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小学“绿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4-05-16

三门小学“绿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共7篇)

三门小学“绿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突出“以人为本、民主参与”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从而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绿色教育是我校的一个特色,我们努力把绿色教育的成果保留、积淀下来,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我们进一步把绿色教育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让绿色教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染、熏陶,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让孩子们伴着“绿色”健康快乐的成长。“校园绿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分歧,代表着一定容量先进的文化——人文观念、道德情操、时代气息,建设校园绿色文化应该在校园文化的统领下进行;它应该体现时代精神和“生本”特色,“灵动”作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指标,是因为它最能培养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因为灵动,代表着不因循,不模仿,不从众,代表着具有个性特征的审美理性。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而绿色校园文化则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绿色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颜色,它蕴含着无限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

二、创建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将围绕“使每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个总目标去进行,以校园物质(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以校园行为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外在表现。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用“绿色思想”培养人:确立环境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用“绿色观念”教育人: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观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绿色意识与能力。用“绿色校园”熏陶人:以绿化、美化校园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绿色校园,倡导校园“绿色文化”、“绿色文明”的行动,使保护环境、建设环境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三、创建内容

绿色校园文化就其内涵而言,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指绿色环境的建设,丛丛绿林,株株花木,昭示天地人和谐相处。曲径通幽,花香鸟语,共相伴学海无涯乐渡。为学生创造一方健康成长的沃土,给学生擎起一片施展个性的蓝天,让每棵树,每面墙,每个景点都成为能够对学生产生熏陶的老师。其二,指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学校环境的感染,规章制度的导向,教师引领的影响,使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我们可以说在这种绿色校园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他人会有关爱之心,对自然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人类的未来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校园文化在其表现形态上,大体可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一)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绿色校园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其他校园文化表现形态的灵魂。

首先,在办学理念上,逐步形成精神文化的系统。我们班子集体经过长期的学习,教育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在思想上清晰地认识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仅要有精而广的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不单纯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更要有一种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文精神。这一社会人才的取向也就成为我校确立全新办学理念出发点和归宿点。基于此,经过我校全体教师讨论和领导班子的反复研究、提升最终确立现在形成我校的办学目标:“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夯实文化基础,培养实践能力,办成一所具有以环保教育为特色的省级农村示范学校。”以“以人为本,民主参与”办学理念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在以后的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深化这一办学理念使其成为我们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思想指南。并围绕着这一理念形成我校的校风,学风,校徽。真正做到精神文化系统化,全面化。第二,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必须要继承我校优良的传统,我校的领导多年来形成一种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率先垂范的传统。我们的教师更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虚心好学的优秀品质。我们老师的这种品质才使我们的学校生存发展,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因为有了这样的品质,我们老师才能做到,课上是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下又是一个绿色校园的建设者。而我们的学生也有着好学上进,富有个性的特点。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这些品格是绿色校园文化得以发展的精神基础。第三,精神文化还体现师生角色的转变上,给学生心理上、人文上和人道上的关怀。教师更新观念首先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者,对学生注入人文关爱,我们深信:“顽石在与自然的抗争中终究未能抵抗大自然的潜移默化,更何况是我们自己的学生呢?我们的老师要从学生情感入手,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建立了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感悟,主动思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完整人格的人;培养其高贵的人性。教会学生如何人尊重人、理解人,如何让以诚待人,与人相处。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有思想、平等的人来对待,而不再单一的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更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导向,我们的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春风般抚平有问题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走出心灵上的困惑。给学生一个精神的家园。第四,精神文化要从富有灵气的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出来。校园建设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我们绿色校园文化下的校园建设就是要使我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的内涵,要使校园的每一块顽石都富有灵性,要是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我们对校园建设的理想目标就是“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小草无语,足下留情”,“青草在微笑,请你绕一绕”,这些标语虽无声,却如涓涓细流注入学生的心田,使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了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形成了一种崇尚自然,关注环境,“环境为我美化,我为环境绿”的环保意识。在以后的校园建设中,我们还要倾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学习的雅境,一处处施展个性的场地。

(二)校园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锻炼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事件校园文化的内涵。行为文化强调“人”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行为文化的主体,也是我们绿色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发展者,也是受益者。

1、要加强领导班子集体在绿色校园文化中领导人的作用。学校领导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的过程,领导者首先应是一个学习者,开拓者,感染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学校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与学校发展有关的学习和参观,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意识,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在工作中,班子成员还要继续做到表率的作用。继续发挥自己旗帜的作用。要求普通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

2、教师是我们绿色校园文化的中流砥柱。教师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最大最直接的人,我校的教师正用自己的行为去铺垫着学生的未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充分体现了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为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校积极规范教师行为。要加大对教师行为的规范,通过领导者的引领,典型教师的示范,扩大教师行为的规范,通过领导力度。教师要衣着得体,要大方而又富有生气。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以平等、和谐、自主、协作的引领。这样使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为教育者。

3、我们的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我们的校园文化主要是为学生的成长搭设一个发展个性的平台,在绿色校园文化的影响下进行“自我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绿色校园文化的最终归宿。因此学生行为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的效用最终会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同时学生的行为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的行为朝能“真正能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人”的方向迈进。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通过纪律的规范,教师的引领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的行为上规范自己,在思想上提升自己,使学由原来的“让我成长”转变成为“我要成长”,通过“自我教育”的行为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得以张杨,错误的、幼稚的思想、恶习得改正。我校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组织——少先队的作用,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另外学生们还到校园建设的劳动中去,在劳动行为中锻炼自己,培养能力。我们主张学生领养绿地,给学校的校园规划蓝图,学生独立搞环保调查,对本学年或全校师生进行环保讲座。还要举行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竞赛,文艺节目等,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环保行为。

4、构建绿色德育。用以人为本、以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理念指导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教育是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灵启迪心灵,用人格打造人格的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理解“赏识是成功的起点”的理念,善于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表扬,要将精炼、准确、富有激励性的“赏识寄语”写在“闪光卡”上,赠送给学生,让家长签字后返回学校,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都能得到学校和老师们认可,增强了上进心,架设起一座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发展的观点待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通过“进步之星”、“诚信之星”、“学习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环保之星”、“勤学之星”等十佳百星活动的开展,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收获进步的喜悦。

5、创设绿色课堂。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全体教师要以创设绿色课堂为重点开展绿色文化的教育。

(1)明确绿色课堂的内涵。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①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③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④承认个性差异,理解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水平,分层教学;⑤尊重每一个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⑥教案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⑦语言有激情,表情亲切,实行情感教学;⑧每节课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练习、反思时间;⑨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为主;⑩发现学生有问题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2)以“五导”教学生化绿色课堂。现代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发挥其导师作用,学校要求教师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五导”:即,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学生疑惑的辅导;学习氛围恶的诱导;思想品德的教导。

(3)以具体活动为载体落实绿色课堂。充分体现生本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可能。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是学生求知过程极为重要的三个环节。老师要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备课,设计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纲,印发给学生,学生按照提纲提前预习完成教师布置的提纲上的阅读思考,必达内容。教师根据提纲备课,课上根据提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自己答出正确答案的让学生自己说出,教师重点放在答疑,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

6、创设绿色课余文化。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各年级、各班要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继续坚持开展午间写字和经典古诗文通读的活动,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字,说普通话,讲文明语,做文明事的良好习惯,打造书香校园,加强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教育,组织好以学生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如:广播站、美术组、体育组、乒乓球组、电脑组等。加大各类特长展示等特色文化活动的力度。积极开展主题化传统性教育活动,诸如以“感恩”和“节日庆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经常性开展学校传统活动。开展好体育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如社区劳动、慰问孤寡老人。

(三)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序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努力为学生创设一流的学习教育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成为我校整体工作的一项大事。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校园的环境悄悄地发生着可人的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到使每一堵墙都说话。”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他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要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内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偶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让墙壁、板报、橱窗、报栏说话,让花圃、道路、教室育人,用文化优化环境。(环境文化包括:黑板文化、橱窗文化、食堂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花圃文化、道路文化、走廊文化等),我校由于诸多原因办学资金设备非常紧张,严重束缚了我校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然而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还是尽最大限度投入资金,购置垃圾箱等。为了保证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在以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计划加大物质方面的投入。

1、设计和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整体规划好学校的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2、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美化,使校园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加大绿化美化校园投入,以数量奠定绿色文化校园的基础,绿色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以质量提升绿色校园的品位,是学校绿色植被种类达到上百种,学校围墙周边绿化,是周边环境与学校环境融为一体,协调统一。对厕所进行改造,是绿色校园品位不断得到提升。对篮球场地进行一次大手术-----换成水泥地面,这样使学生在进行活动时,避免了尘土飞扬的场面,学生玩起来更清洁,更健康。

3、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要指导各班办好每月一期的黑板报,每次组织板报评比。

4、营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育人环境,做到使每一面墙、每一个花园都发挥它的育人功能。结合“环保教育” “安全教育” “团结进步教育” “廉政文化校园” 等主题教育,制作宣传板报,使之对学生期待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书画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升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使之成为我校一道展示文明、宣传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5、组建红领巾广播站,利用学校完善的校园广播系统及时播发校园新闻和优秀事迹。并与时俱进地播放一些优秀歌曲、英语节目,促进学生的发展。

6、在教学楼内,准备进一步体现“让每一面墙说话”的理念,在走廊的墙壁上挂上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条幅,对每个班级的布置,要发动学生献计献策,即能体现本班的特色,又能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把教师格言、学生格言放大张贴,把楼道长廊构筑成文化长廊,形成一道亮丽的育人风景。利用‘地球日’和‘环境日’,大力宣传环保、绿色教育。

7、做好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的评比。在教学保障上,要力争做到陈旧设备的更新,实验室用品要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要,使学生的能力不仅依赖于书本,更要来源于实践。同时加强网络教室的升级和校园网的兴建。让我们的学生在远离网吧的同时,能够享受现代科技的便捷,也使我校办公条件跨上一个新台阶。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新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四)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保证那,是环境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制度好比催化剂,可以规范人们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制度建设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在我校,制度不仅仅是约束人们的一项措施,更是让师生在参与制定和执行制度中得到教育,得到鼓励。力求让师生在用制度是那个来规范自己时,没有压抑的感觉,只是为了在更好的机制环境下学习和工作。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我校将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鼓励师生有问题积极反映,校长将及时予以回复。学校工会要发挥其职能作用,把这项工作做好。学校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要定期与教职工谈心,谈心主题要鲜明,留有谈心记录。对全总反映出来的问题,条件成熟的要马上改,暂时不能改的也要向老师们解释清楚。简历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和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简历爱护公物制度、公共卫生制度、绿化制度和校园养护责任制等等。使其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在此基础上,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局面。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对学生规范的制度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而不能使学生在“禁止”“拒绝”中发展成长,同时对学生的要求还体现对学生自主性的调动发挥。我校将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再教职工管理中,在职务晋升、奖金发放、职称评定、评优奖励中创造良好的竞争机制,让教职工在竞争和合作中体会教育的乐趣。在学生管理中,引入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比制度,我们特别主张培养学生个性,在各项活动中张扬学生,展示自己,让学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得到提升;再活动方面要制定每学年绿色学校实施细则,让师生在建设秀美校园,构建绿色校园文化中得到陶醉;再课堂教学上我们制定教育教学评价细则,让良好教学评价与反思,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既有实践之乐,又有创造之功。使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进行绿色教育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

四、保障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保证绿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有效的协调全校的力量,形成齐抓共建、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局面,强化校园文化的管理,有自己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经研究,决定成立三门小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谭显亮 副组长:赵秋艳

成 员:刘崇姣 蒙万财 周如祥 赵家达 蒙海玲 潘玖乾

黄文君

2、领导小组主要任务:

(1)协调全校各部门力量,实施对校园文化的齐抓共建;(2)规划、指导全校的校园文化工作,组织全校较大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如组织艺术节等;

(3)调查、了解绿色校园文化的状况,向学校提出绿色校园文化方面的政策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并负责实施;

(4)有计划地开展有关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教师培训工作和师生文艺骨干;

(5)开展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活动,用理论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三门小学“绿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2

一、以人文精神熏陶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万盛小学精心设计, 为学生创设一流的绿色教育校园环境。校园不大, 学生不少, 将有限的空间精心布置, 使之为促进人的发展发挥最大的功能是我们的设计理念。绿草如茵的苗圃、花团锦簇的立体花坛、美化后的文化走廊、富有童趣的儿童娱乐天地、传播科普知识的科技长廊、精心设计的护绿种植园、特制的清洁用具摆放架……无一不凸显了学校教育者的精心创意, 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成长环境舒适的追求与人文关怀。

计算机、多媒体、一体机、LED显示屏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规范的科技室、手工坊、缝纫坊、陶艺吧、烹饪房、种植园、书画室、英语活动间, 都用心设计, 使每个功能室各具文化特色,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了广阔的天地;室内运动场、足球场、儿童健身乐园, 每处健身场所各具特点, 为学生锻炼体魄、挥洒汗水、争金夺银搭建了拼搏的舞台;宽敞明亮的图书室, 各具特色的艺术墙、展板、橱窗, 为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供了获取更多知识的美好空间;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站、“绿果果”电视台, 为学生认识世界、放飞梦想开辟了新窗口, 搭建了大舞台;学校还不断完善特色功能室的建设,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和学科氛围。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 并不是简单的校园环境建设, 如果不注重引导, 不注意培养一种校园氛围和精神, 环境教育功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校在不断改善环境建设的同时, 更注重丰富“校园环境”的内涵, 就是持续实施为学生提供良好发展的“绿色教育”——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让每一块绿地抒情, 让每一个景点怡情, 让每一句“温馨提示”育人:校门两侧的“学校赋”和“陶艺作品展”让进校的人们深感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与特色;百卉楼和嘉木楼正门厅“孕育绿色生命, 奠基幸福人生”的巨大横幅和标牌诠释着办学理念;门厅两侧是本校名师和获奖学生简介, 运动场四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果展板, 这些都无时不鞭策着师生们奋发向上;每个班的教室不仅有班级板报和书架, 还有属于孩子们展示知识和思想火花的廊道展板以及供孩子们课间阅读的廊道书架, 这些溢满书香之味的环境设计处处展示着学校文化底蕴的厚重;楼道张贴着学生自编自创的人文化提示用语, 连垃圾箱和堆放清洁用具的铁架旁也贴有“弯弯腰, 请把垃圾送回家”“请为清洁用具排排队”等孩子们自制的温馨提示牌……就这样, 学校一改以前的“不准怎么样”为倡导“应该怎么样”“希望怎么做”的正能量人性化教育, 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下学会文明生活, 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环境更具文化气息, 更贴近孩子的生活, 更能显现学校的育人功能是我们对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如今, 经过精心打造, 万盛小学不仅彰显了“绿色校园、阳光校园、人文校园”的形象, 更散发出百年传统与现代气息共存、文化积淀与时代特色交融所带来的深厚底气和勃勃生机。

二、以民主思想引领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确保学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的主要保证。长期以来, 万盛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全员聘任制、校务公开制, 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整理、完善规章制度, 形成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为了提升校园文化精神, 学校聚焦“三风”文化制度的落实践行, 通过“精业博爱, 启智求新”的教风弘扬教师形象;通过“快乐探索, 求思成习”的学风培养学生向上品质;将“和谐合作, 质朴高尚”的校风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

构建师表形象——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好广泛、人格健全的教师队伍, 是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 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师培训、成长的相关管理制度, 努力为教师搭建学习的T型台、展示的舞台、成长的平台。通过各种保障措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组织各种富有实效的课题研究及“高效课堂”“同课异构”“三课打造” (精品课、示范课、师徒献课) 等教学方式的探索, 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学校坚持开展教师基本功大练兵, 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培养“博学善教、开拓创新”的教师团队, 通过“读书工程”塑造有底蕴的教师, 利用“反思驿站”培养具慧心的教师, 凭借“心语论坛” 引领会超越的教师。学校还通过校际交流的培训方式, 倾力为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提供到名校访学的契机, 组织骨干教师开展送课下乡活动, 让他们在培训中获益, 在交流中共进。学校也坚持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 竭心尽力打造优良师资, 成就具有爱心、业务精良、和谐的教师团队, 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源头活水。

构建班级文化——学校采取示范引路、以点带面的方法:重点指导几个班, 进行班名、板报、创新墙、图书角、卫生角、悬挂的簿册、张贴的条例等自主性、创新性、艺术性、人文性的设计, 使班班有文化, 班班有特色, 各有其美, 各有品位, 充分彰显班级个性。然后全面推广并形成保障制度, 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有考核激励, 以此促进各班班主任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发挥, 调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 将每个教育空间打造成为学生乐学、教师宜教的乐园。学校还凝聚班级之魂, 采用年级选拔、年段评比、全校展示的三级提升机制, 通过小组建设、班牌制作、班徽设计、班歌诵唱、设计创新墙等途径丰富文化载体, 彰显班级特色。并在班级文化的引领下, 引导孩子全力打造特色小组, 从组徽组名的设计、组员职责的有序分工、小组的多样评价、个性的激励机制以及小组合作的自信展示中, 我们看到了班级文化给孩子们带来的可喜变化。

构建管理特色——学校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和岗位聘任制度, 构建一个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一是创新工作方式, 思想引领和检查落实并行。用身边的教育伙伴做榜样, 引领教师生成智慧、奉献自我, 乐于和周围的朋友一起成长进步。二是创新思维方式, 行为反思和督查反馈跟进。用扬长的导向, 引领老师们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 真切反思自己的育人行为。三是创新管理思路, 个人责任与集体荣誉共担。制订完善了《教师个体评价》《教研组考核方案》,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 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和价值追求, 让老师们建立起“给空间就是给平台, 给任务就是给机会”的观念, 助推每个人在协力协进中, 从集体的创造里吸取力量。

学校用“水磨的功夫” 实施精细管理, 拓展养成教育,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养成。一是拟定并实施“养成教育分层分段目标”管理, 让朗朗上口的行为目标童谣深入孩子心田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行为。从细节入手, 从小处要求, 强化训练, 分级落实, 帮助学生形成自信、优雅的行为举止, 提高养成教育效果,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如“分层”拟定的“好习惯, 益终身”——低段:学习用具准备好, 课间玩耍声音小;中段:下课桌椅摆放好, 见到垃圾勤弯腰;高段:上下楼梯靠右行, 走出校门也文明。再如“分段”拟定的“队史知识我知晓”——低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标准的队礼要掌握;中段:光荣的队史心间记, 规范的队会齐努力;高段:鲜艳领巾坚持戴, 强健体魄靠锻炼。二是采用“个性评定法”, 完善养成教育评价体系, 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学校对班级的考核推行“绿标贴”晋级 (“绿标贴”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介质) , 将“绿标贴”分为绿种子→绿芽儿→绿叶儿→绿果果。这种层层递进的评价方式, 既承接了学校“绿色教育”特色, 又提升了学生文明素养,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更促进了学生生命成长。

展读万盛小学校园文化制度建设长卷, 看到的是方寸之地无不体现精心设计, 空间经纬处处显示“绿色”匠心。制度不仅体现着依法治校的规范, 更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教育的人文管理精神。校园随处可见的提示语, 成了师生共同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学校校刊、校报的发行汇集着教师的教育成果, 书写着学生的累累硕果;学校绘制的远景规划, 散发着学校“绿色”发展的浓郁芬芳;“红领巾广播”“英语时空”“早间播报”“校园电视台”的定时播放, 促进学生茁壮成长;各种获奖证书、奖杯、锦旗散发的是一个个生命成长的夺目光彩, 她彰显着“绿色”发展的蓬勃生机。学校每天都在变化, 每天都迸发出更加灿烂的精彩。

三、以生命教育塑造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容和途径。组织开展好校园各项文化活动, 对于师生拓展知识、历练能力、健全人格、提升素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使校园文化建设立体化、特色化、个性化, 万盛小学总是敏锐地抓住生活小事, 充满灵性地去发现、精心构思和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从养成教育活动、传统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板块, 不断拓展教育空间, 力求做到一年一花样, 一年一亮点, 每年都有新创意。

一年一届的“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读书节”等主题教育月活动在组织者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设计中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孩子们从中收获了知识、体验了快乐、锻炼了才干、培养了情操, 生活更富有绚烂的色彩。“红领巾‘绿色行动’‘低碳行动’‘节约行动’”等环境教育活动有特色、有创意, 让师生的学习、生活处处洋溢着环保。“我爱我班”“精彩一刻”“快乐天地”等自主创新教育活动以及演讲赛、辩论赛、抢答赛等促进学生的发展, 让孩子们走向集体大舞台, 发展自我, 提升生活质量。学校还把握时代脉搏, 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陆续开展“好书漂流进院坝”“消防知识进社区”、春游远足、徒步拉练等, 不仅让孩子们走进社会, 参与实践、丰富阅历, 更重要的是亲近了自然, 了解了社会, 提高了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开展的“自理自立——我能行”活动, 让孩子们通过戴领巾、系鞋带、叠裤子、整理书包、切萝卜丝、包抄手、搓汤圆和钉扣子的比拼,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激发自我服务意识。

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诠释着万盛小学“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绿色之旅。孩子们在这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为自己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本土资源培育人——校园文化课程建设

利用本土资源而开发的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是学生发展个性和施展才华的空间, 更是学校对校园文化外延的诠释。

创新内容——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广泛征集学生意愿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在校师资情况, 开发了独树一帜的“走班式”课程。“自然笔记”——以图画和文字记录对大自然的观察;“编织缝纫”——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树立节能环保意识;“礼仪训练”——让孩子举手投足之间散发温文尔雅的气质;“智力拼图”——让学生在拼组图案中感受图形的变化之乐;“多味烹饪”——教会学生生活的本领, 懂得生活的多滋多味;“玩转小游戏”——孩子们在玩中乐, 乐中学, 学中思!……这些有章有形的校本课程, 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校的育人工作水乳交融、和谐发展。除了走班活动课程, 学校还巧设“国旗下”课程。以往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千篇一律, 让人久听乏味;条条款款的大道理, 让人倍感空洞。如今, 学校结合社会资源, 请本地的交警、医生、法官、家长义工、心理咨询师到校结合自身职业进行专题讲座;学校还不断创新集体朝会课模式, 采用德育处确定主题、班级申报、学生编排的方式, 让更多的孩子在朝会课这方阵地里“露脸”, 真正为学生搭台, 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这样的课程开发让万盛小学的集体朝会期期有看头、次次有亮点。

丰富渠道——学校挖掘本土资源, “推开家门、打开校门”, 以“校内、校外、区内、市内”为纬度渐次展开, 以“学科知识、科学技术、传统文化”为经度, 巧妙交错, 布局学校社会教育网, 开启万盛小学学子的社会实践课程。步入科技馆——感受科技魅力;方家山采茶——体验劳作之福;汪石冥故居——缅怀革命先烈;水土保持园——关注生态环境;污水处理厂——了解净水原理;身临图书馆——激发阅读兴趣;深入消防营——了解消防知识;亲临气象站——拓展科普常识……真可谓:实践课程, 让万盛小学孩子的童年别样精彩!

开发资源——学校坚持“多元共生, 自主和谐”的大课程观, 尊重儿童天性, 顺应儿童发展, 结合本土资源, 编写出陶艺、红苗风情、社会实践、阳光体育等方面的校本教材10 余册;整合思想品德、综合实践、公共安全和心理健康等学科, 开设“家乡特产”“万盛旅游”“万盛红苗”等新课程;挖掘开发了生活技能、艺术熏陶、科技创新等多门类社团活动, 成立了“尖尖角”文学社、“雏鹰假日”小队;校刊《心绿》、校报《小荷才露尖尖角》更是汇集着师生的智慧, 体现学校“绿色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和无穷张力。

三门小学“绿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绿色;教育理念;小学校园;体育文化

一、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创设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环境

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尤其是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依赖一定的体育建筑场所、体育器械设备等物质条件。绿色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文化安全环境的构建居于首位,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生动的,只有借助于实物的场所和器械才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小学阶段必须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环境建设,最起码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体育文化活动场所,在建造体育场馆、添置体育锻炼设施和体育用品时都要做到尊重生命,呵护健康,以生为本。但是,只有完备的体育物质文化设施只是一个方面,另外,要创设积极向上的绿色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还要加强对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小学校园特有的体育精神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在校园的墙壁、走廊、门厅、教室后的黑板上张贴具有校园特色的体育报刊、体育标语等来创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精神文化环境,营造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形成学校良好的体育校风,进而培养全校师生积极向上的体育意识、体育观念和体育精神。

二、提升师生素质,构建充满活力的绿色体育课堂

绿色教育理念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创设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体育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以激发学生“我运动、我快乐”的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要想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绿色体育课堂的教学理念。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素质。因为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弘扬者,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道德、品行作风和人格魅力在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意识的养成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构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②学生是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充分认识绿色体育课堂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上自觉贯彻绿色教育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乐于运动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自觉形成体育意识和素养。

三、开展各种活动,拓展永续发展的绿色体育教学

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物质与精神互相结合的文化,体育文化要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来呈现。所以,促进体育文化的形成,还需要具体的体育活动来实现。可以通过开展体育宣传活动,采用体育活动征文、活动剪影等形式,也可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的作用,加强渲染,烘托气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体育氛围。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强化体育活动的氛围。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个性要求及各种体育教学的任务目标,开展不同性质和类别的体育比赛活动项目,如,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铅球、接力等,也可以开展竞技型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等,针对低年级的小女生还可以开展踢毽子和跳绳等比赛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增强师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学校优秀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进而为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不断加强绿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能让学生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接受健康绿色的体育文化熏陶,并且积极投身于体育文化建设的活动中,还可以督促学生成为一位身体健康、发展全面的适应绿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合格学生。

三门小学“绿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4

特色建设方案

(2012年9月—2015年8月)

为进一步落实赣榆县“夹谷山”教育论坛会议精神与要求,实现我校“特色发展,打造品牌”的科学发展目标,结合我校发展实际与发展规划,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学校多年积淀形成的环境、科技、体育教育特色为基础,把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建设学校文化,打造学校品牌,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二、概念界定 1.“绿色教育”的内涵

绿色象征生命,绿色代表健康,绿色预示春天,绿色唤起希望……绿色是一般“种子的力量”,它蕴含着无限自由的发展空间;绿色是一种“和谐环境”,是人与人、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境界。

“绿色教育”是以尊重人,关注人为核心的人本教育,是焕发活力并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绿色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人的个性特点的“原生态”教育。“绿色教育”既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又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绿色教育”是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实现最好的最优的发展,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每个人都有最大的发展”的教育;“绿色教育”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绿者,自然也。”即人、事、物的一切自然;人、事、物的协调和一。

2.“绿色教育”的外延 “绿色教育”包括绿色环境、绿色课堂、绿色活动、绿色评价及绿色队伍、绿色管理六个方面。

三、特色定位及依据

1、时代性。绿色发展,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标志着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医院、绿色城市、绿色行政……一系列绿色行动应运而生。而我们倡导实施的绿色教育,则是教育跟上“绿色发展时代”步伐、顺应社会绿色发展的需要。可以说,绿色教育特色建设顺应了时代要求,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2、持续性。我校 “十一五”期间,在“营造和谐环境,践行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办学目标的指导下,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学校初步生成了“播撒绿色种子、收获绿色未来”的绿色教育办学理念,这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又是层进式的。学校前期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成绩的取得为我校打造“绿色教育”特色学校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3、必要性。实施绿色教育,进行特色建设,是一项具有务实性和前瞻性的大工程,它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进行。在经过前期的特色理论、特色意识建设之后,再把特色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我们具体将其分为三个步骤实施:一是挖掘自身优势,确定特色项目;二是整体着眼,精心设计,处理好特色重点和特色项目与学校全局工作的关系;三是定期评估,不断反馈,使特色学校建设走上动态的、持续的、层进式的健康发展之路。

4、可行性。“绿色教育”特色建设在我校已见雏形,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教师队伍建设、课堂建设、德育建设、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其中德育建设经验和成效尤为突出,优势明显。因此,我们确定把“绿色生态德育建设”作为拉动整个学校特色建设的主打项 目,深挖德育特色内涵,通过德育实践,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德育目标体系、评价体系,探索、丰富有效的德育实施途径,以此拉动整个的特色建设工作。

四、发展目标及思路

(一)发展目标

我校特色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三年的努力,力争使学校成为在省、市内有知名度的绿色教育特色学校。

1、建设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学校:形成“人文、民主、和谐”的管理文化,形成绿色教育下的(教育和教学)育人目标、内容方式、评价体系。

2、造就有发展力的教师:学习研究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3、培养有活力的学生:责任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特色建设的阶段目标是:

第一阶段:挖掘奠基期(2012年2月~2012年12月)。在特色学校建设总体思想的指导下,选定带动 学校整体特色发展的突破口——“绿色生态德育建设”,初步建立绿色德育目标体系、评价激励体系,探索、丰富有效的德育实施途径。同时将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绿色课堂、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一起拉动,使其系统、科学的发展、跟进,为后期的特色建设工作奠基。

第二阶段:拓展深入期(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阶段重点落实“绿色校本课程研究”,基本建立绿色校本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将绿色德育特色项目的发展经验进一步延伸,深入拓展研究。形成“人文、民主、和谐”的管理文化雏形,绿色教育下的(教育和教学)育人目标、内容方式、评价体系基本形成;教师的学习研究意识变得强烈,普遍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学生的责任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步步增强。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期(2014年9月~2015年8月)。形成“人文、民主、和谐”的管理文化,绿色教育下的(教育和教学)育人目标、内容方式、评价体系已经形成;教师的学习研究意识增强,大多数人有了很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学生的责任感、自主意识普遍较强,多数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孕育一大批特色办学成果,提炼具有较高价值的特色办学经验,实现特色学校建设目标。

(二)发展思路

我校新一轮特色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创建在市县内有影响力的“绿色教育”特色学校为目标,以培养和造就“有责任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理想追求,以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化建设、课程建设为重点,以科研兴教为策略,以绿色德育为主打项目,力求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和办学成果,拉动学校整体提升,实现内涵发展。

五、发展重点及措施

(一)打造学校文化,推动特色建设。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统领,而学校文化是办学理念的最重要载体,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学校文化对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特色建设的重点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挖掘。

1、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学校在前期环境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丰富、改进、创新校园自然环境布置,通过改进、创新学校走廊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内容、形式,如根据校园的整体特点和学校下一步发展需要调整楼内外的环境内容和布置形式等,营造”天人合一” 的富有活力的和谐氛围。

(2)人文环境建设。改进和完善人文环境建设,重新规划和调整校 训、教风、学风、校歌和学校办学理念,丰富文化建设内容,如班风建设评比,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管理、劳动、学习、互助之星的事迹展示,优秀作业的展示以及墙壁文化的布置等等,强化“环境育人”、“隐形课堂”的育人功能,营造人文、民主、活力的环境氛围。

2、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力量,是学校特色建设的灵魂,它制约着学校文化气质和教育风格的形成。对于教师,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学校教职员工对于“绿色教育”的认识,提高认同度,并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指导实践;通过开展“我的职业理想”演讲、读书活动、我与名师找差距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精神追求,深入师德建设。对于学生,通过强化和完善环境文化熏陶、故事育人、活动感染、经典诵读、评价激励等德育实施途径深入德育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开设绿色环保校本教育课程等拓展德育途径。从而创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

3、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是特色发展的可靠保障。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人文、民主的管理制度对于特色建设至关重要。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1)修订各项能适应于当前学校发展需要的、能充分体现科学、人文、民主的各项“金山镇中心小学管理制度”。

(2)围绕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制定一系列新的能充分体现人文、科学、民主的富有激励性的管理制度,如“特色建设自检自评评价制度”、“家校教育联动制度”等,使制度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二)确立科研课题,牵动特色建设。

特色建设离不开教育科研的引领,课题研究是特色创建最好的牵动。未来三年我们将把“绿色德育研究”作为特色建设的主打项目,把“绿色校本课程研究”作为特色建设的支撑点,进行重点突破,从而带动学校文 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课堂建设等各个层面。

在“绿色德育研究”上,我们确立“实施绿色德育,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课题,实行全员参与的方式,“绿色校本课程研究”则实行部分教师参与的方式,学校将通过加强管理、跟踪落实和效益考评奖励等措施保证研究效果。

因此,在开始阶段我们将首先确立研究课题,成立科研领导小组,邀请相关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引领,引导全校教师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同时建立相应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确保研究课题将特色建设引向深入,从而牵动整个特色建设的全局。

(三)打造绿色教师队伍,做好特色建设保障。

要想培养富有责任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凸显绿色教育特色,就必须有一支富有强烈的学习研究意识和拥有较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队伍——那就是绿色教师队伍。

我们认为绿色教师队伍应该有如下特征:具有“人文、民主”的教育价值取向;具有适应绿色教育发展的自生性特点;具有活力、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特点;绿色教师队伍是教师遵循学校的绿色教育办学理念,抱着强烈的研究意识,凭着自己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学校发展要求的教师群体。所以我们继续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师德建设系列活动的开展,树典型,带全体,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引导教师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创新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的教科研体系和教师考评激励制度,使教师在思想上、意识上富有活力和创新力;完善、创新能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研修“六动工程”(课题牵动、教研互动、骨干带动、校际联动、网络互动、读书促动),使教师在理念上、行为上富有活力和自生力,以保证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为特色建设做好充分的人力保障。

(四)打造绿色校本课程,深化特色建设内涵。

我校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学校“绿色教育特色建设”的支撑和重要内容。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学校将继续挖掘教师潜力和社会资源,拓展课程资源,构建人文、民主、和谐、活力的校本课堂,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校本课程管理,重新整合课程资源,构建科学、有效的“绿色校本课程”实施体系,重点在“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策略实施、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开发和研究。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2—2012、4)

1、组建“金山镇中心小学绿色教育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做好“特色建设”规划工作。

2、制定“特色建设规划”,组织专家论证。

3、搜集绿色教育相关材料,组织绿色教育理念学习。

(二)实施阶段:(2012、5——2014、12)

1、形成“绿色教育”特色的理念,开展绿色活动,全面实施特色研究。

2、构建绿色教育体系,形成特色建设阶段性经验总结报告。

3、规划实施成果,整理收集相关资料(书面与电子的)

(三)总结阶段(2015、1——2015、8)

1、整理相关各项研究成果资料。

2、撰写特色建设总结报告。

七、保障条件

为确保“绿色教育”的顺利实施,特制订保障措施如下:

1、组织机构保障。成立“金山镇中心小学绿色教育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

2、例会制度保障。每月进行一次专题例会,研究反馈实施的情况。

3、跟踪指导保障。教导处和教科室定期检查指导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4、适度经费保障。学校做好对特色创建的经费保障。

5、档案制度保障。及时把实施的轨迹资料分类存档。

6、专家引领保障。聘请相关市县专家讲座、把关和技术、理念指导、引领。

7、考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考核评比激励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开边小学创建绿色校园实施方案 篇5

“绿色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爱环境就是珍爱自己”为主题,以提高师生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为目标,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甘肃省“绿色单位”创建活动精神,落实《镇原县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营造校园绿色文化氛围,创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开展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争创健康环保、和谐的绿色校园”。

二、组织机构:

长:

李等荣

副组长:

葸雅妍

成员:

张新会

杨生贵

张娟娟、曹永亮、张春丽、陈红蕊、张芙蓉

张盼盼

三、具体措施:

我校将以师生齐动员,共建绿色校园为主线,开展校园绿色工程及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环保系列活动。

(一)在学生中开展以下绿色行动:

1、开一次全体学生的环保动员大会。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进行动环保宣传动员,再由少先队辅导员老师带领全体师生宣誓、并在宣传条幅上签字,提高全体学生的认识。

2、举行一个《关爱环境就是珍爱自己》的主题队会。通过班级内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懂得环境的危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救助环境,用行动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在班会上开展“签环保承诺卡,做环保好少年”的活动,签一张环保承诺卡,“让学生做到爱护动物、保护环境、节约水电、节约纸张,同时评选出每班五位环保小卫士。

3、学校开设一个环保教育专栏,宣传环保知识,营造正确舆论导向。做一期环保手抄报,以关爱环境就是珍爱我们自己为主题进行自我编排、自我设计、少先队将进行手抄报展,并评选出十名最佳创意和最佳制作奖。

4、每班设一个环保信息员,这名环保信息员除了每天传递校内外新闻外、还负责提醒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内的大屏幕电视、电脑、投影等设备后的及时关闭、灯具的及时开关等方面的管理。

5、开展“回收一种废旧物品,帮助一位贫困小朋友”的手拉手献爱心活动。

6、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和班队会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7、学校成立“自然兴趣小组”、“手工制作小组”、“绘画兴趣小组”、“环保兴趣小组”等。通过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环境中观察、了解大自然,采集标本、采集植物、搜集石头。回校后进行艺术加工,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制作出各种有思想、有创意的艺术品、作品。

(二)教师的绿色行动专线将开展的系列活动

1、开一次校领导班子的提高认识会提高绿色意识。

2、学校组织教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集体学习环境保护法,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并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和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方面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学校环境教育的水平、层次。

3、在女教师中开展“拿回菜篮子”活动,向全体女教师赠送塑料、竹制菜篮子,拒绝使用一次性方便袋,以此减少生活垃圾,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4、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加强对教师课堂渗透以及环保课程的设置和开课情况的检查,并加强对各班级、各中队环保活动的指导、检查、考评,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保证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办公室应加强对环保设施的检查和添置工作,确保环保工作的需求。

三、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创建绿色校园。

1、增加校园绿化率,在可绿化地种植绿色植物,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原有花草树木的维护工作。

2、在校园内接上自来水管,用于灌溉花草、冲洗厕所,同时要求全体师生节约用水。

3、控制我校水污染源,对师生灶污水进行排污处理。

4、完善垃圾分类设施,设立垃圾分类箱。

5、学校打算投资建立永久性的环境宣传教育标牌,并为图书阅览室增添部分环保书籍。

6、学校加强了环境卫生治理,消除卫生死角,进一步强化卫生保洁相关制度的落实,促进我校绿化工作、保洁工作。

通过以上活动使全校师生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做到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建造绿色校园、创建绿色家庭、构建绿色生活。

四、整理好有关的评估档案和宣传资料

1、有学校教导处统筹安排和指导评估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编工作,各年级组积极配合。

2、收集整理师生环保教育的活动照片。

三门小学“绿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6

泸江教函[2012]8号

泸州市江阳区教育局

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江阳职高:

为了贯彻落实《泸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切实加强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制定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

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充分体现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突出与时代精神相符的价值追求,使中小学校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二)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文化的育人作用,使学生通过先进文化的熏陶、文明风尚的感染、优良环境的陶冶,得到思想引导、性格培养、意志磨炼、观念认同和精神升华,使中小学校园真正成为文化育人的摇篮。

(三)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整体协调发展,要整体规划,使学校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各教育因素全面协调发展;要达到学校自然文化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和谐,传承学校历史文化底蕴与高扬时代精神相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相和谐,办学行为、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相和谐。

(四)特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继承学校办学传统,在充分传承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以积极鲜明的个性彰显办学理念和办学文化,形成与时代特征相符的办学特色。

三、实施步骤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乡镇(街道)、各学校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2012年1-4月)

各单位紧紧围绕“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这一主题,召开会议,进行动员,组织师生广泛开展大讨论。通过讨论,使广大师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晰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广泛讨论、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酝酿并着手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凸显学校特色、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必须与2011年4月30日前交教育股。

第二阶段:实施创建阶段(2012年5月-2013年5月)各中小学校根据《泸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的要求,按照本校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言行、提升教师的学识能力、加强教师的品德修养等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不断深化师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培养学生习

惯,塑造学生形象,开展各种活动,营造民主、活跃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6月-10月)

各中小学校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后,区教育局将组织力量对各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未达要求的学校,必须尽快到位,否则不予验收,并作出相应处罚。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2013年11月-12月)

区教育局将根据对各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检查验收情况进行评比,并表彰奖励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或个人。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有效措施。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保证活动效果,各单位都要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本单位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同时要根据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全员参与,营造氛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精心制定方案,强化落实措施,动员广大师生投入到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达到“求真务实、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三)长期规划,确保实效。校园文化建设事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常抓不懈。要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作用,逐步使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同时要及时整理好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资料并及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区教育局将分期分批检查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情况。

附件:泸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

三门小学“绿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7

宜兴市芳庄小学创建“无锡市绿色学校”工作实施报告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她喻示着青春、健康和希望,代表着科学和环保;人类需要绿色,赞美绿色,进而呼唤绿色。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长期对资源掠夺,人类也为破坏环境、毁坏家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赤潮以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危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护环境、美化家园,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而作为肩负着教育和培养下一代历史重任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应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个角落,积极倡导绿色教育。我校领导深刻领悟到绿色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意义。绿色教育不仅仅是环境教育,还包括热爱家乡教育、生命教育、宽容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携手并进,是体现“以人为本,绿色关怀”的教育。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了以“绿色校园、绿色生活、绿色生命”为主题的绿色教育。创绿工作任重道远,我校全体师生力排众难,团结一致,在创绿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各条战线深入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宜兴市芳庄小学创建于1913年,位于宜兴西部门户素有“西氿明珠”之称的徐舍镇,西面毗邻溧阳,是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占地面积15690平方米,建筑面积5706平方米,活动场地面积 6100平方米,绿化面积3126平方米。校园内教学楼、行政楼、综合楼、篮球场、20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布局合理。校园内建筑规划有序,环境美化、绿化、净化,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花坛、长廊、笃学墙等巧妙分布其间,整个校园育人环境十分优美,是家长满意的“花园式”现代化学校。

目前,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8人,教职工24人。学校先后被评为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关工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尊老敬老先进集体、无锡市平安校园、宜兴市先进学校、宜兴市德育先进学校、宜兴市绿色学校、宜兴市优秀家长学校、宜兴市行为规范教育先进学校、宜兴市卫生健康促进学校等荣誉称号。我校在2006年成功创建“宜兴市绿色学校”的基础上,坚持把“绿色

校园、绿色生活、绿色生命”作为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指导思想。积极创建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环境氛围和环境意识、促使师生生命和谐健康发展的“绿色”学校。

一、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创设环境,作好创绿先前准备。

1、成立“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落实各项制度。

2009年10月,学校组织成立了“创绿”领导小组,形成了由校长总负责,副校长具体分管,德育办具体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为了进一步增加教育的活力,激发全校师生参与绿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全校各班还相继成立了的绿色小队,形成了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的绿色教育新格局。学校各部门层层制订创绿计划,制定创绿制度,开展相应的活动,使学校创绿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2、确定运行机制,明确任务,作好创绿的保障。

学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立足长远,把绿色教育列入学校总体发

展规划中。各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绿色教育的深入开展。首先由德育办制定总体计划,确定评价激励机制,然后由各处室、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制订了相应的学科绿色教育计划和职责。德育办总体负责各部门的绿教工作,并且负责培训学习,更新全体教师的绿色教育理念,负责整体环境布置,形成浓郁的绿色教育氛围,负责建设和完善绿色教育的各项阵地;教导处落实在学科中渗透绿色教育及开展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大队部组织开展绿色教育系列活动和负责各中、小队活动;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设施增设;信息处做好各项活动的拍摄及提供活动所需的技术支撑;校长室负责各部门的协调,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应措施。

二、营造氛围,优化环境,染绿校园,创建绿色校园文化。

1、绿化建设。学校占地面积达15690平方米,绿化面积就达3126平方米。

校园内外,绿树成阴,芳草似毯,随着季节的变化,各种时令的花草给美丽的校园锦上添花,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目前校园拥有植物园,运动场等大面积绿化带,除了道路及建筑物所在地,所有土地都被绿意浸染。

2、美化建设。学校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理念,对校园绿色工程进行规划

和设计。目前,我校校园环境中竹园树林、草坪绿篱、亭台书廊、木椅石凳融为

一体,生机勃勃,加上求真廊周围三个大花坛及小景布置,俨然一座“花园式”校园,纵观全校环境建设,的确处处体现其人文性,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环境激发了全校师生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掀起了我们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的热潮,全校上下一片欣欣向荣。

3、净化校园。净化校园有利于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学校把校园划分成若

干区域,由各班专门负责净化,少先队大队部还针对路队、包干区、及个人卫生、行为习惯、仪表等内容组织大队委员每日进行“六项常规检查评比”,并且每周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再进行一次总评比。还把六项常规检查结果作为评选“绿色中队”、“红旗中队”的重要条件。总务处负责组织好灭蚊、灭蝇、灭鼠和防病各项工作,做到校舍净化,无卫生死角,厕所无臭味,食堂符合卫生要求,餐具每餐高温消毒,以保证教工、学生的身心健康。

4、教育设施建设。为了进一步营造创建绿色学校,强化绿色教育的氛围,学校十分注重校内绿色教育设施设备的建设,以丰富和拓宽学校绿色教育宣传途径和形式。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风雨活动室、乒乓台、多功能报告厅、广播室、教工活动室、图书馆(书吧)、电脑房、音乐室、舞蹈房、电子屏等设施一应俱全,由专人负责,职责明确,管理到位。全面的设施使全校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余劳逸结合,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绿色课程,绿色评价,强化意识,保障绿色教育的深入开展。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绿色教育的主渠道。绿色

教育工作不是孤立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坚持以立足课堂、了解知识、增强意识、提高实效为指导思想,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的特点,积极实施绿色教育教学。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校在实践“绿色教育”的基础上正积极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教育方法,初步形成“各学科课程渗透”、“环境保护课”、“实践课程”三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课程体系。

1、学科课程渗透。立足主渠道,注重各学科中绿色教育的内容和知识的渗透。环保教育是绿色教育重中之重,在学科教学中所占比重最多。丰富学生环保知识是提高学生环保认识和自觉性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

生爱护家园的情感是绿色教育成功实施的保障。为此,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校提出的各年段绿色教育目标,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整合,制订了各年级绿色教育计划,在各学科中渗透绿色教学,形成庞大的学科渗透体系。例如:对科学学科主要渗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空气污染、安全用火、节约用水、水的消毒、水域污染、食物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土流失、地球、地理知识等。思品与社会课主要渗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方法、行为和法律法规要求等。语文课渗透环保的情感教育,指导写好环境调查报告、环保征文、种植日记;数学课则在应用题上巧妙渗透环保的教育思想;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更用艺术的形式围绕“绿色教育主题”让学生唱、画、演、做,深受学生的欢迎。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渗透目标和要求,进行有机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全方位地

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了学生的环保行为,大大增强了绿色教育的力度。

2、校本课程强化。我校集中师资,根据本校的特点,以环境教育为主题,自编自制了名为《可爱的芳庄》的环境教育系列校本课程,这使环境教育系列化,专业化,为我校绿色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效措施。校本课程由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亲自执教,每周一节课,每学期两堂校本教研活动课,为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撑。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班队课相结合,与课外

活动相结合,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在年级组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定期活动,定期展示。活动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寓教于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热情。

四、创意活动,倡导实践,突出实效,主题活动为创绿更添精彩。

活动是提高绿色教育实效性,增强师生全员参与绿色教育的最有效形式。

几年来,在学校德育办、大队部的统一规划下,学校主题活动形成了一定规模和体系,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2009年以来,大队部利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结合节假日及时令特点以及少先队常规活动,以绿色教育为核心,开展一系列切实有效,令人难忘的活动。

1、开展“绿色生活”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绿色理念。

(1)利用3月12日的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绿色节日,开展全校性“绿色生活”主题队会和“迎六一绿色生活”书画作品展,赴“农业生态园”植树,为创造绿色生活而努力。

(2)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改的亮点,把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溶入到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方案之中,并要求各年级各班都要积极开展相关专题的实践活动。如二(1)班的“某一植物的栽培”、六(1)班“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因素的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体验社会、体验生活,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环境教育的形式、时空、外延扩大了,效益提高了。其中我校张忠良老师还在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中,成功地上了一节《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因素的调查》综合实践活动,让师生受益匪浅。

2、落实创绿常规活动,促进学生绿色行为。

近几年来,在学校环境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①结合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植树造林周等节日开展主题教育。各班积极利用黑板报、环保纪念日、环保知识教育月(十一月)宣传环保知识;

②开展环境保护讲座、征文、环保绘画、手抄报、论文送评、环保教育网络教学、环保作业评比、“环保小卫士”评选等系列活动;学校“雏鹰之声”广播站继续开播“环保小知识专栏”,使环保知识深入人心。

③将环保绿色教育活动与社区建设、学校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及创建国家卫生镇等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

④认真组织实施少先队活动,开展校园绿化带护绿团支部环保活动,组织校园文明学生,校园优秀青年教师评比活动等。走出校园,走向社区,开展各类项活动,拣白色垃圾等实践活动。

⑤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让全校师生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绿色教育”落实到各班和个人,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对首批申报“绿色班级”进行验收,积极开展“绿色班级”评选活动,并对首批“绿色班级”二(1)班、四(1)班、六(1)班进行授牌及表彰。同时,通过“绿色办公”的评比活动,“环保小卫士”的评选活动,树立了“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的风气。

五、收获绿色,绽放绿色生命。

“绿色学校的创建,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学校找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广大师生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爱绿、护绿、培绿的意识。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使德育、美育自然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他们爱绿、爱美的高尚志趣;培养了爱学校、爱动物、爱大自然,爱一草一木的美好心灵。

上一篇:2018年《法律基础知识》继续教育考试题集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快乐交朋友》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