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

2024-06-06

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精选10篇)

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 篇1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和行政机制这只“看得见的手”双重失灵时,商会组织将会作为构架于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第三只手”,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缺陷。近几年来,各地商会发展十分迅猛,商会在促进经济发展、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权益、提升企业家素质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会参与经济服务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一个发展商会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什么是商会经济

商会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以商会为纽带和平台,组

织会员企业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经济活动和模式的总和。一方面,是由商会组织的;另一方面,是经济性活动。我认为,商会经济是“三民经济”:

第一,商会经济是民本经济。商会大多是以民营企业和企业

家为主体组织起来的民间团体,民营企业具有民有、民营、民享的民本特征。民有,就是由民资所有,来自于民间资本,产权归民营投资者所有;民营,就是由民营企业家或授权的职业经理人负责经营;民享,就是企业的收益由投资股东自由支配和处置。以这一群体为主体组建的商会开展的经济性活动也自然具有民本性质。

第二,商会经济是民主经济。商会作为具独立法人地位的社

会组织,其组织自律性、互惠性决定了“商会经济带有天然的民主特征。现代商会是企业家的民主式组织,是自办会务、自筹经费、自选会长、自我管理的民间组织,这就决定了商会经济是不带有行政权威、不属于政府行为的经济模式,它是自主的,企业家才是商会经济活动的主体。

第三,商会经济是民生经济。民营经济是草根经济,民营经

济的发展大大改善了民生,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以民营企业成员为主体的商会经济,本质上是发展民生经济,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

二、商会经济的功能作用

从实践来看,商会经济具有巨大能量:

1、商会经济是有效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新源泉。商会是企业自发组织组成的,目的是为会员服务,是为了成员企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商会组织企业积极参与政府的经济活动,既帮助企业的成长,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当地经济和企业同步发展的多赢局面。

2、商会经济是加速主导产业形成的新力量。山东人豪气,上海人精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同的文化背景,同样性格特质,同样的生意手法,因此在全国各地经常出现某一行业基本被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垄断的现象,高档酒楼则是广东人在经营,茶叶行业则是福建人经营。商会会员在生意上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能快速复制行业的成功经验,能大大的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间的产业差距,这会给产业转移提供很大的帮助。

3、商会经济是有效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新引擎。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共谋发展,这是商会共同特征,商会在激活民间资金、合作开发市场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以商会为平台,众多的民营企业进行联合与合作,创造资金优势,形成产业规模。凭借商会雄厚的资金实力,一些民营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大规模的扩张。

4、商会经济是保护外来投资企业的合法利益,优化当地投资环境新途径。商会就是他山之石,而且是一块有分量的大石。企业的利益诉求只能由企业自己的自治组织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商会能表达企业自己的利益诉求,任何其他的社会组织都不能充当他们的利益代言人;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会是维护正当市场竞争和有序市场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在保护企业利益,优化本地投资环境方面,商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与政府的协调沟通上,商会比单个企业更为专业、更具效率,如发生在我城区范围内的两起房地产建设纠纷,涉及南宁市其他市直主管部门,如是单个企业反映情况,按程序是应该从城区开始着手处理,但处理这些事要涉及其到市直部门,已超出城区职权范围,按程序只能逐级上报研究,这样就耽误事件处理的时间,现在企业通过所在商会与市里取得联系,在各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事情很快可以得到圆满解决。

5、商会经济是加快招商引资的新载体。商会经济异军突起,将商会组织推到了本地与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前台,商会充分发挥引导服务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沟通信息、增进友谊、交流经验、共同发展,吸引民间资本到本地投资兴业,利用商会联系商界的优势,以商引资、以商招商,不少项目是在商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引进,使得商会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新载体

6、商会经济是推动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新平台。商会经济是合作的经济,商人集体做事的经济,商会能很好的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作用,积极组织商会成员,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对政府倡议捐资助学、救灾扶贫及其他社会慈善公益之举,积极响应,在许多公益慈善场合中闪动着各商会会员们的身影。他们在推动行业发展,推进社会公益事业进步等诸方面功不可没。

商会还可以在以下四种经济机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是降低交易成本。商会实质上就是一种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的工商业组织,具体表现在:提供交易条件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等。商会通过统一收集信息并提供给成员,与个体会员分散搜集信息相比较能够减少重复投入,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一般来说,搜集信息是报酬递增的,即人们常常必须支付信息成本,但成本不会有很大变化。商会比较行会而言更有开放性,能在更大范围内为商人提供来自内部、商会之间及国际间的商业信息,缩短商人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时间,通过集体谈判权的行使,减少讨价还价的费用,减少因信息的不对称而引起的交易成本的增加。

二是聚焦“社会资本”。网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能实现外在利益内变化。依托商会发展的“社会资本”包括三类。其一是商会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资本。其二是商会与商会之间的关系资本。其三,是商会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资本。后两者都能通过商会的组织,发挥民间商会的网络优势,以商引商。如果说竞争能够带来活力与效率的话,那么合作能够带来和谐与效率。这一制度安排能够给商人更多的合作,易于形成网络。此外,商会在商人与政府之间起着媒介作用,及时传递双方信息,减少摩擦,为经济组织间的合作提供机会。

三是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民营企业只有以商会为核心把“五个摊开的手指头”变成“一个握起的拳头”,联合起来同舟共济。1998年,温州打火机厂商依靠商会的整体力量打赢了欧盟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案,体现了加入WTO后行业商会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维护企业直接交锋不可避免,各城市之间、同城同区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政府不干预,可能导致地区损失;政府干预市场又会留下许多后遗症,明智的做法就是发挥商会的组织作用联合应对。会员单位还可以通过商会统一采购降低成本通过联合办企,缩短委托代理链条,统一进行销售、采购,达到商会与投资者的双赢。在项目投资中,商会还可以通过会员间、商会间的“强强联合”,商会针对会员企业的优势项目,可以兴办担保机构、专业市场和大型企业,延长产业链,构筑产业集群,而这些“大手笔”常常是单个企业所难以办到的。

四是供给行业规范制度。制度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大类。商会在政府职能转变的今天在行业规范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和重要。当前政府向商会移交行政职能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市场的事由市场调节,企业的事由企业解决,行业的事由商会组织协调,政府决不干预市场。为此,商会必须认清自身在制订行业规范、维护行业信用建设方面的职责,通过利用商业法律、汇款单等正式制度与道德、舆论等非正式制度约束商人,减少违约行为,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维护市场秩序,降低市场风险。坚持服务会员企业、自主建设以及正面褒扬扬和失信惩戒相结合的三大原则。通过强化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对会员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协助会员企业建立信用风险防范机制等工作,提高会员企业的诚信意识,增强行业自律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商会应在制度设计上显示出高度负责、高度专业的品格,包括:行业的标准制定、行业的统计、行业的初评、产品的推荐等,为政府腾出手来做好行业产业的规划、监督和协调发展提供便利。此外,商会为防止过度竞争可设计有效制度,将会员只顾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决策转化为商会共同体的利润最大化,防止生产者之间重复投入和小而全,优化资源配置。

三、商会经济的主要模式

1、商会产业集群。做商会经济就是要做产业集聚,形成一条产业上下游相关的产业链。商会中的众企业活跃于各行各业,通过商会将它们串联起来,这种经济行业微观上可以在商会内部实现供需互补,宏观上能串起强大的产业链。

2、商会工业园区。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在国内的河源、河南鹤壁、成都创建了三个高科技商会工业园,推动100多家企业总投资250多亿元。

3、商会质量技术服务平台。中山小榄镇商会设立了五金、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企业服务有限公司、锁具服务公司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立了对企业产品进行技术质量等的公共服务平台。

4、商会展览会、博览会。广东美容美发化妆品商会主办的美博会,已成为具有国际影

响的行业产品展销盛会。全国工商联烘焙业公会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行业展会,吸引了数以千家企业参展。香港工展会时间长达一个月,是香港中华厂商联合的主打项目。

5、商会品牌联盟。广东家电商会着力打造行业企业品牌。广东家具商会组建行业品牌联盟,设立了具体目标,在山东、北京、辽宁等地建设广东家具精品馆。广州皮革皮具行业的数十家商会也有意组建品牌联盟。

6、商会大厦和总部基地。不少商会组织会员自筹资金建设商会大厦,集办公、培训、商务于一体,达到以会产兴会务的目的。有的商会还联合起来,共同打造成地区性的商会总部办公基地,并引入会员企业进驻。

7、商会产品展销基地。广东电脑商会在中东阿联酋的阿基曼组建了中国商品交易中心,一期建设面积达成10万平方米,在中东地区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中国商品展销平台。

8、商会金融服务体系。深圳总商会创立的民营企业互保金,由总商会选择优质民营企业出资和政府部分出资共同设立担保基金,筛选既有资金需求又有成长性和偿还能力的贷款企业,以互保金提供担保, 被推荐的单个企业向银行贷款后如到期不能还款,则由互保金偿付。这种企业联保、商会信用、政府信用合为一体的担保方式,受到借贷银行和有资金需求企业的普遍欢迎。作为一种创新模式,现已帮助民营企业取得贷款110多亿元。为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走出了一条新路。

9、商会股份合作项目。广东乳源县将全县一个大的旅游开发项目交由商会运作,由商会会长牵头,组织有实力的会员企业入股组建项目公司,统筹进行项目开发。

10、商会经济信息中心和电子商务。油气商会每天向会员和社会提供国际同期油气价格权威信息。多数商会都有建立了商会网站,其功能已由初期的会务信息到经济信息服务,特别是为会员提供商机合作的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商会经济服务的新趋势。

11、商会投资基金。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牵头成立“中科汇商创业投资基金”,开创了中国商会设立基金的先河,并推动业内多家创投公司成立,累计金额达16亿元。

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种植产业, 逐渐成为玉米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出口量、外调量最多的玉米大省。尤其在最近几年, 在市场价格因素以及国家惠农政策带动的促进下, 吉林省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高涨, 种植面积增幅较大。据悉, 2004年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就已经达到了291.5万hm2, 占了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5%之多。而到了2007年, 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到了293.33hm2, 种植规模的增速是较为明显。总的来说, 这些年玉米种植业繁荣为吉林省玉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基础上, 吉林省应该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 推进玉米产业化发展, 突出本地特色产品。力争再过几年, 将玉米产业作为吉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再造吉林产粮大省的新辉煌。

2 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经济产业的思考

2.1 控制玉米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玉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生产经营成本是影响目前吉林玉米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市场经营理念, 降低玉米生产经营成本可以从降低贮存成本和交易成本两个环节着手进行。对于贮存成本高, 可以大力开拓玉米市场潜力, 发展相关行业, 刺激玉米流通。对于交易成本高, 可以扶持大的粮食流通企业, 提供各方面政策和资金优惠策略,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玉米经营的集约化发展。以吉粮集团为例, 它于1996年8月正式挂牌运营, 是吉林省人民政府出资的既从事粮食订单、粮食经营、粮食精深加工、期货、房地产、酒店业、农业保险业, 又从事国有资本运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本企业粮食贮存仅为6个月, 比国内国有粮食企业平均贮存时间少了12个月, 大大节约了贮存成本。同时, 吉粮集团还注重企业管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使交易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综合这两方面因素, 吉粮集团这几年一致保持着较好的经营态势, 值得各地市应该认真分析、总结吉粮集团的成功发展经验。

2.2 积极发展玉米精加工转化, 提高玉米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从目前世界玉米产业市场发展动态来看, 玉米作为原料进出市场的比例在逐年减少, 而作为加工产品进出市场的比例则在逐年加大。以美国为例, 美国玉米用于饲料消费的占了60%, 工业消费的占了20%, 其他则用于原料玉米的出口。在美国, 食品深加工产品约有5000多种, 而涉及到玉米的食品加工产品就达到了3000多种以上, 年产值高达2500亿美元。同样在墨西哥, 每年也有大量的玉米进口国内, 但多是被作为食品加工使用, 其中相关加工产品的销售收入也达到了20亿美元之多。与这些国家相比, 吉林虽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向玉米精加工转化迈进了很大的步伐, 但是彻底摆脱卖原粮的现状, 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此, 吉林应该认清趋势, 充分利用本身丰富的玉米资源, 在深加工上大搞文章, 重点扶持玉米深加工企业, 像是吉林白酒集团、吉粮集团等等, 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提高玉米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2.3 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开拓玉米经营市场, 盘活玉米产销发展

之前, 玉米在市场上的流通主要是通过政府组织来实现。现在, 吉林省要想开发玉米经济新思路, 开拓玉米经营市场, 盘活玉米产销发展, 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鉴于目前形势, 建议发展农业订单, 组织粮食加工企业直接与农民对接联系, 让农民按照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量进行生产, 这样既帮助农民增收, 又满足了企业的生产, 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在大搞订单对口发展的同时, 还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质量体系及监测体系的构建力度, 监督实现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生产需求, 满足大众对绿色环保型产品的消费需求, 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打产业。

2.4 准确市场定位, 提供玉米产业发展的“三化”水平

这些年, 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发展态势以及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关于玉米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拒不完全统计, 吉林省现存玉米消费导向呈现如下几方面发展, 即玉米作为饲料消费 (占市场需求的60%) 、玉米作为工业原料需要 (占消费需求的15%) 、玉米作为口粮供给 (占市场需求的13%) 、其他用途 (占市场需求的12%) 。由此可见, 玉米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的属性逐渐被弱化, 其作为经济产品参与市场流通的属性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面对着这样的态势, 吉林省应该把握市场脉络, 准确市场定位。比如:围绕着饲料需求, 研究高赖氨酸玉米的生产;围绕着工业淀粉需求, 研究高淀粉玉米的生产等等。为了实现市场定位战略目标, 建议吉林省玉米种植“三化”发展。第一, 玉米种植区域化发展, 中、东、西部根据区域特点有针对性种植特色品种。比如, 中部搞好高淀粉玉米生产, 西部搞好高油玉米生产, 东部搞好甜、粘、鲜等食用玉米的生产。第二, 玉米种植规模化发展, 实现地方大面积、连篇种植, 保证区域玉米种植的质量。第三, 玉米种植标准化生产, 实现与粮食加工企业对接, 按照需求标准有针对性地种植, 提高种植玉米的总体质量, 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摘要:这些年, 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种植产业, 逐渐成为玉米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出口量、外调量最多的玉米大省。如此繁荣的玉米种植业为吉林省为吉林省玉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基础上, 吉林省应该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 推进玉米产业化发展, 突出本地特色产品。力争再过几年, 将玉米产业作为吉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再造吉林产粮大省的新辉煌。

关键词:玉米,经济产业,思考

参考文献

[1]韩杨.献身农业, 为培育优良玉米品种永攀高峰—记吉林玉米育种专家常华章研究员[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 5) :1.

[2]郝庆升, 郭金锋.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状况分析[J].网络财富.2009 (, 11) .

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 篇3

2.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全球经济正处于缓慢上涨状态,我国的出口也出现了困难,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内需的扩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的重要途径。农村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扩展内需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的开发。但日前我国农村农民收入较低,消费水平也较低,难以实现内需的扩展。通过财政扶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农产品进口数量的增长,不利于我国本土农业发展,因此政府要加强财政扶持,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基础设施的水平难以满足日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尤其是农田的水利设施,水利设施不仅不能够满足农事生产,同时还影响了农民的生活用水。我国超过一半的农村地区没有较好的灌溉条件,灌溉条件太差,难以保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灌溉需求,十旱和缺水阻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且近年来北方的干旱程度加深,南方的洪涝灾害也愈加严重,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同时,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通讯设施也较差,运输条件落后,通讯难以正常进行,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农村服务体系缺乏

首先,我国农村缺乏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较差,不能够进行统一的生产前、中、后的配套服务,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匮乏;其次,社会化服务效率较低,服务组织的职工队伍能力、素质过低;最后,服务的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供种、收割、防疫几个方面,难以满足农事生产中的各种需求。

3.农业科学技术落后

首先,农村的农业科技较为落后,缺乏农业科技人员,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次,农业科技研发较少,我同仅有少部分机构专门进行农事生产技术的研发;再次,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研发出的农业科技成果仅有少部分转化为生产技术;最后,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部分,普及率很低,很多的成果转化后都没有应用到农业的实际生产中,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三、财政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加大农村财政扶持力度

我同政府要加强对农村财政的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加高产的良种,加大农村农事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农机设备等的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在财政扶持的实施过程中,要将补贴的信息传达到每个农民,明确补贴的日标,直接让农民从中受益,简化操作的手续,从而实现财政扶持的日的。并且针对性的对贫穷地区以及灾害地区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的同时缩短城乡收入差距。另外,要对农村财政扶持资金进行科学整合,重视存量和增量的整合,通过整合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资金整合的制度,宣传、推广并且监督资金的整合和使用,确保扶持资金的科学使用。

2.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

首先,要建设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例如水利条件、交通、通讯条件等,确保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其次,要提高农村科技研发和转化的投入,促进农村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通过科教兴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利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我国政府要支持农业科技的研发,通过科技的创新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农业生产。在农村建设技术推广的平台,通过农业企业联合、合作组织等形式,将科技与农业联系起来,引进并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增加技术人员的数量,提升技术人员的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农业生产技能。

3.完善农村保险政策

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影响,农民的收入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要通过保险政策来保护农民的收益。政府可以对保险公司以及农业再保险公司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方式来鼓励保险公司进行农业保险。地方政府和农业合作社等农民机构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鼓励农民积极投保。同时,要发挥出财政资金的作用,建立自然灾害等风险补偿制度,鼓励农民进行特色、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围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确保我国农村的稳定,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发展的财政扶持,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财政扶持既要注重对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还要对生产设备、生产技术进行投资研发,不断创新并加大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要做好农业的保险政策,保障农民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熙文,王汉鹏浅谈我国农业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卟中国经贸导刊,2009(21)

[2]李明顺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南都学坛,2008(05)

关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调查报告 篇4

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楼宇经济不但可以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同时可以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市的现代服务业水平、提供就业岗位,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背景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经济以其产业上的聚集性和财富上的高效性,已成为现代商贸发展的新风尚和现代都市的“掘金地”。发展楼宇经济,对于集约利用资源、开拓发展空间、积聚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提升内涵发展、扩大经济总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展楼宇经济将有助于我市提升区域竞争力,加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发展与发达的制造业相适应、与日益活跃的商贸活动相呼应、与拓展现代服务业相吻合的楼宇经济,我市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

二、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少产业支撑。由于我市经济规模偏小,特别是具有区域性影响的特大型企业更少,因此,大规模的营销服务企业,中介公司,研发中心难以落户我市,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对楼宇的需求不旺,楼宇经济发 展内在动力不足。

2、商务档次不高。目前,城区众多的商务楼宇中,大多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楼宇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很多连基本的停车场都不完备,只有**、**少数楼宇各项指标比较符合标准。

3、企业规模偏小。就调查摸底的情况看,企业的规模偏小,注册资金达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14家,其中就有6家是房地产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内的就有102家,其中有40户广告装饰旅游服务业,IT行业13户。

4、管理相对混乱。城区现有的13栋楼宇内除**、**是纯粹的商务楼宇外,其余楼宇均存在办公与居住、商务与居住混杂等问题,难以发挥以商务、商贸为主的楼宇功能。

5、租金价格差大。据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大厦的月平均租金为25元/平米,物业管理费约1.5元/平米,外经贸大厦的月平均租金为15元/平米,物业管理费约1元/平米,其它的商务楼宇租金更低,价格悬殊太大,其结果是降低了商务楼宇的服务水准,严重阻滞楼宇经济的发展。

6、发展认识不足。目前社会各阶层对楼宇经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概念模糊,观念滞后,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区内各街道都有数量不等的高楼大厦,由于缺乏有力的组织引导和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开发利用方面仍各街道和各楼宇开发商没有建立有效的互利合作关系,造成部分楼宇空置的局 面。

三、发展楼宇经济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科学定位,加快形成楼宇经济发展思路与框架。根据我市独特的交通优势和商贸优势,结合重点板块产业发展特点和城市建设实际,确立楼宇经济发展思路,重点以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加快引进国内外大型公司、知名企业的区域总部或分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协调发展现代物流、广告中介、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相关服务业,形成由区域性特色商务楼组成的产业链,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二)有序推进楼宇建设改造,加快搭建楼宇经济发展平台。

引导推进商务楼宇建设。在积极推进商品住宅类房地产发展的同时,加大城市经营力度,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在规划区内投资建设商务楼宇。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建设一批设施齐全、风格鲜明、档次较高的智能化楼宇;另一方面,要加强商务楼宇周边环境的改造建设,完善停车场、通讯等商务配套设施建设,引进培育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公司,以实现楼宇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运作特色楼宇。加强商务楼宇招商。创新城市经营理念,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规模大、实力强、理念新的房产开发 公司建设高品位、高格调、高档次商务楼宇。力争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逐步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商务区。

加大现代服务业招商。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加大现代物流、电子信息、广告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入驻我市,并以这些龙头企业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产业企业群,促进相同或相关行业在一栋或几栋楼宇内聚集,逐步形成一批区域性现代物流楼、科研楼、中介楼等特色商务写字楼。

加大传统服务业招商。餐饮、商贸、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兴旺发达决定着一个区域是否能集聚更多的人气、财气,要将发展传统服务业与发展楼宇经济相结合,加大对外招商引资,规划建设一批美食城、娱乐城和商业中心,完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

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 篇5

【摘要】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民的增收,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问题 发展对策

随着党的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和实施,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农民增收问题仍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

1.当前面临的困境

1.1有债务无积累

一部分村内无企业,集体经济积累几乎为零,同时债权无法兑现而债务繁重。

1.2有产品无产业

传统农业村,其经济作物单一,传统粮食和经济作物二分天下,分散种养现象突出,加上缺乏专业农业合作组织,经济作物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因此不能给农民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

1.3有资源无规划

虽然有的地方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众多,但均未有效开发,盘活农村土地等集体资源还有待时机。

1.4政策扶持有限

客观上看,由于有些村一般不属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行列,且属于偏远山区村,区位优势不明显,获得上级政策扶持极为有限。

1.5基础薄弱

由于历史原因,有的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农村发展长期得不到有效投入;通村公路里程很少,硬化率更低,农业灌溉基础设施不健全,村级产业仍然停留在“小而全、多而杂、松而散”的层次,缺乏发展的必要基础。

1.6群众素质不高

农村发展主体的整体素质不高,实用性技能人才缺乏,农村经济能人、种养大户严重偏少,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致富的能力不强,收入难以提升。

2.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农民的产业发展积极性,直接决定着村级发展的水平。一是积极多方争取。要主动抓好对上争取工作,力争使更多的建设项目落户本地;要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亲缘,地缘和业缘等关系,广泛寻求社会团体和个人自主提供资金扶持;要引导群众积极主动支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破解资金难题。二是严格质量标准。要树立良好的“工程形象”,并着重抓好乡村公路硬化工程、农田水利灌溉等工程的质量管理,创优农村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强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命脉”保障。三是科学运行管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突出农民群众的管护主体地位,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要积极探索设施管理维护的新措施、新方法,逐步增强基础设施为村级发展、农民增收护航的能力。

2.2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

发展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要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法律法规。二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三是要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要引导农民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四是要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

2.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最后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2.4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首先必须盘活土地资源。要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尤其是后备资源的有序流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开发效益。盘活土地资源,一是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是盘活的前提,只有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才能尽可能地调动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消除短期行为和掠夺性经营现象。二是要建立合理的流转机制。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人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2.5打造优势产业为龙头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产业是关键,集体经济“空壳村”更是如此。立足村级实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调动一切因素,打造优势产业,是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要立足本村实际,选准优势产业,并强力予以推进。通过突出“三个引导”和“三个扶持”,即突出政策引导、突出规划引导、突出效益引导,抓好用地扶持、技术扶持、资金扶持,积极促成土地向大户集中,向种植养殖能人集中,走“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发展道路,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优。二是积极培育合作组织。要加快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步伐,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生产经营小而散的问题,解决农产品加工难和销路难的问题,推动产业迅速壮强。三是努力提高产品品质。要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坚持特色优质的路子,坚定不移地把培育农业优势产品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在抓好品种规划的基础上,搞好分类管理,坚持“一手抓建园,一手抓改造”,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指导农户采用绿色环保技术进行管理,提升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劳务经济是农村发展的传统经济之一,要以就业培训、组织输出、创优服务为抓手,促进劳务经济的提档升级,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加强就业培训。要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级培训网络资源,以远程教育网络为阵地,积极组织对农民工的培训。在重点培训的基础上,适当将农村实用技能纳入培训内容,并形成竞争优势。二是组织劳务输出。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劳务输出方面的作用,联合上级部门,积极探索输送劳力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力实施“订单培训”、“委托培训”;要进一步做好与相关单位的衔接工作,全力抓好协调服务,为务工人员“牵线搭桥”;要及时提供信息,鼓励支持务工人员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实现就近就地转移。三是创新服务环境。要关注留守子女老人问题,发动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成长、衣食起居等各方面的问题。

2.7优化发展环境

要突出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效益的理念,千方百计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汇聚发展因素,营造加快发展的合力。一是加强班子建设。村级干部是农村发展的主推力量。以提升“两委”班子整体合力为目标,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强化服务发展、群众的本领。二是营造发展氛围。要努力挖掘内力,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彻底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保守思想,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创新发展理念,真正形成全村上下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争取外部支持。要充分借助外力发展,始终坚持加强同帮扶单位的联系,积极沟通交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同上级单位的联系,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形成各方支持村级发展的合力。

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 篇6

一、发展现状及作用 [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

几年来,**乡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在:饲养总量稳步增长。目前,全乡畜禽饲养总量达**万头(只),同比增长11%。其中:黄牛1100头、奶牛335头、生猪4300头和家禽11.7万只(含大鹅80100只),同比分别增长12%、9%、11%和10%。规模养殖发展较快。已建成大鹅养殖专业村1个、专业屯5个,形成1000只以上大户5户。建成黄牛养殖场1个,年饲养量110头。建成奶牛养殖基地1处,年饲养量124头。建成百头猪场2处、千只鸡场5处。品种改良步伐不断加快。大力推广牛、羊冻精冷配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劣质品种更新改良,全乡生猪良种率达94%,牛良种率达95%,羊良种率达92%。

与此同时,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一是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预计2004年,全乡畜牧业产值将达到3100万元,同比增长11%,占全乡总收入的比重将达到31%,种植业比重将下降5个百分点。畜牧业的发展,不但改变了种植业“单口咬”的状况,而且促进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我乡粮经饲种植比例已由去年的7:2:1调整为6:3:1。二是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从事畜禽养殖的农户,其牧业收入都占总收入的30%以上,特别是规模养殖的大户,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有的达到几万元、十几万元。&&村二组的**家有5口人,25亩地,同时饲养3头奶牛,年收入可达3.5万元,其中3头奶牛年出奶2.8万斤,每斤鲜奶0.65元,可获利1.5万元,占总收入的42%。在**的带动下,其亲朋10多户搞起了奶牛养殖。全乡象***一样一面从事种植业生产,一面从事养殖业的农户大约有1800户,占全乡农户的40%。规模养殖效益更是可观。&*村四组的&&因孩子小不能外出打工,投资1万元养了800只蛋鸡,到今年8月全部淘汰,纯获利1.4万元。&&村二组**的奶牛养殖场、**村*组**的百头猪场、*村**的黄牛养殖场,年获利都在3万元以上。尤其是原*村二组的&*&,因两个儿子娶媳妇欠了4万多元的债。2002年秋,他借钱买了一头母猪,每天从县里捡食物搞起了生猪养殖。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不仅还清了欠款,还有1万多元的存款。三是有效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全乡从事养殖业的有30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5%。同时,一些养殖场区的创建也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在安壮黄牛养殖场、十四井养猪场等场区打工的农民就达30多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乡近几年畜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畜牧业的主导地位仍没有完全确立。在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中,畜牧业仍处于从属地位,“家财万贯、长毛的不算”这一传统认识仍束缚着广大农民。目前,一些群众认为养殖业技术含量高、难度大、风险大,不敢从事也不愿从事;有些干部在引导、带领群众发展畜牧业的工作中,思想上有顾虑,信心不足,总怕发展不好会给群众造成损失,落群众埋怨,因此工作上总是推着干、拖着干,不能主动、积极地为发展畜牧业出力献策。二是畜牧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农民科技素质低,生产方式和经营机制落后,新技术、新管理方式得不到推广,象青贮饲料、圈养舍饲等科学饲养方式虽然县乡大力推广,但目前只在安壮黄牛养殖场、刘平友奶牛养殖基地有所应用。三是饲草紧缺。饲草量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发展壮大的畜禽群体的需求,饲草紧缺的矛盾日渐突出。四是服务体系不健全。①资金短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由于农民自筹资金的能力有限,金融机构在支农资金的投放力度上虽然有所加大,但投放数额不多,且多为短期贷款,不能满足农民发展畜牧业的实际需要。调查表明,全乡有32户农民因资金不足而放弃牧业生产。②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全乡有兽医站3所,行医人员6名,防疫人员13名。每人每年防疫量平均为1.1万头(只)。防疫量过大且防疫人员技术水平偏低,加之农民防疫意识淡薄,因此防疫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漏防或防疫达不到标准的问题,引起疫病发生,给养殖户造成损失。③信息服务有待完善。由于农村信息传输渠道闭塞,饲养业户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市场价格、供求信息、国家政策、产业动态、疾病发生与预防等信息,使畜产品产生销售差价或发生农户利益受损等情况。这些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及措施

依据自然条件和工作基础,**乡的畜牧业要以草食畜禽为重点,以圈养舍饲为主要模式,以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把畜牧产业建成&&乡第一产业,使牧业收入成为**乡农民第一收入。

1、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干部群众对加快畜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现阶段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组织畜牧业现场会、经济效益分析会、外出参观考察、聘请专家讲座等形式,搞好宣传引导、效益分析、算帐对比。尤其要培养宣传好各类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带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全乡畜牧业快速发展。

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 篇7

1 编制适合各地特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由省或市(州)政府牵头组建顾问团,分别对各地编制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进行指导。规划中,要合理划定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用地面积,把养殖用地安排在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不可逆转的地方;划定牧草种植用地和禁牧区域,制定畜牧小区建设标准,促进适养区内畜牧小区快速发展;积极引导本地中小规模畜牧养殖户进入小区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资金开展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培育和扶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实施畜牧业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

2 强化政策引导,扶持、激励促发展

将畜牧业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形成政府、部门及社会齐抓共管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大宣传培植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畜禽生产,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增强农民的自主发展意识,利用农业信息网络,及时为镇、村、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对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养殖小区、畜禽良繁体系和龙头加工企业,在用地、用水、用电、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在农业专项申报上给予倾斜,激发其发展热情,促进全县畜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3 提高科技含量,大力进行牲畜品种改良

科技含量低,是元阳县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关键。要以牲畜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常规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积极落实“科技兴牧”战略。在大力改良和发展本地特色优势牲畜品种的前提下,以四角田仔猪繁殖场为依托,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鼓励农牧职工引进高品质的冻精和胚胎,缩短改良周期,淘汰本地的劣势牲畜,扩大良种畜数量,提高牲畜的单体效益。引进企业化经营机制,集中进行胚胎移植,分散饲养。要建立科学化的完善的畜牧业疫病防御网络,按照国家通行畜产品的标准生产,为元阳县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加强对畜牧技术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承包责任制,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调动工作积极性,引导建立面向畜牧业市场的、规模较大的畜牧业服务队伍。

4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现代畜牧经济

坚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将创立畜产品品牌,发展畜牧业产业体系,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培育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支持、引导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如依托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服务型、依托龙头企业的综合型、依托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销售型、依托大型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生产带动型、依托研发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信息技术型,逐步形成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合作组织为龙身,养殖场户为龙尾的畜牧业产业组织体系。通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 继续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生猪计划免疫,大幅度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一是实施动物疫病防疫。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等5种疫病实施计划免疫,对猪伪狂犬病、猪丹毒、猪肺疫实行指导性免疫。二是做好动物抗体监测和疫病检疫净化工作。制定了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在全县,针对疫病实施病原学及免疫效果监测,对抗体不合格的场户及时通知补免。三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从生产、流通、经营、仓储、末端使用等各环节严格清查综合整治。

6 健全保障体系,加快畜牧经济发展步伐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扶持畜牧发展。各乡镇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畜牧业的重要地位,切实加强领导,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乡镇要根据实际,搞好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有效的优惠政策,在用地、用电、用水、用路以及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为畜牧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二是加强畜牧服务体系建设,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实行制度化管理,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实践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加强防疫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村级防疫网络,全面配齐村级防疫员,建立一只技术过硬、服务周到的村级防疫员队伍,有条件的乡镇可成立兽医协会,把防疫人员统一起来,既便于管理,同时又有利于生产发展。

7 结束语

服务异地商会 助推经济发展 篇8

作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和山东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他最关心的还是如何使异地商会组织规范化。为使异地商会组织更好地推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他积极献言献策,在2015年山东省两会上他提交了一份《关于更好地服务异地商会投资山东 助推山东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

徐绥远委员告诉记者,山东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吸引了国内外客商来山东投资,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自发地形成了异地商会组织。异地商会组织的作用很多,首先是经济交流合作的作用,其次是是联络乡情的作用,第三是维护合法权益的作用,第四是整合资源的作用。但由于异地商会组织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发展"的法人团体,是一种肩负着"为企业(会员)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松散性民间组织,所以管理不规范,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义务不够明确。他建议,异地商会要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异地商会会长的产生办法、会长任期、会费的收取,以及确保会费收取的透明度。

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 篇9

关于发挥工商职能大力支持重灾区恢复重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川工商办(2010)150号

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阿坝州、雅安市、南充市、巴中市、乐山市、资阳市、遂宁市、甘孜州、眉山市工商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议精神,着力解决重灾区重建后可持续发展和灾区群众生存生活等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两年来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一系列文件要求,依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重灾区实际,制定重灾区恢复重建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一、放宽准入条件,支持重灾区市场主体大力发展

1.放宽名称限制。凡是重灾区企业,只要符合企业名称管理规定,注册资本(金)为50万元以上,可申请冠“四川”或“四川省”行政区划。对有一定规模的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重灾区市、州、县工商局认定、推荐,省局同意,可申请冠“四川”或“四川省”名称。支持重灾区规模较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无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

2.简化重灾区企业名称核准程序,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企业申请冠省名,由企业所在地工商局核审后直接报省工商局核准。省局开通重灾区网上远程核名,方便企业就地报审。在重灾区省市(州)县行政区划连用企业名称,由最低级别行政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

3.放宽重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方式和经营范围。允许灾区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出资设立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手工艺品、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经营;引导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式农业。

4.放宽重灾区民营企业出资方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支持重灾区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鼓励重灾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并享受国企优惠政策和外资企业待遇。支持重灾区工商局对公司债权转股权进行探索试点。

5.对在重灾区新办的工业项目,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办理前臵审批(涉及安全许可的除外)而暂未取得批准文件的,可先核发经营范围为“筹办”有效期2年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6.减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在重灾区自然人投资设立公司其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由当地工商局直接登记注册。

7.积极支持以重灾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资设立工业企业。工业集中发展区内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以依法取得— 2 — 并能办理有关权属转移手续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资设立工业企业。不能办理权属转移手续进入企业注册资本的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联营方式组建企业,也可通过企业章程约定参与企业赢利分配。

8.完善灾后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管理和服务。重灾区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内的房屋作为经营性用房的,由乡、镇核发产权证或经乡镇村委会出据证明,无第三人异议的可登记为企业、农专社和个体工商户的住所(经营场所)。

9.支持重灾区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户,并以灾区农民名义出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也可出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的盈利按量化份额分配给灾区农民。

10.在重灾区允许企业名称中的行业与经营范围暂时不一致(1年内),在企业没有提交前臵审批手续时,经营范围先核定一般经营项目,待前臵审批手续具备后,再变更为与名称行业一致的许可经营项目。

11.认真做好受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变更登记等工作。对受地震灾害影响无法提供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登记或者备案所需规范文件的,可采取由申请人承诺限期补交,先予办理登记,事后加强监管等方式;企业、个体工商户在设立登记或者变更登记中,虽暂不能提交固定住所和经营场证明文件,但确有住所和经营场所的,可先发照,并限期90日补交证明文件。

12.支持外资企业落户重灾区。鼓励项目在重灾区所在

— 3 — 地有管辖权的工商局登记注册。该企业按权限划分属省局登记的,省局个案授权给重灾区工商局登记。该企业属国家局登记的,由省局帮助重灾区工商局向国家局申请个案授权。

13.在重灾区允许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股东将该企业向外方股东的借款转为投资。外方股东债权转股权需提交外汇管理部门出具的外债借债的证明和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

14.外国投资者可以并购全自然人投资的内资企业,不受企业必须成立满一年限制,原内资企业自然人股东可继续保留股东身份,企业类型转变为外商投资企业。

15.外国(地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在一年内可多次使用。外国(地区)投资者申请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时,已经提交了经公证和认证后的主体资格证明的,该投资者一年内在我省再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不用提交公证和认证后的主体资格证明原件,提交首次设立登记的登记机关证明及加盖档案查询专用章的复印件即可办理设立登记。同一外国(地区)投资者同时在重灾区的同一工商局申请设立多个外商投资企业的,只需提交一份公证、认证后的开业证明。

16.放宽重灾区外商技术入股比例限制。外商在重灾区内设立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生态环保型企业经有权审批部门批准,允许外商技术入股比例超过70%。

17.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重灾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重灾区发展物流业,引导加工、流通、储运等各类企业在灾区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重灾区连锁超市、农家店、农家乐发展。

— 4 —

18.加强重灾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行政指导,引导和扶持创办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小规模经济实体。鼓励在灾区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入股公司。对在重灾区设立公司的(不含一人有限公司),允许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500万元(含)以下的公司可零首付,3个月内注册资本到位20%,工商部门核发有效期3个月的营业执照,两年内注册资本缴足。对重灾区申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只要申请材料符合法定内容和法定形式,当场予以登记,切实缩短办照期限。

19.对在重灾区县城以外,无固定经营场所,不请帮手不带学徒,主要从事商业零售和修理服务等经营活动的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工商登记,免收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收费。对灾区申办个体工商户无法提交经营场所产权证明的,申请人可以持市场主办单位、开发小区(含工业小区、科技园区)管委会、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同意在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证明,办理注册登记。

20.凡是重灾区居民和农民以个人名义在重灾区各县(市、区)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指定区域从事个体零售业、居民生活服务业(法律、法规规定的前臵审批经营项目除外)以及规定的其他项目经营的,可免费办理工商登记。

21.鼓励创业促就业,维护灾区和谐稳定。大力支持和促进重灾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就业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自主创业、— 5 — 自谋职业的相关措施和优惠政策,提供创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风险,以创业带动就业。延长就业援助和失业救助政策期限。重灾区持有《地震灾区就业援助优惠证》的人员,享受地震灾区就业援助、失业救助政策执行到2010年底;极重灾区执行到2011年底。

二、实施商标战略,增强重灾区市场主体竞争能力

22.以高效快捷的服务为灾区商标注册提供有力保障。凡重灾区商标注册申请已受理而未发布初审公告,但该商标的注册对恢复重建、促进灾区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省局将向总局商标局提出加快审理的报告,帮助灾区商标注册申请人尽快确权。

23.对因地震灾害影响,商标权利人不能及时办理商标续展注册、商标争议、异议答辩等工作,或因地震灾害影响,商标权利人丢失、毁坏商标注册证等,各地工商局要及时协助、指导商标权利人做好相关补证工作。凡对恢复重建、促进灾区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商标,省局将向国家局提出予以支持的请示。

24.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在恢复重建和发展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各地工商局要进一步摸清特色农业产业的分布和资源状况,对重灾区新兴产业或对重灾区发展有带头作用的产业,要积极帮助指导其注册农产品商标和申请注册地理标志。

25.大力推进重灾区企业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帮助指导企业增强商标品牌意识,加强商标的管理使用,积极培育知— 6 — 名、著名和驰名商标,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促进重灾区企业做大做强。

26.加大重灾区企业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支持力度,对申请驰名商标认定的,省局将及时专题向国家局推荐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支持。

27.对重灾区申请认定四川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省局将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对重灾区企业书式材料的补正时限,予以适度放宽;对材料完整性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服务企业、恢复重建的原则,予以简化;特别是对灾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好推动作用的企业品牌、对恢复重建起着重要作用的企业,以及在抗震救灾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将予以政策倾斜。

28.严厉打击侵犯重灾区企业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为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对侵犯重灾区企业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以市场上发现的商标侵权行为为突破口,追本溯源,铲掉制假售假窝点。对跨市、跨省侵犯重灾区企业商标专用权的案件,企业所在地工商部门要加强横向协调,集中执法力量,尽快抓紧办理。省内各地工商部门要大力支持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对省外的重大侵权案件,省局将及时组织跨省执法行动。凡构成商标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履行监管职能,促进重灾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29.在重灾区加强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强日常巡

— 7 — 查,督促落实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完善农资“经营户口”和农资商品质量“四制两查”监管体系,及时按照市场监管信息调整农资经营者信用等级;开展以种子、化肥、农药为重要农资商品的专项治理工作,并根据《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组织实施重要农资商品质量的定向监测工作,确保重灾区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对销售企业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市场巡查和网格化监管,全面实行市场巡查制,建立健全市(州)局、县局和工商所三级巡查网络,充实农产品市场管理人员,加大巡查频率,增加巡查次数。

30.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按照“鼓励、扶持、引导、规范”的思路,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经纪人实现经营资格合法化、人员队伍组织化、经纪活动规范化;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农村经纪人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农村经纪人,引导向品牌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水果、蔬菜等重灾区特色农产品经纪人,依托批发市场为当地优势农产品广辟销售渠道,切实解决农民“卖难”问题,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31.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强化对重灾区旅游景区(点)经营摊点的巡查,加大对涉及旅游经营事项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在景区(点)销售伪劣旅游商品、围追兜售、非法摆摊设点等违法行为,重点整治经销假冒伪劣— 8 — 商品、不合格商品及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等欺诈消费者行为。

32.加强重灾区旅游产品市场监管。加大对重灾区特别是旅游景区商品的监测监管力度,加强日常检查,加强行政指导,规范经营行为,切实维护旅游商品市场秩序,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重灾区旅游业健康发展。

33.加强对重灾区企业的合同帮扶,积极培育、指导重灾区企业开展争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活动。结合合同信用建设,实行重大合同备案制,为企业把好合同关,重点是加强对重灾区特色优势产业、农牧产品加工等企业的培育和指导,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一是规范企业合同文本、合同订立以及合同履约行为,切实维护重灾区企业的合法权益。制订适合重灾区实际的合同示范文本。二是在重灾区企业中大力开展合同解忧工程,对重灾区企业发生的合同纠纷,及时进行行政调解,防止经济矛盾扩大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维护交易秩序,保障和谐的交易环境。

34.充分发挥动产抵押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灾后重建中的积极作用,帮助重灾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融资难题,为重灾区企业提供优质的融资服务。

35.加强合同帮农基层点建设,为农民特别是种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的合同指导服务,帮助他们使用合同文本,指导合同签订和履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6.加强对重灾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具体指导重灾区的县(市、区)工商局开展辖区内食品质量

— 9 — 快速检测和抽样检验工作,为其配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切实维护灾区食品市场秩序。

37.加强对重灾区12315工作的协调和指导。配备12315设备时,尽量向重灾区倾斜。指导重灾区旅游景区或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12315联络点,进一步方便消费者就近申诉举报,就近解决消费纠纷,切实维护重灾区社会和谐稳定。

38.密切联系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及非法销售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等工作,保证重灾区社会稳定。

39.加强执法联动。建立与重灾区的名优企业打假维权协作网络,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及时组织力量打假,维护重灾区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立案件协查机制。相互提供案件线索、案件移送、委托调查、委托送达等,加强执法协作。

40.加大对重灾区案件的行政调解力度。把行政调解机制全面引入执法办案过程当中,认真及时处理行政争议、经营者之间权利争议、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权益争议,努力维护重灾区社会和谐稳定。

41.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继续抓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认真落实总局关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两个办法”和“八项制度”以及省局出台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不断加强对食品入市、交易、退市等环节实行全程监管,确保流通环节食品消费安全。

42.全力保障12315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畅通,加— 10 — 强集贸市场、超市商场、社区、景区、学校12315联络点的规范化建设,真正做到贴近群众、规范服务。充分利用各12315联络点,积极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工作,向重灾区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灾后重建政策等相关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消费,优化重灾区消费环境。

43.积极引导经销企业规范经营,认真执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制度,做出诚信经营、爱心经营的承诺,倡导经营者尽好社会责任,从源头上把好商品质量关,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的信心,增强经营者履行法定质量责任的意识。

44.加强重灾区灾后重建商品的监管,重点对灾后重建中重要商品:钢材、水泥、电线电缆、给排水管道、小型发电机、铝塑型材、电源插座等进行质量监测。净化市场消费环境,确保商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行政指导,服务重灾区市场主体持续发展

45.改进管理,提高效率,提供便捷高效的登记服务。对于申请办理登记的,特别是外来援建项目,登记机关要提前介入,主动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指导和服务;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登记中,尽量缩短登记时限,提高工作效率。

46.认真履行工商职责、依法行政,在职责范围内,全方位、全过程地为重灾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援助、法规咨询、政策引导、信息支持等政务服务。

47.尽快恢复建立市场主体登记档案,为依法监管奠定

— 11 — 扎实基础。重灾区各级工商部门在自身恢复重建时,要注重信息化网络和相关数据库。对于原始登记档案已经毁损的,掌握相关数据的上级工商部门应尽快通过信息化网络和数据库复制、重建登记档案,保持登记档案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48.切实把“执法与服务”、“执法与维权”、“扶优与治劣”有机结合,健全和完善与名优企业联手维权服务网络,支持和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重灾区工商机关要深入企业,加强指导,及时为企业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

49.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政府对灾区工业发展的新规划,凡符合省、市(州)、县(市、区)政府规定的工业项目指标条件的工业企业必须进入灾后新规划的工业集中发展区。鼓励工业企业迁入灾后重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对相关企业办理变更登记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当场办结。

50.努力做好展销会、旅游市场扶持工作。按照《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展销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快为灾后重建举办展销会的审批时间,做到手续齐全,随到随办;加大与旅游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大力扶持重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指导服务四川旅游市场的发展。

51.加大灾后恢复重建期间消费维权工作组织指导的力度。各级消委组织,特别是重灾区要针对恢复重建中商品房、家装、旅游、保险等与地震灾害关系密切行业中可能发生的新的复杂的消费矛盾和投诉,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找准调解工作的突破口和结合点,确保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 12 —

52.指导各级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积极参与灾区恢复重建,扩大对灾区的商品运输和销售;为重灾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向重灾区企业提供更多的急需人才,实施灾后重建就业援助。

53.坚持处罚与教育结合的原则,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同时,强化人性化执法理念,做到执法与服务的统一。特别是重灾区工商机关要区别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按照《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从宽处理,并积极开展行政指导工作。

54.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对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向重灾区企业违规收费和各种摊派的问题进行查处,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灾区企业加快发展。

55.本文件实施范围为国务院和省政府确定上述市、州重灾区的县(市、区)。

成都市: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

德阳市:绵竹市、什邡市、广汉市、罗江县、中江县、德阳市旌阳区。

绵阳市:北川县、安县、平武县、江油市、梓潼县、三台县、盐亭县、绵阳市游仙区、绵阳市涪城区。

广元市:青川县、旺苍县、剑阁县、苍溪县、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广元市元坝区。

阿坝州:汶川县、茂县、理县、小金县、黑水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金川县。

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名山县、天全县、雅安市雨城区。

南充市:阆中市、南部县、仪陇县。

巴中市:南江县、巴中市巴州区。

资阳市:简阳市。

遂宁市:射洪县。

乐山市:夹江县。

甘孜州:康定县。

眉山市:仁寿县。

执行期限自发布之日起至2012年底。

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灾后重建

持续发展

支持

意见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 2010年6月25日印发

(共印70份)

关于大力发展商会经济的思考 篇10

(2007年7月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意义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洋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十分突出。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实施“海上山东”建设战略以来,我省海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产业素质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省海洋经济粗放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资源环境压力还比较大,海洋经济的巨大优势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强。21世纪是海洋世纪,国际上围绕海洋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沿海地区也都把开发海洋资源、谋求海洋经济发展优势作为重大的战略选择。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优化经济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重要途径,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二、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洋经济发展全局,坚持科技兴海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发展相协调,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相协调,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海洋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相协调。强化临港经济龙头地位,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做大做强临海工业,加快发展滨海服务业,构筑规模大、素质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努力把我省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

(二)目标任务。

——扩大海洋经济规模。海洋经济增长高于全省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海洋经济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到2010年,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海洋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海洋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85%。

——增强区域带动能力。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关联更加紧密。到2010年,全省海港吞吐能力突破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00万标准箱(TEU),成为全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重要物资集散基地和产业承接与聚集基地。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观,和谐海洋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到2010年,90%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初步修复,海洋物种资源、环境资源、岸线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关系更为协调。

三、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一)强化港口体系建设。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功能结构,着力构建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中小港口为有机组成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努力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突出搞好青岛、日照、烟台三大主力港口建设,推动港口建设向国际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努力建成国际集装箱转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转运基地、原油装卸与储备基地和煤炭中转基地。

(二)做大临港工业基地。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和以大港口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思路,依托半岛港口群和港口城市,以石油化工、钢铁、木浆造纸、加工装配工业等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产业为重点,集中培植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特色鲜明的知名品牌,努力建成全国最具实力的临港工业基地之一。

(三)做强临港物流业。以沿海港口为核心,加强立体疏港交通体系建设,密切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联系,着力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临港物流网络。在重要港湾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口岸,重点建设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大临港物流中心。加快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培育一批专业化和综合性的现代物流基地,推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化大型物流集团转变,形成新型临港物流主体。发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对外开放口岸的物流平台作用,重点强化其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突出抓好青岛保税区区港一体化试点,促进港航、仓储和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

四、培植壮大海洋优势产业

(一)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加快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努力恢复近海渔业资源。加快国家级、省级良种体系建设,加强水产苗种管理,培植全国重要的水产苗种基地。坚持优势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相结合,建设一批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推动优势水产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壮大远洋捕捞加工船队,鼓励企业到海外发展海水养殖产业,集中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大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增强我省海洋渔业整体竞争实力。

(二)加快发展海洋石油与化学工业。加强对油气和盐卤等资源的勘探、开发与深度加工利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托淄博、青岛、潍坊、东营等市的骨干石化企业,积极开发油气资源产品,形成从炼油到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条和优势产品系列。以莱州湾、黄河三角洲为中心,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盐化工业。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提升离子膜烧碱比重和纯碱产品竞争力,重点发展溴、镁、钾及其系列产品,以产品优势提升产业优势。

(三)培育壮大船舶工业。优化船舶产业规划布局,依托半岛制造业基地,积极承接日韩等国船舶修造业转移,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修造船项目建设,重点建设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大修造船基地。坚持自主开发、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独立设计、独立制造现代化船舶的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化总装造船和船舶零部件制造业,重点发展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油船三大主力船型,支持发展游艇、远洋捕捞船等优势产品。大力延伸船舶制造业的产业链条,搞好产业协作配套。

(四)突出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生物材料、保健食品、新型蛋白源等海洋生物制品和水产新品种。抓好利用风能、潮汐能等海洋能源发电项目。开发推广海水淡化及直接利用技术,依托大型电厂集中实施一批海水淡化项目,开展居民生活、工业、市政等领域直接利用海水试点工作,尽快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规模。着力抓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海洋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培育壮大一批海洋高技术企业,提高海洋产业的科技素质和竞争实力。

(五)积极发展海洋运输业。坚持“优化结构、鼓励更新、有序发展”的原则,重点进行海洋运力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海洋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建立以远洋大型船舶为主、近远洋结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运输船队。巩固传统海运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远洋运输市场份额。

(六)加速发展滨海旅游业。以打造“黄金海岸”和“旅游度假胜地”两大品牌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沿海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沿海特色民俗、城市旅游、商务会展等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海岛观光、原生态湿地旅游,开发邮轮、游艇等高端旅游产品,集中建设一批海洋旅游精品工程。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半岛地区“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及日韩两国在旅游领域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开发海上旅游线路,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

五、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

(一)坚持有序开发,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切实加强海洋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岛屿资源,在加强生态保护、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坚持陆岛统筹、经济与生态兼顾,编制无居民海岛开发和保护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岸线资源,要正确处理海岸带“发展与保护、利用与储备”的关系,科学制定全省海岸带功能区划,切实加强海岸带管理。对全省重要港口岸线、旅游岸线和养殖岸线制定控制性规划,划定岸线的陆域、水域和航道

保护范围,加强监管,岸线开发与利用要坚持科学论证,严格审批,统筹推进,有序高效,确保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有效防治海洋污染。建立各级政府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指标控制、许可制度与海洋开发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快建设沿海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工程,有效控制向海洋排放污染物。依法对海洋工程、海岸工程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建立海洋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加强对各种海洋开发活动的环境跟踪监测以及海域油污染的监控与整治,实施重点陆源污染物直接排海单位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搞好海洋环境保护动态管理。加大产业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严禁在沿海区域建设污染严重的项目。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建设一批海洋和湿地保护区。加强莱州湾、胶州湾、黄河口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修复与治理,努力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六、强化政策措施

(一)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整合海洋科技资源,形成海洋科技发展的整体合力。充分发挥我省及中央驻鲁海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结合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努力构建集海洋科技信息交流、人才交流、成果交易、项目合作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集中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搞好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推广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教育机构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国家或省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及博士后工作站,增强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多层次海洋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管理,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加强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心渔港和国家一级渔港,加大省市水产品质量检验和病害防治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海洋气象工作,建设省级海洋防灾减灾项目,健全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和防御决策系统,完善沿海防潮工程和海上应急救助体系,增强防灾减灾、应对突发性海难和重大海洋污染事件的能力,提高海洋安全管理水平。加快“数字海洋”建设,完善海洋信息服务体系。

(三)完善政策引导,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对重点沿海城市在资金融通和金融机构设置方面采取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支持涉海重点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直接融资。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充分运用税收、财政和政府采购等调控形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发展领域,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装备水平和竞争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积极向国家争取在我省设立海洋经济发展基金。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拓宽引资渠道,创新引资方式,扩大外资利用规模。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支持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走出去,进一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海洋经济发展,在原有基础上,省财政要重点加大对海洋科技、良种繁育、资源探测、质量监测、远洋渔业、近海渔业资源修复、高新技术产业化、环保和资源节约型项目以及海洋防灾减灾体系等方面的投入。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用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四)创新机制体制,增强海洋经济发展活力。按照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海洋管理体制。继续深化涉海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积极推进海域产权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对海域使用权的出租、入股、转让和抵押行为,提高海域利用效率。改革政府投资的渔港等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通过拍卖、租赁、入股等形式,盘活资产,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加强海域使用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我省“通海达边”的地缘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临海与内陆经济的互动双赢。

(五)坚持依法治海,促进海洋有序开发利用。完善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等涉海法规体系建设,促进海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科学编制海域使用等专项规划,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推行海域权属管理和有偿使用制度,规范海域使用管理。整合海洋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海洋综合统一执法,提高海洋执法水平。

(六)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里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集中统一、职责明确、分工合理、配合协调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强化对全省海洋经济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有

上一篇:在元宵节社火表演活动上的讲话(2011)下一篇:安全月动员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