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24-08-29

西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精选8篇)

西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篇1

一、选择题:

13.《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

14.小华同学对右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简车是唐朝时出现

B.都江堰是防洪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D.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以农为本”

15.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

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

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

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16.以下这组图片中,体现我党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又具有创新精神的是

D

A.开国大典B.一汽投产C.“863”成就展D.香港回归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不断追求和实现社会进步的过程。请回答17-18题

17.民主政治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对以下史实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加强了王权巩固B.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扬起近代化的船帆

C.俄国解放农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俄国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18.爱因斯坦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在一封千美国公民书中说:“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②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标志着二战结束③原子能的广泛应用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④科技发展要为人类的和平、进步服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4分)

19.(7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6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新时代到来前夜思想文化变革的蓬勃朝气和人类反封建神学、向自然挑战的无畏精神。

材料二:启蒙运动的倡导者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革命”指的是_________。(1分)材料二油画中人物应该有_______(1分)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性质,以及启蒙运动的作用。(3分)②依据材料三,说出发生在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历史地位。(3分)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1)文艺复兴;(1分)伏尔泰。(1分)

(2)①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1分)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传播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2分)

②新文化运动;(1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

(3)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分)

20.(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来,随着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18—19世纪,在北美殖民大陆上,美国经过两次血与火的战争洗礼,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二: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标数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它不仅关系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一

定意义上也超过两国的范围……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

——温家宝总理

(1)依据材料一,试举“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的具体做法一例。(1分)经过两次战争洗礼,对美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2分)

(2)依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率呈现怎样的趋势?(1分)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国际关系应如何健康发展?(2分)

(1)如:三角贸易、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等;(1分)赢得了国家独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上升趋势;(1分)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共的正确领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动等。(2分)

(3)要加强国际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要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2分)

21.(13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和结构,是我党关注民生,富民爱民的体现。小华与同学们以“探究经济发展政策,思考富民道路”为主题,进行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其中。

【以农为本的变迁】

材料一: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以农为本,商鞅变法采取了重农轻商的措施;宋代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轻商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商业、海外贸易繁荣。然而,随着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经济处于落后状态。

(1)商鞅变法哪一措施体现了“重农轻商”的观念?(1分)请举一例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分)

(2)举例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1分)简要说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2分)

【近代工业的艰难】

材料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

(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特点?(1分)简要说明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2分)

【新时代与时俱进】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并确立了新的经济所有制。新的时期,中国经济的腾飞开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创新,中国经济顺应世界的潮流,插上科技的翅膀,奋起直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充满光明。

(4)材料三中,请说出新的时期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1分)。世界经济又是什么?(1分)

【汲取历史的智慧】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同时还懂得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2分)

(1)奖励耕战;(1分)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2分)

(2)表现:①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里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②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1分)原因:政府的重视和鼓励政策。(2分)

(3)曲折发展;(1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2分)

(4)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政策。(1分)全球化。(1分)

西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篇2

一、试卷结构及呈现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形式依旧是思想品德与历史综合试卷。历史题目分布在试卷Ⅰ和试卷Ⅱ中, 知识内容所占比例中国历史约65%, 世界历史约35%, 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为图片、文字材料解析题, 文字材料、图表探究题。 (见表1、表2)

二、历史试卷定向分析

(一) 考点分析

本次中考试题考点分布均匀, 历史考点涉及到科技、地理、政治和文化艺术方面, 其中, 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是本次中考考查重点, 各占约30%、25%、20%和13%。

(二) 题型分析

1、选择题

该部分试题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材料和图表, 考题13, 14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题15, 16, 17突出知识的迁移性和关联性, 通过引用重要文献中的内容, 既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容量, 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考维度;考题18以图表形式的方式呈现, 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看图识图的基本能力, 而且注意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演绎推理的能力。

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中, 政治史部分共3题, 经济史部分共1题, 科技、文化部分各1题, 尤以中国史考查比重相对较大。 (见表4)

2、非选择题

该部分试题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材料、图片和图表, 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不同学科知识间 (语文、地理) 的理解、运用、迁移和分析的能力。这三个题目均有一定量图片地使用, 学生首先要能看懂, 其次是理解和分析, 才能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本次非选择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分析能力, 还十分注重考查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和对文字和数字的敏感程度。 (见表5)

三、历史试题特点

结合以上图表和分析, 本次陕西中考历史试题总体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 关注社会时政热点, 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试题21题中涉及“辛亥革命”的有关内容, 照应了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时政热点。第13、20题涉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 这也是照应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试题通过对时政的关照, 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容量,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二) 突出“三维”目标, 彰显新课程理念

本套试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作为试卷命题依据, 在体现开卷考试要求的同时, 还承担着选拔人才的使命。试题处处体现“三维目标”的精神和理念, 重点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和知识重点设计, 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判断、概括和分析等能力, 与此同时, 试题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三) 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该试卷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 其综合性主要突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试题呈现出对学科间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着重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如考题19图片中三个人物的“名言”和试题20中的地图, 这些都是对学生语文知识和地理知识的综合考查, 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的探试。第二, 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试卷中, 历史知识更多地呈现出系统性和综合性。第20、21题的立意旨在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试题设计巧妙地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融合在一起, 不再是孤立地考查其中一种历史知识, 而是从一个更加完成和全面的角度和视野分析历史、评价历史,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进一步做到以史为鉴, 学以致用。

(四)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有效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2008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篇3

1.河南省的殷墟曾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列与殷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大禹B.商汤C.盘庚D.商纣

2.“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说的是下列哪一事件

()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3.下图是某电视剧中出现的一块匾额。其中“仁”字所体现的思想有利于社会和谐,“仁”代表了哪家思想()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4.秦始皇时颁发到各地的圣旨上的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

5.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了公元前3世纪末的中国。你有可能遇到下列哪些事情()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焚书坑儒 ③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④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小篆 ⑤楚汉相争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曹丕称帝D.孙权称王

7.中国古代江南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开发,下列与之不相关的是()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8.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农民用曲辕犁耕田

B.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富丽堂皇

C.家里摆着唐三彩

D.长安城内有许多“瓦子”,十分热闹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

A.北宋B.南宋C.明朝D.清朝

10.司马光曾有诗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

①东周 ②东汉 ③三国时的魏 ④北宋 ⑤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④⑤ D.①④⑤

11.某农民所生产的丝绸光彩润泽,成为市场的抢手货,于是添置机械雇佣工人扩大生产规模……这种现象最早在何时可以看到()

A.元朝 B.明朝 C.清初 D.洋务运动时期

12.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一设想的提出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

A.国共合作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

13.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挥笔写下“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这句诗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之情()

A.遵义会议B.吴起镇会师C.会宁会师D.彝汉结盟

14.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

15.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现存有一文物(如下图),它是“两河流域上古文明的杰作,弥足珍贵”。这部杰作是()

A.《汉谟拉比法典》B.《金刚经》

C.《马可·波罗行纪》D.《拿破仑法典》

1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火种将在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点燃。这个文明发源地是()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17.“9.11”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那么第一次大规模袭击是指()

A.来克星顿的枪声B.萨拉托加大捷

C.珍珠港事件D.中途岛海战

18.“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落下。”造成中东地区至今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B.二战C.印巴分治D.巴勒斯坦分治

19.1947年8月,尼赫鲁在会议上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说的“厄运的时代”是指()

A.法国殖民统治时期B.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D.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战争

20.“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实际上体现了()

A.政治格局多极化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外交多边化 D.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第II卷 非选择题

21.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读图并回答问题。

(1)请分别概括指出图中四位杰出历史人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活动。

(2)你怎样认识杰出人物与历史环境的关系?

22.2007年4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日本记者的联合采访时说: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这种交往规模之大,领域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但是,在近代,中日之间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苦……中日关系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中国日报网

(1)唐朝时期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和留学生有十多批。当时东渡日本的高僧是________。

(2)明朝时,倭寇骚扰中国沿海,民族英雄__________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

(3)列举近代中国军民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

(4)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时访华的日本首相是谁?

23.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请说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的名称及时间。

(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

24.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二: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1)材料一中,“贵国”指哪国?1684年,清政府设置什么机构管理台湾?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那么哪一年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曾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方针。1995年,_________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5.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1)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制定了一部宪法,史称___________,这是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性质的宪法。根据宪法规定,美国举行了大选,_______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联邦政府。

(2)新中国十分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从1949年到1956年,曾先后制定了什么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

26.两次世界大战从多方面塑造了20世纪的历史,对许多国家和世界格局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一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是什么?

(2)为声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斗争,中国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有何意义?

(3)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二战后成立的重要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4)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战争?

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A 6.D 7.B 8.D 9.B 10.A 11.B 12.C 13.B 14.C 15.A 16.B 17.C 18.D 19.B 20.B

21.(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陈独秀:创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2)杰出人物是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他们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推动了社会进步。(答出一条即可)

22.(1)鉴真 (2)戚继光 (3)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4)田中角荣。

23.(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3)十月革命。

24.(1)荷兰。台湾府。(2)1945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

25.(1)1787年宪法 华盛顿 (2)1949年制定了《共同纲领》;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西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篇4

【近代西方民主进程】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2)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二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2分)

201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专题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B、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战争深层原应是英德矛盾的激化

2.、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希特勒上台B、意大利法西斯党当政C、纳粹党的建立D、墨索里尼执政

3.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写过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幅对联称颂的是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

A.戚继光B.郑成功C.刘铭传D.俞大猷

4.“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抗倭民族英雄谁的诗句()

A.戚继光B.郑成功C.岳飞D.林则徐

5.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 果出自该地区()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佛教D.狮身人面像

6.2011年6月,一个 “郭美美事件”引发很多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红十字”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此,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7.近代的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新中国成立

8.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帝国主义争霸世界C.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D.网络技术的发展

9.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稳定了本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拥有这些伟大业绩的人是()

A.罗伯斯庇尔B.拿破仑C.克伦威尔D.华盛顿

10.“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首唱响全球的《国际歌》是在哪次运动后创作的()

A.巴黎公社B.十月革命C.宪章运动D.五四运动

11.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通过文学作品深刻揭露社会矛盾的是()

A.伏尔泰B.卢梭C.达尔文D.托尔斯泰 1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的大力扶植下经济迅速腾飞的亚洲国家是()

A.韩国B.中国C.日本 D.印度

13.300多年前,人类还不能理解今天看来很简单的问题: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回答这些有关力的现象的历史人物是()

A.爱因斯坦B.瓦特C.牛顿D.达尔文

14.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都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创建。抗战胜利后,体现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B.重庆谈判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

15.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图

1、图2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图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图2三大战役示意图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16.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

A.王进喜B.邓稼先C.袁隆平D.汪道涵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联合国家宣言》D.《大西洋宪章》 18.1949年4月23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A.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B.北平获得了和平解放 C.统治了二十二年的南京国民政府推翻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01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四年前奥巴马能够当选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得益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B.黑奴贸易C.美国废除黑奴制D.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011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发动利比亚战争,扶持反政府武装执政,近来又粗暴干涉叙利亚内政。这充分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 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D.美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

二、组合列举题

21.列举下列中国重要节日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1)五四青年节:(2)“七一”党的生日:(3)八一建军节:

22.列举出下列重要组织或机构的名称。(1)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2)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3)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4)体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组织:

三、材料解析题(25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6分)

图一 奕图二 康有为图三 孙中山图四 陈独秀(1)图一中的人物掀起一场什么运动?(1分)

(2)图二中的人物为摆脱列强瓜分中国的灾祸进行了什么改革?(1分)

(3)图三中的人物领导了什么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今年是中华民国成立多少周年(2分)

(4)图四中的人物创办了什么刊物?以这一刊物为阵地,掀起了什么运动?(2分)

24.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某军军歌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美国将军克拉克 请回答:

(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们 “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1分)

(3)上述部队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举二例)?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什么精神?(3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年份表,完成相关问题。国家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

发生经济危机的年份 1825 1900 — 1903 — 1900 — 1900 — 1900

1836 1847 1907 1920 1837 1848 1907 1920 —

1847

1857 1929 1857 1929 1857 1930 1857 1929 — 1929

1866 1938 1865 1938 1867 1938 1866 — —

1873

1882

1890

1873

1882

1891

1873

1882

1893

1878

1882

1890

1907 — —

1847

1907 — —

1907 1920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约每隔几年爆发一次?比较各国发生危机的时间,你可以看出有什么特点?(2)、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3)、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总统采取了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效果如何?(5)、从上述事件中我们可得到哪些启示?

五、活动探究题(20分)

27.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历史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既:为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资产阶级革

命和改革,为反抗阶级压迫而兴起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为反抗侵略而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三股潮流,组成了19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小王同学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探究,并且找出许多材料捕捉历史的印痕,请你协助他来完成。(10分)【潮流一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我在这场战斗中的最高目标是挽救联邦,而不是挽救或摧毁奴隶制度。”材料中的“我”指的是谁?“战斗中的最高目标”是什么?(2分)A

(2)“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 这是哪国的什么改革?(1分)

(3)“政府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政府出钱建立大批工厂,‘求知识于世界’还请来了外国专家和技师,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这段话出自哪国的哪次改革?(1分)

【潮流二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4)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什么运动?(1分)

(5)“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段材料出自于哪一经典文献?发表于何时?他的发表标志着什么?(3分)

【潮流三 民族解放运动】

(6)说出19世纪拉丁美洲涌现出的“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人物。(1分)

(7)在印度人民反殖民抗争中,涌现出一位驱赶英国侵略者的民族女英雄,她是谁?(1分)

28.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努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都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1)请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名称和建立时间。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于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它的职能是什么?

(3)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新疆地区。清朝时,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哪一位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来,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收复新疆,为维护祖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台湾何时从日本人手中回归的?

2010年湛江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篇6

(三)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2010年湛江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项 1.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不识干戈。”这最能说明澶渊之盟:D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促使了宋辽人口急剧增长

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D.维持了宋辽间长久的和平关系

2.复习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内容时,同学丙使用了下面两幅图,由图一到图二说明: C

图一:明朝中央机构 图二:清朝军机处内景

A.皇帝权力被逐渐削弱 B.皇权与臣权相协调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皇权与臣权矛盾日益加剧 3.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D A.马克思——巴黎公社 B.伏尔泰——资产阶级革命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邓小平——中国民主革命道

4.“„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始于(A)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5、有人说:“日本的历史就是两次改革的历史。”日本历史上这两次改革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C ①都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②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③都摆脱了民族危机④外来文化都深深影响了日本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综观人类历史,时时处处都交织着各种矛盾。下列历史事件中体现殖民主义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矛盾的是:D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独立战争 ③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④印度1857—1859反英大起义 ⑤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A.①②③ 8.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7、学史明鉴:大国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对此,已逝的20世纪留给我们深刻教训的事件是:B 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②《南京条约》签订③《辛丑条约》签订④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772 更新时间:2010-5-27 15:09:26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王柯同学编写了一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剧。下面是“告别”一幕中即将离开家乡、奔赴战场的士兵约翰与帅克的一段对话。其中横线所示部分与史实不符的一处是:D 帅克:“您(A)坐汽车去吗?”约翰:“不,(B)乘火车。”帅克:“我会想您的,您给我们(C)打电话吧。”约翰;“战场上打电话不方便,有空我会给你写信的。”帅克:“写信多慢呀,您还是(D)发电子邮件吧!” 9.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A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 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10.“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在近代中国,秉持这一观点的是…………………………………………………(C)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1.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C)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二、材料解析题

12、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2007年4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在谈到历史问题时,温家宝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用“法国模式”改革法制,你认为下列哪一部法律文件最有可能被日本借鉴?(1分)(B)

A.《权利法案》 B.《法典》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材料二中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请列举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一项事例。答:鉴真东渡(1分)(3)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两次侵华事变的名称。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2分)

(4)列举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两次著名战役。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2分)(5)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1分)答案:(1)B。(1分)

(2)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日本使团向唐朝赠送礼品,唐朝回礼;唐朝僧人鉴真东渡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日本的政治制度、文字、社会生活都受到唐朝的影响。(答对一条即可)(1分)

(3)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等;(答对两条即可)(2分)(4)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答对两条即可)(2分)

(5)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或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建设祖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只要表达出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可)(2分)13.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道,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材料一中“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和“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的分别是哪一派别的人物?(1分)(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及其积极作用。(4分)

(3)材料所述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使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答案:(1)洋务派、维新派

(2)①经济领域:洋务运动;积极作用:促进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②政治领域: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积极作用:在社会上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都不能救中国。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挽救民族危难,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或: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说明了当时的中国已认识到自己和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开始学习它们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言之有理即可)

14、自2006年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的崛起》播放以来,大国的崛起一直成为人们热点关注的问题,其中的英国和美国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而美国被成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和“国际警察”,研究英国和美国的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请用事实说明英国为什么能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至少两点)(2分)(2)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是在何时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的?

(3)有人说,美国和英国是昨天的仇敌,今天的盟友,请用史实说明以上观点的正确性。(2分)

(4)2007年7月29日,英国首相布朗在访问美国期间说“由于具有共同的价值观,英国同美国的关系不仅现在牢固,而且今后将会变得更加牢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价值观是什么?(1分)

答.(1)英国占据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英国是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2)二战后(3)仇敌: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盟友:美国和英国都是北约的主要成员;二战期间,为了打败法西斯,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4)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都到处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动侵略战争等。

三、简答题:(10分)

15.国家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族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及建立者。(1分)(2)请用史实说明清初统治者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而作的努力?(请举出一例)(1分)

(3)历史上汉族和藏族的关系密切,唐朝、清朝和新中国在同藏族的交往上都有重大史实,请各举一例。(3分)

(4)、19世纪中期的美国面临着国家分裂的严重危机,是哪位总统领导美国人民克服了这一危机?这一危机是如何解决的?(2分)

(5)20世纪后期,我国政府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了哪一重大决策?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2分)(6)以上中外历史的史实给我们怎样的启示?(1分)答案:(1)元朝

(2)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或设置驻藏大臣、雅克萨之战、改土归流等也可)

(3)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清朝:册封“**”、册封“**”、设置驻藏大臣;

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引导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65年9月,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4)林肯;通过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西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篇7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一路高歌向天涯。”每当听到这首歌,就会想到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那许多熟悉的情节;就会想到,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的大唐盛世;就会想到,演绎这段历史的发源地古长安、大雁塔。大雁塔的由来:塔是埋葬佛骨舍利的纪念物,作为佛的象征供信徒们顶礼膜拜,它随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固有的楼阁相结合而产生了中国形式的楼阁式佛塔。652年,为了存放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经典,修建了大雁塔,当时只有5层,后在701年~704年因倒塌而重新修建,高10层,后经战争破坏,又在930年~933年间修缮而留存至今。现存的大雁塔为方形,高7层,包括基座高为63.25 m。塔身为砖砌单壁中空,层间的楼板、梁是木制,为唐代楼阁式塔的典型。它反映着唐代建筑的典型风格特征:注重结构自身的美感而不强调装饰,在造型上追求明快质朴,雄伟稳重。

2 大雁塔北广场概况及功能分析

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也是西安人民引以为豪的骄傲之一。随着建西部经济强省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作为“一线两带”建设中的亮点———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主体景观工程便成了2003年西安市的重点工程。于2003年开始,西安市对大雁塔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奇迹般地建成了占地近66.7 hm2,以大雁塔为中心,包括北广场、南广场、东苑、西苑、南苑、步行街和商贸区等在内的旅游新景观。每座城市都有其城市基础和历史文脉,因而形成其自身的城市形态与特色。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充分发掘和利用了唐代历史文脉,为现代城市带来了个性与优势,用景观语言体现了唐代绚丽多彩的诗歌文化、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及科技与农业文化。大雁塔广场已成为西安市标志性的景观,是城市轴线上新增的重要功能节点。具体的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提升了城市南部中心地带景观文化休闲品质。2)体现西安城市文化魅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城市文化品味。3)活跃丰富了西安市民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4)推动西安经济的发展。

3 历史文脉与设计构思

3.1 历史文脉

设计者在广场景观设计中本着重现长安历史风貌,再造大唐盛世文化态度。以大雁塔为核心,以盛唐文化、佛教文化、丝路文化为主轴,尽可能尊重和展现古代长安城的历史,本着继承、发展、保护历史文脉的设计方针,并以唐长安城的规划原则和建筑风格为基调进行了设计。

3.2 总体规划构思

设计者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主轴构建曲江成为未来西安最具文化产业、地域商业、旅游观光、休闲游憩与居住等复合型并具有多元特色的开发特区。设计者以唐城历史为主构,以旧唐城的结构纹理与里坊规划为主要构架重新构架,透过开放空间及主题特区的植入,强化都市空间结构特色。设计者以唐风建筑为主体,透过建筑元素与形式的解析及现代构造技术与材料的结合,将唐风建筑转化成具有现代质感与文化特性的样式。设计者还以佛教文化和丝路之旅为主旨,塑造大雁塔、大慈恩寺为地标,透过整体都市公共空间的元素与意象的布局,传达佛陀慈爱的实践观和世界观,将中国盛唐时期文化的多元兼容特性与商业贸易的国际观,呈现于土地使用商业主题的构思与城市景观的设计上。

3.3 北广场设计构思———水中印塔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空。”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名诗“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的首联。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者正是以再现诗人想象中的景观为出发点,以贯穿大雁塔和北广场南北的轴线为中心,在北广场设计了一条南北向长形水池,倒影烘托出大雁塔伟岸的身姿。天水相接,大雁塔如同从水中涌出。塔影相接,延伸了无边无止的天地空间,又强调了这条南北轴线———向北贯穿唐大明宫含元殿的龙脉。在这里,人们可以跨越时空,尽情地与历史对话,也可以想象未来,凝思于永恒的天地间。

3.4 设计理念

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者认为当时的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东方的政治、文化中心,盛世空前,它规模宏伟,秩序鲜明。设计对古代城市骨骼———“里坊”进行了再现,借用了唐代里坊的概念,以27 m×27 m为基本单位将中心水池的东西两侧皆划分为南北9行、东西2列,共36个单位空间。每个单位空间象征1个“里坊”单位。首先,设计者将其中的8个单位设计为小主题广场,还设置了主题鲜明的唐诗人物雕塑,雕塑设计采用逼真写实的雕塑手法分别将8位大唐文化的精英人物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栩栩如生。其次,设计者在其余24个单位空间布置排列规整的树木,并配置坐椅,创造出供游人交往、休憩的空间。空间秩序上再现了唐长安城的中央南北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为外城郭※皇城※宫城,体现着外来朝拜者逐渐迈向高潮空间的礼仪秩序。最后,设计者在广场设计上利用了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地形,将9级大平台和南北9行里坊合层层升高的平为一体,同时还寓意着从世俗世界到佛教世界的过渡。

在设计者的设计当中极力将大雁塔广场设计结合传统与现代设计手法,以营造大唐文化恢宏大气以及大乘佛教佛光普照大众的精神为主旨,南北高差为9 m,分成9级,9为阳数之极,以此传统的象征手法反映了大雁塔重要的历史地位,烘托着逐步走向高潮的空间气氛。通过贯穿东西宽162 m的台阶9级平台之间的台阶将北广场的中心水池和两侧的小广场连为一体,展示了对长安城街道尺度的再现,唐长安城的中央南北道路朱雀大道宽150 m,巨大的尺度反映着繁荣富强的盛世帝都的宏伟气魄,因此这样的设计是设计者对盛唐街道宏伟尺度的再现。

4 当前我国城市广场设计

4.1 空旷如野,为广场而广场

现在许多城市建设广场的目的是为了展示、纪念及礼仪,而不是为功能而设,因此,在许多城市中出现了为广场而广场的现象。若大的铺装空地连一个供人休息锻炼的设施都没有,取而代之的都是以追求纯粹形式的铺装、花坛等,成了无人的空地。

4.2 非人性广场

广场缺乏对普通人的关怀,广场设计者常常忘却广场是为使用者而设计的,这些使用者都是城市当中的普通民众。而我们常见的广场恰恰是只能从大厦高空俯瞰和供坐车观花的广场。设计者热衷于用抛光后的大理石和花岗岩铺地,在特殊季节雨雪之后,更成为不敢光顾的场所。

4.3 空间和社会结构的破坏

如果将广场设在城市中心地带,则往往因拆迁量巨大,投资过大使成千上万居民被迫离开故土迁往新区,使得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可谓劳民伤财。与其他同样需要城市中心地的功能也需要相互竞争,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城市的整体有机性受损。

5 结语

目前,我国城市广场多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地方传统文化体现不够,在设计上存在盲目性与片面性。但可喜的是近些年这些问题已引起一些城市建设者的注意和重视。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西安作为盛唐文化重镇的地域文化特色。从入口处的万佛灯塔、牌坊到“丝绸之路”水景落幕和广场中的各个景观元素的设计以及广场中轴线两侧的仿唐建筑设计,均完好地体现出了唐文化的精髓和意境,使人们在闲暇徜徉中能够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

摘要:介绍了大雁塔的背景与现状,分析了大雁塔北广场的概况及功能,研究了大雁塔的历史文脉与设计理念,对当前我国城市广场设计进行了探讨,指出大雁塔规划设计中的成功做法,值得现在很多城市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历史文脉,继承和发扬,轴线,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朱淳,邵琦.景观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蔡永洁.城市广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西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篇8

1.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中不乏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优秀成果。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物或古迹是()

A.甲骨文残片B.莫高窟C.司母戊鼎D.龙门石窟

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报刊,1853年4月23日报道:“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道中的“叛军”是指()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

C.义和团

D.革命党人

4.2015年黄海“丹东一号”沉船经过进一步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在一个圆形瓷盘的正中间发现繁体的“致远”字样(如右图)。据此判断该舰舰长应该是爱国将领()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刘步蟾

D.刘永福

5.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B.“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改革”

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D.“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6.张謇说:“环顾五洲,彼所称强大文明之国,犹是人也。以我中国黄帝尧舜禹神明之胄,退化不振,猥处人下,至有以奴隶目我者。”为顺应时代发展,改变这一困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采取的举措不包括()

A.大力兴办实业,力图实业救国

B.依赖皇帝,自上而下改革强国

C.排斥西方文明,支持清朝统治

D.推翻帝制,自下而上革命救国

7.右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队某一时期戴过的帽子,它可能见证了()

A.南昌起义

B.四渡赤水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8.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事件性质不同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双十二事变”D.八一三事变

9.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情况(见下表),中共中央决定()

1946年7月

1948年7月

人民解放军

130万

280万

国民党军队

430万

365万

A.签署“双十协定”B.进行战略反攻

C.进行战略决战D.发起渡江战役

10.严复在《天演论》中指出“万物都离不开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法则……人类社会也不例外。”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说明“物竞天择”是生物进化的必然

B.进一步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C.用生物进化理论来阐释大自然的发展

D.试图唤醒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

11.下列历史信息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实现统一

C.抗美援朝——巩固新中国政权

D.土地改革——建立公有制

12.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这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个中国的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人民代表大会制

13.下列史实中,直接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有()

A.玄奘西游B.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C.鉴真东渡D.戚继光抗倭

14.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囚禁狱中的国王路易十六曾感叹:“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其言论导致外国对法国革命的干涉

B.伏尔泰提出社会契约论,冲击了封建统治

C.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反封建更彻底

D.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5.我国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那么《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殖民压迫

C.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D.建立君主立宪制

16.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词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17.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地图的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A.德国的版图面积扩大,且领土被分开

B.奥匈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等国

C.俄国变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巴尔干半岛出现了许多新兴国家

18.抓住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经济大危机、法西斯统治的建立,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突出的阶段特征是()

A.资本主义的转型时期B.世界从和平走向战争

C.多元发展的现代世界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19.下列哪项不是表格内容所表达的信息()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6.7%

5.6%

5.3%

2.9%

9.6%

3.5%

A.日本经济增长率最高

B.德国经济增长率超过美国

C.经济增长率最低的是英国

D.美国丧失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

20.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发展结合了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金融行业相关技术。这种现象体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A.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B.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C.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30分)

21.(6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二汉代丝绸之路图

材料三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结合所学汉代丝绸之路相关知识,写出材料二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图中C所代表的地区?(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22.(7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其间涌现出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人物编号人物人物速写人物编号人物人物速写

①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⑤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②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⑥广东南海人,发表过《孔子改制考》

③著有《海国图志》一书⑦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发表过《庶民的胜利》

④《新青年》的创办者⑧创建了“湘军”,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请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类2人)。(4分)

(2)概述其中任意两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主张。(2分)

(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1分)

23.(5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标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党和国家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请你完成下面表格。(3分)

信息提示

相关史实

制度建立

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

严重失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伟大转折

特色理论

(2)结合所学,你认为先进的思想理论对社会变革有何影响?(1分)

(3)通过回顾历史,你认为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1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制就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

材料一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2分)

(2)回答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并举出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2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并谈谈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启示。(2分)

25.(6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图一中央人民政府公函图二不结盟运动会议 图三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图四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图五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图六周恩来总理参加

与英国首相会晤日内瓦会议

材料二历史价值观,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材料三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收集的资料,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挑出不能直接反映这一研究主题的两幅图片。(1分)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段材料,说出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2分)

(3)材料三这组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适当的题目。(3分)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

参考答案

一、1.D2.D3.A4.A5.D6.C7.B8.C9.C10.D

11.C12.B13.B14.D15.C16.D17.A18.B19.D20.C

二、21.(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2)长安。西域都护府。

(3)沿线国家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

22. (1)①⑥/②⑧/③⑤/④⑦

(2)地主阶级爱国思想家: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倡学习西方技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先进知识分子:学习民主和科学,后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答出任意两个,言之有理即可)

(3)由表及里,越来越深入。

23. (1)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2)先进的思想理论推动社会变革的发展。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24.(1)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三权分立(或民主共和政体)。

(2)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新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任答一例)

(3)趋势: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或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启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加快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等。(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25. (1)图二、图四。

(2)一则材料指责中国挑起了战争,推卸日本的战争责任,否定历史;另一则材料基于史实,承认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原因:不同的价值观,使编写者对事实做出了不同的判断。

(3)第二部分:二战结束后,欧洲陷于美苏的全面“冷战”对峙中,虽然战争最终没有爆发,但加剧了紧张的局势,欧洲国家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第三部分:冷战结束后,欧洲的一体化向纵深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走向统一。

题目:“从战争到联合”或“从分裂到联合”。

上一篇:初中生月考后的反思作文500字下一篇:辩证历史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