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李大钊纪念馆

2024-05-25

游李大钊纪念馆(通用10篇)

游李大钊纪念馆 篇1

今天单位组织参观位于河北乐亭的李大钊同志纪念馆,刚下车我就被门前的八根柱子吸引住了,听导游说这八根柱子分别代表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八大功绩,分别为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展馆。展馆分三个部分,分别展示了李大钊烈士光辉的一生。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光辉业绩在党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将永留青史。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限忠诚。正如他所书写的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所谓“道义”即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共产主义,唤起中国劳苦大众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自己,让自己当家做主人;创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妙手著文章”就是传播马列主义革命思想,教育唤醒亿万劳苦大众。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壮大贡献了宝贵的生命。我们缅怀英烈,学习、继承和发扬英烈的革命精神,奋斗不息,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力量。

李大钊同志以解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为己任,以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作为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斗争的有力武器。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缅怀英烈的同时,应深深牢记我们今天的人民民主社会来之不易,是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踏实工作,继承和发扬英烈的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奋斗不息,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力量。

今天我能在党成立91周年前夕,了解李大钊先生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我感到很有意义,因为这不仅是出于好奇和怀念,因为我一直在努力的加入到中国共产党,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要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来说,李大钊同志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把李大钊同志的精神代代相传,让李大钊精神以及和他一样的英雄烈士们的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是你们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是你们创造了新中国,是你们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观了大钊的先进事迹、手记的过程中,最让我不能忘记是面对敌人的逼问,大钊回答敌人那句:“我只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其它的概不知道。”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李大钊牺牲时大义凛然、从容不迫,昂首就义的故事,鼓励大家敢于斗争,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扬大钊精神,充分的发挥一个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把大钊的精神在工作中付诸实践。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本质职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且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仁人,为了救国家于危难而捐躯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当时后世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光明和美好,而沐浴在今日光明中的我们怎样才能不负先辈们的奋斗,才能慰藉地下的英灵呢?

我虽然没有生活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但是李大钊的英雄事迹让我明白了身在和平时代的一名积极分子的使命,作为一名处在一线的企业工作者,我觉得我应该继承先辈未竟的事业,要有有较强的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我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我会努力把工作做好。

当再次感受到李大钊那份伟大的革命热情和激昂的年轻气息时,我的心里也再一次受到的触动。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有理想有追求的新一代年轻人,我们应该如李大钊所说的,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以先烈为榜样,释放青春,享受青春,让青春之我们,与青春之中国并进,与青春之晶体院齐舞。

让我以李大钊的一段话自勉吧:“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一个人的一生,包含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完成他的崇高的生活。人类全体的历史,联结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贯达这人类伟大的使命。”

通过参观学习,使我对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一定要想我身边的党员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大钊精神的鼓舞下奋勇前进。

游李大钊纪念馆 篇2

关键词:城市文化个性,旅游纪念品,设计研发

城市是人类伟大的创造, 亦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 每座城市都蕴聚着独特的文化因子。没有特色文化的展现, 城市将失去个性和魅力,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有地方色彩的, 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即为别国所注意”1。渊含文化个性的城市便是流动着的历史年轮、凝固着的音符, 是人们满怀乡情的精神守望。然而, 时过境迁,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历史文化印记已然被轰鸣的推土机掩隐了往日的辉煌, 城市的记忆和文化的符号也已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值得庆幸的是, 反思过后, 人们业已关心起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但是, 如何在当代语境下既有效地承袭文化, 又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凸显城市特色, 则更是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事实证明, 重塑城市文化个性的方式多种多样, 体现在民俗风貌、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各层次的文化结构之中。而旅游纪念品则是通过物化的形式, 将这些文化因子以艺术的手段加以改造, 于彰显城市特性中强化城市之魄、创造新的文化, 因而它是承载城市灵魂, 打造城市品牌, 表征文化个性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一、融古通今——通过设计追索历史印记, 沿革传统文化, 体现时代意蕴

历史与文化可谓为一座城市的根, 是她的灵魂, 也是这座城生命力永不衰竭的象征。但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 现代城市对于历史的记忆已逐渐模糊, 传统文化遗存的人文情调也日趋淡漠。面对这样的局面, 在看惯了“千城一面”的景象, 享受过了高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 领略了摩天大楼、“水泥森林”2 (Concrete Jungle) 中的人情淡薄后, 人们抚今追昔, 感慨万千, 愈发对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视若珍宝, 因而有了无穷无尽的追思。像旅游纪念品这般独特的物质载体, 在很大程度上就承担了复苏记忆、令人循步于历史文化长廊的职能。

旅游纪念品异于一般商品, 它以较为突出的样式反映着当地

(4) 毛绒、羊毛、羊绒等。

三、针对现代发展趋势的配色规划与材料应用

现在, 消费人群对产品在材料上的取向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材料应用的环保性趋势;材料对人体的健康及安全趋势;材料使用的舒适度及美观性趋势。在这些导向的驱使下, 汽车方向盘套的设计也在做各种新材料的研究。

科学技术的创新, 材料的创新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选择。比如:感温材料、感光材料、热敏材料等特殊材料在运用时的色彩变化奇妙无穷, 会产生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很具趣味性。除此之外, 还有夜光皮革、防滑颗粒和短绒电绣, 以及太空记忆棉功能的材料运用, 和Hothand倍温电加热方向盘套的特种材料特色文化。地方性的文化历史越深厚, 其自身的人文意蕴也就越醇懿。所以, 充分发掘地方历史印记, 并恰如其分地融入纪念品中, 便能有效地传递人文精神, 提升文化品位, 展现城市特色, 有时甚至会成为具有物性的“史诗”。此外, 既冠以“纪念”二字, 便说明纪念品这类物象须承载着独特的记忆。在这里, 记忆有两层意思:其一是纪念品本身所透显的历史印记, 这往往要仰仗城市独特的历史及人文温床;其二是游客通过纪念品而引发的美好回忆,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则依赖于纪念品的性质——饱受特色历史文化浸润的纪念品本身就具有滋植美好回忆的潜质。

与此同时, 在纪念品设计中对历史文脉的寻访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方面表现在对历史遗存的保留上,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追索与沿革中。保留多囿于形式, 尤其是因某些文化符号和时间痕迹、片段的不可逆转性, 故而常以单纯的保存、模仿和修复为手段, 诸如对传统技艺的恢复, 对古代工艺品的复旧, 对标志性旅游景观的仿造便是如此;而追索与沿革, 则是在复现历史印记, 挥洒传统气质的同时, 结合现代观念取向, 缔造新的文化品格。这无疑是种创新, 是旧与新的相互辉映, 穿梭于古今的交响篇章。

简单的承袭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隐匿在物质背后那些深层次人文意蕴的诉求, 唯有将传统与现代的精神价值进行折衷, 方可显现独具匠心的设计考量。既要折衷, 就必须一面有着对历史记忆的呼唤, 另一面还有着对现代风尚的观照。在纪念品的设计中其做法往往是为传统的人文内蕴穿上时代的新衣。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创造方式又有着两种面貌:一是置换内容——纪念品存留着深厚浓郁的地方传统符号形式, 却独具全新的使用功能;二是置换形式——突出体现纪念品所蕴涵的某几种传统思想内核, 却以现代的审美观念改换其外观。后工业时代的很多诸如雕饰、建筑、服装、平面等艺术及设计领域都秉持着这样的创作原则。

二、口碑载道——独特的设计研发在提升和传播城市形象上的重要性

简而言之,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看法及评价, 主要指由城市内在底蕴和外观形象合力作用所产生的效应, 它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 并反映在物质与精神两种层面, 涉及内容之广囊括生产及生活的各个领域3。虽然城市形象的塑造从客观角度看需依赖于城市文化内蕴的积淀以及自身规划建设的走向, 但内部民众及外来游客的主观印象则往往成为城市形象好坏的一种评价设计, 上述这些要点将是汽车方向盘套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研发趋势, 将会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任何产品的呈现都需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 没有物质载体一切将都是空谈。因此, 本文通过对汽车方向盘套的设计现状、配色规划与材料应用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 来探讨当下汽车方向盘套的色彩搭配与材料选择之间的关系。最终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打开市场的产品销路, 促进国内外市场的更多销售渠道, 创立自己的自主品牌地位, 细分化消费市场, 研发出新产品, 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并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世恺, 刘宏.汽车百年史话[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2]黄木村.色彩再生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卢淼.色彩心理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4]张志军.汽车内饰设计概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5]李光耀.汽车内饰设计与制造工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标准。一旦公众的口碑构成良好的城市形象, 持续发展的资源也将随之源源不断地涌入, 并加速城市对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从而又促成更优质的城市形象,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当然, 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的途径不止一条, 但旅游纪念品自身的性质无疑使其有着广而告之的效能, 尤其是个性化的设计更能给予游客独特的印象和认知, 这必然能使之成为提升和传播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手段4。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在营建良好口碑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上:

1. 独具匠心的功能和使用价值更具人性化, 尽显人文关怀, 易于为民众带来温情感。

当代设计在日渐月染中已不再复循以往现代主义的老路, 对于产品功能的理解也不只是囿于实现使用价值的工具理性。现今设计所思考的方向是如何为功能赋予更多的伦理价值, 让人们在使用中体会设计品本身所诉说的人文情怀。实用性的纪念品设计亦是如此, 尤其是在当前的文化心理趋于世俗化, 人们常常拒绝“高大”的状况下, 它的面貌不再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复杂功能和繁琐的操作, 取而代之的是更“贴心”和更温情、让人由衷感到亲切的实用性。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设计的伦理价值, 给人们幸福的体验, 因而也必将令人难以忘怀。

2. 蕴含城市文化的设计, 在确立城市独特形象上功不可没。

前文已述, 旅游纪念品在承载历史印记、传递文化内蕴方面可谓有独到之处, 它是城市文化的缩影。而那些历史文脉、特色文化本身便是此城市与彼城市的截然分野。因此, 这也必然为纪念品烙上独特的城市印记。纪念品在营销和推广中也易于将城市文化的个性广播于四海。尤其是旅游纪念品的视觉性和艺术性更能为人们提供直观和感性的识别与认知, 犹如城市的“名片”, 令人久久不忘。因此在艺术表现上无论是形制、工艺, 还是色彩、纹饰等都需注入城市精神与文化内蕴, 惟其如此, 对内部民众而言方能产生文化认同感, 对外来游客来说才更具新鲜感及独特性。但值得一提的是, 当下纪念品的设计与推广应以现代市场为导向, 营销核心也不应只着眼于过去的土产、民俗事象、传统工艺。经文化解构后而设计研发的新型纪念品将成为塑造城市新形象的主流, 这在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推广和创新。

3. 优秀的旅游纪念品还具有更高层面的精神慰藉功能, 这也是它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

精神慰藉, 即指设计品在充斥着压力、纷扰、焦躁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协调“人——物——环境”的功能, 并以净化心灵、抚慰情绪为宗旨。旅游纪念品便因承着这样特殊的精神意义。因为, 独具文化个性的城市之所以能吸引四方宾朋纷至沓来, 其关键多在于这座城能为人们舒缓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疲惫与不安, 使身心得以放松。而诚如上文所述, 由于纪念品在凸显城市文化上的媒介作用, 所以, 优秀的设计往往能打动游客, 激起他们无限的遐思。人们还更有可能因为某些纪念品超然卓绝的品格而对其交口称誉, 以至于牵引出对这座城市更加热忱的情愫。所以, 纪念品不应仅仅被当做没有生命的物, 而更该被视为一种传扬城市良好形象的手段, 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与城市的关系。如若说纪念品的实用价值是“效率之善”, 审美价值是“快乐之善”, 那么它所呈现的精神慰藉则是一种“精神之善”, 是一种“至善”。

三、整合同进——设计研发中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 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发展

旅游业显然是文化与经济的综合体, 是一种具有互补关系的产业组合, 其范围涵盖了与旅游相关的衣、食、住、行、用、娱等方面, 因而形成了各类旅游资源协作共进的产业链。旅游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拥有着共同的目标——以旅游产品、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或创造顾客价值, 旅游纪念品由于其经济与文化属性, 也必然成为这链条中重要的一环5。

但反观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不难发现, 链条上存在“孤环”“断环”的现象日趋严重。产业链上很多企业、产品及服务未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尤其是“购”与“娱”的环节明显薄弱, 游客消费还多限于较单纯性的参观游览, 以及与之相关的“吃”与“住”。究其根源, 在较大程度上是因产品缺乏个性化或特色产品“清晰度”较低所致。如果表征一座城市个性的旅游产品在其他城市也司空见惯, 那势必降低游客的购买欲, 人们大可不必千里迢迢来到其他城市购买在自己居住环境中亦能俯首即是的东西。有资料显示, 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中, 旅游产品消费额占旅游业总额的40%以上。所以, 巩固和加强旅游产品的“环节”作用显然对旅游产业链的协调与发展大有裨益, 而蕴含城市文化个性的纪念品则在此过程中显得不容小觑。

独具特色的纪念品一方面是通过设计的文化、功能及审美价值等自身特性来引人注目, 这在前文有所论及, 故不再赘述;而另一方面则通过整合其他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 从而促进消费。此处整合又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设计元素与其他旅游文化构成元素的结合与互摄。优秀的设计难以在孤立的环境中创制, 它需要很多相关元素的给养。尤其是旅游纪念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托载城市文化形象的特质, 更使其急需各类旅游资源参与到整个设计过程中来。诸多旅游资源, 像自然性质的地文景观、气候风貌、珍禽异兽、异木奇花, 以及人文性质的名胜古迹、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戏剧戏曲、宗教事宜甚至现代建设等等都能对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并从创意、题材到表现形式等方面给予它无限的灵感。而由此演绎的纪念品也往往能反过来促进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使这些资源闪烁着个性的光芒;

其二是纪念品的营销与其他旅游产业的协作。当今的旅游产业链中, 各行业间的壁垒日益被降低, 旅游资源要素在食、住、行、游、购、娱等领域间的流动更为高效和通畅。加强各行业、企业的协作关系将成为旅游产业链整合的基础。因此, 纪念品的营销如若要创造更大的价值, 需在推广与流通环节确立与其他旅游产业的合作关系。首当其冲的应该是考虑与链核企业 (即旅游产业链上核心地位的企业) 形成良好的合作, 特别是一些处于客源地的组团社、大型旅行社和大型网站等等, 因为他们往往充当旅游产品“分销商”的角色。其次还应与产业链上的节点企业 (包括为旅游者直接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企业) 建立关系, 因为它们往往是以横向关联的方式直接面对游客的消费。

结语

对于城市, 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悠久历史既“古老”又“现代”的旅游城市而言, 仅仅是恢复性地将传统文化因子生硬地“拽入”或剪贴到纪念品设计中显然不够, 在新时期中重塑城市形象才是纪念品设计研发的宗旨, 如何融古而通今则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关键是以全新的方式解构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个个文化烙印也将给予旅游纪念品以崭新的诠释, 同时也为民众和外来游客创造着新的人文意蕴。

新形势下,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国中央及上级权力的下放, 竞争越发成为城市间关系的主旋律。意欲在众多历史名城中脱颖而出, 必然要强化塑造个性化城市形象的意识。民众的评价对于引导城市形象的提升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 就目前情况看来, 在城市形象的创建方面, 很多旅游城市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特别是针对诸如地方特色人文形象差、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不足、历史文化旅游的现代化步伐滞后等困境, 将设计与开发新的旅游纪念品作为突破口不失为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鲁迅.陈烟桥7封四.书信.鲁迅全集[M] (十)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第206页.

[2].宦菁.水泥森林中的“后乡村”生活[A].见:张鸿雁, 胡小武编.城市角落与记忆2:社会更替视角[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26页.

[3].刘敦荣.旅游商品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89页.

[4].吴广孝等著.旅游商品开发实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102-103页.

游龙州起义纪念馆有感 篇3

在今年春夏之交,我陪同广西师范大学的导师重游了龙州起义纪念馆,心灵又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

龙州起义纪念馆坐落在龙州县城东面,从龙州起义纪念广场往里走,穿过一片滴翠的木棉树,我们就来到了纪念馆前。这是一座三層楼房,从上空俯看,整座楼房呈五角星形状。纪念馆正门上方,镌刻着仿邓小平字体的“龙州起义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显得庄严而肃穆。

拾级走上馆前台阶,步入纪念馆门厅,一位文质彬彬的讲解员向我们走来,给我们介绍纪念馆的展览情况和龙州起义的战斗历程。纪念馆共分三层,一、二楼为陈列厅,共展出文物400多件,图片、图表800多张,场景5处。展览共分为风起左江、赤色怒潮、小平莅桂、南宁兵变、初占左江、平定叛乱、龙州起义、反帝风暴、剿匪征战、龙州血战、一纵苦战、迎接解放等22个专题。这些专题,详细介绍了龙州起义的历史背景、红八军光辉的战斗历程……

1929年12月,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何世昌等人来到龙州,秘密部署龙州起义事宜。1930年2月1日,一面铁锤镰刀红旗在龙州新填地广场徐徐升起。左江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胜利诞生!

左江,沸腾了;龙州,起义了!

一面面红色的战旗如同天上的红霞映红了整个龙州大地;一声声响亮的战斗口号恰似春雷隆隆回荡在高山深谷。龙州人民欢欣雀跃,青壮年男女个个摩拳擦掌,踊跃参加红八军。正如当年流传下来的那首歌谣一样:“红棉盛开万山中,千朵万朵迎老同,壮人心向红八军,好比红棉向阳红。红棉盛开万山中,千朵万朵赠英雄,壮人紧跟共产党,好比红棉沐春风。”

我们走在纪念馆展厅里,看到了红八军指战员当年佩带过的帽徽与红领巾,龙州起义时使用的驳壳枪、步枪、轻机枪、迫击炮,红军战士用过的印刷机、油灯等文物。

在“龙州血战”专题中,“铁桥之战”的场景让大家久久停住了脚步。那残垣断壁、残留的血迹、燃焦的物品和散落一地的弹壳和手榴弹,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血与火的岁月:

1930年3月20日,正当红八军主力分赴各地打游击时,桂系反动军阀获悉龙州城防薄弱,随即集中优势兵力近5000多人突袭龙州。此时,龙州军民正在新填地广场为何建南烈士举行追悼大会,而驻守龙州的红八军第二纵队及左江赤卫大队仅有1000多人。我军猝不及防,军长俞作豫率部与敌人展开了一场血战。在敌人的重兵合围下,龙州铁桥成为了退往凭祥一带的惟一通道。敌人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从三路进攻龙州县城,并派重兵猛攻铁桥头,企图切断红八军的退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八军一纵队政治部主任严敏率领400多名勇士死守桥头掩护军部转移。英勇的红军战士们临危不惧,顽强作战。夜色中,一股狡猾的敌人悄无声息地在上游乘小船过了河,而且直扑南桥头,守在北桥头的红八军战士顿时陷入了被前后包围的危险中。但他们视死如归,英勇无畏,始终坚守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坚守到剩下最后一个人。激战了一天一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400多名革命战士成功掩护了军部转移,全部壮烈牺牲。

杜鹃啼血,红霞似火。红八军战士们的光辉形象,永远像江畔的虎头山一样耸立在人民心中;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龙州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1978年,龙州县人民政府立碑纪念“铁桥之战”,碑文是“敌师突窜袭龙州,严敏率兵狙桥头。鲜血染红丽江水,英雄伟绩万古留。”1985年,原红八军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吴西也赋诗一首:“铁桥鏖战震天罡,鲜血群英洒左江,滋润木棉根底壮,春来红艳满南疆。”今天,古老的龙州铁桥头,依然屹立在秀丽的左江边。它讲述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世的沧桑,见证了红八军和左江赤卫队当年血洒春秋的英勇和壮烈。

“革命胜利的果实,是烈士们的鲜血凝成的。红八军和人民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1962年,邓小平同志亲自为龙州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词。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红八军军部旧址先后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革命先烈的鲜血没有白流,在当年英雄们洒下鲜血的土地上,如今已屹立起了一座崭新的龙州城。今天的龙州,城镇化、工业化飞速发展,经济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边关和谐稳定,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好景象。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龙州起义纪念馆。我想,我们回顾过去,缅怀英烈,争当先锋,正是为了牢记先辈沉甸甸的重托,挑起先辈未尽的大业,高高擎起富民兴边的大旗!

“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宇开。”奔流不息的左江水可以做证,绵延南疆的大小连城可以做证,龙州人民将在党的领导下,凭着接力开拓者的勇敢和坚毅,步履坚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重彩谱写富裕文明和谐龙州的新篇章!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篇4

(李大钊虽未亲自见证“一大”的神圣时刻,但是他是一大的发起人,比参加“一大”最后叛党或被党开除的代表形象要高大的多)

烈士形象传播的建议

1、尊重历史,全面传播烈士的内在知识、智慧、能力、素质、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全方位的塑造烈士的形象,不给别有用心的人留出诋毁抹黑烈士的造谣空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传播烈士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态度,继而达到教化和团结民众的作用。

2、加强对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培养。思想上轻视、忽视甚至漠视烈士形象传播的,必然导致行为上的疏远,越疏远就对越对烈士形象传播不利,要让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对烈士形象传播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重点发力。

3、在网络及现实中,毫不客气的对抹黑我党历史、丑化革命烈士、质疑早已为人景仰的先进典型人物的种种行径有理有据的批判。事实证明,前段时间,被抹黑的英烈没有一个是真的,有的已经通过法律诉讼讨回公道。但有不少被诋毁的英烈形象已遭到极大的伤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我们应针锋相对的与这种恶劣行为做斗争。

北京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篇5

5月11日下午,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五四精神,在第八项目部党支部支持下,公司团委组织参加表彰会的团支部书记和部分团员青年代表赴河北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参观。大家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有序地参观了以李大钊同志“八大功绩”为主体的展览厅。在参观中,全体团干部、团员青年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述说,从李大钊同志三十八年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深切感受到他伟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的革命信念、无私的奉献与牺牲。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通过这次参观活动,广大团员青年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家表示将珍惜我们来之不益的幸福生活,在工作中更好地立足岗位,建功成才,为公司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李大钊纪念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篇6

11月10日,在学校党支部的带领下,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李大钊同志纪念馆参观学习。李大钊同志短暂但却光辉灿烂的一生给我巨大的震撼,其大公无私、一尘不染的人格魅力和忧国忧民、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令我深深折服

迈进李大钊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八根功绩柱,这记录着李大钊同志革命生涯的8大功绩——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

站在先烈的塑像前,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雪白的汉白玉塑像象征着李大钊同志大公无私、一尘不染的品格;沉静、深思的神态再现他忧国忧民的心境。他得双眼凝视着前方,他炯炯有神的目光,穿透的是黑暗的笼罩,看到的是未来的光明。他注视着华夏神州,时刻提醒后人,要“冲破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历史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聆听着讲解员对李大钊生平事迹的介绍,仔细观看着李大钊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实物资料,我感慨良深:从幼失怙恃的爱国少年到立志为苦难中国寻求出路;从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从创造中国共产党到推动北伐战争;从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到为共产主义事业从容就义,李大钊同志的一生的确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一生。他为人谦和、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令我钦佩;他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令我振奋。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李大钊同志,就是要认真学习李大钊那种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踏实工作、矢志不渝、英勇献身的共产主义精神。李大钊同志的高尚人格魅力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为我们的伟大事业树立了一个光辉典范。

李大钊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篇7

一、李大钊民本思想的理论渊源

李大钊民本思想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又吸纳了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 对其“民彝”思想加以反思与扬弃。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其思想渊源。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民本思想一直被儒家学派奉为治国安邦、德化君臣、约束君权的指导思想, 实质是君为国家中心, 君为本位, 君为君民关系。李大钊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环境, 对他早期的民本思想有直接影响。他强调“国家本位”, 即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强调“道德至上”、“民意至上”的所谓“民本主义”民众观。李大钊重视民意和民众力量的发挥, 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他反对专制, 提出执政应以民为本, 执政者应关心民生、保障百姓生活。《大哀篇》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文章的标题下特别注明了“哀吾民之所失也”, 文中这样阐述:“农失其田, 工失其业, 商失其源, 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茕焉不得安其居”。

(二) 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改造传统民本思想。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李大钊开始认识到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力求把西方“天赋人权”、“个人主义”等先进的民主思想融入到中国传统的“民为邦本”、“入世有为”民本思想之中, 从而形成了“民彝”思想。他从社会进化与天赋人权的角度、从中国社会治乱的历史经验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角度, 论证了建立民主政治的必然性和必然结果;根据中国的情况, 突出地强调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他深信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民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号召人民“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 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勿令僵尸枯骨, 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1917年2月, 李大钊首次提出尊重“平民政治之精神”。《大战中之民主主义 (Democracy) 》一文第一次正式使用了“民主主义”的政治概念。李大钊用西方民主思想改造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为中国民主思想进程掀开了新的篇章。但在封建的政治思想势力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 这种改造没有让他找到救国救民的现实途径, 也没有正确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的阶级实质。他的民彝史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史观。

(三) 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改造传统民本思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新文化运动是学术界一场重大的革新运动, 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界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激发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 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李大钊敏锐地觉察到这是民主主义的胜利, 是社会主义的胜利, 是Bolshevism的胜利。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1919年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是中国第一篇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文章。李大钊热情宣传介绍俄国革命, 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改造传统民本思想, 揭示了“仁政德治”的虚伪性和落后性, 以新型的无产阶级党群关系取代传统的君主民本思想。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 在批判“英雄史观”的基础上, 强调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大众是血肉相连、辩证统一的关系, 深入系统地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推动者, 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二、李大钊民本思想的内容

李大钊强调实行真正的民主主义政治, 提出“民彝”是历史的创造者, 强调民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有获得自由的权力。

(一) “民彝”是历史的创造者。

李大钊强调了“民彝”是历史的创造者, 强调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的关系, 认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李大钊提出了“唯民史观”, 把进化论与“民彝”相结合, 认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指出:所谓“民彝”就是“民本”;就是“民宪”、“民权自由”。他认为“民彝不可窃”、“民彝不可迁”;“是则民彝者, 可以创造历史, 而历史者, 不可以束制民彝。”李大钊把“民彝”看作是人类社会的根本, “民彝”的自然进化, 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他批判了英雄史观, 认为“唯民主义”是“立宪之本”, 强调“民彝”的自然进化推动社会进化。他指出:“盖政治者, 一群民彝之结晶, 民彝者, 凡事真理之权衡也。”他相信“民彝”能够建立民主政治。“民彝苟能得其用以应于事物之实, 而如量以彰于政, 则于纷纭错综之间, 得斯以为平衡, 而一一权其畸轻畸重之度, 寻一至当之境而止。余信公平中正之理, 当自现于从容恢廓之间, 由以定趋避取舍之准, 则是即所谓止于至善矣。”

(二) 民主政治是中国重新振作和富强的唯一选择。

李大钊“民彝”思想是对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民主政治的探索。他通过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相融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思想。李大钊的“民彝”思想抨击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和专制主义。李大钊“民彝”思想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对适宜政治的设想和构建。他认为, 政治是一个社会群体内“民彝”的集中产物, 民众的价值判断是权衡真理的根本依据。只要“民彝”能够充分在政治上表现出来, 也就是政治允许民众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办事, 这种政治就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凡是好的政府都能够做好这方面, 甚至在其他一切方面都是最好的。因为“以彰于政治之用者, 全赖其民之是等资能”。李大钊主张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相结合, 铲除中国封建专制的残余、国民的愚昧腐化以及西方政治制度所带来的弊端, 通过教育、文学、艺术、思想传播等形式改造民众愚顽的民族劣根性, 培养民众政治意识和参政能力。随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提出更加适应当时历史阶段的“平民主义”的民主政治思想, 民主政治是中国的唯一选择。他在《平民主义》一文中强调:纯正的“平民主义”, “就是把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一切特权阶级, 完全打破, 使人民全体, 都是为社会国家作有益的工作的人, 不须用政治机关以统治人身, 政治机关只是为全体人民, 属于全体人民, 而由全体人民执行的事务管理的工具。”李大钊以人民主体、政权属于人民的思想, 是对以往民本思想的最初超越。它是在政治上真正实现民主、平等、自由等现代政治理念, 平民主义实质上是真正自由的政治, 是真正的民主主义政治。

(三) 强调民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有获得自由的权利。

李大钊认为要想中国改变当时的现状, 破处专制的陋习, 只有倡导民众的自由, 实现民众的自主和自立, 才能真正成为文明之国。为体现民意与法制相一致, 就要努力建设“信其民彝、彰其民彝”的新政治。李大钊提出的“振兴自我之权威”, 被认为是近代“自由政治”的开始。他针对中华民国建立后的政治局面, 思考着中国应建立何种民主政治的问题。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 李大钊强调个性自由和个人的价值, 民主国家的公民, 要力争和行使自己的自由权。他认为:最适宜之政治就是“惟民主义为其精神、代议制度为其形质之政治, 易辞表之, 即国法与民彝间之连络愈易疏通之政治也。”国家要以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完全的思想自由。“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 其良其否, 难以确知, 其存其易, 亦未可测。然即假定其不良、其当易, 其起而代之者, 度亦必为较代议政治益能通民彝于国法之制, 决非退于专制政治, 可以笃信而无疑焉。”

三、李大钊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李大钊的民本思想, 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牢固树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缔造者,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力量, 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我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尊重“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社会历史规律, 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要充分解决民生问题, 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 一切相信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以满足自身的利益, 并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 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李大钊一生俭朴清廉、淡泊名利, 生活俭朴, 克己奉公, 经常倾家纾难、接济贫寒青年和支持革命活动, 成为廉洁风范、道德楷模。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必须坚持注重人的全方位利益,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自觉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政治修养, 廉洁自律;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 高度重视人民的权利。

建设人民民主的国家, 是我党的不懈追求。“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及全部工作, 都必须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 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权力是人民给的,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人民利益就是党的政治立场, 人民民主就是党的价值追求, 人民民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体现。

(四)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治理能力, 保证党领导人民馆参观学习, 请专业人士向他们讲解石家庄市的非物质文化以及发展史, 亲眼观察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切身的感受加强有效治理国家;坚持民主集中制, 发展民主, 健全法制, 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高度重视人民的权利, 依法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与民主素养。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始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李大钊的民本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要加强党的领导, 增强宗旨意识,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凝聚人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从中国国情出发,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 确保人民权利的实现。

摘要:李大钊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政治学说有机融合, 承认民众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李大钊民本思想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对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党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善于尊重群众、依靠群众, 自觉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重视人民的权利, 坚持权为民所用。

关键词:李大钊,传统文化,民彝思想,民本思想

参考文献

[1]胡波.20世纪中国民本思想研究述评[J].学术月刊, 200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3]李大钊.李大钊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游李大钊纪念馆 篇8

参演人员:4人

A B C D A:今天是第***个五四青年节,我们**青年在此欢聚一堂,但你可曾记起,五四爱国运动领袖李大钊先生离开我们已有**年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思想基础。在这里,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共产主义先驱,激励所有信仰共产主义的青年奋勇前进。

首先,让我们来到1919年。李大钊同志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热烈赞扬俄国十月革命,他写道:

B:“但凡阻碍这新运动前进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毁他们。他们遇见这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就象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克的旗帜。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克的凯歌。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A:李大钊,如同那暗淡中国的普罗米修斯,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传递,誓将燃尽这片阴霾。

1920年,北京共产党小组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发展很快,至一大召开时已有16名党员。面对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他是这样激励自己的。

C: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传无穷,把那陈腐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大凡新命之诞生,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

A: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遭受北洋政府迫害,他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他在生前曾撰有一篇短文,名为《牺牲》,是这样说的。

D:“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A: 91年前的今天,李大钊从容就义,91年后的现在,红旗飘扬,国富力强。让我们寻着李大钊等一批革命先烈的脚步,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游长征纪念馆感想 篇9

五年二班(学生):张浩浩

一群群起伏的黄土山,帘下坐卧着雄伟的一片建筑群,对,这就是曾经的革命先烈们曾经下榻过的地方-----界石铺红军纪念馆!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趁着国庆假日的闲暇,兴高采烈的来到了这个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旅游圣地,曾几何时,我才隐隐约约的想起了看过的书,关于长征时那些伟人的伟大历程!

1934年十月,他们这些革命伟人们,战略性的走上了智慧性的“逃跑”----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传遍了征途中各个山谷川河,曾几何时,处处记下了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处处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大渡河,独具天险的泸定桥,插入云霄的娄山关,冰封雪盖的夹金山......红军们经过了破斧沉舟般的斯杀后,才到了颇微消停的西北,在革命领袖们正确战略领导下,也许经过了一座座大山,一条条河流,才聚集到此,界石铺!

回首向来风雨路,万里长征任疾驱,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哪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哪会有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哪会有我们充满生机的活力,哪会有欣欣向荣,走向富强的今天?

看着一张张伟大领袖们的塑像,看着他们曾经用过的枪炮,看着他们曾经住过的简陋的房屋,心里莫名的浮现出既心酸又澎湃的心情,是啊,他们多伟大,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最终他们胜利了,这是他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游李大钊纪念馆 篇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题研究表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事实充分证明,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共产主义自1848年《共产主义宣言》发表标志诞生, 为什么几近70余年后才为中华民族所选择?回答这个问题, 局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题本身难免捉襟见肘, 改革开放以来,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核心的“现代化”课题研究与之相得益彰。中国近现代史, 按“现代化”课题研究的视角, 其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两个历史阶段:一是“被动现代化”进程;二是“主动现代化”进程。无须赘言, 以中华民族为主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范围内的传播, 其目的是须将“被动”现代化改变成“主动”。新中国成立前夕, 毛泽东同志在其文章《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回顾了这段历史:“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 中国人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 近代世界历史那种看不起中国人, 看不起中国文化的历史应当完结了。”

现代化课题研究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为主体, 以世界现代化进程视野为背景, 验证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得失。但世界现代化进程标准已然为西方现代化国家所建立, 即“现代化”阐述是以“西方”话语体系为标准。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绎方式与“西方文明”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在短时间内, 以华夏话语体系来理解“西方话语体系”存在一定困难。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华民族在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必然出现曲折。相当部分历史学家将这个曲折“现代化”过程称为“被动”。正如毛泽东同志上面所阐述的, 中华民族将现代化“被动”转变成为“主动”的关键, 是通过同样来源于“西方话语体系”的马克思主义, 使之实现中国化 (改造华夏话语体系) 实现的。此据, 陈金龙教授相关文章观点阐明, 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视域, 将中西文化差异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有其重要性。

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视域, 重点在于拓展研究对象, 将李大钊相关思想纳入其中, 其理由和意义不言自喻。就李大钊对中西文化差异之间关系的理解而言, 认为其文章《民彝与政治》具有相当代表性。该文章写于1916年, 发表于李大钊旅日期间所创杂志《民彝》创刊号。辛亥革命以后, 袁世凯窃国, 一些具有深厚传统华夏文化底蕴的“官僚士族”, 祖述所谓“华夏文化”之要义, 为袁世凯辩护、歌功颂德。他们固执地认为, 中国“帝制”是华夏文明的根本, 是“体”;西方话语体系中的一些政治理念、政治制度, 只能对“帝制”起改良的效果, 是属于“用”的范畴。

李大钊作《民彝与政治》, 核心思想在于批判袁世凯之流“窃国”行为:“民彝何为而作也?大盗窃国, 予智自雄……不得其逻辑之用, 以彰于政治, 而伦纪宪章, 失其常矣。”李大钊批判袁世凯之流借所谓“华夏文化”为其“窃国”行为辩护, 其所谓源自“华夏文化”之窃国“理论”, 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理论”与实践严重不符, 导致该“理论”与社会现实存在自相矛盾, 即“逻辑”上出现谬误;二是该“理论”实施于现实社会, “伦纪宪章, 失其常矣”, 完全与华夏话语体系核心思想不符, 不具华夏文明之“正统”, 其执政不具合法性。

此据, 李大钊阐述了“宗彝”与“民彝”的含义, 就“宗彝”与“民彝”的关系认为:“宗彝可窃, 而民彝不可窃也;宗彝可迁, 而民彝不可迁也”。其核心思想大致为, 华夏文明几千年, 起源于“宗彝”, 形成为“民彝”。此后, “宗彝之迁”, 演绎为不同姓氏宗族之间的王朝更替;“民彝不可迁”, 是说尽管“宗彝”代表的王朝出现更替, 始终如一、应当贯彻的是华夏“民彝”思想。若“宗彝”之迁, “民彝”不失, 是为在很长时间内代表华夏话语体系———儒家思想所表达的“乡愿”得畅, 该宗族 (政治集团) 符合华夏文化之正统, 执政具有合法性;若“宗彝”之迁, “民彝”已失, 是为儒家思想所表达的“大盗窃国”, 该宗族 (政治集团) 实为“大盗”, 执政未遵循华夏文化之正统, 不具有合法性。

此据, 李大钊认为, 华夏话语体系内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集团执政理念是否真正体现“民彝”, 是否能选用实现并畅扬“民彝”的政治模式, 是检验该政治集团执政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唯一依据 (恰如儒家思想所表达的, 符合“大一统”之“正统”理念) 。为此, 李大钊认为, 以华夏“民彝”思想看待世界, 世界各国莫不如此:“兹世文明先进之国民, 莫不争求适宜之政治, 以信其民彝, 彰其民彝。”李大钊认为, “民彝”为内核, “政治”为形式;“民彝”为体, “政治”为用。如此, “民彝”为“本”以明确, “帝制”与“代议政治”都只能是“用”。只要“民彝”不失, 能“信其民彝, 彰其民彝”, 西方话语体系内的“代议政治”皆可用;“民彝”若失, 华夏话语体系的“帝制”弃之不可惜。尤其是, 李大钊通过对西方“代议政治”考察, 对之褒奖有加:“夫代议政治, 虽起于阶级之争, 而以经久之历验, 遂葆有绝美之精神焉。”认为“代议政治”“葆有 (‘民彝’) 绝美之精神”!“代议政治”能畅“民彝”, 能为华夏文明所用, 以此驳斥袁世凯之流坚持“帝制”的错误观点。

在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上, 李大钊通过“民彝”思想与“代议政治”关系的阐述, 表达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尽管李大钊对西方文明的“代议政治”, 较华夏“帝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更能畅扬华夏之“民彝”, 而对之褒奖有加, 也注意到“代议政治”实是“起于阶级之争”。从文中的语气中不难发现, 李大钊认为“阶级之争”是“代议政治”的缺点, 抑或会影响到“民彝”的实现与畅扬。本文尽管并未对李大钊“阶级”之义与“民彝”思想, 以及中西文化之间关系展开分析, 但综合李大钊此后思想, 我们有必要对其“民彝”思想中的“阶级观”引起足够的重视。

摘要: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视域, 应注意“现代化”课题研究为背景的中西文化差异考察, 研究对象拓展时, 应将李大钊同志相关思想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题研究之中。李大钊著《民彝与政治》, 通过“民彝”与“政治”关系的阐述, 阐明了其中西文化关系的基本观点。尽管该文中, 李大钊未加着墨于“阶级”观点, 综合他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 不能忽视其重要性。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民彝,代议政治,阶级观

参考文献

[1]李大钊.李大钊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第1卷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第4卷

上一篇:设计策划方案范文下一篇:中共党史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