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例子

2024-06-28

语文作文例子(通用9篇)

语文作文例子 篇1

汤嘉琛

身边平凡小人物,带给我们大感动。近日,由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2”第三季度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网民们选出了他们心目的“草根英雄”。这其中,既有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冒险救人的农民工群体,也有新疆和“私车公用”接送老弱病残乘客的艾尼瓦尔·芒素„„

这些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人物,尽管没有太多传奇故事和豪言壮语,却能触动我们的内心。所有这些“草根英雄”能够做到的是,都是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做到的,正因如此,他们更能自然地引导我们与人为善,做更好的自己。这种足以激发每个人良善潜质的“正能量”,或许比任何说教和宣传更有说服力。

媒体应该多关注这样的小人物,新民晚报前不久报道了两位知青重返黑龙江帮助百姓致富的故事,也引发读者热烈反响。当然,肯定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正能量”,不能忘记网络和网友的功劳。正是千千万万的网友用跟帖、转发和评论,将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时代英雄,也正是网络让这股“正能量”效应实现了最大化。这些“草根英雄”在网上走红,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到,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我们身边其实也不缺好人。

很多时候,当我们身处喧嚣的网络舆论场,一些有争议的、噱头性的负面信息,其实是有意无意地被放大了。在网络上,“好消息”无人问津,“坏消息”日行千里;在网络上,“好人”难被聚焦,“坏人”声名远播。这种复杂因素所致的传播偏好,让网络世界的“负能量”似乎要比“正能量”多得多,仿佛网络上的那个中国,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坏人坏事坏消息。

因此,记取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正能量”,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对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进行某种纠偏,让我们更客观理性地审视脚下的这片土地。平心而论,对绝大多数公众来说,我们既不生活在电视新闻呈现的那个“好中国”,也不生活在网络呈现的那个“坏中国”,而是生活在“现实的中国”里。这样一个中国,有坏人也有好人,有危机也有希望,大家每天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现实虽然不那么好,但也不如网络中说的那么坏。

语文作文例子 篇2

一、模仿这个“例子”, 训练表达能力

【案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 (魏金花执教)

师:同学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样一段话:“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 有的拉, 个个满头大汗。”

师:我们再看看这样一段话:“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 有的唱歌, 有的睡觉, 个个自由自在。”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两个句子都是“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

师:再看看, 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后面是句号, “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后面是逗号。

师:真了不起!你能将“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一句也变成上面的写法吗?

生:一群蝈蝈在大树下乘凉。他们有的唱歌, 有的睡觉, 个个自由自在。”

师:出示对应的两个句子。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句式。

出示: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他们有的 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 个个__________。 (学生口头回答)

出示:同学们在__________。他们有的跳绳, 有的 __________, 个个__________。

(学生口头回答)

出示:__________。他们有的__________, 有的 __________, 个个__________。

【反思】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从说话开始,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最要紧的在锻炼语言习惯, 这是寻到根源去的办法。” (《叶圣陶教育论集》第417页) 学生们展开口头上的沟通, 依赖于词、句。所以积累语言的成分很重要, 我们要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 就应该从一句一句话开始训练。在研究过程中, 研究者以教材为蓝本, 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在说话教学训练上, 不是枯燥地传授语法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掌握教材的基础上, 充分发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说话训练资源 (包括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乃至国内外的事物、问题等) , 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学会口头交流信息, 口头发布见闻, 就某一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大家展开辩论, 等等。总之, 在研究中力求整合教学中的各个因素, 使这些因素所共同构成的整体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理解这个“例子”, 训练阅读能力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

师:课文在描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时, 有些句子是直接写的。请同学们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1:它常傲然地站着, 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 竟伸过脖子来咬你一口。

生2: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 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 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

师:朗读这些句子,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表面上时说不喜欢这只鹅, 在说它的缺点, 实际上更能感觉到作者特别喜欢这只白鹅。

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 所以鹅的“缺点”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那么, 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外, 还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发现作者一直把白鹅当作人来写。

师:那你觉得这只白鹅像一个怎样的人?

生:它叫的时候像一个严厉的教官, 走起路来像一个悠闲的绅士, 吃饭的时候像一个挑剔的老爷。总之, 像一个很高傲的人。

【反思】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除了理解内容, 学习表达以外, 重中之重就应该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从何而来?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经过长期的自我训练而逐步形成的。由此可见, 阅读能力的形成光靠老师讲, 没有效果;光靠学生自习, 效果不大。教师的指导、点拨, 学生的实践, 两者缺一不可。而教材经过专家的精挑细选, 它们都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绝好材料。这就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实践阅读的机会, 对难点和重点只作适当点拨, 适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把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为形成阅读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三、拓展这个“例子”, 训练想象能力

【案例】苏教版第五册《第八次》 (薛法根执教)

师:文中布鲁斯王子动员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的情节省略了, 留下了空白, 也留下了一个想象补白的空间。

师: (创设情境) 布鲁斯王子会怎样运用蜘蛛织网的故事来动员人民呢?请你当一回王子, 写一份简洁有力的动员书。

生:埋头写作。

(课堂上, 学生的言语智慧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父老乡亲们、同胞们:苏格兰在经受侵略, 苏格兰在经受磨难, 苏格兰在哭泣、在流血啊! (师插话:以情动人, 高!) (众笑) 虽然我们一连失败了七次, 但那算得了什么!你知道吗, 就连小小的蜘蛛都能坚持不懈, 第八次结成了一张网。难道我们连一只蜘蛛都不如吗? (师插话:以理服人, 妙!) 我们一定能像蜘蛛一样, 获得第八次抵抗的胜利!勇敢的苏格兰人, 拿起你的武器, 跟我前进吧! (掌声) (师插话:身先士卒, 鼓舞人心!算我一个!) (众大笑)

【反思】作品的创造需要想象力, 科学理论的建立需要想象的参与, 因为想象超越经验事实, 从而导致发现新的事实和理论。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世界进步, 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利于学生根据课文语言文字产生想象, 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发掘语言课文的有利素材,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

四、运用这个“例子”, 训练写作能力

【案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郑成功》 (何艳林执教)

师:课文中第五自然段是怎样一步步描写这场战争的?

引导学生交流揭示写法:这些直接描写郑军官兵的句子叫“正面描写” (板书) , 那对敌人的描写就是 __________。

师:在这个“正面描写”中还有一个精彩的描写, 这就是写作的特写镜头“炮轰弹药库”。这样既有“正面描写”又有“特写镜头”, 是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手法“点面结合”, 这样文章就有血有肉, 形象具体了。

【反思】材料积累了还不行, 还要懂得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从新颖的角度去发挥, 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人。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 许多教师会从鉴赏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 往往教师讲得很精彩, 而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一点也不感兴趣, 因此对写作没有任何帮助。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需要教师把优秀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学生要学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 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 然后逐步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如《爱如茉莉》《爱之链》《半截蜡烛》等优秀范文, 在写作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成功地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另外, 《虎门销烟》《郑成功》《大江保卫战》中的场面描写;《早》中的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典范。

五、开发这个“例子”, 训练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有的教师设定教学专题“走进闻一多”, 就将《哭一多》《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分散的几篇文章聚拢在一起进行教学。有的教师教《有的人》, 将臧克家生平故事、臧克家和近代新诗、悼念诗人诗歌朗诵会等加以综合, 一路拓展开来, 足足上了三课时!

【反思】教材是要“用”的, 它需要开发。新课程理论强调教师的能动作用, 教师要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要能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利用。用好教材, 用足教材, 是新旧课程的主要分野之一。因为在新课程理念里, 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都要受到实际学情的制约, 教师教什么, 如何教, 操纵在握——教师可以直接拿来教材照本宣科, 也可以增删调补, 拆散整合, 甚至可以另起炉灶。这样用教材, 无论是丰富的信息量的获取, 还是学生能力的综合提高, 都是远远超出教材的。这正应了叶老那句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语文教材是个例子吗? 篇3

【关键词】语文教材;叶圣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意在揭示“语文教本的性质跟作用”。很多人视其为真理,教师尤为信奉,从教时间越长,越能发现这其中蕴含的道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而不应完全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并非如此。

就我本人而言,从小父母教给我的东西有限。我所学到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学校教育。从小到大,每学期领到新书的那天,我会从一摞新书中唯独抽出语文书,一读到底方才愉快。每学期开头读语文书,是我一学期学习语文内驱力最强盛的时候。不是为了考试成绩,不是为了课堂举手回答问题,不知有着什么样的力量驱使,让我当天一直记挂着语文书,直到读完才肯罢手。我不会像老师带我们学习时那样读:将一个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以比较表达效果;给书中的文章划分层次;归纳文章中心。我只是读,看哪些文章写得好玩,读得有意思。有意思,就会重新读一遍。等老师上这课时感觉自己似乎能回答老师所有问题,上课的积极性高。没意思,读完就算了。等老师讲这篇文章时,多半还是不喜欢。除了读文章,最爱看的就是插图了。看插图的心情已经忘了,只能记得文章和插图是自己最爱看的东西。“正式读完”后,我还喜欢看教材封面的图案,这个图案多是与教材中的某篇文章相关的,一般立刻就能确定它属于哪篇文章,然后就会重新看一看这篇课文,对它肃然起敬。

由此可以看出,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并非只有“教本的性质跟作用”,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课本里讲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封面是什么样的学生都会关注。

今天,社会、家庭比以往更重视教育,学生的学习材料越来越充足,甚至过剩,但教材对于学生而言,仍然不是“例子”。语文教材是多数学生唯一的成体系的语文知识学习系统,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共24册书组成了这个学习系统。在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每天都与教材相处,不管他们是否认真学习,教材对孩子的知识结构、情感、审美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教材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可能是个例子,但对于处在集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却是最主要的营养品。那么教材的编写者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审视教材的编写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教材编写的建议只有十条,占用不到一页的分量。这十条中前四条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体现时代特征,关注现实、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第五条到第九条是关于教材内容的规定——选文要文质兼美、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内容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这十条大多以应怎样和要怎样开头,给了我们要去的终点。师生站在理想目标的对岸,现实与理想间隔着湍流的河水。他们不知怎样才能到达对岸,一片茫然。每学期的语文课程也有很多待实现的目标:识字与写字目标、阅读目标、写作目标、口语交际目标、综合性目标。这些目标到底应在教材中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达到,每学年这些目标的递进在教材中应有怎样的分化表现,课程标准中没有具体指导,执行者也往往不知道怎么办。

概言之: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没有给予达成目标的策略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材编写的依据,课程标准没有对教材编写给予详尽的指导,就有忽视教材对学生全方位影响之嫌。

语文教材中内容对学生价值观有影响,插图、字体、字号、颜色会影响审美,甚至是对教材编写者的重视与否都会影响学生的权力意识。教材的编写者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到其对学生影响之重大,而对教材编写有着全面的审视呢?这里需审视的内容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教材内容方面的,还涉及的有审美和印刷及其关系等各个方面。

正是因为语文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并非是个例子,许多文人作家都对教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叶开先生在2014年3月出版了一套丛书,名叫《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这套书实际上是一套中学生文学读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材,它也没有对书中的各个方面做细致考量,毕竟一套供成千上万学生使用的教材不是凭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但这套丛书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语文教材的关注和不满。语文教材并不是将自己抑或是大家公认的好文章的例子聚集到一起就可以了,它应该是在各方面详尽研究后形成自己的科学体系。教材是不是例子,有多方面的理解与拓展。但无论如何理解与拓展,它都应有自己的科学体系,应精心设计,万万不能潦草。

误用语文成语的例子 篇4

2. 香港卫视中文台节目经营部的两位主任看罢样片后惊喜地说:“我们以往买的大陆片都太沉重、太伤感,今天这个《我爱我家》真是让人焕然一新。”

3. 但是,责任编辑只能对文字部分负责任,至于书籍的印刷质量,他就望尘莫及了。

4. 一个人打了草稿,大家来评价和修正,即使后来的形态与初始大异,始作俑者仍然功不可没。

5. 王小明同学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6. 爸爸妈妈在亲朋面前总爱说我的成绩不好,真使我勉为其难,面子上过不去。

7. 黄河出现两次断流,这是大自然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8. 我国粮食发展的前景是严峻的,人们决不可漫不经心。

9. 为了搜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她和同事们一道,又快马加鞭地采访了许多烈士的家属。

10. 我本来就对那里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11. 泥浪的拍击,龙头的扑撞,使两岸发出振聋发聩的巨响。

12. 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13. 他们俩可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相勾结,干了不少坏事。

14. 这种人志大才疏,嫌基本技能训练没意思,总认为是小事而趋之若鹜。

15. 公园里面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意兴阑珊。

16. 实现自己的理想,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没有一挥而就的捷径可走。

17.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18. 婚后,他俩有一段相濡以沫的恩爱生活。

19. 蒋介石政府一心一意打了十年内战,将刀锋向着同胞,置一切国防事业于不顾。

20. 实习老师沉默寡言,他的大学生活虽然充实,他的人生之路却饱经沧桑。

21. 鲁迅先生曾鼓励那些自惭浅薄的青年,不要一遇上侃侃而谈的学者就被对方吓倒。

22. 对于这个问题,采取似是而非的.态度是不负责任的。

23. 她是我班的歌手,唱起来是那么地娓娓动听。

24. 他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心平气和地重新考虑同志们给他提的意见。

25. 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就。

26. 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更是左右为难了。

27. 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而自寻烦恼、杞人忧天呢?

28. 有人说他们两人是莫逆之交,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

29. 对这个小小的损失,只能说是功亏一篑,收获还是主要的。

30. 他家里有钱,为人又很慷慨,真是大方之家呀!

31、李明在学习上一贯任劳任怨,从来没有偷懒的时候。

32、香港特区政府未雨绸缪地采取行动,抑制了房地产业价格的攀升。

33、王强高考失利,读了同学们的慰问信,他感到受宠若惊。

34、东周后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已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相提并论。

35、父亲下岗后那点微薄的补贴养活嗷嗷待哺的四口之家已经十分困难,实在没有能力再供他上学。

36、生产这么忙,他只请了五天假却久假不归,实在可气。

37、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是不落窠臼之处。

38、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美不胜收。

39、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40、铁门之内,正房坐北朝南,厅堂宽宏大度,装饰华美。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例子 篇5

本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女生22人。这学期学生相对稳定些他们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风气良好,同学之间能团结互助,集体观念强。学生的语文成绩整体上比较均匀。但有少数同学的成绩不尽如人意,由于他们学习不够自觉,家长忙于上班,没有时间监督孩子学习。平时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上课发言的积极性已经完全不如以前了。本学期,我将继续努力,通过本学期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习作水平,力求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识字、写字教学: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2、阅读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3、口语交际教学: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4、习作教学: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5、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高质量的备课才能生成高效率的课堂,要树立正确的备课价值观。在备课方面,要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切实加强课堂研究,避免上课马虎,然后搞题海战术的做法。

2、认真上课。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学时以情感人,以饱满的热情和教学艺术点燃学生学习情感,形成规范、和谐的课堂氛围。

3、要经常听课、说课,以取长补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面对突发状况的教学机智,以及丰富自己对于新课程、新课改的认识。

4、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另一方面,继续发扬以往形成的良好习惯,并做到常抓不懈。

5、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6、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来。

语文作文例子 篇6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七种常见病句类型:

(一)搭配不当

1.动宾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是动词和后面的宾语不搭配,或者当动词带两个及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其中一个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修改方法:结合句意更换动词或宾语,使动宾搭配;当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宾语时,为每个宾语找到合适的动词与之搭配,或在不影响句意的基础上删除多余的宾语。

例: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启动”和“心智”搭配不当,应将“启动”改为“启迪”或“启发”。)

2.主宾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一般是主语与宾语对应的是不同的对象,或者是逻辑上无关联的两个不同事

物。

修改方法:辨析时,首先要提取句子主干,找出主谓宾,看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得当。

例:大理的夏天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天”与“城市”搭配不当,应将“大理”和

“夏天”互换位置,或将“城市”改为“季节”。)

3.主谓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主语“教导”

和谓语“出现”搭配不当,应将“和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表现为修饰语不能用来修饰中心语。

例:学校的迎新晚会上,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美设计让人印象深刻。(“眼花缭

乱”和“歌声”搭配不当,可将“歌声”改为“舞蹈动作”,或将“眼花缭乱”改为“婉转动听”“悦耳”等。)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最常见的句式是“是否(能否,有无)……是(否)……”,即半句用“肯定+否

定”的选择形式,半句只用“肯定”的或“否定”的形式,前后不对应。

修改方法: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增删词语或者变换词语,使前后形式保持一致,将“肯定+否定”的句式改为“肯定+肯定”或“否定+否定”。

例: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是……”表示一面,“能否”表示两面,应删掉“能否”。)

6.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维生素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维生素。

(关联词“只有”和“就”搭配不当,应将“就”改为“才”或将“只有”改为“只要”。)

(二)语序不当

1.多项修饰语语序不当

①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是:[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表指代或数量

(多少)][表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怎样的)][表形容词性的短语(描述什么样的)]

[表性质、类别或范围(什么)]+中心语。

②多项状语的正确次序是:[表时间][表处所][表范围][表情态方式][表对象]+中心语。

例:这项科研项目在全体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应将“阶段性”

放在“取得了”之后。)

2.并列短语语序不当

并列短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短语的顺序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

修改方法:首先判断并列成分之间是否存在前后逻辑关系,若存在,需判断它们的前后顺序是否语序得当;若无逻辑关系,就要判断并列成分与其他成分是否搭配。

例: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碰到

问题应先“观察”,后“分析”,再“解决”,因此正确语序应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主语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修改方法: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

例: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

准。(两个分句是同一个主语,应将“它”移到“不仅”前面。)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主语

修改方法:看是否滥用介词、是否暗中偷换主语或定语过长丢掉中心语。

例:在这次“长征故事进校园”宣传活动中,让我们了解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滥

用介词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在……中”或“让”。)

2.缺谓语

这类病句多是误以介词短语作谓语。介词短语只能用来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即作状语或补语,少数介词短语可以作定语,但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

例:网购是当前最时尚的一种购物方式,人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一系列的交易活动。(缺

谓语,应在“网络平台上”后加上“进行”。)

3.缺宾语

这类病句多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作宾语,导致宾语残缺。

例:该剧还向世人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期达到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以期达到”缺少宾语,应在“生态环境”后加上“的目的”。)

4.成分赘余

这类病句主要是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例:这次小长假,我市的两个

5A

级景区共计接待游客大约

万人左右。(“大约”

与“左右”赘余,应删去其一。)

(四)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这类病句是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常见的结构混乱有:

①“本着……为原则”应改为“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

②“是为了……为目的”应改为“是为了……”或“以……为目的”

③“原因是……造成的”应改为“原因是……”或“是……造成的”

④“是因为……的原因”应改为“是因为……”或“……的原因是”

⑤“大多以……为主”应改为“大多是……”或“以……为主”

⑥“是由于……的结果”应改为“是由于……”或“是……的结果”

例:《国家宝藏》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新颖的内容造成的。(“原因是……”和“是……造成的”结构混乱,可删去“造成的”。)

(五)不合逻辑

1.否定不当

如果句子中出现“不、非、无、没有、勿、未、否、不能不、不得不、不会不、没有不、非……不可、难道不、禁止、切忌、杜绝、避免、防止、预防”等词语或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时,要注意表达的意思有没有说反。

例: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切忌”和“不可”

多重否定致使句子意思发生变化,应删去其一。)

2.前后矛盾

这类病句通常表现为句子前后意思相矛盾。

例:这所山区小学共接到来自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近

3400

多件。(“近”和“多”

矛盾,应删去“近”或“多”。)

3.范围不清/分类不当

这类病句修改时应将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短语或词语删掉,或将具有总括性的词语删掉。

例: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范围不清,应把“和古典诗词”删掉。)

4.倍数词和约数词误用

看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和倍数词搭配时,要判断是否存在不合逻辑的语

病。

例: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晨练的人比以前少了一倍。(“少了一倍”属于倍数词误用,应将“一倍”改为“二分之一”或“一半”。)

(六)表意不明

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语义,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造成误解句意的现象。

1.指代不明

例:小明和小胜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他终于取得了胜利。(“他”指代不明,应改为“小明”或“小胜”。)

2.存在歧义

例:孔乙己一来,许多酒店的客人便都看着他笑。(句中“许多”到底是在说“酒店”

还是“客人”,存在歧义,应改为“酒店的许多客人”。)

(七)用词不当

1.词义使用不当

例: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优秀文化”不能被“制造”,只能是“创造”。)

2.词语感情色彩使用不当(褒贬失当)

例:小华每天努力学习,她妄想着考入市重点高中。(贬义词褒用,应将“妄想”改为“梦想”。)

3.词性使用不当

例:父母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形容词误用为名词,应将“沉重”改为“沉重感”。)

1.(陕西推荐)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

分)

①《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②人的一生能够有所收获的原因是内心坚守了“静”造成的。

○3

安静,是在现实中以一种恬淡的姿态,去看清自己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追求。○4

去做一个内心安静的人,不骄不躁;去做一个内心充实的人,且行且乐。

第○2

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

(1

分)删去“造成的”。

【解析】第○2

句中“……的原因是……造成的”属于结构混乱的语病,“造成”指引起,形成,多指不好的结果。故此处应删去“造成的”。

2.(北京推荐)九年级五班举办以“正视困难,勇往直前”的主题班会,班长作为主持人,准备了一段开场白。请阅读他的开场白,完成下面的题目。(2

分)

如果我们的生命没有困难,我们就会缺乏坚强,就像没有经过锤炼的钢铁,会变得非

常脆弱而容易断裂。每个人都有成为最强韧的钢材的潜力,但没有经过淬火、锻造,我们

永远成不了优秀的钢材。每一次克服困难、遇到困难的过程,就是我们生命被淬火、锻造的过程。人生的意义隐藏于困难之中,人为克服困难而生,只有我们拥有了克服困难的勇

气,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意义,充满惊喜。

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

【答案】

(2

分)应将“克服困难”与“遇到困难”互换位置。

【解析】画线句逻辑语序不当,应是先“遇到困难”,再“克服困难”。3.(福建、安徽推荐)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2

分)

小说《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就有文人墨客希冀将其改编为昆曲加以舞台化演绎。但

由于种种原因,全本《红楼梦》一直未能在昆曲舞台上完整演绎。直到北方昆曲剧院推出

全本昆曲《红楼梦》,才真正意义上填补了昆曲历史上没有完整演绎《红楼梦》。

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直到北方昆曲剧院推出全本昆曲《红楼梦》,才真正意义上填补了昆曲历史上没有完整演绎《红楼梦》。

修改句:。

【答案】

(2

分)直到北方昆曲剧院推出全本昆曲《红楼梦》,才真正意义上填补了昆曲历史上没有完整演绎《红楼梦》这一空白

【解析】该句中“填补”缺少宾语,应在结尾处加上“这一空白”。

4.(安徽推荐)九年级一班以“微笑的力量”为主题开展辩论赛。下面是正方辩手的辩论

词,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

分)

我方认为:微笑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拥有的神情,[A]微笑是人们传播感情的一种方式。

微笑时轻轻扬起的嘴角能给人前进的力量,能驱散生活的阴霾。正是这简简单单的微笑,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让这个世界多了无限的信任。因此,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B]不但我们要学会微笑,而且还要用自己的微笑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①画线句[A]中,“ ”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

②画线句[B]有语病,修改后的句子是“。”

【答案】

①传播

传达(共

分。每空

分)

②我们不但要学会微笑,而且还要用自己的微笑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共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A】句中“传播感情”动宾搭配不当,应将“传播”改为“传达”。【B】句中

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不当,该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们”,因此关联词“不但”

应放在主语“我们”后面。

5.(云南、江西推荐)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在“缅怀先烈,牢记历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关于活动形式的广泛意见。

B.在2018

年,我省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基本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C.近年来,短视频行业迅速崛起,截至

2019

月,各个热门短视频应用的用户占中国网民总人数的74.1%。

D.关于电视剧《都挺好》,看似平常的一家人的故事,实则深刻地反映出了某些家庭都存在的现实问题。

【答案】

(2

分)C

【解析】A

项多项修饰语语序不当,应把“广泛”放在“征求”之前;B

项不合逻辑,“基本”和“彻底”任删其一;D

项缺少主语,应删去“关于”。故选

C

项。

6.(广东推荐)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年来,我国重大的科研项目捷报频传,这增大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将“增大”改为“增强”)

B.交警部门建议,节假日自驾返程尽量做到“三忌”,一忌避开高峰时段,二忌避开热门路线,三忌避开拥堵节点。(应删去“避开”)

C.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之后票房不断地飙升,原因是电影中涉及了大量的科幻特效造成的。(删去“造成的”)

D.“讲古”即说书、讲故事,粤语讲古是用广州方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讲演和创作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将“讲演”改为“演说”)

【答案】

(3

分)D

【解析】A

项动宾搭配不当,修改正确;B

项否定不当,修改正确;C

项“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修改正确;D

项中语序不当,应将“讲演”和“创作”互换位置。

故选

D

语文作文例子 篇7

从写作角度讲,语文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借助各种作品中不同的语言与多元的文化,习得语言、悟得文化、提高认识、学会思想;又借助风格多样的文本作品,发展各类学生不同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让经典文字背后的人文精髓,永驻学生心中,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精神力量呢?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重读叶老这句话,我又一次获得了极大的启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写作!拿起笔来写作!多年的尝试让我感受到,对经典教材解读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多样化写作延伸,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带动他们思考人生,从而滋养精神、健全人格———这是真正写好作文的关键。

一、人物解读式写作,将人文精神深植内心

课文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记载过去发生的事情,使中学生能够感受历史及其中的价值观。而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那些熠熠生辉的优秀品质,更应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和体悟。

以学习《出师表》为例,看如何运用写作,将这篇文章所承载的历史和价值观设定为语文学习中的主要目标,这篇文章绝不能仅仅上成“翻译课”,一定要让学生借助本课的学习,走进诸葛亮的精神世界。

我给了学生大量的补充材料,包括陆游、杜甫等人对《出师表》的高度评价及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和译文。这样做是让学生对诸葛亮的高洁情操有初步认知;并通过对该文的阅读,让学生感悟简洁严谨、智慧理性的文字所蕴含的殷殷教诲。

我给学生提出问题:诸葛亮在民间妇孺皆知、有口皆碑,他何以获得如此高的声誉?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算不上文学家,但是他的《出师表》及《诫子书》都成为经典之作,千古流传。你是怎样看待孔明的?写出你的认识。

从学生的初稿中能够提炼出如下几点:

1.卓越的才能与智识;

2.忠诚,忠心耿耿;

3.坚韧不拔的意志;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5.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

6.知恩图报,忠诚死节;

7.不求闻达,淡泊名利。

课后,我让学生将课前所写的对诸葛亮的看法认识,修正补充,写成一篇题为《我懂你,孔明》的文章,结果佳作涌现,令人感慨。

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后的写作,给学生留下的绝不仅仅是文言知识的积累,还有一笔精神财富,某种高尚、珍贵的情愫,已悄然流淌进学生的心灵。

二、思辨式随笔写作,让深刻思想开启智慧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经典作品。这是篇孩子们都很喜欢的童话。学生应该有他们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我不想给学生过多的结论,看他们自己会有怎样的思考,能否体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当堂写出想法与思考:1. 故事中哪一个情节或细节让你印象最深,让你觉得和实际生活相似?2.作家非常高明,只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那么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下面是七年级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难道真的是这样?所谓成长,就是放下了简单,选择了复杂;放下了信任,选择了怀疑;放下了绚烂,选择了平淡;放下了梦境,选择了现实;放下了勇敢,选择了谨慎;放下了真诚,选择了面具。”

“想来真是可怕,在我们成长的同时,儿时的那份天真与烂漫也渐渐散去,像沙滩上留下的一串脚印,海浪扑打上来再退去时,印痕早已斑驳不清了。在我们真正长大成人的那一天,我们是否还能向着天空,无畏无惧地喊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成长,在一定境况中也意味着失去童心;谎言,在一定的角度上也是意味着自保;骗局,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也助你成长。人情世故把我们圈起,磨去棱角,使我们圆滑,更好的应对生活。或者说,为我们披上了一层‘皮’。”

“《伊索寓言》中说,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又在每个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分别装着别人和自己的缺点,他把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把装自己缺点的口袋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能看见别人的缺点,而看不见自己的缺点。是的,每个人都不想暴露自己的缺点,就像《皇帝的新装》中那些‘聪明’的大臣们一样。可是,越是藏,越容易被看破。人生不卖后悔药,可是成年人都说了谎,在被小孩子揭穿以后,他们想不想买来一副后悔药来重新改变一下‘残酷’的事实?”

我们要感叹学生的眼睛与慧心!孩子们真的足够智慧,我非常惊喜。谁说过的,要向小孩子学习。当然,学生写得精彩,那还是因为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篇经典童话给予了他们思辨的力量!

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句名言:“思考吧,思考能引人入胜。”语文课如果引领学生沉浸在这种引人入胜的思考的氛围中,并通过写作将之沉淀下来,那是很高的境界。

三、情感共鸣后的续写,引导学生写作走向风格化

高级的阅读和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在情感的“制高点”上进行续写,力求让学生保持原文写作风格,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训练效果。

比如《最后一课》,课文是在最高潮的部分戛然而止的,我们对文章的学习也是在学生情感进入到最高潮的时候结束的。趁热打铁,我布置了续写,但不要让孩子们在学得兴头正浓的时候扫了他们的兴致,不要有“作业”的痕迹与压力感,我是这么说的:“同学们,课堂上我们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就到这里了。从你们两节课的表现,从你们此时的表情、亮亮的眼神,我看到了你们学习得多么投入,看到了你们内心深深的感动。这份感动一定不会随着下课而结束,一定会延续的,对吗?(学生目光闪动,频频点头)课前在同学们自由阅读之后,就有好几个同学对我说,老师,我们特别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好吧,同学们,让我们的感动与思绪延续,拿起笔,接着课文写下去。老师没有任何要求与限制,你就是小弗朗士,或者你就是都德,你认为后面可能发生怎样的故事,你就怎么写。你认为故事可以结束了、恰到好处了就停笔。我相信,此时的你们都有创作的热情。好吧,那我们开始。”

第二天收上来学生的续写,或长或短,或稍显幼稚,或情节完整,但不论怎样,从每一份续写中我都能强烈感受到学生的真实感情。

以下是一学生作文的开头与结尾部分:

韩麦尔先生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教室里空气沉重,我听到隐隐的啜泣声,大家心里无比难过。

当我最后一个默默离开教室时,我再一次望向韩麦尔先生,他脸色更加惨白,喉头一颤一颤的,目光定定地注视着教室的一角。他像一尊雕像一样屹立在黑板前!

啊,这可怜的人!这可敬的先生!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今后该怎么办呢?就这样放弃以前觉得讨厌而现在无比留恋的分词、语法吗?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

镇公所的布告牌前,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大家兴奋地相互转告:今天起,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恢复法语课!而我,就是新任的法语老师。

我给孩子们讲法国的历史。接着教初级班拼读ba,be,bi,bo,bu。学生和镇上的人都读得那么认真。

……

我的目光望向窗外,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我的眼睛模糊了……“韩麦尔先生,您在哪儿啊?”

突然,教室门口传来苍老而古怪的声音:“ba-be-bi-bo-bu--”

我吃惊得看过去,门外站着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人。我仔细地端详着———啊,韩麦尔先生!

我飞奔过去,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随后,韩麦尔先生颤巍巍地走上讲台,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能写出这样的续文,说明学生的情感已经和作者、作品人物融合在一起,“悲伤着你的悲伤,快乐着你的快乐”,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学生在不经意间保持了原文的风格,笔法虽还显稚嫩,但已经习得了原作精髓。

如果语文教师本身能够有一颗诗意而善感的心灵,内心的情感充盈而深沉,有对课文深厚的情感,有对经典深度解读的能力,那么就会引领学生真正进入教材中经典篇目并深度理解。这时候的写作,用什么样的技巧、方法等等倒在其次了,根据课文的特点,或解读人物,或写随感随笔,或扩写续写,对学生而言,这不再是负担与压力,而是情之所至的自然抒发,这种写作是精神的需要与享受,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细读例子 悟透美点 放手作文 篇8

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2002年12月第一版)第六册第二单元一篇篇“例子”(课文)实施教学,学生要学会欣赏散文。加之对“构思和创新”短文的解读,教师应当能指导学生来写作文《在新的起点上》(或《春雨》)。单纯从这个结论来看,似乎教材提供了作文训练的操作路子,但仔细思考一下,发现这样的思路错了,具体怎样操作呢?几乎不得而知。尤其在边远穷困地区,教研活动形同虚设,新课标的各种理念仅仅停留在接触到的层面,教师把单元作文训练的脉,只能是让你去猜想。于是這种出发点把较好的读写结合训练模式切成了三节:阅读欣赏的“例子”是“例子”,作文训练的短文是短文,教师指导的作文题目是题目。读的是读的,写的是写的,一味苦苦追求学生会读会写,结果呢?教学“例子”教得苦,读“短文”读得苦,写作文写得苦。那么,这种读写结合的阅读、写作模式到底该怎样去操作呢?应该细读“例子”,抓住“例子”美点来作文。

2 悟透美点

先拿笔者的一个阶段性阅读、写作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实验班是A班,B班为参照班。在B班和A班同时教学《菜园小记》,也在同一时间进行单元作文训练。不同的地方在:B班按新课标要求重点全面地组织学生欣赏《菜园小记》的思路清晰,线索明了,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来写以及在记叙、描写中抒情和语言质朴等特点;然后结合第二单元写作训练以及后附参考作文题目“在新的起点上”“春雨”,来研读单元写作知识短文构思和创新,并以《菜园小记》的许多写法来组织讨论,以期把握写作训练的主旨,贯穿于具体的作文实践,写一篇题为“春雨”的叙事抒情类作文。A班的教学思想有许多不同。依据新课标要求,主立意就是以读促写。这里同样是读“例子”,但目标明确,就是为了写。看起来似乎把欣赏散文的方法搁在了一边,实际上却提高了欣赏“例子”的要求,不流于表面上的阅读教学。而且,写成了读的延伸,与欣赏分不开了。

实验的切入口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发现《菜园小记》有哪些写得美的地方。学生的发言很多,但没出现笔者所期盼的能从“例子”语言的特质来分析的。这时一位女生的意见引起笔者的兴趣:“课文美在抓住蔬菜、花果、树木的色香来描写,形象极了。比如,花姹紫嫣红,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笔者迅速抓住这个信息,启发她:“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是怎样的?你能说一下吗?”她木讷了,笔者趁势点拨:“这是作者的嗅觉体验,也就是对周围事物的体味,一种细心分辨后的感觉。其实美的语言(句子)都是人们用心感悟细致表达的结果。我们多观察体味,也一样可以写出鲜活的‘芫荽’来。这里要说的是语言,课文为什么美?美在语言就是一个关键。有了美的语言,表达自然了,这样的文章谁都爱读。”这时,笔者表明了自己对“例子”的看法,并将问题的讨论向深层次引进,最后作了延伸:要求用美的语言来试着写一下周围很熟悉的事物。课不知不觉地结束了,学生思想之溪流仍然淌着。

3 放手作文

笔者感到细读“例子”的语言带来的写作甜美,即刻让学生分组讨论,评论很中肯。学生一致认为“例子”给了他们许多启发。笔者让所有学生以500字/分的速度阅读单元作文训练知识短文,并且仅仅总结了两点:

1)作文要一线贯多事;

2)一定要打腹稿。然后直奔写作实践:写一篇叙事抒情类作文《春雨》,要求作文语言要尽量优美。

训练结果出乎笔者的意料。尽管B班作文同步训练花费很多时间讲解讨论构思和创新的问题,并且阅读分析《菜园小记》时教师对构思点拨得很深很全面,对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还组织了小组讨论,而且一再强调“例子”的语言示范作用,但因为突破口多,学生作文实践情况并不佳,或者可以说是失败。那么采用以读促写的整体读写单元作文训练模式,结果又怎样呢?因为要求学生学习“例子”语言优美这一特质来写文章,又没有过多的构思、创新要求局限,学生能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来“打造”自己的作文语言,因此,同样是《春雨》一题,表现出的作文有时远远超出B班的情况。这是试验中的一大成绩。

采用这种细读“例子”悟透美点、放手作文的读写一体的单元作文训练模式,的确有它的益处。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采用这种模式一定要注意两点。

1)教师要深挖“例子”的美点,做到肚中有“货”。比如教学阅读课《藤野先生》就要先于学生品味美点,教学阅读课《孔乙己》就应该将课文美点预先置于脑海中。

高考作文名人例子 篇9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颗爱国心,是不可能成就伟大事业的。

上一篇:寒假见闻团日活动总结下一篇:简爱心得感悟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