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何平九论有感

2024-05-16

读何平九论有感(精选8篇)

读何平九论有感 篇1

——读《何平九论》有感 东部地区的繁荣发展,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促使身处中原地区的我们不得不加快自身的步伐,为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发展过程难免遭遇困惑,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一样,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正确地到达目的地,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引导。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反作用于实践”。理论的反作用就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去指导人们更好地活动,完成既定的计划。科学的理论具有的作用是巨大的,譬如共产主义理论,它曾引导着无数的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成功地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为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奠定基础。

革命时期已经过去,然而我们面临更加艰巨的形势。“落后就要挨打”,在我们迫切地需要向前赶,力争上游的时候,一个科学的,有效的理论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何平九论的诞生,无疑为我们盲目的发展规划了更为科学的道路,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前进方式。“何平九论”是最近一段时间,河南日报集中力量撰写的九篇大型政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面,深入地阐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等。文章通过每一个论题,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充分阐释,印证其重要性的同时,提出我们的领导干部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在警醒干部转变领导方式的同时,也促使他们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来带动发展,促进政府,企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发展道路艰难而曲折,带领群众建设和发展的领导干部更是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俗话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想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单单是具有“为人民服务”赤胆忠心就可以带领人民去奔小康的。新时代的发展,社会步伐的加快,机遇与挑战的猛烈冲击,对新一代的领导人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

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错失良机的痛心疾首到改革开放盛世欢歌的欣慰自豪,面对机遇,我们所能做的不再是艳羡别人的成功,而是如何通过自身的优势把握运用。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如何看待机遇,如何寻找机遇,如何运用机遇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抢抓机遇不敏感,判断不准确,思维不辩证等种种症结舞步反映出当前在我们领导干部中的观念落后,思想僵化的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发展中忧患意识能促使我们的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一时的成功得意,不被一时的安逸所蒙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同时面临纷繁复杂的形式,透过现象去挖掘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的事半功倍。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不要为了局部利益而破坏了大局,影响了事物的整体。“责任”、“求实”、“为民”也是针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思想和作风提出的切实有效的要求。

何平九论学习心得 篇2

“何平九论”提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的问题,强调了“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头脑清醒至关重要,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方式方法亟待改进”。文章立意深刻,思想深远,抓住了加快发展方式的关键性和根本性问题,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研读学习,我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有全方位的转变和提升,才能适应这一历史性的发展,从而担当起领导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一是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离开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二是要强化忧患意识。当前面临着诸多困难,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三是要强化攻坚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也难免会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有敢于挥刀割病灶的勇气;又要有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篇3

活动心得体会 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省委卢展工书记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文章提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的问题,强调了“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头脑清醒至关重要,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方式方法亟待改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要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离开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结合分管工作,就是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工业运行工作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的机会,组织各担保公司尽快的顺利通过资格审核。

二要强化忧患意识。当前企业面临着招工难、融资难等诸多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三是要强化攻坚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也难免会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有敢于挥刀割病灶的勇气;又要有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作为一名政府机关干部,要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持政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尊重客观规律,顺风而行,乘势而上,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何平“新九论”心得体会一二 篇4

近期通过学习《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等评论文章顿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尽管学习时间不长,但学的踏实,学的实在,学的值得。

转变领导方式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领导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抢抓机遇、加快崛起的客观需要。现结合自己的工作,我谈一下认识:

一是要勤于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学习已经成为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迫切需要。实现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要从学习入手。端正态度,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时刻增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作政治责任和终身任务。要学好理论,打牢理论功底始终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要钻研业务,提升服务方式、增强领导能力;要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以适应新形势,工作更加切合实际;要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变成领导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变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

二是清醒认识,有所为有所不为。卢书记讲到:做了很多事情,没有起作用甚至起了副作用,做了等于没做,此“为”就是“不为”;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干预不去做,反而会收到很好效果,此“不为”就是“为”。

三是认真做好“三具两基一抓手”。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一线决策、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各项工作上,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主动抓,具体抓,扎实抓,合力抓,科学抓,推动工作落到实处。“三具两基一抓手”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体现了求是的工作理念、求真的工作态度、求效的工作方法、求实的工作作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

四要关注民生。民心、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既要注重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实际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是积极创新。在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上下功夫,要创新观念,解放思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解放一步,创新就会发展一步;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对思想解放成果大小的检验。领导干部是思路举措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科学发展的引领者和监督者,领导干部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领导方式创新到什么程度,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推进到什么程度。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

总之,要用负责之心来做工作,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不怕难、不怕繁、不怕重、不怕怨,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学习何平“新九论”心得体会之二

近日学习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发表的理论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又学习了河南日报何平关于该专题的九篇评论文章,顿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之所以有此感受,主要缘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文章写得好。卢展工书记的文章站位高远、立意新颖、引经据典、切合省情,让我们对“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全面了解了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还让我们明白了领导方式转变的目标任务和途径举措,更让我们感受到做为一名领导干部肩上那副沉甸甸的责任。署名“何平”的九篇评论文章浩然大气,精采异常。讲思想、讲理论高大深远,内容丰富;讲矛盾、讲问题实事求是,切中要害,毫不掩饰,针贬时弊;讲出路、讲措施、讲前景又那么让人为之提振精神,信心倍增。

二是问题分析很到位。新九论文章中写的那些问题,就真真实实的发生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或者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我们感同身受,自觉很多不足。一是对全面推进工信工作的大好机遇,把握利用不到位,工作推动上不尽如人意。二是在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评价上,看成绩的多,看不足的少,看表面问题的多,挖深层次矛盾的少,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三是在工作的推动上,凭着印象跟着感觉走,主动研究探索工作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有意识地按规律统筹规划推进工作的主动性差。这些问题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出现在自身的工作中。说到底都是领导方式的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和谐发展。

三是意义很重要。卢展工书记到河南工作的时间里,曾先后发表了一些非常切合实际、非常中肯朴实、非常解决问题的看法。比如他在同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时,盛赞河南人是“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指出在河南人身上体现了“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心”。卢书记还先后提出“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等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学习好、运用好、落实好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何平九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东工人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王秋惠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转变领导方式是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推进领导方式转变的进程中,党委、政府起着主导作用,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责任。以什么理念领导、以什么方式领导,直接决定着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和成败。转变领导方式是一切任务的关键环节。领导方式转变是转变工作效能的应有之义、迫切要求和有效突破。转变领导方式是一切要求的有力保障。领导方式转变具有先导性、决定性作用,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实现了根本转变,领导方式更加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才能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在思想作风上、在组织领导上为现实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一、转变领导方式,强化转变意识。

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一是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离开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结合实际,紧紧抓住当前我镇发展机遇,提升本地发展空间;围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探索实践更加有利于广大群众和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本地原有文化优势,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围绕生态园和城中城改造项目建设,组织创建更加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服务机制和人文环境,以此来带动全局,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二是要强化忧患意识。当前面临着诸多困难:就业压力大、城镇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覆盖面低、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在卫东区经济发展大局

当中,我们的发展已趋于落后,如果再不迎头赶上,我们东工人镇的经济发展将会落后于周边地区,所以现在到了急需转变的紧要关头,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才能迎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三是要强化攻坚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也难免会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就如北环路为了本地的生态发展,必须牺牲原来老的经济发展模式,看是牺牲了当前的利益,但是带来的是将来永久的效益。因此,面对困难,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有敢于挥刀割病灶的勇气;又要有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我们东工人镇作为资源型乡镇由来已久,靠资源吃饭的意识也根深蒂固,要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一场攻坚战,但是我们要把基础打牢,一步一步往前走,而不能为了出成绩走捷径,从而给经济发展留下毒瘤。

二、转变领导方式,深化学习提高。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一要勤于学习。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学习已经成为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迫切需要。实现领导方式转变,就要从学习入手。端正态度,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时刻增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作政治责任和终身任务来抓。每个人都应认真制定学习计划,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做到精学细学、学懂学会,真正领会内涵和实质。各支部要规划好学习活动,及时向党工委汇报学习进度,每位干部都要撰写一篇以上的学习心得体会,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式,把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在工作

实效中。通过学习,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工作成效来检验学习的成效,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要学好理论,打牢理论功底,始终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要钻研业务,提升服务方式、增强领导能力;拓宽知识面,不断补充新的科技、经济、文化、专业知识等;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变成领导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变成领导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二要善于思考。能否善于思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转变领导方式中,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经济趋势、市场规律、社会热点、思想潮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加工,不仅善于发现新特点、新问题,而且能遵循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拿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真正通过学习思考,使自己成为爱学习、善思考、会工作的新型干部。三是率先垂范。我们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集体学习中要带头学习,带头撰写心得体会、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上级安排部署的学习任务,做到首先落实,首先完成,为本单位干部职工作出榜样。

三、转变领导方式,重在转变思维方式。

领导干部如何在深入转变领导方式学习活动中发挥领导方式转变的指导作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在学理论过程中转变自已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科学理论本身是对实践经验和认识的升华,是对事物发展规律较高层次的概括和抽象。所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不是简单地用理论去对照实际,或者直接到理论著述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为我们提供了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一要转变领导方式,必须用知识武装头脑。在深入学习的基础

上,潜心思考,领悟思想,吸收和消化,变成我们自已认识、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长期以来受信息等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为此,我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自已本身要带头转变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只要大多数人的观念转变了,我们才能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二要在转变领导方式中转变,用新的思维方式指导实践。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每个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都面临很多问题和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进行分析、思考,联系实际拿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些同志做得很不自觉,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真正把转变领导方式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用在具体工作当中,而是习惯的拿现实问题去找具体的经验进行对号,每个具体问题都去进行经验对号,既不科学,又不现实。加强领导方式的思维方法转变,才是使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根本上转变领导方式,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才能加强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四、转变领导方式,转变作风是保障。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靠过硬的干部作风来推动落实,转变领导方式更应注重工作作风的转变。一要高度负责。领导干部在其位要谋其政,任其职要负其责,主动肩负起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破解难题,有责任不推脱,有问题敢负责。二要注重实干。实干是一种境界,是思想、情感、意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聚和升华。领导处处起表率作用,实干兴镇,实干富民,必然会影响和带动

下级苦干实干。三要着力民生。民心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既要注重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实际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深入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一线决策、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各项工作上,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主动抓、具体抓、扎实抓、合力抓、科学抓,推动工作落到实处。五要科学总结。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应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工作方法,通过科学总结达到提高水平、改进工作、增长本领的目的。要总结出成绩,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起到激励自我、增强干劲的作用;要总结出干劲,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激发斗志、坚定决心,把干劲鼓得更足一些,把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努力推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六要实践创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务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职责和使命迫使领导干部在抓工作干事业中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气魄。要在实干、总结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创新的胆识和气魄,大胆地试验,科学地论证,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路径,这样才会在转变领导方式中实现“跨越”和“突破”。

关于何平九论的学习体会 篇6

21世纪注定是环境保护和改善的世纪,改善局人类居住的环境刻不容缓,通过学习“何平九论”结合本人工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一是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离开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结合分管工作,就是要紧紧抓住当前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机会,组织全县各级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更能发挥全员积极性的管理制,探索实践更加有利于广大市民和城镇居民的环境保护体系;就是围绕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大局,组织各级各部门创建更加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服务机制和社会环境,以此来带动全局,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二是要强化忧患意识。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三是要强化攻坚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也难免会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有敢于挥刀割病灶的勇气;又要有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一要勤于学习。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学习已经成为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迫切需要。实现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要从学习入手。端正态度,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时刻增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作政治责任和终身任务。要学好理论,打牢理论功底,始终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要钻研业务,提升服务方式、增强领导能力;要拓宽知识面,不断补充新的科技、专业知识等;要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变成领导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变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二要善于思考。能否善于思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转变领导方式中,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经济趋势、市场规律、社会热点、思想潮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加工,不仅善于发现新特点、新问题,而且能遵循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拿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真正通过学习思考,使自己成为爱学习、善思考、会工作的新型干部。

转变工作作风是加快转变的保障。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靠过硬的干部作风来推动落实。一要高度负责。领导干部在其位要谋其政,任其职要负其责,主动肩负起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破解难题,有责任不推脱,有问题敢负责。二要注重实干。实干是一种境界,是思想、情感、意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聚和升华。领导处处起表率作用,实干出业绩,实干改造环境,必然会影响和带动下级苦干实干。三要着力民生。民心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既要注重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实际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深入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一线决策、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各项工作上,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主动抓、具体抓、扎实抓、合力抓、科学抓,推动工作落到实处。五要科学总结。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应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工作方法,通过科学总结达到提高水平、改进工作、增长本领的目的。要总结出成绩,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起到激励自我、增强干劲的作用;要总结出干劲,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激发斗志、坚定决心,把干劲鼓得更足一些,把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努力推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六要实践创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务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职责和使命迫使领导干部在抓工作干事业中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气魄。要在实干、总结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创新的胆识和气魄,大胆地试验,科学地论证,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路径,这样才会在转变领导方式中实现“跨越”和“突破”。才能切实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二、关于何平九论的学习体会

“何平九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遵循的原则以及方式方法等。

“何平九论”分别为:

一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 二论: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 三论:一切按客观规律办 四论:站位全局才能大有作为 五论:创新激发无限活力 六论:责任重于泰山 七论:不说空话 多干实事 八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九论:在转变中赢得大发展

全面、准确、系统地反映了省委、省政府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决心和部署,是对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发表的理论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解读、丰富和阐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要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彻底解决干部作风、行政审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早日把济源建成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开展“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集中教育活动,而今年的“一创双优”活动将紧紧围绕学习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的《河南日报》“何平九论”,结合济源发展实际,突出“发展是核心、创新是动力、效能是关键、为民是根本”四个重点,着力在转变领导方式上下工夫,切实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加快转变中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搞好“何平九论”系统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领导带头学习,是这次集中学习的主题——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所要求的。做好任何工作,领导是关键,学习更是如此。增强发展意识,落实好“十二五”规划、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要求,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何平九论”正是紧扣河南发展脉搏,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并深刻阐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何平九论”站位全局,以高取胜,从中央精神出发,以省委的重大决策为主题,因时势而论政,合实情而论政,营造舆论环境,酝酿思想,提出方法,推动发展。可以说,“何平九论”立意高、内涵丰、作用大。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到学习“何平九论”的重大意义,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保 持一致、组织上措施到位、学习上取得实效,真正达到通过学习,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实现新的发展的目的。

在环境部门,要有环境的大局,学会切身体会老百姓的感受,把治理环境,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为社会和谐发展稳步向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关于何平九论的学习体会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那就是使人类的环境更加优美,不使资源浪费。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省委卢展工书记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文章提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的问题,强调了“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头脑清醒至关重要,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方式方法亟待改进”。文章立意深刻,思想深远,抓住了加快发展方式的关键性和根本性问题,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研读报纸刊登文章、学习“何平九论”,我个人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有全方位的转变和提升,才能适应这一历史性的发展,从而担当起领导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务实创新,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注重发展思路,找到发展的切入点、引爆点;要注重更新理念,不断地否定自我;要注重破解难题,解决工作之所急、群众之所急。领导方式转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必须加以细化、深化,并内化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各部门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

结合我本人来说,“何平九论”无疑是我前进的很好的思想指导,以后的工作要结合此理论认真负责的完成,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领导方法得当,方式多样,措施得力,才能扫清障碍,不畏艰险,昂扬奋进,进而凝聚民心,加快社会主义的建设!

四、关于学习“何平九论”的心得体会

东部地区的繁荣发展,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促使身处中原地区的我们不得不加快自身的步伐,为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发展过程难免遭遇困惑,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一样,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正确地到达目的地,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引导。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反作用于实践”。理论的反作用就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去指导人们更好地活动,完成既定的计划。科学的理论具有的作用是巨大的,譬如共产主义理论,它曾引导着无数的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成功地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为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奠定基础。

革命时期已经过去,然而我们面临更加艰巨的形势。“落后就要挨打”,在我们迫切地需要向前赶,力争上游的时候,一个科学的,有效的理论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何平九论的诞生,无疑为我们盲目的发展规划了更为科学的道路,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前进方式。“何平九论”是最近一段时间,河南日报集中力量撰写的九篇大型政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面,深入地阐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等。文章通过每一个论题,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充分阐释,印证其重要性的同时,提出我们的领导干部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在警醒干部转变领导方式的同时,也促使他们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来带动发展,促进政府,企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发展道路艰难而曲折,带领群众建设和发展的领导干部更是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俗话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想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单单是具有“为人民服务”赤胆忠心就可以带领人民去奔小康的。新时代的发展,社会步伐的加快,机遇与挑战的猛烈冲击,对新一代的领导人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

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错失良机的痛心疾首到改革开放盛世欢歌的欣慰自豪,面对机遇,我们所能做的不再是艳羡别人的成功,而是如何通过自身的优势把握运用。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如何看待机遇,如何寻找机遇,如何运用机遇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抢抓机遇不敏感,判断不准确,思维不辩证等种种症结舞步反映出当前在我们领导干部中的观念落后,思想僵化的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发展中忧患意识能促使我们的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一时的成功得意,不被一时的安逸所蒙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同时面临纷繁复杂的形式,透过现象去挖掘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的事半功倍。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不要为了局部利益而破坏了大局,影响了事物的整体。“责任”、“求实”、“为民”也是针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思想和作风提出的切实有效的要求。

读何平九论有感 篇7

洛阳联社

河南日报刊发了九篇署名“何平”的系列政论文章,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方式、方法等。通过办公室组织学习,又找来原文,一字一句学来,反复琢磨,回味无穷,越读越感到九论高屋建瓴,是篇大文章、大手笔,是指导全省领导干部解放思想的又一篇历史性巨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的滋润着大地万物。捧读何平九论,深感在中原大地这场春风迎春而起,这场春雨,随风飘扬,是一场滋润中原大地的好雨。通过学习,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

学习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学习贵在坚持,贵在长久。不学习不知道知识的匮乏,不学习不可能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创新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源泉。在下步的工作中,既要学习政治理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也要学习金融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还要了解掌握省情、市情、县情。

不但要知道我们现在有什么、什么好;更要牢记我们缺什么,哪些方面和外省、外地市比有差距,多大的差距。通过学习,掌握上级精神和要求,了解客户心声,查找不足,制订措施,我社始终要以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南召联社始终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坚持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理念,以深化改革委动力,大力践行“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作出新贡献”的使命,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主动挖掘县域各类客户信贷需求,积极推行双层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创新能力,有效地满足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成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三、优化流程,强化管理

南召联社进行了科学管理,优化各项流程。南召联社以人为本,认识到“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优化薪酬考核体系,把干部职工收入和履职、经营业绩、绩效真正挂钩起来,从而形成决策、管理、监督相互制衡的经营机制,彻底打破曾经的分配平均主义。同时绩效考核机制还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内部驱动机制,让员工更主动地拓展业务。同时结合业务实际,以流程银行为目标,优化流程,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四、创新观念,解放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解放一步,创新就会发展一步;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对思想解放成果大小的检验。领导干部是思路举措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科学发展的引领者和监督者。领导干部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领导方式创新到什么程度,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推进到什么程度。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照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是说,雨认各野外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着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宫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我想,九论似春风,唤醒万物,似春雨滋润大地,学习九论,从我做起,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做起,新的一年会是一个花开似锦的景象,今年必定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好年成。

联社

读何平九论有感 篇8

——再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之七

2012年08月15日

来源: 河南日报

中原崛起,“三化”为途。“三化”协调,贵在统筹。

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的要诀,破解二元结构的关键,协调“三化”发展的法宝。

统筹,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准确的规律把握,是科学的工作方法,是高超的领导艺术。

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离不开统筹的意识、少不了统筹的思维、缺不得统筹的举措。

只有深刻认识和掌握统筹这门学问,才能坚守“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才能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始终力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互促共赢,才能真正实现质与量、好与快、物与人、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统筹之策,重在转变。无转变,难统筹;无统筹,难协调;无协调,难发展。

重在统筹,难在统筹,为在统筹,效在统筹。

(一)统筹,是驾驭万事万物的一种高超智慧。

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条重要经验。

为什么很多地方过去拿“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现在又用“真金白银”换“碧水蓝天”,演绎发展的“轮回”?

为什么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但“相对贫困”的阴影却挥之不去,城乡差距不断拉大,遭遇发展的“窘迫”?

为什么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有时既怕外商“来不了”,又怕项目“摆不下”,陷入发展的“两难”?

矛盾所在,在于“三化”协调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根本解决;症结所系,系于统筹兼顾还没有在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统筹,是在不平衡中谋求平衡,在不协调中力争协调,在谋划全局中分清主次,在加快发展中着眼长远。

(二)统筹,是推进科学发展的一种规律把握。

十年前,当科学发展观的旗帜树立时,“统筹”就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明显特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兼顾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互为因果的开放、变动、立体的网络。政治、经济与社会,工业、城镇与农业,教育、科技与文化,人口、资源与环境等等,无不紧密相连、互动共生。

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一种辨证运动,有其自身规律性。拿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成了“无米之炊”;离开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就是“水中捞月”。

发展的全局性、层次性、持续性、协调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运筹帷幄、统筹兼顾。

(三)统筹,是历史启迪现实的一种必然选择。

放眼世界历史进程,从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到美国驱逐印第安人的“西进运动”,从印度贫民窟到“拉美陷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中,很多国家和地区牺牲了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利益,付出了高昂“学费”。

改革开放,“中国道路”魅力彰显,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等矛盾和问题。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统筹兼顾已成当务之急。

统筹,在河南更是迫在眉睫。目前全国能够调出粮食的省(市、自治区)只有6个,河南是其中之一,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和地位举足轻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近600人的河南,脆弱的生态和环境再也经不起折腾。建设中原经济区,农业和粮食,只能加强,不能牺牲;生态和环境,只能改善,不能破坏。河南要发挥后发优势,就要绕过“陷阱”、少走弯路,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四)“三化”协调,必靠统筹。

水管的流量取决于最细的那段瓶颈。河南的“三化”协调之路,瓶颈在哪里?

在于“三农”重负:农村发展慢,农业基础弱,农民增收难;在于人多地少:建设用地是刚性需求,耕地保护是硬性指标,粮食生产是崇高使命。

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功能不彰,则新型工业化动力不足,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不牢;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不强,则新型城镇化聚合不力,新型农业现代化步伐不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地位不稳,则新型城镇化支撑不够,新型工业化空间不大。

突破瓶颈制约,促进“三化”协调,关键在统筹。

统筹,就要充分发挥好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破解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拓宽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空间,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新型工业化破除制约,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统筹,就要充分发挥好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以做大做强为方向争创工业新优势,以拓展提升为重点发展壮大服务业,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集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强化支撑,为新型农业现代化优化保障。

统筹,就要充分发挥好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出路,为新型工业化夯实基石。

(五)城乡一体,必经统筹。

既有田园气息,又具城市文明,中原大地风生水起的新型农村社区是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缩影,是6000万农民的明天,更是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在河南的先行实践。

当今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潮流日渐浩荡,但河南乃至中国的广大农民仍被挡在“城门”之外。城乡“二元体制”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最大制约,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障碍。这正是中央和我省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刻背景。

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不再是“就农谈农”,而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点、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点。通过新型城镇化的纽带,“三化”发展有机融合、相互支撑,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六)站位全局,必善统筹。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区域与全局,政府与市场,发展与资源,规划与现实……统筹好了各项关系,才能全面兼顾、获得成效。

眼前与长远,整体与个体,家庭与社会,公共权益与商业利益……统筹好了各方利益,才能形成合力、克难攻坚。

上与下,条与块,财政资金与民间投入,现实投资与未来回报……统筹好了各种资源,才能持续求进、推动发展。

“城”与“乡”之间、“工”与“农”之间,如何通过辩证思维使之达到互动和统一,是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统筹之道,是转变领导方式的题中之义,也是考量领导水平、测试执政能力的一份考卷。

(七)科学发展,必须统筹。

统筹,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认真实践的大学问。

泡一壶茶,到底是先烧开水、先洗茶壶、还是先找茶叶?这实际上反映了如何看待统筹、会不会统筹的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用这个形象的例子引出了“统筹法”。但实际工作中,很多同志还是做着“水烧开了再洗茶壶、找茶叶”的事情。

分辨不清主次。认为中心城市发展充分,自然能够带动农村发展;大城市投入产出高,投资农村效益低,宁愿锦上添花,不肯雪中送炭。

掂量不出轻重。认为打基础见效迟,讲质量速度慢,种粮食来钱少,“拾到篮里都是菜”,什么来钱干什么,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分轻重缓急。

把握不好集散。中央每年拨付我省的各类涉农资金达数百亿元,分布在几十个部门,是“近亲”却常常“形同陌路”,需整合却往往各踞一方,甚至张三在甲地“垒灶”,李四在乙地“架锅”,看着钱不少,发挥作用却有限。

……

这些做法,要么顾此失彼,“按下葫芦起了瓢”;要么昏头昏脑,“狗熊掰棒丢一路”;要么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只有把统筹学问学明白、想明白,统筹发展才能说明白、做明白。

(八)统筹,重在政策引领。

家庭联产承包制打开了农村发展的“闸门”;全面取消农业税终结了以农补工的历史,开启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代。

政策是指明方向的罗盘,是分配利益的天平,是撬动全局的杠杆。把国家政策弄明白、把配套政策制定好、把落实政策当回事,老百姓才能真拥护、一起干。

用政策统筹区域经济。善于运筹,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的试验区有5个,推进建设的示范区有7个,开展试点的领域有18个。特殊政策字字千金、条条给力。政策不用,一张白纸;政策用好,真金白银。

用政策统筹产业布局。善于谋划,利用政策优势,优化工业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产区联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用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善于兼顾,城市农村一盘棋。新型城镇化如何引领?农村土地怎样流转、农民利益如何保障、农民身份如何转换、城乡公共服务如何均衡?需要优化决策方案,选择有效途径,破解二元矛盾,谋求共同富裕。

因势利导思路新,政策引领天地宽。

(九)统筹,贵在规划先行。

2012年夏,一场强降雨造成的重大损失,严峻地拷问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短板”之痛。而在19世纪雨果的《悲惨世界》里,主人公逃亡时穿越的巴黎下水道,至今仍在发挥作用;500年前建造的河南商丘古城,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至今逢大雨不积水、不内涝。

规划要符合规律。规划是张“全景图”,今天的规划就是明天的发展,必须对历史负责,接受历史的检验。福建客家土楼,一栋楼就是一个小社区,文化内涵丰富、聚居功能独优,历几百年而不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规划先行,不要“一生得盖几次房”,不要没有规划乱盖房,不要缺少公共服务的“不健全”房。

规划要因地制宜。规划是幅“地形图”,远近高低各不同。城市近郊与偏远山区,工矿基地与粮食产区,基础不同、条件不同、资源禀赋不同,新型城镇化的形式应该各具千秋,新型工业化的模式可以千差万别,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不能强求一律,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各显特色路畅通、“横看成岭侧成峰”。

规划要眼光长远。规划是个“路线图”,决定了行动的方向和前进步骤。既要着眼当前,又要兼顾长远,宜快则快、宜缓则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少交学费、少吃夹生饭。

(十)统筹,旨在以人为本。

为政之本,重在为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为民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三化”协调发展中,要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让民意得到真释放,让群众得到真实惠,让发展实现真推动。

以老百姓需要为基点。各级领导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来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改变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老百姓满意为标准。要观民风、顺民意,让群众不仅是城乡统筹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最有发言权。沁阳市袁屯村开了近30次村民大会,最终达成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一致意见。老百姓的事,老百姓说了算。

以老百姓实惠为导向。要统筹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政府尤其要防止急功近利、与民争利。在土地流转、宅基地确权、农民身份转换的过程中,要始终确保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使农民群众既收眼前之利,又得长远之惠。

(十一)统筹,力在开拓创新。

“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试验,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是一场处于“深水区”的决战。既要规范有序,又要拓展创新;既要坚持相关的重大原则,保证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展顺利,又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充分调动各地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重大原则要坚持。粮食生产不能牺牲,耕地红线不能突破,工业发展不能停滞,生态建设不能滑坡,群众利益不能忽视,不走“回头路”,不办“过头事”,确保“三化”协调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上下之间要合拍。在探索性的改革中,常常是基层突破与上层设计相辅相成,基层突破积累经验为上层设计提供决策基础,上层设计为基层突破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经验要总结。统筹在融合中体现个性发展、包容发展、多元发展,各地探索之路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各显特色,基层实践创新不断、经验层出活力无限。总结是创造的延伸、力量的扩散、信心的提升。舞钢44户农民喜领产权证,虽然这产权证目前还是“地方粮票”,却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走向城市生活的信心。44户农民产权转换的“一小步”,迈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大步”。

(十二)统筹,效在一体运作。

统筹如同“大合唱”,要同心协力、和谐默契。走好“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不是一事一时之功,也不是一地一域之力,必须上下互动、横向联动、有序流动,使人才、资金等各种推动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

统筹好比“弹钢琴”,要配合得当、游刃有余。“三化”协调发展要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的力量,打破条块分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共同推动发展的整体合力。

统筹是一个运作的过程,要坚持一体运作、科学运作、有效运作,就要学会“统筹法”。“三具两基一抓手”、“五重五不简单”等都是我们通往成功运作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也是转变领导方式的重要内容。任何目标的实现、任何任务的完成、任何承诺的兑现,无不体现在成功运作。

(十三)转变促统筹,统筹助转变。

运筹得当则势如破竹,虚喊蛮干则如逆水行舟。统筹阐释的是领导科学,体现的是工作方法,缩小的是城乡差距,实现的是富民强省。

统筹是高超的领导艺术,体现出决策者的观念、认知、眼光、勇气和决断,取决于领导方式的加快转变。只有转变领导方式、突出务实重干、提升运筹能力,方能谋全局、想长远、创特色、走新路。

(十四)雄心弄大潮,众志撼千山。

中原大地正发生的变革,深刻诠释着这样的时代内涵——

统筹,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统筹,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统筹,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统筹,才能循律而动、永不停滞。

上一篇:战友聚会的致辞下一篇:《家的故事》系列征文启事

热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