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山海滨旅游区

2024-06-13

虎头山海滨旅游区(共6篇)

虎头山海滨旅游区 篇1

目录旅游特色著名景点附近景点旅游信息旅游特色

这里有理想的天然海滨浴场,海滩绵延1 2公里,沙质洁白,宽阔平缓;海水清澈,无礁无鲨,安全条件好,海表温度高,全年适宜海浴时间在280天以上,素有“南方北戴河”美称。南海之滨的两颗明珠虎头山和晏镜岭耸立区内,既是度假区的迷人景观,又是两座天然的观景台,与阳光、白沙、碧浪、林带交织成一幅如诗似画、如梦似幻的南国海滨风情画卷。

著名景点

虎头山海滨旅游度假区是茂名市开发最早的一个旅游景区。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接待能力。在这里具有南国风情和异国情调的别墅散布各处,此起彼伏,百态千姿。购物街、美食街、酒吧、咖啡厅、娱乐城等设施配套成龙,建成的景点有四季常绿的大花园、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汉白玉小佛、令人毛怵的恐怖城、让儿童流连忘返的儿童天地、老少咸宜的虎头山东方乐园等,且伴有石岩飞泉,趣味无穷。此外,还有矗立在广场边的银色高大建筑物“风帆飞悬”标志,在灯光的.映照下,粉蓝色的光线,彩色的喷泉,绿色的草坪,格调别致,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在购物街里,游客不但可以选购到称心如意的旅游纪念品,还可购到价廉味美的电白鱿鱼、龙虾、海鲎、海参等名贵海产品;也可随意选一家小食店,品尝刚从海里捕捞上来,活蹦乱跳的海鲜,南海边人的传统吃法更是别具风味,让品尝者大饱口福。如果你想到大海潇洒一回,可乘上游艇乘风破浪或穿上泳衣轻轻松松地投入大海的怀抱里。要是能再邀上三五位志趣相投的好友在平缓宽阔的海滩上踢足球、打网球、排球或晚上在松林里烧烤、野炊则更有另一番韵味。 虎头山原名“狗头山”,很久以前便流传着渔民阿狗与小龙女的爱情故事。1958年,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视察电白百里海湾“绿色长城”,到此漫步,认为“狗头山”不雅,电白人民造林绿化有一股猛虎之劲,建议此山改名“虎头山”,从此,虎头山之名便流传下来。 拾级而上到虎头山顶的绿海亭,欣赏那一片片随风轻轻拽动的绿色,才真正品味出“绿”的含义。远处,茫茫海疆,水天一色,帆影点点,海鸥翔集,晨观日出,晚赏日落,渔歌唱晚,真个如临仙境。 晏镜岭海拔400多米,是度假区的另一个天然观景台。山上有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为防备蒋介石反攻大陆而设的南海前哨,至今尚留下望哨所、战壕和山洞。山洞长的达200多米,短的也有几十米,内设办公室、休息室,在此夏可避暑,冬可御寒。如今,这里己开发成为游客们登高探奇的旅游景点。晏镜岭脚下海边还有一片美丽的礁林,是度假区规划中的垂钓区,坐在礁石上钓鱼,既可享受垂钓之乐,又可欣赏到有节奏的潮声,令人顿生超尘脱俗之感。另外,此处还有童子拜观音和晏镜甘泉井等景点,据说,情侣饮了此井水会更加恩爱,婚后家庭幸福,夫妻和睦,白头偕老,用井水沐浴的男女长命百岁。目前,利用晏镜岭动力气流稳定的特点,将其开发成一个高空滑翔伞的基地。

附近景点

西江温泉度假村 虎头山海滨旅游区 放鸡岛 中国第一滩游度假区 茂名高州水库旅游区 广东茂名森林公园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 仙人洞自然风景旅游区 茂名大雾岭旅游区 天马山生态旅游区 茂名高州城冼太庙 茂名市长坡旧城遗址 隆古书院 茂名高州高凉岭旅游区 茂名高州观山寺群 茂名高州市宝光塔

旅游信息

虎头山海滨旅游区 篇2

近年来,海滨城市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滨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滨旅游城市位于海岸带地区,一般由彼此相互强烈影响的近岸海域和滨海陆地组成,海滨旅游城市与一般城市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经济命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岸带资源(包括滨海油气和矿砂、海洋生物、渔业资源、海水资源、旅游资源等)和特有的滨海环境。近年来,对海岸带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海滨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际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通过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以下简称ICZM),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城市实施ICZM的成功经验表明,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至关重要,它可以有力地推动ICZM的顺利实施,从而促进海滨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将结合厦门市实施ICZM建立的管理体制,并综合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提出上海市ICZM管理体制的建议模式,同时也可以为其它海滨旅游城市提供参考。

二、ICZM管理体制的建立

(一)ICZM管理模式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ICZM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即“集中型管理模式”和“分散型管理模式”。在美国,联邦政府设有主管全国海洋和海岸带的职能机构——国家海洋大气局,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海洋、海岸带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是集中型的管理模式。在分散型的管理模式中,没有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海洋、海岸带工作的职能部门,海岸带的管理权分散在国家海事委员会、环境保护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目前,我国海洋管理体制大体类似与此,是以部门或行业为主的分散型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ICZM管理体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行政管理的实践和海岸带今后发展的需要分析,ICZM体制的管理模式,从远期看有必要对环境与资源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即建立集中型的管理模式,从近期来看却不现实;但是目前这种分散型的管理体制,对保护海岸带环境、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极为不利。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近期建立集中协调型或相对集中型管理模式,即综合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以综合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这种模式包括了协调机制和协调机构,代表了不同行业部门的利益,能够较好地发挥各有关管理部门的力量和积极性,可以及时调整各方面的关系,也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二)ICZM管理机构

机构的设置是管理体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根据ICZM的管理模式,ICZM的管理组织体系应由决策层(ICZM委员会)、咨询层(ICZM咨询委员会)、执行层(ICZM办公室)三个部分组成。ICZM委员会处于核心地位,是具有较高行政能力的例会式非常设机构;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ICZM重大问题的答询工作以及参与海岸带开发建设项目的审议、评估工作;办公室是委员会的执行部门,其使命是贯彻落实ICZM委员会的决策、指令和决定。

(三)ICZM管理体系

科学的ICZM职权划分是完善ICZM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在ICZM管理机构确定的基础上,应科学划分各相关部门的职权,尽量避免职权的重复、交叉以及缺失等弊端;同时,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对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在具体管理形式上,应尽量避免传统的垂直型的管理体系,探索扁平型或网型的管理体系,以提高管理效率。

三、海滨旅游城市ICZM管理体制的建议模式

(一)厦门ICZM管理体制

1997年UNDP/GEF/IMO共同发起的“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和管理项目”把厦门市作为试点项目之一,这也是中国实施ICZM的第一个试点项目。为保证ICZM的顺利实施,厦门市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ICZM管理体制该体制可以简化为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处于决策层的执行委员会,既要服从国家海洋局的领导,又要接受地方政府的监督。由厦门市常务副市长担任执行委员会的主席,直接负责ICZM的实施,同时监督执行委员会的活动。经济利益相关者(与负责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合作)与相关行政部门较早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科学技术委员会还直接参与了ICZM的实施。另外,若负责实施ICZM的管理部门(即海洋管理协调办公室)和专家组之间配合默契,就能对下属部门开展的活动进行统一、协调的管理,从而有利于ICZM的顺利实施。

(二)上海市ICZM管理体制的建议模式

1.上海市目前的海岸带管理体制

目前,上海仍然沿用传统的以部门或行业为主的分散型管理体制。国家海洋局对ICZM的实施拥有最高领导权,但是由于没有一个正式的海岸带管理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对相关部门的组织比较松散。过去10年中,上海经济发展迅速,因此相比较其它部门,经济部门力量比较强大,当地政府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关系较为密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海洋局的管理能力。由于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实施海岸带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建立科学、合理的ICZM管理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2.上海市ICZM管理体制建议模式

已有研究学者为上海市ICZM体制提出了一个建议模式,本文对该体制进行了简化,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管理体制是金字塔式的组织形式,具有严格的层次结构。国家海洋局处于最高层,拥有最高权力,负责制定国家ICZM政策、法规和计划,以及综合、协调省级ICZM管理行动。位于第二层的是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制定ICZM计划、进行综合和协调、组织监督和评估等,该管理机构归国家海洋局领导,同时还包含了地方政府的参与,但这只是一种非正式的参与。综合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支持机构(如上海市政府)、执行机构(地方管理机构、经济发展部门和当地社区)和咨询机构(如专家等)三个部门。很明显,这三个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支持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执行机构与咨询机构之间彼此相互影响,但是支持机构与咨询机构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其中执行机构负责海岸带管理政策内所有项目、活动及方案的实施。

该管理体制尚存在问题,即在相关者参与决策之前,海岸带管理的具体内容往往已经确定了,同时,咨询机构参与决策的时间较晚,因此所起的作用很小。由于地方政府对ICZM决策过程和实施过程的重要影响,必须依靠地方政府来决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又使综合管理机构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意愿。虽然图2中的结构层次清晰,但地方正式和非正式的权力分配会对当地政府产生双重影响,而负责海岸带管理的职责仍掌握在国家海洋局手中。因而该ICZM体制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可选方案1:厦门模式直接应用于上海

在厦门模式中,海洋专家组的参与贯彻ICZM的计划与实施阶段,并由地方政府直接负责ICZM的实施,这有力地推动了ICZM的顺利实施。但是,厦门模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意愿及其积极性。在上海,由于经济部门的力量过于强大,若直接采用厦门模式,其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直接将厦门的管理体制应用于上海是不可行的。

(2)可选方案2:改进的厦门模式

为了使厦门模式适用于上海市,必须结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对厦门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其更具有可行性。改进的ICZM管理体制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在ICZM的早期阶段,通过地方政府、国家海洋局和海洋专家组三方的共同参与,ICZM的结构将变得更加完善。由于这三个部门的权力相当,可防止经济部门的力量变得过于强大,以及由于不同城市之间权力机构不同对ICZM的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

当然,为了保证ICZM切实可行,一个普遍适用的管理体制还应该包括其它相关部门的参与。在改进的ICZM体制中,如果措施得当,地方政府、国家海洋局和海洋专家组三方面的力量应该能够平衡地方政府和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原来管理体制下部门之间的条块关系,从而实现政治力量与影响的平衡。

在今后,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到海岸带管理中来,当然,这个过程是逐步实现的。目前为止,由于中央和地方诸多规定的限制,公众参与往往仅限于公众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公众进行教育和培训。通常情况下,参与仅仅意味着(如厦门)利益相关者会被告知ICZM的行动计划但并不要求他们参与决策;公众可以将他们对某些方案或措施的意见、看法等向政府反映,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对ICZM的决策产生影响。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影响,目前不可能真正实现公众的全面参与,只能逐步实现。

四、结论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对推动ICZM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ICZM应该以地方为主,找准管理的重点,加快试验型发展模式的扩散。根据厦门、广东和海南ICZM试点工作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取一些共性的东西,研究其扩散路线,逐步推广到其它海滨旅游城市,实现海滨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对推进ICZM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海滨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厦门作为第一试点项目的城市,为保证ICZM的顺利实施,应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建立ICZM管理体制,并综合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上海市ICZM管理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海滨旅游城市,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管理体制,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灵杰.美国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世界地理研究,2001(10).

[2]张灵杰.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J].海洋通报,1999(18).

[3]Chua T-E.,et al.From sectoral to integratedcoastal management:a case in Xiamen,China[J].Ocean&Coastal Management,1998(37).

[4]Maren L.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in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n assessment ofstructural impacts 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Ocean&Coastal Management,2005(48).

大连海滨旅游持续发展对策探析 篇3

关键词:大连;海滨旅游;可持续发展;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097-02

一、大连海滨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它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旅游休闲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大连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依靠自身的环境优势和人文旅游资源,坚持依法管理,合理开发,严格保护,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逐步形成以海滨旅游带为主体,以海滨景区、海滨城市及度假区为重点的发展格局。

大连作为中国的重要沿海城市,海滨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并且高于全国水平。从大连旅游局获悉,2012年大连地区接待海内外游客高达4943.28万人次,收入达到767.20亿元,同期相比增长了18%。入境游客128.8万人次,同比增长10.09%,旅游外汇收入8.9亿美元,同比增长10.09%,新增旅游就业约1.1万人。滨海旅游业逐步成为大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即将成为大连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大连海滨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1.区位环境优越

大连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处,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区比邻,地理区位得天独厚,同时也是内陆城市与外界沟通联系的窗口城市和渤海湾的犄角城市。在交通运输上来讲,大连交通工具齐全,有陆、海、空综合型、立体化、全方位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与全国范围的其他沿海城市相比也具有一定优势。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大连与其他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所在。

2.海洋资源优势明显

大连拥有雄厚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是大连旅游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大连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就是沿海海滨区域,有海、滩、岛、沙、礁等的景物,形成了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特色鲜明的旅游景观,如棒棰岛、老虎滩、傅家庄、海星广场、旅顺港等等。大连海域受暖流影响,海洋生物种类多,生长周期长,味道鲜美,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好评,同时也吸引了广大游客。海洋生物和海洋生物产品推动了大连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显示了大连海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优势所在。大连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城市基础建设完备

在大连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大连城市的基础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基础建设方面,确定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建设指导思想,投资多达600多亿元,完成了华能电厂、黄海大道、北亮工程、东北大道等一大批基础建设工程,美化了环境,居民生活水平质量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大连还配备了希尔顿、现代博物馆、艺术馆、瑞士酒店、金石国际会议中心、网球馆等独具国际水准的现代化项目,大连的基础建设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备大大提高了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声誉。几十年来,大连凭借良好完备的基础建设,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成为一座享誉国内外旅游海滨城市。到2012年底,大连有星级饭店172家,知名旅行社403家,开发区、度假村19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7处,新增绿地132万平方米。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大连这座明珠城市极具光彩。

三、大连海滨旅游业发展存在的弊端

1.旅游景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进入大连的旅游旺季,在海滨景区游客众多,海滩、沙地上一片热闹景象。但是游客的迅速增加,使得海滨景区的环境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游客随意践踏草坪,在海滩和沙地上乱扔果皮、玉米棒、塑料袋,景区内大巴乱停现象严重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就会影响到大连海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旅游从业者素质有待提高

旅游从业者是直接接触游客的一线工作人员,从业者的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旅游业社会声誉,也关系着一个地区的形象。因此旅游从业者就像一张名片,直接影响游客心目中形象。

随着大连地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从业者的队伍也随之迅速壮大,但旅游从业者的能力素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都发生了变化,有一些不合格人员进入到了服务队伍。大连作为中国的重要旅游城市,尽管旅游队伍庞大,但是旅游从业者素质偏低,遭到了游客的投诉,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严重影响了大连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3.政府对外宣传力度不足

对外宣传是旅游业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大连尽管在国内外的声誉很高,但是仍旧缺乏宣传力度。尽管在电视媒体及重要公共场所,如火车站、飞机场等,虽然有广告宣传,但大都是“老面孔”,缺乏对大连这座城市的宣传新意。缺乏创新的宣传,造成了人们的审美疲劳,也使得游客停留于表面认识上。这样不利于对城市的声誉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城市的创新宣传。

四、大连海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注重环境可持续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基础性旅游公共服务。例如公共景观和环境建设、游客休憩地及休憩设施的建设、景区内的旅游集散地建设等。其次,改善和加强旅游公益事业,加大旅游培训教育工作。培训教育应该是双向的,一是对游客的管理教育;二是对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提高这两个层面上认识的公共集体服务意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上升层次,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卫生等公共问题。第三,进一步完善公共信息旅游服务平台。例如在适当的位置设立旅游标志系统,及时发布旅游信息资讯,加强旅游客服中心的管理,在游客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等等。第四,加强市场性质的旅游公共服务。例如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加强安全监察和预警机制等等。第五,注重科学规划,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注重科学规划,搞好与经济部门的关系,预测带来的环境问题,处理好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海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从业者整体素质,打造良好城市声誉

提高旅游从业者素质,对发展旅游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旅游服务者应该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制度,只有规范了从业者的行为,才能让游客感到满意。不仅要有制度规范,还应该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例如进行专业培训,专家座谈会等。提高了从业者的服务质量,才会减少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才能给游客留下满意美好的印象,才能吸引游客再次到大连旅游,进而树立起良好的城市声誉。

3.突出城市文化内涵,提高特色品牌旅游建设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蕴含自己的文化内涵,彰显该城市旅游的特色与个性,只有这样才具有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大连成功的注册了“浪漫之都”的旅游品牌,因此也就有了城市的靓丽名片。但是怎样将海滨资源与“浪漫之都”融于一体,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首先,我们可以根据海洋文化进行挖掘思考。例如开发现代海滨艺术文化的深层次建设,体现海洋文化的浪漫和奥妙无穷。其次,深入思考本土渔家文化的浪漫情调。例如大连小伙子的潇洒宽广,女青年的漂亮美貌,以及渔家沙滩漫步的惬意等。再次,大连是一个多种民族海洋文化的交融地带,异域风情的浪漫应该溶于其中。异国风情充满别样的风采,可以展现现代气息,充满浪漫色彩。例如建设俄罗斯海洋风情馆、日本风情体验游、韩国风情一条街等等。最后,还可以挖掘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的浩瀚神奇魅力等等。因此,只有突出城市文化内涵,提高特色品牌建设,大连的浪漫海滨旅游才能长久可持续发展。

4.加强区域性旅游合作,实现整体共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地区旅游发展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加强沟通合作,才能有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因为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紧密相关,更应该加强合作,实现区域共赢。大连海滨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加强区域性的合作与交流,创建精品旅游产品,提高服务层次与质量,共同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互通有无,加强合作,实现联合性区域旅游。这样大连海滨旅游业才会走得更远。

五、结语

当下,旅游业发展迅猛,大多数人也越来越注重理性旅游,旅游景点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大连作为中国重要海滨城市,要想在海滨旅游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通过政府、旅游服务业、旅游从业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大连海滨旅游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振万.浪漫之都[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谢春山.试论大连的旅游资源开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5).

[3]郭振东.大连市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经济发展状况[J].大连大学学报,2009,(29).

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 篇4

素有“海滨温泉”美称的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位于天津市塘沽区高沙岭东面,又叫做海滨浴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滨浴场之一,这里建有全中国规模最大、15米高的具有三个直滑道和两个旋转滑道的冲水滑梯。

与北戴河、青岛、大连等海滨浴场相比,天津海滨浴场有其独特之处。由于这里的`沙滩极为平缓,坡度仅为千分之一,故潮差很大。潮涨时,平缓的沙滩形成水深适宜的辽阔天然浴场,泳客可到大海远处畅泳,

资料

潮退时露出2-3公里宽的沙滩,成为赶海的理想之地。浴场的面积约18万平方米,从海岸向海滩修筑了一条宽10 米、长600米的引堤,连接引堤的是一个与海岸平行的50米宽、5.5米高、520米长的人造沙滩。游人在宽阔平坦的沙滩上可尽情享受拾贝、捉鱼、抓蟹等乐趣。

海滨度假旅游地产发展趋势有哪些 篇5

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化和旅游市场的逐步成熟,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在未来发展中将主要呈现以下五大趋势:

1、大众化趋势

度假旅游在国际上已经是一种大众化的旅游形式,如欧洲的英国、德国、西班牙以及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地每年进行度假旅游消费的旅游者均占到了其旅游总人数的50%以上。我国的度假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时尚旅游的兴起,海滨度假旅游必将受到更多旅游者的青睐,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滨度假旅游也将能为更多的中层消费者所接受,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在这一趋势下我国海滨度假旅游还将伴随家庭化、中档化等特点。

2、多元化趋势

我国海滨度假旅游的多元化趋势一是指旅游功能的多元化。具体而言,主要指观光、休闲与度假、康体、娱乐、疗养等功能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从海滨旅游的自身发展看,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治病疗养阶段、疗养游乐阶段、游乐度假阶段,康体、娱乐等功能越来越成为现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旅游业是从观光旅游发展起来的,而其本身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因而在开发海滨度假旅游产品时不能忽视观光休闲功能,度假与观光的结合既是我国海滨度假旅游的一种趋势,也将是其一大特色。二是指旅游产品类型的多样化。将由传统的阳光、沙滩、海水等单一产品逐步扩展出高尔夫、滑水、摩托艇、海底观光等项目,形成滨海、海面、空中、海底立体式的海滨度假旅游产品系列。

3、生态化趋势

海滨度假旅游的生态化趋势一方面源自旅游者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源自度假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摆脱城市生活的负效应,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是海滨度假旅游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对我国上海市民周末度假旅游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回归大自然、野趣浓、环境幽静”为目的者占到了51.2%,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吸引物,对海滨度假旅游意义重大。同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入也是海滨度假旅游生态化发展的一大动因。80 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是海滨度假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根基。环境、设施、服务将被视为海滨度假旅游产品整体框架的一部分,海滨度假旅游产品的生态含量也将越来越高。

4、休闲化趋势

美国未来学家甘赫曼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预言为“休闲时代”,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体验将成为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一大特征,而海滨度假旅游区所具有的良好环境、丰富内容又能为游客休闲提供特殊的经历与体验。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区在未来发展中将不断增强旅游产品的休闲性功能,增加休闲设施和服务,使旅游者在享受大自然所赐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民俗、文化、艺术等无限的休闲乐趣,这也将大大延长游客的平均逗留时间并提高重游率。

5、创新化趋势

虎头山海滨旅游区 篇6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及消费结构不断提高和改善, 旅游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增加, 加之带薪假期的增多, 以休闲、度假、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游逐步兴起, 成为人们调整身心、放松精神的新的选择。中国的旅游产品结构也正随之发生由单一的观光型向度假型的战略转变。海滨度假旅游作为世界度假旅游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中国度假旅游的整体发展及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拟通过分析海滨度假旅游者的需求与行为特点, 为中国海滨度假旅游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一、度假旅游的含义分析

1.观光旅游的含义

观光旅游是指到异国他乡游览自然山水, 鉴赏文物古迹, 领略风土人情, 主要通过游览达到美的享受, 获得愉快和休息。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见、最基本的旅游类型。从全世界范围看, 这种基本的旅游方式, 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2.度假旅游的含义

度假旅游是指利用假日离开居住地到某地进行相对较少流动性的为期数天的旨在令精神愉悦和身体健康的各种旅游活动。海滨度假旅游则是依托海滨旅游资源进行的度假旅游活动。

3.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的异同分析

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不同层面的旅游形式。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度假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除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要求不同, 二者在旅游的心理推力和追求的目标方面存在明显不同。观光旅游追求的是“刺激”, 即通过“求新求异”获得一种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常规的一成不变、固定乏味的突破, 从而获得与日常生活全然不同的体验。“刺激”越大, 体验越深刻, 旅游效果越大;而度假旅游的根源就是“刺激”过度影响身心平衡, 因此, 度假旅游追求的是“放松”, 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放松”, 从而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平衡。具体来说二者有以下区别: (1) 度假旅游总旅程和旅时相对较短, 观光旅游总旅程和旅时相对较长; (2) 度假旅游在度假地住宿逗留时间长, 观光旅游在住宿地逗留时间短; (3) 度假旅游游览类的产品不构成其主要需求, 观光旅游则对游览观赏的产品要求很高; (4) 度假旅游对娱乐、康体设施等综合配套的要求很高, 观光旅游则要求不高; (5) 度假旅游对餐饮质量及可提供的餐饮方式选择要求高, 观光旅游相对要求不高; (6) 度假旅游重游率高, 观光旅游重游率低。

二、度假旅游者需求与行为分析

(一) 度假旅游者需求与行为分析的理论视角

1. 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把人类行为的动力从理论上和原则上作了系统的整理, 提出了分析人类动机和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 该理论对研究人类的行为需要和动机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意义。在旅游领域内, 虽然不能用其解释所有旅游行为的动因, 但它确实为我们认识旅游需求与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马斯洛把人的多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 并按照其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等级, 并在其晚年又提出了求知和审美需要, 本文主要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论视角分析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行为, 所以在此不对其层次之间的关系详细说明, 并把求知和审美需要也一并列入分析。 (1) 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 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 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 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 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结合旅游者需要延伸来看, 这方面需要主要包括吃、住、康体活动、阳光、新鲜空气等。 (2) 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从旅游来看就是旅游者需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心理安全方面的保障。 (3) 社交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 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 希望爱别人, 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 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 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并相互关心和照顾。从旅游来看, 表现为旅游者通过旅游而探亲访友、寻根问祖、联络老朋友、结识新朋友 (包括和旅游地居民的交往和互动) , 以满足其社会交往的需要。 (4) 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 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即自尊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 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 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社会满腔热情, 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特别渴望得到外部尊重, 尤其对一些平常生活工作中较少得到这种满足的旅游者就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旅游服务不但强调功能性服务, 还特别强调心理服务的原因。缺少尊重的旅游服务不可能给旅游者带来多么美好的体验。 (5) 求知需要。即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学习, 探究事物的哲理, 对事物进行实验和尝试的欲望。从旅游来看, 就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希望了解、学习、探究一些未知的事物, 满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6) 审美需要。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对称性、秩序性、闭合性等美的形式的欣赏、对美的结构和规律性的需要等。从旅游来看, 可以泛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一切美好的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欣赏, 满足了旅游者的审美情感体验。 (7)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 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从旅游来看, 是指旅游者通过到自己向往已久的旅游地旅游, 或者参加诸如攀登高原雪山、高难度滑雪、富有挑战性的探险等旅游活动, 满足自己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甚至产生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2.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理论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理论为我们分析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与行为提供了又一个理论视角。 (1) 单一性需要。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寻求平衡、和谐、相同、可预见性和没有冲突, 否则人们便会产生心理紧张。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尽量寻找标准化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以减少非单一性、不可预见性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 (2) 复杂性需要。是指人们追求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等。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可能更愿意游览没去过的景点、走偏僻的道路、住独立经营的旅馆, 或者希望旅游活动能安排的新奇、刺激、有趣, 使他没想到, 给他带来意外的体验和惊喜。 (3)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的平衡。从上述两个概念的解释可以看出, 人们既有单一性需要又有复杂性需要。生活、工作或者旅游过程中的单一性过多, 人们会产生枯燥、单调、厌倦之感, 觉得了无生趣。而生活、工作或者旅游过程中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过多, 也会使人感到紧张、不安和焦虑。所以, 在旅游者的心里, 只有当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达到某种平衡, 旅游者才会既感到放心、安全、可靠、舒适, 又感到新鲜、刺激、有趣、惊喜。

本文下面将主要综合上述两种理论对度假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行为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海滨度假旅游的建议。

(二) 度假旅游者需求与行为分析

1. 康体性和休闲性是主要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两个层次阐述了康体和休闲需求对人的价值, 即生理层面的对于健康的和休息的需要和自我实现层面的兴趣的满足、潜力的发掘和精神上的愉悦。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理论则解释了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多变化和激烈竞争的背景下, 人们对通过度假旅游的康体和休闲活动, 来达到单一性需要的满足以平衡现代社会的复杂变换所具有的价值。所以, 观光旅游者的主要需求是学习, 观赏风景名胜、自然奇观, 体验和了解异国他乡的风情, 以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探亲访友者的主导动机是亲情的交流;而度假旅游者的主导动机则是健康或娱乐休闲, 其目的在于调节生活节奏, 解除长期紧张工作所造成的身体疲劳、精神疲惫和心理压力, 寻求消遣、休息和放松, 增进身心健康。由此导致对度假地与康体和休闲有关的旅游配套设施、活动的组织、食宿条件等特别关注。

2. 对度假地的安全性要求高

因为度假旅游者在度假地逗留时间较长, 活动空间也主要在度假地附近, 因此度假地的安全性, 包括度假、游乐设施、场地的安全保障, 度假地的经济和社会治安状况等对旅游者选择度假地也具有重要影响。从单一性需要角度分析, 度假地应给旅游者提供人身、财产、心理安全方面的单一性, 免除其由于人生地不熟带来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

3. 与度假地居民真诚交往的要求较高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交往之于人类吃饱穿暖后的重要性。度假旅游者不可避免地甚至是渴望与当地居民、旅游服务人员、其他旅游者以及和自己的一起出游的亲人朋友发生各种交往, 与旅游服务人员、其他旅游者以及和自己的一起出游的亲人朋友的交往下文分析, 这里先分析和度假地居民的交往。通过与度假地居民的交往, 旅游者了解风土人情, 品尝当地特产, 参与风俗活动, 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与观光旅游相比较, 在度假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接触的时间较长, 甚至能融入当地的社区之中, 渴望一种单纯、真诚、没有欺诈的交往和融入, 渴望由旅游者到宾客再到朋友的转变, 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当地居民坑蒙欺骗, 这将严重破坏在度假地的感受和对度假地的印象。这一点和观光旅游有很大不同, 观光旅游移动空间很大, 观光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往层次较浅, 时间也更短, 在一个景点的不快可能很容易就被下一个景点的美丽风光和愉快的交往所冲淡, 而度假旅游中这种来自与当地居民交往的不快则很难弥补。

4. 与其他度假旅游者和家人朋友的交往互动要求较高

度假旅游中有很多活动要求其他度假旅游者的参与, 互动互助, 才能有高质量的体验。尤其是一些同一个度假俱乐部的旅游者, 彼此之间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甚至已经相识, 彼此更渴望有愉快的交往, 而且度假之后还可能继续联系, 因此其互动交往的层次也更高。度假旅游者还期盼和同去的家人朋友在度假中的交往值得留恋和回味, 不同于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交往。这要求度假地旅游部门在深刻理解度假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出相应的有助于互动交往的旅游产品, 营造有趣、温馨、也可以稍带些竞争性的交往氛围, 充分满足度假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5. 对度假地旅游服务质量要求较高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已经指出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尊重对人行为的支配。虽然旅游者一般不会说旅游是为了获得尊重需要的满足, 但在旅游过程中需要获得尊重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心理。由于度假旅游的特点, 度假旅游者的活动空间有限, 活动方式比较固定, 一般不会在景区、景点之间来回奔波, 因而旅游者对度假地环境和旅游服务的期望值较高, 如果说观光旅游看重服务的便利性, 那么度假旅游则看重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情调, 希望享受到良好的服务, 满足其获得尊重的心理。

另一方面, 从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的平衡的角度分析, 不管度假旅游地资源如何不同, 风俗如何特殊, 旅游服务的质量却应该是标准化的、可预见的, 尤其是在吃住环节。

6. 对个性化服务要求较高

伴随度假旅游从团体向散客、家庭、自助型消费发展的趋势, 相应的度假旅游对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度假旅游者希望度假地旅游部门能为其量身定制服务项目, 设计符合其个性的旅游产品, 不喜欢度假地旅行社组织的一些周边标准化、巡游式的参观游览。同时, 由于现在度假旅游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居多, 因此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基本环节应尽可能考虑到家庭消费的特殊性, 尤其应照顾儿童和老人的消费特点。

7. 对度假地季节、气候和度假产品价格较为敏感

与观光旅游形式相比, 度假旅游者更在意度假的季节和度假地的气候。一些度假地的资源和项目直接就受制于季节和气候因素, 如海滨度假、滑雪度假、温泉度假等, 因此度假旅游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季节性。此外, 由于相同旅游时间下度假旅游花费一般高于观光旅游, 在中国目前人均GDP3 600美元, 连世界平均水平8 000美元一半都未达到的国情下, 对于多数度假旅游者来说, 度假产品的档次和价格也成为其度假旅游行为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8. 对度假地易形成目的地偏好, 重游率较高

旅游偏好是指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它可能是固有的, 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还可能是经验的积累, 是以前度假经历令人满意的感受反馈。由于度假旅游者出游的目的在于减缓生活节奏, 在舒适的环境中得到调节和放松, 因此, 与观光旅游相比, 度假旅游者更看重在度假地的实际感受是否能满足其内心的期望, 一旦对某个度假地满意, 便极有可能形成目的地偏好, 使其多次光临度假, 再次达到放松、减压和调整的目的。

三、基于需求与行为分析的海滨度假旅游发展建议

1.完善海滨度假旅游康体及休闲游乐设施

康体和休闲游乐活动的开展, 离不开相关设施、设备的完善。海滨度假旅游区应结合海滨资源及度假地特点, 加大对康体和休闲娱乐设施、设备的投入, 如水上飞机、水下观光潜艇、潜水区建设、帆板、简易赛艇、沙滩排球练习场、单双人自行车、露天舞厅、现代养生保健馆、账篷露营地、垂钓培训、背景音乐设施等等, 借以提高产品档次, 改变以为有了阳光、沙滩、海水就能吸引海滨度假者的落后观念, 改变粗放式的经营模式, 同时也可以尽力避免海滨度假产品的同质化倾向, 适应中国迅速发展的海滨度假旅游需求。

2.加强海滨度假旅游地的安全防范工作

旅游者到海滨度假, 总是希望在度假地附近随意走走, 或是探探险, 也希望晚间在海边散散步, 旅游者希望度假地的社会治安及其他安全防范有所保证。可以说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环境下, 度假地社会治安是制约度假旅游者行为和影响其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这一点却往往被很多海滨度假旅游地所忽视。比如度假区的灯光照明, 到了晚间, 除了酒店附近和主干道上还有点光亮, 海边和景区的小路常常是黑糊糊的一片, 初来乍到的旅游者往往不敢离开酒店周边, 让人全然失去了浪漫的情怀。除了增加照明范围及延长照明时间外, 还应该根据不同海滨度假区的具体治安环境, 决定是否应成立晚间治安巡防队, 有效防止治安事故的发生, 着力为旅游者营造一个安全的海滨度假胜地。

3.对海滨度假旅游市场正确进行战略定位

就中国目前海滨度假地的资源、设施和服务来看, 要想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标准, 恐怕鲜有几个度假地能达到, 即便达到也只是区域性的。况且国际度假客人对度假地的选择具有习惯性和稳定性, 他们大多已成为国际著名度假地的回头客。客观地说, 国内大多数海滨度假地应把自己定位于服务国内度假旅游市场, 以国内为主, 国际为辅, 不断积累经验和积聚实力, 实现海滨度假地建设的良性循环, 为未来提高国际竞争力打下基础。

以国内为主的定位, 根据在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中等阶层消费者旅游支付能力明显增强。同时, 从旅游动机的推力因素分析,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 社会竞争和压力也日益加大, 加上国内观光旅游已经发展几十年, 人们对通过度假旅游达到身心的调整放松, 已显现出越来越高的渴望, 度假旅游在中国现已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所以国内为主的定位有庞大的客源做支撑。但是另一方面, 以国内为主的定位就必须考虑中国目前中等阶层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避免一味追求豪华、高档的设施和服务, 应该视各海滨度假地的具体情况确立中、高档的比例, 确保中、高档设施和服务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4.引导度假地居民与旅游者平等、坦诚交往

如前文所述, 度假旅游的特点使度假旅游者与度假地居民有更多的交往机会, 海滨度假地旅游部门应加强对度假地居民的宣传引导,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当地的度假休闲中来, 以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开放胸怀, 与外地度假者热情、平等、坦诚地交往, 共同营造一种海滨度假特有的气氛, 共同享受度假的快乐轻松。在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海岛度假地, 更要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引导, 对当地居民讲清度假旅游者的期待, 讲清和旅游者热情、平等、坦诚交往与度假地长远兴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将现代旅游服务业的理念传输给他们, 为海滨度假旅游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5.加快互动性、参与性程度高的产品及主题性产品的设计和创新

在互动性和参与性程度高的活动中, 度假旅游者的情绪更加愉悦兴奋, 与人交往更加积极主动, 既满足了其交往的需要, 又使其获得深刻的不同寻常的体验。这类产品可以是各种康体类的趣味比赛活动, 也可以是舞会、晚会、种植家庭度假纪念树、拓展训练、电影音乐交流会等等。海滨度假离不开沙滩、阳光、海水, 但这些自然资源的替代性很强, 在不同的海滨度假地都可以拥有。要想为旅游者带来全新的海滨度假体验, 让其恋恋不舍总想旧地重游, 不同的海滨度假地就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类和服务类产品。

除了上述从互动性、参与性角度所述的产品创新之外, 各海滨度假地还应拥有自己的主题性产品, 并且, 海滨度假地的理念及主要产品系列都应围绕主题展开, 而且要深入挖掘, 尽可能丰富产品线和产品内涵。在产品开发设计和项目创新过程中, 还要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 推动产品开发水平的飞跃, 并尽力凭借丰富的高科技的创新项目和产品, 凭借文化类和服务类产品来摆脱对资源和季节的过度依赖, 以有效地缓解海滨旅游度假季节制约的瓶颈。同时也借由不同的主题性产品, 在各海滨度假地之间形成差异, 营造特色, 避免恶性竞争。

6.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培养度假者目的地偏好

海滨旅游度假地应充分重视旅游形式从观光为主向度假为主的发展趋势, 及时转变观念, 不能再把服务质量停留在口头和宣传上, 彻底摒弃观光旅游时代的“一锤子”买卖的理念。要采取切实措施, 真正从度假者需求出发, 尤其在度假旅游者较为看重的吃、住、娱环节, 完善度假旅游服务项目, 全面提高度假旅游服务质量, 优化和提高海滨度假地形象, 培养度假旅游者的目的地偏好, 提高度假旅游者的重游率。

结束语

海滨度假旅游管理部门和度假旅游企业应认真分析、透彻理解度假旅游者的需求, 把握其度假行为的影响因素, 确定适合的战略定位, 尽快确立海滨度假区主题产品, 挖掘产品内涵, 丰富产品系列。同时应加大投入, 增加配套设施, 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度假区旅游服务质量, 促进中国海滨度假旅游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筏筏.大连海滨度假旅游创新对策[N].大连日报, 2009-06-17.

[2]梁保尔.中国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科学, 2006, (6) .

[3]汤颖松, 魏莉.休闲度假旅游在中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 2008, (6) .

上一篇:差倍问题练习题及答案下一篇:对安全生产的建议

热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