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2024-07-02

结合实例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通用12篇)

结合实例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1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有求知欲,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长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 ;缺乏积极主动性,学习比较被动。要让学生乐于学习,学得愉快,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主动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是这样做的:

一、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

通过反馈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而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激励作用,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对学生提供反馈要清晰、具体,还要及时、经常。对于学习有进步的学生,我通常采用减少一次作业量,检测成绩加5分等方法进行奖励,对退步的学生,采用加写一篇日记或背诵一篇优秀诗词的方法以示惩罚。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实践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人为的“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产生疑问、探究问题答案的有关情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设置一些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由此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等最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

三、指导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指导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尽可能地把失败归调整到不努力等不稳定因素上,从而使学生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对成功的期望也就会增强,并通过一些活动设计(包括学习、检测等)让学生有所进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只要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失败。

四、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通过一些活动的策划来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尤其是那些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对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学习中容易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学习成绩也就难以提高。因此我在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改变和提高他们的自我感觉和认识,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让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一些有专长和潜能的学生,我为他们创设一些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容易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信心。

2.让他们观察那些能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行为,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由此产生积极学习的动机。

结合实例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2

一、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设情景, 巧设悬念, 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不同的情景, 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具创设形象情景;利用挂图、讲故事、演讲, 以及通过动作和手势、眼神等, 组织学生的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各种训练.创设出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能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学到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 就是在“新课标”下, 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一些问题, 通过教师与学生以不同形式的完成教学任务,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需求.创设问题情景, 可以有丰富有趣的内容, 再运用启发性教法来吸引学生,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需求的思想, 使学生得到精神需求的满足.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抓住契机, 鼓励为主, 增强学习兴趣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 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力量和信心.

对学生来说“我能做什么了?我会干什么了?”就使学生能有份成功的体验, 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比如, 在自己接到一个班时, 第一次考试时,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编题, 尽可能让题目基础些、容易些, 使学生考试的得分高一些,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体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成为学生进一步学好的内部诱因, 从而坚定自己能够学好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 对学生的成绩和态度, 进行恰当的表扬和鼓励, 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表扬时, 要指出努力方向, 以防止学生盲目自满;批评时, 先肯定成绩, 调整学生的心理特征, 以利再学习.比如:班上有一同学参加学校钢笔字比赛, 获得一等奖.老师就抓住这个机会, 这位同学所取得的成绩, 为我们班争得了荣誉.“冰冻三尺, 非一日这寒”, 写一手好字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 他所花的时间可想而知.他学习成绩虽然不很理想, 但我相信, 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会跟写字一样, 必将是班上的佼佼者.从那以后, 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 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结合实例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3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它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智力的个别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会影响学生学习质量。但除了智力因素占主要位置,我们同样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力,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法等等。综合比较各种非智力因素,我认为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在智力因素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多放时间在非智力因素比如动机这个因素上就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在学习动机是一个潜在的存在学生心里的东西,我们作为教师只是将它调动,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下面就本人多年的工作经历来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

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动机中最重要和最重点的部分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其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出来,那么它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就是给教师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了。在我的多年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我在教授课文MISS EVANS时,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播放电影TITANIC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歌曲旋律,回忆二十年代初发生的那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当中,这就创造了一种情境。播完之后,我随即对同学们发问: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在哪个片子里面出现?是否还记得最后那部分?是否记得杰克为了罗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后我突然一转,问道:如果你在船沉之时,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学生大多数回答是:为保住自己的生命而奋斗。那么我又问:大家都在为保住自己的生命而想尽一切办法时,你会把生命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吗?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们很有兴趣地讨论着,讨论了十多分钟左右,我让他们自己去快速浏览这篇文章,大家都非常有兴趣去看一下Miss Evans当时在船上是怎么做的。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课堂的气氛也是非常活跃的。大家都在积极的思维,为何会如此呢?关键在于他们对此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好奇心和興趣,所谓的将快乐贯穿于教学之中,也就是这个道理。

二、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从学生的心理来说,他们都是希望能很快学会,并且能很快达到要求。但在实践中却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是把学习当成掌握知识,获得某种能力的方式;而成就目标定向的学生则是把学习当成是为了获得对其能力的积极的评价或避免否定的评价。这种学生偏向于喜欢选择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回避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这种学生学习时毅力差些,遇到困难易失去信心,在一个班上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往往是这种类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运用赞扬和鼓励来对待这些学生,并且对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是应该有变化的。应该是循循善诱,多用启发的方法,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讲解被动语态的时候,在关于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的学习当中,学生常常不能完全准确地使用。其实它是分几步走的,在学生不能回答完全时,我们就应该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比如Mary has watered the flowers. 首先应该让学生把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找出来,第二步即是调换主语和宾语的位置,第三步才是下移谓语并修改,把has watered改成have been watered, been代表被动,have是随主语的复数形式而变化出来的。在整个过程中,第三步最复杂一些,但是如果按这三步走的话,每一步并不困难,只是如果加在一起变化就会困难一些。在引导学生按序做完后,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困难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把它一个一个分解开来,个个击破,就容易得多了,只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可怕了。树立这种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观念后,学生就会学会如何去面临困难。无论在教学或其它方面,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是最好的,即使是教师出手解决问题,也应该是启发的方式,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处理困难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当然这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教师的耐心。

三、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结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好时坏是正常的。有些学生看到成绩高了,喜上眉梢;有些学生看到成绩不好,很懈气。这种心态是很不好的,所以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良好的面对结果的心态。其实影响结果的因素是很多的,并非单一,它主要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情绪、环境等等,所以在分析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种因素一起考虑。我国青年学者隋光远提出的“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就不错,很有实用性。首先他强调是努力的因素,他认为成功与失败都是与努力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失败的话,他一般会把原因归于自己不努力的结果,如果更努力的话,就不会失败,就会有更好的结果。他认为这样理解失败,则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破坏其良好的内部学习动机。当然,还有现实因素存在。每个人所处的现实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本身的智力基础、自己的学习方法、所处的班级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气氛、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影响以及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父母即家庭对其的影响。在初中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的时候,对于这些现实因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正确对待,及时把失误的原因找出来,克服它,才能进步。所以在学校教学中,把竞争与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有更好的提高。

四、正确运用奖与罚两种手段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面对的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他们应该用的方法都是表扬和鼓励,这与他们成长的环境有关,并且对于学生来说,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有利于保护其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希望能得到表扬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好的行为,对其多加鼓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当然也应该适当运用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要的。

谈谈如何激发职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谈谈如何激发职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 者:张桂香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技工学校,广东,佛山,5280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关键词:兴趣 培养 激发 教学方法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5

[论文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激发 学习动机

[论文摘要] 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直是教师千方百计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详细地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因素这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提供具体的方法。

引言:动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vre”,意思是推动或引向行动。纵观历史上关于动机概念的界定,可以把动机的定义分为两类观点:内在动因和外在诱因。传统上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行为,实现学习目标的内在动力或内部因素。在现代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面总会有一些学生思想不集中,开小差,影响了教师上课的进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此时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教育部门对教学方法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我们就要从学生自身这个内部因素以及外界因素这两个方面对人的影响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帮助学生从厌学到乐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学生的成就动机;后者包括勤学、合理有效的表扬、适当的任务难度、恰当的辅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内部因素 从古到今,内因一直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只有从内到外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变其本质。

1.1 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其实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一般说来,学生往往注意那些引起他们情绪反应或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形象和读物。而对那些缺乏兴趣的东西不愿多加注意。

学生的兴趣与其能力、唤醒水年龄等因素有关。

学生容易对感到能够胜任的任务容易产生兴趣,而对那些感到自己无能为力的任务,则变得兴趣索然。所以,即使学生对某门学科或活动开始不感兴趣,但如果获得了成功,他们也会产生兴趣。因为,学习的成功是其获得了一种成功感。

1.2 自信心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

产生自信心,是指不断的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你就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感觉、一种“战无不胜”的感觉。产生自信心后,无论你面前的困难多大、你面对的竞争多强,你总感到轻松平静。

自信心表现为超越别人。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产生自信心,一段时间后,你必能超越与你同等实力的他人。超越他人后,你的自信心就得到强化,你产生自信心的方法就得到验证。

1.3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情绪激发理论)

认为成就动机是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经验时,就能激发人的成就动机欲望。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工作学习非常积极,善于控制自己尽量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充分利用时间,工作学习成绩优异。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

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3大因素:一是成功诱因值(Is),即对实现目标的价值判断;二是在某任务中成功的可能性大小(Ps);三是成就需要,即主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Ms)。这3个因素发生综合影响,其结果使个人接近与成就有关的目标倾向(Ts)。外界因素 2.1勤学

2.2合理有效的表扬 2.3适当的任务难度

当个体经过种种努力终于达到目标后,如果能得到他所需要的报酬和奖赏,就会感到满意;如果没有得到预料中的奖赏,个体就会感到不满意。同时,满意感还受到另一个因素的影响,就是个体对他所得报酬是否公平的理解。如果说,通过与同事相比、与朋友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与自己的投入相比,他感到所得的报酬是公平的,就会感到满意。反之,则会不满意。

目标的难度也会影响满意感。当任务越容易时,越易取得成功,个体就会经常体验到伴随成功而来的满意感。当目标困难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要小,从而个体就很少体验到满意感。这就意味着容易的目标比困难的目标能产生更多满意感。然而,达到困难的目标会产生更高的绩效,对个体、对组织有更大的价值。是让个体更满意好呢?还是取得更高的绩效好?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如何平衡这种矛盾,有下面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⑴设定中等难度的目标。从而使个体既有一定的满意感,同时又有比较高的绩效。

⑵当达到部分的目标时也给予奖励,而不仅是在完全达到目标时才给。

⑶使目标在任何时候都是中等难度,但不断小量地增加目标的难度。

⑷运用多重目标-奖励结构,达到的目标难度越高,得到的奖励越重。

2.4辅助 2.5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是相互活动的总和。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种规则体系。它是构成一个体系有计划的一连串的行为或操作,具有指向性。方法本身就意味着目标指向性,也就是说方法具有人的行为楷模或是规律性要求的性质,因而方法就表现为一种运动规律的规定性和活动模式。

教学方法具有时代性。各个时代都有一些反映某一时代特征的具有代表性和倾向性的方法。在封建社会的学校中教学方法一般都脱离实际,注重死记硬背,偏重于学生的机械练习和记忆。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清晰而连贯的讲授,还采用了演示、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在当代,教学发展着重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

2.6良好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师要发挥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将提高教育质量为己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提高教学质量要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不均衡的规律,一步一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针对上面提到的因素,我们分内外两个因素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1从内部因素着手的方法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利用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呢?

首先,教师要弄明白什么是兴趣。兴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里的解 释为:一种喜好与兴趣。为什么日本的动画和漫画那么受欢迎?是因为大家喜欢,而它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因为喜欢所以会去留意。

然而,学生学习却没有那种激情。在教师的口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只能把马拉到溪边,却不能强迫它喝水。

所以教师要弄清楚学生对什么事或物感兴趣,想法子调动潜藏在学生体内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会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应该怎样解,然后动手动脑自己去解决。与此同时,他们就在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学生一旦开启了兴趣之门,他们会将这一种学习的方法迁移到某一科目或其他的领域。

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但教师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的东西要是积极乐观向上的;若出现情况要及时导入正途。

1.2 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漂亮的吗?也许在那漂亮的人中间只有少数的人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如果有人再问你:你是最漂亮的人吗?这是时能够做出肯定回答的人怕是人数寥寥了。

你不能说在犹豫不决的甚至是做出否定回答的人群当中,就某个范围来说没有最优秀的。他们之所以没有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人,除了在他们心中还保持着谦逊的传统美德外,不敢相信自己, 对自己缺乏自信,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类似的,有很多的同学在上课时保持沉默或不发言,除了谦逊,更多的是对答案的不确定,对自己的不肯定。相反的,相信自己的人会毫不犹豫的举手发言。即使他们知道自己的答案错了,他们依旧会将自己的答案讲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会通过老师的点评和分析,下一次会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出现,在错误中提升自己。

自信是成功的法宝,是学生学好的奠基石.只有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赞同自己的能力,才会成功。

1.3 树立学生的成就动机

想要取得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想什么就是什么,美梦成真是每个人的愿望;学生,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每个人的目标与想要获得的成功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树立学生的成就动机要有针对性。

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分为三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以奥苏伯尔的理论为依据,我将学生分为三种类型来分别树立他们的成就动机。

第一类:好学者。有些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解决自己不会做的题为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中等偏难的题,以自愿参与为原则,利用课外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从而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在学与做中完善自己。

第二类:现实者。这类学生更多的是要力求在学业上达到一定的成就,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尊重的需要。这时,教师要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其他的学生在学业上以他(她)为学习的榜样。

第三类:需要肯定者。有些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们不将自己的成功看作是炫耀的“资本”,也不是出于什么好奇与喜好。简简单单只是为了从自己所崇拜与敬仰的长者那里得到赞许和认可。他们只需要简洁的一句表扬:你做的不错,就能够得到满足。所以无论是什么样身份的长者都不能一味的否定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要吝啬自己的言语,及时认可他们,让他们开心地向着阳光生长。从外界因素找突破的方法 2.1 鼓励学生勤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靠平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要想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就只能靠勤学。

勤学并不是读死书,更加不是无日无夜漫无目的的看书。学生勤学要有自己的方法,要懂得劳逸结合。那勤学应该如何学?

第一,学习前,排除干扰。有的学生在学习时难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因此,学习地点应该选在安静、宽敞明亮的地方为宜。另外,学习的时候,摒弃心中一切杂念,用一颗平和轻松的心去学习。

第二,多种感官参与。我们知道,有知觉的时候多种感官的参与其效率要优于单一的感官的参与。对同一材料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多种刺激叠加在一起,信息在大脑的印象就会十分深刻。比如:你看地球仪的时候,就得知道某一区域或国家的地理位置、天气、人口、地理资源等等。如果不清楚这些,拿出纸和笔,回忆上课的时候老师所教的东西,将其记录下来;或者用眼睛看地球仪,从上面找它的位置,动手写,用脑想。这样学习是最有效果的。第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百余年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被人广泛引用,它告诉我们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据此,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内复习一刻钟会比一星期后复习一小时的效果更佳。及时复习并不能完全解决遗忘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定时复习,即一次复习两个小时,不如分四次,每次复习半小时效果为好。此外,随着复习的次数增多,定时复习的时间间隔可逐步延长。

第四,劳逸结合。机器用久了也会发热;用多了,也会坏。学生亦是如此。遇到难题解不出来的时候,出去散散步,打打球,放松一下心情再去解题就会有灵感了。中午进行午休,以补充下午活动所需的体力。学习45分钟后,进行远眺,有助于缓解用眼疲劳。

不要提到勤学就犯难,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效果的让学生学习,一改以往机械式学习的方法,让教与学更加容易。

2.2 合理、有效的运用表扬

一般来说表扬、鼓励、奖励要比批评、指责、惩罚更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赫洛克曾把100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进行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进行5天。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练习后,给予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练习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观察组,每次练习后,既不给予表扬,也不给予批评,完全不注意他们,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受批评;第四组为受控组,让他们和另外三组儿童隔离,单独练习,不予任何评价。最后测量他们的成绩。

就学习的平均成绩来看,三个实验组的成绩均优于受控组,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的成绩又明显优于观察组,而受表扬组的成绩又不断上升。这表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没有批评好。

任何的批评和表扬都应让学生感到是有理有据的,是对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肯定,过火与不及都会有损动机作用。例如:学生认为自己的作业不怎么样,教师却表扬他,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归因:这么糟的东西,他竟然表扬我,一定以为我是个笨蛋。所以勃洛菲提出,表扬一定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而且是在有客观证据直接表明进步与成就直接出现时给予。又例如:小华每次做作业都会出错,但最近一连五次都全对,而且作业整洁。这时候,教师可以说:“小华,我很高兴你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地将作业做的那么好,表现不错哦。”

当差生和捣乱的学生表现很好时,教师应该言行一致的由衷的给予表扬,而不应该随便、空泛、应付式的给予表扬。表扬对于学生来说是尽自己的努力就能得到的,不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2.3学习任务难度适当

学生每次做题时都会有这样的现象:难题不会做就没有管,过于容易做的没有意思,而让他们上瘾的则是那一些中等偏难的题目。

难道说中等偏难的任务题目最能够激发学习动机?

为了揭开这个谜,阿特金森在一个经典实验中演示了这一点。他在实验中把80名大学生分成四组,每组20人,给他们一项同样的任务。对第一组学生来说,只有成绩最好成绩者能受到奖励;对第二组学生说,成绩前5名者将可以受到奖励;对第三组学生说,成绩前10者可以受到奖励;对第四组学生说,前15名可以受到奖励。

成功可能性适中的两个组成绩最好成绩: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时成绩下降。第一组学生大多都认为,即便自己尽最大努力也极少可能成为第一名;第四组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肯定在前15名之列。于是,两组学生都认为自己都无须努力了。研究表明,最佳的成功概率是二分之一左右。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如果尽自己努力,很有希望获得成功,如果不努力的话,也有可能不成功。

教师要正确把握适中的任务难度这一概念,激发出不管是难题还是易题都感兴趣、都喜欢去做的学习热情。

2.4 进行恰当的辅助

“为什么总有学生尽力逃避学习?”“为什么小华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上学?”“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缺少必要的学习压力?„„身为教师尤其是准教师们就要对上面出现的问题寻找答案了。到底是他们缺少成功的体验,学习目的或目标不正确,还是对学习失败的错误归因?

根据上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罗列出三种辅导方法:

A 多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多看到自己的进步之处。不要盲目地与成绩较好的同学进行横向比较,要多进行纵向比较。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表扬,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B 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

在学习目的上,学生应当意识到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人的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丰富人生意义,提高自我修养,最终实现自我。在学习目标上,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应太高或太低。

C 学会正确的归因

在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四个归因因素中,比较好的一种是将学习的失败与成功归因于努力因素。失败的时候归于努力,认为自己仅仅是因为努力不够才会失败,才不会丧失学习的动机;成功的时候归于努力,可以增加学习的信心,让自己知道经过努力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2.5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选择确定了教学方法,并设计出了教学方案后,到了课堂上还有一个如何正确实施应用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注意贯彻以下原则:

a 要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教学方法的应用,一要考虑充分发挥由教师、学生和课堂构成的教学的整体功能,使之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二要注意发挥出不同教学方法构成的综合整体功能,使各种方法有机配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b 要坚持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启发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是相对注入式而言的。启发式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

c 要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素养、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多方面的,教学手段、媒体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决定了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应用中,应坚持综合化,形成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教学方法组合。

d 坚持灵活性,渗透教育机智。不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使用、使用中的时间长短,以及使用中学生的反应等,都是非固定性的,都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中,要灵活机智,随时把握好不同的方法的应用。特别是要根据方法使用机智,根据课堂教学中、不同方法的使用中出现的特殊课堂气氛和突发的因素,巧妙的因势利导,采用一些新颖的方法,从而收到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教学方法的意义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学生善学与否与教师善教与否是密切联系着的,那些用适当的、采用优良的教学方法而使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高的“善教者”就容易在教学中赢得较高的威信,师生关系也比较融洽。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皮亚杰认为:“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而不好的教学方法则可能会使学校成为“才智的屠宰厂”。像恩格斯就曾批评爱北斐中学说:“这个学校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而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就是如此。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创新思维的“发芽”。

时代是往前跑的绝不会倒退;同样地,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服务于民,而不应该成为教育事业的绊脚石。

2.6 创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所谓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学生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的群体,外界的一切事物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正如我国古代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篇6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于秀琴 韩民 12月4日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2.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篇7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1.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的生存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 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 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2.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 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 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 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 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 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从教学目标看, 学科课有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 其具体教学目标统一且稳定, 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达标。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自己及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巧设悬念, 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 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 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 小明去小李家看他, 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 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那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 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 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 引起认知冲突, 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 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 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 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 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 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 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 这时再进行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给予成功的满足。

初中新生的年龄小, 阅历少, 对于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够明确, 少数学生更是稀里糊涂, 没有清醒的头脑和学习主动性。他们把数学课看作各门学科考试中要通过的一个考试科目, 对于难于记忆的数学公式感到很为难。要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除了跟他们讲道理, 宣传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之外, 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数学, 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

4. 适当开展竞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 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 所以在课堂上, 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5. 及时反馈, 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 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 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 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 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 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 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6. 进行情感交流, 增强学生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8

关键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最近,经常听一些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厌学,学困生面广,教师难教。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娱乐、互联网等信息平台的高速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诱因增多,使一部分学生在兴趣上产生迁移。教师要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调整教育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善用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上来,使“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下面就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谈点粗浅认识。

一、教师必须热爱每一个学生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就应该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情感动物,只要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甚至更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脱下对学困生的“有色眼镜”,带上“放大镜”去寻找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他们进步。热爱每一个学生,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上进的,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学生才会相信你、亲近你、“喜欢”你,喜欢你上的课,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环境,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也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由已知探索未知,是进行深入思维活动的动力。如果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高效地接受大量的学习信息,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变死学为活学。

兴趣、爱好不是固定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兴趣、爱好也有好坏之分。对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激趣。对好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加以肯定,对不好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导入正途。

三、创设成功的学习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希望获得成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发起他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学生容易对感到能够胜任的任务产生兴趣,而对那些感到自己无能为力的任务,则变得兴趣索然。所以,即便学生对某门学科或活动开始不感兴趣,但如果获得了成功,他们也会产生兴趣。

想要取得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想什么就是什么,美梦成真是每个人的愿望,学生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每个人的目标与想要获得的成功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树立学生的成就动机要有针对性。

心理学家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因此,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调控教学过程,努力创造和珍惜能发挥、展示学生才华和获得每一次成功的机会,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作业、回答问题、独立练习、质疑问难等都充分肯定,哪怕是错了,也充分肯定其学习精神可嘉,及时反馈成绩,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肯定、评价。特别是学生对考试成绩显得非常关心,都希望自己能取得优异成绩,为此,利用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对学习重要知识内容时进行“提示”或“暗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把该知识学得更好,考查时取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为获得进步、成功而不断努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五、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为辅

奖赏、表扬、惩罚和批评都是影响学习动机和行为的强化因素。强化作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已在中小学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及时采取强化手段。奖励和批评都是强化手段,小学生对待教师的表扬奖励、批评惩罚有着不同的心理体验。对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小学生的体验是积极的、满足的,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不断上进,争取更大的进步。对老师的批评和惩罚,小学生的心理反映是消极的,这种体验往往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用批评和惩罚激发学生的学习,在短时间内,也会起推动作用。但其作用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失效,用多了,学生会产生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会形成逆反心理、失去自信心。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表扬和批评,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在积极的心理体验中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学生爱好、兴趣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7-40.

[2]刘莉.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2010-10.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富林镇中心小学)

结合实例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9

2.简述气质和人格的区别

.[参考答案]气质和人格的主要区别是:(1)气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人格本质上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会因见识和新经验而发生改变;(2)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现出来,而人格出现得比较晚;(3)在动物身上也能观察到气质,而动物是没有人格的;(4)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人格特征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5)受较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

3.1.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

[参考答案]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漠视、嘲讽,按照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参与,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对上述案例的看法。

4.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超过40度。她没有人可以聊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她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很感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是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她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有关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原来难以忍受的处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问题:作为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塞尔玛的故事中给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案例中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想法都改变了,心态也改变了。一念之差,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全在于当事人怎么看。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学会如何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而避免自寻烦恼就显得十分重要。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文不受食物影响,却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实乃至理名言。生活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只要你学会生活、学会选择,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让太多的功利给心灵套上沉重的枷锁,你就会发现快乐如同星星点点般密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随手可得。

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全由你自己决定。快乐是健康的金钥匙,人处世间,理应追求快乐。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境界。人人都应学会怎么快乐怎么想,怎么快乐怎么看,怎么快乐怎么做。学会快乐,发现快乐,创造快乐,快乐就会永伴终生。

在同一个学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学生采取积极措施,因材施教,真正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5.早读铃声响了,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对其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同学们窃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参考答案]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有何差异,都要用同一标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他们,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

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6.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例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7.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参考答案](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的。

8.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教学录像,细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学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5分)(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请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5分).[参考答案](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要相结合。小李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刻性。

②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2)①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遵照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9.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不是。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被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教育、教学中使你受到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上述案例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将感受到这种期望,并将这种期望转化成一定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10.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芳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浅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10

当今许多在校大学生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学习没有动力,觉得只要混个文凭就行了,逃课、上课不听讲、作业抄袭是很正常的情况。面对这种现象,老师该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我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小方案。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其源泉,学生的学习动机活动也不例外,所谓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进过:“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这说明只有学习者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主动、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质量。学习的动机对大学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的明显的。

大学的学习活动有较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自觉性。这就更需要我们必须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促使我们的学习活动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力度,当前,在大规模扩招下步入高校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在着学习动机缺乏的问题,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必须多方齐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了,从而达到好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学科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如数学学科,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力。

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下,刻意营造宽松的民主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在动态中探索求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一种学习过程。讨论的过程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既节省了时间,又因为传授的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学生乐于接受,因而提高课堂效果。“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师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质疑、解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求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是包含于讨论和启发过程中的。显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竞争中制定合适的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提高名次。而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学习竞赛的影响甚微。因为优等生每次都取得好名次,从而认为自己无须努力也能成功,故激励作用不大;而差等生从来没取得过好名次,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故竞赛对他们也没有什么作用。并且,学习竞赛往往是对不合作的一种无形的鼓励,不利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建立。总之,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我们既不能简单的全盘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如果在竞赛中不注意思想教育,把竞赛仅作为激励学生个人自尊心与荣誉感的措施,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反,如果能在竞赛中结合思想教育,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手段,则是可取的。当然,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这样,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团结友爱向前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四、以工作为压力,强化学习动机。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11

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一个只有对学习产生内在驱动力、有旺盛求知欲的人才具备赶超社会发展、知识更新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学有密切关系。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它,学习会有明显的效果。身为教师必须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教学更有成效。在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正式教学活动的首要步骤。而在教学活动进行之中,教师仍需随时维持学生的动机,甚至要能激发学生更强烈、更高昂的动机。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是教学领域中重要的课题。本文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布置舒适的学习环境。安静优雅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人们已利用心理学等科研成果,对教室的色彩、学生的座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置身于整洁、美观、亮丽、空气通畅的教室中,不仅容易激起学习的动力,还可能维持较长久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除应维持教室的整洁外,对于座位的安排、各种布告、海报、作品的展示和张贴等都应讲究和谐、美观,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物理环境和班级气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之间坦诚相待、彼此关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良好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从教师做起。教师要用真爱感染学生,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以一种平等友爱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觉你不只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朋友,一位可以倾吐心声、能帮助排忧解难的知己。尊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内容,每一位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人,课堂上,教师想获得合乎期望的结果,最根本的方法便是创设和谐气氛,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产生良性情绪推动其学习;在与学生交流商讨时尽量以商量式的口吻,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这种师生相互平等、真诚友善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师生间的友好情感,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把努力学习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从而保持一种比较长久的学习动机。

三、导引学习的心向。在学习之前让学生先具有某种心理准备或心向,这种导引心向有助于学生动机的激发。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旧有的知识,将新知识统一于旧有经验体系中而使之相结合是极重要的一步。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有机会去回忆一连串的学习经验,才会促使学生认识到新教材学习的意义与目的所在,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新旧知识、经验的有效统整有赖于学习心向的确立。其次,教师要预先安排学生的实际活动,即在进行新知识教学之前,先安排一些游戏或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从而想要进一步的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前导组体,例如上一单元的一首诗来作开场白。教师在正式讲述之前,将单元内容大纲或重点写在黑板上,或利用事先准备的教学媒体如幻灯片、图表等教具,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身体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感觉有变化和新鲜有趣,促进高昂学习动机的维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局限于冗长的讲述,要随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分组学习”、“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教学活动也可在教室外进行,例如参观博物馆、科学馆、美术展、电影欣赏、野生标本采集与制作等。

五、多奖励少惩罚,给予适度的期望。赏识、鼓励带来成功;抱怨、批评导致失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求是被尊重、被欣赏、被肯定。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常会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无意识地流露出欣赏和赞扬,学生得到这些鼓励性暗示后,也往往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回报老师,学习会随之得到期望中的进步。相反,如果教师对某些学生期望过低,甚或冷漠、歧视他们,学生也会以消极的学习态度来回报他,最后导致成绩落后,甚至品质变坏。分析优秀学生的成长过程,他们无不是在校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在家备受父母、亲戚赞赏的幸运儿;而那些相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在校很少受到教师的肯定,在家常受父母责备,往往很难达到品学兼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肯定,少点责备和批评,充分利用期待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满热情,对所有的学生寄予深厚的期望。教师在指定作业、分派工作上都要对学生有适度的期许。换言之,所分派的工作要切合学生的能力,能激发学生高度的动机且顺利完成任务而获得成就;反之若任务过于艰难,使学生产生挫折,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结合实例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12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实效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灌注全部热情学习知识;在学习后,学生会产生满足感,并由此产生愉快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要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质量,关键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课堂实效性。

一、激发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有着本质的区别,更注重知识点的整和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但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仍旧将这门课与初中思想品德等同化,受初中思想品德只有50分并且开卷考的惯性思维影响,大多数同学认为思想政治课只要临阵磨枪就能考试通过,所以缺乏对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性强、抽象,在课程时间设置的制约之下,教师必须用大量时间讲解原理理论,学生也必须用大量时间来背诵大量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2. 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领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的具体内容

1. 树立对思想政治课正确的价值认识。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兴趣的源泉,揭示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并不在于满足完成学业的需要,而是一种应付社会实践的间接储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揭示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学生才会产生对知识占有的欲望,从而形成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的有实效性。

2.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发展水平关系十分密切。较高的学习能力可使人们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而且有利于形成积极的高水平的学习兴趣。当然,积极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学习能力获得高水平发展。与之相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讲究学习方法和效率,获得的学习效果差,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兴趣弱化,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因此,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激发和培养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基本途径

1. 巧设新课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它道出的是凡欲成一事,必须有良好的开端,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基础。新课导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使他们怀着憧憬的心理进入新课的学习。比如在上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常识的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可以请同学思考,为什么iphone手机刚上市时,售价高达6000元,人们都争相购买,而不到2个月的时间,售价下降,销售额却远不如刚上市时的呢?抛出学生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时事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加强学习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效性。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新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如在讲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可以播放中国原创纪录片《超级工程》的相关片段,使学生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然后看《归途列车》片段,使学生看到了广大农民工生活的现状。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图文并茂、声形结合,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注重学生差异性,因材施教,逐层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差异意识,接纳并积极利用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在教学方法上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当学生认为自己能充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还有能力跟上课程进度和难度的情况下,学生才可能出现学习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所以老师必须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4. 给予成功的满足感,巩固学习兴趣。

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感,一个关键环节就在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与认可。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并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扬,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所以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成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巩固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持续实效性。

上一篇:空姐-世界上最高最美最性感的职业下一篇:薪酬绩效管理咨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