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2024-07-13

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精选8篇)

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篇1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运用信息技术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实施教育培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目的是利用网络技术,打破地域、时空限制,把教育资源零距离地送到每一个基层党支部,让农村广大党员干部不出村就能接受到党建、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是一项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民心工程。自2008年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县陆续建成432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覆盖全县19个镇的381个行政村(社区),32个“两新组织”,覆盖率达100%。为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载体,现就关于创新学用运行机制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理清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巩固提高远教成果,创造性地抓好今后的各项工作。

一、存在问题

当前,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难。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农民观念落后,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开展远程教育与群众的自身素质差距过大。二是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收看远程教育不如踏踏实实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三是部分管理员认为,组织党员群众学习耗时耗力,即使学了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把组织远程教育学习看成一种负担。四是

部分群众认为,外出务工赚钱要紧,通过远程教育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

2、网络保障不到位,设备运行难。一是网络故障多。远程教育设备的运行需要畅通的宽带网络通道,部分站点线路布放随意遇到刮风下雨线路就瘫痪,部分站点宽带速率不达标设备无法正常收看。二是维护费用高。电信公司在基层一线的技术人员多是雇佣工,维护远程教育网络所需要的材料、路费均由个人承担,技术人员不愿意去。三是设备故障多。硬件故障多由活动室电压不稳,管理员操作不当造成。软件故障集中在宽带连接、网络设臵、宽带账号、服务器密码等系统操作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同电信部门沟通后才能解决,周期比较长。

3、站点管理不到位,作用发挥难。一是站点管理人员绝大部分都是由村干部兼任,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农活,难以承担站点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二是大部分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业务知识不足,虽然多次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活动,但因基础知识较差,遇到一些常见故障不能处理,影响站点日常收看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人员不稳定。由于远程教育工作要求高,大部分站点技术管理人员选定后,还需要一段时间对其进行业务培训,才能使他们完全掌握远程教育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技能。这种较为频繁的更换人员,必然对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

4、教学服务不到位,学用转化难。一是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收看内容理论知识多,操作演示少,技术要求高,对本乡本土的群众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二是大部分操作管理人员缺乏农村生产实践经验,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有限,不能吃透培训内容,“授业”而不能“解惑”。三是培训辅导不到位,远程教育课件并不全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面面俱到的,对群众培训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没有组织好技术辅导人员现场解答和跟踪辅导。

二、对策建议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统一后,才能克服重重困难、齐心协力推动工作。因此,要抓好远程教育工作,就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对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真正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政治工程”来抓,形成对上负责,对下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统筹资源,强化队伍,加强网络保障力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是在计算机网络、卫星系统的支持下进行远距离教学,涉及到若干环节的链接问题,任何一个环节故障,都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一要统筹资源,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联系电信部门统筹城乡网络布局。二要强化农村电信队伍建设。从县电信公司选派一批业务精湛、愿意服务农村远程教育的技术骨干,组建专业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使远程教育网络故障能够及时解决。三要建立远程教育设备检修服务点。在各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远程教育设备检修服务点,改变现在远程教育设备产生故障必须上交县远程办检修的状况。

3、完善制度,强化责任,抓好技术人员管理。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维护与运行是搞好远程教育学习的关键。因此,站点技术管理人员的选定至关重要。一是多途径狠抓技术管理队伍的培训,进一步壮大管理员队伍,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

能力。二是多方筹措远程教育站点维护经费,做好操作管理人员的后勤保障,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有时间有精力来干好这项工作。三是严格执行站点管理人员更换报批制度,要求各站点操作管理人员更换时必须提前报镇党委同意、县电教办备案后,方可更换。对不按规定随意更换站点操作管理人员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如何发挥站点实际作用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村致富,是远程教育的根本落脚点。一要在学习培训中搞好民情民意调查,全面了解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规划。二要区分对象、分类组织,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抓好各类对象的学习培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向党员干部群众定期开放,抓好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习培训。四要发挥各部门资源优势,将农业、扶贫、广电、计生、林业、司法等部门的人才结合起来,建立远程教育站点辅导员队伍,通过课堂讲解、现场指导、结对帮扶等方式,实现学用转化,推动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5、广泛宣传,活跃形式,提高知晓率和运用率。没有了解,就不会有运用;没有运用,就不会有效果。要搞好远程教育工作,就应加大对远程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了解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开展方式,看到远程教育工作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六、示范带动,典型促动,促进远教学用转化。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个典型来示范。要让农民自觉参加远程教育学习,除

搞好常规宣传外,还要树立一批积极学习带头致富的先进典型。一要通过示范带动,使群众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做有决心,政府对示范村、示范户在政策、项目、资金、信息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使他们在学、用科技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要善于发现农村各类乡土人才,引导他们学习远程教育知识,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增强本领,增加收入,努力让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建立致富点,使周边群众亲眼目睹现代远程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激励和带动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三要由党支部牵头,积极引导群众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生产,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致富本领,实现增收致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篇2

一、陕西“农远教育”情况简介

2003年6月中央开始正式启动“农远教育”试点, 试点地区分别涉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地的四个省份, 2005年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 将试点扩大到12个省区, 2007年下半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农远教育”工程向全国各地普遍推广。陕西省属于第三批试点地区, 即从2007年开始推行此项目的省份。陕西省虽推行此项目时间较晚, 但在政府精心组织下, 依托教育大省的优势, 使农远教育平稳推进, 现已覆盖了全省各地农村。但由于, 陕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省内各地地理情况复杂, 实施“农远教育”又较晚, 因此尚有一些亟需改善的地方。

二、陕西“农远教育”的不足

(一) 资源建设整合力度不够、实效性不强

我们知道, 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在资源建设。陕西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远教育”资源建设, 为了确保资源建设质量专门颁布了相关规章制度;为了促进资源建设力度, 多次举办课件制作评奖活动, 以期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但现有的资源同农村群众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同东南地区省份“农远教育”资源建设也有一定的距离, 如湖北省在2009年省级资源库教材存储总量达到近3万小时, 截止2010年征集到近万小时的教学课件, 并向中央党校、中央电视台购买了7000多部优秀专题教材;江苏省加大力度对涉农信息资源进行大整合, 将各级劳动、科技、农业、科协等相关部门的网站、平台统筹整合, 力争让农民群众“一网揽尽”, 并开设“图说村落”、“招商引资”、“供求信息”、“乡村特产”等专题栏目, 既宣传了各地的产品, 又提供了产品供求信息, 给农民真正带来实惠。因此, 增加资源的数量及建设实效性强的资源是陕西“农远教育”的下一步目标。

(二) 资金投入力度和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农远教育”资金投入模式是中央财政拨款和地方经费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中央财政拨款通常情况下都能及时到位, 但地方经费投入方面视各地的具体情况而有差异。东南部经济发达省份由于财政收入状况良好, 地方经费投入一般情况下力度都很大, 而且也能及时到位, 这也是东南部省份“农远教育”发展快的原因之一。但中西部省份, 由于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财政收入状况不容乐观, 在“农远教育”地方经费投入方面问题较多。一般情况下, 省级拨款亦能保证, 但各市、县乃及镇的经费投入却不一定能按要求及时到位。陕西省作为西部省份也存在这方面问题, 许多市县在筹措“农远教育”经费方面存在问题, 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陕南部分县受灾, 接到了“特殊党费”的救助, 当地政府将一部分“特殊党费”用于了“农远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及资源制作等项目, 这属于“特殊党费”的合理使用, 但也反映出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 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计划, 在“农远教育”经费上只能借用其他经费来弥补。

(三) 网络建设力度不够

在网络选择上, 陕西省根据本地特点选择了广电宽带网络和卫星接收相结合的模式, 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三期建设, 现已建成覆盖城乡农村的教育网络系统。但这种模式是电视机加机顶盒, 靠接收视频信息传播的传统模式, 传播的稳定性不强。因此, 在组织学员学习期间, 各级政府要派出大量人员赴各处检查, 遇到信息传输故障还要联系广电部门及时解决。这不但耗费了大量人力, 也对党员群众学习积极性有影响。而东南部省份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如江苏省一些地市建成“网上村村通”网络系统, 架设起“市――县 (市、区) ――乡镇 (街道) ―― 建制村 (社区) ”的“网络信息高速公路”, 远程教育信息传输十分稳定, 当地政府通过网络发布大量供需信息及就业信息, 使广大党员干部得到真正的实惠。因此, 建立稳定的网络系统, 是陕西等西部省份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三、对陕西“农远教育”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和陕西“农远教育”发展情况, 笔者认为陕西“农远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 加大资源利用力度

陕西省在推动“农远教育”工程时除了建立广电网加机顶盒的模式外, 还充分利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建立起来的硬件和网络, 这种做法不但可以节约大量建设经费, 而且可以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养起来的技术人员, 可谓一举多得, 大大提高了“农远教育”推进速度。在学习资源建设方面, 充分利用了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 同时也鼓励本省农远教育技术人员制作了一批课件资源, 为了服务三农还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农学专家制作实用农业技术课件。但相对广大农村数量巨大的党员及人民群众, 这样的网络环境、技术人员及远程教育资源, 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我们知道远程教育追求开放,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大开放理念, 即在学习对象及学习资源方面最大限度开放, 我们农远教育工作亦应持有这种理念。在硬件网络、技术人员及资源建设方面充分体现开放理念, 充分利用现在农村已有的各种远程教育资源, 如农村职业教育、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等, 利用好它们的硬件网络及技术人员, 整合适合广大农民学习的学习资源, 这样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为农村地区教育, 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 加大并保障资金投入

远程教育是一种需要大量投入的教育形式, 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需要大量资金, 后期的网络维护、资源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这样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在资金投入方面, “农远教育”基本模式是国家财政拨款加地方投入, 通常情况下国家财政拨款均能如期到位, 但地方投入方面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 出现一些问题,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问题尤为显著。

陕西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 在“农远教育”发展初期经费投入情况较好, 这也是工作顺利展开的原因之一。“农远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行的工作, 这就需要建立长效资金投入机制, 督促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能及时到位。同时工作的深入开展, 也需要增加投入,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学习型社会最终形成。因此, 当地政府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效的资金投入监管制度, 保障“农远教育”能深度发展。

(三) 自主创新, 解决网络基础建设的不足

众所周知, 远程教育的关键在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而, 陕西省地处秦岭腹地, 全省地貌情况复杂, 其中陕南地区位于秦巴山区, 许多基层村散落于深山大川之中;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与荒漠草原交接地带, 区域内塬大沟深。这些复杂的地貌情况, 造成了当地交通极为不便, 给网络设施建设带来极大不便, 网络建设情况极为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省上作出了一些大胆尝试。如前所述,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了广电宽带网络和卫星接收相结合的模式, 以期达到覆盖全省农村的目的。但, 由于这种模式的不足在于信号不稳定, 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排除故障。

因此, 寻找一条网络覆盖更广, 信息更为稳定, 更便于农村群众学习的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自2014年6月起, 委托在远程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的手机智能远程教育学习平台对汉中地区及泾阳、澄城等县进行试点, 以手机无线网络系统弥补交通不便地区有线网络缺少覆盖的问题, 试点工作开展顺利, 计划在2015年将培训规模扩大至5万人。这是陕西在“农远教育”方面做出的大胆有效的创新性探索, 对其他西部地区也有借鉴意义。

四、结语

西部地区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其地理状况同陕西省非常相似, 因此在“农远教育”发展中也都存在大致相同的问题。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 发挥主观能动性, 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使本地区“农远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 也能为当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西部地区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区域内地貌情况复杂, 极不利于远程教育的发展。陕西省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方面存在资源整合利用力度不够, 经费投入不足,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只有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建立长效的经费投入监控机制, 自主创新, 解决网络基础设置薄弱的问题, 才能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深度发展。对西部地区而言, 这些经验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陕西省,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小永.贵州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现状及其对西部地区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8) .

[2]关于开展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三期工程验收工作的通知[陕组通字〔2011〕66号].

[3]湖北省坚持“四高”标准全面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R].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情况通报第10期.

[4]江苏省南通市实施“网上村村通”工程全力服务新农村建没[R].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情况通报第2期.

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篇3

贵州省自2003年实施“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项目以来,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了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具体建设状况、应用现状以及取得的成绩,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思考了该项目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贵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03—0089—04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党中央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其目的就在于“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贵州省作为全国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省,自2003年项目启动以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已近七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中组部、全国远程办的具体指导及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贵州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贵州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走出了一条符合贵州省情实际的路子。

一、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具体实践情况

1. 远程教育站点、资源库及辅助教学网站建设

目前,贵州全省共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27410个,覆盖了100%的乡镇行政村和城市社区居委会,其中建在乡镇的站点1987个,占总数的 7.2%,建在村级的站点24242个,占总数的88.5%,建在社区的站点1181个,占总数的4.3%。而这些站点中建在党员活动室的站点10465个,占总数的38.2%,建在农村中小学的站点16938个,占总数的61.8%,另外还在相对集中的村寨或家庭建立分播点或播放户近10万个。设在贵州省委党校的技术及管理中心建成了能够存储16TB容量、拥有2万多个视频节目的省级教学资源库以及功能完备的辅助教学网站“贵州希望网”(www.gzxw.gov.cn),并实现了与全国辅助教学网站和各省及市(州、地)辅助教学网站的互联互通,形成了集“天、地、人”三网合一的传输网络;整合资源,开发制作了1000多小时的适合贵州省农村需要的乡土课件,其中有200多小时的课件被收入全国中心资源库,并在专用频道向全国播放;组建了10多万人的专兼职操作管理、设备维修、课件开发、教学辅导以及信息员队伍,并开办了全国首个全日制远程教育本科专业;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和站点运行规章制度,建立了稳定的远程教育运行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截至目前,贵州省运用远程教育累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3.8亿多人次。

2. 远程教育学习方式及内容

在学习方式方面,按照因人、因地、因时、因需施教的原则,采取党支部按照要求集中学习,党小组结合实际分开学习,专业协会组织群众带动学习,农户主动要求在分播点和家中自主学习,在客车上播放远程教育节目流动收看等多种形式。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关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等知识,注重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政策意识、大局观念和法律意识;二是农业适用技术及市场经济等知识,帮助群众掌握科学种养殖方法,提高致富能力,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各种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教育干部群众改变传统观念,不断增加服务意识。现在每个站点每月集中学习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2小时,专业组织及个人可以随时学习。

3. 远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运转情况,结合贵州省实际,全省各级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党员活动室站点的运行维护、教学资源建设和骨干队伍培训等经费,并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长效解决,进一步健全了远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目前由省财政年度拨付远程教育经费,解决了农村党员活动室和社区的站点建设、50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的维修站维修、省级维修中心运行、教学资源建设、骨干队伍年度培训、为全省所有村所订阅的一本农业实用技术杂志以及省远程办日常办公等费用。

4. 远程教育骨干队伍的人员配备情况

目前省、市、县三级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均配备了专职管理队伍,部分乡镇也设立了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全省远程教育站点管理操作人员有27410人,学校站点协管员有16938人,另外,各地还结合本地工作实际配备了教学辅导人员、信息员、站点技术服务人员等队伍。

二、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1. 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用形象直观、快捷便利的手段,及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农村税费改革等党在农村的政策原汁原味、明明白白地向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及群众传递,起到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激励群众的作用,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的落实,使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坐得住、愿意学,而且听得懂、看得会、用得上。

2. 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各地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三级联创”、“三创三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把远程教育与“四有工程”(即素质提升有远教、支部活动有阵地、村干部工作有报酬、组织运转有经费)、“四进社区”(即“三级联创”进社区、远程教育进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社区、党员承诺进社区)等党建工程统筹部署,共同推进,这些工作创新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丰富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农村党支部组织生活有了新的载体,进一步夯实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远程教育站点已成为各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阵地。

3.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003年以来,全省各级干部和群众在远程教育战线上顽强拼搏,锐意进取,通过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等培训,采取“支部+远教+项目+基地+协会+农户”等方式,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农村专业协会会员和农民经纪人培训,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群众寻找致富途径,拓宽了致富渠道,促进农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远程教育在促进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观念变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远程教育促进农民年人均增收达110元。

4. 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远程教育的发展,构筑了多功能、开放式的农村信息网络平台。远程教育把大量的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等源源不断地向农村传递,加强了广大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民群众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缓解和改善了城乡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同时,各地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将政务、村务、财务公开,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信息录入微机管理,提高了政(村)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据初步统计,目前贵州全省共有6785个站点接入了互联网,没有接入互联网的站点也通过接收“天网”或利用信息站、上网站点下载教学资源,满足了群众的学习需求。另据测算,远程教育的开展,使贵州省及各地农村信息化建设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了3-5年。

5. 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各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等优势,大力开展“四在农家”、“多彩贵州”、创建平安文明村寨和星级文明户、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宣传活动,积极普及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知识,农村社会风气不断转变,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三、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经过7年的实践历程,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对全省基层远教工作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

1. 认识不充分,管理不规范

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远教”认识不充分,一些地方对培训内容没有经过精心准备,存在随意性和单一性,有的仅仅把远程教育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工具,没有把它作为致富的载体,或只是强调播放课件的数量,不注重反馈和效果,导致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不起兴趣观看,教学的组织管理困难。还有少数站点规范化管理不到位,有的站点集中学习、个性化学习无记录;有的站点设备维修维护后无记录或记录不连贯;有的站点档案资料存档和课件存放比较散乱,个别站点在课件借阅上没有登记;少数站点课件相对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干部群众培训需要;个别站点个性化学习后帮扶措施不明显。

2. 基层站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人员配置不稳定

由于受远程教育机构性质、编制、经费等因素的影响,远程教育基层站点的管理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经常身兼数职,工作繁杂,对远程教育站点工作需要的技能掌握不够,不能充分发挥站点设备的功能。而且受干部调动或村班子成员调整的影响,站点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岗位空缺、人员断茬现象时有发生,队伍流动性大,也造成对技术人员培训上的困难,新进站点的管理员在应用远教设备、组织教学上往往不够熟练,因而给基层站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3. 课件开发不足

由于贵州省经济文化民族等原因,已有的学习内容还无法满足群众,尤其是部分边远少数民族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乡土课件开发力度不够,课件开发市场化路子还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调研中对课程内容的反馈来看,群众普遍反映,课程内容与当地实际结合不够,例如,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领导决策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大众化的课件较多,而本地制作,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符合本地农民需要的乡土教材较少。通过对课程开发环节的调查也发现,乡土课件开发制作进度缓慢、不够丰富且层次较低。

4. 部分站点教学效果不明显

贵州省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省份,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长期在外地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年人,文化层次较低,一方面组织他们学习有困难,另一方面,在组织过程中,有些站点没有从农民的特点出发,机械地照抄照搬普通的教育组织形式,例如有的地区没有根据农时安排教学,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因为忙于农活,而不能准时参加培训,有的地区学用成果转化不明显,也影响了群众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地区的远程教育课程的效果受到极大的局限,没有很好的发挥远程站点的学习功能。

四、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

远程教育发展策略

为了促进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得到更好发展,需要深层剖析贵州省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取得的经验,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1. 提高认识,增强合作

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保障,只有主管和分管领导、上级和下级领导充分认识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同时要加强与文化部门的合作,充分整合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和供销、气象、通讯、万村书屋等支农惠农资源,实现共管共用,发挥优长,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拓展远程教育站点在信息服务、产品经营、流通网络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终端站点的服务功能和吸引力。把远程教育工作与当前正在贵州省推开的“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站、点)”结合起来,找准远程教育在“综合服务中心”中的工作定位,切实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课件服务、学习服务和信息服务。

2. 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站点教学组织管理

充分发挥省级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对远程教育站点管理操作员、信息员、督导员、辅导员、协管员、维护维修人员、课件开发制作人员等骨干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终端站点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站点学习的吸引力。抓好“村校结合”工作,充分发挥各地学校的优势资源,探索建立乡镇学校为村党员活动室和学校站点提供教学组织管理指导、课件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的工作模式,试点并逐步推开远程教育中心站点建设工作。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完善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检查评估。

3. 以用为本,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用成果转化工作

加大远程教育“学用转化”项目的资金协调力度,抓好“学用转化”示范带动工作,做好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市场引导工作,切实帮助农民将远程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实际,配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党员干部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制定相应的集中学习教学计划,选择适用课件对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展开培训,着力抓好“学用转化”,真正实现 “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针对贵州省部分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不适应时代需求,一方面表现为文化素质偏低,另一方面表现为劳动技能低,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不多,同时就业信息不畅等情况,及时开展相应的课程教育,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文化水平,同时课程的选择上注重引导他们在本地区实现就业和创业。实践证明,只有教学内容能够转化为切实的成果,农民听得懂、看得会、用得上,有成效,农村远程教育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4. 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继续加强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开发制作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课件开发译制和乡土教学节目的开发,更好地满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学习需求。积极开发建设新的教学资源播出平台,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络逐渐覆盖贵州全省农村乡镇和部分村寨的有利条件,开通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强化省级教学课件开发制作基地管理,逐步建立全省教学课件开发制作体系,积极探索课件开发制作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教学课件评审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5.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站点设备更新换代准备工作,进一步扩大站点上网率,并加强对上网站点的监管。健全和完善站点设备维护体系,积极保证站点设备良好运转,做好站点信息的更新和维护,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综合效用。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做好各类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查缺补漏,加强管理,加大应用力度,做到终端站点日常管理、维护、教学组织和学用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6. 扩大影响力,保障长远发展

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报道的工作力度,推广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成功典型,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取各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加大探索和创新力度,不断完善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维护、教学资源开发、骨干队伍建设、教学组织管理、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行目标管理和领导责任制,健全工作指导机制,定期研究部署任务,探讨解决存在问题。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作用,健全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联系点制度。指导各级远程办充实、配强工作人员,强化队伍培训和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健康发展,保障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众可以长期接受到优质的远程教育。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简报[DB/OL]. http:// www.gzxw.gov.cn/Yjgzzzj/Zlyj/Sycbjb/Index.shtml.

[2] 牟明福. 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应用经验分析[J]. 理论与当代,2007,(10).

[3] 高玉霞,高建瓴. 贵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 科技信息,2009,(36).

[4] 2009年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点(内部资料)[Z]. 贵州省远程办,2009,(2).

[5] 2010年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点(内部资料)[Z]. 贵州省远程办. 2010,(1).

收稿日期: 2010-12-25

作者简介:旷晖,讲师,贵州省委党校信息管理处(550028)。 万伦宇,工程师,贵州省委党校贵州希望网技术及管理中心(550028)。

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篇4

工作的几点思考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落实“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经常得实惠”的重要载体,对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造福亿万农民群众具有重大意义。如何进一步提升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和学用水平,发挥远程教育在农村党员干部高等学历教育中的作用,是摆在各级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区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调研,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远程教育工作亟待进一步强化

一是基层站点远程教育设备利用率不高。经过调查发现,部分村居条件简陋,基层站点管理员没有固定的经济报酬,对远程教育工作投入的热情不够,制约了远程教育设备的正常使用。部分镇、街道和村居干部对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有一定偏差,认为远程教育工作可有可无,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很多工作成为了被动应付。此外,受网费支付机制、网络不稳定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基层不能及时维修、维护远程教育设备,从而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有的甚至成为了一种摆设。

二是基层党员群众收听收看的热情不高。一方面,虽然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库中不乏有很多很好的课件,但是受制于落后的思想意识和多年形成的固定的生产模式,导致很多基层群众思想守旧,对远程教育资源库中展现的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差,造成了对-1-

远程教育工作的“漠视”。另一方面,农村留守群体日趋老龄化、没有稳定的参训群体,很多基层党支部不能定期组织支部活动,组织集中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导致远教站点教学缺少“生源”。

三是远教站点管理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一部分村居站点管理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能熟练掌握远程设备的基本操作;另一部分管理员,由于从事远程教育工作没有固定的经济报酬,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还有一些管理员,主要由组织干事、选配的“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等兼任,造成了工作的多头化,不能全身心投入远程教育工作,等等。诸如此类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缺乏一支过硬的、稳定的站点管理员队伍,导致远教站点无人接管或接管后不能顺利开展工作。

几点思考和建议

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应该立足实际,因势利导,针对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抓好抓实这项工作,直接把党的声音、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把农村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是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扩大远程教育在农村的知晓率和覆盖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认识统一后,才能克服重重困难、齐心协力推动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有效途径,广泛宣传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广大农村

党员干部群众对远程教育的了解和认识,让党员、干部、群众从思想上引起共鸣,积极支持并亲身参与远程教育工作。

二是多措并举,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远程教育经费保障体系。经费保障是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目前,部分村(居)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不足以支撑远程教育站点的日常运行。因此,应自上而下建立一套完善的、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远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效解决远程教育设备维修、维护、入保险等所需的费用,切实保障选拔、培训一批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组建站点管理员队伍。此外,还应研究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远程教育管理员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补助、考核奖惩等措施,以激发广大站点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整合资源,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延伸远程教育的服务方式。创新是任何事物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信息、传媒、通讯等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远程教育工作也应变过去注重政策宣传、典型经验等理论教育的固定模式,向开放式、多功能和服务型教育方面发展。把远程教育站点与村级活动场所、文化站等现有资源充分整合,在农闲或傍晚等人群较多的时段,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经常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联合人社局、司法局等相关单位广泛开展就业服务、法律咨询和职业技能等信息发布活动,把远程教育站点打造成为便民、惠民、利民的“信息中心”。将远程教育设备和场所,向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延伸,组织安排本村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经商的父

母视频“见面”,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富有人情味的亲情站。

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篇5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得来”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建”是基础。为此。我们始终坚持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坚持稳步推进,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1、抓协调,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在站点建设中,我们积极整合资源,采取党费补助一点、企业主或经济大户赞助一点的办法,投入**余万元,集中整治了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确保了建设资金到位。在此基础上,镇、村两级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分别成立了由党委、支部一把手任组长的远教工作领导小组,对远程教育建设、管理和学用等方面的问题全方位处理解决;制定了远程教育教学计划和管理意见,促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抓培训,确保管理员熟练操作到位。在组织部安排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全镇深化“一线工作法”的实施,多次举办由党建特派员和远程教育管理员参加的培训班,充分发挥党建特派员懂微机、会操作的优势,建立起以党建特派员为主体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对各村站点管理员的帮助指导,使管理员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

3、抓学习,突出应用到位。全镇统一规定,镇上每周五下午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一次,村级站点每月三次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党政、法律、农技、卫生等知识,并针对群众需求不定期组织学习,日常运行实行全天开放,保证党员群众随时可学。每次学习前,各村级站点都向党员群众公开学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为避免工学矛盾,各村级站点积极采取白天不学晚上学、晴天不学雨天学、农忙不学农闲学等办法,基本上保证了党员干部和种养殖大户每月集中学习3次以上,初步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学、经济大户示范学、农民群众跟着学的良好氛围。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确保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坐得住”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管”是关键。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上下功夫,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站点管理机制。

1、建立责任机制,实行分级管理。镇上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办公室,配备*名管理人员,分片负责*个办事处的远程教育工作。在村级站点配备了管理员,形成了镇、村管理网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把远程教育工作列入全方位目标考核,促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保障机制,实行动态管理。镇上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站点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党建特派员利用每月8个固定进村工作日进行宣传与指导,及时收集村民所需信息,指导各村管理好、利用好。针对站点建起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切实加强了对网上内容的监督和站点资产的监管。

3、建立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了全方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定期与不定期、随机抽查与集中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办法,加强了对站点工作情况的考核。

三、突出实效、强化应用,确保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用得上”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用”是目的。我们学习内容更生动、直观、便于接受。在工作中,我们按照《远程教育学习制度》和市委“两大工程”的要求,围绕“发挥作用、抓好应用、注重实用”,切实做好结合文章。

1、把党员教育与农民培训结合起来。利用远程教育站点这个平台,把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与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农业科技知识等培训活动。到目前止,全镇有*万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

2、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依托近几年建立的蔬菜、肉牛等种养示范基地和仔猪协会、大葱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固定的远程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实地开展“学用”活动。**村结合种植蔬菜的实际,探索了“支部+远教+协会”的工作模式:即村支部负责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到远教站点学习政策、法规等知识;协会负责组织科技示范户、协会会员、有兴趣的群众到远教站点学习农业技术等知识,负责现场农业技术辅导。这一工作模式开展以来,协会利用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组织科技示范户到**学习了草莓种植技术;组织镇上农技人员结合远程教育网络,采取从“课堂”到现场的示范辅导培训方式,解决了群众学以致用的问题,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3、把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就如何运用市场手段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远教十大户”、“远教+协会”等模式的经营格局。**村仔猪协会利用远教平台每月组织村民学习,聘请专家为农民讲解养殖技术。协会对商贩收购的商品猪每头收取1元服务费。到该村购买仔猪的商贩,都与协会联系,由协会统一组织生猪销售。这样养猪的农户学到了技术,并且仔猪的销售也有了门路,同时远教的管理经费也有了着落。**村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小麦管理新技术和小麦新品种,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篇6

双争”活动的通知

各县、区(市)委组织部、远程办,新蒲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根据中组部《关于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的通知》(组通字„2011‟18号)和省远程办《关于在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的通知》(黔远教通„2011‟7号)精神,为落实“以通为先、以用为本”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在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开展“双创双争”(创建先进教学服务平台、创建示范终端站点、争当优秀站点管理员、争当学用标兵)活动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双创双争”活动是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远程教育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破解远程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扎实开展“双创双争”活动,可进一步提升远程教育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和增强各地各部门推进远程教育工作增比进位的动力和信心、推进远程教育工作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夯实远程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各县、区(市)远程办要充分认识“双创双争”活动的重要意义,立足本地实际,结合“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和“双五好”创建活动的开展,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以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为重要载体,抓好“四个结合”,扎实推进“双创双争”活动。

开展“双创双争”活动要与当前各项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与“远程教育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和“双五好”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更好地服务党员干部和群众、服务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科学发展。

(一)与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创建“四化”先进教学服务平台。

各县、区(市)要突出“实用、快捷、高效”的原则,拓宽渠道、整合资源,结合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围绕教学服务平台(各级播出平台和辅助教学网站)栏目的针对性、内容的实用性,不断丰富内容、完善功能,全面提升教学服务平台吸引力。先进教学服务平台的基本要求:一是功能完善,覆盖全员化。播出平台和辅助教学网站全面达到设计要求,能够安全和高质量播出和上挂节目内容。卫星模式播出平台具备流媒体、课件和信息播发及节目直播功能;电信模式和有线模式播出平台能够按照统一的栏目设置要求,实时接转上级平台播出内容,并播发本地教学节目;具备对终端站点学用信息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辅助教学网站具备信息发布、辅导答疑、资料下载、讨论交流、网站导航等功能。能与“一信通”、服务型党组织四级网络建设等有机结合,完善、拓宽、延伸教学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对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和群众学习的有效覆盖。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播出平台和网站网页能够及时按需开设专题专栏,栏目设置合理,内容编排科学;教学节目数量充足,更新及时,针对性、实效性强;版面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可视性强。三是传输通畅,维护经常化。技术强、维护勤,网络传输系统能

够快速传送教学节目;终端站点节目完整流畅、画音清晰;辅助教学网站能够满足用户访问需要。四是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化。播出平台和辅助教学网站岗位职责明确,设备管理、运行维护、应急响应等制度健全,节目审查、播出和网站信息发布流程清晰,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二)与打造“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村”结合,创建“五好”示范终端站点。

要围绕保畅通、促学用和全面提高站点使用率,结合“五好站点”创建标准开展创争活动。示范终端站点的基本要求:一是设施设备完善、维修维护好。终端站点设施配套,具备组织集中学习和开展个性化学习条件;产权、管理权、使用权明晰,“五防”措施到位,能定期对站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电信模式能够流畅点播节目和查看信息,卫星和有线模式能够接收、播放、存储、回放各级播出平台传送的节目,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要接通互联网。二是站点管理规范、制度落实好。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有计划、有措施,分管领导责任明确,运行维护良好,保障经费落实。三是学用组织有力、教学管理好。坚持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制定详细教学计划并督促落实,及时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用效果显著。四是站点使用率高、发挥作用好。坚持站点经常开放,选播节目针对性强,预告及时,党员干部和群众能够随时学习和使用。通过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的发挥,促进本乡镇和村经济社会发展,党员群众满意度高。五是机构人员配全,队伍建设好。有专门远程教育分管领导和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和协管员,有一支适应本地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的教学辅导员队伍。

(三)与培育“远程教育成绩突出站点管理员”结合,争当“五好”优秀站点管理员。

围绕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和全面提高责任意识、操作能力、管理水平,结合争做“五好”站点管理员开展创争活动。“五好”站点管理员的基本要求:一是政治素质好。政治坚定、思想进步,讲原则、守纪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二是履职尽责好。责任意识强,认真落实终端站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确保终端站点正常运行。三是操作维护好。业务技能熟悉,操作熟练,能够及时排除常见故障,做到会操作、会维护、会管理。四是组织教学好。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方式,有效组织学习交流。认真做好学用记录、学用总结和效果评价,服务热情周到,及时收集反馈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五是工作业绩好。管理服务措施符合党员干部和群众意愿,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群众满意,站点学用工作成绩突出,党员干部和群众评价高。

(四)与培育“远程教育党员创业带富能手”结合,争当“三好”学用标兵。

学用标兵是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学出效果、用出效益的先进典型,要围绕带头学习、带头运用和全面提高学用主动性和示范性开展创争活动。学用标兵的基本要求:一是学习好。积极参加集中学习,经常进行个性化学习,主动参与学习交流。二是运用好。注重学用结合,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工作和生产生活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三是示范好。积极宣传远程教育的作用和成效,在带头学用和推广学用成果方面效果显著。

各县、区(市)远教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把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以及“双五好”、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户培育、优秀站点管

理员评聘、远程教育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与“双创双争”活动的创争标准和要求统一起来,既要把以往成功的做法坚持好、发展好,又要通过整合、提升和创新,推进“双创双争”活动取得新成效。

三、“双创双争”活动的步骤安排

“双创双争”活动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的经常性工作,各县、区(市)要着眼长远,精心部署,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一)准备动员阶段(2011年4月25日前)。各县、区(市)要按照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的目标要求,结合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和“双五好”活动的实施,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做到争创有目标,活动有载体,考评有标准,效果有保障。要通过召开动员会、组织学习传达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动员,力求使所有教学服务平台、终端站点和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参与进来,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创评实施阶段(2011年4月25日至2011年6月30日)。各县、区远程办和市级辅助教学网站要对照“双创双争”活动的标准和要求,组织开展一次自查,查缺补漏,搞好各项活动衔接。根据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部署,于2011年5月20日前做好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村、远程教育五好站点、远程教育成绩突出站点管理员(五好个人)、远程教育党员创业带富能手的创建评审申报工作。按照创建先进教学服务平台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提升辅助教学网站(中心资源库)的服务功能,及时开展先进教学服务平台创评。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7月后)。各级远程办要通过督导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加强跟踪指导,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要通过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方式,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争工作水平。对活动开展不积极、图形式、走过场,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效果不明显的,要及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落实。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把“双创双争”活动纳入创先争优活动范围及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目标考核体系。要落实县、乡(镇)、村党组织抓创争活动的责任,明确责任人,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要围绕创争活动开发制作一批优秀教学课件,服务活动开展。市远教办和各县、区(市)委组织部每年要进行一次随机抽样的百村使用情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以适当方式进行反馈。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级辅助教学网站要开设“双创双争”活动专栏,按照创争活动的部署,结合百千万示范工程和“双五好”活动,及时对“双创双争”活动要求、活动动态以及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学服务平台、示范终端站点、优秀站点管理员、学用标兵进行宣传报道,加大“双创双争”活动的宣传力度,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晓率和工作影响力,为创争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远程教育工作影响力和满意度。

中共遵义市委组织部

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篇7

一、社区远程教育工作现状

安全路社区地处含城西北部, 属于城乡结合部, 面积约1.7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369人, 暂住人口461人。近年来, 安全路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丰富, 针对社区实际扎实开展学用工作, 有效提升了社区班子素质和社区群众素质, 提升了社区班子服务社区群众的水平, 为构建和谐社区发挥了助推作用。

(一) 建立长效机制, 提供学用保障。

一是硬件投入机制。安全路社区每年都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大远程教育的投入, 新建了60m2的党员电教播放室, 配备了摄像机、数码相机、电视机、DVD等设备, 从而为社区远程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骨干队伍机制。选拔配备了一名具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远程教育管理员, 专门对播放系统软硬件进行维护。管理员坚持每月对播看场所及设备防盗、防雷、防火、防尘、防潮等设施进行检修完善,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三是组织保障机制。建立远程教育领导机构, 具体负责组织、领导、协调远程教育工作。实行组织人员、播放收看、学习讨论、信息反馈等“四位一体”组织工作机制。同时, 在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中增设“远教宣传播放岗”, 负责对社区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进行宣传、组织和监督。

(二) 着力开发功能, 拓展学用途径。

一是强化信息交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播放室人员集聚、信息集中的优势, 定期组织交流沟通, 进一步畅通党群、干群的联系沟通渠道。二是传播科学知识。依托远程教育工作平台, 开展科普、法制等宣传活动。开设“法制课堂”, 开展法律解读、以案说法等活动, 不断增强党员群众的法制意识, 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提供文娱服务。依托远程教育工作平台, 为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服务。开设“周末影院”, 定期播放红色经典、爱国主义教育片以及国内外大片等各类健康向上的文娱节目, 丰富党员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 围绕社区建设, 推进学用深入。

一是抓班子学习培训。把社区领导班子建设与远程教育工作紧密结合, 认真开展对社区“两委”班子的教育学习, 提高了社区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 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抓社区群众培训。树立“学习让社区更文明, 学习让生活更精彩”的理念, 营造浓厚的求知氛围, 不断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安全路社区除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十七大精神等政治理论和方针政策外, 还以“4050”人员、待业青年和困难居民为主要培训对象, 举办了“下岗职工培训班”, 对他们进行再就业、家政服务、电脑基本应用、食品烹饪、劳动法律法规等培训, 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居民季和平开了一家卤制品店, 由于不善经营, 小店面临倒闭。社区组织他收看了科学经营管理电教片后, 及时调整了思路, 转变了管理和营销方法, 小店生意蒸蒸日上, 现在年经济效益达3万元, 还解决了2名下岗职工的就业。三是抓服务社区群众。安全路社区一直把服务群众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生命线, 始终从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 利用远程教育, 开展居民最关注的社区安全、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健身等服务。今年, 先后安排4次《情系普法稳基层》讲座、4次《消防知识》讲座、4次《青少年与网络》讲座以及《医疗保健知识》讲座等。此外社区还抓好典型评比, 树立一批尊老爱幼, 乐于助人, 讲究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的好家庭、好个人, 使这些先进典型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鼓励他人, 扩大影响, 进行推动。几年来, 安全路社区共评选出“五好家庭”118户, 文明小区4个, 文明大院3个, 文明楼层3个, 十星级文明户98户, 文明好市民98名。评比活动的深入开展, 提高了社区全体市民的法律素质, 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 科学素质等, 使社区内形成尊老爱幼、济困扶贫、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新街风、新家风、新民风。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分析

在开展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的实践中, 我们发现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工作难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认识上的偏差。

多数党员干部认为远程教育仅是党建的一个载体形式或某一个方面, 而社区党建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而其它方面的工作也很重要, 从而在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精力分散, 抓远程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工作不深入、不到位。

(二) 整体谋划意识还不够强。

表现为对远程教育或是社区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时, 往往缺乏通盘考虑和综合权衡, 多数情况是就远教抓远教, 就党建抓党建, 结合得不够紧密、不够深入。

三、对策

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篇8

关键词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03-0103-02

Selected on Basis of Terminal Site about Modern Long-Range Education Engineering of Party Cardres in Village//Lin Fangyu, Kang Chao, Yang Xiaoho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th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erminal Site about modern long-range education engineering of Party Cardres in the village,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Provinces in China.

Key words modern long-range education engineering of Party Cardres in the village; terminal site; construction mode

Author’s addres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730070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实施教育培训的创新举措,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机制的有效途径[1]。终端接收站点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存储、播放和回放主前端播出平台播出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在2003年至2006年的试点工作中,各省根据自身情况,分别探索出卫星、电信和有线电视3种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模式,目前已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广泛应用。

1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模式应用现状

目前,全国各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终端接收站点多采用以一种或两种模式为主的建设策略,并在资源整合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辅以其他模式或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笔者通过资料查阅和电话访谈的方法了解到试点省份已建成的终端接收站点所采用模式,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该工程的12个试点省份中,有67%的省份或直辖市以一种模式为主,辅以其他模式或手段;其余33%的试点省份以两种模式为主,普遍采用“卫星模式+电信模式”的组合,浙江、江苏等地以电信和有线电视模式为主。

2 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模式的选择依据

各省在建设模式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各种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当地网络的覆盖情况、原有相关基础设施、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

2.1 选择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1)当地的网络覆盖情况及其网络质量。由于电信模式和有线电视模式分别通过电信宽带网和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其接收站点的建设要求当地电信宽带网和有线电视网达到一定的覆盖率,且已有网络质量情况能支持教育节目的传输。全国远程办基础设施建设指导组要求选用这两种模式地区,行政村的相关网络覆盖率要大于70%[2]。用电信模式的地区其网络支持的传输速率大于1.5 Mbit/s,用有线电视模式的地区其省市县级网络需连通。甘肃省在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中指出“鼓励经济条件和电信、有线电视网络基础比较好的地方,在完成基本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探索‘1+1’建设方式,实现‘天地网合一’”[3]。河南省在该省网通宽带IP城域网规模覆盖全省、市、县、乡镇以及大部分行政村的情况下提出电信模式的构想并最终得以实现。江苏、浙江一带有线电视和电信宽带网络覆盖率高,因而该地区主要以有线电视模式和电信模式为主建设终端接收站点。

2)原有基础设施资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设施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便利。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省份,如贵州、甘肃、黑龙江、辽宁、青海等都充分依托其设备建站,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3)当地经济条件及地理环境特点。网络覆盖率及其网络质量情况是选择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模式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当地的经济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终端接收站点未来的发展。网络及站点的运行与维护需要持续的经费支持,因此,各地应结合自身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建设模式。地理环境也是影响站点建设模式选择的一个因素,如广西在以电信模式为主的情况下,对宽带网络暂时无法通达的山区村落则采用卫星模式。

4)不同建设模式的特性。卫星模式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免于省市平台的建设,节省了中间环节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要求,不需要电信宽带网和有线电视网等网络基础,可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站点建站,但其信息传输双向不对称,交互性不够强,建设成本较高。采用电信模式和有线电视模式可实现“一点落地,全省接收”,同时支持本地特色教育节目的插入,更适合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的需求,并能进行交互学习,还可免于避雷系统的建设,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相比之下,电信模式还具有投资少、建设快、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势。

5)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协调的难易程度。采用电信模式涉及电信、联通等提供宽带网络服务的公司;而采用有线电视模式涉及各地广电系统部门。各地终端接收站点采用的模式越多,涉及的部门就越多,谈判成本可能偏高,协调工作的难度较大,不便于进行统一管理。因此,部门间合作的难易程度与合作成本也是选择建设模式时应考虑的一个因素。

2.2 多种模式并存的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策略

由于每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不足和实现的前提,因此一种模式能完全符合一个省或一个地区实际的情况很少。目前,部分省份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环境、技术等因素,采用“一种模式为主,多种模式并存”的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策略。这种策略以3种模式中的一种作为其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的主要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其他建设模式作为补充。如山东、贵州、湖南、四川和甘肃等都以卫星模式作为其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的主要模式。其中山东、湖南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开始利用宽带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传输教育节目。山东部分城市也逐步开通专用频道,利用原有有线电视网络实现远程教育节目入户。贵州、四川和甘肃则充分整合和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站,并在宽带网络不通的偏僻地区新建卫星模式站点,在经济条件较好且网络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新建电信和有线电视模式站点。河南、河北、天津等宽带互联网发展较快的省份则以电信模式建设终端接收站点。山西、黑龙江根据地域情况和已有的基础设施资源采用卫星模式作为辅助手段。

目前,采取“双主”(以两种建设模式为主)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策略的省份主要有辽宁、吉林、浙江、江苏等。辽宁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站点占总站点的47%左右,电信模式站点占50%左右,既充分整合相关工程的基础设施资源,也利用本地已有的宽带网络资源。浙江、江苏是经济发达的省份,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广,有实力维持所建站点的运行,因此充分利用两网开展党员远程教育。

总的来说,在选择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模式时既要考虑各种模式的特性,也要结合本地经济条件、网络覆盖率、网络质量情况和已有的基础设施资源,并对其作充分的衡量和比较,采用电信和有线电视模式时还要考虑与相关部门合作协调的难易程度和谈判成本。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建站点时要考虑到将原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所花费的成本,若成本过高而本地宽带或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较高时则不宜依托。同时,地理条件和天气情况也会影响卫星站点的正常工作,因此,原有卫星设备运行不畅的地方也不宜依托。

3 结语

宽带互联网在发展,有线电视网在发展,更高的覆盖率、更大的网络带宽、更强的双向互动等都会使现有的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模式得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笔者期待未来能有更好的模式应用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手册[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2]梅宝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系统/站点建设 [DB/OL].http://www.nmgdj.gov.cn/download/data/zdjs.ppt

上一篇:爱和梦想一起飞下一篇:食品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