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2024-08-09

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共3篇)

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篇1

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中共济源市委

近年来,我们济源市委始终坚持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积极探索新的培训形式和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好以政治理论为先导、实用技术为主体、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教育培训,形成了以市、乡党校为龙头、农村党员活动室和农民夜校为依托、党员活动日为基本载体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实实在在地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收到了明显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加强领导方面做到“三个到位”

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的历史重任,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关系小康事业的成败。市委对此高度重视。

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分管农业、科技工作的副市长为副组长,主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副部长及农、科、教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工作全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同时市委通过公开竞聘,为16个乡镇、办事处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副主任),525个行政村也配备了科技副村长,主抓教育培训工作,全市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支持参与、组织部门主动牵头、农科教等部门各司其职,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新机制,保证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二是规划到位。市委先后制定下发了《济源市“九五”期间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党员活动日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等文件,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02年,市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果断提出用3至5年时间,对农村干部进行大专学历教育,并出台了《关于对农村干部进行大专学历教育的实施意见》,为开展教育培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是责任到位。市、乡、村三级层层签订培训工作目标责任书。市委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基层组织建设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市委组织部负责规划、指导、协调、检查,将培训规划分解到各成员单位,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同时,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还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党员干部所在村党支部、党员干部目标化管理、创先争优、民主评议运行序列。凡党支部、党员干部未按要求完成培训任务者,取消评先资格。

二、在基础保障方面做到“三个落实”

实践中我们感到,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全面夯实教育培训的基础,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落实培训阵地。近年来,我市克服诸多困难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完善了市委党校的培训功能。投资120余万元建成了市委党员电教中心,实现了摄、录、编一体化。2001年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采取派出单位资助、市管党费补贴的办法,由市直各单位为所驻村配备电视机,市委组织部从市管党费中拿 出近10万元,为163个驻村点配备了VCD等电教设备,建立了农民夜校。今年以来,市委针对农村党员活动阵地逐渐弱化的问题,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桌子、有簿子的“五有”标准,统一规格,统一内容,全面配套,使农村党支部活动阵地达到了彻底更新和完善。

二是落实培训教材。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围绕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编印培训教材。由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负责编印党建、政治经济形势、政策法纪等方面的培训教材;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负责编写农村实用技术教材。近年来,我市共编印培训教材13种,发行30余万册。引进、复制或自编自摄电教教材25种、1480盘。目前,市委电教中心已经建起了电教片库,库存政经、科技、内参等各种电教片800余盘,基本上满足了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三是落实培训经费。在培训经费上,我市采取财政拨款和党费补贴的办法,优先保证教育培训经费的落实。全市每年用于培训的经费达70多万元,费用支出实行计划单列,一支笔审批。特别是自去年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开班以来,每年的培训费用达万元。同时,市管党费每年至少要拿出2万元,用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有力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在组织实施方面做到“三级联动”

我市按照分层培养、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市、乡、村“三级联动”,较好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是市抓两委主干。在农村两委主干的培训上,市委从2002年起,启动了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基础文化和农村实用技术 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每期学制三年,每年脱产培训两个月,所有培训费用由市委负担,用3-5年的时间,使全部农村两委主干达到大专学历。从2004年7月份起,逐步推行农村支部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持证上岗制度,实行村官持证上岗。目前,首批200名学员和今年的第二批400名学员正在市委党校和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大专学历教育。为确保培训效果,我们通过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讨论与讲座相结合,电化教学与实地操作相结合,经验介绍与外出参观考察相结合等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渠道,使学历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广大学员普遍反映,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本领,感到了压力,增添了动力,工作思路更清了,工作劲头更足了。

二是乡抓两委成员。在农村两委成员的培训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细化量化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重点以短期集中深化培训为主,帮助农村干部增强政策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同时,各乡镇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依托各类基地抓培训,既提高了素质,又壮大了主导产业。梨林镇范庄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120余户群众搞养殖,现在全村生猪存栏达8000余头,户均年收入达12000余元。

三是村抓普通党员。在农村党员的培训上,市委把每月的5日作为全市农村党员活动日,各村围绕“双强”党员队伍建设这一目标,利用党员活动室和农民夜校这一阵地,通过党员活动日,组织广大党员学理论,学政策,学技术,议村务,议发展,议思路,提高了党员队伍素质。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定期到各自的 党建联系点上党课,搞调研,抓培训。实践证明,党员活动室和农民夜校已经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的宣传点、科学技术的传播点、村情民意的联络点,党员活动日也成了广大党员提高素质的大课堂。

四、在提高质量上做到“三个结合”

为确保培训工作实效,提高培养工作质量,我市格外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教育培训与学习先进相结合。一方面,广泛挖掘身边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今年七一前夕,我们从全市农村党支部书记中评出了10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标兵”和27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个人”,给予了隆重表彰和奖励。市委还规定今后凡是连续任职达20年以上的村支部书记,在职期间每年给予1000元的补助。同时,我们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标兵,分赴各乡镇进行巡回报告,把学习先进活动推向了高潮。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先后组织农村党员干部2800余人次到刘庄村、南街村、竹林镇、华西村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并多次邀请王洪彬、李连成、张荣锁等优秀党支部书记,到我市作报告,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进事迹,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教育培训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借助村级学教活动和驻村工作的东风,我们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各村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学习工作制度,使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全省党的基层组织中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新高潮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组织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落实。

三是教育培训与扶贫济困活动相结合。自1999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展了“市直单位帮穷村,领导干部结穷亲,先富党员联贫户,普通党员献爱心”活动,“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活动和“一结两帮”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一技、带一户,与贫困户结对子、攀穷亲,帮助贫困户出点子、上项目、学技术、筹资金,使1.2万名党员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占全市50岁以下农村党员的65%。9000多名市乡村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亲家”,资助贫困户资金330多万元,培植种、养、加专业户280多个,有效改变了贫困村面貌。

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采取了强有力措施,下了很大功夫,使教育培训工作既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一大批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群众信任的党员被推选进了村级班子,其中有137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状况有了缓解,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据统计,三类支部所占比例由1998年的31.6%变为现在的4.8%,一类支部所占比例由28.5%变为现在的41.2%。130多个农村党支部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其中20个受到省级以上表彰。二是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意识。通过培训教育,使农村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50岁以下农村党员干部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达4800人,一些“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脱颖而出,倡导建立各类农民技术协会、学会、中介服务组织等245个,发展会员8.5万人。轵城镇西轵城村党支部,每季度邀请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在该村开展农业科技大集活动,大力宣传普及科技成果,增强了广大干群的科技致富意识,该村目前已建起了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古轵生态苑,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村集体收入达500万元。

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党员干部通过培训,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他们积极投身农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使全市农村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了百舸争流,共奔小康的喜人局面。如大峪镇王拐村利用小浪底水库,投资35万元,在王拐湾千亩水产养殖园建成了网箱养鱼科技示范基地,共发展鲢鱼网箱370箱,近期他们又注册了腾龙水产开发公司,计划培育23万尾鱼苗,并引进中华鲟养殖,使网箱增加到1000箱,切实把水产业做大做强,致富全村。

加大培训力度_提高员工素质 篇2

2012年2—3月以来,员工培训工作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目标,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和员工的具体情况,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展各个岗位的有效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培训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2—3月份主要以内培的方式进行,培训师资主要以外聘老师和公司中干及技术骨干为主,内部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7个,培训人数60余人。

2012年3月份,公司紧密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开展培训工作。针对生产工艺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开展不同的培训课题,突出实际问题的解决。车间对操作岗位员工着重加强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内容做了岗位技能培训;分别以焊接工艺技术、焊缝要求、焊工素质、工作责任心等课题举办了7期操作人员培训班。坚持培训工作与技术相结合,重点进行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知识培训,使职工及时掌握新项目的工艺特点和新设备的操作要领,为新项目的及时投产和尽早实现达产达效做好了人员素质上的准备。

此外,公司各部门根据内部工作状况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突出实效。项目部、技术部对专业技术人员着重加强提高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内容分别做了多次不同的技术性培训;其他部门也分别以与工作内容紧密相关课题组织了部门内部员工培训。

2012年2-3月份以来,公司根据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内部培训工作力度,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创新培训的形式。这对后

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篇3

2009-05-1

54月17日下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强调,今明两年是实现农村公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各地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落实好中央的部署要求和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努力推动农村公路快速、科学、安全、协调发展。

李盛霖强调,农村公路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养护属地方事权,地方政府是责任主体,交通运输部门是执行主体。各地要按照“政府主导,分层负责”的原则,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行业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要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管理内容,建立完善奖惩制度,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形成齐抓共管、协力推动的新局面。

李盛霖指出,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面对这些新变化,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去应对,以确保建设任务的完成。一要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的政策。二要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力度。三要保证地方财政投入。四要搭建多渠道筹融资平台。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李盛霖表示,考虑到“少边穷”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难以落实,从今年开始,交通运输部将对中西部“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中部“少边穷”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由每公里10万元提高到每公里15万元,西部“少边穷”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由每公里10万元提高到每公里20万元。交通运输部还将积极探索“以奖代补”的投资补助政策,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开展部省共建意见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是地方政府承诺的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李盛霖指出,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单个项目规模小,技术难度不算大,但管理难度不算小。确保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关键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抓好管理、技术和监管三个关键问题。在管理上,要不断健全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注意创新管理方式。在技术上,要加强对基层交通部门、乡村一级建设单位和当地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和行业指导,把住原材料质量关,把住现场质量控制关,通过提高农村公路科技含量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在监管上,要坚持政府为主、群专结合的监管模式,监管要严格,敢于动真格。

李盛霖强调,养护好、管理好农村公路,是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的实际需要,也是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措施。各地要按照国务院要求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在管理体制上要做到“三落实”,即落实责任主体、落实机构人员、落实养护资金,在运行机制上要做到“三结合”,即专业养护和农民承包养护相结合、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李盛霖特别强调,实行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各地要按中央“

四个不变”的要求,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做到比例不低、标准不减、财政投入有保证。

李盛霖特别强调,农民群众既是农村公路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主力军。要尊重农民意愿,修农民愿意修的路,修农民能够受益的路,使农村公路真正发挥支农、扶农、惠农的作用。当前,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吸纳沿线的农民工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

上一篇:工厂常见的浪费总结下一篇:2011八年级地理结业考试试卷分析