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介绍孩子的范文

2024-07-12

父母介绍孩子的范文(共14篇)

父母介绍孩子的范文 篇1

在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节目。春节期间正是教育孩子与人和睦相处的好机会。因为他将来长大了,也要具备谦让、团结的品德。趁春节带孩子做客其间,教育孩子各种礼仪,让孩子年龄多一岁,懂事多一点。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春节的礼仪呢?

春节礼仪实践课堂

俗话说,“入庙要拜神,入屋得问人”,问候人是讲礼貌的表现形式。我们怎样动口呢?

1.学会动口讲话

(1)首先要学会称呼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常见的亲人很容易称呼,可是对不常见的爸爸妈妈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们的称呼是要比爸爸妈妈低一辈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称呼为祖辈的,我们则称呼为“太祖辈”,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称为“舅太公”……

在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节目。春节期间正是教育孩子与人和睦相处的好机会。因为他将来长大了,也要具备谦让、团结的品德。趁春节带孩子做客其间,教育孩子各种礼仪,让孩子年龄多一岁,懂事多一点。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春节的礼仪呢?

春节礼仪实践课堂

俗话说,“入庙要拜神,入屋得问人”,问候人是讲礼貌的表现形式。我们怎样动口呢?

1.学会动口讲话

(1)首先要学会称呼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常见的亲人很容易称呼,可是对不常见的爸爸妈妈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们的称呼是要比爸爸妈妈低一辈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称呼为祖辈的,我们则称呼为“太祖辈”,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称为“舅太公”……

在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节目。春节期间正是教育孩子与人和睦相处的好机会。因为他将来长大了,也要具备谦让、团结的品德。趁春节带孩子做客其间,教育孩子各种礼仪,让孩子年龄多一岁,懂事多一点。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春节的礼仪呢?

春节礼仪实践课堂

俗话说,“入庙要拜神,入屋得问人”,问候人是讲礼貌的表现形式。我们怎样动口呢?

1.学会动口讲话

(1)首先要学会称呼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常见的亲人很容易称呼,可是对不常见的爸爸妈妈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们的称呼是要比爸爸妈妈低一辈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称呼为祖辈的,我们则称呼为“太祖辈”,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称为“舅太公”……

在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节目。春节期间正是教育孩子与人和睦相处的好机会。因为他将来长大了,也要具备谦让、团结的品德。趁春节带孩子做客其间,教育孩子各种礼仪,让孩子年龄多一岁,懂事多一点。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春节的礼仪呢?

春节礼仪实践课堂

俗话说,“入庙要拜神,入屋得问人”,问候人是讲礼貌的表现形式。我们怎样动口呢?

1.学会动口讲话

(1)首先要学会称呼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常见的亲人很容易称呼,可是对不常见的爸爸妈妈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们的称呼是要比爸爸妈妈低一辈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称呼为祖辈的,我们则称呼为“太祖辈”,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称为“舅太公”……

在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节目。春节期间正是教育孩子与人和睦相处的好机会。因为他将来长大了,也要具备谦让、团结的品德。趁春节带孩子做客其间,教育孩子各种礼仪,让孩子年龄多一岁,懂事多一点。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春节的礼仪呢?

春节礼仪实践课堂

俗话说,“入庙要拜神,入屋得问人”,问候人是讲礼貌的表现形式。我们怎样动口呢?

1.学会动口讲话

(1)首先要学会称呼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常见的亲人很容易称呼,可是对不常见的爸爸妈妈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们的称呼是要比爸爸妈妈低一辈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父母介绍孩子的范文 篇2

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程,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卫生等习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好规矩:不随地大小便,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

良好的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但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在修养,体现了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意识。父母给孩子的第二件礼物就是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文明的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良好的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孩子才能同别人友好相处,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将来才有可能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家风不断向孩子灌输好的道德习惯,如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关爱他人、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公众场合不喧哗吵闹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孩子的成材直接相关。凡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差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父母给孩子的第四件礼物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习专心认真,勤于做笔记,善于独立思考,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珍惜时间等。

良好的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接触到新鲜事物,要善于观察;遇到问题要勤于动脑,能独立思考和解决;富于想像和联想,能从不同角度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特别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良好的劳动习惯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父母就要不断向他们灌输热爱劳动的思想,要求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帮爸爸妈妈做饭、洗碗、拖地,家在农村的孩子还可以干一些田间地头的农活等。不要求他们一定要干成什么,但至少要不断向他们传递劳动观念,使他们具有热爱劳动的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篇3

多年前,美国芝加哥有一个名叫阿尔·卡彭的人名扬全城,不是因为英雄业绩,也不是因为非凡创举,而是因为他罪大恶极,从走私到谋杀,他什么坏事都干得出。但他总能逍遥法外,逃脱法律的惩处。

原因是他有一个被人称为“铁齿埃迪”的大律师。埃迪伶牙俐齿、精通法律。他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卡彭摆脱了牢狱之灾。卡彭为了感谢他,不仅给他很高的酬金,还分给他不菲的红利。埃迪因此过上了庄园别墅的奢侈生活,对卡彭的社会危害他却毫不关心。

但铁石心肠的埃迪心中也有一块柔软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儿子。他深爱他的儿子,希望他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一切。为此,他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尽管他庇护坏人不遗余力,但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走上正道。然而,他发现,要让儿子走上正道,他有两样东西是无法给予的——好的名声和好的榜样。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埃迪终于作出了改邪归正的决定。他向警方揭露了卡彭的一切滔天罪行。埃迪洗清了自己的罪恶之身,让儿子看到了一个英勇、正义、诚实的父亲。

可是他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一年后,他在芝加哥的大街上遭到卡彭同伙的枪杀。他用生命给了儿子最珍贵的礼物。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礼物,才有了下面这个相关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英雄——美国少尉布彻·奥黑尔,他是南太平洋“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飞行员。一天,他所属的飞行队执行一项任务。出发不久,他发现燃料不足了,不能够完成飞行任务。所以,中队长让他返航。布彻·奥黑尔极不情愿地离开了编队返航。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情况:一个日军战斗机中队正朝他的航母飞过去。他清楚地知道,航母此时没有任何准备和防御能力,因为所有的战斗机都已经外出执行任务了,而他当时既无法及时与中队取得联系,又无法向航母发出敌情警报。他能做的只能是将敌人引开。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驾驶他的战斗机扑向敌人的机群。敌机猝不及防,一连两驾被他击落。然后,他在乱了套的机群里上下左右穿行,不断地朝敌机开火,直到弹药耗尽。即使这样,他仍然英勇地继续战斗。他尽可能多地撞击敌机的机尾和机器,让它们失去飞行能力。最后,受到重创的敌机不得不放弃原先的轰炸计划撤退。布彻·奥黑尔回到航母后,战友们从他的机枪上的摄像机上看到了他保护航母的全过程。据统计,他一共击落了5架敌机。

这件事情发生在1942年2月10日,布彻·奥黑尔因此成为“二战”中美国海军的第一位“王牌飞行员”,也成为了第一位获得“国会荣誉奖章”的海军飞行员。一年后,布彻·奥黑尔在一次空战中阵亡,年仅29岁。他的家乡没有忘记这位“二战英雄”,给他建造了纪念碑,现在的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也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你也许会纳闷,这两则故事有什么联系呢?其实,布彻·奥黑尔就是“铁齿埃迪”的儿子。

为了对儿子的爱,一个生活富有的父亲竟义无反顾,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并因此以生命为代价。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可能会这样选择:自己隐退,或者叫对方消失。

这样既可以明哲保身,又对儿子有一个好的交代。然而埃迪走出的这一步,却是惊天动地的一步!他不仅挽回了过去的失足,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更为儿子树立了精神楷模和永不退却的正义之勇。

父母一旦给了孩子生命,就要对这个生命负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所最好的学校。而在这所学校里,父母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什么,在今后的岁月中就会长出什么。

(张有军摘自《美国经典家教》,地震出版社)

父母要怎样教3岁孩子作自我介绍 篇4

家长总是爱问婴幼儿时期孩子学什么好、宝宝学什么好,其孩子学什么不是,给婴幼儿时期孩子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是根。那么,家庭父母、幼儿园及社会应该在哪些方面科学教育教养婴幼儿,能使学龄前儿童孩子的智情商得到开发、心道情操得到健康发展,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及礼仪行为能?谈论宝宝早期学前家庭亲子教育的话题:家长如何教3岁孩子自我介绍。3岁孩子的大脑已达成人的80%,具备了独自面对危险,冷静处事情的领,而且基掌握了日常生活的词汇和句子,械记忆能非常强,完具备了学习自我介绍的能。

教3岁孩子自我介绍的.方法家长要教育3岁孩子学会自我介绍,首要设计一些问题,用问答的方式,让孩子记它们。问题要应该包括:姓名、年龄、家庭址、父母名字、父母话号码、父母作单位。

刚开始,孩子可能不能完整地回答出来。这时,父母要耐心从旁诱导,循序渐进地让孩子自己说出完整的答案。

一开始训练的时候,家长自问自答,说话语速一要放慢,吐字尽可能清晰,反复和孩子讲这些息,让他们逐步深记忆,回答的时候,让孩子也跟着说遍答案。待孩子熟悉这些息后,就以提问的方式来模仿讯问孩子,让他们自己回答,一时忘记可以稍作提醒。3天者更多天复练习一个问题,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强化记忆。一个问题熟练以后,进行下一个,学够3个问题就温习一遍。

对于址和作单位这类有复杂的问题可以多多复。不妨在茶余饭后,想起来就考考他,如他答不上来,可以分段提醒:

咱们家在哪里?是什么小区呀?幢?要把家里的地址写下来,贴在和孩子睛平线一样的位置上,常常念上一两遍,让他耳熟能详。

感恩父母的优美散文:父母的孩子 篇5

家有老是个宝,有父母在的日子,自己无论多大了,都可以享受作为孩子享受作为子女的特宠,即便自己已为人母,仍然可以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和自己的儿子斗嘴,让自己的父母主持公道,然后父母都会偏宠着自己说“你个男子汉,要让着妈妈,妈妈是女人,是要用来宠的。”然后就会听到儿子“好好好,好男不跟女斗,妈妈永远是对的,错了也是英明伟大的。”先生对父母宠溺我宠溺到看不过眼去,然后很好心地对父母说“您们二老别把她宠得太狠了,有些事情让她自己去做。”父母就会说“宠得还不够,你要比我们更宠着她哈。”然后先生就会接过老爸递过来的水果切块插牙签,端过来老妈泡好的菊花枸杞放到我面前,安静地做个暖男。我则会旁边恶作剧般地可劲地折腾下,然后就会看到父母笑眯眯地像搬宝样的,把我爱吃爱喝的东西像小山样堆在我们面前,看得先生每次都有种嘴角抽搐的无奈。有时候一大桌子菜式,可是我偶尔会来一句“好想吃老爸的胡氏面条啊!”然后老爸就会乐呵呵地炫耀“怎么样,咱闺女和孙子都喜欢胡氏面条。”并乐呵呵地去下面条,老妈则会在旁边酸溜溜地哼哼“女婿们喜欢我下的面条。”然后曾经对二老面条有过评价的人都会被连成名单,一较高下。

两个人加起来一百多岁快两百岁的人了,为了这事斗嘴斗得不亦说乎。先生就会一边好笑,一边无奈地批评我“瞧瞧,都是你干的好事,这下热闹吧。”当然,最后还是以父亲自谦地“胡氏面条终究是不及太婆面条味道好的。”总结陈词才算是完结。作为旁观,常常让人笑的肚子痛,而先生作为和事佬,评判官,则必须在绝对不会损伤岳父面子的情况下,充分满足岳母的虚荣心,也挺佩服他,总能让这种斗嘴最后谁也不得罪,丈母娘还挺嘚瑟,两边都还认为女婿是支持自己的。把先生锻炼的那叫一个睿智了。

有空就会和先生一起回家陪伴两边的父母,因为离这边的父母近些,所以也相对回去得多些。每次看到二老为了几张纸片在那争得像个孩子,我们在旁边隐忍着笑到肚子痛。而作为水平更高的先生理所当然被丈母娘选中一起打对家,而我则被嫌弃地和父亲打对家,父亲眼神不好,常常因为出错牌或垫错牌被老妈抓住空挡赶下台。每当这时,老太太那得意加傲娇的小眼神成为一道风景。父亲则会好笑地斥责“调皮,坏蛋”。当我说“老妈太坏了”,先生就会在旁边给杯子添水,然后说“多喝点水,败败火哈。”偶尔,两边的老人会聚下,打打牌,散散步,作为晚辈,我们是喜闻乐见的。看到两边老人和睦相处,健康快乐,我们打心眼里感觉快乐和满足。

有父母在,自己总能找到一个无条件宠爱与呵护自己的地方,总能有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对自己敞开温暖怀抱的地方,总能有一个无论自己多么不完美都不会被嫌弃的地方,总能有一个无论自己多么焦躁都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地方,总能有一个无论自己多么脆弱都能得到帮助和支持的地方,总能有一个无论自己漂泊到哪里都有归属感的地方。

感恩自己是父母的孩子,感恩让自己享受有父母宠爱的每一天,感恩身边所有和我一起享受父母关爱的亲戚朋友们,感恩所有关爱和关心父母的亲们,看到父母老年快乐而充实的生活状态,感受着温暖与爱的家风,整个家族之间都是互相关心和友善的氛围,父母是一根看不见的链子,将家族散落在五湖四海的亲人串成一串,联系在一起,给予我们血脉上的相连,更给予我们精神上的相依。

作者:胡晓岚

介绍父母的作文 篇6

相信在大家的心里,最过于好的是大家的妈妈吧,一个妈妈把你养大成人,辛辛苦苦的,你的心理会觉得心酸吗,我也试过,可是我想试问一下大家,你们爱你的妈妈吗?我爱,因为她为我付出了她的一切。

我的妈妈,现在在我公公的厂里工作,有时还会加班,所以现在的她已经瘦了一圈,以前的妈妈,她是多么的健康,昨天,妈妈打电话过来,她的声音让我感到无比心酸,因为她生病了,我好想哭,因为妈妈累了,也病了,我甚至什么都不想,只想着妈妈快点好起来,大家也很想再看见妈妈绽放的笑容,今天下雨,我希望苍天好心一点,能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如果苍天要我来同妈妈交换,那就让我来生病,因为我不想妈妈生病,她也照顾我多年,我不想她有事。

妈妈,我很谢谢你一直对我的照顾,我爱你。

父母不理解孩子心情的表现 篇7

如有的父母吩咐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只顾自己方便,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常常是孩子刚坐下来学习,就被叫去干别的事情;好不容易想出一点线索又被叫走。这时孩子就会很不高兴。这就要求家长细心点,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替孩子想想,特别是在孩子做作业时,要保持安静,不要乱打扰他。

看电视也一样:本来孩子想看完一个节目再去学习,可妈妈总是责备道:“怎么还在看电视呀!”“怎么老拿学习不当回事呢?!”孩子听了这些话,一气之下就更不愿学习了。其实,孩子正在看电视,妈妈可先说一句:“这个节目可真好呀!”然后陪孩子看一会,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的行为是被妈妈认可的。心里高兴,这时妈妈再说什么,他也就容易听进去,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光看电视不行。”的内疚感,即使两三分钟后再喊他,他也会乖乖地去学习的。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商量着总比强迫着效果好得多。

还有家长对孩子交异性朋友特别敏感,总是千方百计阻止,有的甚至跟踪孩子,引起孩子与家长的关系紧张。这时家长要冷静,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妨借用讲故事或书信的形式,以实例对孩子进行“早恋有害”的教育,使孩子有良好的心态专心学习。

提前“解放”父母的孩子 篇8

他的爸爸是教师,文弱多病;他的妈妈和爸爸相比,就更病弱了。从他记事起,妈妈就是医院的常客,没有一天不吃药的。家里的味道一直是苦的。家里的气氛一直是紧张而又无声的。而他,曾想用哭闹改变一下家里的景象,但没能做到。3岁时,他忽然有了发现。

那是他3岁的生日,爸妈说好给他买礼物并带他出去玩,但又食言了。他闹爸爸,爸爸只好说出不愿说的话:“孩子,你要懂事……”他被爸爸带去了医院,看见妈妈的身上扎满了银针……

就从那天起,他变了,非常淘气的他变得非常安静。他学会了观察。他发现,爸爸教书之余是在打零工,活儿很脏很累,妈妈常是忍着病痛干家务;他发现,爸爸妈妈常独自偷偷流泪,但在相互面对时,特别是面对他时,却是微笑着的。

有一天,他偷听到了爸妈的一次谈话。爸妈在说他将来的“幸福”,爸妈哭一阵笑一阵的,说儿子好像懂事了,说儿子上到大学至少要花多少钱,在计算拼命挣钱拼命攒钱多少年才能存够这个数字,在憧憬儿子将来会是怎样的幸福生活。

不到4歲的张瞳瞳,第一次为爸妈流泪了。

之后,他不再贪玩,而是坐下来学习,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觉,更不出去玩,拼了命地学。开始爸妈以为他只是一时的懂事,没太在意,但天天如此,几个月后,爸妈就惊动了,测试了他一下,大吃一惊,他已经自学完了小一课程。

于是,张瞳瞳4岁入学,5岁上了三年级,8岁上了中学。

张瞳瞳11岁上高中的那年,有个孩子缠着他问一个问题:11岁的孩子,不出去玩,只睡四五个小时,这是怎么做到的?

张瞳瞳被这个同学缠了几个星期,实在没办法躲避,就说:“请问,晚上12点,你的爸妈在干什么?”同学说:“不是在娱乐城玩,就是睡觉。”张瞳瞳吼:“可我的爸妈还没回家,是为了我的学费在抱病打夜工!”

是的,张瞳瞳也很想玩,可是每次跑出去,一想到爸妈,他就一咬牙回家,重新坐到小桌旁。张瞳瞳也很爱睡觉,有时已经趴在小桌上睡着了。

2012年,不到14岁的张瞳瞳,以理科573分的成绩,考上了海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张瞳瞳震撼了两种人:第一种是根本不知情的人们,他们以为中国又出了一个神童;第二种人就是张瞳瞳的爸妈和对这个家庭有所了解的知情人。这些人知道张瞳瞳的爸妈为了供儿子上学是怎样的一种辛苦,也知道张瞳瞳的懂事和拼命是怎样来的,张瞳瞳绝不是什么神童,他只是心疼爸妈。

张瞳瞳只在一篇日记里透露了一句:“我只想把我的爸爸妈妈提前解放出来!”

父母对孩子的寄语 篇9

一、孩子,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妈妈围着你转、爸爸围着你转、爷爷奶奶围着你转、姥姥姥爷围着你转,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围着你转。你不是世界的中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再受关注,不再是焦点,甚至被忽视,被歧视。孩子,这都是正常的呀,你准备好了吗?

二、孩子,考分不是生活的全部。你曾为考了一百分而欢呼雀跃吗,那你肯定也为考得不理想而悲痛欲绝过吧!你觉得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关注你的考分,都只关注你的考分。你觉得游刃有余还是焦头烂额?可是我要告诉你,考分真的不是生活的全部,雀跃也好,沮丧也好,就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你努力了,快乐地生活吧。

希望××在新的学期里认真学习,和同学们融洽相处,争取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健康等方面的素质继续创优。也希望诗伊积极主动,大胆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班干部,争创三好学生。也借此机会,对老师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希望××在新学期里保持良好成绩的同时取长补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教诲改掉自己粗心大意、字迹不端的缺点;也希望××在修好学业的同时能够多承担集体、家庭责任,多关心天下事,做一个有责任感,品学体兼优的好孩子,好学生!

通过一年级一学期的学习,××改掉了许多坏习惯,爱到学校去学习就是很好的表现。而且针对某一方面,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一个人默默的干上一会,直到完成!……××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爱说话,偶尔不高兴就乱发脾气,甚至会骂几句脏话。希望××在新的一学期里,努力学习积极举手发言,改掉上课做动作,做作业粗心的小毛病,相信××一定在学习上、生活上更上一层楼

父母对孩子的爱 篇10

一、目的。为进一步扩大地区党和政府的工作影响力、渗透力,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及社区现有活动场地的便利条件,开设社区论坛,以服务社群为切入点,促进基层工作深入社区,贴近群众,促使社区工作和群众参与实现良性互动。

二、主题。按照“围绕中心,结合实际,深入社区,贴近群众”的要求,以“你给孩子什么爱”为主题,开设论坛。

三、时间、地点。定于9月21日(星期日)9:00,在沙洲街文体公园开设论坛。

四、论坛形式。论坛采取一种轻松、活泼的谈话形式,先由嘉宾逐个发表观点,再请现场观众提问,总时间约1个小时。

五、论坛嘉宾:区委宣传部、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区妇联、街关工委、社区群众。

六、参加人员。街机关全体干部,每个居委、经济联社各派两名干部,每个居委2名群众代表。

七、前期工作。

1、请嘉宾围绕论坛主题“你给孩子什么爱”提出观点,准备材料,谈如何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

2、拟定现场提问人员及问题。

3、主持人由××同志担任,并请主持人根据上述材料作有关准备。

八、工作分工好范文版权所有

1、成立领导小组。

2、论坛场地布置及后勤。包括论坛标识安装、论坛及观众席座椅摆设、遮阴布置、矿泉水、签到等,由党政办负责。

3、宣传工作。包括现场音响及宣传媒介,由文化站负责。

4、论坛方案、标识设计、领导讲话稿由××负责。

5、由民政科负责贴海报及落实居委干部及群众代表到场参加。

孩子气的父母和大人样的孩子 篇11

妈妈,不哭不哭

今年春节期间,上海长宁区安顺路发生了一起车祸,三辆高速行驶的轿车相撞。艾女士和女儿丹丹不幸成为受害者,所幸没有生命危险。

在医院里,母女俩一起接受手术。医生剃光了丹丹的头发,用镊子夹出嵌在头皮里的玻璃碴儿,其痛可知。丹丹大哭,不停地挣扎,两个护士一边使劲地按住她,一边哄她。忽然,丹丹不哭了,她看到旁边的妈妈也在痛苦地哭泣。丹丹柔声对妈妈说:“妈妈,不哭不哭,一点都不疼。你看我都不哭,你也别哭,要勇敢,要听话。”

医生、护士都惊呆了,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这么懂事!尽管奶声奶气的,却分明是个小大人儿。在接下来两个多小时的手术中,丹丹尽管疼得直哆嗦,有时还哼两声,却再没掉一滴眼泪,她不停地在安慰一旁抽泣的妈妈。

前来会诊的精神心理科医生看出了端倪:艾女士是个孩子气的妈妈,而丹丹是个大人样的孩子。母女俩怎么会形成如此奇怪的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奇怪的表象背后一定有奇怪的家庭教育模式。果然,手术后,面对医生的询问,艾女士痛心疾首地说:“我对不起孩子,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原来,艾女士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上学工作,恋爱结婚,一路走得顺顺当当。生了丹丹以后,她没有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还是往日的大小姐脾气。丹丹姥姥跟医生埋怨女儿:“她哪里像个当妈的哟!生丹丹那一段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学,只在乎自己体型多长时间能恢复,为此那么早给孩子断了奶。我看呀,是一个大孩子生了一个小孩子!”没办法,姥姥只好施以援手,替女儿尽了大半母亲之责。

丹丹上幼儿园以后,艾女士开始亲自照顾女儿,但母女俩经常发生冲突,有时,是因为丹丹犯了小错,有时是因为丹丹起床磨蹭,有时居然是因为母女俩争夺一包牛肉干。丹丹没少挨妈妈的巴掌,虽然不疼,却足以让她伤心。渐渐地,丹丹学会容忍和谦让了,只要能让妈妈高兴,她什么都肯做。

丹丹的变化让艾女士喜不自胜,她经常夸女儿懂事、省心。为了讨妈妈欢心,丹丹更加努力克制自己。丹丹还学会了察言观色,看妈妈下班脸色不好,她会给妈妈拿拖鞋、泡茶,把电视音量调小;如果妈妈和爸爸吵架了,丹丹会拉着妈妈的手,默默陪妈妈流泪,俨然是妈妈在哄女儿。

艾女士和丹丹的关系显然是颠倒的。一个动不动就向孩子宣泄情绪的妈妈,不管年龄多大,实际上她都是孩子的心理女儿;一个懂得照顾妈妈情绪并随时准备安慰妈妈的女儿,不管年龄多小,实际上她充当了妈妈的心理妈妈。

父母忍不住向孩子宣泄情绪,对孩子或打或骂,是最常见的亲子关系颠倒模式。还有一种比较隐蔽的方式是,父母把孩子当成倾诉的对象,拼命向孩子倾吐自己的苦恼。这种方式看似问题不大,因为孩子是自己最亲密的人,向他倾诉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但实际上,倾吐意味着把自己的苦恼转嫁到孩子身上,而孩子是乐于帮助父母的,他们会努力去化解父母的苦恼。当孩子这样做的时候,毫无疑问,孩子是大人,而倾吐苦恼的父母则是孩子。问题是,假若孩子年龄小,他们是没有能力去化解父母的苦恼的,他们做不了什么事情,只能跟着父母一起苦恼。

孩子,最爱父母

对于孩子而言,这种颠倒的关系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困扰。比如,为了安慰娇气的妈妈,丹丹要咬牙忍受自己肉体上的痛苦,使痛苦加倍。对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也是没必要做到的,因为她这样做很可能给她的心理留下阴影。心理医生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主动扮演父母的角色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孩子爱父母。孩子与父母的亲情是与生俱来的,三岁之前,幼儿甚至认为他和母亲是一体的,即使长大成人,孩子也会发自内心地爱父母,愿意为父母做事,替父母分忧。在我们这个讲孝道的社会,人们很容易忽略这一点,片面强调父母的无私,却无视孩子对父母天然的爱。

第二,孩子怕父母。出于对安全的本能担忧,孩子最害怕被父母抛弃,所以,当父母吓唬孩子“再哭就不要你了”或“再哭就卖了你”时,效果格外好,孩子多半会马上强忍啼哭。为了讨好父母,孩子会克制自己,满足父母的要求,甚至会察言观色,揣摩父母的心思,以免错失时机。久而久之,孩子就特别在意父母的情绪,并逐渐掌握了父母的情绪变化特点,以及改变父母情绪的技巧。在此心理氛围中,如果父母经常不自觉地向孩子撒娇,孩子也就习惯了当父母的父母。

第三,孩子模拟父母。孩子的生活主题是成长。对孩子来说,所谓成长就是长成父母那样的大人,做父母该做的事,所以他们时时刻刻在模仿父母的言行。注意孩子怎么玩布娃娃了吗?给娃娃穿衣服,给娃娃喂饭,哄娃娃睡觉,给娃娃讲道理,给娃娃读书……都是父母对他做的,都是在模拟做父母。如果此时父母无意中要求孩子充当父母的角色,孩子会毫不犹豫地配合——他已经演练很久了,几乎成了本能的反应。

痛苦,无休无止

倒置的亲子关系都是在孩子年幼时建立起来的,父母的不成熟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是隐性的,更要命的是,如果父母和孩子都不能及时察觉、改变,这种错乱的关系可以保持很久,给孩子造成无休无止的痛苦。

当孩子很小时,倒置的亲子关系多是隐性的,等孩子长大以后,有些父母当孩子的心理孩子也成了习惯,做起事来一点也不掩饰。

初二女生小琳在来信中说,她的妈妈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女孩”。有一个周末,小琳带同学到家里来玩,因为一件小事顶了妈妈两句,妈妈居然呜呜大哭起来,吓得同学们面面相觑,只好不欢而散。爸爸哄了妈妈半天,一点效果都没有,只好叫女儿去哄。他对小琳说:“你去给妈妈煮碗荷包蛋吧,让她高兴高兴。”小琳听爸爸的话,给妈妈煮了两个荷包蛋,热腾腾地端到妈妈面前。但妈妈气还未消,伸手一推,把碗扫到地板上。见碗摔成几瓣儿,妈妈哭得更厉害了……

小琳说,妈妈一生气就没完没了,一口气能哭上两个小时,特难哄,真不知道怎么与她相处。小琳还说,她一直拿妈妈当小孩子看,容忍她的小情绪,但不太把她的意见当回事。

小琳与妈妈无疑是一种倒置的母女关系。小琳充分考虑了妈妈的感受,但妈妈并未理解小琳的感受,根本不知道她这样做会给小琳带来多大的痛苦。甚至,即便知道孩子很痛苦,她仍然忍不住要这样做。这种忍不住,就是一种孩子气。

大学毕业不到两年的小也有一个孩子气的妈妈,给她制造的麻烦让她叫苦不迭。小说:“妈妈成天逼着我找男朋友,而且自认为比我更知道该找什么样的男朋友,频频地给我安排约会。假如我不去,她就非常生气,责骂我不懂她的一番好心。最后,我尽管不情愿,但不想惹妈妈生气,所以每次约会都去了。”

在妈妈的张罗下,小不断地跟着妈妈去相亲,却一个也没有相中。“见我不配合,妈妈生气了,又哭又闹。有一次她冲我喊,如果你不继续去相亲,我就不理你了,我宁可不要你也不能让你独身。她赌气不吃饭,不睡觉,整日以泪洗面,最后甚至威胁要和我断绝母女关系。”

妈妈的自作主张和无理纠缠让小不胜其烦,但她明白妈妈是为女儿好,怕女儿年龄越来越大,以后嫁人会越来越难,所以,她一直想办法安抚妈妈的情绪。

小与妈妈的关系,也是典型的倒置关系。妈妈是动不动就使性子的“孩子”,而女儿则是善于站在妈妈的角度上为妈妈考虑的“大人”。意识上,妈妈似乎在为女儿考虑,但实际上,妈妈根本不愿意去懂女儿,也不在乎女儿的感受。小不想惹妈妈生气,也明白妈妈的一片好心,但婚姻毕竟是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所以她不愿意妥协。在这母女两人的意愿之间,她找不到平衡点。烦恼由此而生。

这种倒置的亲子关系有很大的迷惑性。当父母在对孩子随心所欲地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时,打的是“我比你成熟”“我爱你才这样做”的旗号,而孩子也因此陷入混乱,会觉得父母的确是在为他着想,而且父母似乎真的比他成熟。但其实,只要略加分辨,就不难看出,父母的这些做法是非常孩子气的。

觉悟,解决之道

对于父母来说,与孩子形成倒置的亲子关系,根本原因是自己心理不成熟,角色意识不强,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结构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种现象在80后年轻父母身上普遍存在。

解决之道,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觉悟。当父母明白亲子关系的实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自动呈现。比如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关注孩子的情绪,体会孩子的感受,避免家庭暴力,等等。

有趣的是,在家庭关系的互动中,孩子总是甘当配角的,当父母选择扮演父母,孩子会自动选择扮演孩子。无疑,这才是正常的、和谐的亲子关系,对父母与孩子的成长有双重的好处。

父母应努力成为孩子的好伙伴 篇12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 28岁那年, 加入了单身贵族, 现在与8岁的女儿千千一起生活。由于邻居家孩子较少, 我常常担忧, 孩子一个人在外玩耍太孤单, 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渐渐地, 发现女儿很少主动要求到外面去玩了。于是, 我决定采取措施, 使自己成为女儿的伙伴。说实话, 这样做, 对我来说的确有些困难。每天完成大量的工作, 晚上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 甚至连话都不想说一句, 哪还有心思和女儿一起玩耍呢?但是, 转念一想, 我没有力气陪孩子玩, 但可以尽力地、积极地为孩子安排一些业余活动。

刚开始, 我鼓励孩子打乒乓球。这样, 不仅可以锻炼到身体, 还能在运动中找到自己的伙伴。我时常对朋友们说:“并不是指望她成为邓亚萍那样的世界冠军, 而在于她打球这件事情本身有着很大的意义。”每天回家以后, 我不是先过问女儿的作业情况, 而是先问女儿今天打球开心吗?都和哪些小朋友一起打?女儿在我的鼓励下讲述着自己的体验。渐渐地, 当我看着女儿兴奋地、主动地跳向乒乓球馆的时候, 我知道, 女儿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了。只要我一有时间, 就去球馆看女儿打球, 并且组织孩子们之间进行比赛。我成了一个忠实的球迷, 我是女儿的球迷, 像所有看世界杯的球迷们那样为女儿加油。我要让她知道, 妈妈认为她打得很漂亮。

后来, 我常常反思:以前, 总觉得自己面临着职业母亲、现代母亲和单亲母亲的前所未有的几重挑战, 在我不能适应现状的同时, 孩子也在向我发起挑战。通过打球活动, 我发现, 母亲好当了, 当我和女儿一起度过愉快时光时, 女儿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我, 我再也不用担心她是否开心了。相反, 令我惊讶的是, 和女儿一起我觉得自己精神焕发了, 感到自己愈发变得年轻了。现在看来, 父母如果能成为孩子的伙伴, 不仅是父母教育方法的改变, 也是所有孩子的幸运。因为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将是帮助、赞扬、尊重。所以, 在此建议父母们都来做孩子们的好伙伴。

父母教育孩子的感悟 篇13

孩子教育的几个不要

1、不要存在。

来源:来自孩童时期被体罚、羞辱、忽视的经验;当孩子在他人面前被罚跪、被斥责,感受到羞辱时,会恨不得自己能够马上消失,“找个地缝钻进去。”甚至父母会说:“你做出这样羞耻的事情,我们真不如没有你这样的孩子!”甚至有些父母会气极伤人地说:“你这样的人都不配活着,干脆死了算了!”这些都使孩子感受不到自己对父母的宝贵和重要。影响:是自杀念头的主要根源。一方面觉得自己不重要,害怕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深深的自责、愧疚。另一方面,为了逃避这种宿命,把自己震荡到另一极端,常会不自觉地要凸显自己的重要,给予别人很大的压力。

2、不要做自己。

来源:有些孩子并不是被期待而来到世上,比如因为性别的原因,父母盼望男孩却生了女孩;或者因为时候不对,父母还没有做好准备迎接新生命;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在幼时父母很少或从来没有重视过、正视过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总是用理想的、应该的样子来评判、要求孩子。符合父母的期待和要求,就被允许和接纳;不符合期待和要求,就批判和斥责甚至打骂。当孩子流露真实情感时,父母就用“应该如何”来要求。比如“你看某某多么优秀,你也应该努力,向某某一样!”“你怎么那么懦弱,应该向某某或男子汉、英雄一样坚强!”影响:当我们真实的情感和需求浮现时,心里会产生很深的恐惧,觉得如果表达自己的需求,别人会不喜欢我们,而破坏了关系的和谐。于是,渐渐学会去迎合和讨好别人。震荡到另一极端,则演变成“只要我喜欢,没什么不可以!”因自卑而造就自大狂。

分享亲子关系的一点感悟:父母勤奋,孩子就明白了努力;父母艰辛,孩子就学会珍惜;父母尽责,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担当;父母冷静,孩子就学会观察;父母认真,孩子就会学会方法;父母宽容,孩子眼里计较的事就少了;父母开怀,孩子眼里快乐的事就多了;父母仁爱,孩子的心一定是宽广,善良,充满阳光的...所以,身教大于言传!!

3、不要亲近。

来源:父母不善和孩子有亲密的、肢体的、皮肤的接触,如拥抱和亲吻。或父母在焦虑的情况下的喝斥及拒绝,都会被幼年的孩子理解为“不要亲近”。

影响:孩子在与人接触上会有困扰,尤其是孩子喜欢的和权威地位的人,在与他们亲近时,会感到十分害怕和紧张。一个被爱、被尊重、被父母的爱充分滋养的孩子所展现出来的自信和亲密与经过治疗和自我努力达到的自信是不同的,后者会让人感到辛苦和不自然。

4、不要属于我们。

来源:小时候父母偏向其他兄弟姐妹,或者父母会说:“你根本不像我们的孩子”;或者在很小的时候被送养、寄养、全托在幼儿园、学校等。

影响:很难有归属感、安全感、亲密感,在团体里、人群中,或者与别人的互动中,我们总会感到与人格格不入,内心充满孤独感和焦虑感。

父母与孩子的故事 篇14

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榇佳丽家长教育孩子的故事,故事是这样开始的......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二分钟都座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5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二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4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35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尽管那是骗我的话

.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上……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深爱自己的儿女;天底下的家长又都不一样,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现选取部分“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故事、经历,希望能对同为家长的读者朋友们有所启发。

我给学生20块钱一次,我教的班上一个寄宿的学生把身上仅有的20元丢了,自己在教室里掉眼泪,我看到后,把这学生带到我家去吃饭,并送给他20块钱,解决这个学生的吃饭问题。我的小孩当时正好站在一边,他看到了这一幕。不久,学校发动师生给特困生捐款,我的小孩把存起来本想用来买书包的钱共36.56元全部捐了出去,她还是背着那个已经破了的旧书包。

激励孩子“杀敌立功”

我的女孩和男孩小时候学习都不好,女孩提出不想上学,男孩经常逃学玩电子游戏,我为此伤透脑筋。后来我坚持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教孩子把课堂当战场,学会一个生字,就是消灭一个敌人;写一篇好作文,就是打一个胜仗;期末考得优秀,就是打一个大胜仗。激励孩子“杀敌”立功,多打胜仗。现在我两个孩子,分别在读清华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家长:池鹏青)

基础打牢什么都不愁

我教孩子注重抓基础,孩子从小学习,我就要求宁可分数不高,也要把基础知识打牢。我的育子经是:爱学习、会做事,有爱心。分解开来就是要热爱学习,目的明确;不能作书呆子,要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体现自己的组织能力;要有爱人之心,助人之德,要爱父母、老师、同学、亲友,不能自私自利。

我的女儿从海口一中被选送到新加坡读书,后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剑桥、诺丁汉等6所大学同时录取,女儿现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

数豆子“数”出数学兴趣

教孩子最好不要强迫他做这做那,孩子容易反感。有一次,我利用豆子、钮扣、硬币和豌豆等跟孩子玩数数游戏,我发现孩子从此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孩子爱提问,我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教孩子将一些字组成词语,教他们会用字典等工具书。

我在家里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不抽烟、喝酒和打牌等。小孩学习的时候,我坚持不看电视,就读报纸,写教案,批改学生作业,在孩子的心中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让女儿承担自己惹的“祸”

女儿林源4岁时,有一回,朋友出差,把她4岁的女儿诗晨托我照顾。我让孩子们到卫生间洗手,过一会,听到卫生间传来了哭声,诗晨跑来告状,说林源往她身上浇水。我把她们带回房间,问明了情况之后,我先让诗晨脱下湿漉漉的衣服,又让女儿脱下自己的衬衫。我拿起诗晨的湿衣服给自己女儿穿上,让诗晨穿自己女儿的衣服,然后叫她们坐到地毯上,听我讲故事。讲完故事之后,我问女儿,穿着湿衣服冷不冷,舒服不舒服。女儿一个劲地摇头。我对女儿说,你想一想,诗晨穿着这样的衣服会是什么感觉呢?女儿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事后女儿主动向诗晨道歉,并拿出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和诗晨玩。

装无知让女儿当老师

在女儿上幼儿园时,为了调动女儿的学习积极性,我一直装作不懂字,让她每天用学到的字和故事回来教我,从中检查她的进步情况。发现她记错、“教”错的时候,也不会批评她,照样装不懂,假装拨电话问老师,然后说老师纠正了,告诉女儿正确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女儿对学习有了很浓的兴趣,对学校和书本有了感情,每天兴致勃勃地带着知识回来“教”妈妈,学习效果很佳。(家长:吴多妃)

让孩子自己去“说情”

上小学时,我女儿毕欣的同桌有段时间总是打扰毕欣,拿走她的铅笔,上课时也不让她写字,甚至故意捣乱,女儿回家后让我去找老师调座,我知道调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也希望她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再通过老师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于是对她说:“妈妈认识老师,如果我去找老师,老师肯定会为你调座,但如果你上中学、大学、甚至工作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让妈妈去解决吗?你想想,不让妈妈帮忙,谁还能帮你解决?”后来,毕欣自己去找了老师,老师通过教育她的同桌,并未调座,顺利解决了此事。

用爱感化沉迷网络的儿子

去年,我的儿子迷上了电脑游戏,整天逃学上网,无心向学,老师多次劝导他也不听。我心急如焚,经过多次思考后决定:用爱去感化儿子。首先当儿子的司机。每天早上先送儿子去学校后再去上班,下午一下班就去接孩子。每天来回四趟,无论天多冷,雨多大,我始终坚持着。在生活上当儿子的伙伴。一到双休日,我推掉一切应酬,陪他散心、逛街、上书店,买给他最喜欢的衣服,最喜欢看的书,为他做最合口味的菜。有时候还会带他去钓鱼,使他体会到通过劳动获得食物的艰辛。在学习上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我经常在家陪着孩子看书,适时地跟他谈理想,谈学习,严慈相济。

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感悟到了父亲的关爱,远离了网络,变得勤奋好学。

带孩子到单位去跟班

我在省网络公司定安分公司担任运行维护部部长,有一段时间,维护部人手少、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按部就班根本无法完成工作量,我只好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带领员工加班加点,这样陪儿子的时间很少。为了让孩子理解自己,我多次带着孩子到公司跟班体验自己的工作,特意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工人,让他目睹工人勤奋、忘我的工作场景,感受工人们的协作、拼搏精神,使他在火热的劳动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加深对父辈辛勤劳动的了解和体会。通过跟班,懂事的孩子也理解了父亲的难处,从而从内心深处支持他的父亲。(家长:陈世新)

墨水与电脑的比较

上一篇:优秀的《五猖会》读书笔记下一篇:古代园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