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独奏曲《光明行》

2024-09-05

二胡独奏曲《光明行》(精选4篇)

二胡独奏曲《光明行》 篇1

欣赏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刘天华的功绩,激发学生对他崇敬的情感,使学生了解其作品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天花是怎样立志为把中国的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

三、教学难点:了解曲式结构,采用复三部曲式。

四、教材分析:

1、《光明行》是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韵教育家刘天华的作品。

2、作曲家刘天华从小生长在清贫的教师家庭,勤奋刻苦是他的良好品质,他多方面地掌握音乐的技能,虚心地向民间艺人学习二胡、琵琶、古琴。借鉴西方音乐技法,不断实践,发展二胡,琵琶的演奏技巧。

3、他善于将学到的西洋音乐理论和技巧运用在民族教学和创作中,创作了十二首二胡曲,之首琵琶曲,在短短的37年人生道路上,为我国音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五、教学过程:

1、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

2、这首曲他借鉴了西洋音乐进行曲式转调手法,但音调完全保持了民族音乐的特点。

3、初听时,让学生边听边阅读课文,听后漫谈个人的感受。

4、再听时欣赏金曲,要求学生感受音乐中军鼓的敲击声,进军的号角声,进行曲的节奏特点。

5、引导学生从刘天华所处历史时期,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在黑暗中追求光明进取精神。

六、参与、探索、欣赏时,让学生用体态律动、手势划拍的力度等不同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情绪的体会。

七、课堂小结 《春游》《问》《教我如何不想他》教案

综合课

一、教学目的:通过介绍中国早期“学堂乐歌”创始人李叔同等四位音乐家,作曲家作品让学生从近代音乐史的角度看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在学唱及赏析这个时期作品的过程,了解前辈为振兴中华,摆脱贫穷落后进行的奋斗。

二、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学习欧洲巴罗克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广泛接触与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字名曲,力图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重点:了解各时期作曲家创作意图

四、教材分析:

1、《春游 》的歌词淡雅清秀,描写了春游的诗意与春天的景色,通俗易懂。

2、体会乐曲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3、《问》让学生了解到作曲家萧友梅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作品,是学时最有影响的作品。

4、整首曲是单一形象的手段结构,旋律潇洒蕴藉;

5、《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词作者刘半农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6、歌曲表达作者深切思念祖国和家乡而作。以景抒情,真切地表现了歌中主人公内心丰富、真挚而又复杂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1、《春游》是6/8拍,在学唱前应对6/8拍及变音记号#4进行练习,有了节拍感,歌曲的意境和情绪就能体现出来。

2、学唱时先放慢速度把强弱力度在声音半表现出来。

3、《问》歌曲中出现的“三连音”通过拍一拍,读一读进行区分,找到“三连音”的节拍感。

4、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是启发学生体现歌曲感情的有效办法。

5、《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曲以欣赏为主,听赏前让学生唱一唱音乐主题,体会具有民族特点歌曲。

六、参与·探索:体验三首曲中表面的感情,以听一唱一赏一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议论。

二胡独奏曲《光明行》 篇2

首先是引子部分:

接下来是展示部:兰花花好

此处二胡的高音在音量上不如中把位的浑厚, 但是正是在下把位演奏, 回滑音的处理上只要细腻到位, 那么其发音效果会直击人心, 这种声腔化的演奏只有弦乐器才能做到。这一部分连续使用了这种特殊的连接技巧, 直至出现主奏声部与伴奏声部的对话, 情绪才逐渐放缓, 演奏状态也松弛下来, 最后以长音re连收带起进入下一段。

再来看展开部:

进入小快板的演奏首先值得一提的是C调指法的调整。它采取了“半把式掐把”, 把通常用二指按的do音, 改为用一指来按。这样在进行音阶do、re、mi时可以一次用一二三指交替而无需在一把位和二把位之间用换把来解决, 既科学又保证了音准。在右手的运弓方法上要区别于前一段连贯的走法, 而是采取短促而跳跃的换弓, 大部分在中弓运行。在切分音的演奏上, 用右手小臂带动弓子快速切换弓法以保证时值、力度和声音的干脆,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短促的顿弓。这种很活跃的演奏方式恰好可以突显处人物活泼纯真的性格, 一个开朗的小女孩形象便从音符的跳动中呈现在听者面前, 这种欢快的情景如同迎亲的队伍由远及近, 夹杂着兰花花欢喜的心情。在此段演奏中干净的音色至关重要。在接下来的十六分音符进行中, 左手没有太多技巧上的负担, 演奏者最重要的是右手弓段的均匀。快弓在推拉之间的距离、力度、速度保持一致且充分, 那么快弓在这一段旋律的推动中便能更好地引出下面如歌的小广板。

广板的右手擦弦十分重要, 连续换弓的痕迹要尽量减小, 并保证擦弦的力度及弓毛与弦的接触面立体、丰厚, 在音色的质感上和听觉上便达到了一个完美的效果。左手要一直保持揉弦状态, 滚揉既可, 不能太过, 否则乐曲演奏到后面就毫无张力可言。

再现部:

故事继续发展, 兰花花的花轿被强行抬进了她憎恨的周家。主题再一次进行呈现, 但是在速度及演奏法上又一些改变, 因为此时的演奏心境已大不相同, 就如一个人在拼命挣扎之后无力的瘫坐在地上, 任人宰割。乐段开头以很轻的力度、暗淡的音色渐进, 并带有绵长的滑音做修饰, 显出人物内心的委屈、不甘与压抑。同时弓子在每个乐逗之间要加些小小的停顿, 以左手轻轻压揉为连接, 让听者感受到是一个人在抽泣。在接下来的主题呈现中出现了内弦, 那么在内弦的音色对比上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与演奏第一次主题不同的大幅度的回滑音, 这些是表现人物内心纠结怨恨最直接的表现手法。在第二次的主题呈现时, 演奏情绪上又发生了变化, 呈递进关系。这一次在揉弦上要加大揉动的频率和力度, 要把这一揉弦技巧融入音符的流动中, 使其声腔化, 尤其在出现高音点的时候。这时要注意右手的弓子不在是每一乐逗都停顿而是选择呼吸的时候进行细微的停顿, 以做强调作用。

此处旋律走向趋于下行, 那么情绪也渐渐由愤怒转为思考, 揉弦的滚动变小而手指压力加大, 如勾心般颤抖, 如疲惫的身体在狂风中摇曳。主奏与伴奏进行交替对话时, 演奏者要明确这一部分在乐段中的作用, 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一般, 要极力控制住激动的情绪, 拿捏好右手擦弦的力度, 以迎接下面反抗性的摇板。

最后的尾声部分:

刘程扬二胡独奏会琴声飞扬 篇3

本报讯(记者 刁艳) 3月30日晚,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学生刘程扬,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了二胡独奏音乐会。当晚,刘程扬显示出与年龄不太相符的精到与成熟,显示了扎实的技术功底与对乐曲独到深刻的理解。

一曲王建民的《天山风情》拉开音乐会的帷幕,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在刘程扬手中显示了不同的韵味,流畅自如,洋溢着阳光般的温暖。同是刘天华的《悲歌》,在刘程扬琴下,苍凉遁世之外,更显几分悠远,以至琴声停止数秒钟,全场观众才回过神来,送上赞许的掌声。军旅音乐家陈军的《椰岛风情》由中国红星民族乐团小乐队和刘程扬联袂奉上,此曲欢欣跳跃,刘程扬和乐队合作默契张弛有度,引人入胜。下半场,刘程扬依次演奏了关乃忠《第一二胡协奏曲》、刘天华《病中吟》、圣-桑(于川移植)《引子与回旋曲》等曲目,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对不同风格的驾驭能力。

刘程扬自幼随父习琴,曾获河南省中学生才艺大赛民乐组一等奖,2003年11月在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2006年2月师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杨光雄教授至今,加强了传统、民间、现代、移植曲目的规范化和深度训练,扩大了演奏空间。音乐界前辈对刘程扬给予了热情的褒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称刘程扬“功力苦求索,弦韵传深情”。

二胡独奏曲《光明行》 篇4

关键词:《雪山魂塑》,演奏情感

《雪山魂塑》 (原名《雪山情怀》) 是作曲家刘文金先生特别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 是一首带有音画性质的单乐章二胡协奏曲, 。它也是迄今为止, 第一部结合重大历史军事题裁用民乐演奏形式艺术化表现, 并与现代二胡演奏的新技法结合, 是具有革命浪漫色彩的全新二胡与乐队协奏曲目。下面笔者分别从乐曲的征途、雪山、战友、朝霞四个部分, 对作品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现的层面做如下分析

一、征途

征途部分的一开始, 由乐队的前奏奏出简捷而悲壮的旋律, 神圣的钟声导引出奋勇前进的行军节奏。二胡主旋律以G调铿锵有力地推弓开始, 运弓前必须做好气息的调整, 气息下沉, 表现出铿锵有力的气势。右手运弓结实, 饱满, 控制好重音的演奏, 注意右手运弓的擦弦点与弓速的统一进行, 左手的按弦要富有弹性并有力, 揉弦的力度偏重, 幅度偏大, 速度较快。这样才能表达出战士们对红色革命的坚定。

笔者认为, 一首乐曲的第一个音甚至是首句对一首作品的演奏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可以完美得到演绎, 不夸张的说乐曲已经成功了一半, 能迅速的把听众带入作品的情绪中。《征途》的第一乐句 (8-18小节) , 可看作是描写红军战士迈着坚定的步伐, 充满自信, 浩浩荡荡的向茫茫雪山前进。每个音必须厚实, 有力。右手力量全部传到在擦弦点, 注意每个音都必须有“音头”, 才能体现出战士们向皑皑雪山, 不畏惧困难, 勇敢向前的坚定步伐。在稳健的乐队固定音型的背景音乐上, 二胡歌唱性的旋律同强烈的节奏型的动机交织在一起, 不断展开, 塑造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气势。

曲谱第47-48小节, 一长串的小二度下行十六分音符的进行, 描绘着寒风瑟瑟和连呼吸都困难的客观环境。演奏时只要把握好左手的指序关系和小二度的指距, 虎口不断上行换把即可。由于二胡旋律中节奏形态的变化较多且频繁更替, 同主音大小调的快速离移和色彩变化, 使得二胡演者奏在与乐队合奏时, 容易忽略稳健的乐队固定音型的背景音乐和二胡旋律节奏的平衡。做好这一部分的演奏, 需要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心理素质。许多演奏者在演奏“征途”这一部分时, 总是沉不住气, 只顾节奏变化和音高音准等技术了, 忘记了把握稳健, 节奏把握不准确, 出现“抢拍子”的情况, 同时左手的技术不是很娴熟, 导致给人慌乱的感觉, 连续快速的十六音符也因为慌乱, 而含糊带过, 毫无颗粒感。所以在练习时必须放慢练, 加大弓长, 力度传到不变, 等到左右两手配合好后, 在加快速度的同时逐渐缩小弓长, 最后到达乐曲所要求的标准速度, 这显然属于艺术素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在左右两手配合得当, 技术环境轻松的情况下, 才能进行下一步强弱、情绪等修饰, 之后加上演奏者自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情处理, 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做到“音乐表情”的完美结合。

二、雪山

本段采用D调谱写, 独奏二胡以散板自由的节奏向上爬行, 似乎预示着行进的路途上将面临着座座巨大的雪山。这里要特别注意第66小节处三全音的处理, 每个必须精准, 速度也是逐渐加快, 最后推向高潮。作为华彩部分, 是对下面的慢板做了很好的铺垫。二胡的抒情感人的慢板段落 (心声) , 刻画了红军战士在无奈的恶劣环境中充满了思索、倾诉、友爱和智慧, 相互勉励, 艰难向前爬行。演奏时右手要贴弦, 每个休止符前边的音要渐弱, 似断非断。乐句用下行的抖弓, 描绘着寒风瑟瑟, 形象的塑造了连呼吸也困难的长征路上的客观环境。

当音乐进入到快板段落时, 演奏要果断而强劲, 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从低向高上行模进, 仿佛是在用音乐告诉战士们:站起来!爬上去!顶风冒雪, 前赴后继, 勇往直前!此段演奏时一定要注意旋律线条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乐段几乎都是两个相同的乐句, 这要求演奏者进行强弱对比, 把全曲推向高潮。对于练习者来说, 做规律性的快速练习已经不是什么难题, 重要的是如何将各种快速技巧与演奏者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 将作品富于更深刻的精神内涵。用音乐塑造人物的精神形象和特定环境中的心灵倾诉。

三、战友

此段落作者巧妙的将民歌的曲调运用到西洋音乐中, 协奏乐队中的弹拨乐奏出了电视剧《长征》的片尾曲《十送红军》的温馨主题, 与二胡的支声性复调紧密融会在一起。旋律婉婉流出, 仿佛一股汪汪的清泉, 使人们感到清澈、祥和、宁静。着力刻画红军战士在夜宿时梦中的情思, 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乡, 或是对亲人的牵挂, 或是红军伤病员牺牲前在弥留之际对乡音乡情朦胧的回顾与真挚的寄托。

演奏者在演奏时, 每一句的休止符前一个音要收干净, 但又不是完全僵硬的停止, 要做到似断非断, 情绪不断, 需像说话一般, 弓速稍慢, 同时左手的揉弦要贯穿于整个音, 均匀滚揉, 使得整个部分流动起来。二胡演奏者需要纯真的感情和如梦似幻的艺术想象力, 才能将二胡的支声性复调与《十送红军》的主题音乐完美的融会和交织在一起。

四、朝霞

此段落在G调上描写, 乐段开始的乐句, 将主和弦分解, 用直线上行的方式, 使旋律更加开阔, 色彩一下子明亮起来, 仿佛穿过了浓雾的袭扰, 迎来了崭新的一天。三连音的连续上行使音乐的力度不断增强, 预示着曙光的来临。二胡坚定有力的奏出了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主题旋律, 仿佛带着战士们来到了陕北, 到达了革命胜利的目的地。

这一部分在速度要求较高, 长达10小节的篇幅以每分钟144拍的快速叠句的手法来描写, 很多演奏者为达到谱面所标示的速度, 许多音都含糊带过, 这样都是违背作品原意的。主要的技术难点体现在揉弦和快速换把上, 注意左手的指序关系, 揉弦张力较大, 采用滚揉与压揉相结合, 集中力度, 表现战士们昂扬的斗志;换把时左手要灵活、快速, 注意虎口的松弛, 自由移动, 手指抬落要快而富于弹性。右手则需弓速弓长、力度传导即可。此处的快速换把是该段落的点睛之笔, 也将全曲推向了高潮。

参考文献

[1]顾怀燕.从二胡协奏曲中的二胡音色论及形象塑造和意蕴显现.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樊祖荫.论支声音乐.中国音乐, 1983 (01) .

上一篇:托福阅读推断题解题方法及实例讲解下一篇:社会活动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