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讲话

2024-05-06

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讲话(精选8篇)

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讲话 篇1

同志们:

鲁山“5.25”特大火灾刚刚过去一个月,郑州金水区就再次发生了“6.25”重大群死群伤火灾,事故造成13人死亡、4人受伤,令人十分痛心。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关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连续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抢救伤员,妥善处理好遇难者后事,调查事故原因,追查有关人员责任。同时,要求全省各地排查隐患,加强整改,确保安全,举一反三,刹住近期事故多发的势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我省社会大局稳定。所以,今天我们利用星期六召开这次紧急会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刻汲取火灾事故教训,紧急动员全省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当前火灾防控工作。

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讲话 篇2

一、三年攻坚成效显著, 畜牧业在更高起点上孕育着新的更大突破

2008年,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做出了建设“五大一强”的战略部署, 把畜牧业大省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决定用三年时间, 打一场畜牧业发展攻坚战, 促进全省畜牧业提质增效、扩能升级、战略转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切实把畜牧业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采取超常规举措, 加大力度, 强力推进, 畜牧业三年攻坚完成了既定目标, 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11年, 在起点高、挑战多的情况下, 较好完成了保供给、保安全、保增收、保稳定的重大任务, 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

在产业发展方式上, 呈现出三个加速转变:

一是由小规模低水平向规模化标准化加速转变。千家万户分散经营模式逐步弱化淡出, 规模化标准化成为基本生产方式。三年来, 全省共投入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资金75.3亿元, 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 (小区) 7 400个, 累计达到8 052个, 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 比2008年提高32个百分点。国家授牌的标准化示范场达到60个, 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00个, 畜禽标准化养殖占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 畜牧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幅提高。

二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加速转变。全省上下坚持用工业化、园区化、产业化经营理念发展牧业经济, 现代牧业生产要素加速集聚, 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步伐明显加快, 畜产品精深加工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6家, 比2008年增加32家。全省屠宰加工畜禽4.5亿头 (只) , 比2008年增长45.2%, 实现销售收入1 020亿元, 比2008年增长67.2%。浅层次的粗加工向多层次转化增值的深度加工转变, 涌现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竞争力较强的精品名牌。皓月、华正、广泽、卓越、康大等大型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品牌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有力带动了现代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由家庭分散经营向组织化合作加速转变。畜牧业经营组织创新不断取得进展, 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的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 000个, 其中省级示范社100个, 抱团合作搞养殖, 握成拳头打市场, 很多一家一户办不好、也办不了的事情, 由合作社统一办理, 有效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问题。不仅提高了家庭经营效益, 也增强了畜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践证明, 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不仅在组织生产、协调产销、开拓市场、依法维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且在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探索农村合作经济多种实现形式上也开辟了有效途径。

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 实现五个明显提升:

一是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肉蛋奶产量由2008年的216.8万吨、87.1万吨和39.7万吨, 分别增长到251万吨、99万吨和46.8万吨, 分别增长15.8%、13.7%和17.9%。2011年, 养殖业产值实现881.8亿元, 比2008年增加111.6亿元, 增长14.5%。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805元, 比2008年增加320元, 增长21.5%。

二是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按照强基础、抓源头的发展理念, 畜牧业科研和推广步伐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科技贡献率由2008年的51%提高到54%。突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全省累计投入良种体系建设资金28.5亿元, 从国外引进9个优质畜禽品种。吉林特色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分别建立了延边黄牛、松辽黑猪、长白山中蜂等品种资源保护场, 延边黄牛和松辽黑猪纳入国家品种名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长白山黑牛和精气神山黑猪品种开拓了高端市场。全省各类种畜禽场发展到299个, 建成繁改站 (点) 3 580个, 生猪、肉牛、奶牛、肉羊、蛋鸡和肉鸡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5%和80%以上。

三是动物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坚持一手抓发展, 一手抓保护, 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负总责的防疫工作责任制,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技术、物资得到有效保障。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省猪牛羊耳标佩戴率分别达到94.6%、95.2%、96.5%, 位居全国前列。布病区域化防控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三年扑杀并无害化处理阳性畜1 387头 (只) , 畜群得到有效净化。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项目建设进入国家评估阶段, 有望近期通过检查验收。全省防疫形势保持稳定, 连续8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 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实现了全程监管, 有效防止了瘦肉精等违禁投入品的使用, 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平稳, 风险可控, 态势良好, 不仅保障了城乡居民吃上放心畜产品, 而且确保了公共卫生安全。

四是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三年投入4 870万元, 改造建设乡镇畜牧兽医站397个, 直接面对农户开展科技服务, 极大地促进了养殖、防疫等实用技术的应用转化, 较好解决了牧业科技进村入户问题。专业兽医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全省共有754人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 1 452人获得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省市县乡四级信息网络基本形成, 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 市场监控能力、疫情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提速, 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年共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30家, 注册资本金8亿元, 担保贷款能力达到30~40亿元, 较好地发挥了整合牧业资源、优化要素配置、激活内生动力的积极作用。

五是畜牧业产业地位明显提升。经过三年攻坚, 畜牧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在农村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复合型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 支撑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产业集群作用日益凸显, 畜牧业完成了由依附一产的家庭副业向独立支柱产业的历史性跨越, 成为拉动食品、饲料、医药、服装、物流等延伸产业的重要力量。有的畜牧业大县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十一五”以来, 牧业工作会议始终和农村工作会议套着开, 这本身就足以说明省委、省政府对畜牧业的高度重视, 体现了粮牧并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地位。

三年攻坚这些重大成果, 标志着我省畜牧业已经进入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功能作用深刻变化、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新阶段, 处在向更高层次跃升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轮发展高潮正在酝酿, 新跨越、新突破、新局面, 呼唤我们去奋力开拓。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 再接再厉, 进一步巩固扩大三年攻坚成果, 把现代牧业经济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回顾三年攻坚历程, 我们深刻感到, 挑战前所未有, 成绩超出预期。这三年, 是市场多变、疫情复杂、历经坎坷的三年;也是科学应对、努力拼搏、砥砺奋进的三年;更是转变方式、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年。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强牧惠牧富牧政策的大力扶持, 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团结拼搏、合力兴牧、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明确目标任务, 强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2011年, 省政府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专题会议决定, 从2012年起, 启动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并将其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 畜牧业面临着发展基数和生产成本高、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不确定等诸多挑战, 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畜牧业在高起点上持续快速增长。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部署, 全面做好201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业工作, 必须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 明确目标任务, 扎实有序推进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依托资源基础优势, 大力开展科技效益年活动, 着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坚持“五化”并举, 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 加快构建现代牧业产业体系, 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打造全国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大省建设进程。

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畜牧业三年攻坚成果,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努力做到一个持续增强, 三个显著提高。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到2015年, 全省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330万吨、115万吨和56万吨, 年均增速分别为6.6%、3.8%和5%左右。畜牧业产值达到1 240亿元, 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 800亿元, 畜牧业人均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

——产业素质显著提高。标准化、精深化、组织化再上一个新水平。到2015年, 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和带动功能明显增强。

——动物卫生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无疫区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通过评估认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达到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重要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控制净化。加强追溯体系建设, 进入流通领域动物耳标佩戴率达到100%, 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达到100%。饲料产品违禁添加物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更加完善。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 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率大幅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在畜禽良种覆盖率、标准化养殖比重、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重大疫病防控、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草原保护建设、机械化生产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现上述任务目标, 在工作推进上, 要突出五化建设, 抓好五个重点。

(一) 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

围绕规划的15大产业园区, 严格执行建设标准, 强力推进规模养殖场 (小区) 标准化改造建设。从2012年起至“十二五”期末, 省里每年支持1 000个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 支持10家大型加工企业自建标准化养殖基地, 推进养殖、加工、市场一体化进程。扎实开展科学饲养、节本增效等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 按照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要求, 逐步推进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坚持政府主导, 统筹规划, 启动肉鸡、肉牛、奶牛等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 全省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 优势畜禽生产集中度显著提升。

(二) 推进畜产品加工精深化。

按照抓好大企业、培育大品牌、开发大市场的发展方向, 加快现有龙头企业改造升级, 重点帮助企业在科研攻关、产品深度开发和规模扩张上实现大的突破。加快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重大科技攻关, 实现“全链条、全利用”产品开发, 推动畜产品加工向食品、医药、服装、美容保健等领域的延伸, 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引导企业本着生态、安全、高效的原则, 打造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精品名牌, 形成较强的潜在市场引导能力和高端市场开拓能力。继续抓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在畜产品加工领域的深入落实, 整合资源, 集中力量, 重点抓好皓月公司百万头精品肉牛基地、正榆集团1亿只肉鸡综合加工、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等大项目建设, 力争形成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增长、带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深入开展招商引资, 把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吸引到我省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来。各地都要围绕优势养殖基地和精深加工能力的提升, 重点谋划和推进大项目建设, 通过四年努力, 使我省畜产品加工业实现整体跃升。

(三) 推进兽医工作制度化。

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原则, 组织实施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落实好强制免疫、检疫监管、疫情监测和应急管理等各项措施。着力健全完善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屏障。突出抓好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以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为先导, 大力推进全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力争到2015年通过国家认证。加强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监测、预报、监管等综合防控能力。切实抓好免疫、监测、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 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点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加强动物卫生监督, 严格落实畜禽及其产品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领域监管制度, 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深入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 规范官方兽医管理和执业兽医队伍从业监管。加快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努力实现动物疫病的可追溯管理。

(四) 推进畜产品质量和畜牧投入品安全化。

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执法、从严处置的原则, 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强化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入手, 建立规模养殖企业实名登记备案制度, 完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做到畜产品质量有源可溯、有责必究。市县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建设, 明确人员编制, 保障工作经费, 完善硬件设施。从源头抓起, 深入开展兽药、饲料 (添加剂) 等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 严把“生产、销售、使用”三个关口, 落实抽样监测、日常巡查和“黑名单”制度, 严厉查处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大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 增强养殖场 (户) 质量安全意识, 提高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 要依托我省兽用生物制品及兽用化学药品产业的基础优势, 加大扶持和推进力度, 提升兽药GMP执行力和兽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着力打造兽药百强企业。

(五) 推进畜牧业服务与管理信息化。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抓好省市县三级畜牧专业网站建设, 加强应用软件开发, 力争在畜禽分布定位、疫病防控应急指挥、技术推广服务、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电子政务等方面率先突破。启动生猪等畜禽生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畜产品预警预报机制, 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畜产品市场信息, 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在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较高的县 (市、区) , 开展畜牧业信息化示范, 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型规模养殖场 (户)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继续抓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委培进修、定期轮训、专题讲座等形式, 加强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提高畜牧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在五化并举、整体推进的基础上, 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草原奖补政策落实。去年, 国务院决定在内蒙等8省区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今年又把我省等五个省的半农半牧县纳入草原奖补政策范围。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关怀和支持, 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贯彻落实好草原奖补政策, 当前要注重抓好三项前期基础工作。第一, 要认真学习国务院17号文件, 准确把握奖补政策涵盖范围。第二, 要认真勘查确定我省草原面积。第三, 要深入做好草原使用权确权发证工作。只有前期工作做实做细, 才能在国家明确五省奖补政策具体意见后, 规范完善草原承包合同, 按照国家奖补办法, 对号入座, 落实好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人工种草良种补贴和生产资料补贴等政策, 实现生态受保护, 农牧民得实惠的目标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要把前期基础工作纳入重要日程, 在关键环节上凝聚力量, 在推进步骤上相互衔接, 切实构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长效机制,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深入实施秸秆养畜工程, 加大粗饲料综合开发利用, 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二是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我省特种养殖资源好、基础好、前景好, 已成为现代畜牧业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不仅是畜牧业扩能升级的现实需要, 也是畜牧业拓展空间战略转型的潜力所在。各地要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在推进常规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全力打造貂狐貉优质毛皮动物生产基地、肉用兔生产基地、长白山绿色蜂产品生产基地。着力在特产品精深加工上取得突破, 大力推进特产品深度加工、系列开发, 瞄准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知名品牌, 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今年要重点贯彻落实好省政府37号文件精神, 强力推进家养梅花鹿产业发展。整合优势科研力量, 深入开展梅花鹿药理功效、食用安全性和种质资源高效利用等开发性研究, 培育创新型科研团队, 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之路。启动梅花鹿产品进入食品和保健品试点,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抓好双阳、东丰两大核心产业园区和7大生产基地建设, 尽快把家养梅花鹿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抓好畜牧业经营组织创新。认真落实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的政策, 围绕畜牧业生产、加工和销售, 按照自愿、自立、互助原则, 引导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参股龙头企业和按有关规定参与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鼓励支持围绕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饲料加工与配送中心、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服务中心、良种推广与人工授精服务中心。深入开展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 对发展基础好、带户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示范社, 给予重点扶持, 使其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到2015年, 全省80%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进入到各类合作经济组织, 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的问题, 构建以合作化为主体的新型畜牧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种营销组织的作用, 多渠道、多形式地开拓市场新空间, 引领现代牧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抓好畜牧业融资机制创新。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主、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继续支持有资金实力、有带动能力的企业, 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引导已设立的担保公司逐年扩充资本金,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增强融资功能和抗风险能力。建立担保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 对管理规范、业绩突出、社会贡献较大担保公司, 给予表彰奖励。充分发挥牧业贷款中心作用, 努力为农民发展现代牧业提供金融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辟畜牧业金融市场, 大力吸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进入畜牧业融资领域。用好财政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试点政策, 支持畜牧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牵头, 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参股建立承贷主体, 通过内部联保、龙头企业信用担保等形式, 建立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新型融资机制。

五是抓好乡镇畜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对乡镇农技服务机构建设作出了新部署, 提出了新要求, 出台了新政策。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 明确公益性定位, 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 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加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牌子, 增加职能,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运行机制, 强化条件保障, 形成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 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确保他们安心基层, 服务现代牧业经济发展。这项工作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关于近期工作, 我想再强调两个问题。一是要认真抓好冬春动物防疫工作。政才书记多次强调, 畜牧业效益靠规模, 成败在防疫。可以说, 防疫工作是事关发展和民生的战略重点。冬春季节是传统节日密集和动物疫病易发期, 必须认真贯彻各级政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防疫工作责任制, 严格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 构建有效的免疫屏障, 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防止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要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投入力度, 切实把动物疫病监测、应急物资储备、人畜共患病扑杀净化等防控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构建完善的兽医财政保障制度, 增强行政推动力和决策执行力, 把冬春和全年防疫措施落实到位, 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二是要切实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此, 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做到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目前看, 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远未有彻底消除, 饲喂瘦肉精和滥用抗生素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稍有不慎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突发性事件。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 用更大的力气, 抓好监管工作。要坚持关口前移, 首先抓好养殖环节监管, 扎实推进备案管理, 严格落实生产档案记录、执行休药期等制度, 在源头上确保质量安全。特别是春节将近, 畜产品消费旺盛, 是风险集中、问题易发的敏感时期, 安全保障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各地务必加强领导, 履职尽责, 全力抓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确保城乡人民吃上放心的肉蛋奶。

三、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

加快发展畜牧业, 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要从全局高度, 切实把畜牧业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精心组织, 统筹安排, 真抓实干, 切实把中央和省里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 强化行政推动。推进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任务艰巨, 要求紧迫,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快推进。省政府成立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领导小组, 由我任组长, 由刘延春同志和贾涛同志任副组长, 省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负责组织四年提升计划的实施, 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畜牧业局, 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调度, 综合汇总和情况反馈。各级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 为四年提升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要明确分工, 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把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 结合本地实际, 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明确目标任务, 突出主攻方向, 细化工作措施, 推动工作落实。县 (市、区) 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 重点抓好战略规划、工作部署、督促检查, 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有关部门要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岗位, 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人头,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要加大投入, 激发畜牧业生产要素内生活力。省政府已把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纳入政府重点工作, 省里在1亿元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扶持专项资金的基础上, 从2012年起至"十二五"期末, 每年视情况再适当增加一定资金, 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各地也要结合实际, 进一步加大本级财政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 整合社会资本向畜牧业领域的流动和集聚。增强工作透明度, 规范资金使用投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放大扶持政策效应。

四要注重城乡统筹, 形成强大推进合力。发展现代牧业经济, 牵涉部门多, 覆盖领域宽, 要认真贯彻落实“三化统筹”和“三动战略”, 把城乡资源有效配置到牧业发展上来, 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到畜牧业四年提升行动上来。全省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通力协作, 形成工作推进合力, 不断把畜牧业大省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五要转变作风, 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到生产一线和村社农户, 倾听农民心声, 了解基层实情, 把握工作脉博, 找准发展路子, 着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围绕社会关注、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掌握一手材料, 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 努力营造有利于畜牧业发展, 符合农民意愿的工作环境。

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讲话 篇3

一、目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做好某一方面工作,必须把握宏观情况。只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重大方针政策有了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系统工作。开展审计工作,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陕西经济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十一五”期间我省GDP从不足5000亿元到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14.9%,在全国表现突出。2011年,陕西GDP达到1.2万亿,增长1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增长30.2%,经济发展强劲;完成财政总收入2577.97亿元,增长43.13%,去除两权价款实现同口径增长28.27%,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6%,都超过GDP增速,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更与各条战线包括审计机关广大审计人员的努力工作密不可分。

今后几年,陕西还将处于快速增长期。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环境保护、资源浪费等问题显现出来。如何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关注经济运行质量,关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审计部门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经济越是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审计监督的作用就越关键,全省审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加大审计力度,为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切实发挥审计工作在提高政府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提高政府品质,从审计角度讲,就是要从各部门政策执行、规范管理、绩效高低、廉政建设等方面,加强监督,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政策执行,就是通过审计,检查各个部门、地区对中央和省上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发展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执行的好,将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否则不仅“拐弯超车”是空谈,还会被兄弟省份甩在后面。审计作为监督部门,要检查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要及时揭示违反政策要求、偏离政策方向的苗头,确保政令畅通。

规范管理,就是检查资金管理的规范程度。有些部门和单位把预算一做,计划一分,实施过程中是否有问题,有的领导和主管机关并不了解。有的领导风险意识淡薄,不经过严格审查,就把钱拆借出去,最后血本无归。审计要加强对政府各部门经济活动决策权、执行权的监督,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从制度上追根溯源,查找体制机制上的原因和管理上的漏洞,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促进依法行政。

绩效高低,就是看投入产出比,看政府投钱收效如何。这方面,特别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工程的跟踪力度,抓住像渭河流域治理这样涵盖内容多、时间跨度长、投入资金大的重点项目,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不仅关注这些项目的社会效益,也要关注它的经济效益,重视绩效。通过审计,引导各部门、各单位把工作重点放到淘汰高耗能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用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上。

廉政建设,就是重点检查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遵守党纪国法,是否有不廉洁的情况。目前,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等,都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旦管理不好,监督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审计监督,依靠制度管人管事,这既是对党和人民负责,也是对干部的提醒和保护。

三、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审计职能

一是加大对省委、省政府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全省审计机关要把促进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任务,高度关注财政、金融、产业、土地、税收、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执行情况,注意跟踪检查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发现政策措施不完善、不配套、不衔接的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和有效。要发挥审计独立、客观和涉及经济社会面广的优势,密切关注我省经济社会运行趋势,及时反馈新情况、新问题,为政策措施的及时调整、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是搞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这几年财政审计搞得不错,但还要进一步突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预算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政府部门是财政支出的主体,很多部门掌管财政资金的再次分配权,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对我省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体现着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要重点检查财政预算执行如何,资金分配有没有截留,专项资金有没有挪作他用,钱是否花在了刀刃上。特别要突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揭露和纠正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突出问题,督促专款专用,切实发挥效益。同时,要注重研究分析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审计意见建议。

三要加强对重点民生的资金项目的审计。去年我们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今年还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推动民生持续发展。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今年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全面审计。温家宝总理强调,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的力度和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社保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高度关注,把社会保障资金用好,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共享改革成果,关系到能否逐步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社保资金审计工作,这次社保资金审计也是对我省社会保障工作的一次全方位的检验,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好审计和审计的配合工作。此次审计涉及多个部门,准备规模大、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艰巨,各个市县、政府可以以文件形式要求各相关部门做好审计的配合工作。审计工作一盘棋,如果哪个市县在这个审计配合上影响到全省的工作,全省就将影响全国工作,就要追究相关责任。社保资金审计是国务院交给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了国务院对审计机关的信任和重托,审计机关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社保资金的审计作为我省今年审计机关第一位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向党、政府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2年,我省将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3.6万套,竣工交付使用30万套,计划完成陕南8万户、29.5万人和陕北2.2万户、8.8万人的搬迁任务,要重点关注资金保障、设计质量、分配公平、退出机制和长期管理机制几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采取边建设边审计的办法,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和分配状况的全过程跟踪。

四是加大对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我省省情决定了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今年我省投资规模力争达到1.2万亿元,计划安排省级重点项目450个,年度投资3000亿元,要关注重大投资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在投资和工程建设领域加强审计监督,探索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源头治理,促进管好、用好建设资金。要进一步转换思路,利用多方力量,把预、决算审计与过程审计结合起来,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两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下发后,我省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和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审计,以及审计评价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下一步要抓好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要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把握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个重点,促进公务人员依法行使权力。要加大对经济活动总量大、掌管资金量大、行政权力大的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审计,注意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做到问题明、证据实、打得准。要加强审计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司法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用好审计结果,提高重大案件侦破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六是重视审计整改。审计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整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完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联合督促,接受审计的部门、单位和企业要认真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结论,按照审计意见和建议认真整改。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整改的督促检查,发出整改公告,必要时可由省政府出台制度,对审计整改提出要求,做出规定,予以规范。对审而不改、屡审屡犯,导致部门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和重大经济损失浪费等问题的,要追究领导干部责任,移送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需要强调的是,审计系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政治性高,技术性强,业务水平要求高,审计系统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的同时,加强学习培训,优化审计干部的知识结构,不断的适应现代经济金融和高科技快速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自身廉政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审计系统干部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理解审计工作性质,支持审计系统开展工作。

副省长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篇4

今天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回顾总结成绩,深入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过去五年,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普遍改善,“普九”的历史任务全面完成。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合理。中等职业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科教兴乡兴县工作扎实推进。高等教育结构、层次、学科、门类更加完善齐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教育系统保持了长期持续稳定的局面,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东福同志作了全面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锦涛所作的重要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为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教育战线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是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本质性认识。在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谁重视教育、重视人力资源建设,谁就能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目前我省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期,要坚持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各级政府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优先规划、优先部署、优先投入、优先检查、优先落实。优先就是要超前一点、偏爱一点、更加重视一点。我们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关于新时期新阶段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定位,使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策成为各级政府、学校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和具体行动,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开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教育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和留守儿童的问题,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的全过程。以长远的眼光谋划教育发展,以全局的意识统筹教育发展,以科学的方法抓好教育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挑战,有效化解风险。坚持科学发展,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取得显著成效。从总体上看,今后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重点都要放在提高质量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加要求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发展与稳定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提出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办法,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教育和谐发展。 教育和谐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推进教育和谐发展,就要坚持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原则。推进教育和谐发展,首先,要夯实公平的基础。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它的文明都要大得多。实现教育公平,必须从教育资源配置入手,从义务教育机会均等做起,逐步实现社会成员均等受教育,让所有的人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当前,最应该关注公平的是政府,如果人民政府没有高举公平大旗的话,又怎样在老百姓那里求得公平。如果以前的不均衡是当时的政策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话,在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后,再不按法律规定大力推进均衡发展,便是违法。其次,要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也不能有丝毫的改变。要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确保每一个孩子不管生在哪里、迁居到何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平等地接受教育,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再次,要确保和谐稳定。教育系统点多面广,教育人口占到全省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学校的安全稳定事关社会稳定大局,高等学校更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必须切实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着力实施教育协调发展工程,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五大惠民工程”,将教育协调发展工程放在首位。围绕实施教育协调发展工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一 ) 在推进教育公平上下功夫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党和政府实施教育公平的战略举措。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行政,不折不扣地落实《义务教育法》,扎扎实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推动城乡之间、强弱校之间校长教师流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中小学。要确立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两个公平:即公平对待每一所学校,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当前,在政府一下提供不了那么多优质教育资源的时候,至少应该“确保底线”,在一定范围内做到有限资源的均衡配置。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评价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规划和实绩的重要指标,制止一切“标志性”、“政绩性”重点学校建设的行为。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必须要强化政府责任,做到“三个倾斜”:向农村教育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做到“三个努力”: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努力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加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要落实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提高农村学校保障水平,力争今年秋季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确保让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接受免费教育。要改革招生考试办法,加大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薄弱初中的比例。各地要从保证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下大力气解决城市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校的“择校”问题。现在,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要一手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手抓改造薄弱学校。要真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的法律规定,实现生源分布均衡。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择校生”问题。纪检、监察、教育、公安等部门联合解决“人户分离”、“换户”等不规范行为。要以市为单位,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做到校舍、设备、师资、生源四个无差别,进而做到教育质量无差别,三至五年内彻底解决这一人民群众十分不满的老大难问题。再用更长一点时间,实现城乡教育无差别。真正实现和谐教育和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落实《义务教育法》,彻底理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避免由于管理混乱而导致的学校争教师、争生源、争经费从而导致城乡教育差别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不满进一步加剧。要加强中小学建设力度。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必须使中小学布局合理。努力改变目前中小学建设滞后于城市、城镇建设而导致的就近上学难的问题。各级市县区政府要协调规划、城建、土地、执法、教育等部门,加强对改建、扩建、新建住宅区学校的规划、建设、交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目前应对各地已建居民住宅小区的配套中小学建设和交付使用情况彻底清理,并做出相应处理。今年特别要确保完成省政府向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中“在大中城市、县城和乡镇新建、改扩建 500 所中小学校”的任务。

要认真落实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同时,大力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维护招生考试公平公正,切实做好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化解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在优化教育结构上下功夫

优化教育结构,是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着眼于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长,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当前我省教育实际来看,义务教育已完成“普九”的历史性任务,工作重心转到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上来。高等教育经过持续建设,也已经形成了规模、层次、结构、门类基本合理完善、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完整体系,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合理定位、分层次办学和提高质量上来。但职业教育由于受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仍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弱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优化教育结构的主要工作。要进一步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过程中,把握普通高中的发展节奏,把增量部分主要放到中等职业教育上。要进一步强化“以市统筹”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校舍设施、实习实训基地、教师队伍等各项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努力实现每个县、市办好 1 所职教中心的目标,提升全省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要特别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半工半读,积极推广“订单式”培养。要在坚持办好骨干公办学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推动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要制订政策,大力鼓励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就业观,创新办学模式,将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劳动力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大批技能实用人才,建立与我省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努力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生命线。各级各类教育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把发展重点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行为习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实施好新一轮高中课改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促发展。要尽快改变个别院校管理松散、治学不够严谨、社会信誉度不高、家长学生不太满意的状况。同时,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广大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长。

(四)在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功夫

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这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从教育自身讲,也必须要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要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主动承担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深入推进科教兴乡兴县工作,努力使农村劳动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城镇化建设,按照区域、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和一大批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我省高校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领域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成绩和重要突破。在今后教学科研中,要围绕我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紧紧抓住我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找准学校与企业、行业、产业合作的结合点,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省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在增强教育活力上下功夫

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不断增强教育活力。继续深化教育管理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已经建立的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新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要大力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教育,以此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增加教育活力。要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鼓励省内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外大学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办学,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师教育机制,探索新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全面落实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广忻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实习顶岗支教的经验做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想结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求,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三、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政府要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对教育工作多关心、多重视、多支持,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健全各级领导任期教育目标责任制

各级政府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之中,狠抓工作落实。对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要有解决的方案及措施,尤其要注重解决那些关乎全局的问题和矛盾。要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县级党政领导基础教育责任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责任到人,措施得力,狠抓落实,坚决制止乱收费,杜绝恶性事件发生。省政府将继续把教育工作情况作为各地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从今年开始开展教育工作先进县评选活动,对教育工作好的县进行表彰奖励。

(二)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

胡锦涛在去年 8 月 31 日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省委、省政府在和谐山西推进会上也明确提出,经费要向教育领域倾斜,努力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4% 以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对公共教育的责任和对公共财政投入的要求,想方设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建立稳定持久的经费投入机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排忧解难。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特别是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经费分担责任。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学,集资办学,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和管理方式多样化的格局。同时,要深化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依法使用教育经费,科学使用教育经费。

(三)真抓实干,把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大政方针已定,现在的关键就是抓好落实,务求实效。如果不抓落实,再好的思路、再好的政策,都是一句空话。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省教育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真抓实干。近年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有些地方没有真正把这些惠民措施落到实处,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必须要引以为戒。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倡导“贵在落实”、“重在落实”的工作理念,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要在全省教育系统营造一种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抓工作锲而不舍、深之又深、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把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讲话 篇5

一、正确分析当前形势

200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受了非典疫情和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一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防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国民经济运行良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政治保持稳定。预计全省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上了一个新台阶;增幅可达115%,创10年来新高。

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与全省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奉献也是密不可分的。去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下,全省国税系统切实加强基层、班子队伍和信息化三项建设,在大中型企业和城区税收征管上有所突破,超额完成了各项收入任务。全年共组织入库税收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12.4%,增收34亿元;计划考核口径的收入完成272 亿元,为年计划的104.6%,增长11.8 %,增收28.7亿元;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收入180亿元,为年计划的101.7%,增长11.8%,增收19亿元。“两税”收入直接体现为XX财力137.8亿元,比上年净增9亿元。从去年国税工作来看,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收入规模上,全省国税收入、增值税收入分别突破300亿元和200亿元大关,迈上了新台阶。二是收入的进度、均衡度、税收收入GDp负担率等指标逐步趋好,持续增长的势头进一步确立。三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落实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国家其他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总额46.2亿元,其中出口退税达25.5亿元,增加10.6亿元,同比增长70.8%,连续7年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有力促进了我省西部大开发、再就业、外贸出口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 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GDp增长“保九争十”的目标,工作按增长10%安排,地方财政收入预期增长11%。按此要求,确定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不含财政专员退税)207.3亿元,增长15%,增加27亿元的目标。按此测算,全省国税系统需要组织收入305亿元,增长12%,增收33亿元;完成“两税”收入271亿元,增长14%,增收33亿元。应该说,这个目标是积极可行的。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可能好于去年。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在总体上是有利的。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全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迎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从全省来看,我省经济发展自身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新的增长动能正在集聚和释放,发展的后劲足、潜力大。一是“三个转变”开辟了加快发展的新空间。经营城市力度加大,城市建设成为投资增长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拉动力量,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有助于带动整个城乡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迅速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人才资源资本化进程加快,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二是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继续增强。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外经贸形势趋好,在国有投资引导下,民间投资增长强劲,汽车、住房、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三是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增多。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重大项目安排上的倾斜,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正在规划、筹备之中。这些既在近期拉动经济增长,也形成长远发展的持续支撑力量。四是资源开发前景非常广阔,潜在的市场需求也较大,特别是农村市场潜力很大,这也意味着经济增长的空间很广阔。这些都为我们完成今年各项税收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完成今年税收任务压力也很大。如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必将形成一些减收因素;从今年开始分步实施税制改革,也将增加税收收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加之去年税收收入基数较高,今年要保持收入的较快增长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要认真分析,积极应对。

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各级国税部门要正确分析当前的经济税收形势,从经济观察税收,从税收观察经济,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自觉服从服务于XX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增强机遇感、责任感,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团结拚搏,扎实工作,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和分配的作用,为促进XX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努力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国税部门要始终坚持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指导思想,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一)确保完成收入任务。今年我省国税收入基数较大,增幅相对较高,既积极可行,又实事求是,希望全省国税系统干部职工振奋精神,知难而进,无条件地落实好、完成好。要认真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禁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组织好各项税收收入。一要加强税收征管。近几年,全省国税收入占GDp的比重都在5%左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既是我们的差距,也说明还有潜力可挖。各级国税部门要坚持从基础抓起,大力推进精细管理,从经济发展、产业成长、税源结构等方面全面分析,从相互关系中把握税源,寻找潜力所在,努力扩大税基;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二要加大清欠力度。一方面,对过去的欠税要认真清理,加大追收力度,尽量减少历年欠税。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把该收的税收起来,严格控制新的欠税发生。三要加强检查。去年,全省国税稽查部门对101个重点企业进行检查,查补税款3亿元,户平近300万元。今年,要继续加大稽查力度,以查促收,以查促管,防止税收流失。

(二)优化税收服务。各级国税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从政策上、管理上、执法上改进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继续深入开展“为纳税人服务,让纳税人满意”主题活动,进一步抓好纳税服务工作,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税收政策落实保障机制,继续抓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使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要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措施,吃透政策,把握要领,税企联动,密切配合,充分运用出口退税政策,支持我省产品以不含税价格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多创外汇。同时,积极落实涉外税收政策,鼓励境外企业到XX投资。要大力推行“一窗式”服务,统一规范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和标准,将执法依据、程序、主体、责任和处罚结果向社会公开,让纳税人缴明白税。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性机关,共同营造重商、亲商、护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三)坚持依法治税。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灵魂”。为政重在理财,理财必先治税,治税必须依法。《行政许可法》将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各级国税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刻领会其立法宗旨、精神实质和具体规定。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全面清理、废止、修订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并切实加强管理。同时,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查处非法印制、倒卖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和利用造假帐等手段偷逃税款案件,突破一批大案要案。通过集中行动,使涉税违法犯罪的势头得到遏制,税收秩序进一步好转。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全省国税、地税系统要坚持团结征税,依法治税,进一步搞好国地税的工作协作,健全机制,加强信息交换,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的高度来把握国税工作。应当看到,我省国税收入、改革、发展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今年收入计划已经安排得较足较紧,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国税工作,积极帮助解决国税系统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国税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最终要靠每一位干部去执行、去落实。政策落实与否、落实的程度如何,群众能否从中受益、受益多少,关键在于干部工作的水平、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 一要抓好学习。首先,要进一步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其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切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第三,要认真学习税收知识,熟悉税收政策、税收法规和税收业务,深入研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会用税收杠杆来调控和管理经济,着力提高业务水平。

 二要抓住关键。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加强领导。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四好”班子,带出一支政治合格、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好队伍。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加速干部的成才和成长。

 三要转变作风。作风问题,本质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学忠书记逢会必讲,反复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注意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正确处理好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做好做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国税系统作为省级文明行业,要在转变作风方面继续起好示范作用。要继续狠下功夫转变作风,主动为基层搞好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主动为群众多办实事。同时,税务部门是国家重要的执法监管部门,税收工作与人们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必须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构筑拒腐防变的堤防,这既是保证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干部的需要。

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讲话 篇6

刚才,玮峰同志宣读了和平省长对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批示;西安等四个市和陕煤化集团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让我对全省经济工作充满信心,尤其是同志们一系列创新有为的工作设想使我深受启发和感动。有关具体工作,一会儿玮峰同志要作全面部署,我主要围绕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对标先进、追赶超越,谈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树立信心

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是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明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重要会议,勤俭书记、和平省长两位领导的讲话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立足实际、站位高远、催人奋进。在分组讨论时,很多同志把焦点放在明年全省经济增速目标上,一些同志认为8%的增速偏高。对这个问题,勤俭书记、和平省长的讲话没有回避,在深刻分析陕西所处历史方位、所具有的发展优势、所面临机遇基础上,作了充分回答。

从国家层面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中求进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稳中求进,要求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更好地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对家乡提出了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的重要指示。我体会,追赶超越、“五个扎实”的要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主题主线是一致的。“五个扎实”是路径,追赶超越是发展的状态,是我们这支队伍奋进的目标,更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取得的战果。稳中求进、稳是大局。这就要求我们2017年经济增速不能低于2016年的增长水平。刚才榆林市同志提到,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榆林在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油气转化产业升级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始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榆林经济发展的一片明朗天空。但也要意识到,陕北高端煤化工总体规模依然不够,下一步要继续扩大规模。陕北经济缓中趋稳,全省经济稳定发展就多了一个坚强的支撑。稳中求进、进是目的。总书记要求陕西追赶超越,结合省情来看,在一些方面要“追赶”,另一些方面则必须“超越”。前几年,我们抓住了能源行业大发展的机遇,未来要更加重视能源产业结构升级和永续发展,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勤俭书记在全会讲话中指出,当前有x个国家战略涉及陕西,并逐项分析了全省发展面临的9大政策机遇。追赶超越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我们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实现明年x%目标的有力保障。

从国际环境看,12月份美国正式宣布加息,预计美国2017年还将加息三次。美国为什么加息?是为了通过加息来调节经济发展,防止市场货币流动性过高、发展过快给以后埋下隐患。应该讲,美国目前依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要认清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作为,从适应新常态到慢慢开始把握这个常态,然后走到引领新常态。

从陕西实践来看,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对新常态的认识不断深化,进一步坚定了创新驱动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三项机制”深入人心,为新常态下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勤俭书记特别强调,我们不能用污染来换x%,要在切换动能、转换方式中收获高质量的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五个扎实”要求。我体会,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五个扎实”的要求,既是鼓励,也是提醒我们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五个扎实”第一条就是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这些方面工作要更加扎实,精气神要更加饱满。发展改革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五个扎实”,提高站位、树立信心,全面贯彻好这次全会精神,奋力实现明年经济增长和追赶超越目标。

二、创新组织管理方式,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作为分管发展改革工作的省政府班子一员,举旗帜、带队伍、抓执行,责任是沉甸甸的。在座的各市(区)和省级有关部门领导都负责此项工作,所以,责任不单是我的,也是大家的。

关于带队伍。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带好队伍至关重要。首先,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的成果常态化。另外,中央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常态,对我们来说,带队伍、抓作风也要成为常态。发展改革委是一个综合部门,省委、省政府赋予发展改革委诸多责任和任务,同志们要主动“弯腰”,敢于打破惯有思维,以更扎实、更硬朗的作风,更谦和的姿态,作出更大贡献。要学会团结协作,更要学会“推功揽过”。发展改革部门在各市(区)也是很多中心工作的牵头部门,尤其要注意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跟各部门密切协作,一同攻坚克难。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要善于学习总结、提纲挈领,把复杂的问题用简明扼要的话语表达出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同时,还要注意勿触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廉政底线、勤政底线,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关于工作方式。这个问题首要的是摆脱路径依赖。我们一些同志干工作、办事情总是爱走习惯性的老路,做一件事,总是习惯先要机构、要人、要钱。这种工作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值得反思。有的同志讲,“事非经过不知难”,用老办法做事更稳妥,但回过头、换一个视角审视,很多时候一些工作不过是又重复走了一条老路,很难实现总体水平的跃升。希望同志们都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创新性的方式,更好、更优地实现工作目标。1个多月前,我带着部分地市宣传部长和文化企业负责同志到上海、北京,看他们怎么抓文化产业发展。人家一个基本的做法是,瞄准细分化产业打造集群,这对我们就很有借鉴意义。比如,像我们的汉中文化产业园区,完全可以叫文化视听装备产业园,就瞄准视听装备这一细分领域,下功夫做精做大。他们另一个好的做法是,借用市场化专业机构运营管理产业园区,而不是政府成立一个事业单位去做这个事情。比如,上海德必园区管理公司就管理了当地将近40个文化产业园区。同时,他们是紧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谋划布局产业发展,而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园区也不必都集中在中心城市。九十年代,我还在浦东工作时,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张江园区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土地整体一级开发和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浦东生产力中心作为产业开发公司,主要负责产业发展。我们首先学习研究产业形态,然后寻找投资者一起讨论研究,最后形成空间形态,实现项目落地。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已经非常熟练运用市场化、园区化方式发展产业。而在我省,包括西安高新区这样发展较好的园区,对于这种方式的认识和使用都还不够。我们往往是行政机构先划定一个空间形态,然后再寻找产业,很难行得通的,必须从市场出发,进一步学习发达地区的成功范例,把握精髓,为我所用。

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讲话 篇7

一、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省对外贸易从边境小额贸易起步, 通过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等重大战略, 呈现出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贸易行为日益规范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73亿美元, 是2002年的4倍, 年均增幅30%以上。机电、医药、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本地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外贸出口对全省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资源、能源类等战略物资进口数量大幅度增长, 仅2007年就进口木材1026万立方米、原油177.2万吨、化肥151.9万吨, 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国家能源原材料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重要决定以来, 全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三年迈出三大步, 2007年, 全省对俄贸易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达到107.3亿美元, 几年来累计在俄境内取得森林采伐权1200万公顷, 矿产资源开发权18个, 全国对俄经贸第一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对外开放的基础更加牢固

一是口岸和开发区建设成效斐然。全省共有国家一类口岸25个, 口岸数量仅次于广东省, 位于全国第二位。绥芬河等重点口岸实现了每周7天24小时通关, 口岸通关效率和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省5个国家级开发区、29个省级开发区以及60余个地方工业园区竞相发展, 已经成为当地吸引外资最多、新型工业发展最快、税收贡献最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企业主体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全省外贸企业由2002年的70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近8000家, 前20强企业进出口额均超过了1亿美元, 经营范围由单纯的进出口贸易向投资和加工等多领域拓展。

三是国际客货运输通道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开通了哈尔滨—海参崴、鹤岗—比罗比詹、佳木斯—比罗比詹、鸡西—乌苏里斯克国际客运线路, 规划中的三座中俄界江大桥以及密图铁路、前抚铁路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四是对外经贸促进机制进一步完善。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关于推进对韩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并将外贸发展金规模由3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人民币;中、省直有关部门也积极出台政策、采取措施, 为全省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环境。

三、竞争有序的内贸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方面, 多层次、多门类、多功能的商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钢材、汽车、煤炭等生产资料市场初具规模, 为我省生产企业物资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心城市商业区建设各具特色, 一批商业街区闻名中外。中俄果菜、木材、工业品等批发市场搭建起对俄经贸的窗口和平台。社区超市、便利店、洗衣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网点快速发展, 方便了城镇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同时, 农村市场建设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有力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流通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方面, 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型流通方式蓬勃发展, 规模不断扩大。配送、代理、租赁、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 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起步发展。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沃尔玛、家乐福、肯德基、麦当劳以及上海华联、大连大商、山东三联等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先后来我省投资。新型流通方式的发展、企业所有制的转变、外部资本和经营理念的引入, 有效提升了全省流通业的水平和效率, 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习惯。在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方面, 全省商务系统在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和重点流通企业市场运行监测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通过市场监测、运行分析、预测预警等工作, 及时发现市场运行中的特点、问题和发展变化趋势, 为有效调控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在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和规范流通秩序方面, 在全省流通领域积极倡导诚信经营, 打造企业诚信品牌, 塑造良好的窗口形象和行业风尚,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 打击商业欺诈, 规范酒类批发零售市场、生猪屠宰市场以及商品展览市场等专项活动, 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 使全省流通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当前, 我省正处在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商务事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发展开放型经济, 推动经济国际化, 是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全省对外开放总体战略, 也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钱运录书记指出, “要把全方位开放作为全面振兴的重要切入点,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升级,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以对外贸易为基础, 以投资合作为重点,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不久前闭幕的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栗战书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对商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确定了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的目标。这表明, 省委、省政府对商务工作高度重视。全省商务战线的同志们要立足大局, 进一步解放思想, 明确思路, 振奋精神, 努力开拓, 确保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第一, 要创新发展思路。

当前商务工作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 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国内外市场, 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目前高增长态势, 在继承的基础上, 必须不断地创新发展思路。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实现四个方面的统筹发展:

一是统筹内外贸发展。省商务厅自2004年成立以来, 在政府管理体制上基本解决了内外贸分离的状态, 在内外贸结合发展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有诸多领域需要去推进、值得去思考。栗战书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进一步确立资源精深加工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的发展方式, 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 努力延长产业链条, 搞好资源综合利用, 实现多层次增值。以木材为例, 假如我省每年输出的木材没有一根是原木, 哪怕加工成板材, 加工成地板、家具等木制品, 也会很大程度地提高我省产值及税收。

二是统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目前,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涉及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医疗与社会服务、旅游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等广阔领域。近年来, 我省货物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服务贸易发展也很快。但我省服务贸易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发掘, 与做得好的兄弟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条件的地市要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这是我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方向。本月初, 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被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我们正在积极支持哈尔滨市争取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哈尔滨市有几个点值得推动。例如, 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特色鲜明, 发展很快, 在带动我省IT领域服务外包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科学院和工程院的支持与认可。在平房建立的动漫与新媒体产业基地现在小有雏形, 前景良好。在医药服务外包领域, 许多世界大型医药公司将临床前及临床Ⅰ、Ⅱ、Ⅲ期的试验开始大规模转向中国和印度, 以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我们要抓住机遇, 迎头赶上。全国178个有资质的临床试验研究单位, 我省有5个, 主要集中在哈医大和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同时, 要鼓励省内商业、建筑、旅游、运输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拓展国际市场;鼓励省内科研、教育、文化、体育机构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逐步做大做强“龙江制造”与“龙江服务”。

三是统筹外贸和外资的发展。外贸和外资工作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当进口商品达到一定规模, 在国内形成稳固的市场和需求后, 往往会吸引外商来直接投资设厂;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同时, 也会出口国际市场, 带动对外贸易增长。因此, 外贸和外资工作都要围绕大局, 主动延伸, 实现良性互动发展。目前, 国家对外开放形势有了新变化, 以广东、江苏为代表的省份正在进行产业提档升级, 许多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北上, 这对我们来讲就是机遇。要争取把一批加工贸易企业吸引到我省来, 在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 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方面工作, 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四是统筹城乡市场发展。我省城市和农村市场发展还不很平衡, 在商业发展水平、销售网络建设、经营模式选择和居民消费理念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当前, 我省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城乡间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为城乡市场统筹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级商务部门要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城市商业带动农村商业发展, 通过开拓农村市场进一步壮大城市商业企业。

第二, 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

当前,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发展对外贸易和现代流通产业方面积极性很高, 采取了很多支持政策, 形成了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但在这一过程中, 特别是在国际经贸合作中, 一定要顾全大局, 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

一是园区建设要有统一规划。我省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 再加上科技产业园区, 共有120个左右。这些园区和开发区如何定位发展, 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如何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招商工作格局, 如何起到经济发展龙头作用, 这是我们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各地园区发展规划一定要与全省构想统筹起来。比如,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依托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合资建设的三万吨海绵钛项目, 在佳木斯建设钛合金科技产业园区。钛合金应用广泛, 生活、医疗领域的高级眼镜架、心脏支架, 航天航海领域的卫星天线、海洋耐压壳体, 国防领域用的舰船、飞机、导弹、运载火箭等, 都大量应用钛合金。要沿着钛合金产业链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力争建立起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园区。再比如, 哈尔滨平房区将依托东北轻合金和东安集团建哈尔滨铝镁合金科技产业园区, 我们每年销售大量铝板材和镁合金、铝合金初级产品, 如果能够引进一批镁合金、铝合金深加工企业, 那么哈尔滨市铝镁合金产业将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关键是园区如何定向招商, 定向引企。

二是境外项目招标不打乱仗。对外经贸合作特别是境外大型项目招标, 各地、各部门之间乃至企业之间要服从大局, 协调配合, 切忌恶性竞争、搞乱市场。

三是贸易行为要讲究诚信。一个时期以来, 国外媒体大肆炒作中国产品质量问题, 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注意, 因为我省相当一部分出口商品不是本省制造的, 监控起来有一定难度, 有问题的商品通过我省口岸输出后, 对我们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 商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教育和指导, 教育企业不但要追逐利益, 更要讲求信誉, 树立百年品牌;要盈利, 更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第三, 要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这项工作要常抓不懈。当前, 俄罗斯东部开发和经济特区建设, 为我省推进对俄合作带来了新契机和亮点, 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 切实把握机遇,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着力构建多元化市场新格局。全省对外开放事业要再上新台阶, 取得新突破, 必须走贸易多元化之路。要深入推进对韩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工作,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畅通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金融、旅游等领域的互利合作。进一步拓展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市场, 同时扩大与南美、澳大利亚和中东国家的贸易规模。要充分发掘我省与以色列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 做好经贸合作这篇大文章。要更好发挥“龙港”和“龙澳”经贸促进机制, 进一步提升与港澳台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科技合作规模和水平。

三是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国际承包和劳务合作市场;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合作, 争取开发和储备一批新的林权、矿权和油气权项目;继续加快乌苏里斯克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 吸引更多企业入区建厂, 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同时, 要积极吸引更多的省外企业落户我省, 我们不只要当通道还要当平台, 要把他们的技术、人才、产值和税收留在黑龙江。

四是积极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和执行, 实现城市商业功能区的科学规划和有序发展;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 扩大农村日用品现代流通网络, 提高连锁农家店的质量, 增强农家店的自我发展能力, 研究减轻农家店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 通过两个工程的实施, 逐步改变我省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问题;进一步扩大面向居民吃、穿、住、行的社区家政、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业, 方便居民消费;探索“超市+基地”模式, 支持龙头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向社区超市、便利店配送产品。

五是切实保障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关系宏观经济大局, 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 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全省商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 通过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引导, 完善产销衔接和区域调剂机制, 确保商品市场平稳运行。

第四, 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事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事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 也决定着商务工作的实际成效, 一定要常抓不懈。这些年来, 商务战线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省各级商务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标准, 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精神, 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自觉学习, 跟上时代步伐;要结合当前形势任务的需要, 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服务大局的能力。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树立起商务部门清正廉洁, 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讲话 篇8

2009年,是“三农”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奋力拼搏,共克时艰,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仍獲较好收成,总产达到530亿斤;农村各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50元,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业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达到550亿斤,力争突破历史最好水平;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力争达到10%;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

(一)加快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2009年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已完成投资46.3亿元,重点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工程效益初步显现。2010年工程建设进入高峰期,计划完成投资80亿元,十大工程29个项目要全面启动建设。

(二)稳定种粮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位水平2010年全省粮食作物面积要稳定在6850万亩以上,其中高产作物达到5700万亩。要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抓好200个万亩高产示范田建设,辐射带动3000万亩,促进良种良法相配套,政、技、物相结合,充分发挥示范田带动区域均衡增产的作用。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推广重大农业增产技术,面积要达到6388万亩。扩大全程农机化试点范围,新增面积300万亩,全面完成国家机械深松整地试点任务。建立增施有机肥补贴制度,完成增施有机肥补贴100万亩。

(三)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挖掘耕地资源潜力要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率先把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粮田。2010年,要加快西部土地整理工程,到年底累计开工建设面积达到200万亩。镇赉项目区一期工程片实现通水灌溉,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大安项目区一期工程片基本完成水田开发。松原项目区前郭片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黑土地治理和保护工程,完成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0平方公里。

(四)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水平落实好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强转基因育种研究和监管。加大对种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加快推进育繁推一体化进程。积极引入中储粮总公司,与省内种子科研单位、农业大专院校通过股份合作形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集团。

二、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一)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农民政策增收今年中央明确提出“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我省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把中央惠农新政策落到实处。要结合省情实际,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开透明,切实做到各项补贴资金及时下拨,足额到户,充分发挥惠农政策的强大效应。

(二)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挖掘产业增收潜力一是加快畜牧业发展。要围绕实施百亿斤肉工程,扎实推进三年攻坚。继续支持牧业产业园区和小区建设,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落实好中央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政策和生猪、奶牛、蛋鸡补贴政策。安排资金支持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建设,优化畜禽品种结构,确保农民牧业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二是打造以棚膜经济和参茸、林蛙、食用菌为重点的新兴战略产业。今年全省要新建棚膜面积7万亩,实现增收20亿元,到2012年达到百万亩发展目标,就地安排200万人转移就业。三是拓展林业增收空间。启动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林业百强企业和百强项目培育创建活动。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培育创建100个产值超亿元的林业企业,经济规模占全省林业经济总量的40%以上。

(三)加强经营管理,实现节本减损增收一是加强避灾农业建设。通过推进农业设施化,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规避自然灾害影响的目的。二是努力实现节本降耗。改变生产投入方式,推动高投入、高消耗向低消耗、高效能方向转变。三是加强经营管理,注重在细节上减损增收。2010年农户安全储粮仓要争取推广10万套以上。

(四)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实现创业增收继续安排资金支持“阳光工程”、“春风工程”,增强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力争三年,新增转移农民100万人。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一)深入落实扩权强县政策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和规定,把该放的权力放到县,把更多的财力和发展空间留给县。为培养和增强县(市)自我造血功能,向县(市)下放省共享收入的政策,继续延长执行。

(二)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加大以奖代补力度,支持县(市)工业集中区建设。规模较大的工业集中区,达到省级开发区标准的,经考核认定,可享受省级开发区的有关政策。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继续安排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对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行贷款贴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和基地建设。继续在税费、信贷、供水、供电、土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担保体系建设。

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一)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9年,我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进入攻坚阶段,2010年要全面完成,实现“两权到户”,即把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建立以家庭承包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管理体制。

(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要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拓展农业政策性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政策,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确权2010年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今年要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继续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适当时机启动面上工作。同时,积极稳妥地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和交易市场。促进土地平稳有序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和由此衍生的其他户口类型。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要统筹解决好进城落户农民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加快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推動家庭经营向农户联合与合作,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继续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计划,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深入实施 “百镇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严谨地搞好规划编制,一以贯之地抓好规划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地深入展开。要强化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兴村、旅游富村、商贸活村。要把示范村服务功能建设作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桥梁,规划好生产、生活、商贸、文化、休闲等功能区,加快相关设施建设。要以改造和清理环境、绿化和美化村屯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建立有效的帮扶和投入机制,省、市、县三级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实行一对一、一帮三年不变,对10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合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注重发挥各级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继续开展万名村干部培训,2010年培训2000名,增强基层干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能力。

上一篇:初中八一建军节精神作文 建军节写八一精神的作文下一篇: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