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告

2024-06-17

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告(精选10篇)

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告 篇1

谭新政,褚峻,朱晓辉,张苏

1.2.2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据部分调查显示,我国企业中,超过20%的企业有专门的企业文化部,超过60%的企业文化工作分散在党委工会、人力资源部及策划部上。目前,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主要有人力资源部、宣传部和工会,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人力资源部:在员工的引进、培训、培养、使用和激励过程中,开展企业传统教育,并通过上岗资格控制,引导员工创造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这是大部分企业现在采取的做法,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从人力资源制度方面给予支持,有利于企业文化由形式到内容的转变;缺点是如果企业规模较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涉及面和深度就不是单靠人力资源部能够解决的,它必须从企业的全局考虑,由各个部门协调起来才能完成。

2)宣传部:对内宣传中进行企业传统教育;对外大力开展CI工作,宣传报道企业先进人物和事迹,提高企业知名度;

3)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活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服从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提高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水平。

就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企业文化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也是当前需要加紧解决的紧迫问题,很多企业正在将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起来,事实上中国企业是从企业形象设计和品牌文化开始接触到企业文化的,企业文化目前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方式,正处在被广泛认同的过程中。

超过50%的人认为自己企业文化一般,超过40%的人认为自己企业文化还可以,但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企业文化很好,说明我们许多企业只是在表面上做企业文化,并没有落实到员工的心中去,员工从形式上是接受了企业文化,却对企业没有高度的认同感。特别是在企业中的中高层干部中,对自身企业文化满意程度普遍不高。

超过40%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超过50%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是有作用的,说明有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工作本身存在模糊认识,思路与行动不明确,企业文化的落实机制及工作相对滞后。

有超过30%的企业文化工作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上,而40%的企业体现在企业形象上,另有少量工作体现在顾客和员工的满意度上。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主要偏重在企业的形象战略CIS上,对内部的塑造及顾客的价值观上重视不够,因此企业文化工作体现在经营业绩上的比例比较少。

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告 篇2

我们都知道技术含量低的东西附加值就低, 比如说纺织业, 而在中国恰恰就是纺织业最为盛行, 不得不说在以前纺织业不光可以创汇而且可以提供大量就业, 无论是在促进经济发展还是稳定社会安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中国制造”这个口号就是中国纺织业为中国企业打下来的。然而无论纺织业有着多么辉煌的过去, 现在还是势不可挡的衰落了, 原因无二, 技术含量低。所有新兴发展中国家都已纺织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逼迫原本利润低廉的中国纺织业进一步压缩价格, 而压缩的价格又逼迫企业压缩成本以盈利,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原材料价格一定的情况下, 最后受损的还是纺织工人。举个列子, 在2005年巴黎举行的“中法中小企业合作洽谈会”上, 时任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给在场的法国企业家算了一笔账, 由于中国出口纺织品利润较低, 中国出口约8亿件衬衫才能抵一架空客380——8亿∶1!

问题出现了, 同样是法国, 同样是服装纺织业, 法国的服饰作为一种艺术品而被世人所称赞与欢迎, 法国的时装也在世界服装奢侈品中独占鳌头, 一件CHANAL的时装售价1000欧以上, 折合人民币一万多元, 同样是一件衣服, 为什么中国制造与法国高档时装有那么大的区别?原因的根本就是文化,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与人, 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 随之而来的是思想文化上的碰撞, 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 宗教习俗, 这些差异导致了更多政治经济上的区分, 比如说在俄罗斯再受欢迎的伏特加也不可能在阿拉伯国家出售, 同样在欧洲普通的超市你也不可能买到中国的调味料。而联通各个不同国家人民日常生活的就是无处不在的贸易, 以及贸易中的商品。因此鲁迅说的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产品质量一定的情况下, 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起到了向导, 指示作用。独有的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可以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给产品在无形中提高内在价值, 提升品牌价值。

在欧美, 一个品牌除了优质以外, 必定有着一段刻骨铭心, 源远流长的品牌历史以及妇孺皆知的企业文化, 甚至文化本身也可以作为商品。美国好莱坞的电影, 日本的动漫游戏, 欧洲的奢侈品, 都不在是单纯的商品, 而是与文化捆绑, 以一种新的模式出现。因此, 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 一定要有其独有的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的被世界市场所接受。

所以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归根结底就是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上的创造, 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提高品牌价值, 提高全球知名度, 由低文化内在附加值生产到高文化内在附加值的生产。

日本的丰田在进入美国的时候曾遇到重重困难, 当时的美国人因所处的时代所以分外自信与骄傲, 那时候美国人心目中完美的车有3大特点:大气, 宽阔, 高耗油。而来自东方的丰田有着东方文化的普遍特点:精致, 内在, 节俭, 家庭。而在这种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影响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是难以被美国人所接受的, 所以丰田以其几十年如一日的品牌企业文化推广策略, 慢慢的改变这美国人的消费观念。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美国学生参观丰田在美国的工厂, 每年都有丰田赞助的日本文化展在美国巡展, 每年丰田都不遗余力的支持者日本本土文化与自其企业品牌文化的输出, 正是这种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全球销量第一的丰田, 与风靡世界的日本文化。而现观中国, 我们难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联想收购IBM的笔记本电脑业务, 拥有了其全球销售与售后服务平台, 但是联想自己的品牌却难以打入国际市场, 就是因为没有相映的知名品牌效应, 收购的IBM笔记本电脑所拥有的品牌文化归根结底还是IBM的, 还是美国的, 所以没有人会留心这个中国东家的产品, 这也导致联想产品难以突进国际市场。

而提及文化, 特别是中国文化, 可以说这才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大的财富, 中国文化连绵5000年, 在这其中有多文化理念, 传说故事, 历史名人, 箴言可以引进中国制造里。拥有这些独有的文化的中国产品与中国独有的文化相映成章, 使中国文化具体化, 使中国制造深刻化, 用东西方人所对中国文化好奇的特点为切入点, 让本已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真正的深入人心, 为世人所接受所追捧。

参考文献

[1]魏凤.中国企业管理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2]何立, 凌文辁.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思想——创建有效的组织文化[J]企业经济, 2003, (11) .

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当代书画 品牌文化建设 艺术营销 融合

品牌与文化艺术的交融是时代的产物。现代企业在品牌领域竞争呈现出网络化、全球化、多元化等特点,传统的营销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应形势,寻求突破创新。在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及社会形态不断变革新时期,中国当代优秀的书画艺术在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之上,体现了时代的文化特征,走上了“亲民”的道路。品牌与艺术在生活中被触动了,品牌文化建设开启了书画艺术的大门!

今天,当代书画艺术的审美功能帮助大众更好的接受产品,为品牌增值。品牌与高雅艺术的结合作为构建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公众推广品牌定位和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把单调的特定市场扩展到更广大、更年轻时尚的目标消费群体。从这股品牌文化建设与当代书画艺术的交融的潮流与发展趋势来看,两者的融合合作有助于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尊贵感,但是是否所有品牌都能成功进入当代书画艺术之门呢?当代书画艺术使消费者在感情与审美上与这些品牌的距离不断缩短,使消费者清楚的知道其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促进了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和对产品的购买率!品牌与当代书画艺术界的跨界融合,通过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共生共赢有利于企业和艺术家在当今竞争环境中持续健康的长期发展。

一、品牌文化建设与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融合现状

(一)多元交叠的“百花盛开”

企业在品牌宣传推广中,除了平面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体验式活动、发布会等,我们还发现,在传统的品牌营销手法之外,越来越多的品牌,与当代书画艺术相结合的活动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和日常媒体报道中:MONTBLANC 万宝龙针对中国市场设立有“万宝龙卓越艺术大奖”、CARTIER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CHANEL 香奈儿女士一直热衷于与当代的艺术家合作、MARTELL 马爹利倾力呈现“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 奖项在中国的诞生与持续发展等等,他们更好地诠释着“鉴赏的艺术”这一品牌理念……国内的品牌对这股狂潮也是紧接一浪接一浪:国内FOLIO皮具订货会以书画艺术家现场为皮具作画,并为“艺术皮具”代言品牌,策划举办现代艺术家艺术沙龙、画展、艺术展等活动;北京芭提雅酒店创立“北京五棵松艺术交流中心”,打造全国民族书画艺术与交流的精品艺术沙龙;广州海珠区以一度被视作岭南文化标杆性代表的岭南画派发祥地身份,修建岭南画派鼻祖居巢、居廉故居十香园,打造岭南画派的“祠堂”。并举办三年一度的岭南书画艺术节,大力推进“书画海珠”地区品牌建设……在一些时装秀、会所party、艺术节、研讨会、酒品鉴会、酒店高峰会等等各种年会、晚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书画艺术家被邀来现场泼墨丹青,雅俗共赏、热闹非凡。这书画艺术犹如一朵奇葩,开在烙着“文化”的品牌上。

(二)经典的常青之树

一些大企业总部,我们发现它们往往都建有各自的艺术收藏室,一些企业则常年赞助各种艺术项目,为什么这些公司都愿意花大量的资金去支持当代书画艺术活动呢?美国著名的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有一句名言:“要创建伟大的公司需要使用艺术”。为何?“那是因为与高雅、崇尚自由的艺术联姻,企业形象总是非常容易得到提升。”企业的形象除了慈善之外,艺术显然是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增加品牌吸引力方面,当代艺术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BMW宝马集团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积极推手。英国第一个规模性当代艺术画廊泰特美术馆馆长介绍:“ 20年前我们会直接采用赞助的方式,10年前可能会举行一场表演,但是现在 BMW宝马泰特直播采用的方式,是创造一系系列只能通过网络才能观看的艺术性活动。这是每个月一次的系列活动。”这一系列讲座一直延续着,这是一个能够提高品牌形象的活动,目的是品牌与年轻的目标消费群体互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BMW每年携手《艺术财经》在北京798艺术区品画廊发布“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表彰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重要影响和推动当代艺术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BMW宝马艺术权力榜已经成为文化艺术界的盛事。

二、品牌文化建设与当代书画走向融合的思考

(一)排除融合中功利速成心理

如果简单地说品牌与艺术的融合是一趟通向国际化的快车,搭上这趟车企业的品牌产品就成功销售,企业发展顺风顺水,这就太肤浅妄想了。首先,当下品牌与书画艺术联盟的各种交融现象向公众传达出某种艺术气息,产品并非通过艺术审美化的形式就可以成为时尚,“品牌”就可以获得“艺术”的称谓。品牌期待简单的重复书画艺术文化活动达到跨界融合,使得企业由以前的“独木桥”转向了“高速公路”,速求“取得品牌溢价的最大化”,因此品牌被附加上了很强的功利色彩,加剧企业的浮躁心态。品牌经营者—方面通过艺术审美化的形式来淡化品牌商业气息,但另—方面又利用这种非商业形象来吸引消费者,在市场上塑造自己的个性品牌。

其次,品牌要有选择地借鉴,融入自主创新的特色。面对国际品牌所进行的一系列成功案例,应进行有选择的借鉴,融入具有本土特色原创的特点,不能一味的复制或模仿。往往一个成熟的国际品牌在策划进行艺术营销时,是要经过了长期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才形成了符合其自身定位与市场需求的艺术营销道路,所采用的艺术营销模式是适合它们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市场定位的。

再者,没有引起目标受众的情感共鸣的艺术营销,很有可能使消费者认为是一场简单的模仿秀或是低劣的商业炒作活动。要正确看待艺术营销对品牌建设的长期作用,短期性的营销公关活动是无法给品牌带来长远、有效的推动力。艺术营销在整体品牌营销体系中是被定义为一种长期服务于品牌战略的模块,只有经过这样的精心策划和定期举办的艺术营销活动来提升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价值、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才能起到全面实现提升整体品牌形象的作用。

nlc202309020817

(二)品牌文化建设与中国当代书画艺术融合实现1+1>2

品牌文化建设与中国当代书画艺术融合实现跨界之间有一定共性,需要有相近的品牌文化价值理念;要能够获得品牌效应的倍增,品牌之间能够在优劣势态上进行相互补充;要拥有相对一致的消费客群,这个客群主体也要有相对一致的消费观及习惯。企业与当代书画艺术在融合中,创造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的世界的双赢局面。

品牌艺术营销时,利用著名艺术家的影响力引发媒体和公众关注,借助媒体对艺术家一波又一波宣传;而在报道这些知名人士及作品等信息动向的同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对该品牌和本次活动进行相关报道,制造出谈起艺术家或艺术就有品牌的轰动效应,势必会引爆“书画艺术”的效应,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当品牌显现在公众媒体前,又即可联系起艺术家或者当代书画的蕴涵的深厚文化传统及创新进取精神,两者融合实现1+1>2的利益最大化优势。相关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双方的消费群,获得最大营销机会,既是让合作双方的既有消费人群能最大限度地体验到自己的产品,又令社会公众能够更多地通过媒体及人际传播来了解合作双方。

奥迪打造的“Audi on stage”逐渐成为世界各大高雅文化演出及顶级艺术场所最常见的品牌符号,成为独特的,专属于奥迪的高雅文化品牌。被邀请参与“Audi on stage”文化盛事的艺术大师也成为荣誉和尊贵的身份。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艺术家靳尚谊、徐冰、艺术策展人翁菱、建筑设计师刘家棍、收藏家马未都是被经常邀请到场的嘉宾。在这个展示平台上,实现艺术营销的双赢奠定基础。三里屯瑜舍酒店经理连恩伟向记者表示说:“酒店除了装饰艺术书画作品,还为艺术家定期做展览。类似这样的合作能够为艺术家提供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也能为我们的客人带来一种独特的活动体验。”品牌与艺术家建立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的双向良性互动。这样才有可能建立对双方均有益有效的合作关系,艺术营销的双赢是双方需要的。

结语

我们深感传统文化中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精髓,把独具特色的文化象征符号注入品牌的建设中,让品牌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品牌和书画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品牌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气质,因为只有拥有了艺术气质的品牌,才能产生富有生命力,这样的跨界融合才经得起历史长河的考验。在经济、技术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品牌文化建设与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跨界融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创新与发展,企业终将会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和带来经济增长点。把书画艺术发张光大,让品牌文化产生强烈的精神感染力。

品牌与中国当代书画艺术跨界融合,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兼容并须,提升格局,既能蕴涵深厚的文化传统,又体现开创的进取精神,这股引人注目的趋势永不落幕。

参考文献:

张幸.艺术营销实战攻略.国际公关,2008(02):11-12。

作者简介:邱瑞芳(1972—),女,硕士,馆员,现任职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关系 篇4

一、企业文化

首先,什么叫企业文化?说白了 企业文化是面向企业内部的文化,它是一个公司所有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种价值观+想法(意识形态)+行为模式,它不是一句口号、一个目标或者希望,而是一种看不见的软件,是战略、组织、业绩中看不见的那部分,但它体现出的却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价值观体系,一种决定性的态度。反过来讲,一个企业的员工工作态度,所体现的是员工们的价值观,从而反映出这个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很大,一个人个体能力的提升(1倍功效),一个生产部门流程的改造(10倍功效),而一个企业文化的正确塑造,却能有100倍的提升,甚至几代人的提升。

举个例子,我们随便走进一家西餐厅,就能体会到他们与其他餐厅文化的不同,比如西堤牛排、台塑牛排,我们一进门看到的就是干净的地面、整洁的桌布、优雅的环境、浪漫的氛围,彬彬有礼的服务生以及精干帅气的领班经理,难道他们都是美国人吗?不,其实他们和其他餐厅的员工没什么不同,也都是我们中国人,他们的不同,只是不同的文化把他们塑造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

网上有人说,企业文化其实就是场作秀,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我只能说,失败的企业文化,做好了可以称为作秀,做不好了就是一句空空的口号。如果只是句口号,那就不是文化,而具体是不是口号,要看这种文化有没有反应在最基层员工的身上,看看员工的价值观是不是正是企业的价值观?员工的所理解是不是正是企业的意识形态?员工做的是不是正是企业需要的行为模式?如果三个问题都是Yes,那文化就形成了,如果No,那就只能说是个口号了。所以,企业文化就是把企业的价值观融入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去的文化。

二、品牌文化

欧洲某调查机构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嘉士伯啤酒倒入一个普通的啤酒瓶子里,再把普通的啤酒倒入嘉士伯啤酒瓶子里,然后让很多顾客区品尝,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装在嘉士伯瓶子里的普通啤酒更好喝,而真正的装载普通啤酒瓶子里的嘉士伯啤酒却被认为难喝,甚至喝了想吐。这个例子说明,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要取得用户的认知,还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使顾客长久的凝聚在品牌的周围,最终形成顾客对品牌的归属感。当今社会,同类

产品的差距已不大,品牌文化已然成为了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文化内涵越深厚,其个性和形象就越明显,市场潜力和辐射力就越大。

那到底什么是品牌文化呢?我认为,品牌文化,是面向企业外部的文化系统,它是在给一个品牌注入强烈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活力,用其明确的品牌定位来稳稳的取得其消费群体的高度关注、高度认可和高度忠诚。

举个例子来讲,看看现在大街上使用率最高的手机是什么品牌?这种控、那种控、苹果控又是什么意思?苹果公司前CEO,也就是苹果之父乔布斯,他是一个传奇,他创造的不仅仅是一部iphone、一个Ipad、一个Apple笔记本或台式机那么简单,他塑造的是一种商品的代名词,一个品牌的灵魂与内涵。我相信,几乎所有提到苹果品牌的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无形的概念,那就是时尚、简约、高端和贵,而几乎所有人都愿意为满足前三项要求而淡化贵这个字,并为此买单,去买iphone4、iphone5„甚至以后的iphone8、iphone9,并且愿意为此一直买下去,为什么?因为人们买的是他的理念,这就是品牌文化的效应,他卖的已经不再是苹果的产品了,而卖的是苹果的文化了。苹果正是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的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拥有品牌忠诚就可以赢得顾客的忠诚,赢得稳定的市场,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关系

首先从本质特征来看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一个是企业的内部完善,凝心聚力,升华改造,另一个是企业的外部宣传,优势整合,拉拢扩张。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其中,“品牌”是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一个整合点,而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空间,同时也是市场的空间,市场的核心是消费,消费的本质是文化和内涵,人们在消费品牌的同时,也是在消费着文化,所以企业在经营品牌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企业文化通过品牌得到不断提升,而企业文化的发展又保证了品牌文化的形成、巩固和突破。当企业宣扬的品牌文化与消费者所需的文化相一致,产生了共鸣,消费者就会接受你的文化,乃至从此接受了你品牌的一切产品,就像做事先做人的道理一样。所以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品牌文化的建设互相促进,良性循环,才是品牌经营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

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危机管理 篇5

企业品牌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现代企业品牌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危机。品牌危机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品牌危机管理的关键是要树立品牌危机管理意识。而企业文化对企业危机管理意识的形成和品牌危机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危机管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了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关系、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作用机制。然后,以光明乳业有限公司为例,对“光明”事件引发的品牌危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察了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引发品牌危机的原因,指出企业文化是预防和管理光明乳业有限公司企业品牌危机的根本。最后,从企业文化角度阐述了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如何预防和应对品牌危机。

关键词: 品牌危机管理 企业文化 光明乳业

Title

Corporate Culture and Crisis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Brand----A Study on Bright Dairy Co.Ltd

Abstract Corporate br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but the modern enterprise brand is constantly faced with the threat of crises.How to extricate enterprise s from the threat of brand crisis and how to reduce the damage caused by brand crisis, has posed a great challenge to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We analyze the enterprise brand crisis of Bright Diary Co.Lt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view of enterprise brand crisis and corporate culture, discover the causes of Bright corporate brand crisis, deno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s corporate culture and brand crisis, and consider how to prevent and deal with Bright corporate brand crisis from the angle of corporate culture.Keywords Brand Crisis Management

Corporate Culture Bright Dairy 目 次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 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2.1 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定义 2.2 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理论分析 3.1 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

3.2 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 3.3 企业品牌危机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4 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 4.1 光明乳业的概况

4.2 光明乳业品牌危机的背景 4.3 光明乳业品牌危机的成因

4.4 企业文化在光明乳业品牌危机管理中的重要意义4 4.5 光明乳业应对品牌危机的企业文化建设6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品牌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品牌自身具有的虚拟性和信息性的特点使其很容易遇到一些意想不到或我们很难控制的一些情况,破坏品牌形象,甚至使企业进入困境导致最终的破产。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品牌危机事件如: PPA遭禁事件(2000)、南京冠生园陈馅**(2001)、安利钙镁片**(2001)、光明存奶事件(2005)等等。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品牌危机,如果企业处理不好,都可能如“多米诺骨牌”一样, 使灾难在与该企业相关的各领域出现“连锁反应”(Pearson,1993)而摧垮企业。但我们也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面对近乎一样的危机时,有些企业从容而过,而有些企业却从此销声匿迹。如品牌危机的经典案例“泰诺”事件不仅没让其消失反而是让消费者对其有了更深的信任;苏丹红事件一过肯德基依然人潮如海;可口可乐在品牌价值一度贬值的情况下通过努力重新树立其汽水市场第一品牌。反观一些企业,一些看似小问题却由于处理不得当最终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如三株因为一篇似乎不实的报道而最终从市场上消失;光明乳业由于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总在为自己找借口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残酷的现实告诫我们,品牌的危机管理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大部分企业品牌形成的时间都很短,因此他们更多经历过的是品牌的成功,而对于品牌危机却少有经验。而品牌管理中,没有经历过危机的品牌称不上是成功的品牌,所以品牌危机管理是中国企业品牌管理急需补上的一课。由于我们对品牌危机管理的理理论与经验都不足,导致我们的品牌危机管理多是借鉴、生搬国外企业的做法,而有时忽略了我们的自己的实际情况,结果造成了许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往往是治标不治本。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有着指导作用,它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陈春花,2003)。品牌危机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也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对企业文化与危机管理进行研究有利于探找一条基于企业文化的品牌危机管理方法,减少企业品牌危机发生的概率及发生时尽可能减少损失。

1.3 文献综述 在企业危机管理领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危机做了不同的定义。美国学者Steven Fink(1987)对危机管理下的定义是“对于企业前途转折点上的危机,有计划地消除风险与不确定性,使企业更能掌握自己前途的艺术”。危机顾名思义是危险与机会的组合。这里所指的机会,不仅是指隐含存在脱险的机会,或降低危机爆发时的可能不利效应,更意味着如果危机处理的好还可以获得额外更多利益的机会。

品牌危机是作为企业危机的一个部分和最终体现,它是指由于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的不正常运行,造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不良影响,使企业的品牌价值受损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程劲芝,2004)。这一切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很难加以控制。

品牌危机管理就是对品牌危机进行管理,即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指挥协调调动各种资源预防品牌危机的发生和对已经发生的品牌危机进行处理,使危机带来的损失最小。

危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起源于欧美,最初是运用于外交、军事等公共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品牌的影响力的日益增大,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的也日益增多,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视。危机管理真正应用到企业管理领域源于 “泰诺”胶囊危机事件。之后发达国家的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需要在危机管理方面有所准备,美国和日本的学者们就企业如何预防企业危机和如何应对危机作了进一步研究。

很多学者也针对危机管理提出了相关的管理方法与原则。芬克主要提出了危机管理的三阶段模型从确定危机到隔离危机从而管理危机。Robert Heath(2004)博士提出了危机管理的4R理论。我国的一些品牌和危机管理研究学者也提出了如5P模型(叶桂楠、庞亚辉,2005)、6F原则(滦福田,2006)等管理方法。也有学者通过研究与危机相关的因素找到危机发生的因素,量化危机的影响,为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丰富的指导。如Thierry C.Pauchant(2006)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危机管理进行解释;沈云林(2005)、王改现(2006)强调危机管理应从利益相关方对诱发品牌危机突发事件的心理状态出发,采用相应策略。纵观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相关理论,多是从一些操作性的地方进行分析研究,并没能从根本上预防危机的发生和对危机进行根本性的管理。品牌危机的根本还要回归到企业文化上来,企业文化对品牌的建立运营起着绝对性的作用,同样企业文化对品牌危机的预防与管理也有着重大影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杠杆和关键,相关学者也进行了分析如Robert Heath(2004)认为企业文化对品牌危机预防起关键作用,田西杰(2006)认为品牌危机是考查企业文化管理的难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

本文首先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危机管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了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关系、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作用机制。然后,以光明乳业有限公司为例,对“光明”事件引发的品牌危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察了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引发品牌危机的原因,指出企业文化是预防和管理光明乳业有限公司企业品牌危机的根本。最后,从企业文化角度阐述了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如何预防和应对品牌危机。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方法。2 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2.1 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定义 品牌危机管理,即企业在发生危机时对企业的品牌进行管理,让品牌资产保值增值。品牌危机管理可分为品牌危机预警和品牌危机处理两类。前者是在品牌危机未发生时,未雨绸缪,建立品牌危机预警系统,因为除具不可抗力的因素外,任何危机往往都是有征兆的,所以,品牌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必不可少,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品牌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危机,并在其中预先做好预防的准备;后者指在品牌危机发生后如何处理应付品牌危机。实践证明,一个组织如果在品牌危机处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失当,将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受到致命打击,甚至危及生存。

[1] [2] 下一页

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篇6

一、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问题

中国民营企业真正发展时间只不过是十多二十年时间,相对于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而言,它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刚开始,不确定因素很多,目前并不存在一种权威的理论模式能够成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问题:

1、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总量不足但亮点纷呈

从目前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程度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视程度比较,民营企业文化在以上几种类型的企业文化中属于最弱。国有企业向来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加上近来中央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模及其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而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因为母公司的管理模式较成熟,对企业文化建设相对也比较成熟,因此总体是比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更加重视。民营企业中除少数大型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很重视外,大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可能连企业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加不要说是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了。

但从当前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有影响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分析,大部分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却是以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主要是大型民营企业一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投入的程度以及将企业文化应用到管理模式的深入程度是以上几种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外资公司虽然重视企业文化,但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相对没有中国企业深入,他们强调地是制度建设,而不是软性的文化管理。国有企业受到体制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文化的深耕细作不可能像民营企业那样得心应手。

从以上分析得知,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总量上是不及其它类型企业文化建设,但从影响力和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来说却是相当重要。未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标杆将会出现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身上,任重而道远。

信息来源湖州人才网,更多资讯请上湖州人才网。

2、二次创业型的企业文化变革使民营企业文化走向深入

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成立的,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发展,能够生存下来的基本属于民营企业的姣姣者,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民营企业能够在中国生存十多年并继续发展,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中国过渡发展时期的不确定因素随时可以让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一夜间化为乌有,因此他们要承受的风险和磨难比其它类型的企业都要多很多。这些民营企业目前都处于由第一阶段发展时期向第二阶段发展时期转变,即是我们说的二次创业阶段。第一次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基本上是企业家靠机会加勇气,悟性加能力而成功的,但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市场变化以及管理模式的转变,民营企业的管理需要提升,那些还停留在原来的思维惯性,采用旧的管理模式,或者小富既安,不思进取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企业便逐渐被市场淘汰。而继续生存并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他们已经意识到必须由以前的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大规模地企业变革需要文化变革支撑,特别是新一代的高素质、年轻、充满激情的民营企业家的崛起,更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更多是来自管理的内在需求,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提升,要求他们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人的建设上,因此属于对人的精神管理的企业文化就自然成为他们的一个重要工作之一,企业文化的内化,实效性是他们对文化管理的内在需要。

3、企业家精神与职业化文化之间的博弈是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难题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悖论,就是企业文化是不是等同于老板文化?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家精神主导一个企业文化的主要性格,但它不能简单等同于企业文化,毕竟企业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而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个体概念,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算术问题。我们分析,之所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会出现这个问题,关键是大部分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处于人治阶段,企业家决定了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法治或者说是制度建设停留在原始阶段,因此出现个人精神等于集体精神的现状就不足为怪了。从企业发展阶段分析,这种现状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逐渐提升是一个企业的必然发展阶段,中国当前企业管理主要是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因此企业家在管理中的作用自然是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这种现状正在逐渐改变,随着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企业从一个人管理或信息来源湖州人才网,更多资讯请上湖州人才网。者家庭式管理向职业化团队管理是大势所趋,许多民营企业都在这方面做出尝试,尽管目前由于职业化经理人团队并不是很成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失败案例,但总体趋势还是不变。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加入,使得原来单一的人治文化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职业经理人所带来的新理念、新管理模式,逐渐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以企业家为首的管理模式,因此文化管理模式也就随着加入了更多新的管理因素。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管理的博弈,例如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新员工与老员工之间,新老管理模式之间,无论在理念上、管理工具上、管理模式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他们之间的这种博弈,关键取决因素是企业家对未来的战略性思考,对变革的果断性,以及职业经理人对中国式管理的理解程度,如果这些因素能够协调发展,那么文化变革就能够取得成功,否则将会使企业又走回原来的出发点,这将对企业造成更大的伤害。

4、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协调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困惑

文化务虚,制度务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管理的主要问题。管太严会管死,管太松会失控,到底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比较适合,是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中国民营企业由以前的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转变过程中,通常会有以下两大倾向:一是过度强调制度建设而导致机制疆化,二是过度强化人性管理而导致组织失控。过度强化制度建设的企业一般会认为,西方的管理模式之所以成功,是他们什么都通过制度来管理,通过宠大的制度体系来管人,所以人的因素在管理当中占较少比例,这正是当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所向往的。多年的市场拼搏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通过制度化平台,引入职业化经理人,复制西方管理模式成为他们的理想。但他们忽略了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平台与西方成熟企业管理平台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管理体系、管理技能、管理能力的差距上,更重要的是在管理理念上的差距而形成的管理文化差异。因此过早将西方管理制度复制到企业管理中很容易产生管理不适应,例如ERP、人力资源BSC等管理模式的导入,经常会因为企业管理体系不到位而造成最终结果失败。而过度强化人性管理的企业则过分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而经常给自己找理由,认为中国式管理是以中庸文化为主,以灵活善变的中国人特性为基础,以老板驾驭人的权谋能力为荣,导致制度管理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公司政治主导的文化管理模式。

信息来源湖州人才网,更多资讯请上湖州人才网。

这两种情况形成了部分民营企业将企业文化虚化,认为企业文化是给别人看的,企业要以制度管理人,有了制度就足够了,最终形成员工积极性低下,工作创新性缺乏的局面。而另一种情况则是视制度管理而不顾,认为文化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将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企业文化身上,而形成精神至上的误区。

经盛管理咨询认为,在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中,制度建设是基础,文化管理是导向,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制度是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是让想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

二、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趋势预测

经盛管理咨询认为,文化是因管理而生,为管理服务,以管理绩效为最终检验标准的高级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必须是如何与管理结合,支撑管理而又提升管理的。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发展趋势有它的客观规律和内在特点,我们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家的文化变革决定了企业文化变革的关键因素

从相当长时期来说,民营企业家的文化性格决定了民营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的变革其实质是民营企业家的变革,是生意人还是企业家?是个人成功经验还是企业成功经验?这将是民营企业文化变革的关键取决因素。心胸与眼光、长期与短期、物质与理想,这将是企业家必须做出正面回答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将逐渐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有梦想、重管理、眼光长远、心胸广阔、关注人性的企业家以及在他们带领下而形成的企业文化,这将是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标杆。另一种是以关注短期利益、胸怀狭窄、表里不

一、狂傲自大的企业家以及在他们影响下形成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将导致企业逐渐走向绝路。从这种意义上说,民营企业文化是:优秀的老板不一定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但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需要一个优秀的老板。

2、职业经理人融入的文化因素成功与否决定了企业文化升级的最终结果

信息来源湖州人才网,更多资讯请上湖州人才网。

一个人的企业还是一帮人的企业,一个人的精神还是一帮人的追求,一个人的管理还是一帮人的制度,这是民营企业文化升级的必答题。建立职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平台,融入更多人的理想,搭建平台带团队,这是新时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趋势。方向是明确的,道路是坎坷的。当然,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团队素质,职业化道德水平,也是这场变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不要先提出问题,而要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先挑毛病,而要看到原有企业与人员的优点;不要太急于求成,而要先学会融入;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治理办法,而要采用逐步过渡;不要光批评人,而要学会提携人。或许这才是中国式管理的真正内涵吧。

3、战略导向型与应用型企业文化建设是主流

中国民营企业向来不缺乏战略思想,但缺乏战略规划。中国民营企业向来不缺乏文化意识,但缺乏文化管理的能力。从战略梳理和管理流程入手,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需求。建立战略导向型企业文化,强调企业文化提升管理理念,通过核心理念与管理制度规范要求相结合,讲究实效性、战略性、管理型的文化应用,回归文化管理的本质,这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诉求与其它文化类型的主要差别。但这种趋势的发展瓶颈将在民营企业管理基础的薄弱上,许多民营企业的基础管理平台较低,而好高骛远的想法使得许多民营企业期望通过一两次管理体系的导入而得到重生,更为重要的是,对管理意识的薄弱导致中民营企业战略缺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基本没有,这样的管理基础必然使得民营企业文化虚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形式比内容重要,市场比管理重要,从而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局面,这种意识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毫无疑问会让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道路更为艰辛。

4、品牌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内外兼修是文化实用主义的体现

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实用导向主义将越来越明显,务实的文化需求不仅希望将内在文化应用到管理当中,更加需要将内在文化与外在的品牌文化相结合,因此CI式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型的文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主要模式之一。在这过程中,需要提醒的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将内信息来源湖州人才网,更多资讯请上湖州人才网。在文化既管理文化作为核心,以外在品牌文化为辅助,一定不能将品牌文化凌驾于管理文化之上,这样会造成文化虚化更为严重。以内定外,以外助内,内外兼修,这将是中国式企业文化的形式之一。

5、多元文化以及跨文化管理将是民营企业文化的热点

多元文化和跨文化是两个不同概念,多元文化是一个相对广泛的定义,它指的是一元文化以外的多种文化融合,既它包括了跨文化以及同一文化范围内的多种文化内容,而跨文化一般指的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与交流问题。民营企业在多元化文化问题上可能会遇到几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企业发展需要,不同企业或者地方来的新员工与老员工之间的融合问题,一种是企业地域发展而导致的不同地方文化的融合问题,一种是家庭文化与职业文化之间的融合问题。而跨文化问题则更多是大型民营企业由于国际业务发展需要,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投资经营而形成的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管理问题,这本质上也是多元文化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总结的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但这仅仅是沧海一粟,在一篇文章想将全部的趋势进行概括难度较大,因此本文仅点到既止,希望能够给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抛砖引玉。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民营企业文化问题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抓住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就抓住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就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发展取决战略,战略重在思路,思路来源文化,文化取决老板。老板不同而文化不同,素质不同而老板不同。素质源于梦想,梦想决定文化。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真实写照。让我们重温:“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告 篇7

品牌是当今市场的一个热点话题, 它不仅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 引起消费者的高度兴趣 (林成喜, 2010) [1], 同时也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甚至被提升到民族精神和民族振兴的高度。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中国经过了商品无序的资源竞争与对商品质量近于忽略的初级价格竞争, 到80年代初、中期短缺经济结束后的商品品质的初级竞争, 并在90年代初进入对进口品牌产品的简单追逐式的初级品牌竞争, 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开始形成。进入21世纪, 尤其在国际化企业迈入中国市场的影响下, 特别是在WTO的国际经济形式的催生下, 市场竞争状态更趋复合化, 最终进入到了以品牌竞争为整合内容的企业竞争, 即包含了产品、质量、技术、价格、服务、管理、促销、传播、公关等环节的品牌竞争 (徐鸿燕, 2010) [2]。

一、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

1. 国内企业品牌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品牌已经开始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积淀, 这个期间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海尔、海信、娃哈哈、乐百氏、伊利、李宁、万科……以广告为例。2011年中国市场排名为前十位的企业, 大多数都是本土品牌, 本土品牌已经成为市场角逐的主角。2012年7月, 全球领先的研究公司AC尼尔森发布的“放眼中国市场”的报告显示, 对国际生产商形成了巨大压力, 频频出现的国内个人护肤用品的前十位品牌排行榜中, 舒蕾、大宝、小护士、雕牌等不仅家喻户晓, 而且在市场的份额上也超过了国外品牌。

2. 国际企业品牌已经大举渗入国内市场。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使国际化企业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从完全的西方品牌到东方文化模式与消费者形态的结合, 许多国际品牌位居中国消费者所认可的行业领袖地位, 其市场操作和企业品牌策略的科学、完整和全面到位的执行, 使中国品牌自叹不如。从家电类的西门子、索尼、松下到通信类的苹果、三星, 从饮料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到食品类的麦当劳、肯德基, 从洗涤类的宝洁公司到服饰类的耐克、皮尔卡丹, 国际著名品牌已经全面进入中国的消费市场。

3. 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的生存法则。

中国市场的消费状况, 在经历了衣食温饱之后, 出现了购买力的相对不足现象, 市场表现为相对供大于求的状况, 生产能力显得过剩。几乎每一类产品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品牌多、生产多、积压多的问题, 谁能把商品卖出去, 谁就能拯救一个企业, 谁就能保护一个品牌 (梁瑞仙, 2011) [3]。从世界的范围来看, 企业生产资源的整合, 生产规模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品牌的聚合和集中所运行的都是一个规律。在市场上, 各类产品的品牌将进一步集中, 每类产品最终只会存在少数几个知名的品牌, 国内企业要想获得生存的空间和价值, 市场竞争战略就要以品牌竞争作为归结点, 并且整合产品质量、技术、人才、价格、服务、管理、促销等竞争手段。品牌竞争更是一个国际竞争的问题, 只有建立在高品位、高层次上的靠技术、策划、管理、营销、品牌战略发展的企业良性循环之中。品牌竞争, 在今天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的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法规”。

二、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目前,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实施品牌战略的强烈欲望和需求, 也逐渐认识到了品牌战略的作用和重要性, 但由于在认识上的诸多误区, 在制定与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种种问题, 导致无法获得应有的市场效果。归纳起来, 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 品牌定位不明确。

每个企业的产品一般都应该有其独有的品牌, 但是, 相当多企业的产品品牌没有深层、明确、具体的内涵, 品牌形象苍白、无个性, 无法使消费者在接触品牌时产生应有的联想 (刘媛, 2012) [4]。这些企业仅仅是把品牌理解为一种名称或者符号, 用于同类产品间表面化的区分, 而无法使这一区分建立在自身品牌差异化、个性化、合理化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 任何配套战略都显得盲目、缺少依据、缺乏针对性, 当然也就无法保证品牌战略的有效性。

2. 将品牌战略等同于品牌知名度的提高。

品牌战略实施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强化和推广具有明确差异性、个性化和独特竞争优势的品牌形象, 而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只是品牌培育的第一步, 它并不是品牌发展的终点。品牌知名度不能解决市场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偏爱和忠诚问题, 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解决, 最终还是无法稳固地获取市场。进入这一误区的企业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初级广告以及其他旨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活动, 但是收效并不大。

3. 品牌混乱, 不能相互借力。

许多企业拥有众多类型和品种的产品, 其中不少企业在不同类型的产品, 甚至是在同类型的产品上使用不同的品牌。尽管这种策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起到保护产品市场、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作用, 但是, 在产品形象的统一性、关联性、相互借力程度、推广合力形成, 以及推广的经济性等方面则存在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极容易在市场上和消费者心目产生认知上的混淆。在战略实施不当的情况下, 企业的品牌战略则很难实行统一性和整体性运作, 对品牌战略效果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4. 未能将品牌运作上升到战略层面。

品牌运作是一项战略工程, 一般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统一性、全局性、系统性、全员性等战略特征 (孙耀吾、肖军, 2012) [5]。违背这一原则来推广品牌是不符合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的, 在市场上必将无功而返。许多企业将品牌战略理解为一种短期行为和见效快的灵丹妙药, 在需要时或者有钱时就想起它的作用, 否则就置之不理, 最终将无法享受品牌战略应带来的利益, 甚至由于自己的误用还会将品牌战略投资误解为一种虚无缥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而放弃。特别地, 若企业能够将品牌战略投资作为一种普通生产性投资来看待, 并期望由此获取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 则企业的品牌战略实施就会消除很大障碍。

5. 品牌战略与其他相关战略的实施脱节。

企业营销战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具有严谨的结构, 是由众多相关战略构成的 (金林岳, 2010) [6]。任何一种单一的战略都有其优势及局限性, 过分依赖某一种单一的战略均无法获得优势互补、劣势淡化、形成合力的结果。若产品和创新跟不上步伐、价格定位不配套, 分销网络及网络形象不力、促销缺乏力度或针对性、人才素质低下、企业形象不良, 则品牌战略也就没有实施的基础, 品牌本身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当然也就谈不上品牌战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了。

6. 大量中小企业没有自主品牌。

2012中小企业发展全景调研报告显示, 国内80%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自主品牌, 都是在给发达国家代工, 调查显示, 41.9%的企业表示它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技术优势, 30.8%是品牌优势, 52%的企业没有品牌管理部门, 甚至连品牌管理的人员和知识都不具备。从企业品牌宣传的途径这个口径上来看, 96.5%的企业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做营销。像人员推销, 传统媒体的广告占一定的比例, 这说明目前中小企业的市场推广手段过于单一。

三、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对策

1. 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

一个优秀的品牌, 集中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 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 还要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品牌拥有知名度只是品牌建设的开始, 必须实现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三者的统一。

2. 对企业品牌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

品牌定位是经常向消费者宣传的那部分品牌识别, 目的是有效地建立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 以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消费者导向原则, 一切品牌战略都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二是个性化原则, 要让一个品牌真正活起来, 能够和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 使品牌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三是动态性原则, 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使品牌永远具有市场活力。

3. 注重培育品牌的文化底蕴。

品牌文化是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感觉和附加值, 是结晶在品牌中的经营、价值、审美因素等观念形态和经营行为的总和。品牌文化与企业品牌是相辅相成的, 品牌文化是品牌的脊梁 (白泓, 2009) [7], 因此, 企业应该注重塑造企业的品牌文化。

4. 把品牌运作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要把品牌运作上升到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层面来规划和投资, 坚持品牌战略的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全局性、全员性, 把企业的品牌建设真正当成一个战略工程。

5. 促进品牌战略与其他企业战略的有机结合。

品牌战略不是孤立的, 需要与企业的市场战略、产品战略、人才战略、财务战略等有机融合, 相互倚重, 相互支撑, 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规划和推进品牌战略时, 要使企业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技术进步、文化建设、财务运作和形象推广等相互协调, 相互借力。

6. 引导中小企业开展品牌建设。

针对80%的中小企业没有自主品牌的现状,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引导中小企业改变品牌观念, 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建设,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通过品牌战略做大做强, 改变为发达国家代加工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林成喜.中小企业品牌战略探究[J].中国商贸, 2010, (20) :34-38.

[2]徐鸿燕.浅谈企业品牌战略[J].北方经济, 2010, (10) :14-17.

[3]梁瑞仙.论企业品牌战略[J].生产力研究, 2011, (3) :26-30.

[4]刘媛.中国企业品牌战略与决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 (12) :33-35.

[5]孙耀吾, 肖军.中式快餐业SWOT分析[J].商业研究, 2003, (18) :143-145.

[6]金林岳.浅谈企业品牌战略意识的树立[J].经济师, 2010, (10) :41-46.

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告 篇8

关键词:土家族服饰文化;湖南服装品牌企业;传承与创新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服饰文化则是表现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湘西土家族服饰有着俭朴、宽松等的特点,而且极具审美的艺术性以及象征性,充分表现着土家族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巧慧打扮的精神面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土家族服饰的发展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出现的次数逐渐减少,仅仅是在一些节日或是别的特别日子时才会见到。而现如今,我国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越来越重视,因此,湘西土家族服饰文化也在湖南服装品牌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如何合理有效的对湘西土家族服饰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湘西土家族服饰文化在湖南服装品牌企业中的传承方式

(一)建立土家族传统服饰研究机构。对土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首先要对土家族服饰文化的历史、特点等相关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1]。所以,要建立一个专门针对土家族传统服饰的研究机构,研究的内容应包括有关土家族服饰的配饰、佩饰的历史背景、土家族服饰的发展方式、土家族服饰的款式特点,还有土家族服饰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等等。另外,湖南服装品牌企业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以一定的资金为后盾,搜集一些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并根据不同的类别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并就研究的成果向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展示,使土家族服饰文化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的宣传。

(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湖南服装品牌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湘西土家族的服饰文化进行传承。比如鼓励企业内部的有关人员对土家族服饰进行研究,对在设计土家族服饰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并开展相应的服饰文化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使土家族服饰文化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的宣传等等。

(三)建立有关传承土家族服饰的制度。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传承土家族服饰文化的有效保障。所以政府部门建立有关传承土家族服饰文化的制度,是保障湖南服装品牌企业有效传承湘西土家族服饰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

二、湘西土家族服饰文化在湖南服装品牌企业中的创新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在对土家族服饰文化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不仅仅需要提高内部的民族意识,同时也要合理借鉴土家族服饰以外的服饰文化,学习外来服饰文化中的优点,同时充分借鉴其它各大企业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创新方式,并将其合理有效的利用到本公司对于土家族服饰文化的创新过程当中,切记固步自封或者是妄自菲薄等的思想观念。

(二)设计理念的创新。创新湘西土家族服饰的设计理念,将传统的服饰与当今社会中所流行的服装有效的结合起来,注重布料的选择、颜色的搭配、制作工艺等,要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体现出湘西土家族服饰所特有的特征。并且,根据具体的需要,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节日装、生活装以及工作装等,服装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既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又能使土家族服饰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

(三)制作手法的创新。就目前湖南的服装加工企业来看,对于土家族服饰进行加工处理的时候,服饰上的一些花边、配饰等大多都是购买得来的,样式上也没有多大的创新,制作手法与苗族等的服饰雷同率较大。所以,需要湖南的各大服装品牌企业对土家族服饰的制作手法进行创新,充分继承土家族服饰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图样,比如一些手工刺绣品、传统的土家族印染品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湖南服装品牌企业在对湘西土家族服饰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土家族传统服饰研究机构、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及建立有关传承土家族服饰的制度等方式对土家族服饰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并通过对思想观念的创新、设计理念的创新以及制作手法的创新等方式,将土家族服饰文化科学合理的应用到企业的服装设计当中,进而推动湖南服装品牌企业更好的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从而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蓓,肖弋.湘西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纹样研究[J].美术,2012,(4):114-115.

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告 篇9

商业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

商业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注:本文□中为释义的内容,未带方框为标准正文部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对商业企业品牌进行评价时应遵照的原则、指标和方法,并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指南。“商业企业”在品牌建设、评价过程中,它有广泛而深刻的外延和内涵。“商业企业”不是“狭义的商办工业”、“商品贸易企业”,它包含的外延是两个层面:即:“商业”、“企业”。它的内容是两个交替方面:企业创造的品牌必须通过商业环节,而商业的基础又必须有企业(产品、服务)作支撑。因此,本标准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商业企业品牌评价。(2)企业品牌评价。(3)企业文化建设指南。在实际运用中,也可参照附录A的内容对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什么是商业?商业是一种有组织的为顾客提供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一种经营性行为。大多数的商业行为是通过以成本以上的价格卖出商品或服务来赢利,如微软、索尼、IBM、联想、通用等都是盈利性的商业组织典型的代表。然而某些商业行为只是为了提供运营商业所需的基本资金,一般称这种商业行为为非赢利性的,如各种基金会,以及红十字会等。一般认为,商业源于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它的本质是交换,而且是基于人们对价值的认识的等价交换。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而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本标准中的商业是广义范围,在品牌范畴,企业和商业是不可分割的,除非把产品永远关在仓库里。

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告 篇10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脱离不了文化,他们的形式和内容与文化都密切相关,细想一下,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不是也分成三个层次:核心理念(精神)、制度与行为(载体)、文化群体(不同职能部门)?品牌文化是不是也包括品牌精神、品牌传播(载体)、目标消费者(群体)三个方面?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有相通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企业当作一个人,当你第一次见到这个人,那么他的衣着打扮会给你第一印象,这就是公司的VI(视觉识别),包括公司的建筑、办公环境、办公器具、LOGO等表面的直观的有形实体;通过他的言行举止你又能了解到他的做事风格,这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但是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个人的言行举止?这就取决于他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信念了。同样的,对于企业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制度和行为,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

那么什么是品牌文化?我们说日久见人心,你跟一个人经过长久交往,你发现他可能是一个诚实、活泼、开朗的人,你对他的个性有一个认知,你觉得喜欢跟他交往,也许会成为知己。如果对于企业来说,这个企业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认同,就是品牌文化或者叫品牌内涵,他是联系消费者心理需求与企业的平台,是品牌建设的最高阶段,目的是使消费者在消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时,能够产生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感,并形成品牌忠诚度。比如,当我们提到麦当劳,就会想到那个和蔼可亲的麦当劳叔叔,就会想到他明窗净几的就餐环境,还会记起那句充满个性的“我就喜欢”广告语,这些都是麦当劳品牌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便捷、清洁、舒适、活力的美国文化的代表,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肯德基也是快餐,但是品牌内涵稍有不同,“来到肯德基,生活好滋味”,“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定位,可见肯德基更强调对产品和生活的关注。另外,我们发现惠普公司的“惠普科技,成就未来”的品牌内涵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动感激情、富有个性的品牌文化,那么可口可乐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不能脱离激情、创新,很难想像一批守旧沉稳的人能够领导可口可乐公司。海尔品牌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优质、真诚和负责,其企业文化也是以真诚、创新为核心。联想并购IBM笔记本事业部,可以说是其创业精神的完美体现,同时,这与其品牌“只要你想”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红塔集团原来的品牌口号是“天外有天,红塔集团”,现在改为了“山高人为峰”,这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一致的,而且更凸现出了人文气息。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发现,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不能脱离公司的产品和经营,都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其核心含义应该是一致的,或者是相通的。但是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在概念、作用、着眼点和建设方法方面又有明显不同。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核心含义不同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重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塑造,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品牌文化则以品牌个性、精神的塑造和推广为核心,使品牌具备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重点是通过各种策略和活动使这些消费者认同品牌所体现的精神,然后形成一个忠诚的品牌消费群体。

什么是品牌的文化特征?品牌的文化特征,不但要具备精神内涵,还要从营销策划、促销活动、广告宣传、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让消费者能够体会到品牌的精神、个性和文化内涵,还要具备典故、故事、仪式和人物等文化载体进行传播,比如可口可乐的诞生传奇、联想的创业故事、海尔的砸冰箱、送冰箱等故事,这样就让品牌文化鲜活和生动起来,形成具有忠诚度的品牌消费群体,并形成以品牌来连接的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要借助大众文化和消费者心理特征,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群体。不同的行业可能表现有所不同。比如商用轿车,瞄准商业人士,基本都是体现一种成功者的风度、气质和不屈精神;麦当劳、肯德基瞄准少年儿童,卖的是美国式的快餐文化;星巴克则瞄准都市白领,塑造了一种忙里偷闲、讲求情调和品位的咖啡文化。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作用不同

企业文化是对内的,主要是为了明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指导原则,并形成一套以价值观、理念为核心的制度和规范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但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管理有帮助,也具有了品牌效应。我们发现,那些成功的企业越来越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公司的文化,关于这些企业的优秀文化的报道也是层出不穷,我们可以试想:“惠普之道”为惠普省下了多少品牌推广费用,海尔的企业文化为海尔带来了多少无形价值,华为基本法为华为提升了多少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没有人做过统计,但如果请人来做评估,相信是一笔特别大的收益。所以,我们不能否认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形象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美誉度,这一方面可以为公司做很多免费的推广,而且无形中可以为公司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海尔的薪水不高、工作也那么模块化,但依然可以吸引那么多优秀毕业生?文化和企业形象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品牌文化是“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什么意思呢?品牌文化的作用是为了打造企业的品牌,主要应该是营销管理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文化本身就是打造品牌的一种方式,以前没有这个概念,但不是一样有很多优秀的品牌吗?之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品牌文化的概念,是因为文化这个概念越来越得到关注,全球化的进程暴露出一系列文化的冲突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难题),不同企业并购的失败大多源于不同的文化,惠普与康柏合并的不成功,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的关键问题是文化的融合,TCL收购汤姆逊,也是这样的问题。现在世界级的优秀品牌,往往诞生在那些西方发达国家,这些企业进入中国,本身就带来了文化的冲击,洋品牌与本土品牌的竞争,其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建设方法不同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虽然都有文化的要素,但是建

设方法差别很大。

首先表现在负责的部门不同,沟通协调工作比较难。笔者在做企业文化咨询的时候,一般也会为该企业提炼品牌内涵和品牌价值,因为我们认为这两者是相通的。但是在企业里,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和负责品牌建设的部门往往是两个部门,所以往往这里的沟通协调工作很大,营销人员认为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关系不大,所以很难接受其中的一些思想和方法。

其次,我们认为,品牌文化的塑造就像是恋爱,而企业文化的塑造像是婚姻。

谈恋爱的时候,你希望尽量多地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尽量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好感。首先你要选好对象,在你选择跟他(她)见面之前你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多方打探,以了解这个人的身高、相貌、人品、个性、收入等,这就是对比和选择。当你看到琳琅满目的洗发水品牌,你会选择谁?你肯定要根据你以前所接受到的这些品牌给你的不同感受来进行挑选,比如你准备挑选一款能够去头皮屑的,就有多种选择,不同品牌,不同价位,有海飞丝、沙宣、采乐等等,那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品牌?功能都差不多,价格也都相差不大,关键就在于这个品牌给你的一种感觉,有时候你很难说出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牌子,但是这个品牌已经对你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品牌所体现的个性、品位非常符合你的情感和感觉,于是,你们产生了好感,你选择了这个品牌,开始了交往。当你使用了这个牌子一段时间,如果功能不好,你会失望,拒绝跟他继续交往,如果满足你的预期,那你们就陷入“热恋”了,这就逐渐形成了品牌的忠诚度。

但是企业文化的塑造,更像是一场婚姻,用佛家的一句话来形容非常恰当,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员工对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他认同,可能就会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如果他不认同,那文化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形式而已。员工加入一个企业,他看重的无非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还有一个是工作层面的。首先,这个岗位能给我带来多少收入,这是物质的,也是经济基础;其次,就是这个企业的氛围我喜欢不喜欢,我与领导、同事的关系如何,这是精神的;最后,我的工作技能能不能得到提升,能不能得到公司重用,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什么,我是否有前途,这是工作层面的。员工与公司的关系,如夫妻两个人一样,不是在每天都憧憬未来,沟通愿景,而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主要还是靠他在实际工作中的体验,一些小事就形成了他对公司文化的看法,比如说人际关系、公司氛围、奖惩措施、尊重与发展、创新与活力等等。这种体验跟婚姻是一样的,恋爱的时候都很美好,你从表面看到的公司,也许都很好,你很渴望跟他结合,但是真正结婚了,你的豪情和激情就必须要面对现实了,任何公司都有问题,任何领导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许你会产生失落感,也许你会感觉不公平,生活和工作都会现实得让你无法接受,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正如真实的婚姻一样。有时候我们发现,原本是模范夫妻,但突然就分崩离析了,为什么?因为价值观不合,也许几十年在一起最后发现还是价值观不合,员工于企业也是这样,不是说高薪就一定能留住那些优秀的员工,“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企业与员工刚开始“恋爱”的时候,就一定要仔细选择,认真评审,找到那些最适合自己的员工。

上一篇:培训开场前必备的经典破冰小游戏(简单易操作)下一篇:xx社会实践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