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内容

2024-07-19

诗的内容(精选8篇)

诗的内容 篇1

1、阅读

茂盛被秋风阅读时

原野洋溢丰收

果实被冷霜亲吻时

枝叶拥抱硕大

黄叶飘忽在深秋的风景里

日子的篇章行行精彩

我们爱上了夕辉晚霞

你看青春们笑的无忧无虑

增添活力的老爷老太结伴而行

天空多么新鲜地面多么繁华

太阳在生命的头顶上

静静阅读着.......

2、晴

乌云消失的无影无踪

晴朗鼓励光亮嚣铺天盖地

星星在黑夜里眉开眼笑

天堂有天堂的.辉煌

地狱有地狱的寂静

我敢说

晴天与阴天隐藏着酝酿着

光明正大阴谋诡计

更加疯狂的火焰在血管里燃烧

白昼仇视伪装

黑夜亲近胴体

3、病句

生活是一段病句

不是被现实修改就是

被希望和追求修改或者

被爱情修改

我也是一段病句

前三十年被愚钝和冲动涂抹

中三十年被公务与家事浸泡

后三十年被活着或死了折磨

修改不停地修改

一些人被金钱权利修改

一些人被文学诗歌修改

诗的内容 篇2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生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卒于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性格狷介孤傲,不谐流俗,虽有很强的功名心,却因不善交通而少有所遇合,直到46岁才进士及第,50岁任溧阳尉,晚年做过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一生沉落下僚,郁郁寡欢,饥饿、穷蹙、疾病、羁旅失子、衰老接踵而至来,使他受尽乐苦难。不幸的遭遇、贫困交加的生活,令孟郊对生活有独特的感受。诗人用幽伤的笔调奏了一曲凄凉的悲歌。本文对孟郊诗歌的思想内容加以阐述。

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孟郊关注社会、抨击世俗黑暗的诗歌数量最多。作者以他深刻犀利的笔锋对豪门贵族辛辣地讽刺,对被压迫、被殉害的劳动人民深切地同情。孟郊主要活动在河南、河北一带,有诗为证:《旅次洛阳东水亭一首》、《游终南山》、《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济源寒食》。据史书记载:安史之乱,东起郑州、徐州,北抵黄河,西至潼关,许多地方就这样变成了废墟。

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党争激烈、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愈演愈烈,剥削严重,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江淮大饥,人相食。这种复杂的政治局面,令这位满怀激愤心情救国救民的志士更加愤慨。表达这一思想内容的作品很多,如《感怀》、《惜春》、《伤春》。其中《寒地百姓吟》是典型的一首:“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缒钟饮,到晓闻烹炮。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全诗运用苦涩的语言描写贫民无火取暖,冷风刺骨无法入眠又兼四壁透风的生活状况。诗人运用对比、顶针、用典、白描等手法给世人展现了一幅残酷的社会史。

三、怎一个愁字了得

孟郊的至交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乎者乎!”主要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这正应了一句话:“文学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单纯的客观的描写,而主要是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的。”残酷的社会现实、自己命运的不幸、科场的不顺,这些令这位抱有济世安民、建功立业理想的文人对现实丧失信心。既然改变不了社会现实,他就采用大胆的奇境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特殊感受。

孟郊为人耿介,在溧阳任内,由于这种“若不释然者”的心情,终日行吟,不事公务,平时和那班庸俗的官僚总不能协调,招致县令不满,县令乃以他曹物多废,另以假尉代东野,分其半俸。这使他不能再敷衍下去了,于是毅然辞官表示抗议。因为不愿“俯眉为可怜之色”,他自己独独承担这悲痛。“楚屈入水死,诗孟踏雪僵。直气苟有存,死亦何所伤。”(《答卢令》)“古若不置兵,天下无战争。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太行耸巍峨,是天产不平。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自叹》)这些作品描写了别人无法描摹的心理体验,充满绝望、痛苦,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着莫弹指,贫穷何足嗟。百年徒役走,万事尽随花。”(《借车》)说贫者只能巧于此也,无论怎样一切都付诸东流,很多事都随花飘散。这种绝望的感受孟郊写得恰到好处。

四、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作为封建文士,科举考试成为孟郊一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对于古代知识分子来说,通过科举晋身仕途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然而孟郊早年苦读十几年,在科举道路历经坎坷。他有积极用世的思想:“道德仁义,天地之常也,将有人主张之乎,曰,贤人君子有其位言之,可以周天下而行也。无其位则周身言之可也。”(《上常州卢使君书》)贞元年间,孟郊多次入京应举,结果却每每以失败告终。

据《旧唐书》记载:“每岁登科,举逾一百”乃是合进士、明经等科而言的。如是进士,则按唐制,每年三十人上下,通常仅是二十余人。这说明对大多中唐文士来说,登第入仕实在是不容易的,不知要经历多少艰难困苦,忍受多少次失败的折磨。为了登科入仕演出一幕幕以觅举为目标的人间戏剧,其中以投为晋见之资的干谒活动是最为常见的。孟郊自恃清高、蔑视世俗,又怀才落魄。《唐才子传》、《新唐书·孟郊传》皆有孟郊“性介少谐和”之词。《再下第》:“一夕久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一个“泪”字写尽当时文人的辛酸。《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进士及第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心中的激动亢奋与欢快跃然纸上。

五、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一个情字走一生,孟郊这个诗歌奇才创出了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情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诗歌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孟郊的诗歌中既有亲情又有友情。

孟郊早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兄弟三人。身为长子,养家侍母无疑是他这一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养家孝母,孟郊奔走干谒,卑辞厚颜,乞食于人。其困苦的情形正如韩愈《与孟东野书》所云:“行古道,处当世,无田而衣食,侍亲左右无违,足下之用心勤矣,足下之处身劳旦苦矣!”孟郊一生悲苦,三个孩子早夭,曾有《悼幼子》:“一门黄蒿门,不闻白日事。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负我十年思,欠尔千行泪。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忧愁、阴暗的景象、命运的捉弄,这种比死更难受的心情,只有连丧三子的孟郊可以理解。

孟郊是韩梦诗派的主要代表,在诗歌聚会上,他结交了大批志同道合的文人,这些人中有读书人,还有官员。他交友广泛,如韩愈、柳淳、张籍等。《送别崔寅亮下第》赞美崔寅亮具有“达士为高歌”的品行,凭借其出色的才能最终将会折桂。“桂枝幽更多,岁晏期攀折”。又称赞:“素质如削玉,清河箬倾河。”最终会高中。在分别之际,孟郊告诉崔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去矣当自适”,这种关切的话语足见俩人感情之深厚。

六、结语

孟郊一生奔波劳累、穷困潦倒,目睹满地疮痍、人民疾苦,这个爱国诗人批判黑暗社会、世俗不公、自我感慨,只有借诗排解内心不快。

参考文献

杜牧宫怨诗的思想内容 篇3

摘 要: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在他的的诗歌当中,宫怨诗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些作品从内容上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反映宫女身居禁宫不得君王宠幸和青春被埋没的悲哀;二描写宫女悲惨的结局,并借以抒发诗人自己的不遇之音;三抨击极不人道的宫女制度和奉陵制度。他的宫怨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思想深刻。

关键词:杜牧 宫怨诗 思想内容

所谓宫怨诗,是指反映古代宫廷女子幽闭于深宫之中愁苦哀怨的诗歌。它始现于《诗经·小雅·白华》,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到了唐代,宫怨诗的创作达到顶峰。《全唐诗》所存宫怨诗近五百首,李白、王昌龄、王建、白居易、杜牧等许多唐代著名诗人都写过宫怨诗。本文就杜牧宫怨诗的思想内容作简要分析。

宫女最好的结局是得到皇帝的宠幸。然而后宫的宫女数以万计,绝大多数只能在失望与愁怨中度过一生。杜牧的《宫词二首》其二就反映了宫女不得君王宠幸的哀怨:

监官引出暂开门,随例须朝不是恩。

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又黄昏。

首句是说冷宫被打开了,人们可能会想到这位宫女的命运也许会改变了;次句告诉人们那不过是按照惯例朝见君王罢了;后两句是说仪式一结束,她们又被锁入深宫,只能在与明月、落花为伴的单调生活中日渐憔悴、衰老。全诗不著一“哀”字,却把宫女幽闭深宫的哀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说:“此绝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

《月》也表达了同样的主题:

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这是一首以陈皇后的故事为题材的宫怨诗,诗虽以“月”为题,却没有正面写月,只用“伴”、“照”二字点名诗题。在寂寞的秋夜,只有月独自陪伴被汉武帝废黜的陈皇后,照见了她深夜中孤独徘徊的背影,也照见了她悲哀而不绝望的望幸心。而陈皇后的这种“绝望之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心境,不正是后宫中千千万万女子心境的真实写照吗?

宫女们虽身处豪华的宫殿楼阁,却得不到普通人应有的爱情和幸福,她们的青春在极度孤寂中黯然消逝。她们对爱情的向往、对青春被埋没的悲哀在杜牧宫怨诗中也得到了反映,如《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秋夜深宫图:凄冷的秋夜、幽闭的深宫、微弱的烛光、幽冷的画屏,而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捉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借以打发寂寞的时光。“坐看”写出了她的难眠,而一年才相会一次的牛郎织女居然也成为她羡慕的对象,可想而知她对爱情的渴望之心。全诗未用任何愁、怨的字眼,却把宫女对爱情的渴望,对青春被埋没的惆怅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又如《洛中二首》:

柳动晴风拂路尘,年年宫阙锁浓春。

一从翠辇无巡幸,老却娥眉几许人?

自从皇帝不到东都皇宫巡幸以来,不知有多少美丽的宫女逐渐年老色衰。而成千上万被锁深宫的宫女们,不都是在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虚度青春吗?她们的一生正如王建在《宫中调笑》中说的那样“一世虚生虚过”。

杜牧身处国运日渐衰微、黑暗腐朽的晚唐,虽有经邦济世的才干与忧国爱民的情怀,却一直未遇风云际会的良机,一生抱负难遂,郁郁不平。而怀才不遇的文人总会把自己的遭遇与薄命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在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嗟叹中,也抒发了自己的不遇之感。因此杜牧怀才不遇的思想在其宫怨诗中也有体现。如《出宫人二首》、《杜秋娘诗》等都寄托了诗人政治上的失意幽怨。

唐代宫女众多,常常有宫女被遣出宫外的现象。《唐会要》记载:“宝历二年十二月,敕在内宫女,宜放三千人,愿嫁及归近亲,并从所便,不须寻问。”杜牧的《出宫人二首》就是以此类事情写成的:

其一

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梨园缥蒂花,

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

其二

平阳拊背穿驰道,铜雀分香下璧门。

几向缀珠深殿里。妒抛羞态卧黄昏。

第一首诗通过对昔日“梨园授乐”的回忆,表现了被遣出宫后的痛苦,通过“系臂纱”这一细节写出了宫廷生活对宫人一生的影响,及她们出宫后彷徨无助、无所适从的迷惘。第二首诗深入刻画了宫女们入宫时的平步青云之梦以及宫中生活的凄苦无助,表现了宫女对年华虚度深深的悲哀。在这两首诗中,诗人借“出宫人”被遣出宫的不幸遭遇写出了自己仕途失意的悲凉;借“出宫人”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写出了自己虽然胸怀济世救民的理想,却身处下僚的残酷现实。

再如他的长篇叙事诗《杜秋娘诗》,全诗真实地叙述了杜秋一生的坎坷经历:杜秋原是民间女子,后作镇海节度使李锜侍妾,李锜叛乱失败后,杜秋入宫,因为貌美,得到宪宗宠幸,过着“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的奢华生活。宪宗去世后,她作了皇子的保姆,皇子长大后受人诬陷被囚禁,她受到牵累,在垂暮之年被遣送回乡,“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这就是杜秋的悲惨结局。诗人对其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同情,并从杜秋的坎坷遭遇联想到封建士大夫们的命运,特别是自己在政治上有主张、有抱负,却难以有所作为的命运,流露出由于命运难测而产生的彷徨、茫然之感,因而发出了“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的感叹。

在这类诗中,诗人将自身的人生体验融入到诗中,借这些薄命女子寄喻自己的感叹,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仕途失意的凄凉之感,正所谓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宫女制度是古代君王至尊地位的象征,宫女实际上是君王独享的私人财产,她们的命运由君王任意摆布,而一位君王拥有成千上万的宫女,对于普通宫女而言,实际上被君王视为奴隶。这就决定了广大宫女的悲惨结局。杜牧的《宫人冢》就揭露了宫女制度残害生命的罪恶: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诗的前两句从眼前宫女的荒坟为着眼点,“尽是”、“累累”极言坟茔之多,这么多的坟茔之中,埋的都是离宫别院中的宫女。后两句追述宫女宫中生活的情景:她们年少入宫,练歌习舞以期得到君王的恩宠,但大多数到老到死都未能见君王一面。诗人对她们不幸的命运寄予深厚的同情,对吞噬青春和生命的宫女制度的憎恨与批判也渗透于字里行间,千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到诗人感情的沉重和话语的分量。

再看他的《青冢》:

青冢前头陇水流,燕山山上暮云秋。

蛾眉一坠穷泉路,夜夜孤魂月下愁。

诗人运用“青冢”、“暮云”、“穷泉”、“孤魂”等字眼,渲染了一种无限凄楚的气氛,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对宫女悲苦命运的无限同情,对残害生命的宫女制度的无情揭露与批判。

奉陵制度是唐代又一不合理的制度。《资治通鉴·唐纪》注:“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衾枕,事死如事生。”杜牧在《奉陵宫人》一诗中,对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进行鞭笞:

相如死后无词客,延寿亡来绝画工。

玉颜不是黄金少,泪滴秋山入寿宫。

诗的前两句用典贴切自然,意思是说,司马相如以后,已无人为失宠的后妃写文章使之复得宠幸;毛延寿以后,已无画工使宫人得以受皇帝之幸。后两句用王昭君不肯行贿以图幸事,比喻众多宫女空有似玉美貌,却只得随帝王的灵柩进入深山里的寿宫,在那里了此一生。这首诗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对那些有生命的殉葬者的无限同情,谴责了这种极不人道的奉陵制度。

综上所述,杜牧以其深沉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封建时代饱受欺压的、处于宫廷弱势的群体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的悲惨命运,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批判了封建社会极不人道的宫女制度和奉陵制度。他的宫怨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杜牧著,[清]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朱碧莲,王淑均.杜牧诗文选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杜牧著,欧阳灼校注.杜牧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1.

[4]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读诗的感受 篇4

一、不幸的诗人

在众多的古诗人中,一般分有两种坎坷人生,一种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却惨糟“毒手”,而另外一种就更惨了,多年应试不中,虽有能力却不能为国效力。

唉……

譬如杜甫就是前者了。其实大多数唐朝诗人都是如此……他们从小家贫如洗,没有钱读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借书读或偷听别人上课;从小刻苦努力,尊敬师长,而又孝顺懂事,如此等等。长大后在朝中做官,敢直言进谏,上书皇帝,忠心为国,但同时也得罪了不少权贵,招来奸人陷害,不幸被贬。经过了很多事之后,看透了官场的昏暗与腐败,决定辞官归隐山林,过起闲适的生活。或四处游荡交友对诗,偶尔思念家人,也写写家书。其实想来,如果那时有部手机,有部电脑是件多幸福的事啊!按几个数字就能报个平安,上一下qq就能广交好友了。何必千山万水地跑呢?

但像孟浩然一样的一群人,经历的就又不一样了。从小发奋读书,为的就是长大后好报效祖国,可是天不遂人愿,常常是应试不中,失意而归,最后得病而死,抱憾终生。真是可叹啊!问我,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我只能说,他们生错了年代呗。如果他们是生在21世纪,生活水平好,教育条件好,自然就不愁无可报效祖国了!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真成了祖国的花朵,他们还会不会刻苦努力哪?这是个问题。

二、丰富的诗情

只要读过几首诗的人就不难发现,原来每首诗的写法和内容都是百变不离其宗啊。写法一般是什么借景抒情p借物言志p借物喻人等等;内容都是以写景为主,或以叙事为主。但是每一首诗尽管是一样的内容,不过表达的感情那可就不一样了。

就拿“月”来说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用她来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对弟弟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则用她表现了塞外的冷清及对征戍战士与家属的同情。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乡思。”又用月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的无限深情。怎么样?是不是每一种“月”都给了你不一样的感觉啊?

除了这种离别愁绪外,还有更多积极向上的诗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等等。也有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一样视死如归的慷慨诗句,更是惹人热血沸腾!

这就是文人在寂寞中感悟人生,在离别中聆听真情,在逆境中从新爬起,在……

爱诗的作文 篇5

母爱是细腻的诗篇,如同母亲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一日的悉心照顾。每天早晨,我在一阵闹铃声中不情愿的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打着哈欠穿好衣服,然后飞快的洗漱完毕时,母亲已将热腾腾的牛奶和滴着黄油香的面包端上了餐桌,而我,却常常因为“吃不下”“时间紧”等借口,匆匆背上书包跑出家门,留下母亲站在门口嗔怪:走的这么急,不吃早饭怎么行……。后来,母亲干脆就悄悄在我的书包里塞进一个抹着沙拉酱的面包和一盒牛奶。在上学路上,一条短信——宝贝,看看书包。原来是一个早餐兜,上面写着:不许不吃!吃着这夹杂着浓浓母爱的早餐,感受着母亲的关心和爱护。到了后来,我逐渐养成了在家吃早饭的习惯,但仍然忘不了那满溢着母爱的饭兜。

母爱所到之处,都是些极其细微、却又是生活中重要万分的细节。当天气由早上的艳阳高照转变成下午的阴雨天,母爱就匆匆降临在你的身边,母亲焦急赶到学校,送来的是一件绒衣、一把雨伞;当把通讯工具落在家中,母亲发现后焦急的不知道该如何联络我时,母爱就成了一路奔跑送来的一部手机……。这些看上去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有一种“不是诗篇,胜似诗篇”的精神,甚至是比诗篇还要伟大的、还要神圣的事物。

每当我感冒、发烧、拉肚子时,虽然是小病,母亲的眼神告诉我什么叫焦急,一趟又一趟的端水,送药,一遍又一遍的擦浴,一次又一次的测体温,彻夜不眠的守在床旁,恨不得替我去生病……

生活是一切艺术文化的源泉,美丽的诗篇必定也源自生活。正因为母亲、女性为生活所付出的艰辛,民族文化才得以发扬光大,母爱的光辉,就是最美的诗篇,不光可以照亮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角洛落,还发扬这一民族精神,用美丽的细节照亮人类的心灵。

“母爱”一个字眼,便可以诠释我们民族的精神,华夏民族从母系氏族发源,以母性光辉发展,将细微处的大爱发扬光大,这或许就是母爱如诗的理由吧;这“不是诗篇,胜似诗篇”的神圣文化将是五千年古国永远的精神。女性,将母爱炼成诗的创造者,她们永远是最伟大的诗人,她们用灵魂,为诗歌谱写着最美的旋律。

诗的情调作文 篇6

小时候,我最初接触的是极富韵感的诗。“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我经常在窗前吟诵的诗句,窗外,婀娜的细柳用那苍绿的柳叶拂着河水,把这诗中的意境一下子衬托了出来。

长大了,更喜于那写景的诗,夏夜蛙鸣,蝉唱,还有星星点点的萤火虫。这不正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吗?冬日,洋洋洒洒的飘雪漫天飞舞,世界也纯洁了,这幅景象,又应了“忽如一夜春见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

再到后来,也有满腔热血《春望》《示儿》《满江红·写坏》等诗词都使我热血沸腾,大有“捐躯赴国难”之感。

在前些日子,宋词元曲频入眼帘,那寥寥数语中,沁着淡淡的莫名而生的忧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这首《水调歌头》进入眼帘时,我仿佛见到那轮皎皎明月挂在天空,一位身穿白袍的文人,独自站在那月下吟唱着这词。元曲也不例外,几个事物相串,构成一幅冷暗、死气沉沉的图画。

而现在,我沉醉于大气磅礴的词中。毛泽东领袖意气风发,留下大理胸怀大志的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身大雕,数风流人数还看今朝。”这首有着谁与争锋的强大气场的词,出自毛泽东之手,作者由雪引发感慨,对明日充满希望。品读陋室铭,仿佛看到一位老翁,笑盈盈地说:“家有小酒,小酌一杯,可否?”回味《爱莲说》仿佛一朵莲从泥中脱颖而出。

诗的四重境界 篇7

师:同学们自己把上阙读两遍, 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 教师先让其他学生解释, 再由教师进行解释。例:

生1:起舞弄清影的“清影”。

师:老师一个人跳舞, 有几个影子啊? (边跳边问。)

生2:孤独的影子。

师:我们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生3:处于想去又不想去的矛盾心理状态。

师:苦闷矛盾的心理。人只有在什么状态下, 才想到天上去?

生4:人生中受到沉重的打击或挫折, 有一种一蹶不振的心理。

师:处处失意的状态下, 才想到天上去。反映出作者的什么心态?

生5:逃避。

师:请同学们概括上阙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还不能概括, 我们请一位同学再来朗读一遍。

生6:个人朗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请同学们来点评一下。

生7:他读得很响亮……

师:要有停顿, 要有感情, 要有味道。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遍读得比较好, 下面老师来读一遍怎么样?

生鼓掌。

师: (读完后) 老师读出了什么味道?有没有醉酒的味道?上阙写了苏轼月下饮酒, 由苦闷——矛盾——逃避——现实的心理变化过程,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为喜爱人间生活。

师:下面来读下阙。

生齐读。

师: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生:转、低、照;长向;此事古难全……

教师先让其他学生解释, 再由教师进行解释。

师:我们再把下阙读一遍。

生齐读。

师:下阙又写了什么?

生8:抒发对月圆缺的理解和美好的祝愿。

师:下阙写了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我们再把这首词读一遍, 体会一下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9:能够从个人的失意中稍稍振作的豁达的胸襟。

师:旷达的胸怀, 乐观的心态。

最后, 师:让我们带着苏轼老先生的情感, 回到现实, 回到今天的中秋节, 那真是“天下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让我们用自己的笔调, 写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案例分析:

本环节的教学中, 达到了诗词教学的两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 通过朗读, 达到与文本对话, 感知内容, 品味语言, 体现生本课堂。引导学生在多次诵读中, 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朗读把握住了诗词教学最本质的方法。本环节教学中, 有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等形式, 通过这些形式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情感。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词句, 引导学生进行解释;鼓励学生诵读课文,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做“一石三鸟”, 一是引导学生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引导学生解释和评价,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三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话语权, 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二重境界, 通过教师的讲解, 实现与作者对话, 展开想象, 领会情感。就本环节教学而言, 教师的讲把握得比较到位。一是教师讲在学生无法解释的词句处, 为学生释疑解惑;二是教师讲在对学生的评价处, 给学生价值引领;三是教师讲在作者情感变化处, 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还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在讲解中, 不仅注意口头语言, 而且还通过形体语言。如为讲清“清影”这个词, 教师边跳边讲, 学生很快就能理解。

课至于此, 总觉得还意犹未尽。我觉得我们的诗词教学还应该追求另外两重境界, 实现四重境界, 那就是:

第三重境界, 与环境对话, 联想积累, 拓宽视野。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明月来进行的, “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 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 课文以外, 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 并进行简要的评析。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 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遥望一轮明月, 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写得很平实, 情感很真实;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积累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 知识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某种能力, 从而拓宽视野、启迪思维。

刘雁诗的诗 篇8

目光如炬

鞭子更像鞭子

奔跑多么妖娆

乌发覆盖马鬃

那时候是风和日丽的春天

这时候夏日炎炎

而明天

马蹄滚过岁月的金秋

深冬里我的马回到马厩养精蓄锐

我仍然得得奔跑于雪域与草原

2、昙花

不要错过

我对你钟情的时刻

不要不喜欢昙花

那一现一艳

再一落

多么完整

她落了不会再开

那睡态安详平静

3、七夕

天慢慢黑了

鹊桥架好了

天河这边星星慢慢亮了

牛郎来了

天河那边星星慢慢亮了

织女来了

星星全亮了

牛郎织女相会了

4、天梦湖

这大洋宽广

这厚玉碧绿

这天庭里的翠兰美女

下凡人间 深邃娴静

他轻轻牵了我小手

我们乘上一页轻舟

他轻轻吻了我额头

我开始做轻轻的天梦

5、鹊桥

我看见他温情的眼神

雪莲的色

玫瑰的香

温柔 温暖

男孩的故乡

他重新开始

头深深地伏下来

埋进去

舌面暖热

比刚才多了神圣

多了慢

多了细

眼泪啊

珍珠啊

他的手轻轻托上去

多么呵护

亲爱 亲爱

我是织女

你是牛郎

6、教化

我是风尘仆仆者

比如手里握着公交卡

贵宾门票

手机

钥匙

而你是诗人

比如眼神坚定

身姿坚定

衣兜里写字的笔

尤其坚定

7、三个生日

农历9月3日是我母亲的生日

天泼大雨 泼得我揪心

公历10月1日是我祖国的生日

天降暴雨 暴得我痛心

于是我记起农历8月12日是我自己的生日

天大晴啊 晴得我开心

雨声里纠缠着我不停歇地呻吟:上帝!上帝啊

我热爱我的祖国 我热爱我的母亲

8、秀丽

风景秀丽

秀丽是温柔

秀丽是不言语

秀丽是和风

轻轻地 轻轻地 吹

绿叶在荡漾

母亲在歌吟

秀丽是故乡那所老房子

老黄狗一改狂吠的坏毛病

父亲的腰病渐渐痊愈

9、回乡

终于

我看见蓝天

抚摸到一片片白云

朋友啊

故乡这一名词

母亲这一张笑脸

以及相关动词

好像片片绿茶

卸掉我萎靡的睡意

10、在祖国

在乌镇

我是没有茅盾伟大的茅盾

在西湖

我是没有西子美丽的西子

在东方明珠

我是没有明珠耀眼的明珠

然而在祖国的每寸土地

我有着赤子一样的磅礴心跳啊

火热 狂热 双足如大鹏

奔驰在快车道

11、这天早晨

这天早晨晴朗

我看见“锦绣”

没想到锦绣华庭

想到锦绣山河

于是我知道

这多年了

我依然爱着我的祖国

比爱家深

无论生老病死

贫富贵贱

只是祖国啊

因为爱应该是神圣的

所以我只愿意好好地生着爱

大富大贵爱

我常常祈求的是什么呢

工作顺利

赚钱多多

有钱孝敬父母

有钱爱护女儿

有钱对爱人好

有钱对亲朋舍

有钱建设亲爱的祖国

12、嫩

这么久了

赛过一个世纪

依然这么嫩

嫩眼神

嫩皮肤

嫩微笑

嫩嫩地躺在你胸口

嫩嫩地央求

多么美

多么傻

这么久了

夜已经很深了

13、熟

什么让我们俩如此熟悉

不再非得深入了解

而只眸偎着眸

脸偎着脸

贴着的皮肤多么温暖

握着的双手多么温暖

一对躺在床上的小兄妹

均匀幸福地小呼吸

抱得越来越小小儿的紧

仅是抱啊

我的爱

什么让我们俩如此熟悉

不做爱

也这么爱

14、春 分

某天

我们分外开心

乌发洋溢喜事

亲爱的

春天已经在中央

莺飞草长

宜农作

15、往远方

我这只蜷卧于豪华小座

的小小鸟

听别的鸟儿叽叽喳喳

看车窗外春树妖妖娆娆

绿松一样平静着小小心

油菜花开满山崖 金黄

房屋丛生山丘 红瓦白墙

两袖清风

上一篇:高三学生动员大会高三同学发言稿下一篇:公司电话销售主管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