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2024-06-02

光缆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精选7篇)

光缆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篇1

1.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检查数量:进场时和使用前全数检查。

2.直螺纹接头要求:

1、标准型接头丝头有效螺纹长度应不小于1/2连接套筒长度,其他连接形式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2、钢筋连接完毕后,标准型接头连接套筒外应有外露有效螺纹,且连接套筒单边外露有效螺纹不得超过2P,其他连接形式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3.电渣压力焊: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相邻接头之间间距≥35d,≥500mm。接头处的弯折角度不得大于3°。

4.搭接焊:单面搭接焊长度为10d,双面搭接焊长度5d。

5.剪力墙大于300mm的洞口应按设计要求增设加筋。梁上开洞应按设计要求增设加筋。楼板洞口应按设计要求增设加筋

6.梁插筋锚固长度:直锚长度34d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搭接长度37d地下室外墙钢筋内侧竖向顶部锚固长度为La=36d

7.当柱(包括芯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且为抗震设计时,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均应按≤5d(d为柱纵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

8.部分墙柱漏设箍筋

光缆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篇2

1.1 现象。

1.1.1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钢管。1.1.2预埋深度不够, 位置偏差较大。1.1.3转弯处用电焊烧弯, 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1.1.4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1.2原因分析。1.2.1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 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 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1.2.2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1.2.3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 责任心不强, 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1.2.4预埋进户管的工人不懂防水技术, 又不请防水专业人员帮忙。1.3预防措施。1.3.1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 (一般壁厚PVCΦl 14为4.5mm以上, Φ56为3mm) 。1.3.2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 明确室外地坪标高, 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米。1.3.3做好防水处理, 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2 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问题

2.1 现象。

2.1.1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 直接做成“羊眼圈”状, 但又不扩锡。2.1.2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于连接时, 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2.1.3线头裸露、导线排列不整齐, 没有捆绑包扎。2.1.4导线的三相、零线 (N线) 、接地保护线 (PE线) 色标不一致, 或者混淆。2.2原因分析。2.2.1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2.2.2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 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2.3预防措施。2.3.1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2.3.2多股导线的连接, 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 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 如做, 则应均匀搪锡。2.3.3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 如需接两根, 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2.3.4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 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 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

3 配电箱的安装、配线问题

3.1 现象。

3.1.1箱体与墙体有缝隙, 箱体不平直。3.1.2箱体内的沙浆、杂物未清理干净。3.1.3箱壳的开孔不符合要求, 特别是用电焊或气焊开孔, 严重破坏箱体的油漆保护层, 破坏箱体的美观。3.1.4落地的动力箱接地不明显 (做在箱底下, 不易发现) , 重复接地导线截面不够。箱体内线头裸露, 布线不整齐, 导线不留余量。3.2原因分析。3.2.1安装箱体时与土建配合不够, 土建补缝不饱满, 箱体安装时没有用水准权校水平。3.2.2认真将箱内的沙浆杂物清理干净。3.2.3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不匹配时, 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生产厂家要求重新加工, 或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 按尺寸生产。3.2.4加强检查督促, 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4 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问题

4.1 现象。

光缆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篇3

关键词:通信光缆;线路施工;问题与对策

在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中通信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的通信工程具有越来越多的数量,而且相关的通信光缆线路施工技术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通信光缆施工质量的好坏极大地影响到了通信工程的使用,因此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光缆工程的施工质量。通信光缆具有抗电磁干扰、较小的体积、较轻的重量以及较大的传输容量等特点,因此在干线传输通道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通信光缆具有较高的作业标准以及较高的技术含量,再加上光缆本身就具有较小的抗拉强度和较低的机械强度,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光缆工程施工技术,从而有效的避免各种施工问题。

1 常见的通信光缆线路施工问题

1.1 增加的光缆线路衰减整体。氢损、外界的拉力和压力都会对通信光缆施工过程中的光纤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相对于光纤的承受能力而言,如果其承受的压力和拉力过高,就会极大地提升光纤的线路衰减整体。在水分的作用下光纤在发生氢损的时候,其也会产生相应提升的衰减整体,光缆的光纤在正常的状况下在1310纳米处窗口具有小于0.36 dB/km的衰减,光纤在1550纳米处窗口具有小于0.22 dB/km的衰减。因此,如果光纤线路具有较高水平的衰减整体,那么1550纳米处窗口OTDR测试的曲线就会呈现出均匀平直的趋势,同时,在其接头处台阶的增加也不显著,这时候就可以将光纤遭受到的氢损确定下来,也就是有水分侵蚀损害到了光纤,产生的氧元素。在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理的时候就要以工程开通的窗口状况为根据对线路的相关余量进行设计,从而判断是否对光缆进行更换[1]。

1.2 有台阶或者短纤的情况出现在光纤链路中。在具体的通信光缆线路施工中, 光缆除了可能会出现光纤变形、打扭以及外皮划伤等问题之外,还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限制,包括施工管理、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及现场施工工具等。在通信光缆线路施工中,上述的内容普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样也很容易产生重大的危害。

1.3 光缆外皮损坏。光纤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光缆外皮的影响,一旦光缆外皮受到破坏或者磨损就会极大的限制光纤的性能。动物的啃食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拉拽不当都会导致光纤外皮出现破坏或者磨损的情况,一般这些情况都不是特别严重。面对这种情况,通信光缆施工部门就会对是否需要更换进行考虑,如果全部更换损坏的通信光缆无疑就会使施工的成本得以增加, 然而如果不对其进行更换,又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因此在面对光缆外皮损坏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从而最终将是否更换通信光缆确定下来[2]。

1.4 光纤接头具有较大的损耗。以现行的光缆标准为根据,必须要在0.08dB的范围内对光纤接头的损耗进行控制。然而很多因素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都会影响到光纤接头的损耗,而且还容易导致投标的问题。通过对相关工程的分析我们发现,导致光纤接头损耗较大甚至超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光纤接头损耗会由于熔接的程序以及光纤切割工具而加大;其次,光纤接头损耗也会由于OTDR 事件盲区的限制而加大;再次,光纤接头损耗在OTDR 单项测试的过程中会由于产生移动的假象而变大。最后,光纤接头损耗会由于不准确的终端尾纤布放置而加大。上述这些原因在具体的光纤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光纤接头损耗变大的情况,因此必须要以施工中的详细情况为根据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能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出现光纤接头损耗变大的问题。

2 通信光缆线路施工常见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上面我们分析了光缆线路施工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光纤接头损耗大、光缆外皮损坏、光纤链路出现短纤或者台阶、光缆线路衰减整体增加等。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重视这些问题,笔者与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2.1 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在通信光缆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信光缆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一名合格的通信光缆施工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专业的、系统的光纤通信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丰富的施工经验。然而通过对目前的通信光缆施工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很多光缆施工人员不管是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还是在工作作风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很难使现代通信光缆施工的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培训通信光缆施工人员技术的工作,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做到持证上岗,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质量[3]。

2.2 解决光缆线路衰减整体提升的问题。要严格的以光缆线路衰减整体的实际情况为根据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在对氢损的光纤进行处理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其衰减程度有没有超过设计余量,如果出现超过余量的衰减程度,就必须要更换光缆。如果光缆由于自身较差的温度性能而出现衰减,这时候就要以工程开通窗口的状况为根据准确的核算线路设计的余量,从而将光缆线路衰减整体的程度确定下来,如果出现超标的情况则需要更换光缆[4]。

2.3 解决光纤链路断纤或者台阶问题的有效对策。在发生严重的断纤或者台阶的情况时,只能够直接切除光缆,并且对新的光缆进行铺设。如果架空光缆具有较多的余缆,就可以选择释放余缆的方式对接头的数目进行控制,同时采用切除的方式对问题光缆进行处理。在对直埋光缆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先截断光缆断点的部位,同时将新的光缆接入。在具体的光缆施工过程中不管对哪一种光缆进行安装,在重做接头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接头损耗增大情况。

3 结语

通信技术能否正常地发挥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光缆线路施工质量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保证光缆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分析并介绍了通信光缆线路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首先必须要正确的把握施工技术,并且结合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做到善于思考,认真对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通信光缆施工技术水平得以提升,并且充分地保证施工光缆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太平.光缆线路施工技术及措施探讨[J].信息通信,2014(06).

[2]尹志建.浅论通信光缆线路施工常见问题探讨[J].数字化用户,2013,05.

[3]李长安.通信光缆线路施工常见问题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3(08).

光缆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篇4

各劳务公司及班组:

为规范各各劳务公司、班组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措施。

一、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的处理

1、现象: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治理方法:

(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

(3)路床上碾后如出现软弹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土。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二、铺砌道板与路沿石顶面衔接不平顺

1、现象:铺砌道板与路沿石顶面出现相对高差,有的局部高于路沿石,有的局部低于路沿石,一般在0.5~1.0cm之间。

2、治理方法:

(1)如果先安路沿石,要严格控制路沿石顶面高程和平顺度,当砌道板时,步道低点高程即以路沿石顶高为准向上推坡;

(2)如果先铺砌道板,也应先将路沿石轴线位置和高程控制准确,道板低点仍以这个位置的路沿石顶高程为准,在安路沿石时,路沿石顶高程即与已铺砌道板接顺。

3、处罚: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三、铺砌道板塌边

1、现象:靠近路沿石背处的道板下沉,特别是步道端头,在路口八字道立沿石背后下沉现象较多。

2、治理方法:凡后安路沿石部分,路沿石前路沿石背均应用小型夯具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分层夯实。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四、人行道纵横缝不顺直,砖缝过大

1、现象:

(1)在纵横缝上出现10mm以上的错缝和明显弯曲;

(2)在弯道部分,也依曲线铺砌,形成外侧过宽的放射形横缝。

2、治理方法:

(1)水泥混凝土道板,要根据路的线型和设计宽度,应事先作出铺砌方案,作好技术交底,做好测量放线;为了纵横缝的直顺,应用经纬仪做好纵向基线的测设,依据基线冲筋,筋与筋之间尺寸要准确,对角线要相等;

(2)单位工程的全段铺砌要按统一方案施作,不应“各自为政”;(3)弯道部分也应该直砌,再补边。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五、砌体砂浆不饱满

1、现象:主要表现在浆砌块、片石的砌体上,块、片石块体之间有空隙和孔洞;

2、治理方法:浆砌块、片石应座浆砌筑,立缝和石块间的空隙应用砂浆填捣密实,石块应完全被密实的砂浆包裹。同时砂浆应具有一定稠度(用稠度仪测定3-5cm),便于与石面胶结。严禁干砌灌浆。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六、砌体平整度差,有通缝

1、现象:砌体外露面高低不平,超出平整度标准要求,有两层以上的通缝;

2、治理方法:

(1)应注意选择一侧有平面的石料,片石的中部厚度最小边长不应小于15cm,块石宽厚不应小于20cm,以保证砌筑稳定;

(2)应丁顺相间压缝砌筑,一层丁石,一层顺石,至少两顺一丁。丁石应长于顺石的1.5倍以上,上下层交叉错缝不小于8cm;

(3)当日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2m;

(4)测量放线人员,应随时检查砌筑面(立面、坡面、扭面)线位的准确度。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

次。

七、路沿石基础和路沿石背扶

1、现象:基础不实和路沿石背扶回填废料、虚土不夯实或夯实达不到要求密度,竣工交付使用后即出现变形和下沉,出现曲曲弯弯,高低不平。

2、治理方法:

(1)路沿石基础应与路面基层以同样结构摊铺,同步碾压;槽底超挖应夯实;

(2)安路沿石要按设计要求,砂浆卧底,并将路沿石夯打使其基底密实;

(3)路沿石背扶要按设计和标准要求;

(4)路沿石体积偏大一点,立沿石块长偏长些,容易安砌稳定直顺。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

八、路基与路面

1、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回填土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从而导致路基和路面

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轮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夹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如果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将造成填土下陷,从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治理方法:

(1)施工单位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压路机要求而不超过有关规定;

(2)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3)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4)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1m,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2、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 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水泥的安定性不稳定,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降低了表面强度,施工完毕一经使用磨损易起砂。

(2)在施工过程中,收抹、压光、切割时间过早或过迟,人为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养护不及时或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施

加各种荷载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

(3)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混凝土搅拌时间短,灰料拌合不均匀,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

(4)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当,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及时排除。

(5)模板拼装不严密,表面清理不干净,不牢固,脱膜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

(6)混凝土面层产生的裂缝主要有:干缩裂缝和施工缝留置不当引起的裂缝。

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措施加以控制:(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收抹、压光、切割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

(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

(3)模板面清理干净,脱膜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

(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

(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

(6)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塑料

薄膜,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3、混凝土爆模、跑冒撒漏 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是:(1)支模不规范不严实。

(2)施工过程人员粗枝大叶、未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九、管网

1、现象

(1)沟槽开挖宽度、深度不足。

(2)沟槽放坡不足、槽边堆土过高、距槽边太近,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3)高程及轴线控制不准。

(4)垫层、回填层材料不对,容易造成管线破损、地面塌陷、积水等问题。

2、治理方法

(1)严格按图开挖、回填。(2)加强安全防范。(3)放线人员注意精准放线。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十、附属设施铺贴

(一)砖面空鼓、脱落

1、现象:砖面空鼓甚至脱落。

2、治理方法

(1)按规定处理基层,浇水湿润墙面。

(2)釉面砖铺设前除去表面浮土,浸水湿润,放置阴干。

(3)镶贴时随时随地纠偏,严禁砂浆收水后再纠偏。

(4)镶贴时,每块釉面砖抹灰均匀、适量,粘贴后不宜多敲。

(5)镶贴后及时清理墙面。嵌缝必须密实。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二)砖裂缝

1、现象:镶贴于墙面、地面的砖出现裂缝。

2、治理方法

(1)选择质量好的釉面砖背面看材质细密,且吸水率小于18%。

(2)粘贴前用水浸泡釉面砖,将有隐伤的挑出。施工中不要用力敲击砖面,防止产生隐伤。

(3)水泥砂浆不可过厚或过薄。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三)表面不平整,接缝不直

1、现象:砖面不平,接缝不直,缝子不均。

2、治理方法

(1)施工前按砖标准选砖,将标准尺寸、大于标准尺寸、小于标准尺寸三类分开,同一类砖用在一面墙上。

(2)认真做好贴灰饼,找标准的工作,并进行砖预排。

(3)每贴好一行砖,及时用靠尺板校正、找平。避免在砂浆收水后再纠偏移动。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十一、景观、路灯照明及电路常见问题及处罚

1、灯具组装出现螺丝松动未扭紧处罚10元/处。

2、整体灯具安装出现倾斜处罚现金30元/盏。

3、电线搭接未缠紧松脱处罚现金10元/处。

4、电线搭接未按要求绝缘包扎的处罚现金5元/处。

5、管道预埋特殊部位未达到深度要求和相应距离的处罚现金30元/米。

6、灯具接线未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接地处罚现金5元/处。

7、线鼻子压接绝缘包缠厚度不够处罚现金5元/处。

8、灯与灯电源引下线有一定的余放长度,防止地面沉降,出现故障处罚现金50元/处。

9、灯具回路安装数量未与图纸相符处罚现金50元/处。

10、每个回路控制箱未按技术规范安装处罚现金50元/处。

11、灯具外观油漆人为刮伤脱落处罚现金10元/处。

12、灯具安装完后应保持洁净,带有泥土油污处罚现金10元/处。

总之,希望施工班组及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努力克服各种通病,确保整体工程质量。若出现上述问题,除给予以上经济处罚外,并由各劳务公司自行返工修复,承担由此造成的材料费、工时费及其他损失。

本措施从即日起执行。

河南冠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光缆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篇5

1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1.1 设计

1.1.1 楼板、屋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1.1.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配筋应遵循小直径、小间距的原则,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5%,且不小于Φ6@200。

1.1.3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在现浇板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1.1.4 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1.1.5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间距不大于30 m,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800mm,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构件提高一个等级。

1.1.6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每一开间中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宜小于8mm。

1.1.7 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单向板厚度应不小于80 mm,对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体积干缩程度,进行抗裂验算,并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1.2 材料

1.2.1在商品混凝土供货前,监理单位应对商品混凝土厂家原材料、掺合料、外加剂及配合比等进行检查,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用于工程。

1.2.2商品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商品混凝土前,要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首次进场混凝土要进行开盘鉴定。

1.2.3监理单位要对进场的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每个台班不少于两次测试,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应退场。泵送高度在30m以下时,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00-140mm范围内;泵送高度30-60m时,坍落度应控制在140-160 mm范围内;泵送高度60-100m时,坍落度应控制在160-180mm范围内;泵送高度100m以上时,坍落度应控制在180-200mm范围内。

1.2.4 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参与配合比设计。

1.2.5商品混凝土厂家应对混凝土材料中的氯化物和碱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总含量计算。商品混凝土进场时,监理单位应检查相关检测报告和计算结果。

1.3? 施工

1.3.1在楼板上层钢筋施工中,负弯矩钢筋端部应设置直径不小于Φ12通长钢筋马镫,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双层上排钢筋应增设钢筋小马镫,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8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小于2只),特别是对于直径小于等于8mm的细小钢筋,小马镫的间距应控制在600mm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1.3.2模板支撑体系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防止模板变形和支撑下沉,应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编制专项方案,专项方案必须经监理总监审批通过,高支模体系还须经专家进行方案论证。上下层模板支架立柱应对准,并在下部铺设垫板,严禁在虚土上支设模板。模板拼缝应严密,严禁板缝漏浆。

1.3.3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进行护筋,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1.3.4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1.3.5 现浇板浇注完毕后,应进行找平处理,并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和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1.3.6 冬季混凝土施工,应严格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编制冬期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批后执行。

1.3.7 现浇板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 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板上吊运、堆放重物。现浇板上严禁超载堆放重物,车库顶板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

1.3.8 现浇板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1.3.9 严格控制现浇楼板底模及支架的拆除时间,要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套数的模板,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拆模申请制度,拆模试块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拆模。

1.3.10混凝土出厂后严禁加水,运输、浇筑、刷管过程中散落及废弃的混凝土严禁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

1.3.11 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导致内部振捣不足。

1.3.12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及施工缝的处理要严格按设计、规范和技术方案执行,封闭前和封闭后混凝土达到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浇注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1.3.13 严格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和进行施工缝处理。

1.3.14 混凝土泵送管道穿过楼板时,不应在楼板预留孔处直接固定管道,应选择合理位置采取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防止泵管抖动,使楼板产生裂缝。泵送管预留孔及固定措施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

1.4 检测

1.4.1除按正常要求对混凝土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外,必要时应对商品混凝土进行现场抽样检测,并核实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真实有效。

1.4.2 发现现浇板有明显裂缝,应对裂缝原因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必要时对裂缝宽度进行检测,确定是否为有害裂缝,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和耐久性要求下,预应力结构无害裂缝最大允许宽度为0-0.2L,非预应力结构为0.3L.

1.4.3 对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和粉煤灰,监理单位应到厂家进行抽检。

1.4.4后浇带当采用补偿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时,应对其补偿收缩或微膨胀的性能进行检验。

2墙体空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2.1设计

2.1.1填充墙应采取以下拉结措施:

2.1.1.1填充墙应沿墙、柱全高每隔500mm~600mm设2根直径不小于6mm的热轧带肋拉结筋。拉结筋伸入墙的长度,6、7度抗震设防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抗震设防时应沿墙全长贯通,且拉结筋端头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200mm。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2.1.1.2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采用不脱开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墙长大于5m或层高的2倍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宜在墙体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2.1.1.3设计单位应重视构造柱的设置,设计图纸中应明确构造柱设置的具体位置,细化门窗洞口两侧的构造措施。

2.1.1.4窗台部位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扁梁,配置构造钢筋4Ф12,高度不小于120mm,箍筋直径不小于6mm ,间距不大于200mm , 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C20,扁梁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2.1.2砌体与混凝土构件接缝处应设置钢丝网片,钢丝网片与基体搭接宽度≥150mm,门窗洞口等应力集中区也应在角部设钢丝网片。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х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宜采用热镀锌。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每200mm~300mm加铁片固定,挂网应做到平整、牢固。

2.1.3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其缝宽10-20mm,与山墙或女儿墙之间预留缝隙为30mm,并用柔性密封材料填嵌。

2.1.4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2.1.5墙体砌筑及抹灰应采用预拌砂浆,设计应对砂浆强度提出明确要求。

2.1.6内墙抹灰层宜采用耐碱玻纤网格布加强,提倡采用新型抹灰材料。

2.1.7自承重墙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内墙不小于A2.5,外墙不小于A3.5。

2.2材料

2.2.1 加气混凝土砌块宜采用专用砂浆砌筑。预拌砂浆进场后严禁再加入砂和其它添加剂进行搅拌。

2.2.2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龄期应超过28天。其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下部应垫起200mm以上,上部应覆盖,防止雨淋。

2.3 施工

2.3.1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应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

2.3.2砌筑时应合理安排施工流程,日砌高度不宜大于1.4m。采用非专用粘结砂浆砌筑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15mm。

2.3.3除卫生间墙体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外,其它墙体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砌块不得混砌,亦不应与其他墙体材料混砌。

2.3.4墙体顶部塞顶应在填充墙砌筑完成14天后进行,墙体塞顶工作完成7天后,方可进行墙体抹灰。

2.3.5抹灰前基层界面要认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构件表面,抹灰时应对其表面进行“糙化”或“甩浆”处理。墙面抹灰应分次成活,每次厚度在8mm左右,总厚度应小于30mm。每遍抹灰间隔时间不能相距太短,防止灰层坠裂。当抹灰总厚度大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抹灰后要及时喷水养护或刷养护液,养护时间不少于7d。

2.3.6未经设计部门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剔槽深度应保持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面基层15mm,并用M10水泥砂浆抹实,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各压墙150mm。宽度不小于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或独立柱埋设管线。

2.3.7 脚手眼及其它洞口应用原设计的砌体材料按砌筑要求堵塞密实。

2.3.8外墙外保温应在结构缝处、预制墙板相接处、外墙材料改变部位、外墙可能产生较大位移的部位设置变形缝,并应对变形缝进行防水处理。

2.3.9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期间及完工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暴晒,五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应施工。

2.3.10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时,墙角处保温板应交错互锁,门窗洞口四角处保温板不得拼接,保温板接缝距角部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m,门窗四角和阴阳角等应设置局部加强网。

2.3.11外墙外保温系统薄抹面层的抗裂砂浆厚度宜为3mm~6mm,抹灰面层中应满铺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玻璃纤维网格布应横向铺设并全部压入抗裂砂浆中。

2.4 检测

2.4.1 墙体材料应对其进行力学性能及干体积密度检测。

2.4.2后植筋应对其轴向锚固强度性能进行现场拉拔检测,所植钢筋应有原材料检测报告。

2.4.3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室内外墙体砌筑及抹灰工程应按规范要求留置试件,室外抹灰实体拉伸粘结强度的评价值不小于0.25MPa。

2.4.4内外墙涂料、腻子应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3、地下室、屋面、卫生间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3.1设计

3.1.1地下防水设计等级应符合地下防水技术规范的要求。

3.1.2 地下防水设计图纸中应有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做法。

3.1.3地下室、屋面混凝土结构层宜采用结构找坡。

3.1.4 应根据地基土质特性及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选择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法,减小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裂缝。

3.1.5 设计单位应重视抗浮设计,复杂条件下的建筑物抗浮设计,应通过专家论证确定抗浮设计水位。

3.1.6屋面防水设计等级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3.1.7屋面防水构造设计内容应包括找坡层、找平层、隔汽层、保温层、防水层、隔离层、保护层、隔热层等构造层次的设计及防水节点构造,重要节点应画出大样图。

3.1.8卫生间、浴室的楼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门口应有阻止积水外溢的措施。

3.1.9当采用两种防水材料时,设计单位应考虑材料的相容性。

3.2材料

3.2.1建设、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防水材料。

3.2.2地下防水材料应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

(1)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聚酯胎(PY)和玻纤胎(G)均应选用II型。单层使用时应选PY,双层使用时必须有一层PY,G用于多层防水中的底层防水。

(2)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选用聚酯胎(PY)类II型(厚度不小于3mm)。

(3)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SBC):一般应选用FS2。

(4)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应选用II型。

3.2.3 严禁使用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淘汰产品和再生料生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3.2.4住宅室内防水工程不得使用溶剂型防水涂料(即溶剂型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3.2.5防水材料、粘结材料、瓦等进场后应提供材料出厂质量证明和相关检测报告。

3.3施工

3.3.1防水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防水施工方案应报监理单位审批。细部处理应提前做好样板,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3.3.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工艺要求及防水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应做好工序交接,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做好成品保护。应高度重视地下室后浇带、对拉螺栓孔等部位的防水细部处理。

3.3.3管道根部的预留洞口应用膨胀混凝土填塞密实,管道根部四周用硅酮密封胶或防水涂膜处理,宜使用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胶或聚氨酯建筑密封胶填嵌。

3.3.4卫生间地漏、下水管、套管应预留适当的高度,便于防水处理。

3.3.5卫生间墙面防水高度不得低于1200mm,带淋浴的卫生间防水高度应达到1800mm。防水层在门口处应水平延展,且向外延展的长度不应小于500mm,向两侧延展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

3.3.6卫生间防水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20mm,强度不低于M15,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

3.3.7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90%。

3.3.8 种植屋面施工中,厚度小于500mm的种植土,不得采用机械回填。

3.3.9 地下结构竖墙卷材采用保温板保护时,保温板与防水卷材之间应设置隔离层(如水泥纤维板等),防止土方回填时将防水卷材拉裂。

3.3.10 防水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3.3.11 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3.3.12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SBC)铺贴要求:应采用配套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卷材与基层粘贴应采用满粘法,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固化后的粘结料厚度不应小于1.3mm,施工完的防水层应及时做保护层。

3.3.13 桩头所用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湿固化性,应与垫层防水层连为一体,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时,应连续、均匀,不得少涂或漏涂,并应及时进行养护,应对遇水膨胀止水条(胶)进行保护。

3.4检测

3.4.1防水材料、粘结材料、瓦等,监理单位应进行见证取样复验。

3.4.2屋面防水施工完毕后应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验收应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小时后进行,检验屋面有无渗漏、积水,排水系统是否畅通,验收人员应做好记录,并留下影像资料。做好屋面保护工作,工程竣工前应再进行一次检验。具备蓄水条件的檐沟、天沟应进行蓄水试验,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并填写蓄水试验记录。

3.4.3 卫生间防水应进行两次蓄水试验,防水施工完毕后应进行一次蓄水试验,时间为24小时,蓄水深度20-30mm,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并办好工序交接。在防水材料保护层做完后,应再进行一次蓄水试验,时间为24小时,蓄水深度20-30mm。

4外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4.1设计

4.1.1设计单位在设计外窗施工图时,应在施工说明中标明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等级标准及相关要求(其中水密性指标应经计算确定)并标注选用外窗图集型号、规格,对于重要节点应画出大样图。

4.1.2塑料窗的材料、内部衬钢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由设计单位根据计算在设计文件中规定,增强型钢的最小壁厚不应小于1.5mm)。

4.1.3 居住建筑的外窗尽可能采用气密性和保温性较好的平开窗,不宜采用推拉窗。

4.2材料

4.2.1 金属外窗隔热断桥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的规定,金属副框的隔热断桥措施应与窗框的.隔热断桥措施相当。

4.2.2铝合金窗受力构件应经试验或计算确定,未经表面处理的型材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1.4 mm。

4.2.3未增塑聚氯乙烯塑料窗,平开窗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5 mm,推拉窗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2 mm。对于塑料平开窗活页固定处要有加强措施。

4.2.4玻璃厚度、面积应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规定。

4.2.5窗用密封毛条应采用经紫外线稳定性处理和硅化处理的平板加片型。

4.2.6窗用密封胶条应采用防风、防尘、防水性能较好的,不易老化的三元乙丙或硅橡胶密封条。

4.3施工

4.3.1窗台应做泛水坡,泛水坡外低内高,形成顺水坡,内窗台要高于外窗台20 mm为宜。上窗眉宜做宽、深均不小于10 mm的滴水槽。

4.3.2窗下框固定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不得采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窗框(采取特殊措施能防止渗漏和电化学腐蚀的除外)。

4.3.3窗框料与结构墙体间应留5―8 mm缝隙,洁净干燥后施打阻燃型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发泡膨胀均匀。内、外口均应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封缝,密封胶严禁打在基层腻子或涂层上。

4.3.4提倡采用预设金属附框的方法。

4.3.5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即采用透气率低的丁基类热容型密封剂作为第一道密封,采用结构强度高、耐候性良好的聚合物类或硅酮类密封剂作为第二道密封。

4.3.6组合窗的拼樘料严禁平面拼接,应采用套插或搭接连接,外缝打硅酮建筑密封胶。

4.3.7外窗施工时,不得出现咬框现象,窗台严禁出现倒泛水。

4.4检测

4.4.1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在安装前应对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漏性能等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4.4.2建筑外窗安装完成后,应做淋水试验。

5、外墙渗漏、内墙长毛发霉防治的技术措施

5.1设计

5.1.1外墙外保温设计图纸和热工计算书应通过图审机构审查合格,建设单位不得随意变更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有关保温变更应送图审机构审查认可,例如外墙、屋顶保温材料变更,外窗构造变更等。

5.1.2外墙外保温应设计基层抹灰并做防水处理,应对外墙细部及突出构件做好防水细部设计。

5.1.3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设置应严格按《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文件)以及《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执行(细部处理详见图1―图2)。

图1

图2

5.1.4提倡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外保温系统和墙体自保温系统,淘汰外墙浆料(相变材料)保温系统,以有效解决外墙开裂、渗漏、内墙发霉长毛问题。

5.1.5外墙外保温设计中采用的图集和规范应明确,变形缝、墙面突出构件等保温细部设计应有详图。

5.1.6 幕墙内采用岩棉做保温层时,岩棉外侧应设计防水透气膜。

5.2材料

5.2.1保温体系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尺寸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应提供材料合格证、产品质量说明书和相关检测报告。

5.2.2保温板应有山东省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的产品认定证书。EPS板自然条件下陈化期不得低于42天,60度恒温蒸汽条件下不得低于5天。XPS板陈化期不得低于28天,板的密度、容重及阻燃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5.2.3应采用柔性防水腻子和弹性涂料,其性能应与外保温系统相容。

5.2.4胶黏剂、抹面胶浆、耐碱网格布等应有省墙改办的产品认定证书。

5.2.5外墙采用喷涂硬泡聚氨酯及硬泡聚氨酯板材密度不应低于35Kg/m3。

5.3施工

5.3.1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保温体系必须经山东省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取得认定证书并在烟台市墙改办备案。

5.3.2外墙外保温施工前应作出专项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查批准。

5.3.3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应做好样板,样板应包括山墙大角一处和平窗、凸窗、阳台各一个,经相关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施工。应高度重视易产生冷桥部位的保温处理。

5.3.4外墙找平层抹灰前应先堵好架眼及孔洞,基层墙面(包括门窗口)应进行整体找平处理,找平层应为防水砂浆。

5.4? 检测

5.4.1实验室检测项目:

5.4.1.1保温材料的密度、尺寸稳定性、导热系数、燃烧性能、压缩强度或拉伸强度。

5.4.1.2保温浆料的干密度、导热系数和压缩强度。

5.4.1.3粘结剂、抹面材料等拉伸粘结强度。

5.4.1.4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力学性能、耐碱性能。

5.4.2现场检测项目:

5.4.2.1基层与墙体的拉伸粘结强度。

5.4.2.2基层与胶粘剂的拉伸粘结强度。

5.4.2.3系统的抗冲击性能。

5.4.2.4后置锚固件锚固力。

5.4.2.5保温板材及喷涂硬泡聚氨酯与基层的粘结强度。

5.4.2.6钻芯法检测外墙节能构造。

6. 厨房、卫生间排烟气道串烟、串味防治的技术措施

6.1 设计

6.1.1厨房排烟道与卫生间排气道两种排烟气道不应混用。

6.1.2 多层住宅厨房、卫生间应安装金属止回排气阀,宜安装防火阀,七层及以上住宅建筑必须安装脱卸式止回阀和防火阀。

6.2? 材料

6.2.1 排烟气道是以钢丝网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为增强材料的水泥砂浆薄构件,水泥应采用不低于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排烟气道壁厚根据建筑层数选型分10mm、12mm、15mm三个规格。

6.2.2 排烟气道管体垂直承载力不应小于90KN,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防火阀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6.2.3 排烟气道内表面应光滑,外表面应平整,无空洞和裂缝,端面应平整无毛边,内壁交界处宜做倒角、圆角,管壁内四角处宜设加强钢筋。

6.3? 施工

6.3.1 排烟气道施工应在主体结构完工,楼面预留洞拆模之后,在装饰工程和设备管道安装之前进行。

6.3.2 安装前必须对排烟气道的标志、尺寸及外观进行检查,并校对型号及层号。

6.3.3 检查楼板预留洞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上下楼板孔洞是否垂直对中,不符合要求应进行修整。

6.3.4 安装应从底层开始,自下而上逐层安装,起始层安装时应用1:2水泥砂浆找平。

6.3.5 上下排烟气道对接应用水泥砂浆加胶粘剂密封,座浆应饱满,接口应严实,管体中心线应垂直对中。

6.3.6 排烟气道全部就位后,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灌密实,排烟气道与楼板预留洞之间的缝隙,再做防水处理。

6.3.7 六层以上住宅,从第六层开始,排烟气道每隔三层做分层承托处理,施工时用Φ14-Φ18钢筋承托管体。

6.3.8 出屋面排烟气道施工应在屋面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施工之前进行。

6.3.9 排烟气道的管壁严禁开洞,不得另外改装或加装进风口。

6.3.10 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杂物掉入排烟气道内,管口应采取遮盖措施。

6.4? 检测

6.4.1 应提供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住宅厨房、卫生间排烟气道耐火极限检验报告、排烟气道防火止回阀型式检验报告。

6.4.2? “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住宅厨房、卫生间排烟气道垂直承载力和抗柔性冲击检验报告。

7、栏杆防护不规范防治技术措施

7.1设计

7.1.1护栏和扶手的造型、尺寸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规程、标准要求,住宅阳台宜采用实心栏板。

7.1.2 住宅工程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检查扶手高度时应注意测量位置(详见图3)。

图3

7.1.3阳台、外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栏杆应防止攀登,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栏杆底部有距离楼地面或屋面小于0.45m以下的台面、横栏杆等容易造成无意识攀登的可踏面,应从可踏面起计算,可踏面以下不计入栏杆有效防护高度。(详见图4)

≤60

图4

7.1.4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当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时,护栏的高度从窗台算起。当窗台高度高于0.45m时,护栏的高度自地面算起,但护栏下部0.45m高度范围内不得设置水平栏杆或任何其他可踏部分,如有可踏部分则高度应从可踏面算起(详见图5)。

图5

7.1.5凸窗(飘窗)等宽窗台(宽度大于0.22m的窗台)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米;

(2)可开启窗扇窗洞口底距窗台面的净高低于0.9米时,窗洞口处应有防护措施。

7.2材料

7.2.1栏杆应用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7.2.2护栏和扶手制作与安装所使用的材料的材质、规格、数量和木材、塑料的燃烧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栏杆杆件采用金属管材时,管材的管径、管壁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未注明的,应满足下表1的要求。

表1 金属管材管壁厚度要求

使用部位

壁厚

栏杆(受力杆件)

≥2.0mm

栏杆

(非受力杆件)

钢管、无缝不锈钢管

≥1.0mm

不锈钢卷管

≥1.2mm

扶手

≥1.5mm

7.2.3室内不承受水平荷载栏板玻璃,可选用公称厚度不小于5mm的钢化玻璃,或公称厚度不小于6.38mm的夹层玻璃。

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玻璃最大容许面积应符合《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的规定,且应采用公称厚度不应小于12mm的钢化玻璃或公称厚度不小于16.76mm的钢化夹层玻璃。当栏板玻璃最低点离一侧楼地面高度在3m或3m以上、5m或5m以下时,应使用公称厚度不小于16.76mm的钢化夹层玻璃;当玻璃栏板临空高度为5m及以上时,不得使用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玻璃与金属护栏进场检查验收及检测应符合《建筑用玻璃与金属护栏》JG/T342-中的相关要求。

7.3施工

7.3.1栏杆设计时,栏杆立柱的固定方式应优先选用预埋件焊接方式。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选用的固定方式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如确需变更,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安全性验算。

7.3.2 栏杆立柱预埋件的数量、规格、位置以及护栏与预埋件的连接节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基层结构上无预埋件时,严禁采用尼龙(塑料)胀锚螺栓或射钉方式固定。

7.4检测

7.3.1建筑用玻璃与金属护栏进场时应提供检测报告,检测内容应符合JG/T342-2012要求。

8电气工程质量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技术措施

8.1 电气导管施工质量差,导管引起墙面、楼地面裂缝,导管、线槽及导线损坏

8.1.1设计

8.1.1.1依据建筑物的等级、防火要求,应明确电线电缆的敷设方式和使用种类。

8.1.1.2 三根及以上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管时,其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两根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管时,管内径不应小于两根导线外径之和的1.35倍(立管可取1.25倍)。线槽内电线或电缆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20%,载流导线不宜超过30根。控制、信号或与其相似的线路,电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50%。

8.1.1.3顶棚内必须采用金属导管、金属线槽布线。

8.1.2材料

8.1.2.1塑料管必须符合《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JG3050的要求。

8.1.2.2埋设在墙内或混凝土结构内的电导管应选用中型及中型以上的绝缘导管,金属导管宜选用镀锌管材。

8.1.2.3套接紧定式钢(JDG)导管管材壁厚不应小于1.6mm,允许偏差±0.15mm。

8.1.3施工

8.1.3.1 严禁在混凝土楼板中敷设管径大于板厚1/3的电导管,对管径大于40mm的电导管在混凝土楼板中敷设时应加强措施,严禁管径大于25mm的电导管在找平层中敷设。混凝土板内电导管应敷设在上下层钢筋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成排敷设的管距不得小于20mm,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8.1.3.2 金属导管严禁采用熔焊对口连接,镀锌和壁厚不大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金属导管内外壁应防腐处理,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导管内壁应做防腐处理,外壁可不防腐处理。对于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所选配的导管及接头、紧定螺钉、爪型螺母等连接件应符合《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20)的要求。导管与接头连接时,管端应插到止位环处,紧定螺钉应紧固、拧断钉头并在可视部位,管路连接处应涂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腐脂。当管径为Ф25及以下时,连接套管每端的紧定螺钉不少于2个,当管径为Ф32mm及以上时,每端的紧定螺钉不应少于3个。

8.1.3.3绝缘导管煨弯不得出现扁裂和脆断现象,导管敷设后引出地面部位、转弯部位应及时采取防止导管扁、折、断开的措施。配管施工完成检查合格后,应对管口采取可靠措施封堵。管内穿线应在抹灰完成后进行,穿线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管线内无积水或杂物。

8.1.3.4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应急、疏散照明线路采用耐火电线、电缆,穿管明敷或在非燃烧体内穿刚性导管暗敷,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轻质砖墙不得横向剔槽。

8.1.3.5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气设备、器具连接,柔性导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且固定牢固;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电气设备、器具间的连接必须采用专用接头。可挠性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导管不能做接地或接零的接续导体。

8.1.3.6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以及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电线管内。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吊平顶内的电气配管走向应合理,横平竖直。不得将配管固定在吊平顶的吊架或龙骨上。

8.1.3.7电导管和线槽在穿过建筑物结构的伸缩缝、抗震缝和沉降缝时应设置补偿装置。

8.1.4检测

8.1.4.1电线、电缆现场抽样检测绝缘层厚度和圆形线芯的直径,线芯直径误差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绝缘层厚度不小于标准规定。

(第11.4.2~11.4.4条的检测数量,由监理、施工单位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规定事前作出抽样方案)

8.1.4.2电线、电缆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Ω。

8.2防雷、等电位联结不可靠,接地保护不安全

8.2.1设计

8.2.1.1住宅电气工程接地故障保护应采用TN-C-S、TN-S或TT接地保护形式。在各区域电源进线处应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各区域的总管等电位联结装置宜通过建筑物地下结构内设置的等电位联结装置(带)连接,并作用于全建筑物。

8.2.1.2? 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板(盒)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并应在设计平面图中标明所有外露、外部可导电部分与其联结。

8.2.2 材料

8.2.2.1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4mm的铜质材料。

8.2.2.2当设计无要求时,防雷及接地装置中所使用材料应采用经热浸镀锌处理的钢材。

8.2.3施工

8.2.3.1防雷、接地网(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坐标位置和数量进行施工,焊缝应饱满,搭接长度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8.2.3.2? 在金属导管的连接处,管线与配电箱体、接线盒、开关盒及插座盒的连接处应连接可靠。

8.2.3.3? 金属电线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等电位联结线连接可靠。

8.2.3.4房屋内的等电位联结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到位,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内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装置,保护(PE)线与本保护区内的等电位联结箱(板)连接可靠。散热器的支管为金属材料,支管应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散热器的支管为非金属材料时,散热器应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

8.2.3.5等电位联结当铜质材料与钢质材料连接时,应有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8.2.4 检测

8.2.4.1 等电位联结测试、避雷带支持件拉力测试等均应符合规范规定。

8.3 室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智能建筑施工不到位。

8.3.1设计

8.3.1.1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每套住宅应设置电源总断路器,并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

8.3.1.2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的设计,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在公用电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住宅区内的设备间、电信间、地下管网等设施必须与住宅建设同步进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486-2012 第1.0.3和1.0.4条)

8.3.1.3 家居配线箱宜暗装在套内走廊、门厅或起居室等便于维护处,并宜靠近入户导管侧,箱体底边距地高度宜为500mm。距家居配线箱水平150mm―200mm处,应预留AC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交流电源插座,并应将电源线通过导管暗敷设至家居配线箱内的电源插座(《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486-2012 第 5.2.4条)。电信间至楼层配电箱的光纤应不低于G652D型,楼层配线箱、家居配线箱的光纤应不低于G657A型。

8.3.2材料

8.3.2.1制作配电箱的金属板的厚度应不小于1.2mm,宽度大于600mm的配电箱应按设计要求制作。

8.3.2.2 配电箱内应设零线和保护接地汇流排,零线汇流排应设在断路器的上方,保护接地汇流排应设在断路器的下方。订作配电箱时应按设计要求的进出回路和管径大小预留敲落孔,汇流排端子应与线路的多少及线径的大小适配。

8.3.3 施工

8.3.3.1配电箱安装应严格控制箱体垂直度和表面水平度,暗装配电箱箱盖应紧贴墙面,高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底边距地为1.5m,箱体涂层应完好,并在正面明显位置镶嵌铭牌。

8.3.3.2电气导管应垂直入箱,露出箱内3mm,锁口、护口应齐全,严禁用电、气焊开孔或扩孔;金属线管进箱处要有跨接地线。

8.3.3.3配电箱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箱内配线整齐、顺直有序,导线连接紧密、牢固,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齐全,采用线鼻子压接时,除压接接触面外,裸露部分要用绝缘材料包扎严密;箱内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便于使用和维修。

8.3.3.4总电源箱和户内箱的漏电保护装置均应在安装前按照设计、规范和出厂说明书要求对漏电电流和脱扣时间进行整定。户内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脱扣时间应小于总电源的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脱扣时间。

8.3.3.5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应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87-2012 第 1.0.3条)

8.3.4检测

8.3.4.1配电箱、断路器、漏电保护装置等进场后应按规定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作见证取样检测。

8.3.4.2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3mm。

8.3.4.3电气绝缘电阻测试、电气接地电阻测试、漏电保护装置检测等均应符合规范规定。

8.4 开关、插座、灯具安装不规范

8.4.1设计

8.4.1.1卫生间、非封闭阳台应采用防护等级为IP54电源插座;分体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采用插座应带开关;安装高度在1.8m及以下电源插座均应为安全型插座。(JGJ/T304-室内装饰验收规范第15.4.5、15.4.6条)

8.4.2 材料

8.4.2.1进场的开关、插座、照明灯具等电气产品必须具有3C标记,随带技术文件必须合格、齐全有效。

8.4.2.2成套灯具内部接线为铜芯绝缘电线,芯线截面积不小于0.5mO,橡胶或聚氯乙烯(PVC)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不小于0.6mm。

8.4.3施工

8.4.3.1开关、插座严禁直接固定在饰面板或软包装材料上,并应固定牢固,盒内清理吹扫干净。

8.4.3.2在砌体和混凝土结构上严禁使用木楔、尼龙塞或塑料塞安装固定电气照明装置。(根据《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第3.0.6条增加)在吊顶顶棚上安装灯具时,应设专用支架固定,不允许直接固定在饰面板上,固定螺栓不小于2个,并应有隔热措施。

8.4.3.3 I类灯具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与保护接地线(PE)可靠连接,且应有标识。(根据《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第4.1.12条增加)

8.4.3.4电源插座间的接线不得串连连接。插座处连接应采用“T”型或并线绞接搪锡后引出单根线插入接线孔中固定;也可选用质量可靠的压接帽压接连接。

8.4.4检测

8.4.4.1对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内部接线等性能进行现场抽样检测。灯具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MΩ;内部接线按8.4.2.2条。

8.4.4.2对开关、插座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进行现场抽样检测。

8.4.4.3用自攻锁紧螺钉或自切螺钉安装的,螺钉与软塑固定件旋合长度不小于8mm,软塑固定件在经受10次拧紧退出试验后,无松动或掉渣,螺钉及螺纹无损坏现象。

8.4.4.4 金属间相旋合的螺钉螺母,拧紧后完全退出,反复5次仍能正常使用。

8.4.4.5质量大于10kg的灯具,其固定装置应按5倍灯具重量的恒定均布荷载全数做强度试验,历时15min,固定装置的部件应无明显变形。(根据《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第4.1.15条修改)

8.4.4.6电气照明通电试运行、全负荷试运行等均应符合规范规定。

8.4.4.7当有照度和功率密度测试要求时,应在无外界光源的情况下,测量并记录被检测区域内的平均照度和功率密度值,每种功能区域检测不少于2处。?照度值不得小于设计值;?功率密度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或设计要求。(根据《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第7.2.1条增加)

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技术措施

9.1? 给水排水及采暖管道系统渗漏、地漏安装不规范

9.1.1设计

9.1.1.1室内给水、热水及采暖系统采用工程塑料管,其明敷和非直埋敷设的管道,应明确伸缩补偿装置及支承的结构型式、设置数量和座标位置。

9.1.1.2室内给水、热水及采暖系统采用工程塑料管应注明管系列。

9.1.1.3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必须明确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

9.1.1.4特殊支架的设置须明确标注(如:固定支架、防晃支架等)。

9.1.1.5屋顶水箱溢流管和疏水管应设置空气隔断和防止污染的措施,并不得与排水管及雨水管相连。

9.1.1.6 施工图纸设计中应明确地漏型号及规格;洗衣机地漏须使用专用地漏或直通式地漏,直通式地漏的支管应增加存水弯,存水弯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

9.1.2 材料

9.1.2.1生活给水系统的管材、管烟台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件接口填充材料及胶粘剂,必须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9.1.2.2给水、排水及采暖管道的管材、管件进场后,应按照产品标准的要求对其外观。管径、壁厚、配合公差进行现场检验,塑料排水管道与室外塑料雨水管道用材区别检查、验收;

9.1.2.3地漏和管道S弯、P弯等起水封作用的管道配件,必须满足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9.1.2.4防火套管、阻火圈本体应标有规格、型号、耐火等级和品牌,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必须齐全有效。

9.1.3 施工

9.1.3.1 给水管道系统施工时,应复核冷、热水管道的压力等级和类别;不同种类的塑料管道不得混装。

9.1.3.2管道暗敷设时,管道固定应牢固,楼地面应有防裂措施,墙体管道保护层宜采用不小于墙体强度的材料填补密实,管道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在墙表面或地表面上应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管道经过处严禁局部重压或尖锐物体冲击。

9.1.3.3当给水排水管道穿过楼板(墙)、地下室等有严格防水要求的部位时,其防水套管的材质、形式及所用填充材料应在施工方案中明确。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顶部必须高出装饰地面20mm,卫生间或潮湿场所的套管顶部必须高出装饰地面50mm,套管与管道间环缝间隙宜控制在10-15mm之间,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采用阻燃和防水柔性材料封堵密实。

9.1.3.4塑料雨水管道系统伸缩节应参照室内排水系统伸缩节设置要求设置

9.1.3.5管道在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时,管道系统在结构缝处应采用柔性连接,在位移方向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水平补偿装置。

9.1.3.6管道支架安装前,应按规定开燕尾,非埋设部分先防腐,埋墙深度不少于10cm,用不低于1:3水泥沙浆填满抹平;支架安装位置,应能承受相应荷载,不得安装在轻质墙上;支架规格应按不同管材管径依设计要求或标准图集选用。

9.1.3.7卫生器具的排水管与立管的连接处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封堵严密。

9.1.3.8消火栓安装应栓口朝外,不应安装在门轴侧,同时应保证消火栓快速接头高于箱门的底框,以便应急使用;消火栓标识应明显,箱门四周的装饰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并加标识。

9.1.3.9室内给水系统管道不得在混凝土结构层内敷设。直埋在地坪面层内及墙体内的管道,不得有机械式连接管件;塑料采暖管暗敷不应有接头。

9.1.4 检测

9.1.4.1 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试验。

9.1.4.2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卫生器具满水试验。

9.1.4.3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

9.1.4.4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取屋顶层(或水箱间内)试验消火栓和首层取二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达到设计要求为合格。

9.1.4.5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

9.2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施工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9.2.1 设计

9.2.1.1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统一纳入建筑工程设计范畴,实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应包括热水器选型、支架安装、水电管线布置及防雷接地等相关内容,图纸表达必须准确到位。设计单位必须对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画出详细安装大样图,并对连接件承载力等提出明确要求。

9.2.2 材料

9.2.2.1 太阳能贮水箱容积不得少于100L。

9.2.3 施工

9.2.3.1在主体结构上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部位应设置预埋件,且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

9.2.3.2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主体结构如采用后植锚栓连接时,锚栓应为化学锚栓,每个连接点不应少于2个锚栓,且锚栓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小于10mm。

9.2.3.3轻质填充墙不得作为太阳能集热器的支承结构。如确需将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轻质填充墙上,必须设置砼构造柱(梁),构造柱(梁)与主体结构必须具有可靠连结。构造柱(梁)应满足太阳能集热器的固定及安装要求。

9.2.4 检测

9.2.4.1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主体结构如采用后植锚栓连接时,设计单位要求有极限拉拔试验的,应进行现场承载力拉拔试验;

9.3地面辐射采暖系统设计、施工不规范

9.3.1 设计

9.3.1.1地面辐射采暖系统设计图纸应明确温控装置的规格型号。

9.3.1.2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绝热层采用发泡水泥绝热层时,设计文件应包括平面位置图,局部剖面构造图。设计说明中应包括发泡水泥绝热层的厚度、干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及收缩率。

9.3.2施工

9.3.2.1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施工时,填充层伸缩缝设置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或有关规程进行设置。

9.3.2.2 混凝土填充层施工中,加热管内的水压不应低于0.6MPa;填充层养护过程中,系统水压不应低于0.4MPa。

9.3.3 检测

9.3.3.1发泡水泥绝热层须提供干体积密度、7d、28d抗压强度、导热系数、收缩率等检验报告

9.3.3.2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工程,盘管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 检验方法:稳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不渗不漏。

9.4? 保温(绝热)不严密,管道结露滴水

9.4.1 设计

9.4.1.1 给排水管道系统当敷设在可能出现结露场所时,应明确防结露的措施。

9.4.2.2 应明确保温(绝热)材料的材质、规格、密度、厚度以及耐火等级。并且能够满足环境卫生的要求。

9.4.2材料

9.4.2.2保温(绝热)管(板)的胶粘剂、封裹材料的阻燃和防潮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封闭保温(绝热)管材(板材)的胶带或粘胶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

9.4.3 施工

9.4.3.1保温(绝热)管(板)的结合处不得出现裂缝、空隙等缺陷,管道保温(绝热)材料在过支架的洞口等处,应连续并结合紧密。阀门和其他部件应根据部件的形状选用专用保温(绝热)管壳,确保阀门、部件与保温(绝热)管壳能够结合紧密。

9.4.3.2 室外管道保温必须防水性能良好,搭接应顺水,防潮层的叠合不得少于35mm。

9.4.4 检测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管窥 篇6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在一方面影响着建筑的正常施工, 在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工程的质量安全隐患, 缩短建筑物使用年限, 严重时将会导致建筑物坍塌崩坏, 危害公共财产安全, 引发重大的事故,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质量无小事, 大意失荆州。在对待质量的问题上要做到严格把关, 及时发现, 及时补救。

1.1 地基基础工程

地基基础在房屋建筑工程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在建筑的施工过程当中, 由于地基材料的不满足规定的标准, 以及在施工工艺方面的误区, 施工的仪器设备选择不当等原因造成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 进而对上部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此外, 地基土的质量种类的不同也会对基础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 软弱土和不良土的存在将会造成房屋承受荷载能力严重的不均匀, 引发房屋建筑的开裂、倾斜, 严重时将会导致房屋的倒塌。另一方面, 在桩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桩基的离析、偏位等也会对基础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桩基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桩基的施工规范, 保证桩基位移与规范要求不能出现太大的偏差。在正式开始施工前, 要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度, 依照图纸进行正确的定位放线, 并且在相关技术人员经过严格的校核无误后才能对桩基工程进行施工;同时, 桩基施工尽量选择在场地周围或者内部确保不易发生严重位移的地方, 然后根据施工规范对桩基做好施工控制, 从基础上确保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1.2 砌体工程

在砌体工程中, 砌体结构强度不足, 构件、材料等变形不协调, 温度的较大变化, 使构造柱与砖砌体之间存在裂缝。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施工工序不符合规范, 先堵好构造柱再砌砖墙, 在构造柱的施工过程中不放置构造柱拉结钢筋或是拉结筋的位置错误等现象, 都会使墙体和构造体两者之间产生垂直裂缝。此外, 砌体之间粘结不牢固, 砌体与砌体所夹的石块与砂浆粘结不良, 存在瞎缝和砂浆不固实等现象。其主要原因:砌体中的灰缝过大, 砂浆发生收缩现象过后与石块分离;石材在投入建筑施工前未经过洒水润湿处理, 引起砂浆过早失水现象的发生。选用不恰当的砌筑方法, 比如铺石灌浆法, 将会造成砂浆不够密实, 不能够满足牢固粘结所需要的饱满度;砌筑的高度不满足要求, 也将会造成石缝变形、错动。

1.3 防水工程

当今环境下材料生产过程中不符合标准, 不经过严格的工艺处理造成材料的合格率低下, 同时也导致防水材料不能够满足工程上的需要。在建筑施工环节的工艺不符合规范, 造成防水材料的真正作用得不到百分之百的发挥;设计环节不够精密, 平屋面、檐沟和天沟的排水坡度以及防水节点的设计不符合规范, 导致排水路径的不畅通, 进而引起水分的淤积。最后造成整个屋面的漏水和厨房、卫生间的渗漏。

1.4 混凝土工程

灌缝混凝土与板之间结合不牢固, 建筑过程中偷工减料, 施工粗糙。没有依据特别情况分层隔层灌注细石混凝土, 没有根据要求加入或少放置拉结筋;混凝土的养护以及施工的活荷载没有经过特别的关注, 使构件发生弹性变形等不利现象, 造成混凝土疲劳破坏。在模板的拆除阶段, 混凝土柱、梁、板结构出项凸起或弯翘等现象, 不仅仅在外表美观方面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自身功能的正常使用, 有时甚至需要选择拆除结构重新浇筑才能解决。混凝土的强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房屋建筑工程中由于混凝土强度强度不够引发工程问题时有发生, 混凝土均质性差, 试块的平均抗压强度低于设计所要求的强度等级。主要原因:水泥质量没有得到监控保障, 水泥过期受潮, 投入使用时活性降低。混凝土的配比不符合规范, 计量不准确。施工过程中随意加水, 时混凝土的水灰比严重失衡;混凝土加料顺序不正确, 搅拌不充分;未考虑气候因素进行施工, 以及养护条件管理过程的不符合标准。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应选择正确规范的合格混凝土, 严格控制砂、石粒径确保级配、含泥量合乎规范要求;将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好, 保障混凝土配置的加料顺序, 搅拌过程中做到搅拌充分、搅拌均匀;避免混凝土发生早期受冻现象, 控制好冬期的配置强度达到30%以上, 矿渣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 防止发生混凝土冻结。

2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特点与提高措施

加强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认识, 加大宣传力度, 防患于未然;保障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做到对工程严格把关。健全完善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法规。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控,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验收。

2.1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性

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不仅会对工程施工正常进行带来滞后的影响, 也将会对建筑的使用造成隐患, 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更严重者将会导致建筑物坍塌,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所以, 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进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2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多发性

房屋建筑工程是由诸多工程环节联系在一起的, 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防水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施工工艺复杂, 每个工程环节都需要技术人员的严格把关;影响因素众多, 极易引发工程质量问题。所以,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保证工程的质量, 加强对工程的监管,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3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可变性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时间的变化, 环境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的改变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带来影响。例如:钢筋混凝土梁的长度会随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也会受荷载的大小而改变持荷时间, 甚至细微的裂缝将逐渐造成整个梁的破坏。因此在对待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方面, 要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分析, 及时补救。避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 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程。拥有着众多施工环节的分支, 工作环境复杂,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产生质量问题在所难免。作为系统性较强的工程, 应在各个施工环节做到认真对待, 严格把关每项工程作业的质量, 能够及时发现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 依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做好及时的补救措施, 保障工程质量过关。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 提高素质与责任心, 严格按照国学规定的建筑法规进行施工, 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发展, 更大程度的提高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 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吕跃进.浅析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18) :89-90.

[2]曹立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1, 37 (3) :55-56.

光缆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篇7

摘要: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光缆进行电力通信已成为电力系统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对电力通信可靠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传统检修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由于电力通信光缆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需要及时检修。而据统计,目前光缆线路的故障和缺陷已占整个电力通信系统缺陷的65%以上。为了保障用户体验以及电力通信的政策运行。提高电力光缆线路的运行维护水平和运行质量,对于确保电力通信网及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引发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故障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是检修效率低下,检修质量得不到保障;国家没有制定统一光缆质量标准;多方原因导致通信光缆线路容易损坏;光缆故障检修安全意识欠缺。本文针对电力通信光缆出现的常见问题,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故障解决措施。

关键字:电力通信;光缆线路; 解决措施

近年来,随着电力通信的快速发展,光缆在电力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因素造成通信光缆故障。为了保障用户体验,以及电力通信的政策运行。提高电力光缆线路的运行维护水平和运行质量,对于确保电力通信网及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为了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检修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光缆线路的健康状况。本文提高提出了电力光缆线路常见故障的解决措施,为提高电力通信有效性,保证电力光缆线路的健康状况和运行可靠性的同时提供参考意见。

一、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检修常见问题

(一)检修效率低下,检修质量得不到保障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缆线路长度逐年递增。一些光缆存在的质量隐患、缺陷等,很难在施工前全部檢测确认,而这些隐患、缺陷所引发的质量事故与其缺陷大小又与相关联的外部条件有关,引发问题时有发生,故对出现过质量问题或售后服务较差的厂家应慎重选择。而很多地方还在用“到期必修”的方式进行检修,从而导致一部分状况较好的光缆线路“到期必修”,无谓增加了检修费用,同时又降低了光缆线路运行率。另一方面,少数状况不好的光缆线路因未到周期而得不到及时检修,降低了运行可靠性,甚至发生事故后才抢修,扩大了经济损失。

(二)国家没有制定统一光缆质量标准

国内还未建立检测和监督电力通信光缆质量的管理机构,如何检验到货光缆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尚缺乏规范标准和有效的测试手段。一些电力通信光缆存在的质量隐患、缺陷等,很难在施工前全部检测确认,而这些隐患、缺陷所引发的质量事故与其缺陷大小又与相关联的外部条件有关,引发问题时有发生。

(三)多方原因导致通信光缆线路容易损坏

风、雨、冰、雪、雷电等大气环境,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污染、开矿采石、建房修路等人为因素,直接威胁电力光缆线路的安全运行。主要有三个方面导致通信光缆线路损坏。一是自然因素引发线路通信故障自然灾害,如大火、雷电、风等都可能会对光缆线路带来破坏,出现光缆线路断裂的情况。由于老鼠的啃咬给光缆线路造成一定的损害,也会使通信中断。二是施工或外力引发线路通信故障在对光缆线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和维修人员操作不当,没有按照通信线路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三是电腐蚀引发线路通信故障。

(四)电力通信光缆运营安全意识欠缺

通信光缆警示标志缺失或布置不合理、安全防护宣传不足等,将可能导致盗窃等人为破坏事件发生。如某变电站光通信中断,经核查,施工队在高压设备区安装护栏施工时,使用电钻打眼损伤了埋设在站内设备区的进站光缆。架空光缆途径的重要交通路口、拐弯处、自然环境较恶劣地区及人员流动较多地区等及故障多发地段没有设置安全措施。光缆与其他物体碰触时没有塑料管保护。对于厂家提供的光缆各种拉力指标、结构材料指标、防电腐蚀指标、寿命指标等无法现场检验,一些光缆存在的质量隐患、缺陷等,很难在施工前全部检测确认。光缆通过公路时,也没有设立明显的警示牌。

二、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故障解决措施分析

(一)明确各方职责,规范施工流程

电力系统光缆一般随一次线路同期建设,职责不明确,信息不畅通。为减少外力破坏事件发生,急需强化通信光缆安全管理工作。要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电力线路检修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光缆线路维护部门负责相应管区内各项电力光缆线路的保障任务。光缆线路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光缆线路的日常验收及运行检修管理工作。运行维护管理中要明确职责范围。

(二)加强电力通信光缆检修及巡视工作

开展电力光缆线路状态检修工作,要克服传统检修模式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要强化基础资料管理,把巡视、测试、记录、分析、总结等工作常态化。通过对不同光缆线路的结构特点、运行情况、检测结果等综合分析,科学制定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提高检修的针对性,保证检修效果,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保证光缆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光缆的检修与巡视工作是重要环节。由于电力线路及光缆线路落地、迁改非常频繁,严重影响了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急需加强检修管理工作。为准确掌握通信光缆运行工况,及时发现隐患及缺陷,实现光缆巡视常态化。明确光缆巡视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检查的范围、项目、方法和标准。

(三)运用科技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要注重运用科学技术,建立可靠实用的光缆线路在线监控系统,实现重要光缆线路实时监控,实现全程管理的标准化、精益化和规范化。一是完善通信综合网管平台,实现全网设备、线路、电路、业务、环境等的集中综合监视管理。二是实现通信管理信息化,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三是还可以利用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通信光缆线路资源管理系统,实现通信光缆资源的图形化展示和管理,提高光缆路由设计与故障判断的效率。

(四)把控光缆生产质量,加强光缆施工验收

严格把好光纤配线系统质量关,加强光缆施工验收。重视隐蔽工程验收,严格标准、规范的执行。目前电力光缆迁改落地改造频繁,由于施工或熔接质量不高、方法不当等,将可能造成多处纤芯中断,运行维护增加压力,而一旦线路投运,停电检修困难,故障无法及时消除,因此应该要进行预防性维修。对光缆通信线路进行周期性的防护和检修,以避免通信光缆出现故障,并落实相关技术标准,避免进行系统改造。

三、结语

据统计,目前光缆线路的故障和缺陷已占整个电力通信系统缺陷的65%以上。光缆具有不容易腐烂、寿命长、结构紧凑、体积小、性能好、线路损耗低、传输距离远、重量轻、可弯曲、易敷设、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强等优点在整个通信网中占主要地位。因此,提高电力光缆线路的运行维护水平和运行质量,对于确保电力通信网及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通信光缆线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通信光缆线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从而带来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保证光缆线路的正常通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因素导致通信光缆线路的故障,这就需要对光缆线路进行日常的维护,为通信的通畅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引发,王宏科,邓大鹏. 光缆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刘强,段景汉. 通信光缆线路工程与维护[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0

上一篇:军事理论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快乐生活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