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旗渠精神

2024-07-19

论红旗渠精神(共11篇)

论红旗渠精神 篇1

一、红旗渠精神所展示的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红旗渠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彰显和升华, 也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更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展示。红旗渠精神所展示的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 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 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根本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始终是最要紧的。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红旗渠的决策过程、修建过程和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 最集中、最生动地体现了胡锦涛同志阐明的这一深刻道理。

首先, 修建红旗渠的决策反映了林县人民的迫切愿望, 代表了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干旱缺水是历史上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的症结所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想人民之所想, 急人民之所急, 决心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作出了修建红旗渠的重大决策。在当初极为艰苦的条件下, 几十万林县人民为什么能够不怕流血流汗拼命修渠呢?说到底是因为这是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去民愁的好决策。

其次,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 各级党组织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广大干部和党员发挥了表率作用和带头作用。在修渠过程中, 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为民修渠、靠民修渠,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发扬民主、群策群力, 同甘共苦、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委领导身先士卒, 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问题, 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 拧成一股劲;3万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冲锋在前, 危险在前, 在红旗渠工地流汗流血甚至献出了生命。正是因为这3种作用的充分发挥, 凝聚了人心, 坚定了信心, 才把为民的决策变成了利民的千秋功业。

再次, 在建成红旗渠的同时, 也形成了血肉相联、亲如鱼水的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 是直接反映党的先进性的标尺, 而党群关系, 又往往体现在干群关系上。胡锦涛同志说过, 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 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林县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 用无私无畏的品格带领全县人民建成了红旗渠这座历史丰碑, 林县人民也在心里为他们建起了一座历史丰碑。特别是作为修建红旗渠的领头人, 更是深受林县人民爱戴。

对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一条, 林县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最有体会:只要领导一心为人民, 就能赢得万众一条心。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 既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 又是红旗渠精神的主体。如果没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个根本和主体, 红旗渠精神就成了抽象的空壳。贪图安逸享受的人, 只为自己升官发财的人,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太平官”的人, 追求虚假政绩、好做表面文章的人, 根本就不会去干修建红旗渠这样的事。

(二) 敢想敢干, 实事求是, 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 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灵魂

红旗渠从设想、勘察、决策到修建的全过程, 无不体现了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 要翻越过无数道山梁沟坎, 没有科学的态度做决策不行;1/8000的落差坡度, 没有科学的态度搞勘测设计不行;引来浊漳河的水, 不造成淤积, 没有科学的态度搞计算和施工同样不行。没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红旗渠既不敢想, 也建不成。

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红旗渠精神在林县后来的岁月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继“战太行”之后, 又谱写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后三部曲:十万建筑大军出太行, 是20世纪80年代林县人民冲破“左”的和旧的思想禁锢, 以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和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愿望, 发挥自身优势, 走向全国的一个壮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向工业化和小康目标迈进, 则是林县人民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 以求实的态度向富裕、文明目标迈进的一次新追求、新飞跃;目前, 林州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新林州的初步思路, 用承前启后、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实际行动, 践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三)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 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既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更是一种不畏艰苦、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气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 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 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 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红旗渠之所以誉满全国, 名扬世界, 感动了并且至今还在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 正是靠了这种精神。林县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用甚为简陋的工具, 靠着每天6两粮食, 奋战了10个春秋, 建成了被周总理誉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在修建红旗渠的10年中, 虽然工程总投资达7000多万无, 但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一分钱建渠物资, 没有发生过一起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事件。这说明, 要使人民群众艰苦奋斗, 共产党人首先要艰苦奋斗。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今天, 强调这一点尤其重要。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 在逆境中, 在困难时期,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很难;但在胜利后, 在夺取政权、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况下, 贪图安逸、迷恋享乐的风气便很容易抬头。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要保持“两个务必”,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刚刚闭幕后即率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 意义深远。

(四)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是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导向, 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价值导向

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 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精神, 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导向, 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表现。作为红旗渠精神价值导向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其核心内容就在这里。要团结, 就要顾全大局,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甚至不惜牺牲局部的和个人的利益。要奉献, 就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 忠实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这些, 都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二、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 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 是人民群众的呼唤。红旗渠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共产党人就应当首先把它作为精神旗帜和前进火炬高高举起。河南安阳是红旗渠精神的故乡, 带头弘扬好红旗渠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要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 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认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时代内涵, 特别是红旗渠精神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思想, 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 增强实践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切实把红旗渠精神作为坚持党的宗旨、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旗帜。

二是要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提高执政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 在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 既要有敢想敢干的雄心壮志, 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 科学发展,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是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端正党风政风紧密结合起来。要教育各级广大干部党员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 始终保持修建红旗渠时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工作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重点, 想方设法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 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兢兢业业干工作, 实实在在创业绩, 多干群众急需之事, 多干群众受益之事, 多干打基础的事, 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

论红旗渠精神 篇2

林州市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在历史上,这里交通闭塞,水源奇缺。为解决缺水问题,林州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苦战10年,以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绵延三千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伟大的实践孕育着伟大的精神,林州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伟大壮举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力更生。20世纪60年代,全国正处于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物资十分匮乏,人民缺吃少穿,生活极其困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红旗渠工程上马了。当时机械化程度不高,物料、设备、资金、运输设备等都很紧张。林州人民通过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立足自身条件解决实际困难,苦干加巧干,大搞发明创造。没有吊车、水平仪设备,民工们就根据制造原理创造出土吊车、土水平仪,一锤一钎、荡纤炸石、抬筐推车等等都是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条件、逐渐摸索出来的。林州人民的自力更生体现在精神上不向困难低头,物质上不向国家伸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艰难险阻。

艰苦创业。红旗渠工程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起来的,从领导到民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搞建设。渠上人吃苦耐劳,精打细算,修旧利废,一物多用,从不浪费,形成了民工们常说的“老抠精神”。工地上没有盖过一间新房子,施工期间,民工们住山崖、石洞、石庵,打土窑、搭席棚,整年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却没人喊苦喊累,其战天斗地的勇气和力量丝毫没有被磨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在帐篷里遥控指挥,而是每天在渠线上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们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林州人民的艰苦创业体现在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创业不愿守成。

团结协作。为了修建红旗渠,全县15个公社成立了数百个大队,10万建筑大军开赴太行山。各公社之间在吃住、物资方面互相帮忙解决,队与队之间在工程、技术上互相协作援助,展现了大集体、大团结的精神面貌。修渠是向大自然开战的大举措,当时渠上被称作前方,机关、厂矿、农村被当作后方,后方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前往第一线提供后勤服务,为前方提供了最大的力量支持。此外,无论红旗渠水是否最终到达该地方,收益早或者收益迟,群众们都毫无怨言,积极参与,出人出力,目的就是解决当地的缺水之苦。林州人民的团结协作体现在各社各队、各行各业的通力合作、相互支援。

无私奉献。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民工们以忘我的精神冲锋陷阵、奋勇争先,哪里艰苦就到哪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其中还包括一支支铁姑娘突击队。只要家里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他们一般都不回家;遇到小病小痛,依然不下战场,常年累月战斗在红旗渠上;面对危险,从不后退,共有81位党员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民工们在当时缺乏完善的保障设施的情况下从百米高的山顶上腰系绳索凌空开凿除险,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后方群众更是倾其所有,将家里的鞋、手套、工具等都带到红旗渠上以支援建设;在本来就不富裕的情况下,大家省吃俭用,为渠上筹集粮食,切实做到了前方有求,后方必应。林州人民的无私奉献体现在为造福子孙后代、改变林州面貌不惧艰苦、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等方面。

红旗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是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依靠双手修成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建成解决了数十万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使全市70%的农田得到了灌溉,彻底结束了十年九旱、吃水贵如油的历史,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又一人间奇迹。红旗渠通水50年来,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绿色旅游功能、品牌功能日益凸显。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它是英雄的林州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精神财富,引领着林州人民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红旗渠精神弥足珍贵,不仅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成就伟业的生动体现,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的立足点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灵魂是敢想敢干、实事求是,实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红旗渠精神是践行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的时代典范,是集体梦与个人梦的统一。新时期,我们应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不断将其发扬光大,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汇聚正能量。

红旗渠精神 篇3

濮阳县国土资源局:李秀忠

1960年2月,英雄的河南省林县人民,以毛泽东思想为统帅,以大寨人为榜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苦战十年,在太行山的悬涯陡壁上筑起了一条人造天河——红旗渠,这是一条引漳河水来林县的伟大工程,英雄的林县人民,利用自己的双手,克服了重重困难,修建了近三千华里长的渠道;共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34个,总长48华里;架设渡桥150座,总长13华里;挖砌土石方共1640万立方米;建成了14座水电站和3000多个水库石塘。红旗渠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的面貌,把过去“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旧林县,建成了“渠道往山头,清水到处流,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的社会主义新山区。引漳水到林县的工程实现了浇灌土地面积近60万亩,使全县形成能蓄水,能灌溉,能发电,工农业都迅速发展的水山区,保证了农业的年年增长。

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带头作用,人民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使工程的进度大大提前,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也造就了一代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种精神,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可以当作规范的典型精神。自力更生,乃是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便会知道什么是自信。如果不懂得自力更生,而事事依靠着别人,就会丧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被人们认为是弱者,之后,生活中,就会越来越是低声下气,这种活法有什么意思呢?

艰苦创业,这种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有着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没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便会不由自主的走下坡路,反之,若是有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就可以长风破浪,更可能出人头地,编织起自己一生的梦。不是有句很流行的话吗,叫:不怕苦,吃半辈子苦。怕吃苦,吃一辈子苦。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自强不息,自然是任何人都少不了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一辈辈的英雄豪杰们的传奇,才有了不断进步的人生。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诞生一代代的人物,一代代的才人,一代代的希望与辉煌。

开拓创新,生物进步的写照,不仅仅是人类,就连动物也是如此。多少种动物为了生存,找出了新的觅食方式。在太古时代,又有多少的发明创造,让我们人类成为无愧与天地的万灵之长,这是开拓创新精神的威力。

团结协作,更始现代生活中所缺少的,虽然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多了,但又有多少人为了或做间的蝇头小利勾心斗角,最后不成,情谊也不在了。

无私奉献,这便是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他包含了一切积极向上的精神,当你愿意为祖国无私奉献时,你会去好好的学习

红旗渠,让我记住的并不是修成前,当地的落魄,也不是修成后当地的富饶,使我们安于现在的幸福状况,而是让我们记住,他的落差,正是因为有了红旗渠精神,才有了如此打懂得落差。当我们拥有了红旗渠的精神后,我们便能让我们现在原本幸福的生活更幸福,快乐的生活更快乐!

我想,这就是红旗渠精神,一种让人类从生活中幻化出更美丽的精神!一种让人类从生活中洗礼自我的伟大精神!

红旗渠精神 文档 篇4

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受着红旗渠精神的哺育,喝着红旗渠水成长的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表述一下我的心声,我要争做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向太行要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水贵如油”的困惑,引来了“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梯田绿油油,荒山变成米粮川。”

一条蓝飘带缠绕着太行,一条清流浇灌着林县人的心田。红旗渠像播种机,它散布着难而不惧的种子在中原,在华夏,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出了“红旗渠杯”大修水利的热潮;结出了“红旗渠精神展”的震撼国人;结出了“红旗渠儿女”继往开来的光辉史册,结出了“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的壮美诗篇;红旗渠像宣传队。它歌唱着“推出那蓝图一张,奔呀么奔小康”在河南,在中国,饱肚子、挣票子、换脑子、有点子、走致富的路子,唱响了“富而不惑”,唱出了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红旗渠像宣言书。它向世人宣告,太行山是英雄的山,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林州人是自强不已的英雄好汉,红旗渠畔是奋斗不息的凯歌。

林县人修渠在山上,林州人重修在田园,红旗渠儿女修渠在心中。父辈的传统不能丢,红旗渠的精神要弘扬。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林州的新一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理想之光照现实,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良师益友,勤学苦炼,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红旗渠精神进课堂,感知文化内涵,激扬团结精神,我的课堂我做主,师导生,生帮生,重参与,善合作,共探究,乐互动,与同学一道修身,和课程共同成长;红旗渠精神进心房,成就了性格,成就了品质,更新了血脉,净化了灵魂,克难攻坚,自主创新,无私奉献,发奋努力,张扬起父辈的智慧、胸怀和意志,让红旗渠水融入血液,我就是红旗渠人;让红旗渠水沐浴全身,我就是红旗渠一滴水。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我热血澎湃,感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张福根的“百姓福根”,激情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申兰英的“桃花嫂子”故事,冲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郑中华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建设蓝图,憧憬于红旗渠精神老将杨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仰慕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郭变花再现当年的铁姑娘,他们是太行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之光,他们是林州人实现梦想的太阳。

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壮志冲天,重修红旗渠,修一条心里的红旗渠,不被困难所吓倒,励精图治,奋追直赶,超越自我,敢为人先,实现我的价值取向;不被利欲所诱惑,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洁身自好,不骄不躁,不为优秀而炫耀,不为失落而懊丧,工作向前看,学习比先进,生活追小康,品位上一流,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一曲红旗渠嘹亮着,一代红旗渠人继承着。

红旗渠精神如潮涌,前仆后继跟党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青春赌明天,我用真情说天河,我是红旗渠一滴水,滴水映蓝一方土;我是红旗渠的传人,传奇故事不断头。

红旗渠明天更美好,我的明天更壮观。

谢谢大家!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做梦的时期,要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今天我们青少年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刻苦学习,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何投机取巧,寻找“捷径”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出国留学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异国他乡生活非常悲惨,荒废了学业,有的被称为是“留学垃圾”,遭到留学国的唾弃。他们是被骗的还是什么原因沦落如此,我们暂且不论。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内因而言,有些学生是因为害怕国内激烈的升学竞争,为逃避学习的艰辛而出去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没有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是不可能学到真才实学的。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将历史地落到了我们青年一代的肩上,比较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比较规范的市场化的用人机制给我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们青少年珍惜这大好的历史机遇,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的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伟

大的民族精神曾经把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培养成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先锋和领导骨干,今天只要我们青少年自觉地把伟大民族精神拿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成长,我们也一定能够成长为于国于民有用的栋梁之材!“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当年红旗渠青年的豪迈与乐观,深深感染了前来参观的年轻人。“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成为当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谈到40年后的今天,红旗渠精神再度进京展览,安阳市委副书记李民庆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红旗渠是林县人的脊梁,是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的浮雕,是一座顶天立地的无字的精神丰碑。它留在中国大地上的不仅仅是造福子孙的物质财富,那种气贯长虹、永无尽头的精神远远超过了红旗渠本身的价值。

这种精神属于林州,属于安阳,属于您、属于我,属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4

感受红旗渠精神 篇5

——上地医院组织党员进行红色教育

(通讯员邹京伟)为进一步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工作精神,把建设海淀文明区的工作落在实处,北京市上地医院党总支委员会开展了“感受红旗渠精神”红色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医院的老职工以及对口支援单位密云太师屯的党务工作者共赴红旗渠进行学习。

“宁可苦干,不可苦熬”,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就是凭借着这样的信念,带领30万林县人民风餐露宿,开山劈路,跨壑架桥,凭着自己的双手,靠那一锤一钎,历经十年寒暑,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举世闻名的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通过实地参观和讲解员的讲解,4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又浮现眼前,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理解了红旗渠精神的真正内涵。

论红旗渠精神 篇6

当前,中航工业综合所的改革发展和创新转型处于关键时期,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全体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激情进取,团结奋进,全面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开启“十三五”战略规划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很难想象林县人民能够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十年如一日,生命不息,修渠不止,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当前,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创新转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必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经受种种困难和挫折。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面对难啃的“硬骨头”,缺乏信心和勇气,犹豫不决,裹足不前,甚至消极应付,贻误战机。我们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严于修身,克服浮躁,牢固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一张蓝图干到底”,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拼搏进取,创业实干。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林县人民不为条件所限制,不被困难所吓倒,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想敢干,不等不靠,没有机械化设备,就车推肩扛;没有火药,就自己碾造;没有水泥,就自己炼烧,最终靠自己的双手和血汗,创造了人间奇迹。当然,他们并不是盲干、傻干,而是苦干实干加巧干。“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因地制宜,创造了很多新颖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缺少水平测量仪,就用水盆来代替;没有起吊设备,就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等等。反思我们自己,有时在工作中墨守成规,缺乏挑战自我、敢做敢当的勇气和魄力,遇到一点困难就讲条件、讲客观,就想回避退缩,不愿啃硬骨头,不敢涉险滩,也就很难创造出超越期待的成果。我们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无论是技术攻关,还是市场开拓,一旦方案确定了、目标明确了,就要不等不靠,雷厉风行,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林县人民之所以能够在党的领导下,用十年时间,集全县财力、物力、人力,建成举世罕见的大型水利工程,靠的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单打独斗干不出大事业,只有将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强化全局观念和团队意识,践行“系统思考、主动协同”要求,自觉克服“小我”思维、本位主义,充分认知“成就伙伴就是成就自己、成就团队”,把自己融入到团队中,相互信任,相互给力,通力合作,“抱团发展”,为实现“两融、三新、五化、万亿”集团战略贡献力量。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在蜿蜒的红旗渠堤岸上,每相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责任界碑”,上面镌刻着修建该段渠的公社或村子的名字,这是当年为了保证修渠质量,明确和追溯质量责任的一种做法。这一块块石碑可以看成是建渠者立下的质量责任状,是对工程质量负责到底的保证书。50多年过去了,那份责任和承诺依然呈现在世人面前,仿佛在向人们讲述当时林县人民对质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联想到我们正在实施的质量“举证制”,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遗憾的是一些同志对此并不理解,总认为是多此一举,是给自己找麻烦,耽误工夫。质量是什么?质量是利润、是价值、是品牌、是生命,质量又是诚信、是承诺、是责任、是道德。谋事要实,创业要实,首先是做人要实。把人做实了,把心做实了,才能把事做实。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只有爱岗敬业,用心做事,才能成就一流的工作品质和产品质量,才能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在当年修渠过程中,无论是炸山,还是凿洞,哪里最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员群众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比如,挖山洞时,群众每天挖一寸半,乡干部就挖两寸,副县长就挖两寸半,县长就挖三。职务越高工作量越大,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越充分。但是在生活方面正好相反,职务越高,生活标准越低。群众每天吃3两粮,干部就只有2两半或2两,这些都是有具体统计的,是真实的。正是由于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与社员群众同甘共苦、共渡难关,才能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才有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我们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就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于律己,身先士卒,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以自身的模范表率作用,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群众谋事创业的热情,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激情进取,昂扬向上,为实现综合所创新转型、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中航工业综合所党委书记)

弘扬当代红旗渠精神 篇7

太行山是不屈的山,彪炳着傅说“武丁中兴”的史册;

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更新着林州人守望精神家园的血液。

唱着《敢叫日月换新天》,林县人推起小车推出了地球上的蓝飘带,推出了自力更生创奇迹的人工天河;

捧读《红旗渠当代传奇》,洹水两岸荡激着重整家园的气吞山河,荡激着教育搭台经济唱戏的鸿篇巨帙。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的血在激荡着;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的心在翻腾着。这是一首催人奋进的进行曲,这是一支热血沸腾的高亢歌,这是再次敲响的抖擞精神的振气鼓,这是几度威震中原的冲锋号。多少个日子,多少个岁月,一个从事教育的平凡教师,我却在为红旗渠壮行,我却在为红旗渠添彩,在平凡中彰显着灵魂工程师难而不惧的伟大追求。

不懈的追求成长着我的专业。当我初遇李运昌局长举办的“河大地理大专班”教师培训后,我就热衷上了地理课,钟情于了地理教学,倾力于地理课的“容量大,时间少,高质量”的研究,摒弃“满堂灌”,创新使用自己探究的“自学——辅导——训练”均衡十五分的“三一五”教学法,教学质量得到空前提升,同时也为我带来极好的奖项,1992年、1999年被评为县级优质课,1994年被评为安阳市级优质课。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在教法上不断改进,在远程教育进入校园后,我又大胆把电化教学引进教学,拔高了 “三一五”的档次,提升了我教改的知名度,1997年执教于地处深山区的三类初中——横水三中的我,特别受到林州市的直接推荐,安阳电教中心亲赴三中拍摄课堂实录,我再次走进安阳讲授电教优质课并获大奖,我的伟大追求在太阳的喷射下熠熠闪着多彩的光。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豪情满怀;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心潮澎湃。这是一桌精神大餐,激发着林州人难而不惧;这是一部史诗,诉说着林州人的富而不惑;这是一次思想大宴,催化着林州人的自强不已;这是一种昭示,引发了林州人的奋斗不息。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日落月升,一个耕耘着希望的教师,我在为红旗渠弘扬着,我在为红旗渠传承着,在平静中倾注着满腔自强不已的热血。

改革开放的春风依然冲击着教育教学,一场新的课改在全国轰然涌动。善于勇立船头弄大潮的我,不耻下问做调研,受鹤壁实验中学校长田贵仓的启发,我逐步在摸索创新着教学模式,在深研广讨的基础上,我将我的“三一五教学法”完善为《教有“定”法,学有学法》三段九步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心血不会白付,1999年《教有定法,学有学法》被河南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编的《河南教研》刊用,论文《三一五自学辅导法》荣获《河南教育》“课堂教学新探”二等奖,《林州教育教学论坛》以《课堂教学改革与三一五教学法》为题再次推荐。教学在成长着我,2001——2007年,我光荣地先后成为林州市级、安阳市级骨干教师;教研在塑造着我,1994——2003年,我光荣地连续被选为教育行列的林州市政协委员,走进政协大堂参政议事。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青春焕发;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踌躇满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岁月染花了头发,年华催深了皱纹,但我依然心是年轻的,49岁的我依旧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用余光来装点璀璨的蓝天,在平常之中付诸着极强烈责任感,咏唱着一支奋斗不息的战歌。

常规的地理教学,我始终把爱国主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秉承着“继承 + 创新 = 发展”的教育理念,让红旗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讲地形,我重点描述太行独秀;讲河流,我特例阐述红旗渠的可贵;讲自然,我高调引述林州人的斗志;讲人文,我巧妙插入红旗渠畔儿女的难而不惧,扬红旗渠精神,做红旗渠传人在我的学生中形成了潮流。尤其是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将代代林州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图片收集于我的U盘,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融入,凭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理念,延续着争先不屈的红旗渠精神,传承着自主创新的红旗渠传统,拓宽着勤俭吃苦的红旗渠斗志,把“三一五”三段九步教学法归纳升华,形成了《高效课堂“3510模式”导学法的研究》课题,并被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于2011年立项(豫基教研字【2011】9号文件)。历时多年的研究终于结出硕果,我的以“导入——导学——导演”为航线,把“我阅读我了解、我训练咱讨论、我整理咱展示、他质疑咱对照、我识记你检测”当过程,让“三环节,五步导,一板书,0作业”为模式,使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体验“超市自选,网上购物”的快乐,真正体验“无课前,无课后”的高效减负。

课题的轰动带来的是我工作的重负,除了做好课题的成果整理,还得实践见证课题的有效,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2011年,我得到横水中心校的首肯,推向林州市展示,又作为林州市的唯一代表到安阳市作优质课,再次得到评审小组的认可。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我激情飞跃,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感慨万千。红旗渠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拨动了我们的血脉,填饱了肚子难而不惧;挣了票子富而不惑,换了脑子自强不已,有了点子奋斗不息,扬正气把红旗渠当作了传家宝,聚人气一碗糊涂面也气壮,振精神人生没有休止符,创佳绩践行当代红旗渠精神,提品位立于本职放眼未来,我有决心,有信心,当用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为教育事业添光彩;我有目标,有措施,当把红旗渠精神入课堂,入教材,入头脑,让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让红旗渠精神后继有人。

山做碑,我在践行着诺言,从最苦最累的地方干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可以做的事情做起,争取修出自己心里的红旗渠。

碑做山,我在付诸着行动,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一步一个台阶,让 “及时雨”滋润红旗渠精神这颗思想火种,永驻心房,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专业成长中的巨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不断争创一流的骄人业绩。

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受着红旗渠精神的哺育,喝着红旗渠水成长的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表述一下我的心声,我要争做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向太行要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水贵如油”的困惑,引来了“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梯田绿油油,荒山变成米粮川。”

一条蓝飘带缠绕着太行,一条清流浇灌着林县人的心田。红旗渠像播种机,它散布着难而不惧的种子在中原,在华夏,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出了“红旗渠杯”大修水利的热潮;结出了“红旗渠精神展”的震撼国人;结出了“红旗渠儿女”继往开来的光辉史册,结出了“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的壮美诗篇;红旗渠像宣传队。它歌唱着“推出那蓝图一张,奔呀么奔小康”在河南,在中国,饱肚子、挣票子、换脑子、有点子、走致富的路子,唱响了“富而不惑”,唱出了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红旗渠像宣言书。它向世人宣告,太行山是英雄的山,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林州人是自强不已的英雄好汉,红旗渠畔是奋斗不息的凯歌。

林县人修渠在山上,林州人重修在田园,红旗渠儿女修渠在心中。父辈的传统不能丢,红旗渠的精神要弘扬。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林州的新一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理想之光照现实,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良师益友,勤学苦炼,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红旗渠精神进课堂,感知文化内涵,激扬团结精神,我的课堂我做主,师导生,生帮生,重参与,善合作,共探究,乐互动,与同学一道修身,和课程共同成长;红旗渠精神进心房,成就了性格,成就了品质,更新了血脉,净化了灵魂,克难攻坚,自主创新,无私奉献,发奋努力,张扬起父辈的智慧、胸怀和意志,让红旗渠水融入血液,我就是红旗渠人;让红旗渠水沐浴全身,我就是红旗渠一滴水。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我热血澎湃,感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张福根的“百姓福根”,激情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申兰英的“桃花嫂子”故事,冲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郑中华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建设蓝图,憧憬于红旗渠精神老将杨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仰慕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郭变花再现当年的铁姑娘,他们是太行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之光,他们是林州人实现梦想的太阳。

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壮志冲天,重修红旗渠,修一条心里的红旗渠,不被困难所吓倒,励精图治,奋追直赶,超越自我,敢为人先,实现我的价值取向;不被利欲所诱惑,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洁身自好,不骄不躁,不为优秀而炫耀,不为失落而懊丧,工作向前看,学习比先进,生活追小康,品位上一流,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一曲红旗渠嘹亮着,一代红旗渠人继承着。

红旗渠精神如潮涌,前仆后继跟党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青春赌明天,我用真情说天河,我是红旗渠一滴水,滴水映蓝一方土;我是红旗渠的传人,传奇故事不断头。

红旗渠精神学习有感 篇8

原创: 刘卫坤  五环工程管道室党支部

11月,管道室党支部37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去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河南林州,近距离深刻体会伟大的红旗渠精神,领略其深刻内涵。

我作为一名河南土生土长的一员,林州距我的家乡河南长垣并不远,在儿时就听过很多关于红旗渠的故事,听过很多关于开凿这条悬河的感人事迹;很早就想瞻仰这个伟大工程,深入红旗渠所在地感受这种伟大精神,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没能成行。

本次培训学习由红旗渠文化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全部行程及授课安排;11月9日下午2点多在武汉乘坐高铁历时3个小时在下午5点多到达安阳站,由培训中心负责接至林州住下;11月10日上午,培训中心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培训中心的白兴雅主任与管道室党支部书记刘三军分别作了开班动员讲话,并举行了授接班旗仪式,接下来由安阳市党校的专职培训讲师进行红旗渠精神专题培训,专题培训主要从林州的基本情况、红旗渠建设的原因及时代背景、建设的历程、建设中的感人事迹、建设成果及意义等方面展开。

历史上的林县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历史上十年九旱,还曾发生过五起人吃人事件,人民为了生存苦苦挣扎,而造成这些恶果的根本原因就是干旱缺水。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深刻体会到缺水是造成林县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他提出了建设红旗渠,引山西漳河水入林县来解决林县缺水的伟大构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构想是好的,困难是巨大的,最主要的`困难是太行山脉挡住了引水的道路,要想引水入林县就要劈开太行山,沿山开渠;在上世纪60年代,林县30万人民硬是仅仅依靠一锤、一铲、两双手,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缺水的问题,建设过程中林县人民也付出了80多人牺牲、200多人受伤的惨痛代价。

室内教课培训后,培训中心又安排了现场体验教学,近距离瞻仰部分路段的红旗渠,虽然有了之前培训老师的介绍,但现场看过红旗渠后还是被他的雄伟所震撼了,红旗渠挂在距地面几十米高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上,蜿蜒而行,清澈的渠水在其中流淌滋润着林州人民,一面的河堤是悬崖峭壁,另一面的河堤是长方形的大青石堆砌,青石整齐平整,勾缝紧致严实,让人很难想象这是几十年前仅靠一锤、一铲、两双手的杰作。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到底是什么支撑起林县人民建设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呢,我想这正是培训老师所说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红旗渠精神。

时代需要弘扬红旗渠精神 篇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日前中央领导同志在参观红旗渠精神展时也特别强调,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践行“三个代表”,坚持求真务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红旗渠建成通水虽然是40年前的事,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红旗渠精神的确仍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上世纪60年代,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为改善生存条件,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林州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以“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英雄气概,用10年时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人工天河———红旗渠,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红旗渠的建设实践,充分显示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无限创造力,显示了党的坚强领导对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性。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伟大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在市场经济时代,红旗渠精神仍然散发着无穷魅力,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品牌功能日益显现。近年来,红旗渠先后荣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等,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100所大专院校、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将其作为德育基地,每年到基地参观学习的有60多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0多万人次。红旗渠已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主要阵地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确保党和国家永不变质;有利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继承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为西部振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应当与牢记“两个务必”、践行“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相结合。“两个务必”的核心要求是艰苦奋斗,而红旗渠精神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保证。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把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把艰苦创业和科学发展相结合,使红旗渠精神永葆青春和活力,体现出时代性、先进性。同时,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红旗渠精神作文800字 篇10

它,是林县人民的幸福渠,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位列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中国之“水长城”――红旗渠。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英雄就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大概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大禹之水,而商朝时,西门豹阻止了漳河水的泛滥,到了春秋战国的分裂时期,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如今,在杨贵书记的领导下,几百条渠水蜿蜒在了逶迤的崇山峻岭之间。

在这条伟大的渠建造之前,林州曾因极端的气候,无情的天气,独特的地质,沦为一片寸草不生颗粒难收的荒芜之地,有难必有抗争,在这片荒山秃岭,水比油贵的土地中的林县人民修建过英雄渠等一系列水系,渴望能改变这一现状,而五九年的一场大旱,现有的四条流水不多的水渠,竟也被无情的干涸为废渠。

终于于危难之时,可敬的杨贵书记亲自远赴山西,到漳河水旁,经几多测查,上报中央,并被批准把浊漳河水引到林县,这一天10月10日,林州的日报上闪现几个鲜明的大字,顿时林县人民的心中有了一丝盼望,喜讯不断扩散,原被调往新乡任职的高才生吴祖太义无反顾的奔向了林县。

从来没有人能轻而易举的成就大事,问题在施工现场一个一个被揭露,这次的修建是否又会同往常般重蹈覆辙,杯水车薪?林县人民不知道,杨贵吴祖太不知道,也许当时没有一个人可以确定。

但林县人民是不会放弃的呀!在人群之中,几个高大的`身影挺身而出,姚公社的“烧灰王”原树泉带领群众用“明窑堆石烧灰法”,一窑烧400公斤石灰,成功解决石灰问题,一位老人翻山越岭到这里传授造土石,放炸药的方法,7万民众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山头,架设渡槽,他们用至死不懈,艰苦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在雄,险,奇,秀的大山上断壁而凿,铸就了悬挂于巍峨绝壁之颠的“水长城”。

在人群中,八十一位绽放出生命的火花,永远埋藏在这条红色飘带间,1990年,杨贵老书记重返他的第二故乡林县,望向山清水秀,翠柏簇拥,心旷神怡的林县,醉坏了心肝,提笔写下《赠言十水》。

“人造奇观叹寰宇,天河环绕太行间”。希望中华民族在红旗渠精神的哺育下,继承并发扬它的精神内涵。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篇11

红旗渠原来是一块旱地,因为地处太行山的腹地而导致了山多水少,为了将这一块儿发展起来,开山引水,修建水库,与天斗,将山河重新归位。这就是一种大无畏精神吧,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在不伤害自然的条件下,利用自己手中的一锤一锹,甚至是用自己的双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经过数年的剑客奋斗们终于引流成功,解决了这块干旱地区的用水难题。

其实,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我们现在身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吃苦耐劳,奋勇拼搏,这种精神是丢不了的。只有秉持着这种信念,才能让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不为艰难,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不放弃。

现在的网民物质生活提高了,可能不能体会当初建设的艰辛,但是重走红旗渠,你可以看到这些时代的见证,听讲述者讲述过去奋斗的故事,同样是振奋人心的。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创造出了世界水利建设上的奇迹。

正直青年大学习之际,我们年轻的一辈在新时代又该如何谱写新的篇章!红旗渠有一处青年洞,这是最典型的代表,是300多名青年男女通过自己的汗水和献血一点点开凿出来的。不忘革命老前辈。大地用风貌来铭记,而我们要用精神来传承。

上一篇:来源古诗词的成语下一篇:党的生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