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应急调研报告

2024-06-25

危化品应急调研报告(精选8篇)

危化品应急调研报告 篇1

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到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农用化工、国防化工、精细化工等,已经形成具有20多个行业、可生产4万多个品种、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工业体系。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化工行业的企业规模、数量和就业人数也有了较大的增长,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总计25319家,其中生产企业24370家,使用企业101家,存储企业47家,未知801家。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愈来愈多,特别是关于安全、健康、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潜在威胁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超大型石化生产装置、储存装置的日益增多,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不断增加;

2)化学品经营、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量流动危险源; 3)大量长输油、输气的管线建设,由于横跨不同地区,所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构成了新的危险因素;

4)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薄弱,很多化工企业建在市区,或十年前处于城市郊区但现在已被城市包围,居民区、生产区混杂,特别是城市加油站、加气站均建于市区,并有相当数量建在人口密集区,潜在危险性增大。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数量多、布局分散,生产技术、管理法规标准不健全,落后工艺装备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安全环保投入不足,危险源数量多而散。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企业与城区、居民区以及周边企业的安全距离进一步缩小,安全隐患增大。一些企业位于江河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影响饮用水安全。部分地方化工园区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缺乏统一协调,园区整体规划缺乏安全评估,项目布局与安全环保设施不配套。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化工项目有从发达地区向安全环保投入不足的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装置大型化及密集化布局加大固有安全环保风险等问题。

从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的安全建设和管理上看,可将企业分为4个档次。第一档是国际跨国大公司以独资或合资形式新建的大型企业,它们设备和工艺技术先进,有先进的安全理念和管理方式;第二档次即三大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公司都有一整套企业安全卫生标准和安全管理制度。注意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以改善安全管理,职工素质相对比较高,设备设施状况比较好,工艺技术也比较先进,所以三大公司的事故相对较少;第三档次是化工系统县以上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执行原化学工业部的管理制度,有安全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管理有一定基础。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相当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逐渐削弱,职工素质也呈下降趋势,设备更新和维护跟不上安全生产的要求,隐患较多,事故也相对较多;第四档是乡及乡以下个体/集体化工企业,这部分企业绝大多数管理没章法,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隐患多,事故也多。

二、主要问题 化工作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不少化工企业重视安全生产,是迫于“政治压力”的被动行为,认为抓安全是“赔钱的买卖”,没有认识到抓好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由于认识的偏差,这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由于未确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一些化企的管理人员就不会真正把安全生产当回事,认为安全生产只是政治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经济的需要、企业发展的需要。表现在口头重视、实际忽视,使得安全生产机构、设备措施及人员的安全培训等成本控制成为最优先考虑的对象,以至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难以落实。

实际上,安全生产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客观存在的企业效益。细数曾经发生事故的化工企业就会发现,发生2次以上重大事故的企业并不多见,这是因为事故企业对巨大的经济损失有切肤之痛,血的教训使他们明白了一个基本道理:安全生产也是企业效益,而且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任何一次事故,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有可能把整个企业推上绝路,把企业创造的所有价值、所有利润付之一炬。而如果搞好了安全生产,避免、减少事故发生,就是在保障效益、抓住利润。

目前来说,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应急救援水平低。多数危险化学品企业对事故的发生及认识重视不够,事故防范意识差,或心存侥幸,不愿在应急处理方案、应急抢险设施设备及应急演练等诸方面作更多的资金投入。应急救援准备及人、财、物储备不充分,应对突出事件的抢险救援演练不够,极易造成发生化学事故时手忙脚乱,从而导致反应意识及处理能力低下,极易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更多的财产、经济损失。

2、没有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危险化学品专业救援及抢险队伍是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及事故抢险的需要而产生的,但据统计,大部分企业现均无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各地区目前精通各类化学事故的专业救援技术、专业救援器材配备、快速反应的危化专业救援队伍等均尚未建立,以上几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危化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市场分析

为加快我国应急产业发展,2014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优化产业结构等主要任务。

根据意见,到2020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自主研发的重大应急装备投入使用;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发展一批应急特色明显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意见指出工作的重点方向如下:

(一)监测预警。围绕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重点发展监测预警类应急产品。在自然灾害方面,发展地震、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旱灾害、病虫草鼠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监测预警设备;在事故灾难方面,发展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交通安全、海洋环境污染、重污染天气、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等监测预警装备;在公共卫生方面,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等应急检测装备,流行病监测、诊断试剂和装备;在社会安全方面,发展城市安全、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监测预警产品。同时,发展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及设备等。

(二)预防防护。围绕提高个体和重要设施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重点发展预防防护类应急产品。在个体防护方面,发展应急救援人员防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避险、特殊工种保护、家用应急防护等产品;在设备设施防护方面,发展社会公共安全防范、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重要生态环境安全保护等设备。

(三)处置救援。围绕提高突发事件处置的高效性和专业性,重点发展处置救援类应急产品。在现场保障方面,发展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快速获取、应急通信、应急指挥、应急电源、应急后勤保障等产品;在生命救护方面,发展生命搜索与营救、医疗应急救治、卫生应急保障等产品;在抢险救援方面,发展消防、建(构)筑物废墟救援、矿难救援、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程抢险、海上溢油应急、道路应急抢通、航空应急救援、水上应急救援、核事故处置、特种设备事故救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疫情疫病检疫处理、反恐防爆处置等产品。

(四)应急服务。围绕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处置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创新应急服务业态。在事前预防方面,发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消防安全、安防工程、应急管理市场咨询等应急服务;在社会化救援方面,发展紧急医疗救援、交通救援、应急物流、工程抢险、安全生产、航空救援、海洋生态损害应急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应急服务;在其他应急服务方面,发展灾害保险、北斗导航应急服务等。

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应急产业领域中小微企业,促进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广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加强全民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宣传教育,推动消费观念转变,激发单位、家庭、个人在逃生、避险、防护、自救互救等方面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完善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场所、高层建筑、学校、公共场所、应急避难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应急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完善各类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的装备配备标准,推动应急设施设备装备与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健全应急产品实物储备、社会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管理制度,建设应急产品和生产能力储备综合信息平台,带动应急产品应用。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提高应急产品物流效率。利用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重大应急创新产品首次应用。推动应急服务业与现代保险服务业相结合,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加快推行巨灾保险。对于我公司来说,这是难得的契机。

四、相关案例 2014年11月份,福建漳州市古雷开发区应急指挥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投资1800余万元建设古雷安全环保应急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十大系统组成,即应急指挥大厅集成系统、多媒体会议室集成系统、指挥大厅机房集成系统和无人机监测监控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公共管理系统、应用支撑系统、数据层信息库系统。该系统满足了三大需求:一是漳州市安监局古雷分局日常监管需求;二是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测监控预警需求;三是基于GIS的应急救援指挥信息支持,提升了重特大事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该应急管理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管理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同时,通过古雷开发区应急指挥中心的24小时应急值守,对开发区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预警,实现开发区突发事件信息的接报处理、跟踪反馈和应急处置等应急管理,并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有序联动、科学决策、行动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2015年4月6日18时55分左右福建漳州古雷应急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发现事故现场福建漳州古雷腾龙芳烃PX项目发生爆炸,3分钟后,漳州各县(市)区近300名官兵、78台消防车接到调度指令,整装奔向古雷。救援工作共出动福建省消防总队及九地市的支队、广东省消防、江西省消防车辆322台,消防官兵1417名。现场有公安干警350名、边防官兵105名现场执勤,防化部队、海防官兵、民兵预备役共300多名现场待命。事故共有6人因伤住院治疗,其中现场受伤1人,玻璃刮伤5人。另据卫生部门的统计,另有13人陆续到医院接受检查、留院观察,总体症状较轻,伤情得到控制。

7月14日,在江苏连云港市板桥工业园,举行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演练模拟一家化工企业发生化学品泄漏并起火,企业、园区及相关部门的抢险救援队伍进行各项联合处置,进一步提高当地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7月23日,山西省政府结合山西实际,发布了《关于加快我省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应急产业发展目标:今后将不断增强应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应急产业发展环境,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到2020年,全省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体系基本形成,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危化品应急调研报告 篇2

4项主要问题

应急意识薄弱

第一, 思想认识不足, 责任不落实。一些企业领导缺乏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存在侥幸心理, 总认为事故很遥远, 没有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小事故当成大事故来对待、分析, 并研究对策, 没有考虑“如果类似的事故发生在自己公司将如何处置”等问题。同时, 一些生产一线人员没有正确对待生产和应急处置的关系, 认为应急是应急救援队伍、消防官兵等专业人员的事, 殊不知现场及时、正确的应急处置可以将很多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生产现场一线人员的应急能力达到一定水平, 很多事故在初起阶段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从而避免酿成大灾。

第二, 应急能力建设的一些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为安全投入不足、隐患多、整改期限长、应急基础设施薄弱等。企业应急能力建设是针对企业中的各种突发状况而言的, 但就目前危化品企业应急能力的现状来看, 很多企业的应急管理意识薄弱, 很多从业人员并不了解危化品的性质, 企业经营者或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企业自身应急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一些企业平时的应急演习甚至成了“演戏”。

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很多危化企业应急机构设置不合理, 职能不明确, 缺乏综合协调管理机构, 且应急人员不足, 应急管理体制不顺畅。有的公司将应急工作纳入到办公室或人事行政部, 随便找个人兼管。如此一来, 企业一旦发生各类突发事件, 现场应急处置能取到多大的效果, 可想而知。

应急处理能力较弱

目前, 很多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较弱。例如, 员工仅掌握了最基本的“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 而缺乏使用固定消防设施、急救包扎、人工呼吸等常用应急处置能力;员工不能准确地报警;作为事故发现者或事故现场人员, 不清楚现场各类物质的危险特性, 以及应采取哪些应急处置措施;员工缺乏基本的自救常识, 面对突发事故束手无策, 不知道如何自救互救等。所以当企业发生了突发事件, 尤其是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时, 只有等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到场。其实, 事故初期是事故应急处置的黄金时间, 但因企业应急处理能力薄弱而贻误战机, 造成不可挽回后果的事件屡有发生。

应急培训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企业的应急培训力度不够, 应急能力培训往往以课堂教学、理论灌输为主, 缺少必要的案例剖析和实操互动、模拟实战等手段。一些单位仅仅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对开展的培训缺乏充分的前期调研, 没有真正按照企业应急需求、学员需要和特点优化培训方案, 致使培训缺乏针对性。同时, 很多企业的应急培训还存在没有做到人人参与、有培训没有考核和评估等问题。

3种提升方法

提升企业应急能力是将企业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的重要保障, 具体来讲, 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法来提升企业的应急能力。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

第一,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应该加强应急管理方面的宣传, 让员工充分认识到重大安全事故的危害, 最大程度上降低重大事故的发生率。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 充分利用各部门的“安全园地”、公司内刊、安全季报、微信平台、每天交接班早会播放事故案例视频短片等载体, 进行了大量应急知识宣贯。

第二, 组织员工参与应急体系建设, 让员工了解企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中的各种细节问题。例如, 要求各一线班组根据危险辨识, 制订相应的重点岗位和部位的《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等, 并要与公司级应急预案衔接。同时, 还可以在应急预案的基础上, 针对每个岗位制作“应急三卡”, 即“应知卡”“应会卡”“应急职责卡”, 并发放到每个人手中随身携带, 利用交接班会抽查持卡情况或知识掌握情况。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 有了简明扼要的“应急三卡”, 再加上经常性的检查测试, 全员应急意识有了显著的提升。

第三, 企业要建立应急管理机构, 落实企业应急管理责任, 最大程度上避免掩盖企业安全事故的现象, 鼓励员工上报未遂事故, 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有机结合起来, 全方位提升企业的应急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如此, 当企业面临各类突发事件时, 全体员工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状况。一般来讲, 企业的应急管理机制应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预警 (预测) 机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可以通过建立预警机制, 最大程度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率。一方面, 企业可以将之前发生过的事故或者是同行业中发生过的事故整理出来, 让全体员工引以为戒, 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例如, 笔者所在的单位曾经收集了员工亲身经历的危险化学品仓储、中转作业典型事故案例84个, 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我’身边的案例》一书。另一方面, 企业还要建立常态化的危机预测机制, 严格监管, 预测其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充分分析安全事故的成因,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容易引发事故的危机因子, 有效规避其向危机爆发的方向发展。例如, 笔者所在单位要求所有人员参与, 分析和辨识本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并制订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及岗位风险应急若干个“怎么办”。

二是防范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的危机防范机制需要做好2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制定应急预案。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 企业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从而有效减少灾害事故发生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第二, 建立危机关系网, 以及应急联席会议制度。企业应与应急处置相关单位建立合作机制, 其中包括所在地的公安、消防、安全监管、环保、保险公司、医院以及相邻企业等等。当发生突发事件时, 企业能够迅速联系到这些单位, 开展应对措施, 并定期邀请各相关单位到企业现场开展联合应急救援演习。同时, 还应积极参与相邻企业和联防单位组织的演练演习, 以达到互帮互助和区域联防的目的。

加强企业培训力度

危化品应急调研报告 篇3

涡喷消防车、72米举高喷射消防车、25米举高三相射流消防车、多功能抢险救援车、化学洗消车等国际先进特种抢险救援车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化工园区综合性集成化应急平台,军事化训练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这是记者在大亚湾石化区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看到的情景。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其投入使用,使大亚湾石化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为大亚湾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

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

“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需要世界级的安全环保和应急管理。”惠州市委常委、环大亚湾新区党工委书记、大亚湾区委书记张瑛表示。

随着石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大亚湾石化区目前落户项目已达76宗,总投资额达1604亿元,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初显雏形。随着产业规模的增大、产业链条的不断拉长,如何做好大亚湾石化区的安全环保工作,成为考验大亚湾建设者的一道重要命题。

考虑到大亚湾石化区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2012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大亚湾化工园区确定为全国首个应急管理创新试点化工园区,希望大亚湾石化区在原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上,探索化工园区应急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模式,建设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区,为全面提高国内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作出示范。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惠州市适时提出了“实现一个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队伍)、一套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一个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考核评估标准”的“三个一”试点建设目标,把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应急资源整合、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职队伍和应急救援装备建设作为整体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的突破口和核心任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落实。

与此同时,大亚湾邀请奥布莱恩危机响应管理公司、杜邦公司、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等机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研讨,在吸取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新,探索建立了“企办政助”的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新模式,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主观能动性、引导企业自主参与创新试点工作。

经过紧张建设,2014年9月19日,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8亿元的石化区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的建设是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和载体,包括总部综合楼、应急指挥平台、应急培训中心、危化品应急救援专业队营房及车库、应急物资库、模拟化工装置演练训练设施及附属设施等一应俱全,筑起了一道坚实安全的防线。

“企办政助”市场化运行

释放巨大活力

“‘企办政助’模式属于国内首创,这不仅与国际应急救援机制接轨,而且使应急救援工作更加灵活也更有活力。”惠州大亚湾石化应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古文中介绍说。

大亚湾石化区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由大亚湾石化应急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管理,这是一家由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投资有限公司、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主要服务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是大亚湾“企办政助”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新模式的产物。

“借助社会专业力量,既可壮大应急救援队伍,又可有效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利用率过低的问题。社会专业力量拥有专业的人才和设备,不仅可以成为政府专业应急力量的重要补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应急救援处置的水平和能力。”大亚湾区应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石化产业涉及危化品种类多,一旦发生事故,不同的危化品需要不同的救援处置方法,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企办政助”模式一方面是市场化的管理模式,迫使企业为了获得市场认可,不断提升自身应急救援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有政府的援助,又确保了应急救援这一特殊工作的安全性。“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企业来说,如何生存并且发展壮大,仍然处于探路阶段。”大亚湾区安监分局有关负责人说,“万事开头难,但是路子对了,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应急救援基地启用后,通过“企办政助”市场化运作,大亚湾进一步优化整合海陆消防站、园区企业专职消防队等应急资源,突出危化品应急救援专业队侦检、分析、堵漏、洗消、转输和专业灭火等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创新应急队伍管理运作新模式和保障机制,努力建设一个“立足大亚湾、辐射粤东片、服务华南地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接轨水平,集安全生产应急、消防应急、环保应急“三位一体”的应急基地,提高辖区应急管理水平。

依托应急基地,国内第一支由安监系统主导,政企共建的专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在大亚湾成立。这支专业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危险化学品堵漏、洗消、侦检、有毒气体防护等科目的应急救援实战培训,已具备针对石化区内常见、易发或易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专业应急处置能力,形成了“训练有素,作风过硬,专业救援,保障有力”的特色。

着眼于重大事故救援处置保障需求,应急基地购置了大流量泡沫抢险救援车、72米和56米举高喷射消防车、25米举高三相射流消防车、涡喷消防车、多功能抢险救援车、化学洗消车和重型泡沫消防车等10辆国际先进的特种抢险救援车以及一大批具有领先科技水平的事故救援、侦检、破拆、堵漏、照明排烟、单兵作战等救援装备,填补了大亚湾区大型救援装备的空白。

为实现应急资源配置的规模化和效益最大化,按照“填平补齐、差异配置、统一调度、资源共享”的原则,大亚湾区还整合建立了以园区企业储备为基础,应急基地和石化区消防特勤中队应急物资库为补充,社会资源为支撑的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

应该说,随着石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压力骤然加大的情况下, “企办政助”应急救援模式的开展,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应急救援服务,将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也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一种趋势。

创新模式构筑坚固的

安全防线

应急救援基地的建设,只是大亚湾区不断强化安全环保工作的一个缩影。事实上,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大亚湾石化区已累计投入110多亿元建设完善安全应急基础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据了解,大亚湾石化区目前已建成了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石化区消防特勤中队、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石化区应急响应指挥中心,初步实施了园区封闭管理,建成3个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加快推进建设规划绿地面积为58.77公顷的石化园区绿化隔离带、石化区公安消防特勤二中队、海陆消防站、公共应急池等应急保障基础设施。

2012年以来,借助开展试点工作的契机,大亚湾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了“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应急救援联动委员会”,由区管委会主任担任主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事故条件下的应急指挥流程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

成立石化消防指导中心,整合园区应急救援专职队力量,对园区内现有7支企业应急救援专职队和创新试点工作中组建的1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实施联勤联训,通过共享各队伍的训练设施、培训教材、培训师资以及应急装备物资等各类资源,使不同专业(领域)救援队伍在协同作战中优势互补,避免资源重复和浪费;组建危化品应急救援专业队,由医疗卫生、海上搜救、地震、三防、环保、安监、森林消防、交通运输、民政等多个部门组成大亚湾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大亚湾区应急志愿服务大队。

在应急事故防范方面,大亚湾区在对石化区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连续3年委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组织化工工艺、化工机械、石油储运、化工设计、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电气及仪表等各个专业的国内知名专家,开展石化企业专项安全检查工作,形成了“把脉诊断、开方抓药、保健安康”的创新监管模式。三年共查出问题2171项,其中事故隐患1071项,改进性建议1100项。引导石化企业在自动化控制、工艺安全、设备设施防腐、消防应急等方面投入的隐患治理资金达50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园区企业隐患防治和安全管理水平。

危化品泄漏应急预案 篇4

2018年危化品泄漏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处理硫酸泄漏事故,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环境污染事故和降低财产损失,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危化品仓库和污水处理车间的酸液泄露。

三、工作原则

事故应急处置坚持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保证企业员工和群众生命安全。

2)先抢救人员、控制险情,再消除污染、抢救设备。四 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张福良

副组长:周高峰、胡明云

成员:向俊、周俊芸、郑世平、李京洲、谢保杰、杨茂荣、刘小华、易巍、齐贤生、范卫平

2应急指挥领导领导小组职责:

2.1负责设备事故现场救援的指挥、协调工作。

2.2负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

2.3负责组织对事故设备进行抢修,尽快恢复设备运行。

2.4负责组织事故鉴定和事故原因分析工作。

2.5负责设备事故的处理。

2.6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委会,联系电话56585659:按规定成立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周高峰

副组长:范卫平、胡明云

成员:宋升强、黎佳敏、彭加兵、田志友、杨忠发、徐兴建、王晨、韩先锋、谢保杰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4.1负责事故的应急与响应工作;

4.2负责及时与公司应急行动指挥部和有关部门联系以解决问题,安排事故 调查小组赴事故发生地处理问题。

4.3各应急小组在应急指挥领导部的指挥下,承担警戒、抢险、救人、抢救 财产、设备和疏散群众任务。

4.4负责向应急行动指挥小组和相关部门报告。

4.5负责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厂内机动车辆事故调查处理。应急预案物资准备

防毒面具、耐酸防化服、防酸面罩、耐酸手套、耐酸雨鞋、应急车、检修工具、药品等

6急救、防护措施、包装与储运

6.1急救

6.1.1皮肤接触:用湿布擦去硫酸,脱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者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如严重者应就医。

6.1.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到医院就医。

6.1.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予输氧,或者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有不适者应就医。

6.1.4食入:误服者用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6.2预防措施

6.2.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汽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头 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如正压式氧气呼及机或空气呼吸机)。

6.2.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6.2.3身体表面防护:穿防酸服(防腐材料制作)戴橡胶手套。

6.2.4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酸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 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6.2.5在有硫酸作业时,必须穿防酸服、橡胶手套和护目镜,否则,可有权 拒绝作业。

6.3包装与储运

6.3.1危险性类别:酸性腐蚀品,在货物运输或包装时,必须在明显的地方 贴上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6.3.2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应与易燃、可燃物,碱

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7可能发生重大事故及后果分析

由于罐体、管道、阀门常年受到硫酸的腐蚀原因,可能发生硫酸大面积泄漏,从工厂排水沟、下水道流失,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7.1报警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

7.1.1报警程序

发生酸罐泄露事故,或出现重大事故征兆、险情时,现场值班人员应立即向领导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电话:报警;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接警后,记录好报告人的姓名与单位、报告时间、事故简况、接报人等情况,随即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汇报。

7.1.2应急预案的启动

接警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根据事故状态,及时、准确地做出 判断,符合厂级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的,由总指挥发布事故应急救援令,启动预案,并报告总经理和当地政府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7.2现场应急救援指挥

(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包括各工作组组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专家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3)迅速召开现场救援会议,会议成员包括指挥部人员、专家组、事故单 位负责人等,在简要听取事故单位负责人对有关事故情况、救援方案 救援进展的汇报后,即刻研究改进救援措施,制定救援方案,加快救援进度。

7.3应急人员进入

7.3.1现场治安组进入场内负责疏散、警戒、现场保护。将硫酸酸储罐区域设定为危险区,在此范围内,对通往该区域的各道路设立安全警戒区,禁止非救援人员、车辆来往;迅速撤离警戒区内非救援人员,并做好疏散人员的清点、登记工作,指挥应急物资进入指定地点。

7.3.2监视报警组监控事故现场的任何情况,并随时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事态的发展情况。

7.3.3抢险组进入事故现场,穿化学防护服(防酸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应急池或应急罐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还需要:

(1)确认漏酸罐及其漏酸部位。

(2)将漏酸大罐和空罐的排酸阀打开(实现液位平衡),同时打开漏酸大罐排污阀(进行倒酸应急处理)并切换好倒酸阀门。

(3)将装酸的应急槽或应急空罐的阀门打开,进行倒酸,控制好液位,以防冒酸。

(4)将罐区地面酸进行回收,将回收的酸打至空罐等候处理。

(5)通过倒酸、排污同时进行后,确认漏酸大罐酸已被排空,停止倒酸。

(6)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对酸库的废水排放口及其沿路下水道加电石渣、生石灰或弱碱中和。

7.3.4救护组进人场内开始救护,对烧伤人员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后,配合医务人员将伤员送往医院急救。医院救治条件不具备的,及时护送转院。

7.3.5紧急撤离

当采取以上措施,仍无法控制事态,并危及人身安全,经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确认,由现场总指挥下达救援人员紧急撤离命令。

7.3.6救援扩大

本公司没有能力控制和解决,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请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处置。

7.4后期处置

7.4.1现场清理

抢险组对现场进行清理,为防止在清现过程中发生二次事故,由安全部监督执行。

7.4.2善后处理

应急救援的善后处理小组,负责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家属的安抚和理赔工作。

编制:***

审批:***

危化品泄露的应急演练 篇5

一、演练目的:

1、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发现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持续改进。

2、检验危化品泄漏事故状态下,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3、提高职工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和全员应急意识。

二、演练时间:

2013年7月9日

上午9:30

三、演练地点:

车间

四、演练部门:

生产部

五、演练机构

总 指 挥:王辰 副总指挥: 王雷 抢险组组长: 刘学强

六、演练指挥部设置:

车间门口

七、演练分工与职责

1、总指挥:王辰

职责根据现场险情,迅速制定营救人员和处理险情的作战方案,负责整个抢险过程的指挥。

2、副总指挥:王雷

协助总指挥做好险情分析,制定营救人员和处理险情的作战方案。

3、现场抢险组组长:刘学强

职责:根据指挥命令,迅速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抢救营救工作,控制现场事态发展,消除险情并将现场信息上报总指挥部。险情消除后对现场进行安全确认后,组织设备抢修,迅速恢复生产。

4、医疗救护组组长: 王丽菊

职责:负责抢救伤员及时护送伤员就医。

5、警戒组组长: 邢燕红

职责:负责现场警戒,清除现场闲杂人员和车辆,保证抢救道路畅通。

6、通讯联络组组长: 王永刚

职责:负责与各应急小组及有关部室部门和指挥部的通讯联络,确保通讯畅通。

7、运输组组长: 王辉

职责:负责现场的车辆、物资和经费及后备人员的供应。

八、演练规则:

演练规则是指为确保演练安全而制定的,演练安全既包括演练参与人员的安全,也包括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确保演练安全是演练策划过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1、参与演练的所有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域,不得指挥他人进入危险区域。

2、演练过程中不得把假想事故、情景事件或模拟条件错当成真,特别是在可能使用模拟的方法来提高演练真实程度的地方。

3、演练不应在极端的气候条件进行,不应为了演练需要的情景而污染环境或造成其他危险。

4、参演的应急响应设施、人员不得预先启动、集结,所有演练人员在演练事件促使其做出响应行动前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5、演练过程中若发生真正紧急情况时可立即终止、取消演练的程序,迅速、明确地通知所有演练人员从演练转到真正的应急救援工作。

九、演练准备:

1、现场模拟准备:在模拟事故现场悬挂红绳做泄露标记。

2、眼罩、防毒口罩、急救箱、手套、、防毒面具两个、防护鞋等应急物资。

3、甲醇一桶。

演 练 记 录

一、演练时间:2013年7月9日

天气:晴

二、演练地点:车间

演练事项:甲醇桶泄露

三、参加人员: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抢险组:5人

救护组:2人

保安组:2人

通讯组:2人

设备组:2人

后勤组:2人

后处理组:2人

四、演练内容

1、上午9:30分,王辰总指挥接到本公司车间主殷立建的电话,报告由于车间接送物料时将甲醇桶碰撞,造成甲醇泄露,因情况紧急,请求厂部应急组迅速到现场支援。

2、王总接到泄露报告后,立即用对讲机呼叫副总指挥,告知泄露地点,通知抢险组立即带好应急物资赶到泄露现场。

抢险组组长刘学强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5名抢险组员穿好防护服、防护鞋,戴上防护手套、眼罩、防毒口罩,迅速赶往现场,接上车间水管,用大量的水冲洗车间地面,同时将车间内所有排风扇开启,加快甲醇气体的向外疏散,经过20分钟,车间的甲醇气味已经散去,地面冲洗干净。

在抢险组进入现场的同时,警戒组迅速在车间甲醇存放区附近拉起红绳,其他人员安排在红绳以外,有效的保证了泄露现场的秩序。

救护组也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急救箱火速赶到泄露现场,在红绳外检查泄露发生时的现场人员是否有受伤,有皮肤喷溅上甲醇的人员立即带到自来水前冲洗处理。

抢险组在现场清理同时,迅速拿出存放室的其他设备,查看有无损坏。在清理完成后,带领化验员及时配合测甲醇含量,保证污水排放达到排放标准。

五、事故分析

随着现场气雾的消散,地面的冲洗干净,总指挥王辰宣布演练结束,通知常务副总王雷调查甲醇泄露原因,事后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评价,找出不足,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天津晨光化工有限公司

2013年7月9日

演 练 总 结

为提高我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水平,能够快速、准确、妥善地应对公司突发性安全事故,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社会危害,按照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规定,我公司于2013年7月9日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在本次演练结束后,公司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对本次演练进行了总结评价,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现场指挥

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从演练策划、方案制定、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到模拟演练,都进行了具体部署。总经理王辰演练全过程任总指挥,亲临实战,现场指挥。

(二)演练目的明确,方案策划周密

从本公司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确定危险化学品甲醇泄漏的应急演练内容,对《演练方案》反复进行修订。演练主要检验以下方面:

1、应急指挥系统对事故报告、通讯联络、应急响应等的规范性、时效要求;

2、救护、警戒疏散、排雾、冲洗地面、后续现场监测清理的处置能力;

3、应急物资的配备情况是否充分适宜。

(三)预案演练效果

1、事故报告及时,能迅速分级报告至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

2、应急救援响应及赶赴事故现场较快。因提前安排过预演,应急指挥及救援人员共19人都能按预定方案及时赶到现场。应急演练方案中规定的各组长在人员到场之后向总指挥报告程序设置较为合理,便于总指挥及时发布应急处置命令。

3、抢险组成员较多,演练时部署得当,能按照《应急预案》的内部具体分工,迅速开展抢险工作。

4、现场总指挥和各组组长临场指挥效果较好,能及时应对各种未预计情况。

5、抢险基本能按预定方案实施。

6、本次演练对应急物资进行全面的检验,现有物资基本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

(四)、演练存在的不足

1、对事故发生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及应急组织的响应速度未能充分考察,演练前各救护组已在办公楼前集结。

2、部分应急人员对应急救援预案还不熟悉,在演练时的表现与事故救援实战仍有差距。

3、本次的《演练方案》及演练活动中未能体现指挥部向相关车间主任、车间接料员详细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再确定抢险方案的内容。这方面与实际应急救援有些差异。

4、本次演练中未发生人员受伤事件,只有少量的甲醇喷溅到接料员皮肤,用大量的水冲洗就可解决,没有对重伤者的现场救治和就近就医的演练。

以上不足之处将在下次应急预案演练中进行完善。

(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估和修改建议

1、本次演练指导思想明确,组织工作严密,准备工作充分,程序设置合理。通过演练检验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圆满完成了预定演练任务。

2、应急预案中要更新应急救援物资信息,对应急物资种类、设备、装备以及存放地点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应急物资调度及时有效。

3、经常性组织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及广大员工培训和学习《应急预案》活动。

4、对预案中各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完善,增强实战性。

危化品运输车辆劝返应急预案 篇6

劝返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减少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突发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公路堵塞,在发生危化品运输车辆突发事故时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迅速反应,及时做好善后事宜工作,将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单位下发的文件,结合我站工作实际情况,特制订了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原则,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标准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基本原则,把事故在最短时间内消除。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科学检测,坚持安全第一,坚持果断处置,坚持协同配合,量减少危险化学品给高速公路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为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

为保障我站出现危化品车辆时,所有人员能第一时间准确、及时、正确的做出处理,特成立以下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组长:贾昭

副组长:闫琳

成员: 宋伟袁欣谢昌德马浩然

值班电话:贾昭***50366(内线)

闫琳***50388(内线)

职责:

(1)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和指导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处置工作,(2)贯彻落实上级单位的文件指示精神,与路政、交警部门、消

防卫生等部门做好协调、联动工作。

三、应急处置程序

(一)加强检查力度

治超人员实行24小时检测值班制度,加大罐装车的检查力度,尤其加强夜间的巡查,对一些广场停放车辆进行及时的清理。尤其做好出口的倒查机制,认真的检查每一辆车,并严厉打击倒卡、隐藏、中途倒换等投机取巧的现象。

(二)信息报告

在入口检查时,已经发现及时劝返,并做好登记和上报工作。严格控制危险品车辆驶入我告诉公路,保护我高速公路的安全。出口发现有危险品车辆时,第一时间上报监控,并做好记录;接着通知站值班领导进行处理;站值班领导及时与路政等部门联系,做好联勤联动工作,进行倒查,严格落实责任,并向路政部门详细提供车辆的入口地点、车辆类型、车辆牌号、是否载有危险物

品、人员情况等信息,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各成员应按照分工,各司其职。

在现场处理危险品车辆时,我站应急小组成员应及时对车道拥堵车辆进行疏导,保障车道的安全畅通。并配合路政部门等做好现场处理工作,协助指挥其他车辆迅速驶离车道。

四、工作要求

收费站应急小组根据危化品运输车辆在车道的情况,主动与路政、交警、消防、等部门取得联系,积极配合当地主管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遇有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时,着重做好有些车辆因投机取巧而进入高速,及时了解上级下发的各项工作要求,掌握政策法规,充实自己,提高检测技能。

五、分析总结

危化品应急调研报告 篇7

10月份的北京, 凌晨5时, 天已大亮, 本应秋高气爽, 只因这三四级的西北风, 吹得落叶翻飞尘土飞扬, 更显天气干燥。

北京市朝阳区某加油站。一辆运送汽油的油罐车来了, 一名加油员担当卸油员, 引导油罐车停在指定卸油位置。押运员下车检查油罐车安全状况, 卸油员接通静电接地报警仪, 在卸油区拉好警戒线, 摆好警示牌, 放置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押运员与卸油员确认油罐车铅封完好、交运单信息无误及油罐空容后, 分别在油罐车和储油罐上连接卸油管和回气管。双方进行双确认, 核对稳油时间已达15min以上后, 开始开阀卸油。此时与卸油油罐相对应的加油机已停止加油作业, 并摆好停用标志。

突然, 卸油管从油罐车的出油接头上脱落, 管子掉落地面后, 油管内的汽油成股流出, 油罐车的出油口亦有油成股流出, 顺着车体流至地面, 卸油区地面瞬间淌满了油, 并向四周蔓延。挥发出来的汽油蒸气顺风向东南方向飘散。

恰在此时, 卸油区东南侧马路上一辆抛锚的汽车突然发动, 敞开的发动机舱内产生火花, 火花遇到飘散的汽油蒸气“轰”地一声发生回燃, 流淌在地面上的汽油紧接着轰然着火, 卸油管也发生了燃烧。油罐车的出油口仍在不断流出汽油, 流出的汽油立即燃烧, 火焰呈喷射状, 很快, 一侧汽车轮胎被火焰烧穿, 轮胎瘪了。火苗越窜越高, 油罐车面临爆炸的危险。

启动预案企业积极自救

事故发生后, 卸油员大声呼喊:“卸油管脱落!跑油着火啦!”

带班班长见状, 立即命令收银员迅速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收银员随后立即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 然后向公司报告事故险情, 公司迅速向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管局上报。

司机和押运员分别试图关闭油罐车卸油阀和回气阀, 因火势过大, 无法近前, 均未关闭成功。与此同时, 卸油员成功关闭储油罐进油阀和回气阀, 关闭过程中, 头发和身上衣服起火, 收银员快速用灭火毯压灭其身上火苗, 但卸油员已被烧伤。收银员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支援。

带班班长命令司机和押运员使用推车式灭火器扑灭卸油口附近的火焰, 地面火势渐小后, 上前用灭火毯覆盖卸油口企图将火焰扑灭, 但未成功。眼看卸油口及附近地面的火势过大, 带班班长只得撤离着火区域。

带班班长随后疏散站内车辆, 并警示加油站周围车辆和无关人员不要进入事故现场, 又命令另一加油员查看站内洗车房是否有人, 并向南北两侧建筑工地通报事故情况, 让他们做好人员撤离的准备。

撤离之前, 带班班长组织油罐车司机、押运员及站内加油员用沙土对已跑油品进行围堵, 以控制燃烧范围, 同时用推车式灭火器对油罐车和站内的着火点进行灭火。因油罐罐口无法关闭, 油罐车内的汽油仍在不断流出, 流出的汽油立即燃烧, 火势无法控制, 带班班长遂命令现场所有人员离开现场, 撤到安全地带, 等待救援。

发出预警政府快速响应

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应急指挥中心接到企业报告后, 立即报告区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区安全生产监管局相关领导。领导指示:立即按照《朝阳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中的预警级别发出黄色 (Ⅲ级) 预警, 启动应急预案, 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应急指挥中心通知区应急预案联动机制11个部门及事故所在区域街乡办事处、应急抢险队伍、专家组、危险化学品物资储备库迅速向事发地集结, 相关科室抢险人员携必要设备、仪器、抢险物资火速赶赴现场组织救援。

5:25, 2辆消防车、1辆120急救车到达现场。120急救人员立即对伤员展开救治。消防人员配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立即用大型泡沫灭火器扑救油罐车的火焰。5 min后环保检测车、气象检测车、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专家组已陆续到达事故现场。区安全生产监管局成立现场指挥部, 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张仲凯任副总指挥。

在听取了事故单位的简短汇报, 并询问了各救援组的到位情况后, 副总指挥很快作出了部署:区安全生产监管局抓紧时间组织专家商讨应对措施;公安朝阳分局抓紧开展人员疏散和治安维护工作;消防支队按程序开展火灾扑救、人员搜救工作;交通支队继续实施交通管制, 确保救援通道畅通;区卫生局继续组织好急救力量, 并协调好医院, 确保急救通道畅通;区环保局、气象局继续组织好现场监测;区住建委继续组织好施工现场监管;街道办事处继续做好小区火灾防护工作, 配合公安加强小区的安全警戒, 保障居民的思想稳定。

与此同时, 指挥部还采取了以下3项措施:一是指示区信息办派出技术人员进行重要信息图像的收集工作, 主要是收集事故现状、救援进展及事发点周边情况等基础图像信息, 保证指挥中心能够掌握现场第一手材料;二是进行队伍、人员、设备统计工作, 为各个救援组发放统一频率的防爆对讲机, 建立通讯指挥系统;三是建立现场救援指挥场所, 相关单位、专家通过之前收集的各类信息对事件发展进行研究、判断, 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制定抢险实施方案, 及时向指挥部提供正确可靠的决策意见。

组织专家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

5:35, 为进一步核实现场有关情况, 为专家组研究判断救援方式提供依据, 副总指挥张仲凯通过防爆对讲机向各部门再次询问现场情况。

专家组根据各单位的报告, 结合汽油的理化特性及事故现场情况, 建议采取以下处置措施:消防队使用泡沫灭火剂堵截、覆盖火势, 防止其蔓延;穿戴防火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抢险人员迅速关闭油罐车卸油阀和回气阀;用消防水向油罐车及加油站地下储油罐位置喷水冷却降温, 防止油气蒸发引起爆炸;区安全生产监管局防化抢险队在加油站东侧火场外围, 使用沙袋围堵泡沫消防水, 准备做无害化处理;注意搜救现场有无其他受伤人员。

通过与专家的会商, 经总指挥批准, 指挥部向各成员单位发出应急救援指令。

物资调动方面, 要求区安全生产监管局从朝阳区危险化学品救援物资储备库调运5 m3沙子、50 m塑料布, 用于封堵可能流到下水道的废水;5副担架, 用于疏散行动不便的人。由危化品救援物资协议运输单位——北京东方气体有限公司配合, 根据现场情况联系区住建委做好沙土的应急后续保障工作。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应停在安全区域, 由消防抢险人员接收物资, 驾驶员等要听从指挥, 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不得进入事故现场危险区域。

火灾扑救方面, 要求消防人员在灭火的同时, 用消防水喷洒地面以降温, 防止因高温导致地下储油罐内的汽油不断气化, 并用消防水车向油罐车喷水降温。

人员疏散方面, 公安朝阳分局要做好事故现场下风向周围400 m范围内人员的疏散, 疏散和撤离时注意:禁止明火、保持镇静、动作迅速, 如有刺激性气味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且保护好眼睛, 向上风向有序进行, 为行动不便者派出担架。

现场监测方面, 区环保局要随时检测周围空气中的汽油和燃烧废气浓度, 及时报告指挥部, 以确定疏散范围;区气象局要密切观测现场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变化, 及时报告指挥部, 由指挥部通知各救援单位, 为救援提供气象条件信息。

指挥部同时向区交通支队、卫生局、住建委、街道办事处等成员单位发出应急救援指令。

5:45, 副总指挥听取各小组报告, 确认各组已按要求分别落实指令后, 发布现场恢复指令, 要求“解除警戒、队伍撤离、人员撤回、恢复交通、妥善报导、消除恐慌”, 此次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和公安朝阳分局负责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理清职责锻炼基层应急能力

2013年1月18日, 北京市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管局举行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桌面演练, 上述情景是演练过程的几幅缩影, 演练现场的气氛紧张而热烈, 基本达到了“检验应急处置程序是否合理, 考核各职能部门和应急专家业务能力”的演练目的。

朝阳区应急办副主任文波在演练正式开始前, 首先听取了各成员单位的常态应急保障力量的部署情况, 并在演练后再次强调, 各单位要定期进行应急物资的更新, 定期进行数据汇总, 与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做好数据对接。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应急处处长薛国强对本次演练的专业水平进行了肯定。薛国强还说, 本次演练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主体责任, 突发事件发生后, 加油站工作人员立即展开自救, 迅速报警, 并向公司报告, 公司接报后立即向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管局报告, 这些都是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

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张仲凯肯定了演练的效果, 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第一, 要进一步提高演练的实战性和真实性。桌面演练是命题作文, 是科目的假定设计, 参战人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和实际发生的情况很大差别, 在实战中现场是很复杂的, 不可能像今天这么安静, 这么从容地发表意见。没有内心的稳定和一定的救援思路, 现场是一定做不好的。通过演练, 要把职责理清楚, 能够以从容的态度面对现场的各种混乱。第二, 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应急能力的训练。今天参加演练的都是各单位的负责人, 实际情况肯定不仅仅是负责人, 还需要各部门对各自的基层应急队伍加强训练, 桌面演练不光要锻炼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 还要锻炼基层人员。”

国外如何管控危化品 篇8

美国:因事故对硝酸铵储存专门立法

美国早在1908年就颁布了第一部危险品安全运输法,100多年来,依靠不断修正,逐渐形成一套相对严密与完善的管理机制。

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货运车承运危险货物出事故的比例高达23.4%。从1971年至1980年的10年间,共发生了11万多起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运输部经国会授权,草拟并经国会立法通过49CFR,使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从立法到执法都更加完善,有毒有害物品事故显著降低。

49CFR规定:当外国的承运人在美国境内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时,除向承运人所在国家的主管当局报告外,还必须向美国管道和危险材料安全管理局(简称PHMSA)报告。

凡运往美国的危险货物中包括爆炸品、放射性物质、气瓶、氧气发生器、自反应物质、有机过氧化物,以及打火机、锂电池、电池等物品,必须事先征得PHMSA的批准。

进出美国或过境美国的危险货物,在托运人的“危险货物申报单”上,还必须显示应急联系电话。诸如此类的特殊规定,承运进出美国的危险货物的相关人员,都必须详细了解,并严格遵守。

除运输部外,危险物质法规的实施,还牵涉到环保及卫生、农业、国土安全部等机构、地方各州的政府及其相关执行机构。

此外,美国还设有化学安全委员会,作为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专门负责调查化工事故。委员会成员全部是化学和机械专业人员、化工安全专家,由总统任命,并经过联邦参议院批准。

该委员会没有执法权和监督权,不受其他政府部门管辖,其职责是检讨相关法规及监管执法的缺失,寻找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包括管理及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设备故障、人为失误、不可预见的化学反应或其他危险等等。该委员会也对一些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开展调查,寻找消除隐患的办法。

2013年4月17日,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化肥厂发生爆炸和火灾,造成至少14人死亡,226人受伤。事后美国化学安全委员会展开了为期两年的调查,其结论揭示了化工产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两年后,化学安全委员会公布的初步调查报告说,调查的重点在现有的法规和标准缺失,以及联邦、州县各级政府监管和指导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这次爆炸和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它不应该发生。化肥厂未采取必要步骤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而联邦、州和地方监管机构没有履行责任消除隐患纠正错误。”

由此,2015年,德克萨斯州针对硝酸铵储存专门立法。法律规定,硝酸铵储存设施必须与易燃易爆物保持30英尺以上距离,储存有硝酸铵的个人与组织须向当地消防部门报备。消防部门在检查储存设施、消除隐患以外,还需要提前对该设施制定灭火预案,保证火灾或者爆炸发生后能够尽快扑灭。

新加坡:

危险化学品由不同部门监管

新加坡对化工项目布局有整体规划,炼化设施大多集中在距主岛不足两公里的裕廊岛以及附近一些岛屿。裕廊化工岛是新加坡政府在本岛南部的7个小群岛中,用填海方式连接而成的人工岛屿。

根据新加坡政府的相关规定,建立新的工业设施必须位于合适的工业区内,并且符合污染控制标准。如果相关的工业设施要处理一定量的可能造成污染的化学品,则必须远离人们的居住区域。

化工行业的企业,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量化风险分析报告,列明化学品的使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对工厂的设计和运营也要提出安全方面的建议和措施,以使风险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在新加坡,危险化学品由不同部门监管。国家环境局负责对可能引起环境和健康问题的危险化学品的进口、存储、使用和处置进行授权,民防部队对石油和大宗易燃品的运输和储存进行管控,新加坡警察部队对爆炸物及易爆危险品进行管控。

在具体的危险品存放上,新加坡规定,企业必须为所有有害的化学用品或者易燃易爆品建立合适的系统存放,要综合考虑到化学物质的属性,比如是否相容、需要远离高温以及太阳直射,等等。

为预防事故发生,裕廊岛消防局将裕廊岛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家较大的公司牵头组织制定应急互助预案;要求各企业将生产危险性、灾害特点和处置措施等,用文字、图表和计划书的形式提供给消防局和有关单位。

消防局每两个月与企业进行一次演练,全年共6次;每年两次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演练;两年一次大型联合演练;在岛内力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有其他民防部队力量和社会力量支援的预案。

同时,裕廊岛在2014年设立了安全和风险管理中心,参与者包括负责消防等事务的民防部队、人力部、国家环境局、经济发展局和裕廊集团,安全风险管理中心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在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上的协调。

德国:

“编外”厂区消防员担重任

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德国消防联合会副主席乌尔里希·贝伦特和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署长阿尔布雷希特·布罗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危险化学品的存放、监管,以及发生事故后的救灾措施和灾后处置等问题,介绍了德国方面的经验。

贝伦特表示,及时登记、更新危险化学品信息是保障消防员安全的关键,建立专业的厂区消防队伍也有助于应对灾情。

他说,在德国,危险化学品生产厂家或存储仓库有义务将危险品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等重要信息告知消防、环保等部门。危险品存储情况发生任何变化,也必须立即报告最新信息。当出现火灾时,消防员必须充分了解危险品信息才能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否则很可能做出错误决定。

据贝伦特介绍,德国危险化学品的消防主要由企业雇用的厂区消防员负责,只有在灾情特别严重时才会请求公共消防力量支援。厂区消防员虽不在公共消防序列,但与公共消防员接受相同标准的训练,“编外”身份并不影响其专业素质。

相反,由于这类消防员对企业的危险品生产和存放情况十分了解,且配备专用消防工具,在应对危险品火灾时,他们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做出适当应对,安全控制火情。在贝伦特35年从业生涯中,只听说过一起消防员在化工厂火灾中死亡的案例。

贝伦特说,目前德国共有大约1000个厂区消防队,大部分都是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自愿设立的。除在化工厂外,这类消防力量在钢铁厂、汽车及机械制造厂、医院、机场等地都较常见。

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署长布罗默说,在危险化学品存放方面,德国用上百条法规加以管理。化学品如何存放,最大储存量多少等均需按规定行事,每家企业还须制定紧急救援方案并准备可能需要的灭火设备。相关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并受到政府和保险公司监管。

对于灾后处理,布罗默表示,首先,要划定危险区,疏散居民。其次,要确定哪些区域因什么化学品造成污染。接下来是清理工作,清除土壤、废墟、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清理土壤和废墟时,需要挖出并运走被污染的土壤和废墟,送至不会污染地下水、地表水以及海洋的地方暂时存放。销毁时可使用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的焚烧炉在海上销毁。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瑞士制药企业山德士公司起火,大量受污染的消防用水直接流入莱茵河,将河流染红,生态遭到破坏,大量河鱼死亡。这一事件也促使德国颁布法令,规定存放危险化学品超过100吨的地方,企业有义务建立受污染水收集装置,防止水直接通过沟渠流入河流。

上一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赏析下一篇:毕业季:写给母校的临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