 ②追溯纸的历史 ③纸的用途和种类 ④纸的文化⑤纸与环境 ⑥纸的展望

3.根据大家填写的研究意向表,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如下小组。师:我们有了自己的研究小组,老师邀请六位同学做小组长,分别负责这六个课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找到自己的小组长讨论一下,你们小组中谁负责收集文字资料、谁负责图片收集、谁负责调查研究、谁负责整理资料、谁负责发言,可一人身兼多职也可每人分别负责研究任务中的某一专题。把老师发下来的表格填好。

二、了解纸的由来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远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韩信在未发迹之前“乞食漂母”的漂母,大概就是以此为生的。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借助竹器沥干丝缕也是此法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造纸中抄纸的原型。我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1958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三、了解纸的发明人

我国东汉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经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者。

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曾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

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简)和竹片(又称牍)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悦跃的进步。公元105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

蔡伦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今天,我们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纸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对纸 的使用将会延续到何年,更是难以预测。因此,蔡伦(还有四大发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发明者毕升)理应在为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里占据首席或近乎于首席的位置。

四、了解古代造纸法

主要原料:檀木,荛花(雁花),菠萝叶,草木灰,竹子,马拉巴粟树糊等。

1.取檀木,雁皮(荛花)等树皮,捣碎,加入草木灰等用蒸煮。2.再将蒸煮过的树皮原料,放于向阳山上,日晒雨林,不断翻覆,让树皮自然变白。

3.将树皮原料等碾碎,浸泡,发酵,打浆,加入树糊调和成浆。4.用抄纸器将捣好的纸浆,抄成纸张。5.将抄好后纸张,置于阳光晒干。

五、纸的一些特殊用途

六、讨论:你希望未来的纸还能做什么?

七、安全教育:

注意上学放学的路途安全。

八、教学后记:

纸的妙用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硬板纸、图画纸和面巾纸的不同质地,初步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2、鼓励学生大胆操作探索,并乐于动脑思考问题。

3、在竞赛中体验团队的荣誉感和竞赛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硬板纸、图画纸和面巾纸的不同质地,初步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2、鼓励学生大胆操作探索,并乐于动脑思考问题。

3、在竞赛中体验团队的荣誉感和竞赛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提出任务

“今天,我们三组同学,要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比赛!” 2.完成任务

(1)比赛搭房子: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用本组的材料一起搭建房子。期间教师适当提示对折纸的用途,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看哪一组的房子建得最快最好。

(2)比赛给苹果穿衣服:鼓励学生用蜡笔给绘画在纸上的苹果涂色,看看哪一组的涂色最快最好。

(3)比赛给蛋擦脸:鼓励学生用本组的材料帮蛋擦干净脏脏的脸,看看哪一组擦得又快又干净。

3、每一次小活动结束,教师除评出最好的作品外还要对其他作品作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简要地说明和点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辨别不同质地的纸张具有不同的用途。

4、作业

找一找学校里和家里还有哪些纸,它们的质地和用途有哪些。

5、安全教育:

注意上学放学的路途安全。

6、教学后记:

折纸大比武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纸的造型艺术与折纸工艺。

2、认识折纸符号,学会折纸的方法与步骤。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折纸基本方法和步骤的掌握。难点:折纸基本方法和步骤的掌握。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对好的作品进行点评表扬,鼓励同学向她们学习。

三、导入今天的课题:小狗的制作 小狗的折法

首先选择一个你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纸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制作完成之后你也会喜欢你亲手制作的小狗。将没有颜色的一面纸张朝上,然后将顶角底角和左右两个角分别进行对折,然后展开之后可以看到一个纵横交错的折痕。

2.再将左角向中间的垂直的折痕进行折叠。3.接着将右斜下边向上进行折叠。

4.将折纸模型的左底角进行一个拉展开的操作,详细操作可以参考细节图。

5.再将此时折纸模型的右角向左边进行折叠。

6.根据白色粗箭头,将折纸模型的底部向上进行展开操作。7.接着再将折纸模型的左上斜边向下进行折叠。8.然后根据白色的粗箭头展开折纸模型。9.再将折纸模型的左斜上边详细折叠。10.根据白色粗箭头再调整一下左斜边。

小狗制作完了,还需要制作小猫,这和前面的折小狗制作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小猫的折法

1.通常而言,对于小猫,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将纸张没有颜色的一面朝上。然后将其顶角向底角进行折叠。完成后展开可以在中间留下一条水平的折痕。

2.再将顶角和底角都向中间的折痕进行折叠。3.继续将顶角和底角向中间的折痕进行折叠。4.将整个折纸模型的下半部分向上进行翻折。

5.再根据折痕,将折纸模型左右两边进行折叠,制作出两个折痕来。6.根据白色粗箭头所示,将折纸模型的左右两边展开。7.然后再将左右两个底角向上翻折。

8.接着将左右两边留出来的两个三角形拉折开。

四、课堂练习教师指导

五、作业 自己试着折折小老鼠、小船和其他的。

六、安全教育:

注意上学放学的路途安全。

七、教学后记:

美丽的剪纸 教学目标:

了解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学习剪纸的基本方法。通过完成1-2件作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和审美情趣,以及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通过完成1-2件作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和审美情趣,以及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的情感。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剪纸 1.老师介绍:

下面这些生动优美的图案是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创作出来的,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剪纸的风格和形式多种多样,有粗壮的,有纤细的;有单色的也有彩色的;有表现人物、动物的,也有表现树木的,内容极为丰富。

2.怎样在一张纸上剪出精美的图案呢?右图中的这4只鸽子又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亲自剪一下你就会明白。

3.取正方形薄纸对边折(两层),再对边折(四层)。然后设计纹样,最后把图形剪下来,展开后就是一副“团结鸽”的图案。

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用花边装饰物品,剪纸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花边。下面让我们创造一副作品,体会花边剪纸的方法。5.折叠一次(两侧),折叠两次(四层),折叠三次(八层),画上要剪的纹

珍惜纸张 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让学生关注造纸与环境、能源的关系,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关注造纸与环境、能源的关系,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作为学生,我们平时和纸打交道最多,看书,写作业等等都离不开纸,可以说,纸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师:想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纸?

生:我们上课用的课本;写作业用的作业本;美术课画画用的白纸;写信要用信纸;吃完饭嘴上有油要用餐巾纸;手工可要用得色卡纸;上完厕所要用卫生纸......

二、纸的制作过程。(体会纸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节约)师:说得不错!你们刚说的物品都是用纸做成的,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东西也需要用到纸,比如:我们得的奖状,各种商品的包装盒,人民币,画家画画用到纸,写信时要用的邮票等等,既然纸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你们知道纸是怎样制成的吗? 生汇报。

师:询问、上网都是学习的好途径,同学们能用这么多的方法学习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说得都对,纸是由树木、麦秸秆、稻草等农作物经过加工制造而成的,不过树木是纸的主要来源,但是要想让这高大粗壮的树木变成着白白的纸,中间还有许多复杂的工作要做,你们想不想看看呢?(课件演示)

师:看完了造纸的过程孩子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吗?生汇报。师:嗯,老师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原来造纸这么麻烦,我们使用的每一张纸都来之不易,我们还发现,纸的原材料是树木。①大量的纸是用木材制造的,全国一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

②现在世界上主要造纸国家几乎全部用木材纤维造纸,所以全世界都在砍树。

③有关资料告诉我们,制造一吨纸需要砍树17棵,用掉1500升燃油。可以说小小的一页纸,就是大大的一页金。

我们算了一笔帐,回收一吨废纸可生产800吨再生纸,减少砍伐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减少35%的造纸污染。前两天老师做了一个每天用纸情况调查,就以我们南阳路第二小学三五班为例,如果我们每人每天用6张纸,全班有70人,我们一天就用去约420张纸,一本书90页,大约就是5本书那么厚,我们全校有30个班,如果每人每天用6张纸,全校有1800人,我们学校每天就要约用去10800张纸,你们觉得多吗?(多)而我们金水区、郑州市、河南省乃至全国有那么的学校那么多学生那么多的书,那得用多少张纸呀!如果我们全国小学生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的话,一天就可以节约出一片森林来,这样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事实的数字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可是我们生活中浪费纸的现象非常严重。

师:我们每天都要用掉大量的纸张,如果再不注意节约,不注意回收,就会造成更多的森林被砍伐,造成更多资源的浪费,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师:那你们谁知道树木,尤其是森林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呢? 生:森林可以放出氧气让人们吸收。森林可以阻挡洪水和沙尘暴。森林还可以......

师:同学们懂得课外知识可真多!老师把你们说的话总结一下,(课件出示森林的作用)

看来森林对我们的贡献挺大的!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出示树木被破坏的图片)师:孩子们看完这组图片你们的心情如何?

生:心情非常不好!心里很难受!看着特别不舒服!

师:那你们有什么要跟老师说的吗?

生:那些砍伐树木的人实在是太可恶了!那么丑的地方我才不愿意去呢!如果沙尘暴、洪水来了那该怎么办? 树木被破坏了,小动物去哪玩呀?

师:是啊!有些人特别的自私,为了自己的一人之利,不顾后果,大量的砍伐树木,给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失去了森林这个绿色的保护屏障,使得沙尘暴凶猛的侵袭着我们,洪水泛滥,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是造成了灾难,夺去人们宝贵的生命,你们觉得可怕吗?

三、大家都认识到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同时实际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节约用纸这么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纸呢?(自由发言)①我们一定要认识节约用纸的重要意义。

②我们从节约每一张纸做起,节约每本本子做起,不能认为浪费一张纸无所谓,要有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思想。

③节约使用练习本,不要随便扔掉白纸,要充分利用纸的空白处。

四、安全教育:

注意上学放学的路途安全。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5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关注校园生活,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2.了解综合课的重要性

3.初步掌握探究过程,结合实际,搞好活动

教学重难点 :

实践方式: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实践体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每天用眼睛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各种现象,从所观察的对象中,你会发现许多美妙的东西,产生许多疑问,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行动、有收获,可见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知识点

观察顺序有哪几种?

A.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里到外 B.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C.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二.探究课题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思考,走进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班级的标志牌换了,又来了新老师,课程表增了新课:综合思考你了解综合课吗?

三.研究实施

1.采访调查(采访方法)

(1)确定采访对象(定时采访)(2)列采访提纲(问什么)(3)约时间、地点 做好采访记录 收集信息

课外作业、网上查看家长指导、将收集资料填在: 信息资料整理表中弄清问题与答案,下节课班内交流。观察是什么?其顺序是?

(看)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采访方法:对象、提纲、时地、记录。

重知道落实,学生可以把握,为具体探究活动奠定了知识基础。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信息交流、分享收获。

学会倾听、学会寻找活动主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倾听、学会寻找活动主题。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分享成果。

查看学生利用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网络,收获信息、分享成果。明确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老师将指导我们观察自主,生活和我们成长的过程,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组成研究小组,进入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研究性学习的海洋中,展示自我。

探讨交流,向高年级学习。

思考四年级同学在研究什么主题.怎样研究的.学会倾听.(知识点)交流收获.(个人发言)

(不认识)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探究的都是自己感兴趣。.学会观察、终身受益.。调查采访、学问很多。发现问题、会(不认识)、会探究。怎样寻找探究活动主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选择什么主题好 主题来源于我们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方法有: 1关心问题、2现(不认识)活动、3传统节目、4学(不认识)生活、5家庭生活、6社会生活

总之,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是主题。信息(网络)(媒体)(生活)。选择主题方法有:

1关心2(不认识)活动3节目4学校5家庭6社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单元知识。2总结反思。教学重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讨论回答问题:

A你怎样认识综合课? B怎样选择探究主题? 汇报内容:

1.我看研究性学习; 2.我希望参加的活动;3.我的建议;

二.评价反思 完成评价表

三.归类整理

本次活动通过的方式有:

采访、上网、听介绍、看录像、小组交流、个人填表记录收集了很多资料。这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对所收集资料的整理,归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它可以记下你探究的足迹,见证你点滴的收获与成功。方法是: 建立资料袋。1.命名

2.分类、日记、计划、(不认识)3.不同资料分类整理 4.编目录

四.单元小结

研究性学习让大家认识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将指导大家自主选题,自主活动,自由创造,自我发展,自由飞翔。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致观察教室环境

2、制定研究方案,参与项目设计

3、分组观察记录,相互交流信息。

教学重难点:

1、制定研究方案,参与项目设计

2、分组观察记录,相互交流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新教室的环境,你看还需要怎样改进?讨论交流想法:

1、要有班级口号

2、要有学习园地

3、有个图书架,报架……同学们提了很多有创意的建议,看看哪一个适合我们。

二、主题选定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三、具体实施

1、定研究方案

2、方案最重要的是哪几方面?A目标、方向 B效果 C讨论

3、怎样开好小组讨论会? A人人讨论 B以组发言

4、观察与记录

发现的问题 如何改进

板书设计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新环境 如何改进

定主题 方案,目的,效果

观察发现

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实地考察,了解收集信息

2、采访调查,接收老师家长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1、实地考察,了解收集信息

2、采访调查,接收老师家长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

二、实地考察

1、到兄弟班参观,看其他班是怎样装扮教室的,你收到什么启发。

2、以小组讨论,相互交换信息

3、写一份参观记录,从中体现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4、完成参观教室全记录表

三、采访调查,填表

板书设计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参观 启发 灵感

采访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项目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2、学习创意的融合与选择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项目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2、学习创意的融合与选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获得的灵感,进入项目活动的设计。

二、设计活动

1、写出你的设计点子,交流

2、展示大家的设计

A教室门前标志牌 B班级卫生一角 C图书一角

3、选出全班最佳的。

4、各组设计有创意的完成设计任务

三、创意的融合

板书设计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设计点子

创意 选择

融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建立班级图书角,制定制度

2、在动手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创意。

教学重难点:

1、建立班级图书角,制定制度

2、在动手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创意?哪组的创意能够操作。

二、探究活动

1、写一份“建议书”,让每位同学捐书

2、设计小书架

3、登记,标号

4、定制度

5、确定管理员

6、组织读书

三、动手实践

1、准备材料

2、实施步骤

四、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分享成果,交流经验,体会

2、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结合,总结得失

教学重难点:

分享成果,交流经验,体会

教学过程:

一、分享与交流

1、经过动手操作,看教室发生了哪些变化

2、把装扮好的教室拍下来,邀请其他同学参观

二、评价与思考,完成活动评价表 自评,组评

三、收获与体会

自我小结(收获、感想),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总结 反思

分享 交流

评价

好习惯伴我成长

第一课时

一、主题的提出:

在我们班里,有的同学上课能专心听讲,有的同学却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同学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有的同学却因为贪玩总是完不成作业;有的同学见了老师、长辈很有礼貌,有的同学却做得不好……这是为什么?

说明有的同学已养成了好习惯,而有的同学却是坏习惯。

每个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都有各自不同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每天都影响着你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于是我们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好习惯伴我成长。

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实践证明,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同学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小培养各种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由这些想到自身的行为习惯,平时不在意的习惯,实际上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成败。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一)情感目标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习惯,什么是好习惯和坏习惯。

2、培养学生对习惯的重要认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自由进行分组;

2、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学会进行组内分工。

3、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浓厚兴趣。

第二课时

三、活动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一)活动准备

1、学生谈谈对于班里有的同学一些行为习惯有什么看法。

2、学生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做的?从中发现了什么?

3、每个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都有各自不同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每天都影响着你的学习和生活……那么,什么是好习惯?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哪个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为什么?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资料。

(二)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亲身经历,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选择的活动方式有:调查、访问、上网查资料、汇总、、交流。

(三)分组

1、每个同学都要有一个组,6人为一组,每一组选好一个组长,一个副组长,由大家选举产生。

2、每个小组设计一张调查问卷,把想要了解的问题设计成一张调查问卷,发给全班同学,请他们填写。

师:同学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但是要养成好习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让我们先看看身边的同学做得怎么样?

养成习惯的重要性

1、首先请同学说说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2、老师总结

第三课时

2、活动方案:

(1)活动的主题:好习惯伴我成长

(2)活动的内容:通过问卷调查表让学生比一比算一算生活中好习惯的人数多少。并让学生知道小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有哪些。(3)活动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让学生知道小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有哪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4)活动的对象、情境、方法: 活动的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的场地:多媒体教室

活动的方法:主要采用大家谈、调查、比一比算一算、讨论交流等方法。(5)活动具体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家谈

教师: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阶段:做一做

同学们第三阶段:比一比、算一算

把同学们填好的调查问卷收集起来,汇总一下,看看得分高的同学有多少?中等得分的有多少?分数偏低的有多少?

第四阶段:讨论交流

1、通过问卷调查表,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好的建议。

2、想一想:学生判断几个同学的一些习惯,发表看法。

3、资料中的这些好习惯同学们有吗?同学们还有那些好习惯?我们小学生应该养成那些良好的习惯呢? 第五阶段:记一记

教师出示小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学生对照“小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检查自己,缺少哪些良好的习惯?想一想,应该怎样培养这些好的习惯?

第六阶段:开展竟赛活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组织开展一次“手拉手,一帮一”形式的“养成好习惯”竞赛活动。

第四课时

二、活动实施:

好习惯伴我成长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注意到了吗?在我们班里,有的同学上课能专心听讲,有的同学却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同学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有的同学却因为贪玩总是完不成作业;有的同学见了老师、长辈很有礼貌,有的同学却做得不好……这是为什么?

2、大家谈

(1)师:对于班里有的同学一些行为习惯你有什么看法?你自己是怎样做的?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2)师:看来,3、做一做

同学们把想要了解的问题设计成一张调查问卷,发给全班同学,请他们填写。

4、比一比、算一算

把同学们填好的调查问卷收集起来,汇总一下,看看得分高的同学有多少?中等得分的有多少?分数偏低的有多少? 全班一起完成问卷调查统计表。

师:问卷调查是把想要了解的问题编成问卷,并列出几种备选答案,让被调查者选择其中一种作答,然后对问卷进行统计、汇总,这是调查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5、讨论交流

(1)师:通过问卷调查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对发现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并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希望每位同学都积极发言!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第五课时

师:习惯是逐渐养成的,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小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看看下面几个同学的一些习惯,你有什么看法?

1、张明不小心踩了王红一脚,张明连忙对王红说:“对不起。”王红笑眯眯的说:“没关系。”

2、李强常和妈妈一起乘坐公共汽车。每次车到站,李强总会先让别人下车,从不争抢,而且总能把座位让给别人做。

3、父母、亲戚给王晓的压岁钱,她从不乱花,她把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买书,另一部分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4、丁磊说:“我长大了,我能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洗衣服,洗完,扫地,爱妈妈也要有行动哦。”

5、冬冬到同学家玩,同学妈妈热情地招待了他,临走时,冬冬很有礼貌地对同学的妈妈说:“谢谢您,阿姨。”

(3)师:大家讨论一下,上面这些好习惯你们有吗?你们还有哪些好习惯?

学生交流讨论。

第六课时

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6、记一记

教师出示小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学生对照“小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检查自己,缺少哪些良好的习惯?想一想,应该怎样培养这些好的习惯? 师: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实践证明,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同学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小培养各种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7、开展竟赛活动

(1)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组织开展一次“手拉手,一帮一”形式的“养成好习惯”竞赛活动。活动要求:

①我想与哪位同学结伴? ②我要想他(她)学习什么? ③我要改正哪些不良习惯? ④比一比,谁的进步大?

(2)要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为什么? 学生发言。8、活动总结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你还没有养成好习惯,就从现在开始,制订计划,付诸行动吧!板书:

好习惯伴我成长

第七课时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问卷调查表

1、上课时从来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老师讲课。()2、每天放学后按时回家,认真完成作业。()3、能通过互联网、电视、书报获取知识,积累知识。()4、每天都能按时起床,按时睡觉。()5、经常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6、家里的饭菜样样都吃,从不挑食。()

7、在父母劳累时,会给父母递过一杯水,盛上一碗饭。()8、经常主动洗碗、拖地,帮助父母做家务。()9、不和别的同学比吃比穿,不乱花钱。()10、乘车、购物时会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请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表现在()中选填A、B、C、D。其中:A表示“能”;B表示“基本能;C表示“基本不能”;D表示“完全不能”。

说明:选A得5分,选B得3分,选C得1分,选D得0分。问卷调查统计表

参加问卷调查人数: 人 分数段 40~50分 30~40分 0~30分 人数(人)

所占百分比(%)

小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与行为习惯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篇6

《感恩父母》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班的活动宣言吗? 生齐说:“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师:在这次的活动中,老师的摄像机记录了不少精彩片断,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

师:我们的《感恩父母》活动从3月8日拉开序幕,70多日子转眼即逝,屏幕上匆匆闪过的一幕幕镜头仿佛又把我们拉回到了昨天,70 多日子里,我们的亲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洗礼,我们的心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震撼!可惜,我们的镜头没能把那珍贵的每一幕都将纪录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重现一下脑海中最深刻的一幕,好吗? 生齐说:好!

师:好的,那就让我们开始来比一比,赛一赛吧!看哪一组汇报的最精彩!首先,有请第一组上场 二、四个小组分别汇报活动成果 第一组:“拳拳父母心”

1、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本亲情

2、一段经历

师:听完他们的汇报,其他小组有什么问题需要他们解答吗?

生1问:你们这些故事都是从哪搜集到的,太感人了,我也想看看。〈网上、电影电视上、书籍等〉

生2问:赵国昊同学,请问你的亲情帐是怎么算出来的?怎么算的这么详细准确?〈询问爸爸、妈妈,是他们帮我算出来的〉(这些问题可组长回答,也可让本组其他成员回答)

师:如果你们没有其他问题,那么就请第二组上场!大家掌声欢迎!第二组:“走近父母”

1、组长主持讲话

2、刘也汇报

3、石志朋汇报

师问:听完第二小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答:没想到爸爸妈妈赚钱这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节约用钱,少买零食吃!生2答:爸爸妈妈不仅要上班赚钱,还要做家务照顾我,太不容易了!我再也不能当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帮他们分担些家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是啊!以前,我们总觉得爸爸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通过这次的“走近父母”活动,我们知道了父母是那么的辛苦,他们努力的工作,赚钱,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这次活动,我想,同学们应该知道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应该学会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了!现在请第三组上场!第三组:“寸草报春晖”

1、组长汇报

2、组长问:以上是我们组为父母尽的一点孝心,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还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其他组同学回答:“捶背、泡脚、端茶倒水、讲笑话、好好学习等。”

3、组长:谢谢你们的帮助,那么就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说完鞠躬下台,然后第四组上台〉 第四组:“说说心里话”

1、组长主持

2、一篇文章“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3、感恩卡

4、手抄报

5、组长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组做得怎么样,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觉得手抄报还做的不够完美,形式单一,内容不够深刻,你们做的感觉都差不多,没有新意!其实除了手抄报这种形式,也可办成剪贴报的形式,就这些,也不知道我说的妥不妥当。

组长:你说的很好,你的建议我们会考虑!

师对整个汇报结果作简单评价:今天四个小组的汇报各具特色,但老师从同学们的掌声中发现第四组表现的最为出色,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好吗?

三、父母心声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中,我看到了同学们的成长与进步,为此,我感到特别的欣慰!其实,在这次的活动中,很多家长也看到了你们的进步,请看大屏

幕!

师:听了家长们的话,作为孩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可我们总觉得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只为父母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们却给我们这么高的评价,我感到心中有愧,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我以后一定要做的更多更好!生2:我现在最想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生3: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给你们增光添彩!师:你们说的太好了,老师为拥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四、总结升华

师:今天的这节课,听了你们发自肺腑的真情表白,老师已经看到一颗颗感恩的心在爱的熏陶中升华,其实感恩的行为应该是自然而发自内心的爱的体现,它没有时间界限,将与生命同在;他没有对象界限,我们不仅要感恩自己的父母,还要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更要感恩这个和谐而美好的社会!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安全伴我行》

一、确定活动主题:

目前小学生普遍缺乏安全防范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在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常会遇到各种威胁人身安全的因素,如果不及时排除这些因素,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惨剧,严重影响社会安全,因此,为了让学生快乐、健康的生活,我们确定了“安全伴我行”这一主课题。

二、制定活动目标:

让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发生的事物做调查,他们当然很有兴趣,也很重视,但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进行研究。于是在进行商议之后,特制定活动目标如下: 知识能力: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理解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在网上寻找、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3、主动、全面地探究“安全”的相关知识,并对自我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4、加强交流,就自己所写的文章和文件夹里收集的信息,与其他同学共享与探讨,实现资源共享。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利用因特网环境进行自主学习。

3、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安全意识。

三、活动实施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生活实践研究阶段;3、网络探究、收集整理资料阶段;4、汇报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跟踪指导。

(一)活动准备阶段:

激趣入题,明确任务,制定活动方案。在此阶段,我们对主题活动的研究内容作出了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研究的方向,教师协助分为三个小组:“食品安全小组”、“交通安全小组”、“校园安全小组”。在明确任务后,老师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研究的方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活动之前对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性,能使活动的生成性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二)实践研究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开展有效的活动,食品安全小组走进社区,采访了小摊小贩;交通安全小组来到市中心的十字路口、火车站、铁路道口等地方,采访了警官;校园安全小组走进校园,采访了安全后勤校长。

(设计意图:在这里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在亲身经历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网络探究、收集整理资料阶段: 经过前一阶段的活动,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的调查实践活动。我们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利用网络在课余指导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进行资料查询。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收集的资料纷纷传来。有文字、数据、图片等等,然而,许多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我们引导学生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出整理资料的方法,再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本组研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更简洁更有条理。为下一步的汇报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目的地利用网络资源,免去了学生漫无边际的查询之苦,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便捷延伸,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本组研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则让孩子们懂得和形成了交流合作的高效学习方法与互相协助的共同意识。)

(四)汇报评价阶段:

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时,老师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建议,并明确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在汇报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异常精彩。“食品安全”小组利用图片,伴着解说让大家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还让大家传阅了照片集。“交通安全”小组利用幻灯片讲解了身边的交通安全事例,并围绕“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展开了精辟辩论;“校园安全”小组展示了同学们精心收集的不同资料,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本次汇报活动圆满完成了。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所研究内容自主选择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培养了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反思:

我们通过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了从未有过的感受,真是有苦、有乐。苦在事事参与,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乐在跟学生时时交往,看着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学生的能力在逐步地提高,我们最后竟和这些学生成了老朋友一般。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的新型课程,“合作学习”是它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安全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准备阶段,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

题组成合作小组,这样,满足了学生个人需求,他们能主动探究。在小组里成员分配工作时,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创造了空间,尤其是我们老师之间的合作、分工更是给学生较大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实践、开放性的大课堂。

在《安全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做了充分的准备,组成一个个合作小组进入社会、进入网络,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如翻阅书刊、采访、观摩、上网等搜集了有关资料,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实践能力。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不断碰撞中学习,课堂上不要求学生步调一致;课程结束,也不要求问题都有答案,力求创造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为学生开辟广阔的空间。

(三)注重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基于此,我们在活动中强调全过程的开展,先是带着学生进入社会,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通过观察、发现、调查、访问来获取知识。再引导学生以网络为平台继续探究,在过程中注重收集、整理资料等方法的指导。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会了怎样去调查,去采访,去上网查资料,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实践中获得了亲身感受和直接的经验。

《调查校园里的废弃物》

一、创设情境确立课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来,学生对这种自主选择主题、自主进行学习探究的课程特别感兴趣。当我提出围绕校园生活确立本月研究主题时,同学们分小组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我们筛选出与学校生活联系较紧密的问题,让学生投票选择,最终确立了“我们校园的垃圾”这一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要基于学生兴趣,基于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关注。主题确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一个过程。在第一个主题的确定过程中,采用讨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民主集中制”思想的教育。从活动的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人”的地位。

二、研究内容的定位

准备就绪,要开始真正的研究了,我提出对于校园里的垃圾你们有哪些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具有价值的问题,很多都出乎我的意料,我指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

(一)为什么校园里的垃圾多?校园里的垃圾从那里来?

(二)垃圾有哪些种类?怎样有效利用垃圾?

(三)哪些人喜欢乱丢垃圾?垃圾在校园里的分布是怎样的?

(四)垃圾对人有什么危害?垃圾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五)采取什么制止措施?

三、活动实施步骤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活动准备阶段;

2、自主研究阶段;

3、汇报评比阶段。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一)活动准备阶段

1、研究小组的成立

活动主题确定以后,学生便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在自愿组成小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学生成了“抢手货”,有的学生成了“弃儿”,教他们学会和别人合作和别人相处通过耐心的指导、帮助,一个个研究小组组成了。组成小组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作一点指导,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觉到自身在交往合作中的不足,此时,教师的教育往往会事半功倍。

研究小组组成后,各小组自行设计、制作个人名片和小组名片。学生热情高涨,忙着讨论给自己的小组提个名字,设计口号。例如,“清垃大队”,口号是“团结就是力量”;“绿色使者”口号是“为了人类的明天”;“环保小队”,口号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2、指导老师的聘请

学生依据自己的评判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点击教师,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热情、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学生有了意向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聘请导师。有的学生完成得很顺利,有的学生则完成得相当艰难。因为有的学生不会问路,有的学生不会问人,瞎撞乱闯了半天,连个人也没找到,有的学生见到了教师,话也不会说。导师在这过程中,一一给予了指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碰到一个个问题,遇到一个个挫折,从而会产生一个个需要。这种需要是学习的动力,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自主学习。

3、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课题定了,研究内容也定了,按什么顺序来开展研究呢?这是,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有小组长牵头,全组人员进行讨论。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活动计划。学生的计划虽简单,但也表现出了他们的活动轨迹与分工合作的精神。

附:活动计划

研究主题:校园里的垃圾调查

研究内容:哪些人爱丢垃圾?垃圾在校园里的分布是怎样的?

指导老师:许老师

研究方法:观察、统计

研究过程:

1、观察哪些人爱乱丢垃圾,进行统计分析。

哪些人爱乱丢垃圾

男生

女生 教师

低 中 高

2、查看校园里垃圾怎样分布的?制成图表。

地点

状况:多、少

走廊、楼梯

教室

校门

乒乓球场

篮球场 厕所

花坛、草坪

食堂

商店

其他

3、评价个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4、整理汇报。

(二)自主研究阶段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已在校内展开了调查研究、广泛地进行资料收集。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那一份份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传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亲手绘制的图画资料,还有自己统计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学会了收集资料,该怎样整理资料呢?我们请指导老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筛选出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为交流汇报做好准备工作。

由于校园里的垃圾离学生生活很近,可以说每天都在耳染目睹,学生调查起来也得心应手。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培养着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会了收集和整理资料,这种亲身体验远远要胜过教师空洞的说教。

(三)汇报评比阶段

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的同时,我也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

汇报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异常精彩。研究垃圾种类的同学运用图片展示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的产生过程。并展示了他们设计的“分类处理”垃圾箱。研究垃圾危害的同学用生动活泼的表演引起同学们的沉思。

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7

一、问题———教学中为何难以落实

(一)思想认识欠缺。

数学思想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但通过调研发现75%的小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从未渗透过,尤其是50岁左右的老教师,对数学思想概念模糊不清,在课堂中更是很少给孩子们渗透点拨数学思想方法,仅是为解决一个问题选择解题思路,草草了结一道题,而对一道题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教师往往都忽视了。

(二)教师能力所致。

通过对农村150个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近年来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我们发现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及老年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不强,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力欠佳,意识淡薄,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却淡化了知识发生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长期教学中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孤立、零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培训引领不够。

在小学数学各级各类培训中,对某堂课该如何来上学生的吸收可以做到最大化的研究与讨论比较多,但很少有专家或教师在点评过程中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所以数学教师整体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度有所欠缺。

郑毓信先生说,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突出强调,应当说是数学教育特别是数学课程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特征。数学思想方法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以具体数学内容为指导思想的方法。他在教学中积极发挥,能使学生学会严密的思考问题,感悟数学教学的真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阶段必须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的行为方式,这已经是教学专家所达成的共识。本文以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广角《集合》一课教学为例,对数学思想与方法展开教学实践与研究。

二、探寻———以《集合》为例寻求落实数学思想教学之路

(一)课前之研

数学教材是通过静态的形式呈现信息,而学生需要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才能更好地形成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优化课堂设计,使学生真正触摸数学的思想与本质。

1. 追本溯源,寻找起点

(1)本学科的追溯:细看《集合》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但是集合的概念、集合的思想在一二年级早已出现。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开始,教材就通过直观形象的韦恩图渗透了集合的概念。在认识0~10的十一个数字中,每个数字都有一张相应的集合图,也就是告诉学生,一个集合中有几个元素就用“几”来表示。如《数学》第一册表示“1”的集合图里只有一个元素(一面红旗);表示3的集合图里有3个元素(3把凳子)。这就很形象地把集合中的元素与基数的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数学》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一节课中,把类似的图形都放在一起。这部分内容渗透了如何把一些同类的物体组成一个集合的思想。还有一开始的加法运算中,左边一只千纸鹤,右边2只千纸鹤,一共有几只千纸鹤?是两个集合间不交叉的运算,也是集合思想的一个体现。虽然集合思想早就渗透在教材中,但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但也有如学生在一年级时接触过这样的题:“有一列小朋友,从前数明明排第6,从后数明明排第2,这一列有几人?”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这里就已经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题。

(2)跨学科的追溯:其实在我们的科学起始年级教学过程中也有对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蛋的结构》时,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新鲜的鸡蛋,让学生发现蛋的结构。学生通过小组自主观察,用列表法记录好对蛋结构的发现,蛋有胚胎、卵白、卵壳、卵黄等,教师就运用一一列表,画图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懂得容易。又如在学习《神奇的磁铁》一课中,教师分别给各小组一些能被磁铁吸的物体、不会吸的物体及实验记录单,让学生分小组分别实验、动手实践,发现怎样的物体能被磁铁吸,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磁铁的特性。科学课中就有画图、列表、分析、归纳等思想方法的渗透。

2. 精细解读,理解教材

“三上”数学广角集合单元中共有9个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的题(含例题、“做一做”、练习题),涉及学生在生活(比赛人数、水果品种、参观人数等)和学习(按要求填数、写成语等)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教材例题的教学意图很明显,可以分三步走:

(1)教材中用统计表的形式给出某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解决的各种方法。环节中呈现了一一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凸显出来,让学生感悟到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共同部分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2)了解用维恩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是无序性和互异性,明确集合的运算有交集和并集。

(3)“可以怎样列式解答?”教师提出问题,能脱离具体的图和情境,从集合的角度让学生用计算解决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等活动,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逐步形成严密地、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探究意识,形成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 课前调研,再探起点

执教新课前对集合一课进行了前测题目与课本例题相同,5%的学生能用比较完整的维恩图来解决,20%的学生对他们的重叠部分能初步感悟,但不能用准确的维恩图来表示,75%的学生还是不能体会到人数有重叠。其实,集合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运用到维恩图表示关系,如:三角形的分类、各种四边形关系等。都是让学生在体会运用上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根据以上的认识将《集合》一课设计了简要的教学思路,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创设情境引发冲突,揭示课题;列表呈现提出问题质疑解题,发现学生的种种思考,教师给予学生用图的形式表达心中的想法,将孩子们的想法一一呈现,引出集合;设计由简到难,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新知;课外拓展,课堂回顾总结。

(二)课中之研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展开了对集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教学设计:

1. 引发冲突,唤起学习的“兴趣”

(1)趣味题:师(口述):昨天,老师见到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师:爷爷、爸爸、儿子)。

(2)呈现改变例题主题图中统计表,提出“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老师对自己班部分学生做了一个小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四(1)班喜欢吃梨和桃子的学生名单:

说说你从调查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求出一共的人数。

生1:9+8=17(人)学生有歧义,发现重复,引起矛盾。

2. 数形结合,突破探究的“拐弯”

我们知道数和形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我们要很好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数形结合既是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借助直观,深刻理解维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1)数形结合突破

师:是的,我们发现有些人既喜欢吃梨又喜欢吃桃子,我们没法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多少人。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些同学的名字再整理整理,要求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同学喜欢水果的情况,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

生1:用文字表述的生2:用三个图表述的

生3:用两个图来表述生4:用两个图并配上文字

(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教师引导可以写一写、画一画、有条件还可以摆一摆)

师:比较上面几位同学的方法,你们觉得,谁的图能最清楚地让我们看出这些同学喜欢水果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集合图时,并没有直接出示维恩图,也没有指定孩子们一定要用维恩图,而是给了孩子将自己的理解用各种形式表示出来,但教师在展示环节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第一层次地点拨从文字开始,再从第二层模棱两可的表格式递进,凸显出表格比文字表达更甚一筹,再到第三层一个小小的圈的作用凸显一部分,再到第四层级逐步明朗,并有学生自主提出用这样的维恩图。

在此环节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符号化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并给学生创设了比较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这样将课的重点凸显出来,水到渠成。

(2)解决问题多样化

利用维恩图解决问题时,教师提出:“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学生喜欢水果的情况,现在我们一起回过去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汇报:

生1:9+8=17(人)(错。有三个人既在9个人里面也在8个人里面,有重复。)

生2:9+8-3=14(人)

生3:9+(8-3)=14(人)

生4:(9-3)+8=14(人)

生5:6+3+5=14(人)

……

孩子们根据刚才符号化的展示用算式来表示,教师在此环节及时地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让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中得以展示。教师心中有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他的课堂就一直会以学生为中心,将每个孩子的所思所想淋漓尽致的体现。

3. 丰富练习,完善思维的“内化”

在教学中,我们围绕着集合思想的感悟展开活动,选择一些趣味性、实践性的素材设计练习,提升学生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技能。本单元共有9个题目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情境。我们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设计:

这三个层次的练习设计,从具体的生活实物,到抽象的文字训练,学生慢慢地体会到用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是非常有效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让学生体会,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第二方面,这样设计练习,可以逐步丰富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练习中第1~2题,都提供了具体的集合元素的支撑,帮助学生理解集合及其运算。第3题,则没有形象的实际物体的支撑,让学生直接从集合元素的个数抽象地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题目中还给出了两个集合没有交集、有包含关系的两个集合等情况,丰富学生对集合间关系的认识。

三、思考———总结辐射,感悟思想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学生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

(一)课前备课挖掘思想的“自觉性”

在我们小学阶段六年的数学学习生涯中,整理数学广角的内容就渗透出众多的思想方法,比如转化、类比、集合、数形结合、代换、数学模型等数学思想,一直贯穿我们的教材,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都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常常被教师忽略。在数学教学研讨中,应提高教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自觉性,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比书本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更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渗透思想的“巧妙性”

从数学的各分支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教学思想方法,实质上就是学习和研究教学的方法,进行数学活动的方法,揭示了数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然后通过分析挖掘教学的隐形处,了解教材中是如何渗透的,就能从高处着眼,分析和处理教材,并巧妙地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进行渗透,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比如在“四下”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巧妙地运用画图法、列表法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题意,通过画图或列表,使学生能非常清楚地明白为什么鸡几只、兔几只的复杂问题,而且能通过观察图和表格让学生习得一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

(三)课后提炼数学思想的“延伸性”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可以使人们对这些思想方法不自觉地应用,变成普通人无意识的、自觉的行为。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对数学思想方法考虑周全、渗透及时,无形中能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带来开阔的视野,让学生能在遇到难题时成功运用思想方法想到解决的策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素养基础。例如在学完“六上”数学广角《数与形》,学生通过画图对《数与形》的知识进行数形结合,为了加深对新授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后要安排相对应的运用新授知识画图的方式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整个小学阶段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数学学习犹如在幽幽江中撑篙而行,缓缓前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是一场美丽的旅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束仁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J].安徽教育,1997(5).

[3]吴明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池州师专学报,2004(5).

[4]黄育粤.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遵循的原则[J].云南教育,1999(5).

上一篇:淄河中学教学质量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柔远小学教师禁毒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