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考试题

2024-08-14

地质勘探考试题(通用6篇)

地质勘探考试题 篇1

简答题:

1、水文地质勘探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工作?

水文地质勘察是研究水文地质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1,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国土开发和整治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决策依据;2,为城市建设和矿山、水利、港口、铁路、输油气管道等大型工程项目的规划提供区域水文地质资料;3,为更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勘察,城镇、工矿供水勘察,农业与生态用水勘察、环境地质勘查等各种专门水文地质工作提供设计依据;4,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区域水文地质基础资料。

任务:运用各种不同的勘察手段(测绘、勘探、试验、观测等),经过一定的勘查程序去查明研究区域的基本水文地质条件,解决其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

2、物探方法

物探是基于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利用岩石的地球物理特性,进行地质研究的方法。

物探方法可分为:遥感、地面物探技术(包括电法勘探、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放射性勘探等)、井下物探技术(包括声法测井、电法测井、放射性测井、温度测井、超声成像测井等)。

地震勘探:是通过研究人工激发的弹性波在地壳内的传播规律来勘探地质构造的方法。用锤击或爆炸引起的弹性波,从激发点向外传播,遇到不同弹性介质的界面,将产生反射和折射,利用检波仪将反射波和折射波到达地面所引起的轻微震动变成电信号,送入地震仪经过滤波、放大后,记录在相纸或磁带中。重力勘探是根据岩石的密度差异所形成的局部重力异常来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常用于探测盆地地基的起伏和断层构造。

磁法勘探是根据岩石的磁性差异所形成的局部磁性异常来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

3、水文地质钻探的类型、特点,钻孔结构设计

水文地质钻孔类型:地质孔、水文地质孔、探采结合孔、观测孔。

水文地质钻孔的特点:a,水文地质钻孔的孔径较大;b,水文地质钻孔的结构较复杂;c,水文地质钻探对所选的冲洗液要求更严格;d,水文地质钻探的工序较复杂,施工期较长;e,水文地质钻探中的观测项目多。

钻孔结构设计:根据钻探的目的、任务、钻进地点的地质、水文地质剖面以及现有的钻探设备等条件,对钻孔的深度、孔径的变换以及止水要求等提出的具体设计方案。包括:a,钻孔深度的确定;b,孔斜的要求;c,孔径的确定;d,滤水管的设计。

4、库区浸没、渗漏的发生条件以及产生的后果

浸没是指水库蓄水后是库区周围地下水水位上升,导致地面盐碱化、沼泽化及建筑物地基条件恶化等后果的现象。

浸没产生条件:a,库区周围有透水岩土层;b,库区周围地区存在低洼地;c,库区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d,位于库区周围的地下建筑物

浸没造成的危害:a,两岸地下水的水位抬高,出现土地沼泽化、盐碱化。农作物和果树烂根、减产甚至死亡;部分房屋因为地下水位抬升,地基承载力下降,地基沉陷、基础下沉,墙壁出现开裂或倒塌。b,在库水的顶托作用和上游严重水土流失的影响下,河道出现大量的泥沙淤积,河床淤高,变成“地上悬河”。c,两岸的潜水和承压水水位相应雍高,地下水的水力梯度由陡变缓,地下水流速减慢甚至出露于地表,想成更大的浸没区。d,由于地表水排水的出口雍高,地表水排水不畅而形成内涝,造成浸没区内道路翻浆波坏、行车困难。

水库渗漏的原因:a,前期勘测工作投入不够,对坝基的地质情况没有查清,对特殊地层结构的认识不够,没有对水库的渗漏和渗透变形做必要的处理或防渗措施选择不当。B,施工质量差。C,地层的允许水力梯度选择不合理。D,工程监测不健全,运行后管理不善。E,自然灾害引起。

影响水库渗漏的地质因素: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及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渗漏通道及其连通性、坝体的组成物质。

5、大坝坝基沙土液化及其引发因素、勘探手段

沙土液化是指饱和沙土在受到震动时,由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急剧变大,沙土由固态变为液态,承载力急剧降低的现象。

影响因素:a,沙土颗粒成分。B,沙的密度。C,沙层上覆盖层的压力。D,地震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勘察手段:a,利用钻探查明底层结构和分布规律。B,利用标准贯入试验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变形参数及判别场地沙土液化参数。C,室内试验,以确定出地基土的黏粒含量参数,为沙土液化判断提供依据。

6、堤防防渗技术

水平防渗技术(复合土工膜水平覆盖、弱透水黏性土水平覆盖)、垂直防渗技术(振动沉拔的钢板桩或沉拔空腹钢模水泥砂浆板墙、高压喷射灌浆板墙、混凝土防渗墙)。

部分填空:

1、基本勘察阶段及各阶段工作:阶段:普查、详查、开采阶段。各阶段工作按照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试验、水文地质参数测定及地下水资源评价、动态观测、实验室工作这几个方面进行确定。

2、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3、水文地质试验: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抽水、注水、压水、连通、渗水试验)(64页)

4、水文地质评价:区域地下水水资源评价和局域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130页)

5、水库渗漏(指库水沿渗透岩、土带向库外低处渗漏的现象)分类:坝区渗漏、库区渗漏(包括:库水的渗透损失和渗漏损失)(159页)

6、渠道渗漏测试方法:动水法、静水法、点测渗仪法(216页)

7、堤防水文地质勘探问题:坡岸稳定问题、渗漏与渗透破坏、滑动和沉降破坏问题、沙土液化问题。勘察手段: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试验、观测。防渗技术:水平防渗技术、垂直防渗技术

8、矿坑涌水水量预测方法:S-Q曲线外推法、比拟法、水均衡法、解析法、数值法

充水来源:大气降水水源、地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老窑水水源

充水途径:渗入性通道、溃入性通道

9、农田水排水方式: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竖井排水

11、溶隙矿床开采的水文地质问题:a,矿坑涌水量大,突然发生大面积涌水;b,底板突水严重;c,矿山排水和供水矛盾;d,华北东部地区岩溶塌陷问题。

12、地下水资源分类:a,按储量分类:动储量、静储量、调节储量、开采储量。B,按《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分类:补给量、储存量、可开采量。

水文地质勘察流程

1,规划阶段 → 可行性研究阶段 → 初步设计阶段 → 设计施工阶段

(各阶段均按照勘查任务、内容、手段、方法四个方面,根据各阶段勘察重点的不同,利用不同的勘察手段,不同程度的目的任务,来确定!)

水文地质钻孔布设原则、方法(49页)地下水均衡不通水源地分类(121页)

地质勘探考试题 篇2

[摘 要]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是水利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描述性、定义性、经验性的知识多,定量计算少;理论相对简单,但实践性很强。通过课堂讲解和野外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好地质学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初步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能力。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总结,改变教学和考核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考试改革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44-02

一、引言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育活动和其他某些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试是指挥棒,指挥着老师的教学方式,指挥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但是不合理的考核方式诱导老师“为了考试而教”,诱导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从而忽略了对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考试是这样,大学考试也是这样。要使这一现象得到改观,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探索是唯一可行的途径。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是水利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描述性、定义性、经验性的知识多,定量计算少;理论相对简单,但实践性很强。通过课堂讲解和野外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好地质学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初步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能力。教师应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总结,改变教学和考核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式改革前

根据水利专业教学大纲安排,工程地质课共38学时,主要是课堂讲授、岩矿鉴定和地质认识实习三个环节。

课堂讲授32个学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以灌输为主。用PPT课件展示的岩石、矿物、地貌图片较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每一章节适当补充了一些相关知识。

岩矿鉴定安排6个学时,岩矿鉴定课是在室内鉴定标本,主要目的是认识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能区分三大岩类。鉴定完成后需提交鉴定报告。

地质认识实习安排2天时间,和水工认识实习在一起。通过野外实践,了解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实习基地,初步认识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及环境地质问题。本实习培养学习兴趣,巩固专业知识,为从事水利工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期末成绩+平时成绩+考勤”,平时成绩占30%(包括考勤,岩矿鉴定和作业,各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习成绩另记学分。考试方式采用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题、读图分析题和论述题。基本上,考试题都是作业练习册上的,甚至考前还要辅导。只要平时做作业的学生,考前稍微复习一下,考及格是没问题的。最后不及格的学生往往是因为不交作业或旷课。据2007年某班统计分析,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公布,中间大两头小,高分人数和低分人数差不多,不及格率10%左右。考完后很少有学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和老师的公平性。

三、考试方式改革

2009年学校进行考试改革,低于35学时的课程可以不考试,可作为考查课。当告诉学生今年不考试时,同学们欢声雷动,兴奋不已,以为不考试就万事大吉了。不考试,但得考查,于是让学生查资料,写一篇课程论文,题目是“我家乡的地质概况”。这个题目的用意是同学们已学了一学期地质课,再查查资料,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地质概况有个了解。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所写内容应该不一样,避免了相互抄袭。因学生平时缺乏写作练习,担心他们胡编乱写,就给他们列了写作提纲,分别按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等一一去写,完成时间为20天。

等学生交来课程论文,批改论文时,结果发现很多学生写的东西根本与题目不沾边,一点有关地质的东西也找不到。更有甚者极不认真,从网上随便下载一些介绍旅游、历史的资料就交了上来,没有排版,也没有前后顺序,驴头不对马嘴。有些干脆是抄袭别人的,两个学生家乡在不同的地方,但写的课程论文却一模一样。根据成绩统计,高分人数明显偏少,低分人数明显增多,不及格率达到了20%以上。

成绩一公布,同学们质疑一片。有学生打电话质问,说他没有逃过课,每次作业都交了,为什么还不及格。有学生因抄袭别人的或让别人抄袭了她的,得了零分,泣不成声。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好学生,以前闭卷考试总得高分,这次分数低了,更是怀疑老师评阅的公正性。上这门课,当时已是第三年,前两年闭卷考试,有标准答案,即使学生查试卷,一对标准答案,就无话可说了。这次全是主观题,虽然笔者也有个给分的方案:按提纲每部分给20分,共4部分,计80分,总体印象20分,总分100分。评卷时,只要学生写得能沾上一点边,就给分。即使这样,查分的学生都认为分数评低了。

反响如此强烈,始料未及。没有考及格的学生反应强烈,还说得过去。就连考得高分的学生也不高兴。有个学生成绩是81分,他来查成绩,查完后,唉声叹气,说拿不上一等奖学金了。一等奖学金要每门课90分以上才够资格。还有个学生,由于和另外一个同学写得一模一样,得了零分。据班长说,她家里很困难,全靠奖学金上学。但成绩已公布了,如她一样的学生还有好几对,我不能也不愿意更改。

这次考试的结果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没及格的想及格,及格了的想得高分,得了高分的,想更高,想拿奖学金。这次考试结果让我很被动,很郁闷。尽量给学生解释,让学生查成绩,相互做比较,但还是不能令学生口服心服。这就是主观性考试的结果。如果像以前一样,是名词解释、选择、判断、读图、简答和论述题,有标准答案,学生就算不及格,也不会说什么,更不会怀疑老师的公正性。

四、考试方式改革后

既然这门课考试方式改变了,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首先课堂讲授时加强了互动环节,每堂课专门设计2-3个问题,或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改变最大的是作业,扔掉了以前的作业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习题集》而布置课程论文,如就某一地质现象或某一工程地质问题,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去思考、分析和尝试解决。一共4次作业。通过四次练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怎样去获取资料,怎样利用资料,尝试分析一个工程地质问题或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更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地质认识实习作了调整,重新选择了一条实习线路,加强学生对地质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工程地质条件的认识。

考核方式也做了调整,注重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成绩占70%(包括课堂考勤占10%,课程回答问题占10%,岩矿鉴定占10%,作业成绩占40%),期末课程论文占30%。地质认识实习另记学分。期末考试同样是写课程论文,同学们写得也像那么回事了,成绩公布后很少有人抱怨或质疑了。据2011年某班统计分析,考核成绩明显有所提高。

五、结语

水利工程专业从培养目标来看,主要是培养工程师。作为一名水工专业的工程师,不仅要具备相关地质知识,还要求具备认识和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以前上课满堂灌输、考试一锤定音。这样的教学考核方式不仅无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助长投机取巧和抄袭之风。考试方式改革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注重与学生互动。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去获取资料,并利用资料,尝试分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迫使学生思考、分析和尝试解决工程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考试设置多环节,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大头,期末考试点小头,这样迫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都重视,而不是在最后才恶补。

[ 参 考 文 献 ]

[1] 孙英学,张发明.“工程地质学”平台课教学新模式的思考与创新[J].中国地质教育,2009(1):107-109.

[2] 叶四桥,陈洪凯,唐红梅.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地质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104-106.

[3] 林军志,莫丽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4):99-100.

[4] 王俊杰,赖勇,赵明阶.工程地质勘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3):82-87.

[5] 程建军,王海娟.水利类本科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3):98-100.

地质勘探考试题 篇3

单位: 中南地质勘查院昆明分院

姓名____________(A)1.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有权必有责、权责一致 C.以人为主、惩罚与教育相结合D.安全发展、和谐发展(B)2.地质勘探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

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地质勘探项目组《车间、分队,下同)应设置专职或者兼职安全员,安全员应经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A.必须

B.应当

C.可以

D.不必

(B)3.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经费提取、使用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保证——投入,改善生产作业条件。

A.技术设备 安全资金 B.技术措施 安全生产资金 C.技术措施 生产资金 D.技术措施 资金

(D)4.地质勘探单位对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每——至少进行一次野外生存、野外自救互救技能训练。地质勘探项目组每年野外工作出队前或变换工作地区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从业人员应熟悉工作地区人文、地理和危险因素,掌握当地野外生存、避险和相关——技能。A.一年 思想 应急 B.一年 安全 应急

C.两年 安全 安全生产 D.两年 安全 应急

(C)5.地质勘探单位应每年为野外地质勘探和地质实验测试从业人员进行

——。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应适应野外工作要求。

A.身体检查 素质 B.职业教育 体质 C.身体检查 体质 D.体能测试 体质

(B)6.钻探工程、坑探工程、艰险地区地质勘探和其他重大地质勘探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应对项目工作地区——条件,以及项目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设计组织——。A.自然 实施 B.安全工作 安全评审

C.各项 安全评审 D.安全工作 实施

(A)7.地质勘探单位应了解和掌握地质勘探工作区——情况, 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和——措施应及时向野外作业人员告知。

A.安全 信息 预防 B.自然资源 状况 安全 C.自然资源 信息 预防 D.安全 状况 预防

(B)8.在——从事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接种——;在从——事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采取注射预防针剂或其他防疫措施。A.传染病流行区 疫苗 疫源地区 B.疫源地 疫苗 传染病流行区 C.疫源地 乙肝疫苗 传染病流行区 D.传染病流行区 乙肝疫苗 疫源地区

(D)9.艰险地区是指海拔——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地质工作区。野外作业是指在——进行的地质勘探活动。A.3000m 城镇地区户外 B.2000m非城镇地区户外 C.1000m 城镇地区户外 D.3000m非城镇地区户外

(C)10.地质勘探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地质勘探活动相应的——。A.安全生产知识 B.管理能力

C.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D.安全生产技能

(B)11.地质勘探单位应——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地质勘探项目组应——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地质勘探单位、地质勘探项目组日常安全生产检查、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按规定要求进行。A.每年 每月 B.每半年 每月 C.每年 每半年 D.每季度 每月

(A)12.地质勘探项目立项报告应有项目工作地区安全生产条件内容描述;项目设计应有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设计,项目设计审查应有——人员参加;项目实施应有安全防范、防护措施。

A.安全生产职能部门 B.各职能部门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D.安全生产管理

(D)13.《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并负责组织实施。

A.安全保障 B.应急救援预案

C.安全保障体系 D.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

(B)14.禁止——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禁止——不能识别的动植物及其

果实,禁止饮用未经检验合格的——和未经消毒处理的水。野外地质勘探人员应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

A.单人 品尝 新水源 B.单人 食用 新水源 C.一人

品尝

溪水

D.单人 食用 河水

(B)15.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清除上部浮石。一般情况下不得进行两层或多层同时作业;确需进行两层或多层同时作业,上下层间应有 ——。——以上的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

A.安全防护栏杆 2m B.安全防护设施 2m

C.围栏

2m

D.安全网

2m(D)16.野外地质勘探钻塔、铁架等高架设施应设置——。

——天气时,作业人员不得在孤立的大树下、山顶避雨。A.避雷装置 下大雨 B.安全装置 雷雨 C.阀型避雷器 阴雨 D.避雷装置 雷雨

(B)17.野外营地的选择时,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并距营地大于5 m。在大于——的陡坡或者垂直高度超过——的边坡上作业,应使用保险绳、安全带。A.上风侧 300m B.下风侧 300 2m C.上风侧 400 2.5m D.下风侧 400 2.5m(B)18.进入岩洞或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探井,应预先了解有关情况,采取——措施,并进行——气体检测。洞穴调查作业时,洞口应预留人员,进洞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

A.通风 有毒有害 B.通风、照明 有毒有害 C.照明 有毒有害 D.通风、照明 CO2

(A)19.在电网密集地区测量作业应避开——、高压输电线等危险区,并禁止使用——标尺。雷雨天气或——以上大风时,应停止测量作业。A.变压器 金属 五级 B.变压器 金属 四级 C.变压器 塑料 五级 D.变压器 非金属 四级

(C)20.野外地球化学勘探工作人员应配备手电筒、蛇药、——等外用药品。每日外出作业应有当日的——、汇合地点及宿营计划。在——疫区野外作业应配备高筒套鞋、胶手套。返队后,应及时进行血防检查。A.感冒药 采样记录 血吸虫 B.跌打损伤 采样记录 鼠 C.跌打损伤 采样路线 血吸虫 D.感冒药 采样路线 鼠

(B)21.探槽长度应以地质设计为准,深度应小于——,槽底宽度应大于——。两壁坡度,应根据土质、探槽深浅确定;槽深小于1 m的浅槽,坡度应 小于90°;1~3 m的深槽,结实土层,坡度应为75°~80°,松软土层,坡度应为60°~70°,潮湿、松软土层,坡度应小于——。浅井深度应 小于——。断面规格及使用条件按规定设计确定。A.5m 0.5m 50°10m B.3m 0.6m 55°20m C.5m 0.6m 50°20m D.3m 0.6m 50°15m(A)22.人工掘进探槽时,禁止采用挖空——自然塌落方法。槽壁应保持平整,松石应及时清除。槽口两侧——内不得堆放土石和工具。

A.槽壁 1m B.槽壁 1.5m C.槽壁 2m D.槽壁 2.5m(C)23.井巷深(长)度大于7 m,平硐长度大于20m时,应采用——。项目施工单位,应配备气体、粉尘——,定期检测井下空气尘、毒和——含量。

A.自然通风 检测仪器 氧气 B.自然通风 检测仪器 CO2 C.机械通风 检测仪器 氧气 D.机械通风 检测仪器 CO2

(C)24.电气照明、运输主巷照明电压应小于——,工作面照明电压应

小于——。运输巷道应每隔10~15m安装——。

A.220V

24V

通风设备 B.380V 24V 通风设备 C.220V

36V

照明灯 D.380V 36V 照明灯

(D)25.——异常矿体露头取样应佩戴防护手套和——,尽量减少取样——。井下作业应佩戴——,限制个人吸收剂量当量。放射性标本、样品应及时放入矿样袋,按规定地点存放、处理。

A.金属 口罩 数量 个人剂量计 B.非金属 眼镜 作业时间 个人剂量计 C.放射性 眼镜 数量 个人剂量计 D.放射性 口罩 作业时间 个人剂量计

(A)26.地质勘探设备、材料、工具、仪表和安全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应符合——标准或者——标准。

A.国家 行业 B.国家 企业 C.国家 地区 D.行业 单位

(A)27.野外地质勘探临时性用电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应架空或在地下作保护性埋设,电缆经过通道、设备处应增设——。A.电缆 防护套 B.普通电线 防护套

C.电缆 接地装置 D.粗电线 防护套(C)28.坑、井、易滑坡地段或其他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置——。

A.护栏 B.障碍物 C.安全标志 D.警戒线

(D)29.地质勘探野外工作机动车辆应满足野外作业地区——要求,并在野外作业——进行车辆性能检测,在野外工作期间应随时检修。A. 越野性能 出队时 B.普通性能 出队前 C.普通性能 出队时 D.越野性能 出队前

(A)30.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场地,预防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营地应设——,悬挂明显标志。A.背风 排水沟 B.顺风 防火沟 C.背风 防火沟 D.顺风 防水沟

(B)31.在林区、草原作业,生火时应有专人——,禁止留下未熄灭的火堆。

在森林、草原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遵守林区、草原——规定。林区、草原出现火灾——或发生火灾时,应及时报警并积极参加灭火。

A.负责 防火 现象 B.看守 防火 预兆 C.负责 各项 现象 D.看守 各项 预兆

(D)32.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适应高原

环境。高原作业,严禁——。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

A.迅速 喝饮料 2.5 L B.逐步 饮酒 2.5 L C.迅速 饮酒 3.5 L D.逐步 饮酒 3.5 L(C)33.在沼泽地行走应随身携带——。在植物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沼泽深坑地段,应绕道通行,并——已知危险区。

A.长筒水鞋 标识 B.探测棒 记住 C.探测棒 标识 D.长筒水鞋 记住

(C)34.徒步涉水河流水深应小于——,流速小于——,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A.0.5m 3 m/s B.0.5m 2 m/s

C.0.7m 3 m/s D.0.7m 2 m/s(A)35.气体矿产取样应佩戴过滤式——。地下高温热水取样应采取防——

措施。A.防毒面具 烫伤 B.防毒口罩 烫伤

C.防毒面具 淹溺 D.防毒口罩 淹溺(C)36.公路沿线测量应设立明显——,派专人指挥。铁路沿线测量应与铁道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设立——;登高观测作业应检查攀登工具、——和观测工具,并保持完好。

A.嘹望岗哨 标志 安全帽 B.嘹望岗哨 标志 安全带 C.标志 嘹望岗哨 安全带 D.标志 嘹望岗哨 安全帽

(B)37.地球物理勘探作业前,导线铺设应避开高压输电线路;必须经过高压输电线路时,应有——保护措施。在雷雨天气时,禁止进行野外勘探作业。

A.绝缘 电法 B.隔离 电法 C.隔离 化探 D.绝缘 化探

(A)38.每日野外工作结束,辐射仪应及时放置于指定地点。禁止辐射仪、放射源与——共处一室。发生放射源丢失、污染和危及人体健康事故,应立即报告公安、环境保护、——部门,并采取防止事故扩大措施。A.人员 安全监管 B.食物 安全监管

C.人员 危险化学品管理 D.食品 危险化学品管理

(D)39.矿坑水点调查应在下井调查——,了解矿山井巷涌水量、含水层特点及其变化情况和地下水进入坑道的状态、——、井巷涌水点分布、矿井排水系统等。老矿区、废弃坑道地区调查,应观察坑道口灌水、草遮盖情况。下坑观测前,应通风并进行坑内有毒有害水体、气体检测。A.过程中 坑道下含水层 B.后 坑道下含水层 C.过程中 坑道充水水源 D.前 坑道充水水源

(A)40.动态观测时,禁止观测员在草丛、——中或其他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A.灌木 休息 B.山洞 吃饭 C.乔木 休息 D.山洞 吃饭(B)41.梅雨季节,江河流域野外环境地质调查,应制定——措施。在山地崩塌和滑坡区以及泥石流发生区野外—— 调查,应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A.防洪 水文地质 B.防洪、防涝 环境地质 C.防涝 水文地质 D.防洪、防涝 工程地质

(C)42.在工业及民用设施区工程地质施工,对工业及民用建筑物应有——

措施,同时应了解和掌握地下——设施的埋设情况。

A.保护 电缆 B.保护 管网 C.监测 管网 D.监测 电缆

(A)43.钻探工程修筑机场——应平整、坚固、稳定、适用。钻塔底座的填方部分,不得超过塔基面积的——。

A.地基 1/4 B.地基 1/2 C.底座 1/4 D.底座 1/2(A)44.在山坡修筑机场地基,岩石坚固稳定时,坡度应小于——;地层松散不稳定时,坡度应小于——。

A.80° 45°

B.70° 45°

C.60° 55°

D.80° 55°

(B)45.安装、拆卸钻塔前,应对钻塔构件、工具、——、挑杆和起落架等进行严格检查。安装、拆卸钻塔应在安装队长或机长统一指挥下进行,作业人员要合理安排,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塔上塔下——同时作业。A.钻杆 可以B.绳索 不得 C.绳索 可以 D.钻具 不得

(D)46.钻架钢管材料应满足——工作强度要求。钻架腿之间应安装——,应在钻架腿连接处的外部套上钢管结箍加固。A.最大 钢管结箍 B.最小 钢管结箍 C.最小 斜拉手 D.最大 斜拉手

(D)47.安装钻机时,井架天车轮前缘切点,钻机立轴中心与——中心应成

一条直线,直线度范围±15 mm。各种防护设施、安全装置应当齐全完好,外露的——部位应设置可靠的防护罩或者防护栏杆。

A.钻杆 静止 B.钻孔 静止 C.钻杆 转动 D.钻孔 转动

(B)48.轻型钻机整体迁移时,应在平坦短距离地面上进行,并采取防——措施。禁止在——下和坡度超过15坡上或凹凸不平和松软地面整体迁移钻机。A.倾斜 电线 B.倾斜 高压电线

C.安全 电线 D.安全 高压电线

(C)49.提引器、提引钩,应有安全连锁装置;提落钻具或钻杆,提引器切口

应朝——。——处于悬吊或倾斜状态时,禁止用手探摸悬吊钻具内的 岩心或探视管内岩心。

A.上 钻杆 B.上 钻具 C.下 钻具 D.下 钻杆

(A)50.钻塔绷绳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8 m以下钻塔应设——根绷绳;18 m以上钻塔应分两层,每层设——根绷绳。绷绳安装应牢固、对称;绷绳与水平面夹角应小于——。

A.4 4 45° B.4 4 40° C.3 3 40° D.4 4 45°

(D)51.坑道钻探施工应编制施工设计,施工前应进行场地——。

A.安全检查 B.钻室支护

C.坑道安全检查 D.安全检查和钻室支护

(A)52.遇含水层或涌水层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将钻具提出钻孔,并立即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安全。

A.排水 禁止 作业人员 B.排水 可以 作业人员 C.排水 禁止 钻具 D.排水 可以 钻具

(C)53.坑道内应有良好——,作业点应有充足的——。

A.光线 水源 B.环境 照明 C.通风 照明 D.通风 水源

(B)54.斜井长度应小于——,斜井高度应大于——,斜井倾角应小于35°。

A.200m 1.6 m B.300m 1.6 m C.200m 1.8 m D.300m 1.8 m(A)55.平巷掘进断面高度应大于——。运输设备最大宽度与巷道一侧的安全

间隙应大于0.25 m。人行道宽度应大于——。

A.1.8 m 0.5 m B.1.6 m 0.8 m C.1.8 m 0.3 m D.1.6 m 0.5 m(A)56.在松软易坍塌地层掘进探槽时,——应及时进行支护。槽内2人以上同时作业时,相互间距应大于——。

A.两壁 3 m B.两壁 2 m C.两壁 1 m D.两壁 4 m(D)57.浅井掘进时,井口应设置——,井口段井壁应支护,并应高于地面

——。在井壁不稳定砂砾层、含水层掘进时,应采取止水、降低水位、加强支护措施。

A.安全警示标志 200m B.安全警示标志 300mm C.防护围栏 300mm D.防护围栏 200mm(D)58.坑探工程施工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地质等影响坑探工程施工因素。A.环境 水文 B.环境 工程 C.水文 环境 D.工程 水文

(C)59.地质勘探单位贮存、使用放射源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由专人管理,并建立放射源——,按规定建设放射源贮存库。

A.领取 登记档案 B.退还 登记档案 C.领取、退还 登记档案 D.领取、退还 登记制度

(B)60.——地区野外地质勘探,应设立——设施,并按规定配备辐射防护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作业人员经常修剪指甲、头发,勤换洗衣服,保持皮肤清洁。A.辐射 休息 B.高辐射 洗浴 C.高辐射 休息 D.辐射 生活(C)61.井中地球物理勘探要求——、井口滑轮,应固定平整、牢靠。绞车与

滑轮应保持一定距离。电缆的——和抗磨强度应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A.绳索 抗拉 B.绞车 抗剪切 C.绞车 抗拉 D.绳索 抗剪切

(A)62.测井作业中,应密切注意——情况,根据不同物探测井方法,控制升、降——。A.井下 速度 B.井下 幅度 C.井上 速度 D.井上 幅度

(D)63.地球化学勘探野外工作需要使用化学药品对样品进行分析。现场——药品,应由专人保管;现场试验,应保护环境,——随地丢弃药品。A.使用 可以 B.分析 可以 C.使用 禁止 D.分析 禁止

(D)64.电法勘探作业时,发电机应有有效的——保护装置。仪器外壳、面板旋钮、插孔等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0 MΩ/500V。工作电流、电压不得超过仪器额定值,进行电压换挡时应——高压电源。

A.过载 打开 B.过载 关闭 C.漏电 打开 D.漏电 关闭

(A)65.观测前,操作员和电机员应检查仪器和通讯工具工作性能,测量供电

回路——,在确认人员离开供电——后,方可进行试供电。

A.电阻 电极 B.电压 电极 C.电流 变压器 D.电阻 变压器

(B)66.在——天气时,禁止进行电法野外勘探作业。

A.晴朗 B.雷雨 C.阴雨 D.雨雪

(B)67.磁法勘探作业时,仪器操作应按仪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仪器激发按钮时,——触摸探头中元件。

A.启动 可以 B.启动 禁止 C.关闭 禁止 D.关闭 不可以

(B)68.——运输应专车专人押运;——时应采取辐射防护措施。A.货物 装卸 B.放射源 装卸、使用

C. 货物 使用 D.放射源 储存

(D)69.地勘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本单位—— A.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B.岗位责任制

C.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D.安全生产责任制

(A)70.国家实行生产安全——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A.事故责任追究

B.事故追究 C.责任事故追究

D.事故责任奖惩(B)71.地勘生产经营单位对——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

A.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

应急措施

B.重大危险源 应急预案 应急措施 C.应急措施

重大危险源

应急预案

D.危险源

应急预案 应急措施(B)72.—— 调查应观察调查点周围稳固等情况。露天泉水源调查,调查人员应确认周围是否是——或泥泞地。

A.水点 水体 B.水点 沼泽地 C.矿坑水点 水体 D.矿坑水点 沼泽地

(A)73.陡峭险峻河岸及容易发生地质滑坡、山崩和塌方的倾斜——观测,应采取防护措施。夜间——,应观测员佩戴个人照明器具,并应掌握安全信号含义和发出方法。A.河岸 动态观测 B.山上 动态观测

C.河岸 静态观测 D.山上 静态观测

(B)74.在山地崩塌和滑坡区以及泥石流发生区野外环境地质调查,应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在高原冻土区野外环境地质调查应避开——。在平原沙漠区野外环境地质调查应有防风、防沙措施或避开——。A.夏季 无风季节 B.冬季 风沙季节 C.冬季 微风季节 D.夏季 风沙季节

(A)75.安装、拆卸钻塔时,起吊塔件使用挑杆的应有足够的——。拆卸钻塔应——逐层拆卸。进入机场应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不得赤脚或穿——,塔上作业应系好安全带,禁止穿带钉子或者硬底鞋上塔作业。A.强度 从上而下 拖鞋 B.强度 从下而上 硬底鞋 C.硬度 从上而下 拖鞋 D.硬度 从下而上 拖鞋(A)76.安、拆钻塔应铺设工作台板,塔板台板——应符合——要求。

A.长度、厚度 安全 B.长度、厚度 使用 C.长度、硬度 安全 D.长度、硬度 使用

(B)77.起、放钻架,钻架外边缘与输电线路边缘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该符合下列——安全距离的规定。电压小于1kv,钻架与输电线路边缘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为——;电压在1kv至10kv之间, 钻架与输电线路边缘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为——。A.最大 4m 6m B.最小 4m 6m C.最大 5m 6m D.最小 5m 6m(D)78.各种防护设施、安全装置应当齐全完好,外露的——部位应设置可靠的防护罩或者防护栏杆。——设备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地方。

A.转动 机械 B.静止 机械 C.静止 电气 D.转动 电气

(C)79.机动车搬运设备时,应有专人指挥;人工装卸时,有足够强度的跳板;用吊车或——起吊时,钢丝绳、绳卡、挂钩及吊架腿应牢固。多人抬动设备时,应有专人——,相互配合。

A.绳索 看管 B.绳索 指挥 C.葫芦 指挥 D.葫芦 看管

(B)80.钢丝绳应定期——。变形、磨损、断丝钢丝绳应按《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 5972—1986)的规定。升降机,应平稳操作。严禁升降过程中用手触摸钢丝绳。A.保养 报废 B.检查 报废 C.检查 使用 D.保养 使用

(B)81.钻具处于——状态时,禁止用手探摸悬吊钻具内的岩心或探视管内岩心。发生跑钻时,禁止抢插垫叉或强行抓抱——。

A.悬吊 钻杆 B.悬吊或倾斜 钻杆 C.倾斜 钻具 D.悬吊或倾斜 钻具(A)82.钻进时,——用手扶持高压胶管或水龙头。修配高压胶管或水龙头应

——。调整回转器、转盘时应停机检查,并将变速手把放在——位置。A.禁止 停机 空挡 B.禁止 开机 空挡

C.可以 停机 低挡 D.可以 开机 低挡

(D)83.——、扫脱落岩心、扫孔或遇溶洞、——地层钻进时,应由机(班)长或熟练技工操作。A.开孔 坚硬 B.扩孔 较硬

C.开孔 松散复杂 D.扩孔 松散复杂

(C)84.处理孔内事故时,应由机(班)长或熟练技工操作,并设专人指挥;除直接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应——。——使用升降机、千斤顶或吊锤起拔孔内事故钻具。A.观看 可以同时 B.观看 禁止同时

C.撤离 禁止同时 D.撤离 可以同时

(A)85.人工反钻具,扳杆回转范围内严禁站人;——使用链钳、管钳工具反事故钻具。反转钻机反钻具应采用——。

A.禁止 低速慢转 B.应该 低速慢转 C.禁止 高速运转 D.应该 高速运转

(A)86.钻塔座式天车应设安全挡板;吊式天车应安装——。钻机水龙头高压胶管,应设——、防坠安全装置和——。

A.保险绳 防缠绕 导向绳 B.导向绳 防缠绕 保险绳 C.保险绳 防漏水 导向绳 D.导向绳 防漏水 保险绳

(D)87.钻塔工作台,应安装可靠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高度应大于——,木质踏板厚度应大于50mm或采用——钢板。

A.1.2m 普通 B.1.5m 普通 C.1.5m 防滑 D.1.2m 防滑

(C)88.工作台平衡重锤应安装在钻塔——,与地面之间距离应大于——。活动工作台每次准乘——。A.内 1.5m 一人 B.外 1.5m 二人

C.外 2.5m 一人 D.外 2.5m 二人

(C)89.乘工作台——作业时,应先闭锁——装置后方可进行作业。

A.空中 手动制动 B.空中 电气制动C.高空 手动制动 D.高空 机械制动(B)90.钻塔绷绳应采用——以上钢丝绳。绷绳安装应牢固对称;绷绳与——夹角应小于45°。地锚深度应大于——。

A.φ3.5 mm 水平面 2m B.φ2.5 mm 水平面 1m C.φ3.5 mm 塔柱 2m D.φ2.5 mm 塔柱 1m(B)91.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应——设置。每台钻机应独立设置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器”。

A.共用 漏电 B.分别 漏电 C.分别 短路 D.共用 过流

(D)92.移动式配电箱、——应安装在固定支架上,并有防潮、防雨、——措施。

A.闸刀 防水 B.闸刀 防晒 C.开关箱 防风 D.开关箱 防晒

(A)93.机场电气设备,应采用——,接地电阻应小于——。

A.保护接地 4Ω B.直接接地 2Ω C.保护接地 3Ω D.保护接零 4Ω(A)94.机场照明应使用——灯具;照明灯泡,应距离塔布表面——以上。

A.防水 300mm B.防水 200mm C.防火 300mm D.防爆 200mm(C)95.大型坍塌事故现场,在周围道路上要禁止——行驶,这有助于避免因震动引发现场的二次倒塌。

A.救护车 B.救援挖掘机 C.所有非救助车辆 D.自行车(A)96.遇重、特大交通事故,有众多伤员需送往医院时,应——。

A.先重伤后轻伤 B.轻伤重伤同等对待 C.先轻伤后重伤 D.先来先救(D)97.遇到高楼发生火灾,下列处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乘坐普通电梯逃生 B.向上逃跑 C.强行逃生 D.躲避到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等地向外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C)98.钻探机队应成立——;作业人员应掌握灭火器材使用方法。机场应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并合理摆放,专人管理,——明火直接加热机油,及烘烤柴油机油底壳。

A.消防队 一般可以 B.消防队 禁止 C.防火组织 禁止 D.防火组织 可以

(D)99.寒冷季节施工,作业场所应有防寒措施和取暖设施。机场内取暖,火炉距油料等易燃物品存放点应大于——,距机场塔布应大于——。A.15 m 2.5 m B. 15m 1.5 m C.10 m 2.5 m D. 10 m 1.5 m(A)100.浅井掘进时,井口应设置防护围栏,井口段井壁应支护,并应高于地面——。在井壁不稳定砂砾层、——掘进时,应采取止水、降低水位、加强支护措施。

地质勘探考试题 篇4

名词解释:

1.构造地质学: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地壳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的学科。

2.构造层次:地壳中存在地温梯度,随着地壳深度增加,温度压力升高,引起岩石力学性质变化而产生的变形性质的垂向分带性

3.构造组合:具有内部组合和秩序的许多密切相联系的构造要素的集合体称为构造组合 4.构造叠加:指已经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而产生的复合现象。5.构造置换(03.07.08):岩石中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过程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称为构造置换

6.构造继承:如果前期构造控制或影响了后期构造的形成和发展,后期构造保留了前期构造某些主要特点称为构造继承

7.构造序列: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即构造序列

第二章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层构造

名词解释

1.面状构造:指地质体中几何的或物理的呈面状的构造面;线状构造:地质体中几何的或物理的具一定方向延长的构造

2.层理:成分和结构以及颜色 结核 包体等在垂向上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成层的原生沉积构造

3.流面:又称面状流动构造,岩浆流动过程中云母等片状、板状矿物或扁平状捕虏体、析离体,呈面状定向排列而成的面状构造。

4.流线:又称线状流动构造,岩浆流动过程中由角闪石、长石等线状、柱状矿物或透镜体以及长条状捕虏体和析离体,以线状优选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5.整合接触:上 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且产状基本一致,连续沉积形成,这种上 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6.不整合接触:上 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即先后沉积的上 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 论述

1.在浅变质变形沉积区确定地层层序的沉积与构造变形标志?(05.07)答:

1)交错层理:层理前积纹层的顶部多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变缓收敛与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

2)递变层理: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常是突变的有明显界线的

3)波痕:振荡式波痕呈对称的尖脊圆谷状,尖脊指向顶面圆弧指向底面

4)层面暴露标志:常见暴露标志有泥裂,雨痕等,泥裂剖面上呈V型,被上覆沉积物充填呈脊状印模,印模间断指向岩层底面;雨痕被上覆沉积物充填后,在上覆岩层底面形成突起瘤状印模指向底面

5)生物标志:根据某些化石在岩层的埋藏保存状态鉴定岩层顶底面,如古植物根系分叉方向指向岩层底面

6)底面印模:底面印模常呈舌状或细长脊状突起,突起方向指向岩层底面 7)此外还有冲刷痕迹;砂岩球,砂岩枕的凹面指向岩层顶面,碟状构造凹面指向岩层顶面等

2.不整合接触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答: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可以分为平行不整合即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类型;平行不整合的主要特点有:

(1)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两套地层间缺失了一些地层;(2)生物间断,有升降运动但不强烈;

(3)不整合面常有底砾岩有时保存有古风化壳,土壤层;

(4)形成过程为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或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

角度不整合的主要特点有:

(1)上 下两套地层间缺失地层且产状明显不同;(2)生物间断,有强烈的构造运动;

(3)不整合面亦有古土壤层,底砾岩,古风化壳;

(4)形成过程为下降、沉积—强烈构造运动 —下降、再沉积 不整合的地质意义有:

(1)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史,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的重要依据;(2)不整合面是划分地层、构造单元依据之一;

(3)不整合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类型变化情况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地理特征和古构造状态;(4)不整合带有利于沉积矿床及交代型矿床,因此可以指导寻找沉积、热液性矿床和石油、天然气田

第三章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

名词解释:

1.应力:在内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于单位面积的内力称为应力

2.正应力&剪应力:垂直于截面上的应力称为正应力,用σ表示;平行于截面的应力称为剪应力,用τ表示。

3.主应力:某一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时的正应力 4.应力椭球体:三维应力状态下,通过一点的应力矢量之矢端或矢尾的轨迹所确定的椭球体代表该点的全应力状态,称为应力椭球体

5.应力莫尔圆:在以正应力σ为横轴,以剪应力τ为纵轴组成的坐标系中,以(σ1+σ2/2,0)为圆心,σ1-σ2/2为半径的圆,表示一点的全应力状态,由莫尔提出,故称之为莫尔应力圆

6.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由构造作用造成的应力场 7.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应力场中个点的应力状态相同的应力场称为均匀应力场;应力场中个点的应力状态不同,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应力状态不断变化的应力场称为非均匀应力场

第四章 变形和岩石应变分析基础

名词解释

1.变形: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应力作用后,其内部的质点经受一系列的位移,从而使岩石体的初始形状,方位或位移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通常称为变形 2.线应变:变形前后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3.剪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为角剪切应变,角剪切应变的正切值为剪应变。4.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5.连续变形&非连续变形:变形过程中,如果物体内从一点到另一个点的应变状态是逐渐变化的,则称为连续变形;如果应变状态是突然改变的,应变是不连续的,称为非连续变形 6.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椭球体,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7.递进变形: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过程中应变状态发生连续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8.共轴变形&非共轴变形:递进变形发生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应变主方向始终与全量应变椭球体应变主方向保持一致者称为共轴变形;如果增量应变椭球体的应变主方向与全量应变椭球体应变主方向每一瞬间都是不平行的,称之为非共轴变形 9.蠕变:是指在恒定应力的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

10.松弛:在恒定变形情况下,岩石中的应力也可以随时间持续不断减小,这一现象称为松弛

11.位错蠕变:由晶内滑移或位错引起的蠕变称为位错蠕变

12.稳态蠕变:岩石蠕变第二阶段,应力保持不变,应变速率也近于保持恒定的蠕变状态 13.压溶作用(溶解蠕变):是一种有流体参与的塑性变形,由于压力作用,岩石中一些颗粒在高压力区发生溶解,通过流体迁移,在低压力区沉淀,从而造成塑性变形,把这种作用称为压溶作用。

论述题

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 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有 作用力:表现为作用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岩石自身的成分和结构;围压,温度,空隙流体,时间

面构造对岩石抗压强度存在很大影响

围压增大,岩石强度极限得到提高,韧性增强 温度升高,使岩石韧性增大,屈服极限降低

流体一方面降低岩石强度另一方面增加岩石内部空隙压力,抵消围压,降低强度。时间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主要为蠕变和松弛

第六章 劈理

名词解释

1.面理:在变形变质中形成的具有透入性的面状构造如劈理,片理,片麻理。2.透入性: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反映了地质体的整体发生并经历了一度变形或变质作用

3.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4.劈理域:由层状硅酸岩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而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又称薄膜域

5.微劈石:夹于劈理域间的窄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亦称透镜域

6.流劈理:由片状,板状或扁圆状矿物或其集合体平行排列构成的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是岩石在变形时内部组分发生压扁,拉长,旋转以及重结晶作用的产物

7.破劈理:岩石中一般由剪切破裂作用(有时有压溶作用参与)形成的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矿物排列方向无关。8.滑劈理:发育在具有先存面理的岩石中,是一组切过先存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9.连续劈理: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有借助偏光或电子显微镜才可以分辨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可细分为板劈理,千枚理,片理等,流劈理属于连续劈理

10.非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间隔,肉眼可以鉴别劈理和微劈石,它又可细分为褶劈理和间隔劈理,间隔劈理细分为弱,中等,强和很强四个等级。

论述题

1.简述劈理结构分类依据及类型 答:(1).根据劈理的结构及其成因类型将劈理分为: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具体: 流劈理:由片状,板状或扁圆状矿物或其集合体平行排列构成的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是岩石在变形时内部组分发生压扁,拉长,旋转以及重结晶作用的产物

破劈理:岩石中一般由剪切破裂作用(有时有压溶作用参与)形成的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矿物排列方向无关。

滑劈理:发育在具有先存面理的 岩石中,是一组切过先存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2).根据劈理化岩石内劈理域结构及其特征能识别的尺度,劈理分为连续劈理和非连续劈理

连续劈理: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有借助偏光或电子显微镜才可以分辨劈理域和微劈石得劈理,可细分为板劈理,千枚理,片理等,流劈理属于连续劈理

非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间隔,肉眼可以鉴别劈理和微劈石,它又可细分为褶劈理和间隔劈理,间隔劈理细分为弱,中等,强和很强四个等级。

2.野外区分面理和层理的工作方法 答:面理是指在变形变质作用中形成的具有透入性的次生面状构造,是在岩石形成之后的后期地质作用中形成,如劈理 片理 等

层理是沉积岩中由于沉积物的颜色,粒度,成分,结构等差异而显示出的成层构造,它与岩石同时形成,是典型的原生沉积面状构造,一般平行与承载沉积物的地面。

所以野外区分面理和层理的工作方法有:

a.根据发育环境;层理大多发育在沉积岩中,面理大多发育在变质或变形的岩石中 b.根据与成分层的交切关系;层理平行于成分层,面理的方向取决于形成面理的地质作用

c.观察是否存在原生沉积标志;层理一般由原生的印模,粒级层,波痕等

d.寻找追寻特征岩性,结构及颜色的夹层,根据有无标志层确定其层理或面理

第七章 线理

名词解释

1. 线理:岩石中发育的具有透入性的现状构造.2. 拉伸线理:岩石组分变形时发生塑性拉长,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

3.矿物生长线理: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是 岩石在变形和变质作用过程中矿物在引张方向重结晶生长的结果

4.皱纹线理:先存面理上的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形成的线状构造。

5.交面线理: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相交形成的线理,一般长平行于同期褶皱 枢纽 6.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层受到垂直层面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与软弱岩层之间的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一系列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周围的软弱岩层楔入到石香肠之间得空隙中,把这些称之为石香肠的长条状块段分割开来形成的构造组合成为石香肠构造

7.窗棂构造:岩层受到顺层强烈缩短引起纵弯失稳而形成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

8.压力影构造: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与地变质岩。应力作用下,沿刚体表面基质被拉开,形成低压引张区,基质中易溶物质被压溶向低压区运移在低压场所沿最大拉伸方向生长成纤维状的影中矿物,把这种构造成为压力影构造 论述题

1.简述线理的基本类型并评价其对构造运动学分析的意义 答:线理是岩石中发育的一般具有透入性的线状构造 1.根据观察尺度可以分为小型线理和大型线理;

小型线理包括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以及交面线理;具体:

1)拉伸线理:岩石组分变形时发生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 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2)矿物生长线理:岩石在变形和变质作用过程中矿物在引张方向重结晶生长形成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3)皱纹线理:先存面理上的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形成的线状构造。

4)交面线理: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相交形成的线理,一般长平行于同期褶皱枢纽 大型线理包括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杆状构造,铅笔构造和压力影构造,具体: 1)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层受到垂直层面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与软弱岩层之间的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一系列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周围的软弱岩层楔入到石香肠之间得空隙中,把这些称之为石香肠的长条状块段分割开来形成的构造组合成为石香肠构造

2)窗棂构造:岩层受到顺层强烈缩短引起纵弯失稳而形成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

3)杆状构造:由石英等单矿物形成的细长的杆状体

4)铅笔构造:浅变质岩中泥质、粉砂质岩劈成的长条状构造,根据形成不同分为交面铅笔构造和压实变形铅笔构造:

5)压力影构造: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与地变质岩。应力作用下,沿刚体表面基质被拉开,形成低压引张区,基质中易溶物质被压溶向低压区运移在低压场所沿最大拉伸方向生长成纤维状的影中矿物,把这种构造成为压力影构造

根据线理形成时物质运动方向可以吧线理分为A型线理和B型线理,具体:

A型线理是延伸方向平行于物质运动方向的线理;包括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压实变形铅笔构造,压力影构造

B型线理是延伸方向垂直于物质运动方向的线理;包括皱纹线理,交面线理,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杆状构造,交面铅笔构造 线理的构造运动学分析意义有:

通过确定线理类型可以根据线理判断构造运动方向,A型线理延伸方向(物质运动方向)与应变椭球体最大主应变轴方向一致,B型线理延伸方向代表中间主应变轴

如果一个地区存在多期构造变形叠加,不同期次构造运动形式线理可能互相截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线理截切关系研究恢复构造运动期次

第八章 褶皱 名词解释

1.褶皱:由岩石中的各种面的弯曲而显示的变形。2.背形:褶皱面向凸式弯曲;向形:褶皱面下凹式弯曲

3.背斜:核部到翼部地层由老到新的褶皱;向斜:核部向翼部地层由新变老 4.枢纽: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5.脊线&槽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称为脊线;沿向形最低点的连线为槽线 6.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叫做褶皱的轴面;轴面与地形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7.平行褶皱: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各部分一致,弯曲的各层具有同一曲率中心的褶皱 8.阿尔卑斯式褶皱: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整个带内背斜和向斜呈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或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的褶皱。

9.侏罗山式褶皱:又称过渡型褶皱,它的代表性构造是隔档式与隔槽式褶皱,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其特征是背斜紧闭发育完整,而两个背斜间的向斜开阔平缓;隔槽式褶皱与其相反,特征是向斜紧闭且发育完整,而两个向斜之间的背斜平缓开阔,常成箱状。

10.日耳曼式褶皱:发育于构造变形十分轻微的地台该层中,以卵圆形穹窿,拉长的短轴背斜或长垣为主,褶皱翼部倾角极缓,但规模延伸大

11.纵弯褶皱作用:指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平行于岩层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的作用 12.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应力作用而发生弯曲的行为

13.底辟构造:地下岩盐,石膏或粘土等低粘性易流动的物质在构造力或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以致刺穿或部分刺穿上覆岩层,使上覆岩层拱起形成的构造

论述题

1.褶皱位态分类依据及主要类型 答:褶皱的空间位态取决于轴面和枢纽产状,以横坐标表示轴面倾角,纵坐标表示枢纽倾角。可将褶皱分为七类,具体:

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伏角,枢纽近水平倾伏角 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 3.倾竖褶皱: 轴面直立,枢纽直立 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枢纽水平

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产状不同 6.平卧褶皱:轴面、枢纽均水平

7.斜卧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产状相同

轴面:水平为0°—20°; 倾斜(伏)为20°—80°;直立为80°—90° 枢纽:水平为0°—10°; 倾斜(伏)为10°—70°;直立为70°—90° 2.褶皱横截面形态分类的依据及其类型

答:横截面:垂直褶皱枢纽的剖面即正交剖面 1.按转折端的形态分类

(1)圆弧褶皱:转折端呈圆弧状弯曲的褶皱

(2)尖棱褶皱:转折端呈尖状弯折的褶皱

(3)箱状褶皱:转折端宽平,两翼产状直立,轴面共轭

(4)挠曲(膝折):褶皱面膝状弯曲 2.按翼间角大小分类

(1)平缓褶皱:180°—120°(2)开启褶皱:120°—70°(3)中常褶皱:70°—30°(4)紧闭褶皱:30°—5°(5)等斜褶皱:5°—0° 3.按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分类

(1)直立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2)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相等

(3)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其中一翼地层倒转(4)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其中一翼地层倒转(5)反卷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 4.按褶皱的对称性分类

(1)对称褶皱:褶皱轴面与褶皱包络面垂直,两翼长度基本相同。(2)不对称褶皱:褶皱轴面与褶皱包络面斜交,两翼长度不相同。3.纵弯褶皱作用内部的应变分布形式与半生构造的基本特征

答:纵弯褶皱作用是指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平行于岩层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的行为,因此它的主要应变分布形式有中和面褶皱作用和顺层剪切作用;而应变分布形式决定伴生构造的基本特征,具体:

1.中和面褶皱作用是由层的切向长度变化而形成的单层弯曲,层的中部有一无应变面即中和面,故称其为中和面褶皱作用,它的伴生构造有:

1)劈理和小褶皱:褶皱外侧受侧向拉伸变薄形成的劈理平行层理,内侧受压扁加厚形成的劈理呈正扇形,小褶皱由内侧受压形成,小褶皱的褶皱轴与原褶皱轴平行

2)张裂和张裂脉:外侧受拉伸形成,垂直于层理;被同构造分泌的结晶物质所充填后形成张裂脉,一般呈正扇形排列

3)楔形脉和充填脉:外侧不断拉伸变薄,张裂由外向内发展形成垂直层理的楔形脉;内侧顺层挤压形成顺层的充填脉

4)共轭剪裂(地堑):变形继续增加,韧性较大岩石形成剪裂时,外侧形成正断层式共轭剪裂,地堑是剪裂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内侧形成逆断层式共轭剪裂。2.顺层剪切作用是褶皱岩层的弯曲由顺曾的剪切来调节,在不同岩性条件下作用方式不同,在软弱层以弯流作用为主,在有薄层强硬层夹层岩层中以弯滑作用为主

1)弯滑褶皱作用是剪切面集中在层面之间的褶皱作用,伴生构造主要有: 擦痕:垂直于褶皱枢纽,指示滑动方向为上层相对下层向背斜转折端滑动 不对称的小褶皱和层间劈理:小褶皱轴面与劈理面与层理斜交,与层理锐夹角指示外侧岩层的滑动方向,斜交程度反应其剪切应变量大小

层间破碎带:形成于脆性岩层转折端

2)弯流褶皱作用是宏观上没有明显滑动面的褶皱作用,伴生构造主要有:

劈理:呈反扇形,通常为流劈理,排列形式和发育程度反映应变方向和强度,此外还有顺层展布的构造透镜体和石香肠等小构造

4.纵弯褶皱作用伴生构造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答:纵弯褶皱作用伴生构造类型决定于纵弯褶皱作用应变分布形式,纵弯褶皱作用应变分布形式主要有中和面褶皱作用和顺层剪切作用,顺层剪切作用根据不同岩性作用方式不同又有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

1.中和面褶皱作用的伴生构造有

1)劈理和小褶皱:岩石呈韧性条件下,褶皱外侧受侧向拉伸垂直层理变薄,内凹部分垂直层理受压扁变厚,因此,外侧劈理平行层理分布,内侧层理垂直层理分布,同时内侧压扁作用形成小褶皱 2)张裂和张裂脉:岩石韧性很小条件下外侧不断拉伸变薄,外侧形成分布垂直于层理的张裂,张裂被充填后形成张裂脉

3)楔形脉和充填脉:外侧不断拉伸变薄,张裂由外向内发展形成的楔形脉垂直层理扇形分布;内侧顺层挤压形成的充填脉顺层分布

4)共轭剪裂(地堑):变形继续增加,韧性较大岩石形成剪裂时,外侧形成正断层式共轭剪裂,地堑是剪裂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内侧形成逆断层式共轭剪裂。2.弯滑褶皱作用是剪切面集中在层面之间的褶皱作用,伴生构造主要有:

1)擦痕:垂直于褶皱枢纽分布于层面上,指示滑动方向为上层相对下层向背斜转折端滑动

2)不对称的小褶皱和层间劈理:形成于层间软弱带,小褶皱轴面,劈理面与层理斜交分布,与层理锐夹角指示外侧岩层的滑动方向,斜交程度反应其剪切应变量大小

3)层间破碎带:分布于脆性岩层转折端

3.弯流褶皱作用是宏观上没有明显滑动面的褶皱作用,伴生构造主要有:

劈理:呈反扇形分布,通常为流劈理,排列形式和发育程度反映应变方向和强度,此外还有构造透镜体和石香肠等小构造顺层展布

5.中和面褶皱作用的应变特征及其伴生构造组合类型与分布特征 答:中和面褶皱是由层的切向长度变化而形成的单层弯曲,层的中部有一无应变面即中和面,故称其为中和面褶皱作用,主要特征有

(1)中和面:褶皱面中部的无应变面(2)平行与褶皱轴的方向无拉伸作用

(3)褶皱各处垂直层面的厚度不变,典型的平行褶皱(4)外弧伸长,内弧压缩,应变量大小与离中和面的距离

成正比

(5)应变椭球体在外侧平行层面排列,内侧垂直层面

呈扇型排列

(6)形成不同类型的小构造:

A.外侧岩层变薄,形成平行层理的劈理,垂直层面、扇型排列的楔形张裂隙

B.内侧岩层加厚,形成扇型劈理,小褶皱,逆冲小断层

(7)继续挤压,中和面向外侧迁移,直至不存在 中和面褶皱作用的伴生构造有

1)劈理和小褶皱:岩石呈韧性条件下,褶皱外侧受侧向拉伸垂直层理变薄,内凹部分垂直层理受压扁变厚,因此,外侧劈理平行层理分布,内侧层理垂直层理分布,同时内侧压扁作用形成小褶皱

2)张裂和张裂脉:岩石韧性很小条件下外侧不断拉伸变薄,外侧形成分布垂直于层理的张裂,张裂被充填后形成张裂脉

3)楔形脉和充填脉:外侧不断拉伸变薄,张裂由外向内发展形成的楔形脉垂直层理扇形分布;内侧顺层挤压形成的充填脉顺层分布

4)共轭剪裂(地堑):变形继续增加,韧性较大岩石形成剪裂时,外侧形成正断层式共轭剪裂,地堑是剪裂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内侧形成逆断层式共轭剪裂。

第九章 节理

名词解释:

1.节理:岩石中的裂隙,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泛的一种构造 2.剪节理:由剪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张节理:由张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 3.节理组: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

4.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构成节理系 5.节理的分期: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6.节理的配套:将一定构造期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组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

7.节理的分期和配套:从时间,空间和形成力学上研究一个地区节理的形成发育史和分布产出规律,为研究一个地区构造和恢复古应力场提供一定依据

论述题

1. 剪节理与张节理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答: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主要特征有:

(1)节理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但穿过岩性显著不同的岩层时,其产状可以发生变化,反映岩性对剪节理方位有一定的影响

(2)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面上有因剪切滑动留下的有擦痕,摩擦镜面

(3)节理无充填时是平直闭合缝,被充填后,脉宽均匀,脉壁平直

(4)发育在砾岩或砂岩等岩石时,切穿砾石和胶结物

(6)常组成 “X” 节理,两组节理旋向相反,锐夹角平分线是最大挤压力的方向,发育良好时,常将岩石切割成菱形或棋盘格式

(7)常形成斜列的羽状节理,可判断两盘移动方向,锐角尖端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8)剪节理的发育具有等距性的特点,即相同级别的剪节理常有大致等距离的发育分布规律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主要特征有:

(1)节理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弯曲,节理常侧列产出

(2)节理面粗糙不平,节理面上无擦痕

(3)节理缝多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大,脉壁不平直

(4)发育在不太坚实的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粗砂,如切穿,破裂面也凹凸不平

(6)张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 多为不规则形态, 另有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

(7)在共轭剪裂带中形成的张节理多呈雁列式,可判断断层两盘旋向 剪节理和张节理是研究恢复节理形成之时地应力场的信息的重要标志:

(1)共轭剪节理交线代表中间应变轴σ2方向,一般共轭剪节理锐夹角的角分线代表最大挤压方向σ1方向,钝角角分线代表最大拉伸方向σ3方向,由此可判断形成节理好时应力场分布状态

(2)张节理面的垂直方向代表最大拉伸σ3方向

2. 节理分期与配套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答:

第十章 断层

名词解释

1.断层:地壳岩石体(地质体)中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破裂构造

2.滑距: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错动前一点,错动后分为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

3. 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4. 正断层:断层上盘相对于下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的断层 5. 逆断层:断层上盘相对于下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

6. 逆冲断层:位移量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一般位移量达数公里,倾角不大于30度 7. 推覆体:推覆构造上盘的平板状外来岩体称为推覆体,又称逆冲岩席 8. 构造窗:逆冲断层或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蚀掉而露 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的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的现象称为构造窗

9. 飞来峰:逆冲断层或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剥蚀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

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的现象称为飞来峰

10.阶步:断层滑动面上由于断层上下盘相对滑动,造成与擦痕直交的陡坎称作阶步,一般阶步陡坎面向对盘运动方向 论述题

1. 低角度断层的类型及其识别标志 答:

2. 断层的识别标志

答:断层的识别标志有:地貌标志,构造标志,地层标志,岩浆活动及矿化作用标志以及岩相和厚度标志;具体:

地貌标志:通过断层引起的特征性地貌判断断层;主要有:(1)断层崖:断层上升盘与下降盘引起的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压面垂直方向的水流切割,沿断层走向形成一系列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4)串珠状湖泊洼地(5)泉水的带状分布(6)水系特点:断层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河谷错断

构造标志:断层活动留下的一系列构造作为其标志;主要有:(1)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如地层,矿层的突然错断不连续.(2)断层活动引起的构造强化现象如岩层产状的急变或变陡,节理化,劈理化窄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增加,擦痕,阶步等.(3)断层带的标志性岩石如构造透镜体,断层岩等

地层标志:主要是地层的缺失和重复是断层识别的重要依据

岩浆活动及矿化作用标志:断层常是岩浆和热液等运移和储聚的良好场所,因此断层内常有岩浆活动和矿化遗迹或标志

岩相和厚度标志:一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变主要有两种情况(1)同沉积断层活动引起两侧沉积环境不同,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严重差异(2)断层的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

3. 如何区分地质体之间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答: 断层接触与角度不整合接触区分主要是接触带内的沉积和构造变形特点不同;具体:(1)对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而言,接触带内往往发育风化壳,风化壳内可能发育铝土矿、褐铁矿、古土壤等长期风化的产物,断层带内不发育铝土矿、褐铁矿等长期风化的产物;(2)角度不整合接触带上覆地层的底部通常还会发育底砾岩或砂岩,断层接触带可能发育断裂碎裂岩,断层碎裂岩的砾石与胶结物的成分是一致的,而且与接触带两侧地质体的岩石组成是基本一致的,根据这一点可以把断层碎裂岩与底砾岩区别开来。

(3)角度不整合接触带一般不发育平行接触带的片理(或劈理)化现象;对断层接触关系而言,接触带内通常会发育平行接触带(即断面)的片理或劈理。如果在接触带的两侧发育牵引构造或逆牵引构造,也可以根据它们判断断层接触关系。

(4)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整体缺失地层,且两地层整体产状明显不一致,但断层可能引起地层的缺失和重复是局限在断层接触带

第十二章 伸展构造

名词解释: 1.地堑:由两组走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共同的上盘下降,两条断层各自的下盘上升形成的构造形式

2.地垒:由两组走向平行反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共同的下盘上升,各自的上盘下降形成的构造形式

3.盆岭构造:指由不对称的纵列单面山,山岭及其间列盆地组成的构造-地貌单元,是在区域性伸展作用下形成的地垒,地堑, 斜式阶梯断层控制下形成

4.断陷盆地:在伸展背景条件下,由基底及盆缘正断层控制发育的沉积盆地称为断陷盆地 5.裂谷: 区域伸展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巨大狭长断陷,两侧由正断层限定,切割深,发育演化期长,常具地堑型式。

6.变质核杂岩: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起强烈的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

论述题:

1.裂谷构造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答:裂谷是在区域性伸展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巨大狭长断陷,两侧由正断层限定,切割深,发育演化期长,常具有地堑型式。

按照裂谷发育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其地质构造特征,可分为大洋裂谷(大西洋裂谷)和大陆裂谷(东非大裂谷)和陆间裂谷(红海)。它们构造成一个威尔逊旋回。大陆裂谷的特点:

①由一系列地堑、半地堑和地垒组成的复杂地堑系统,通常发育于区域性隆起的轴部,表现为断陷谷和断陷盆地的构造-地貌景观,反映岩石圈的伸展作用。

②裂谷中往往沉积一套巨厚的粗碎屑沉积,常伴有蒸发岩、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③裂谷往往是浅源地震带和火山带。裂谷带内的地球物理场一般表现为巨大的负布格重力异常和负磁异常,或者为负背景值上的正异常,裂谷边界一般表现为明显的重力梯度和磁力梯度带,大陆裂谷热流值高,变化幅度大。

④大陆裂谷有两类岩浆岩共生组合:大陆溢流玄武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也包括碱性玄武岩及其深成侵入岩体;双峰系列,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套,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响岩或粗面岩套。

⑤深部结构上,裂谷下地幔升高,地壳变薄,玄武岩层下普遍存在着波速较低的壳-幔物质混合组成的裂谷垫(异常地幔)。

裂谷的形成机制:大陆裂谷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两类。主动裂谷是地幔的上升热对流的长期作用,使大陆岩石圈减薄、上隆而致破裂,然后出现坳陷而成裂谷。被动裂谷则是由于地壳的伸展作用或剪切作用,使岩石圈减薄、破裂而导致裂谷的形成。如果大陆裂谷能够连续发展下去,最终就会演化成为大洋裂谷。

2.变质核杂岩的主要特征,组成要素及其形成过程 主要特征:

(1)变质核杂岩又深层拉伸抬升的变质基底(下盘)和变形较轻的盖层(上盘)组成,外形呈近圆形、椭圆形、呈分散孤立的穹隆状产出,中间变质岩,周围沉积岩

(2)基底与盖层以规模巨大的拆离断层分隔,基底岩石塑性变形强烈,顶部厚层糜棱岩带分隔基地与盖层,中间为岩体,糜棱岩化随着与拆离断层的距离增加减弱向深处过渡为正常片麻岩

(3)拆离断层原始产状近水平,在伸展拆离中变成犁式,上盘发育多米诺式断层以及次级顺断层使地层拆离变薄和缺失,使得地层柱中的上部地层直接覆于基底变质岩之上,变形属脆性域。盖层也可因侵入作用而变质,原始拆离断层可因穹窿作用而呈穹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拆离断层带

(4)拆离断层(带)是一条岩石强烈破碎带,与其接触的糜棱岩带的顶部可卷入碎裂岩化形成绿泥石微角砾岩,随着顺拆离断层倾斜向下趋近塑性区,碎裂带转变为网状韧性剪切带,进而汇入糜棱岩构成的韧性剪切带

(5)变质核杂岩可因伸展在其周缘形成箕状断陷盆地,其中常常堆积了一套粗碎斜岩 组成要素:(1)由高级变质岩和侵入其中的岩浆岩组成的变质核杂岩本身;(2)变质岩周围未变质沉积岩

(3)介于前二者之间的低角度正断层(拆离断层)形成过程:

变质核杂岩一般认为是在造山后伸展作用中形成的,往往出现在造山带的核部。

碰撞造山带的岩石圈底部一般都会有一个伸入地幔软流圈中的岩石圈山根(因为需要该山根的浮力来支撑地表多出来的山体,打个比方,对一根浮在水面上的木头来说,水面之上多出来的部分必然需要浸在水面之下部分获得的浮力支撑),该山根通常是硅铝质且含水的,熔点比较低,它在硅镁质的软流圈中不能长期稳定,在软流圈高温、地幔对流等作用下,山根会被熔融,难熔部分沉入地幔深处,易熔部分成为岩浆上升,这样山根就被去除了(此所谓“去山根作用”或“拆沉作用”)。在山根被去除的同时,山根处出现潜在的空隙,压力降低,软流圈物质上涌,造山带中央被拱起,造山带中央就从原来碰撞造山时的挤压状态转变为伸展状态。在造山带中央因隆升而伸展的同时,造山带两侧的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形成低角度正断层(拆离断层),造山带中央部分因处于正断层的下盘而不断被拱起抬升,最终会使原本处于造山带岩石圈比较深层次的古老变质岩石被剥露在造山带的中央,这就是变质核杂岩。

第十三章 逆冲推覆构造

名词解释:

1. 逆冲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大型至巨型构造,主要产出于造山带及其前陆

2. 叠瓦式:一系列产状相近并向同一方向依次逆冲的断层构成叠瓦式

3. 背冲式:自一个构造单元的两侧分别向外缘逆冲的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构成背冲式逆冲断层

4. 对冲式: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由两侧向一个中心相对逆冲形成的构造组合

5. 楔冲式:产状相近的一套逆断层和一套正断层共同构成上宽下窄的楔状冲断体成为楔冲式

6. 台阶式:由长而平的断坪与连接其间的短而陡的断坡交替构成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格架,是逆冲断层发育之初岩层处于水平产状时表现的型式

7. 断坪:上下盘岩层产状与逆冲断层产状一致部段;断坡:上下盘岩层产状与逆冲断层产状交切,即断层切层部断为断坡

8. 叠瓦扇:向上没有连接成顶板断层的叠瓦式逆冲断层 9. 双重逆冲构造(双冲构造):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的构造组合,次级叠瓦式逆冲断层向上相互趋近并且相互连接共同构成顶板逆冲断层,各次级断层向下相互连接,构成底板逆冲断层;各次级逆冲断层围限的断块叫断夹块

10.断弯褶皱作用:上盘断块沿非平板状断面滑动时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的过程 11.断展褶皱作用:正在向上扩展的冲断层前端上方地层吸收了下伏冲断层的位移量而形成褶皱的过程

12.断滑褶皱作用:强硬岩层由于下伏塑性层中的断层滑动而形成褶皱的过程 论述题: 1. 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及其构造组合

答: 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大型至巨型构造,主要产出于造山带及其前陆,其主要特征有:(1)逆冲断面往往呈台阶状,构成断坪—断坡—断坪样式;

(2)逆冲推覆体系发育完整时,沿着冲断方向一般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可以分为后缘带、根带、中带、锋带和外缘带,各带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点不尽相同;

(3)在冲断体系内可能发育反冲断层,且往往发育在逆冲断层前锋部位和断坡后侧(4)逆冲推覆构造在后期的风化剥蚀作用改造下,有可能形成飞来峰和构造窗;(5)多个逆冲推覆构造在垂向上往往构成叠瓦式相互叠置;(6)逆冲断层系走向上表现出分段变化 构造组合有:

(1)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一系列产状相近并向同一方向依次逆冲的断层构成叠瓦式(2)背冲式逆冲推覆构造:自一个构造单元的两侧分别向外缘逆冲的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构成背冲式逆冲断层

(3)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由两侧向中心逆冲的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的构造组合

(4)楔冲式逆冲推覆构造:产状相近的一套逆断层和一套正断层共同构成上宽下窄的楔状冲断体成为楔冲式

(5)双重逆冲构造: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构成的构造组合

2.简要介绍评述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机制 答:逆冲推覆构造主体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一般是由一个地质体对另一个地质体的推挤形成的,即所谓的后推力模式。在重力滑动的情况下也可能形成逆冲推覆构造,但由这种方式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的规模一般较小。3.逆冲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基本类型和主要特征

答:逆冲断层相关褶皱构造主要包括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和断层滑脱褶皱;具体:

断弯褶皱:逆冲席体沿阶梯状断层面运动时在断层的弯曲部位被迫发生的弯曲形成的褶皱。弯曲的形态被动反映其下断层形态,褶皱翼部位于上、下盘断坡之上,转折端位于断坪之上,常形成平顶的背斜或箱状褶皱,称为褶隆。

断展褶皱:正在形成的逆冲断坡端线部位形成的褶皱。端线以下部分岩层缩短,端线以上未断部分通过褶皱缩短以调节上下的不一致。这类褶皱一般不对称,前翼很陡;与断坡近于同时形成

断滑褶皱:是指强硬岩层由于下伏塑性层中的断层滑动而形成的褶皱,其主要特征:底部软弱层在褶皱核部加厚;底部发育滑脱断层;褶皱发生前的能干性地层在变形过程中厚度和长度不变;生长地层向褶皱顶部厚度减薄,褶皱翼呈扇状旋转。4.如何判断一个低角度断层是逆冲推覆构造还是伸展剥离断层

答: 1.二者形成的构造环境不同。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主断面两侧派生的次级褶皱、小断层、节理等构造也指示上盘的运动方向是向上逆冲;低角度伸展剥离断层形成于伸展背景,主断面两侧的次生构造指示上盘的运动方向是向下滑动。

2.两盘的相对新老关系不同。对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而言,断面附近上盘的地层时代一般老于断面附近下盘地层;对低角度伸展剥离断层而言,断面附近下盘的地层时代一般老于断面附近上盘地层。

第十四章 走滑断层系统

名词解释: 1. 走滑断层:即大型平移断层,两盘顺直立断层面相对水平剪切滑动的构造

2. 拉分盆地:走滑断层系中局部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形似菱形,两侧长边为走滑断层,两短边为正断层

3. 花状构造:指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散开的构造组合,根据其结构和力学性质可以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

4. 双重构造:两条走滑断层围限的断块中产出的一套与主断层斜交的次级雁列式走滑断层 5. 雁列式褶皱:走滑断层派生的特征性构造,褶皱以背斜为主,褶皱轴与主走滑断层成小角度相交,所交锐角指示对盘滑动方向,褶皱是在走滑剪切作用派生的次级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 论述题

走滑断裂系统应力应变状态,伴生构造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形式 答:走滑断裂系统应力应变状态

走滑断裂系统的伴生构造主要有:拉分盆地,花状构造,雁列褶皱和牵引弯曲,双重构造,此外还伴生小型的正断层,逆断层和节理等,具体:

(1)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局部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形似菱形,两侧长边为走滑断层,两短边为正断层

(2)花状构造是指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散开的构造组合,根据其结构和力学性质可以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3)雁列式褶皱是走滑断层派生的特征性构造,褶皱以背斜为主,褶皱轴与主走滑断层成小角度相交,所交锐角指示对盘滑动方向,褶皱是在走滑剪切作用派生的次级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4)牵引式弯曲是指走滑断层两侧地层由于断层两盘相对滑动而发生的牵引弯曲构造(5)双重构造是两条走滑断层围限的断块中产出的一套与主断层斜交的次级雁列式走滑断层 伴生构造空间分布形式:

一般来说,左行左阶弯曲与右行右阶弯曲处伴生的构造类型基本相似,主要是拉分盆地、正断层、张节理等张性构造;左行右阶与右行左阶弯曲处伴生构造类型可能相同,主要是褶皱、逆断层等压性构造。在垂直走滑断裂走向的剖面上往往伴生花状构造。

第十五章 韧性剪切带

名词解释:

1. 糜棱岩:发育于狭窄的强应变带内,较原岩粒度显著减小,面理或线理增强且岩石中至

少有一种主要矿物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岩石

2. 鞘褶皱:韧性剪切带中一种形似刀鞘的A型褶皱

3. A型褶皱:韧性剪切带中褶皱的褶轴与拉伸线理的方向大致平行的褶皱 4. B型褶皱:浅层次中褶轴与拉伸线理相垂直的褶皱

5.S-C组构:韧性剪切带中由S面理和C面理构成的构造组合形式称为S-C组构,其中S面理是平行于剪切带内应变椭球体XY面呈S型展布的剪切带内面理;C面理是糜棱岩面理,平行剪切带边界相间排列的小型剪切带

论述题:

韧性剪切带剪切运动方向判断主要依据 答:

1.错开的岩脉或标志层:

穿过剪切带的标志层往往呈“S”形弯曲,造成标志层在剪切带两盘明显位移,根据互相错开方向可确定剪切方向 2.不对称褶皱:

平行层面的剪切作用,导致岩层弯曲旋转,形成不对称褶皱,小轴面与岩层面的锐夹角指向对盘动向 3.鞘褶皱:

鞘褶皱枢纽方向或垂直Y轴剖面上的褶皱倒向指示剪切方向 4.S-C面理(两种面理组合):

S面理与C面理所交的锐夹角指示剪切带剪切方向;S面理: 剪切带内的面理,平行带内应变椭球体的 XY 面,呈S 型展布,C面理: 糜棱岩面理,平行剪切带边界相间排列的小型剪切带 5.云母鱼构造:

云母碎片尾部代表强剪切应变的微剪切带,它组成了C面理,锐夹角指示对盘方向 6.旋转碎斑系:

碎斑及周围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在基质的流动下发生旋转,形成不对称的形态,常有两种,尾端指向剪切方向:

σ型—结晶尾部宽短,中线分别位于结晶参考面

(X面)的两侧

δ型—结晶尾细长,根部弯曲,结晶尾的中线从结

晶参考面的一侧转向另一侧 7.不对称压力影:尾端指剪切方向 8.“多米诺骨牌”构造:

裂面与剪切带的锐夹角指示剪切带的剪切方向 9.曲颈状构造:

工程地质分区试题 篇5

姓名: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

测试成绩:不合格()合格()优秀()

一、选择题

(1)影响场地的复杂程度的工程地质条件有()

A抗震稳定性B不良地质发育情况C地质环境破坏程度D地形地貌条件E地下水发育情况

(2)常见工程地质分区的方法有()

A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分区B工程地质条件耦合分区C工程地质条件独立分区D工程地质条件的岩土工程分区

(3)在岩石边坡工程地质分区中,哪项不属于影响工程地质分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条

件()

A边坡高度和坡脚B岩石类型C软弱结构面的的产状和性质D地下水发育情况

(4)在可溶岩区的工程地质分区中,哪项不应纳入工程地质分区的原则中()(多

选)

A该区地下水的化学成分B该区侵蚀基准面高程C该区导水断裂与裂隙发育情况D该区碳酸盐岩的坚硬程度

(5)泥石流的工程地质分区中,哪项不属于影响工程地质分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

A该区暴雨的突发频率B该区的地形地貌条件C该区的地表松散物的发育情况D该区基岩结构面的发育程度

二、填空题

(1)工程地质分区的目的、。

(2)工程地质分区的意义、。

(3)独立工程地质分区与综合工程地质分区的主要区别

地质勘探写青春 篇6

他就是陕西澄合天宇勘探建井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向荣。

从钻工到机长

1991年7月,李向荣从省煤炭工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地处澄城县的澄合矿务局,而后,他又被局机关分配到下属的天字勘探建井工程公司当上了一名钻井队的钻工。从大城市到小县城,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无法相比,他的思想还一时转不过弯来。面对住的是山区破旧的土窑洞,吃、用全部是窖水的工作环境,他的思想曾产生了动摇。但静下心来他又想,自己也是农家子弟,况且现在基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比过去农村条件好得多,别人能干,我为啥不能干?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当好钻工,干好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所学全部奉献出来。在实际工作中,他一边虚心向工人师傅请教,一边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摸索,随后相继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1992年,由于他在工作中出色的表现,在参加工作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被任命为钻机队的班长。

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全局系统的工程量开始逐步减少,为了适应市场形势,公司决定抽出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到市场中承揽工程,以谋求生存。1994年,公司承揽了董家河煤矿的井下供水工程。李向荣一边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一边查阅有关资料。他们所使用的钻机是从王村矿租赁的反井钻机,公司也是首次使用。李向荣经过认真钻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钻机液压系统、自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并手把手地教给班长和钻工,使工程顺利进行。仅用了20天的时间,该工程完工,经矿务局评审。工程质量达到优良,也为公司创造产值20万元。10年里,从煤田的勘探钻井到为当地农民群众打井施工,他带领的钻机队,成功施工水井十几眼,不但为当地群众解决了祖祖辈辈的吃水问题,也为公司创造产值180多万元。

1998年,天宇公司承揽了榆靖高速公路路基的勘探工程任务。春节刚过,已是钻机队机长的李向荣,就带领他的工友奔赴工程地。榆林地区的天气十分寒冷,有时气温下降到零下20多度,加之榆靖一带地处沙漠边缘,大风随时加杂着黄沙,吹得人连眼都睁不开。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李向荣带领他的工友,用肩扛、手抬、驴车拉的办法,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及时将设备运送到工地,顺利地完成了几十个孔位的勘探任务,提交了榆靖高速公路全线的地质勘察报告,为榆靖高速公路的及时开工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技术管理干部到党政管理干部

2004年,已在工作一线摸爬滚打了14年的李向荣,被公司调回机关从事地质设计工作。当时,公司的地质设计很不规范,还是延用十分原始的手写人画方法。为了尽快改变这一落后现状,他刻苦钻研先进的电子制图技术,请教专业人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CAD的制图技术,并及时运用到生产中去。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水平,李向荣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始终把坚持业务技术学习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加强了对地质、物探、矿建、安全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公司生产领域的技术能手,并取得了二级建造师的任职资格,通过了陕西省建设厅三类人员资格考试。

2008年,李向荣担任了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在此期间,他认真落实上级党委、工会安排的各项工作,认真抓好公司的党务和群众工作,使公司的各项工作都走到了机关党委的前列。为了改善职工的生产条件,在公司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钼织有关人员,对车间进行治理,更换厂房门窗,粉刷墙壁,维修暖气管道,彻底改变了职工的生产条件,广大职工拍手叫好。在担任公司工会主席期间,他坚持正义,坚持按制度办事,较好地解决了公司职工住宅楼的分配问题,受到了广大职工的一致拥护和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在他的倡导下,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都未参加住房分配,得到了职工的好评。作为工会主席,李向荣十分关心困难职工,车间一名职工因家庭经济困难不安心工作,他得知情况后,多次去这位职工家里了解情况,及时组织工会有关人员进行帮扶,并将其列入低保户,为其解决了工作的后顾之忧。除此而外,他还组织工会的其他成员,对职工的重大疾病,子女升学,婚丧等困难协调解决,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凝聚力。

上一篇:小数乘法和除法复习下一篇:有效沟通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