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分析

2024-08-11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分析(精选8篇)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分析 篇1

1、负债经营率与利润增长率的综合搭配分析

负债经营率=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它反映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它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值。

我们将上述指标结合考虑,可以综合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增长潜力。如果两者同时增长,说明企业虽然加大了外部资金的投入,增加了一定的风险,但同时企业合理利用了资金,利润也有所提高,其举债经营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利润,说明举债措施是对的。如果同时下降,说明企业在缩小负债规模的同时也缩减了盈利水平,其盈利潜力受到制约。

2、流动负债率、流动资产率、利润增长率的综合搭配分析

流动负债率=流动负债/资产,流动资产率=流动资产/资产,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

我们将上述指标结合考虑看企业的盈利前景。如果三个指标同时提高,说明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业务,增加了生产,也扩大了利润;如果流动负债率提高而流动资产率降低,但利润率提高,说明企业的产品销售很好,供不应求,经营形势依然保持良好的局面;如果流动负债率提高,流动资产率降低,利润率降低了,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恶化,企业将发生资金困难;如果流动负债率和流动资产率、利润率同时下降,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正在萎缩,企业的盈利前景非常不乐观。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通过将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进行关联搭配分析后,如果显示企业的盈利能力都在减弱,那么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潜力值得我们商榷,投资者应该谨慎对待。

案例分析

我们先利用禾银上市公司分析系统,运用第一种方法举例分析。以华天酒店 000428 2002年12月31日数据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负债经营率由2001年年末的1.59%上升到2002年年末的11.77%,但利润增长率为-19.8%,呈下降趋势,说明企业的举债并未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报酬。

再用第二种方法举例分析,仍以华天酒店为例,我们分析流动负债率、流动资产率、利润增长率三者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指标名称     2001年   2002年   增长率

流动负债率   35.8%     27%     -25% ↓

流动资产率     32%     22%     -31% ↓

利润增长率                   -19.8% ↓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分析 篇2

一、财务风险衡量和影响因素

公司负债筹资时就会存在固定利息支出, 会产生杠杆效应。设投资收益率为R, 权益收益率为r, 利息率为i, 负债为D, 权益为E, 总投资为 (E+D) , 则有:

可以看出, 当R>i时, 即D/E越大 (即负债比重越大) , r会越大;反之, r越小。这表明公司存在负债筹资就会存在固定利息支出, 会带来杠杆效应, 当投资收益R能达到预期目标, 债务存在会使股东收益率r变大, 给股东带来额外收益;反之, 当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 r变小, 使股东收益受损。

财务杠杆效应一般用财务杠杆系数衡量,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表明财务杠杆效应越大, 财务风险也越大。财务杠杆计算公式为:

其中, EBIT代表息税前利润, I代表利息支出, PD为优先股股利, T为所得税率。

在利息支出、优先股股利一定时, 从计算公式可以知道DFL是单调递减的, 即随着EBIT变大而减小。当EBIT=I+PD/ (1-T) 时, DFL趋向无穷大, EBIT<I+PD/ (1-T) 时, 一般不计算DFL, 因为这时的财务风险其实比EBIT=I+PD/ (1-T) 时还大。

从计算公式及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DFL受到EBIT、I、D/E、PD等因素影响。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EBIT越大, DFL越小;I、PD越大, DFL越大;D/E越大, 杠杆效应越大, 即DFL越大。此外, 这些影响因素会受到其他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 DFL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外部经济环境、内部资产运营能力等。DFL代表了财务风险, 影响DFL的因素也是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

负债筹资带来财务风险, 高风险对应高收益, 如果财务杠杆收益能抵消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较高的财务风险也是可接受的。较高的财务风险一般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 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就会发生, 需要对风险进行管理, 避免陷入财务危机。

二、收集风险相关信息

相关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可以传达出相关风险的信号, 为有效识别财务风险, 一般最少要收集以下信息:

(一) 财务相关业务信息。

主要收集资金核算、成本核算、现金管理等相关业务信息, 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相关财务指标, 如成本核算将影响盈利能力、现金管理影响营运能力。识别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风险成因, 有效管理风险。

(二) 会计政策制度等信息。

会计政策制度的科学性不但是合法合规的要求, 还会直接影响相关经营成果和财务指标。

(三) 财务指标信息。

财务指标信息是最直接的风险信号, 是财务风险大小有效判断指标, 也是识别风险成因的重要因素。主要收集包括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等财务指标。

三、财务风险评估分析

(一) 财务预警

相关信息纷繁复杂, 有必要建立风险预警, 在达到某个标准时, 公司就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处理风险。可以运用财务相关数据建立相关模型, 如通过相关财务比率, 运用统计判别将不同公司划分为不同危机类别,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Edward Altman在1968年建立了著名的Z-score模型, 用以衡量一个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模型表达式为Z=1.2x1+1.4x2+3.3x3+0.6x4+0.99x5, 其中, x1..x5分别代表营运资金/期末资产、留存收益/期末资产、息税前利润/期末资产、股东权益/期末负债 (股东权益中, 非流通股计算净值时流通股以市价计算) 、营业收入/期末资产。当Z<1.8时, 财务状况极差, 财务风险很大, 控制不当极有可能破产;当1.8<Z<2.675时, 财务状况不稳定;当Z>2.675时, 公司财务状况良好。

以广东省中山市13家A股上市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合并报表数据为例, 这些公司的DFL和Z得分如表1。DFL大的公司, Z值并不一定小, 这说明财务风险大的公司不一定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反之, 财务风险稍小的公司并不是不可能陷入危机。

表1中, Z<1.8的为mlsgs, 1.8<Z<2.675的为Zlgs, 其他公司皆为Z>2.675。Zlgs的EBIT为负数, Z为1.8279, 财务状况不稳定;Mlsgs的DFL为1.2186, Z为1.2842, 财务风险不是最大的, 但却最有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

(二) 风险辨识分析

公司到达预警线可能陷入财务危机, 要分析产生预警原因, 采取对策避免陷入危机。以Mlsgs为例, 这里仅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2014年的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71.18%、税前利润517362631.97元、利息支出7745593.31元、2015年的资产负债率66.88%、税前利润301139620.03元、利息支出65822999.6元, 利息支出变化不大, 主要是净利润大幅下降导致DFL从2014年的1.0150上升到1.2186, 财务风险上升, 但它的财务杠杆系数在13家公司中依然并不是最大的, 而它却是最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的。表1中, Mlsgs计算Z值的几个指标中偏低的是营运资金/期末资产、股东权益/期末负债, 说明公司营运资金偏低、长期资本比率偏低, 这两个指标反映的都是偿债能力, 留存收益/期末资产、息税前利润/期末资产两个获利能力指标并不低, 资产营运能力指标营业收入/期末资产居于中间水平。这说明公司主要是偿债能力导致的财务危机, 该公司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66.88%、短期负债比率 (流动负债/期末资产) 为64.04%, 说明导致财务危机的是流动负债偏高。

四、风险管理对策

财务风险管理对策一般有风险承受、风险控制、风险规避和风险转换。风险承受一般针对没有预测到的风险, 只能承受结果;风险控制一般是有把握控制风险不再进一步恶化, 不会导致结果难以承受的情况下的选择对策;风险规避一般是回避某种活动, 避免成为相应的风险所有人;风险转换是把某一风险转换为另一可以承受的风险。

Mlsgs导致财务风险上升和可能陷入财务危机的直接因素是利润下降和短期负债比率太高, 其中, 利润下降主要受主要产品的营销费用上升、生产基地搬迁、同行价格战和产品同质竞争和产品成本的滞后等因素影响, 预计市场价格稳定后, 利润会上升。Mlsgs虽然利润下降, 但盈利能力仍然不差, 解决目前可能的财务危机的主要目标在于解决短期负债过高的问题, 合适的对策显然是风险转换, 即把短期负债导致的风险转换一部分其他风险。一是借长期负债偿还短期负债, 但由于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已经很高, 对公司的财务风险不能起到降低作用, 显然不是最佳方法;二是把持有的大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 可能是较佳的方法;三是发行股份进行权益融资和进行资产重组, 提高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 有助于降低整体财务风险, 但这不太适合解决短期债务的问题, 可能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五、结语

合理的负债筹资在带来财务风险的同时也带来杠杆收益, 只要收益能抵消相应的财务风险, 高财务风险也是可接受的, 高财务风险不意味着一定会陷入财务危机, 相对较低财务风险也不代表着就不会陷入财务危机。公司需要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合理管理财务风险, 在带来杠杆收益同时避免出现陷入财务危机的窘况, 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主要进行收集相关信息、风险评估、采取对策等步骤。

摘要:本文在分析财务风险衡量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以中山市13家A股公司的数据为例分析, 提出收集信息、风险评估、采取对策等策略进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预警,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高艳.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关系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

[4]黄婉婷.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 2013 (23) .

[5]裴潇, 黄玲, 陈华.基于Z值模型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研究[J].财会通讯, 2015 (04) .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分析 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差异

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重销售、轻财务的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据调查,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处于“高出生与高死亡率”状态。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财务管理,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丧失现金支付能力,不管其规模有多大都会破产。

此外,一般讲述财务管理的教科书和论文多是以上市公司为对象加以叙述。然而,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在产权制度、文化背景和公司规模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上也不完全相同。本文主要分析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差异,供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参考。

一、 财务管理职能的实现方式

在财务管理职能的实现方式方面,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的最大差异在于财务部门管理功能的制度化方面。民营企业更加重视财务部门管理人员的选拔,可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重“人治,轻制度”。

民营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的责权往往并不是通过某种规章制度来规范的,而是由企业最高决策者与财务主管之间的默契来约定的。民营企业更讲求知人善用、重感情,而对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分工的合理性、权责的明确性要求并不严格。而上市公司偏重制度管理,强调财务决策的程序化、制度化,力求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用制度而不是用情感、亲情来保障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运作的效率。并不象民营企业那样,缺乏明确的职能分工。我们从上市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也可以看出它强调制度管理,强调权责分明的管理思想。制度管理的手段是建立公司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职能实现方式上的差异与企业规模大小有相当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分工带来的利益就越大,制度化管理的要求越迫切。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即使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也能保证内部财务信息的沟通,及时了解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和存在的问题。但对大型上市公司来说,业务量大,财务管理工作头绪多,如缺乏制度化的管理,单靠用可靠的人并不能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高效率,容易导致资产流失和信息传递的困难和失真。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和经营者,通常是敢冒风险、善抓机会、精明过人的人,也是万事操心、事必躬亲的日常经营管理者。在创业初期,他们对于决策的制度化、程序化并不重视,但借助其胆识和管理才能,使企业发展壮大。但当其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也意识到他们没有精力像以往那样事必躬亲,并逐步采取必要的内管理制度和组织分工形式。

应当承认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风格,适应于不同的情况。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民营企业重视用人之道的方式比较适当,也减少人员之间沟通的环节,改进财务管理的效率。当企业规模较大,且经营环境复杂,制度化管理是必须的。

二、 投资方式和方向

由于上市公司在筹资和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优势,一般采取多元化投资和规模投资的方式。民营企业则较多地采取单一投资、灵活投资的方式。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各自的投资方式都有利弊之处。多元化投资,分散了风险,相应地分散了资本的力量;规模化投资能够取得规模优势,又集中了风险,特别是在当今需求层次多样化和迅速变化的时代,更容易招致失败。单一投资,风险较大,由于民营企业资本有限,只能如此;灵活投资是一大优势,所谓“船小好调头”,可以有充分的创新余地。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长期资本投资是至关重要的,这取决于经营战略的成功,不能满足于“什么赚钱干什么”的“短平快”,而要开拓市场、诱导消费;而对民营企业来说,长期资本投资的重要性比上市公司要小。

由于民营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倾向于将几乎所有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导致营运资金周转比较紧张。如果经济形势较为景气,民营企业也有可能实现较丰厚的利润积累。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往往会对营运资金周转不甚关注,甚至沉迷于以往的“经验”,急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导致营运资金周转上的进一步紧张。一旦宏观经济环境或市场逆转,民营企业很可能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目前各级政府往往对少数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给予了种种优惠政策与倾斜政策,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与优惠政策则不够。我国民营经济在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科教文卫等领域的投资很少,呈现严重的投资结构不均衡的状况。由于上述领域存在各种行政垄断障碍,一直是民营经济投资涉足最少、限制最多,进入最为艰难、最难以扩张的产业领域。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对民营企业应该一视同仁。

三、 融资渠道

民营企业是有限责任公司或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其融资的渠道相对较窄,筹资能力较小。民营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可以增加资金的来源,为企业充分发展筹集到原来无法得到的资金。许多民营企业转化为上市公司,就是为了扩大公司的筹资渠道,增加股本资本。我国二版市场(创业版市场)的开启,为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民营企业变为上市公司并通过发行股票融通资金打开了方便之门。

处于扩张过程中的民营企业转化为上市公司的常见情形是,民营企业需要巨额的资金来支持其扩张的经营活动,这样的资金数目,无法采取银行贷款或债券发行方式解决。只有通过发行新股票,扩充股本基础,改善股本结构,才能进一步利用其他的外部融资手段。然而,我国上市的门槛较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沪深两大资本市场,由于政策倾向、法律约束及民营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通常采用“买壳上市”等资本运作手段绕过法律障碍进入稀缺的“壳”市场。实践中,不少民营企业有技术、有产品、有市场,就是缺少发展所需要的资本,而在国内又不符合上市条件。相对而言,海外二、三板市场对企业上市的条件较为宽松,而且海外二、三板市场的设立目的就是为民营型企业和新兴企业提供筹资途径。所以,海外二、三板市场上市是我国民营特别是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的理想选择。

企业的融资渠道决定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在确定资本结构的过程中,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虽然可以通过配股、发行新股票等手段来增加无需还本付息的股本筹资。但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公司总投资的主要来源是自身积累,银行贷款及债券,股票发行只占很小的比例。美国著名财务专家斯蒂沃特·迈尔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投资首先使用内部积累(即内部融资),再发行债券融资,最后才是发行股票融资。可见,把发行股票作为最佳融资渠道的观念是错误的。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那么企业宁愿采取还本付息的贷款或债券筹资方式来弥补企业资金的不足。需要说明的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不利于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负债融资。

民营企业由于在资本要求和融资方式上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有一系列的优点,因而在现实生活中较普遍。这些优点包括:一是注册资本要求较低,创建较为容易;二是公司机构简单,一般只有股东大会和经理阶层两级;三是股东少,投资者往往可以直接参加公司经营管理,实际情况也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理本人就是企业所有者;四是公司股票不上市,使公司所有者不必担心被人吞并,可以避免股权流失。这些优点使民营企业适合于中小企业。

四、 利润分配方面

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首先要符合《公司法》的要求,《公司法》规定了股利分配的一般程序,并列举了上市公司可以不分配的几种情况。2004年1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将分红和再融资资格直接挂钩,规定“上市公司最近3年未进行现金利润分配的,不得向社会公众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或向原有股东配售股份”。

一般而言,民营企业和我国国有股及法人股占绝对优势的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受个人(自然人)持股者影响较小,经营者有绝对的控制权。美国股权高度分化的上市公司使股东对利润分配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使公司的经营者必须关心股东的投资收益和股东对公司的客观评判。于是,股票的分红率便成为评价公司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如果上市公司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提高利润率和分红率,股东就会出售股票,公司的股票市值就可能下跌,该公司就有被竞争对手兼并的危险,经营者的前途也就风险莫测。在这种约束机制下,便迫使美国公司的经营者非常重视经济效益和分红率的提高,使得个人持股者的权益得到保障。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逐渐上市流通,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受自然人持股者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五、 政府监管和信息披露

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的财务都受到税务部门监督,除此之外,上市公司比民营企业受到更多的政府管制和法律约束。上市公司由于公众持股,法律通常会出于对投资者进行保护,而对公司的行为加以种种规范和约束。

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必须向公众定期提供财务报表,提供企业概况、经营概况、财产情况、控股公司和附属公司情况、某些股东和管理人员的证券拥有情况、董事和经理人员的组成、管理人员薪金和往来交易情况和经过会计事务所审核的一系列财务报表,受到公众的监督。而对民营企业来说,并没有披露以上信息的法定要求。上市公司这一特征有利的方面是能够产生广告效果,扩大企业的影响;不利的方面是企业经营无法对即将采取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保守机密,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应付经营状况的公布。

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民营企业通过上市,把股权分散,采取委托—代理管理,可以实现向上市公司过渡。在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这两类公司都有其存在和发展和必然,各有其利弊。

参考文献:

1.程愚,谢雅萍.商务模型与民营企业绩效.中国工业经济,2005,(6):120-127.

2.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工业技术经济,2005(1):144.

3.王珍义.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95-99.

作者简介:毕皖,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技术培训中心讲师。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篇4

(一)一、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简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部分优秀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进入股票市场,给股票市场注入了活力。我国沪深股市现有物流类上市公司63家,63家物流类公司中包括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及经营物流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有8家,即渤海物流、炎黄物流、外高桥、外运发展、捷利股份、招商局、物华股份、中储股份。与物流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又细分为6类共55家。从各上市公司从事物流活动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代理、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介入物流业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依靠拓展主业或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转型而来。港口、机场、仓储、交通运输类等传统的流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主营业务的扩展介入物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包括盐田港、上港集箱、上海机场、营口港等。

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和全部上市公司相比明显处于优势。根据2001年的中报统计,整体上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平均的毛利率是26.93%,而物流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达到了43.39%,另外整体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来看,平均的水平达到19.48%,而物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24.56%.尽管这2年整个物流行业的收益率在下降,但相对于市场整体水平来说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也就是显示了物流行业未来还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主成分分析法与相关计算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由Hol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本文的应用中,用此方法从所选的11个指标中求出11个主成份,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本文采用因子累积解释方差的比例达80%以上)筛选得到几个主成分,来代替原始指标,再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将所选取得主成分进行综合,得到各个股票的综合得分,然后依据它对各公司进行排序、比较、分析。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物流行业中20个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操作采用了SPSS软件。

本文把物流行业的东方航空、中储股份等20支股票作为样本,将主营业务收入(X1),主营业务利润(X2)利润总额(X3),净利润(X4),总资产(X5),净资产(X6),净资产收益率(X7),每股权益(X8),每股收益(X9),每股公积金(X10),速动比率(X11)作为变量。这样得到了20×10的原始数据阵X20×11(略)。

为了消除各指标间量纲和数量级的差异,更客观地说明主成分的内涵,就必须将原始指标数据标准化,一般采用Z-score标准化公式得到的标准化矩阵ZX20×11.根据原始数据阵算出样本相关系数阵和方差贡献率,我们取累积贡献率达80%以上,则取3个主成分变量代替原始变量。计算各主要成分的值,通过计算分析3个组成的数值,得出这个主成分的得分,然后计算综合得分。

利用SPSS软件可以直接计算出各支股票的综合得分,根据各支股票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同时列出各支股票的第一主成分的得分值。我们可以发现,若按照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序的结果与综合排名的结果不完全相同。说明虽然第一主成分解释了总体方差的,()但是还有一部分不能解释,而综合得分综合反映了这个指标,更能说明问题。

从综合排名的结果来看,上港集箱、东方航空、中海发展分处前三名,说明这些公司在物流行业有着很好的财务状况,是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很好对象。

三、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业绩喜人。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公司。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物流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物流类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必然可以取得丰厚的回报。

2.沿海特别是上海物流业发展较好。

综合排名的前3名上港集箱、东方航空、中海发展都是上海企业,内地和沿海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物流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物流业的发展壮大也无从谈起。

3.和国外物流公司相比,国内物流企业仍然较小、相差甚远。

UPS公司1995年的主营收入即达到125亿美元,而主营收入国内最高的东方航空2003年才达到140亿元,而且其主营收入更多地来源自客运收入,而非货运收入。UPS、联邦快递、TNT、DHL等外资物流企业在国内发展迅猛,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国内物流企业,因此,国内物流业应当迅速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4.集装箱、航空快速类物流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世界上十大成功物流企业中,以空运、快递、陆运等业务为主要背景的公司居多。如UPS的陆运和空运业务分别占54%和19%,联邦快递的空运和公路运输业务分别占83%和11%,日本通运的汽运和空运业务分别占44%和16%,TNT的邮递和速递业务分别占42%和41%,Panalpina的空运和海运业务分别占45%和31%.国内的上港集装箱和东方航空也是从事这一类业务,而且业绩良好,因此,航空快递类物流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这就说明国内物流发展趋势和国际物流发展趋势相一致,也证明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物流类上市公司进行现状分析是客观的、有效的。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二)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企业在报表日的财务状况,长短期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权益和结构等重要信息。

1.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科目的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科目很多,但投资 者在进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时重点应关注应收款项、待处理财 产净损失两个项目。

其一,应收款项。(1)应收账款:一般来说,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坏账准备”这一科目,正常情况下,三年的时间已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三角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该科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此,当投资者发现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很高,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账”现象。(2)预付账款:该账户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业务的。这是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业务,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其科目所体现的资产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3)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这么简单。例如,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往往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下,形成难以解释和收回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虚增资产。

其二,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2.对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

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中,重点应关注其偿债能力。

其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起码不得低于1∶1,一般以大于2∶1较合适。对于公司和股东,流动比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流动资产还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尤其是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大而引起的流动比率过大,会加大企业短期偿债风险。(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即用于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5∶1,如果保持在1∶1,则流动负债的安全性较有保障。因为当此比率达到1∶1时,即使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也不致影响其即时偿债能力。该指标剔除了应收账款及存货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一般来说投资者利用这个指标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准确。

其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只要看一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总额这几项,便可大概看出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这三个比率只有在同行业、不同时间段相比较,才有一定价值。(2)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这一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该值应该低于100%,如果高于100%,则说明企业动用了一部分短期债务来购置长期资产,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经营风险也将加大。

二、利润表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的盈亏情况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的。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经营成果的分配关系。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尺度。

利润表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得到该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情况。由此可知,该报表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收入-费用=利润”可以视作阅读这一报表的基本思路。当投资者看到一份利润表时,会注意到以下几个会计指标: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在这些指标中,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尤其应关注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盈亏情况。许多投资者往往只关心净利润情况,认为净利润为正就代表公司盈利。实际上,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开拓与经营。严格意义上而言,主营亏损但净利润有盈余的企业比主营业务盈利但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更危险。企业某一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实现盈利,但是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并不是每年都有的。只有主营业务利润占净利润绝大部分比重时,才说明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凭借拳头产品站稳脚跟,反之,则说明整个企业的根基不牢,遇上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导致收入滑坡。

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投资者还应关注一个重要指标――经济利润。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要求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经济利润正是一个以价值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

安然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净利润和每股收益都呈上升趋势。按照传统的财务分析,这预示着安然公司未来的美好前景。但如果我们用经济利润来进行分析,结果就会大相径庭。1996年至2000年间,除了1997年经济利润为正值外,其余年份均为负值,并且经济利润呈明显的下滑趋势。这说明在安然公司利润增长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创造价值,反而在毁灭价值,并且价值毁灭的数量呈扩大趋势。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主要说明公司本期现金来自何处、用往何方以及现金余额如何构成。

投资者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应注意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净利两个指标。作为一家抓牢主业并靠主业盈利的上市公司,其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应低于其同期的每股收益。道理很简单,如果其获得的利润没有通过现金流进公司账户,那这种利润极有可能是通过做账“做”出来的。

一些公司会通过往来资金操纵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通过往来资金来改善原本难看的经营现金流量。投资者要通过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的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则意味着与高于现金净流量的净利润对应的那部分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公司很可能存在报表粉饰情况。

四、财务报表附注

尽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地位不容置疑,但其内容已被高度浓缩提炼,因此仍不足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貌。出于对财务报表内容进一步分解、解释或补充的考虑,财务报表附注逐渐成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投资者来说,以下财务报表附注内容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其一,重要会计政策变动。包括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化,折旧方法及其他资产摊销政策的变更,长期、重大供销合同利润的确认,特别收入事项的确认等等。

其二,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上市公司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现自己的经营业绩,提高社会形象,往往利用关联方间的交易来调节其利润,比如增加收入,转嫁费用。

其三,利用资产重组“扭亏为盈”。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已被一些上市公司用于粉饰会计报表。那些陷入PT、ST的上市公司企图通过重组走出亏损状态,精心策划资产重组,精心设计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资产置换,利用劣质或闲置资产换回优质或盈利强的资产来增加利润。

其四,玩弄减值准备操纵利润。那些业绩较好但不稳定的上市公司,则在“盈利上升时,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滑时,再将减值准备冲回”,用以平滑各年间利润。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冲回作了严格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事后即使价值出现回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利用这些减值准备项目调节利润的空间已大大缩小。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篇5

(一)公司业绩分析

从的年报来看,公司全年实现净利6.14亿元,每股收益高达1.43元,净资产收益率达41.98%,一跃成为上市公司中的明星,同行业中的矫矫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1.94%(达68.17亿元),其中手机(含小灵通)收入占总收入达87.5%(达5.96亿元),同比增长61%。而在,夏新电子的手机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6.66%(1.65亿元)。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手机产销规模的

增大,公司营业收入的毛利率也从20的17.55%提高到34%,每股收益也从年的-0.22元增长到20的1.43元。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净利润率与相比,虽然略有下降(主要为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调幅度较大),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年公司技术开发费的计提从原来占总收入的3%提高到6%,在这种情况下净利润的增长幅度也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说明夏新的成本和费用控制得较理想,表明夏新电子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相当顺利,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夏新手机的市场定位是中高端移动通讯产品,这也可以从2003年夏新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高于国产手机品牌中平均价格,平均毛利率也高达34%。高价格带来的高利润,必将引来国内甚至国外企业的竞争,而且中高端手机市场历来是国外品牌的传统领地,可以预见,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公司的利润将越来越低。

同时应注意到,公司的“应收票据”在2003年增加了386858万元,达942026万元,增幅达70%,高额的“应收票据”是否会变成令人头疼的“应收账款”值得重点关注。

总体看来,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均在好转,股东权益和总资产稳步上升,但是,公司的流动资产里面,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占总资产额的35%,存货周转率更是高达100天,如果存货不能及时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存货的实际价值将被大打折扣。巨额库存将对公司未来经营构成极大的压力。

(二)公司的未来表现――swot分析

s:强项,优势

(外部)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2003年评选为“中国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是国内主要手机生产商之一,同行业排名第六,产品(手机)市场占有率达6%,小灵通产品同行业排名第三。2003年中国1243家上市公司竞争力排序夏新居第二。

(内部)有着优秀的营销队伍及良好营销策略,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加上具远见卓识的管理层,致力于发展国产手机的“次核心技术”,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的转型,从家电生产企业一跃成为手机生产行业的矫矫者。

w:弱项,劣势

(外部)手机业竟争日趋激烈,行业毛利率日趋下降,公司走的是中高端产品路线,而该层次产品受国外知名品牌的冲越来越大,加之缺乏核心技术,新产品开发滞后,紧靠一款夏新a8手机打天下已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低端产品的定位不足,使得公司失去了中国广大的农村等低收入群体市场。国际市场方面因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不高,海外市场拓展困难。公司已确立的“3c”产品的战略布局,将面临产业整合的困难,在近期内难见成效,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内部)公司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作为技术生产型企业专科以上学历仅占员工总人数16%;公司实施的股票激励制度仅限于公司的管理层及技术人员,激励机制不够全面;从股权结构上看,夏新电子有限公司持有56.38%非上市法人股,处绝以控股地位,成一股独大,极易造成过多的关联交易,如公司支付夏新电子有限公司高额的商标使用费,未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易产生诚信危机;公司产能过剩,造成存货大量积压,存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公司进军并无任何优势的it业,投产笔记本电脑,投资决策者具太大的冒险性,对公司的稳定发展不利。

o:机会,机遇

(外部)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手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手机消费需求仍将旺盛。消费者对新功能和新设计的追求,仍将推动产品的更新和市场的增长。同时,数据业务与应用内容的丰富,将加速消费需求的更新。在这些有利因素的带动下。据预计,今后5年,中国手机市场将以7.7%的复合增长率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200亿元。

(内部)公司曾是我国最知名的激光影碟机制造商,夏新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公司转型生产gsm手机后,确定了以3c(通讯、it、家电)融合为核心、相关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公司先后推出了世界首台光盘录像机vdr,第一部国产grps手机等,自主开发的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一经推出好评如潮,极具竞争力。公司又投入巨资进军汽车产业,生产车载电视、车载电话等全套汽车电子产品,介入汽车电子这一新兴朝阳产业,将成为公司新的发展机遇。

t:威胁,竞争对手

(外部)目前手机市场的竟争越来越激烈,不断的价格战使得行业利润步入微利时代,国内竞争对手主要来自波导、tcl、康佳等生产企业。随着通信行业的进一步放开,国际品牌对行业的冲击更加严重,而国外主要生产的是中高端产品,对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夏新公司更是雪上加霜。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篇6

摘要: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有着雄厚的资本,较大的业务辐射范围,在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社会上的众多企业中也有很大的代表性,因此选择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财务分析对象。本文选取2010~报告中的财务报表,主要利用比率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进行财务分析,并与行业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行业地位,发掘异常指标,帮助管理者有效追溯问题根源,客观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评价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建议。以期给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债权人、股东等报表使用者提供参考,做出正确决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行业地位

一、引言

近期的房地产市场变化无常,股市也是一直低迷不振,影响原因往往比较容易找出,但是调节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房地产是受国家或地方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细微的政策波动足以让一方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也足以让一方房地产市场迅速下滑。各房地产企业面临多重问题,融资难,处理存货难,资金周转速度就慢,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万科作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龙头企业同样面对着这些机遇和挑战,2010年和的住宅成交面积一直是萎缩的状态,同比下降达到29.6%和19.2%,而后几年渐渐回缓。初,房地产大量的负面信息出现在人们视线里,人们更多的采取暂不投资房地产。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万科集团成为目前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当然是有其独特的优势。围绕这一问题,本文从几大财务指标上对万科集团近年来的财务数据,在同行业以及国家经济的大环境下进行对比分析。由于能力水平有限,并未进行企业财务及其问题解决方式的具体做法探究,经营状况的深层次探究,仅仅对财务指标数字层面上的浅析,目的在于从近期财务数据中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总结优势和问题,予以初步建议。

二、案例分析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万科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3号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本公司于1984年5月成立,目前是在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公司,也是股市里的代表性地产蓝筹股。1991年1月29日,本公司发行之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3年5月28日,本公司发行之B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3年12月28日经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更名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到年,已在20多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在2010年万科率先成为全国第一家年销售额超过千亿的房地产公司,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四大住宅公司高峰时的总和。万科于1991年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第二家上市公司,持续增长的业绩以及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赢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入选《福布斯》“全球200家最佳中小企业”、“亚洲最佳小企业200强”、“亚洲最优50大上市公司”排行榜;多次获得《投资者关系》等国际权威媒体评出的最佳公司治理、最佳投资者关系等奖项。公司致力于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信息使用者尤其是外界的使用者非常关注企业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强,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好,对破产风险的抵抗力就强,也可有效反映企业资本结构是合理的。企业偿债能力,从静态角度来看,是企业资产还清公司债务的能力;从动态角度来看,则是企业的资产在业务的使用过程中创造的收入来偿还债务的能力。现金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般按债务偿还期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的衡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可供偿债资产与债务的存量,资产存量查过债务存量较多则认为偿债能力较强;另一种是比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偿债所需现金,如果产生的现金超过需要的现金较多,则认为偿债能力较强。短期债务存量比率主要包含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流动比率假设所有的流动资产都可以用来偿还流动债务,表示用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每1元流动负债的保障。一般,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并不是流动比率越大越好,若比率过大资金被滞留在流动资产上,就不会得到更好的运用,影响资产周转,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通常国际上认为,当流动比率为2时,其偿债能力是较为充分的。从短期债权人来看,流动比率越高越好,对债务的保障程度高,但从企业经营者来看,货币资金不被闲置是目的,应将流动比率维持在合理水平。

从表1数据可知,在2009年之后,由于房地产行业受到限购令的影响,出现整体行业市场紧张的情况,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受其影响,流动比率有明显下降趋势,都达不到人们认为的理想数值2。之后的几年也一直是走下坡路,这在公司日后的发展趋势中值得关注,探其原因是否是应收款项等因素的影响。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2)

相对与流动比率,更进一步的有关变现能力的指标是速动比率。表示用多少速动资产作为偿还每1元流动负债的保障。计算速动比率是将流动资产扣除流动性不确定性较大的存货预付账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项目,避免了流动比率的局限性假设,使短期债务的存量比率更可信。此项数据反映了企业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是对粗略估计计算得到的流动比率的补充。一般情况,速动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该指标在1左右为佳,不同行业差别很大。

如表2所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0年的速动比例非常乐观的达到0.5-0.6之间,而在年更是有明显的下滑,下一年又稍有回升,而去年再次下降。进一步说明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受到国家政策性调控的影响,即使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也因市场紧缩而面临严峻的形势。比较两组数据,我们能看出,在考虑了公司存货等变现金额和时间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因素之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呈现非常明显的差距,流动比率表现出来的良好偿债能力被大打折扣。同时可以看出指标较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差,但与同行业相比属于正常现象,原因是房地产行业与众不同之处,其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率十分高,土地储备和待售房较多。而在2011年时,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控效果开始显现。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企业销售乏力,大量资金被存货占据难以回笼,新建成的楼盘仍旧待售,就出现了速动比率明显下降的现象。 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它表明企业对债务负担的承受能力和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表明企业有无足够的能力偿还长期负债的本金和利息。长期偿债能力能反映公司资产质量和对财务杠杆的.使用程度。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安全程度的重要标志。其主要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产权比率等。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3)

资产负债率表示企业对债权人资金的利用程度,是企业从债权人处筹集资金占企业全部资产的比重。

(2)股东权益比率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分析 篇7

(一)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1.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债务负担与偿债保证程度的指标,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通常情况下这个指标越低越好,因为企业的债务负担越轻,其总体偿债能力就越强。由表1数据可知:2001至2008年通葡股份资产负债率呈波状上升趋势,表明企业资产对债权的保障程度较弱,举债潜力小,不易克服资金周转的困难,长期偿债能力弱。产权比率指标(即净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合计/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反映了企业债务负担与偿债保证程度的相对关系,能够更直观地表示出负债受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通葡股份产权比率的波状变化与资产负债率变化趋势相似。总体而言,通葡股份长期偿债能力一般,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2.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通葡股份的流动比率呈波状下降趋势,可知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在逐年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各不相同。流动比率均大于1,说明企业整体短期偿债能力一般,处于行业中游水平。速动比率变化趋势与流动比率有相似之处。

单位:次

单位:%

单位:元

(二)盈利能力比率分析。

对通葡股份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主要从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以及股票发行时基本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进行分析。相关变化资料如下:

由表2可知,通葡股份2004和2007年基本每股收益为负数,因为这两年企业净利润均为负数。受净利润的影响,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也呈负数。此外, 2008年通葡股份的各项指标比值均较小,盈利能力不强。

(三)资产营运能力比率分析。

由表3可知,通葡股份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01至2004年逐渐下降,2004至2008年逐渐上升,且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幅度较大,表明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逐渐增强,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强。2001至2008年总资产周转率呈现平缓变化,各项指标比值较小。总体而言,通葡股份整体资产营运能力不强。

(四)发展能力比率分析。

由表4可知,2004年通葡股份营业总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每股净资产增长率均为负数,说明当年三项指标比上一年有所减少。2007和2008年通葡股份总资产增长率为负数,表明当年总资产减少。整体而言,通葡股份发展能力处于中下游水平。

二、杜邦财务分析

在所有的财务比率中,净资产报酬率是综合性最强、最核心的指标,所以围绕该比率进行分析相关性最好。现仅对2007和2008年数据进行连环替代分析:

净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替代总资产周转率的净资产报酬率=2.4561%×0.2816×1/(1-0.41)=1.1723%③

替代权益乘数的净资产报酬率=2.4561%×0.2816×1/(1-0.35)=1.0641%④

销售利润率的上升引起净资产报酬率的上升:△1=②-①=109.2173%

资产周转率的上升引起净资产报酬率的上升:△2=③-②=0.348%

权益乘数的下降引起净资产报酬率的下降:△3=④-③=-0.1082

2008年的净资产报酬率比2007年上升139%,运用因素分析法的连环替代法分析可知,造成净资产报酬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销售利润率的上升(109.2173%);次要原因是资产周转率的上升引起净资产报酬率上升(0.348%);更次要原因是权益乘数的下降引起净资产报酬率下降(-0.1082)。结合表5,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可以发现销售利润率的大幅上升是由于净利润上升(100.81%),净利润上升主要是由于利润总额大幅度上升(101.18%)。销售利润率代表了企业的获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代表了企业的资产综合管理能力,这二者综合在一起表示企业的经营效率,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有所下降。权益乘数产生的影响极小,说明企业的财务结构比较稳定。杜邦财务分析图解如下图所示。

三、结论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制度分析 篇8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证券市场呈现井喷行情,连续上涨。受巨大财富效应的吸引,证券市场的利益各方对盈余数字史无前例地关注,盈余管理再次成为国内外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一、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报酬契约动机

不论薪酬是与业绩挂钩,还是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相联系,还是由控股股东发薪,用来反映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会计盈余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另外,报酬有显性报酬与隐性报酬之分,前者即为公开的年薪,后者则多指非金钱的好处,如声望、政治前途、公款消费的机会等,尤其当上市公司是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时候,薪酬制度与人事制度缠绕在一起,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而言,声望和政治前途也许是他们更为看重的报酬。当然,这些隐性报酬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而评价管理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是会计盈余,故在隐性报酬的驱动下,上市公司管理层也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

在中国特有的额度制下,仅有少数企业可以获准发行股票,并且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故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公司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尤其是经营业绩不佳的公司,通过某种手段获得了上市资格,更需要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另外,一旦获准发行股票,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又会直接决定或间接影响股票的发行价格与股票的顺利发行,盈余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财务包装作为公司在IPO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司完全有机会在财务包装的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

(三)配股动机

中国上市公司取得上市资格后,最大的受益是能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尽管证监会制定的配股政策有一演变过程,但始终包含着对会计盈余指标的要求。

配股价格的高低关系到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数额以及顺利与否。业绩优良公司的配股价格无疑可以定价高一些,配股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了提高配股价格,上市公司也会进行盈余管理。

(四)防亏或扭亏动机以及保牌动机

上市公司一旦带上ST的帽子,筹资难度就会加大,资金成本也会上升,甚至暂停上市,在壳资源珍贵的情况下,意味着壳资源的丧失。所以第一年亏损的公司,扭亏或防止连亏是重要目标,若扭亏无望导致第二年亏损,第三年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亏损,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

(五)银行借款动机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企业间接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直到上市后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才有所降低。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普遍加强,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无疑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因为是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而被选中上市的,故相对于非上市公司,更容易拿到银行贷款。但对于扣上ST帽子的上市公司以及亏损公司而言,取得银行贷款则要困难得多。另外,这些亏损公司或ST公司直接融资已不可能(不能满足配股要求),故从筹资角度考虑,免亏或避免跨入ST行列是经营业绩不佳公司的首要目标,盈余管理则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因而银行借款动机只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间接动机,且出于此动机的上市公司数目较少,多为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

(六)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

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涉及到责任的交接和奖金等报酬的确定,管理人员有可能利用职位便利进行盈余管理。

(七)市场动机

市场动机包括:1.改善二级市场形象。证券市场上,现任的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清楚公司资产的质量和发展前景,相对于潜在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拥有内幕信息。通过盈余管理,释放出业绩良好的信号,以达到改善二级市场形象的目的。2.便于二级市场炒作。中国股市发展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二级市场投机盛行。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串通,通过盈余管理将利润做高,股价同步炒高,再借新制度实施之际,将以前有水分的利润挤出来。3.为购并增加筹码。由于上市资格的不易取得,众多的非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购并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购并谈判中最关键的是购并价格,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无疑可以卖一个好价钱。故上市公司有可能为购并增加筹码而进行盈余管理。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在中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多样,本文主要讨论会计管理手段,即上市公司依靠自身力量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及空白规范领域进行的盈余管理。

(一)应收账款管理

由于新制度给予上市公司坏账核算方法的选择权,盈余管理的空间加大;另外,应收账款与公司的销售收入密切相关。在经济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政策(包括信用期,折扣率等)的放宽或收缩,无疑会影响到销售收入的变动,自然也会引起利润的波动。这属于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很难被外部信息使用者察觉。

(二)存货管理

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避免了残次冷质存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失”科目长期挂账的做法,能有效地降低公司资产的经营风险,但也带来了新的盈余管理手段。

(三)折旧管理

上市公司只需要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就可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由于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一般比较大,想在折旧上做文章的也多,因此,每年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固定资产科目进行审计的时候,主要关注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和估计是否变更,并对折旧额进行测试,防止公司多提或者少提折旧来调节利润和资产。如今,新准则要求公司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只要与原估计有差异时,就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净残值,并且调整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因此,上市公司只要找到证据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对业绩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四)长期投资管理

上市公司可以利用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来进行盈余管理:在子公司亏损时多采用由权益法向成本法变更,而在子公司盈利时实行由成本法向权益法的变更,从而增加公司的账面利润。

(五)不良资产管理

公司的资产中,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及待处理财产损失基本上不具备盈利能力,资产的质量较差,这四个项目统称为不良资产。其中,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的账龄已远远超过正常的信用期,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具有潜在亏损的可能;待处理财产损失是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的盘亏和毁损,其经济实质是经营过程中已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根本不可能为公司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若处理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和待处理财产损失,必然引起当期利润的下降。上市公司出于某种动机意图增利时,往往将上述两者不予处理,仍放在资产负债表中,此种做法也称潜亏挂账。潜亏挂账多为濒临亏损的上市公司和扭亏的公司使用,以达到当期增加利润的目的。

(六)各项准备管理

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均无确定标准,这些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兴手段。

(七)借款费用管理

上一篇:冠军团队素质训练营下一篇: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