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2024-06-26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共13篇)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篇1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目的就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做到正确客观地评价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是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注,是对学生生命的关爱。

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评价学生。教师说出一句话,甩出一个眼神,做出一个动作,表示一种态度,对教师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当决定说这些话,做这些事之前,是否想过带给学生的将会是什么,它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什么?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能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作用,每位教师都应该意识到教师评价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一时,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为了对学生负责,为了对我们下一代负责,请千万要谨慎,慎重使用手中的评价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评价学生呢?

一、评价要全面客观 评价要做到全面客观,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看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态度,而且要看他的学习方法、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比如,我有一名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低,自己也很努力、很刻苦,但却被英语教师放弃了。我了解到这件事之后,找他谈话,共同分析原因,发现他对英语教师有一种恐惧感,对自己也缺乏信心,不敢在学生面前朗读,只是回家自己看。可想而知,在这种心理状态及学习方法下,他的学习成绩能提高吗?所以说,教师应全面客观的看待这个学生。其次,收集信息要全面客观。要全面了解情况,要防“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苦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忧,不要仅凭一两次测验分数就做出最后的结论,甚至形成对人的偏见或成见。

二、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因此,评价方式必须服从评价目的,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如四班凌建国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咱们班除了学习不行剩下都行,我听这话后对他们说,既然你们有健康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坚忍不拔的毅力,还有什么理由说学习不行呢?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共同努力,夺取最终胜利,你们有信心吗?“行”。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响彻了整个教室,他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学习都变成主动学习。教师评价的鼓励性可以通过言语、表情、行为等多种方式来体现,即使在运用分数这一传统方式进行评价,也可以充分发挥其鼓励作用。比如《借分》一例中,对考试分数采取了特殊处理方式,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一处理方式很好的体现了评价的鼓励性原则。

三、评价要注重主体 教学的评价一般只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我应为还应参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应适当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其他学生及时的鼓掌,使他们被重视的感觉。有时,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可能比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彻底更透彻,老师不能唱独角戏,要想方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来评价他人,或作自我评价,我认为这三种如果能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

四、评价要适当 当前,有许多老师都较注意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借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有的老师却对学生的表扬或鼓励过高了些,或者是说对学生的评价不切合实际,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平时表现较差,学习上反映较迟钝,如果老师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过高的评价,大力的表扬他,那么他反而会接受不了。因为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能转变过来的,所以老师应一步步来。这样,学生则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学生获得的表扬,不是老师随口应付的,而是自己成绩的肯定。这才是恰当的评价,才会对学生有真正的激励性和鞭策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篇2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是新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包括知识掌握、学习效果、情感因素等等, 根据新课程精神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生数学学习环节的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对学习的了解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如何利用积极的评价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 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另外, 还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 从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指导他们学习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 应重点考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质疑反思能力, 让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 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数学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对他们的课后作业、解题思路、学习体验、知识总结、解决方案、知识疑问、自我认识、探究活动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促成他们掌握学习节奏。对于学生来说, 认识自己是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 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才能对症下药, 一边寻找不足一边进步, 这个学习过程也是提升信心和兴趣的过程。恰当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课堂评价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用肯定、激励、赞赏的语言进行评价。如:对优生可说“你说得太好了,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对学困生可说“相信自己, 你一定能做得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 你试一试。”等, 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全身心投入学习, 并在学习中体验满足、成功、喜悦等感受, 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三、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对数学教师来说, 以考试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并不全面, 这种用百分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尽管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思自己还未完成的学习目标, 但是教师不应该以分数排名来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数学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排名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它只是能提升少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这种评价方式更多的带给了他们压力、焦虑、悲观, 很不利于学生的持久学习。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的评价方式, 多从课堂提问、学习观察、作业情况等方面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利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手段启发学生认识到学习上的进步与不足, 教师则在恰当的时候以定性评价的方法去激励学生不断前进。例如常规作业, 开放性、探索性数学问题, 数学实验, 课题研究作业, 专题总结报告等;作业结果的呈现形式也应是多样的, 例如习题解答、数学学习体会、实验或调查报告 (书面、口头) 等;对作业的评价可以是量化的, 也可以是定性的。评价过程应积极主动、简单可行, 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学习主体多元化的评价

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施教学评价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 因而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一直以来, 很多教研人员及教学管理者都将高中数学课堂评价作为专利。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这种现象, 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教研人员和行政管理者在落实教育政策法规的评价时可以将自己作为主体, 假如是针对科研项目, 将科研变成教学生产力, 则应该以校研人员评价为主。不过, 要是起到教学指导、管理、激励的效果, 就应该将师生甚至家长的评价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对于教师来说, 自评是一种自觉的教学反思, 教师互评则是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而要更好的反馈出学生的要求, 则必须要以学生对教学的常态评价为主。众所周知,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翁, 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评价是教师的教学重点之一。

五、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评价

实际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 即实现评价效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发展的, 不是静止不变的。针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的教学评价目的也不尽相同, 运用的评价方法也各有特色。高中数学知识体现的更新是随着新课改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而数学教学也需要鲜明的时代特征,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要视情况而定。照这样来看,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评价策略, 其实就是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 使之能够顺利地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学好数学知识。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教育规律, 按照学生的长远发展规划来制定评价策略, 尽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合理、合时、合宜地评价学生, 以评价完善教学改革, 以有效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科学的完成对学生的教育目标。

六、结语

总而言之,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用心观察学生, 通常是观察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解题能力、学习积极性、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情况。对于评价结果, 看注重定性评价的意义, 并充分结合定量评价。不管是运用哪种评价方式, 教师都应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主要参考, 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并激励学生在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中不断树立起学习信心, 正确认识学习中的不足, 明确学习方向, 最终实现良性发展, 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晓艳.小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成才之路, 2010, (34) .

[2]罗海兵.浅析鼓励性课堂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1, (10) .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篇3

关键词:一体化 阶段 层次 评价方法

一、学生评价方法现状

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事一线生产或服务的普通技能型人才。

目前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采用普通教育模式。即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试形式单一。二是对专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只限于学期末进行课题考核。在考核时发现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但这时再想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已经晚了,只能等到下学期提高。

现在职业学校正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即在一体化工作站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工作。教学模式的改变同时也伴随着对学生评价方法的变化。为此,近年来笔者在一体化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二、改变考核方式

1.由集中考核改为分阶段考核

分阶段考核,即考核项目分解。这样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

例如,钳工的锯削操作。对锯削进行考核时,一般的做法是锯圆钢两个平面,然后检测所锯两个面的平行度,一个面的平面度。分阶段考核的方法是把考核项目细分化。先考核学生的锯削姿势,考核项目有双腿的站姿、身体随锯削运动而变化的情况、身体与锯弓的角度、锯削的速度、锯条运动的幅度和速度、锯条与工件的垂直情况。再考核锯削的质量,考核项目有锯削平面的平面度、与基准垂直度。根据考核的情况,学生随时可以在一体化教室中参考理论课本。项目的细化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掌握,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由统一考核改为分层次考核

笔者在多年的专业教学中发现,统一考核内容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实际的职业教学中,个体差异有以下主要表现。

一是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大部分学生是为了掌握一定的技能,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也有的学生是为了消耗时间,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二是智力的差异性。智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的人少,中间的人多。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落后;中间的又分为不同的层次。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样也存在这种差异,在学习机械制图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差别很大。

三是操作能力的差异性。操作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符合法则的随意运动方式。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活动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操作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在钳工训练时,让学生锉削一个基准面,有的学生用两节课可以锉合格,有的学生用四节课也锉不合格。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锉得慢的学生要正确认识这种差异,用再长的时间,只要能锉合格,就是进步。学生可以逐渐地缩短加工时间,提高锉削技能。这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成正比,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操作能力并不一定强。

在一体化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分类布置作业。把作业分为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两种。其中基础作业是必做作业,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提高作业”是“选做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

二是设计两种工作页。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操作能力的学习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电工的配盘,一个简单的配盘,有的学生两天就能在规定时间内规范地配完盘,并且试盘成功,有的学生五天时间也达不到要求。再例如钳工的锯削,不同的学生对锯削技术掌握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十分努力,可是还是很难达到锯削要求。

因此,根据工作页的内容不同,具体要求也不同。把工作页内容分为基础技能工作页和综合技能工作页。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基础技能工作页,由于操作技能存在个体差异,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基础工作页,可以放宽要求完成的时间。综合技能工作页是技能提高的工作页,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

三、小结

在一体化教学情境下,新的考核方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分阶段考核使学生的操作技能更扎实。分层次考核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分类布置作业和设计两种工作页,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别是设置不同的作业和工作页,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综合职业能力进步明显,在实习岗位上表现得非常出色,充分体现了一体化教学的优越性。对考核方法的探索,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对学生评价的方式有哪些 篇4

一、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教师给出,教师充当着裁判者的角色。新课标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合作者,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但不再是独裁者。教师与学生科学学习交往的时间虽然很多,但还是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空白。况且,每个教师总是会受心情等主观因素制约,影响评价的客观、公平。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多人参与学生评价的方法。例如学生参与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后,让同组同学评一评自己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参与课后调查、实践后,让家长或接触的社会人员来评一评;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后,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作为能动、鲜活的个体,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也有看法,因此,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也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评一评。这样,同学、家长、社会人员、教师和自己都成为了学生的评判者。通过这么多人的眼光去评价一个学生,再合并这些人的评价结果,我想应该比以前只有教师评价更能体现公平、公正性。

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过去评价学生以一张试卷定好坏。其他人也只看学生考试的成绩来评判学生。这样其实不能如实反映学生一学期的真实情况。有的学生学习过程中一路里是认真的,取得优秀成绩是必然结果,获得他人表扬是理所当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偶然一次取得了优秀,也被人赞扬,这样就使这部分学生淡化了自己的缺点,一直抱着不努力学习也能取得高分的侥幸心理,不能扬长避短,从而荒废学业。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勤奋刻苦,因一时疏忽,失去了优秀,就被人认为是差。导致这部分学生心灰意冷,丧失了恒心与信心,平常的表现也一落千丈。因此,我在评价学生成绩时,增加了一些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

1、跟踪评价。既然试卷评价遗漏了学生平时的表现,就要跟踪学生的发展轨迹进行即时、即现评价。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作业袋,把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放进去。例如把学生的实验记录单,他人对自己的即时评价,课堂、活动中自己的问题、想法和独特见解等,标好日期,都收入到作业袋中。看着沉沉的作业袋,也就显示了学生深深的科学历程。

2、作业展评。科学课的作业,根据课程特点,主要是一些实践性作业,例如小制作、实验报告、调查资料等。这些作品是反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把每次课文中的实践性作业都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不管好坏都要上交。例如《热气球》一课,布置学生制作竹蜻蜓,学生作品交上来后,我带领学生一起到操场上放飞,竹蜻蜓成功升空,学生的评价也就出来了。再如《听不见的声音》一课,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超声波的资料。然后,组织召开讨论会。先小组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过程中,作业好坏也就出来了。这种作业,都不是直接给出评价,都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实际应用中自己显现出成绩来,然后把所有资料存入作业袋。其他学生在观赏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作品的优劣就一览无疑。而每位学生通过展览,能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缺点,从而取长补短。这样的评价,无须一句话,就对学生以激励或鞭策。

3、口试或笔试相结合评价。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基本知识还是要记忆的。我在每节课前或后,会找来同学,以口试形式及时测试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在单元结束后,记忆内容较多时,以小练习等笔试形式进行评价。

4、评语评价。成绩报告单的评语,让同学从冷冰冰的等级分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评语中有表扬,有鼓励,同时饱含着老师的期盼之情。科学课中,同样可以用评语评价。我设计了如下这张评价反馈表。

在师与生、生与生、家长与学生中都可以用。长辈的评价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同学间评价为了避免互挑毛病,影响团结,以发现对方优点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参照课堂教学的要求,反思自己的表现,可写出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评价内容要全面化。

新标准说:评价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需要对学生作出以上评价,要改革评价内容和评价时机。

首先要改革终结性评价的内容。不能单纯考查对科学知识的记忆,要增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题目。要屏弃一些狭窄的单一性答案的题目,增加开放性试题,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追求试题答案的多样性、新颖性和独创性。要打破试卷的狭窄性,注重科学知识的延伸性。甚至可以出现一些学科间整合的题目。例如:《植物和环境》一课,调查校园中树木的生长情况,学生不但要考察树木的现状,而且要运用旧知分析形成现状的原因,更要注意形成原因的多样性。这样的评价内容,体现学科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注重题型、时间的开放和地点的开放。

其次,更加应该重视学生参与整个学习科学的过程的评价。如在参与实验操作时,表现出来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参与情感、闪现出来的独特见解、方法;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领导能力;在常态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等。汇总整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才能显示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的才能。对这些及时点评,才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例如:《太阳高度和气温变化》一课,观察和记录教室内一周的气温变化,则不仅要检查学生分析的结果,更要检查学生是否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记录温度,小组的同学是否能互相提醒,合作精神好不好。就是加强过程评价,削弱结果评价。

不遗漏学生每一刻的每一个优点,让它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通过老师、同学的即时评价,感觉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听到赞美自己的声音。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到快乐无比。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快乐中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快乐中提高科学素养。

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日常行为观察评价

日常行为观察法是指在平时对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行为表现的观察记录,井由此大致判断学生达到某种等级水平的办法比如: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测评不能像认知领域那样要求学生给出最高表现,也没有标准答案,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学生在情感领域的发展水平总是表现在外部行为、习惯上,因而可用观察法来测评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水平。

活动性表现评价

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能力,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基础上,给出恰当的反馈,激励学生进步。表现形式可以采用等级评定加描述性评语,此评价可以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在评价中应该注意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法。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综合实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有哪些 篇5

替代性评价是在标准化测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传统测验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在于评价的方式,也表现在评价对象的灵活性上,替代性评价可以用来评价那些在传统测验中表现不佳或受到限制的学生,以帮助教师作出关于这种学生的有效推论。由于替代性评价通常需要测验学生应用先前所学知识、经验解决新异问题和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因此通常也被称为表现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替代性评价往往需要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始发行为,由高水平评价者按照一定的标准直接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因此可以说,替代性评价强调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或模拟生活情境中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对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完成任务的成果来评价学生。

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法、概念图、量规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替代性评价方法,在后面具体领域的评价中有详细的叙述,这里不再重复。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篇6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 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 孔子曰: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 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 即教育情感性. 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 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 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 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 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 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 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 鼓励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改革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 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 表现为: 教师权威高于一切, 对学生要求太严; 课堂气氛紧张、沉闷, 缺乏应有的活力; 形成了教师教多少, 学生学多少, 教师“主讲”, 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违背了“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 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 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篇7

1、教学方法中易犯的错误对学生的影响

1.1、过分注重形式

目前学校教育中经常会有一些反映公开课和观摩课, 这些本来是反应教育改革的课从表面上看, 教学内容安排得井井有条, 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错。但仔细分析后则会发现, 这些课虽然事先经过了很多的准备和训练, 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形式化的问题。比如, 为了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清晰的教学方法, 对实际不必分解的学习内容进行分解;为了体现教学组织的严密性追求表面上的整齐划一而不顾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为了表面上的教学效果而不顾学生学习效果的深刻性、持久性, 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与教学实际内容要求、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材特点的要求, 学生的学习需求, 运动情感体验需求, 与学习规律的切合程度等, 相去甚远。学生不仅学不到东西, 还会产生厌烦情绪。

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我们在遇到比较有难度的课程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经常会采用分解教学的办法。但在体育学习中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需要分解, 如投掷类、跳跃类等。在现实中, 有些教师不分析教材特性, 为分解而分解, 这些不适当的分解, 不但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而且还会使教材的价值因分解而丧失。强行的分解一些动作还使学生难以理解精髓, 掌握不到位。

1.2、重一般学生而轻特殊学生

我们的素质教育要求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并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 全体学生都在做某个动作时, 某个学生做的不对马上就会被发现, 这对那些血液息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是, 体育教学一般是大班授课, 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 因此不能做到兼顾, 只能按照一般学生的水平来安排教学进度, 对那些特别优秀和相对较差的学生很少进行相应的辅导, 致使他们在体育课学习上不能发挥自已应有的水平。因此, 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在注意全体和一般特性要求的基础上, 区别对待每个学生。

1.3、重传技而轻认知

体育课的的主要内容一般都是室外的活动, 因此运动实践或身体练习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当前, 教师在考虑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时也会将中点放在体育装箱技能的教授上。但是在体育学习中, 运动技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是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进行的。学生要真正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必须通过认知学习这一基本途径。即便是运动技能学习也不能割舍其中的认知部分。比如, 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时, 学生首先应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忽略认知的教学就会导致以下现象,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严格而系统的技能训练后发现, 学生似乎已经掌握了动作技能, 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学通, 他们在实际运用时缺乏运用技能的灵感。如果学生没有对运动特性和规律的领会, 没有对运动规则、运动方法、比赛技术等内容的综合理解, 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则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运动技能的掌握。

2、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在体育教育中,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不尽相同, 每个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也不同, 如果教师全部一视同仁, 不仅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还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 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状况, 为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首先对于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 激励起他们的兴趣和拼搏意识, 切实提高其体育专业能力。对于资质一般的学生应多加鼓励, 培养他们对于体育课的兴趣, 最后教师对体质较弱的高中生应该采用体验教学方法, 因为这部分人对体育运动接触的较少, 如果能成功的体验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及正向影响, 那么在进行后续体育基本技术技巧传授的过程中他们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总之, 体育教学要因人而异, 以层次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体验式教学法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形成一种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 只是你教我学的程序化教学, 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不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式教学,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把学生带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比如教师在课前, 可以同过多媒体方式对本次上课内容进行介绍, 以此激发学生对该项目的关注, 之后再进行具体内容和技术技巧的传授, 最后让同学体验项目全过程, 并在体验之后与学生交流感想, 方便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学生体验体育项目时, 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的引导, 调动起他们的求知欲, 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并掌握新知识。同时教师在学生体验项目时还可以用语言或肢体语言鼓励学生, 如竖大拇指、点头等,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2、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法

不仅体育课, 目前所有的课堂教学几乎都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因此,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方法让学生感受属于自己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和主体意识, 使学生从过去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 从而树立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合作教学法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 主要内容是小组成员一起探究, 共同学习, 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合作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奇思妙想, 产生更多的灵感, 得到更多的课堂体验, 学到更多的学习方法。如:在组织学生俯卧撑练习中, 组员充当小老师的角色, 技术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向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学习, 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俯卧撑水平, 又能营造一种愉快和谐课堂气氛, 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的目标。

2.3、创新与探究教学法

创新性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上,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 经常会有学生提出一些有创造力的可行性建议, 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 创新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2.4、延伸性教学法

所谓延伸性教学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学习活动。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就有限, 因此学生在课外的体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如参加校外的篮球比赛、马拉松等。同时, 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 积极进行体育活动, 这有助于学生身心等方面健康发展。

3、应用体育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教学方法要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内容、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选择, 不能盲目地套用某种学习方法,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否则, 就不能达到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体育教学中, 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创造与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体育教师备课时, 既要备体育教法, 又要备学生的学法, 教法与学法要逻辑统一, 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摘要: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 教师教学方法使用得当, 能使学生保持对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反之, 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 影响体育课的学习本文通过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寻找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为体育课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实用案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王兴妮.浅谈在中学体育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时代青年:教育, 2012 (9) .

[3]韩磊.浅谈教师有效激励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世纪桥, 2006 (10) .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篇8

關键词:教师;学生;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其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完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决定》,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我校在州教育局、省教育厅的领导与关心支持下,定为全省学校课程开发示范校。我们充分利用当地优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设置了《小学剪纸》课程。淡化课程的学科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实践条件,创设创新情境,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重点。在此,形成了对教师、学生的全面评价。

一、校本课程中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档案袋的评价制度。

教师的隐形因素(对职业的耐心、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的忠心)作评价。

建立教师师德档案袋包含内容如下:

1.撰写论文(论文包括学术论文、学科论文、教学管理论文、新课改思考、校本课程新观点等)、计划(工作计划、教研计划、图书计划、学习计划)、总结(工作总结、教学研究总结、图书心得总结、学习总结)、课件(参赛课件、讲座课件、专业课件、校本课件、梦想课程课件)、案例(教学案例、实践活动课案例)、作业批语(总结批语的创新点)、成绩(教研成果、教学成绩、各类获奖);

2.课程纲要(三级课程规划);

3.学生德育实施记录(方案、落实、实效);

4.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生理卫生安全教育,交往安全教育等);

5.随笔(新课改理念、教育研究、教学创新等);

6.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表、家长对教师评价表、同事互评表、校领导评价表等。

二、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1.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角色及时地给以肯定。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

(1)学生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和各项活动及各种竞赛。

(2)正确对待并协助老师做好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更不可能很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关键是行动。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作用,让藏族文化与传统文化全面融合,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的新型人才。

2.以课程带给学生的喜悦程度、知识技能,结合学生对课程的接受能力为重要评价指标;将学生的参与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

三、建立尊重、激励、多元的师生评价体系

1.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对师生的评价,我们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小学剪纸》,教师将平日学生在实践中做的作品别用优、良、达标评价,期末将平日的表现加以综合,进行等级评价。除此以外,还采用了活动课参与、智力竞赛等阶段性评价。另外,建立了个人作品档案夹,以创新作品为重点,随时评价学生。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评价学生。任课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卡,让家长与教师一同评价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家长就能管好自己的孩子。

校本课程给了学校充分的空间,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校本课程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了有力保障。校本课程本身在实施的过程中充满了交流、反馈、反省、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课内外结合,多带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但限于我校实际情况,师资情况,可供参考的系统资料太少,可供学生活动的场所太少等情况,做好校本开发还存在很多困难。相信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很多困难会迎刃而解,校本课程也必将逐步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学校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完善评价制度,客观地、科学地实现评价,推动学校课程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门秀萍,等.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05.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夏河县藏族中学)

小学生语文课堂听写方法有哪些 篇9

比如“攀登”一词,报“我怎么过峰峦雄伟的泰山”,再如“骨瘦如柴”一词,报“形容这个年轻人极瘦的词语是哪个”,这样的听写不仅巩固了词语,复习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对于学生掌握词语意思有比较大的帮助。

(二)动作法

听写某些表示动作或神态的词语,例如“东张西望”、“目瞪口呆”等词,教师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和神态,让学生根据教师较为夸张的动作和神态去猜测所要听写的词语。这能使枯燥的听写变得有滋有味,也能使学生在以后使用该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该词的画面。

(三)迁移法

比如听写“仰卧”一词,紧跟着听写“颐和园”,因为“卧”字与“颐”字比较形似,特别是左边一半较易写错;再如听写“辩论”一词,将“辨别、辫子、花瓣”这些词也一起来听写。这样迁移式听写,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下次看到这些词,自己也能很快想到这些形近词,不易写错。

(四)对照法

老师可以拖长声调报:“请听写‘自信’的反义词。”“启示的近义词是——”有些学生往往听了一半就落笔,待老师报完后才发现不对,只得重写。通过听“此”写“彼”,不仅复习了该词及其近义词或反义词,还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五)积分法

听写之前,给定一个范围,孩子们可以回家准备,第二天从规定范围内选出5个认为最容易错的词语,听写完后,统计这5个词语的错误率,错1个加1分。这样的听写孩子兴趣较大,而且积极性较高,回家都会做较为充分的准备,甚至逐个盘查,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尤其是复习阶段,学生关注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词义法

比如听写“若无其事”一词时,报词意“好像没发生过什么事一样”,再如听写“鱼贯而出”一词时,报词意“像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出来”。这样的听写,孩子们不仅记住了词语的形,还了解、巩固了词语的义,真是一举两得。

(七)猜谜法

学生都喜欢猜谜,把一些常见的字谜和学生在课堂上即兴编的字谜收集起来,在听写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如报字谜——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孩子们就会写“缺衣少食”。

(八)陷阱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篇10

学的评价策略与方法

一、学的评价依据

学的评价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所有这些都要从学生产生的实际变化取得验证。(唐文中:《教学论》,294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师生在学科教学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与标准。教学目标主要是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以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提出的,学习目标则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的。可见,教学目标是学的评价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制约着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推动和调控的作用。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的内容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学生学习行为表现基础,对学习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作了较全面的逻辑分类。每个领域再分为若干个层次,如认知领域,可进一步分为由低到高的六级水平: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在理论上应当把认知教学、情意教学、技能教学三个方面的目标达成作为我们学的评价的指标与依据。

二、学的评价策略

(一)主体性策略

学的评价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为对象的特殊的价值认识活动。在传统的评价观念只承认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是评价的主体,这种看法有失偏颇。由于在实际的评价活动中,对学生学习活动以及效果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与学生都应当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特别是在有关学的评价实施中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

(二)形成性策略

学的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其主要的功能并非在于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而旨在通过对学生学的评价来分析、诊断与调控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以便教师特别是学生有针对性作出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上的调整。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由此,我们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简单的好坏之分,更要注重其发展性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不断地进行评价,及时了解情况,矫正和补救教学缺失。

(三)全面性策略

学生的学业成就是学生学的评价的重点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但学的评价不能仅仅关注于此,而应当充分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在学的评价中,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作为评价对象,促进其智力、能力、兴趣、爱好、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以及人格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策略

学生学习活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评价手段与工具的局限性,致使完全追求资料的数量化或客观化难以对学习活动及其结果作出有效的评价。因此,在学的评价中,我们应当注意将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使评价技术手段的运用更加灵活、有效。比如,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等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从而可以对学生的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使得学生与教师相应策略的调整更有针对性。

三、学的评价指标

学生学的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掌握教学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测定和诊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达到目标的程度。学的评价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知识、技能的掌握及提高程度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因此,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及提高的程度也相应地成为衡量学的评价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否扎实、熟练,知识掌握的质量与数量如何,升学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平均成绩以及差生的提高幅度等,这些都是学的评价的重要尺度。

(二)一般能力及学科能力的发展程度

一般能力及学科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教学的一个最重要任务之一,重视学生的能力评价,也是现代教学评价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把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置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的评价能力指标体系旨在评价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创造力的评价更应该视为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1996年国际第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曾将其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的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6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三)人格发展

“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它是一个人格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美]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33~3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学生人格发展的程度,也应是学的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比如,发挥个人的爱好特长,对某方面有强烈兴趣;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进取;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自觉性、主动性强,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等。(张健:《学校教学实用全书》,495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四、学的评价的具体方法

(一)日常观察 日常观察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评价者身临其境地获取教学活动中学生发展状况的资料,并作出相应价值判断的一种方式。日常观察具有自发性、偶发性特点,但日常观察却是学的评价中最为常用的途径之一。如教师天天都在观察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学生情绪有什么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习惯、鉴赏能力、兴趣、意志和个性品质等一些难以量化的情感领域,主要通过日常观察进行评价。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经常深入教学,多接触学生,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创造能力和体质状况,从而对每个学生作出全面的切合实际的评价和指导。(唐文中:《教学论》,295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二)考察

考察是借助于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观察而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的评定,可以多方面地获取学生学习的动态,为教师提供及时反馈。(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290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考察的主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即教师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当场口头回答问题。这是考察中最普遍、最灵活的方法。口头提问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和质量,知晓学生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式,并及时给予评价,指出优缺点,激励、教育和督促学生。同时,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全班学生都能从中受到启发,起到进一步理解、复习和巩固的作用。教师需要注意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比如问题呈现的时机、方式等。

2.批改作业

评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作业检查与评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质量,为改进教学提供信息;同时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其学习起到诊断和指导作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分量要适度,切勿盲目搞题海战术。而且,教师必须认真批改,严格要求,分数判定或评语都必须具有针对性与切合性,给予及时反馈与强化。

3.黑板演算

黑板演算是指在中小学特别是在理科教学中,教师经常让一些学生到黑板上去当众演算试题,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及能力。这种考核有利于教师把评价与指导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当场对学生的演算过程、步骤和结果进行讲评和更正。(罗明基:《教学论教程》,297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三)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请学生对预先精心设计的一些题目进行座谈或书面调查,从中了解学生信息并作出评定。一般使用书面问卷或座谈的形式进行。问卷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以预先精心设计的问题或表格,让学生回答以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的态度、特征、观点与看法以及行为表现等。问卷设计应简单、明了,尽可能不带倾向性和暗示,以免造成结论失真。座谈是一种召集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专门交谈或与个别单独进行交谈而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座谈要精心准备,预先计划好要谈的问题,谈话过程中应注意目的性,把握话题并记录要点。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面对面地直接交谈,便于适时地把握问题,灵活地转换内容。

(四)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是根据教育或心理研究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教育、心理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即借助心理量表来测量学生的有关心理发展的状况,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学的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测验有学业成就测验、智力测验、性向测验以及人格测验等。一般来说,专门的心理量表具有稳定的常模(评价标准)、固定的施测程序和系统的资料分析方法,因而科学性较强。但在实施测验时,应由专业测验人员来主持测验,严格遵循测验程序的要求和有关测验规范,防止滥用和误用。此外,应慎重对待专门心理测量工具的作用以及测验得到的结果,不应迷信和夸大。(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291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五)考试

考试是对学的评价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也是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获取评价资料的方法,旨在全面检查和衡量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考试工作的基本程序是确定考试目的—命题—考试—评卷—总结。要使考试工作科学化,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考试目的

任何考试分数都为一定目的服务的,要使考试充分达到预定目的,就要将它具体反映在考试过程中。因此,必须综合考虑考试分数的用途、参加考试的对象以及考试的重点内容等。

2.科学命题

命题是考试的关键,要严格根据课程标准,考虑考试的目的、对象、性质、内容、题型、方式、时间、记分方法等。同时有必要考虑命题的知识覆盖面、题目的分量与难度、题型多样化以及试题用语等。

3.选择恰当的考试方式

考试的方式有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笔试又分为闭卷和开卷两大类。考试的具体方式要依据学科的性质及考试目的而定。但不论采取何种考试方式,教师都严肃考纪,认真对待,以此使学生端正考试态度,实事求是,汇报真实成绩。

4.试卷评阅标准化

客观、公正、准确地评阅试卷,给予适切的评分,是成绩检查和评价的又一关键。评阅试卷时要制订统一的评卷标准,并依据课程内容和评价的性质确定适当的记分方式及分数解释原则。

5.及时总结分析 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是判断评价学生达到目标程度的过程。但要注意从事实数据中合乎逻辑地引出结论。教师对每次考试总结分析后,还应将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六)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一种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就是请每个学生都设计与制作个人学习档案袋,围绕一定的学习主题连续收集各种有意义的资料,经过整理、反思与统合,建构出有丰富内容、有创意的学习档案,以系统地展现学生个人学习的历程与成果。一般来说,精心设计与制作的学习档案袋,可以发挥诸多优势,如能兼顾学习结果与历程,兼顾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整体目标;可以评估学生元认知和反思能力;可以呈现多元资料,获得关于学生发展的更真实的表现与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积极、自我成长、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精神及价值观;可以增进师生互动、同学沟通、合作精神等。运用档案袋评价法需要注意:其一,档案袋评价必须与教学相结合;其二,档案袋评价应与其他评价方法并存使用;其三,档案袋评价应采用渐进式、引导式、循序渐进;其四,档案袋评价应实施多次、阶段性的反思与协助;其五,档案袋评价应顾及学生的承受力与可利用的资源。(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216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小结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学习能力、所学知识及技能等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教学工作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可见,学的评价在教学评价乃至整个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教学的效果如何,归根到底要落实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而学的评价则主要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提高、一般能力及学科能力的发展、学生人格发展三个角度进行,实现这一过程的方法有日常观察、考察、调查、心理测量、考试以及档案袋评价等。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综合评价理应贯穿于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始终)

1.对学生日常学习时行登记,并每月总结,学期末记入成绩,纳入学分统计中,使用学生日常学习登记卡,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加以记录,对他们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这一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全面,应与单元及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

2.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小组参与教学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学生活动情况记载表,通过对学生动手,动脑及参与能力。这一方法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非常有利。

学生最有资格评价教师的工作 篇11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直接参与了教师组织的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课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甚至是师生间的个别谈话、辅导、手把手的示范教学……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形影不离,全面系统地感受着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对教学机智的顿悟、对谆谆教诲的赞同、对情感共鸣的流泪……这一切都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体现。而其他人员只能通过零散的、片面的途径去了解教师工作。和学生一道听几节课、查阅教师为学生批改的作业等,他们能感受到的是教师在特定时间或某些方面的表现,对教师的评价难免有偏差。笔者曾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一件事:一次检查数学教师批改的学生作业,发现一位学生的一次作业字迹端正、书写整洁、全部正确,教师给的评价仅是“良好”,未免有些想不通。通过和学生交谈才知道,原来该生有一道题目是做错的,教师没有批错题符号,先辅导学生订正后再帮他打了“正确”的批阅符号。对于这样别具匠心的批改,不经历过程只看结果有时会产生完全错误的评价。所以说其他人员对教师的评价往往会是“盲人摸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对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面对学生,有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效仿的榜样。每位学生对教师都有其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视角,他们往往能从细节体会、感受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风格特征,并于潜移默化中学习、内化着这种风格和品质特征,所以我们往往能从班级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班风特征中感受到教师的教学风格魅力。可以说,一位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满腔热情的教师,其学生也必定会勤奋好学、积极向上。这种风格特征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而是通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以无数个细节感化、熏陶学生的结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多数情况下就是依据这些细小的事情来进行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会说教师在自己生病时送他上医院,好像妈妈一样关心他,所以就认为自己的老师是位好老師。这样的评价虽然带有鲜明的感性色彩,但根据“细节决定成败”的逻辑,学生依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细节对教师工作作出评价反而更显得纯真、朴实、信度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篇12

(一)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是由体育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 参照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情况, 对学生的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以保证体育学习评价结果的公正性。[1]教师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性”评价, 这种“总结性”的评价一般在学期、学年、某个单元结束后, 为其判断教师教的效果与学生学的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有时也存在于一节课的结束部分, 而此时, 主要表现为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的梳理与小结。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修改或调整学习方法, 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而进行的一种“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直接、具体、及时和针对性强。总体上说, 教师评价可以为学生认知到自身体育学习情况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 为改进学生体育学习与活动提供更多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二) 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由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意识与运动参与等。学生评价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学生自我评价, 即自评。二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即互评, 指学生对班级、小组里的成员的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总体上说, 学生评价能鼓励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品质和良好的风格, 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评判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对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主动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这能充分体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的相关理念, 比如,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等。

(三) 相互关系及优缺点分析

人们知道, 每一个评价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 笔者简要总结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优点、缺点以及评价方法的运用的表格 (见表1) 。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灵活运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去。同时,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并不是要否定教师的评价, 或者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无法体现。反过来讲, 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应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有效结合

那么,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体育教师怎样才能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自评和互评) 有效地结合起来呢?笔者以水平四快速跑 (第3次课) 教学为例来阐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效结合的过程与内容, 并总结出具体的思路与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途中跑的后蹬技术;教学难点:后蹬有力, 前摆充分, 蹬摆结合技术。

(一) 教学过程与评价对策

1.教师要为学生自评和互评做好知识准备:

结合表1, 无论是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存在着学生的主观臆断、责任性不强等原因而导致自评和互评的不够准确。因此, 教师必须在准备部分就给学生评价做好知识准备, 埋下伏笔。

本节课在一般性准备活动后的专项准备活动中, 教师组织学生复习弓箭步摆臂、小步跑、高抬腿跑, 并学习后蹬跑。教师讲解与示范后蹬跑的动作技术, 就是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途中跑后蹬技术的动作表象, 通过教师语言和专业术语的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对比静止与动态的动作, 让学生知道后蹬技术动作的要领、方法和表象, 学生能正确认识后蹬跑的动作技术就是为下面的自评和互评埋下了伏笔。很显然, 如果缺少了这一个教学环节, 学生就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后蹬技术, 也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评价的准确性不高, 甚至带来错误的评价。

2.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创设环境:

本节课中, 教师在基本部分中着重通过两个环节来为学生创设评价的环境。一是游戏与评价:学生2人一组, 相距一定的距离站立, 2人各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正方形地面, 前者用力后蹬向前跑, 后者将短绳放在前者的腰部用力拉住前者并不让其离开自己的位置。单位时间内, 如果前者离开了正方形地面, 表示前者获胜, 两人交换。二是练习与评价:学生重复练习40~60米中速跑, 要求髋、膝、踝三个关节成一条直线, 腿充分蹬直, 跑成直线。这两个环境还是以身体练习为主, 其评价的根本是为了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学和教师高效果的教。

(1) 教师:预设有效的学练方法, 创设科学的运动场面。在游戏学练环节时, 学生的练习场面是:前者成后蹬动作, 在全身用力奔跑的同时体验并理解到前脚掌用力蹬地、手臂快速用力摆臂的配合后蹬动作, 而后者则一边用尽全力拉住绳子不让前者向前跑出, 一边观察前者是否离开规定的区域, 前者的动作是什么样子, 另外在交换后自己要怎样参与练习等等。

(2) 学生:感受运动时的自身体验, 描述运动时的正确感受

有了运动体验和感觉后, 教师要鼓励学生和互评才会有实效, 才能够较为准确。

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游戏与评价环节:自己 (或者同伴) 战胜同伴的自信程度;是否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是否遵守游戏的规则;是否爱护短绳这一器材;等等。

练习与评价环节:能否体验到自己跑的过程中较为放松;能否有自信跑得更加轻松;能否为同伴加油;等等。

3.教师评价适时出现, 做到鼓励与提高为主:

当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后, 教师根据自评与互评情况, 适时、有效、科学地进行诊断性、“总结性”的评价, 这一评价主要以鼓励学生学练为主,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 体育教师要做到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多方位、全面而详细地获取评价信息, 要避免以偏概全;评价的内容要以事实为根据, 避免受以往评价结果和个人成见的影响等等 (见表3) 。

4.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本节课中, 教师通过教学预设自我体验在被同伴牵拉住时和拉同伴时的感受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觉, 这个对自己说的过程就是自我评价的过程, 而对同伴说的过程就是对同伴的描述和评价。两者结合起来便是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此时, 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对自己和同伴进行评价 (见表2) 。学生这样的自评先是为学生评价建立正确的表象, 接着为学生评价创设运动环境, 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的, 而且练习与评价是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更为重要的是, 教师先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较为简单的自评与互评后再给予教师评价, 并且为下面的评价做好铺垫, 即:设置一些较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在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水平的练习中 (练习与评价) 再次进行自评和互评, 此时的教师评价则更加专业、指导性也更强;最后, 再做一些“小结式”的评价。这一过程是环环相扣的、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过程, 符合学生的身心状态、理解能力和课堂教学的相关规律。

(二) 有效结合的方法总结

要实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有效结合, 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全面把握中学体育教材教法, 从整体上剖析“评价”与相应的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关系;接着, 在教学预设时,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遵循体育教学的相关规律, 在整体剖析、充分探索中学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性时, 全面地、充分地考虑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形式, 使得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紧紧相连、相得益彰。

首先, 要建立动作技术的表象, 学生知道怎么去评价。教师要给学生的评价提供正确的动作技术表象, 评价内容和具体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学生将要评价什么内容, 是动作技术还是学习态度, 是情感体验还是技能水平, 等;学生怎么评价, 用语言来评价, 还是用数据来评价, 等;学生要进行过程性的评价, 还是终结性的评价, 等等。

其次, 要引导学生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练习和活动先进行自评, 然后再去互评, 互评后侧重于自我的反思和改进。

最后, 教师评价适时出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适时、有效地给学生评价予正确、客观、公正的评价。

以上三点需要灵活运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相互穿插、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共同促进评价效果的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流畅性、兴趣性等, 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篇13

 在实际教学中,我使用过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思维导图、讨论、作品展示等。因为现在我们都是用多媒体上课,所以每节课都会展现大量的相关讯息给学生,虽然能够让学生更好更方便地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但也很容易造成思维上的混乱。所以为了突出课本的内容,我一般都是先根据课本内容做一个大的枝干,再让学生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总结提炼和发散思维,然后将他们讨论的结果填补到其余细节部分的分支上,以完成本课内容的知识导图。这样,本节课的内容就通过一个类似于图表的形式全部展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并且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加上教师的补充,知识点能更好地被学生记在脑海。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比较重视课堂的评价,除了必要的终结性评价外,新时期更重要的还是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我使用过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主要有:运用思维导图、评价量规、学习日志和学习档案、成果的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和反馈学生学生学习的情况。将评价整合进平时的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一般会注重以下方面:

1、确定学习主题前,通过多媒体把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希望的效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的学习有更明确的方向。

2、鼓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量规,多使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来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帮助学习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包括老师对学生的每个时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自己写的学习日记。

4、注重评价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更多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和学习。

上一篇:收音机实训报告格式下一篇:2010总局总医院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