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作文400字

2024-08-05

穿越时空作文400字(精选10篇)

穿越时空作文400字 篇1

我们家的小狗以为是饭盆,就把头伸进去看看,不小心摔了一跤,跌了进去。

它进入这个世界的时候,眼前的一切让它大吃一惊,这里的猫、狗啊……等都是站着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的样子。一个人走过来问小狗:“你好!你是第10000位进来的人,欢迎你!”小狗惊讶地问:“你怎么能跟我对话?难道你会狗语?”“呵呵,我们这个时空,动物与人之间都能讲话,现在是20xx年。”“20xx年?我不是在做梦吧,我穿越了!”

现在的20xx年的我正在找小狗(拉克)呢!谁晓得他已经穿越到了20xx年。

我突然想起来,阁楼上还有一个时空机呢!我赶紧跑上阁楼,打开音乐盒,并念咒语:库里库里萨莫斯!我也穿越到了20xx年,我一到那里就找小狗,这个时空是混乱的,不是真的。终于,我在一个垃圾箱旁找到了拉克,并把它抱起来,并念起回去咒语:萨利库里萨库斯!一转眼,又回到了20xx年。

穿越时空作文400字 篇2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对于人们已有的经验进行加工、改造, 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联想可以打开我们记忆的仓库, 突破话题材料的局限, 让自己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联系多种材料, 以使文章血肉丰满、主题深刻。从宏观的角度统观全文, 联想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拓展行文思路, 从而有利于题旨的弘扬;就文章局部来说, 联想的目的是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

想象的作用是串联我们的生活观察、感受、思考、感悟等, 使写作思路得到拓展, 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构思, 现实生活的限制在想象的作用下获得突破, 并大大地丰富了表现内容和手段。写作过程中, 联想和想象往往结合起来运用。写作时, 不管运用哪种手法, 都必须紧紧围绕中心, 思路清晰, 合乎情理。要注意衔接, 过度自然, 交代清楚, 照应周到。

虚实相生的妙用可以使联想和想象更好的运用。“虚实结合”是指虚实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虚实结合可以形成渲染、衬托的气氛。进行强烈的对比, 以达到某种效果。“虚实结合”在文章中的表现是这样的:文章所呈现出来的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实况录像, 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了个性化的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内容的产物。其中的人、事、物都离不开在生活的真实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艺术虚构。

那么如何进行联想和想象呢?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玻璃瓶子, 从思维的角度看:首先从正面思维看, 这个瓶子可以当花瓶使用, 当打击乐器使用等。从逆向思维看, 把瓶子的底部敲开可以做个漏斗;把瓶子打碎, 插在围墙上可以阻挡外人偷着进来;也可以熔化后再利用, 做任何玻璃制的东西。从纵向思维的角度看, 可以联系实际生活, 思考“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要接受别的, 必须先倒空自己”等观点。

参考练习:

请任选下面一首唐诗, 以“唐诗写意”为题,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

1.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雨夜寄北》)

3.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全新思维解析:所谓的“唐诗写意”是指利用联想、想象的手法把一首诗改写成现代散文。改写的文章要尽可能的做到语言优美, 具有一定的诗意, 能够营造出相宜的意境, 既生动又形象地展示出诗歌的内涵。

佳作展示:

唐诗《宿建德江》写意 (片段)

夕阳安静地悬在远方的山峦上, 孤帆收拢起张开的心事。摇动的橹, 是一尾流落他乡的鱼吗?江面上, 风用手指拨响了涟漪的琴弦。千里乡音, 缓缓地流过记忆的河床。

一叶小舟, 如一节离愁泊上了洲岸。今后的日子, 它还能载动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和风雨?船舷上, 怀抱酒壶的诗人, 在淡淡的水雾里张着半梦半醒的眼睛。

……

诗人走到船沿, 探出头。水面上, 印着一张憔悴的脸, 犹如一枚飘零的叶;脸旁, 是一轮温暖的月。很亲, 很近, 也很静。晚归的渔歌荡过, 一江的恬逸, 又碎成了千丝万缕的忧伤。

教师点评:文章用诗意盎然的语言表现诗歌体现的内容, 特别是对诗人在夜色中的孤独、悲凉情感的描摹, 感人至深。

时空穿越写作文 篇3

好文章常常是在一种张力的推动下,曲折回环地向前发展。文章要想形成张力,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种错位。情感错位、逻辑错位,心理错位等等。王尔德说:“除了天才,我一无所有。”印度电影《人世间》开头说:“我最大的过错就是我什么过错也没有。”这就是错位,因为错位能形成反差,制造出矛盾和冲突,使文章保持一种适度的紧张感,从而增加文本的文学趣味和审美价值。

有一种文章,不遵循线型时间顺序,作者“上穷碧落下黄泉”,升天入地,上下五千年,关公战秦琼,彻底打破时空界限,在错位中形成对比、隐喻、碰撞,发人深思,启人深思。这种写法,我称之为“时空穿越法”。

“时空穿越法”在写法上属于浪漫主义,但骨子里一定是极端的现实主义,“时空穿越”只是一种手段,作者的意图在手法之外。

一般来说,时空穿越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是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是打破时空界限,“移”彼时彼地之“花”,“接”此时此地之“木”。彼时彼地之“花”,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可以是实际之人,也可以是虚构之事。“移花接木”的方法关键在于要“移”得巧,“接”得妙,移得天衣无缝,接得匠心独运,才能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鲁迅先生塑造人物,采取的方法就是移花接木法。他塑造的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但这里所说的拼凑,决不是胡乱杂取,而是经过心灵审视的“杂取种种”,是要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这一个”,构成血肉丰满,富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诞生,也是一出移花接木的好戏。歌德于1772 年在法兰克福当律师。在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美丽的夏绿蒂小姐,为她的姿容所倾倒,一见钟情。始终不渝。但他不知道,夏绿蒂早已与自己的好友、外交官克斯特纳尔订了婚。

温厚善良的夏绿蒂,既钟情于歌德,又不忍遗弃未婚夫,心情十分矛盾。痛苦万状的歌德,不愿妨碍朋友的幸福,最终逃离威茨拉尔回到家乡。不久,他得知夏绿蒂结婚的消息,一度产生自杀念头。

旅途中,歌德偶然听到一个消息。自己的朋友叶尔查林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由于受到女人丈夫的侮辱和舆论的指责而开枪自杀。深切的痛苦和绝望激发了歌德的创作灵感,他把自己的经历的前半部分与叶尔查林的最终遭遇结合起来,写成《少年维特之烦恼》。

“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一次偶然的移花接木成就了一部旷世经典。

第二种是穿越物我。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诗人说,“我看云的时候,很近;看人的时候,很远。”很多时候,外物对我们就是另一个空间,另一个世界。但作者可以打破这个界限和壁垒,穿越物我,揭示人性的最深层的奥秘,揭示出社会的集体无意识,这种写法,因其强烈的隐喻性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利变成大甲虫,以象征的手法从哲学层面来表现人的全面异化。格里高利变形,让很多人都现出了原型,变形的岂止是他?但《变形记》中所有的“变”,又都在暗示卡夫卡对传统的坚守,这种坚守就是不变。深刻的主题,在“穿越物我”中得到了鲜明的展示。

中国《聊斋志异》中的《促织》篇,也采用了这种手法。成名的儿子由于弄死了上贡皇帝的蟋蟀,吓得跳井而死,死后魂魄化成蟋蟀,帮助父亲度过难关。这只勇猛的蟋蟀所向披靡,给成名家赢得了无数的荣耀。喜剧的顶点就是悲剧的高峰。这个物我穿越的故事,充满着刻骨的忧伤。

人原是万物之灵,现在却要变成蟋蟀。蟋蟀本是捕捉来给人当小玩意的,现在却成了主宰成名一家的生和死、凶和吉、祸和福的凶神恶煞!人成了一头无可奈何的可怜虫,而蟋蟀却成了玩弄人的命运于股掌之间的主宰。这种人与物之间不正常的异化关系,揭示了封建社会人不如虫荒谬的现实,这正是《促织》的深刻内涵之所在。

第三种是群英荟萃。

侯宝林的经典段子《关公战秦琼》,让很多人心驰神往。孩子们关心孙悟空和奥特曼哪个更伟大,我们也在意老球王和新球王PK,谁才是最后的NO1。对这些无法实现的问题,人类的好奇心从不欠缺。好在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让这些英雄荟萃,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深刻的对话,这种穿越时空的无缝对接,给我们带来长久的震撼。

好莱坞不乏这样的大拼盘,比如《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福斯公司将他们历史上的两个经典科幻角色放到了一起,组成了一部超级电影让异性大战铁血战士,获得了很大的票房。

当然,最伟大的作品还是《苏菲的世界》,这是一部用父爱浇灌出的伟大花朵。14岁的小姑娘苏菲,从收到第一封“你是谁”的信开始,怀着无限的好奇,经历了一个时空交错的哲学历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苏菲认识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文艺复兴时期,又熟悉了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小姑娘接触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最璀璨的明星都汇聚在一起,让这个14岁的小姑娘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而小姑娘苏菲就是我们的眼睛,苏菲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穿越哲学的天幕,我们不仅摘到了许多星星,更重要的还有心灵的震撼。《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幻的世界。它唤醒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第四种是对话古人。

人类文明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伟人,给我们留下数不清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既没有时空之分,也没有地域界限,像星斗辉煌于当时,像阳光灿烂于后世。

一代又一代的精神财富,或者以物化的形式保留下来,或者就珍藏在经典作品之中。“阅读大师,读懂读不懂都是收获。”除了阅读古人的经典,我们还可以以梦的形式,或者是以书信的形式,神游古国,直接和古人对话人生。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在两个文明、两个背景之下的猛烈撞击,视野宽阔,境界阔大,幽默诙谐,不拘一格。但基本上都是立足于“古”,指向于“今”,具有强烈的现实讽喻性。

两种人生

校车在校门口抛锚了,一个劲地干嚎,不见动作。残破的车窗,张着大口,吞尽狂风冷雨。车厢里挤满了人,让人想起了密密麻麻的小笼包子。

一个穿红衣服的小伙子,在车子里撑起一把伞,遮住了窗口,雨水游离于伞上,又顺着伞架叮叮咚咚,小伙子轻轻转动伞柄,小心地让水滴进一个漂亮女孩子的脖子里去。车厢里没法让开,女孩子的眼睛噙满了泪水,用手牵动着衣襟,一言不发。

愤怒和怯懦纠缠着我的心,我把目光向外面转去。

这时候,窗外的雨中,一对青年男女奔过,男孩自信的用一只手,为女孩挡出一方天空。那只年轻的手高高举着,像一面旗帜,灼得人眼热。

那一刻,我觉出了男人的富足和孱弱,这一幕经历,让我记住了四个人,同时记住了两种人生。

这是我大学时的一篇习作。完全是移花接木的结果。我曾经读到一篇文章:一个女孩因为男孩用手给自己徒劳的挡雨而深深爱上了他。爱情需要细节,这个细节也打动了我。当我看到车里的男人把雨水淋进女孩的脖颈的一刹那,挡雨的这个场景忽然从脑海里跳出来。于是,我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反差,一种错位,一种对比,鲜明地揭示出两种人的两种人生。

关于2005年江苏高考话题作文的座谈会纪要

(主持人:深度语文 王开东 参与嘉宾:方仲永 苏洵 庾信 牛顿 关羽 考生)

主题人:首先感谢各位嘉宾越过历史的烟云和沧桑,和我们相聚在这里。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凤头、猪肚、豹尾”,就是说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想,我们今天探讨的应该也是话题,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作为历史上有影响的人士,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苏洵(捋着银色的胡须):老夫先来说说,对于“凤头”之说,实在不敢苟同。余幼时,顽劣异常,未尝以读书为务,且清高自命,以为天下无人出其右,及长,与试,一败涂地,体无完肤,始知天外有天。于是,拾数十年之书稿,焚之一炬!往者已矣,诚可叹也!年三十,方悬梁刺股,穷思竭力,未尝有所怠。然亦终有小成,上无愧于先祖,下不惭于后人。且昭犬子,各有造化,辙印浅深,轼木可眺,庶几青史留名!苟以为“凤头”难成,“猪肚”莫盼,则宋氏文豪何在?人生迢远,路途幽深昏惑,苟以某段论英雄,不亦惑乎?

主持人:刚才,苏老先生谈得很精辟,开头不精彩,不等于人生不漂亮,东隅已逝,桑榆未晚,青史自由人写,大器亦可晚成。但古语有云:自古英雄出少年,张爱玲又说,“出名要趁早!”不知各位嘉宾是怎么看的?

方仲永(脸上笼着一层灰色):苏大人所言极是,盖人立身行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想余昔年五岁,未尝识书具,然指物作诗立就,且文理皆有可观。神童恐不之当,厕之“凤头”谅无异议。而邑人诱以利,家严不使学,飘飘乎虚名,汲汲于薄利,终于泯然众人,诚可痛也!(以枯手拭泪)今日思之,皆“凤头害人矣!”

主持人:方先生情动于衷,现身说法,看来,“凤头”固然精彩亮丽,但如果为名所累,为利所乱,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啊!

关羽:羽,一介草民,卖枣为生,至微至贱,开头不仅与方兄大相径庭,即与苏兄比,亦弗如远甚!然羽有幸,遇知交于桃园,遂知王侯将相固非有种,小民又安能自我轻贱。于是揭竿而起,轩辕自荐,与刘皇叔外托君臣之义,内有骨肉之亲。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期间烽火连天,身经百战,义气扬扬,何其壮也!又岂是一个“猪肚”了得!奈何在收官之时,大意失荆州,终于败走麦城,一世英名,只换来一声叹息!(关公的红脸似乎颜色更深了。)

主持人:云长不要伤痛,后人对您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不过,我想代替观众请教您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都要称您为红脸关公?

关羽:唉,不说也罢!初,羽卖红枣,走街穿巷,烈日炎炎,面皮如何不成焦红之态?吾非“凤头”,却有“红脸”之虞!既而,某风云际会,宏图大展,“红脸”乃春风得意耳!及至最后,余愧对皇叔,失去荆州,无颜于蜀汉百姓,“红脸”乃赧颜之色也!罪过,罪过!

庾信:云长的伤痛算得了什么?(吟咏)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木尚如此,人何以堪?

支持人:庾信兄,何故如此伤感?

庾信:余年少得志,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势。中间又为国之栋梁,君之股肱,人生如此,可谓“凤头”和“猪肚”兼得!后奉命使魏,却成阶下之囚。28年囚禁,弹指一挥间。余中心悲苦,至于绝望,既悲国运之沦丧,又哀民生之多艰!奈何晚节不保,自毁长城,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主持人:庾先生白璧微瑕,但大节不亏,不要太难过了。

牛顿:刚才听到中国朋友们的肺腑之言,我很受启发。年轻时,我也是一个笨学生,有很多次数学考试都不及格。“凤头”更是想都不敢想,丑小鸭倒还差不多。不过,好像我的老战友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咋样,连个小板凳都弄不好,呵呵。可是,这并不影响我对科学的痴情和钟爱,人到中年却大有收获,三大定律称之为“猪肚”,怕是再过一个世纪,也没有人会有看法吧!可是,晚年我老糊涂了,竟然挖自己的墙脚,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写了150万字论证上帝造人。现在,我真后悔啊!如果不是我狗尾续貂,而是豹尾添色的话,牛顿第五大定律应该没问题吧!唉,过世之后,我才知道不是上帝造人,而是人造上帝啊!看来你们的主席说得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

主持人:各位嘉宾谈得很精彩,下面我想请一个一线的考生来谈谈他的真实想法。

考生:刚才听了前辈们的议论,廓清了我很多眼前的迷雾,对于这次高考成败与否,我已置之于度外!其实“凤头、猪肚、豹尾”固然是人生的美事,但凡事不能强求,人生,不怕平淡平凡平实,只要能践约于自己,守诺于他人,诚信于社会,执著于人生,心清如水,心平如水,心境如水,无愧我心,倘能如此,也就够了!

(热烈的掌声)

……

此文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古今中外有切身感受的各色人,对这个话题有发言权等,穿越时空,群英荟萃。每个人的身份和性格不变,但都能现身说法,对“凤头、猪肚、豹尾”发表见解,进行深度对话。其中,主持人串联衔接,考生点题总结,都显得水到渠成。

做一只蜻蜓,停在你肩上

那个夏天,男孩和女孩相爱了,像四季的轮回一样,难以逆转!可命运总喜欢和人捉弄,就像冬天必然会来临。如果是人,我宁愿把命运比做一个女人,一个嗜好嫉妒的女人!她把天南地北的痴情人捉来,胡乱配对,然后,又残忍的把有情人分开,人为的制造情天恨海。要不,为什么有一种夜叫长夜,有一种眼叫泪眼,有一种情感长上了翅膀,就叫做相思。

男孩和女孩爱得很苦,因为天地很小,也因为天空很大。

当然,还是因为命运,男孩和女孩出了一场车祸,男孩伤得很重,女孩伤得更重。男孩先醒过来了,可女孩却永远难以醒来,男孩跑遍了医院,无数个医院,可医生——所有的医生都明确表示,他们无能为力。男孩不愿相信、也不会相信、更不敢相信,他爱的人就这样离开他了,所以他选择了握住她的手,用一生的期盼呼唤她回来!男孩的眼睛就这样望着他心爱的人,脉脉的,像清泉流过;深深的,像海洋之心;痴痴的,像一棵树,蹉跎了百年。男孩就那么确信,他的痴诚,钻石般的痴诚,一定会感动上帝,一定会的!

在极端的疲惫下,男孩睡着了,男孩作了个奇怪的梦,男孩听见了女孩的声音,男孩就努力地爬起来,拼命地追,追呀追,后来,女孩跑进了一片森林,满地都是落叶,男孩滑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滑倒,男孩喊呀喊。再后来,天慢慢地黑了,又下起了雨,那是男孩这一生都没见过的雨!风雨掩盖了男孩的呼唤,四周一片漆黑。男孩……竟……竟把手伸进胸膛,掏出鲜红的心,那心一下子燃烧起来,变成了火炬……男孩醒来的时候,上帝终于来了,像传说中的圣诞老人。上帝说,年轻人,如果你真的爱她,我可以让她醒来,不过,你得变成一只蜻蜓,三年之后,你才能变回来,我要借此考验你对爱情的真诚。男孩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

在上帝的指引下,男孩所有的眼泪和鲜血慢慢地流尽了,男孩的身体一下子轻了起来,像一片羽毛。男孩突然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然后男孩长出了翅膀,男孩飞了起来,单薄地飞了起来,男孩的眼里有一颗大大的泪,在幸福的泪光里,男孩看见女孩醒了过来。

女孩终于醒过来了,女孩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疼痛,她要找她心爱的人。

女孩找啊找,从日落找到黎明,又从太阳找到星星,女孩的鞋磨穿了,女孩就把它拎在手里,赤着足,女孩爬过了山坡,又趟过了小河,女孩的脚上鲜血淋漓,女孩发了疯,女孩的心更是摇摇欲坠,泪水也伴着女孩的头发一起飘舞……后来,女孩累了,绝望了,就安静下来,女孩就常去他们相识相知相恋的地方,那是一片矮矮的树林,悠闲地躺在一个小山坡上,女孩就坐在那儿,托着腮,有时候小心地捡起一片落叶,有时候就痴痴地看着夕阳,有时候就那么呆呆地坐着,直到满地都亮起月光。亲密接触女孩的除了空气,还有一只蜻蜓,一只刮风下雨怎么也都不愿离开的蜻蜓。女孩很喜欢它,但女孩做梦也不会想到,它就是自己苦命的情人!有一天,蜻蜓大胆地飞了过来,停在了女孩的肩上,女孩小心地把它摘了下来,然后,放飞。

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女孩还来这地方,但女孩呆的时间似乎越来越短,蜻蜓也好像越来越瘦,几乎要拿不动自己的翅膀。再后来,女孩的身后跟了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男孩陪她散步,陪她一起开心,女孩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女孩已经忘了那只想停在她肩上的蜻蜓。

三年过去了,就在男孩要变回来的那天晚上,男孩——也就是我们的那只蜻蜓,听说了女孩就要在那个晚上结婚。男孩的眼泪从高空坠落,蜻蜓的心碎了,它飞呀飞,飞到筋疲力尽,飞到白发苍苍。

它终于找到了上帝,不过,他不是要变回自己,而是要永远永远地变成一只蜻蜓!

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但关键的不是故事,是故事的手法和手法背后的意义。所有的故事都曾经发生过,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型明显源自安徒生《海的女儿》,源自那个可怜的美人鱼。男孩穿梭在“我”和“蜻蜓”之间,无非是表达对爱的执着,为了永恒的爱,我可以变成泡沫和蜻蜓。

谏屈原书

屈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

想来老前辈过于执拗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夫子尚且留此后手,您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何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呢?倘若不愿漂洋过海,去开洋荤,还是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的。

一曰:弃官从文。您的《离骚》、《天问》、《桔颂》,名满天下,以此作为招徕,哪个文人墨客敢不趋从?倘若办个补习班,不要说十几条干肉,就是要几百元,上千元,以您的威望,谁不乐得屁颠屁颠的。到时,弟子们再发表发表文章,炒作一下,您岂不名利双收?乐哉乐哉!您老可曾听北大方正的王选说过:“近年来,我并没有什么成就,但我每年都会多一个头衔,三料‘院士’。”此为方案一。

二曰:半官半隐。若您老不以官位为念,不妨在政府挂个公职头衔,领着俸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弄个三妻四妾,儿孙满堂。这个一声“爹”,那个一个“爷”,为了儿子、孙子、票子、车子、路子,哪有闲心“上下求索”?此为方案二。

三曰:以“油”润官。若您矢志不移,立意为官,那须得加点“油”,有所禁忌。真话、实话、兜底话,切切不可说。若烽烟四起,您得唱“火烧旺运”;若起草文书,您得颂德歌功。对主上的嫔妃,谁个得宠,便要专事奉承。要知道,裙带风、枕边风,比那十二级台风还强。君不见,红塔集团的诸时健不就是唯夫人之命而行事吗?实在不行,得暂收良心,忍痛割爱,将婵娟恭送,以博得“皇恩浩荡”。以您为文之精妙,奏陈之机敏,定能博得赏识,那靳尚、令伊子兰、司马子椒之流,何在话下?不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罢了。此为方案三。

以上三策,老前辈可任选其一。如今观念飞转,切不可固守一志;况您伟岸身躯,一旦没于流水,芸芸众生何其痛惜哉!

区区小子,扰耳前辈,不胜惶恐。

即颂

回心转意。

晚生子虚顿首

某年某月某日

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小作者用书信的方式,与屈原对话,其意是反讽时事,鞭挞人心不古,嘲讽世风日下,具有极强的讽刺力量和审美效果。

穿越时空想象作文400字 篇4

我刚出生的前几个小时,下了一场雪,妈妈还静静地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此时,我在妈妈的肚子里和哥哥紧挨在一起,我多开心啊,因为我有一个亲哥哥,以后就有伴了!

过了几个小时,我和哥哥顺利出生了,我们一起呆呆地望着新世界,边哭边看。

几个月后,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又抓又爬,妈妈爸爸把我们带出门,我们兴奋极了,像发疯的松鼠直叫。这时,爸爸妈妈会把我们放在地上,那时地上都是雪,我摸着感觉好冰好冰,爬到哥哥身边取暖,哥哥总抓着我的手,爬来爬去不时地望着我笑,我好像被感染了,也笑了起来,雪也不那么冰了!

几年几年过去了,我们形影不离,互帮互助,上学一起,玩耍一起,是好朋友更是好兄弟,那时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啊!

穿越时空一场雪作文400字 篇5

“皇上这恐怕不妥吧!小女只是略有几分姿色,恐怕不登大雅之堂啊!”

“唉,宰相谦虚,谦虚了。早就听闻令媛聪慧美丽,才特意来此邀美人一见,却不想丞相不给面子。”

“老臣不敢,只是小女今日确实不在家,皇上还是请回吧。”

“放肆,来人给我拿下丞相。”

“住手,我在这里!寒冰降雪!”夏恋喊完这句话,只见天空马上下起了雪,形成了巨大的冰魄,朝那狗皇帝刺去。

“啊!夏梦茹你等着!快逃!”那狗皇帝仓皇的逃跑了,只留下家眷们发呆。 大堂内: “小茹你能告诉我刚才是怎么回事吗?“

穿越时空作文600字 篇6

一道闪电伴随着轰鸣而来的雷声划破天际,紧接着大雨如注,突然一只大手冷不丁地抓住了我的衣领,将我向黑暗中推去……

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躺在一片绿草如茵、鲜花遍地的.草地上,远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我循声望去,发现我所在的地方竟是一个巨大的市民广场,有一群带着红领巾的学生在广场嬉戏。

我又看到一位姐姐开着车来到自家的小区门口,也许是因为没有车位了,那位姐姐给自己的车开启了“飞行模式”,直接飞到了自家窗前,窗户奇迹般地打开了,姐姐直接走了进去,而车则在窗外开启了“休眠模式”;百度的儿子“小度”正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四处闲逛……

正当我疑惑的时候,一个巨型的广告牌为我解开了难题,那上面写着“20xx喜迎国庆”几个大字,这下我搞清了事情的原由,开始四处转悠,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矗立在纵横交错的高架和立交桥之间,小区、办公、写字楼被树木如同众星拱月般地环绕着,手机变得透明,汽车变成了海、陆、空三用的新型交通工具,人们出行再也不用大包小包的拎东西,直接将行李装在一个可以缩小物品的“压缩袋里”。

二十年后的我也成为了一位深受大家喜爱的女作家,班里也有几位同学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百亿富翁”的头衔,就在这时,突然雷声大作,我一下子惊醒了,原来这一切只是一场梦啊!

穿越时空的电报发明 篇7

19世纪30年代, 正当迈克 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尝试解开电与磁的本质时, 欧洲的发明家们似乎更加热衷于利用电来赚取更多的财富, 他们迫切想知道电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早期的电学研究中, 人们已经意识到电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传播, 因此, 电的很多效应, 如静电吸引、电化学效应都被用作传递信息。

早在1753年, 人类对电的研究尚停留在静电阶段, 在《苏格兰人》杂志 (Scots Magazine) 上查尔斯·马歇尔 (CharlesMarshall) 提出用26根导线代表各个字母, 当导线带电的时候, 相应导线所挂着的小木球就会发生位移, 从而能够传递信息。

1800年发明的伏打电堆让人们能够获得持续的电流。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卡皮诺 (Francisco Campillo) 于1804年发明了一种基于电化学效应的电报机, 1809年德国人塞缪尔·冯·泽默林 (Samuel von Sommerring) 对其进行了改进。它的原理是将代表不同字母和数字的金属线一端分别浸在装有液体的玻璃管中作为接收端, 从发送端给任一金属线通电后, 盐水被电解, 根据产生的气泡可辨识出字母并接收到信息。

这些设计的逻辑都十分易懂, 但却很难实用。直到人们开始尝试用电与磁的关系来传递信息后, 电报才真正走向实用化。

电报是电与磁最重要的早期应用之一, 它使得通信变得更为快速。在它出现之前, 即便是最为重要和紧迫的信息也只能通过船、火车、甚至马等交通工具经过数天、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到达目的地。

1820年丹麦科 学家汉斯· 奥斯特 (Hans·rsted) 发现通电导线可产生磁场, 同年德国人约翰·施魏格 (JohannSchweigger) 发明了电 流计;1821年安德烈· 玛丽·安培 (André-Marie Ampère) 提出可以用电流计作为电报的指示器;但是, 1824年英国人彼得·巴罗 (Peter Barlow) 认为该电报系统最多只能在约60米的距离内工作, 因而不具有实用性。

1829年, 美国科学家约瑟夫·亨利 (Joseph Henry) 把导线用丝绸裹起来代替裸线, 使导线互相绝缘, 大大增强了电磁铁的吸力, 他甚至制造了一块电磁铁, 能举起1.5吨重的金属。

1835年, 约瑟夫·亨利又突破性地发明了继电器, 可以用很微小的电流来远程操控电磁铁, 并可用于电报技术。通过发送端通断电流可改变接收端电磁铁的状态, 并传递相应的信息。电磁效应能够可视化电的效果, 它比静电吸引和电化学效应更明显、更方便、更不受距离的限制。这吸引了许多科学家投入到电磁电报技术的研究中。

1832年, 俄国科学家帕维尔·希林格 (Pavel Schilling) 成功地用放置在不同房间内的两台电报机传输了信号。到1836年, 他的电报原型机已经能够在5公里内进行信号传输。他深刻影响了威廉·库克 (William Cooke) 等人对电报的进一步研究。

同年, 从印度退役的库克把一部希林格电报机带回英国, 并试图进行改良, 但他发现自己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将电报机改进到自己满意的程度。经法拉第和当时的英国皇家学会秘书彼得·罗杰特 (Peter Roget) 推荐, 他认识了同样在研究电报的英国物理学家查尔斯·惠斯登 (CharlesWheatstone) 。

1837年他们一起研制了更为先进的五针电报机, 并申请了第一个电报专利。其原理是:五根磁针等距离排列在由16个小菱形组成的菱形刻度盘的对角线上, 每个小菱形的顶点标有不同的字母, 控制任意两根磁针的偏转来指向特定字母, 该机器能传送J、C、Q、U、X、Z之外的20个字母。此类电报机可根据需要编码的字母数量, 使用不同个数的指针。同年, 他们在伦敦的尤斯顿和康顿镇之间成功示范了一条距离约2.4公里的四针式电报系统。

该技术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 直到1839年被英国大西部铁路公司 (Great Western Railway) 看中, 并在帕丁顿车站和西德雷顿车站之间铺设了长约21公里的五针式电报系统, 这是第一条商业化的电报线路。

然而, 真正让电报名声大震的是它帮助警察破获了一起谋杀案。1845年的一个清晨, 一位名叫莎拉·哈特 (Sarah Hart) 的女性在伦敦家中被杀。警方很快查明约翰·塔维尔 (John Tawell) 是最大的嫌疑人, 但发现他已经乘上了开往帕丁顿的火车。伦敦警方立即向帕丁顿车站发送电报, 描述了嫌疑人的特征。当地警方根据电报的内容锁定了塔维尔并将它抓获。他是全世界第一个因即时通信技术被抓获的罪犯。第二天, 这一消息占据了几乎所有报纸的头条。从此, 电报开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第一条电报的内容

库克和惠斯登的五针式电报机

随着电报的普及, 各地亦出现了专门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的通讯社, 其中包括1851年成立于在伦敦的著名通讯社——路透社。

电报还与铁路一起催生了时间的统一。在那个年代, 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时间。在英国, 很多城镇的时钟都有两根分针, 分别指向当地时间和伦敦时间 (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时间) 。随着铁路的延伸, 同一条铁路上各站点间的时间差异跨度和复杂性也越来越大。尽管车站有复杂的表格把当地时间转换为伦敦时间, 但时间不统一仍然给乘客的换乘、火车的运营效率和安全造成极大影响, 采用统一的标准时间已势在必行。

电报出现后, 各地能够非常迅捷地跟伦敦时间保持一致。为此, 1840年开始, 大西部铁路公司在其所经过的车站统一了时间。之后, 随着电报系统的大规模扩张, 英国各条铁路线均开始采用统一时间, 到1855年, 英国98% 的城镇完成了这一过程。

几乎在相 同的时间, 美国人塞 缪尔·摩斯 (SamuelMorse) 也发明了他的电报机, 并在美国取得专利。1844年, 他说服国会拨款修建了华盛顿、巴尔迪莫以及马里兰之间的电报, 第一条官方电报的内容是:“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what hath god wrought) 。

然而, 摩斯最重 大的贡献 是发明了 由两种基 本信号 (点和划) 和不同长度的间隔时间组成的摩斯密码 (MorseCode) 。它通过电路的开合来实现信号传递, 只需一个电键就可敲击出“点” (一个短脉冲) 、“划” (一个长电波) 以及“间隔”。这套编码方式十分简单和方便, 推动了电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后来, 全球的电报也都逐渐采用了摩斯密码。

很快, 到了19世纪50年代, 欧洲和美国大陆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报系统。可是, 当时最强大的英国和美国之间依然没有电缆相连, 全球范围内的即时通信依然无法实现。但人们相信一旦实现跨大西洋电缆工程, 将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于是, 由美国商人投资, 英国工程师参与的团队开始实现这个构想。

摩斯电报机的原型

英国伦敦车站的时钟

起初的每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1858年7月29日, 电缆的两部分终于在大西洋中部汇合:一端在加拿大纽芬兰 , 另一端则在爱尔兰西南部。6天之后, 历史上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通信线路竣工了。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Queen Elizabeth) 给美国总统詹姆斯·布坎南 (James Buchanan) 发了一封官方贺电。但是, 这封只有98个词的电报, 却用了16个小时才发送完成。另一端的电报接收员发现收到的信息非常模糊, 很难顺利地将信息解码, 他们不得不让对方不断重新发送信息。

显然, 远距离跨洋通信比人们预想的要复杂得多。这条电缆的问题十分严重, 而且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当一名英国工程师误认为增加电压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时, 这条线路被彻底损坏了。

当时, 人们把电流比作是水流, 增加电压就好比增加水管里的水压, 能够帮助电流被送至另一头。但是, 电报所用的电流带有脉冲, 当电缆太长时, 脉冲会发生严重的变形。在研究了海底电缆的失败之后, 科学家们开始明白水流与电流的不同, 发现电流中还带有电磁波。这一突破性的认知帮助人们进一步研究电磁学, 并解决了海底电缆的问题。

有了对电流运动的新认识, 人们开始重建跨洋电缆, 在电缆的质量、设计以及铺设方式上都做出了改良。8年之后, 一条新的电缆终于完成了。1866年7月27日, 从爱尔兰向纽芬兰发送了一条非常清晰的信息。终于, 跨洋通信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这个创举大大缩小了这个世界。更长距离的横越太平洋的海底电缆, 在1902年完工。

中国首条电报线路在1871年由英国、俄国及丹麦敷设, 是一条从香港经上海至日本长崎的海底电缆。1879年李鸿章修建了第一条军用电报线路, 并于1880年奏准开办了电报总局。

在电报基本定型后的一百多年里, 它经历了属于自己的繁荣时代, 也未能避免技术革新带来的冲击。随着无线电报、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新的通信方式不断出现, 电报行业在20世纪日益衰落。2006年1月27日, 著名的美国西联公司 (Western Union) 停止了最后的电报业务, 但仍保留了汇款业务;2013年7月14日, 印度的国有电信公司停止了全世界最后一条真正的电报系统。

现在, 电报已经完全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 在这个即时通信十分普及的时代, 我们依然不会忘记电报作为第一个远程通信工具, 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穿越时空作文900字 篇8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晚饭后我躺在自己的小屋里背诵《桃花源记》。

“……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引爆了身上的炸药,造成20多人伤亡。这位妇女的亲人在不久前的巴以冲突中丧生……”爸爸在大屋看电视新闻呢。

唉,又一颗“人体炸弹”,真惨烈呀!假如把这些讲给那些“世外桃源”的人听,不知他们该“叹惋”成什么样子;假如把这篇《桃花源记》翻译给巴勒斯坦的中学生,他们一定能以最快的速度背诵下来。这么胡乱地想着,我捂着嘴连打了两个哈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朦胧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我眼前流动着。我驾着“武陵人”的小船,“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一间小木屋,“便舍船”,上前叩门。门开,一位美丽的少女出现在我面前。见我,“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她便请我进屋,给我倒了杯水。她说她叫安妮·弗兰克,是犹太人。她随父母躲避德国纳粹的追杀“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哦,她就是安妮!我在作文课上听老师说起过《安妮日记》,那么我这是穿越时空来到1942年了!我此时正在普林森河畔的小屋,我比眼前这个小姑娘更了解她自己,以及她的将来。在我愣神间,安妮“问今是何世,乃不知已”。我“一一为具言所闻”,她“叹惋”,尤其是听到巴以冲突中出现了“人体炸弹”。

我不能再逗留下去,因为课文不背诵下来老师会把我变成“人体炸弹”的。起身间,我蓦地记起如果不把安妮带走,接下来她将被纳粹逮捕,然后死于集中营。我欲拉她同走。她神色平静地站在那里对我说:“不,虽然我很害怕纳粹杀死我,但我更不愿看到犹太人被巴勒斯坦人的‘人体炸弹’炸死。我不明白,那么多年过去了,人们为什么还不能和平相处?你把我的日记带走吧,让以色列记起还有我这样一个犹太小姑娘,希望他们不要再疯狂下去……”忽然一阵狂风,把安妮吹倒,她的日记也被吹成碎片……

穿越时空作文1000字 篇9

这条公路西蒙非常熟悉,从儿子佛兰克的学校通向他们家住的小镇,平时他接儿子放学回家,最多花半个小时,就能看见镇上教堂的尖顶了。想到这里,西蒙发现确实有些不对!车载唱机里的那首歌循环放了多少遍了?十遍?二十遍?这么久了,为什么还没看见教堂的尖顶?他看了一下表,现在是凌晨两点,怪了,这么晚了,他一个人还在外面干什么?西蒙使劲儿摇了摇头,就是想不起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现在还在开车,难道是聚会喝酒喝多了?

天色这么晚了,周围又没有车,要是遇见危险可就糟糕了。想到这里,西蒙不禁毛骨悚然,他使劲儿踩下油门,车速越来越快,可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惨白的.车灯前方,还是这条看不到尽头的公路!见鬼!到底怎么回事?大颗大颗的冷汗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来。就在这时,西蒙突然看见,大雾中,前面有辆车抛了锚,红色的尾灯在黑夜中显得特别刺眼。

突然看到路上还有一辆车,这让西蒙多少不那么恐惧了,他把车停下走了过去,那辆车的发动机盖打开着,有个人正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在那儿埋头修车。汉密尔顿先生!西蒙一眼认出,这人是镇上的制表师汉密尔顿,他热情地问道:“汉密尔顿先生,车坏了?我能帮您什么忙吗?”

汉密尔顿抬起头来,看见西蒙,突然愣了一下,随即是满脸的惊恐,结结巴巴地说道:“不……不!我已经修好了,不需要帮助!”

西蒙见他神情有异,十分奇怪,正想再走近点看看,谁知他刚一抬脚,汉密尔顿“砰”一声把发动机盖关了下来,颤着声问:“你……你要干什么?”他这一问,倒把西蒙问住了,是啊,人家已经说车都修好了,自己还能干什么呢?能告诉他自己开了一晚上车可还在这路上吗?能告诉他自己居然不知道为什么在开车吗?人家相信吗?汉密尔顿先生是个老实人,别吓着他,西蒙想了半天,鬼使神差地冒出一句话来:“你看到我的儿子佛兰克了吗?”

穿越时空作文400字 篇10

文言文是我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教学应充分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所当然应把学生当做主体对象。在学习《桃花源记》第二课时, 笔者设计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赏析文章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并深化主题。如果说在第一课时对于字词句的疏通, 还可以用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对于思想内容的学习, 由于文言文时代比较久远, 往往是学生厌烦的。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 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在这节课上, 笔者设计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请两生分别扮演武陵人和陶渊明, 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 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方式, 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课例展示】

师:假设你是武陵人, 从桃花源出来后, 许多人都知道了你的这次奇遇, 记者们更是蜂拥而来。你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

教师明确活动任务:请语言表达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一个学生扮武陵人上台, 下面的同学则扮演来自各个媒体的记者, 老师是主持人。

1. 初次幼稚的提问。

生:你是怎么出来的?

生:你为什么找不到原来去的路了?

生:你为什么要向太守禀报这件事?

生:请问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样?有多少可供开发的土地?

初次提问, 这些“记者”问的都是比较幼稚、浅显的问题, 更有一些不着边际的提问。作为主持人, 笔者及时提醒记者注意:首先所问的内容应是大家都想知道的, 应是这个事件——武陵人遇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整个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或是敏感的问题, 应问得有价值、有意义, 这样才能让自家的新闻上头版头条, 成为重头戏。第二, 要明确当时的古代社会, 不会用到“开发土地”这样的词语, 人们也想不到这个话题, 但是换成“能住下我们这些人吗”这样的问题也可以。

经过这样的指导, 学生明确了大家最想知道的不是他出来之后的事情, 而是他在桃花源里的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情。这样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就层出不穷了。

2. 有深度、有价值的提问。

生:请问, 你在桃花源感受到的与我们的社会有什么不同?

生:请问, 你在桃花源里都看到了些什么情景?能详细地给我们说说吗?

生:请问, 你都跟桃花源里的人说了些什么?他们对我们外面的世界了解吗?

生:请问, 你对桃花源里的人印象如何?你觉得他们和我们这里的人一样吗?

这样的问题显然就很有深度了, 不仅抓住了大家最想了解的内容, 而且也紧扣原作的思想内容。而作为武陵人扮演者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 通过自己的想象, 不费力就回答出了这些问题, 补充了许多课文中所没有的情节和情景。

如下面武陵人精彩的回答:

生:请问, 你在桃花源感受到的与我们的社会有什么不同?

师:那里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完全不一样。那里景色优美, 土地肥沃, 男耕女织, 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我感觉那里人们生活都很快乐, 也很富裕, 人和人之间也很平等, 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 幸福无比。

生:请问, 你都跟桃花源里的人说了些什么?他们对我们外面的世界了解吗?

师:他们问我是什么朝代了, 我告诉他们早都过了秦朝了, 又讲了汉末的战乱, 魏晋两朝时的社会情况。他们听了都很感叹, 觉得外面的世界太黑暗了, 太可怕了, 没有他们现在的生活幸福安乐。他们都表示不想和外面的人打交道。

3. 提问引发的争议。

在提问中, 有一些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争议。

有记者问:请问, 桃花源里的人告诉你“不足为外人道也”, 你为什么出来后还要禀报太守呢?

这个话题不但让武陵人有些为难, 而且还引起了下面记者的议论纷纷。

记者中间首先就有人开始争辩:“桃花源里的人说是不值得给外面人说, 并没有说是不能对外人说啊, 所以这个秘密也不必要非得严守。”

有人说:“不应该在字眼上去较真。我觉得这个武陵人发现了这么美的一个地方, 他想让大家都去那里生活, 所以告诉了大家。”

这时就有人反驳了:“在当时的古代社会, 人们是特别讲信用的。既然桃花源里的人不让他对外面说, 那么这个人就不能说的。”

就在众说纷纭之时, 扮演者武陵人发话了, 他说:“我原先是想守约不说的, 但是我想这个地方太美了, 就想禀报太守。太守知道有这么美的地方他一定想去, 也因此一定会赏赐我的, 为了钱财, 我违背了我们的约定。”

这是一个我们没有想到的答案, 想想也很有道理, 下面记者的掌声雷动就说明了一切。

4. 延伸到课外的思考。话到这里, 这场答记者问本应就结束了, 但是却引起了学生的另一番感慨。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这就像现在的一些未开发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因为偶然有人发现了这里的美丽, 于是就向外界宣布了他的发现, 接着开发商、旅游商源源不断地涌来, 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 在给这个地方带来无限商机、现代文明的同时, 也带来了垃圾、带来了破坏。于是, 最后的结果就是, 你再也看不见最初的那般美丽了, 你再也感受不到这里的古朴了。

还有学生感慨, 在利益面前、金钱面前, 有的人会很轻易地就抛弃了承诺、背信弃义。

接下来我们又开了一场作者的记者招待会, 由于前面的引导, 这次记者的提问显然有水平了。提问如下:

生:你好!请问陶渊明先生, 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 你写这样一篇文章有什么意图吗?

生:请问, 你把武陵人寻找桃花源写得那么真实, 桃花源里的景色那么美, 在那里发生的事也那么真实, 那你为什么又在最后设计了一个“遂迷, 不复得路”的结局呢?

生:请问陶渊明先生, 你为什么要在最后设计一个“高尚士”刘子骥的事情呢?没他桃花源也是找不到, 你为什么非要多写一人, 而且最后还“病终”了。是否有些多此一举呢?

学生如此精彩的提问是笔者没有想到的, 他们真正进到了记者的角色中, 提问了一些关于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技巧的问题, 问得好, 答得也好。

【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的收获来看, 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有了主动探究、思考的意识,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把握, 通过想象补充了课文中所没有的情节和情景, 丰富了作品内涵。同时,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 学生将电视中常见到的记者招待会运用到课堂中, 也学到了一些记者提问的技巧。另外, 学生还延伸到了课文外的内容:例如对文明的破坏;人性等话题。

通过这节课两个环节的设置, 笔者有以下感受: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文章的思想内容, 特别是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向来是比较难以操作的, 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 一般都是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提问来思考, 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这节课上, 笔者设计了“穿越时空的对话”活动方式,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深入地体会作品的内涵。记者要提问, 必然要了解作品的内容, 还要提问他想要了解的内容;发言人要回答, 必然要体验角色, 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情感, 作者的生平、写作的背景。这样, 无须老师多说, 同学们都要对作品再次好好研读, 这样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2.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学生有时没有精神劲头, 可能是老师的问题设置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节课采用记者招待会这种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找到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好表现、好发言、好提问、好想象, 这些欲望都可以在这节课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电视中常见到的记者招待会运用到自己身上, 无论是“记者”还是“发言人”都兴奋异常, 自然, 这节课的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

上一篇:常见中英文面试下一篇:《功夫熊猫》小学优秀的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